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6 16:03: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篇(1)

(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

创新基金主要包含科技部门的创新基金以及地方配套的创新基金,均为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分期补助方式。在这些基金中,政府的资金占据一定成分,大部分则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筹款。创新基金属于合同化的管理方式,在支付基金之前,首先需要与企业进行综合谈判,签订有关的协议,要求创新基金必须用到指定的研发项目或者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关注研发过程中基金的投入。同时,详细记录每一笔基金的投入情况、所投入的具体金额,要求在中小企业开展完成技术创新活动后,对销售的收入、净利润以及创汇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汇报。

(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用途分析

我国相关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创新基金开支的范围为仪器设备购置与安全费用、商业软件购置费用、材料费用以及燃料费用等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中指出,资金支出主要用到项目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各类仪器设备的购置等,结合这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用途,可以看出创新基金的用途管理较为严谨。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款专用管理情况不佳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专款应付款是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支持具体专项资金的拨款,主要是科技三项拨款。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专项付款需要核算企业取得政府支持的专项拨款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的相关科技研发需求,进行适当投入,明确各项专项拨款或者是特定用途的款项。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创新基金如同科技三项经费,不管是国家创新基金还是地方配套基金,都需要结算在专项应付款中,实施全面的核算。但是在实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专项专用费用仅为一种抽象性的理论要求,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基金管理账户,比较难以区别哪一项基金是政府补贴,哪一些基金是企业投入等,专款专用的管理情况不够理想。

(二)专项应付款核算中没有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优惠

创新基金是国家相关管理部分所固定的专项用途资金,主要是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在项目管理的相关办法中,明确指出了该项资金的管理办法与专项用途。但在实际的专项应付款核算中,却存在较多中小企业没有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情况。财务税收相关管理办法中规定,不征税的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能在计算应纳税收所得税务中同时扣除。而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在支出所形成的资产中时,需要计算折旧的费用、摊销的费用等,此类财务专项资金不能作为相关的应用费用,相关费用不能够在税前扣除,故而实际上中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所得税的优惠,使得企业专项应付款中核算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失去了其应用价值。

(三)难以真实反映补贴收入的金额财政部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相关管理方法中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中所得到的技术创新基金补贴,需要一并纳入到收入总额中,符合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则可以不作为征税的收入。但是在实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过程中,同一个企业在每一年度中仅具有一个可以申请的项目。实施一种制度规划,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分析,设置分离或者子公司,进而才可以重新申请创新基金或者是下设子公司。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则会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包含创新基金在内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在专项应付款核算时,则难以切实表现出补贴收入的全貌。

(四)专项应付款核算没有实现收支配比创新资金支出或者形成资产,抑或者转变为费用,集中在专项应付款核算中,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专项应付款核算过程中,需要集中在专项应付款的核算方面,加强对企业创新基金资金的审计监督管理。而很多企业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费用核算没有实现专款专用的问题,更没有实现收支的配比。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策略分析

(一)明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

计核算与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主要存在着创新基金管理问题、创新基金支出问题以及创新基金申请等会计核算与监督问题。在实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需要在明确各项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相关解决对策,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1. 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管理问题,普遍存在着重视事前审核、轻视事后监督的问题,通常前期投入较多,而在后期的审查与管理中却存在不足之处。项目验收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由于缺乏适当的监督与管理,项目验收普遍存在着不合格的情况,补助资金全部回收或者部分回收的案例相对较少,也没有结合返还的拨款结余进行综合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力度逐渐减少,缺乏全面的监督与管理,难以真正发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价值,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综合发展。针对这种问题,需要注重事前全面审查、事后细致审计监督的价值,重点关注每一项细节,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全面管理,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能够可持续开展,为中小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针对创新基金支出内容难以真正展现出研发支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深入分析。例如,产品开发及试制包括购置仪器、设备是在研发支出核算,但最终可能形成固定资产,也可能进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也不包括流动资金、销售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研发支出难以切实反映创新基金资金支出的全部内容。针对这种问题,需要将研发支出中各项资金的投入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项仪器购置费用的组成比例,真正展现研发支出的应用用途以及应用价值。

3. 在申请创新基金方面,需要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中小企业概念要求,合理划分中小企业,并且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的价值,通过综合性的财务核算方式,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的完善及发展对策

结合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计核算与监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基金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相关建议,通过完善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条例与审计准则,简化创新基金会计核算内容,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配比以及税法对财政专项补贴基金进行适当修改等方式,保证每一项政府补助核算的内容,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价值。

1. 完善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条例与审计准则。创新驱动背景下,需要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发展需求,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与政府补助条例,研发的费用开支需要适当增加,并明确罗列出相关的核算内容,账户兼具有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性质,利润表中需要罗列出四项期间的费用。同时,完善相关审计准则,强化审查监督管理。

2. 简化创新基金会计核算内容。尽管创新基金是附带条件的政府补助,但是企业前期已投入资金,第一期70%拨款已经到位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首次拨款70%确认为递延收益;验收合格后,第二次拨款30%直接计入补贴收入,首次拨款也转为补贴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购置安全仪器设备的资金则可以朝着固定资本化的方向发展,记录每一笔数据的应用情况,并尽可能将各项数据纳入到管理费用当中,消耗费用也可以采用指数收益法实施管理费用的全面核算。

3. 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配比、重视审计监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配比情况,并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完善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以内部审计为主,辅以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保证各项创新基金的应用价值。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AHP;模糊综合评价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echnology innovation risk;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001-03

0 引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广东省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计划,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相关政策。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进步和创新将是企业在商场成败的关键所在。广东省内中小企业也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但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风险。

1 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

任何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的的风险因素有:①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开发难度等;②市场风险: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从投放市场到衰退的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对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时机,掌握这种规律性,及时地开发出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才能不断地赢得竞争优势。新产品投放市场,主要依靠独特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来取得竞争力。客户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需要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状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管理风险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处在发展壮大期的中小企业,其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成员的认同度及组织协调能力,也是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之一。广东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率大,技术能力低,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之一。

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将受到环境风险因素及财务风险的制约:今年来国家和广东省颁布一系列法律及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但国际经济趋势慢慢复苏。竞争对手的行对都将影响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广东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虽然有较大增长,但占GDP总量只有2%-2.5%左右。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而企业接收到的政府科技经费拨款只有30%左右,在企业总的科技活动经费中只占3.28%左右。虽然广东省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①金融机构受一些政策与规定的约束,很难形成突破;②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较大;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很多价值是无形的,有型的,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很少。

2 用AHP法确定各风险因素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权重。

2.1 构造递阶层次模型 据此将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归类,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判。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按照1—9标度方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经有关专家对指标的评定,构造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其中每一标度对应的含义如表1所示。

将所有的风险因素分为5个子集:

U={U1(技术风险),U2(市场风险),U3(管理风险),U4(环境风险),U5(财务风险)}

其中:U1(技术风险)={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开发难度};U2(市场风险)={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产品市场竞争力,消费者需求变动};U3(管理风险)={管理者素质,技术人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U4(环境风险)={法律政策,经济波动,竞争对手};U5(财务风险)={技术创新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2.2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评判构造判断矩阵A。

A1= 1 5 31/5 1 1/31/3 3 1 (C1,C2,C3相比)

A2=1 1/3 1/53 1 1/35 3 1 (C4,C5,C6相比)

A3=1 1/4 14 1 41 1/4 1 (C7,C8,C9相比)

A4=1 1/4 1/34 1 23 1/2 1 (C10,C11,C12相比)

A5=1 1/51/3 1(C13,C14相比)

2.3 得出权重:

W=(0.0951,0.3590,0.0432,0.3978,0.1049),

W1=(0.63,0.11,0.26),W2=(0.11,0.26,0.63),

W3=(0.167,0.666,0.167),W4=(0.125,0.569,0.306)

W5=(0.75,0.25)

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此计算结果我们知道目前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市场风险及环境风险。

3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价

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s)的概念于1965 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 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论文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将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很大(0.9),较大(0.7),一般(0.5),较小(0.3),很小(0.1)。即评价集V=(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V=(0.9,0.7,0.5,0.3,0.1)。

3.1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和模糊矩阵:

R1=0.2 0.5 0.1 0.2 00 0.15 0.35 0.4 0.10 0.33 0.17 0.2 0.3

R2= 0 0.11 0.49 0.2 0.20.1 0.53 0.27 0.1 00.46 0.14 0 0.2 0.2

R3=0.1 0.03 0.47 0.3 0.20.66 0.24 0 0 0.10.15 0.37 0.25 0.23 0

R4=0.36 0.11 0.39 0.14 00.6 0.22 0.18 0 00.03 0.27 0.5 0.1 0.1

R5=0.65 0.15 0.2 0 00.2 0.35 0.25 0.2 0

3.2 一级模糊评价:

利用公式Bi=Ai*Ri分别对五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到模糊矩阵

R=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 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3.3 二级模糊评价:

评价矩阵B=A.R=(0.0951,0.359,0.0432,0.3978,

0.1049)*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0.35989,0.244,0.207,0.111,0.078)

=(■,■,■,■,■)

4 结论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技术风险是最大的。

计算综合隶属度:P=B*VT=(0.360,0.244,0.207,0.111,

0.078)*(0.9,0.7,0.5,0.3,0.1)=0.639,由此结果知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77-281.

[2]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89-106.

[3]程工.企业技术创新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4-66.

[4]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0:20-34.

[5]王同律,王季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41-158.

[6]华锦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0,53-61.

[7]邵辉,赵庆贤,林娜.风险管理原理与方法[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115-121.

[8]胡正东.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3.

[9]周丽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

[10]彭文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篇(3)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012-02

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少,社会化程度低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很大,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少,社会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一种大型企业垄断技术创新的格局。

1.2 技术创新的水平低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但数量少,而且水平底。就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例,不少企业只是组装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内涵。

1.3 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多,自主创新少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资金困难以及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使得其技术创新的来源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或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少。

1.4 工艺创新多,产品创新少

产品创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之所以不占统治地位,未成为主导型的技术创新形式,这首先与我国长期的销售市场格局有关。产品创新是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通过工艺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变得有限时,才离开这一市场,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的必然选择。而我国长期以来市场竞争不很激烈,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感觉到市场竞争的存在,产品创新缺乏足够的压力。其次,产品创新需要花费更大的“决策成本”,需要更为勇敢的创新精神。

2 SD公司的技术创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SD公司技术创新现状

SD公司主要由原来的杭州四康智能设备厂和深圳科润电脑有限公司组成。这两家企业以前均为信息产业部某研究所下属全资子公司。该所是信息产业部直属的计算机外部设备国家一类研究所。它同大多数研究所一样,最初主要为国防建设和军工服务的,后来转制为民办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备较完整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体系。公司在深圳、青岛、常州等地设立办事处,形成地区性的销售辐射网点。SD公司在家用数字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技术开发经验和生产管理经验,在行业内培养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2.2 SD公司技术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技术与战略的有效联结企业发展战略不是很明确,缺少对技术战略体系的研究、规划、制定、宣贯以及各个具体任务目标的分解、落实、反馈、评价等具体战略执行工作。企业对行业的认识建立在原有经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没有深入地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容易导致决策的偏差。造成整体研发方向的难以把握,企业研发方向有时不明确。

由于市场能力的薄弱,造成产品开发的滞后。具体表现是在产品的成熟期没有新产品开发的跟进或开发新的用户,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间隔过长,造成企业经营的危机和市场机会的丢失。从事营销的人员缺乏对技术的了解,所谓营销只是围绕售后服务进行,造成技术人员去攻市场的情况,使得公司关键部门力量薄弱。

(2)技术创新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技术部门与生产、营销等其他部门缺少信息上的沟通与反馈,降低了开发效率和效果。同时,由于原有质量体系未将产品开发纳入其中,使得开发部门与生产、采购等部门的工作联接不明确,在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处理。公司在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缺乏系统的宏观控制和科学的项目管理,没有一个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论证过程。研发进度不能很好的控制,有时造成市场机遇的丧失。

3 SD公司技术创新战略措施和建议

3.1 建立激励机制

SD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发挥,需要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问的有效协调,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生产人员个体的创新积极性的提高。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充分调动企业各个部门、企业各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

(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任何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具有技能、智能、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人员。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方法有多种,如提供有竞争力的酬薪,制订完善的医疗保险福利制度,配备能力强、坦诚相待的管理人员,营造家庭友好的工作环境等等。如何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之一。

公司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太粗略,需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对人员挑选、录用的标准和程序,业绩考评的办法,工资奖励制度,职务升迁的方式等。对现有人力资本进行评估,制订人才一使用计划。

给予技术人员与其智力、劳动所付出相对应的报酬,制定至少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工资标准。建立对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的考评体系,根据其在项目工作中的贡献和作用来考核绩效。

考察人员的满意程度,找出主要问题,改善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考察人员流动的情况,防止关键岗位人员和骨干的流失。

(2)技术创新管理。

企业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并收到直接的效果。企业管理方法在许多方面涉及和影响到人们的创新精神,如知人善用、自、资源利用、课题组、监督鼓励和组织支持。在很多情况下,阻碍创新的做法不是管理人员有意识的个人行动,而是企业的体系和管理思想在起作用。

3.2 强化项目的选择与R&D活动的管理

在确定项目计划时,请技术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建立项目评审制度。从市场、技术、财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项目。

利用原来的技术优势,选择重点开发项目。将变频技术和家电网络化控制的技术开发放入开发体系中的超前开发层,加快基础应用技术的预研和关键组件的研究,包括变频器产品开发和信息家电项目。变频器产品开发为中期项目,信息家电为长期项目。根据现在的技术发展趋势,紧跟国际潮流,尽快使空调变频器的技术研究成熟化,再进入电冰箱、洗衣机等难度较大的直流变频器产品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工作。目前在技术方面要完善软件设计的模块化、硬件功能的集成化、驱动部件的强化工作。在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方面做工作,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做准备。技术研究的重点放在空调用交流变频器上,直流变频器的研究,重点放在开关电源和功率因数校正器上。

篇(4)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2

企业要发展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可见,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分析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占主体的国家,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非常显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据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4530家企业,有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和市场信息不足。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较显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是国家强盛和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从应对经济危机的成功经验案例便可见一斑。所以要高度重视,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目前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内在动力,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少,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多数企业由于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项目安排往往按照国内一些名企和国外的经验及做法,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问题关注不够。三是主攻方向习惯于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思路,选择人家做过的成功项目,穿新鞋走老路。

2.高新技术应用不够,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成果转化,占有市场。联想总裁柳传志说:“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更多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市场运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新技术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够,有些企业重生产轻科研,重挖潜轻创新,重营销轻技改。有些企业仍固守在传统工艺、方法、技术和产品上,未能及时选择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从传统产业中突围,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的新产品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从设计、研制、试验、投产、推广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即使试验成功了,等到产品出炉的时候,恐怕为时过境迁了。所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使其在短时间发挥最大效益显得尤其重要。

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缺乏,基础管理运行不够完善。多数企业因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机制,以致创新能力不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如管理决策层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不思进取,可导致技术创新的障碍。有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上,存在诸多问题。如部门、地方之间相互分割,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政策与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贸易政策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等。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些企业的管理还未完全实现网络化。

二、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的经济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践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技术创新理念,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在新形势下,只有把技术创新与时代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做到科学发展,真正发挥其作用。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搞清楚创新的目的,有的放矢,把握方向。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重视“绿色技术创新”, 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绿色技术创新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1.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2.健全内部创新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动力。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使企业技术创新在实践中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充分发挥高速传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共享,适应各种需求。

(三)注重高新技术应用,推动经济提速增效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转型进程,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竞争力都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所以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和技术创新。中铁正是靠这个法宝变危为机,逆势提升。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篇(5)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XSKYY201501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制机制和经营机制,具有灵活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整个社会的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如下: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4、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且形成产品或服务。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一)行业创新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采掘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行业前三名。调查还发现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技术领域,而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占比仅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而缺乏自主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核心。根据调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占比为37.18%,相对于5.13%的原始创新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于模仿创新。这样,就必然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较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仅有1.95%。技术研发能力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多处于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差的状态。

(三)缺乏技术开发战略思想,研发费用投入少。拥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积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缺乏技术开发的战略思想。据调查数据得知,只有26.32%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除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续的新产品和服务。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的环节,研究开发费用的占比仅为12.42%,如此少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的消极情绪。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和激励机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几个特点:就人力资源规划来说,只有9.94%企业拥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大部分企业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人员结构来说,有68.21%的企业总经理来自于企业创办人或领导家族成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就人才类型来说,有34.44%的企业亟须研发人才,研发人员稀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可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大都处于物质激励阶段,通常给予加薪的奖励,部分企业给予股权激励或技术入股的奖励,缺乏精神层面的激励。

(五)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银行贷款、向民间机构借贷、获得风投资金支持等。据调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技术优势不强等原因造成融资不畅。75%的企业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扶持,49.01%的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太大而放弃吸引风险投资,44.08%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贷款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数据都说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导者,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95%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格局。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倾向的强烈与否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发创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欠缺使得公司对后期的人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后期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率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通常包括资金投入、购买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相关技术、建新实验室等,其中资金是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首要资源,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和长期维持的关键。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依赖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始终,从研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到中间试验与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四)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而目前许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仅处于省级先进或一般水平,技术研发机构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没有。即使是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力,也只是进行技术入股或购买设备,并没有引进创新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实力。除与国内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外,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市场环境。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行为,需要在企业创新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创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会影响企业创新。市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增大时,企业会根据市场加快创新研发速度,当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时,企业也会迫于压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总而言之,市场不仅决定企业未来创新方向,也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六)政府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发《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提出要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包括: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省外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股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和实施风险补偿等。

(七)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发生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融资太难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看出,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严重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改善建议

(一)企业家应提高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战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创新的瓶颈。增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分享创新成功案例,明确创新重要性;完善创新愿景、战略和使命;随时注意和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二)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过低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将研发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增强研发费用的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工艺的开发,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对研发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其研发资金、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限制,企业应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并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四)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结构和比例,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从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留住企业自身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创新时机,加快创新发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等。政府针对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利用政府给予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创新进程。

(六)成立创新协会,谋求共同创新发展。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都比较差,各行业可分别建立创新协会,企业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水平。创新协会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市场数据分析和知识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1)政府部门设立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资和融资;(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3)银行信贷。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专项信贷模式,改变授信额度和信贷业务流程,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篇(6)

伴随着建立创新型大国战略的提出,如何形成创新驱动的内在冲动便成为学界和业界所关注的问题。作为支撑国家战略的广大企业,仍然面临着上述问题的拷问。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市场需求导向的倒逼机制下,其能在特定程度内实现技术创新冲动。然而,受到企业文化、组织资源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创新冲动将逐渐消失。从而,难以形成具有持久创新创新意愿的能力建构。究其原因可归纳为:(1)项目开发目标模糊;(2)市场需求偏好还未升级;(3)业态环境的恶劣等。从中可以得到启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建不仅取决于内生解释变量的决定,还受到外生解释变量的作用。为了使本文的问题分析具有收敛性,着重关注内生解释变量的调整。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以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经济学视角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明确指出,同部门内某资本家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利益驱动下,将自觉增进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增进使得单位时间内产品生产数量得到增加,而在劳动强度不变的基础上,单个产品所蕴涵的价值量则较其它企业减少。最后,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确立的价值量为产品售卖基准,则能在同部门内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伴随着该资本家超额剩余价值的实现,又将刺激其他资本家不断提升自有企业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在资本逐利性驱使下,各同类型企业在竞争压力下形成了技术创新的源动力。

根据上述经济学视角,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要件:

(一)利益使然

在马克思的眼中资本家本质上是“人格化的资本”,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唯利是图的本性。然而,抛开阶级意识不论仅就企业管理者的内生偏好而言,必然存在着持续获得经济利润的冲动。伴随着市场需求导向的出现,企业唯有适应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偏好,方能在有限市场份额内获得预期利益。从而也就意味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着“适应性消费”(适应消费者偏好升级)的获取;同时,也决定着创造出“消费适应性”(通过技术创新改变消费者的传统偏好)。

(二)竞争使然

技术创新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活动;借用熊比特的语言结构,即是持续的“创造性毁灭”活动。为此,如何建立起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便决定着企业能否不断地将“潜在创新能力”转换为“现实创新能力”来。关于这一点,非同行市场竞争莫属。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自由竞争时代。正是在竞争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同部门企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技术创新冲动,并在学习效益的促进下逐步形成了企业内在的创新能力。

本文开篇已经提出,着重关注内生解释变量的调整。因此,在模式构建分析中也主要考察就企业内环境展开讨论。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的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在探究“价值决定”时,得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决定因素。内部的利益驱动和外部的竞争压力,构成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源动力。这一点明显不同于国家层面的创新能力建设。为此,在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模式构建下,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分析

以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时代背景,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为此,可以将其分为经济效益目的、社会效益目的。

1.经济效益目的。作为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天然具有获得经济效益的愿景。在SCP模型下可知:一定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经济行为,而企业的经济行为由决定着市场绩效。同类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垄断竞争形态的市场结构,这就决定着它们唯有不断增强自身产品的技术差异性,才能避免因同质化趋势而导致竞争压力的增大。

2.社会效益目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环境保护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约束条件,而且资源节约使用也成为企业当前的内在要求。为此,若要形成与社会、自然间的耦合共生性,企业唯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通过资源替代、资源节约等方式,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手段分析

在经济学说史上,首先明确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经济学家是熊比特。他在定义“技术创新”时特意指出,它应在最终的商业活动中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由此可见,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于创造商业价值。那么,对此应运用怎样的手段呢。当然,建立在“成本—收益”基础上的比较,则是问题解决的归宿。因此,手段的建立应充分限制在企业已有的资源范围内。

1.人力资源。应在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下,实现学习型团队的组建;并在知识外溢特质下,形成企业范围内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

2.物质资源。针对该类型企业的物质资源现状,应着重开展以局部技术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分析

上文已经指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在于将“潜在能力”持续转换为“现实能力”。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模式,便能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效性。

三、在实践中的应用

聚焦于企业内生解释变量的调整,笔者将根据以上经济学分析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实践。

(一)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将有助于形成员工共同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上文已经分析,若要构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就须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存量。根据“干中学”的经济学观点:应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在此氛围下促进“队生产”中成员间的知识互补、交流等机制,为技术创新建立起强大的智力支撑;并在知识外溢效应下,扩散到企业的其它生产技术环节。这里需要注意: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出表率。唯有这样,才能在非权利性影响力下形成员工的学习自觉。

(二)建立渐进式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的分类来看,有突变式和渐进式技术创新之分。前者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毁灭”,而后者则在于根据已有成果来开展局部创新活动。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财力资源存量,唯有选择后者才能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在建构创新能力时可以从深化产品线环节入手。伴随着资金存量的增长,以及技术创新知识的累积扩散效应的获得,在从拓宽产品广度上下工夫。

(三)设计“创新”的绩效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人唯有在不断激励的条件下才能充分调动起自身的创新潜能。因此,设计“创新”的绩效体系则显得必要。其中,最为关键的应是激励机制的构建。笔者提出,应在激励兼容条件下实施激励机制。具体而言,企业应针对技术创新人员的切实需要,设计出激励内容。一般而言,他们普遍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应为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营造起相对宽松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绩效奖金制度。

综上所述,以上 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本文主要从企业内环境出发讨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构建。实则不然,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以及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利保护制度等,都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的因素。关于这一点,笔者只是最后指出。

四、案例

以上海通用汽车的柔性化生产为例:

在上海通用汽车3年的发展历程中,柔性化管理也已经成为上海通用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惟有上海通用是另类,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条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柔性化”生产方式,它在国内汽车企业里是绝无仅有的。柔性化生产能为厂家和消费者最直接带来的就是时间和金钱。上海通用的别克GS、别克赛欧就是很好的证明。上海通用,以柔性化生产线为基础,严格而规范的采购系统,科学而严密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市场为导向高度柔性化的精益生产系统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共同构成了其柔性化生产管理的支撑体系,使上海通用汽车成为GM(通用公司)全球范围内柔性最强的生产厂家,形成了企业柔性化管理的经典范例。

五、小结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包括利益使然、竞争使然两大要件。即内部的利益驱动和外部的竞争压力,构成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源动力。在具体的构建实践中,应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立渐进式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的绩效体系。最后,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以及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利保护制度等,都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的因素。

伴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提出,企业惟有开展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在技术垄断下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技术再创新的驱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亮.产出效益下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战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35).

[2]李国强.浅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提高途径[J]. 现代商业,2011(36) .

篇(7)

1 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1.1 在技术创新审计自身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

陈劲等(1997)对技术创新审计的思想概念、理论模型,以及审计工具的内容准则、使用方法和应用结果进行介绍并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审计工具作相应修改等结果。得出结论:审计工具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陈劲等(1999)通过比较归纳管理审计、高标准定位、技术创新测度以及技术创新审计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其理论来源进行推理,作者认为技术创新审计包含与审计对象有关的模型、关联问题和应用过程。

卢宁文等(2009)结合审计理论,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汇总解析创新型企业的工作目的和具备条件。并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把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纳入创新审计的具体内容之中。研究表明,审计工作可以准确反映创新绩效信息,为企业提出管理措施。

由上可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思想启发、比较分析、差异性等多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审计自身理论进行研究时,大多使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由研究假设和目的出发,从中推导出为审计工具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的合理原则和程序,对创新审计理论进行归纳分析。

1.2 在技术创新审计与其他理论结合方面的应用

张炜(2007)归纳技术创新理论、审计理论,对创新型企业评价基准进行研究。结合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及模型,定义相关操作性概念,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构建全面创新评价标准的“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创新输出”因果关系概念模型。

廖雅等(2010)解读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假设了技术创新审计概念的完整体系。采用系统工程法构建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模型。以划分各级创新利益关联方为前提,并结合技术创新管理概念相结合演绎推理,提出企业推行技术创新审计时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黄益等(2015)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结合价值链分析理论演绎推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工作,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结论为结合价值链理论可以促进审计管理理论的完善与进步。

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与其他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规范研究方面大多采用演绎推理、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普遍性原则出发与其他研究相结合将理论进行延伸,演绎推理出个别的研究结论。研究人员以各自既定的价值判断为根基,力图推导出逻辑最优的审计模型,对于技术创新审计相关理论延伸的建立进行讨论。

2 实证研究

齐萨等人(1996)提出假设并构建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他们采用数据档案研究和实证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现有资料作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整理工作,设计审计的方式方法。结论表明该工具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能够真正发挥审计积极作用。

马宁等(2000)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及准则。并采用技术创新的学者理论测试(α检验)和技术主管人员工业测试(β检验)对以打分卡为形式的审计准则进行验证,对相关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框架基准合理且具有可行性。

陈劲等(2002)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主要障碍因素采用因素分析。并将符合审计条件的企业的三类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汇总均衡,求其相对比值。验证了它们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由上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方面,多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变量、指标等角度对建立的技术创新审计模型进行检验,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注重对相关理论的验证,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解释和预测审计现实。

3 案例研究

李飞宇等(1999)以杭州锅炉厂为样本进行个案研究。采用齐萨等人提出的创新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锅炉厂的技术创新过程开展区域试验。研究表明检测指标体系评价能力突出,锅炉厂技术创新源等方面做的很好而消化吸收等能力不足。

陈劲等(2006)建立适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的SPRE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浙江某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审计评估,积累模型应用经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指标还有些不足,需要改进完善此模型以及创新体系结构。

张炜等(2009)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区域范围内的三家创新型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试验性应用,实证检验了全面创新审计模型和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此项创新审计工具和操作流程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创新能力和动态过程的效果。

篇(8)

【记者】:韩总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中国经营报》的专访!

【韩耀国】:不客气!

【记者】:在您这么多年的营销、策划生涯中,您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什么?

【韩耀国】:以前人们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核心技术,认为有了核心技术就成功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首先是市场意识、其次是核心技术、还有就是创新意识,这三点非常重要,市场意识是前提,根据市场来研发产品,而不是闭门造车,创新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核心技术不是永远都是核心,必须得不断创新,在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不懂市场,再好的技术又有什么用。

【记者】:在目前技术、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您认为中小企业应如何提炼自己的竞争力?

【韩耀国】:在这里我可以给您举个中小企业提炼竞争力的实战案例,也是我们蒙虎营销策划机构2007年最成功的一个策划案例,香港美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香港商人刘氏兄弟在国内创办的一家独资企业。2000年后就把生意逐渐转移到内地市场,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当时刘氏兄弟当时看中了国内的一个专利产品——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并以1500万元的高价从专利发明人金文光手里买断这个专利。

但是不懂市场营销的香港人,虽然握有专利技术的金字招牌,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一把有专利技术的牙刷竟然卖得比普通牙刷还便宜,没有足够的渠道,没有系统的品牌传播,不到两年就败下阵来,钱投了几百万,而2年销售不到1000把,最后找到了以实战策划著称的蒙虎营销策划机构。

2006年我们蒙虎营销策划机构接下这个项目后,认为香港美伦作为一个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大投入做品牌是不现实的,走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是上策,而纳米稀磁这个专利技术就是其核心的支撑。首先,要改变销售渠道,避开竞争非常激烈且高成本的商超渠道,改走零售药店渠道;其次,在价格策略上,也改变以往中低定价策略,改走高端策略,例如,5个刷头的产品定价98元,充分支持其产品的独特功能和专利技术。

经过一系列包装和重新招商,重新上市的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在全国市场大获成功,站住了脚。重新定位和包装后的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在渠道、定价、命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有效的突出了其专利技术的核心支撑,在细分市场上和特定的渠道中就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截止到2008年5月份,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已占领了国内85%的市场,并且针对三口之家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又推出“家庭装”,热销全国各大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口腔护理领导品牌,目前已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产品的品牌提升已列入下一步的战略计划,而经过蒙虎团队重新策划后,启动全国市场的费用连30万都不到,目前,蒙虎营销策划机构这个“差异定位、逆向招商——亮白纳米稀磁牙刷上市策划案”已被数十家企业和数家大学作为学习案例列入课本。

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就是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提炼,并且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地挖掘出来,把其作为企业的核心支撑进行扩大、升华,企业的所有资源都围绕这个核心来支配,最终获得了空前成功。

【记者】:是的,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战策划案例,而且香港美伦集团也是非常幸运的,能够遇到蒙虎营销策划机构这样有战斗力的实战团队,相比较一些企业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您觉得,这样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寻找突破口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韩耀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认为中小企业只要抓住以下三点,就可以走在市场的前沿,那就是“市场突出细分化、营销突出差异化、策划突出实战化”,在目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发现潜在的消费群体,将市场进行细分,抓住适合自己产品的消费群体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在营销手段上要尽可能突出差异化,这样更容易抓住目标群体,最后就是可以在适当时机借助外脑,现在国内的智业机构多如牛毛,第一种是玩理论,只会纸上谈兵,只会拿别人的钱做策划,如果哪一天让他自己操作个产品,他就瞎了,而另外一种就是实战策划机构,比如目前业内都熟知的蜥蜴团队,还有我们蒙虎团队(蒙虎营销策划机构),玩得都是实战,我们既给别人做策划,同时也有自己的实战营销演练平台,所以做营销这一行必须得有市场实战经验,否则不行,谁都会说,关键在做。

【记者】:您觉得在与媒体的合作上,中小企业应该把握哪几点?

篇(9)

中图分类号:D923.4

在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本身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高度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本文基于促进技术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探讨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若干问题。

一 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性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是由于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以专利信息为例,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经济信息,具有巨大的经济、技术、法律和情报价值,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专利信息和专利文献密切相关,是对专利文献经信息化处理后的信息。专利信息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专利信息甚至被认为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它是企业实施专利信息管理和专利信息战略的基本载体和对象,企业通过实施专利信息管理和专利信息战略,可以有效地指导技术创新活动,防范法律风险,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二 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公益性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机制”、“社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不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的服务队伍严重不足”、“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和服务网络远不能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公众缺乏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权威、高效、便捷的手段”。我国公共性质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总体上存在分散而缺乏整体性、缺乏统一制度和规范体系,运作效率不高的弊端。以专利信息数据库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数量较多,但深度加工不够、数据库资料欠完整和规范,检索技术和手段较为落后,不能有效地支撑企业对技术创新和专利战略实施的需要。

我国企业建立专题性质的专利文献数据库的情况也不够理想。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对1245家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做过调查,关于企业专利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问答中,有效回答1145家,其中建立了专利文献数据库的企业191家,占有效样本的17%,没有建立专利文献数据库的企业963家,占有效样本的83%。国资委2006年的一项调查则显示,中央企业缺乏专利及其文献检索制度 的 占47.3%。科技部2011年的调查则显示,尽管只有6.4%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开发或者受让技术之前没有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信息分析,但对专利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程度并不高。

三 加强基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

战略融合的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针对上述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大力改进和完善。改进的基本思路如:提高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增强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整合现有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公共平台,创建内容全面、资料权威、更新及时、检索方便快捷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数据库平台。根据相关政策和一些地方的实施经验,为促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技术创新,在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主要应落实以下措施。

(一)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总体上,我国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以专利信息为例,建立了包括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地方专利信息中心在内的专利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二)在企业层面,建立与其技术创新特色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1.企业建立与其技术创新特色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的基本内容

这是企业提高其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应根据自身技术创新需要,收集、整理相关的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如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国家关于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政策与制度、专利文献与信息资料的检索与分析,如国内外产品和技术专利的申请、授权、权利要求、技术方案、技术背景、同族专利情况、专利侵权预警信息、主要竞争对数技术和产品专利、商标动态信息,典型案例、国际市场信息等。

2.企业专题性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建设

企业建立专题性质的内部专利数据库大有发展空间。企业可以收集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其他相关科技信息,保持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检索的便捷,为企业科技开发人员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信息文献和信息支持,促进企业在现有技术成果上实现新的突破。这种专题性质的数据库具有个性化特点,能够根据企业技术战略需要量身定制,节省检索时间,直接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

3.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情报网络建设

为支撑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建立健全以专利情报信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信息情报网络,建立以知识产权信息情报战略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信息情报体系非常重要。在当代信息化社会,知识产权信息情报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企业也应当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高度融入知识产权信息情报战略。

4.企业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的一体化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需要将企业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开发与信息平台建设特别是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产生集合效应,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和技术创新工作。

篇(10)

1.做好投资风险防范工作

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最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同时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的行业和区域是任何企业经营者都要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中小企业自身势力相对较弱,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强,而国际市场相对国内市场来说风险更大、变化更突然,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说中小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时做好有关风险防范工作至为重要。笔者认为应该从决策前全面的市场调查、对经营伙伴的实力及信誉的分析、对欲投资国家风土人情、法律法规、政治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做到知己知彼以充分降低投资风险。

首先,企业地对外投资应该是企业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完美结合,任何企业都应该在决策是否对外投资时都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者能力、企业资金技术实力、对国外市场的了解程度、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劣。头脑发热型的对外投资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地打击。

其次,企业在做出的对投资决策必须是建立在严密的市场调查和对合作伙伴的考察的基础之上的。

再次,考察东道国经营环境要软硬结合。

最后,在开展海外投资时中小企业要依法办事。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一定要尽量遵守投资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也经常不能有效实施,中小企业可以适当利用。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融通渠道狭窄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政府在不断地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便。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获取困难状况依然存在,笔者认为,在这种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决不能在消极中等待,而应该主动出击,寻找各种可能的金融资源。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融资环境,争取发展资金。

一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以良好的信用来赢得银行等金融、非金融机构的信赖,充分利用国内资金。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三是因地制宜地利用东道国的资本。四是采用国际金融租赁等较为先进的融资手段。

3.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管理与控制

管理与控制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无论对于国内的企业经营还是海外投资都是成立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决策管理和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两个方面入手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

一是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时的决策管理,建立相对健全的决策体系。正如笔者在上文多次提到的那样,我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经营者个人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的现象,企业中往往是董事长、总经理和企业创始人“三合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尝试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例如可以尝试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使几个机构在进行对外投资的重大决策时真正能够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使中小企业的决策达到灵活性与稳健性的完美结合,以尽量减少非理性决策,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

二是加强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境外子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相对独立于母公司,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的过多过严会降低海外公司的灵活性和对市场反应的灵敏性,如果管得过松,则又不利于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战略的贯彻实施。

4.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当前,我国政府正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逐渐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对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素质,以便借助于外部环境改善的东风,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首先,增强创新意识。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的企业,可以暂时采用引进外部成果和模仿创新的模式,尽量缩小与国际技术水平的差距,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从长远来看,单纯的引进和模仿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和高额的经济利润,不利于中小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研发能力和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l%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然而,根据有关方面对我国制造业的抽样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0.71%,足见差距之大。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增加对研究开发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再次,联合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新技术开发。科技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可以尝试与其他企业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可以走产学研联合之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搞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何帆.中国对外投资:理论与问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6).

[2]徐登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3).

[3]卢进勇,杜奇华,闫实强.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案例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5).

[4]厉以宁,曹凤歧.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5]上官学进,胡凤玲.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3(8).

上一篇: 档案管理的内容 下一篇: 文化常识汇总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