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在线中小学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46-01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刨”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2、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进行学习。
在初中化学中进行原子分子论教学及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教学时,学生往往感到这部分知识抽象、枯燥,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水岭。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在知识框架教学的同时加入了情感教育,使之有血有肉。为此,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科学家,我们肯定希望有一个爱因斯坦的大脑,如果说“爱因斯坦就活在我们体内”,你相信吗?引导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进行讨论,然后我小结:爱因斯坦的身体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这些原子可能在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变化中进入我们体内。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这一观点。反思这一教学过程,我强烈感受到情感在教学中的价值,它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共同发展的粘合剂。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冶金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我们要了解化学工艺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近、现代化学史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家的事迹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作用。学习纯碱时我简单介绍: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究出“侯氏联合制碱法”打破了索尔工会的技术垄断,为民族化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上网整理有关侯德榜的资料,下节课讨论自己的感想。在讨论课上,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侯德榜小时候就好学,以7门功课700分满分成绩获公费留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要爱国就要好好学习。”有的说:“化学知识能实业救国,我要努力学习化学。”还有的说:“我们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打破别国的技术垄断,走在世界前列”。学生的发言活跃,使这节课达到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穿插介绍相关材料,能体现理科教学与人文知识的整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行修养。
三、加强环保教育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至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滞后生效的作用。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工作。
首先,结合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其次,以身作则,改进实验科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如气体、液体时,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如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气球收集、点燃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争做环境小卫士的活动,让学生对班内垃圾分类处理,原先满校园飞的塑料袋不见了;学生对家里的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回收;向家长要求少开空调,用环保材料……环保意识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并不断壮大。
四、在实验中锤炼意志
我在备课前的第一步,就是查阅大量的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资料,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通过表格来总结一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的区别。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习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定义,我就着手准备备课。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这一课中如何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预设前置作业,体现“先学”。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完成练习。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先学及预习,听录音跟读。虽然教师提出了先学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先学的效果无法考证。 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具体的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设置了一项前置作业。
设计前置作业时我考虑到了三个方面:首先要紧紧围绕上课重难点。Unit 8 In class的重点句型是祈使句及祈使句的否定句,所以第一题是要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动词和动词短语,为课堂上学生的操练和运用做铺垫。第二题是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针对列出的单词,看看自己学会了多少。其次是要求简单,操作性强。学生对于复杂的回家作业可能会有厌倦的情绪,所以布置的回家作业要让学生易于理解,能轻松完成。所以在设计题目时,我要求学生把会读的打“√”,不会读的圈一圈。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简便,而且老师在课堂回馈时更清晰。第三,激励评价机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采用自己评价及小组评价打星的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
2、 课堂教学中体现“后教”。后教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设计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为每个学生设计了“Yes”“No”的标志,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举起的基本是“Yes”,这个内容可以少教,甚至是不教。如果大多数是“No”,那么这个内容就要重点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本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class、late、read、word、draw、again、be、open、sit down、stand up这些单词,其中class、late、open、sit down、stand up这些单词和词组以前已经学过,通过先学反馈,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课上,只让学生读一读,做到不教。把本课的重点单词放在其余重点单词上。
3、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学生的先学反馈,我已经能很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我在教学中,不是死板的一一列举学生不会的单词,机械的教授。而是通过课件,超链接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某一单词来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掌握程度。
针对每个单词的教授,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地自学。
(1)在教授“again”的单词时,我没有直接说出这个单词的意思,而是给学生呈现了一段对话。让学生通过读一段对话,自己来理解单词的意思,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Mr. Green :Good morning, Nancy.
Nancy : Good morning, Mr. Green.
Mr. Green : Nancy, read this word ‘apple’.
Nancy: Apple.
Mr. Green : Read it again.
Nancy : Apple.
Mr. Green : Good. That’s right.
(2)在教授单词“read”“draw”时,我没有重复的播放录音,让学生机械的跟读,而是通过所学单词的发音,让学生通过音标自己读。比如在教授单词read时,我通过已学单词tea和peach,ea的发音/i:/,让学生试着读单词。 这样教授单词不仅能让学生很快的读准发音,还为以后做辨音题打下基础。
(3)在教授单词“be”时,我呈现了学生已学单词的同音词“bee”,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单词的发音一目了然。
一、整合现有策略
逐级锲入,从整体上把握创新教育的本质。首先,创新的概念定义为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对旧的事物或者知识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使其活动得到更新和发展。其次,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范围限定,提出创新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其宗旨是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弘扬人格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创造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和思想观念,对学生群体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莫大好处。最后,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体系――学科创新教育。在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把各个学科进行有预期、有选择性的整合,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教育观念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不断加强数学学科体系构建,整体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认识程度。
小学数学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三种传统数学能力,还有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种数学思维品质。善于广泛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紧扣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通过相关的运算法则、定律对其分析概括。在具体的数学材料中,高度概括知识的基本概念,找出解答技巧,在运算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是加强数学能力的必然选择。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实质,迅速总结数学规律和技巧,塑造跳跃性的思维模式,对数学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进行验证和构建,最终使得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得以形成。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
目标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在于课堂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误区普遍存在,课堂中老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只有“讲”这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思维模式、启迪创新的指导理念过少。有的教学活动安排单一,强制性较多,对师生在学习活动的有效合作产生不良影响。还有的则是练习内容机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不敢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按照喜欢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基础上的发展。在对待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下功夫,不能局限于书本,要从教材所提供的角度进行合理取舍,将课本知识灵活实用的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待学习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点、解题技巧时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不断利用现在教学手段,不拘泥于一种课堂形式,要体现教学的灵活性、深刻性,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环境中不断发掘新的知识点,实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大跨步提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平等的探究式课堂,加强教师培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作为辛勤的“园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给予肯定,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尊重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看到学生优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有效组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从时间上、空间上给予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提供探究话题,重视课拓展延伸堂教学内容,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发散性的课外习题,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知识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教师是育人者。当前社会,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首先,老师要有扎实、全面的学科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所有知识点,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对不同年级、学习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情况要牢牢掌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教师要不断涉猎各类型的知识,要能够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去启迪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之处,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浓厚兴趣。
四、结束语
通过种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模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学习和生活融合,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师则是教育行业的“工程师”,要用扎实的知识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前言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可能性。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着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三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刘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小学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
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早已深人到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国外他们以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而在我国,表现为着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小学体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世纪之交,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学体育,如何主动适应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3、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地培养。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范围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素质教育理论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究不够,缺乏中间环节,没有形成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二是小学体育教育行政和业务指导部门监督指导不力。三是在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上的教学有“轻车熟路”之感,没有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现阶段在小学体育中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误区有:只抓少数尖子而忽略多数学生,看重体质忽略素质,注重知识灌输忽略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较多的被动强制较少的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注重近期效益忽略长远效益。因此,在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很有必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
3.2小学现行体育课程有些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区别、针对性差。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某些内容还是以强调传习运动技艺为中心,大多数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这不能适应成年后的运动,使得不少学生在成年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减无增。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选用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分类方式和直线式、间隔式或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3.3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不合理。当其它课程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接收。
3.4考核方法竞技化。小学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基本上仿用竞技方式,评价体育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以学生跑步跑得越快、跳远跳得越远、投掷投得越远,就能得到高分,《国家体锻炼标准》的达标率越高,往往认为该校的体育工作抓得好。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或学校的综合情况。
4、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这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三是涉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
4.2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1)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乐学、愿学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2)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身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选择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
1. 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以景激情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一定场合下产生的。具体生动的情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当媒体手段能发挥其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创设与课文有关的特定情境时,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产生情绪体验,增加感染力。例如:在《最可爱的人》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近几年来长江洪水肆虐时,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用身体铸成人墙挡住决口的场面,制成课件,在屏幕上展示。把学生带入这一特定场景,使情感受到了熏陶,对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内心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坚定了向学习的决心,由“激情”而达到了坚定信念的最佳效果。这显然是运用传统的讲授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2. 用信息技术可活化教材,把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课本教材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静止的世界,单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静态的教材转化成一个动态的认识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动画、课件、录音等,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教学结构,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教材内容得以“活化” 。这样,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自然提高了课堂效果。 例: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道理。即使文章的语言再准确,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事理。这时候,就需要用计算机把正确的事物呈现给学生。 比如在讲《赵州桥》一课时,有同学反映说没见过石拱桥,不知道什么是石拱桥,我就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及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录音,把赵州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赵州桥的特点学生也就容易发现并记住,再总结石拱桥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3. 利用信息技术与同行进行网络研讨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遇到困惑和疑问,有时又急于得到一个定性的合理的结论,我就在网络中向同行请教。在网络教研中,广大网友对我教学设计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我充分认识到上课前应有严密的教学设计,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坦诚的建议,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观点,使我受益匪浅--使我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提高了教学观念,还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同行进行网络研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虽然现代的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大量信息和资料,利用各种媒体素材,生动形象的展现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展现传统教学不能表达的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说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放弃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必须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要慎重应用教育技术于教学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反而使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甚至说会使课堂出现技术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有一节语文课讲《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查葡萄干的生产工艺,一会儿画葡萄,一会儿品尝葡萄,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不合理而显得支离破碎,在有意无意间使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这种误解下,结果却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还有更多的优势,这显然是一个有更大潜力可探索的课题。要让计算机自然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教具、学生学习的学具。就像圆规、三角板、直尺那样,真正发挥其工具的作用,为学习所用。要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不让这些设备成为学校“先进”的摆设。一定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去潜心钻研,使其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者。
关键词: 教学艺术;实施;培养
Key words: teaching art;implementation;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0-01
0 引言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渊博的学识外,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我们常听到优秀的教师的授课,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教学设计严密,语言运用精确,教态大方得体,逻辑清晰,循循善诱,使听课者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固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精辟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1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教学艺术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时机的选择,保护帮助的措施,体育器材的摆放、运用,讲授与示范的有机结合,表扬与鼓励的恰当运用等,这些环节既是教学艺术组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又统一在一起,体现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美的体会,美的享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更要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听,多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良好的运用各种教学环节,形成教师自己的,别具一格的,为学生所喜欢、接受的教学艺术风格,这也是教师教学魅力之所在。
1.2 提高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灵动的眼神,优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循循善诱的语言,体现力与美的身姿,都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艺术,体会到形体美、语言美、动作美等,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师生双向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热烈的讨论学习,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 提高教学艺术,能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方法,就是多看课、多听课,仔细体会老教师、优秀教师在上课中各教学环节运用的时机、效果,体会他们如何表现课堂教学艺术的。如语言运用中语气、手势的运用,讲台中的站位,动作讲解中的术语运用,示范的方位、时机等,这些细节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更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作为青年教师应虚心求教,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很快成长起来。
2 体育教学中教学艺术体现的环节
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展现。
2.1 课前备课是良好教学艺术体现的前提条件 备课是基础。教师应在讲课前认真备课,掌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相关的基础知识,熟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熟知它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之点,这样才能把教科书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讲课不慌,讲课时才能驾轻就熟,适时发挥,潇洒自如。
备课还包括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直接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设计好,设计好教学用具运用的时机,适当的采用引言、过渡语等,可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连贯,有加分的效果。
2.2 课中教学艺术的展示
2.2.1 教师的形体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一 体育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体格健壮,精神抖擞,身姿健美的。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形体美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试想,一位形体美观,衣着得体的体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学生会被教师的风度所吸引,产生美的向往,想要学习体育,锻炼身体,获得良好的身姿。所以教师的形体、仪表、气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还有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的风度与气质,并把最佳的精状态带入教室,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出现在体育课堂上,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
2.2.2 教师的语言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二 语言是一门艺术,要使其准确、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就应该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精炼、言简意赅,重点处可以适当重复,以示强调。教学语言的音调和语速以全班同学能清晰入耳为准,不要过强、过弱、过快、过慢。整个教学过程以音速拨动学生心弦,以音量牵动学生思维,以音色烘染课堂气氛。
2.2.3 教师的动作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三 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观看优美的动作示范,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轻盈、准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动作示范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动作美是一项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动作示范经常与讲解结合运用,需注意二者运用的目的和时机。是以讲为主,结合示范;还是以示范为主,穿插讲解,注意教学的时机与方法。
2.2.4 教学的组织美——学生美的体会之四 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的运用,队伍队形的调动,都是考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关卡。合理的教学组织环节,会使一节课紧凑连贯,减少教学不合理时间,体现出教学的组织美。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设置些疑问、反问的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2.3 课后教学艺术的体现 课后小结回顾也很重要。上完课后,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只有不断地回顾、总结,教师的授课水平才能尽快提高。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课等方式收集授课信息,结合自我总结来进行综合评课,促进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3 小结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在教学中良好的组织各教学环节,教学艺术水平一定会提高很快,教师的教学个人风格、特点浓厚,一定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一、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入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且节奏快速的学习。
二、加强中小衔接,形成固定的体系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半扶半放方式;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一)在六年级下期,要安排到初中观摩、学习
通过了解初中的校园环境和课堂氛围。给孩子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认识,克服恐惧感。同时,初一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三)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促进远教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远程教育资源仍不能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象,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农村中小学各方面对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能达到应有高度;第二,部分学科教师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感到陌生,遂敬而远之。他们仍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搞教学;第三,农村中小学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的流动性太大,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和远程教育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现阶段要改变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培训,转变学校各方面对远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要想远程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首先要转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传统教育观念,使他们领会国家教育政策,掌握最新教育动态,了解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一批技术操作娴熟、维护技艺精湛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批懂得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骨干教师。所以,远程教育项目校要先选派学校校长或分管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和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远程教育培训,先让一部分人转变观念,掌握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然后带动全校教师广泛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资源的应用,而资源的应用又取决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先受训的人员对学校的科任教师分组别进行远程教育的校本培训,培训组别根据参训教师的年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因素划分,培训内容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培训过程中要实时观察培训的效果,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形成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时人人会、人人行的局面。
二、加强应用,提高远教资源应用水平
首先,学校认真抓好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以活动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资源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应用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其次,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远程教育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再加工,建立符合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校本教学资源库。通过举办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研讨,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水平。总之,随着远程教育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也必将更上一层楼。
作者:樊瑞桃单位:托克托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