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合同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购销合同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购销合同管理

篇(1)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全过程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企业的经济往来都需要通过合同的形式加以约束和保障。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一个企业的经营优劣与合同管理有着密切关系。合同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所以,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我们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更应重视合同签订后的管理,特别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应时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自己不利的,要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中止或终止。

一、煤炭企业购销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合同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产安全。企业在投资及物资采购等活动中,如果签约不慎,出现了重大失误,就会给企业造成资产大量流失。

2、合同管理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良好的信誉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财富。

3、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把握好合同签订关,注重合同条款细节,不给不法商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发生合同纠纷,要及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这些都是提高企业自身保护能力的必要措施。

由此可见,合同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加强合同管理,不但可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加稳固地立足市场,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更能够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资产上免受损失。

二、部分煤炭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较易存在的问题

1、合同签订前调查工作不认真。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全面掌握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以及履约能力,不能准确认定对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从而造成签订的合同无效或无法履行合同,甚至合同出现纠纷后,对方当事人人去楼空,最终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2、合同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出现不签订合同或事后补签合同等现象,致使合同签订程序倒置,使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则处于被动局面,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对合同条款审验不严格、合同主体不当以及合同文字用词不严谨,合同履行中一旦出现争议,则无准确恰当的处理标准,造成模棱两可、进退两难的窘迫地步。

4、合同履约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是合同履行中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实现合同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三、煤矿加强合同管理的方法

1、坚持使用统一合同文本。合同文本中不但要对数量、质量验收以及结算方式进行约定,还要对合同纠纷及其他约定事项进行明确界定。使用统一合同文本有利于堵塞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和语文水平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因此,使用统一合同文本是加强合同管理的保证。

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合同管理质量的优劣。企业要选好人员,并组织好在职学习,通过学习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合同法律意识,同时,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对合同管理工作特别优秀的,为企业争取了经济利益、挽回了经济损失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一要健全合同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机构的职能作用,对合同签订的每个环节(合同谈判及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发现有损于企业利益的情况时,要及时果断的制止,避免合同纠纷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对已发生纠纷的合同,应在有效诉讼期内督促相关人员依靠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二要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是使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开展的必要防线,是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有效手段。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必须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首先要从合同洽谈、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终止的全过程来制定,还要在其中加入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条款,这样可使合同管理工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受控。合同签订前要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资信程度、履行能力;合同签订后,要建立合同档案,对合同对方当事人在合同已到履行期限而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或人员汇报,以保证企业权利的实现;合同履行完毕后,要对合同进行认真统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使合同管理工作达到良性循环。

4、企业要积极联系工商管理部门,争取工商合同管理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以便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还要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争取成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篇(2)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200-01

构建企业和谐发展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联。现代企业具备经济性和伦理性的双重身份,担当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三种功能,这决定了现代企业须具有相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目标。集体合同是协商谈判后签订的一种契约,它不像劳动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但它对一个企业具有规范作用,因而对劳动合同也具有约束力。由于集体合同对协调劳动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使和谐企业建设与集体合同效力的发挥相结合、相促进就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合同效力对构建企业和谐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企业享有越来越多的自,而且市场运行过程中,企业的市场风险、利益取向、激烈竞争,都会给劳动关系带来一些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劳动者明显处于弱者地位,由其是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集体合同的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所有劳动者具有约束力。集体合同只要完全具备有效要件,即主体合格,内容和形式合法,意思表示真实,设立等程序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是条款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劳动关系的规范,并设立债权债务。集体合同实际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普遍约束力,有一定的法律属性,是适用于用人单位的法律。在我国,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合同形式,具有一般合同的共同特征。当事人订立集体合同的地位是平等的,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享有协议规定的权利,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集体合同依法订立、变更、终止等。而对于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来说,集体合同对本企业全部劳动合同都具有约束力。与劳动合同相比,集体合同的内容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它可以规定劳动关系某一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把劳动关系的诸多方面都涵盖进去,甚至还可以把用人单位固有权利的问题,如技术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制度等引入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中未被劳动合同涉及的内容,对劳动者和企业都适用,都应按照集体合同的规定执行;劳动合同中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否则应确认为无效。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依法变更后,劳动合同的标准也应随之变更。实践证明,单靠劳动者个人的力量难以抵御市场缺陷形成的漏洞对劳动者权益者侵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对劳动关系方面的内容通过集体谈判确定,就可以从整体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发挥集体合同效力构建企业和谐关系应重视的方面。1、对人效力。集体合同对关系人的效力集中表现为接受并遵守集体合同为其设定的劳动条件,协助集体合同当事人改造集体合同约定的义务。按照一般的合同理论,合同是当事人设立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集体合同存在着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本身并不是合同权利或义务的承担者,而是为他人的利益而订立的,这就带来了集体合同是否对代表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理论问题。在我国,集体合同的关系人具体就是指工会所代表的职工,包括企业的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在集体合同成立之前进入企业的员工和在集体合同签订后进入企业的员工;赞同订立集体合同的职工和对订立集体合同持异议的职工。2、时间效力。即集体合同在多长的时间内具有约束力,它一般由集体合同依法自行规定,在有的情况下,由法律规定。其表现形式有三种类型:(1)长期效力,即集体合同在其存续期间内具有约束力。我国劳动法第34条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2)溯及效力,即集体合同可追溯到对其成立前已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生效力。在我国集体合同一般不具有溯及效力,但某些国家规定,当事人如有特别理由,并经集体合同签订机关认可,允许集体合同有溯及效力。(3)余后效力,即集体合同终止后对依其订立机关仍然存续的劳动合同还有约束力。

3、空间效力。在空间效力方面,难免发生集体合同竞合问题,即有两个以上集体合同可适用于同一劳动关系而又内容相异时,应何等适用哪个集体合同的问题。可用来解释此问题的方法主要有:(1)如效力发生在前的集体合同对集体合同竞合时应优先适用哪个集体合同作了特别规定,就依其规定,若无此规定,就依其他规则确定。(2)优先适用最适合于该劳动关系特点的集体合同。(3)优先适用更具有普遍性的集体合同。(4)优先适用更有利于劳动者的集体合同,哪个集体合同对劳动者利益规定的标准更高,就适用哪个集体合同。

结束语:促进和谐企业创建的发展,是个不断推进和逐步深化的动态过程,既需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又需要增进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为维护企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杨鸿雁(1962― ),女,本科学历,就职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篇(3)

一、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

1 绩效计划沟通:在绩效管理初期,管理者与员工就本管理期内(月、季、年)绩效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步骤和方法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以达到在双方共识的基础上顺利、高效开展工作的目的。

2 绩效指导沟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根据下属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管理者与员工围绕员工的工作态度、流程与标准、工作方法等进行沟通,以达到及时肯定或及时纠正引导的目的。

3 绩效考评沟通:为了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估员工在某绩效期间的综合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与反馈,目的是及时将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

4 绩效改进沟通:通常指管理者针对员工在某绩效期间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建议,并对改进情况进行交流评价、辅导提升。此沟通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也可在绩效考评时进行。

二、正确认识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的绩效管理说到底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考评,都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任何单方面决定都将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降低绩效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

持续的绩效沟通对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沟通有助于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信息和评价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帮助下属提升能力;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助于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及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激励机制的满意度。

对于员工来说,通过沟通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绩效、提高技能;有助于及时了解组织的目标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变化,便于适时变更个人目标和工作任务等;有助于及时得到管理者提供的资源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当环境或任务以及面临的困难发生变化时,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掌握和运用好绩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绩效沟通的方法可分为正式方法与非正式方法两类:

1 正式沟通方法:是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如定期的书面报告、面谈、定期的小组或团队会等。

(1)定期的书面报告。员工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向管理者报告工作进展、反映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书面报告可以培养员工理性、系统地考虑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应注意书面报告内容的简化,避免繁琐。

(2)一对一正式面谈。正式面谈便于管理者和员工就某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使员工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对于及早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改进是非常有效的。但面谈的重点应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标准上,鼓励员工多谈自己的想法,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3)定期的会议沟通。会议沟通可以满足团队交流的需要,员工往往能从管理者口中获取公司战略或价值导向的信息。但会议沟通应注意明确会议重点,会议频率,避免召开不必要的会议。

2 非正式沟通方法。其沟通形式有非正式的会议、闲聊、走动式交谈、吃饭时进行的交谈等。非正式沟通的好处是形式多样、灵活,不需要刻意准备,沟通及时,问题发生后,马上就可以进行简短的交谈,从而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容易拉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四、把握绩效沟通的关键点,提高沟通的质量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作为企业的绩效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员工意见并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做好沟通的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提高沟通质量。

1 事先应计划好应沟通的内容

总的来说,绩效沟通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管理者与员工对过去一个阶段的绩效考评结果交换看法,以寻求达成共识。管理者可以对照绩效考核表、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计划,就每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沟通,逐项讨论、确定。

(2)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优良表现。这项沟通要求管理者注意观察和发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优秀方面,挖掘员工工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扩大正面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3)表现的不足之处。管理者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指出员工工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同员工共同分析原因,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克服和改进。

(4)公司领导或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对正面的反馈,管理者一定要及时告知员工,并向员工为部门争得的荣誉表示感谢。对于负面的反馈,可以转述反馈的内容,询问员工对反馈意见的看法,帮助制订改进措施,或和员工一起向有关部门解释原因,通报解决方案等。

(5)制订改进工作计划。管理者帮助员工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制订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6)下一阶段工作目标、计划的制订和确认。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讨论、确定下一绩效管理期间的工作目标和检查标准,让员工有明确的认识。

2 把握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

在绩效计划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是管理者就绩效目标和工作标准经与员工讨论后达成一致。在此期间管理者要当好辅导员和教练员的角色,指导和帮助下属制订好计划。

在绩效辅导阶段,沟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员工汇报工作进展或就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向管理者求助,寻求支持;另一个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与目标计划之间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员工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外部障碍、能力缺陷或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计划的顺利完成,及时的沟通,有利于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在绩效评价和反馈阶段,员工与管理者进行沟通主要是为了对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工作进行合理、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就员工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员工进行沟通分析,并共同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重点。

在考核后的绩效改进阶段,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跟踪、了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管理者为员工提供相关支持,确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下一绩效管理期间里得以解决和改进。

3 掌握好两大沟通技术――倾听技术和绩效反馈技术

(1)倾听技术。在进行绩效沟通时,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倾听素质,通过倾听去了解别人的观点、感受,做出

最贴切的反应。

①呈现恰当而肯定的面部表情。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管理者应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表明对下属谈话内容的兴趣。肯定性点头、适宜的表情并辅之以恰当的目光接触,无疑显示:您正在用心倾听。

②避免出现隐含消极情绪的动作。看手表、翻报纸、玩弄钢笔等动作则表明:你很厌倦,对交谈不感兴趣,不予关注。

③呈现自然开放的姿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表现出开放的交流姿态,不宜交叉胳膊和腿,必要时上身前倾,面对对方,去掉双方之间的桌子、书本等物品。

④不要随意打断下属。在下属尚未说完之前,尽量不要做出反应,让下属把话讲完,鼓励他讲出问题所在。在倾听中保持积极回应,但不急于反驳,急于下定论,务必听清楚并准确理解员工反馈过来的所有信息,理清所有问题之后再做出判断,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绩效反馈技术。管理者要从如下角度砺炼自己的反馈技术:

①多问少讲。发号施令的管理者很难实现从上司到帮助者、伙伴的角色转换,建议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时遵循“二八法则”:80%的时间留给员工,20%的时间留给自己,而自己在这20%的时间内,又有80%的时间在发问,20%的时间才用来指导、建议、发号施令。换言之,要多提问题,引导员工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发号施令,居高临下地告诉员工应该如何、怎样。

②沟通的重心放在“我们”。在绩效沟通中,多使用“我们”,少用“你”。

③反馈应具体。管理者应针对员工的具体行为或事实进行反馈,避免空泛陈述。模棱两可的反馈不仅起不到激励或抑制的效果,反而易使员工产生不确定感。

④对事不对人,尽量描述事实而不是妄加评价。当员工做出某种错误或不恰当的事情时,应避免用评价性语言,如“没能力”、

“失信”等,而应当客观陈述发生的事实及自己对该事实的感受。

⑤侧重思想、经验的分享,而不是指手划脚地训导。当员工绩效不佳时,应避免说“你应该……而不应该……”,这样会让下属体验到某种不平等,可以换成“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⑥把握良机,适时反馈。当员工犯了错误后,最好等其冷静后再做反馈,避免趁火打劫或泼冷水;反之,如果员工做了一件好事则应及时表扬和激励。

⑦反馈谈话的内容要与书面考评意见保持一致,不能避重就轻。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回避,并且抓住问题的要害,谈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改进的方法。

管理者在同员工进行面谈的时候,常会觉得放不下面子谈缺点,谈出来的主要是优点,对于缺点则是一带而过。这样的面谈,看起来气氛不错,双方都觉得愉快,但是不能帮助下属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相反,员工容易得到误导,以为自己表现还可以,今后还这样表现下去。当反映下属真实情况的书面报告出来时,员工会有委屈和被戏弄的感觉。

在此应特别注意,当员工对所提出的绩效评估意见表示不满意时,应允许他们提出反对意见,而不能强迫他们接受其所不愿接受的评估结论。绩效面谈其实也是管理者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如果下属的解释是合理可信的,管理者应灵活地对有关评价做出修正。如果下属的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则应进一步向下属做出必要的说明,通过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

4 创造有利于绩效沟通的环境

(1)确定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时间就是双方都能静下心来,充分地进行交流,而不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绩效沟通应当避免在刚下班、快上班、明显时间不够、星期五或节假日的前一天等时间进行。

篇(4)

前言

管理者必须通过沟通来领导和影响部属,组织内部的资讯必须通过沟通才得以传递,企业也必须透过沟通才能促使成员完成工作计划、达到组织目标。现代企业更为重视资源共享与管理效率的提升。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沟通无论对企业内各级组织的有序运转,还是对管理者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掌握沟通的艺术,以提高沟通效果。

一、现代企业面临的两大任务

1、现代企业的两大基本任务

企业的第一大任务是形成业务共识,第二大任务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有效管理沟通正好是帮助企业达成基本业务性目标、营造良好环境的关键。

2、两个70%的内涵

第一个70%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开会、谈判、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对外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沟通的表现形式,所以说有70%时间用在沟通上。

第二个70%是指企业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比如企业常见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际上往往是有了问题、有了事情后,大家没有沟通或不懂得沟通所引起的。

二、掌握有效沟通的原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沟通的良好氛围,针对具体的沟通目标,而不是沟通这本身来进行。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方式的灵活性,不要假设,应该坚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1、适度性原则。管理沟通的首要目的在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沟通的渠道设置及沟通频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应根据具体业务与管理的需要,适度、适当地设置,以能达到管理目的为标准。 2、针对性原则。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有的放矢的,在允许的情况下,要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沟通过程中尽量保持思路清晰,不向对方提供模棱两可的信息,并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和说话语气,力求措辞清晰、明确。

要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讲,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本身便是一个系统,自身内部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或变动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连带的影响。同时,沟通是一个包括状况、假设、意图、听众、方式、过程、产物、评价和反馈的修辞过程,是一个涉及个体、组织和外部社会多个层面的过程。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尽量采取扁平式组织结构,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因传递链过长而失真。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以制度规范各个层次和每个员工的行为,让大家明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减少不必要的沟通环节。

三、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

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沟通制度和内部沟通机制,必须切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凡是无助于完成管理任务的沟通设计,无论表面看来多么好和有吸引力,都应毫不犹豫地抛弃。而对于那些明显有益于企业经营管理,少了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沟通设计,要将其有机地纳入总体管理模式。如日汇报制度、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碰头会、协调会制度、员工对话、建议制度、内部共享数据库、企业内部报纸等,这些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沟通形式应规范化、制度化,使信息传递更快捷、更顺畅。

四、掌握沟通的技巧

如何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管理者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善于倾听,有的放矢。人际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行为艺术。良好的沟通往往先从善于倾听开始。管理者要在谈话中表现出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感兴趣,要全神贯注而不能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保护好对方沟通的积极性。谈话时尽量不要打断对方,不要过快的做出判断,草率的给出结论,这不但能体现对谈话者的尊重,也能给对方留下稳重含蓄的印象,在提高信任度的同时也增强了沟通的质量。

2、相互尊重、消除障碍。沟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沟通的内容,还受沟通双方的人际关系影响。尊重员工的管理者能够得到员工的信任,使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旦管理者得不到员工的信任,双方的沟通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把员工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有利于实现建设性的沟通。

3、换位思考,善对不满。沟通的本质在于换位思考,管理者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能够从对方需要什么作为思考的起点,不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能更好地建立并强化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会包容。管理者要学会包容下属的意见,善于看到积极的一面,无论意见是否正确,都应当广开言路,让员工知无不言,特别是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前,要让员工充分讨论发表意见,,以减少管理阻力。

5、注重表达,诚恳谦虚。与人沟通,不仅要会听,还得会说,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信息的占有上有先天的优势,但如果过分强调这种优势,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沟通,会使人产生反感和戒备心理。

6、把握时机,选好场合。沟通的效果还受到沟通时环境条件的制约。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最适合的沟通时机,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建设性地沟通,如当前一些企业采取午餐会、员工接待日、恳谈日、集体出游等形式加强内部交流,丰富了沟通手段,拓宽了沟通渠道,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失真,能够使沟通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5)

沟通对于任何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就是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彼此协调,没有相互了解,甚至没有一个组织赖以存在的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工厂,还是一个企业,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成员间的交流与协调,它们将会是什么样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沟通,就没有人类社会。

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企业内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加强有效沟通是组织和谐发展的保证。领导者之间、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不能充分有效沟通,是造成员工心理挫折的重要原因。作为企业成员,如果经常与同事和领导沟通意见,有利于预防或避免挫折的发生。即使发生了挫折,由于进行了多方面的意见沟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挫折,或使挫折得以转化。在有的组织内,上下级之间只存在单向沟通关系,这样容易导致上下级关系紧张,产生下级对上级的不满情绪,以至仇视态度,因而增加了引起挫折的可能性,或加重挫折的程度。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个体差异管理,使员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建立“同是一家人”的感情,尤其要注意改善领导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建立平等氛围。

沟通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不仅涉及企业内的战略、文化、变革、信息系统,也涉及人们的心理、行为、文化背景、道德规范等。这就使沟通这一重要的企业基本活动变得更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绩效,因此,管理者必须掌握有效沟通的技能。

学会倾听

言语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如何表述,更多的是取决于人们如何来倾听。人们通常不知如何倾听,虽然听力不错,但并不具备有效倾听的能力。调查研究表明:在刚刚听完其他人士谈话后,无论被测试者认为自己听得多么认真,也仅能记住一半的内容,帮助人们改善倾听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教会他们在倾听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思维空间与时间。

良好的规则。我们发现,好的倾听者通常从事四种与口语演说相配合并与之同时发生的思维活动,它们相互协调从而达到听觉的最佳状态,并引导人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将听者精神不集中的时间降至最低。以下即为这四种活动:一是倾听者的思维先于谈话人并力图预测出谈话人口语表述的导向及最终得出的结论。二是倾听者注重谈话人用以证明其观点的论据,“这一论据成立吗?”倾听者问自己,“这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论据吗?”三是倾听者还要不时地对谈话人以前的内容进行小结。四是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倾听者努力寻找谈话人话里话外的隐含意思,注意非语言交流,并判断是否存在隐含信息。

有目的倾听。在整个倾听的过程中,记住表述的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可能记住了第一个,而下一个的全部或部分就漏掉了。无论一个人如何尽力,他也仅能记住其中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可能都被错过了。当人们谈话的时候,他们希望听者了解他们的主旨和意图,而每一个表述的事实仅是为说明中心思想服务的。我们发现,抓住中心思想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注意的,好的倾听者对信息的记忆仅限于理解其思想。

感情过滤。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的倾听能力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我们接收到了信息,却本能地排斥我们所不想听到的内容。相反,当某人说了一些我们想听的话,我们将竖起自己的耳朵,并接收所有东西。可以说,情感起到了听觉过滤器的作用。如何解决感情过滤这一问题呢?一要抑制评估,在倾听过程中,主要任务是理解谈话者意图,评价和判断应留在谈话结束后再进行,并进而做出选择。二要寻找消极因素,在倾听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对方的言语中寻找与自己所持观点一致的证据。很少有人愿意去证实自己的思想是错误的。证实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人实在是不易,因为这样做必须具有谦逊本性和远见卓识。然而,在倾听过程中寻找消极因素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可以证明我们正确的证据,还是能证明我们错误的证据,如果我们都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我们就会防止漏掉信息。

建立信任和坦率的人际关系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动力源泉。忧愁、悲伤、焦虑、痛苦、紧张、恐惧、愤怒、抵触、憎恨……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消极心理体验,都可能导致员工产生工作倦怠、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不良后果,从而使企业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上升。因此,只有建立信任和坦率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情绪氛围,才能使员工精神愉悦,互相激励,才能使企业低耗高效。

当人们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时,他们的对话就会不自觉地显现出下级对上级权威的认可。无论上级是否行使他的权威,所有的对话参与者都明白上级具有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奖赏或惩罚的权力。所以,出于这种考虑,在对话中,下级就不会自由和坦率地发言,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种精心安排的方式参与讨论,以获取上级的赞扬。这种沟通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和谐的,但从实质上看,它的负面影响是潜在的,并且是巨大的,如果日积月累,则会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一个经理而言,他应该能够尽早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依靠下级来告诉他问题所在。但是,如何才能使下级自由地谈论呢?

坦诚来源于信任。在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组织中,信任具有严格的自然限制因素。坦诚的一个限制因素即为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人们总希望部门内的错误自己解决,而不向外声张。信任与坦诚的天然障碍是恐惧、自傲和不满。管理者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增进与上下级之间的信任。信任并不容易确立,特别是关于内部的信任应从坚实的基础做起。在组织内不同阶层之间,影响信任度及坦诚度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六点:交流、支持、尊敬、公正、预测和满意度。

当一切进展顺利时,获取信息总是很容易。人们总是喜欢报喜,而不愿意报告最近的计划进展不顺利;总是力图逃避责任,而不愿意以一个问题报告者的身份出现,或听起来像无能的弱者。下属不愿坦白问题也是与风险有关系的。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报告说,采购部购买的新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而很难承认故障的责任与自己有关。责怪老板就更难了,这样做甚至是危险的。然而,促使下属报告令人不愉快的消息是相当重要的,问题越早发现、诊断,进而改正,就对公司越有利。几乎所有自由风气盛行的企业均能高效率地运作。但过分的坦白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是不能容忍的)。

有效表达

表达的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口头、书面、身体和行为语言。口头表达最广泛、最普遍、技巧性最高;书面表达可以保存永久,一般比较正式。这两种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在使用上有共性。

开始战略:引起兴趣。一要强调目标的重要性。任何沟通都有目标,一开始就要点出目标和受众的关系。二要注意不要从最开始来说,否则会显得罗嗦,应该从接近主题的地方开始。三要以生动的比喻开始,以新视角解释已为人知的信息,通过听众熟悉的事情,让他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这样能取得引起尊重和注意的效果。

展开战略:吸引注意。一是要逐步深入,顺理成章,逐步引向中心论点,给人感觉跌宕起伏。二要在表达过程中制造几个悬念。三要设计相关人物,根据对某特定人的影响来描述,这样印象较深,最好用第一人称。

结束战略:画龙点睛。一是可以制造一种论证结束的坚定感,让受众意识到即将结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二是引出教训和寓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得出普遍性的规律。三是论述随后的行动目标和计划。

身体语言也传达着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渲染、支持或者否定人们使用的言辞,可以在某些不能和不便讲话的时候使用,或为了补充口头语言效果时使用。例如,胸前交叉手臂意味着听者已经对说话者关上了思维的大门。再比如,瞳孔放大可能意味着听者对你的话感兴趣,瞳孔缩小说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内容。

讲话的辅助语言特征提供了另一种理解他人感情的有效方式。辅助语言包括声音的声调和音质、音高,讲话的速度,以及诸如叹息或者嘟囔的声音。管理者可以将辅助语言看作是沟通的声音。

篇(6)

关键词:积极聆听、积极反馈、有效沟通。

所谓“沟通”,就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事实上,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沟通,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沟通”是门很大的学问,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多,接下来,我将以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谈谈在压力下如何与观众做最有效的“沟通”。

首先,这里提到的压力不仅仅指狭义上的客流压力,而该更广义地理解为由客流压力所造成的诸如情绪、人力配备和资源分配上的各种压力。千万不要小看它们,在这些压力下,人很容易丧失必要的判断力和控制力。而一旦丧失了这些,就会引起一些原先不必要产生的矛盾。所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键的沟通技巧——积极聆听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说”,似乎只有说清楚了才能表达完整自己的意思。其实不然,在一场有效的沟通中,“听”比“说”更重要。

聆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当然,“听”也是门学问。聆听有五个层次,分别是:听而不闻、假装聆听、选择性聆听、专注的聆听、设身处地的聆听。不言而喻,最后一个层次是最高境界。前两个大家都会,第三第四个也不难,但第五个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假设现在正值博物馆参观高峰,你面对着那么多吵吵嚷嚷的观众,有些观众因长时间排队情绪有点不满,可能会对着你发牢骚,你还得不停地跟他们解释。有些观众还会提出各种问题,你必须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时间久了,你的情绪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和观众一样的浮躁感。这时候,如果再有人向你提出质疑,你可能就不会那么有耐心了,也许对方才开了个头,你就会条件反射地搬出一套说辞。但你说的那些并不一定是对方真正需要的。如果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你一定会越发烦躁,这样一来,你就陷入了浮躁情绪的恶性循环中。这种情况下的你就很难和观众进行理智、有效的沟通,甚至还会激发观众更大的不满,矛盾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做到用心、用眼、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即可。所谓“用心”,就是不急于做出武断的判断,先认真听对方说完,让对方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表达完整自己的意思,听的同时,从中截取真正有用的信息,进行组合。所谓“用眼”,就是注意眼神的交流,专注地看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所谓“设身处地”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倾听前请先端正心态,摈弃自私、自我、自大,让对方感觉到你有在想他的难处,有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那样就很容易让彼此的感情产生共鸣,所有的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其实“听”的实质是为了充分了解观众的真正需求,因为只有清楚这些,才具备有效沟通的资格。不然,只能是答非所问、鸡同鸭讲。所以,当面对一群观众,面对一堆急着需要你处理的事件时,请先静下心来,倾听对方,在听完以前不要急于打断对方。

二、有效的沟通技巧——积极反馈

篇(7)

第一,人性化行政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性化行政管理的落脚点在“人”。即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行政管理。管理者应正确处理国家与公民、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坚持以民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合理、合法地使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第二,人性化行政管理的前提是依法行政管理。人性化不是“人情化”。人性化行政管理集中表现为人文关怀,具体来说,就是在行政管理当中要将理解、宽容、尊重、关爱等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仍然应当遵循法律的具体规定,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正当的程序进行非歧视的、理性化的管理活动。如果行政管理不以法律为依据,不受理性的约束,而过多强调“人性化”、“个性化”,就难免不被滥用变成“人情化”,假借“人性化管理”之名破坏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也就彻底背离了“人性化管理”的初衷,反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沟通是实现人性化行政管理的有效保障

关于沟通理论,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论述。哈贝马斯曾在他的著作《交往行动理论》中提出交往行动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究其实质正是沟通理论。笔者在对一些学者的沟通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认为本文所言“沟通”,是指政府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与民众之间进行交流,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获得民众的理解和信任。

第一,沟通有利于行政管理对象理解并配合人性化管理。“在行政法上,沟通意味着行政的公开化并向公众提供广泛的信息”。行政公开的最直接的价值表现为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实现。我国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当人性化管理的信息传达到行政相对人和公众后,行政相对人和公众知晓政府人性化管理的意图、内容、方式等具体情况,有助于获得他们对人性化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关乎自身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他们积极配合,从而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沟通有利于行政管理人员贯彻人性化管理。由于政府和民众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因而两者之间出现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通过沟通,促进民众利益表达的实现,将增强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提高他们与政府进行交流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无疑会更好地保证人性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第三,沟通有利于行政管理对象对人性化管理的监督。行政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并最终要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权力缺失责任和监督,则必然导致“权力本位”或“公共权力的私有化”,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丧失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因此,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当纳入被监督的范畴,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真正成为社会正义形象的代表。合理的、适当的、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是保障行政管理“人性化”工程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基础。沟通还能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其正确、合理的意见及时改变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以减少的发生,实现人性化管理的良性运作。

第四,沟通有利于实现人性化管理追求的社会目标。人性化管理反映了管理者和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基本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政府的行政责任、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目标。可以说,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但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从局部和谐到整体和谐、从原有的和谐上升到新的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当前我们提倡和推进人性化管理就是为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努力。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沟通可以让民众真正体味到法律的温情和柔性,从而产生普遍的、自愿的服从,走向共同秩序。例如朔州高速交警管理给人们留下了好印象:“人性化执法结硕果,警民关系鱼水情深”。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交通秩序,是人民群众对交警管理工作是否满意的最原始、最直接、最真诚的回答。可见,行政沟通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政府治理的绩效和民众的满意度,制约着未来的行政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沟通,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可以由大变小,由小变得更小,直至消除矛盾,从而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篇(8)

一、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积极作用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沟通对于班级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主任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亲切的交流,能够使班主任赢得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实现因材施教。

同时,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能够有效地缓解班级矛盾,实现和谐的班集体建设。小学班级的人数比较多,而且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又长期受到家长的宠爱,会养成各种各样的脾气、性格,学生之间也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如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能够发现矛盾的根源,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帮助学生缓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班级,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中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探讨

1.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现代化班级管理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达到语言间的有效交流,也要达到心理上的有效沟通。如果仅是以班主任的威严来要求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因此产生疑虑、畏缩和自卑感。他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的向师性会让其不自觉地以老师的行为举止作为学习的榜样,甚至直接影响对集体、对社会的看法。因此,为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促成师生间的有效沟通,班主任应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感受他们,当他们犯错时,应以平和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耐心引导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小学班主任应有一双发现个性的双眼,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发掘并鼓励他们的特长,促进学生具有班集体意识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个性。

2.增强班主任的教育实践能力。

班主任的教育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仅仅有精湛的教学水平还远远不够,还要有道,要有教育智慧。班主任的教育实践能力不仅仅要求教师有一种感情,更多的时候,它还包含尊重、期待、信任、宽容,甚至“善良的欺骗”。班主任要走进人的心灵,善于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把握灵感,沟通协调,善于变化,润物细无声,方能做到“海纳百川”。

在笔者看来,班主任要在总结反思中提升。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育者。这里的思想不是空想,而首先是对自己平凡工作的反思与审视。班主任工作具有复杂性,尽管一些班主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仍然会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这就需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成为班主任不断提升的必要策略。班主任要善于找到自己的症结,敢于向自己割疾,这是教师走向教育成功的必经之路。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要做教育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班主任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的反复体验的过程中积极转换角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3.善用教育教学技巧。

一是要巧用权威。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该如何行驶自己的权威?过于依赖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这类外在因素,很难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和佩服,真正能巧妙处理的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民主的教育观念、宽容仁爱的胸怀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外,还必须具有特殊的智能素质即教育智慧。

二是要学会宽容。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师生换位思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心理换位。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学会宽容,是教师高超教育沟通能力的一把利剑。学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年,难免犯错误,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利于接受。采用宽容的态度,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用心倾听。倾听作为一种沟通技巧能使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教师积极关注学生,接受、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使得孩子在教师的爱心与理解中充满自信地慢慢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四是要严爱有度。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威?过于依赖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这类外在因素,很难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和佩服,只有巧用权威,在师生意识、情感、话语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和对学生的关怀,赢得学生的认同,达到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全身心投入,更需要拥有智慧、方法和技巧。沟通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班主任能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才能全方位的管理学生,形成潜在的教育合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家庭与学校沟通,创设目标一致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战场,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同时我们也知道,家庭是孩子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影响孩子成长成才教育的另一处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这两处都很重要的场所如果在教育行为上出现不一致的情形,那么教育目标就会偏离,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教育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效的教育应该是家校行为一致、目标一致的教育,这就需要在家校之间架设一条沟通的桥梁,创设目标一致的家校教育环境。

传统的家校沟通,往往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形式展开,由于次数有限,往往沟通不足,并且主动权往往在学校方面,家庭往往处于被沟通的位置,缺少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合作教育的合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各种电子、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平台的普及,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保持沟通,如很多学校都有“网上家长学校”这一网络平台,很多班级建立了班级QQ家长群。作为家长,既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班主任保持沟通,也可以在群里关注班级的各类信息,了解孩子在校状况,从而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家长和孩子沟通,建立畅通无阻的教育心理

或许有人问:家长和孩子还有不够畅通的家教关系?孩子还能不听父母的话?回答基本是肯定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宠爱溺爱的教养方式,让很多孩子从小就形成了我行我素、乖张跋扈的个性;而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也让孩子们的知识、思想、行为常常领跑于家长的认知,让家长始料未及。于是做家长的往往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玩什么、做什么。然而孩子毕竟是在成长中,他们的行为需要家长去引导,因此,家长要关心了解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

记得我的孩子在读小学六年级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厌学。他不想写作业,每当我对他进行说教,他就梗着脖子跟我顶撞:“为什么你们大人不用写作业?为什么你们可以看电视、上网?为什么吃苦的都是我们孩子?”儿子只看到妈妈现在的“甜”,却不知这“甜”也是无数的“苦”后换来的。于是,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让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童年在农村长大,虽称不上苦难,但也足够曲折和艰苦。我娓娓道来的诸多辛苦,在儿子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他渐渐地不再做声。从那以后,他明白了“幸福不是从天降”的道理,安心学习了。

可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孩子明白事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家长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细心观察了解孩子,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孩子反感误解,引发逆反。

三、家长和教师沟通,形成信任支持的教育氛围

父母和教师都是孩子的人生导师,都肩负着引导孩子成长的重任,他们的目标必须一致。孩子在成长历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性格迥异、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会对不同的教师持不同的接受态度,或喜欢,或排斥,或讨厌。有的甚至会将对教师的态度迁移到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态度上,造成严重的偏科。曾经有一个学生,大概五六年级时,因为数学经常错题,被某一数学教师批评,从此对数学教师反感,对数学反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直至初中、高中,她也没走出这一怪圈。成年后的一次相遇,谈及此事,她还甚是唏嘘,后悔当初的无知和任性。可见,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孩子的主观任性,受影响的最终还是孩子自己。

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对老师出现抱怨和抵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甚至只听孩子一面之词,对老师抱有成见。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表述,理智地帮孩子分析,更要设法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商榷教育方式方法,取得共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篇(10)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61-01

功能设计是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功能是对特有工作能力的抽象描述,作用、任务、用途等具体功能。功能范畴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从系统的功能出发,通过功能划分、寻求子功能技术解决方案、子功能组合等步骤实现最佳设计方案的确定。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实体对象进行的设计,系统设计应是从分解到组合、抽象到具体、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能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包含其各自的功能,这种分解组合的设计思路适合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1]。

功能分解是将系统的总功能分解成复杂程度较低、较简单的分功能,然后通过分析各个分功能的实现方案探求系统的方案解,这个过程就可以被称为功能分解[2]。设计者在此基础上展开工作,使设计结果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有所创新。将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类、策划,将复杂的系统按照功能分解成若干简单模块,提出相符合的实现策略。同时,设计者与用户反复交流,根据用户需求对整个系统功能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将系统功能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在模块划分过程中要做到结构清晰、分类准确、内容合理。然后将模块整合到系统中,最终形成金字塔行结构。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被划分成七大模块,它们分别是:

管理制度模块。管理制度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高等学校为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属规约性公文,也叫规约性文件。它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在其适用范围内,要求有关人员必须遵守和执行;必须有法定的组织按照严格的程序制定和;在划定的范围内普遍适用,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遵守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保证,只有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才能推动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管理制度适用范围、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等均有不同,所以管理制度模块内容多且复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将管理制度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设计成单独模块,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模块来方便和快捷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管理制度。

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是指由企业和社会统计工作反映出来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统计原始信息、统计整理信息、统计分析信息和统计监督信息。它来源于整个人类社会活动,以反映社会发展变化为内容,借助一定的载体形式,包括数据(如数字、字母、符号),凭证,报表,报告,图纸,规章,制度等等,用统计技术进行采集传输或存储对我们参与社会活动有用的信号和消息,被人们所接受与理解[4]。统计分析是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正常运行的数据体系,是实现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于实验室建设有五方面的作用,如:(1)为学校实验室全面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对实验室管理进行监测。(3)为分析实验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4)有助于了解实验室的运行状况。(5)有助于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导航模块。现在高校建筑物分布错综复杂,建筑面积大,校园内的各类建筑物、公共设施等比较多,所需的信息量庞大而复杂,校园的各方面更新速度加快,再加上学校建设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老建筑物的翻新、维修、改造拆除、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体育设施的修建,这些都大大加速了校园的各种设施的不断变化。所以,笔者将图形化导航技术运用到学校的房产信息管理中,使用户查看更加方便、直观、快捷,同时大大提高办公效率。

培训测验模块功能。培训测验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工作人员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工作人员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其是适应新的要求,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目标的实现。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将培训测验设计成网络培训测验的方式,利用新型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培训,节约了实验室工作人员集中培训测验的时间和费用。

预案模拟模块功能。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将涉及到安全问题的相关文件、应急预案、事故模拟、操作规程等内容整合到此模块当中,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此模块对用户具有培训和指导作用,能够提高用户对潜在和意外事故的识别能力和反应能力,保证了实验室和人员的安全,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检查整改模块功能。检查整改是管理部门对工作部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检查工作部门的负责人是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方针、精神等。查找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等安全隐患,针对问题下达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检查整改是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此模块对实验室的整体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此模块及时和方便地查看到整改反馈信息,发现某些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和正确地处理问题。

后台管理模块功能。系统后台管理是指用于管理系统前台的一系列操作,后台管理就是完成整个系统日常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通过输入用户账号及密码等信息登录后台,完成系统信息的增加、更新、删除等一系列工作。本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底层基于数据库开发,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员在系统后成整个系统数据的上传、更新、删除等工作。在系统后台的设计过程中,笔者考虑到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的任务比较繁重,所以某些操作采用了比较方便和简单的方式,例如批量上传文件、图形化设定信息、超文本编辑器等方式,他们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强了系统的交互性及可用性。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过程需要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功能设计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特征,利用功能分解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综合多种因素才能设计出合理、高效、人性化的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程琪龙.系统功能语法导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2:3-14.

[2] 袁立辉.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J].华商,2007,22:156-157.

上一篇: 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 下一篇: 初中音乐课程教案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