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生物学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生物学笔记

篇(1)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五、教学计划 周次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2.10-2.15

2

2.16-2.22

第二章第一节(1)

第二章第一节(2)

3

2.23-3.1

第二章第一节(3)

第二章第一节(1)

4

3.2-3.8

第一章第一节(2)

第一章第二节(1)

5

3.9-3.15

第一章第二节(2)

自主检测

6

3.16-3.22

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第三节(1)

7

3.23-3.29

第二章第三节(2)

第三章第一节

8

3.30-4.5

第三章第二节

习题讲评

9

4.6-4.12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四节

10

4.13-4.19

第四章 第一节(1)

第四章 第一节(2)

11

4.20-4.26

第四章 第二节

自主检测

12

4.27-5.3

自主检测讲评

劳动节放假

13

5.4-5.10

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第二节

14

5.11-5.17

第五章第三节

第六章第一节(1)

15

5.18-5.24

第六章第一节(2)

自主检测

16

5.25-5.31

自主检测讲评

第七章第一节

17

篇(2)

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19

梨属于蔷薇科(Rosaceae)、梨亚科(Pomaceae)、梨属(Pyrus L.),落叶乔木,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在仁果类中,仅次于苹果。世界梨属植物约有30余种,原产我国有13个种。在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作用下,产生了复杂多样的种、品种和类型。

本试验材料即为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试验园一株40a生延边大香水梨上发现的“单花”枝变。其突出的特点是92.6%的花芽中只着生1朵花,88.2%的花芽为纯花芽,果台上不着生叶片,营养集中,果实接受阳光充足。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延边大香水梨母树(称为多花梨)及其单花芽变(称为“单花”梨)为试材。

1.2 方法

对植物学特征、特性调查(树姿、树势、枝条、叶片、花朵、果实等),生物学特性(物候期、结实特性),“单花”变异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特性比较

对二者树体及器官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花”梨的花芽由多花变为单花,部分花芽由混合芽突变为纯花芽(见图1),“单花”梨92.6%的花芽每个花序只着生1朵花,单花中由88.2%的花芽为纯花芽,果台不着生叶片外,其他植物学特性未见差异。“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的花蕾均为白色,5片花瓣。

“单花”梨每个花序只坐1个果实(见图2),多花母树梨每个花序坐果为2~3个不等(见图3),果实均为椭圆形,果实成熟后着色为金黄色。

“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高接树的树形均为近半圆形,枝条极性强,幼树长势健壮,树姿直立,成年后开张,萌芽力、成枝力均强;一年生枝条为灰绿色,节间弯曲,梢尖稍被有茸毛;叶片浓绿色,角质层较厚,有光泽。

2.2 生物学特性比较

2.2.1 物候期调查

对二者进行了物候期调查,研究发现:“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在萌芽、开花、落花时期上未见明显差异,但二者果实成熟期有所不同,“单花”梨果实成熟期比多花母树梨提早5d左右(见表1)。

2.2.2 结实习性调查

以山梨花粉为授粉材料对“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进行授粉试验,对坐果率调查研究发现:“单花”梨的花朵自然坐果率低于多花母树梨,异花坐果率则高于多花母树梨;“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因花粉败育,所以均变现为自花不结实(见表2)。

2.3 “单花”芽变稳定性研究

以山梨为砧木,分别以“单花”梨、多花母树梨为接穗,各高接30株,待确定成活后,连续6a调查单花比例(调查结果见表3)发现:多花母树梨高接后仍表现为原多花性状,“单花”梨高接后则表现为新生枝条中、下部仍为单花性状,顶端恢复为多花性状。这充分说明了此梨的单花芽变既有纯合的同质体,也有非纯合的嵌合体。若想要充分利用单花的芽变,要不断增加纯合同质体繁殖世代,对嵌合体部分也要不断进行繁殖,尽可能分化和纯合单花芽变,使其尽早转化为单花同质体。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37-2

物理量,就是人们用以作为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1]。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层次,直接影响着其对物理规律的建构和认识。所以,深化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量来源于生活量。在生活中,我们描述生活现象时用到各式各样的生活量,而其中有科学价值和物理意义的量,被科学家抽象出来,定义为物理量,方便于之后的科学研究。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会学习长度、时间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和应用这些量,且物理量抽象程度不高,生活量和物理量内涵趋近于同一,并无太大区别,学生易于接受。这也是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把长度的教学放在了学生刚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时期的原因。所以,生活中越是经常提及的量(如:长度、时间、速度、温度等),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障碍越小,此时,生活经验对教学起到正迁移作用。对于生活中不经常甚至从未提及的量(如:压强、电压、功、能、比热容、电场、磁感应强度等),在教学中物理量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就困难。此时,生活经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就减弱了很多。另外,生活量描述的随意性,更给物理量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起到了负迁移作用。例如:学生把重力等同于质量,认为压力大小都等于重力大小,摩擦力属于阻力等错误认识。

在抽象程度高的物理量的教学中,教师有时利用类比法,将学生不容易认识理解的抽象概念逻辑类比为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形象的概念逻辑,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规律。例如:在电流和电压的教学时会类比水流水压等。比热容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物理量之一。教师对学生概念的建构和相应知识的应用都颇费功夫。很多学生在学完知识后,还是不能真正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认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多少就可以比较吸热能力。把“能力”混淆为“多少”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生活中根本不提及比热容这个量。而生活中的逻辑却经常用“多少”来描述“能力”。例如:吃饭的能力被描述为吃的多少,“饭量”这个生活量就是这么来的。由于生活中这种“思维的惯性”,负迁移作用增强,教学中就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学完比热容的概念,却又回到了生活逻辑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也必须遵从生活的规律,找到生活中合适的逻辑关系与科学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类比,便可破解学生“思维的惯性”,使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产生正迁移的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实际上就采用了生活逻辑类比科学逻辑,找到合适的生活中的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正迁移效果。如把吸热能力类比为生活中的消费水平[2],或者比为挖掘的工作效率[3]等。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将生活中人喝酒的生活逻辑类比物质吸热的科学逻辑,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加深了对比热容这个物理量的理解。小组实验原理图和数据如图1和表1。

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科学逻辑的思维过程,纠正学生片面地、不控制前提条件地认为“吸热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的错误认识。此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是,通过和多数学生的课下交流,他们虽然理解但内心总感觉有些“别扭”。而这里所谓的“别扭”,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概念的认知是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实验的情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不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科学实验的理解中,自然觉得“别扭”。于是,笔者在完成比热容的教学之后,又做如下的三部分思维引导:

1.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比较人喝酒的能力,人喝了酒体温升高脸会红,若把刚才小组实验的过程认为是“水”和“煤油”两个等质量的人喝酒的话,时间物理量就相当于喝的“碗数”,温度物理量就相当于“脸红程度”,如何分析哪个人喝酒能力强呢?学生对“水”和“煤油”二人喝酒过程讨论的生活逻辑如表3展现。此时,将生活中人喝酒的生活逻辑类比物质吸热的科学逻辑,学生自然就不会感到“别扭”了。

2.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我们知道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即“比比谁容的热多”,那生活中我们经常认为“喝酒多”的人“喝酒能力强”就不“科学”了,“比比谁容的酒多”应该有个“科学”的物理量才行。此时,学生会对这种牵强地硬把科学和生活拉近的解释报以理解的微笑,“比酒容”这个“科学”化的生活量也跃然脑中。这样就通过幽默的方式深化了学生对比热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在吸热的科学实验中,我们不方便直接测量吸收热量的多少,保证两个加热器规格完全相同,就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热多少了。在喝酒的生活实例中,我们不方便直接测量两个人喝酒的多少,保证两个人喝酒的碗倒满相同的酒,就可以通过比较碗数多少来比较喝酒多少了。如此这般逻辑类比,深化了学生对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理解。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量来源于生活量,科学逻辑来源于生活逻辑。实际上,科学的创新和进展也往往受到生活的启发,科学上的已知和未知的真理也早已隐含于生活真理之中,利用生活逻辑类比科学逻辑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对学生在今后的探究中建构科学知识和创新科学理论的能力素养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水陆交通方便,外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尤其频繁。金坛经济的加速发展,使英语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企业发展和对外交流作了有力支撑。金坛中等专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自开办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各方面发展情况,我们对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调研概况

(一)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调研情况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需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从数量需求来看,分别是进出口业务部门、涉外单位行政部门、销售部门等。而在众多英语能力中,用人单位更看中口语和写作能力。在学校所开授的相关专业课中,商务英语洽谈、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会话等更实用。商务口语、商务英语函电和商务翻译这三方面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竞争优势。除专业能力之外,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和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也颇受重视。

通过以上调研的情况来看,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口语、写作能力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的专业工作核心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采用“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着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情况

10届以来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调查表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1%以上。95%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工作,以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居多,少部分为中外合资企业,个别的是外商独资企业,个别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68%左右从事进出口贸易,16%左右从事涉外文书和办公室文员工作,从事幼儿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师工作的占12%左右,还有4%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其他工作。70%以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月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毕业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满意率达93%以上。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如此高的初次就业率,充分说明商务英语人才至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需要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60%以上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与专业的“培养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说明学生经过高职阶段的集中学习,基本具备了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

二、调研启示

调研显示,很多企业需要商务英语人才,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外贸工作且待遇较高,周边院校稳步扩大招生和外向型企业增加等情况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该专业的办学现状和市场情况,用人单位很看重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商务写作能力,这就更加明确了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方面体现。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通过职业规划与指导,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从而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对策思考

(一)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学生入学教育之中

在学生入学之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掌握职业技能,明白为何而学习,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

(二)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高职教育之中

高职学校只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高职教育之中,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开展职业规划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要注意的是,在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过程中,要与专业课结合,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与指导

首先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其次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最后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学校要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配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5)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课题[2016SK2052];湖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资助(湘教通[2011]76号);湖南大学生创新课题两项[0110-0901002016]和[1021-00107097];校级基金课题。

R-4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又兄匾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学习食品化学及高等生物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现就该门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时的优势和挑战作简要论述。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1.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影响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再是授课的唯一主体,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评价者和顾问。当前在《食品生物化学》实际教学中,己经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以及根据课本重点知识技巧的微课、录像课资源,可以让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翻转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建立资源库,可供教师随时查阅和修正,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的个性化教育。

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要得以实现,最根本的是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和真正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层次。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平台有很多,学生可以通过skype, email,交互式平台和电子教学平台等实现这一目的。

(二)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

第一,基础的技术支持和基本的资源供给需要建设和完善。基础的网络平台现在看来己经不是主要问题。教育公共网络基本建成,学校和家庭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些技术层面己没有任何障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发达地区家庭电脑和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即便是欠发达地区,在不远的将来,这一问题也都能逐渐被解决。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食品生物化学》网络微课程的建设,相关课程资源的提供,慕课公共平台的搭建,这些工作由谁来做?是纯粹公益的无偿提供,还是实行商业化运作?如果是商业化运作,它又如何进入学校?其经费由学校或者学生家庭承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来买单?海量的课程建设,需要巨大的资源支持,因为只有在优质资源的强有力支撑下,才会产生最优秀的“翻转学习”的成效一一资源越丰富,选择性越强,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教材的呈现要更多地从便于学生“课下”学习的角度来立意。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如果说好的课程决定着培养好的学生,那好的教材自然决定着学生好的学习。现行教材虽然有大量先进、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但实际上的课堂变革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发生,以此立意的教材自然也无从以合法的身份出现。《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恰恰可以通过一步到位的策略和方式,推进从教材到教学的根本性的转变。知识点的陈述就应该尽可能详细、通俗,更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勾连,注重相关知识的提示和回放,注重某些辅学习资源的提供或者“链接”。如果条件具备,己经达成了教材与网络课程资源的互通和共享,那还应该在教材中提醒、提示不同层次学生,课下学习可以选择最优、最适合的微课程类型。在现阶段,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在现行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编写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补充材料,供学生课上、课下(主要是课下)学习时参考。

第三,受翻转课堂挑战最大的是教师。首先是学科知识、能力的挑战。教师的积淀是否应对和满足现实中孩子解决问题的需求。其次是教学素养的挑战。从教学的角度看,习惯或者满足于灌输,大量预设,少有生成,课堂的程式化、格式化、机械化倾向愈益严重。教师设计、实施教学中的思考、研究以及“教学相长”的过程和价值,几乎没有实现的空间。最后是权威和地位的挑战。现实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比较普通,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在多数孩子的眼里,教师都是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领域的绝对“权威”,而且在管控和评价方面又常常以分数论英雄。《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将改变传统的崇尚“师道尊严”师生关系,开启更加民主、协作、交流式的师生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土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 : 46-52.

[2]汪晓东,张晨蜻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3, 23 (8):11-16.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 (7):5-16.

[4]蒋三强.视频教学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3 (10) : 95.

[5]于晶双.信息技术环境下认知学徒制教学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6]张卓.“翻转课堂”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4 (10) :164.

}7}土莉.当议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构建「J}.科技展望.2014 (8) : 34.

[8]土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3):71.

[9]张贝.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J}.科学导报.2014(16):39.

篇(6)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占用一个学期,达大学教育阶段的八分之一。这一教学环节能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使用各种工具书、应用计算机、外文翻译、工程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同时通过毕业答辩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讲演与口头表达能力、反应敏捷能力。东北电力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研总结出:这些培养目标仅靠在校园里苦读书本、纸上谈兵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只有到社会实践中去,走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

一、改革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

将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分为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型、签约就业型和自主创业型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开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并结合自己的毕业去向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新颖创新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专业教师把关审题;也可支持学生到就业单位或实习实训基地做毕业设计(论文),可使学生受到正规的科技开发训练,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提前完成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支持学生参与大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自主开放型"实验项目的研究,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和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持考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研究。这些措施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增强我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建立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联合指导企业基地

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共建研究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借学校人力资源进行研发工作,学校利用企业条件培养人才,互利互惠,建设一批工程实践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作为生力军,直接参与工艺设计、产品研制、科技开发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形成了特色。我校地处各大类企业门类齐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有优越的校企联合优势和校企合作传统,同时,各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多是我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可依托本地建立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联合指导企业基地,在培养一批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设施和工程训练场地不足及到企业实习只能以参观形式进行的困难,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和保障。

3.建立和完善实效显著的校内工程训练基地

利用校内资源条件,发挥学科优势,依托我院学生科技园、应用化学特色专业、省水处理实验中心组建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校内工程训练基地,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对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程实际能力再培训,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

近几年,我专业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他们的学历高、综合素质高,但没有工厂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因此,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在学生到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也下到企业锻炼,亲身体验工程实际和生产管理运行过程,积累工程经验,既可提高他们的理论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水平。

5.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方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要求及联合指导协议书等教学文件,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序进行。为考核学生的培养效果,制定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的操作及过程控制方法。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实行10~15%的末位复审制,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改革的可行性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是教师的一种自觉需求,教师既可以寻找科研立项课题,也可为企事业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学习生产新技术,反过来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这种模式也是学生渴望的,学以致用,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一方面考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申请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真题真做感兴趣,更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与优秀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人才流失,增加了引进人才的可靠性,节省了培训费用。

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有效地缓解了我们专业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验设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有益补充,能有效地缓解学校因扩招而造成的资源紧缺的状况,提高了企业与科研院所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

三、结束语

这种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可全面提高我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我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冀满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42-143.

篇(7)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兴趣,才会有探索、研究的动力;有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有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更容易。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1)生物场景再现,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营造一个最贴近教学内容的场景,让学生在活跃的、生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和教师一起学习,这样教学效率就会突飞猛进。例如,在学习器官移植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器官移植的影像,让学生对器官移植产生足够的好奇感。这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想了解关于器官移植的更多知识呢?”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教师再将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即初想阶段、实验研究阶段、临床早期和发展阶段)和器官移植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突出贡献传授给学生,他们一定听的特别投入,对新知识也记忆忧新。学生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教学效率也就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2)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产生疑本文由收集整理惑,刺激学生的学习细胞,使学生迫切地想要得到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如我们吃的东西如何在体内消化?消化情况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人和动物的消化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巧妙地让学生走到教学内容中来,并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及时加以总结,整合学生自己探讨出的答案并加以补充说明,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

(3)模型和标本的展示。模型具有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对于研究生物内部结构有着更加直观的展示,使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先睹为快,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分析和学习研究的能力,当他们看到模型的瞬间就产生了好奇心,便会有自主去探索的冲动;能最容易接触到实物的标本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促进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适宜地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及时地给枯燥无味的生物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学更加有活力。学生也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感知生物学的实用性。例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课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来进行讲解,从当地的气候变化、水资源情况、环境污染等学生们熟知的情况入手使学生更重视所学知识内容之后,再延伸到学生所学习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中来。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式,加快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做好生物笔记,有助于课下查询和温习

在学生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有非常齐全和工整的笔记。这就说明笔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生物学笔记是学好生物的秘密武器,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记笔记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通常学生都不愿意记笔记,其原因是他们认为教师讲的内容课本上都有,不愿意记或是有些同学想记却因为跟不上等其他因素而不记。见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记好笔记并相应地放慢语速。教师平时要对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加强指导,使学生记笔记的水平得到提高。

四、建立错题记录本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习题的类型也非常灵活多变,但是我们都知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变都不会超出课本的理论知识。很多题目只是变了

转贴于

一种说法,其考察的知识点还是一样的。学生面对如此纷繁杂乱的习题世界,怎么样才能高效率、高正确率地完成问卷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第一遍做对的题很难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时出错,反而是那些第一次就做错的题目即使教师讲解明白了,当再次遇到时也特别的容易出错。这就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巩固和温习。可是我们面对如此多的知识点全部温习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不但会精神疲惫,而且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那些已经掌握不会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完全可以不去温习,但是当我们拿起课本或笔记本时又不知道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哪些是没有掌握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平时将那些错题都整理到一起,并在每道错题的下面注好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自己做错的原因,这样当我们想要温习时拿出这个整理好的错题本就一目了然知道自己要复习哪些内容了。

五、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有些教学内容不仅单单只是涉及生物学的内容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和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就与化学联系紧密。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让这种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物教学,从而使生物学习更加简单化和轻松化。

篇(8)

1.调查对象

以汉中地区初中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汉中市龙岗中学与第四中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进行学生生物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42份,有效问卷436份,回收率为98.7%,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问卷编制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学习习惯划分为课前习惯、课中习惯和课后习惯三个一级维度。依照概念逻辑一致的分解原则,将一级维度进一步分解为二级子维度。依次类推,直至将各级维度分解到最终的具体题项。根据心理学测量工具编制的一般原则,特质相似的题目分散排列,正反题交互排放,最后形成自陈式的“生物学习习惯问卷”。该问卷共包括37个题项,采用李克特4点形式计分。

3.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测试大约历时10分钟。

4.数据处理

对每份有效测试卷进行编号,建立基本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管理及审核。对于经过系统整理的有效数据,在SPSS(18.0)软件平台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

1.生物学习习惯测验工具的统计分析

(1)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作为其信度的指标。

表1 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信度分析

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信度甚佳;如果信度系数介于0.80~0.90之间被认为比较好;如果信度系数在0.70~0.80尚可接受[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总测试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接近0.9,说明测试卷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好。另外,将生物学习习惯的全部变量(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然后计算这两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算得分半信度为0.869。统计学中一般认为分半信度大于0.7比较好,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

(2)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效度分析

生物学习习惯维度的划分与问卷形成的过程严格依据“内在逻辑一致”的原则,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与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学生物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项目编好后,与有经验的一线生物教师进行探讨,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评估。在吸取了项目评价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生物学习习惯的最终测验内容与形式。另外,在问卷编制过程中,采用同质性题目分散编排、正反题项交互排列的基本策略,以保证最大限度地降低无关因素的影响,增加问卷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测验的内容效度。

表2 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结构效度

从表2可以看出,生物学习习惯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300~0.650之间,皆达0.01显著水平,且其相关情形属于中低度正相关,表明本问卷之各分问卷方向一致,但彼此尚有一定的独立性。而总问卷与各分问卷的相关系数介于0.700~0.999之间,且皆达0.01显著水平,呈中高度正相关,显示各分测卷与整体概念相当一致。

2.中学生物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1)中学生物学习习惯总体分析

计算学生在生物学习习惯整个问卷以及各分问卷之间的统计集中量与差异量,并根据平均得分确定分值分布,结果如下(表3,表4)。

表3 生物学习习惯总体水平分布分析

表4 生物学习习惯的相关统计量

根据统计量分析,生物学习习惯的平均分为110.904±0.861,且分值主要集中在90~129分之间,此部分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90%左右,而分值处于70~89分和130~149分这两个区间的人数仅占很少的比例。说明现代中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因理想的正态分布偏度系数为0,本调查中生物学习习惯总分与各分卷得分的偏度系数均为负数,也验证了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提升。

(2)中学生物“课前学习习惯”分析

表5 中学生物“课前学习习惯”情况统计表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生物课堂之间经常进行预习与进行课前拓展的学生不足10%,仅占很少一部分,很少预习和从来没有预习与准备习惯的人占大多数。由此可见,中学生课前学习习惯是需要加强的。

(3)中学生物“课中学习习惯”分析

表6 中学生物“课中学习习惯”情况统计表

对于“课中学习习惯”,本研究主要从“听讲”、“记笔记”与“课堂练习”三个方面评价。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生物“课堂练习习惯”相对较好,79.82%的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练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练习任务。但是,“课堂听讲”与“记笔记”方面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中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问题相对普遍,46.79%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上课情绪比较低落;88.99%的学生上课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课堂上与教师积极回应率也较低,很少或从来不回应的约占43.12%,而积极回应的仅占10.55%。另外,缺乏良好的课堂记笔记习惯,95.88%以上的学生很少或从来不记笔记,只有很少同学有较好的记笔记习惯。即便是对记笔记的同学而言,如何重点记录,以及记笔记过程中的精加工策略使用也相对较少。

(4)中学生物“课后学习习惯”分析

表7 中学生物“课后学习习惯”情况统计表

首先,在课后“做作业习惯”方面,73.85%的学生态度严肃认真,60.55%的同学能将学习效率放在第一位,而且学习时能够很好地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74.77%)。对于各门学科,无论喜欢与否,能做到相对公平对待,不厚此薄彼,只有17.43%的同学经常把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作业推到最后迫不得已时才去完成。但是课后完成作业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主次,能够“要求自己做完作业再玩”的人数仅占7.79%;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习惯也相对较差,只有6.88%的同学能够做到习惯性地学习迁移。另外,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与疑惑,缺乏努力探究与坚持不懈的习惯,大约有86.33%的学生会半途而废,放弃对难题的追索。其次,目前汉中地区中学生课后 “考试习惯”水平相对较低,不注重平时积累,缺乏系统总结的学习习惯,对于章节与单元学习内容,经常总结的仅占2.75%与4.12%,而且考试过程中也没有“从易到难”的答题技巧,缺乏考试答题的策略性习惯。

3.生物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分析

以性别与年级为自变量,生物学习习惯总分与各分测卷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8、表9)。

表8 性别与年级对生物学习习惯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9 性别与年级对生物学习习惯的统计量

根据表8、9综合分析,不同性别之间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习惯总分、课中习惯得分与课后习惯得分上,统计差异均不显著(t=-1.848,t=-1.041,t=-1.759,p>0.05)。但对于课前习惯而言,男、女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水平(t=-2.226,p

不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生物学习课前习惯上差异不显著(t=1.523,p>0.05),但在课中习惯、课后习惯上均呈现出明显差异(t=2.360,p

三、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不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困难的重要原因[3]。从目前汉中市初级中学生物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学习习惯优秀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偏低,属于典型的非优势群体。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与巩固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成效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将是新课程背景下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生物学习习惯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操作。

1.加强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注意习惯的积累、养成与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生物学习习惯整体水平偏低的心理根源。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结构体系相对庞杂,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意识,鼓励塑造优秀行为习惯的动机。

2.注重学习习惯的阶段性指导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学习的时间性原则,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加强学习习惯的指导与培养。不同阶段具体指导时,根据学生生物学习习惯的表现强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与训练。例如,对于“课中学习习惯”训练阶段,由于学生具有长期的课堂练习优势,“课堂练习习惯”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在学习习惯指导时,可适当弱化“课堂练习”方法指导,把重点放在“如何记笔记”与“如何更高效地听讲”等这些习惯的培养。

3.进行学习习惯性别分化指导

性别是影响生物学习习惯的一个调节变量。女生从心理上比男生成熟相对较早,而且社会规范无形中也要求女生比男生更安静、顺从、自觉和守纪,所以女生对学习行为的自我约束程度相对较高,表现为课前预习等方面的习惯相对较好。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生物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整体上统一指导,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尤其是课前习惯的形成,培养重心应适当地向男生倾斜。

4.遵循学习习惯培养“趁早”原则

调查结果表明:生物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年级差异,与年级之间呈现出一种比较典型的负相相依变化关系,即年级越高生物学习习惯水平相对越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学习任务难度、学习兴趣、思维发展水平等变量均有关系。但是无论如何,这种结果反映出一个重要信息:培养学习习惯的心理时期越早,负面的干扰信息相对越弱,越易形成正向的行为习惯积累。

5.强化学习习惯反思性指导

反思与总结是高效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学习习惯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推力。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制定学习习惯的反思清单,定期检验、分析与评价学习习惯培养的成效,不断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帮助学生快速形成稳定的、可以普遍迁移的良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等特点,遵循学习习惯发展的心理规律,因材施教、因类指导,加强学法引领,强化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与课外学习习惯的形成、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科学。它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极大地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1]。目前,分子生物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医学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化学、物理、材料等专业的选修课。

 

然而,从中国西部高校—塔里木大学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分子生物学成绩,以及每年报考研究生的考试科目选择看,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并不好。该校生物类专业学生每年分子生物学平均成绩均在70分左右,在他们报考研究生时,无论是否选择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常常避开分子生物学考试科目。这对学生今后无论是在生物领域进一步深造,或在工作岗位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为了解导致塔里木大学本科生物类专业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效果差的原因,也为今后教师更好地开展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本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等问题进行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和借鉴。

 

塔里木大学是一所偏重农业的综合性大学,分子生物学是该校生物技术和应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教学周期为16周,每周上4节课。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的先导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对象为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简称生技)和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简称生科)2014届本科生,共4个班级97人。其中生技2个班,共51人,男生占64.7%,女生占35.3%,新疆生源占60%,疆外生源占40%;生科2个班,共46人,男生占52.2%,女生占47.8%,新疆生源占70%,疆外生源占30%。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通过学习兴趣和态度等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2]。调查发现,在对分子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分别有97.1%和95.6%生技和生科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本专业重要或非常重要,分别只有2.9%和4.4%认为不重要。可以看出,这两个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学完分子生物学的先导课程后,对开设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说明他们具备学好分子生物学的潜质和基础,这为他们提供潜在的学习动力,只是由于其他因素这种动力尚未被激发出来。此外,个别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学习动力的缺乏。因此,需要教师在开始讲授分子生物学绪论时,通过课程介绍以及列举实例等形式,详细讲述这门学科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奥秘的揭示、前沿技术的研发以及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由此看来,绝大多数生技和生科专业的学生虽然肯定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但总体成绩仍然较差,或不愿选择其作为自己喜好学科,说明对分子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一种积极探究的倾向,也是创新能力的源泉[3]。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持之以恒地专心致志钻研它,也会提高学习效果。调查显示,生技和生科对分子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分别占44.1%和42.3%,而超过一半的学生则没兴趣或不喜欢。进一步探究其不感兴趣的原因,两个专业分别有21.7%和22.1%的学生认为内容枯燥,28.3%和25.2%认为记忆内容多,21.7%和23.3%不知道如何学习,还有28.3%和29.4%觉得自己基础差,学不会。由此看出,没有兴趣是塔里木大学生技和生科专业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而该课程本身的内容枯燥、理论抽象、庞杂、不易记忆等特点是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因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生走向成才之路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分子生物学除上述特点外,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其新理论和新技术还在层出不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难以接受和掌握微观和抽象知识。另外,这门课程不但自身逻辑性很强,而且与其先导课程的连贯性也很强。若其先导课程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如果对生物化学中DNA和蛋白质结构没有理解的话,学生就很难掌握分子生物学中生物体如何通过DNA-蛋白质互作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最终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丧失学习兴趣,甚至达到放任自流的程度。因此,想要学生学好分子生物学,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其自信心是关键,这也是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在讲好绪论、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注重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4]。本次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包括学习习惯和作业处理两个方面。在学习习惯调查中,生技有22.8%的学生能主动自学(其中17.1%为看书学习,5.7%为上网学习),40%是自学结合教师授课,37.1%只听教师授课;生科有19.9%能主动自学(其中15.7%为看书学习,4.2%为上网学习),37.3%为自学结合教师授课,42.8%只听教师授课。

 

调查结果说明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均较差,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仍然依赖中学阶段教师授课为主的学习习惯,其中生科的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更差。在对待不会做的作业时,生技有27.8%的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解决,52.8%是向其他同学请教和讨论,13.9%则是抄袭他人的作业,5.6%是请教老师;生科专业学生的上述比例依次为25.2%、48.1%、23.4%和3.3%。显然,当遇到不会的作业时,两个专业的大多数学生主要是与同学讨论甚至抄袭作业方式解决,只有少数是通过自己看书或请教老师方式解决,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待作业抱着消极和应付的态度,没有很好地利用作业对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日积月累,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丧失信心、兴趣和学好的勇气,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当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应付所学知识,一旦遇到困难则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习惯,这是学好分子生物学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可靠保障。

 

四、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策略和途径的总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5]。本次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笔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在课堂笔记调查中,生技和生科分别有73.5%和70.2%的学生能主动记下教师授课要点,11.8%和12.7%是记下教师授课的部分内容,14.7%和17.1%是教师让记就记或从不记笔记。说明两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均能做好笔记,其中生技学生记笔记的主动性高于生科专业学生。在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调查中,生技和生科分别有7.4%和6.1%的学生能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60.3%和57.2%偶尔会进行预习和复习,26.5和31.8%%则从不预习和复习,5.9%和4.9%在教师要求时会进行预习和复习。表明两个专业仅有少数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绝大多数学生则缺乏这种学习方式。

 

然而进一步调查显示,两个专业都又有超过53%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带着问题课堂听教师讲解,逐渐使问题得到解决,再通过课后复习来巩固学习成果。但这与学生实际在分子生物学学习中的做法自相矛盾,原因可能由于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不愿意或不主动以这种方式学习。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或许是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根本途径。

 

五、教学内容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理论教学外,实验课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内容调查中,生技和生科都有超过68%的学生认为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应紧密结合,希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而塔里木大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被安排在不同学期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不能及时通过实验课的实践环节进行验证和巩固,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忆枯燥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尽可能安排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进行,或使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锻炼,这样不仅使其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在实验中的新发现和创新大大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获得一定技能后也能增强其将来走上社会的自信心,这种措施不失为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最简单途径。另外,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教材内容与其先导课程重复性较大,如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等,这些重复内容占用了分子生物学很多教学课时,导致其最精华和最核心的内容(如基因表达调控等)课时较少。因此,在教学大纲修订时,还应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6],强调重复内容在分子生物学和其先导课程各自的教学重点,这样既可有效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又可使课程体系间建立有机衔接,从而有效地突出了分子生物学的教学重点。

 

六、教学方式

 

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在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7]。调查发现,生技和生科分别有67.6%和72.5%的学生希望每章讲完后教师能帮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表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很强,对所学知识梳理和总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必要时应教会他们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如思维导图法[8],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和巩固,另一方面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走上社会的一项潜在本领。另外,生技和生科分别有47%和41.6%的学生希望教师上课时引入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9]。对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采用恰当的讨论方式,如“三明治”教学模式[10],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讨论中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发挥个人魅力,而且学会尊重别人意见,接受别人批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调查还发现,生技和生科分别有50.1%和69.3%的学生希望能结合生产生活,多举实例。说明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特别是生科专业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于新疆本地,更希望通过联系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以便将来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为本地发展服务。

 

总之,上述调查问卷说明,处于我国西部边陲的塔里木大学的分子生物学教学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积和极性较低、学习方式不当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分子生物学本身知识枯燥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生源有关,生技和生科两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新疆本地,中学阶段的整体教育水平低于疆外地区,造成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这对需要具备雄厚知识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来说更为困难。如何教好分子生物学,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摆在所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共同问题[11]。

 

篇(10)

《人体正常功能》是护理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护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体生理生化理论知识、人体功能检测操作、人际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技能,本课程紧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该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公认的一门难教也难学的课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和调查,现将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正常功能》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1、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正常功能》难教难学的原因

1.1 课程因素。《人体正常功能》是一门生物科学,研究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生命活动现象。课程主要内容是医学临床专业中《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中的部分内容。该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难理解,尤其是人体各种正常功能的形成机制、机体代谢的过程以及基因等内容。

1.2学生因素

1.2.1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不牢。由于《人体正常功能》的许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而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四批一档或二档录取,且文理兼收。所以,绝多数学生高考成绩相对偏低,文化课基础较差,尤其是文科毕业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几乎缺如。据观察和调查发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思维可以跟上老师上课思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的前一段时间基本可以跟上,但当学到“骨骼肌收缩机制”以及“生物电”知识时,就开始掉队了,于是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始递减。

1.2.2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不良。高职学生的学习整体上是比较被动的,学习方向不明确,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大,导致学习方法比较死板、机械,缺乏独立探索精神。有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如同应付差事,并没有把学习看成自己非常重要的事,自律性较差,勤奋度不足,总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甚至“考试及格与否无所谓”的思想,在学校混日子。较少学生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平时课余很少或从来没有主动去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只是考试前一至两周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学生对待《人体正常功能》这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更是如此。

1.3教师因素。教师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我们多数教师很敬业,尽心尽力教学。但有个别教师教学态度存在一定问题,经常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习不认真,教学过程中缺热情和耐心,教学被动,不认真备课,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将主要精力、时间投入到科研、第二职业等,不愿意化时间钻研教法,对教学效果不积极评价;不接触学生,不关心学生学习,不能及时从学生中得到教学反馈信息,忽视学生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正常功能》难教难学的对策

2.1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身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从心理角度来讲,人都有一种趋向心理和带头效应,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一定要做到爱岗敬业,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到一股“正能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即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对学生要有耐心,课后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她们的学习,了解她们学习态度和学习困难,若发现学生有不良的学习态度或不良学习态度的苗头时,及时对她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变消极为积极,最终让学生树立以学为本理念。另外,授课教师也要经常与班级辅导员交流,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

2.2给予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态度很端正,但因高中文化课基础不扎实或高中时是文科生或《人体结构》课程没学好,对自己能学好《人体正常功能》信心不足。“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因此笔者认为在给学生上第一次课前,一定要了解所带班级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精心组织好第一次课教学,给予学生鼓励和学习信心、动力,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在《人体正常功能》的第一次课上,除了常规地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命活动现象如手能写字、血液能循环流动、听见表扬的语句会感觉到高兴等进行举例来引导学生发现人体内的生命活动现象并推导分析其内在的运转机制,鼓励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在强调该课程的学习需要生物学、解剖学知识做基础时,不要忘了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告诉他们“勤能补拙”的道理。

上一篇: 科技农业论文 下一篇: 心血管专科护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