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防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8 10:44: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精神病的防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精神病的防治

篇(1)

        本文资料源自本中心近5年来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管理对象为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26~55岁。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 心理治疗  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 工娱疗法  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时,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与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经过12~24个月的治疗管理,经我中心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观察,所有病人病情稳定,2年内无肇事肇祸,无关锁现象发生。

        2.2 效益评估

        2.2.1 社会效益  本资料中的83例病人在管理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纳入管理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 经济效益  本文中83例病人纳入管理,病情稳定,大大减少了住院治疗次数,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3  讨论

篇(2)

本文资料源自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由市政法部门批准经公安人员移送的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后果的精神病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7例收治对象为1996年4月~2005年4月由市政法部门交办的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后果的精神病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例,年龄28~51岁者34例,余3例具体年龄不详。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入院后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心理治疗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工娱疗法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在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二、结果

2.1疗效评估经过6~8个月的住院治疗,经我院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痊愈出院19例(其中本市17例,外埠2例),已联系到病人单位且其单位同意补办住院手续的8例(其中3例痊愈,5例显效),已治愈或基本治愈但无出院条件(属三无人员)的9例,1例因合并躯体病在住院期间死亡。

2.2效益评估

2.2.1社会效益本资料中的37例病人在入院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入院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经济收入概况本文中37例病人除8例病人单位同意补办入院手续并原则同意补交一定数额的住院费用外,其余29例病人不是三无人员就是家庭无经济能力承担病人的住院费用,本院实际收费仅占病人应缴纳费用的十分之一。

三、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本文中述及的这类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治疗,就全国而言目前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措施是否可行,仅供政府、社会团体及同仁参考。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尽快草拟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供国家权力机关审定,草案中应规定精神病人的亲属所承担的义务与权利,以及违背了应承担义务的职责;二是政府牵头,集公安、民政、财政、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这类病人的社区管理与治疗的费用;三是在社区内成立精神卫生休养站,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门诊所的医生或护士负责治疗,由辖区民警负责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法制教育,由社区的街道办事处负责安排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这样在保持病人劳动技能的同时又能给患者一定的报酬;四是是否在精神卫生法中明文规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全体人民群众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的经费,由卫生、民政部门共同负责这笔费用的支出。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三无病人及经济贫困的精神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永梅,刘敏.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的调查分析.临床精神病医学杂志,2004,6(14):7.

2朱文轶.精神病人的社会困境.三联生活周刊(京),2002,3:15.

3郝伟,江开达.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240.

篇(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53-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迫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缺血缺氧甚至部分心肌产生坏死的心脏状态。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心脏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我国古代就对本病有了深刻的认识,将其命名为“胸痹”。《内经》的《灵枢?五邪》篇曾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证,相当于医学的“心绞痛”,“心肌梗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中情志失调即精神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与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我国古代就已对冠心病的诱发因素有了明确认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精神因素不仅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心绞痛,心梗,心源性骤死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也有促发或触发作用。此外,冠心病患者在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后,或者在治疗前夕或治疗过程中,甚至在出院后的康复时期,还会并发焦虑等一系列精神并发症,这些精神并发症又会反过来加重或再次触发心绞痛和急性心梗。

生活中,什么能成为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精神因素?

这因人而异,即主要取决于个人对一些常见精神刺激现象的脆弱性以及对某些事情后果估计的不同而不同。

据证明,心绞痛患者受到精神刺激时,不仅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而且肉体上也容易出现多种新症状。此外,据测定,心绞痛患者的疼痛阈在发病前很早就已降低,即容易出现疼痛感。据观察,生活中触发或加重心绞痛的精神因素是很多的,例如焦虑,恐惧,愤怒,狂欢等等。

生活中的精神刺激与骤死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在民间早已流传,而且在各种书刊中时有报道。

据有关资料显示,诱发因素加上近期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会导致精神生理上的创伤,这种创伤以介导因素的形式存在。它会进而加重冠心病的病情或随时触发心源性骤死。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骤死的因素很多。其中常见的有丧偶,失爱(人或物),焦虑,恐惧,狂欢,恫吓,惧怕手术等。所以,对已经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来说,要预防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源性骤死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发作,就得避免接触上述各种不利的精神刺激。

从行为或态度的角度来看,要全面认识患者对其冠心病的反应情况,最好还得从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恢复期间对其冠心病的情绪反应说起。

1 患者入院前夕对其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态度

此期患者态度可分为两种:即在症状明显之前,持轻视态度。症状明显之后,又会出现恐慌。据统计,从症状开始出现到就诊,期间平均每人耽误四至五个小时以上,60%的心源性骤死中都发生在这一期间。通过观察,只要缩短就诊时间,50%的冠心病患者都能避免死亡的发生。为此,急需在社会上,特别是对高险性患者及其周围人员,进行冠心病就诊常识的教育。

2 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期间对其冠心病及其治疗的态度

2.1 患者对其冠心病的精神反应。

2.1.1 客观地承认并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并在整个恢复期采取谨慎态度。

2.1.2 伴或不伴精神变态或精神抑郁的过分依赖态度或行为,即配合不主动。

2.1.3 缩小或否认其冠心病的严重性,即有意或无意采取轻视态度。

2.1.4 用其冠心病来对付或刁难医护人员或周围其他人员。

其中,最可取的是第一种心理和行为,最危险的是第三种心理或态度,此种心理常被称作“否定”心理,除否定心理外,轻视心理对其冠心病的康复也极为不利。

2.2 患者对其冠心病治疗的精神反应。目前,治疗冠心病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①内科冠心病特护室治疗;②植入心脏起搏器;③外科心脏手术。心脏手术后,25%-50%的患者出现精神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精神综合征:①谵妄;②幻觉;③偏执型精神病;④合并不同程度抑郁的混合型钟情性精神综合征。

2.3 患者对换床和出院通知的精神反应。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对少数的精神患者来说,会引起严重焦虑,因为失去了特护室的安全感,但大多数患者却把换床视作好转的象征,有利于病情较好的方向发展。在院内恢复期间,绝大多数患者变得乐观,但准备出院时,有的患者变得过度兴奋或激动,或者由于路途活动量大的原因,往往出现心源性骤死的恶性后果,故应特别注意预防。

3 患者出院后对其冠心病的精神反应和行为

据观察,院外恢复期的主要精神并发症为抑郁。这种抑郁在类型上属于反应性的,其促发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失爱(包括人和物);②失去独立生活能力;③活动和工作受限;④失去周围人的尊重;⑤丧失技艺;⑥担心冠心病复发及由此引起的心源性骤死。

除以上促发因素外,心肌梗塞患者运动耐量低下时,还会出现其他一些体力上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有加重抑郁的倾向。总之抑郁症状轻微时,可视作一种正常反应;但严重时,却实属一种极为不利的或病态的精神反应。

故在急性心梗的整个恢复期,特别是在梗塞后抑郁高峰期内应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护理。

在冠心病患者的精神治疗中,重要的是通过以上介绍明确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精神并发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采取相应的精神护理措施。同时还应向患者说明精神护理在冠心病防治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篇(4)

医院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在国外的临床医学实际应用时间较长,此种护理模式在国外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科学管理模式,但在我国的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主要对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就诊的30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防治重性精神病的疗效进行探讨,现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30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203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为17~68岁,平均年龄为39.5岁,文化程为文盲的共61例、小学学历的为59例、初中学历的有42例、高中学历的有62例、中专学历的有50例、大学学历的有30例。其中有63名精神障碍属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共有71例、情感双相障碍共有53例,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分别有34例、37例、32例。精神病患者病程为1~29年,关锁时间为5个月~21年。

1.2方法 对该30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和治疗,主要内容为通过培训精神疾病防治医护及工作人员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医院监护、家庭护理进行强化,通过对比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前后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方案对重性精神病治疗的有效影响。

1.3评价指标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患者的肇事肇祸率、家庭参与情况、病情好转、监护、服药依从性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学处理,并进行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相比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之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病情好转率、家庭参与率、监护率、服药依从性等均得到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的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护护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做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进行标准化;对每一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备案管理制度进行强化;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情况进行综合管理;不仅要向患者陪护人员讲解康复护理方法,而且要强化者本身的生活质量的指导和培训;做好精神病患者的个人档案和具体病案的管理工作[1]。第二方面是对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的实施,组织院方人员到街道居委会进行精神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将此类知识进行普及,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重性精神病的预防。对每一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处理,对他们建立详细的个人的档案,通过对电子技术表卡的应用,来进行患者日常的随访登记,并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精神病患者监管性数据库的简历与维护。医护人员每隔1~2d到社区康复站筛选登记的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并对所选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积极做好康复指导;最后一方面是家庭护理,家庭护理主要包含患者的服药护理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信心的建立[2]。对于患者的服药护理,需要长期持续的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对患者的病情状态和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达到及时与患者的治疗医生保持联系的目的;对于患者治疗信心的建立,家人应该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对他的关心和在意,必须进行鼓励,这对重新建立其自信心具有关键性作用,还可以通过和患者共同制定日程表来建立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精神疾病具有长期、慢性的特点,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患者的家属适应角色,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3]。

本次研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相比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之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病情好转率、家庭参与率、监护率、服药依从性等均得到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具有有效的防治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对于临床重性精神病患者来讲,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持续服药,病情急性期或严重期的患者住院接进行系统治疗。由于此种疾病会造成患者及患者家庭较重的负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难以承担持续的临床住院有效治疗,药物使用出现显著的间断性和非完整性,这就破坏了系统治疗的规律和体系,不仅会造成病情会反复发作的情况,而且很可能出现表现无常,甚至会出现伤人、杀人等不良肇事后果。随着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服务模的发展,不仅及时建立了针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额突发性事件的管理体系,而且可以通过系统全面的筛查,将出现不良事件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实施科学指导和宣教,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且对于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可为其争取免费的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均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 目的 对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 医院家庭一体化;重性精神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79-03

[作者简介] 韩琴(1984-),女,浙江绍兴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医院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临床医学界已经有多年的实际应用历史,且正在不断的趋于成熟,具有其特有的一套科学管理套路和模式,而在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还仍然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重视[1-3]。为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精神病病史1~18年,平均病史(4.6±1.2)年;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9.9±1.3)岁;观察组患者精神病病史1~16年,平均病史(4.5±1.1)年;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9.8±1.4)岁。

1.2方法

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常规巡视病房,防止发生不良事件;②统一模式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③统一配备饮食;④根据医嘱常规用药。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具体步骤包括:①首先对防治护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培训:对该院的医生、护士、防保人员、患者家属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以及防治护理方式进行规范化的掌握对;患者个案管理制度培训;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的防范与管理培训;指导患者对相关康复方法进行全面掌握;并向其说明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帮助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实施管理登记与管理病案制度。②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建立由精神疾病专科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三部分组成的专业性防治护理小组,小组能够深入到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对患者及其家庭做详细的精神病防治方面的指导,同时还应该争取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的积极配合,对辖区内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一一做好相关的登记处理,建立完整的档案,利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所应用的表卡对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随访与记录,对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彻底掌握治疗情况,控制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劳动能力和可能肇事的能力,详细记录后做以总结,总结之后将结果录入相关社区防治档案之中,在医院建立监管数据库。每月选择2d时间,下到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对档案进行筛查,如果出现肇事倾向程度严重的患者,则应该实施积极随访与上门康复指导干预,同时在整个筛选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经济困难的家庭,则可由监护人申请,在监护小组的批准情况下,尽量争取减免治疗费用,同时小组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需要做应急处理的患者,将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但家庭经济条件却无法承受的患者,应该在家属或监护人申请后,经小组批准后,为其争取一定的住院补助,费用的筹资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资金中,拿取一部分,个人或者集体负担部分,慈善机构赞助一部分,保证每个患者每个月有充足的治疗费用,如果发现有急性肇事患者,则必须要求其住院接受治疗,并对其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在出院回家之后,再跟踪实施必要的家庭护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模式。③家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的家庭进行接触,对所管辖区域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对其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主动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保证二者能够相互配合,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护理与管理,具体措施为:联合患者的家属,实施指导性用药,并进行家庭式康复干预护理,做好各项健康宣教工作,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训练并养成娱乐及相关技能,对可能出现肇事行为的患者应该做好提前的防范工作,并告知其家属进行积极的配合,如果病情出现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进行真实的反馈,护理人员再反馈到技术指导中心或医院,争取护理小组的帮助[4-6]。

1.3观察指标

选择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精神疾病干预方案实施结束后,通过该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展开问卷调查,对抽样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健康宣教情况、生活饮食护理情况、仪表仪态等,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的形式,满分设定为100分,且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个等级。得分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得分超过6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超过80分为满意[7]。

1.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仍然没有好准,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异常,需要专人看护;有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已有极大改善;显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8]。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并实施χ2检验。

2结果

2.1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7.6%,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81.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精神疾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对照组患者精神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7.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干预后(28.95±4.53)d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该组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共计实施(44.28±5.40)d;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22.36±3.18)d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该组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共计实施(37.82±3.17)d。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精神状态复常时间)=14.7588,t2(护理服务总时间)=15.1273,P<0.05]。

2.4不良事件

对照组在干预期间有9例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的20.9%;观察组在干预期间有1例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的2.3%。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

3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干预,对于使患者病情改善率和服药依从率提高,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实施之后,患者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其监护率、病情改善率、社会活动参与率等都能够有显著的改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临床上的一些重性精神病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病情处于急性期或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接受进一步的系统治疗,这使得患者及其家庭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由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而导致患者家庭贫困或最终放弃治疗的案例,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正由于该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在各方面带来的负担都相对较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无法保证持续接受有效治疗,药物使用存在明显的间断性和不完整性,使系统治疗的规律和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病情会反复发作,且表现无常,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神志会出现伤人、杀人等恶性的肇事后果,不仅仅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更给其家属带来更大痛苦。通过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及时建立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有效管理机制,通过系统全面的筛查,将一些可能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记录到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必要的科学指导,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其争取到免费的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机会,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9]。

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接受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精神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该组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7.6%,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精神病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67.4%和81.4%,上述两项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这能够充分说明,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护理的必要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努力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与更新治疗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的实施,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充分保证广大精神病患者用药和治疗的连续性,使多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增加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的了解,认识疾病情况,利于其进一步配合治疗,使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对病情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概率和复发率降低,该项疾病护理服务模式值得在临床上重点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张雪静,骆焕荣.“解锁工程”精神病病人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4(15):102-103.

[2]张雪静,李伟丽,刘惠卿,等.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18(11):114-115.

[3]郭红利,崔奎友,陶玉芬,等.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7):431-432.

[4]陈素卿,蚁丽芬.定期心理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应:2年随访[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4(15):523-524.

[5]刘向明,刘翠美,王栋.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l,19(10):1155-1156.

[6]杜召云,张丽,陈景清,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0(11):138-139.

[7]房茂胜,李乐华,赵靖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19):854-855.

[8]陶敏,李娇,董凤云,等.认知行为一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25(18):2194-2195.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154-03

目前,精神卫生问题在中国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逐渐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成为社会安全的隐患和发展的阻力,所以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迫在眉睫,刻不容缓[1]。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对重性精神病治疗的效果,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现对该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2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主要的内容包括:对防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监护及家庭护理,现将具体的疗效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科收治的2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98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3.5岁,他们的文化程度是:文盲40例、小学44例、初中36例、高中56例、中专47例、大学33例。其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54例、精神分裂症63例、情感双相障碍66例、偏执性精神障碍23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24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6例。精神病患者病程1到28年,被关锁时间在6个月~25年。所有患者的诊断都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在该院精神病科对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256例采取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主要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监护及家庭护理,最后比较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前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2.1 对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对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该研究当中分别对患者的护士、医生、社区民警、防保人员进行重要的培训,他们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规范化;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各人的备案管理制度的培训;防范和综合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对病人的照顾者(家人)宣讲康复的主要方法,同时要提高照料者本身的生活质量的指导培训;对精神病患者的个人档案要妥善保管,还有具体的病案管理。

1.2.2 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 家庭当中家人是精神病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和照料人,所以家庭化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止护理十分重要,医院家庭一体化它的组成是由精神病医院专科的医生、精神病患者的护士、药剂科人员和家庭的成员组成的,院方人员将会到街道居委会还有各乡镇大众中进行精神病防止和护理工作的宣讲,普及知识,并协助乡镇的卫生院、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以及对正常的健康人做宣讲工作[3],主要要告知对重性的精神病患者要进行登记处理,对他们要建立个人的档案,并且运用电子技术表卡对患者进行平时的随访登记[4]。院方与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再加上先进的医疗设备有益于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药物的反应、患者的劳动能力、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肇事肇祸情况,对此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得到的结果录入到患者的个人病情康复记录的档案中,在家属的帮助下建立精神病患者的监管性数据库[5]。医生护理人员在每月1~2 d内到社区的康复站在登记的患者当中筛选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康复性指导[6]。在随访过程中筛选出家庭生活困难的患者,再由家庭成员申请,通过院方批准后,患者可以免费接受院方的治疗和护理。对于需要应急处理的病人,如果家庭情况困苦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向院方申请,情况属实得到批准后,院方可以对精神病患者提供一定的补助费用,尽力解决患者的一些问题。对于肇事肇祸的病人按照院里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医治及护理,等到出院后再按医生嘱咐的家庭护理进行。

1.2.3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家庭护理方面我们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要做好患者的服药护理;二是要帮助精神病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7]。在服药护理方面,一定要经常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病情状态还有患者出现的的不良反应,这样就可以及时与患者的治疗医生联系;精神病患者要按照一生的治疗方法按量按时地给患者服用药物,并且不能让患者自取服用,家属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治疗性药物;家人需要看管患者要在饭后35 min左右服用药物,而安眠性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为患者临睡前,在给药时家庭人员要注意患者是否真的服下药物,如果要必要可以对患者进行检查,查看患者的腮下和舌下是不是还有治疗药物;如果在服药的时间患者在熟睡,这时把服药的时间向后推迟1 h左右,叫醒病人后不可以叫病人立即服用药物;一旦病人出现拒绝服用药物的情况时,家人要耐心地劝导说服他们,和他们进行合作,必要的情况下和患者的医生进行联系获得帮助;在患者的服药期间家属要定期带患者去医院做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等等的检查,以防出现其他问题[8]。

在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家人的讲话要平和、缓慢,内容最好简洁,家人如果向患者提问题或者叫他去做几件事情,切记每次只说一件事,多了他便不知所措;对待患者说话要亲近专注,即使他的表现松散,也不能够忽视他;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挚爱一定要用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聊聊对以前的回忆,或者制造一个欢快娱乐的气氛;对患者在生活中的进步,要给予鼓励,这样可以重新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一定不能对他们责备和抱怨;患者会表现出来脱离现实的想法,家人不可说服他,更不要讽刺和嘲笑他,因为这样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最终于事无补;对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还要适当的提供机会来表现,让他们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与患者一同制定生活日程表,精神性疾病的特点是长期、慢性,所以患者的家属一定要适应过程中的角色,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

1.3 评价指标[9]

通过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后,比较评价护理前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其中包括肇事肇祸率、病情好转率、家庭参与率、监护率、服药依从性。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数据通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分析,进行χ2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

2 结果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前后防治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率较防治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的实施和开展,大大地减轻了老年精神病病人住院给儿女和家庭带来的精神上与身体上的负担[10],能够有效缓解了护理难、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经过护理人员的努力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成为一个相互支持与信赖的伙伴关系[11],护理工作让病人的满意,得到了病人的支持,明显的改善护患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也使医务人员在社会上树立了担当社会责任的仁爱形象。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为医院培育和建立了一个稳贾蕊固、健康、和谐的就医群体,同时让医院在社会上形象明显得到了提升。而且让广大的医护人员在病人顺利康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体会到自身职业的责任和职业价值所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的对精神病病人的影响是深入的。研究认为,对精神病病人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后患者的肇事肇祸率较防治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刘惠卿.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解锁精神病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6):74.

[2] 舒大林.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1016.

[3] 韩舒,温肇霞,陆连芳.应用Delphi法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15-116.

[4] 吴茜,毛雅芬,施雁.对构建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2(8):102-103.

[5] 李卡,黄明君,郭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2(1):98-100.

[6] 张彦青.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对重性精神病治疗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 216-217.

[7] 王可.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4-225.

[8] 袁福红,刘书莲,张少军.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4, 24(2中旬刊):169-170.

[9] 赵慧丽,张延赤.“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1上旬刊):158-159.

[10] 林振东,胡季明,任春生.“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4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161-162.

篇(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常见症状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感、灼热及感觉迟钝等),呈手套或短袜状分布,有时痛觉过敏;随后出现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电生理检查已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早期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觉有不同程度减弱。感觉迟钝易受创伤或灼伤致皮肤溃疡。因神经营养不良和血液供应不足,溃疡较难愈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败血症。多发性神经病变中一个较少见的类型表现为感觉异常伴严重烧灼样痛,皮肤非常敏感,甚至不能耐受床单覆盖,常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后期运动神经可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降低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多累及手足、小肌肉,常出现垂足。

1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自我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这种风险。

1.1 每日检查双脚要有良好的光线,如果眼睛不好戴上眼镜,看不清楚的地方使用镜子或请人帮忙。重点检查足底、趾间或足部变形部位。

1.2 足部日常检查主要观察的内容如下各种损伤、擦伤、水疱、皮肤干燥、皲裂问题、鸡眼和胼胝(老茧)。皮肤温度过冷或过热、颜色有异常、趾甲异常、肿胀、溃疡、感染。

1.3 警惕各种肢端麻木症状肢端麻林或疼痛、感觉过敏或异常(如蚁走感)、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典型者呈手套、袜套型感觉障碍)。

1.4 如何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直接对病人有一些刺激,很容易被发现,而阴性症状没有明显的刺激,需要主动观察与试验才能被发现,所以需要对阴性症状进行主动测试。

(1)温度觉检查 水杯法―将水杯中分别倒入凉水和温水,然后用杯壁接触足部皮肤,评判凉热感觉。如果没有感觉,说明温度觉丧失。

(2)保护性触觉检查 用一把特制的10g尼龙丝接触于患者大足趾和足底不同部位,如患者没有感觉,则视为异常。

(3)音叉振动觉检测 应用128HZ的音叉置于病人的双足拇趾上,如果病人对音叉引起的振动感觉减弱或消失,将提示神经发生病变。

(4)关节位置检查将手指与脚趾的末节作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果病人在闭上眼睛后不能辨认这种关节的移动,则应检查最近的一个近端关节,例如,如果病人不能辨认趾关节的动作则应检查踝关节的位置觉。

下面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查表,如果符合其中任何一项或在自我检查中发现足部损伤或出现周围病变阴性症状,说明病人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获得相应治疗,早一分治疗,少一份危险。

(1)下肢或足部有麻木感。

(2)下肢或足部曾经有过灼痛的感觉。

(3)足部对触摸过于敏感。

(4)下肢或足部出现过肌肉痛性痉挛的现象。

(5)下肢或足部出现过刺痛的感觉。

(6)当被褥接触皮肤时,有刺痛的感觉。

(7)当淋浴时不能清楚的感知水温的变化。

(8)曾经有过足部的溃疡。

(9)医生曾经诊断过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10)大部分时间会感到虚弱无力。

(11)症状在夜间会加重。

(12)下肢在走路时受过伤。

(13)行走时不能感觉到双足。

(14)足部的皮肤会因为干燥而裂开。

(15)曾经接受过截肢手术。

2如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四个方面,控制血糖和修复神经是两个基本治疗,同时还可以联合病因治疗,如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等,另外还有对症治疗即缓解疼痛,性低血压,胃肠道症状的治疗。

2.1 怎样的治疗更为有效?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不管何种作用机制,最终导致结果相同,即神经出现节段性脱髓鞘和(或)轴突变性。

既然病因很多,那么针对单个病因进行治疗显然是比较局限的,而针对多个病因进行治疗也是比较困难的,到底怎样才能标本兼治?

首先从根本上控制血糖,这也是美国糖尿病协会权威推荐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第一步,但控制血糖不能直接修复神经,缓解症状,我们还需要对神经损伤带来的多种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修复损伤神经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缓解因神经损伤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因此,控制血糖联合修复神经的治疗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治疗。

2.2 为什么要长期服用神经修复剂和降糖药或胰岛素?

只要糖尿病存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因素就会刺激神经引起神经损伤。同时神经修复本身也需要很长时间,例如轴突变性的修复需要2~18个月的时间,因此降糖药和神经修复剂都需要长期服用。

弥可保(甲钴胺)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修复剂,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药物。弥可保的主要成份是人体血清中最主要的活性维生素B12的存在形式,能高浓度地进入神经细胞器,甚至进入细胞器,促进核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合成,通过上述改善和促进神经代谢的作用,促进神经生长,包括髓鞘恢复,轴突再生并加速轴浆转运,修复了神经损伤,自然能够缓解由神经损伤带来的麻木,疼痛诸多症状。

3如何预防糖尿病周围经神病变

糖尿病患者5年、10年和20年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分别达到30%、60%和90%,因此即使病人现在没有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应注意积极预防。下面介绍了一些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很容易做到:

3.1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及塑料鞋;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存在的异物;袜子应选择棉质和羊毛质地为好,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有补丁或破口的袜子。

3.2 关注足部皮肤健康问题 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同时适当按摩足部,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3.3 掌握正确的洗脚方法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不要过分浸泡双脚;使用中性的肥皂;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保持脚趾间干爽,如果脚趾间因潮湿而发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处理。

3.4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坚持足部检查,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必须尽早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篇(8)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50-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优点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静脉外渗,进而减少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有利于抢救和治疗。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多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较困难的患者。在精神科适合一些出现兴奋、躁动、拒药拒食症状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也适合需要大剂量输液加速酒精代谢的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

我院精神科自2010―2012年,应用静脉留置针(18G-24G)对68例病人静脉输液,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4~74岁,平均53岁。其中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精神分裂症1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28例,抑郁症10例,强迫症1例。

1.2 静脉留置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取18G-24G等型号。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手背、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贵要静脉等,需要大量输液时,宜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量丰富血管,同时避开静脉瓣和关节。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为8*8cm上,待干。于消毒范围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不宜过紧,不宜超过2分钟。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取下针套,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连接头皮针,排气。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的上方,直刺静脉,以15-30度进针,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壁,看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放平针翼),顺着静脉走向再进针0.2cm,左手持针座,右手将针芯抽出。送入全部导管。松开止血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在静脉穿刺部位粘帖标签,注明置管日期和时间,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输完液体后,用10-100u/ml肝素注入肝素帽内,或用等渗盐水5~10ml推注导管,每6―8h冲管一次。再次输液前,常规消毒肝素帽,冲管后将静脉输液针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即可。

2 结果

68例静脉留置针,66例一次穿刺成功,两例2次穿刺成功,保留3―5天,平均4.5天,静脉输液303次,平均4.5例次,总成功率100%。其中56例维持输液通路效果理想,7例因病人躁动不安而自行拔除,而重新穿刺对侧后双手用约束带保护,成功维持输液通路,5例因自动出院而拔除。68例均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漏。

3 讨论

篇(9)

关键词: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随机选择80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诊断[1]。80例患者中最低年龄为38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51.03±5.24)岁,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发病距治疗时间在4h~25d之间,平均时间为(6.06±1.14)d,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脑动脉静脉畸形患者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6例。

1.2方法

80例患者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前必须做好详细的检查,确保满足神经介入治疗要求,并于术前24h给予尼莫地平(生产厂家: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521)注射,起到降低术中血管痉挛发作的作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展开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方式,选择左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结合导丝、导管将微导管放置病变位置,依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放置电解弹簧圈、注射栓塞剂等。

1.3观察指标

对8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类型进行观察分析。

2结果

8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类型分析:分析附表可知,8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8例,发生率为10%,其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3.75%、微导管到位失败发生率2.50%、血栓形成发生率2.50%、弹簧圈移位发生率1.25%、分别占比37.50%、25.00%、25.00%、12.50%,以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最高。

3讨论

篇(10)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患羊早期体温升高,不久降至正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步态不稳,常常依偎在羊舍或围栏旁,精神不佳,强制运动时呈单一方向旋转运动,有的还出现大量流涎和咬肌、舌症状,严重的在1~6天后死亡。剖检可见化脓性脑炎变化。由于李氏杆菌在健康家畜、人和野生动物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很难确定传染源。该病多因饲喂粗饲料导致口腔和鼻腔黏膜损伤,李氏杆菌趁机侵入机体而引发。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多发。

该病主要靠接种疫苗预防,在疾病流行地区尤要定期接种。此外,还应注意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坚决杜绝使用品质不好的青贮饲料,避免或减少羊的口、鼻黏膜损伤。在该病易发季节,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对该病敏感的西药和中药进行预防,效果显著。发病后,除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外,及时对症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实践证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可以防止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2. 痒病

该病病原为朊病毒,潜伏期可达18~50个月,甚至更长。2~4岁成年绵羊多发,18月龄以下的羊只很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呈散发,发病率15%左右,病死率100%。临床主要表现为奇痒和进行性共济失调。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脑组织切片检查可见脑干和脊髓灰质部神经元变性和空泡增多。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平时要做好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引进羊只。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缓慢,无免疫应答等特征,普通的预防措施无效,因此,快速确诊是关键。确诊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对舍内外加强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3年。各种羊均可感染,主要侵害绵羊,但多见于2岁以上的成年羊。病原为梅迪-威斯纳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病羊与带毒羊。发病无季节性,多为散发。传播途径有多种,但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临床上以步态不稳,眼睑、唇等颜面肌肉震颤为主要特征。剖检可见脑脊髓切面散在有小的黄色斑点。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购买羊只,若确须引进种羊,要从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场引进,同时对新引进的羊先隔离观察,每6个月进行1次血清学检查,确定无疫方可混圈入群。另外,在平时饲养管理中,要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喂给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同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等,以提高羊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封锁,对舍内外环境和用具紧急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和污染物要进行焚烧。

4. 山羊关节炎-脑炎

上一篇: 城乡规划规划法 下一篇: 农贸市场规范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