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5: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后勤管理规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的历史时期,我军通过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加大依法治军力度,部队建设不断向正规化迈进。部队各级后勤必须进一步强化依法管理、按章施管的意识,以实现后勤规范化管理目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正规的管理秩序,完善后勤管理措施。这样,才能跟上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步伐,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要求。
一、完善科学管理决策机制,促进科学管理
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决策内在规律的反映,违背决策的内在规律,就必然会受到惩罚,向科学决策要效益,就必须完善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促进科学管理。一是规范决策程序。对基本建设中重大项目,大宗物资采购和大项经费开支的决策、计划、分配,部队各级后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按程序决策的规定,反复论证,综合分析局部计划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与后勤实力、后勤实力与部队实际需要等因素。坚决按照先由决策层的建议咨询机构提出建议,拟制方案,再由专家小组研究论证,尔后制定实施计划步骤、预测效果、修正方案、党委集体决策的程序。严密组织,形成层层把关的决策机制,力避决策上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当然,对大量的日常工作的决断,即那些重复性的、简单明白的一般决策程序,也要灵活处理。二要规范决策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定性决策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转变;从个人决策向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集体决策方法转变;从单一的决策方法向多种决策方法综合运用转变;从简单的人的决策向人、机结合的决策手段转变,提高决策质量。三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尽量扩大官兵参与决策的面,保证官兵从决策制定到决策实施全程参与;让参与决策的人员了解情况,把握依据,做到心中有数;善于集思广益,及时综合归纳,重视汲取决策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勇于否定自己,服从多数人意见,一旦出现意见分歧,应多商量,缓决策,慎表决,通过反复酝酿,仔细研究,直到时机成熟,再做决断。四是规范党委集体理财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经费预算集体研究制度,重大开支集体把关制度,动用家底逐级报批制度和预算内开支“一支笔”签字制度,坚持做到没有列入预算安排的项目不建,没有经费来源的不办。部队的困难原则上由机关统一研究,统一计划,统筹解决,并按逐级上报请示,机关下达批复的程序办理。
二、建立管理效益评估机制,提高管理效益
后勤管理的直接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实行全面科学的效益评估,不仅是对规范化管理结果的考评和检验,而且对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生产都有潜在的作用。因此,进行全面科学的效益评估,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是要建立效益评估体系。就是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定相对合理的分值标准。对管理目标的结果进行考评,为实施奖惩和改进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二是实行综合效益考评。就是本着公开公正、简化优化、突出重点和兼顾一般的原则,对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实施起来可根据组织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应该是旅(团)对基层连队每季度考评一次,军级单位每半年考评一次。三是要奖惩兑现,规范化管理是重视成果的管理,重视最终成果才客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评不是坐在一起“评”先进,而是凭成果“算”先进,只有奖惩兑现,才能使规范化管理逐步走向正规。
三、运用用人管理激励机制,增强管理效能
首先,部队各级党委要努力适应后勤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确立有利于后勤管理队伍健康、快速成长的用人标准和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后勤管理队伍中营造“靠素质发展,凭工作进步”的氛围,要克服用人上的短期行为,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后勤干部要舍得放到重要岗位锻炼、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全面工作能力。其次,要把现有人员调整使用好。尽可能地把每个人都放在他最擅长的岗位上,从事他最喜爱和擅长的工作。通过上下级之间、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设身处地地帮助后勤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二要完善责任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职对应、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后勤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每个后勤管理者都明确自己在后勤规范化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三要完善激励机制。结合干部职称等级评定,制订出科学的考评办法并严格组织考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是挑战性与可行性结合起来。没有挑战性,就没有激励作用。相反目标定的过高,可望不可及,就会使大家失去进取心。二是把特殊性与公平性结合起来。在考评时,既要考虑各行业的特点,又要兼顾公平,让目标责任者付出相同的努力,得到相同的奖励,防止出现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现象。三是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能量化的要全部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提出质的要求,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考评指数易记、运行过程易控。四是把平时了解与定期考评结合起来。各级领导要注重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使大家常感到有压力、有动力,防止出现平时不争评时争的现象。
四、健全后勤管理监督机制,坚持依法施管
加强监督是确保法规制度有效实施和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加强监督必须规范监督机制,后勤监督主要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是把上述各项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高效能的监督体系。部队后勤各级各部门要把强化监督放在后勤管理的重要位置,在职权区分上,要从上到下具体明确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的监督责任和权力,把各方面的监督积极性调动起来;在监督内容上,要盯着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敏感部位,尤其要重点加大对经费分配、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的监督力度,严防各种违规行为。各业务系统对经费物资计划、请领、分配、使用、核销等业务流程,要进一步做出质和量的规定,无论是分配经费还是分配物资,都要坚持计划和数量公开,杜绝暗箱操作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监督方法上,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紧密衔接起来,把监督贯穿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防止出现监督的“真空”和“死角”。
自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理念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旨在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运动。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作为一项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工作,涉及到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其他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的事务。后勤事务异常繁杂,重在管理,管理得当,则能有效满足全校师生的服务需求,为师生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办学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办学经验的不足,许多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后勤管理改革走了许多弯路。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来审视当前独立学院后勤管理状况的话,则可以理解为许多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并没有以在校师生的需求为标准来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规章,其提供的后勤管理服务满足不了师生的服务要求。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摆在独立学院后勤发展的一道难题。当前全国上下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采取法制化管理的办法成为当前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独立学院仍然沿用母体高校行政性管理模式,导致后勤管理效率低下,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通过依托母体高校资源,结合社会资金而创办起来的独立学院,其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对母体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在后勤管理方面,许多独立学院依然是依循母体高校“科层制”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并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独立学院所依托的母体高校,由于有政府经费的投入,其在后勤服务和保障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彰显后勤的“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而独立学院由于政府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后勤资金往往比较吃紧,采用行政性管理模式,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地激发,并最终导致后勤服务质量的低下。这就是通常有学生会觉得公办高校食堂饭菜、宿舍费会便宜一些,而独立学院的食宿则相对贵一些,并且后勤服务也相对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独立学院所依托的母体高校后勤员工大部分是编制内正式员工,他们更加珍视自身的工作职务,采用行政性的后勤管理方式有较好的基础,而独立学院后勤员工大部分是合同制员工,员工流动性大,依然采用行政性的管理方式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而导致后勤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服务质量的低劣,并加剧了后勤人员的变动。第三,许多独立学院后勤沿用母体高校行政性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上级管理部门干预过多,管理过死,缺乏灵活性,效率低下等母体高校后勤管理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由于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间资本进行办学的,其后勤工作一方面要保证高校教育的“公益”属性,一方面还要兼顾办学主体的经济效益,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后勤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改变。
(二)后勤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建设滞后
高校后勤涉及到为师生提供水、电、暖、交通、住宿等日常事务管理和维护。这些事务大部分都是专业性较强、体力劳动强度大,需要后勤管理人员匹配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的工作。然而,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人员结构不甚合理,这严重滞缓了独立学院后勤专业化建设水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后勤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从现实情况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诸如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楼管,基本是以退休人员为主,负责校园交通执勤管理的保卫处人员,基本也是。这些后勤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所带来的一个严峻问题便是精力不足,进而容易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和服务的不足。以学生公寓的楼管为例,其每天要负责的卫生清洁工作都已经让其不堪重负,在宿舍进出人员的管理上、公寓设备管理、火灾防护方面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后勤管理人员专业机构不合理。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工作,诸如供水、供电、供暖以及公寓的日常维修等,都需要专业化的人员。而当前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人员基本都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当后勤事务需要专业人员时,往往不得不临时聘请校外人员进行协助,如此一来,不仅耗费大量的资金,服务周期经常也拉的很长,引起师生的诸多不满。
(三)许多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混乱,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最初源于企业改革,指的是企业通过推行信息化,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的本质是让沟通更顺畅,让连接更方便。高校后勤实体部门众多,人员庞杂,很多师生员工对后勤各部门的职责不甚了解,遇到问题不知道与哪个部门联系,同时后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比较慢,因此服务不及时,导致师生的意愿没能及时反馈的现象时常发生。师生与后勤部门以及后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是独立学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
(一)落实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十明确提出把法治观念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十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便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也就成了应有之意。
(二)顺应独立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独立学院后勤社会化本质是后勤市场化,意在将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中。独立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顺应高校后勤发展潮流,相应国家号召,落实相应政策的务实之举。虽然在社会化改革中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甚至出现反复,但改革的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社会化改革改革本质上是把后勤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法治经济,强调用法律法规保证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推行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本质上也是进行法制化改革。
(三)独立学院后勤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可靠保障
当前许多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依然带有浓重的行政性色彩,后勤管理工作主观性过强,后勤工作经常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主观性、随意性;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后勤员工多是以临时工为主,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稳定性、连续性。独立学院通过推行法制化管理,明确工作人员的权、责、利、效,以及相应的监督奖惩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后勤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和后勤腐败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后勤人员的权益。因此,推行法制化后勤管理模式是保障独立学院后勤工作连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三、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的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为独立学院后
勤推行法治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基础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经了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计划为指导,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指的是市场交易主体地位平等,市场交易遵循等价交换的法则。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市场经济主体只有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升竞争力,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对外开放是我国实行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开放性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意在使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化,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性、竞争性、平等性和开放性都需要法制保障,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为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治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基础。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行,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治
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基础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纳入的法治管理的轨道,任法而治。政治上,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法无规定不可为”,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行使行政职权。经济上,一方面是严格遵从“私法自治”原则,保障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及合法权益;一方面强调用法律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打击经济违法行为。文化上,一方面是全面加强法治教育,营造法治氛围,打造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观念;一方面是通过法律规范文化市场,保障公民以及文化组织的合法权益,引领文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行为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治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基础。
(三)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为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
理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自上个世界90年代中央提出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各高校纷纷把后勤从高校分离出来,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以减轻高校负担,推进后勤事业的发展。然而,后勤社会化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反复。独立学院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从一开始,其后勤管理便走上了社会化改革的道路,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为其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经验。
四、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法治后勤管理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独立学院要建构法制化后勤管理模式,首先要引导后勤工作人员树立法制管理理念。在行政性管理背景下的高校,要后勤员工树立法制理念并非易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独立学院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要确立依法管理后勤的理念和决心。强化后勤法制理念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需要学院领导层率先树立依法办后勤、依法管后勤的理念。在日常的管理决策中,在管理干部的任命中,严格依法办事,为后勤员工起到表率作用。第二,要在全体后勤员工中普及法律常识,营造后勤法制文化,逐步树立起后勤员工的法制理念。独立学院后勤法制化管理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在“一线”工作的后勤员工上,这是检验后勤法制化管理推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强化法制后勤管理理念,需要在全体后勤员工中普及法律常识,要对后勤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讲授与高校后勤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后勤员工真正做到知法、懂法进而守法、护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树立其法制管理理念。第三,要“抓典型,树榜样”,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加快推进法制后勤的推行力度。受行政性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独立学院后勤管理队伍中,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拖拉、懒散,工作被动、消极等不良现象。因此,对于那些法制观念较强,法制管理执行较好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法制观念依旧较差,法制执行不到位的个人和团体进行必要的惩戒处分,通过抓典型、树榜样,形成法制后勤的用人导向和组织氛围。
(二)完善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后勤管理“有法可依”
法治的首要要求便是:有法可依。对于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而言,做到有法可依,就必须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用法律为后勤各项工作保驾护航。后勤行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涉及面广,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也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立法,为高校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独立学院具有自身办学的特殊性,自1999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办以来,才短短的十几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认可,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办学的模式使得独立学院后勤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行业立法存在诸多空缺。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后勤工作的重视,加强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为独立学院推行法制化管理提供上位法指导。第二,独立学院要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好与后勤相关的规章制度,把国家层面的法定要求落实到本校的管理规定之中。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提现费,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则是对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当前独立学院在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乱象,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这些行为。
(三)独立学院各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模式,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各后勤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行业规定以及学校管理规定,严格执法,完善监督和指导,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各后勤实体部门要确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独立学院后勤包括公寓管理部门、餐饮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依法管理就是要求这些实体部门确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戒除人情关系介入到后勤管理之中。第二,独立学院要加强对实体部门执法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做到执法必严。当前许多独立学院后勤服务质量低,后勤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后勤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更多的是后勤管理主体不按规制制度办事,对相关法律法规置若罔闻,并且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变。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后勤各部门的违法违章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四)明确奖惩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做到“违法必究”
法治的最后一项要求是违法必究,这是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必要延伸,更是有力保障。独立学院后勤推行法制化管理,在做好“立法、执法”的同时,必须明确奖惩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做到违法必究。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确实落实、细化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问责机制。独立学院后勤管理部门要通过部门规章把相应的职责要求进行细化,并把相应的要求写进聘用合同中,让每一位进入后勤部门的人员在入职时就明确相应的职责要求,明确失职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要把问责机制落到实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细则制定出来之后,关键在于能否落到实处。法律制定出来之后,若是得不到遵守,则是一纸空文。独立学院后勤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违法必究”。
五、结语
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推行法制化管理一方面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行政性管理方式在高校仍然是主流,独立学院亦是如此。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办学的特殊性,其后勤管理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规章落实不到位,管理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的产出和提升。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需要独立学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独立学院后勤员工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只有这样,独立学院后勤法制化管理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1).
[2]赵新平.浅议独立学院后勤如何先行与市场接轨[J].高校后勤研究,2015(04).
[3]唐艳枫,翁兆丰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机制与模式改革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 2015(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此而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高校和税务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关系到税收能否规范化管理,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从事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经营和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利用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服务;设置在高校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或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的、社会承担为主的,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中具有经营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活动纳入到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参与市场竞争。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社会供给,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的税收问题和现行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增值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有关规定计征。
(四)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必须明确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应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进行单独核算,分别进行纳税申报,不进行单独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律法规滞后,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我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征税最早是以通知形式下发的,也就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2月28日的《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这一通知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但其期限是到2002年底,目前这一政策延长到2005年底。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各地税务部门对此也一直无法准确把握,甚至采取姑息态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与否,与高校后勤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只是做了简单的改头换面,在后勤处或总务处上挂个企业集团的招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从根本上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企业并未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这其中虽然有观念上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来自体制上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从而造成不利于税收征管的局面,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
(三)税收征管服务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由于我国高校大多数为政府办学,国家投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远离市场。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存在观念滞后,重管理,轻服务,多被动,少主动的倾向,适应改革和市场的能力较弱,忽视了对高校的税收服务。深入高校少,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税收服务不到位,使高校这一现实的和潜在的税源未能被关注和重视起来。同时,税收征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征、管、查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无庸置疑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增税因素,无论是流转税、所得税还是其他税收,税源和税基都会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完善而扩大,税收收入也会随之而不断增长。等高校后勤改革彻底完成之后,高校后勤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不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时,必将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税收征管方法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目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即:既对学生提供服务,也对社会开放的各种科研实体兴办的公司、各种补习班、校园围墙外的餐馆、书店、理发馆等后勤经营行为进行了相应的税收征管。税源监控常用手段主要是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检查和税控装置等。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如对本校学生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食堂、医务所、学生公寓、电影院、理发店、澡堂等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基本处于无监控或漏征漏管状态,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 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对国家税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税收法律法规对此应及时加以规范,力争使税收规范与高校后勤改革保持协调一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既要从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出发,又要从严肃税收法律和保护国有资产收益的角度来加以统筹兼顾,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只有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科学、完善、合理,才能使税收规范化管理得以实现,并且通过税收规范化管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1908年,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就当时美国年轻人失业率越来越高的情况,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紧接着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公司能蒸蒸日上同时满足职员的个人价值感、发掘职员个人特长,越来越多的欧美地区公司逐渐重视起职员的职业规划。上世纪,由于我国一开始实行工作国家分配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被引起很大重视,新纪元到来,我国才逐步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属于新兴领域,在市场经济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精准开发个人能力、发掘个人特长,可以帮助个人更准确地定位自己、了解自己,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职业规划可以帮助自己在工作中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清晰的奋斗策略,正确评估个人的强项和特点,扬长避短,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为自己职业未来描绘清晰的蓝图,使个人发展成功最大化;可以在生活中塑造清晰真实的自我,发现自己真实的兴趣,充实生活,获得幸福。
二、现状分析
(一)员工的现状
医院的后勤工作是一个需要主动付出且不求回报的服务保障行业,年轻的大学生们一般不会选择,来应聘的一般也是对后勤工作不了解或者是想求个工作的一些其他人员,很少有具有管理能力或者是其他专业技能的人才来应聘,由于这个内在因素就会造成后勤人员的整体文化素养偏低。
(二)后勤工作环境的现状
后勤人员的日常工作都是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日常巡检、日常维修、医疗器材的采购、营养食堂等工作,没有目标的重复性工作容易使人麻木,对于现阶段组成医院后勤的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工作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的态度偏多。后勤重视人员技能提升的程度不够,只注重服务、保障、物资管理等表面工作,没有切实意识到后勤的核心是人员。
(三)医院政策的现状
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和一些政策的存在,医院对于后勤人员来说其个人发展是受到限制的,后勤人员所能达到的上限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份个人能看到自己发展尽头的职业对于员工来说往往是没有干劲的。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进信息化技术,后勤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也是必然,随着BIM技术的完善,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也会应用到整个医院,但是现在信息化管理技术人员稀缺。
(四)国家政策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并推行医疗改革,取消了药品耗材加成,实行医药分开等政策,员工的收入和以往相比下降颇多,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
由于后勤各种现状的出现,后勤人员的自我价值感、认同感偏低,导致消极心态,以至于自我放弃,每日得过且过,从而进一步造成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医院后勤的服务质量决定了医院运行的流畅性,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石,而后勤的核心是人员,只有着眼于个人的发展建设,整个后勤才会有活力,只有提高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员工的积极性、价值感,才能实现整个后勤的稳步发展。所以,医院后勤要想构建一个整体文化素养颇高、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团队,必须让员工意识到只有科学地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清晰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好地为后勤发光发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一般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不需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可以分为多个短期目标,此时的状态应该是先进行知识的获得与能量的积累,是一个培养自信心的时期,经过自我筛选,选取自己努力的方向。中期规划一般为五年左右,依个人的目标难易程度而定,主要是在自己努力的方向上搜集所需要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达成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长期规划是放眼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在一个个短期规划和中期规划完成后所做的终极规划,主要设定职业的长远目标,比如我要达到什么位置、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所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同,但是总的方法和核心不外乎明确四点。
(一)自我认识
先对自己做个初步总结,可以列举自己已知的兴趣、特长、优点、缺点,现在开始要经常对自己做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次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做初步的认识了解,对自己的岗位做初步的了解。
(二)我想干什么
在对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做一个初步的自我认识之后,我们对自己已经有了基础认识,此时需要明白我想干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可怕的,入职之后有一系列的岗前培训和上岗证书证件的培训学习,还要对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进行了解,往后更要参加各种互动、会议、演讲、节目表演等,这些学习种类繁杂,我们要学会在参与中总结哪一项是自己喜欢的,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帮助,树立目标,把无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都留给想做的。
(三)我能干什么
新员工往往有无限的热情,会给自己确立很多感兴趣但是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认识得还不是很全面,以为我能,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是有些外在因素和自己的内在因素导致自己不可能完成的,这时候就要果断地舍弃这个目标,多和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目标并且已经取得成就的人对比学习来判断目标的可行性。
(四)环境支持什么
每个单位都是鼓励文化建设的,我们可以利用公共资源,比如图书馆、单位的官网、公众号来进行文化知识的汲取,保持阅读习惯。每个单位都会有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我们要积极参与。单位也鼓励与后勤技术相关的培训学习,多考取相关证件。后勤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后勤也鼓励员工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知识。明确四点之后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发展的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对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会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真正有能力的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对自己人生的规划,重燃工作的热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企业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壮大,不但大大提高了对学校的综合保障能力,而且在社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不少高校不断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一些教辅单位组建高校后勤企业,归属后勤系统管理。对于这些单位如何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构建高校后勤产业现代企业制度,还有许多认识问题和实际操作技术问题需思考和实践。本文就此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后勤同行。
一、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单位的主要问题
(一)转变观念难,思想压力大,人才难留住
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教辅单位的大部分人员并非出于自己心愿被分离,觉得不但是身份降了、档次低了,而且丢掉了长期以来“吃皇粮”的铁饭碗,今后要靠自己“赚钱吃饭”,短期内观念难以转变,思想压力大。如某高校将教务处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教材科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教材服务中心,从原来的学校一级核算单位变为后勤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从教辅人员转为一般服务人员,且高校后勤产业改革的目标又是推向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目前还要逐步开放校内服务市场,所以员工的思想压力大。
在人员安置上,虽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与其他教职工享受相同的职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甚至退休后也享受同样的待遇,但是由于观念和实际问题,使得有门路的职工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到学校。“新人”实行全新的聘任制,参加社会保险,可是在工资待遇方面目前还未能做到与“老人”同工同酬,真正的人才留住难,员工变化频繁,影响了后勤企业正常的优质服务。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1 原有体制下形成的“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出大问题,学校不垮,工资照领,奖金照拿”的格局还未真正打破。现在讲社会和谐、讲幸福指数,且一些工作无法具体量化,所以在同一类员工中,特别是事业编制人员中的绩效奖金无法拉开档次,无法实现“奖勤罚懒”,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人员总是把自己收入跟以前比或跟原单位同事比,经常喊“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形成了收入的“平均主义”。
2 后勤企业主要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与学校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对后勤企业的行政干预仍不可避免。学校希望后勤企业在讲经济效益时,更注重社会效益。
3 后勤需要承担学校的分流人员和教职工家属。由于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上述一些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容易形成一些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的格局,所以高校后勤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的阻力。
(三)缺乏自主经营机制
高校后勤与学校行政体制分离后的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如后勤教材中心成立后。继续教育学院下属有些部门就自行组织学生销售教材,扰乱了学校教材的正常供应秩序。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没有给高校后勤企业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造成目前高校后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高校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在实际运作中,学校又要求后勤企业要减轻学校负担,实行差额拨款,且总趋势是拨款会越来越少,或是收费定价偏低等等。而后勤经济实体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稳定队伍,要生存与发展,就不能不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决定改革的成败,决定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高校后勤企业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的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后勤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一言一行,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其社会成本要最低,必要时还要牺牲经济效益,以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种似企业又不等同于社会企业的高校后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四)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在其分离出来之前,由于其隶属行政体制,且规模较小,往往由学校财务处记账或代管经费,即使是单位自己记账,也是简单的事业会计收付核算,未实行完全的成本核算,如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费用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没有企业会计的合理。在规模较小、核算简单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新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校内校外市场的开拓等等,原有的财务核算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已远远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教辅单位组建高校后勤企业,这样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要打破原有的“等、靠、耍”的观念,“既来之,则安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民意、占领市场。对新组建的后勤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浙江大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后勤
近几年,全国高校后勤产业的快速发展证明,如果没有一支稳定、过硬、和谐的高校后勤队伍,就会影响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等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且后勤的服务、保障和育人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其后勤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好。为此,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一些教辅单位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应从以下方面抓好企业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
1 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员工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企业通过为员工制定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给予员工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机会,给那些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力求上进的员工晋升的机会,就能够促进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达到“事业留人”。
2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人性化的管理。针对大部分员工的种种“顾忌”和“失落感”,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企业领导对员工要关怀、理解和尊重,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能提高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达到“感情留人”。
3 切实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指数也在不断上涨,工作是绝大部分员工谋生的重要手段。收入是最直观的体现。当员工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回报严重不相匹配或与同类人员有较大落差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将是其必然选择。即使不跳槽,也可能是出工不出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当地社会和学校教职工的总体工资水平,给员工以合理的薪酬,以达到“待遇留人”。
4 加强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是增进相互信任、化解矛盾的最佳形式和途径。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员工的不满情绪,加大沟通力度和密度,对员工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化解矛盾,营造一种企业关心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和谐氛围。同时,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企业,要明确一个信念,从“等、靠、要”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秉持“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的企业理念,立足校内,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校内校外市场。
(二)引入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
要把竞争机制引入高校后勤企业,并与员工的个人劳动报酬相结合。无论对“老人”还是“新人”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同时在工资待遇方面应该做到同工同酬、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在坚持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及对超额完成目标利润实行一定比例的奖励措施的原则下,由后勤企业按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标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
(三)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健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
关键词:高校后勤实体改革 税收政策 规范化
随着高校“教育产业属性”的提出,高校后勤不再只是高校内部一个封闭的特殊市场,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1 高校后勤实体改革涉及的现行税收政策
(1)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2)营业税。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所得税。《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年8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100号文《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彻底取消了高校后勤享受的免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4)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 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2 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 法规滞后,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直接 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2000年以来,以高校扩大招生这一政策背景所带来的高校大发展和引发高校投资多元化,以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引发的高校资产经营盈利性,在税收政策层面上开始把高校纳税主体从免征范围放置于实际征收范围中去。
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
(2)高校后勤实体自身的改革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化与否,与高校后勤实体的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实现了独立纳税人的过度,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实质上并未发生变化。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
(3)税收征管 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3 高校后勤实体税收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1)完善税收 、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关于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
(2)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手段,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使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征管进入正规轨道。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切人点,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机关要积极构建功能齐全、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加强相关部门联合,健全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全面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因为高校后勤实体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工商营业执照的领发,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款征收和缴纳,涉及到对高校的财政拨款等诸多问题,涉及到国税、地税、财政、银行、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带动高校发展,完善税收管理,需要上述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扩大信息交换的范围,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自2000年国家出台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政策以来,几经变更,形成了对高校后勤实体相关税收政策的不断修改和变化,也加重了税务部门对于高校后勤实体税收管理的难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规范化管理,亟待解决。这不仅关系到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税收管理,更关系到如何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在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作为国家税收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艺术院校逐渐把数字化发展当作提高学校整体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给艺术院校后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强后勤数字化建设是后勤工作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后勤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体现艺术院校后勤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艺术院校应着眼未来,在规划后勤管理工作中,以服务师生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数字化后勤建设内涵。
一、后勤管理数字化的概念
后勤管理数字化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工具进行的后勤管理。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后勤管理数字化一方面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管理系统和过程的数字化。后勤管理数字化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是后勤和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后勤管理数据库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开放的实时的面向师生服务的数字化后勤管理信息通道。
二、转变观念,确立艺术院校管理数字化的新观念
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对艺术院校后勤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自动生成数据,供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系统,并实现为艺术专业服务的新模式。
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给后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诸多后勤系统应运而生,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后勤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是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后勤信息资源的共享、查询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后勤工作人员从纸质文件时代到无纸化辅助管理时代,再到现今的后勤数字时代,这是艺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在思想上确立前瞻性的后勤管理意识,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意识,数字化长期规划意识,后勤管理中的竞争意识。
第一,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有前瞻性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
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大发展发繁荣不断深化,艺术院校内涵建设正向纵身发展。后勤管理作为艺术院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即对传统艺术院校后勤管理应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把握和了解数字时代的走向,熟知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内涵,探讨和研究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改革的发展方向、重点、难点。
第二、要有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意识。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处理传统专业与后勤数字化发展的关系,是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建设和创新的主题。首先作为艺术院校决策层的意识统一目标一致。其次要着手把后勤管理数字化纳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要制定相关应用系统的建设,规范各二级院系后勤管理的常规应用,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保障后勤管理高效有序。
现今,很多艺术院校后勤数字化发展的初始禀赋和路径各异,后勤数字化的发展各有所长,不同的专业特色都与社会边界划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都要从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入手,发挥其学科背景,不断完善。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与数字化关系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一是把握专业特色形成有效的机制创新,实现数字化后勤管理。二是进行循序渐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实现数字化后勤管理的竞争空间。三是突出专业特色,形成服务师生为本的数字化空间。
第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有长期规划的意识。这是指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勇于改革,“不循规蹈矩”,要探索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规律,努力发挥特色,寻找适合艺术院校发展的后勤管理的方案,形成后勤管理数字化的改革特点,从而使艺术院校的后勤管理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层面上有特色的运行发展。
在后勤管理数字化系统应用中,要有长期规划的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表演系、舞蹈系、爱乐乐团等课程教学,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室,面积要求大,特别是排练房等一些基功室;而对于钢琴以及声乐这样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就需要后勤工作为其准备功能小而且隔音的教室或琴房,这样有助于专业特色的学习;在炎热的夏天,舞蹈教学过程中,师生出汗多,运动量大,需要每天洗澡,后勤就要为学生练习舞蹈而准备时间更长次数多的浴室开放,这样有助于师生在练习舞蹈中更好的后勤保障;在绘画专业中,同样要有更好阳光的教室供师生学习,特别在工笔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更高,所以说艺术院校中,专业特色的不同,对后勤工作以及对教室环境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在系统中就应该有长期规划的方案、步骤、实施办法以及管理规定,这样长期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学环境和秩序,这也是作为艺术院校办学的根本和面向未来的基础。
第四,艺术院校后勤工作要有竞争意识。这是指后勤管理工作在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的驱动下,应具备创一流的意识,并在艺实践中采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后勤管理中也要加强竞争意识,这也是作为艺术院校社会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在体现经营服务定位、经营服务方式、经营质量状态、经营服务的适应性和更新性,都要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后,引入竞争机制,必须体现服务师生的特征。
三、建设一流的艺术院校后勤队伍是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
作为艺术院校后勤队伍的数字化水平要不断提升,其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能力的发挥。在推进数字化后勤管理的进程中,需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数字化管理团队。
第一,建设数字化专业性强的后勤管理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班子的后勤管理数字化意识应该加强,有统一的思想和团结协作、齐心合力的团队精神,有坚持推广数字化应用的共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决策、应用等水平,作为后勤管理班子中的个体而言,要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熟练数字化应用业务,提高系统应用中组织协调能力等素质,只有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担当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任。
随着艺术院校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要逐步转变到数字化应用为主,所有日常事物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所以建设数字化专业性强的后勤管理领导班子是关键。
第二,建设高素质的后勤管理干部梯队建设是后勤数字化的重要保证。后勤管理干部的梯队建设是关系到后勤数字化的管理理念、科学决策、工作任务得以快速落实的重要保证,是传统艺术院校和后勤管理数字化协作共进的重要前提,也决定了未来科学技术得以顺利在艺术院校落实扎根。所以后勤管理工作要大胆起用一批学历高,热爱后勤的年轻同志,使后勤管理数字化有足够的干部梯队队伍。而起用的年轻同志应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懂得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思路开阔;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善于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能力;既要推进数字化的有效应用,又要注重自身内在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的梯队队伍才能在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保证作用。
第三,建设业务能力强的数字化应用队伍是建设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艺术院校注重对艺术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而对于后勤管理数字化重视明显不足。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部门承担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物质保证和生活服务的艰巨任务。虽然后勤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和产业化,但由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手段需要后勤管理队伍去承载、去完成,在推进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后勤队伍要努力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熟练应用水平,这样才能在后勤管理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其基础的作用。
四、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是在原有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后勤管理系统,用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实现数字化管理环境和秩序,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手段要数字化,必须走借鉴与创新之路,即要善于吸取其他综合性大学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先进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艺术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添砖加瓦,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突破和善于创新,从而对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建设起推动作用。
加强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其目的是与时代接轨,熟练数字化应用。但由于艺术院校观念的不解放,既要兼顾传统文化观念,又要突破数字化技术落后的应用方式。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如何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创新。数字化的后勤管理手段应当建立在师生服务的基础之上,要大力宣传,使后勤管理工作者能自觉地学习和应用。同时,也要加紧对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满足艺术院校师生实际需求,确保后勤管理手段数字化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使后勤管理手段数字化,还必须要加强后勤管理的资源建设和社会化竞争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化的工作方案,统筹全局,把握时机,取得良好的服务成果,将是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加强数字化的后勤管理,关键在于后勤管理手段要数字化,即是利用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
医院的后勤管理涉及面极其广泛,直接承担着医院的硬件设施,比如建筑、绿化、水电、食堂和办公耗材等方方面面的规划与维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医院的后勤管理系统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在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在各行各业普遍信息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加有力地推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积极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不断推进医疗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医院后勤管理的主要特点
1.系统性。医院后勤管理并非孤立于整个医院系统而独立存在,就医院内部而言,它始终和医院的医疗系统、住院系统与行政管理系统联系在一起,始终和医生、护士和患者联系在一起;就医院外部而言,它始终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卫生事业政策、市场经济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医院的后勤管理有着十分明显的系统性。医院的后勤管理,既要把关注点放在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医院建筑物维修与扩建、医院绿化植物的种植与维护、水电暖气系统的维护、医院伙食供应的监管与改善、医院办公器材的采购与维护等等,又要把关注点放在患者的身上,把后勤管理的改善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医院的发展战略,既不能超越医院的发展战略,又不能滞后于医院的发展战略,而应该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2.计划性。实施医院后勤管理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因此,在实现自身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呈现出突出的计划性。因为就医院后勤管理本身而言,相关的各项工作十分复杂,涉及的工作、领域、人员、资金和资源都很多,只有进行认真详细的规划,做好各项工作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使得后勤管理既高效又有高质量。就医院后勤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而言,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国家和地方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依据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作出相关的计划安排,切实贯彻落实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3.人文性。医院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者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因此,医院后勤管理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联系,不断调整关系的过程。在这个服务管理和调整关系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的人文性得以呈现。人文性是医院后勤管理的本质要求。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服务,它服务于医生、护士和患者,不断满足社会民众的医疗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它促进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促进了人与组织关系的和谐,节约资源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用以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各项工作中使得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医院后勤管理具有明显的人文性。
二、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医院后勤管理质量。前文提到,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与医院的人、财、物的调配紧密相关。因此,医院后勤管理引入信息化之后,将大大减少各项工作的审批流程,简化工作程序,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克服传统后勤管理状态下的低效与繁琐,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医院后勤管理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管理水平上得到提高。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后,有利于及时摸清医院家底,全面掌握医院后勤的相关信息,对医院后勤实行动态管理,为医院后勤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全面提高医院后期管理质量。
2.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后勤管理的工作目标之一。医院后勤管理引入信息化,对医疗收费和医疗行为作出规范,使收费和医疗工作更加透明,能有效满足患者的知情权。比如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医院的专家出诊时间和诊断优势,在收费上,也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查询。同时,信息化状态下的医院后勤管理可以使患者能通过多种途径对后勤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管理者则可以借此全面掌握患者对医院后勤管理的需求,为改进相关工作提供帮助。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传统后勤管理下的医患关系,而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3.有利于推进医院的科学发展。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并不是简单地购买电子计算机和购买管理系统,而是通过把信息化管理引入医院后勤管理,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管理的集中化和数字化,推进医患关系的远程通信处理,实现行业信息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为医院后勤乃至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与动力。
把信息化引入医院后勤管理是一个把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有机联系起来,把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理念有机结合的过程,不断实现互动优化、增进人文关怀,提升管理服务质量的过程。在这个引入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医院的关系、人与医院物质条件的关系得到重构,各自的利益得到合理调整,各自的价值得以彰显,促进了医院的科学发展。
一、高中后勤管理的发展及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以前,高中后勤管理集团对于学生的各种繁杂事务,处于疲于进行管理的状态,对各种后勤事务表现出来的是应付心理,而不是设身处地的办实事。但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高中后勤管理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的广泛关注,高中学校的师生、后勤工作人员也对高中后勤管理有了更高的期待。高中后勤集团开始关注对人的服务质量,由过去的注重“数量”,变为现在的“质量”,高中后勤管理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强调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机械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是将程序化办事、标准化分工融入到工作流程中,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使工作内容突出重点、精益求精,达到最理想状态。但精细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每件事情都必须要上级领导亲自去办,而是要下级员工在办事时抓住关键因素。高中后勤管理发展过程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后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素、流程都加以细致化的分配组合,对后勤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采用有效手段将其落到实处。[1]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后勤管理中的规划、操作、控制、核算上。在后勤工作的规划方面,要将长期规划分解成短期易实现的小规划,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确;在后勤管理的操作上,要格外注重细节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上,都要又精又细,扎实可靠,关注服务质量;我们要切实关注整个后勤工作的落实状况,要事先对可能出现的偏差状况作出预测,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将风险性因素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确保后勤管理条例更好的落实,这是控制精细化的体现;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独立核算,在资金管理上要更加关注细枝末节,严格控制财务支出,尽可能地实现没有浪费、每分钱都高效利用的目标。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融入到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整个高中学校长远发展的理想。
二、高中总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跟不上现代化服务需求,与当下社会中一些服务型企业相比,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服务的对象比较单一,而且非常特殊,他们基本上都是高中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老师在高中的教学中非常劳累,学生面临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后勤管理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不断鞭策其前进的“鞭绳”。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环境也不断的变化,校园外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服务于社会相关企业,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更为强势。[2]但高中后勤管理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中,竞争对手少之又少,所以其管理理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跟不上老师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高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对后勤管理十分不满。2.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班子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式传统老套,高中后勤管理人员很多是老师的家属,情况比较复杂,整体年龄也比较大,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没有进行管理的能力。对于服务在第一线的员工来说,其缺乏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以及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使其在与老师学生进行沟通时,不那么顺畅,他们的工作局限于打扫卫生、值班等无技术含量的小事情上。他们缺乏主动服务、学习管理技术的积极性,这导致他们不适应后勤管理的发展,根据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很显然,当下高中学校后勤管理集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3.高中后勤管理方式上日益呈现社会化,这会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高中校园是一个纯洁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神圣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逐渐开放,允许许多社会营利性企业进驻校园,比如,学校超市、餐厅都被社会企业所承包,这些社会企业以营利为第一目标,疯狂赚取学生的钱,使整个校园都充斥着一股铜臭味,学生在这样的现实中,也会变得更加物质化,这玷污了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乃至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针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后勤人员应从根本上接受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含义,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讲解,将高深的理论知识变为浅显易懂的实务操作。树立后勤管理人员为人服务的思想,通过他们的努力,形成整个校园和谐、温馨的画面。2.工作中设置严厉的奖惩制度,根据管理人员的绩效好坏来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其工作效率、服务好坏、政策执行力度的评判,给予表现好的员工重大奖励,对表现不好员工的进行处罚,督促其工作的改进,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3.加强监督,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拥有了高效的操作流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将规定落到实处,是整个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高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内后勤管理集团的监督力度,赋予老师学生监督的权利,老师学生在生活中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投诉,要求其改正。[3]将老师学生的意见整合在一起,制定出合乎其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这是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高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更是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下我国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精细化管理进行改革,使其服务于我们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广大师生。
作者:张迎东 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的专业化水平较低。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高度专业化的,不只是指完成以后的管理任务。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幅度提高后勤管理的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社会化,也需要广大高校的积极参与高素质管理者的数量。然而,事实上,高校后勤管理过于注重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实现,与高校的发展脱节。总体而言,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也较低。
最后指出,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和科学。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也进一步促进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然而,高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人。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传统封闭的校园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小社会。越来越多的服务性机构进入高校,直接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那么,如何在高校管理中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有效协调,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比较僵化,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首先要实现后勤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从而显著完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也要积极适应高校开放的物流市场环境,积极运用竞争机制,促进物流管理的健康发展,增加高校的安全服务高校,为后勤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和壮大实力提供条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物流管理机制的运行和发展,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的物流支持。
。此外,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必须积极改善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要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后勤部门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地位。高校后勤管理也需要为高校教学秩序和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从而逐步走上专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显著提高各项工作的针对性。
。首先,要提高对高校后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高校后勤管理科学性认识的不足,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管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物流管理的内容也是科学的。我们必须做好全校的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校园文化的良好结合和社会文化。因此,必须大力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性。
。做好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布局,为教师、学生和员工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为解决用水问题提供优质的安全和清洁服务,及时发现土建用电和卫生设施设备维修问题和维修故障,确保水电供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为学生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经营日用品、学习工具、书籍、报刊、打字、复印等服务网点,为教师、学生、员工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激励机制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当前,高校领导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完善现有激励制度,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同时,始终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为师生提供一定的后勤保障,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引用了
[1]张源。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理人,2017(14)
·
[2]王铁。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