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市政道路施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市政道路的工程旧路改造加以重视,更好的满足日益剧增的道路交通量的需求,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对现有的旧路进行拓宽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为人民的生活出行提供便利。在进行市政道路旧路改造中,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
二、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特点分析
1.市政旧路现状特征研究
市政公路建设关系到城市形象建设的良性提升,是保证在进行长期发展过程中提供更多良好技术的基础,所以市政道路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来看质量较差的道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出现,就会使市政道路地段频繁发生交通事故,不利于完善的安全事项的建设提升。
2.旧路改造的原则
旧路改造与新建道路设计方法在内容上、要求上有很大的区别。在确定旧路改造方案之前,应对旧路进行详细的技术调查,通过对道路建设、使用及维护过程的分析,以及现状道路病害的调查分析及防治来确实改造方案。原则上,应以满足技术标准为主,在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再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以节约工程改造的成本。因此,为了使改造方案合理,需对旧路平、纵、横线形、路基路面损害状况、道路弯沉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
3.现有改造技术的研究
对于现有的旧路改造技术来说,内部的建设标准与国际技术没有进行有效结合,在进行现有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将创新发展的思想进行运用,就会使旧路翻修的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更多的破坏性的现象不断出现。现有改造技术主要表现在材料、设备运用事项缺乏创新的应用技术的实施,并且没有创新理念做支持,就会使更多的技术性的建设没有进行由有效地促进,使更多的建设事项在进行建设过程中由于错过最佳时机与最佳环节,就不能使内部的建设事项进行有效重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技术困难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综合起来说就是缺乏科学技术做为施工的后盾。
三、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分析
1.混合料拌和
沥青混合料正式拌和前需检查沥青加热温度和矿料温度,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70℃,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90℃,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60~170℃,混合料温度超过190℃时废弃。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无花白、无结块和严重离析现象,拌和时间控制在每盘料40~50s。拌和好的混合料不能立即运出铺筑时应放入成品储料仓中储存,储存时间应以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一般不超过12小时,且温度降低不得超过15℃。
2.沥青混合料运输
在拌和场检测合格后,大桥养护站运出经广珠东线运输至施工现场。拟采用18吨的自卸车运输沥青混合料,车箱干净,为防止混合料与车箱粘结,在车箱侧板和底板均匀涂刷一薄层油水混合物(1:3的植物油水混合液),运料车装料时应每装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运料车应采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运料车的数量应较拌和机生产能力或摊铺能力略有富余,保证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有运料车等待卸料(开始摊铺时不少于5辆),混合料运输至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60°C。
3.改性乳化沥青膜喷洒和热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热沥青混合料前预热熨平板,预热温度应接近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50℃,不超过185°C。摊铺机料斗受料前应涂刷少量柴油、水混合液,防止混合料与料斗粘结;自卸车缓慢向料斗卸料,摊铺机推动自卸车前进,开始摊铺;混合料必须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设定摊铺机行走速度保持在16m/min。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地转动,保证混合料高度不少于送料器高度的2/3,以使摊铺出的混合料表面不发生离析;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多用人工修整,当出现局部缺料、表面不平整、局部离析等现象必须修整时,须在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路面角隅位置的混合料采用人工整平;摊铺好的混合料要及时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混合料覆盖保温。
4.热沥青混合料碾压
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压路机紧接碾压,以缩短碾压作业段长度,但不得产生推移、发裂为原则。针对超薄磨耗层的技术特性,采用有别于一般沥青混凝土的碾压方式进行碾压。碾压通常以静态方式进行,用11吨的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3遍。碾压必须在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立即进行,路面温度不得低于90℃。压路机维护良好,具备可靠操作稳定性,装备有皂液水和刮板,从而防止新铺混合料粘在碾压辊上。
5.接缝处理
对公路的平接缝处理采取应黏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采用以下方法施工: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碾压。纵接缝处理采用冷接缝方式处理。
四、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完善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市政道路旧路改造需求,现代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企业应针对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特点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针对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完善。市政道路旧路施工改造企业应根据企业管理流程以及组织架构构建基础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并根据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实际情况对基础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施工管理体系能够针对企业的管理特点以及工程实际特点有效规范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2.注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材料控制,保障施工质量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管理与控制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认识到材料控制与管理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根据市政道路旧路改造设计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施工材料的采购、存放与施工管理。目前,多数城市市政道路改造采用水泥碎石稳定基层与沥青路面结合的形式满足城市市政道路高承载力、长使用寿命的需求。因此,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企业应针对市政道路设计文件需求对水泥碎石稳定基层以及沥青路面所采用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
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施工工期和质量。工序之间应紧凑衔接,尽量做到施工一段完成一段。当半幅完成后,尤其是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路面基层强度形成前务必派专人加强交通管制,严禁车辆通行。开放交通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限制车速,减少紧急制动,以保证路面各层平整度。
4.注重环境保护控制
改建工程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项目实施中,要加强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禁止任意从路基两侧就地取土修筑路基等破坏路线景观、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体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原则。要注意与城镇化镇建设和沿线绿化相结合,推进公路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公路建设与保持和再造秀美山川相协调。
5.加强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的事后检查与工序交接管理
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中,施工企业应注重施工后的事后检查。根据各工序完成后的检查要点进行施工检验,确定该工序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同时强化各工序间的交接管理,以此避免上一工序施工质量问题对下一工序的影响。通过工序交接以及事后检查保障施工质量。通过质量人员的自检、监理工程师的检查以及工序交接记录填写等工作减少工程完工后的返工。以市政道路旧路改造过程中各工序交接控制保障施工质量、实现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旧路整改施工时,需要按事先设计的施工程序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旧路改造的有序进行,切实的做到有效整改。在施工中,应科学的运用机械化与材料的建设施工,适当采用创新建设技术,不断提升旧路改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忠华.浅谈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1(7).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一、市政道路设计的问题分析
1.道路网结构。目前,许多市政道路网的设计都存在不足之处,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城市的交通运输道路之间没有“过渡性”的衔接设计,这就造成市政道路的交通完全汇集在几条主要的交通运输渠道。这样的发展现状使得市政道路交通“分支”的形成处于停滞状态;另外,也阻碍了不同市政道路运输应有作用的发挥。市政道路这样的发展现状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市政道路设计者在设计道路网时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2.道路交叉口堵塞。大部分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都没有强硬的交通知识做基础,所以,设计出来的道路往往在交叉口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另外,交叉口的路面设计跟市政道路的路面设计相同,这就使得道路跟交叉口之间的“衔接”受阻,市政道路的通行也受阻;加之,城市里人口、车辆众多,在交叉口更容易形成堵塞。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要探索出提升交通能力的设计方式,减少不合理设计的资源损失与浪费。
3.道路的整体格局。很多市政道路的整体设计格局都缺乏实用性,对道路的实际交通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就我国的市政道路发展情况而言,基本上都是运用道路工程设计的思想为基础,实际上没有交通运输理论知识的运用。这就导致设计出来的市政道路格局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如:设计者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格局时,没有对所处路段的实际交通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忽略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导致设计出的道路格局显得布置凌乱,阻碍了市政道路的交通运输作用的发挥。
二、市政道路的施工问题分析
1.雨水井跟路面的衔接出现问题。为了使整个施工过程高效,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增有许多的“辅”设备,占地面积较宽。所以,对雨水井的施工只能在机动车道上“安置”。一般而言,雨水井的施工都是在市政道路竣工以后开展的,这个时候道路基本已经成型。再加上,雨水井的面积小,压实过程很容易出现问题,检查工作也不容易开展。再建设雨水井,很容易出现与道路之间的衔接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衔接处出现塌落的现象,很容易对人们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回填质量的工作,必要的时候要选择特殊的回填方式;监督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监督,保证雨水井的整个建设过程的质量。通常而言,50毫米以上宽的雨水井用灰泥回填,且每层的厚度在100毫米以内。50毫米以内宽的雨水井用砂浆回填,每层的填充厚度也在100毫米之内。但不管是用什么进行填充,在每一层的填充都要保证捣实,以防出现塌落现象。
2.沟槽和路基填充土陷落现象。市政道路的路基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坚硬性,是决定市政道理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许多不同的管线平铺在不同的地段,在对其沟槽进行填充时,就会因为管线而影响填充的密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沟槽就容易出现陷落的情况。在市政道路的路基回填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就是质量问题,如回填过厚、捣实过程中出现倾斜、回填方式不合理等,都会导致路基的回填效果低于规定的要求。这样也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路基跟路面之间出现陷落的情况。这些陷落的情况都容易影响日常的交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就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
3.路面的管沟处出现问题。竣工后的市政道路很多渠道都要能够通车,如排雨的渠道、通讯电缆渠道等,这就要求要严格做好路面的压实工作。但实际上,部分的道路都是在路床施工之后才开始实施的,这样就容易出现压实度不够的情况。如一些管线因为功能的需求,被放置在靠近路面的地方,这就需要路床竣工后或是路底竣工后才能进行施工,容易出现压实度不统一的现象。因此,监督人员必须要严格监督施工过程,避免出现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的问题;同时,施工人员在进行回填的时候,也要严格压实。用灰泥回填管道底部一些狭小的地方,回填厚度在200毫米以内,并进行捣实五次以上。管道上面的部分最好人工填充、捣实两次,然后用机械进一步捣实。在管道的两边放坡,以防出现直通缝。这也是市政道路施工的重要程序,监督人员也要严格把守。
4.施工中混泥土产生“冻胀”。混泥土的冻胀一般是表皮和基底冻胀两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当施工的环境温度低于5℃时,又没有保温的状况下,就会出现混泥土的表皮冻胀。而混泥土的基底冻胀,一般是因为含水率较高,加之冬天气温的骤降,混泥土的基层冻胀移位后产生的。因此,这就需要市政道路施工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温和防水的工作;监督部门要严格做好监督工作;检修部门也要定期做好检修工作等,减少或是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冻胀现象。
5.路面上的井盖与路面高低问题。一般而言,在道路的施工中,一些雨水井的井盖或是下水道的井盖等都是高于路面的。这样的施工设计很容易出现行人被绊倒的情况。造成井盖高于路面的原因是,施工人员在安装井盖的过程中认为难度很大,能够安装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井盖高出路面的部分基本都会忽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监管部门督促施工单位要严格将井盖的高度安装到标准要求。安装完成后还要检验是否合格,合格后才能宣布竣工。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目前市政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方面都还存在各种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除了以上笔者分析的问题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设计年限的问题;施工管理的问题;施工质量监督的问题等。可见,市政道路从设计到前期准备,到施工,到后期验收,到完全竣工,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因此,所有参与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部门和人员,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过程的工作。保障整个建设过程的顺利、高效进行,能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以及日常的交通运输提供保障。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市政建设施工作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交通作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最基本载体,其在市政建设施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作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各行业领域发展的加剧与市场经济建设体制的日趋成熟,这就要求健全的城市道路为经济交流与沟通提供传输通道,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价值由此可见。可以说,新时期的市政道路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性且复杂性的系统化工程。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当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现阶段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频频出现各种问题与缺陷,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防治与处理,这也是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与中心所在。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试从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问题的措施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存在的施工管理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应用招投标方式进行施工的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而言,建设单位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与中标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职能无从发挥;②组织设计阶段施工管理对于技术的关注度比较高,而对于管理作业的实施并不关注,技术组织保障措施的执行与实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③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技能掌握存在较大的缺失,项目编制阶段的误编及代编问题比较严重。
1.2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作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作业科学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作用之下,安装质量技术要求日趋系统和严格,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各分支管线特定的施工质量要求造成质量管理作业难度较大,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1.3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分包问题比较严重,现行管理体制标准规范与实施作业的局限性导致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各分包单位有关建设作业权责范围的划分与界定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与随意性。换句话来说,在各分包单位主观利益的诱导下,对于工作的承担并不主动,从而导致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出现大量的遗漏与缺失,这在无形当中也加重了后期施工协调管理的执行力度。
2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前期的组织计划准备管理工作:首先,施工项目作业人员应当针对市政道路施工实际对相应的组织计划、工程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计划以及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进行明确的制定。在组织准备环节应当针对新时期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特点对项目施工进度合理控制。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施工单位应当安排专人对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可能造成工期受阻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各方均能够对项目施工图纸有统一的认识,确保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性,以此确保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作业有效开展。
2.2 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管理是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所在,在市政道路项目现场施工实施作业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2.1 对市政道路施工资料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市政道路施工项目每一道工序技术操作人员均应当有健全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在确保技术操作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均合格之后方可在岗作业。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作业,明确安全第一的施工作业标准意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市政道路项目作业人员应当重视施工内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对技术资料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收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整理归档。
2.2.2 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材料与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道路施工材料费用开展占据着整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工程总成本近50%比例的比重,这也就使得材料及设备的有效应用对于工程成本将造成极为关键的影响。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对于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同样有着关键意义。在对进场材料与设备进行选取的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应当依照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比选,力求设备材料的最优化整合。
2.2.3 对市政道路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管理:对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说是决定整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最关键要素。进行施工工序管理的目的在于分析影响质量出现偏差性问题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消除。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各工序环节制定健全的检查制度,确保相应施工工序实施阶段的灵活性与可控性。
2.2.4 对施工工地实验室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工地实验室同样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作业环节,其区别与一般工作环节的关键在于工地实验室的建设与作业过程也是企业自检的过程。施工工地实验室应当基于待检测材料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检测,确保所提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对项目施工现场的系统检测与跟踪作业,将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作用于施工现场作业指导,以此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2.2.5 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跟踪与检查管理: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工程质量大量的问题均是在现场跟踪检查作业中发现的,这对于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而言同样如此。管理作业人员应当通过各环节作业施工质量的系统检查,从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两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将各种施工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施工项目的规范化发展。
3 结语
道路施工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健全且高效的施工管理对其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予以可靠性保障。本文以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在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项目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永波.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J].企业研究,2010(16),109.
[2] 唐开勇.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167-168.
[3] 李松岩.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0(01),142.
1 引言
市政道路不仅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工程,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体现,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市政道路施工具有施工场地小、规模大、涉及面广、线路长等特点,加大了施工管理难度,而且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市政道路建设越来越多,有些施工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加快施工速度,忽视施工质量管理。所以,为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策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有效避免事故隐患。
2 市政道路施工的特征
要找到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其具体的施工特征出发,以其基本的施工特征为基础进一步洞悉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市政道路的施工是政府按照工业生产、人们生活以及基本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活动的需要,按照各个地区的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对总体进行一定范围原有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形式、市政基础设施配置、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景观等进行综合性的部署,从而建设的一系列市政的道路作为连接各不同地区的重要交通方式。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活动关系到了城市发展的很多方面,这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长期的施工建设活动。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市政道路属于在一个较大的施工范围内工作的活动,施工工期也往往较长,因此较易受到外部如地质、环境、气候以及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第二市政道路由于工作地点变化较多施工场地范围也较广,同时市政道路的建设往往处于较为偏远的地方这些地方工作条件艰苦从而对现场的施工以及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相较于一般的工程而言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持续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在进行物资的储备以及现场材料、设备的采购以及人员的配备时都应考虑到这一因素保证满足施工的基本需求。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的基本原则
3.1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一,国家对其质量也有着严格的检验标准。在市政道路施工监理中,监理人员要在深入理解和熟悉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施工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在道路施工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现象,监理人员就要及时制止,并上报工程管理部门,监督其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和改进措施。
3.2以安全监理为基本监理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普遍较为严峻,如果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必将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监理中,必须将安全监理放在首要位置,并以严格的制度和施工作业标准来规范安全监理,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
3.3严守按计划进行施工的原则
实践证明,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程计划进行施工,才能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否则可能造成重大的市政道路工程事故、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监理中,尤其要注意工程要按计划进行,不允许不经过相关技术部门的审核与批准,而擅自变更施工计划。
4 建立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体系
4.1建立目标责任体系
要狠抓质量管理目标,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开展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目标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控制目标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无经验的新产品施工,以及用户意见的特殊要求等,其中工程质量通病是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开展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实现主要的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实施目标责。 各分项、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面管理,从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4.2 工程要素的管理
4.2.1人员的管理
明确整个项目组织的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建立层次化的目标责任体系,使每个人明确各自在项目目标系统中担任的角色,这是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建立的基础;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综合技术素质,对施工中的劳动力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4.2.2材料的管理
材料是建筑产品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工程实体的要素,它决定了工程的内在质量。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材料管理的关键是保证将适用的物品,按照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内供应到正确的地点,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4.2.3 机械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以机械施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也正在不断增多。在施工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优化工作非常重要。因此,设备管理要注意正确选用机械,保证其在使用中保持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使用效益和产出水平,针对管理的任务,应做到项目经理或工程承包人要严格把关,一定要把人机固定。
4.3 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
若要在施工中组织协调好这些要素,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能够熟练掌握份内的各项标准、规范,熟悉或了解份外的各项标准、规范,成竹在胸,根据目标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协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做好三大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工作。
4.3.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工程任务层次化分解的基础上,制订一个详细的合适的施工质量计划。
4.3.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在操作过程中由相关质量责任管理者据委托书或任务单中的质量要求,检查监督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交底的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成品质量,减少返工返修的机率。
4.3.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的作用同样重要。对己成品的保护,要加强不同工种相互间的配合,在许可范围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对成品进行私自处理和损坏。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要素的控制、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控制同等重要。建立和实施目标责任体系,合理组织控制,使各要素相辅相成,和谐协调,充分发挥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是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达到合同要求的根本出发点。
4.4 促进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针对现代市政公路建设施工对新技术应用的需求,市政公路建设施工企业应加快自身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市政公路建设施工企业施工水平的提高为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奠定基础,为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针对现代市政道路建设施工对施工企业技术力量的需求,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工程师等进行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同时针对现代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发展情况对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补充。
5 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监理控制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监理力度,严格执行建设监控目标,将一切影响道路质量的不利因素扫除,完善相关的法律监制体系,提高监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规范施工过程,科学规划施工工序,尽量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道路问题,将市政的公共建设尽善尽美的完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市政道路的施工同普通道路的施工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与市政道路的性能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市政道路的施工环境有关。在施工时,管理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保证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科学合理,严格关键环节和重要工序的施工控制,以此保证施工质量,确保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城市道路是城市经济的动脉,在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也越来越为重要。同其它道路相比,市政道路在结构构造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在道路功能、地域分布、管辖权限等方面却有所不同。市政道路是整个市区交通运输的通道,是各种管线的走廊,是城区区划的界线,是整个城市规划的骨架。在我国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7)中,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和分级。下面,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市政道路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沥青道路为例,就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
1 市政道路的分类和分级
城市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点不大,但由于施工现场小、土壤石工程体积大,并且排水和桥、路面工程相互交错、关系密切,其质量轻易被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限制条件的影响,所以做路基固体和稳定,必须采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加强控制,精心施工,建立高质量的城市道路。
1.1 市政道路的分类
市政道路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但不同的市政道路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侧重点。我国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大类。快速路主要满足长距离、大容量、快速交通的需要;主干路主要用于连接城区各分区干路,作为城市路网的骨架;次干路为区域通干道,满足区域交通集散需要;支路主要用于连接次干路和小区,满足局部地区交通需要,直接与建筑物出入口相接。
1.2 城市道路的分级
城市道路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道路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要注意节约投资和节约土地。除了快速路外,其余各类道路都应当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和地形综合考虑。一般采用三级分类标准,大城市采用一级标准,中等城市采用二级标准,小城市采用三级标准。
1.3 城市道路路面分类
城市道路路面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结构强度可分为高级路面和次高级路面,高级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多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次高级路面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筹命等方面均低于高级路面,多用于次干路和支路。按力学特性分,城市道路的路面又有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两种,柔性路面如各种沥青类路面,这种路面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刚性路面如水泥混凝土路面,这种路面刚性较大。
2 市政路面主要性能指标
2.1 路面性能指标
路面性能指标主要有平整度、承载能力、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和噪声量六个方面。市政路面必须注意路面结构和面层材料的强度以及抗变形能力;其承载能力要满足设计年限使用需求,保证相当的强度和刚度;还需要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温度、湿度方面的敏感度要低;其路面抗滑能力要强,具备较大的摩擦系数,以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为了避免结构层和土基渗水破坏,路面要具备不透水性。此外,市政道路很需要尽量采用低噪声路面。
2.2 路基性能指标
路基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两个方面。路基必须对道路结构具有强力的承载作用,在地质、水文、气候等不利环境条件下能具备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道路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和下承地基会产生变形,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为此要注意路基和地基的变形量。
3 市政道路施工工艺
3.1 基地处理和路基防护
在施工前,需要先对基地进行处理,包括表土清除、老路拼宽、开挖台阶等,处理基地时,如果路基范围内有水,要挖掘纵横相通的引水沟和排水沟,使积水被有效排除以利于填筑路基。
在路基防护施工时,应当先测量放样再基础开挖,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挖掘和机械挖掘的办法。在浆砌排水沟时,要注意所用片石长短相间,并保证砌缝宽度小于4cm。挡土墙应采用挤浆法砌筑,根据墙高分层配料竖缝开错,并注意平缝和竖缝的宽度,平缝应小于3cm,竖缝应小于4cm。
3.2 砂砾基层铺筑
在铺筑砂砾基层前,应当先对所有的原材料进宪检验,并在正式铺筑前先底试验,验证材料配合比与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需要,获取压实机械组合、碾压遍数、松铺厚度等相关技术参数,以保证基层铺筑质量。基层铺筑所采用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应当在拌和场采用拌和机集中拌制,再运送至施工现场人工摊捕,其中尤其需要注意拌和、摊铺、碾压三个环节。在基层铺筑放样时,直线段应20米左右设一桩,路肩边缘加设指示桩以利于水平测量,并用标示出基层边缘设计高度以便宜于松铺厚度的调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的试验应当在正式施工前一个月提前进行,包括拌和、摊铺、碾压、养生、浸水等等。为了避免基层拌和料运输和摊铺时水分散失,含水量应超过最佳含水量1.5%左右,运输时自卸车要连续不停留的运达施工现场。碾压要注意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并采用先静压后振压的方法,及时找平控制标高,并注意密实度和顶面标高的要求。
3.3 沥青面层施工
沥青面层的施工也应先进行试验,以获取符合要求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用油量、摊铺厚度等参数。在施工时,需要着重注意热拌、摊铺、碾压三个主要环节。沥青面层的下封层施工,应当紧接着基层施工养护期结束后进行,如果基层表面过于干燥应先清扫后少量酒水湿润后浇洒沥青。沥青表处面层所采用的沥青混合料,应当先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试验,并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注意检测每一批进场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各类材料的堆放要合理,并注意防潮防水。
在摊铺时,要先对基层进行整修和清扫,并测量放样设置基线,再根据试验时的相关参数进行施工作业。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人工摊铺的方法,根据拌和速度、运送距离来调整运输设备,以保证沥青面层的摊铺处于连续工作状态,尽量减少停机待料现象,从而保证面层摊铺均匀、连续、平整。碾压包括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环节,在碾压时要注意保持速度均匀稳定,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轮迹。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碾压时的温度,温度过高容易发生推移、起拱现象,温度太低密实度和表面平整度又容易出现缺陷。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范冬倩.市政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2] 黄家成.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才智,2010,(23).
[3] 谭永军.城市道路面层必须引起重视的几种通病分析及防治[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
市政道路建设是每个城市的命脉,它关系着城市的交通、城市的经济与城市的市容。在施工方面更是联系着供电、电信、排水、供水、路灯、交通等各部门间的协调、统筹、安排。只有在所有单位、所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才能真正的保证市政道路建设施工顺利进行。
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上,内部从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基本施工班组的确立、配属队伍的联系到施工队伍的教育都紧密的关系着施工的进程与质量。在外部,从电信、电力、水力部门的合作到施工工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也都关乎着市政道路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也只有做好外在部署、内在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接下我就从外部部署和内部协调两个方面来阐述市政道路施工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外在部署
1、 与电力、水力、电信等部门的协调
市政道路施工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施工的进程与质量。其中对难掌握的就是密集的地下管线。这些管线连接着市民的用电、用水、用气的动脉。如何在所有管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正常施工,是我们市政道路施工始终强调的。在这方面,就需要我们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一致。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就要与电力、电信、水力等各单位联系,了解施工工地下的管线位置和深度,并分清其中的主次。在施工过程中更是要对一些重要的管线,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利用支撑法、悬吊法、隔离法、卸载保护法等一些可行性办法来解决重要管线的贯通问题。在对一些无主管线,在估测破坏程度的情况下与有关部门协调,先暂停使用某些线路,采用不保护措施进行突击施工。在施工完毕后,立即联络相关单位恢复管线使用功能。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供应。如果在施工时由于施工单位的不文明施工导致管线破坏,也要高度重视。在建筑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中也要做到协调一致。对破坏的管线负责维修、完善,以免耽误工程工期。
2、 与施工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
认真做好施工驻地各个有关部门的合作协调关系是市政道路施工的前提。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他牵涉到各部门、各单位、各地方系统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也会有以下几种常见现象影响着施工的进度:临时用地征用、施工工地的水土流失、少数群众的不理解、某些单位的强行合作、施工工地的局部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而导致的施工工作的障碍。而这些问题往往单靠施工单位,解决不了根本矛盾,必须依靠施工工地的政府部门、群众代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保证市政施工工程的正常进行。
3、与材料供应商的协调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施工单位都会与材料供应商签订独立的经济责任承包合同,对其供应材料的质量、价格、日期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施工单位也要多联系几家供应商,以免货源不足影响工期。对于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更要把好关,对供货不及时、质量不过关的要做及时的处理。以免耽误施工的正常的进行。施工单位也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严格的、整体评估。对故意拖延供货时间、肆意抬高供货价格的供应商进行及时的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在施工期不紧张的情况下可在预先选定的供应商中进行公开的招投标,从而杜绝暗箱操作的现象,也可以降低成本;使供应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时间都能得到保障。这样也保障了市政道路施工的正常进行。
4、 与施工工地交管部门的协调
市政道路施工时不免会造成交通的阻塞,我们在这时就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协调、缓解这种情况。例如采取半幅施工的措施,流出一半的道路供车辆通行;或者是晚间施工,白天通行等方法。
但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施工单位都要提前将施工方案告知当地的交通部门,经过批准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在禁止通行、限制通行、分流通行的路口都要做好路标指示工作。告知群众、车辆,以便及时更改行驶路线。在安全方面,施工单位也要设立好施工隔离带,并用隔离网、反光墙、隔离板来进行有效的隔离,使施工的安全措施做到有效化、最大化。
市政道路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我们也要做好事先的宣传、联络工作。并在施工中积极与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合作来确保市政道路施工工期的正常进行。
二、内在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三个篱笆一个桩”的时代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道路的要求也再不断的提高。我们更是要从内部做好信息的更新、观念的更新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1、 协调施工管理
管理是充分合作的保证,只有有效、正确的管理才能让内部的合作做到统一化、规范化。市政道路施工也是如此。在技术、人事、财务上建立稳健的干部核心,来组织下一步的工作,确保各项施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日常施工中也要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地做好内部管理的协调工作的落实。通过有效、正确、科学的管理来促进施工中各个专业问题的配合和落实。
(1) 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上要派专人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并解决好各个施工单位中的协调工作。
(2) 在施工管理上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施工方要全面的、专业的掌握施工图纸、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的技术性问题,并要将其落实在各项施工中,来保障施工的质量。在施工人员安排、劳动力配置方面也要做到均衡统一,并要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
(3) 在人员管理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人员管理方面,更是要健全统一、完善的用人架构,来保证用工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协调好管理层
作为市政道路施工部门的领导核心,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认真履行合同中的基本义务与责任,协调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从宏观上控制施工工期。在管理水平与技术更新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协调好技术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协调好各项施工工作。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深化,城区范围不断拓宽,市政道路工程在数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市政道路工程是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如: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因此加强市政道路管理就势在必行。
1 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
1.2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1.3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加上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分,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就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造成路面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2 施工前期准备管理措施
2.1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要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
(2)加强对试验段方案及结果的反馈,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后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漏,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在项目部设立材料管理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材料购销工作。
2.2施工人员的管理
(1)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2)整个工程施工中,要集中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施工管理的人员培训,使整体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从而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
(3)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实行全面控制。对技术要求高的工序,使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
2.3施工方法及工序的管理与控制
(1)施工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每一个工序施工之前,要做到“方案先行”; 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的都要按照方案来进行,对每一个工序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如果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就必须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2)强化施工工序控制管理。道路施工主要工序为:排水沟―沟槽两侧回填振实―道路路基挖填、路床―车行道基层―车行道混凝土面层―砌路沿石―人行道路基―人行道基层―预制人行道砌块铺砌―结工。开工项目经理应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对每道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在施工中要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的“三检制”, 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内部分项质量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向建设(监理)单位报验;每个工序的分部、分项需设计、质监、监理依规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做到每道施工工序完成,质量保证。
3 施工过程的管理措施
3.1路基及土方管理
(1)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2)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3)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换填或晒干后再回填。
(4)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
(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3.2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 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但要防止过度振捣,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mm 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3.3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现场文明施工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一种举措,也是体现单位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此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施工单位则据此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尽一切可能进行封闭式施工,避免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从而确保围内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保护已完成工程的质量并免遭损害。
3.4加强协调管理
(1)技术协调
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伍、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第二,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第三,要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最后,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杜绝质量隐患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4 结语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应引起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摒弃消极想法,建立新的理念,结合工程的特点、内容、规模、自身条件等,不断总结经验,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强化施工管理,才能给市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城市交通环境,创造市政道路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魏永波.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J].企业研究,2010(16),109.
[2] 唐开勇.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167-168.
[3] 李松岩.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0(01),142.
在各级路基施工中,只有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才能在技术保证的前提下,把握好工程施工质量,建成高质量的市政道路路基工程,使城市道路发挥快速、便捷的功能。
1 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1 强度
路基强度大小直接决定路面的伸缩度,所以说,在路基施工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能造成超负荷的情形,如果超过其承载力范围就会发生扭,所以一定要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伸缩度,保证其高质量的强度。
1.2 结构稳定性
路基结构非常重要,设计时一定要进行查看,确定当地地质情况,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这样才能确保在行车荷载加大或者自然灾害情况下,导致的路基整体失稳下沉情况发生,如果发生变形或破坏,就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一定措施,确保结构上的稳定,这样才能使路面工程顺利展开。
1.3 水温稳定性
路基是室外工程,有些区域路过湖泊、河流、地下水等并且受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击,在水的作用下,路基强度就会变弱,发生明显变化。
2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
2.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关键的一步,在施工前,一定要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得到相关应用数据,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施工控制点范围。通常施工测量内容是对导线、中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在进行作业时,要注意几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对图纸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二是在施工期间,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同时还要进行加桩,确保地面标高,以此做为标准基点;三是不同的环节中,要掌握好重点内容,特别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确保其精度和准度;四是要与多个部门进行协调,特别是水务、电信、电视、电力等部门,需要查看图纸,找到各个布点位置,避免出现道路施工对路下面覆盖管网的破坏,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2.2 对路基进行土方施工
在区域内进行改建和新建的工程,路基土方施工多数情况下采取填方方法,挖方路基的工程较为少见,除非发生特殊地形地貌。
2.2.1 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做好重要环节的控制作业,通常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取分层填筑的方式,只有上一层达到基础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填压,填压后需要对土质含水情况进行检测,如果达到测定标准,就可以进行碾压了,如果发现含水量超标,就需要进行及时修正,一定要在这一步保证质量,控制水量,避免因质量不合格出现的返工浪费现象;二是干密度试验标定要精确,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标定干密度要求,不能划定一个标尺,用一个刻度去整体衡量,只有通过细分的干密度评定,才能保证土质压实度合格。三是进行工程的分段施工,对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要错开时间进行填筑,先填的区域按1:1坡分层留好需要的台阶,如果必须要进行两个地段同时填,就需要采取分层交叠的方法,处理好各层次的衔接关系,一般情况下,搭接长度要大于2m,如果过小就会导致路基不均匀的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影响路面整体平整度。
2.2.2 松铺厚度控制。松铺厚度也是关键的一步,这部分施工受到土质、压实机等的直接影响,如果土质不合格就需要多次碾压,直到压实为止,这就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情,进行压实度设定,原则上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要大于8cm。
2.2.3 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路堤填土要保证宽度,对每侧的留出量,一定要比设计宽度多30cm左右。也就是说路基的压实宽度一定要超过设计宽度,削坡要仔细认真,不能因马虎出现缺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路堤结构上的相对稳定。
2.2.4 掌握压实方法。在碾压前一定要对道路进行整平处理,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进行平整,保持在2%~4%的横坡距离。对弯道碾压的时候,要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可以先低后高,压实一侧后再向另一侧碾压,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单向超高横坡,机械前后两次轮迹一定要保证重叠12cm~20cm内,并且在压实过程中,控制好压实力度,保证力度均匀,避免出现路基沉陷。压实的次序是先对周围压实,再向中心移动,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路拱;开始要轻压,然后加大压力,进行重压,这样就能够不断调整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通过先慢后快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松土情况。
2.2.5 科学统筹机械作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解,不同的工程会有不同的地形、地貌,而建设的路基断面形状、用土量、土方调配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对现有机械设备充分调配,才能科学的划定好机械运行整体路线。土质含水量如果过小,由不适合压实,需要使用洒水车进行少量洒水处理;如果含水量过多,就需要利用翻晒机进行翻晒处理,确保水分达到标准要求。
3 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如果施工中遇到桥涵,则需要保证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施工结束,才能进行压实作业,这样的施工现场场地狭窄,一定要对构造物进行保护,不能为了施工进度而使附属物受到破坏。如果出现不合格的填筑,那么就会在工程使用后出现构造物连接部出现沉降差,使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影响行车,造成行车稳定性差、舒适程度低、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3.1 填料
合理选择填料能够保证施工质量,通常需要选择那些渗水性好的土质进行填筑,在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时、下部距基础内缘大小2m时、拱桥台背大小台高3倍左右时,就需要使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不能把进行构造物基础建设时挖出来土进行混合填筑。
3.2 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
在对涵洞、管道缺口进行填土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两侧对称、回填均匀,确保涵顶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50cm~100cm范围内,不能使用重型施工机械。
3.3 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
对积水进行科学处理,如果出现地下渗水,需要设盲沟进行导引。对挡土墙墙背要做好反滤层设计,这样积水就可以由泄水孔排出了。
3.4 压实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
分层填筑要保证是每层松铺厚度小于20cm内,确保密实度达到标准,以路基压实标准做为参照标准进行。非渗水土填筑的时候,制定合理措施,通过掺生石灰的方法,减少水的渗入。
4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4.1 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一定合理选择,不能把表层土、草皮土及腐殖土填入路基。
4.2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分清土质性质,不能把不同的土质混填,通过击实试验形成参数,用技术标准指导施工进程。一定要对纵横坡度进行检查,保证厚度、实度。特别是对桥头涵洞一定要达到压实标准。
4.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
对积水区域要根据具体情况先进行排水,然后用稳性好的土或者抛石挤淤,保证路基质量。
5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大、工艺复杂,施工时会遇到各种环境。所以,要以技术标准为指导,强化管理过程和质量意识,才能全面提升路基路面耐久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 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建设项目多,总结和推广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市政道路施工通常主要包括路基施工、基层施工和面层施工、交通安全设施等单位工程。这里着重介绍前三项。
1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同时工艺不当、材料原因引起施工中断板、排水不良及超重车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期短,开工急
城市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
由于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3、地下管线复杂
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当中,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
4 、原材料投资大
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5、质量控制难度大
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不求质量,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给施工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6地质条件影响大
城市道路工程中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往往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如管道埋设深,土质差,还需要沟槽边坡支护,方能保证正常施工。
2 路基施工
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石结构物,形式比较简单,但工程量大。路基施工多以人工配合机械施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2.1 路基施工程序
路基施工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然后,修建小型构造物和埋设地下管线,此时,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2.2 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1、土基处理
1)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软弱地基和不良地质要特殊处理。
2)一般路段要求整平压实,压实度不低于90%。纵向或横向陡于1:5的原地面要开挖台阶。
3)湿软土基要采用换填或戗灰处理,工程量有不确定性。
4)高填方路段土基要特殊验算承载力、地基沉降和稳定性,应提出基底的承载力要求。
2、填土(方)路基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宽度不应小于1.0m,顶面应向内倾斜;在沙土地段可不做台阶,但应翻松表层土
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5)填土长度达50m左右时,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不应小于12t级压路机。
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还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如不足则对管道加固。
7)到填土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土方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3、挖土(方)路基
1)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每侧比路面宽出300~500mm。
2)挖方段不得超挖。在路基设计标高以下600mm以内的树根等杂物,必须清除并以好土等材料回填夯实。
3)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4)碾压时视土的干湿程度而决定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5)过街雨水支管应在路床碾压前施工。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3.基层施工
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3.1 常用的基层材料类型
常用的基层材料类型主要有: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级配砂砾石、插石灌浆等。
3.2 道路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1、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生石灰在使用前2-3d需要消解,并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工地上消解石灰的方法有:花管射水和坑槽注水消解法两种。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且不大于10cm)石灰土厚度的粗集料。
2)拌合应均匀,摊铺厚度虚厚不宜超过200mm。
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先用8t稳压,后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控制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
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500m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常温季节,石灰土成活后应立即洒水(覆盖)湿润养护,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
5)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2、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
2)宜在春季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0.5~1个月前完成。
3)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下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
4)配料应准确,洒水、拌合、摊铺应均匀。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
5)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6)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7)必须保湿养生,防止忽干忽湿。常温下成活后应7d养护。
8)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宜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间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前1-1.5个月完成。
2)配料应准确。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
3)城市道路宜选用集中厂拌法,运到现场摊铺。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基层厚度≤150mm时,用12~15t三轮压路机;150mm<厚度 ≤200mm时,可用18~20t三轮和振动压路机。
4)二灰砂砾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应适当挖补。
5)必须保湿养生,不使二灰砂砾层表面干燥,在铺封层或者面层前,应封闭交通,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 面层施工
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一般包括磨耗层、上面层、下面层、联结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其强度和刚度等一般应有一定的梯次变化。
4.1 道路路面结构
道路路面结构可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简易路面和预制块人行道铺装路面。
4.2 道路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技术要点:
1)优点是行车舒适,易于维护。缺点是早期损坏现象较突出。
2)保证路基和路面基层质量。
3)严格采用厂拌机械摊铺,专业队伍施工。
4)必须严格施工,保证沥青砼面层的厚度。
5)保证层间连接,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粘层油和透层油。
6)严格施工温度控制,保证摊铺质量。
7)推荐采用改性沥青砼,但要注意其适宜条件。
2、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技术要点:
1)优点是使用寿命长,不易破损,缺点是行车舒适性差、不适应城市管线、以及破损后不易修复。
2)必须控制好砼路面板的宽度和长宽比。
3)要采用砼抗弯折强度作为砼强度指标。
0、前言
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各地市政不断加大基础工程建设投入,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任务也日益增加。虽然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道路工程质量下做到这点,更加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去探索。
1、工程概况
本市政工程道路全长1230m,包括道路和排水两部分内容,共分三个标段。本次招标的路段(三标段)为:k2+890~k3+350里程桩号,总长460m。道路路幅30m,横断面布置为2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0.5m(机非分隔带)+8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8m(车行道)+0.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机动车道结构层为:15cm砾石砂垫层、40cm粉煤灰三渣基层、9cm粗粒式沥青砼面层、3cm细粒式沥青砼面层;非机动车道结构层为:15cm砾石砂垫层、25cm粉煤灰三渣基层、6cm粗粒式沥青砼面层、3cm细粒式沥青砼面层。
2、施工进度计划制定
合同签定后,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首先进场,搭设施工临时设施,提出工程备料计划。为了保证在施工期间过往车辆通行,施工采用半幅施工。开工令下达后,首先施工临时排水沟,同时破除设计道路中心线北侧老路的沥青砼面层,施工钢板桩和降水管。破除的材料首先填至K3+028~K3+148段老路南侧,以免施工该段管道施工时影响交通。
3、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
3.1施工测量
施工前由设计院进行技术交底,熟悉图纸,会同勘测设计部门到现场交接中线控制桩和水准点,并对控制桩进行复核和加以保护(100×100预制砼桩,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打四根)。
道路中线桩桩距直线段设为20m,曲线段设为10m,竖曲线起点和地形变化必须加桩。
所有的测量桩位均应由我公司质量监督处复测,在施工期间做到每10天对测量标志进行一次复测。
3.2道路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2.1路基施工
(1)原有道路用破碎镐进行破碎,破碎的道路材料用推土机推到低洼处填方并用推土机及压路机碾压密实。
(2)测量工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根据放样施工路基,路基土方采用推土机推刮,土方推刮时要由放线工指挥,按图纸要求筑成2%的横向坡度。(路基施工横断面见附图十四)
(3)对于低洼处的填方除了用破碎的老路路面结构材料回填外,如土方仍然不够时需用外运土方来回填,回填土方必须先送检,测定土方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送检的土方符合要求后方能运进场地作填方土。路基回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密实。
(4)本标段老路南侧有一河塘,需先施工围堰,以便挖出塘底淤泥后施工该处路基。
(5)按图纸要求平均每15m设一道400×600mm的横向盲沟(见附图十六),盲沟的流水坡度2.5%,路中心点为最高点,向路两边放坡。盲沟选用100~250mm的块石填充,块石填充高度应低于路基50mm,另外用5~70mm道渣石填平至路基。
(6)路基形成后用三轮压路机充分碾压密实,其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7)路基弯承值测定
由于本段道路路长460m,因此弯承值检查沿路长取40个点。弯承值用我公司中心实验室的自动弯承仪测量,根据图纸要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路基允许弯承值均为l0=6.186mm(BZZ-100)。
3.3砾石砂垫层施工
路基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及时摊铺砾石砂垫层。砾石砂经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砾石砂运至现场进行分点堆放。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并配合用路拱板与3m直尺校正路拱、平整度及砾石层厚度。全面压实后经检查合格进行基层施工。
3.4粉煤灰三渣基层施工
3.4.1粉煤灰三渣选用具有一级生产资质的生产厂家提供的三渣料,并按照上海市标准《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成品与半成品施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测。经试验合格后方能送到施工场地进行摊铺。
3.4.2粉煤灰三渣根据施工需用情况联系生产厂送货,在工厂拌制好后送到现场进行摊铺并当天碾压完。在摊铺中用装载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整平,三轮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如在碾压中产生蜂窝现象,用一些较干的二灰嵌实再进行碾压。测量配合测定路面标高及纵向、横向坡度,满足设计要求,并经检查复核。
3.4.3摊铺粉煤灰三渣基层,分段的纵、横向接缝均应错开,横向错距设为1m,纵向缝错距设为0.4m。
3.4.4基层压实要自路边压向路中,碾压要先轻后重,经压实后进行路面封闭以进行养护。封闭搭设钢管围拦,在七、八月份施工要进行浇水养护,保证其路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七天。
3.4.5养护期结束后,测定基层的弯承值、压实系数。具体测定方法同路基。机动车道弯承值允许值L0=0.451mm(BZZ-100)非机动车道L0=0.807mm(BZZ-100)
3.5中央分隔带、机非隔离带路缘石施工
3.5.1高侧石、普通侧石以及平石均采用预制砼成品,成品必须符合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颁发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砌筑侧平石采用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为10Mpa。
3.5.2路缘石砌筑要求以两个相邻雨水口为砌筑控制点,以雨水口为最低点,挑水口为最高点,测量投出基准标高,拉线进行砌筑侧平石,砌筑时相邻侧平石接缝平齐,缝宽为1cm。勾缝:平石采用平缝,侧石采用凹缝。机非分隔带的圆头部分采用现浇水泥砼施工。
3.6沥青砼面层
3.6.1粗粒式、细粒式沥青砼面层用料必须符合上海市《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成品与半成品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17-95)。
3.6.2粉煤灰三渣基层检验合格,道路侧平石砌筑完并验收后,进行摊铺粗粒式、细粒式沥青砼面层。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均各自全幅路面摊铺。避免纵向施工接缝,摊铺时混合料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且表面有积水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
2.6.3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做一道横缝,横缝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横缝在相连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错开1m。横缝做成一条垂直经碾压良好的边棱,在下一次行程进行摊铺前涂刷适量粘层沥青并紧贴缝壁摊铺混合料。
3.6.4沥青砼面层碾压采用双轮压路机,碾压顺序如下:接缝预处理全路初压全路复压全路终压。每次来回轮迹重叠,重叠部分不小于30cm。
3.6.5压路机根据碾压顺序选用:初压轻型复压重型终压轻型。
3.6.6在沥青砼面层碾压成型经养护24小时,待全部完全冷却后可以开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