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5: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疗急救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按:本例小儿由于反复多次发病,疼痛给以解痉治疗效果不理想。患儿疼痛部位在剑突下,属于中医“胃脘痛”范围。笔者取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胃经梁门穴、大肠幕穴天枢、八会穴之一中脘,诸穴配合,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腓总神经麻痹
按:本例患者在给予营养神经中,同时予以针灸治疗。因本病属于痿证范围,“治痿独取阳明”,取穴主要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佐以足太阴经穴。脾胃为生化之源,取上述之穴位,促进患者增加食欲,润宗筋,利关节,充血脉养肌肉。阳陵泉为胆经穴,属于八会穴之筋会,取之以助脾胃经,促进康复。
3 面瘫
(一)医疗机构
负责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发生医疗纠纷时,应主动与患方沟通,防止事态扩大;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自行与患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问题的,应及时向区卫生局报告。
(二)卫生局
负责重大医疗纠纷的行政调处。
(三)公安分局
及时制止医患双方过激行为,协助卫生局做好行政调处工作。负责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
二、现场处置
(一)医疗机构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在患方在场情况下迅速封存医疗文件、相关器械和药品等实物,妥善保管,以备检验和鉴定;立即将死亡患者的尸体移离医疗区,并妥善保存。
2.指定专人与患方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办法。首先由病区(科室)负责人与患方进行沟通,如协商难以解决纠纷,应及时向负责纠纷处理的职能科室报告,由其出面协商;职能科室仍不能解决,应及时向院方负责人报告,由其出面协商;院方负责人协商解决无效的,则由院方负责人告知患方通过行政调解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在医患双方协商未果情况下,向区卫生局提出书面行政调解申请。医院不得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报告制度,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报告相关信息。
4.出现患方停尸、摆放花圈、设置横幅标语、堵塞交通、欧打医务人员、抢夺病例资料、损坏财物等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行为时,医院应立即向辖区公安机关报警。
(二)卫生局
1.接到重大医疗纠纷报告时,应立即派人到达现场,组织调处。
2.及时调查了解纠纷情况,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解决纠纷。
3.对医患双方任何一方拒不服从行政调处,也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且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应及时向区政府报告情况。
4.负责对医疗纠纷的上报和信息工作。
(三)公安分局
1.当接到医疗机构报案时,应根据情况组织相应警力,立即到达现场维持秩序,保护医患双方人身与财产安全。
2.当患方有下列行为时,公安分局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1)在医疗区域或医院门口停尸的,立即劝其移离。如不配合,应指挥医院工作人员强行将尸体移到医院太平间或殡仪馆,如发生攻击干扰,可对其采取相应措施。
(2)抢夺医疗文件、欧打医务人员、损坏医疗设备和其它财物的,应立即制止,对不听劝阻的,可对当事人采取相应措施。
(3)在医院门口或医疗区摆放花圈、设置横幅标语的,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聚集人员堵塞医疗办公区通道的,应劝其离开,对不听劝阻者,采取相应措施。
三、长效管理
1.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2.在医疗纠纷行政调处时,区卫生局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医政股为职能科室,负责医疗纠纷处理的接待和现场调处。卫生局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3.公安分局负责维护医疗机构正常治安秩序。要在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和警务点,负责维护正常秩序,打击扰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
4.司法局负责牵头成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专门设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负责调处医患纠纷。
5.医患双方自行协调不成,且对卫生局调处不服,可共同委托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可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讼。人民法院在涉医民事案件审判中,要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加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区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组成的“区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在区卫生局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派一名联络员参与办公室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医疗机构成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领导小组,医院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各相关科室参与。二级医院要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一级医院要明确专人负责。
2.加强配合。各部门要把医疗纠纷处理工作作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宿豫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履行职责,齐抓共管;要加强信息沟通,在医疗纠纷现场处理工作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医患双方工作。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88-01
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以及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致使患病人群的比例不断攀升,但相应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技术多年来却没有质的跨越。显然,这中现状势必会导致大量的医疗废物消化、处置、回收不彻底,继而对大气、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故本文旨在通过技术层面来研究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可行性。
知己知彼,方能制胜。要探讨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技术,我们必须对医疗废物的来源、危害、形成机理、变化过程等有全面的了解。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人或动物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治疗或医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液态或者固态的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调理》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医疗废物不但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而且本身还极易腐败变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可以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甚至可以导致人群传染病流行和暴发.因此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从疾病预防和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医疗废物不仅对土壤、大气、水源等空间物质造成污染和空间污染,而且造成人们的生活环境畸形变质。
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的意识不明确、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各个医院缺少对口收集的专用车辆是目前各个医院普遍存在的状况,如,县级医院和70%以上乡镇医院医疗废物大多数都由各单位自行焚烧处置,而少量乡镇医院和村级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未经任何处置程序即混人生活垃圾,甚至有些还直接流向社会,成为不法商贩牟利取材的源头。可见,我国医疗废物管控的现状是复杂的,也是缺少一套完整程序的。近年来,政府部门虽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和处置,但对专项处理的技术研究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一、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技术举措
传统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是掩埋和焚烧,但这两种途径都有各自的短板。掩埋属最低级的医疗废物处理方式,其不但对土壤、地下水源造成空问污染,而且所掩埋物质需要一个漫长的分解或降解周期,这显然与当今的国情相违背。焚烧技术仍然是目前处理医疗废物的主要方式,在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焚烧处理技术应用普遍,不过焚烧物质对大气的污染是制约其发展的症结所在。本文结合尾气净化、等离子体技术和再生利用技术来进一步研究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技术途径。
1、高温焚烧处理中的尾气净化技术
高温焚烧处理技术仍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有效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分析起来有:焚烧物适用范围广、高温处理的废物彻底、减量化的效果明显,特别是尾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更是弥补了高温焚烧技术处理医疗废物的不足。
医疗废物在形态上都由塑料、玻璃、棉纺制品组成,故它们在燃烧分解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物、酸性气体污染物、二恶英类污染物等,这些细微颗粒或气体携带医疗废物中一些难以去除的病菌将直接进入人们的呼吸系统,长此以往变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目前,尾气净化技术中对烟尘颗粒的控制主要采用水膜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通过在排烟口加装滤网或布袋收口、电极吸附等装置,在医疗废物高温焚烧后气体直接连通该除尘系统,进一步过滤颗粒I生的物质。不过,袋式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极易附着在塘壁上,造成出灰口堵塞或漏气。
医疗废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而其中的氯氢化物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去除。根据GB18485―2001标准的限值规定,去除酸性尾气的方法大致分湿法、于法喷雾干燥法几种。相比较之下,湿法酸性气体去除技术具备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去除效率高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反应后产生的污水又是另外一种污染源;干法去除技术是采用CaO来中和酸性气体,并通过未参与反应的吸收剂来使得中和后的物质结晶、净化的目的。综合来说,干法去除很好弥补了湿法的缺点,但其去除酸性气体的效率实在很低。二恶英类物质是高含氯医疗废物的必然产物,同时,经研究证明,其也是致癌的主要原因,故如何降低焚烧炉内二恶英类含量的技术措施十分重要。首先,在焚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炉内烟气在850℃时悬浮2s以上,并减少烟气在200℃~400℃范围的留存时间,然后通过物理萃取、化学降解或这催化、吸附等途径去除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根据GB18485―2001的规定,二恶英类物质排放标准不得大于1.mgTEQ/Nm2
2、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法近年来处理医疗废物的一项创新型技术,其利用离子体电弧窑中产生的万度高温瞬间杀死医疗废物中的微生物、摧毁残留的细胞毒性药物、药品和有毒的化学药剂,并使之无从辨认。从理论上讲,任何化合物在电弧窑中都可转化为玻璃体状的物质,经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废物可以直接填埋,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目前仅广州、深圳城市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医疗废物。
当然,还有高温的灭菌法、电磁波灭菌法、化学消毒法等,不过就目前医用废物的品类组成、结构分析来讲,这几种方法都无法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故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3、再生利用技术
医疗废物的再生利用技术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被业界称为“静脉行业”。其主要是对初始的医疗废物进行归类整理,然后针对每一类别的废物采用物理、化学或其它方式进行彻底杀菌,并严格在全封闭状态下执行运输、分类、清晰、杀菌、储运、再加工等工序,最终使得每一件医疗废物变废为宝,重新被应用。
医疗废物的再生利用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这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医疗废物安全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各个方面都处于落后阶段,而且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不匹配更是加剧了医疗废物对空间物质的破坏,因此,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流程,并写入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与保护,另外,卫生部门还需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要对口建立严格的考核处理方案,遵循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原则与标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废物处置原则是每一个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处置时必须遵循的,同时这些原则也是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所要达到的层面。
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技术方案、管理办法和监控制度方面都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创新,研究可操作性强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从而保证一种健康、和谐的环境。
2.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也可以看作是课题的前期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立项批准书、开题会材料以及实验之初的背景材料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资料,就构成了课题的“基础性资料”。
3. 计划性资料。课题研究其实跟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首先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有一个规划,那就是课题的实施方案,这是一个总的计划,所以把它归到计划性资料里。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时间段很长,我们可把这个时间分成几个阶段,一般来看,可按年度分,也可按学期分,这个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每个阶段之初都要写出阶段性的计划,使一学期或一年的工作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年末或期末写出阶段性总结。学期初拟定的科研工作计划、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等等,分装起来就变成了“计划性资料”的档案了。
4. 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它是课题档案材料的核心部分,反映了研究的扎实程度、管理力度。
(1)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在研究初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掌握原始情况,日后进行对比。在研究中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认识问题。这些都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如果要整理档案的话,这本档案里就应包括样表、原始表、数据统计、分析及改进建议。
(2)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的记录。作为课题负责人应该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实验的相关培训,组织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等。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有时间、地点、人员、主题、主持、会议纪要等基本情况记录。不管是培训还是会议,都要有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培训讲座材料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的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如不能成本,至少成表、成册。而且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并有专人负责做好记录。这样每个学期的研究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3)阶段性总结展示会议等材料。在课题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必不可少的要开展研讨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这就涉及到活动的一些材料。如教学素材、各种竞赛活动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观摩课、汇报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反思,学生竞赛等方面的资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课题负责人设计组织好各年级、各阶段的活动,并且每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要写出活动的方案,在方案中讲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同时做好课题实验活动记录,活动后有总结,要写出此次活动的收获。这样一项活动就有了系统性。
5. 总结性资料:每学期或每年度的课题阶段性总结、实验教师阶段性总结、课题的中期报告、阶段成果报告等所有总结性的资料都属于这一类。
6. 效果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是体现课题研究效果的材料。如个案变化、群体变化资料、检测统计成绩、实验前测与后测对比资料、教师和学生的获奖情况、荣誉证书统计等都属于这一类。
7. 成果性资料。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取得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一个课题如果没有最终结果,那课题研究就没有完成。所以课题研究必须取得最终的成果。那么成果性的资料就包括:结题审批书、课题实验报告或叫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成果体系、课件集等。
档案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管理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课题组成员个人研究档案材料的积累
为鼓励和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积极提倡各校,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建立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档案。
1. 参与课题研究总的实施方案;
2.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 每学期的计划、总结;
所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主要指的是由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险经办单位或者是其他相关机构在为参保单位以及参保人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过程中,进而形成的各类纸质文件资料或者电子信息资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相应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保人员、单位各类文字信息、数据图表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关系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工作质量。加强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中,为了保证其工作的质量,应当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能够保证参保人员的信息变更、缴费标准等一系列参保情况,这些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的重要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记录,也是确定、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依据,内容全面的医疗保险档案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待遇享受情况等,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体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第三,医保管理政策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医疗保险各项政策也经常会调整变化,而调整完善医疗保险政策,需要充分、完整、高质量的档案资料作为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2 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尤其是档案资料的具体分级分类整理、归集利用等方面,此外,还存在具体管理制度健全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质量。
2.2 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方面不重视
很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者是其他相关单位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经费投人不足、人员配备不够,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基础条件较差,影响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完善
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实现档案的高效性,该项工作不能离开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所以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应当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整体上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细化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应该对各业务科室的档案管理进行规范,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档案归集整理的有关要求,对内部的各种业务资料进行装订归档处理,特别是要确保档案归集整理严格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来执行。另一方面,应该针对档案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在档案的具体归集、整理、检索、查询、开发等方面,不断细化,以提高档案管理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
3.2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档案管理的作用,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应该注意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是小组从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其次,应该注重增加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人,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水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3 强化档案资料内在价值的开发利用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参保人员的利益,应当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应当提供相应的平台,进而方便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对资料的查询。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医疗保险档案资料的深度解读,根据档案资料中蕴含的信息等适当的调整城镇居民节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决策,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改进。
3.4 注重依靠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在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中,管理工作不能够保证收集整理的高效性,甚至在管理工作中会出现遗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参保单位或者参保人员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应该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较为适用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软件,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档案资料的归档方面,应该将各科室业务工作有关的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等业务档案全宗卷归档。在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方面,一般应该采用“年度一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将有关的材料收集齐全,进行组卷,并建立档案工作统计台帐。需要注意的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特别是在系统的授权登陆、文件加密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各项资料安全可靠。
3.5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作为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和历史缩影,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当下的工业文化建设也独具划时代意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始终是老工业区走向现代化的原动力,而历史文化建设更是老工业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为当下迅猛发展中的老工业区注入文化内涵,恢复老工业区历史记忆,建立城市人文与场域精神。同时,满足老工业区住民的区域精神诉求,营造美观宜居、富有情趣的生存环境等文化建设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起来。开展主题公共艺术项目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城市毋庸置疑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的新战略决策。从中国开展高速城市化进程近30年以来,城市建设的显著特征是从规模向质量转型,城市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便是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依据。而公共艺术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环境规划里的一个表现样式,正是通过与公众互动产生精神与物质成果,并以此形成对区域文化的暗示和影响,从而带动起城市文化潮流。主题公共艺术项目的建设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来说尤为重要。
1 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项目建设
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始终是沈阳铁西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动因。在老工业基地加速全面振兴的进程中,铁西区选择以主题公共艺术项目的开发建设来点亮老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色彩,在推动铁西区振兴发展中寻求到老工业基地在当下的新境界、新领域和新高度。以工业文化长廊、重型文化广场、中国工业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铁西1905创意文化园、劳模园为代表,形成“一廊、一场、两馆、两园”的工业文化格局。
1.1 “一廊一场”所形成的老工业区场域文化
2011年5月,“晨曲”、“暮歌”、“工业乐章”等主题鲜明的公共雕塑亮相铁西建设大路,形成了以公共艺术景观为轴线的工业文化长廊。和工业文化长廊相连接的是充满了工业文化气息的沈阳铁西重型文化广场。此广场是以高26米、总重量400吨的动态主题雕塑“持钎人”为标志、以沈重集团原址改建而成的大型广场。广场上的雕塑、公共设施大部分是工厂没搬走的废旧物品改造的。例如废弃电炉盖创意成了休闲座椅,三通管摇身变成果皮箱,巨型螺栓成为市民广场的护栏等。纵观“一廊一场”,无论是迁移改造,还是整合重建,无不呈现出老工业基地特有的场域感。
1.2 “两馆两园”建设再现文化创举
“两馆两园”一方面实现老工业文化场馆在经济振兴战略中的重构,另一方面是针对文化展示与民众生活要求进行建构园区的整体规划。因而涉及到历史建筑在重构过程中针对新的建构条件与使用功能进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在内的二次设计。“两馆两园”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了文化教育资源与空间。公共艺术建设项目以“场馆文化”的形式带动起一股来自铁西老工业区的文化热潮,“两馆两园”成功地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向工业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挖掘和开发。这无疑为铁西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上的振兴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
2 从“百年老矿”到“国家矿山公园”的涅重生
辽宁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有4个煤电项目建在阜新。具规模于上世纪50年代的海州露天煤矿就是其中的重点工程之一,作为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在一百多年的开采历程中,海州露天矿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堪称中国现代工业活化石,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海州露天煤矿于2005年因煤炭资源枯竭而宣布破产关闭的同时,人工废弃矿坑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城市失业人员骤增、经济迅速衰退等深层次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家政府对这个废弃的百年老矿重新规划了未来,的这座衰败沉寂的矿山建成富有朝气、绿色环保、永续利用的工业遗产旅游区,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世界工业遗产旅游城。2005年,海州露天矿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28家之一、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2009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其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时至今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的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矿山主题公园位于露天矿坑北,由公园正门、生态恢复示范区、矿山文化广场、矿山博物馆、矿山主题纪念碑、矿坑观景台6部分组成。其中矿山文化广场、矿山博物馆、矿山主题纪念碑作为主题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建设实施,对露天采矿遗址的历史、特色文化、特征元素加以提炼,形成极具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老工业基地。
矿山文化广场集中展示了海州露天矿生产期间穿孔爆破、采装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中广泛应用的挖掘机、电机车、潜孔钻机等五种大型机械设备。老旧机械设备和现代广场的共融,使展示效果呈现出雕塑和装置的艺术效果,形成工业气息浓厚的场域感。公园内设有博物馆,分为科普馆和人文馆,两馆之间有地下通道连接。博物馆以“科教强人、地质保护、科技节能”为设计理念,共建有20多个功能区,涵盖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煤矿利用与人类生活、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岩石与矿物赏析、工业遗产与旅游开发等内容,是阜新历史上第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地质矿山博物馆。
两座博物馆中间正南方,矗立着一座书写“海州矿精神永存”的纪念碑,总高度为24.5米。纪念碑主体仿岩石组合造型,岩石缝隙中开出变体电镐,电镐上面是4组矿工群雕,主题分别为:创业豪情、宏图壮志、辉煌岁月、情暖千秋。寓意煤矿工人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纵观公园全貌,可谓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矿山历史与文化、高端休闲与大众娱乐、现代元素与怀旧情结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魅力。
3 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与城区改造建设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辽宁老工业区全面振兴改造建设,沉寂已久的辽宁老工业文化产业需要以此注入新的活力,这正是公共艺术文化产业与城区改造项目面临的最佳历史机遇期。辽宁地处沿海,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教优势明显,具备了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基础,更应该抓住契机促进城区历史文化建设和城区改造建设双赢局面。
辽宁是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和历史缩影,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有利于全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将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践表明,主题公共艺术项目所带动的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以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辽宁工业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孤立起来学习的,不能综合运用。实际上课程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当前的人才培养应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组织系统化教学,建立课与课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医学继续教育形成一个整体。
医疗纠纷案例涉及医学各科知识和法律知识,利用医疗纠纷案例Seminar(意译讨论课)教学法[1],使来自各医疗机构的学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上述知识,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医德高、医术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 Seminar教学法的模式
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J.M. GESNER)在德国哥延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中。近代德国大学的Seminar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希腊、荷兰、比利时、俄国、丹麦等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逐渐成为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Seminar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是目前欧美大学的一种主流教学方式[2]。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不断的改革,国内学者也开始注重Seminar教学方法的引入。这种方法受一些研究型大学青睐,如中国科技大学就对这种方法十分推崇,也得出一些相关方面的经验。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点:注重引入Seminar这种教学方法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做法;对Seminar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选择典型课程进行实验;不同专业Seminar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讨论。
Seminar是学员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员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3] 。
Seminar的基本结构[3]:包括① 主持人介绍(1~2min),概要地介绍主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并不做任何界定与评价,接着介绍报告人;② 主题报告宣讲(25 min),由报告人进行专题发言;③ 回应人发言(10 min),回应人针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批评、商榷等多种形式的评述;④ 限时辩论与交流(15 min);在这一部分,围绕交流主题,针对报告人和回应人的发言,学员可以向报告人或回应人提问,报告人或回应人也可以进行解释、补充甚至反批评;⑤ 总结与点评(3~5 min)。由主持人进行专题点评,简短地总结当天的讨论。
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员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关注点”,让学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鲜明的特点:①互动性;②民主性;③激励性;④ 学术性。
2 医疗纠纷案例Seminar教学法应用实例
在医学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医患纠纷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当今社会,参加各种专题的学习班是医务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这种学习班里,学员一般都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经验。现阶段,国内对Seminar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大都集中在部分专业,如外语、理学、管理学等。在医学类课程中引入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较少。为此,我们在医学继续教育课中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尝试。现将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继续教育课医疗纠纷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举例如下:
2.1 主持人介绍(2~5 min)。主持人即任课教师宣布本次课的讨论主题(如手术并发症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并概要地简述所涉主题的基本内容(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及相关知识),但不事先作任何评价与定论。此外,对被邀请的主题报告人作简单介绍。
转贴于
2.2 主题报告(35 min)。此次被邀请作主题报告的学员是某医疗机构外科医师,具有较为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他将事先准备好的某一医疗纠纷案例(如甲状腺腺瘤的次全切除手术,因并发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引起的医疗纠纷),通过多媒体向各位学员详细介绍该医疗纠纷案的案情、医疗经过、纠纷焦点、鉴定意见,并发表自己对该医疗纠纷案件的观点、意见。
2.3 点评人即任课教师评论(10 min)。点评人针对主题报告者的发言,结合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补充、批评、商榷等多种形式的评述。通过任课教师的思想点拨、要领归纳、观点评论使学员对该医疗纠纷案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对手术并发症是否该定性为医疗事故有了正确的理解和界定。
2.4 参与者(所有学员)的提问与辩论(35 min)。围绕主题报告,针对报告人和点评人的发言,学员可以向报告人或点评人提问,可以对“手术并发症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这一报告命题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对报告人和点评人的发言提出批评意见,或对相对立的命题进行辩论,报告人也可以进行解释、补充甚至反批评。从实际情况来看,因各位学员均来自临床一线的工作岗位,既有医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又有因缺乏法律知识深受医疗纠纷干扰、困惑。所以提问踊跃、争先恐后,报告人有问必答、有条不紊。学员与报告人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有时观点针锋相对、论辩精彩激烈;有时思维发散、“离题万里”。但通过这一阶段,学员从多侧面、多角度对该主题进行了细分、剖析和推演,加深对“手术并发症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这报告命题的理解,充分展示了学员们平时积累的医学知识和敢想敢说的思辩才智。
2.5 主持人总结(3~5 min)。由任课教师担任的主持人就报告人、提问人的发言与讨论作简要评价,对该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并发症、医疗过失行为、患者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等概念重新作简要陈述,从而使学员对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对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增加了认识,以达到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目的。
3 Seminar课程教学的体会
3.1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整个Seminar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了确保Seminar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研讨主题,认真做好知识储备,对学员进行动员、督促和指导工作。在课堂研讨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怯场、冷场、偏离主题、绕开难点、陷入僵局等情况,作为Seminar教学的课堂组织者,必须对整个研讨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应以高超的调控艺术,随时纠偏入轨,努力把学员的思维、兴奋点引导到研讨的主题上来,要尽可能广泛地组织学员参与研讨。最后应对研讨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带有共识的正确结论。
3.2 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员,通过自己去找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组织讨论等等,逐步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员在争论或讨论中,运用辩证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现象到实质,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入。为不同临床学科学员提供了科际互动的场域,这种跨临床学科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学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潜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的进行中常常看到学员争论问题的固执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实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教育最终目标。
3.3 提出的Seminar课程的内容必须恰当。首先,因为医学继续教育的学员来自不同的临床专业和不同的临床岗位。所以,所选课程的内容应覆盖全体学员的知识领域,如涉及各个临床学科的医疗纠纷案例,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合理膳食的营养与临床等。使Seminar课程与小型研究、模拟研究相结合,以免过虚,一定要落在实处。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紧扣教学内容,不能偏离教学内容去寻找、设计研讨题目;二是难易程度适宜,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研讨的深入;三是抓住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激发学员开展广泛深入、多维度探索的兴趣的与热情。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统管和开发利用科技信息资源,企、事业单位应该实施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一体化管理,甚至把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科技图书、科技情报或档案、资料、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实践表明,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对于提高信息工作的活力,更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实现信息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科技档案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更新知识,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建立和完善这一新的管理体制。笔者主要阐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实现等问题。
1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把科技资料工作纳入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它包含:一是,就国家来讲,要把科技资料和科技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管起来,实行统一领导,按专业分级管理;二是,就一个具体单位来说,要把本单位的科技档案部门建设成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开发利用中心,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全部的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工作。
1.1 科技资料同科技档案具有密切的联系
科技资料同科技档案,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是两种有密切关系的科技文献材料。这是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1.1.1 内容相同
科技信息是科技资料、科技档案的共同内容。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存贮和传播科技知识信息的,都属于科技知识信息材料,科技知识信息是它们的本质特征。科技档案侧重于原始的知识信息,科技资料则侧重于加工后的知识信息,但两者都是知识信息,是知识信息系统的不同层次。
1.1.2 载体材料相同
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均属于人体外的知识信息库。知识信息必然依赖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人类社会的知识信息,一方面,存贮于人脑的记忆中,但人脑记忆存贮毕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存贮于人类创造的体外信息库中,这是个无限的存贮记忆装置,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记录方式将知识、信息存贮于纸、胶片、磁带等物质载体上。而这些材料正是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共同的物质载体。
1.1.3 作用相辅相成
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尽管在作用的性质上各具特点,但是两者都是科技、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科技资源条件。科技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而科技资料仅有参考作用,从传播知识和提供信息来说,两者在使用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它们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1.1.4 管理方法相似
由于科技资料、科技档案的内容、载体和参考作用相同,因此在管理方法上也有相同和相似之处。比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提供服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科技资料工作的程序也大体如此,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己。不仅传统管理方法相似,而且采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基本相同,如电子计算机、缩微和复印技术等。
1.1.5 互相转化
由于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关系密切,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某单位为参考而搜集来的科技资料,一旦被采用,这些科技资料就成为记述和反映该单位科技、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因而也就转化为该单位的科技档案。同样,一个单位的科技档案,一旦复制提供给其他单位参考,即可转化为其他单位的科技资料。科技档案的复制件和科技档案的编研成果是科技资料的重要来源。
由于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存在着许多共同因素和转化关系,从而为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利用者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科技、生产活动也在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各自为政、纵向伸展的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科技、生产活动,对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需求是整体的,既要求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档案,又要求有完整、系统的科技资料;既要求有原始的科技档案为依据,又要求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科技信息。因此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工作自成系统、封闭守旧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利用者的需要。它的弊端在于:一是,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分散,科技档案部门尚未形成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不利于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二是,浪费利用者时间,影响科技、生产活动的进程,往往一个项目的材料需要多处寻觅,查找材料占去了整个科技项目的大部分时间;三是,缺乏横向联系,没有统一的信息网络,不能适应科技信息纵横交流的需要。只有实行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才能避免上述弊端,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1.3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
系统论认为: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子系统)功能的总和。因此科技档案系统、科技资料系统的功能与属性的简单相加,不等于而小于科技资料、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功能与属性。其原因在于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实行一体化管理之后,两者之间加强了横向联系的协作,可以更有效地开发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信息资源,建立现代化的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统一网络之后,信息数据库可相互检索利用。
既然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一体化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效果更佳,价值更大,因此,在企、事业单位,实现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也已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2 如何实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
由上所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科技档案工作者应为“一体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1 提高认识,树立“一体化”观念
人们常常把科技资料和科技档案混为一谈,统称为科技档案资料或技术资料,概念不清导致两者混合管理。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是两种事物,应该区分清楚,分别管理,从而在较长时期内由科技档案部门兼管科技资料。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认识到,尽管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是两种事物,在管理和使用上各有特点,但是两者关系密切,应该实行统一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从而出现了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既不是把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不分的混全管理,又不是将科技资料和科技档案简单相加,把科技资料作为附属物,视情况给予附带的兼管,而是从科技信息系统的角度把科技资料、科技档案视为一个整体,由科技档案部门统管。实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把科技档案部门建设成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把科技档案――内部信息和科技资料――外部信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信息系统,以适应综合开发利用的需要。因此,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它对于强化信息机构,提高信息工作的活力,更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重视科技档案而轻视科技资料,或者只注重科技资料而轻视科技档案,这是两种偏见。应该明确,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同属于科技文献,都是科技信息资源,在为科技、生产服务中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缺一不可。尤其在现代科技、生产活动中,要想使科技、生产活动取得高效益或高水平,不可能设想没有科技档案,也不可能设想没有科技资料。实践表明,在许多科技、生产活动中,比如设计活动、科研活动等等,只有科技档案或只有科技资料,都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以科技档案为主,统管科技资料,则会使科技档案管理富有活力,更能满足利用需要。
2.2 统一领导,按专业分级管理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是以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它是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延伸和发展,即把科技资料管理纳入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就国家来说,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就是把统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作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从宏观上进行调节控制、监督和指导。由于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中央和地方各级专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就一个具体单位来说,必须把科技档案部门建设成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为此应该加强领导,实行科技档案、科技资料集中统一管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和领导关系方面。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机构,可称科技档案室或称科技信息中心。这一机构应该作为企、事业单位内的直属职能部门,隶属于科技、生产负责人领导。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参加各种技术活动。克服那种分散管理、多头领导、工作失控、放任自流的状态。
其次,在管理形式方面。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根据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管理形式。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适用于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即由科技档案部门对本单位全部科技档案、科技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在大型或驻地分散的中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适用于统一管理,分级保管,即由科技档案部门集中保管本单位全局性的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并对有关部门进行业务监督和指导;一般性和常用的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则由各有关部门的科技档案分室或专人保管。
2.3 健全制度,协调发展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立和发展,要靠严密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为此,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机关,要根据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共性和“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定和办法,如综合机构职责范围、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办法等。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综合管理机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既要制定综合性管理细则,又要遵照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各自的特点,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目前,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科技资料管理制度比较薄弱,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档案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科技资料管理制度。
3 结语
实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不意味着对某一方面工作的削弱,而是对两方面工作的加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种科技文献,对二者的管理,必须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面发展。在业务工作中,应该职责分明,按各自的范围和特点,分别进行科学管理,并密切合作,综合开发,注意发挥总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2]高勇.国外档案展览实践及启示[J].中国档案,2004(5):16-17.
[3]张永祥.档案展览的类型、作用及要求[J].新上海档案,2007(11):5-7.
[4]田湘军.网络时代的档案利用[J].浙江档案,2003(7):33-34.
[5]桂玉兰.综合档案馆展览工作的开发[J].北京档案,2005(11):19-21.
[6]刘红兵,刘红芳,崔豫湘.档案信息网站内容组织策略[J].档案管理,2005(2):47-48.
患者男,69岁,于2016年11月因“黑便4天,呕血半天”到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每日约3-4次,每次约20g,伴阵性脐周隐痛,能自行缓解。患者未引起重视,未做治疗。入院前半天出现心慌不适,呕吐暗红色血液两次,约250ml,伴头昏、乏力、口干,无腹痛、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肢体活动障碍等。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余无其他疾病,无手术、外伤、输血、传染病等病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皮肤蜡黄,面色及眼结膜苍白,心肺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WBC12.65*10^9/L,RBC2.22*10^12/L,HGB59g/L,PLT172*10^9/L。电解质、肝肾功能、输血前九项检查、肿瘤指标、腹部彩超均正常,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重度贫血”,予以吸氧、输血、通知病危,卡j磺钠、醋酸去氨加压素止血(15μgivgttqd),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完成胃镜查找出血原因。
经治疗3天后患者无再出血,精神状态良好,病情明显缓解。但在住院第2天复查电解质出现血钠下降至133.0mmoml/L,余在正常范围。次日复查继续缓慢下降至129.5mmol/L,余在正常范围。治疗第6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阵性谵语,考虑肝性脑病,不排除低钠低氯血症可能,复查电解质提示明显低钠、低氯。立即静脉补充氯化钠,停止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监测电解质。低钠、低氯纠正后患者意识恢复,停用去氨加压素后患者未再出现低钠、低氯及意识改变。胃镜检查提示出血原因为糜烂性胃炎伴出血,经治疗后患者住院13天治愈出院。
2.讨论
醋酸去氨加压素用于治疗和预防出血通常一次0.3μg/kg,溶于生理盐水50-100ml在15-30分钟内静脉输注。若效果显著,可间隔6-12小时重复1-2次;若再多次重复此剂量,效果将会降低。常见的不良反应:1.一般反应:头痛。高剂量时可引起疲劳;2.循环系统:高剂量时可引起血压一过性降低及反射性心动过速;给药时面部潮红;胃肠系统:胃痛及恶心。3.偶见的副作用:一般反应:高剂量时可产生眩晕现象;使用本品时若不限制饮水可能会引起水潴留/低钠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血清钠降低和体重增加,更严重者可引起惊厥)。
患者符合用药指征,且按照公斤体重计算一天使用15μg/天,属于正常剂量。患者出现低钠、低氯的不良反应属于偶见副作用。由于患者先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起初该患者出血原因不清楚,容易将该副作用误诊为“肝性脑病”。同时在其他报告中我们还发现过由于发现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出现脑梗塞的案例。
本例患者由于反复进行电解质复查了解电解质变化情况,同时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表现、辅助检查异常情况相结合,从多种治疗方案同时入手,将观察与治疗紧密结合,处理及时,使患者意识障碍的原因及时明确,避免病情加重和诊疗延误,目前患者未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任何后遗症,恢复相当好。
基层医疗机构在不良反应发生的量的积累中存在不足。我们常常只能从杂志中了解类似案例的出现。因此,要不断提高对类似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能力,以免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为了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建议针对发生过的偶有的药物不良反应多进行资料分享。让基层医疗机构在观摩学习过程中掌握诊断和治疗的要点,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减少由于药物正常不良反应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生活质量。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However, the discussion of medical data is more a continuation of the previous medicine statistics, medical data mining method, and no consciousness to with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of application is for the medical industry bring a revolutionary change. We introduce the four part of the medical data,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data in various fields of life sciences, point out that Life Sciences data is the core of the medical data. A case study is appli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eatmen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research of medical big data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Medical big data;Life Sciences data;Precision medical
随着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医疗数据的存储,分析,传输是医学信息领域研究的热点[1]。近年来,随着"36212工程"等改革工作的推进[2],国内医疗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区域医疗,医疗集团等新兴医疗组织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医疗数据,如何利用这些医疗数据是摆在医学信息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
目前关于医疗大数据的研究更多是延续以往的医学统计,医学数据挖掘的思路,大部分研究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深化,对医疗体制改革,打破垄断机制重要作用。本研究整理了近年来医疗大数据的研究成果,提出以生物科学数据为主的医疗大数据建设方案。
1医疗大数据的来源与组成
综合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和观点,我们认为现阶段医疗大数据主要来自于以下四部分:临床数据,医疗费用数据,个人行为数据,生命科学数据。
1.1临床数据 临床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现有的临床信息系统(CIS),电子病历(EMR),健康档案(HR)等,主要是在诊断,治疗,随访过程中产生的血压,血糖等个人体征信息。此类数据可以应用于临床决策支持,临床数据对比,药品研发,地方病治疗,基础医学等领域的研究[3]。
目前临床数据特点是数量大,范围广,相关研究较好的一类数据,被视为主流的医疗大数据构成。然而此类数据研究主要的挑战是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易进行后期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分散在各类医疗机构中,难以获取,数据质量差,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综上,除去部分信息化程度高,标准化好的临床数据可以作为医疗大数据的研究对象,大量的临床数据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短期之内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
1.2医疗费用数据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是世界范围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此问题将愈发严重。现阶段造成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很多,其中医院方在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激励医护人员开更多的处方,做更多的检查来获得利益,患者方由于现行的医疗保险体制的不公平性导致部分患者负担的医疗成本较低刺激了不必要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医疗费用的研究一直是医学信息研究的难点,意义重大困难突出。首先是医疗费用数据不公开,导致相关的研究只能分析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医疗费用数据,时效性差,无法准确反映正在出现的问题。其次是方法过于简单,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数据,但是对过度医疗行为的识别方法,惩罚机制等的设计简单粗暴,缺乏科学的论证。医学信息研究人员熟悉方法,但是缺乏开展研究的数据,只能望而却步[4,5]。
医疗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实时性,通过实时收集,分析各类医疗数据,以及通过应用各类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过度医疗行为,以数据为证据配合临床路径等相关医疗行为监督体制,纠正过度医疗行为。需要指出的是这类研究和应用初期会受到来自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抵制,而这也是开展此类研究的难点所在。
1.3个人行为数据 个人行为数据主要来自于类社交网站,购物信息,WEB点击等个人在虚拟空间留下的痕迹。结合健康档案,临床数据,个人行为数据可以挖掘特定人群的生活模式和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地方病,流行病,职业病预防和治疗,相关药品研发,用药提供指导。
目前个人行为数据是一个新兴的数据源,相关的研究开展的较少,突破了现有的医学信息研究领域。但是随着大数据研究的深入,此类数据的重要性将愈发明显。目前电子商务领域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和应用开展较好,在消费行为预测[6],消费模式分析都取得很好的成果[7]。而医疗大数据领域开展个人行为的研究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和方法,这也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同传统的医疗行业结合切入点。
1.4生命科学数据 现代生命科学以中心法则为起点,经过基因测序,RNA干扰,基因编辑等几次大的创新,目前已经产生了空前规模的数据,发展一套完备的数据分析技术。生命科学数据具有数据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点。现阶段的生命科学数据有代表性数据库主要包括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基因序列数据库Genebank,蛋白质序列数据库PIR,疾病数据库OMIM,药物数据库Drugbank,通路数据库KEGG等一次数据库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种类繁多的二次数据库。除此之外随着生命信息研究不断深入千人基因组计划,宏基因组,各类组学的研究都正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存储,处理,分析这些数据毫无疑问是大数据技术研究范畴。
利用生命科学数据诊断和治疗疾病,已经逐渐从实验室开始走向商业化,目前已经开展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项目。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团队发现胎儿脱落的DNA能直接进入母体血浆,进而可以通过检测母体外周血中的胎儿DNA的方法检测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等遗传疾病,从而开启了无创基因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8]。进过多年研究,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经实现商业化[9]。如何利用不断出现的测序数据和技术,预防疾病,完善健康信息管理,实现精准医疗等内容将是医疗大数据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10]。
2医疗大数据数据挖掘平台设计
医疗大数据由于自身特点,需要有不同于传统的技术。目前主流大数据的技术包括了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数据库,NoSQL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等技术等[11]。医疗大数据的特点决该领域的研究必然是多学科交叉。
根据现有的大数据技术,结合医疗大数据的特点我们设计基于Hadoop的医疗大数据平台,该平台采用了目前主流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导入,数据分解等部分,见图1。
3应用案例
随着高通量的生物分子识别技术进步,为人类研究癌症提供了大量的多组学数据。原癌基因癌变,抑癌基因和修复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失活是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关键因素。然而癌症基因中组合遗传变异的复杂性导致识别癌症相关模块以及描述其生物学功能成为很大的挑战。
研究利用多种遗传变异因素设计了多因素介导的功能失调癌症网络核心模块识别平台用于研究多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平台采用Hadoop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多维基因组数据(DNA突变、拷贝数变异、甲基化、基因表达和microRNA表达谱等);利用R语言开发核心模块识别程序;采用RHIPE技术连接数据和R程序;采用JAVA实现WEB界面和数据可视化。实现癌症数据的存储,传输,识别,可视化等一系列工作,从而为癌症的诊断,精准治疗提供基础,见图2。
4展望
现阶段国内医疗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落后于其他行业,既有医疗数据标准不统一,获取困难,数据质量差等客观因素,而研究人员对医学信息自身的理解,对将医学问题与新兴技术结合的能力,对学科交叉的认识都存在不足。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以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和生命科学数据为核心,以行为数据,诊疗费用数据为辅助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展部分示范性的工作,引导医疗大数据从科研到应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汪鹏,吴昊,罗阳,等.医疗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与平台建设构想[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
[2]尹聪颖.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从"35212"变成"36312"[N].中国数字医疗网,2013,09,04.
[3]罗旭,刘友江.医疗大数据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5).
[4]李学沧,白雪峰,刘跃娟,等.异常医疗行为识别研究[J].智慧健康,2015,1(2).
[5]楼磊磊.医疗保险数据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和系统[D].浙江大学,2015.
[6]樊志文.顾客消费行为预测--基于RFM与灰色GM(1,1)模型的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2.
[7]杜春娥.O2O模式下餐饮外卖市场大学生消费群分析--基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J].新闻知识,2015,04.
[8]张军,卢煜明.血浆(清)游离核酸的临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