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人患尿毒症后的恐惧心理、生理原因导致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及环境转换的不适应,常导致失眠。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床铺柔软,准备合适高度的枕头,两床之间加以颜色柔和的隔帘。白天输液时间长易入睡,可由家属陪着聊天或听广播,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提高夜晚睡眠质量。必要时可以使用安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小,对焦虑引起的失眠效果较好。
2 个人卫生
老年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不如年轻人,皮肤干燥居多,应避免每日沐浴;尿毒症患者,可从皮肤分泌肌酐和尿素氮等毒素,此类物质可刺激皮肤造成皮肤瘙痒,用清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用力揉搓及使用刺激性清洁物品;督促患者勤漱口,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督促患者剪指甲,老年人指甲多脆硬,可于洗澡后用较钝的剪刀或锉刀修剪,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3 饮食护理
老年人对清蛋白的代谢活性降低,储备少,加上肾脏替代治疗会损失一部分蛋白,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持续的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因此饮食管理对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至关重要。①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供给充足的热能,最好选用含蛋白较低的麦淀粉。、土豆、南瓜等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0.5~0.6g,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纯瘦肉等,控制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如豆制品,因其所含非必需氨基酸高,过多摄入会加重氮质血症。②限制钾的摄入:例如西瓜单位重量含钾量不高。但大量食用也可导致高血钾。禁食干果类、坚果类、菌类、豆类、浓缩的汤汁或果汁。③多摄入维生素: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猕猴桃、山楂、西红柿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④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2~3g,包括酱油在内,忌用榨菜、咸蛋、咸肉、酱豆腐等腌制品。⑤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摄入绿色蔬菜、新鲜水果、河鱼、牛奶、木耳等,少食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奶油、蛋黄等。⑥低嘌呤饮食:尿酸高的患者,应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内脏、浓肉汤、蘑菇等,戒烟酒、浓茶、咖啡。
4 预防便秘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尿毒症要求控制水分摄入,易导致便秘,加重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合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定时排便,尽量早餐后排便,以建立条件反射。按摩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缓慢按摩,促进肠蠕动。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老年尿毒症患者,尤其是在股静脉置管者。往往限制活动,增加了卧床时间。科学地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可在保证管道通畅的情况下酌情翻身,未置管的下肢做抬腿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还可应用作用温和的泻药,如大黄浸液等,也可进行清洁灌肠,但不能长期使用。
5 预防压疮,保持皮肤完整
由于患者多长期卧床,应做到六勤,预防压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老年男性患者尤其注意观察阴囊与股内侧皮肤贴合处,此处极易出现湿疹或皮肤破损。大小便失禁患者便后应及时清洗外阴,保持外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6 减轻展吐
老年尿毒症患者一般都有晨吐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肾衰竭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肠道内的细菌将尿素氮分解为氨,刺激胃肠道黏膜;尿液浓缩、稀释功能减退,晚上小便增多,血液浓缩,早上起床时血尿素氮浓度较高,所以会出现晨起呕吐现象,严重时会有顽固性呃逆。老年人胃肠道黏膜较脆弱,反复呕吐极易受损,并发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早上起床时可适量喝水,稀释血液,使尿素氮值保持稳定,减轻胃肠道症状,避免因严重呕吐导致消化道出血。
7 心理护理
老年尿毒症患者因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疾病轻重等差异,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经常巡视患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稳定的精神状态。
8 安全护理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1]。痛风迁延反复,较难根治,不仅给老年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严重损害,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对收治的48例老年痛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者48例(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58~86岁,痛风病史6个月~16年。按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痛风健康知识宣教。对治疗组予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对痛风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关心爱护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动向,取得患者的信任;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帮助;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动员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感染患者,提高其心理应对水平;鼓励家庭成员监督、支持患者完成饮食、运动等干预计划;③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制订饮食卡,帮助患者将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分类。限制嘌呤摄入,嘌呤的摄入量应在75mg/d以内,鼓励多饮水,多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予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禁饮酒;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督促患者适当运动、坚持服药、定期监测尿酸、定期来院复诊等。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1次并记录患者的血尿酸、服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年。
1.2.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2],其中项目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以往健康相比较。每个项目得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3观察指标 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饮食治疗依从性问卷均参考国外相同问卷,根据中国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增减[3]。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除生理功能外,两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与前1年健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年后血尿酸水平却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依从性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容易转成慢性,导致关节僵硬、变形,形成痛风石、瘘管、肾结石,严重者导致肾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但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单用药物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只有将健康教育与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同时家庭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与情绪、心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家庭成员的参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认知、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的进行,治疗组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熊曼琪,邓先智.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9-291.
[2]Ware JE,Sherboume CD.The MOS36-item shortfom health survey(SF36).Conceptual fm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473-48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由于支气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使得管腔和肺泡内痰液储留,不易排出,造成反复感染。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稍活动即感胸闷、气喘。为了缓解和控制症状,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对心理的影响,减少发病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本院采取各种护理干预,疗效较为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7例老年COPD患者均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2月~2014年9月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已确诊[1]。其中男47例,女30例;年龄67~84岁,平均年龄为(73.5±8.6)岁;病程7~20岁,平均病程为(12.2±4.7)岁。
1.2护理干预措施 所有病例均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吸氧、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治疗及对症治疗,待到病情稳定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防治知识和保健方法,让患者积极戒烟;②有效咳嗽训练[2]: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声门紧闭,使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内压,使肋间肌收缩,然后咳嗽,声门打开,使痰液咯出,反复数次,请患者重复练习直至掌握;③呼吸功能锻炼[3]:放松练习:坐位或站立调整呼吸,进行胸、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练习5min。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⑴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⑵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⑶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⑷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各做10~20次;⑸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④上肢肌力训练[4]:做上举运动,2~3min/次,2次/d,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0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放松吸气。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5min以下的运动训练不能改善心肺功能,每次锻炼的总时间应为15~60min;⑤合理氧疗[5]:研究发现,长期低流量(1~3L/min)每日吸氧>12h,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⑥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按时用药,合理用药,不得擅自加减药物。
1.3效果评定 护理干预4w后,根据感染治疗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好: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痰无或偶见、呼吸平稳、无发热、血常规正常、能参加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一般:精神面貌和食欲好转、痰量20ml/d、白细胞总数和中性数值较高。好及一般为临床有效。
1.4生活满意度调查 生活满意度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自身前后对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干预前患者好30例,一般16例,差31例,有效率为59.7%(46/77),干预后患者好58例,一般10例,差9例,有效率为88.3%(68/77),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2.2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满意度比较 干预前患者满意27例,较满意22例,不满意28例,生活满意度为63.6%(49/77),干预后患者满意56例,较满意11例,差10例,生活满意度为87.0%(67/77),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具有反复发作,感染不易控制,疾病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等特点。患者易表现焦虑、绝望等负性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保健、克服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感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遵医率高,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生活的满意度[6]。
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可减少呼吸频率,延长吸气和呼气时间,增大膈肌的运动幅度,从而增加了咳嗽力度,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同时使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加大,二氧化碳排出增加,残气量减少,提高了呼吸肌供氧,从而使患者咳嗽、胸闷、气促、缺氧症状得以改善,此外,还可以增进肺泡通气量,使通气/血流比率失衡得到纠正,缓解缺氧,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活动耐力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7]。
综上可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吴海燕,张钦芳,张安琴.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8,29(12):1735-1737.
[3]邓国金,钟清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3):667-669.
[4]杨小梅,李卫青,高春红,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7,22(17):66-68.
1 功能的评估及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记忆、言语、吞咽等功能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退化。功能的评估主要从语言、认知、心理状况、床上运动、室内移动、吞咽动作、排泄、入浴、轮椅使用、视觉适应等方面着手[3]。评估后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帮助改善记忆力;以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交谈等方式培养患者的好奇心,这将有助于保持大脑灵活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对视觉障碍的老人要装配视觉辅助用具并指导老人进行使用训练,锻炼视觉适应能力以纠正患者视野偏窄或偏盲的缺陷;对吞咽困难、呛水的患者,可针对咽部肌肉迟缓和无力进行适应性吞咽动作训练。
2 社区护理指导
2.1 饮食、睡眠的护理。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由于老年人各种腺体退化,加上牙齿的老化、脱落,容易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最后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要建立合理的饮食餐次,食物要多样化,进食要细嚼慢咽。水果、青菜必不可少,并以鱼、精肉、蛋、豆类等高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吃饱就睡,同时应戒烟少酒。对于吞咽困难及进食呛咳者,应用鼻饲,并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颠倒现象。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白天要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活动,如体育锻炼或益智游戏;鼓励患者自行洗漱、吃饭,做一些轻微的家务,这样既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又避免了白天睡觉、夜里失眠的发生,对于失眠患者可适当选用一些镇静剂。
2.2 预防褥疮的发生。对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其肩胛骨、臀髋、踝等受压部位,每天4~6次,每次10min。对大小便失禁者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常擦身,勤换衣裤、被褥,保持清洁卫生。
2.3 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由于疾病的痛苦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采用合适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其战胜疾病是护士在家庭病房中应起到的作用。患者焦虑、抑郁和行为上的退缩、烦躁,可逐渐加重智能的衰退。因此,及时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状态、内心活动,有效的采用相应的诱导方法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和温暖,避免大喜大悲、恐慌和情绪上的波动,积极热情的与之交流,减轻思想负担,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而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4 情志及智力训练。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运动,多动手动脑,稳定情绪,减少不良刺激。听音乐,读书看报,或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益智活动。鼓励患者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2.5 精神调养。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2.6 体育锻炼。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事实上,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效果。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逐渐上升。为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日常生活中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改善劳动环境,预防工业方面的职业病,如重金属铝、一氧化碳。忌酒戒烟。注意饮食、多食维生素C多的食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接触。减轻和推迟记忆力下降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练习用脑。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合于老年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027-02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护理方面应制定有效地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加速疾病愈合。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该院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老年骨折患者中的3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介入整个治疗过程,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66例,经x线拍片诊断其骨折明确,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8例,年龄54―72岁,平均(66.5±7.2)岁;其中,跌倒伤20例,车祸伤13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6例,年龄53―76岁,平均(67.8±7.9)岁;其中,跌倒伤21例,车祸伤12例;均除外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手术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护理干预
1.2.1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并给予对症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护理①术前准备:老年患者因伤后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使其在术前养成床上大小便的习惯,因其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需耐心教其使用呼叫器、学会在液体输尽或不适时呼叫护理人员,加强皮肤护理,特别是术区周围的皮肤护理。②疼痛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较差,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耐心解释疼痛原因,注意观察疼痛是否由于术后不佳所致,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老年患者对止痛药物的反应较差,在使用正确药物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多花时间对其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减轻疼痛:可以将老年患者合理的分区管理,相互间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关注。③营养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其每日进食量及进食次数,制定个性化进食方案。同时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下降,需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个性化强调患者对味觉的满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但仍以清淡饮食为主。④睡眠管理: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了解影响睡眠的原因,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若是环境改变所致,需加强沟通,疏导其对病房环境的认同:若为疼痛所致,可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若为焦虑等心理因素,需加强心理疏导强度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⑤并发症预防:特别是褥疮的发生,需协助其床上翻身,变换姿势。对活动能力重度下降者,需要给予褥疮易发部位的按摩,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做好床旁清洁护理。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特别留意其症状的变化,如加强排痰,教其有效排痰的方法,鼓励排出痰液,合理使用祛痰药物等等。⑥心理干预:需加强疾病宣讲力度,使其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通过聊天方式,倾听患者的述说,使其心理得到合理有效地舒展。通过鼓励机制,强化其对治疗的依从性。⑦康复训练:使病人认识到积极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调动病人积极性,根据病情、体力、耐力制订锻炼计划。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过渡。如果功能锻炼需要借助支撑物如:拐杖、轮椅、步行器等,最好在手术前教会并能运用。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评分记录入院时(110)、手术前(T1)、术后2d(T2)及术后7d(T3)时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Pain Rating Scale,NPRS),是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度。数字范围为0―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无痛=0,1,2,3,4,5,6,7,8,9,10=无法忍受的痛”。
1.3.2疼痛引发的相关性症状观察并记录术后因疼痛引发的需要给予对症治疗的相关性症状,主要为心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1.3.3生活质量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手术后1个月,采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通过填表问答形式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价其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高。
1.3.4住院天数特指术后住院天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观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y)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T0),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T1)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术后随着护理干预的进行,两组患者的疼痛开始降低,均于手术2d后(T2)疼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因疼痛而引发的相应症状的比较
实验组中术后患者因疼痛发生相应不良症状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及环境领域各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住院天数
对照组33名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7-45d,平均(37.5±7.2)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8-33d,平均(25.6±7.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9-02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隐袭发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缺陷要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或与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较明显下降。此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而康复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延长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特点,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探索适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66例,均符合CCMD-3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55~81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9例;痴呆症状进展已1年以上,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
1.2 康复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以下康复护理措施,①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一切护理、治疗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讲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让患者认读识字卡片、各种动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数字卡片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进一步可教患者进行计算、书写。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先作示范,再让患者模仿,配合口头提示,反复多次至单独完成;训练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大小便、整理床位等,制定一定的训练步骤,将整个练习分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③劝告患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室外活动一下,以转换兴奋中心,经常用手按摩头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脑。④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支持,使之更好地配合,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协助完成日常活动。⑤每天训练2次,每次30 min。平均护理时间(65.20±13.56) d。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分别对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2]。包括两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量表由患者自评或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语言能力测评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听理解、命名、计算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
3 讨论
痴呆是由于大脑多方面高级精神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视空间、情感或人格3项中至少1项功能受损,影响其社会、生活、职业功能者[3]。我国估计已有400万老年痴呆患者,该病已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我们称之为中度老年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老年痴呆。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康复护理方法不同。老年痴呆的护理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序的加重,改善记忆功能,提高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文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如果不采用任何治疗和各种训练手段,其智能状态及躯体的退行性变是极为明显的,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4]。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从出现精神障碍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临床症状呈现渐进演化性、缓慢进展性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不可逆性[5-6]。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防止智力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老年痴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能力。有文献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4]。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提示我们,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痴呆照料者应充分认识并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训练,及早采取措施,从而有益于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张明圆.精神科评量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6.
[3]盛树力.老年性痴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2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28-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HEN Chao1 LI Hong1 XIA Chenxi1 CHEN Jiaojun1 CHEN Hongbing2
1.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2.Tuberculosis Center, the 309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otally 3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from March 2009 to Decem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9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AS, SDS, ADL and GQOL-74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SAS scores of (27.5±5.1) and SDS scores of (25.4±2.8)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AS scores of (66.3±10.6) and SDS scores of (53.1±6.4)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AS scores of (27.5±5.1) and SDS scores of (25.4±2.8)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AS scores of (53.2±11.2) and SDS scores of (50.2±4.3) in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DL and GQOL-74 scor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an alleviate thei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it has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improvement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uberculo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Depression; Anxiety; Quality of life
肺结核属于肺部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老年肺结核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由于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及合并有多种疾病,病情不稳定易反复,造成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1-4]。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9年3月~2012年12月对收治的3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以减少抑郁焦虑的情绪的影响,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肺结核患者共380例,经X线胸片、CT或细菌学等检查诊断得到确诊。其中男213例,女167例;年龄60~83岁,平均(68±3)岁;并发症:肺部感染185例,肺心病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肺癌37例,糖尿病35例;焦虑295例(77.6%),抑郁192例(50.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预 老年肺结核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并发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在心里时刻关心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解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动员老人亲戚和病友多与之交谈,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苦恼,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 用药干预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细心、及时、准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咳嗽、咳痰、咯血情况等症状变化。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应时常给予提醒和指导。
1.2.3 饮食干预 患者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禁止吸烟和饮酒,以免增加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加重患者咳嗽、咯血等症状。
1.2.4 其他干预 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作息时间和自身条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并帮助制定活动计划,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增加,已达到增加肺活量的目的。
1.3 测定指标
1.3.1 焦虑抑郁的评定 采用信度、效度较好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SDS和SAS均有20项,每项分为1~4级,最高分80分。抑郁(焦虑)指数=患者总评分/80,0.50~0.60为轻度抑郁(焦虑);>0.60~0.70为中度抑郁(焦虑);>0.70者为重度抑郁(焦虑)。
1.3.2 生活质量的评定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其中GQOL-74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总分100分,很差≤20分、差>20~40分、一般>40~60分、好>60~80分、优>8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结果比较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变化(分,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与观察组干预后比较,*P < 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表明经过护理干预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见表2。
2.3 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共发放380份调查评分表,收回有效评分表380份。由表4可知,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人数为148例,满意例数3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人数为68例,满意例数为80例,不满意为42例,满意度为7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有病程长、病变范围广、反复发作且合并症多等特点,常易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5-7]。当老年肺结核患者出现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后,抑郁或焦虑的情绪加重了病情的发展,导致治疗的费用有所提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是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8-10]。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及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及早改善不良情绪,为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的疗程,可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繁忙,往往只是进行了常规性的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而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往往只是遵行,有时候可能会产生不理解,导致厌烦的情绪。而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有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温暖,也很乐意配合,使得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是从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患者的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些疾病的基本常识,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过相关的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认识,值得临床重视。同时,通过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ADL评分、GQOL-74评分及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ussein MT,Yousef LM,Abuseder MA,et al. Patter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in Sohag Governorate:hospital based study[J]. Egypt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 and Tuberculosis,2013,62(2):269-274.
[2] 成诗明,庄玉辉.结核病若干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9):611-615.
[3] 卢仲武,陆仕昌,范兰珍,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 10(1):137-141.
[4] Pezoa RE,Alvarez AM,Lopez AL,et al. 1395-Quality of life and TNF-α levels in mexica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European Psychiatry,2013,28(1):1.
[5] 高征,高军秀.浅谈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81.
[6] Dujaili JA, Blebil AQ, Awaisu A, et al. PIN89-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 specific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Iraq [J]. Value in Health,2013,16(3):95-96.
[7] Liao CM, Lin YJ, Cheng YH. Modeling the impact of control measures on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senior care facilitie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3,59:66-75.
[8] 王丽梅,马影玭.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14-115.
【关键词】 早期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的是以进行性的左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做为临床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心内科中一种最常见的综合征,对人类健康的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危害[1]。为了对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最佳方案,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该类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况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和临床常规方法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这四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7岁,年龄最小者58岁,平均年龄71.6岁;患者中有49例男性患者和39例女性患者;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4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6.3岁;抽样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88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患者心理状态评价:采用SAS、SDS评分标准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价[2]。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3 讨论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受到自身临床症状、活动力逐步下降以及慢性疾病所普遍具有的长期性的特点的因素影响,比较容易发生且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心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目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出现的具体机制尚还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史、生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3]。接受住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而且上述因子得分明显较中国成人常模高出很多。临床心理护理具体指的是护理人员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使其不科学、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得到显著改变的活动,对患者的全面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证实,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控制。
总而言之,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6(6):12-1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84-0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患者心肌细胞缺血,多伴有心功能不全,甚至可能发作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极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健康行为,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1]。抑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负性影响[2]。因而,伴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加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本研究对比了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家庭支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4例,男55例,女39例,年龄≥60岁,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功能Ⅰ~Ⅲ级,住院时间>4周,入院后2 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进行抑郁症状筛查,≥50者;排除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和理解量表;心理科医生诊断并建议药物干预的严重抑郁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0~86岁,平均(72.48±5.39)岁,平均教育年限(11.73±2.85)年,平均病程(11.82±2.38)年;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83±4.93)岁,平均教育年限(11.19±1.25)年,平均病程(12.16±2.29)年。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该组护士均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培训,掌握冠心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疏导要点,综合制定护理干预方案。①健康教育,较常规护理的健康教育更强调系统性,采用集中宣教和个体化教育的方式,首先通过面对面单独沟通,了解本组患者抑郁状态最突出的问题和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本组特点开设冠心病病友健康讲座,在常规的冠心病知识宣教基础上,重点解释和分析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过程中设置问答交流环节,收集患者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业解释,对个体化问题则以单独交流方式解答;②心理护理,对于本组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心理护理是重点,冠心病患者经受疾病症状折磨和长期治疗负担,易产生对健康的失望、对疾病的恐惧、对社会的抵触甚至是愤怒,应结合疾病特点以互助团体、榜样效应、社会及家庭支持的形式进行心理护理,将本组分为4~5人的互助小组,在病友健康讲座之后开展小组交流,谈病史、治疗史、心得,可以延伸至生活中的困难、情绪宣泄等,过程中医护人员进行引导,注意倾听,并对突出问题进行疏导,请同期或已出院的心态和康复效果最佳的病友述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之为榜样,激励患者,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环境,结合家庭关怀干预;③家庭关怀,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倾听和疏导患者家属心理负担,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使之了解家庭支持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增加探视次数和时间,家庭成员尽量都能到医院探视,对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供建议;④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心功能不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和增强心功能及抵抗力,还能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低强度、缓慢的运动为主,循序渐进,如太极拳、散步等,每周2~3次,每次30 min左右。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进行评价。抑郁程度,由SDS评价,抑郁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家庭支持,由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4]评价,包括5个维度,总分10分,家庭功能障碍的分界值为7分,得分越低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生活质量分别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5]评价,包括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等5大项目19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干预抑郁症状的效果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护理干预家庭支持的效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护理干预生活质量的效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S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Q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抑郁值的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度升高。心绞痛是主要的症状之一,而心绞痛给患者带来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恐惧甚至濒死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抑郁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可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增加机体代谢,增大耗氧量,加重心肌负荷,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同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促使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血管内凝血而出现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6~8]。因而,冠心病不仅是身体的严重疾病,还可能导致严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疾病的进展。
生活质量涉及生活的多方面,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程度高,现实的空巢状态的孤独感,使其更为渴望家庭的关怀,尤其是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孤独是加重期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9]。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良好获得更多家庭支持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更好,发病风险降低[10]。而适当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脏功能和机体抵抗力,运动还是一种发泄负性情绪的途径。有研究认为,在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升高或达到正常人水平,舒解由于心理应激导致的抑郁的负性心理状态,对抑郁有辅助治疗作用,运动疗法可作为抑郁症的一种替代疗法,其长期效果明显[11,12]。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家庭关怀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和运动指导。
综合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提供一个集中的平台,在此可以获得冠心病相关的专业知识指导,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同时还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病友集中参加讲座,首先是一种大家交流的促进,讲座后不同的互助小组再进行分享,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甚至可以倾诉,患者在团体中获得情绪的宣泄、安慰和鼓励[13,14]。并安排榜样病友与大家分享自己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的经验,为在院的患者树立信心和榜样,建立正性的心理状态。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疏导其可能存在的困扰,对其进行冠心病心理辅助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鼓励家属以实际行动增加对患者的关心照顾,多亲人、多探视、多问候、多亲近,尽量消除患者孤独感,增加家庭温暖。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抑郁状态、家庭功能障碍均较为明显,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家庭关怀现状存在明显缺陷,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显著降低,并远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综合护理全面关注老年患者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措施增进患者相互交流及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宣泄情绪,获取正面的支持力量,建立正确的应对疾病态度,减少自怨自艾,消除抑郁状态;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升高,说明综合护理加强了患者和家庭的互动和亲情纽带,通过医务人员的悉心交流和沟通,使家属理解患者对家庭关怀的需求,家属主动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的支持中,促进患者家庭的感情和睦,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关怀。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Q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说明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通过减轻心理负担,获得内心温暖,建立治病信心和自信,积极配合对疾病的诊治,参与疾病自我管理,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综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和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显著地改善了伴抑郁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得到更多的家庭关怀支持,提高机体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跃文,刘畅. 心脏康复对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41-143.
[2] 赵婷,王英. 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56-2258.
[3] 李月,李寿欣. 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与抑郁、焦虑心理结构的区辨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05-510.
[4] 戚厚兴,贾传鲁,张作记,等.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家庭关怀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34-836.
[5] 毛瑞英,王建辉,谭峥,等.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25):26-27.
[6] 甄严杰,何翠竹.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11-12.
[7] 兰洁,廖光荣,方向红. 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6.
[8] 宋翠侠,柴树花.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62-2463.
[9] 张秀敏,米娇,武如冰.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19-8920.
[10] 张宏晨,王培席.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与家庭关怀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1023-1025.
[11] 季向东,王群松,方春霞.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331-333.
[12] 柳兰仙,方志红.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4):536-538.
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病变所致,病理表现为大脑萎缩及变性,临床症状主要有日常生活能力丧失、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老年痴呆的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较大负担。除了积极治疗外,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我院对本次的部分患者实施了情感护理法,效果较优。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刚好30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2.3±3.2)岁;文化程度:11例初中以下,15例高中,4例大专及以上。参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2.3±4.2)岁;文化程度:10例初中以下,14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满足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10~20分;③病程超过3个月,且病情趋于稳定,血糖与血脂、肝肾功能均无异常;④采用韦氏记忆测验(WMS)法测验的记忆商分数为60~79分的范围内;⑤患者及家属知签署知情同意书等[1]。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②处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者;③患不稳定糖尿病、活动性癫痫或慢阻肺疾病者;③认知功能减退为特殊原因引起者;④滥用非成瘾物质或精神活性物质者等[2]。
1.3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疏血通、脑康复等基础治疗,参照组行肢体按摩、饮食、用药指导及运动训练等常规康复护理。在参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情感护理法,内容如下。成立情感护理小组,赢得家长的同意后,评估患者的情感状态,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情感护理对策。
1.3.1指导患者用语言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 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情感表达与疾病康复的重要联系,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学会倾诉自己的苦衷与感受,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情绪的改善。叮嘱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
1.3.2给予有针对性的情感护理干预 对于情绪烦躁或不稳定者,应给予相应的安慰,注意使用温和、安慰性语言,指导患者进行意想放松,放松情绪;对于退缩、冷漠或孤独者,可在室内摆放一些患者喜爱的物品,并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重拾以往的兴趣;对于迟钝、睡眠障碍者,可鼓励患者多参加有氧运动或积极倾诉;对于焦虑者,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情绪转移等方式,减少内心的失落感。
1.3.3鼓励病友之间的交流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加强病友之间的交流有哪些好处,并鼓励患者积极与病友交流,分享康复的经验和喜悦,不但有利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谊。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定向力、记忆力及语言能力等内容,满分30分[3]。>25分,正常;21~24分,轻度痴呆;14~20分,中度痴呆;≤13分,重度痴呆[4]。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训练、智力训练等。分值越低,自理能力越强。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内容涵盖20个项目,总分100分。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总分在≥80分,即为满意;总分在60~79分,即为基本满意;总分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Р
2 结果
2.1勺榈ADL与MMSE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0.00%(27/30),19例满意,8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参照组的满意度为66.67%(20/30),11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4.812,Р=0.025
3 讨论
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4]发现,情感作为人类的一项认识活动与意志行为活动,良好的情感可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协调与平衡不良情绪。情感护理则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给予了情感护理,包括指导患者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鼓励患者多和病友、亲人交流等。参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得知,经过情感护理,研究组的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情感护理法应用于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从结果2.2看出,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情感护理法的应用,由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由上述可知,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情感护理法,情感智能干预能增强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对康复锻炼的坚持和应对事情的自信心,能增强患者认知水平、四肢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痴呆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康复训练目的。并有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明珠.浅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