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3: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英语教育叙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英语虚拟语气就产生了这样一套较为严密的模式:把现在、过去及将来都加以“过去化”,即与现在事实相反,条件从句就用动词的过去时(be的过去时用were);与过去事实相反,条件从句就用动词的过去完成时;与将来的情况相反或实现的可能性极低时,从句就用动词的过去时(be用were)或用should/wereto加动词原形来表示。
有些虚拟语气,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
IwishIwereabird.我但愿我是只小鸟。
这显然与事实相反,在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中使用虚拟语气,我们认为无可非议。
但有些英语句式使用虚拟语气,中国学生就较难理解了。例如在表示建议、要求、决定、愿望、坚持、必要性、重要性等意思时,无论是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还是表语从句,都使用should式(古体英语使用be式),即be-虚拟式。如:
Weinsistthatameeting(should)beheldassoonaspossibte.我们坚持会议应尽快召开。
Itisessentialthateverychild(should)havethesameeducationalopportunities.
每个孩子都应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这很重要。
在这种be-型虚拟式中,当事人想暗示的情况虽然不一定发生,但假定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就成了一种固定格式,不再带有任何委婉意味,以致下命令也要使用这种固定格式。如:
Thecommanderorderedthatallcivilians(should)beevacuated.司令员命令全体平民撤离。
should作为情态动词表“应该”时,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如:
Youshouldnothaveconcealedthematterfromme.
你本不该把这件事瞒着我。
表惊奇、惶惑、怀疑、意外、遗憾等意思时,也使用虚拟语气,中国人对此亦颇感费解。如:
Iwondersuchamanasheshouldsucceed.
我真奇怪他这样的人竟然会成功。
这类句式为什么也用虚拟语气呢?原来这是表示虽然这些事情都属事实,但当事人仍然在设想这些都是一些不大可能实现的事情,即当事人不相信这些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要用“竟然”一类副词来翻译。
英语中还常常使用虚拟语气来表示委婉、客气,如使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加动词原形”这样的结构。中国学生大都知道这一用法,但其中缘由就不甚明了了。原来这类句式是要表示“假如我(或你)如何如何,你觉得怎么样?”因而也就表示客气、委婉了。如:
Ishouldthinkyourapproachisincorrect.
(陈述意见)我认为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Youhadbetterleavethemattertome.
(提出忠告)你最好把事情交给我办。
IshouldliketoseeMr.Green.
(提出请求)我想见见格林先生。
这类句式沿用既久,已经成为表示礼貌的一种固定格式,人们早已不觉得它属于虚拟语气了。
另外,还有一种句式,中国学生看来非常不理解,为什么Itistimethatwewenttobed.这类句式中,定语从句也使用虚拟语气?其实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就上例而言,开始是讲话人要通过虚拟语气以暗示的方式提出理由(即事实是,我们还没有去睡觉),而让听话人自己去得出结论(即因此,我们应该去睡觉了)。这也是一种沿用已久的固定格式。现在人们讲话时,只把它作为一种格式,已没有反映出上面所提到的那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了。
在使用虚拟语气的过程中,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在现代美国英语中,虚拟语气不太常用,多数只出现在正式文体中。这种概念一般用其他方式来表述。
第二,在if,asif和Iwish后面,虚拟语气一般多用were(当suppose这类词的意思与if相似时,后面也可以用were),不过was也时有出现,尤其在英语会话中,was似乎更常用。如:
Iwouldn''''tmindifheweren''''t/wasn''''tsorude.
如果他不是这么粗鲁,我也就不在意了。
Iwishitwere/wasSundaytoday.
我希望今天是星期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较正式的文体中,Ifheweretotelluseverything,wecouldtrytosolvehisproblem.这类句式有时会用倒装结构,即Werehetotelluseverything,wecould...,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用was了。同样,在词组IfIwereyou及asitwere中。我们也只是用were而不可用was,但也有人认为前者可用was,而后者则不能。
第三,在表示建议、要求、决定、愿望、坚持、必要性、重要性等意思时,其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或表语从句中,英国英语是使用should加动词原形,而美国英语则直接使用动词原形来表示虚拟。不过在美国英语中,这类虚拟语气结构常用在正式文体中。在非正式交谈中,美国人可能会找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概念。
第四,某些公式化语句中也可用be-型虚拟式表示祝愿、诅咒、禁止等意义。常见的有:GodsavetheKing/Queen;Longlive...;Bethatasitmay...;Heavenforbid;Godblessyou等。
第五,在非常正式的语言中(如法律文件),if和whatever后面有时用be。如:
Ifanypersonbefoundguilty...
如果发现任何人有罪……
...whateverbethereason...
……不管是什么理由……
第六,在非正式文体中,有时把一个多余的not置于表示怀疑和不肯定的词语后面的if从句中,但是这个not并没有任何否定的含义:如:
Iwonderifweshouldn''''taskthedoctortolookatMary.(=Iwonderifweshouldask...)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医生来看看玛丽。
第七,在非正式口语体英语中,有时会把一个额外的have置于if从句中表过去(注意,这种形式的主动词总是know),相当于过去完成时表过去动作的虚拟语气的形式。这一说法被认为“不正确”,通常也不会出现在书面英语中。不过,这种“不正确”的用法即使在受过教育的人的谈吐中也是常见的,如:
IfI''''dhaveknownI''''dhavetoldyou.(=IfIhadknown...)
如果我知道,我就告诉你了。
第八,ifIgot与ifIget,或ifIhad与ifIhave之间的区别,并不是时态上的区别。两种结构都可用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虚拟:若用动词的过去时表虚拟,则表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会更小,或完全不可能、纯属想象。试比较:
IfIwinthisrace...如果我跑了第一名……(一位运动员这样说)
IfIwonfirstprize...如果我中了一等奖……(一个买了彩票的人说)
IfIbecomepresident,I''''II...假如我成为总统,我将……(竞选总统的候选人说)
IfIbecamepresident,I''''d...我要是当总统,我就……(一个小学生这样说)
第九,现代英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语法手段来表达虚拟语气,如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情态动词的过去式加动词原形或不定式完成时等。如:
Iwaswonderingifyouwouldletmeuseyourcar.
不知道我是否能用您的车呢?
第十,虚拟语气在现代英语中已不是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许多该用虚拟式的地方常为陈述语气所替代。如用was代替were就是一例。有时,甚至还可以根据语义意图干脆就用现在时形式。如:
IwishIwere/wasthere.我希望我在那里。
Helooksasifhewere/was/issick.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Lesson17中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
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
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惯,A只须说“ I do hope you'11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潘昌森译,1987)。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de”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5、角色表演
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2具体实施继续教育的方法
2.1有机结合考试和自学
基于理论层次分析,教育理论学习、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语言学理论学习等都可通过教师自学的方式完成。关于教育主管部门,可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列出一些参考书目,然后让教师们自己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自己自学,然后再组织统一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则需要进行集体培训,直到合格为止。灵活性和针对性是考试和自学有机结合继续教育模式的两大优势,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弊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种考试、自学结合的方式可大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而且也可以给教师更多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补充。不管是工作之余还是生活中的空闲时间里,把“理论”看做老师,通过学习、钻研培养找到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相对于其他继续教育方法而言,这种方式没有强加规定,时间掌控比较自由,而实用且严格的考试机制又给教师们带来了压力,让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对继续教育不再产生抵制情绪,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2有机结合自学和脱产
不同教师之间肯定具有一定差异,大部分教师只要通过自学、监督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很难通过自学塑造一种素质,因此学校应综合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统筹安排,实施短期或长期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脱产培训。比如,英语教师的口语素质很难通过自我完成,因为我国并没有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而且口语训练条件和机会不多,这就需要进行集中培训以及脱产学习,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统一组织,与专业高校签订协议,分批、分组进行强化培训。自学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而脱产培训也是提升教师自学素质的重要措施,在继续教育中应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3应有机结合校本培训和校际交流
校际交流主要是指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校与校之间的研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发展。校本培训主要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方法,学校应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检查方案,有效督促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也就是集体研究、探讨,将教研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强化校内教研活动。专家引领主要是指专门聘请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到学校授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这种方式体现了继续教育的节约性和实用性,然而就当前状况来看,校本培训和校际交流的继续培训受到了资源的限制,基本上只停留于形式,并没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和效应,因此,需要对有效资源的开发问题有所重视。要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教学状况不再出现,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必须要让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教师才可能获得教学反馈。因此,预留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十分必要的。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简单明了、逻辑清晰是最佳标准。简洁的教学语言在减少教学用语的同时提高语言质量,空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让知识的理解同化更加彻底,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增加。只有教师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且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后才能做到教学逻辑清晰,清晰地逻辑能够让教学语言的实效性大大加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之上与同学、老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全面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2.4小组活动探讨
有的区域受到课题组织形式的限制,只能在活动形成的过称中进行变通,而小组活动这个环节的可变通性最大。教师在对活动内容和主题进行设计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向他们明确活动要求。小组的分配可以既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可以按照活动内容来分类,不管哪种活动,都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到任务,教师还要对其表现进行关注,结合活动要求做出合理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们自主活动的质量才能够得以提高,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机会和效率都会有很好的发展,达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常见的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们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blue……,因而我们在对话中,尤其在情景会话中,可以补充更多这类的内容:如in black and white, give sb. green light, in blue mood等等。
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林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一、学前教育中开展叙事教学的目的
1.儿童心智成长的目的。
英国学者卡里瑟斯指出:“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人类活动,是为了懂得一系列行动中一个人自己和他人的心情、计划和信仰,还有精神状态的变化。”[3]因此,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教学是幼儿园实施综合性教育的一种手段。故事不仅内容含有各方面的知识,还能把幼儿带到广阔的天地,增长知识、启发想象、锻炼记忆。经常听故事的幼儿,可以从中学习语音、词汇,模仿成人说话,听故事对儿童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启示很大。听故事是幼儿生活的需要,是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叙事教学法有助于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学内容处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环境创设能力、师幼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调节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家长资源利用能力、自我评价意识的提升。因此,叙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学习、工作、反思、提升、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叙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切实地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深入、有效地唤醒教师情感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的基本形式
1.教师研究自我,以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等自身经验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杜威说:“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4]在幼儿教育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针对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作为教学叙事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亲切感,更容易内化幼儿对生活知识的认识。
2.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激发儿童的听讲兴趣,促进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
3.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是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对孩子认识历史、民俗和发挥创造性起到很大作用。
4.教师利用有关经验的故事、案例等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教师利用那些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的故事或案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来提高教学的逼真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熟知的周围人的生活故事,促进学生对榜样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所熟悉的区域内的相关生活案例,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的生长、生产或经营故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不仅可以使儿童对特定事物的认识,还可以聚焦社会,让儿童知晓时事动态。
三、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活现故事情景。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入背景音乐或者背景图片、视频片段,创设意境,使幼儿在意境和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背景材料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控制力,提升儿童的故事理解能力。
2.利用创意阅读提高儿童的自我掌握故事能力
每个儿童拥有自己的创意阅读故事书,先让他们自我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对故事深入理解。在提问中,教师通过表扬、激励等方式,让儿童充分体验到自我掌握故事的成功与快乐,以此提高其自信心。
3.利用角色扮演形式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这一天性,将故事中的人物分角色让儿童扮演。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早准备好形象的道具,比如面具、爪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对各种故事情节透彻地掌握。
4.利用故事复述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自信心
1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也称灵境 ,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用户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 (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思性 (Imagination)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沉浸感 沉浸感是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环境中,与环境中各种对象相互融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学习者不是旁观者由外向内观察环境,而是全身心融入环境之中。这种沉浸感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使虚拟教学场景中的学生体会到一个与现实更加接近的教学情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课程。
1.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特殊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虚拟环境的操作。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等自然技能,实现对环境中对象的操作;计算机则根据学习者的身体运动等,来实时调整环境中相关对象的状态。这种交互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使医学院校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1.3构思性 构思性是指虚拟环境赋予学习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虚拟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和操作,进行自主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构思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2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培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2.1虚拟课堂 在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容生涩难懂的章节,如果利用板书等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效果往往不近如人意。事实上,教师可以通过虚拟课堂来丰富教学内容,将 “虚拟人”应用于教学过程是虚拟课堂的一个典型实例。 “虚拟人”是指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 “虚拟人”的主要工作是选取一具尸体并将其冷冻,用精密切削刀将尸体横向切削成一系列厚度为0.2毫米的切片,利用相关技术最终合成人体的三维结构 (如图l所示)。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 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 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2虚拟实验室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和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为缓和这一矛盾,虚拟实验室是近年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虚拟实验室是指在计算机系统 中采用 虚拟现 实技术 营造 各种 虚拟 实验环 境 ,实验 者可以像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 目。
如 图2所 示,诊断 学虚拟实验 室是 一个基 于C/S模式的虚拟实验室系统。系统以虚拟病人为主体,建立起各种疾病相关的患者模型。每个单元均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化验检 查4个单元 。实验证明,诊断学虚拟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诊断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现实验教学的跨越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虚拟手术 传统的手术训练方法成本较高,训练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参与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虚拟手术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数据在计算机中建立一
个虚拟环境,医生借助这个环境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手术计划、训练以及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引导的一种新兴技术。在虚拟手术系统中,操作者带上立体眼镜进入环境,通过数据手套对环境中 “虚拟人”的相关组织进行操作。虚拟手术系统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极具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训练环境,制造很好的临场感,并且能大幅降低手术的培训成本,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2.4虚拟培训 传统的临床培训模式主要以教师口述为主,由于培训往往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战演练,因此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技能,穿刺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因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患者的这种因恐惧而产生的抗拒反应,以提高静脉穿刺的训练质量。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临床培训中,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真实感,而且还能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成本。
3结束语
虚拟现实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对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教学实验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广泛、深入。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症结在哪里?语文教学初中僵化机械、创造力日益萎缩的症结在哪里?初中这很大部分是缘于我们的许多老师不敢或不便放开手脚,缘于教育理念的落后。我们知道,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跨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加速登陆,面对迅速变革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大的视野。世界一体化和加入WTO,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为未来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教育。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革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那么,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必须要有预见性。教育事业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如果我们仍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去做将来的事情,那显然是不完全可行的,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预料,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未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物力、财力的竞争,还包括智力、创造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教学应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他们在学习应用中获得一种个性体验,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教学是很好地实现人的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让学生去探索、寻觅、发现,进而学会求真、求善、求美。不仅要埋头栽树,更要适时带领学生回头欣赏树木成林的美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世纪的初中语文教学,必将是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的巨大跨越,它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更高。我们只有不断接纳、创造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常教常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我们的教改之魂。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效率不高,这与教育方法有直接关系。应试教育唯考是教,显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未来人才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有人说,新世纪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形式转变,教材内容转变。这话不无道理。任何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都必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实现,而优化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面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能力点,教师要力求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案,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感悟、积累、熏陶,指导学生通过扎实、有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每个人都有操作、表演、社会活动、语言交际等潜能,如果得到开发,就可能形成特殊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想象,科学求异。不要刻板生硬地去训练,也不要以所谓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窒息学生的创造力,更不要以“权威”自居去封杀学生的丰富想象。要注重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不囿于传统思维定式的科学性思维能力。要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以课本为例子和凭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民办院校的很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自学能力差,运用能力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让他们愿意去改变现状,努力学习。单词量少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另外一个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适用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一直是困扰众多英语教师的难题。
1.叙事教学法简介
2010年,在各学者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氛围下,四川外语学院的熊沐清、邓达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仅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还符合了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这种方法是将教学中的某个过程如一些单词,一个课文,一个语法项目等用叙事的方式表达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有如身临其境一般投入到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积极并带有兴趣地习得语言知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愿意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正面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力等,力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特点
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特点
第一,叙事教学法在在词汇教学中以“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愿参与到活动中,而并非普通教学中老师提问,学生被动参与的状况。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上课积极参与的习惯,他们便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第二,词汇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设情境,这样既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词汇,而且能开创学生的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掌握教学目标的效果。
第三,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终极目标并不是掌握多少词汇,也不是纯粹地记忆某些语法项目,而是为了交流。仅仅是能记住单词的发音和意思并不能熟练地运用这个单词。而叙事教学法,能突破传统教学法死记硬背的屏障,让词汇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出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的能力。
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步趣:编写材料,设置情境,布置作业等。
3.叙事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叙事教学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词汇教W,是脱离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数次地抄写某一个单词仅仅为了记住它的拼写,也不会生搬硬套以记住某个单词的用法。Toolan等人认为,叙述是人类最基本的言语活动。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词汇教学。
3.1复述
复述就是让学生就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将新学的词汇贯穿在整个叙述中。这与普通意义上的复核不同的地方是,以前老师仅仅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并没有特别要求使用新学的单词。投有特定的要求,学生一般会选择使用原本已经掌握的单词或者相对简单的单词来复述,这样就达不到对新单词的掌握及应用。除了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复核,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用新学的单词复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或者教师指定题目让学生用新学的单词进行复述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新学词汇的用法,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叙事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3.2撰写故事
在当今中国,学习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对每位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则对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要全面发展才能将这门语言更好地应用。但对于某些行业如翻译、导游、外贸、外事及各种可能经常大量接触外国人士的工作岗位和职务来说,对英语口语就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英语人才,除了英语学习者自身的不懈努力,口语教学工作者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同时,口语教学也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推动英语听力以及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另外,我们常说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这也就是说,英语口语教学还承担着如何将英语语言能力转化或提升为交际能力的使命。那么,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该如何出色完成口语教学任务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这一课程特点,把握好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好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地搞好口语教学工作。
首先,要坚持听为先,说为后的原则。口语,顾名思义,就是开口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也就是在于一个“说”字。所以在口语教学中理所应当地万变不离其“说”,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说话。但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听”与“说”的关系,应该“由听到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胡春洞,1990:144)。众所周知,儿童学说母语的过程先是大量的长时间的听的过程,耳濡目染,听得多了自然会说。外语教学的实践也证明虽然能听懂、能理解的不一定都能使用,但是听得越多的学生说的能力越强。因为有了足够量的听力训练,也就有了足够量的语言输入,说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接收性语言技能即理解性语言技能,可以而且必然会转化成生成性语言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无论是在“听”还是“说”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社会文化因素。尤其是在“说”的过程中,有时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的习俗和惯例的了解,我们的学生往往说话不得体。这种不得体或者不恰当的英语比语法、语音方面的错误更难被英语本族人所接受。事实上,英语本族人和以英语为工具的中国人交际时更注意的是交际的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所以,我们由于不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的规则而说出不得体的语言,往往会被英语本族人误解为不礼貌。因此,教师就要在教语言的过程中注重语境与语言的结合。
那么,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如何结合语境教语言呢?在课堂上,教师就是学生的语境和社会。因此,教师对社会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语体;了解说话人的身份的高低,说话者之间的交情的深浅与语体的关系。语言不得体与母语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我们常说的中文式英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我们受本族文化干扰所致。由于母语文化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是普遍的。尤其是学生在讨论与辩论时,急于表达思想,加上母语思维的干扰,常常在发表见解和与他人辩论时不能恰当地运用习语。海姆斯曾经说过:“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干扰的概念是理论与实践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说话时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另外,口语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现代教学法专家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是学生,学生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学生成为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在口语课上,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帮助引导学生开口说话。彭青龙(1995:25)推出的“3D”(即dialogue,discussion,debate的缩写)外语口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学生定位在对话、讨论、辩论这三种口语实践活动的中心,学生充当“演员”和“运动员”的角色,而教师则退居“导演”和“教练”的位置,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过程。正是这种充分的语言实践过程促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同时,在这一口语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握好的另一条原则是如何对待学生错误的问题,是准确性更重要呢?还是要强调流利?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那么什么样的错误是必须纠正的呢?语言学家贝特(Burt)和凯巴斯基(Kiparsky)曾强调说:“全局性的错误,即第二语言学习者普遍犯的并对交际造成很大干扰的错误,应该予以重视。局部的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逐步解决。”所以说,譬如妨碍交际的结构与时态错误,以及英语本族人的文化习俗所不能接受的语言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什么时候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前面已反复提到,口语课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口语练习活动,用各种方法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区别对待。在进行机械或半机械练习时,学生犯的基本结构错误,应引起重视,避免其泛滥。但是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不宜过多纠正。尤其在学生说话期间不宜打断,因为此时交流是首要目的,不断纠正错误不但会打断学生思路,还会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因而突破不了语言口头运用这一关。纠正说话过程中的错误,主要应依靠学生本人,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说话中的语言错误的识别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自我纠正,然后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错误也就会逐渐消失,从而培养出流利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当然,除去以上种种原则,教师的桌椅如何安排、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影响口语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掌握了以上几条原则,以及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因素,还应有阅读、写作、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相辅助。同时再根据学生水平、教学设施及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口语教学,从而有效地搞好口语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叙事,就是叙述一个事情。教育叙事,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叙故事,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情节,故事中自己与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对故事的思考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在讲述教育事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他人的亲述,把我们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所经历的司空见惯的细节加以重新审视,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而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事件变得更加具有不平凡的教育意义,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而经济法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案例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边叙边议,层层设疑,逐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最后达到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教育叙事研究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讲述经济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可以引入以下案例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经济法教学:2014年关于“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借‘校讯通’业务向学校及教师行贿定性为商业贿赂”事件,莆田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当事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对当事人作出罚款6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一)教育叙事研究过程
教师通过放映投影仪展示案例,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1.本案例中当事人违反了哪些相关的法律?2.莆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所作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给予解释,最后给出结论:“在本案中,莆田移动为了提升其电信增值业务‘校讯通’的经营额,以评比的形式,通过所谓的积分兑换向对“校讯通”订阅(销售)具有影响力的教师行贿。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商业贿赂。”教育叙事研究展现的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还体现了对整个案例的思考以及其带来的深远意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师:在本案例中商业贿赂的主体又是谁呢?根据资料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行贿方是谁,受贿方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行贿方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受贿方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回答出问题之后,情绪高涨。教师接着问:莆田分公司并没有给学校和教师送礼,是行贿吗?教师没有收到钱,家长使用手机打电话,教师获取积分、购物卡又算是受贿吗?问题提出后,立刻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映,学生众说纷纭,最后期待教师给出正确结论。教师:本案中莆田移动就是通过给付财物诱使教师、学校等有影响力的第三人促进或扩大其“校讯通”产品的销售,其实质就是一种商业贿赂行为。学生听后进入深深的思考之中……稍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莆田市工商局对莆田移动予以处罚正确吗?莆田移动主要违反了什么法律?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正确回答出来.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但本案中,莆田移动的商业贿赂行为不属于《电信条例》规定。因此莆田市工商局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莆田移动予以处罚完全正确。生:学生听后,疑团就都解开了。课程讲完以后,我也陷入了深思:1.从师生互动来说,本节课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2.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本案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指导借鉴意义:(1)案件查处具有示范效应。本案的查处对于维护电信领域正常的竞争秩序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2)案件具有一定新颖性,对于工商部门今后查处类似案件具有借鉴意义。根据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前款所称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而本案中,莆田移动给付形式是积分,然后再将积分兑换为购物卡,其同样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称的财物范畴。尽管本案成功之处具有很多亮点和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未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而本案例中没有责令对当事人进行限期改正。2.未没收违法所得。依据反法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本案中工商部门认定莆田移动通过贿赂手段取得了28512元的经营额,是否有违法所得,应予说明。
(二)撰写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强调用细致的语言描述和严密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这二者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这使教师所列举的生活故事得以更加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也就赋予了叙事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二、小结
综上所述,把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运用到经济法中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教师来说,通过夹叙夹议的讲解,事后的反思,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准确地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的深刻反思,达到了更上一层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DB/OL].
[2]工商机关定性为商业贿赂立案查处.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借“校讯通”业务向学校及教师行贿[N].中国工商报,2015-11-18.
[3]杨迪.论商业贿赂行为认定中的问题及制度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
[4]黄璞琳.商业贿赂界定标准之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7,(09):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