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研判机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8 10:44: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风险研判机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

篇(1)

(1)科学性原则。以铁路基本法律法规、安全政策和技术规章、管理制度为基础,遵循铁路安全发展的基本规律。安全风险评估要有科学的程序,在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环节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依、有据可依,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制定严密、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有说服力的量化评价,达到流程化管理、闭环化控制、数量化评价。(2)系统性原则。一是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即政策平台和系统平台。以政策平台明确组织与个人在处理风险中的原则、角色和责任,以系统平台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与业务活动实践。二是在危险源辨识中,通过主动对铁路系统硬件、软件、人员、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系统和持续分析,梳理铁路系统组织结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程序、人员、设备及设施资源等状况,为准确识别铁路系统和工作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潜在不安全因素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三是安全风险评估坚持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相结合的系统评价原则。一种危险源(点)导致的事故、问题发生概率虽然较低,如果损失后果较严重,也一定要重点予以评估和控制。在对风险发生概率的判断上,既要重视历史经验、数据分析,还要重视技术进步、规章变化、环境突变等带来的潜在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损失程度变化,做到系统研判、准确评价。(3)公平性原则。保证风险评估从过程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坚持统一、公正的分析和评判标准,保证评估过程、结果的权威性,保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公信力不被人为降低或减弱。(4)透明性原则。坚持广泛参与、主动接受监督的透明性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体现现代安全风险管理更加信任和尊重员工的基本思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构成及其运行体系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应基本遵循“制定风险政策系统和工作分析风险源(点)辨识风险评估原因分析控制选择风险沟通采取行动监督进度控制与报告”的科学流程。从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3个部分: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安全风险源(点)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安全风险考核评估机制。各构成部分及其运行体系如下。

1建立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铁路局安全风险政策、办法,建立安全风险政策平台和操作平台,履行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风险源。铁路局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各专业部门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健全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制度,分析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库,定期指导、评价系统各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规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各单位解决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点。铁路局安全监察室负责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劳动和卫生处、职工教育处、财务处等综合部门要在规章制度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技能培训、资金安排、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物资供应、宣传教育和引导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各站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动态分析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明确各生产岗位技术标准、作业程序、风险处置流程和控制责任,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定期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检查、评价,规范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点控制。车间、班组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要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把作业标准、作业办法、应急处置和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各岗位和作业环节,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岗位作业、设备质量达标,使现场各岗位、各个作业环节、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2建立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风险源按系统分为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车辆、建设管理等系统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识别主要按照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路外安全及行政执法等领域,针对设备设施、施工作业、人员因素、自然环境和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识别。识别出风险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程度,铁路局安全风险等级原则上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级别,实行分级分层管理。高度、中度安全风险等关键安全风险点必须采取针对性、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控制。高度风险指风险程度高(不可接受),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或是灾难性的,需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一般指具有突发性的或易发性的、源头性的、系统性的且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确定,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牵头,组织系统站段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中度风险指风险程度一般(不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大,需适时采取措施解决,通常是渐近发展或局部性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以各站段为主体予以防范。低度风险指风险程度较低(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小,通常是缓慢发展或个别性的风险事件,但需继续观测风险事件的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措施解决。由各站段负责督导,车间、班组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予以防范。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职工素质、自然灾害、设备质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风险源进行研判,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安全风险,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提出专业意见,以铁路局1号文件形式对全局公布。对新增安全风险源或阶段、季节性的高度、中度安全风险,分别以铁路局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会议纪要、安全百日风险目标管理文件等形式公布下发。铁路局运输、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建立系统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年度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各系统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确定的各等级安全风险,通过风险问题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按月度、百日、年度对系统存在的或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高、中度安全风险点,以系统文件形式公布。各站段建立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本单位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按月和安全百日自下而上分析、识别本站段存在的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按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利用月度安全例会、专题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对本站段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风险源和风险点控制情况,动态调整安全风险等级,并以文件形式在本站段公布。

3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机制

铁路局以周、月、百日、年为周期,对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及管理效果评价考核。通过修订和完善安全周对话会、安全风险预警、月度安全工作考核、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安全百日评价考核、百日综合动态检查、年度安全评比等制度,分阶段评价各业务部门、各站段安全风险点控制效果,加强对高风险岗位和作业环节的掌控,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效能。(1)每周安全对话。铁路局实行周安全对话会制度。每周五由安全监察室主持,主管安全副局长参加,召开全局安全对话会,对一周来全局发生的事故、故障和本周铁路局机关部门现场检查发现的关键安全风险点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与问题责任站段对话。主管安全副局长点评各系统、各站段关键安全风险点管控情况,确定周安全风险管理较好单位和较差单位,部署下一周全局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工作。(2)月度工作考核。各专业部门、各站段每月以确保动车、客车安全为核心,突出人员、设备、管理3大要素,围绕设备质量、业务技能、规章制度、职工作业、安全环境及施工质量等关键问题,严格落实干部“五定三率”、“十五三”对规、跟班作业3项制度。紧盯高速铁路、客车、宝成线秦北高坡、包西及太中新线、防洪防断、行车设备、现场作业、营业线施工、劳动安全、治安环境、春暑运、自然灾害等高安全风险源控制。铁路局建立月度安全风险考核制度。铁路局人事处、安全监察室每月对局机关各业务部门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质量及成效等进行评估,各专业部门对本系统站段安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确定优秀及较差单位和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进行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安全预警,纳入月度安全风险考核。(3)安全百日评价。铁路局建立安全百日风险评估制度。一是在每个安全百日实现前,铁路局主管安全、工电、机辆副局长带队,各业务部门参加,开行由工务检查车、电务试验车、接触网检查车、红外线检测车组成的综合检查列车,采取地面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对全局各条线路的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防护设施等主要行车设备技术状态,以及各站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二是安全监察、人事、劳动卫生、职教等综合部门成立运输客货、机辆供电、工电建设3个综合评价检查组,按照《铁路局安全百日风险评价考核办法》确定的评价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打分排序。总结安全风险控制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优秀专业部门和站段给予奖励,通报和考核安全风险控制不力的专业部门和站段,部署下个百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4)年度先进评比。铁路局每年末对年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推广和交流车务、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等各系统、各站段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评选安全风险控制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提升全局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应避免步入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新生事物。实际上,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是新生事物,以往铁路安全管理属于安全风险评估的范畴,只是概念、形式有所不同。以往的铁路安全管理是一种传统安全管理,而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在体系的深度、参与管理的范围、隐患超前预防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误区二:认为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的形式很重要。其实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铁路局、系统、部门、单位中找到关键的危险源(点),然后找到正确、恰当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追踪监督措施落实,并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对铁路局来说,对日常容易发生的事故、严重问题进行分类,按照系统、部门、单位等不同层次,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采取监督检查等形式促进落实,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才是真正意义的风险管理。误区三:将安全评价打分作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点。安全评价打分不是安全风险过程管理的重点,应将重点放在确保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和落实上。误区四:认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中投入资源、卡控层面越多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安全控制措施中如果涉及到人,一定要评价措施的操作性是否可行。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需完善的方面及展望

篇(2)

1.1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机器、材料、工艺和测量等方面。机器设备及相关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情况及其准确性、精确性情况影响着产品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及其保管情况也影响产品质量;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合理性及工艺方法的执行情况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

1.2人员因素的影响

由于人员知识储备、技术经验和能力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企业培训力度的不同,技术能力仍有欠缺,违规使用生产原料,掺杂使假,逃避检验检疫等等都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差、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厌烦情绪以及人为控制难度大等造成操作误差也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此外,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关键人为因素,督促各级领导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1.3管理因素的影响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监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因素都影响产品质量。如安全用药意识比较薄弱,无监管或监管薄弱状态,监督执法工作薄弱,缺少统一的协调手段等。

1.4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质量安全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威胁着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方面,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气体成分、污染程度等都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加工过程中。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2.1传统产品产业链质量出现短板的风险

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由于产业链的个别环节出现短板,导致整个产业不合格率偏高。原辅材料、标准件和非标外协零部件等成为供应链质量风险,如纺织皮革类产品产业链中的染料、面料及染整工艺,电子电器产业链中的低端电子元器件和电器附件、家具产业链中的人造板、胶黏剂等。由于恶性价格竞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盲目追求制造成本,选取低价格供应链,导致产品安全性能不合格。

2.2高新技术产品面临技术和标准的风险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催生高新技术产品,但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留产品使用新颖性,缺乏产品安全标准化设计。且产品在初期缺少标准进行监管,往往会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高端产品均处于技术发展积累期,个别技术尚待突破,产品成熟还有待时日。

2.3小型微型企业质量失控的风险

小型微型企业众多,三五人就能凭借一两台简陋的设备开始生产,加之其对质量和标准认识不足,难以保障其产品质量。如商用电器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基本电气安全项目的不合格;电源适配器的抗电强度等多项不合格;食品中添加剂和色素等超标;机械压力机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多项安全措施缺失。

2.4企业诚信缺失的风险

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假冒伪劣、违法添加、以次充好等。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钢筋、不锈钢管材的直径/厚度不达标;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使用低劣原材料;加油机非法改造加油机硬件进行计量作弊;石材产品的以次充好;纸制品添加荧光增白剂;液化石油气添加二甲醚等。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等部分关键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能积极快速向上级部门反馈产品质量问题并尽快处置。各质检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对非食用物质和致病菌等高风险项目,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品质指标不达标等风险项目以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项目,采用不同措施。此外还通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标准宣贯会等,深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解读和宣贯标准,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展质量提升分析培训活动,提升企业产品自检能力,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降低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1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管控。

建立由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人员参加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包括对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决策,员工安全知识的宣贯,生产过程风险监督排查,风险防控措施的制订,安全风险信息搜集整理等。

②监控生产过程达到规程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监控规程和检查员操作规范,监督制度规定的实施和检查员检查工作,要求检查员按相关规定对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标准时,应立即整改,直到达到要求。

③加强研判实现前期预警。

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相关检测、检疫、检查数据,及质监部门的预警信息,对本单位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研判和预警。有条件的,可建立相应的预警制度和预警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相关工作人员,以便提高生产要求,加强检测检查力度,排除问题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④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

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加强管理,完善规章,改善运行环境等措施,可以最经济地最有效的减少人为差错,生产企业应用好该方法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因此需要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考察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方能有效降低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⑤严控原材料质量。

产品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质量是分不开的,因此进场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检验检查并符合要求。原材料的外在质量缺陷和内在质量缺陷最终都会降低产品性能,甚至产品安全性。找出哪些原材料特性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并重点监控原材料的这些特性。

⑥技术创新增加产品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安全性能认识的增强,利用技术手段研发安全性更高的产品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系统、起动/停止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等都有效的提高的汽车的安全性能。

⑦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由于行业、工艺过程、管理方式、掌握信息、认识经验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不同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关注点不同,因此有必要保证企业间、员工间、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及时沟通,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对不同产品不同用途分别建立安全风险知识库,尽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2质量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成立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可在质监局成立局领导负责,巡视员、相关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收集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分析整理监督抽查信息、标准变化信息、产品质量曝光信息;开展风险预测并预警;制定专项抽查计划;构建风险监控体系。

②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评估等安全风险研究工作,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预警和处置,避免系统性、全面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出现,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造成的危害。目前质监系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不清晰,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较少,因此要加强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③加强对部分高风险产品的综合风险评估。

产品的使用风险不仅与产品自身的质量有关,还与安装情况、周围环境、使用人员等因素有关。如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多发生于用电环境达不到要求(无接地保护,布线不规范等)的农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在小孩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这些产品应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风险评估机构,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管,保证产品使用安全。

④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

根据文件要求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报告、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大事故,或尽可能减轻危害。风险信息研判采取分级研判和专门研判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质检机构都应当对收到的信息认真组织研判,通过科学研判确定风险性质和采取处置措施。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监测信息的报送、分类、研判、处置、统计、预警和。通过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统计,有利于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掌握,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置。通过该平台还能相关信息,以便质量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质量监管部门应引导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因标准缺失导致高危风险产品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和检验机构积极跟踪研究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新动向新变化,结合需求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改。如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规范“抽样“”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⑥加强技术储备,提升技术能力,建立速效科技攻关机制。

科技研发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特别是高风险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开拓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并注重技术储备。为应对突发事件,应建科技攻关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时,有科研力量迅速开展工作,短时间内找出解决办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撑或技术支撑,控制事件蔓延。此外,检验监管模式也需要技术提升来支撑,如进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周期较长,且由于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需多专业人员协作,有必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改进检验监管工作措施,提高检验有效性。

⑦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健全产品召回体系。

对于高风险产品,如食品、纺织品、电源、灯具、数字医疗器械、汽车、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家电等,应加强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依法实施公告、曝光、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甚至召回相关问题产品等措施。目前仅汽车、进口乳品、食品三类建立了召回制度,质量监管部门应考虑对其它高风险产品也建立召回制度。只有通过召回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处置不合格产品,才能使使用中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从而形成生产、销售、使用、召回的闭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此外,质量监督部门应鼓励生产商经销商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而对高安全风险的问题产品应强制召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借鉴国外产品监管的先进做法。

制定较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即规定了较高的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国外很多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国内高,如油漆类产品中有害物质VOC释放量,欧洲标准比中国标准高很多。另外还可借助于民间检验体系,定期采购市场上的消费品进行严格检验并公布结果,指导消费。类似民间机构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广泛存在。政府和民间两套监督系统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近些年美国和欧盟的许多产品瑕疵,都是被民间检测机构率先发现,政府随后跟进。中国应效仿这些经验建立一套民间检测体系,还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如果食品被发现不合格,要求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主动召回已售商品,并退还消费款项。

篇(3)

二、科学研判提前预警,实施有效监督检查。“提前预警、风险预控”是“有因检查”机制的核心内容,行政监管部门根据监管行业特点,科学研判监管对象社会关注程度、风险等级、历史违法记录等情况,发出预警提示,对预警中涉及的市场主体或其相关行为,加大检查力度,防止出现问题。

篇(4)

二、风险防控对策

(一)狠抓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是适时开展公安廉政文化进警营、进民警家庭活动,定期召开民警家属恳谈会,通过家人规劝、期盼等温情措施强化对民警8小时外监督。二是坚持对初任领导干部、新进民警和重点岗位民警轮岗交流进行集体或个别廉政谈话制度,对重点岗位民警进行常态化提醒谈话,针对特殊事项一事一谈,及时发现、纠正不良苗头和问题人员。三是固化每月一次廉政专题学习、每季度一次队伍状况分析、每半年一次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每年一次队伍建设专题研讨制度。四是开展廉洁从警专题培训,将法纪教育作为培训必备内容,增强广大车管民警防腐拒变的意识和能力。五是丰富廉政教育形式,采取不定期召开廉政警示教育会、在辖区或周边监狱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签订《廉政承诺书》、印制《警示录》(全国车管系统及本部门车管民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汇编)等措施,警醒民警坚守法律底线。六是坚持节假日向广大车管民警发送廉政短信和向社会车驾管行业发放廉政倡议书,在各级车管部门和社会车驾管行业倡导廉政新风。

(二)狠抓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开展查验员、辅助查验员、考试员、辅助考试员的车驾管业务、网络安全和服务礼仪等专业培训,强化部令规定规范和业务办理知识培训,提升车管民警和工作人员车驾管业务专业技能和服务群众能力。二是完善车驾管业务网上学习考试系统,每季度对全市车管民警网上学习进行抽考,每年组织一次集中考试。三是建立内网沟通平台,互动交流;在车管所主页建立“基层答疑”栏目,及时解决基层疑问;开辟学习专栏,车驾管业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四是修订完善车管所各业务岗位操作手册,固化岗位工作办理程序,明示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关键节点,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渗透到业务流程的各环节之中。

(三)狠抓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充实配齐科所领导和系统管理、监督指导、纪检监察等岗位民警,制订《车管所科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和民警交流暂行规定》,分期分批轮换科室、主城分所、远近郊分所领导干部和民警,坚持考试岗民警每季度、查验岗每半年、普通岗每年轮岗一次,提前预防和化解因长期处于同一岗位可能导致权力失控的潜在风险。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业务数据月分析研判制度、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误判管理规定、汽车类科目三人工评判考试规程及纪律规定、上门服务规定、机动车查验规范、业务受理规范和档案管理规范等,切实从制度上预防、遏制违法违纪问题。三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开考试名额限制,全面推行网上自主预约考试;试点下放进口车、危化品运输车等登记业务,将汽车驾驶人科目一、二、三考试业务分级下放到区县等级车管所。四是建立网络舆情、投诉分析研判机制,采取短信、电话、评价器、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回访,建立市所、分所、区县所各有侧重的分析研判机制。五是在驾校、考场、检测站等单位入口、业务大厅、检测工位、教练车上等醒目位置公布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举报电话;通过968888电话服务平台、网上车管所、车管微信微博等公布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在社行单位、服务对象、普通群众中布建兼职纪检员,对各级车管部门和车管民警依法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六是建立廉政问责追究机制,对不认真履行廉政风险管理责任和防控责任落实不力的,严格追究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建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问责机制,全面倒查三年以内驾龄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驾驶人在发证、考试环节和考试质量等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形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合力,逐步建设县、乡二级重点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发挥社会、基层组织和群众作用,提高我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综合协调和部门联动相结合。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统筹协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有关工作,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加强与自然灾害有关监测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单位涉灾预警信息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

2.坚持分级负责和区域协同相结合。我市要做好本辖区内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服务和资金保障,加强县乡协同发展。县乡自然灾害监测部门承担相关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3.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支持科研单位、企业、基层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初步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建成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管理系统逐级报送制度,建立健全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初步构建规范的自然灾害预警服务模式。

二、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

(四)推动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体系。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林业、气象、地震等部门,要针对自然灾害种类和特点,完善本部门专业监测站网布局,划分重点监测区域,确定重要监测点,加密监测站点。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城市排水防涝综合信息平台、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森林火点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地震紧急快报体系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覆盖率。明确监测项目,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自然灾害及其有关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应急管理部门针对多灾并发群发和灾害链况,在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监测数据的同时,拓宽信息化、智能化采集渠道,探索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工作,提升自然灾害立体综合监测能力。

(五)建立重特大灾害应急加密观测机制。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有关自然灾害监测部门及时派出专门监测队伍,配备监测装备,针对重点区域多手段开展应急加密动态观测。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可配合开展有关工作,及时为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六)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各自然灾害监测部门紧密沟通,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救灾需求,推动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和更新频率,综合利用国内外预测预报模型模式,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全程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短临预报。

(七)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林业、气象、地震等有关自然灾害监测部门,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按照自然灾害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综合研判结果开展分级预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并通报本级应急管理和相关部门。预警级别划分为四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

三、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

(八)推进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按照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推进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要统筹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和工信、住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行业信息资源,按照“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实现自然灾害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评估预警信息联合等功能,满足县级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高效互联互通的需要。

(九)全面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加快自然资源、水利、林业、气象、公安、应急、工信、住建、交通、教育、卫健等相关单位建立自然灾害有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分批组织实施,预报产品、预警产品和服务产品等气象灾害信息;地震监测速报信息;监测和预警等地质灾害信息;防汛抗旱气象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水文数据、防汛抗旱工情险情、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城市内涝等防汛抗旱信息;航空监测、地面监控、森林火险监测站的火情和森林火险综合、气象部门监测和预报数据等森林火险信息;大型建筑、大型公用设施、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公共空间、消防重点单位、重大活动保障等城市安全信息。有序有效接入本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各有关部门要保持数据动态更新,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安全可靠、覆盖全面的信息共享模式,为信息预警提供基础。

(十)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逐级报送制度。设立专岗人员,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有关信息,制定信息逐级报送工作规程,明确报送范围和内容,确定报送形式和时限,严格报送流程和要求。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并指导全市报送工作。

四、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制度

(十一)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构建涉灾部门、属地政府、灾害现场等多方参与的会商平台,定期汇总分析各专业部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大灾害形势研判意见,形成综合会商研判报告,实现多方参与会商和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及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研判,每季度和每年开展定期会商,汛前、节假日前、重大纪念日、年末等重要节点开展不定期会商。组织有关部门汇总分析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信息,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研判,确定风险水平、风险类型和高风险区,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十二)开展重大自然灾害快速综合研判。密切关注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及时组织有关监测部门汇总分析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必要时加密会商,适时开展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等,对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损失影响和后续风险等开展快速综合研判,形成报告并不断更新。参与会商评估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提交预测分析报告,形成规范化会商评估制度。

五、健全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预警响应制度

(十三)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市气象局、市政数局、市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市互联网信息中心、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做好预警信息工作,优化完善本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平台,明确职责、预警范围、预警类别、权限、审批程序、流程、渠道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及时准确预警信息。

(十四)构建基层预警信息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提高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和偏远区域预警信息传播接收设施普及率,整合基层各类信息员队伍,扩展社会传播节点,构建集技术、装备和队伍于一体的基层预警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覆盖率和播放频度,逐步解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乡、村在各类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设立电子显示屏,通过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手段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入户到人。

(十五)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细化本级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措施,修订完善本级应急预案,做好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启动的衔接,自然灾害预警的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态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自然灾害预警响应后,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健全多部门前后方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加大灾害预警的科普宣教工作力度,确保预警响应效果。

六、保障措施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X安监函〔2018〕X)、X安监[2018]X号文件以及X安监〔2018〕X号文件要求,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办实际,制定XX区XX街道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企业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有储存设施)企业及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

(二)企业层面

企业是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本地区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制定本企业建立并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1.要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

2.要明确安全风险研判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流程。

3.要明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后什么时间报告、由谁报告和报告给谁等内容。

4.要建立工作台帐,分级全程记录工作落实过程。

5.要明确完成建立和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时间节点。

(三)监管层面

安全监管部门及人员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号)和本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三个一”工作。

1.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要结合实际,及时细化制定本辖区内、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两项制度内容和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2.召开一次动员会。要召集辖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进行动员部署,把开展建立两项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讲解清楚,把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讲深讲透,要让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全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3.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是第四季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此项工作将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区局及街道将于近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各社区也要开展一次督检、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要求把两项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把安全风险真正管控起来。

三、企业安全风险研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研判的重点内容包括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和高危活动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1.建立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各班组岗位的工作职责,强化目标管理和履职考核。

2.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要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流程。

3.在每日开展班组交接班、车间生产调度会、厂级生产调度会布置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同步研判各项工作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二)重点内容

1.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状态。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组分、液位、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是否处于指标范围;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各类设备设施的静动密封是否完好无泄漏;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是否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

2.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状态。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是否完好无泄漏;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是否超限运行;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是否可能落底;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是否确保人员在岗;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是否处于可靠运行状态。仓库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是否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是否混放混存。

3.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装置开停车是否制定开停车方案,试生产是否制定试生产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各项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是否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过程是否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严格程序确认和作业许可审批,加强现场监督,危险化学品罐区动火作业是否做到升级管理等;各项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按照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是否落实管控及降低风险措施;重大隐患是否落实治理措施。

四、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工作的具体要求

1.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企业各岗位、班组、车间、部门要每天做好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自下而上层层研判、层层记录、层层报告、层层签字承诺,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责任。

2.在布置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任务时,既要向下级交任务、交工作、交目标,又要同步交思路、交方法、交安全要求。

3.对下级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上级要组织力量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亲自调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5.在生产装置、罐区、仓库安全运行,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风险可控、重大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前提下,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等主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名义每天签署安全承诺,在工厂主门外公告,并上传至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外出时,应委托一名企业负责人代履行安全承诺工作。

五、企业安全承诺公告的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1.企业状态:主要公告企业当天的生产运行状态和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主要活动。如有几套生产装置,其中几套运行,几套停产;厂区内是否存在特殊作业及种类、次数;是否存在检维修及承包商作业;是否处于开停车、试生产阶段等。

2.企业安全承诺:企业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当日所有装置、罐区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控。

(二)公告方式

1.公告时间:每天上午10时更新,至次日上午10时。

2.公告地点: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主门岗显著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安全承诺公告牌示例见附件)。企业设置的显示屏,要求文字图像显示清晰,安装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规定,保证人员、车辆安全通行。

(三)基本条件

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向社会安全承诺公告:

1.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管理制度,相关职责没有层层落实的;

2.重大隐患没有制定治理措施的;

3.动火等特殊作业管理措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当天对重点装置、罐区以及动火等特殊作业没有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特殊时段没有带班值班企业负责人的。

六、完成时限

2018年11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建立全街道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两项管理制度。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加之工艺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等因素,一旦失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又一重大制度性安排。区安全监管局成立了以安全监管局局长唐永川为组长、副局长罗劲松为副组长、危化办股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此项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责具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单位要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工作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建立实施两项制度的范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指导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

各有关企业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建立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效

各单位要对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统计分析,实施动态监管,将企业履行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情况作为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依据,督促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强化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发现企业存在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等情况时,积极向属地安办报告。对于逾期未建立制度、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的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公开曝光,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请各单位及时将本方案精神传达至本辖区有关企业。

附件:1.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2.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3.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4.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附件1

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装置

套,其中运行

套,停产

套,检修

套。

特殊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是否处于试生产(是

/

否)

是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是

/

否)

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

/

否)

今天我公司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所有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主要负责人:

附件2

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

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

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车间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今天我车间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车间负责人:

附件3

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班组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班组

安全状态

班组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

检修(

)处

生产装置

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组承

今天我班组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班组负责人:

附件4

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岗位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岗位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岗位

今天我岗位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岗位负责人:

篇(7)

(一)科学统筹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正确政绩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讲维护稳定纳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同规划、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同考核、同奖罚。要定期与不定期对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准备把握形势,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维稳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大局稳定。

(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坚持和落实维稳工作“一岗双责”、维稳述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将维稳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奖罚的重要依据,将维稳工作能力与实绩作为党政班子成员任用挂钩。

(三)严格执行维稳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执行《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倒查规定(试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维稳责任追究,“一票否决”的制度,对工作不负责、决策严重失当或者不作为、乱作为等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着力解决“谁出问题、谁负责、谁包案、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问责,责任追究率达到100%。

二、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对重点领域的服务管理能力。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结合当前实际,创新社会维稳工作。将提高对重点领域的服务管理能力作为重点,对不稳定隐患排查,社会治安管挖,矛盾纠纷化解等制度进一步创新,加强对重点涉稳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群的教育、治疗、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三、强化源头防范,深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根据《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实施细则。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建立和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稳定风险预测评估作为出台和实施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的前置条件,建立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制度,完善稳定风险评估监管机制,强化监督,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控制化解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二)狠抓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完善“排查网络”体系,各单位每月20日前向镇维稳中心书面报送本月排查调处不稳定隐患报表,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加大工作措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征地拆迁、企业经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引发的;建立和完善和谐劳务关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用工劳动保护、劳动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依法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敏感问题,完善工作预案,坚持抓源头、抓苗头,坚持分清性质、化解矛盾,及时妥善处置和突发事件,防止矛盾激化,碰头叠加,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不稳定隐患分流处理,分类调处化解机制,努力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定期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及时汇总调查结果并分析研究,及时掌握群众心理、社会心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健全社会稳定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开展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有效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四、加强督查、督办,着力问题化解

一是及时梳理排查出的不稳定隐患,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化解工作,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矛盾隐患化解工作方案,确定解决时限,专案攻坚,一抓到底,逐一化解;二是完善维稳合商和研判制度,及时研判和分析综合性涉稳信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提前掌握,工作提前介入。三是坚持和落实不稳定隐患化解跟踪回访制度,确保涉稳隐患彻底消除。四是健全维稳处置机制,依法妥善处置,提高应对处置水平。五是落实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五、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妥善处置

篇(8)

1.高校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学院安全工作责任,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积极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校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明确目标。该校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于“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确保校园安全”;二是明确责任。该校强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通过责任分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有效地实现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明晰责任和落实责任;三是全面行动。该校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单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应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行动。该校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书记和院长、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均在安全管理中承担相应的任务,以起到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作用;四是突出重点。该校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进行的同时,也强调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该校将事故防范、学生保护、食品安全等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确保重点领域重点管理。

上述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了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预期目标,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效果。

2.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很多风险因素将制约高校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管理失当,极易出现事故,并对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和影响。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和总体形势,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是指由于安全风险所引发,并对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类事故。以消防安全事故为例,高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场所必须严格遵循消防安全规范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发生此类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结合学院安全工作实际,重点做好安全事故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将安全风险扼杀在苗头阶段。

二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故严格来说也是安全事故的一类,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必要专门针对食品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学校集中饮食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确保食品安全。高校后勤制度的改革、高校学生对饮食的多元化需求、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等因素,表明高校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学校后勤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高校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是学生管理。高校安全管理还必须重点针对学生进行管理,防范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某些风险。如有媒体报道,一些大学生由于求职、情感等原因遭受挫折,一时想不开而采取跳楼自杀等行为,令人扼腕。又如,一些高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赚钱心切,而陷入传销窝点。有关大学生之间殴斗致伤、大学生遭遇车祸、大学生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也时常见诸报端。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心尚未成熟,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控制能力、风险预见能力等还比较低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从学生关爱和风险教育的角度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其他方面。除了上述几点突出问题外,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还会遭遇其他方面的挑战,如保卫安全风险、交通安全风险等,这些安全风险也会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挑战,高校管理者必须严阵以待。

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要求高校能够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夯实机制、加强管理、责任明晰、责任到人。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可以归纳为“四个强化”:

3.1强化安全风险意识

安全管理,观念先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安全风险,充分贯彻到“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的根本理念。高校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管理者自身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必须知道哪里存在风险、安全管理机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从而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此外,高校管理者还要具备学习意识,善于借鉴、吸收国外高校的安全管理经验,以扩展视界。高校管理者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尝试先进的管理策略,使学校安全管理机制趋于进步。

3.2强化师生安全教育

高校安全工作的归宿是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教学环境,但师生不应被动接受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之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引导师生认识到各类风险因素,并充分采取预防措施。师生安全教育环节尤其需要强化学生安全教育,且必须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一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风险隐患,并自觉防范各类风险。督促指导教师把学生安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要事,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全规定,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组织开展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逃生自救技能。学校还可以聘请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专家对师生开展的专题安全教育。此外,还要针对特定风险、热点风险开展专门的讲座和教育,填补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空白,如针对电信诈骗、网贷诈骗等开展专门讲座,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技能;二是强化学生心理教育。应做好全院学生心理调查工作,由心理教师配合辅导员、家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跟踪随访和相关记录,以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技能;三是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鼓励学生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各类建议。例如,在学生会和班委会设立安全委员,设“学生110”和班级安全员,充分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3.3强化责任机制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以责任机制推动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建议高校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层层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措施和考核,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全面实施,以此夯实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机制,推动安全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高校安全管理中还需要充分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等必须全面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来。部门负责人、教师应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中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学校还应通过一定的奖惩考核机制实现责任落实和责任贯彻。

篇(9)

为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企业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21年,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风险管控工作。构建起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满足安全工作需求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提升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明确部署

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要明确任务、区分责任、细化标准、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每个岗位,带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四、组织机构

组 长:生产厂长

副组长:各班组长

成 员:各厂站班组员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xx污水处理厂。

五、具体工作

1.组织分析研判。要对本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管控,确保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2.深入开展城市风险评估。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评估,重点考虑可能危害到的社会公众数量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辨识出的风险点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

3.加强风险管控。要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以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全面强化城市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要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4.落实安全风险分级标准。要严格落实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结合重点行业及公共安全领域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分级标准全面开展本辖区内领域的摸底排查,对各类风险和隐患进行科学辨识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隐患等级,配合绘制辖区内的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隐患分布电子图,制定风险管控办法,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和动态管控。

5.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格化管理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息数据的共享,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加快建立与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水平。

6.严格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责任追究。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健全企业自查自改、街道监督检查的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机制,加强对隐患责任人的内部处理和责任追究,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未按期完成整改,熟视无睹,或者整改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依规报请相关部门对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理或给予处罚,并纳入诚信考核记录,问题严重的要逐级追责,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通报,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对不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不按规定登记和报告查出的隐患,隐患排查长期零报告或漏报、瞒报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其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六、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

制定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组织机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细化工作职责,明确人员分工,确定任务时间节点。

(二)全面落实阶段

要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对照相关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摸排各类风险源,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组织本辖区内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

(三)巩固提升阶段

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总结验收,在此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成果。

篇(10)

【正文】

一是提高监管效能。依托浙江省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由专人监督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重点使用等26家重点企业在十点前落实每日风险研判与安全承诺,实现实时掌控风险状况。

二是做好安全教育。继续督促化工企业安排组长做好每日安全提醒,一线员工围绕案例分享、危化品知识背诵、操作规程背诵、应急处置分享等内容开展班前会议。截至5月5日,开展班前五分钟分享活动的危化企业累计达620家次,参加人员合计达5320人次。

上一篇: 进口贸易流程 下一篇: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