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44: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科学教育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得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因此,幼儿园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并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方法,以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成长状况,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本文从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建议两方面,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幼儿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促进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1.偏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组织刻板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和有效发挥,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安全课程的实施水平。此外,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选题,多数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意识,课程组织刻板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未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导致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难以取得较好的安全教育实效。2.强调生理安全而忽视心理安全,内容选取片面化。安全教育不仅包括生理安全教育,而且还包括心理安全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要防止片面性,既要注重生理安全教育,又要注重心理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然而在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往往强调生理安全教育而忽视心理安全教育,所选取的安全教育内容较为浅显,难以取得好的安全教育效果,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的教师在安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片面化,只注重幼儿课上安全教育,对饮食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极少涉及,因此,影响了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此外,还有些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添加,无法应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3.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是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相对较多,而公办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虽然有些民办幼儿园打着“规范幼儿园”的旗号,但是幼儿园内部没有建立较为完善和规范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无法促进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无法为幼儿提供安全保障。还有些幼儿园将识字、英语和数学等作为主要的教学课程,而忽视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的建议
案例教学是哈佛大学的教学特色。目前,病案教学法已在国内外的医学院得到广泛应用,有一套行之有效、相当规范的操作模式,成功培育出理论联系实践、临床思维能力强的优秀医学生。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病案教学加快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启发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 病案教学的意义
病案教学法强化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通过深入的思考与热烈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协作精神。临床思维能力即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临床医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的重要内容之一。病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通过把真实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2 病案教学的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高年级学生由于在医学领域内整个认知前提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
2.1、病案选择:
病案教学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
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病案既增加了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病案是对已发生的典型病例的真实写照,必须具有高度的客观性。病案所描述的病程经过是真实可靠的,病案描述中不应加入评论性和分析性的语言。真实的病案可来自于教师的临床实践,也可选择于医学杂志,因为只有真实的案例才可能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重复出现,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不受外界干扰与影响下对病例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推理,力求其结果客观真实。
实施病案教学的教师首先是一位优秀的儿科医生,具有丰富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授课教师。这样的教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对各种疾病的诊治有着深切的体会,善于收集儿科典型病例,能编写出切实有用的案例。好的教师能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勇于接纳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样的教师既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易接受。实施病案教学的教师要进行有组织的培训,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病案教学法的知识,鼓励教师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多地收集典型病例,参考有关医学资料,互相交流经验教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儿科学教程。 转贴于
2.2、病案教学的实施
病案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精心准备,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2.2.1熟悉病案: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熟知儿科学的教学内容,熟悉案例,谙知病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以便引导学生。要详细制定出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掌握儿科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悉病案,在教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准备发言。
2.2.2病案讨论:病案讨论可以先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有6-8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讨论。要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中有争议的问题,还要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讨论的问题。
2.2.3概括总结:经过激烈的讨论后须进行概括总结。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全面、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尽快习惯临床思维方法。但关键是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揭示出病案中所包括的理论,强化相应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对病例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 病案教学的评估
对病案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是病案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学的评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病案的评估:评估病案选择是否恰当,好的病案应具有代表性、实用性,能理论联系实践,这反映了病案本身的内在质量。(2)对教学内容的评估:教学内容应充实,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难点突出,能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3)对教师的评估:教师的讲课应思路清晰,语言生动,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互动式学习。评估可以在教师中进行,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要及时将反馈意见转达以便进一步考察教学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
课程建设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好坏,在宏观上制约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保证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2009―201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再一次担任了《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定位不恰当、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下面我就《幼儿英语教学法》为例,探讨建设衡水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优化方案。
一、优化课程体系,形成辐射式课程群
《幼儿英语教学法》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我院学前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法》安排在第三学期,多数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没有开设,这样给教学也带来了些许的困难;另外,教学法课程单一,造成学生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因此,必须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建立辐射式的课程群。
首先,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在学生掌握了《幼儿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法的教学会更有效。
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同时,开设与之配套的幼儿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等辅助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增添语音室、专设教学模拟训练室等。建立以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为中心,以幼儿教育专业英语、英语口语主题交流、幼儿园双语活动设计与实践和幼儿双语游戏活动设计等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辐射式课程群。
二、找准课程定位,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任务,而教学法则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被定位为专业必选课,仅仅18学时,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幼儿计算教学法》等专业技能课,我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也不科学。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课程定位不当。《幼儿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为以后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
找准课程定位才能优化课程实施方案。该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阐述了幼儿英语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及其幼儿英语教学的模式、基本原则和方法等。理论教学注重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方式来解释抽象的理论,化难为易,并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堂学知识,在课外长能力”的思想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践教学部分主要训练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课堂模拟教学、实施教学研一体化,可以与市内各大中型幼儿园联系,建立多处培训实习基地,并定期邀请各幼儿园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到我院举行讲座,同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提供适宜的指导,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行阶段性分散见习、毕业前集中实习和就业前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因此,教学模式应采用理论阐述+亲身模拟体验与现场观摩+点评,增加相应的课时,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我院学前专业科班出身的师资严重不足,急需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交往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外,我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专业基本素养。
(一)学前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首先,要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新成果;要系统把握教育学知识,尤其是幼儿教育学;要对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幼儿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幼儿发展的内涵、特点和规律。
其次,要具备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特征,并从幼儿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方面把握幼儿学习特点。
(二)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技能
1.良好的唱、跳、画、做、说、弹的教学基本功,并在某些方面有特长。
2.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计划设计新颖、恰当;能将教育计划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教学效率高、适用。
3.有观察、了解、分析、评价幼儿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行为和现象的变化;能采取有效措施。
4.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及时捕获教育契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善于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创设和设计最佳教育情境。
5.有利用时间、空间、材料进行教育的能力:能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能提供、布置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能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6.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至少在某方面有较突出的教学实践。
7.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井然有序;能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和习惯;班级环境适合不同幼儿发展。
(三)教授《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师还要具备英语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
第一,标准的英语语音和口语。教师的发音要标准、语音语调要自然流畅。第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主要是指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知识。第三,外语学习理论。英语教师要了解一定的外语学习理论,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学习评价理论等。这些知识有助于幼儿英语教师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规律,并科学合理地对英语学习作出评价。第四,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史上有许多外语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沉默法等。教师了解这些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特点,掌握外语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将会大大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
(一)方案主要内容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以“为4至7岁儿童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入学作准备”为主要目的。《纪录―起点》的教育任务为:(1)利用儿童的游戏、艺术等活动引发儿童发展创造想象,创造性地掌握文化;(2)激励儿童独特的认知动机及智力情绪;(3)通过协调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间的活动,扩展儿童的发展潜能;(4)培养儿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将健康看成是创造性的东西)。
(二)方案特点
1.课程选择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纪录―起点》方案遵循的不是儿童简化式而是扩展式的发展。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前期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接受外来信息时更易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在对学前期的儿童进行教育时,要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且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见到或实际接触过的事、物作为教育内容。但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中,大多幼儿教育者为儿童提供的活动内容是远离儿童生活的理论性内容。
2.课程内容关注幼小衔接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以“为4至7岁儿童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入学作准备”为主要目的。幼儿园是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阶段,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家长和教师。《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以至于很多儿童在上小学后出现了厌学。
3.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记录―起点》方案中体现了培养儿童在游戏等活动中的创造性想象,创造性地掌握文化的能力。在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动手、思考的活动在幼儿活动中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教师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告诉儿童。儿童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课程关注发展儿童潜能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提出通过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的协调活动扩展儿童的发展潜能。学前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奠基期,各项能力发展不完全,在儿童期培养儿童发展的潜能对儿童一生都极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记录―起点》方案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启示
中俄两国国情不同,我们无法简单照搬俄罗斯的做法,但俄罗斯《记录―起点》方案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中所体现的发展理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无疑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反思,并从中获得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一)师幼合作共建课程,突出儿童主体地位
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教师仍旧是统领全局的主导者,从教育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实施到评价标准的制订均由教师决定。教师及成人应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儿童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编制,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依据课程实施情况及时转换教学内容,促进生成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发展儿童潜能
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在指导时要全面考虑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及儿童发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加德纳认为人具有多种智能,各项智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长处与优点,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发展儿童潜能。
(三)加强园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
幼儿园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学习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必须带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适当调整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幼儿园老师多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结合地域特色,弘扬本土文化
由于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传统上一直以地方和学校课程为主,这为较好地融合当地民族文化,构建更具地方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提供了条件。学前儿童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及性格养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儿童给予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促进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及民族特色课程使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及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郑三元.儿童期的发展观与俄罗斯学前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43-48
句型“Whatareyoudoing?Iam….”,并能在情景中进行应用。
动词及动词短语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即ing形式。
二、教学难点:
动词ing形式的读音。
实际情景中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话等道具。
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教师准备动词和动词短语卡片和图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并自己提前制作盘子、炒锅等图片或用玩具、实物代替。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活动一:歌曲演唱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WhatAreYouDoing?的录音,师生共同演唱。
活动二:口语练习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教师就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尤其是新学内容进行日常交际,目的在于运用语言。可以是学生自我介绍,也可以是学生间对话练习。如:
A:MyEnglishnameis….What’syourEnglishname?
B:MyEnglishnameis….Howdoyoudo?
A:Howdoyoudo?Whereareyoufrom?
B:Australia.
A:Whatareyoudoing?
B:I’mwaitingformymom.
A:Nicetomeetyou.Good-bye.
B:Bye.
2、Review(复习)
活动三:词汇复习
教学参考时间:4—5分钟
教师出示第一课时所学动词短语的图片,找能力好的学生认读,其他同学跟读。
教师说动词短语,学生做动作,再次复习第一课时的短语。
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单词。
鼓励学生说说前五册学生用书,特别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已涉及到一些动词和动词短语,注意比较动词原形和动词ing形式,注意发音。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两列词,让学生连线并进行问答练习。
drawingthedishes
doingthephone
answeringabook
cookingpictures
readingdinner
3、Presentation(呈现新知)
活动四:猜猜猜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让一名学生抽取一张单词卡片,然后躲在讲台后面。教师带领其他学生问:Whatareyoudoing?,抽取卡片的学生站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边回答Iam…请五至六名学生轮流上台抽卡片,直到全班学生都初步会说句型Whatareyoudoing?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学生同桌之间背对背,一边做动作一边用主要句型问答:Whatareyoudoing?Iam….
活动五:句子接力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学生五人一组。教师问各组的第一名学生Hello.Whatareyoudoing?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回答后转身问后面的学生:Whatareyoudoing?,依此类推,每名学生的回答不能与同组前面学生的回答重复,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游戏。
活动六:试试看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播放Let’st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完成听录音选图的练习。录音内容如下:
(Thephonerings.)
Hello.
Hi,Sarah.It’sJohn.
Hi,John.Whatareyoudoing?
Iamreadingabook.Whatareyoudoing?
I’mdoingthedishes.
----WhatisJohndoing?
----WhatisSarahdoing?
活动七:对话学习
教学参考时间:6—7分钟
教师播放Let’s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读对话内容。
教师出示Let’stalk中的图片和道具电话,指导学生进行代换练习。
学生2人一组,练习对话。学生也根据自己情况,和准备好的图片、玩具或实物,改变对话内容,进行操练。
做小双簧的游戏:学生2人一组,一名学生在前面表演动作,如:画画,另一名学生藏在他的身后为前面的学生配音,如:Iamdrawingpictures.让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后,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
4、Let’splay(趣味操练)
活动八:打电话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做PairWork部分的活动。学生2人一组,每人在一张纸条上面写一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如:drawingpictures,然后2人交换纸条,分别将纸条卷起来做道具,根据各自手中纸条上的内容模拟打电话。
活动九:玩一玩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做“看口型,猜句子”的游戏: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句子说:Iam….,说到动词短语时只作相应的口型,不发出声音,让学生看口型猜短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做Let’splay的活动。请一名学生上来,背对其他学生站好。台下任意一名学生问:Whatareyoudoing?,站在前面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回答Iam….,其他学生根据听到的回答在自己课本的表格里做好记录。然后换另一名学生上台,继续做游戏。示范几次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注意:教师里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制,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此活动可在室外完成。
5、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扩展活动)
活动十:看故事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教师问:Whatdoyouusuallydoat9:00p.m.?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让学生展示Storytime部分的挂图,手指挂图说“Look!ZipiscallingZoom.Whoishe?IsthatZoom?,简单表述挂图内容。
引导学生听录音阅读故事。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向学生提问:WhatisZipdoing?WhatisZoomdoing?IsZoomansweringthephone?Ishisfatherplayingcomputergames?引导学生做回答。
请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Zip和Zoom的爸爸表演故事。
教师再放一遍录音,请学生跟着录音读故事里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的发音。
活动十一:练一练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做本单元ALet’s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P34配套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指导操作方法.。Listenandnumber是按所听内容表明序号,Askandwrite是在同学问答的基础上填写单词和动词短语。
教师播放活动手册第34页的录音,学生完成Listenandnumber部分的练习。
学生彼此了解所作的事情,将伙伴的姓名和所作的事情填写在表格里。此环节,教师注意辅导学生规范书写。
五、板书设计
Unit4WhatAreYouDoing?(II)
drawingthedishes
doingthephone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研究
目前在国外幼儿探索研究中,早期的心理学家将行为主义学派思想应用于研究中,因此他们的研究便主要侧重于引发机体探索的动机,而达尔文学派则认为:探索更多的是由生物体本身的适应所引起的;美国生态学理论中也提到:儿童探索是学习生存的生物适应行为,是种系基因的倾向性引导婴儿很早就冒险离开父母亲,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吉布森(Gibson.E.J.,1988)研究中主要趋向于分析婴儿的探索与知觉之间的关系问题,其研究认为:新生儿具有先天的内在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其可通过各种方法或者途径去探索周围环境并主动积极的获取信息资源。可知度(affordance)成了婴儿探索的动力,并提出促进婴儿探索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全方位的观察”。可以看出吉布森强调儿童通过知觉的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农尼利和莱蒙德(Nunnally.J.C.Lemond.J.C.,1973)提出了孩子对陌生刺激的探索过程:刚开始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视觉研究—对物体的身体操作和控制—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娱乐性探索出现(当陌生刺激变得熟悉时)—寻找更多的能引发探索的刺激。无论幼儿在何时碰到陌生的刺激都会重复这个过程。
(二)国内有关研究
国内对幼儿探索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非常零散,更多注重的是实际性操作。目前,上海市六所二期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幼儿园,如芷江中路幼儿园等开展了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幼儿园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上海市青浦区晨星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材料提供与幼儿探索—提供材料,增强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探索的研究》,实验得出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具有以下特点:形似性、隐秘性、宽广选择的可能性、有操作障碍、新奇性、有物理变化;南京师范大学“田野课程”提出了“培养自主,鼓励探索”,主张幼儿是在进入、深入现场和情景中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
三、概念界定
幼儿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从事实际的探索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索和操作,他们探索到的决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而是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并能将探索到的这种方法和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认知和品德结构中去,成为他人格中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澄清“探索”的定义,并对“探索”与“探索”的关系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3~岁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出现探索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以期获得第一手的实证性资料,对其作初步的描述性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探索了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点:
1、面向每一位学生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开发其潜力,让所有学生能够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应体现学科的实用性,而且让学生在探索行为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梳理我国目前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索行为研究实践现状,并将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与之进行有效的相结,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创造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在探索中不断的升华。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书本知识(教学内容),还应该利用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来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探索生活奥秘”——生活启情,图画生情,音乐抒情,语言燃情,想象悟情,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科学教育保持较高的兴趣。
3、强化探索性
在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分享活动,培养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培养幼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幼儿在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下,围绕探索主题,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处理口,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加工处理信息,学习了恰当利用信息的能力。
4、倡导实用性
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过程”将越来越繁琐,更需要幼儿充分发挥其探索意识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开展“以境促学”——媒体促学,故事促学,角色促学,以此来引导幼儿积极的开展探索行为,让科学教育不再枯燥、无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解决学习难题的能力。
5、营造趣味性
兴趣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内驱力。为此,作为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科学教育探索行为研究,其通过设计形式多样教学模式,力求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下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在兴趣驱使下的问题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6、适时反思探索性学习活动
当前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探索,但无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的现象。在家长、幼儿园和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催促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匆忙成长的儿童也就成为压力下的儿童。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对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认识不够到位,同时双主关系摆得不到位,没有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幼儿对探索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知识,同时,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选择***市******幼儿园作为研究场所,该幼儿园是事业单位所属的中型幼儿园,在教学设施和软环境方面都处于中上等水平,以科研兴园为管理理念,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级职称,幼儿园本身很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能很好地领会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内涵与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
(二)研究方法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搜集、查阅文献资料,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确保研究取得实效。
1.调查分析法。对***市几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其中访谈内容如下:对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认识;探索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体验的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价值在何处;探索性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反应;现存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弊端;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进教师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如何指导幼儿?等等。重点探讨幼儿园探索性学习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了解他们对探索性学习活动的教师角色及指导策略的理解。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注重搜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现状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和研究。
3.案例分析法。以****幼儿园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教学活动为研究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探索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全部案例都来自教师的科学教学教案,其中有值得倡导的内容,也有通过反面教材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内容,使论文更具实用性。幼儿园教师的第一手教学资料为本研究提供鲜活的佐证,教师的各项原始资料包括教师的教案、活动档案、活动结果分析等都是本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验教学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认真分析提炼,总结得出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与创设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规律,试图找出一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步骤
(一)探索阶段(主要工作)
1、课题准备。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背景,提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研究中情境创设困惑,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低落等问题,确定可以研究方向。
2、研究前的准备。所以课题组成员总结以前的失败经历,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法,确定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这个突破口,研究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发探索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制定设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立项并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实验教师写出学期计划,制定阶段性目标。然后课题组根据讨论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细化”、“实化”的修改。
(二)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确定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索行为研究中的内容点,实施“以境引情、以境促学、以境启思”的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2、每一个课题实验老师每学期要上四到六节实验汇报课,课前要提交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后要汇报教学总结。
3、组织课题组教师写研究论文和优秀学生习作发表。
4、阶段小结,安排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三)结题阶段(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组实验老师的课题观摩课,课后组织老师讨论,对课题研究如何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
2、总结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各研究老师的研究材料。总编成课题研究成果集。
3、申请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验收,做好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儿童,是最富有好奇心、热衷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一个群体。多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博物馆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让展陈动起来,改变人们对博物馆单纯展示的印象,让儿童青少年参与到博物馆展品展项中来。在自然博物馆里,“做吧”、“探索角”等活动场所正是这些思考的结果。它们为学龄前儿童和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生物知识和锻炼动手技能的空间。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流行,儿童能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并对互动科普活动作了全方位的升级,从2010年5月开始,推出了“实验乐翻天”活动,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项综合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知识讲授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全新科普教育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活动策划人员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体验,配合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将活动主题拓展到生命科学乃至生态学的几乎所有大门类。比如,活动开展过植物主题相关课程“植物吃什么”、“谁最有营养”;微生物主题课程“酵母菌”、“身边的水”;动物主题课程“鲸是怎样呼吸的”、“小鸟过家家”;生态环境主题课程“给地球作体检”系列课程;人体主题课程“动画片的秘密――视觉暂留”,等等。“实验乐翻天”每月都会推出新的课程,“黄金周”期间则会“重播”以往的经典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从儿童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选材,让他们自己发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举例而言,以“身边的微生物――酵母菌”为主题的实验课程,就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入手展开。参与活动的儿童首先观察成品面包的横切面,发现上面有很多小“气孔”的特点,然后自己动手发酵面团,通过实验总结出酵母菌适宜的生存环境及酵母菌的营养环境,并了解酵母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酵母菌,了解微观环境中生物的形态,从而将活动从普通的观察和动手,上升到获取科学知识的层面。
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有可能了解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自然博物馆还会结合“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的纪念日,设置“实验乐翻天”的活动主题,以满足参与活动的儿童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同需求。通过系列富有趣味性、实操性强、知识点清晰的实验课程,儿童可以自己发现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效果超群
“实验乐翻天”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动内容和形式都非常新颖。它摆脱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式,引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参与其中,每个主题课程的确定,授课教师都要经过知识体系的设计,实验环节的设计,实验安全性、趣味性的评估,教学模式的确定,试讲后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再修改等步骤才能成形。
具体来说,“实验乐翻天”的每一次“课程”时长约为40分钟,与小学1节课大体相当;但这40分钟时间通常被均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包括2~3分钟的概念讲授,和7~8分钟的动手环节。比如,在酵母菌中实验中,授课教师先会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解释为什么面包会有很多气孔。然后,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切开面包并实际观察。在下一个单元里,教师先讲解“酵母菌”如何在面包制作中发挥作用,随后,孩子们就可以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酵母菌。
动手环节的实验,有些来自科普团队的创意,或者由学校实验简化而来。在活动正式举办之前,科普团队都要实际操作实验,反复修改,还会找一些小观众进行小范围的试讲,直到效果理想后才会正式开课,并通过博物馆官网和馆讯信息等渠道进行课程预告。
“实验乐翻天”大多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这项活动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之前课程会在博物馆的服务台接受报名。根据活动设计,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一般控制在15~20人。这既便于孩子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易于控制实验的进度。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程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接受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一般只有3分钟,对他们非常喜欢的内容和“玩中学”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很多。
在课程结束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请家长认真填写反馈意见,这是“实验乐翻天”未来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让趣味实验向青少年扩展
目前,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实验乐翻天”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众群。孩子们会积极参与每期新课程,并从中收获科学新知。家长也可以在旁边观察孩子的任务进度,并在离开博物馆后,还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增进亲子关系。另外,配合自然博物馆大型临时展览的“实验乐翻天”活动“谁最有营养”、“身边的水”,还在北京电视台的多档节目中被报道,收到了普遍良好的社会反响。
不过,自然博物馆已经看到了“实验乐翻天”活动的局限性。目前,它的主要受众群是5~10岁的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中低年级的群体。但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既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很快就不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正在琢磨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这个年龄层的“口味”。比如说,他们可以接受更长时间的知识讲述,而且可以安排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科普团队也正在思考开设“高年龄版”“实验乐翻天”,将青少年群体也纳入这项活动之中。
【专家点评】
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2010年5月以来开展“实验乐翻天”活动,坚持每周双休日举办,累计已达200多次,获得孩子、家长的喜爱,基本达到了设计者预期的教育目标。
正规活动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可接受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制订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教案,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学活动。正规活动中既要有可控性又要有灵活性,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幼儿以不同方式去感知、观察、操作,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答案,使可控性与开放性互相配合协调运用,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多样新颖的探究环境。
实践表明,正规活动主题能使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正规活动中的每一个问题,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既可以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从单一方向层层深入地激发幼儿思考。单刀直入,简明扼要的提问,多鼓励少命令,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愉快地进行探索性思考,幼儿“学”的兴趣浑厚,使教育活动真正融于幼儿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用同一种方法作用于不同材料,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将自己操作过程的发现及结果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这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随时有新的发现和想法,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说的话也多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理解、解释科学现象和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教师不同的“教”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有目的地去选择其长处,改进不足的一面。“教”要为教学内容的实施和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服务,要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那就要选择有意义的正规活动主题,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
2、把握非正规活动契机,进一步延伸正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把握好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正规活动开展前或结束后,适当安排非正规活动作为正规活动的延伸,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做实验等,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强调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转变教师组织者、传授者的角色。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能力也启发了教师,因此,教师正好反过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普遍提高。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并遵循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偶发性活动时机
偶发性活动是针对偶然发生的事进行科学教育。如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教师就把它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地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想办法自己修理,看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并让尝试实施自己设计的修理方案,或拆卸一些带有机器的玩具,并使它发出声响,改变形状,这样就将以往的消极教育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教育行为。
无论是正规科学活动,还是非正规科学活动或者偶发性科学活动,三者的教育目的是共同的,教师的指导平衡点都是要落到幼儿身上,都是为了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三者又有区别,三者中正规科学活动的可控性较强,开放性较弱,而非正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可控性相对较弱。可控性和开放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结合。
形考任务1
小论文写作
举例说明评价标准对教育评价有什么影响?
答:教育的评价,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值得我们参考.一是导向性评价。教育的评价,在引导学校教育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方面,起着指挥和定向作用。任何教育评价,都是通过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规定、引导着教育努力的方向,既然我们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制定能引领这一方向的标准和体系,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方向,才能使素质教育实施贯彻,是新课程理念深入落实。第二点是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所谓诊断作用,是指对教育教学的运行情况以及学生的现状是否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所以这里的诊断作用,既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一个学校作出诊断,亦可以是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作出诊断,通过合理的诊断方式,对于教师,可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问题的症结以及原因是什么,是否取得一定成绩,以及进步的原因。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调整,确保我们的教育过程扎实有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诊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说问卷、测试、谈话等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时效性。既可以诊断个别学生或者是个性问题,也可以诊断整体或者共性的问题。第三点是教育评价具有鉴别作用。教育评价,就要运用标准,对评价对象的成果、效率作出判断。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主要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必然要区分等级,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层面上的评价,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必须科学研究,跟以前作出较大的调整,不能像以前一样,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的主要指标,否则,素质教育实施只是口号,新课程理念不会落实。第四点是教育评价应该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的激励作用,是鉴别作用的必然结果。教育评价的结果,必然会使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位次,这一点,不管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影响。新的素质教育要求中,提出对学生的成绩不能公布,但是,学生都会了解到,家长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这样硬性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导向性,但是我认为,毕竟高考的存在,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排队的,所以如何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调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正确认识评价结果,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形考任务2
小论文写作
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质量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答:一、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百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二、分析: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阶段评价。
为使教师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主知要应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教师评价的标准是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道文化素养、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几方面综合进行评价。
三、专教师评价还应注意:
评价应根据教师的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所属以,对于教师评价应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发挥教师的特长,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形考任务3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分析评价
答:
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在册总人数为28人其中男孩21人,女孩7人参加测评人数为28人,幼儿均参加测评,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本班幼儿平均年龄3.7
为岁,男孩平均年龄为3.6岁,女孩平均年龄为3.8岁,男女孩平均年龄相差较多,而且测评间有断续入园现象,故在各项测评项目中女孩通过率比男孩要高一些。
测评结果分析:
健康与动作
1、大肌肉:
随着第一学期生活的结束,一些基本的运动也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动作如:走、跑等项目幼儿都已顺利地通过,拍球比较弱,在拍球时手腕没劲,掌握不了拍球的技巧,应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多拍球的机会。腿部力量较小(单脚跳、双脚跳、平衡)跳远方法掌握不好,通过率不是很高,只有部分幼儿通过,需增强幼儿的户外运动量。
2、小肌肉: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来园时间较短,精细动作特别弱,所以幼儿通过率较低。描画线条时描的不直,剪的线条边缘不光滑或剪斜,(个别幼儿不会握笔,不会使用剪刀)。折纸时,有意识的将纸对边或对角折叠,但不会将纸压平,压平时常常有拍打纸张或者一压平就
出现不对齐边的现象。在“串珠”上,幼儿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小肌肉动作方面还需加强联系。
认知与语言
感知能力:
幼儿在空间、时间、形状、观察力的感知方面掌握的较好,其中李冉、马雅琳、王子予因年龄较小,在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还是稍弱一些。在形状认识上唯有陈-
-鸣没有通过,在正方形、正方体的认识上比较混淆,说不清图形的具体名称。观察力方面,个别幼儿不能够观察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性的观察并表达出来。
思维能力:
物体分类和想象力(
能观察周围的事物)。个别幼儿在数概念上十以内点数不一致,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多提供这样的游戏内容供幼儿操作。推理和守恒方面,本学期幼儿接触的比较少,幼儿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通过率较低,下学期教师在
益智区中多投放不同层次推理性质的图片供幼儿操作,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知识经验:
在季节测试项目中,幼儿对季节这一-名词比较模糊,只有少数幼儿能理解“季节”的含义,并说出四季的名字,大多数幼儿能说出“冬天和夏天”能简单说出两季节的冷热特点,而未通过的幼儿则是看图片也说不出冬天和夏天,有的则是将冬夏混淆,并误以为现在既是冬天;在动物和植物的认知未通过,他们有的是对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模糊不清或不知;有的则是在植物的种类认知较少,幼儿基本上说不出名称,不能说出够数量的植物。根据此情况,就是要与其家长沟通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认知机会,如:多走、多看、多听、和为其提供丰富的读物,增加孩子的视野和认知。在社会角色认知的测评中幼儿通过率较高,美术活动,上学期以涂鸦为主培养幼儿的兴趣,下学期会继续教给幼儿-
-些绘画技巧和涂色技能。
语言能力:
大部分幼儿表现为喜欢听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主动,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一小部分幼儿语言词汇较多且准确,但幼儿独立讲述图片内容时虽能观察出图画的主要内容,但不能用语言详细的讲述出来。幼儿在阅读时幼儿基本上可以做到一页一页的看书,可以初步的讲述书中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性
礼貌方面较好。幼儿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能正确面对做错的事情。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合作时表现出任性,埋怨别人。幼儿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肯定,展现自己,经常有插话的现象。本学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需要在幼儿游戏活动
时先提出一.些要求,请幼儿带着目的去进行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幼儿做事时有自信,但在独立性、坚持性方面需要在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大多数和老师逐步建立依赖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谦让、友好的与小朋友交往。部分幼儿和客人交往时,不能大方回答问题(目光躲闪)。遇到问题,经老师的劝解能够原谅别人。
(小班幼儿在交往时需要成人的引导。)
习惯与自理能力
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进餐、部分幼儿挑食、易掉饭,坐姿不正确。教师需多关注指导。幼儿餐后能主动清理掉在桌子上的饭菜。幼儿能自己主动入厕,不用成人的提醒个别幼儿小便后不能主动冲厕所,大多数幼儿能自主地脱穿简单的衣服,个别幼儿裤子不分前后,鞋子不分左右,需要成人的引导,幼儿学习兴趣、注意力方面通过日常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新活动感兴趣,积极性较高,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时,态度认真,但部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注意力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本班个别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和引导,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我们做到多观察、多引导,及时排除幼儿身边不安全隐患,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告诉幼儿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接下来的中班生活中,我们会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形考任务4
1、幼儿早期阅读问卷
幼儿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岁________月
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请您选择适合该幼儿情况的答案。
1.
您的孩子在家经常读书吗?
A经常读
B偶尔读
C不怎么读
2.
您的孩子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可多选)
A童话故事类
B卡通动漫类
C益智游戏类
D识字卡片类
E手工制作类
F科普知识类
G艺术类
H其他______
3.
您孩子看书时的表现:(可多选)
A用手指指点一书中的角色。
B用手指指点书中的角色,日中念念有一词。
C表情随书中情节变化,如微笑、皱眉等。
D翻页速度(快、慢),坚持看书的时间(短、长)
E能够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F能够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并就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
4.
您孩子目前的阅读状态:
A注意图画,不能形成故事。
B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
C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
D注意图画,开始形成书面故事。
5.
当您向孩子展示一本书时,您孩子的表现是:
(l)态度:A无兴趣
B反应一般
C兴趣很高,急于翻看
(2)拿书姿势:A不正确
B正确
C不正确,但经过提示可
(3)翻书顺序:A随意翻页
B一页页按顺序翻
C一次翻好几
(4)注意力:A不怎么集中
B一般集中
C非常集中
6.
您的孩子能通过封面认识不同种类的书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能
7.
您的孩子能对书中的角色进行评论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能
8.
您的孩子能将看过的故事复述出来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能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分析评价:
答:亲近书籍,爱上阅读,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在探索教育真谛的道路上,没有人会否定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有关研究一再证明: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被早教机构所重视。
早期阅读对于提高幼儿的智力尤为重要,它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刺激大脑,是健全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增加生活感受,培养独立个性;它也是幼儿今后学有所成的一个重要前提,阅读能力是幼儿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
我国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形考任务5
交往技能分析幼儿评价: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引导幼儿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它能帮助幼儿将来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等等。所以,从幼儿起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结合我园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宁宁(化名)是这学期刚转来的小男孩,不爱张嘴说话,性格比较内向。刚入园时,宁宁第一次见到老师便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妈妈让他问老师好,他露出为难的表情,好像咽了口唾沫儿,也没有把嘴巴张开。老师与他谈话时他的目光不敢注视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游戏活动时目光也漂浮不定,很少正视也很少微笑,从来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即使早晨妈妈送来幼儿园,也不会和妈妈说再见。在幼儿园日常的活动、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主动和老师们打招呼、一起和小朋友游戏。因此,针对宁宁的情况,我有意识对他进行观察、引导和培养,发展其交往能力。
一、激发幼儿交流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向家长了解和日常观察,宁宁在家和幼儿园总是习惯孤零零一个人玩。孩子不主动和别人交流是他缺乏和他人交流的意识、兴趣和机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发现他特别喜欢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和小男孩们一起跑跳这些比较剧烈的运动。于是,及时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每次都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去参与进去。一次户外活动,我们组织孩子们玩“炸碉堡”(沙包投掷)的游戏,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追逐着。宁宁用羡慕渴望的眼神看着大家,静静地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我微笑着对他说:“宁宁,你看郑淳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呀!其实他们是非常喜欢和你在一起的,你可以试一试。”“那他们会和我一起玩吗?”宁宁终于开口了。“你就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炸掉敌人的碉堡吧(沙包投掷)。”宁宁慢慢走到玩得大汗淋漓的郑淳棋身边,微微张开嘴巴轻声地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当然可以,没问题!”郑淳棋大声回答。宁宁松了一囗气,高兴地说:“让我们一起来炸碉堡吧。”“那我就先投炸弹了”,郑淳棋说,于是他们便开开心心地玩成一片了。这时的宁宁已经开始渐渐进入到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二、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
宁宁不和小朋友们交流,可能是因为害怕被人拒绝,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当他问“他们会和我玩吗?”时,我知道宁宁是不知怎样迈出主动与人交流的第一步,缺乏交往的经验、方法和技巧。于是我引导宁宁从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很自然地进入了游戏。因此应当教会幼儿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开始宁宁只是与小朋友们一起简单的投掷沙包,后来很快和大家融在一起,他们有了更好的分工合作:有运输弹药的,有狙击手厖.等等。还有一次区角游戏时,宁宁和一位小朋友玩雪花插片,宁宁的雪花片几乎都被那位小朋友抢光了,宁宁满脸的焦急和无可奈何,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此情况,我教会宁宁通过语言与小朋友友好协商,同时也对另一个小朋友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友好相处、愉快交往。
三、家园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指南”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重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生活游戏的两个主要场所,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和相信的成人,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宁宁出现的问题一直和他的家长进行着交流,宁宁的爸爸妈妈有意识经常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公园玩,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让他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提高他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家园配合,宁宁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幼儿来说,无论性格开朗还是内向,他都会有和别人交往的渴望和需求,关键是成人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其获得交往技能,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成为适应社会,能和别人愉快协作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应积极去激发幼儿交流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厌其烦的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家园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形考任务6:小论文写作
评价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应包括哪些内容,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抄平的评价。
②对幼袭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百语言教育评价的度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问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答性。
(4)视听文化的利用。
(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农业生态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题目1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
选择一项:
a.
海岸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航天器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题目4
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
选择一项:
a.
土壤
b.
风
c.
玉米
d.
二氧化碳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是(
)。
选择一项:
a.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b.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c.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题目9
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
选择一项:
a.
石化农业
b.
自然农业
c.
生态农业
d.
有机农业
题目10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选择一项:
a.
生物圈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农业生态系统
题目11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人工控制系统是人类施加给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标志。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3
内因演替是指推动群落演替的因素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所有替代农业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选择一项:
a.
化学过程
b.
人工过程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题目15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
选择一项:
a.
多样的生物种类
b.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特点
c.
高的经济产量
d.
高的生物产量
题目16
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区别。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
选择一项:
a.
偏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互利共生
d.
寄生
题目18
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是(
)。
选择一项:
a.
有机农业
b.
生态农业
c.
自然农业
d.
生物农业
题目19
下列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
选择一项:
a.
人类
b.
杂草
c.
小麦
d.
羊
题目20
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形考任务2
题目1
农业生物多样性可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农业景观多样性、农田生物物种多样性、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多样性几个尺度水平。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利用温室或塑料大、中、小棚等设施栽培蔬菜、花卉及进行反季节栽培,都属于种群密集型时间结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类型包括种群嵌合型、种群密集型和人工设施型。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桑基鱼塘模式大多数分布在我国河北、山东地区。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亦即农、林、牧、渔、副结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与牧业的关系可概括为3种类型: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和限制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治时禁止使用农药。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9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0
水稻和旱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生物生态型。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1
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环境可分为(从大至小排列)(
)。
选择一项:
a.
宇宙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微环境、生境、体内环境
b.
生态环境、区域环境、生境、体内环境、微环境
c.
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体内环境
d.
生态环境、生境、区域环境、微环境、体内环境
题目1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
选择一项:
a.
温度
b.
空气
c.
光
d.
水分
题目13
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的,是()的分类单位。
选择一项:
a.
种以下
b.
科以下
c.
科以上
d.
种以上
题目14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的主张说的是(
)。
选择一项:
a.
能量守恒定律
b.
最低因子定律
c.
耐性定律
d.
十分之一定律
题目15
以下生态因子中属于生存因子的是(
)。
选择一项:
a.
水
b.
地形
c.
土壤酸碱度
d.
风力
题目16
每个生物种群都处于一定的营养级,以下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
)。
选择一项:
a.
牧草
b.
老鼠
c.
狼
d.
牛
题目17
草原上的“草羚羊老虎”食物链属于(
)。
选择一项:
a.
捕食食物链
b.
腐食食物链
c.
混合食物链
d.
寄生食物链
题目18
将捕食性天敌引入食物链这一环节属于(
)。
选择一项:
a.
增益环
b.
生产环
c.
复合环
d.
减耗环
题目19
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食物网
b.
食物链
c.
营养级
d.
群落
题目20
以下食物链中,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是(
)。
选择一项:
a.
秸秆沼气
b.
秸秆牛人
c.
大豆菟丝子
d.
水稻蝗虫青蛙
形考任务3
题目1
当工业辅助能投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再继续大量投入,其能量效率有增加的趋势。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地球上的水以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固氮作用有2种途径: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氮肥施用过量的农产品水分含量高,固体物少、口感差,但是不易腐烂、货架寿命长。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地质大循环具有周期长、范围大,影响面广等特点,属于开放式的循环。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秸秆还田或者施用草木灰是农业生态系统钾素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率平均约为(
)。
选择一项:
a.
10
b.
1/1000
c.
1/100
d.
1/10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区别是(
)。
选择一项:
a.
人工辅助能投入
b.
工业辅助能投入
c.
生物辅助能投入
d.
自然辅助能投入
题目9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
选择一项:
a.
十分之一定律
b.
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热力学第二定律
d.
限制因子定律
题目10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
选择一项:
a.
水能
b.
风能
c.
地热能
d.
太阳能
题目11
以下生物不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
选择一项:
a.
玉米
b.
奶牛
c.
紫花苜蓿
d.
大麦
题目12
磷元素从植物有机体直接归还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再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循环属于(
)。
选择一项:
a.
气相型循环
b.
生物小循环
c.
地质大循环
d.
沉积型循环
题目1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
)。
选择一项:
a.
土壤—植物—土壤
b.
土壤—植物—动物—水体—土壤
c.
土壤—动物—微生物—土壤
d.
土壤—植物—动物—土壤
题目14
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
)。
选择一项:
a.
范围小,时间短,开放式循环
b.
范围小,时间长,开放式循环
c.
范围大,时间长,闭合式循环
d.
范围大,时间短,闭合式循环
题目15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而在生物体内浓缩和富集的现象称为(
)。
选择一项:
a.
水体富营养化
b.
赤潮
c.
农药污染
d.
生物浓缩
题目16
有害物质的富集使人类受害最大,这是因为(
)。
选择一项:
a.
人处于食物链的终端
b.
人们经常接触有害物质
c.
大多数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
d.
人类的摄食量大
题目17
生态金字塔有3种基本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等措施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初级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将现代信息技术等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太阳能和人工辅助能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一项:
对
错
形考任务4
题目1
农业资源是绝对无限性与相对有限性的统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利用瓢虫、蜘蛛、食蚜蝇、草铃等可以防治小麦蚜虫和棉花蚜虫。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配方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生产有机食品对原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加工标准进行生产。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稻鱼轮作是指养鱼和种稻在时间上分开,即种稻时不养鱼,养鱼时不种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常用的农业生态系统诊断方法包括物流和能流分析诊断法、指标诊断法2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一条河流,当有少量污染物进入时,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净化,河水依然清澈。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可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9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世界()。
选择一项:
a.
第四位
b.
第一位
c.
第二位
d.
第三位
题目10
()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选择一项:
a.
农业面源污染
b.
农田土壤污染
c.
农业点源污染
d.
农药污染
题目11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
选择一项:
a.
相对平衡
b.
静态平衡
c.
动态平衡
d.
绝对平衡
题目12
以下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选择一项:
a.
太阳能、风力等气候资源
b.
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
森林树木等生物资源
d.
土地资源
题目13
以下属于土壤培肥生态工程的是(
)。
选择一项:
a.
生物防治技术
b.
食用菌种植技术
c.
间套作技术
d.
秸秆还田技术
题目14
下列是中国生态农业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a.
高投入高产出
b.
规模大投入少
c.
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d.
劳动与技术密集
题目15
以下关于稻田养鱼主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只可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b.
改善稻田水土环境
c.
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
d.
减轻水稻病虫害
题目16
有机农业生态工程首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是(
)。
选择一项:
a.
开发有机肥肥源
b.
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c.
使用农业高科技技术
d.
选择环境良好的生产基地
题目17
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措施。
选择一项:
a.
系统综合关系调控
b.
生物种群结构调控
c.
生态环境调控
d.
输入输出调控
题目18
光、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属于(
)。
选择一项:
a.
环境控制
b.
人工调控
c.
间接调控
d.
自然调控
题目19
一般来说,发育越是成熟的生态系统,越容易达到平衡。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构成了“四大阶梯”。
在幼儿学习中,理想的方式是要注重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科学领域,要通过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的深层价值,实现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凝聚科学精神。新纲要颁布后,幼儿园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特别是在组织策略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从“教中学”转向“做中学”,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重视幼儿科学探索环境的创设,重视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教育活动。
但在具体实施时,教师理想的观念与现实行为的矛盾导致知行分离、言行脱节——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困难;在操作上也往往顾此失彼,具体表现为四大弊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选择上多预设,少生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学习方式上多传授,少探究;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内容上多知识,少智慧;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多正规性科学活动,少非正规性科学活动要开启幼儿的科学智慧,需要在科学游戏之中自然生成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科学思维方法,其基础是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的养成。这就要求以游戏化学习为核心,在诸如一日生活、课堂教学、区角活动等学习场景中,衍生出探究式学习、生成式学习、验证式学习、生活化学习等形式,以简单科学思维方法,自觉地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逐步促使幼儿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的养成,并保持幼儿科学兴趣、科学理念的不断发展。
1 以游戏化统合幼儿学习的构思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要解放幼儿手脚,给予他们充分的摆弄、操作、尝试、发现、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使他们的科学认知水平有提高,对科学活动有浓厚兴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等特点,在游戏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因为游戏是活动者内在动机的活动,不受活动以外的目标控制,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活动本身,因而是自由的;游戏是活动者自主的活动,它不受活动以外的他人控制,因而它是符合自己意愿的一种活动;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它不受结果评价的制约,因而它营造的是一种轻松安全的氛围;游戏是在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它无须承受过于超越自己能力的行动,因而游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现;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因而它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在游戏化的学习方法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迫使,玩与不玩,玩什么,怎么玩都是由游戏主体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游戏化的特点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游戏不再是生存必需而是自然必然性的超越,,以游戏方法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科学领域中运用游戏化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与因素编制的教学游戏能很好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 基于“游戏”的幼儿多元学习的实施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以游戏化为基本理念的学习,是以幼儿身心发展为基本依据的,以幼儿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为基本目标,从而形成以探究式学习、生成式学习、验证式学习、生活化学习为基本形式的多元学习方式。
(1)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幼儿进行观察、探究之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会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还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比较浅显单一,这时就需要通过思考和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来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 探究式学习能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等各种感官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过程。它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也经常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作为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除了问题的提出外,还包含问题的尝试解决、问题解释的形成、问题解释的评价、问题结果的评价和交流等五个层面的内容。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态度,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充分的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鼓励幼儿在寻找资料、调查采访,实验操作等动手、动脑、动口的探究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过,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探究式学习方式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由于小班幼儿受年龄特征的影响,缺乏探索的能力即独立性,因此在实施探究式学习过程,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经验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保护、满足、鼓励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入手,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孩子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幼儿能不断的动手操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幼儿科学探究教育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促使幼儿形成获取知识的兴趣、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展开,概括来说,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把握的:
一是幼儿探究式学习要以兴趣导入为条件,即要强化游戏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作用。因为,幼儿身心年龄特点决定了探究式学习是有别于成年人的,也有别于中小学生,它更注重感性认识,更需要情感投入,更讲究情境的营造,以激活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需求。
二是幼儿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的价值引导和资源支持,即要依据幼儿的思维水平来设计相关探究要素,提供探究的资源,引导探究的方向。这是因为幼儿毕竟是一个缺乏社会经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组织与引导是教师的应尽职责和义务,这也是促使幼儿进入探究境界的有效保障。
三是幼儿探究式学习需要情感保护。由于经验的欠缺和独立学习能力的薄弱,他更容易遭受探究过程的挫折,失败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有可能很难找到成功感,由此,教师在引领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时候,切不可只关注那些成功者而忽略了失败者,恰恰是那些失败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呵护,才能促使这些幼儿在失败中感受关爱,才能在不断失败中找到探究的乐趣。
(2)生成式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生成性学习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幼儿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幼儿发展服务的心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调整,以师幼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生成性学习的主体是幼儿,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幼儿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应对幼儿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活动中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而且要对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的、教师未预料到的、幼儿感兴趣的、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继续进行探索,更好地提供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从呈现内容和生成价值分析,生成式学习需要把握这样一些原则:
一是时机的把握。时机来自何方?应该来自幼儿的学习情境之中,它可能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以外事件,如案例7中的玩具倒翻,也可能来自问题的出现,如案例8中出现的情景。不管是何种时机的出现,都需要教师的灵活处理,智慧把握,并且加以组织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二是目标的把握。生成的时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考虑适合于幼儿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如果生成出的问题与学习目标毫不相干,教师就不必跟着幼儿走,可以巧妙地一带而过,搁置不管。如果生成出的问题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即使偏离原来的预设,也要跟幼儿的需求走,而且要充分利用这难得的生成来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处理得好,就能化尴尬为精彩。
三是过程的把握。幼儿的生成式学习依然要强调游戏性,在学习过程中体现游戏性的设计是教师的必然选择。在案例8中,所生成的转转转——变变变——猜猜猜——滚滚滚等环节都充满了游戏的意味,却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使生成式学习在探寻数字规律中获得科学思维的发展。
(3)验证式学习:幼儿的学习不仅在探究,也在验证着他所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有时可能是因为“知其然”而想进一步探索其“所以然”,有时是因为有许多猜想或假设而想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想法的正与误。验证式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但又是富有兴趣的。他不仅是在探索,更是在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并且在运用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意识。幼儿需要用自己的体验来验证生活经验积累的正确与否。而且通过验证正确认识事物的特点,从而认识倒科学的严密性、真实性,以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热爱之情及正确态度的养成。
(4)生活化学习: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科学(含数学)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要生活化。因此采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结合生活化的情境,开展科学教育,能让幼儿轻松自如地感知科学现象。教师要有意识的、有目的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科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之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各种科学信息,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科学的简单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因此,生活化学习是指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生活作为教育内容,而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于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学习。这是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核心的理念,也是当今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这一思潮在课程中的折射。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不是幼儿学习的障碍,而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时机、方式,这个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幼儿的学习方式。
例如,探究年历秘密的过程整整持续了两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可以挂的是挂历,桌上摆的是台历,而且随着兴趣的发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成活动中了解了各种数字的含义,还能熟练找到父母、同伴、以及自己的具体生日。可见,依幼儿兴趣而生成活动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在自主建构中提供了自我探究、模仿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细致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概括能力。
这里其实蕴涵着正规性科学学习与非正规性的科学学习结合,既有教学活动时间的学习,又有课外时间的学习,使得生活化的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记录、推测、关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