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综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8 10:44: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治疗综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血压治疗综述

篇(1)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甘肥可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神经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发病关系有关,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膳食因素、环境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 因人治疗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瘀点、瘀斑,舌胖大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目前对一些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显然不够,需西医因人而异,进行非药物或降压药物的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因人与辨证相结合。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综合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为中医的辨证分型、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这些征象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另外,心脏及其大血管是高血压病中较早受到损害的器官,大脑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并发损伤及供血改变, 近年来临床发现痰湿壅盛者胸主动脉管径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者次之,证型主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

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显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

中医药的优势:①能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的优势。

4 结果与展望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237

篇(2)

本组患者284例,男168例,女116例,年龄45~82岁,平均68.4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家族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4.5小时。

临床表现:来院时处昏迷状态240例,其中一侧瞳孔散大68例,两侧瞳孔散大16例,GCS评分13~15分42例,9~12分96例,6~8分122例,3~5分24例。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均在10~100ml,其中10~20ml 42例,21~40ml 112例,41~60ml 74例,61ml以上56例。基底节出血168例,丘脑出血46例,出血破入脑室86例,皮层下出血168例,脑室出血16例,小脑出血12例。

治疗方法: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04例,其中外减压68例;穿刺血肿清除术136例,同时加脑室外引流48例;直接脑室穿刺引流(锥颅)24例,术后监测血压、给吸氧、止血、脱水、营养神经及维持内环境等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对穿刺引流的患者行溶血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3ml+尿激酶2万~3万U)注入血肿腔,夹管4小时后开放引流,1~2次/日。血肿大部分清除后(不足10ml),拔引流管,行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1~2天1次,30~50ml/次,至脑脊液较清亮。对昏迷程度较深,呼吸道有痰或有误吸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弱、氧饱和度在90%以下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检测D=聚体,根据结果给低分子肝素,防治血栓形成。肢体瘫痪早期功能锻炼(被动活动),结合电针,脑超,促进功能恢复,对3~4周后仍未苏醒,但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患者行高压氧治疗。

结 果

篇(3)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中药治疗按摩治疗高血压动脉性肾硬化症是肾脏病的第二位常见原因。高血压病既可引起肾脏损伤,也可为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而肾功能下降程度与血压升高程度密切相关。一旦肾功能损害至一定程度,其在临床上治疗就比较困难。探索应用中医药特色,合理有效可行防治高血压肾病的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浩保健食苑、健康城采用补肾固本汤并腧穴经络按摩综合方法,对伴氮质血症的高血压肾病38例进行辨证施治。与其他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同类病人比较,取得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采用“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高血压动脉性肾硬化诊断标准”[1、2],研究对象为1999年9~12月社区业主及部分市区工商界、政界人士。观察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2±56岁;高血压病程67±43年;血压:190~165/95~110mmHg。全部眼示动脉纡曲硬化、渗出29例,出血10例,视水肿7例;心电图示S―T段压低22例,T波倒置9例,期前收缩17例;肾阴虚22例,肾阳虚16例;有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手指麻木、多尿、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红苔腻,脉弦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夹有湿浊诸证候。对照组41例,平均年龄565±57岁,其他一般情况大致与观察组相致。

2施治方法

观察组施治期间停服任何西药。采用深圳新浩保健食苑调制的补肾固本汤,主要由仙灵脾、女贞子、石斛、枸杞、肉艹从蓉、丹参、菟丝子等中草药配烹鸡肾、黄牛肝菌,或鹿鞭等,每周用膳2~5次。同时由新浩健康城技师采用特色手法,按压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及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等,每次30分钟至1个钟。并指导进行调息保健引导,早晚于家阳台安静环境心平气和、专心致志、微闭双目的入静状态,意守丹田,均匀深呼吸,左右旋转上身及腰部,每次5~15分钟。疗程45天,随访(通讯、信)3个月。对照组41例常规服用尼群地平15mg、3次/日,双氢氯噻嗪25mg、3次/日;或服用卡托普利、科素亚等。

3结果

观察组38例经新浩补肾汤并腧穴经络按摩综合施治后,症状明显缓解,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者为显效;证候有改善,血压控制在165/95mmHg以下者为有效;无改变者为无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依次分别为:11例与9例、19例与12例、8例与20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30/38例)、512%(21/4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两组治疗前后Hb、TG、Tch及肾功能参数改变见表1。

4讨论

伴有氮质血症的高血压肾病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夹有湿浊,为虚实夹杂之证。采用中药补肾汤并俞穴按摩、引导等综合疗法,在改善症状、控制血压(尤其是舒张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本组总有效率789%,而对照组为512%。可见中医药特色综合防治高血压肾病疗效明显。深圳新浩保健食苑补肾固本汤除有滋阴补肾的诸药外,加上血肉有情之物(鸡肾或鹿鞭等),具有益肾填髓、益气养血、固本祛邪功效。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传统中医补肾方剂能滋补肾阴、调节肾阴肾阳平衡;方剂中仙灵脾有降低血脂和降压作用,能抑制高灌注引起的肾小球肥大[3、4];益肾固本疗法可延长机体细胞寿命和生物生存时间。这对高血压肾病的肾功能损害有独特的修复作用[5]。

高血压肾病伴肾功能不全常合并有贫血。本组资料表明,新浩补肾固本汤有改善贫血之功效。这与诸药配伍血肉有情之物益气养血,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生成,抑或补充造血过程中其他所需成份而发挥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随访结果还表明,新浩食疗、按摩对高血压肾病伴氮质血症继发性血脂代谢紊乱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甘油三脂下降。

另外,特色中医腧穴经络按摩以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本组38例在补肾固本汤基础上,由采用背督脉经、肾俞、昆仑、足三里等相应穴位进行按压、搓、颤、捋等手法,通过按摩腧穴和经络,调济脏腑,平衡阴阳,增加经络动力,促进经络的气化功能,改变局部及脏腑血运状态,分析资料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2DunnMj,SmithMC.ThePatietsWithhypertension.In:Schr:erRW,eds.Mannalofnephrology

:diagnosisandTherapy,3rded.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90;226~258

篇(4)

高血压(hypertension)和糖尿病一样,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几年一些报道中发现本病发生年龄逐渐下降,有年轻化趋势[1]。本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 mm Hg/90 mm Hg,便可初诊为高血压。高血压除了可单一发病,还可并发其他疾病或由其他疾病诱发,研究指出本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本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有必要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进行探究。现就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本病容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诱发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身心健康[3]。有报道[4]指出,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发生率有所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可能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目前关于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并无明确统一定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1)动脉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如血液循环障碍后人体血管张力增高;(2)肾功能障碍所致肾小球肿胀,滤过率降低,继而诱发血容量升高、钠潴留及血压增高;(3)中枢神经紊乱促进血压升高后诱发本病。随着高血压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增多,人们逐渐发现随着年龄升高,血压也有升高趋势,其中以收缩压升高最为显着,但50岁后舒张压则有略微降低,脉压差则增加[5]。高血压患者伴有精神紧张时,还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机制失衡,造成皮质血管舒张与收缩障碍,同时外周血管不断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增高。可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等都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2 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及方法探讨

高血压至今无根治疗法,其治疗原则在于: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坚持长期治疗,尽量改善症状,预防与控制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6]。治疗方针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治疗,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等,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且可选择的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7]。高血压治疗常用的药物类型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及方法,现就常见的药物与治疗介绍如下:

2.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与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起来,该药物在机体作用时间久,疗效佳,且对脂肪与糖分解无干扰,但对血管、心脏及肾脏影响较大[8-10]。对于其他降压药物单一治疗无效时,可加用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联合治疗时,只需小剂量应用利尿剂即可,还能减少其他降压药物的用量,避免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医疗负担,被推荐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中。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利尿剂哒帕胺,进一步提高了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11]。该药物作为轻型利尿药物,主要作用在血管,对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有明显的作用,还可避免血管粥样硬化,降压作用可达到75%,同时,相比传统利尿剂而言,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临床一些研究中提出高醛固酮血症也是高血压病因之一,为此当其他药物与常规利尿剂联用效果不佳,可选择性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有报道[12]对卡托普利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高血压进行了对照,发现治疗组蛋白尿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说明其他药物与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延缓肾脏病变进程。

2.2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又被称作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在于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的面积,避免细胞外周钙离子内流作用。通过对钙通道阻滞剂分子结构与作用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L型与T型钙通道阻滞剂,前者又可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典型代表分别为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而后者是21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型药物,可选择新作用于T型钙通道并发生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减缓心率,且无负性肌力作用,也不会导致反射性心率过速,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13]。L型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对更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广泛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约有2/3高血压患者只选择该药物,这可能在于亚洲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地区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长期坚持治疗。目前我国常用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以第二代、第三代为主,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2.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和β肾上腺素直接结合发生作用,然后发挥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一方面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外周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在心率偏快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哺乳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适用[14]。目前临床上出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拉贝洛尔与卡维地洛等,可同时作用在β与α受体,适合长时间应用。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若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失眠、幻觉等中枢神经异常,部分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为此高血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谨慎。

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降压效果持久,无刺激性干咳,连续服用56 d可达到最佳效果,与其他降压药物均可联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在轻中度高血压中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甚至对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对器官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15]。这类药物主要有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相比之下坎地沙坦降压作用最好,且小剂量也能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药效持久,对逆转左室肥厚也有良好的价值。对118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2个月后发现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更显着,说明硝苯地平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效果,更好地改善降压作用[16]。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高血压的机制在于阻止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且对激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目标。这类药物首次应用于临床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能有效降压后,开辟了降压治疗的新途径[17]。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这类药物治疗12周,总有效率高达90%,且收缩压与舒张压比治疗前显着降低,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18]。此外,该药物在治疗期间对人体代谢影响轻微,不会影响胆固醇、血脂等指标,若能配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可增强药物作用。随着联合用药增多,有学者发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也可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且对神经分泌、心率等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2.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近几年被临床重视起来,可分为基因转移疗法与基因抑制疗法,因为高血压也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结构与表达异常所致,为此予以基因治疗除了可稳定降压,还可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发生与发展,从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倾向。不过,就目前已有的基因治疗报道来看,基因治疗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如何选择靶基因,因为目前大部分基因治疗为单基因靶点治疗,而高血压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单基因靶点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便选择多靶点基因治疗,缺乏这方面的长期研究,也无法广泛开展。

3 结语

高血压发病低龄化,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使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尽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用药以单一药物治疗有效为佳,而联合用药需谨慎,提高疗效同时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对药物作用靶点不清,缺少联合用药后药代动力学与量关系的研究。总的来说,高血压治疗药物及其方法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欣,卢健.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4):747-751.

[2]柳婉婉,吴振卿.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112-113.

[3]李艳.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893-897.

[4]殷琪,何扬利,孙翠芳,等.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7.

[5]刘艳秋,黄富宏,李爱华,等.4种长效钙拮抗剂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21):77-79.

[6]任凌雁,靳倩,廖喆,等.贵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23):4017-4019.

[7]彭科娟,刘伟,朱慧君.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2):52-56.

[8]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6):32-37.

[9]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33-38.

[10]李丹,宫建,孙晓辉,等.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10):1470-1472.

[11]李志,杨向阳.3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83-86.

[12]朴永军,付素云,王垚,等.扩血管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50-52.

[13]沈志娟,王冉冉.3种药物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610-3611,3614.

[14]戚雅君,丁海樱,杨国浓,等.ACEI/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2):4517-4520.

[15]曾望远,周素云,顾申红.海口市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及全科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35-2341.

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2.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Comparison was made on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munity

高血菏粲诹俅采铣<的心血管疾病, 临床特征以血压异常增高为主, 容易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但临床上尚未出现高血压的根治方法, 仅能通过给予患者降压药物以控制患者的血压, 属于维持治疗[1-3]。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而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血压控制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4],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共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 分别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被证实为高血压, 均在本社区医院进行签约治疗, 排除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且符合伦理学要求。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男27例, 女33例, 年龄最小5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5.07±11.62)岁, 病程3~7年, 平均病程(5.03±1.89)年;观察组:男28例, 女32例, 年龄最小51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5.79±11.86)岁, 病程3~8年, 平均病程(5.67±1.8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降压药物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022, 规格:10 mg), 1次/d, 给药剂量为30 mg/次。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药方选用天麻钩藤饮, 药材组成为天麻10 g、钩藤20 g、夜交藤15 g、川牛膝15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益母草15 g、石决明30 g、黄芩10 g、茯神10 g、栀子10 g, 水煎, 取200 ml为一剂, 分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进行比较。

1. 4 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控制效果根据血压监测情况进行判断, 可分为良好、尚可及无效[5]:良好:收缩压降低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收缩压降低幅度为10~20 mm Hg;无效:收缩压降低幅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y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其中2例头晕、1例口干、1例乏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其中2例头晕、2例口干、1例乏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普遍较快,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 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出现增高, 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高血压主要是指血压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属于慢性疾病, 很可能因血压长期增高而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6-9]。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尚无根治性方法, 故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以控制血压为主, 而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可更加有效的控制血压尚有待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普遍采用降压药物,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但治疗高血压时不仅要考虑降压作用, 在达到降压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靶器官, 进而全方面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 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10-13]。近几年, 中医学随着公众的重视而不断发展, 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 其中, 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中医与西医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疗法, 西药治疗可快速发挥药效, 但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及中药, 中药的药效发挥则相对较慢, 但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二者相结合, 可取长补短,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14, 1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选用的中药方剂为天麻钩藤饮, 药材组成为天麻、钩藤、夜交藤、川牛膝、桑寄生、杜仲、益母草、石决明、黄芩、茯神、栀子, 具有平肝熄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主治肝阳上亢证, 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 组方严谨、配伍合理[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可有效促进患者血压控制在稳定水平, 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倪宇艇.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切入点及策略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5):601-602.

[2] 王清海, 陶军, 陈利国, 等.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建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5):664-666.

[3] 王新.中西医结合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探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5):122-123.

[4] 马成福.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6):1240-1242.

[5] 明华, 杨征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5):113-114.

[6] 曹曙波.中西医结合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效果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4):83.

[7] 程广书.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高血压75例.中医研究, 2012, 25(3):15-17.

[8] 黄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4):588-589.

[9] 黄飞劲. 社区高血压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应用价值探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9):4358-4360.

[10] 李宏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2):231-232.

[11] 冯晓东. 社区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探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4):111-112.

[12] 张亚兰, 徐超, 李艳. 中西医结合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15):31-33.

[13] 章铃淋. 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干预的应用效果初评.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9):98-99.

[14] 冯建辉, 龚文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高血压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15(1):58-59.

篇(6)

【关键词】 高血压;福辛普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住院和门诊诊治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56.5±9.81)岁;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年龄、体重、血压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口服福辛普利5 mg/d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对照组40例, 口服福辛普利10 mg/d。治疗期间不用其他影响血压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治疗前后: 2、4、6周分别检测血压、心率,每次复诊重复测三次,计算平均值。同时记录药物副作用。副作用定为:用药后出现,停药后消失;用药前已存在,用药后较前加重,停药后减轻或消失。

1.3.2 疗效评价: 显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比较: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用药后收缩压下降比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6周中,两组都出现咳嗽的不良反应,治疗组5例,对照组14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2%和35%,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1。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迄今为止的大量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证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长期维持,可以减少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及其相关死亡。高血压循证医学的大量证据表明: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并使血压达标,对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十分重要。资料显示,约70%患者需联合用药控制血压,欧洲指南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认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合用是有效合理组合。

福辛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液及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而实现。血管紧张素Ⅱ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且能促进醛固酮分泌,导致水钠潴留及促进细胞肥大、增生,与高血压及心肌肥厚等疾病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降压作用尚与下列因素有关:(1)抑制激肽酶Ⅱ,延长缓激肽的扩血管作用;(2)激活COX-2表达和活性,增加前列腺素释放;(3)直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管对神经兴奋所致收缩反应的作用;(4)大剂量时可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心力衰竭者苯品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运动耐受时间。近年来,大量基础医学及临床研究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动脉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ACEI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延伸和强化,大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肯定了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一线用药地位,强调了其降压和心脑肾器官的保护及改善糖代谢的多重作用2。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该类药物主要抑制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钙贮存部位的贮钙能力或与钙结合的能力,使细胞膜动作电位2相时钙离子经慢通道内流进入肌细胞的量减少,因而导致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钙,不能有效收缩,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耗氧量减少、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及冠状动脉扩张,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供氧量。本品对血管平滑肌具一定选择性,对心脏的直接负性变时性作用较弱,故全身给药时不引起心率减慢,而表现为心率反射性增加。在降压作用方面有如下独特的优点:(1)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而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以及只有相对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这就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例如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启动的HOT-CHINA研究,在随防10周后完成方案人群的血压达标率为86.97%,而治疗期间按医嘱服药者占95.6%。在HOT的国际试验中,亚洲人群的降压幅度也大于整体人群。(2)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收缩压下降较明显。将有关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SHEP、Syst-Eur和Syst-China这3项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3,还发现二氢吡啶类使总死亡下降了32%、卒中发生下降了37%、心梗发生下降了25%。(3)几乎可以与每类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而增强降压疗效。

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认为:“不同类别降压药除降低血压外,有不同的其他作用。正是药物的不同作用为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选用提供了选择依据”。有关高血压的研究文章认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合并其他药物治疗高血压是安全的5。资料显示,约70%患者需联合用药高血压控制血压,有学者指出将低剂量的两种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合用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并可缩小剂量依赖性的副作用6。已知钙拮抗剂加ACEI是常见的联合用药之一,钙拮抗剂有直接扩张动脉作用,而ACEI通过阻断RAS降低交感活性,能扩张动、静脉,因此有协同作用。由于ACEI有扩静脉作用,因此可抵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见的踝部水肿作用7。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福辛普利联合用药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而且可减少药物常见的水肿作用。另外,ACEI所导致的咳嗽副作用已成为高血压治疗中的一大缺点。从目前的基础研究看,ACEI通过抑制激肽酶Ⅱ活性,增加支气管上皮内的激肽、P物质、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加强了咳嗽的反射,使药物所致的咳嗽增加,但联合用药亦可使咳嗽发生率降低。其可能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有关,同时提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ACEI所致的副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本试验中联合用药患者血压控制理想,且出现咳嗽不良反应的少,因此,笔者认为福辛普利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用药降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卷 第5期:42-93

[2] 尹雪艳,侯红艳.ACEI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医学综述,2003,9(7):413. 

[3] 陈鲁原.对钙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地位的再认识.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31(21):16. 

[4] 孙宁玲.从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看CCB的定位.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31(16):21. 

篇(7)

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有6-7亿的中国成年人“血压不理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本身的病理损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等重要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残原因之一。

一、目标血压及其意义

根据一些列的降压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表明 血压的控制达标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关键。应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期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并将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当做初始策略为了更容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的治疗应该在心血管损害前开始。

二、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根据大量实验证明,积极有效非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干扰阻断它的产生和发展,进而起到一定降压作用。

1.合理膳食

首先要减少钠盐、脂肪摄入, 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与纤维类食物,严格限制饮酒,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还有蔬菜和水果。

2.控制体质量

减轻体重,减少脂肪的存储。减轻体重有助减轻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也可以延缓或逆转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3.适量运动

适量的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且可以减轻心血管的诱发因素。

4.保持健康的心态

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产生,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努力保持平和的健康心态。

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利尿药

利尿药对高血压脑卒中心力和衰竭患者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利尿药的代表药物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利尿药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也可以用于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中高度高血压。将来有可能成为其他降压药物的“增敏剂”。但它不可以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痛风患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利尿剂推荐作为无并发症高血压的首选药。利尿药的作用较为温和,持久,副作用小,长期应用可增高肾素活性,用β受体阻断药可克服。

2. β-受体阻滞剂

降压作用明确,小剂量适用于伴心肌梗死后,冠心病绞痛或心律偏快的1-2级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高心排血量、高肾素活性的患者 。同时也适用于高血压同时伴有劳力性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患有偏头痛、肌震颤、焦虑症的患者。 但现在β-受体阻滞剂已经不再是一线药物,因为阿替洛尔的临床效应较其它同类药物少。其有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某些临床研究提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特别是在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时候,可能会增有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胡大一等 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某些见解:他认为认为不应将阿替洛尔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所有未经试验验证的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中;另外对交感神经张力较高的青年人或有其他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的患者却更应当使用。

3.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有赖于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若抑制了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则可使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下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随之下降。

已知钙离子拮抗剂(CCB),无绝对禁忌症,对糖代谢和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IS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钙离子拮抗剂的代表药物是:二氢吡啶类以硝苯地平为代表,苯烷胺类则以维拉帕米为代表,硫苯卓类是以地尔硫卓为代表药物。拉西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脏传导无明显影响,不经肾脏排泄,在肝内代谢,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目前作用时效最长的钙通道阻滞剂。它有能缓解冠脉痉挛,同时降低冠脉血管的阻力,以及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氧,缓解心绞痛,且具有潜在利尿,治疗动脉硬化的作用,可用于传导阻滞和心衰的病人,被广泛应用。

4.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ngiotensinre-ceptorblock, ARB)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ACEI在降压的同时还有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生成、逆转左室的肥厚及降低心衰等作用, 它可以通过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内部纤维蛋白块的溶解、减少斑块破裂等来使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其中JNC7指出 , ACEI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慢性肾脏等疾病,同时还有预防脑卒中复发等适应证,。他们指出最好的合作伙伴为利尿剂中噻嗪类。

CEI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理想药物,同时它可使心、脑、肾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四、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1.钙拮抗剂和β- 受体阻滞剂具有降压有协同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2.利尿药ACEI或ARB用于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等老年人高血压。

3.ACEI 和 ARB 合用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

4.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两药合用,用于高血压同时患有肾病、高血压并冠心病、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5.利尿药和β- 受体阻滞剂,用于无并发症、同时也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⑥用β- 受体阻滞剂和 ACEI 合用可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治疗。

6.α阻滞剂和β- 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急进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7.钙拮抗剂和利尿剂,可用于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降低其收缩压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

8.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如ACEI或ARB与钙拮抗剂和利尿剂、ACEI 或 ARB和β- 受体阻滞剂 与利尿剂、钙拮抗剂 和β- 受体阻滞剂 +与利尿剂、ACEI 或 ARB和β- 受体阻滞剂 +与钙拮抗剂联合应用。

9.也可以可合理地联合使用非降压药如他汀类、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和镇静剂等。

五、展望未来

高血压目前在我国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解决高血压的治疗问题刻不容缓。现在临床上各种抗高血压药研究的进展、例如:抗高血压疫苗的研制、基因治疗的研究、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高血压机制而制定的降高血压治疗的探索,都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并在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高血压机制研究的深入,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更加深入的了解,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及用药将更完善、更有效, 甚至带来治愈高血压可能性。

参考文献:

[1]Julius S,Kjeldsen S,Weber M,etal.Outcomes in hyper tensive pa-tients a t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treated with regimens based on valsat antor amlodipine:the VALU Erandomized trial[ J] .Lancet.

[2]Machama T,Dixon JE. The tumor supperessor:PTEN/MMAC1,dephosphate the lipid second messenger,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phosphate[J]. Biol Chme,1998,273:13375- 13378.

[3]刘建伟,雷威,申兴斌. PTEN、VEGF 在肺癌组织的表达[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60- 461.

[4]Machama T,Dixon JE. The tumor supperessor:PTEN/MMAC1,dephosphate the lipidsecond messenger,phosphatidylinositol3.

[5]胡大一, 吴彦.β 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过时了吗? ―――评英国高血压指南[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12):971-973.

篇(8)

【中图分类号】R5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10-2

1血压波动较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是SBP或DBP或是脉压波动性均比年轻患者大,尤其是SBP。其可能的原因为:(1)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反应变慢,直接影响到血压和心率的变异性,使心率变异性降低,血压的变异性增大,血压波动性增大;(2)动脉硬化、僵硬,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导致血压变异性增大。老年人血压波动性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的估计、诊断和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对老年人血压要多次测量必要时行ABMP。ABMP可评价血压变异性,这种变异性独立与靶器官功能受损后果相关,在一些轻至重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中,那些24小时血压变异性高的患者,其靶器官病的发病率高。

2清晨血压高峰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有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高峰越大,其脑血管病和脑卒中发病率越高,清晨血压高峰已成为一个新的治疗目标,控制清晨血压高峰可防止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3白大衣性高血压多见

白大衣性高血压指办公室(诊室)血压异常,但ABMP正常。普通人群发生率占15-30%,老年人和孕妇发生率高。白大衣性高血压有增加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脏病的危险,10年发生心脏病的危险,白大衣性高血压者为7.9%,而持续的轻度高血压者22%,对于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比正常患者有更高的危险,尚有争议[1]。新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应予考虑和排除,同时对这些病人要继续随访和重新监测,必要时行ABMP。

4收缩压增加明显,脉压增大

老年人,由于主动脉硬化,僵硬度增加,弹性减低,其顺应性下降,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不能有效扩张缓冲血流的冲撞力;心脏舒张时,血管壁又不能靠弹性回缩维持一定的舒张压,即造成单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升高或降低,因而脉压增大。据国内报道,ISH患病率约占所有老年高血压的43-55%,在60岁以上组占高血压患者的5%,60-70岁占10%,70岁以上占24%[2]。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比年轻患者波动大,文献报道24小时收缩压波动可达40mmHg,舒张压波动可达20mmHg,年龄越大血压波动幅度越大,对靶器官损害程度越大。

5易发生性低血压

性低血压是指站立2分钟后,与仰卧时血压相比收缩压降低20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当1个人处于直立位时,500-700mL的血储存在下肢末梢和内脏血管,因此减少静脉回流到心脏,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并刺激主动脉弓、颈动脉体和心肺压力感受器,该刺激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和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和血管阻力增加,以维持站立位时的血压。从循环容量到神经冲动和血管系统,当调节血压的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时,性低血压即可发生。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弓、颈动脉体和心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脑血流降低,肾脏排纳过度增加,窦房结功能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生理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随着年龄增加口渴机制损害所致的容量降低,这些因素均可诱发老年人性低血压。据报道,老年人24%存在性低血压,且常常无症状。ISH患者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Brinn报道为11-24%,国内有人报道可达36%。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生率可达33.3%。性低血压,使心、脑、肾供血明显不足,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头晕,甚至突然摔倒造成不良后果。为了防止性低血压发生,临床上应避免使用能加重低血压的药物,尽可能不与利尿剂合用。

6容易发生严重合并症

老年高血压多以SBP升高为主,增加了左心室后负荷与心脏作功,且老年人心壁胶原纤维增多和淀粉样变,使心肌肥厚,心脏舒张与收缩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下降,易诱发心衰肾功能变化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发生率高,严重者最终可导致肾衰心排血量降低,造成心、脑、肾灌注不足,极易发生脑卒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同时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慢性支气管炎等,比如糖尿病患者,其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硬化进展,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这些疾病的存在及频繁用药,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篇(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01-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可达50% 以上,老年高血压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多达75%的人血压控制不能达标[2]。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相对较低[3],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增加老年人致残、致死率,所以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在生理上很多功能都开始发生退化,例如肝酶活性和肾脏功能的降低,都会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由于患有高血压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人,极容易出现多种心血管的疾病,老年患者动脉硬化性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及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从而常有以下临床特点:单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合并性低血压者增多;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高。因此,应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选择降压药。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服药简便,依从性好;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

1 常用两种药物联合配伍方法 利尿剂+ACEI 或ARB;钙拮抗剂+ACEI或钙拮抗药剂+ ARB;利尿剂+ B - 阻滞剂或A 阻滞剂;钙拮抗剂+ A受体拮抗剂;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B - 受体拮抗剂;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2 针对老年高血压复方制剂种类

2.1 添加利尿剂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 ARB+DC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是现为较合理的降压药物配伍之一;经很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联合的降压效应明显优于单用,亦优于翻倍大剂量。代表药物:复方氯沙坦/ 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复方制剂,降血压作用具有协同效果,较任何单药降压效果更强,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休克和左心室肥大的危险性。

2.2 含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复方制剂:复方缬沙坦/ 氨氯地平,用于使用血压尚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或用于任何一类药物出现限剂量不良反应的患者,据临床试验证实效果良好。

2.3 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制剂: 钙拮抗剂+ A C E I + 利尿剂;A C E I + 噻嗪类利尿剂+ B - 受体拮抗剂;ACEI+ 钙拮抗剂+ 利尿剂+A 受体阻断剂[6]; 肼苯哒嗪+ 普洛奈尔+ 氢氯噻嗪。

2.4 低剂量固定复方的制剂[4]:比索洛尔/ 氢氯噻嗪片,做为复方降压制剂的一个新趋势,将高选择性B12 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2.5) 与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6.25) 合二为一,不仅可使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有效率大幅提高,而且以其独特的低剂量成分,避免了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的增加。

展望

综观我国复方降压制剂,先后研制并应用的复方制剂有多种,有复方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片;中西药合剂珍菊降压片等,但是药物相对陈旧,组方亦无多样化。近年来,国外医药公司对复方降压制剂的研究越来越热,新的药物研究已着重于剂型的改进和制剂的更新,国外已进入新的给药系统时代,与此同时,复方制剂的组成已经有了新的概念,不单纯是几种降压药物的合理搭配,而是考虑到整个高血压的综合治疗,综合控制多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这一理念己获得心血管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高血压用药的复方制剂以其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抵御并发症和依从性好等诸多优点,成为治疗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方法,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血压、改善靶器官损伤、患者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价格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所以我们相信高血压用药的复方制剂将会在老年高血压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刘立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篇(10)

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高血压是导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及合理治疗研究是目前的医学热点。下面就近年来对老年性高血压诊治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1老年高血压特点

1.1老年高血压的诊断2003年美国的JNC-7指南,2003年及2007年的ESH/ESC指南,以及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均未对老年人高血压作特别分类,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普通成年人相同,即年龄在60岁以上,未服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8.7 kPa和(或)舒张压≥12.0 kPa为老年性高血压;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

1.2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高血压的显著特点是以ISH为主。在5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中,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舒张压升高。而对老年人,则是由于动脉顺应性,特别是大动脉的顺应性降低,动脉硬度增高导致的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并且舒张压在60岁之后开始逐渐降低,然而收缩压却随着年龄逐渐升高[1]。这种典型的年龄相关性血压模式就解释了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中2/3是ISH,75岁以上3/4为ISH[2,3]。如果不治疗,ISH可以加重大动脉硬度,导致ISH进一步增高。SHEP、Syst-Europe、Syst -China3个临床实验发现老年人收缩压与总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舒张压则无明显相关性,说明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4-6];同样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所的报告也支持此观点:即在50岁以下,舒张压是最好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强预测因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脉压差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美国高血压监测和随访研究分析表明,60~69岁组除外其他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0.1 kPa,年死亡率增加l%[7]。因此,在老年人中,收缩压比舒张压更准确预测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8]。

1.3老年高血压控制率低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是40~59岁之间人群发病率的2倍。虽然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有所改善,但是血压的控制率仍不理想(仅仅50%得到治疗)[9]。王志军等对2 5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显示,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4.4%、32.9%[10]。

1.4老年高血压合并症及并发症多[11]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2老年高血压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均证实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2.1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中国高血压指南降压目标是

2.2非药物治疗限制钠盐摄入,减轻体重,适当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ISH的基础。TOHP(trial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实验评价了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可使血压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措施对血压下降无显著性。

2.3药物治疗

2.3.1利尿剂传统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明确。JNC-7再次肯定了噻嗪类利尿剂的作用。EWPHE、SHEP等实验也证实了小剂量噻嗪类比大剂量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及逆转左室肥厚。小剂量利尿药作为多数患者的初始用药,单独或与一种其他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而且价格便宜,能减少其他联合药物的剂量及副作用[14,15]。

2.3.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CCB已经广泛在老年人中使用。长效制剂是老年人的首选,特别适用于老年1SH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其中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在老年患者中能增强降压作用,增加耐受性和心血管保护力度。ALLHAT、VALUE等研究显示长效CC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比,在心血管事件主要终点无明显差异,但CCB均显示较好的降压疗效。当患者有血尿酸升高或服利尿剂后出现低钾不宜用利尿剂时,CCB更显示在联合降压中的独特优势。

2.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其能抑制心室重构、降低肾小球压力,减少慢性肾病病人尿蛋白排泄,有效保护心肾功能,目前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最多[16]。ACEI被推荐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首选用药。ACEI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不但具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不增加心率、不降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不引起性低血压、无停药后反跳现象等益处,还有延缓肾损害的作用。

2.3.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前通常作为

ACEI的替代药物。ARB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且不受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肽性影响,因此,ARB更易为老年人耐受,且很少引起低血压。

2.3.5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特别是脑卒中方面和其他类的降血压药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另β-受体阻滞剂有引起肢端循环障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影响血脂代谢等副作用,故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已不推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优先

使用[17,18]。

2.3.6联合用药由于高血压的控制率低,单药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JNC-7指出,当血压≥目标值2.7/1.3 kPa,即应联合治疗。当两种低剂量的药物联用,副作用比其中任一种单药大剂量要小;同时,复方联合制剂简化了治疗方案,改善了依从性,加强了血压的控制,降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费用[19]。ESH/ESC 2007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方案:CCB+ACEI,ASCOT-ABLP研究显示ACEI联合CCB治疗,不仅降低血压,还显著改善了大血管的动脉顺应性,因为动脉顺应性降低是ISH发生的重要机制;VALUE研究证实利尿剂+ARB联合用药的有效及安全性;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JNC-7推荐老年ISH患者应首选利尿剂或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伴心力衰竭及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者宜用

ACEI,对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

3小结

老年人的慢性病中以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20]。高血压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是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001年Framingham的一项老年高血压研究调查发现,有近8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ISH。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ISH已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21]。而且通过药物控制收缩压比控制舒张压更难,因此,ISH已成为目前老龄人口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全面了解老年ISH对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以及对今后探索老年ISH治疗的新途径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Franklin SS,Gustin W,Wong ND,et al.Hemodynamic pattern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Circulation,1997,96:308-315

2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2003,42:1206-1252

3Franklin SS,Jacobs MJ,Wong ND,et al.Predominance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UShypertensives: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III.Hypertension,2001,37:869-874

4SHEP Coorperative Research Group.Prevention of stroke by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in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Final results of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the Elderly Program(SHEP)[J].JAMA,1991,265:3255

5Primatesta P,Poulter NR.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mong English adul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in 2000 and 2001[J].J Hypertens,2004,22:1093

6Wang JG,Liu G,Wang X,et a1.Longterm blood pressure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ernsion:a progress re-port on the Syst Chinatria[J].J Hypertens,1996,10:735

7华琦.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23:399-400

8Staessen JA,Gasowski J,Wang JG,et al.Risk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Lancet,2000,355:865-872

9Ong KL,Cheung BMY,Man YB,et al.Prevalence,awareness, 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1999-2004.Hypertension,2007,49:69-75

10王志军,柯元南,周建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10(4):246-249

11成蓓,曾尔亢.老年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1-78

12孙宁玲.高血压研究及治疗的新趋势[J].中华老年心脑 血管病杂志,2006,8(11):721-723

13胡发明.欧洲新高血压指南[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1):16

14KENDALL MJ,TOESCU V.The HOT study:hypertension op-timal therapy[J].J Clin Pharm Ther,1998,23(2):137-139

15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I HAT collabo- rative research group.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tic.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ALLHAT)[J].JAM4,2002,288(23):2981-2997

16Chobanian AV,Bakfis GL,Black HR,et a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AMA,2003,289(10): 2560

17Messerli FH,Grossman E,Goldbourt U.Are beta-blockers effi-caciou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Asystematic review.JAMA,1998,279:1903-1907

18Tu K,Campbell NRC,Chen Z,et al.Use of beta-blockers foruncomplicated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a cause for concern. J Hum Hypertens,2007,21:271-275

19Prisant LM.Fixed low-dose combination in first-line treatment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2,20(Suppl1):sl1-19

上一篇: 大学生法律素养 下一篇: 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