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现在绩效管理早已经成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征收管理和服务于纳税人,怎样既准确又客观的评价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让他们充分的将自己潜力发挥出来,在基层税务机关当中构建一套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本论文对基层税务机关存在于绩效管理当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简单的介绍了几点解决方案。

一、基层税务机关如今存在于绩效管理当中的问题

(一)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作用

在把绩效评价归纳到税务管理当中的时候,有部分单位将其当作是奖金发放的依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部分机关干部没能够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他们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角色;而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都是被强迫参与其中的,所以大多都只是应付领导的安排。

(二)没有合理的绩效目标

在设定绩效目标的时候,没有准确把握较为重要的目标,此种问题在基层税务机关当中一直存在。实际表现就是在设定个人的绩效目标方面,看似较为公平,可是干部年龄和素质与职工间有着一定的差别,导致在某些指标上存在弱化测量的情况,从而使考评增加了难度,使考评结果变得不再公正[1]。

(三)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有两方面表现出了不完善:首先,考核的内容虽然逐渐详细,但岗位责任却没有明显的界限,对工作不负责,相互推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只是一味的对工作项目进行考核,或是单纯的对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却完全不去关注工作人员实际承担的任务量,这样的管理会导致工作做得多的人反而被扣了很多分,而干活少的人却很少被扣分,不工作就可以不扣任何分的乱象出现。

二、完善绩效管理的方案

(一)掌握绩效的核心内容,构建基础的考评体系

首先,考核当中在重视数量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质量的重要。可以应用双向考核的方式,不但要对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进行考核,还要对工作质量进行严查。针对个人而言,如果单单的将任务量完成了,而质量却与要求严重不符,这就要根据规定将他们的奖金相应扣除[2]。其次,考核力度一定要均衡。综合的衡量一些量化指标、不量化指标和直观指标,这样就不会出现劳动多的人扣分较多、工作少的人员少扣分的情况出现。最后,构建计算机考核系统。在此系统中构建各种岗位、领导的工作情况展示平台,并要求所有的机关干部都要将自己每天的工作日志写在此系统当中,具体内容包括实际的工作数量、所涉及到的资料与文书等,之后由监控工作者根据质量要求将其汇总到计算机系统当中,这样就可以将考核结果体现出来。

(二)对管理创新加强重视,促使考评质量得到提高

因为公务员有着不同的部门性质和岗位职责,应用传统一致的考核办法,很难体现出考核效果。所以,应该制定新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将考什么内容以及该如何考的问题解决。首先,一定具备全面的考核内容。在制定考核内容时一定要对各个时期的任务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相关部门以及各个岗位的特征进行制定。同时,要将开发潜能、提高业绩、发展个性等几方面纳入到考核内容当中,促使考核有更全面的内容。其次,考核方法一定要科学。我国人事部制定的要求为以量化考核为核心,应该应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公务员的工作效果、业务能力进行考核,使考核的质量得到提高,使考核结果更加的客观和公正。最后,考核管理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重视考核管理工作,逐级的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并构建完善的考核平台,促使考核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对结果的应用加强重视,使考评的导向作用得以发挥

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实践工作当中适当的对考评结果进行应用,使其可以发挥导向的作用,想要使此目的顺利达成,首先,要把考评的结果联系到干部年度考核过程中,用评价结果来确定年度考核当中公务员的名次,将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统一在一起[3]。其次,把考核的实际结果联系到提拔干部上,可以设定两年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人员能够提升职务,而排名较后的人员在当年将不会被提拔的规定。再次,把考核结果联系到教育培训当中,对公务员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后,考核结果要联系干部奖励,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公务员要给予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给予相应的批评,以此使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当中。

总而言之,业绩考核是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基础内容,也是对人才进行评估、识别以及使用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探究基层机关如何完善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推动税务工作持续发展。

作者:杨瑞 单位:石河子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一、税务管理内涵

税务管理,既不同于宏观层面的“税收管理”,也有别于微观层面的“税收征管”,主体在税务机关,内容包含了整个税务系统的组织建设、业务办理、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因此,税务管理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各税务机构的角度,从全局考虑,才能得出较为理想的评价指标。

二、美国联邦政府税务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美国联邦税务局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是一个庞大、复杂、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IRS会追踪数以百计的指标,以确保其在各级组织层面上的有效运行。在战略层面上,IRS选择了少量指标,用于检测该机构实现其长远目标的进展情况。

(一)顾客满意度。美国联邦税务局将这个指标放在绩效评估体系的首位。

(二)电子申报率。电子申报率是个人、企业、免税机构使用电子方式申报主要税种税表的比例。

(三)税法的自愿遵从度。把某年主动、及时地支付税款的数量作为相应的真实税收负担的估计,反映未申报、申报不足、交税不足的影响。

(四)非税收执法活动指数。该指标并不过于强调执法活动要增加税收。正如消费物价趋势如何,可以通过审查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来评估,联邦税务局非税收执法活动的表现,也可以通过非税收执法活动指数的变化来评估,如免税遵从计划或银行保密法活动。

(五)员工参与度。不仅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激励其尽职尽责,更是创造一种受人尊重,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软环境。

三、关于我国税务管理绩效评估方式建立合理化建议

结合上文所述,本文认为我国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的税务管理应建立一个全方位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根据纳税服务工作的客观需要,按照内外结合、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内部自身工作评价和外部工作对象评价相结合,让被评价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对象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一)内部评价:工作量评价。由税收管理系统定期对办理的业务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查看其工作强度和工作质量,通过量的累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二)绩效指标。设计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既要重视工作质量指标(提质、减负、增效等),也要重视非工作质量指标(和谐、遵从等),可以将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为五个维度,下面依次详细说明。

1、提质维度。

提质维度的选择是围绕战略目标中所提出的有关工作质量的具体评价方式。

(1)单宗业务办结时效比:时效比值=每笔业务实际办结时间/限时办结制要求的时限。

(2)作差错率:此指标采取1和0的办法,即圆满完成工作为1,出现差错为0,直观地反映出工作质量的高低。

2、减负维度。

减负维度的选择是依照纳税服务工作的根本性原则而来,是实现便捷、优质、高效纳税服务的最重要客观存在体现。

(1)涉税业务一次办结率:是指在办理涉税业务中,一次为纳税人办结的业务笔数占所有办理业务笔数的百分比。百分比数值越大,表明服务的效果更加明显。

(2)纳税人办税平均等待时间:该指标数值过大时,表明办税服务厅设施存在设计缺陷和办税人员存在服务缺陷。

3、增效维度。

增效维度的设立以及相关目标的确定是对纳税服务工作质量的最直接反映,主要指标是业务咨询解答的满意度等服务项目,用总分数来反映纳税服务人员解答纳税人业务咨询的服务质量。

4、和谐维度。

主要是看征纳双方的工作是否顺畅。(1)文明礼仪规范度。(2)纳税服务满意度。通过纳税人、第三方(中介组织)和社会各界协作共同进行或者分步骤、分段进行,以保证其客观公正,真实有效。(3)投诉率:从具体的实证反映出纳税服务岗位服务态度等质量方面的问题。

5、遵从维度。纳税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遵从维度的设立直接反映出纳税服务工作的成效,也是现代管理学“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的具体体现。(1)申报率:是指在法定申报期内实际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人户数与应当申报户数之间的比例。(2)入库率:是指纳税人当期实际缴纳入库的税款与按期应缴纳税款之间的比例。

(三)外部评价:纳税人评价暨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参考服务业通用的服务质量衡量表,填写完成以后由纳税人投入专用的收集箱内。

(四)结果评价。将内外两种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但是又对其进行科学的延展和分析,其最后的结果也是被评价对象最终的结果。

篇(3)

1、企业发生销货退回后,应按照有关的原始凭证,办理产品入库手续。凡是本月发生已确认收入的销售退回,无论是属于本年度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产品,均应冲减本月的销售收入,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并红字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如已经结转销售成本,同时应冲减同一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未确认收入的发出商品的退回按计入“发出商品”科目的金额,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内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具体可分为两大类情况。

(一)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商品的退回

例:甲公司于2004年4月1日采用委托银行收款方式将设备一套出售给某用户B,该设备不含税价200万元,成本14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34万元。该设备当日发出,双方商定,该设备有1个月的试用期,如不满意可以在1个月内退货,已知2004年4月15日因该设备不符合使用要求,B用户将设备退回给甲公司。请作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发出商品时

借:发出商品1400000

贷:库存商品1400000

同时,根据发票注明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账款3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2、发生退货时

(1)借:库存商品1400000

贷:发出商品1400000

(2)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贷:应收账款340000

(二)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商品退回,分以下三种情况:

1、当月销售,当月退回及以前月份销售商品退回

例:2004年5月3日A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一批给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货款为120万元,税额20.40万元,货已发出,该批货物成本为100万元。假设当月该批货物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被全部退回。则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1)产品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140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2)发生退回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贷:应收账款1404000

续上例,假设该批货物发生退回的时间是6月份,则该公司应冲减当期(6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录同“(2)”,同时冲减成本:

借:库存商品1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00

2、本年度销售或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年度终了后至年度财务报告报出前退回的,应冲减报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及本年度销售或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财务报告报出后发生退回的,一般情况下直接冲减发生当期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账务处理类同第一种情况。

3、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

这种销售退回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已确认收入的商品销售,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涵盖期间发生退回。此种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应按照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例:光扬公司于2003年12月19日赊销给华东物资公司产品一批,售价为100000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其成本为52000元。假设光扬公司的销售退回发生在2004年3月9日,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分别按净利润的10%和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则应在2004年账面做如下调整会计分录:

(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2)借:库存商品52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2000

(3)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5840(100000-52000)×33%=158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840

(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2160(100000-52000)-15840=321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2160

篇(4)

二、实施的对象

局各股、室、站。

三、主要内容

绩效考核包括各股室(下属单位)自评和年度考核两种形式;各股室(下属单位)绩效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两个层次。

(一)评估方式

绩效考核遵循分类考核与分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注重实绩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程序

1、确定工作目标

各股室(下属单位)年初根据全局总体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送分管领导审核后上进行承诺,报局绩效办存档。

2、绩效考核的实施

各股室(下属单位)对自身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填写年度自评表后报局绩效办审核备案。对个人暂不进行自评;年度考核由局绩效办统一组织实施。

3、通报考核结果

局绩效办将考核结果报局委会,经局委会研究通过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各被考核股室(下属单位)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自查自纠,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三)考核体系

1、绩效考核以百分制计算,分为股室(下属单位)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项。

2、各股室(下属单位)考核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身建设情况和公认评价情况三部分,均按100分制计分。

①工作目标。目标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分别为100分,80分,60分,40分。

②自身建设。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能服务态度及依法行政、劳动纪律、廉政及作风建设情况,总分为100分,每项各占25分。

③公认评价。由局领导、局机关各股室和局下属单位对考核对象进行测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次。具体为满意每票计4分、较满意每票计3分、基本满意每票计2分、不满意每票计1分。

公认评价分=总计票分/(4×有效票数)×10分

各股室(下属单位)的年度考核总分为100分,包括自评得分、工作目标考核得分、自身建设考核得分和公认评价得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所占权重为50%,自身建设情况所占权重为20%,公认评价所占权重为20%,自评得分所占权重为10%。各项计分均只设减分方式。

(四)考核结果。局绩效办于每年的12月份,将被考核股室(下属单位)的各项考核得分汇总,计算出最后得分,按得分从高到低,原则上综合得分在80分的为一等。60~80分的为二等,60分以下的为三等。

被考核股室(下属单位)在年度工作中出现下列问题的,不得评为一等、二等:

1、被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或以上部门通报批评、问责的;

2、没有完成计划生育责任目标或出现计划生育违法行为的;

3、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被“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

4、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

5、在绩效考核和管理中弄虚作假的;

6、出现其它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个人考核。分为履职情况得分、民主评价得分两部分。

个人(正股级以下人员)绩效考核包括履职情况考核得分和民主评价得分两部分。在考核时间上,对个人的考核与对股室(下属单位)年度考核同步。

考核方法:

1、基础分为100分;

2、其计算方法如下:

得分=年度本人履职情况得分×60%+年度民主评价情况得分×40%

年度本人履职情况得分由科室(单位)考核得分结果(70%比重)和分管领导评价(30%比重)组成。

个人绩效考核评定等次。局绩效办以年度为单位,综合考核情况,计算出被考核者的最后得分,提出初审意见报局总支审定。根据得分高低,在局总支领导下,评定出个人绩效考核最终等次。受警告处分以上的个人,当年不得评为一等。

四、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

(一)年度考核评定优秀等次的人员,原则上从绩效考核评定为一等次的人员中产生,但不超过人事部门规定的最高比例;

(二)绩效考核定为三等次的考核单位,年终评比不得评为先进集体;

篇(5)

1.融资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2、投资能力较弱。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总想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中小企业往往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对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也了解甚少。

4财务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基本没有或是一纸空文,在重要的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账务处理审批程序、内控、稽核等方面无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账目混乱。

5.财务控制、监督不严。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五是只关注现金流,认为有资金周转就够了,没有对收入、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缺乏大局观。

6.难以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一是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二是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也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节薄弱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的管理格局之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

三、我国中小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面对大企业的竞争压力,要真正发展壮大,必须符合国际运作惯例,重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重视会计信息职能作用的发挥,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积累资金,适时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企业平均寿命29年,最终能成为大企业的凤毛麟角。中小企业实现发展的关键要有财力积累,并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扩大规模。财力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大需要循序渐进地实现,财力的积累为规模扩大提供资金保证,而规模扩大为新的财力积累又提供了实现条件。事实上,当今世界上不少大公司就是通过资本积累与规模扩大多次交替而发展起来的。

(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改善、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建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工作,对企业相关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

(三)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从企业内部人员素质要求上讲,应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决策者要了解会计程序和读懂会计报表,能够敏锐地找出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能用好财务人员,使他们能出色完成企业的理财工作。其次,要突破家族制企业的局限性。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家庭化就成了中小企业再上台阶的一大障碍,必须要向家族制开刀。最后,企业要懂得利用财务指标对报表及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企业的财务决策不能光依靠经验与直觉判断,一个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关键在于内部财务预算和决策科学及管理控制有效。

(四)企业运作的重点是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如果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而资金过剩,也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果。适量负债经营,促使企业更谨慎地使用资金,并且更有效地选择筹资渠道和方式,求得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以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也是对流动资金紧缺问题解困的重要措施。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呆账进行妥善处理。

3.加强对存货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利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4.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账、实”必须分开,定期检查盘点财产,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5.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利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掌握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保证收支平衡。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五)提高经济效益,控制成本费用

1.售价管理。决定企业售价的因素很多,关键要保证产品在市场上和同类产品有竞争力。2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存货成本、营销费用、日常管理费用等等。

(1)存货储存期控制:力求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节约存货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2)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困难很大,但是,采购部门应当对主要存货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逐渐制定符合市场情况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资金占用,加快公司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储存成本。众所周知,库存越大需要储存的空间也就越大,

也就需要企业租赁仓库和增加管理人员来管理存货,这样会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在实际应用中,比如说,对于以前没有经营的产品可以先摆样品,不进行大批进货,如果客户需要再向厂里要货。对于经常订货且销量比较大的产品,则保持适当的库存,以备及时向客户供货。

(3)存货ABC分类管理:按价值量或数量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采用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经营影响比较大的存货进行重点管理。

(六)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1.制定或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1996)》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新时期中小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标志着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2.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篇(6)

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强制性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本身经营规模较小,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却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税收环境较为复杂,企业税收负担较重,因而税务管理成为研究中的一项关键问题。

一、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

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基本法律。中央立法的法规多为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或是部门制定的单个税种的法规条例。各地区和部门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时,需要根据综合情况及发展环境,制定相应的衔接制度。关于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主要涉及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收。例如以从事劳动力提供为主的中小企业,其营业税的税率为3%~5%;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0%。总体来看,中小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税收成本。

二、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纳税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本身规模有限,受经营理念、知识水平、专业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企业领导往往缺乏主动纳税的意识,不能正视企业应承担的纳税义务,甚至想办法逃税。领导进行决策时更多地考虑成本因素,而不是将税收作为考虑的重点。由于财务人员负责日常的税务管理工作,企业领导常认为税收是财务人员的职责,其经营目标集中在业务的发展,因而忽视经营过程中投资、融资、生产、销售、分配方面与税收之间的关联。

(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一般是个人投资或多人合伙投资成立,投资人在所处行业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以及销售渠道,其经营目标是赚取利润,财务管理工作则容易被忽视。有的中小企业会计账簿设立不全,涉及资金收支的会计原始凭证、成本资料等不够齐全,记账不规范。有的企业虽然设立账簿,但未能及时对发生的资金往来活动进行记录。由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企业无法依据原始信息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税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很多中小企业并未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具有内控制度,但没有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中小企业为节省人力成本,会计和出纳常为一人兼任,无法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所以企业虚列成本和费用,刻意少报利润,都会给国家的税收收入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加剧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所处的税务环境本身就比较复杂,尽管我国已经具备企业税务管理的基本法律,但各地区和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导致条例和法规的衔接不一致。有的地区为招商引资,将税收优惠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则未能享受优惠政策。而且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高层管理者是所有者的亲属,有的管理者缺乏学历背景和管理经验,对税务政策和法律不了解,只是一味地想要降低税务成本。加之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税法知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缺乏与领导的沟通,从而使税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三、中小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税务部门在营造纳税环境的同时,应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中小企业,也应积极树立纳税意识,改革内部管理,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一)税务部门

为推进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改进,税务部门首先应积极营造纳税环境,依据纳税基本法律,完善条例和法规建设,促进其与基本法的衔接,扫除税收管理的盲区。特别是地方税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避免税收优惠单纯倾向大型企业。例如,税务部门可以通过杠杆调节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向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方向进军。其次,税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务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注册成立时,税务部门应集中对企业领导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而且税务部门要注意开辟税企沟通的平台,如通过电话专线、短信平台、网络平台等方式,主动为中小企业解答税务问题,定期对中小企业实施税务培训,举办税企座谈会等,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重视税务管理工作。

(二)中小企业

作为中小企业,首先应当积极树立纳税意识,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将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深入开展对国家税收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帮助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使企业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中小企业应改革经营管理,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欠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簿的记录、会计要素的计量,编制客观公正的财务报告,规范资金使用流程,确保税务管理工作具备详实的信息依据。最后,中小企业应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是企业高层领导,还是财务会计人员,以及部门员工,都应当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素质,增强税务管理意识,明确自身在税务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

篇(7)

0 前言

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生活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无离开电和水的参与,因此如何管理好学生对于电和水的使用,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电水使用环境是关系到学生在校生活能否顺利展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但是,在以往学校进行水和电的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干扰了学生对于水和电的正常使用体验,进而影响到了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正常运作。除此之外,高校如果不能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水电服务,不仅仅会影响到校园生活的正常运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名誉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公信力,进而使得在学生中影响力的下降。所以加强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管理能力和开发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是提高高校运行效率和提高在校生学习体验一项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管理水平和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水电的管理方法也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其中成理论、成系统水电服务管理理念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原始看法,进行了一次管理观念上的升级。所以,笔者将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理解,认真讲解相关的心得体会,以=以求为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的发展指出一条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道路。

1 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的现状

作为我国高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电服务一直以来却没有得到应该具有的重视,所以在高校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学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都来了很多问题。所以,要想提高我国高校管理水平,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运用经济管理的方法提高高校水电服务是一个十分必要的应用手段,在我国部分已经展开实践的学校中,运用经济管理的方法提高高校水电服务已经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典例,所以笔者将展开对于这种管理方法的推广工作,以求在更大程度上能够被社会各个高校所接受,从而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提升我国高校综合水平的目的。

(1)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较差,缺乏职业道德

在造成我国高校水电服务出现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中,相关从业人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素养,没有最基本的相关职业道德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想解决我国高校水电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要从相关一线工作者的培养上入手。因为在我国高校的运行模式中,脱产干部并不具备较大的话语权,在学校关键问题上缺乏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这也就使得在进行有关学校水电服务管理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表态上,水电服务的真正从事者缺乏话语权。其次,因为学校水电服务并不受到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这也就使得高校水电服务的从事者并不严肃认真的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忽视掉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最为基本的从事这项工作的职业道德,在这种从业人员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自然而然无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升,相反各种问题才会层出不穷。

(2)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

造成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提高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高校水电服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具体的时间工作只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前进,这也就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条理性,杂乱不堪。除此之外,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思想那个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管理来说还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最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较大程度的管理水平,这对于学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信誉程度来说都是十分便利的事情,所以,高校的水电服务工作要想真正意义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就必要有一个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只有在这种前提下,高校水电服务工作的展开才能够获得广大师生的肯定,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3)学校的管理者并不重视水电服务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之外,学校的管理人员并不重视高校水电服务相关工作的展开是造成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质量迟迟得不到提高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提升我国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水电服务的重视程度是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质量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

2 如何运用经济管理方法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的水平

(1)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

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就十分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解决这些存在与我国高校管理现状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首先,应该意识到一线水电服务管理者和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给与其应该有的尊敬,使其能够专心的从事自身所要从事的工作。其次,就是要定时定期的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工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掌握程度。再次,学校就是要加强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相关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能够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示其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责任心里,进而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能够得到一个较大水平上的提高。最后,高校水电服务的质量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状态上离不开学校对于相关从业工作者人才梯队的建设力度,只有建立一个年龄结构合理,人才储备丰富的学校水电管理队伍才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保持高校水电服务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2)建立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除了要在人才方面进行相关的工作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于相关系统化、理论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只有明确了自身的指导思想,并且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坚持下,才有可能对我国高校的水电服务质量做出一个较大程度上的提高。首先,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收集国内与国外高校在进行水电服务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对这些先进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另外,不仅要对国内或者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要针对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应用,确保理论内容能够与学校的事情情况获得一个较大程度上的相容。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需要格外重点的内容就是学校相关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一切为了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可因为为了名誉上的改变,而肆意妄为。

(3)提高相关管理者对于水电服务的重视程度

最后,当高校水电服务的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却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之时,学校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学校书店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首先是要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普及,使其能够认识到学校水电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支持。其次,学校还要针对水电服务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有选择性的针对,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的质量。

3 结语

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个十分关键的部分,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与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工作,与实际现结合从而做到自身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篇(8)

中国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规模的空前扩大,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我国高校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方式相对单一,加之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高等教育面临着资金短缺等多项重要问题。因此,通过推行管理会计,将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可促进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及规范财务管理等。管理会计最早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但在高校中的应用从20世代8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财政部在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2016年6月继续《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在高校全面推行能提升内部绩效的管理会计势在必行。本文初探《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高校财务中应用的领域及做法,总结主要成效与经验,指出目前高校推行管理会计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的应对策略,为提升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应用的领域及做法

1.1战略管理领域

学校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战略目标,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时,以“十三五”财务规划和“双一流”建设资金筹集方案为基础,充分考虑校级财力,特别在目标设定和实施方案选择时,以各项财务指标为依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做好办学经费筹措与统筹工作,为学校发展改革提供财力保障和支持,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按轻重缓急,优先保证重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采取价值链管理方法,将各部门业务内容、财务需求、人力资源等有机结合,做好预算计划、分配协调、执行进度监督和绩效评价等各环节工作。纵向参考历年学校资金的分配和应用变化,横向参考同类高校财务管理先进之处,内部制定合理的财务工作目标,以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1.2预算管理领域

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结果分析各阶段,结合相关业务,运用有关会计方法和财务管理工具,为决策提供相关会计信息。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分层分级,统筹资金安排;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分析资金支付进度,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执行进度和效果的影响,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调整预算;期末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主要采取弹性预算管理的方法,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的预算编制周期和频率,对原有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时根据预算期间可能发生的多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分别确定与业务量相应的费用数额预算。

1.3绩效管理领域

绩效评价是财务管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通过绩效目标设定、指标设计、绩效监控和绩效考评等环节,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主要采取关键指标法和平衡积分卡的方法。关键指标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多种预决算表中。平衡计分卡则是从财务、信息使用和监督主体、内部运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学校战略目标转变为清楚的具体目标、计量指标和具体行动计划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战略管理系统。具体做法是通过多种途径的财务信息公开,使各类财务指标和报告受到上级部门和各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评价,同时对各责任部门工作起到督促和改善作用,最终实现整体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

1.险管理领域

学校在风险管理中,遵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服从五个内控目标,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监督层面着手,注重业务流程梳理、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等建设内容,有效控制风险。主要采取风险矩阵模型方法。首先按照支出业务、收入业务、预决算管理、科研管理和资产管理五大类业务,分别列出各自业务流程节点,然后依次估计每个流程节点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用高、中、低标识,再估计这些潜在问题发生后对业务流程的影响,也用高、中、低标识,最后得出风险矩阵图,找出预防性措施,建立应急计划。

2主要成效与经验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它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需求,灵活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决策提供支持,并反馈决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便于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2.1成效

管理会计应用为相关重大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和风险评估,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经济性;战略目标被分解为各项指标并得到有效控制与高效实现,预算制定更精准,执行方面暴露问题更加清晰明确,绩效评价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业务水平和执行结果;在风险内控方面,使业务流程更通畅和制度建设更完善。

2.2经验

能实现管理会计在学校的有效应用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管理会计理念的转变,同时领导的重视程度和资源的保障也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施行。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如公开评价报告摘要等,公开信息得到的反馈将极大推动完善管理会计活动,持续改进管理会计的应用。

3存在的问题

(1)当前《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尚未在单位全面施行。主要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仍属探索阶段,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尚不足,存在很多未知的特殊情况和困难,仍需时间加以克服和改善。(2)应用环境改造存在的困难:一是财务系统的功能与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二是管理会计理念、知识培训的覆盖范围不足,理解深度不够。除财务部门以外,审计处、国资处等相关会涉及管理会计应用的部门并未同时参与到管理会计的培训中去,难以理解其基本原理、专业术语和应用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配合时效率较低。三是管理会计人才不足。作为一个新设岗位,管理会计多是有经验的会计兼职,要同时兼顾原有工作,难免会分散时间和精力。专业的管理会计还需进一步分工和培养。(3)目前在成本管理领域、营运管理领域、投融资管理领域难以应用。作为教育性质的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对成本费用、利润和投融资等运营效果的关注不重视,强调全面应用有一个过程。(4)目前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评价标准并不明确和规范统一。自评和互评、内评和外评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还在逐渐完善,需求矛盾还不突出。

4意见和建议

(1)各单位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应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尽快将管理会计应用纳入到单位的发展规划和业务工作计划,并与个人业绩、部门业绩挂钩。(2)尽快制定和完善管理会计应用相关的制度和程序。(3)尽快做出专业管理会计岗的人员安排,上级统一安排参加集中培训,尽快将管理会计活动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充分融合。(4)制定兼具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统一评价标准,需要参考国内其他先进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水平,甚至不排除参考国外教育单位管理会计应用。(5)财务软件发开公司进一步升级开发系统,管理会计财务指标以更加简明、及时、准确、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6)除财务部门以外,审计、国资等相关涉及管理会计应用的部门,也应选择性地参与组织的管理会计培训,提高认识,掌握基本技能,有利于工作之间的配合。

参考文献

[1]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113-117.

[2]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J].会计研究,2015,(10):30-36+96.

[3]孟焰,孙健,卢闯,刘俊勇.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09):3-12+96.

[4]邵胜华.新时期高校推行管理会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6,(10):104-106.

[5]张利民.高校如何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中运用管理会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84-85.

[6]伦宗健,付秋颖.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6,(13):70-72.

[7]乔春华.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01):68-73.

[8]乔春华.高校管理会计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5,(08).

篇(9)

人们一般认为税务管理属于政府行为,实际上企业同样需要税务管理。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税务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创新等环节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管理活动。传统理论模糊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两者视为同一体。实际上企业税务筹划(tax Dlanning)只是企业税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门、一个步骤。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对税务筹划的定议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经营和私人实务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纳税的活动。企业税务筹划侧重于规划如何使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忽视或不重视企业税务遵从成本。企业为减少其税收成本仅仅停留在税务筹划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必须通过后续一系列的实施,实现其最终目标。一个好的税务筹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也无法使企业达到目的。古典管理理论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部门和组织承担计划职能,由另一部分人承担执行职能。因此,传统理念必须改变或纠正,企业应当从税务筹划上升到税务管理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实现其税务方面的目标。

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应关注税务筹划和组织环节,控制和创新环节与一般企业管理活动具有相同的性质。企业税务筹划应将企业成长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结合考虑,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使企业利润极大化。依据彭罗斯的资源决定论,企业为依据一个管理框架结合在一起的资源聚合体,其边界由管理协调范围及权威沟通决定;企业成长的内部诱因主要来源于企业存在着剩余生产、资源和特别知识,企业成长的内部障碍主要是缺乏足够的扩张所必需的专业化服务,尤其是缺乏规则,实施一个新项目所必须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时,扩张就受到限制。企业税务筹划可以视为企业的一种特别知识,当它从企业的总体目标入手时,它能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效果。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应分析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分析税制变化与动向、宏观经济形势等。在税制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使用方法可减轻税收负担,但如果税制发生变化,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比如,目前中国在企业所得税制方面实行内外两套不同税制,按企业性质不同给予企业不同的税收待遇,企业可以根据这种外部税制环境,采取与外资合资成立中外合资企业获取优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税收优惠,但中国企业所得税税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内外两套税制合并。企业就必须考虑这种变化趋势作出相应调整,从产业方面而不是从企业性质方面来进行税务筹划。内部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企业目前所处行业竞争状况、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研发能力等因素。

此外,企业在税务筹划活动中还应该分清主次以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对工业企业、加工修理业企业、商业企业而言,其税务筹划的重点应放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

企业税务管理组织是指企业在税务管理活动中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实现税制遵从或执行成本最小化。企业在组织环节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选择。一是在企业组织内部是否单独设立税务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税务事宜。现在不少企业所有的税务事宜全部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究竟采取哪种组织结构主要应根据企业自身资源而定。二是企业办理税务事项是否交由税务中介组织办理,如果由企业自己办理,则又有多种选择,比如是上门办理纳税申报,还是邮寄申报纳税等等。

按照美国艾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包括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与此相对应,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创立阶段税务管理、企业经营阶段税务管理和企业产权重组或清算阶段税务管理。企业税务管理活动除使其税收成本极小化以外,还有另一个目标就是如何使其税收风险值降为零。依据行为经济学提出的“损失规避”理论,相对于某一参照点,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要远远大于相同量的所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这一理论,与传统的连续凹向原点的效用函数理论相比,更真实刻画了人们对财富总量及其变化的心理感受。企业采取非法途径减轻其税收成本存在潜在税收风险,一旦被查实,将面临处罚,有的企业还因税务问题破产。从长期看,企业应通过科学的税务管理活动减少其税收成本,同时又使其税收风险值降为零。

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税务管理

一般认为税务管理属于政府或公共部门行为,与企业或私人部门行为无关。事实上,企业同样存在税务管理问题。从现实看,企业税务管理由来已久,只不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税务管理问题会越来越重视。企业利用非法途径减轻其税收负担的做法,比如偷税、骗税、抗税等,风险越来越大,有的企业因偷税、骗税被查处以后倒闭破产,企业只有依靠合法途径减轻其税务负担。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税务管理活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税务部门打击偷税力度大,企业一旦被发现存在偷税行为,则将受到严厉处罚。另外,虽然从长期看,税制简单化,比如单一税(the fqat tax)的提出,是未来世界税制变迁的趋势,但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在一定时期内,税制仍然相当复杂,给企业理解税制、遵从税制和执行税制带来困难,不少企业不自觉地违反税法,招致损失,这就必然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税务管理,比如,选择税务中介组织帮助其解决税务问题。

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税务管理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不同。企业税务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是私人部门;政府税务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是公共部门;二是隶属范围不同。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相衔接,隶属企业管理范畴,而政府公共税务管理隶属于公共管理范畴;三是出发点不同。企业税务管理的出发点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遵从或执行成本、降低企业税收风险,而政府税务管理的出发点是在既定税法或税制框架内使税收收入极大化、降低公共部门征税成本,降低政府税收风险。两者的联系在于:一是有效的政府税务管理会对企业产生策略引导效应。如果政府税务管理对企业偷税、骗税行为发现能力提高,控管能力增强,将促使企业转向加强税务管理。如果政府税务管理混乱,税源监控能力、税务稽查能力差,税务部门内部存在大量腐败,则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弱化税务管理,转向采取非法途径降低其税收成本。比如,在有的国家,一些企业不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并最终通过洗税使其所偷、所骗税款脱离税务部门控管范围,同时,企业长期不申报纳税,不设置账簿,其纳税成本也趋近于零;二是有效的政府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执行成本,有利于企业提高税务管理档次。如果政府部门税务管理能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税务人员业务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好,税收征管制度简明、透明、公开,税收征管手段技术含量高,则有利于企业降低税务管理成本,提升其税务管理档次;三是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对政府部门税务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刺激作用。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逼迫”政府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加强税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进行科学税务管理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指出政府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途径要求政府部门改进税务管理。比如,企业为了节约税制遵从成本,会要求税务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纳税申报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纳税服务;四是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如果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高,企业不采取或较少采取非法手段减轻其纳税负担,则税务部门反偷税、反避税、反骗税成本会相应降低,税务管理部门将把重点转向创新税收管理制度,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研发和利用税务管理新技术。

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态度

在传统上,有的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基本持否定态度,甚至持敌视态度,认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是钻税法空子,是非道德行为,应当反对或制止有的则对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持中立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企业税务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构成要素。政府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否定或中立态度实质上是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否定,这两种态度都应该摒弃,政府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态度应当改变,政府应鼓励并引导企业进行税务管理,为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提供便利。

在一国范围内,企业利益与政府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看,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国家,企业成长状况或经营水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是国家或政府税收来源的主体,虽然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作为政府来源,但个人收入主要来自企业。所以企业经营状况好就能为国家提供稳定可靠的税源。作为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来自其科学的管理,而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态度,鼓励、支持并引导企业进行税务管理,这应是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

篇(10)

二、各单位要控制监督代售单位的审批范围,严格按照发放或办理应税凭证的单位才能确定为监督代售户的要求,重新确认并审批监督代售单位的名单,并于9月底前报市局备案。

三、各单位要采取措施,继续作好印花税票销售的服务工作,各征收所、服务大厅都要设置印花税票销售窗口,以满足纳税人购买印花税票的需要。

上一篇: 文化产业的特点 下一篇: 民事纠纷法律程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