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基本化学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6 16:03: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基本化学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基本化学知识

篇(1)

我们不能把重视考试这一心态就看作是应试教育的特点,相反时刻分析考试重点难点,掌握考试的出题规律和考查方向,有利于我们更有效的培养人才,因为考试的目标也是为了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初中是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这个需要,教育方式和考查方式也会随着社会需要发生一些变化,而分析考情会使得我们的教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知道哪些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

初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还是在于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但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这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也明显地反映在中考化学试题中,考试要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教育改革的动向,对初中化学教学有指导作用。

一、化学中考试题反映出来的普遍特点

(一)初中化学考查的大多数还是基础的知识

初中化学ρ生来说是新接触的一门科目,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学习,当然是要从基础开始,而要想真正掌握一门知识,必须要打好基础。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还是从基础出发,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比如考查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考查合成材料的特点并判断哪些是合成材料,考查基本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物质的基本化学性质等。这些基础的题目只要学生能掌握好基本的概念和一些物质的基本特点就比较容易解答。

(二)更加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活动的联系

理论如果不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近年来,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反映在中考试题中,很多题目都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下面哪些做法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给出一个食谱,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食谱合理不合理,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食物;比如分析所给物质中哪些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误食会引起中毒。这些问题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考试题目更加灵活,需要学生筛选有效信息

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有些题目的题干可能比较嗦,给出的信息比较繁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迅速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障眼法,读完题目要知道出题者的考查意图是什么,这样才能尽快答对题目。

(四)重视实验操作的考查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更加侧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实验操作本就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有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很多考试题目给出几张实验操作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实验操作是正确的或是存在问题的,还有些题目给出一张称量的天平的图片,让学生读取图片上的数据进行答题。当然还有专门的实验探究题目,这样的题目大多是大题,又分几个小题,既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分析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目的是为了完善初中化学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思维和眼界,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能够根据试题的特点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不管试题如何改变,都不会放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都要扎实,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考题的形式如何改变,要考查的知识点总会通过抽丝剥茧显露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是否牢固,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考查和监督。

(二)适时走出课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要让学生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认识这些化学现象,感受化学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化学知识在其中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比如哪些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多,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物质含有剧毒,或是都无毒的物质经过混合也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等等。

(三)培养学生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的考查从来不是单一的,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把基础的知识放到实际应用的题目中去考查,题目的信息看似繁杂,但是考查的知识却是基础的。教师可以把信息容量比较大的化学实例拿来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训练学生怎么把无用的信息删除掉,看到问题的本质。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进行阅读,让学生把可能考查的知识点筛选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篇(2)

1、引言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由于在小学以及初中低年级中没有接触过任何化学的基础课程,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教育经历深刻的认识到,如果初中化学知识储备不足,那么对于学生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的化学学习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讨厌化学,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从教学的本质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教学出发,认为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教学途径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1 从元素符号入手,夯实学生基础

化学元素符号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也是所有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认识清楚各个化学符号的意思。在初中化学中,课本后面都附有完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只需要记住前20位的化学符号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生学习的长远出发,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化学符号。对于化学教师而言,通过顺口溜、歌曲的形式让学生牢记化学元素及其符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化学元素符号相对应的另一个化学基本知识点是也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物质反应及物质结合的基础,将化合价与元素符号对应教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可以形象的跟学生说当我们张嘴呼吸的时候,嘴的形状的一个圆圈,我们所吸进去的是氧气,所以,氧的元素符号是O,我们不能一次就完成呼吸,所以氧气的符号必须是O2,并且只有氧气的化合价是0价不掺带杂质的时候我们呼吸才是安全的,所以氧气中氧的化合价是0。可以依次类推,单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

2.2 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化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认识化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仅仅将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验证理论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化学实验的价值,因此也是很多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知识。例如,以基本的酸和铁反应为例,通过试验学生能够明白,基本的酸和铁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并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很多教师当实验到了这个阶段时候就结束了。其实这个试验可以进行深入的延伸,例如相同质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哪一个产生的氢气多,为什么?适量的稀硫酸、稀盐酸和足量的铁反应,哪一个产生的氢气多?像这样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且能够有效的联系基本的化学理论方程式进行试验和理论的较差验证。另外,实验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小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用醋消除水壶中的水垢等。

2.3 强化化学语言,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思维

要学好一门课程,必须具有课程的语言及学习思维,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而言,建立化学学习思维无疑更加困难,这对于化学教师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通过实践教学,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应用化学语言,建立化学学习思维。第一,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初中化学中,很多名词过于抽象,学生很难一下子接受,例如“物质的量”。这一个名词是经常出现在化学知识中的基本单位,同样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从定义而言,它是一定数目的集合体,而从本质上,它仅仅是一个比值。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名词,应当从它的定义入手,并且将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明确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形成有效的知识链条,才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学习思维。第二,鼓励学生使用化学语言。初中化学知识很多都可以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例如最基本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在描述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前后知识串联,形成有效的学习体系。初中化学的基本内容并不多,但是如果将每个知识点进行孤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知识体系建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明确前后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建立化学学习思维。

3、结语

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化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夯实到思维的养成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地位不能改变,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一、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的意义

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进行研究,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化学知识,使化学知识进一步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第二,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可以不断地去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的不足之处,达到改革教学手段的目的,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对化学学科来讲,可以从整体上改变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科的进步。所以,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化学课堂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验操作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好化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整节化学课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教师根本就不去考虑,这样就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化学学习和研究来说,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是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所以目前化学课堂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验操作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力。

2.化学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分析过程

在部分学校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给学生留有任何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会变成只会记录笔记,不会思考的学习机器,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期如此,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造成化学课上走神、不学、睡觉等不好的现象。

3.化学课堂以课本为主,缺乏对实例的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宗旨。但是在部分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照课本进行讲解,照本宣科,根本没有进行实例分析,这样学生就只会学习到一些浅显的书本知识,根本就无法与现实生活结合,不利于化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更不利于推进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对策分析

1.采用实验教学法,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教师必须要采用实验教学法,结合课本上的化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化学实验设计,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相关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推进了科学方法教学的使用。

2.采用比较分析法,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会对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讲解,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加深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和了解。

3.采用实例教学法,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教师还要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与化学课本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并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教育方法推行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乐观,这就需要结合基本的发展对策,进一步促进初中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能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篇(4)

初中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其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极强,它要求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大量的内容并加以熟练运用,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

1.知识零乱,难以掌握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短,知识量大,对于刚刚接触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当前教材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但是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并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并不对整个学科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进行严格的强调,主要是培养学生将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和价值观结合起来的能力。教学中以几种常见物质为认知主线展开,渗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相关知识,这样的编排特点显得知识零乱、缺乏逻辑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则不容易掌握。

2.学科的基本思想易被忽视

教师无法完全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知识依然有着极高的重视度,将过多的时间花在了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上,这些完全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新课程之所以新,就是由于它对教师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的教育要求提高了,由之前对于学生的“双基”教育提升到了现在的“三基”教育。由于“双基”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有着明确的要求,使得教师有章可循,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相对容易;而现在的基本学科思想、基本学科方法是建立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并不明确,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在基本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这是难以把握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3.实验室运转存在的问题

实行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是,目前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而实验探究教学的增加,又使用了全新的教材,这无疑加大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加上许多学校设备设施不完善,缺少资金维持实验室的运转,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实验探究过程又变成了黑板上的“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还不如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

同时,某些学校实验室配备、实验人员管理跟不上,班级成班率过高,应试教育压力大等因素,无形之中加大了一线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至于课外探究,在升学的压力下,则荡然无存。

义务教育阶段,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基础的探究思维,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二、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完善方案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二十多种元素,六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但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改变学生的学生学习方式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对化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而且更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自主学习

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它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3)探究学习

它同时也可以成为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

3.重视化学实验

由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实验,挖掘教材中潜伏的各种实验素材,重点开发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资源,并根据初三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热点,将课本上显得单调的实验,设计成趣味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魅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对实验的好奇心、自信心,钟情于做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予适当指导,还应该将一些复杂的、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之变得简单易操作。

4.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可编写学案,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听课时,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学生审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老师可以帮助读题,在读题时把题目的关键词通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通过多次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读题就想到找关键词的好习惯。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正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这样就会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化学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5)

高一的化学教师发现,升入高中的学生中,部分学生所把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映,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厌倦化学学习。另外,在我省(河南)中考中化学占50分,加上体育和实验操作的分值45分,化学仅占中考总分值的7.75%,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自然偏低;而在高考中化学占100分左右,即占高考总分值的13.3%。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一化学教师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必要前提。只有明确高中教学的目标、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但是作为高一的化学教师,只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那些内容、分别是什么难度。而要掌握这一点,就必须研究初中的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

(二)复习与补习相结合

高一化学教师不要急于开展高中教材的教学,对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可以先开展几堂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强化化学学习中的基本知识点,拉平学生的基础差异,并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新老师,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按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认知过程,进而让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

通过复习和补习,可达到补缺补漏,又可对知识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为高一化学的学习做好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从学法上引导学生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即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素质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对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如何让学生这一主体更好地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发挥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应在学法的引导上多做文章。由于初中化学属于义务的素质水平教育,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意义呢?有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其已有的有关知识实质性地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新知识。激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追求新知识的渴望,并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改变学生在初中时养成的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引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步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归纳、总结等学法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篇(6)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166-168.

[2]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04.

篇(7)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篇(8)

一、 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的差异

(1)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化学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高中化学则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其化学知识逐步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靠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且须解释“为什么”。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逐步构建出知识系统,逐步形成一定的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2)初、高中化学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衔接。初中教材有些知识点出现了但不作要求,而在高中教材中作要求但未转门讲述。如:同素异形体的概念;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等。我们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必须予以补充,以免学生感到突兀。

(3)初中某些知识点在高一必须予以加深和完善。例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是从得氧、失氧这个角度简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显然存在其局限性。高一化学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这一相对较本质的角度介绍。②物质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中只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最基本情况,高一化学则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律,并要掌握1~18号元素为主的常见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③初中只介绍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这几个概念,而高一化学则对这几个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初步介绍了其形成过程,并为进一步介绍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做准备。

由以上例子可知,高中化学教材对于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比初中要更完善、更严密;也更理论化、科学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初中知识的衔接与补充,且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4)初中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在高中须进一步系统化。如在初中已学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介绍了其使用仪器等,但并未形成具体的知识规律。高一化学结合氯气、二氧化硫等制法,考虑相关物质的性质从反应原理、发生装置设计、收集装置的设计、除杂、注意事项等方面加以总结,进而将其扩大为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备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的衔接与补充首要把握时机,最好是在相关知识教学时自然引入,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过渡,有利于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另外,在衔接补充时要注意把握尺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做无用功。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化学属于一门启蒙学科,再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初中化学教学中更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高中以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中则该方法就不适合了。为了更好地完成高一化学教学,我认为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一定要读懂初中和高中整个阶段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各部分内容在高、初中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衔接与补充。

例如,讲“盐类的水解”时,回顾初中的知识: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然后设置悬念:盐溶液是否呈中性?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产生疑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课的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如图表、阅读材料、演示实验等,结合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例如,在演示“Na2O2与H2O、CO2的反应”,我们可以创设为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预先用一团棉花包裹着适量的Na2O2粉末置于坩锅中,再用一长的胶头滴管吸起少量的水深入棉花中滴入;也可用以长玻璃管插入棉花中,再用嘴往里吹气。过一会,棉花能燃烧起来。这一改动,大大的增加了趣味性,会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制气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选择制气装置除杂与干燥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处理。通过几次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由点到线”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篇(9)

论文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化学;教学衔接;教学相长

自2008级高一新生起,青岛市采用了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就本套教材来看,更加注重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教学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初中人教版教材衔接不够紧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化学入门难”,而高中教师对此也非常困惑,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看法不一。国内知名化学专家王云生老师认为原因如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的处理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指挥有偏差;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部分地区中考化学用等级制评价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而语、数、外却用实际分数计入总分作为录取依据,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只重视三个工具学科而忽视理化学习的不良倾向。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学习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等。笔者通过对几年来教学情况的总结,以及查阅诸多资料,对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积累了一点个人看法,在此抛砖引玉,敬企方家批评指正。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开拓

教学内容的衔接,即进行好“过渡”教学,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就是要研究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异,争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这一点上王云生老师认为: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本次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传统上很多学校和教师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不少完全中学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主动考虑衔接问题,不以初中毕业的最低要求作为学习标准,要求加强高中所需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多数学校还在高中一年级采取各种方法开设“衔接教学”课。有的在新生录取后开学初集中补课、有的在高一先划出一定时数复习初中化学、还有的采取“用到什么,复习补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复习补充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

笔者以为,高中教师搞好衔接教学的角色尤为重要――学生经历了中考,心理上肯定很放松,在两个多月的假期中对基本知识的遗忘在所难免,所以在开学之后的一个月以内,最好能把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简要地复习一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同时结合高一新教材,把必要的联系展开,即使教学进度再紧,至少也要保证两个周的时间进行衔接教学,切忌为赶教学进度立刻展开高中内容的教学,因为学生要接触的第一部分就是“物质的量”,理解上有相当难度,很容易让一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化学的心理,继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力不从心。所以化学衔接教学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应把初、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实验教科书,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要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知识、技能点要求脱节的问题。要分析初中课程对某些高中学习必备的双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否偏低,高中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初中学习所提供的知识、技能是否要求太高,研究高中必修的学习是否要提供一定的时数进行初中知识技能的复习提高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创新

一踏入高中课堂,学生肯定要把自己的新老师与自己熟悉的初中教师进行比较,老师在风格、习惯上的差异会让很多学生得出这个老师很好或者这个老师不行的印象,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比较中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或者厌烦感。经历课程改革的高一学生知识面较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较强,有合作精神,比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应当说,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初中课程改革在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上与旧课程相比,要求的深度、学习的系统性有所降低。在高一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研究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升入高一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争取不同程度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亲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尤其要注意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探讨实施了以下几点:

1.通过摸底检测、师生座谈等方式,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把相关知识转化成直观、生动,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分析,降低学生接受的门槛。比如在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这些概念的时候,不是生硬地把学生未接触过的概念搬出来,而是借助我们容易理解的质量、长度、时间等引入,“我们到集市上买白菜,论‘斤’买;我们衡量一棵树的高度,多少‘米’;我们说从早晨到现在,过了两个‘小时’,这些问题,都是单位和物理量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3.充分挖掘教学背景资料,充分利用图书杂志、互联网等资源,结合苏教版教材接近生活实际的特点,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科学家们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我国近现代化学科学、化学工业比较落后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在对生活、工业、热点的关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4.重点探索化学实验课的作用,由于新课程大大加强了实验、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探究学习的要求,学校要尽快解决教学条件(特别是实验设施)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少初中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无法满足初中新课程在实验和探究学习活动的要求,使初中学生在实验和探究学习方面的水平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这些学生升入高中,要顺利接受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必然十分困难。所以,如果高中化学能够把大量的化学演示课和分组实验课备齐上好,可便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反之,若高中不能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或教师不能按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实验,不提倡探究学习,不仅使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遇到(下转第7页)(上接第4页)困难,也会使经历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高一新生觉得高中化学毫无新意,感到失望和厌倦,以至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在高中化学开始阶段,分析初高中化学的区别――知识量增加、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增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的提高等,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对于知识的识记采取理解记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近年来的学生情况来看,学习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不规范,因此从高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该花大力气规范学生的基本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增效、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对学生课堂笔记本、典例精研本、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严格要求,笔者从实际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纠错本”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一些易错题、难题的精细处理,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平行班级的取样分析,纠错本建立且使用良好的同学比未建立或不经常改错的同学的成绩平均要高10分左右。

3.学法指导不应是简单地提出“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等一些空泛的概念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这将是一个长期而烦琐的过程,这对教师工作的深入程度以及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规范学习基本思路和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个别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 海报宣传设计 下一篇: 国际物流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