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课堂常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调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行为的调节、控制和引导。教师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系统的课堂常规,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教学正常开展。课堂调控能力是衡量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方面,更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当前小学美术课课堂纪律混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与小学美术学科的学科特性、课改环境、学校硬件以及师资配备等多方面都有关联,最直接的原因有三:第一,学科地位低下。第二,教师调控弱化。第三,其它原因,比如美术材料引发的纪律问题,课堂结构引发的纪律问题等等。美术学科重体验,重感受,有序地学习氛围最基本的保证。美术教师更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调控策略,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课堂。
一、课堂调控策略
课堂调控最理想的方式是利用教学本身。遵循这一理念,美术教师应从时间分割、材料分配、作业布置、课堂气氛营造以及规则建立等几方面调控课堂。
1、时间调控
在时间调控上应尽量紧凑地设计教学环节,细化上课流程。例如把一节课分成几个较固定的时段,每个时段有固定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教与学的条理性,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减少违纪事件发生。
时间分割上我们通常这样考虑:(1)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做课前准备。(2)将学习过程分成小段,帮助学生集中精神。(3)授课之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流程,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2、材料调控
材料问题在美术课上既重要又复杂,并且是引发美术课堂纪律问题的一大因素。
对于常规材料的使用重要的是做好规范指导。像“如何带材料、怎样放材料、何时用材料”等细节,都应变成明确规定,在一个强化期内不断提示、检查学生,养成习惯。在“带什么材料、怎样准备材料”的问题上教师事先要做成熟的考虑,如果材料问题成了减弱学习热情的因素,要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
国画、纸艺、泥塑等不同课型需要用不同材料。以国画课为例:国画课需用的工具材料有8种之多,在部分学生没有带材料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课堂混乱。此时可尝试借鉴“材料共享”的方法:将整学期需用的材料列表统计,折算价格,分配采购,统一取用。如某班负责采购毛笔,在平行班之间这一套毛笔就可以进行共享,同时,采购毛笔的班级也能共享到其他班采购的宣纸、颜料等。以此解决“带不齐材料”的问题,并通过控制材料的发放来控制学生的行为。
3、作业调控
学生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提前完成作业的孩子往往学有余力,但如果缺乏调控,他们也许会成为课堂混乱的诱因。此时可以用“弹性作业”来填补学生在课堂上的空白时间。“弹性作业”应尽量选择用材简单、不需老师特别指导、对周围学生干扰小的内容,如折纸、涂色游戏等。
4、氛围调控
英国教育家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认为,毫无压力过于舒适的课堂环境会使某些学生会因为缺乏挑战而失去学习兴趣。过分地以游戏态度进入课堂,比较容易造成纪律问题。美术课堂可以营造一些紧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促进学习。例如通过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的方式,达到激趣的目的。
5、规则调控
在美术课堂可以制定一些规则,规则不在于多,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比如“同学发言要认真倾听。”“真诚地评价别人的作业,发出怪叫是不礼貌的。”“作业时不离开座位”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给课堂制定规则的意义在于“用更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替代“依赖教师个人权威管理的方式”。如过我们能通过建立规则,使学生都明确“课堂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需要老师时刻提醒课堂纪律就可以保证,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不可忽略的细节
1、 精心设计第一堂课
教育行为学家瑞格(Wrayy)曾提出教师的“印象管理策略”理论:“无论一位教师的工作经验多丰富,他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就为今后的工作营造了一种环境”。这意味着这“第一次接触”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注意在学生心中建立有条理、讲原则、有决断的教师形象。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第一堂课,如果第一堂课未经设计,一片混乱,整个学期的学习氛围可想而知。在第一课时用图像的形式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还能用作品实物则效果更好,能使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发生兴趣,产生迫切想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
在第一堂课上,也有必要专门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课的课堂规范。特别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还有必要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像教授一项专门技能一样教授他们如何遵守课堂规则。
2、精心打造教师形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是教师形象树立、教师威信建立和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当前美术课堂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几乎取代了美术老师的作用,学生无从感受老师的价值,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望,“虽令不从”。美术教师用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不应该放弃的优势。
三、持久执行的方法
有序的课堂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坚持执行是成功的关键。日常执行应避免程序繁琐应考虑操作的方便有效。
首先,应梳理目前课堂存在的纪律问题,挑最需要纠正的问题下手,不要所有问题一把抓。其次,应从实际出发,寻找一些利于操作的方式监督执行。如:使用表扬卡片、设计竞赛表格等,有条件的还可利用博客等网络工具将课堂规则的执行情况公开,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间开展对比,激励学生表现。另外,用奖励是强化积极行为也是有效方式。
课堂纪律的改观无疑对教师的个人工作、对师生感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成果都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美术课堂常规建立的思索还有很大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有效的课堂管理》[英]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著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2006年8月第一版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师生间建立一种更密切和谐的新颖关系,则有利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有效实施。同时,我们善于用自己的爱去唤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激起他们思想上的波澜,敞开他们的心扉,抹去他们心灵的创伤,点燃他们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自觉矫正不良行为。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学校在呼吁重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学,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多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则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入手分析,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增强都可以依靠教学常规的科学实践来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符合学校相关的教学规定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趣味性的认识,充分地调动起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的小学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从而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讲求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体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传统的方式和观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更好地加强教育方式的改革,但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甚至一些学校至今没有重视起小学体育教学,更谈不上建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是直接聘请一些兼职代课老师。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专业素养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一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教学不规范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没有依据课堂教学常规来进行,这些都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课堂纪律不严明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相互殴打,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在学生中引发恶劣的影响,而且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此类事件,耽误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完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善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观念。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不仅可以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来规范课堂秩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才能发挥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应当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招聘进行严格的把关,并组织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
(1)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的问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应当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常规
在体育课前,要换上适宜运动的服装,不要带尖锐的东西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以及班级干部要进行课前的检查。在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要清点人数,告诉小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来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结束后,组织学生积极归还体育器材、做放松运动,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体育教师也要进行总结,总结下堂课的注意事项。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体育教师可以把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供体育教师进行参考。
(4)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体育课的委员,并实行轮岗制
在帮助体育教师处理一部分琐碎事项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积极性。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设立和开展,需要尽快得到完善,虽然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纪律不严明等,但是为了完善建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雄华.运用课堂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林业教育,2008(2):39-41.
[2].吴沛林,张超.加快发展我国课堂教学常规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0(7):83-85.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音乐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学校和家长重视程度不高,这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代学生的课堂知识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不仅需要实用知识,还需要体现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常规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小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创新变革方法,巧用教学常规,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高效音乐课堂建立
在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摒弃与当今教学活动开展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通过新教学观念的树立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建立。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对于过程教育也缺乏重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强调以教师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是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活动,整个课堂学习学生都比较被动,与教师沟通较少,甚至存在零互动现象。在这种教育观念下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转变传统观念,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课堂设置和内容安排,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观念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
二、变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探索,实现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会对歌曲的曲风、旋律、表现内容、大意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种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的多变性转变为单一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较低。在教学常规创新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开展方式,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课堂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歌曲《十送》赏析时,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本内容和歌曲内容,要鼓励学生对已知的故事和歌曲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节目,通过这种课前兴趣调动,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内容,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既展示了个人才艺,树立了自信心,又学习了新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三、结合学生特点,适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常用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智力特点进行,不能生搬硬套,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课堂内容安排进行情境设置,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语言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以个体形式接受教学内容安排,这种孤立无援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难以体会学习乐趣,也阻碍了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分组安排,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学生想法安排教学,在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巧用教学常规,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变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课堂、革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
小学美术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就是要明确把握本课涉及到的美术学科的独特语言。只有自己先进入美术的语境,了解视觉传达的规则,把握语言,把握本课知识要点才能合理确定课时训练目标。然后分解目标,确立常规性训练指标。传统美术教学内容以画为主,其内容无非是经典临摹,改画.以技巧的提升替代人性的张扬,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而新课标却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肯定技能训练作用的基础上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的培养要求。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任何教材内容所不能包容、代替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把美术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研究价值:通过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使得教师更善于根据学习类型进行训练目标的分类,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技能练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规则,演绎规则,应用规则的能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寻求美术语境转化为视觉传达的规则。研究内容是常规性训练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后,如何巧妙设置训练内容。将学习活动抛锚在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实践,构建形成对技能的新认识。由此可明显看出常规性训练具有预设性、启发性、生成性,挑战性。其创新之处在于:①规模很小,在短时间内能有效解决本课作业中的技法问题;②启示性强,能反映问题情境,又隐含浅显规则概念;③交互性强,训练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确定训练的进度。
1.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少儿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选择审美情趣层次不同的少儿进行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少儿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中得到发展,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档案袋。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控。经常对研究做系统全面的总结,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实验的成果做出科学的鉴定。以学生素质提升,作品发表得奖,教师相关论文获奖、发表,课题报告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永恒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乐,我们不仅能够而且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了与我们同在的和在我们之后所将生活的其中的人,把它改造的更加美好更加快乐”(列夫・托尔斯泰)。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及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一、体育课堂常规
根据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教师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教师课前的常规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
4.教师服装的准备。
(二)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
3.注意安全卫生;
4.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
(三)教师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2.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 体育教师的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方面,要做到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二、抓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
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抓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
(一)搞好课堂常规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堂常规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每天新开课前反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要求告诉他们,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搞好课堂常规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从自己课堂教学入手,首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所教的内容学生欢迎吗?自己的人格魅力是否征服了学生?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诸如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小组竞赛、操作、游戏活动等等。除此之外应注意以下方法的应用:
1.教育教学语言生动化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低年级学生对身体动作的体验还不丰富,对抽象的语言所表述的动作要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大概”能听懂,但不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知道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符合要求。所以,教师讲解要领,要求时一定要具体,最好是看得见、模得着,有章可循。以一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生硬地以专业术语要求学生“团身”,而他们“团”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子才算正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团得不圆”,出现“身体不会团”的错误动作。如果教师这样启发一下学生:“同学们,你们玩过皮球与方块积术吗,皮球在滚动的时候是不是比方块快的多?”这时,学生就会理解团身的意思。这样一个巧妙的点拨,切中了“团身”的要点,比较容易的使学生练习并达到了“团身”的标准,从而掌握前滚翻的关键要领之一。
2.师生交往互动化,学习环境情趣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6
1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课堂常规问题,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小学生大多是6~12岁的未成年人,其思想还未独立,自我约束力也较弱,故很难约束自己认真上完一节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抓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2 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主要包含: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及出勤、准备活动等内容[1]。这些内容既是维持正常体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2.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开始后,集合整队是最早的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来说,集合整队能够将玩耍中的孩子聚集起来,且有利于号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师生问好则有利于学生礼貌、礼节的培养。
2.2 清点人数及出勤情况的意义
该环节是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点名方式,教师能够较快认识学生,并让学生受到关注。在师生较熟悉之后,则采取清点人数的方法取代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能有效预防小学生由于擅自离开课堂而发生意外。比如,某位教师在课开始时先对人数进行了清点,在课中又集合对人数进行了一次清点,下课时再清点了一次,如果学生人数变少,就及时找出是谁缺席、为何缺席等,有效降低了学生由于缺席而发生意外的可能。
2.3 安排见习生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许多较调皮的学生装病而不出勤,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便能大大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安排见习生做相应的事,有效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必不可少。
2.4 宣布课堂内容及要求的意义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的内容及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并做好心理与思想上的准备。比如,在上《立正、稍息》该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等课堂常规后,则应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任务是明白什么是立正、稍息,并能做好这两个动作。除此之外,教学还要利用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准备活动的意义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要有充足的准备。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是,体育教学的实现需要活动全身大部分肌肉,属于一门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温度升高,然后促进人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接受运动技能。同时,在接受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顺利完成难度与强度均较大的练习。除此之外,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创新课堂常规的形式,只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比如,有位教师曾经这样进行准备活动:在冬季上体育课时,学生大多怕冷而不愿意出去,教师便喊出一句话“老师今天设置了几个藏宝点,谁能找到就属于谁。”老师话刚说完,学生便活跃地开始寻宝旅程。待学生跑得满身大汗时,教师才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耐久跑技术”。由此可见,合适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6 安全教育、检查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弱,故教师应通过安全教育反复强调安全的要求,学生经常听则容易记住,进而大大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比如,教师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强调“上课期间,不能跑去楼顶玩”“不能和同学打架”等,学生在听多了之后便能在脑中有较深的印象,不仅能自己做到,还能有效监督身边同学的行为,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小学体育常规的若干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开展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是小学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以下是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若干思考:
3.1 根据学生兴趣进行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师应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时尽量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比如,小学生喜欢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死板的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3.2 广开言路,加强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广开言路,加强创新。比如,积极收集可行性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常规,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经常向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学习,倾听他们的建议,并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有效课堂常规的同时,还应加强创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课程要求。
3.3 实行“教学三维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及自我超越的一个过程[2]。课前、课中及课后反思,称为“三维反思”。课前反思怎样根据新教材特点及小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常规;课中反思如何将着眼点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课堂常规有利于学生发展与否;课后反思要不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已落实。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实施,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质锻炼,是小学生接受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教育者可根据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或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乐学科,作为欣赏美、表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要以沉静之心
感受音乐的特殊魅力。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常规组织并非一般意义上对学生进行强行的束
缚措施,逼迫学生在强制手段的禁锢中收敛自己的行为,而是利用各种有效措施
,使得学生自觉自愿地归心于音乐课堂,在欣赏美甚至表现美的过程中认识自我
、回归自我、提升自我。
一、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常规
谈及常规,兴趣是不能绕过的话题。尽管这个话题已经非常古老,但恒久的主题
必定会在新时代中迸发出新的精神内涵。新课程改革以来,呼唤人性的回归与人
文的积淀。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音乐课堂更应该结合本学科特有的学科
魅力,召唤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动力。”低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更是不强。只有充分调动学习的
兴趣,调整他们的心态,才能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在教学《春姑娘》一课中,我率先以猜谜的形式充分聚收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接
着利用小红花的形式充分表扬鼓励大胆发言猜想的学生。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呈
现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人间的自然美景,充分让学生在环境的烘托中激发他们向往
自然之情。在水到渠成之中揭示内容,学生将跟随歌词的意境自由演唱,随着旋
律的飘荡自主发挥。如此,在常规的引导下,音乐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
二、情境预置——在顺水推舟中拓展常规
儿童的意识空间是个神奇的世界,常常是成人所无法理解的。这些纯真的孩童常
常活在一个虚拟的意识宇宙中。所以,创设情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
制教学常规的策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难以调控,善于模仿。模拟
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融合其中,从心理意识层面上自然而然将自我转化为主
人翁,以便更加自然的归附自我,自然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教学《数鸭子》一课时,由于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活泼快乐,不少学生没多一会
儿就已经超越了课堂常规的规则,纷纷做起了鸭子游水的动作,整个课堂就此乱
成一锅粥。如果此时一味的训斥或者高声的管制,即便能够归于安静,最终也只
能获得表面平静,而孩子内心仍旧沉浸于自娱自乐的心境中。此时,笔者灵机一
动,何不顺水推舟,就让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各自的角色来体验歌曲表现的
内涵呢?笔者迅速调整设计,让一个学生表演放鸭子的小朋友,其余学生扮演鸭
子,在虚拟情境中,学生边表演边学唱。最终,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对于
歌曲所表现的那种快乐童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关注互动——在欣赏表演中融入常规
传统教学价值观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众多学生一对众的对话过程,事实上这样
的课堂始终将课堂教学对话限制在教师与学生这一单线层面上。新课程改革以来
,一直呼吁课堂教学的多层对话,不仅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应该有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对话。如此视角的转变,将课堂教学对话层面不断拓宽,不再局限于教
师满堂灌与教师与学生的单一对话形式,而更多地将课堂教学引入到生生对话这
种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教学层面。尤其是音乐课堂,学生的演唱更需要注
重学生表演与聆听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师更应该
注重学生之间言语、眼神、情感等层面的互动,使得学生之间在信息发出与信息
接收中不断连接,形成不断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了在课堂常规的基础上提
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卖报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特殊年代下
儿童的生活境况,我让学生先讲讲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报童生活的状况。不少学
生在介绍时,我组织其余学生注意聆听,并在聆听的基础上组织追问,来消除因
为年代久远而形成的认知差距。这种描述与聆听的互动弥补了学生认知的差异;
接着,我在教学两段歌曲时,组织学生以表演唱的形式进行,同时又形成了表演
与观赏的互动关系。表演结束,我引领学生对表演的内容进行全班性的互动研讨
评价。在观众学生的点评与建议中,学生不断在思考与言说中阐述对于歌曲的内
涵的解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完成了这首歌曲的教学。这种描述与聆听的
互动、表演与欣赏的互动,更好地将学生联系在了一起。
音乐课堂教学中,必要的常规实施决定了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所以,结合不
教学内容:课堂常规训练。
教学重难点:课堂常规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学啦!背上小书包,我们一起上学吧!我们要做到上课端正坐,听讲好习惯、下课不打闹,作业完成好! 二、课堂教学常规训练:
(一)课前准备
1.文具的摆放。建议文具越简单越好,一支笔,一块橡皮。以免学生在拿文具时玩文具盒。
2.课本的摆放。课前准备好课本,摆放在统一的位置(教师示范)
3.下课后把课本放回书包,并准备好下一堂课需要的课本和文具。
(二)课前候课:预备铃响后,立即有序地进入教室到自己座位上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左脸贴左手背,闭上眼,面向右开始桌睡,等待老师来上课。
(三)上课:
师生问好: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金休学生向外跨出步立正站好,双手下垂,两中指贴于裤缝,目视老师,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向学生问好后,端正坐下。
1.听到上课铃声,停止说话和活动,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2.教师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师生相互问好。指导“师生问好”的方法:起立时迅速、安静,保持立正姿势,与老师问好时声音响亮、不拖拉。(与学生一起演练)“老师,您好!(鞠躬)”立正。
3.迟到要叫“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才可以进教室
(四)听课:
学生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1.学生的坐姿:抬头、挺胸、两眼注视前方,两臂胸前平屈放在桌面。(教师示范)
2.不做小动作,不想其他事,要专心听讲(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讲)
3.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4.用心听讲,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五)发言:
举手发言:要发言或向老师提问时,要举右手(要求:左手屈肘平放桌面,左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右手手肘轻放在左手手背上,两手均不离开桌面)、待老师同意后,起立发言或向老师提问,回答完毕后要说“谢谢”、
1.举手回答问题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的姿势,右手臂前臂垂直放于桌面,五指并拢。(教师示范)
2.要发言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3.回答问题一律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站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老师允许再坐下。
4.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5.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六)读书:读书姿势:坐着读书时,两手分别握住书本的左右下角,将书斜放在课桌上,书面与桌面成45度角。如果背诵课文或识记内容时,应把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坐姿要端正。站着读书时应立正站好,双手拿书,左手握住课本下边中间,大拇指和小指在正面分别压住书的两页,其余三指在书的背面,右手拿住书的右下角。《读书歌》:头要正,肩要平,身坐直,脚放稳。双手拿书向外斜,声音响亮词连续。
1.读书时保证三个一,身体要坐直,眼睛离书一尺。
2.读书时,书要拿在手里,眼睛要看书,读出表情。
3.学生单独读书时,要拿起书,声音要响亮,读出语气来。
4.齐读时也注意和大家保持一致的速度和节奏。
(七)书写:明确正确写字姿势:两脚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头抬高。
写字姿势: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要牢记,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八)上交及分发作业
收发作业:发:以纵队为小组,从前一个依次后传:收:从后一个依次向前传,不得错位,30秒内完成。
1.指导传接本子的动作: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从前往后或是从后往前的顺序,依次传递,传递时保持安静,坐着转身传递(向走廊空的一侧转身)。可以传到桌面也可以直接传到下一个同学手中。
2.逐步训练小组长分发作业。
(八)下课:下课问好:待下课铃声响后,教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全体起立。
1.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师生互礼后才能下课,学生才可离开座位。
2.把上节课的学习用品整理起来,准备好下节课的用具,如果下节课是离开教室的就要把桌面收拾干净。
3.进出教室不要拥挤,请老师先走,同学之间要互让。
四、诵读儿歌《学好样》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
不能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
不要学那大青虾,驼着背儿弯着腰。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92―01
教学常规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学环境中所要遵守的“纪律”。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良好品质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借助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以便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一、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常规教育的意义
可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安排见习、队列练习、安全教育和检查、宣布课的内容、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等等。这些内容和教学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课堂,这里面的每一部分都对体育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1.集合整队。集合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也是体育课的第一个常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通过集合整队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而通过师生问好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师生问好还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所以,体育课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道德感。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的品质,也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2.检查人数。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都会积极地上体育课,但是有些身体比较胖的学生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时会故意逃避体育课。而检查小学生体育课出勤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擅自逃课外出的情况,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排见习生。因为体育课的特殊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往往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参与体育锻炼,这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见习,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安排见习生也体现了体育课的区别对待原则。所以,体育课堂常规中安排见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队列队形练习。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提升小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能活跃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衔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5.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需注意的重要常规之一。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差,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不经常叮嘱学生,学生就会麻痹大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安全教育也就成了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6.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宣布体育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可以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内容,进而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同时,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7.准备活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的肌肉,使其快速地进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不进行学习前的准备活动很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引发各种伤害事故,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恐惧心理。
二、 注意事项
怎样把课堂常规更好地融入到一节体育课,使其能有效地给学生带来快乐,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纪律性、道德素质的提升呢?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下我的看法。
1.选择有效的课堂常规教育方式。课堂常规看起来事小,但是其意义却非常重大。教师在课堂常规中表现的各种情绪、各种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常规中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要充满爱心、充满责任,这样的课堂常规才能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