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8 10:44: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1)

在整个办公室文书的管理当中,文书与文书档案的管理属于主要的管理工作,并且为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作用。在现代社会下的迅速发展当中,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而现如今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总会产生一些文书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未来的工作形成科学的引导和决策依据。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地解决。

一、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

我国当前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已然对档案管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度,并且在办公室文书和文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主要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保管,而这也属于企业档案管理的主体内容。其次是开展相应的办公室文书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文书人员进行。最后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文书工作,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进而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在整个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纸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并对一些事件发生的过程、内容以及时间进行相应的记录,并保存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广泛地收集和整合,接着进行科学的分类,实现管理与保存的高效性。现如今,文书工作也开展了全新的无纸化操作,因而除了纸以外,存储介质成为了新时期主要的信息载体,整体的办公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虽然这些文书仅仅是一些书面性的内容,但是它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被人们的决策所依赖,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因而对其进行合理的保管,能够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相当多的实体利益。

二、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的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建设力度十分小

一般而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会将办公室的文书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放在档案管理建筑的底层部分,这一区域空间通常都不会很大,并且经常会出现潮湿的现象。如果无法实现有效的通风,并将这些文书和文书档案放置较长的时间,将很容易出现损坏的状况。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主要是由于基础的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建设力度十分小,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其也没有太大的重视度,使得整个办公室文书管理上缺乏一定的资金和资源配置,进而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而在领导不重视的状况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文书管理员工也很难将这些工作内容切实地放在心上,而进行了随意地搁置,并且往往没有较好地进行分类,给整体的查阅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2、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对于办公室文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单纯地认为它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工作,不需要投入过于专业的人手,仅仅需要一部分懂得管理的人员即可,因而经常会出现一些文化素质并不高的人员进行管理,他们仅仅懂得对这些资料进行储存,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对于其查阅的优化以及对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的运用,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因而在实际的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当中,涌现出了相当严重的问题,整天的档案管理效率十分低。同时,由于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十分低,经常出现文书档案损坏和丢失的状况,而对于这些状况的出现,这些管理人员都选择了忽视,并没有进行积极地恢复和查找,导致在需要这些文书的过程中难以查找地到,一定程度上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3、文书档案管理的方式过于落后

除去上述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以外,在管理的方法上也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不规范的管理方法对于档案来说,就是一场伤害,而在大多数的文书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的管理方式并没有一个较完整的管理策略,在档案标题和档号的管理上。存在很多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这种不规范的管理对于档案造成也是十分严重的,其次,在管理的设施上,管理的工作方法一直处在过去阶段,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没有具备发展的眼光,一味的采用传统管理手段,对于新时代下的新技术没有及时的进行吸取,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网络时代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计算机的产生既方便了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保存,还让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得到了有效的减小,节省工作时间。但在实际的管理中,部分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及时对网络保存的技术进行学习,而是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而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现实问题就是存在着部分的人仍旧采用以人工检索的方式,这种方式最为凸现的缺陷就在于,它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使得工作变的更加复杂,事业单位对于文书档案管理的成本增加,单位的管理方式严重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导致文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办公室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创新优化策略

1、加强办公室文书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要想使得整个办公室文书它档案管理,实现较高的管理水平,必然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而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和条例。而这部分工作本身需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来完成,为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重新审视办公室文书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它放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内容当中。在实际的管理规范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对其中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切实地对自身的管理职责加以了解,并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促使员工形成较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提升整体的文书档案管理效益。

2、提高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整个办公室文书以及相关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并且会对整个工作的质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为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应当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综合性的培育和训练,使得他们具有较高的档案管理能力。对于这方面的措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从两方面开展,首先是从外部招聘,企业需要吸收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并对他们的素质进行考核,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后,再投放到实际的管理岗位上。其次是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选择自身内部的一些人才,进行档案管理知识技能上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为先进的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能力,并进行不断地更新,迎合当前时代的具体需求,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

3、构建信息化保存方式

对于传统文书管理方法中管理管理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构建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是解决它的最好途径,在目前网络和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事业单位对于文书档案的管理要建立电子化的档案,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于社会发展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对于现代化的技术有较完整的把握,在实行文书管理时,充分的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档案管理高效、快捷、方便、安全的目标,促进整个社会组织及事业单位的快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在整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进程中,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能够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很多决策提供依据,并完善当前的工作进程,因而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水利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设管理水平对整个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尽管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已经比以前大大提高,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意识淡薄

质量一直是国家工程强调的重点,质量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国内发生了很多施工事故,出现很多“豆腐渣”工程,给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产生这些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质量要求不够,把关不严,对施工管理意识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工期所迫,迫于工程进度的要求,随意压缩工期,不按建设程序进行施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施工中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施工者的心中。

1.2 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施工前必须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要对水利施工做出规划书、可行性分析和设计文件,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费用,对工程缺少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没有对施工中遇到的经济、自然环境、资源配置等

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直接影响了整个施工建设的评估、立项,更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等问题。

1.3 对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监管

我国当前对施工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队伍不正规,工作人员责任心差,没有专门的培训,在监管过程中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给了施工单位可乘之机。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4 施工人员能力不强

我国比较小的一些水利施工设计单位、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对简单的施工还可以应付,对一些较复杂、技术含量高的问题没有能力解决,只能是凭着经验进行施工。例如,在施工过程遇到水源地质相对复杂的情况,这些施工人员做不出合理的判断,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甚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施工人员能力的提高,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2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

2.1 对水利工程施工加强管理

要对水利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领导,进行全程施工责 任制。单位领导必须要对工程加强管理,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

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安全施工,避免工程出现问题无人可究,无人可查的现象发生。

2.2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从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到工程竣工与投产的各个环节,工程质量问题都是极为重要的,应该把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到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以保证完成高质量工程。应该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能,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2.3 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用于工程投资的建设资金一定要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账目管理要清晰,杜绝建设资金被随意挪用或占用的情况发生,付款也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如果施工方未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进度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应拒绝支付,以保证施工质量,维护正当利益,避免资金的浪费。施工招标要公正、公开,遵循“低成本、高质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

2.4 加强施工项目的监管工作

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制度有着话语权,这就严重阻碍了施工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进程。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这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上级主管理部门必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同时,培养一些专业监管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制定出现代化的监管条例,完善监管体制。

3 结语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认识,不断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公共事业管理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于1999年起招生。本专业的开设初衷是为了突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瓶颈效应”,调整和改革涉及到人民福祉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人口、医疗卫生、住房、资源与环境保护、社会保险、市政建设、城市交通以及供水、供电、煤气、邮电、通讯等公共事业的发展[1],建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管理体制。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布局的调整,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逐渐增加,2000年为57所,2001年为132所,2002年为196所,2004年224所,2006年则达到了317所。有人估计,若将高职高专也计算在内的话,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至少达500所。[2]它们分布于师范类、医学类、科技类、农林类、财经类、综合类等各类院校。

一、师范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在高校专业布局调整过程中,多数师范院校也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办学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定位,办学效果可谓“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定位不准确

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定位为教育事业管理或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公共管理,不少师范院校不论专业办学效果如何、学生就业情况如何,盲目效仿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缺乏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准确定位,没有形成适合师范学院的专业特色。教育部原专业目录认为本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位,如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而目前师范学院由于专业定位不准确,颁发学位也差异较大。

2.培养目标不清晰

原国家教委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3],范围较宽且缺乏针对性。师范院校是以教师教育为主,本应确立适合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但不少师范院校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没有确立合适的培养目标,采取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培养模式,不是范围更宽就是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对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缺乏明确的指导作用。

3.师资质量相对薄弱

由于起步晚,本专业教师多由相关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师范院校本专业教师基本是由管理类、思想政治类或教育类教师转型而来。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尽管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背景或公共管理硕士背景,但对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发展方向等缺乏了解,本专业课题研究较少。从整体来看,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实力不强等问题。不少教师对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不深入,只是疲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无法有针对性地钻研适合师范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4.课程设置不合理

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设置多数都是以教育类为主,或仿效其他综合院校专业课程的安排,沿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层次设置,灵活度不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科门类划分专业课程,涵盖范围较大,公共课课时量大、选修课的选择余地小且开课随意,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合理等问题;课程内容上存在着门类大同小异且划分混乱、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开课先后顺序不当等,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缺乏实际意义。

5.学生专业技能不强

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是通过师范技能训练、模拟讲课、师范生讲课大赛等环节提高专业技能的。但不少师范院校并没有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为师范专业,造成专业技能培养很难准确界定。实习基地由于数量少、范围窄而流于形式,尽管有些师范院校安排了专业实习,但却存在着盲目草率、走马观花、指导匮乏等问题。学生无法从实习中获得任何收获,也就谈不上去解决实际问题,社会适应性较差。当用人单位问及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处理和解决什么问题时,学生难以明确回答,就业市场上自然不受青睐。

二、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办学的转变对策

1.合理控制办学规模

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本专业的开设条件,严格控制本专业的审批数量,避免盲目审批、盲目建设。针对师范类院校,要建立相关的专业设置评估体系和专业审批程序,重新对本专业的建设水平、社会效益以及人才供给和需求等方面采取规范化指导,确立有效的专业设置评估指标和体系,压缩师范院校开设本专业的数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专家对本省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依据科学方法排出等级和名次,在预测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布点调整,扶优淘劣,确保各省只有少数几个强势师范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以教育事业管理为主的培养方向。

2.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生源、信息和就业市场等调节高校的教学,师范专业就业面较窄,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不能完全朝师范方向发展。要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人才的需求变化、资源配置关系、市场走向以及信息动态的变化制定培养方案。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名称招来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后,到二年级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三年级再进行系统专业学习并安排相应的专业见习和学年论文写作,或举办“创新试验班”,专门针对有“考研升学潜力”或“潜在就业实力”的学生制定新方案;四年级则根据专业方向到不同行业或就业岗位挂职实习,提交毕业论文。

3.完善课程结构

要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为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要依托专业特色,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开设符合各高校实际的方向性课程,如,公共卫生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人口环境管理、公共财务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科技文化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开阔学生的视野。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设技术性、实用性课程,如,应用统计、管理文秘写作、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社会调查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为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4.提高师资质量

要以突出师范院校专业特色为基础,通过自学、短期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本专业的师资质量;让教师在当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非政府公共组织挂职、担任顾问。要鼓励教师参加地方或全国举办的各类专业研讨会,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向国内名牌高校派送访问学者,或派教师出国了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学校要提供科研经费鼓励教师开展公共事业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领域教材的编写,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教材建设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的作用,省内高校、同类高校、名校与非名校之间还应定期交流,共同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水平。

5.改进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学要体现知识、素质、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减少理论课时,增加专业实验操作环节,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模拟政务办公厅、电算会计、审计、统计实验室等[4],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先进设备和实验场所;应以案例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和共同合作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大本专业实习的力度,重视与当地政府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由教师指导、检查和考核,落实学生的实习基地,做到不走过程、不搞形式。还应该通过“经验讲坛”活动,邀请政府部门官员、事业单位或社区管理人员到学校座谈,为学生传授工作经验或与学生交流探讨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

6.搞好毕业分流

本专业学生不能像师范生那样通过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到学校任教,而应多考级考证,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行情;要将本专业毕业生分流为考公务员类、考研类和就业类三种,采取不同的技能培养方式。考公务员类毕业生:着重培养学生对我国公务员机制及公务员运行各项体制的熟悉和理解能力,聘请相关人员举办公务员培训讲座;考研究生类毕业生则着重培养学生探索和钻研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而就业类毕业生则应培养人际沟通、官方语言表达、具体事务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政务调研、政务信息化操作、公文写作、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办公室基本管理及办公设备的操作、社会调查与统计、网络应用等能力。

总之,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服务于本地区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走出师范院校固定的办学模式,办好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 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投标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投标费用很大。由于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到处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在财物投入上很大,投标费用占企业成本的比例偏大。2.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报价风险加大。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低价格,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利润水平。

(二)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准备中,会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项目评估太随意。有的采取预留下工程管理费后再进行成本分解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但违背客观公正原则,评估结果准确率不高,不便于评估结果的考核落实。有的参照类似工程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与实际经常不符。2.项目评估依据不一。许多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的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定额,在项目评估时取费标准不一,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三)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1.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草率,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2.成本管理不规范,制度约束不到位。一是分阶段的成本分析工作很简单,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二是不能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随意变更设计要求。三是合同管理不完善,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不规范。3.成员成本意识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建设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严重。

(四)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存在的问题:工程竣工后由于很多原因使决算工作不及时,应缴的各项费用不能清算,账目不清,遗留很多问题,给绩效考核带来困难。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工程完工后的成本控制常常被忽视,经常发生费用支出,影响工程的利润。

二、项目成本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做好的工作:1.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弄清要招标项目的信息,判断是否具有投标价值。不要听到信息就投标,甚至有虚假信息,产生费用的浪费。2.以本企业往年资料或同行业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特点、招标单位等因素分别制定最小报价。最小报价在不影响直接成本和管理费的情况下,还应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否则投标风险就很大。3.结合企业近年来建设工程的资料,对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管理,并专设科目实行核算,考核剩余或超支;对投标费用实行与工程总价相联系的总体控制,并对其进行考核。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企业要以预算成本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编制本企业的施工成本定额,作为本企业成本管理的依据,并以此进行项目评估。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工程盈利水平,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其他指标和对项目的考核、奖惩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重难点工程、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动、水电供应等因素对施工成本的影响,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使评估结果真正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在项目评估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必须注意评估依据的一致性。二是项目评估结果虽属企业秘密,但应保证一定范围内的透明度,以便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有效落实。

(三)建设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工程项目实行分包的,分包作业队视同成本中心单独核算。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的划分必须涵盖所有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工作的漏洞。2.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不同级别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之间以经二次分解后的责任成本为依据签订目标责任合同,实施考核以及奖惩。3.定期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加强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项目各项管理活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程度以及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5.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各项支出的授权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作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为工程规范、有序、高效地施工和完成项目评估指标做好制度上的保证。

(四)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的成本考核与奖惩:在完工后企业面临更繁多的问题要处理。其中之一是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审计。要以目标责任合同中确定的各项指标为依据,逐项核实、对比、分析,精确计算各项考核指标,客观地进行审计评价,为项目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二是根据审计结果兑现奖罚,并处理好工程的遗留问题。转卖剩余财产物资或留作它用,完工后的设备性能应恢复到规定标准,后期债权债务应由专人负责,对于工程遗留问题要抓紧时间处理,以防拖久不决,给企业留下麻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真正做到完工、清理、考核、奖惩一步到位,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结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利的时代,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谋得一席之地甚至闯出一番天地,就必须从各个环节抓好成本控制,节支减耗,降低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希望此文能给建筑行业,尤其是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篇(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四大控制”(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但企业历来以质量为生命,殊不知,在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安全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安全工作虽然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安全事故的结果却严重于任何一个其他要素。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因此就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解决的办法一是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设置安全保障经费,未建立安全保障经费的施工企业。不予发包工程,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使安全管理投入这一重要前提得到有力保障。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安监机构要严格审查及监督对安全管理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对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或暂扣施工许可证,直至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生产作业。

2.2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培训,特别是新人场工人大多没有受到过安全教育,班前活动没有进行。二是“三类人”、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企业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对策就是严格教育培训。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三是对于新录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具体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这样的教育及培训要坚持不懈、切实可行地深入到第一线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2.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某些企业普遍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转包和靠挂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工、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加以解决,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2.4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其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

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加大安全教育,政府应勇于挑起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目前,农民工的安全教育主要由企业负责,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对农民工来说,流动性更强,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2)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建立一支稳定的施工队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3)禁止挂靠施工。a.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b.政府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C.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只有某些挂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私人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篇(6)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要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与我国的其他行业相比,需要的工作人员多,施工环节复杂,而且建筑行业的风险大。建筑施工现场忽视安全管理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影响恶劣。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加强对建筑的安全管理,降低影响,保证施工环境与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市场安全管理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庞大,设计的环节也多,在建筑市场中有一些工程重视建筑的质量,但是在建筑的安全方面没有投入资金,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的管理工作也不到位,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拿到施工工程后,把工程分割成几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施工团队在进行施工,但是每个团队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方法不同,不同的施工队完成的任务也给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的成本,缩减了建筑中用于安全管理的经费,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和工具。在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问题时,没有相关的设备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使事故的影响扩大。

1.2 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建筑行业需要的施工人员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没那么严格。根据统计,我国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中农民工的占比多,占据总员工的90%以上。这些农民工都是在农耕结束后,外出打工的人员。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安全操作以及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在施工中,常常违规操作。由于农民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弱,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时也不能解决问题。相关数据表明,在施工现场出现伤亡事故中,农民工的伤亡人数也是最多的。除了农民工外,还有一部分的施工人员在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后就上岗作业,尤其是一些危险的工种,对施工环节不了解,不能熟练的操作施工设备,在上岗中也没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导致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1.3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企业要有安全责任制度,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相关的责任人要对事故负责。可是,我国的多数建筑企业安全责任制度不完善,在具体的施工中,没有负责人,安全管理的工作也不能在施工现场具体落实。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安全意识,弱化了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在承包工程中,承包商只负责施工的部分,对于安全管理漠不关心,有的承包单位甚至只是收取管理费用,却没有实际的管理,安全管理也是形同虚设。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及时解决。导致施工现场工序混乱。

1.4 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在建筑施工中,火灾、高空坠落、触电等是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在发生安全问题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施工现场要对以上的几种问题加强管理。但是,我国部分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排除安全隐患,却使安全问题越演越烈。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的措施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对于施工人员也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建筑施工中,要严格遵照安全施工的方法和原则,在购买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避免在施工环节出现安全问题。施工单位还要提高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出现违反法律的事情追究其责任。

2.2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施工人的素质,对施工人员实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施工技术和方法,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要规范。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使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在施工现场发生安全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

2.3 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

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

2.4 理顺企业安全工程学科的学术地位,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和企业评价工作

据权威媒体报道,国家有关机构拟打算将安全学科从原来的二级升为一级,并将“安全工程与技术”更改为“安全科学与技术”。这一变革将提高安全科学的知识含量、适用范围、技术水平并进一步规范化,势必会加快我国与国际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接轨工作。企业应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以保证本单位的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2.5 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发生事故后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事故上报和调查、分析,事故的处理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和进行群众教育,从根源上起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的作用与效果。对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屡次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单位和个人要从重处罚,并按照《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结束语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推行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剑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2]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篇(7)

关键词: 建筑工程;装饰装修;问题;解决办法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decoration;problem;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075-02

1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是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的

管理。

2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与程序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机械设备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现场管理,项目组织协调,项目竣工验收,项目考核评价,项目回访保修。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程序依次为: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并进行投标,签订施工合同,选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组建项目经理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进行项目开工前的准备,施工期间按“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进行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竣工结算、清理各种债权债务、移交资料和工程,进行经济分析,做出项目管理总结报告并送企业管理层有关职能部门,企业管理层组织考核委员会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兑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奖惩承诺,项目经理部解体,在保修期满前企业管理层根据“工程质量保修书”的约定进行项目回访

保修。

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3.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概念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为完成建筑装饰装修产品的施工任务,从接受施工任务开始到工程验收交工为止的全过程中,围绕施工现场和施工对象而进行的生产事务的组织管理工作。

3.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搞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正确处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在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上的矛盾,保证和协调施工的正常进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①进行开工前的现场施工条件的准备,促成工程开工。②进行施工中的经常性准备工作。③编制施工作业计划,按计划组织综合施工,进行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和全面协调。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合理利用空间,做到文明施工。⑤利用施工任务书进行基层队组的施工管理。⑥组织工程的交工验收。

4 工程施工程序设计

每一个装饰工程的施工,都应设计出其施工程序计划作为工程施工指导方案,通过它编排制定出管理施工所需的各种报表资料,以便合理安排工作,达到高质量完成工程之目的。不同的装饰工程,有着不同的施工程序。施工程序计划表是将各工程项目,按一定的先后施工次序编排好,用流程图来表达的。

4.1 常见工程项目种类 ①木作工程;②油漆、壁纸工程;③泥水、石材工程;④粉刷喷涂工程;⑤金属结构工程;⑥门窗工程;⑦地毡工程;⑧水电工程;⑨空调安装;⑩玻璃镜面工程;?輥?輯?訛石膏板、埃特尼板类工程;?輥?輰?訛招牌广告工;程;?輥?輱?訛饰面工程;?輥?輲?訛设备安装工程;?輥?輳?訛窗帘工程;?輥?輴?訛波瓦工程;?輥?輵?訛绿化工程;?輥?輶?訛拆除、清洁工程。

4.2 施工流程图 施工流程图是根据工程项目内容,按一定次序编排,以方框图的形式表达施工程序的方法。

编排工程项目先后次序的原则:①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②头顶的工作(顶棚等)。先进行,头顶以下的工作(墙身、地面)后进行(从上至下的秩序)。③水电配管线的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水龙头安装的工作后进行(先内后外)。④家具木作及不影响其它项目的独立工程(招牌、空调、金属厨具等),可安排穿插在中间进行。⑤易受污损的工作及材料较贵、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镜片、壁纸、地毡、窗帘等)应往后作。

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5.1 预防高处坠落的措施与要求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2米以上进行施工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分为四级:2~5米为一级,5~15米为二级,15~30米为三级,30米以上为特级。①吊运物料要严格遵守起重操作规定,使用装有脱钩装置的吊钩或长环;②人工搬运材料、构配件时,要精神集中,互相配合,搬大型物料,要有专人指挥、停放要平稳。

5.2 起重吊装安全技术措施与要求 ①起重机械设备要定期维修保养,严禁带故障作业。②操作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坚持“十个不准吊”。③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下面工作。④在一个施工现场内若有多台起重机同时作业时,二个大臂(起重臂)的高度或水平距离要保持不小于5m。⑤土法吊装(如人字扒杆或三角架)等要严格进行作业,起重装置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严把技术设备工具的质量关,严格施工组织。

5.3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与要求 ①若工程工期超过半年,施工现场的供电工程均应按正式的供用电工程安装和运行,执行供电局有关规定。②施工现场内一般不得架设裸线,架空线路与施工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m,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6m,跨越建筑物时与顶部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2.5m,在高压线下方10m范围内,不准停放材料、构配件等,不准搭设临时设施,不准停放机械设备,严禁在高压线下从事起重吊装作业。③各种电气设备均应有接零或接地保护,严禁在同一系统中接零接地两种保护混用。④每台电气设备应有单独的开关及熔断保险,严禁一闸多机。⑤配电箱操作面的操作部位不得有带电体明露,箱内各种开关、熔断器,其定额容量必须与被控制的电设备容量相匹配。⑥移动式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及临时照明线,均需在配电箱内装设漏电保护器。⑦照明线路按照标准架设,不准采用一根火线一根地线的作法,不准借用保护接地作照明零线,不准擅自派无电工执照的人员乱动电气设备及电动机械。⑧电焊、气焊作业中的安全技术,要切实注意防弧光、防烟尘、防触电、防短路、防爆。氧气瓶、乙炔瓶要保持一定距离,与明火保持10米以上,附近禁止吸烟。

5.4 施工现场防火 ①施工现场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现场应划出用火作业区,严密防火制度,消除火灾隐患。②现场材料堆放及易燃品的防火要求:木材垛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材料废料要及时清除;临时工棚设置处要有灭火器及蓄水池、蓄水桶;工棚防火间距:城区不少于5m,农村不少于7m;距易燃仓库用火生产区不少于30m;锅炉房、厨房及明火设施设在工棚下风方向。

现场发生火灾时,要立即组织义务消防人员职工进行抢救,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告,提供火情,提供电器、易燃易爆物情况及位置。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测,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让我们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创建一个和谐、合作、良性发展的建设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房屋建筑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但是,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及时充分的认识清楚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才能更好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1 我国房屋施工管理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

作为企业来说洛部门的人生安全应该是第一位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为重要企业应该把“ 以人为本” 的思想放在首位要妥善的处理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安全问题要使“ 安全第一” 的观念深入人心部分单位和企事业就是没有重视安全这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安全管理观念的淡薄和意识不强再者部分企业的管理高层总是打着“ 重视安全” 的借口来敷衍了事他们最看重的还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利润的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把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从为只要把精力和时间投在利润的增长就行了, 工作的重心只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安全问题不闻不问为了应付上面的所谓检查,只是象征性的做表面工作,没有把安全责任意识落到实处再者,对于安全管理和生产存在侥幸心里和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导致整个企业对于安全问题的疏忽和麻痹大意这是人为造成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

2 房屋施工管理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2.1 从准备阶段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

任何的房屋建筑工程都要按照施工图纸准备好施工材料,工程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几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才能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使用上都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除了对施工材料进行跟踪管理之外,还要选择好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另外,在施工前,

将需要的机械设备准备齐全,完成相应的检修验收工作,配备足够的保养物品,进行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做到有专人管理,有专人操作,有专人保养与维修,尽量减少机械磨损对工期的影响。房屋建筑工程中还会用到肚皮手架,脚手架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要提前有所掌握,消除安全隐患在房屋工程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水、电、大型机械等都要配专人负责使用管理和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由于施工材料众多,必须做好防盗、防火、防电的事故,这些工作都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严格管理和加强防范意识,为以后的施工节约时间,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2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施工管理的重点就是能实现安全生产。高层建筑施工风险大,为了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奖罚措施来实现,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制定预防措施,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施工前应制定好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细则和安全生产目标,并具体落实到部门、施工队,最好能具体到人。让每一个参与到施工的人员都能围绕安全目标去努力。

3) 安全管理必须贯彻落实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施工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设计要求,做好细节管理;竣工做好资料整理验收工作。

2.3 从施工质量方面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标准,是衡量施工单位施工能力的重要依据,直接反应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的房屋的质量,这也迫使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给人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质量管理是要以业主为中心,以管理者为方向,以人员为动力、以过程为对象,以管理为手段,以改进为目标,以决策为基础,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实行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度,明确责、权、利,并对其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资格测定。质量管理中,要对房屋建筑工程所用到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差异、施工技术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机械磨损差异对房屋质量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人员岗位培训到管理、考评、考核、检测、监督、整改层层把关,对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全员参与,将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建筑业最终形成的场所I51 只有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房屋建筑。

2.4从施工进度方面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

施工进度是所有施工企业和业主最为关注的管理项目,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关系到房屋工程的造价高低,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的进行调整进度计划和保证方案,这些调整都不能与整个工期计划相偏离,而且要经过上报批准后才能实施在施工现场,还要定期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发现进度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尽快将问题解决。施工进度管理控制必须在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动态地调整和控制工程进度,不能盲目赶上,以降低质量,甚至以安全为代价IZI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建立控制制度,实现月检制度,每月月底进行施工单位的实际进度情况巡查,填表确认所有检查结果将作为房屋建筑工程进度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并季度汇总直到工程交付,进行总体评价,作为工程进度是否合格的依据。

2.5 加强成本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做好成本控制,如果工程成本控制得当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资金的60%~70%,因此做好建筑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要规划好设备的使用时间及材料的使用量,实时跟进现场施工的进度,并按施工进度分阶段、分批次采购施工材料,尽量减少材料、设备的囤积,避免因材料的囤积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还要注意,必须保证及时供应材料,以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结束语

在施工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对于解决措施要进一步研究在新时期下, 要坚持“ 以人为本怕勺思想更好地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行业管理中的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只有建筑施工行业管理问题

得到更好地解决建筑施工事业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王莉新.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华章2011 年20 期

篇(9)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more related to the use of user result and even the personal safet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blind shoddy jerry, lea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 frequency, not only caused a great economic losses, more be called "shoddy school" engineering triggered a bad social effect. So, must be carefully analyses the quality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 reason, and a set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stri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ome quality problems;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从立项、筹备、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经历了多个环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根据其内容一般划分为: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三大门类。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不仅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误差而造成质量事故,更多的外部因素如地形,地质,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设施设备,国家政策以及地方法规等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及内涵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反应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以及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的总和。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GB/T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中的定义及要求,在我国范围内进行的项目建设,必须执行该标准进行施工质量评价及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应依据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和特性按照工程部位系统的分为地基及桩基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以及安装工程等五个部分。

二、建筑工程质量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工业产品生产,建筑工程有着特殊的质量特点:①建筑工程由于其特有的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自身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设计使用要求和周边系统小环境,因此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统一的标准和控制管理手段可以流水线生产。②建筑工程的不可逆性。它的单一独特性注定了他只能是一次性的生产过程,其质量控制也只能是不可逆的唯一过程。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往往由于非标准化生产及人为因素造成。④单一成本过高,不存在废品和残次品概念,无法被放弃,只能在质量问题上慎重处理、严格控制;⑤出现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修缮,不存在降级使用。

国家标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应实施目标管理,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该制定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而其中实施创优的工程还应该在承包合同中明确质量目标以及各方的权利责任。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工程项目的工序质量管理,重视管理的质量保证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根据每个工程部位及系统的不同,应该按照工程质量的特点,从质量保证条件、性能检测、质量记录、尺寸偏差、限值实测及观感质量等五个方面严抓评价及管理。目前建筑工程质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权责较为突出的问题:

1、设计单位设计问题:①设计不足造成基础沉降。设计单位忽视地质勘察及设计准备工作,未能按工程地基特点进行设计运算,控制沉降系数,对应力裂缝没有考虑相应的结构处理措施,使建筑物沉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建筑物基础整体沉降、不均匀沉降和产生裂缝。②设计错误造成变更过多,延误设计周期及施工周期。由于设计基础及提资环节的错误造成的图纸无法施工,而且在图纸会审时未能发现,设计错误问题要到施工过程中才逐步发现,容易造成窝工及返工现象。③部分设计人员跨专业设计,不熟悉专项标准,比如消防设施及配套标准等,部分土建设计专业人员未能准确理解,导致设计时出现无法满足消防要求的布置。

2、施工单位管理问题:①施工单位管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技术素质低,管理水平差,无能力保障施工质量措施的实现。②施工记录遗漏、遗失,甚至未做记录,到竣工验收时临时补齐,造成施工过程各控制点原始资料无法反应真实质量控制情况。③材料质量控制不足。材料进场时没有进行严格检查,部分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缺少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及技术鉴定文件。④基础验槽、钢筋隐蔽及混凝土浇筑等隐蔽工程未按照要求进行隐蔽验收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导致竣工验收无法补齐检验检测资料。⑤未严格遵照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缺乏检验手段,遗漏施工工序。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足,如焊工等专业岗位任用非专业人员,技术岗位没有持证上岗或者一证多用。

3、监理监管责任:①专业水平不足,组织图纸会审深度不足,未能发现图纸错误。②对隐蔽工程及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验收及旁站监控不足,导致发现问题无法弥补。例如大型混凝土的空鼓及沙砾现象等,均是监理工程师监管不到位的结果。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要严格抓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则必须从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及确保施工方案最优化等几个方面作出统筹管理,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办法。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相关单位应通力配合,严抓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充分发挥住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推进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和集中攻关,集中解决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单位个环节问题,鼓励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配合国家标准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颁布相应的实施细则,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法,通过制定相关防治导则、办法、指南、措施等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个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全程涉及地基与基础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水排水和采暖工程、电气工程、通风与排烟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建筑工程和建筑节能等环节,各个环节具有各自的专业性和独特性,除了使用自身的行业标准外,也必须归属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控制体系范畴,才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同类建筑产品施行产业化标准模块设计及施工方案。例如变电站、普通民用住宅等可以采用同质设计方案的建筑工程,应该采取标准化模块设计,让建筑工程逐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做到设计标准化、系列化,建筑施工集约化,项目投资社会化、多样化、专业化,最大程度上规避单一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4、引进国际建筑工程建设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我国住宅建设科学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5、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协调努力,严抓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履行相关质量职责,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及保修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尽快查明原因并督促采取措施进行修缮。

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设计文件必须满足抗震、建筑节能、日照、采光、隔声、通风等需求,单位内部质量管理必须满足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计成品必须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及各专业行业相关规定。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通病。

施工单位必须对项目实施定期、有效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标准和防治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并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进行有效实施。

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包括重大设计变更重新审查后的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实施有效监管。将建筑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节能和建筑材料抽检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对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要求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做好相关的分部检验。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各个环节问题的处理工作,让每个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办法必须全面落到实处,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64-02

随着江苏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按照国家要求,民办学院必须有独立的法人、独立的校区、独立的财务等,江苏省部分民办二级学院不符合这一要求,与母体学校“住”在一起,“用”在一起。此次调整的目的是促进高校办学更加规范,这同时也是江苏省对高校布局进行调整的目的。

教育主管部门建议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在与母体学校脱离的过程中,条件合适的可以到南京以外的地方寻求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两校区办学或多校区办学的行列中。两校区办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在学校发展上有很多的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是低年级学生在一个校区,高年级的学生在另外一个校区,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结构单一、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状况。分析两地办学格局下开展新校区大一、大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两地办学格局下开展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尤为重要。

一 三本院校学生特点

三本院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普遍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但贫困生也不在少数,贫富不均的状况处处可见;普遍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不强,自觉性较差;学生业余专长较多,但学习动力不足。三本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较鲜明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心理素质方面,如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思想情感行为等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三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把握好管理“基础”,过高估计或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三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远性。

二 两地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新校区校园环境的建设问题

新校区的建设投入资金巨大,时间仓促,校园环境建设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事先规划的效果,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等远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学生怨言较多。

2.新校区的学生对老校区存在着向往

新校区的学生对老校区存在一种期盼和向往的心理,加上距离遥远,资源基本无法共享,这些都导致了大一新生对新校区的环境产生不满情绪。

3.新校区教育资源的利用问题

新校区是低年级,老校区是高年级,会出现:分校区学生结构单一,高低年级的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学生在选课和各种交流上产生困难;缺乏科研学术氛围对学生学习的熏陶和渗透;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与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全面发展的需求形成一定的矛盾等。

4.新校区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部分教师的教学分布在不同校区,除了课堂上与学生有限的接触,课下沟通交流机会很少,沟通交流不足,造成师生互动性差,使学生的许多心理与思想问题被遮蔽,也加大了师生之间的隔膜。

5.新校区的安全问题

新校区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从本部抽调来的,到了节假日他们也要休息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宜,即使安排少数人员值班也无法避免节假日管理的难度和隐患。

6.学生管理机构不健全问题

新校区远离校本部,各种管理机构不齐全,并且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可以说是事多人少,管理属于应急式管理。

三 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学院各项工作已走上正轨,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部门不健全

新建的校区机构设置不可能像校本部一样齐全,各项工作的开展无法完全独立又依赖于校本部各部门的审批。这就导致各项管理工作的时效受到了限制。

2.人员短缺

学院是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考虑到办学效益等因素,管理队伍较精简,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管理队伍的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建设一支学院的中层管理队伍的需求日益迫切。

四 对策研究

1.探索在新机制、新模式下独立学院发展思路,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理念

具体内容:(1)完善学院发展章程,加强学院与其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院自身发展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独立办学特色的二级学院。(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务管理方面切合学院实际,形成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管理机制,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向前发展,继续完善新机制、新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建设。(3)优化学工队伍建设,建立严谨的学工队伍管理制度,组建独立学工队伍体系,探索新机制下辅导员管理体系,寻求适合学院发展的管理模式,形成学院特色。(4)结合三本院校发展特色、办学宗旨,建立具有学院特色、适合学院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新机制、新模式的学生管理体系。(5)创新管理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机构,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他们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最清楚学生的呼声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不仅减轻了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而且有助于了解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管理机制。

2.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培养学生干部管理学生的积极性

辅导员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首先,辅导员要通过班级会议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引导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养成独立与自觉的习惯,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奖励,号召其他同学向优秀者学习;其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把管理的方法教给他们,使他们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管理工作,同时也使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五 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1.立足科学发展,增进机制创新

学院应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董事会的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大局,立足学院特色与优势,围绕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切实开展好学院各项建设任务。进一步结合学校各项制度改革和学院具体实情,加强机制和管理创新,不断完善自身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保证实现规划目标。

2.着力制度管理,增强发展动力

进一步加强学院党政管理工作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人性化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为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条件,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3.拓宽经费渠道,增强办学活力

在切实用好国家、省、学校投入的各项经费的同时,学院应进一步开拓思路,积极主动争取更多的建设经费,积极多渠道筹措学院配套经费和奖学奖教基金,扩大学院创收,增强办学活力和促进持续发展;继续发扬勤俭办学的精神,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院内分配奖励制度。

上一篇: 固定资产清查审计 下一篇: 档案管理指导思想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