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9: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类语言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语言的魅力、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重要性都在电视访谈性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是访谈类节目的精髓,呈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主持语言主要包含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主持人在用语言掌控节目节奏的基础上,还要使主持语言准确、幽默、有感染力;既要达到用真挚坦诚的心境与嘉宾进行心灵沟通交流的目的,还要体现出策划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意义所在。这是电视访谈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主持语言的要求。电视访谈类节目种类多样,这就更为细致地规范了主持人的主持语言。如果将访谈类节目看作一个大圆,那么不同风格的访谈类节目可以看作是包含于其中的椭圆或小圆,在共性中蕴含着个性。因此,电视访谈节目可以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资讯,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关键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55-02一、节目主持人需具备的主持语言特性要研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不得不谈及访谈类节目。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节目样式,最早是在美国出现。英文名为talk show,也叫做“脱口秀”。访谈类节目讲究脱口而出、即兴发挥。因为其形式自然轻松、媒体容量大,以及主持人和嘉宾脱口而出的语言自然而又具有真实性,所以谈话节目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谈话节目也由于其即兴谈话的不可预知性,对主持人的临场语言要求较高,所以主持人不仅要具有思维上的逻辑性、话语上的灵活性,还需具有节目制作上的目的性。(一)逻辑性访谈性节目,顾名思义要突出“访”和“谈”的意义,而这两个字的首要条件源于主持人对访谈话题的独立思考,只有主持人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对访问的对象有了足够了解后,才能与嘉宾进一步地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主持人思想的成熟程度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中,才会使语言变得更有魅力、富有含金量。我 的个人看法是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以恰当的话语起承转合,这就需要主持人表达出来的语言要简洁、清晰、具有条理性,使讨论顺畅地进行。(二)灵活性主持人在与访问对象进行沟通交流时,语言的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有艺术感、充满魅力的语言往往能使具有棱角的话题平常化,易于嘉宾接受、侃侃而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节目的完美程度。无论是娱乐性质的访谈节目还是新闻性质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都要注意聆听,然后根据被访者的回答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灵活地运用组织语言调动嘉宾的兴趣和热情。语言的灵活运用是主持人智慧的体现,是主持语言最精彩的一环。二、不同风貌访谈类节目的主持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媒体也在与时俱进。不同访谈类节目的种类也是争奇斗艳、各具特色。专题对象类的访谈节目向受众传递来自于世界的声音,也印证了电视是媒体重要的传播手段、传播力量,为受众呈现出一个缤纷的世界。时事新闻性访谈节目便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高时效性的访谈为受众提供了时事资讯,使之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综艺娱乐性访谈节目则是主食后的一道甜点,点缀生活的同时,成为电视传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构成专题对象类访谈节目的主持语言特性1.内涵思想性――丰富的知识储备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其言行势必受到高度的关注。因其访谈类型的高端化,对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的知识量要求也就相对高些。在大方向上,要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一定的涉及,并对其访问领域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对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甚至要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只有主持人的知识覆盖含量达到的相当的程度,才能和专业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才能引导嘉宾侃侃而谈。 2.通俗性――迎合受众我认为这是专题对象类节目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由于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的高端性,与娱乐访谈性节目相比会有一定的距离感,这是一种相对正常的现象。毕竟涉及的话题是一些专业性较高的领域和人物,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交圈有一定的隔阂。但主持人的工作正是用自己正确的理解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话题平民化,易于受众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的通俗化,反而是一种挑战。如果将访谈对象比作一本书,那么主持人就要把这本书读厚,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再消化吸收,把书化为自己的一个部分,让它变薄。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后,用通俗的语言讲述高端的话题,让主持语言通俗化,便于使受众接受,这才是主持人语言的魅力所在。(二)构成时事政治新闻类访谈节目的主持语言特性1.中立性――避免主观色彩时事政治新闻类的访谈节目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会牵扯到政治问题,这就需要主持人在具有一定主持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即尊重并遵守新闻的真实客观性,坚持个人情感与新闻立场相一致,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与播音员不同的是,主持人对于语言的掌握程度更难拿捏,主持人要自己控制说什么、怎么说,不能因为个人的经历和得失借助大众传播来制造舆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要高度警惕话语的中立性,不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节目主持中。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面对政治、面对新闻时应秉持严肃的态度,做到言行一致。2.深刻性――闻后耐人寻味新闻节目的传播除了给受众传递一定的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引起受众的关注并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主持人话语的深刻性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用有一定力量的语言传递新闻的价值、唤醒受众的认识、呼吁社会的和谐,让受众有意识地接受新的思想、正确的方向,从而传递积极的能量,这正是舆论应有的职能、传媒应具备的力量。主持人通过语言的感染力让正能量传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引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主持人语言的深刻性就是与受众心灵沟通的桥梁,连接着思想、承载着行为。三、结语随着电视传媒业的发展,电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和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个行业都想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站住脚跟,必须不断发展自己,传媒电视也一样更需要创新、走在时代的前沿。只有抓住最根本的环节才会勇往直前,而最根本的环节就是主持人能力素养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媒体人应将自己培养成不可复制的专业人才。怎样才能给予受众正确的舆论导向、怎样才能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这些都应是节目主持人应该深思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领域有多深,那么他的语言表达就有多深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挖掘人内心深处、触及精神领域的话题。可见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感悟生活,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品味中听到他内心的声音。善于思考、善于领悟才能化思想为语言,表达心灵的声音。正像白岩松说的,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内心的平静是一件奢侈品,人们的心变得浮躁不安,而改变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由此可见,主持人应注重精神层面的改变,才能迎合传媒的发展,侧重独特视角、个性化。如果将电视节目的制作看成一场百米接力赛,那么之前的采编是铺垫工作,主持人则是接力赛中的重要一棒,怎样使节目赢在终点,主持人在让自己加足马力的同时,应多思考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技巧展现自己,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得最快的方法,不断向前,最终赢得比赛。参考文献:[1]王群,曹可凡.新闻爱好者[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蔡帼芬.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3]白岩松.幸福在哪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从1958年苏联提出“英才教育”的口号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1973年美国通过《天才教育法》为天才及有天赋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展开拔尖人才的教育研究,目前拔尖人才的培养及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有三种主要方式,即:数理提高班、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教育试点班,对于高职阶段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甚少。李延伟、王芳在《三本院校中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初探》中指出了河南财经学院的具体做法,而我院连续多年专科招生分数线位居江苏省榜首,并超越三本分数线,其中学生通过综合素质选拔进入电子特色班学习,他们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多次超越本科院校夺冠。学生拔尖能力可见一斑,基于此,我们展开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电子类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
一 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的特征
1.身心素质
拔尖人才的身心素质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一,心理素质。拔尖人才的拔尖首先是目标上的拔尖,表现在其心理素质:即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较强的抗挫能力,积极乐观,善待他人;具备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等;能较好地感知世界、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抗挫能力,能积极对待成功和挫折,具备节制和坚韧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平和。
第二,生理素质。拔尖人才不可忽视其本身的物质性,作为一个人,首先是物质的人,身体是其思想和行为的载体,生理素质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身体基础,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位功能,同时能正确地认识生命,积极地锻炼身体,构建强有力的体魄。
第三,道德行为素质。“大胜靠智,小胜靠德”。要能在拔尖道路上顺畅,首先需要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具备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合格的伦理导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没有基本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所不能容许的;具备社会公认的主体意识、超越意识、契约意识等;并能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观念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素质也是其意识层面的要素,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有高雅的生活格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行为举止文明而朴素,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习惯。
2.知识素质
拔尖人才的知识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素质及科学人文知识素质。
第一,专业知识素质。谈电子类拔尖人才,其所谓的电子类就是其专业素质的要素,对电子类拔尖人才而言,专业知识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是否完备,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备。
第二,科学人文素质。拔尖人才的专业发展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专业发展;而这个基础就是科学及人文知识素质基础。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能不倦地追求真理,理性地对待事物,为真理不怕牺牲;关心、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发展,理解集体、社会责任感的意义;拥有相对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物、化、生、史、地、政、天、经、法、哲、文、艺、美等多门类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此,其强调的科学知识素质中以算机使用为基础的软件使用知识、信息检索加工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英语知识等,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拔尖人才能达到的高度与速度。
3.能力素质
能力是身心素质作用下知识的外在应用,能力素质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拔尖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能力素质的大小按照其助推拔尖人才的成长,分为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发展能力素质等。
第一,基本能力素质。从学习、工作、生活方面谈,各方面的基本能力是拔尖人才必备的能力基础;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处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已是基本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第二,专业能力素质。高职阶段的电子类拔尖人才还应表现为其知识和技能同等提高的前提下更加具备一定的技能优势。
其专业能力中专业能力素质概括为传统知识、技能识记、传承能力;具体应表现为:电子产品装配、调试能力;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利用电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电子类研究开发等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电子类研究开发等问题的能力;利用电子知识对电子产品进行检测、维修、维护的能力。
第三,发展能力素质。拔尖人才的拔尖更多依赖于发展能力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其思维及非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性开展工作能力、创业实践能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掌握能力,提出问题、继续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发展能力素质还应包括管理能力,尤其是技术及团队项目引领的能力。
二 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的培养
在电子类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首先搭建了素质体系;其次完成了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培养平台的建设上结合新四块课程体系、研究性学习、竞赛培训构建互动平台,培养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
1.新四块课程体系
新四块课程体系是:职业素质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个性拓展课程四部分课程。该课程体系是我院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提炼完善之后展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个性拓展课程部分,尤其为学生参与科技类兴趣小组、兴趣课题的学习提供了好的路径,而这些也成为拔尖人才成长的必经环节。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为广大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实体环境,是其检验所学、钻研专业、交流研讨的重要形式。
研究性学习内涵定义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研究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专业知识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体验项目研究过程,强化学生技术应用与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院建立的各个专业方向的研究室,其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研究中心共有20个研究室,可以容纳约200名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3.技能竞赛培训
电子类竞赛主要包括:院系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 430单片机设计大赛;altera杯数字电路设计大赛等诸多专业类竞赛。这些竞赛的开展都为拔尖人才构建了良好的舞台,对吸引拔尖人才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在组织相关竞赛时的培训工作也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三 总结
基于此互动平台下,我们以拔尖人才的素质体系为抓手,从身心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方面展开,通过培养平台的建设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申报各类专利18项,获得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50强,参加第六届世界发明博览会一览5项大奖;全国信息技术类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5年来获得电子类竞赛类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竞赛一等奖近8项。
参考文献
[1]史建平、杨金观、林光彬.以五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财经拔尖人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6)
[2]黄艳梅.基于调查的应用英语专业“新四块”课程体系的优化[j].科技信息,2009(31)
[3]沈淑雯.加强理科基础建设,培养拔尖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4]李嘉曾.拔尖人才基本特征与培养途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5]李延伟、王芳.三本院校中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24)
[6]秦书生、韩雪冰.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j].党史文苑,2010(6)
[7]宋伟.论拔尖人才培养中的道德建设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8)
[8]彭豪、钱扬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9]蒋华勤、潘杰.浅议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案(上册)[c],2010
[10]兴志、刘磊.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探析[j].科技资讯,2009(35)
[11]李志巧、陆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12]尚仁成、阮东、熊家炯.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简介[j].物理与工程,2006(3)
[13]王晓晶.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
语言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不仅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联系的桥梁[1]。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与“学”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语言在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2]。”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和知识性兼备的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语文这种特殊的特点和地位,需要讲究教学语言特点的运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情绪化变动相对较大,更需要采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语言。确切地说,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语言。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第一是语言必须标准化。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发音基础,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目的,也是其他所有学科学习以及未来个人发展的基础。第二是语言必须精确化。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对所用的语言高度的凝练,言简意赅,切忌废话连篇,让学生找不到重点[3]。第三是语言必须要艺术化。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的提炼。总之,让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课后要能够回味,愿意听。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改进策略
1.语言表达要以人为本。新课改的理念提出教学改革要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改进策略首要的也要以人为本,包括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尤其是提问和课下交流的时候,更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语言运用的艺术。比如提问的时候,对于胆子很小的学生,教师适宜采用启发式、渐入式的语言方式;对于比较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适宜采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式的语言方式;对于性格刚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问题的本质。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更多采用关爱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教师每一句话都是在关心着自己。
2.语言表达要区分对象。以往很多语文教师都是跟班走的,结果是各个年级所采用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不区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也不区分学生的特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初步向抽象过渡,但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以形象思维主导,尤其是一部分发育稍晚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直观形象,这样才更具感染力[4]。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抽象思维能力,现在的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智力发育相对要快,教师需要转变语言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力增强。
3.语言要富有情感色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伟大的,但之所以有些学生不愿和教师交流,主要原因就是感觉和教师有距离,而这种距离的来源又和教师平时教学时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关。不少教师感觉自己是在为学生好,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就不说了,却把小错误夸大,批评多于表扬,目的在于让学生不犯第二次错误。想法是好的,但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需要更多的赞扬和带有浓郁感情的话语,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有话也愿意和教师说了。而当教育的交流一旦达成,课堂有效性也就容易形成了。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而且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科本身的特点加上学生年龄的特点,共同使教学语言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目前小学生的思想状态、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除了在传统教学语言基础上加以改进外,还需要注意新时期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性格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张敏.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征浅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7).
1背景
中外文化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具有多种类型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意,避免引起误会。另一方面,商务活动当中经常使用商务文体和书卷词语,风格上较为严肃,因此商务英语在翻译过程中要保证严谨细致,一字之差后患无穷。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首先,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商务英语语言特点,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不仅仅运用在语言领域当中,还体现在商务谈判、合同订立、商品销售等多个方面。商务英语翻译如果忽视了自身的语言特点,就很难正确地传输发言者的真实含义,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冲突。
2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流的速度明显加快,开放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进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的过程当中,商务英语发挥着强有力的工具性作用,正确的使用并翻译商务英语,有助于推动对外贸易、对外社交等多种活动的顺利运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持续开展[1]。商务英语和普通的英语在词汇和使用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不同,我们有必要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进行明确的分析和解释。
2.1词汇具有专业性
在长期的商务活动中,英语已经形成了诸多固定用语和固定表达方式,这说明商务英语的词汇具有专业性。这些专有名词有时并不表达普通的英语单词的本义,而是表达特定的意义。例如国际金融专业词汇,“LondonInterBankcomOfferedRate”,它的含义是“伦敦同行同业投放利率”,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人们逐渐放弃了这一冗长的表达,转而用“Libor”一词来替代。商务英语专业词汇中有很多代表固定含义的缩略词语,它们都由本意变为了延伸含义。另外一方面,商务英语翻译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固定短语,例如venturecapital是风险资本的意思,articleNo.则用来代表货号。除此之外,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古语表达方式,这和商务英语的历史渊源不无关系。商务英语在以往经常被用于法律合同、法律文件的翻译,因此在其语言风格上通常体现出较为严肃格式化的特征。因此,商务英语通常会在翻译中具有固定的功能性,比如在翻译合同文书的过程当中,人们经常会使用his来代替here,这也说明了商务英语在翻译过程中不习惯使用复合词。
2.2语篇自成一派
首先在语篇的语言之上,商务英语更加倾向于客观性的用词,可以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词汇混入其中,整个语篇显示出较为平和、严整的特点,读起来给人以平实之感,也就是商务英语的使用不能掺杂进过多的个人色彩,为了避免重复的词语堆叠,商务英语在保证词汇多样性的前提之下找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用介词短语来代替普通词汇,使用这种方式同时也可以避免词汇短语可能会给语言表达带来的歧义[2]。另外一方面,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语篇组合与搭配,有可能会使阅读的人产生理解上的困惑,比如记名提单在商务英语当中被翻译为straightB/L,直达提单被翻译为directB/L。因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务必要将翻译的结果和原文进行对比,保障翻译风格简洁通顺,词句忠于原文。从商务英语的用词风格来说,首先其用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首先商务英语的词汇含义非常丰富,其次是用法灵活,变化多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没有经过商务英语的专业学习和知识积累,那么即便是英语基础非常好的人在阅读商务英语文本的过程当中也会感到障碍重重,这就体现了商务英语用词风格具有强烈的专业化特征,很多人在阅读时会感到似曾相识却又不解其意,这就是商务英语的语篇词汇特殊性所在。
2.3用语准确,术语丰富
商务英语在用词上就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一特性直接影响到了商务英语在使用当中的文体风格。以国际贸易往来当中的往来信函而言,因为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无误,要拿捏轻重,不可夸大其词,更不可词不达意[3]。比如在商务合同的翻译当中,必须保证合同中有关事项的约定时间,标的物数额这些重要的数据表达准确,不能存在任何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商务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术语,这些术语都是在长时间的商务活动当中形成的,并且术语的使用会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有所区别,不同的学术领域对于同一词语会有不同的解释,表达特定含义,这些专业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使用较为复杂,并且阅读起来较为晦涩难懂。此外,在商务英语的语篇措辞上,讲究语气上的礼貌,态度要显得诚恳,要表达清楚自身的意思,却又不能给人以咄咄逼人之感,通过礼貌的用语来表达善意,不管是不是涉及利益竞争问题,商务英语在语言表达上都要做到谦和有礼,温和有序。
2.4句法使用有自身的特色
商务英语的句法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特色,首先是固定化的用语。商务英语在使用时为了节约语言分析的时间,经常会在使用当中加入固定用语,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使商务英语在使用当中更加通俗易懂,增进交流双方的互动[4]。其次,商务英语在遣词造句方面体现出精炼化的特征。所谓的精炼指的是文体风格简约得体,言简意赅,例如在商务信函的写作当中通常会用简短的词语来表达整句话的含义,或者采用字母缩写来替代词组和短语,除了合同之外,商务英语在使用当中一般不会出现较为冗长的句式。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在使用过程当中体现出意义逻辑化的特点,在进行句式书写之时,要体现出一定的意识形态特点,利用固定的表达方式进行商务英语的表达。
3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
3.1忠实原文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当中,翻译人员必须要准确地利用商务英语的特定表达方式,将原文的信息进行准确的传递,一定要将内容的准确性放在形式结构之上,注重对于原始信息的准确表达,保证双方的信息量对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句子结构不出现过大的出入,特别是涉及商业合同、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商务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应当要以准确的态度进行文本信息的转换,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务必保持与原文意义相同,确保结构严谨。
3.2准确性原则
商务英语的翻译不同于普通英语文学的翻译,在语言表达上不需要追求辞藻华丽,文风优美,甚至不注重翻译当有的对于语言的二度创作,商务英语的翻译只要能够做到通顺有理并且词句准确即可。具体而言,首先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于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区分[5]。由于商务英语通常都是针对一些较为严肃的商用文书,因此在用词上务必要做到谨慎斟酌,争取能够确保词汇表达的精确性,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使商务英语意义表达含混不清。其次,商务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站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之上,将发声者的意思进行准确的表达。最后,商务英语的翻译务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系数,避免因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而导致英语翻译存在偏差[6]。比如在翻译词语“法郎”时,法郎不仅仅是法国的货币,同时也是比利时、瑞士等欧洲地区的历史通行货币,但是不同地区对法郎的表述却不相同,瑞士法郎翻译为SwissFranc,比利时法郎翻译为BelgianFranc,卢森堡法郎翻译为LuxembourgFranc,这些表述随着国家和地域的改变而改变,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加以注意。
3.3礼貌原则
商务英语的翻译还应当遵守礼貌原则。语言的翻译是让双方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必须通过准确的翻译才能确保双方的交流顺畅,因此务必要确保商务英语的翻译礼貌才能保证双方之间的友好交流,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要保证语言正式、温和,不可咄咄逼人,让人产生不适感,同时还应当注重使用礼貌用语,保证阅读者或倾听者的舒适感。
4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具体分析
4.1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后体现的是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绝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语系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各个地域的人们由于地理、气候、人种特征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特征,我们应当对于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7]。语言文字能够承担表意功能,人类创立了语言系统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场合的交流活动,各种不同的语言特色也渗透在不同地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交往当中。由此可知,语言文化在形成之时就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在翻译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的特点,翻译人员在翻译活动开始之前,务必要对目标语言背后的文化形成传统加以学习和了解,做好翻译准备工作,尊重对于语言文化的大致印象。
4.2注意禁忌词汇
在翻译活动中还需要注意,不能使用被对方反感和禁忌的词汇进行表达,否则将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不利于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翻译活动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有哪些词语是不可提及的,学习不同的文化背景,克服交流障碍,使翻译活动成为双方友好交流的载体和渠道[8]。翻译工作者应当重视了解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应当积极参加对外交流活动,在翻译实践活动增加实战经验,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特征,,找到不同文化类型当中的切入点,自觉地进行翻译文化和语言特色的积累,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推动商务英语的翻译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4.3记忆专有名词
商务英语专业词汇中有很多代表固定含义的缩略词语,比如COD,也就是CashonDelivery,不能将其直接翻译为“交付中的现金”,其真正的含义应当是“货到付款”。再比如FOB,FreeonBoard,不能翻译为“在岸上的自由”,而应当解释为“离岸价”。这些词语都是商务英语专有名词,它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不同于普通的语言表达,翻译者在工作之余要多加积累和掌握,保证翻译的准确性[9]。此外,商务英语翻译还要注意对固定短语的记忆,例如venturecapital是风险资本的意思,arti⁃cleNo.则用来代表货号。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当中,必须要把握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立足于翻译原则,在原文基础之上进行准确的翻译,务必保证商务英语翻译重视原文,能够准确地传达文本的含义,使交流的双方都能够准确地领会语言含义,翻译工作者自身也要注意提高文化修养,把握文化差异,掌握熟练的翻译技巧,全面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外交等多个领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冯晓.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J].文教资料,2020(20):219-220.
[2]王旭忠.商务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原则[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186-187.
[3]陆冰燕.谈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2):66-67.
[4]黄丹双.谈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J].北方文学,2018(17):234.
[5]马斐.刍议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特点与翻译原则[J].芒种,2018(2):41-42.
[6]肖鹏.谈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J].青年文学家,2016(24):144.
[7]王引玉.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分析[J].商业故事,2016(18):130.
广告英语的作用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其购买欲。广告的撰写人为达此目的总是匠心独运地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因而,探讨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对于掌握广告英语的创作规律,充分发挥广告在商业大战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广告英语用词丰富多变,为增添广告的魅力,常使用一些极具渲染力的词汇对商品进行美化。一般说来,广告英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容词的使用
为了美化商品,广告英语中的大部分词汇多用有褒义的形容词来修饰名词,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例如:Excellent daily specials and mouthwatering desserts.
这是一则餐厅英语广告,形容词占了整个广告字数的一半,极具诱惑力。
2.新词和怪词的使用
广告英语中常用一些杜撰的新词、怪词以突出产品的新、奇、特,满足消费者追求新潮、标榜个性的心理。
例如: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这是一则饮品广告,其中“orangemostest”=”orange+most+est”用在“orange”后表示这种饮品的品质好,浓度高,味道纯。
3.外来词的使用
广告英语中常借用外来词来渲染产品的异国风味和优良品质,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法语和西班牙语。以下是一则香烟广告:These superb cigarettes have been skillfully created for the discerning clientele who have come to expect the legendary perfection of the House of Carrier.其中“clientele”这个法语词马上让人联想到了法国的高贵、优雅、浪漫,令人幻想着抽着Carrier,就会变得具有高贵的气质。
二、广告英语的句子特点
在广告英语中,广告创意者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多变的句子结构来增强广告的效益。
1.多用祈使句,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广告英语往往采用一些祈使句,以增强其说服功能。
例如: Stop in a store near you.
Go ahead compare
See for yourself
So step in and take a look
Visit an authorized IBM Personal Computer dealer
这是IBM公司的门面广告,用了五个祈使句,对消费者进行直接规劝,达到促使消费者走进商店购买其计算机的目的。
2.多用疑问句,增加广告的预设内涵
疑问句的使用,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降低了语法上的难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符合语言的合作原则。
例如:Are you going gray too early?
这一广告用了一个动之以情的疑问句,预设进一层含义:每人都想留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永葆青春。每个读此广告的人均会被亲切的口吻所打动,不惜打开自己的口袋,去买这种洗发水。
3.精用排比句,增加广告的音律美
在广告英语中,运用排比句便于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同时,由于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可增加广告语言的音律美。
例如:It’s a written language… It’s an oral language… It’s an electronic language…And it’s a language…此则广告的标题为“Business has a universal language.它的每一段均以同样的结构开始,形成排比结构,突出了广告所强调的内容。
三、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广告英语十分重视语言的美感,常使用修辞手法来提升广告语言的表达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拟人、比喻、重复等。
1.双关语应用
双关语的应用,不仅能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又使广告语言简洁、风趣、幽默,从而达到一语双关的绝妙效果。如:I am More satisfied!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双关典范。它巧妙使用了“more”这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以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
2.拟人的使用
拟人是指把所推销的商品人格化,赋予商品人类的情感和生命,给消费者以亲切感。如:Apple Thinks Different. (苹果电脑,不同凡“想”)广告中将“apple”拟人化了,好像人一样会思考,提高了广告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3.比喻的使用
比喻的使用可以加强广告的表现力,使产品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拉近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如:Today, Sakura Bank is like a thriving sakura.这是一则关于日本樱花银行的广告,银行被比作茂盛的樱花,寓指了该银行欣欣向荣的发展气象。
4.重复的使用
在广告英语中,常重的使用可以突出某种产品或信息,加深消费者对它的印象。如:When you are sipping Lipton, you are sipping something special.这是一则果茶广告的标题,Lipton是英国茶业企业创办人的名字,并以此为茶名品牌。通过重复运用“you are sipping” 的语法结构,突出了Lipton正是something special,使人不禁要去品尝一番。
参考文献:
一、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三、培养分析和鉴赏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模拟经典儿童文学对话语言)同学们对这些儿童文学形象都非常的熟悉。美国《新闻周刊》一期报道说,儿童文学作品以天真的情怀、纯净的语言、分明的善恶和曲折离奇的故事,不仅受到儿童的欢迎,而且也受到成年人的喜爱。1997年在百老汇首度上演的《狮子王》赢得六项托尼大奖,现在仍然长演不衰。儿童小说更是纷纷抢走那些本来为成人书籍准备的奖项。吸引成年人的到底是什么?儿童文学被称为浅语的艺术,我想请问同学对这个“浅”字的理解。
鲁迅先生在翻译《表》时曾打算“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仍也可以看”,结果“译得不三不四”(《表译者的话》),这种自谦的说法从另一角度说明浅易、简洁的艰难。
高尔基认为:“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这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正像郭沫若所说“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达到这样的境界,必然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梯:(板书)
一、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语言,它的读者又是正在学习语言、正在长知识的儿童,因此更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艺术语言,它必须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或通过词语的选择,或通过语法关系的多样组合,来唤起读者的形象感。
三、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儿童文学语言,它必须从儿童的艺术欣赏水平与欣赏趣味出发,通过“巧妙运用”形成儿童读者心目中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摆脱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进入到一种与儿童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
俄国乌申斯基的作品《风和太阳》(教师阅读,内容略)
以上描写的风和太阳都能说话,还争论谁的力量大,这是童话、寓言经常采用的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或非人类的人格化,构思人类发生的矛盾、事件,给人以某种启示。人们看了以后,不觉得是胡编乱造,反而感觉情真理真。
台湾诗人杨唤的诗作《家》,(与学生作品对比)引入儿童熟悉的各种事物,用鲜明生动、自然贴切的比喻把“家”这个生活中最平常的所在描绘出来,充满温馨、快乐、美好的情感。(老师配乐朗读,内容略)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他们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自己所具有的经验世界相连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拟人化的语言:(学生朗读,内容略)
通过这样的描述,溪流、树叶和蝌蚪的情态就活跃在小读者的脑海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都映现在孩子们的心头了。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间。
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具体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或如北风和太阳也会说话,或如小溪流也会奔跑,这类与现实不符的“差错”,却符合儿童的感知、表象、随意联想、无意想象,这种现象世界成为儿童文学特有的通向艺术的桥梁。
在儿童文学语言中有叙述性的语言,有描写性的语言,还有人物对话等。如法香的《格丽赛达》这样写: 她10岁,曾祖母110岁。……可是她和格丽赛达竟像同龄人一样。 以上具体形象主要显示格丽赛达和曾祖母年龄上的差异和性格上的九九归一,内含天伦之乐,适合孩子的口味,也有成年作家的情趣,人物之间的关系既稀有,又合乎情理,有一种内在辩证关系或自然规律寓于其中。与这具体形象联系一起的艺术语言,虽然在用词上少有华丽词句,但经过词的巧妙组合,却给人以生动、幽默与新奇感,很能调动孩子的想象,并刺激着他们对形象进行寻味、思索。
还有一种对话语言,如贝洛童话《小红帽》中的一段对话:
“我的外婆,你的胳膊怎么这样粗?” (分角色朗读)
……
“这样,才可以吃你!”
以上两个形象一个是年幼善良、对外婆怀着深情与信任感的小红帽,一个是狠毒、狡滑、诡计多端、急于吞掉对方的恶狼,两方面一问一答,问者随意、真切,答者欺诈、做作,二者交锋,步步逼近。句式重复,既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又符合情节需要。由此将故事情节推向,并完成了小红帽和恶狼两个不同形象的塑造。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例如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
如林焕彰的《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可感、可思、可咀嚼,亲情母爱情结互相辉映。
中图分类号:J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94-01
对水彩画的评析与审美,一方面应从水彩画自身的语言特点出发,水彩画就要有水彩画的基本特点,抛弃水彩画的透明性、轻快、明亮、润泽等特点,水彩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体语言特点,水彩就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失去画种本体语言特点的作品将因缺乏个性生命而显得失色。其次水彩画应有好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只有好的构图和好的表现技法才能让画面产生好的形式美感,吴冠中先生言,形式美是绘画的母体,没有好的画面形式,画面就很难产生美感,就很难从美的角度打动观众。
一、“中西融合”使其水彩语言之美自然洋溢
水彩画,具有东西方绘画的特征。水彩中的彩,属于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水彩画的用笔及用水与中国画相同,水彩画的造型,具有西方的造型观念也有东方绘画的造型观念在其中,可以说水彩画是东西方绘画的交融和共鸣,具有东西方文化及审美的共性。刘傅辉先生的水彩画之精妙得益于其对东西方绘画能够深入的实践研究。兼顾吸收东西方绘画的优点其能很好彰显出水彩语言之本色。
先生对水彩画的娴熟表现技法主要得益于“中西融合”兼并包容的治学方法,刘傅辉先生接受了很好东西方绘画教育,很好的中国画功力结合娴熟的西方绘画理论和技巧,使先生水彩画技高一筹,先生先攻油画、水彩,后主攻国画。刘傅辉先生幼年时期,家境较为殷实,使其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其艺术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为有幸的是,刘傅辉先生,一九四二年考入抗战时期迁到昆明呈贡安江的国立艺术专科美术系,师从林风眠、潘天寿等著名大师级画家。林风眠作为国立艺专的校长,是主张艺术“中西融合”的干将,他的艺术思想影响了当时国立艺专的很多人。而水彩这种具备东西方绘画特点的画种,正好适合当时的绘画思潮,由于对油画和中国画技法的精通,使当时的画家在水彩画上得心应手,深得水彩画表现之要领。先生的水彩画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国画和油画功底,“中西融合”的背景使其水彩画同样风格质朴、自然,彰显了水彩语言所特有的、清新、亮丽、轻快、自然、润泽之美。看先生的水彩画能使人回归到自然中,能找寻到水彩语言本质魅力魅力之所在,而今天部份画家的水彩画越画越不像水彩,离水彩语言本体走得太远,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二、刘傅辉先生水彩画之形式美
刘傅辉先生的水彩画面的构成极具形式美感,深得中国画与西洋画构图之要领,在画面中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画面的均衡、疏密的对比、形体的大小、线条的曲直韵律与节奏,都颇为讲究,先生水彩画面的构成是客观世界与先生主观审美完美的融合。刘傅辉先生的水彩画作品,其取景构图都来自生活,具有平凡中见其质朴与自然之形式美感,很多成功的画家都是把生活中常见或被别人忽略的景色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处理赋予其美的形式,而使画面产生别开生面的美感。自然万物之形式对人类而言自身有美丑之分,有的形式杂乱不堪,不适合人的审美习惯,有的形式本身就有较强的秩序性和审美性,所以看上去就美。欧洲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在于发现”是指艺术家要善于发现万物美的存在,我们的画家游历名山大川也就是为了寻找大自然中的美景所在。刘傅辉先生跑遍云南的村村寨寨也就是为了寻找自然之奇峰秀水,可说先生是美的发现者。而更为重要的是,先生能做到“在什么地方都能坐下来就画”我们从其作品中也可看到无论是村口小路,还是荒坡野草都能入先生的画,而且都变得那么的美,这印证了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一句名言“美在于创造”。刘傅辉先生能坐在什么地方都能画,就在于先生有创造美的能力,能赋予画面美的形式,先生的这幅《小路》水彩风景画,画面就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其画面视觉中心的大树和村间小道都被完美的安排在传统审美标准法则的黄金分割点上。先生的水彩画耐看,耐得住分析,吴冠中先生讲其作品要达到“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效果。刘傅辉先生的水彩作品同样的能让我们感到美的同时也经得起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考究。
结语:刘开渠先生对刘傅辉先生的艺术评价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此可见先生艺术造诣所达到的高点之高,先生的水彩画以其质朴的画风和高超的绘画技术,使水彩语言之美得以完美再现,很好的保持了水彩画语言的本体特点。先生绘画“中西融合”兼并包容的治学方法,对自然与时代的热爱,及其注重写生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的绘画习惯都值得学艺者学习。
非连续性文本与师生课内外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校宣传栏、公示栏中,在校外车站码头,商场宾馆里,都可以看到非连续性文本,它们要么告知信息,要么宣传产品,要么警示安全,要么引领路径……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在信息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态度,让学生自觉地在广泛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去捕捉信息,学习语文,丰富语言,提升文化。
与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文字简洁、图文并茂、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易于学生阅读的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引入课堂。克服教材内容编排上的不足,要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阅读,例如涉及动物知识、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机械电子、人体器官等内容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学习利用它们的图画文字和数据,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是有积极作用的。还可以在阅读一定数量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开展知识抢答赛、科学小博士答疑等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收获,感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乐趣。
策略三: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没有了连续性文本的繁琐内容分析、情感体验和复杂的写作技巧认识,但仍需要方法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工具书,认识字音,了解相关名词术语,结合看图,把握基本信息,获取相关知识。
二是学会从基本信息中捕捉潜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推演能力。例如了解了鱼类在海洋生存的极限深度是多少米,这是基本信息;再给出一个具体的海域和它的深度数据,就可以推测出这个海域的鱼类生存状态,进而判断人类渔业活动的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39-01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直接交流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语言成果。幼儿时期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幼儿语言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深层次的探究幼儿时期的语言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措施,做到与幼儿教学需求相一致,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1 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幼儿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现如今还有许多幼儿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幼儿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幼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只能依靠教师的课本灌输语言知识,这就使得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产生依赖,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会扼杀掉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不利于开发幼儿潜在的语言天赋,也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教育目标。
1.2教学的目标性不强
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常说:“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却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完全的本末倒置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比较生硬、机械,没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言教育方式的创新能力,幼儿教育方式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突破。幼儿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模糊不鲜明,也会使幼儿教师在施教时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为此加强教学的目标对促进幼儿语言学校也尤为的重要。
1.3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多数都是因材施教,讲解课本上枯燥机械的语言知识,由于幼儿的年纪还尚小,教师所讲解的语言知识还不能透彻完整地理解,所以无法灵活自如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2 幼儿具有的语言特点
2.1语言运用与语言表达欲望不成正比
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有极大的好奇心,虽然还是处于牙牙学语的状态,但其语言表达的欲望却非常的强烈,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由于词汇储备量的不足,表达能力有限,常有语言运用不恰当或不准确的情况出现。因此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丰富幼儿的词汇储备量,及时纠正幼儿语言运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
2.2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
幼儿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保证幼儿学好语言的重要前提。由于幼儿还是一张白纸,在接收新知识方面也比常人更容易掌握,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新学的词汇掌握好,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语言的这一大特点,加大对幼儿的词汇教学,帮助幼儿增加其词汇量,幼儿的词汇量增多后也会更积极活跃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语言发音不够准确和清晰
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幼儿之间的语言发育状况也是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别的,幼儿大脑中的发音、词汇和语言习惯也存在着各种差异,由于幼儿的年纪还尚小,其词汇的发音不清和发音错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幼儿与外界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不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也就尤为重要了,对学生的发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耐心地进行讲解,给予幼儿充分的赞扬和鼓励,以增加幼儿学习语言的信心和乐趣。
3 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实践措施
3.1鼓励幼儿多说多模仿
幼儿教师在给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多说多模仿。幼儿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形象、活泼而又生动的课件和一些有趣的绘本或图片,先引导和鼓励幼儿自己对图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然后在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给传达表述出来。例如,给幼儿看两段相似的视频或看两张类似的图片,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不同的和相同的,在培养幼儿语感的同时,还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
3.2在掌握幼儿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学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能力这一特点有所了解,然后在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为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一定条件。此外,在给幼儿制定语言学习方案时,要结合当地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具体特点来拟定方案,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
3.3给幼儿创建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促进幼儿学习语言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在日常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多数是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把孩子放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就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语言。例如: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应把孩子放在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想让孩子学好普通话应把孩子放在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此外,要多创造幼儿独自与他人相处、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切身去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师教学的效率。
总之,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语言学习就像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咽喉,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对幼儿实行语言的差异性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幼儿从牙牙学语的状态过渡可以与人正常的进行交流,差异性的教学促进这个质的飞跃,在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莎莉.关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武红燕.浅析幼儿语言教育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J].学周刊,2011(23).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藏民族的语言可以作为一个系统,与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民族所处的地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语言和文字符号的功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都是由这个社会环境中的语言群体所制约的,是属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语言文字也会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不断走向丰富。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语言,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最大限度地与客观环境和需要相适应,这正是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其他活动,是产生语言的先决条件。作为语言本身,与人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能够影响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内涵,而语言的差异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文化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文化的发展,很显然,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与国外文化的交流,这样一来,英语的学习以及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民族语言的特点及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
以藏族语言为例。藏语支的主要特点是:①有丰富的由前置辅音、后置辅音和基本辅音构成的复辅音声母,如藏语和嘉戎语都在100个以上。②有较多的辅音韵尾,不仅有单辅音韵尾,还有复辅音韵尾,如嘉戎语和门巴语都有9个单辅音韵尾。③声调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平衡性,如门巴语、普米语有声调,嘉戎语、珞巴语则没有声调;或者在一个语言内部,如藏语、羌语有的方言有声调,有的方言则没有;藏语支还具有不独立性,即声调与其他语音要素,如声母清浊、元音长短、辅音韵尾有无,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常常处于互补分布状态。④保留较丰富的屈折形态变化,如动词的时、体、人称、语态等。⑤动词有方位和人称的范畴。⑥存在动词和判断动词有类别范畴。
结合藏族语言特点,综合来看影响藏族语言英语的因素主要是源语文化以及译语文化地位的不同。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翻译者不仅仅会受到源语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译语文化的影响,这两个要素对英语翻译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译语文化对翻译者的影响要大于源语文化对翻译者的而影响,因为这种情况下被纳入疑问的范围会受到影响,相反而言,一些翻译者就会在翻译的时候保留源语的语言文化,致使后读者用一种异化的手段来进行翻译。在这两种语言文化的地理位置对翻译者的影响来看,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以色列一位著名的学者 E- van- Zohar 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多元系统语(poly system)。在这个问题上,这位学者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两个方面分别就是文化和历史。在他看来,系统应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一系列的符号现象,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等。然而这些都是通过人类交际形成的,他们并不仅仅是有一些简单的而且没有任何联系的元素所结合而成的。通过这样形成一个系统,但是这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而系统而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非多元的系统中自然存在着很多因素,那么,究竟是那种因素对英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有影响呢?一旦它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中间段的位置,这时候进行的翻译基本上都是选择异化式的翻译。在这种翻译模式下翻译者会不顾一切参与到创造的一级模式当中;但是如果翻译者所处的位置不是中心位置,而是出于一个边缘位置的时候,这时候就会选择另外一种模式来进行翻译,这种模式就是规划式的翻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采用的就不是一级模式,而是被二级模式所取代了。在最近几年里,英语文化的俄文位置越来越高,甚至处于一个主导的位置,所以,翻译相对而能言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事件。
二、如何更好的进行英语翻译(一)核心策略(Core Strategy)
想要把英语翻译工作做好,首先就应该对英语的核心语言(Core language)。核心语言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词汇、基本语法当然还有一些基本的文体。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英语的习惯用法必须要了解BEC和TOEIC都是对英语的一个考查,这两者都是英语的核心语言。我们是否很好的掌握了英语的核心可以通过这几点来验证。首先,看其对英语基本词汇量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常用词是不是能够恰当的使用,还有就是对于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能不能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和说明。最后就是能否领悟到英语句子中的一些内涵,若果这些都能够做到的好那就说明对英语的核心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样对于学习英语进行英语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结合策略(Combination Strategy)
在对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实施翻译需要具体技术,阅读翻译专著就是其技术的而一个形象的体现。在我国,存在很多的专著,这些都是与翻译理论知识有很大的联系的,比如;《有关翻译适应选择论》、《等效翻译的研究》、《实用翻译课程》、《英汉翻译教程》、《新英汉翻译教材》、等等。在这些专著中我们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些我们也会对英语有一定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在英语上的进一步的学习,也为我们今后的实践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但是在对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一些应用型的翻译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应用型的知识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一旦在这些应用型的文章的翻译中出现偏差对我们的实践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对此要特别的注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是对译文进行一个分析,并且在分析过后还应该对其进行一些相关的管理实行一定的控制。首先,翻译应该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对于原文的风格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在语言上应该使用一些与译文相符的语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语言上的干扰,当然,在进行翻译时也不能太机械化了,最终翻译出来的文章应该是流畅的并且尽可能的使文章生动,而不受到原文的语言形式的限制。另外,对于不可译的问题要处理好。我们都知道,英语是不同于汉语的,他们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所以,会有不可译的现象存在。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原文进行一个适当的而分析,分析原文的语言以及一些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在运用一些翻译的技巧实行原文与译文的转化,但是,要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文的色彩,可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因为不可译的成分不多,所以在面对这种现象时,加入对整篇文章没有太大的影响的话就可有用一种叫做音译法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
当然,错误时难免的,可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要尽可能避免一些简单的错误。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我们认真对待,要手眼嘴都用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进行及时的查阅,在翻译时译者要有自己的思考,对于问题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结 语
在语言问题上,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当然,藏族也不例外,藏语言也是在进行交流时的一种方式,并且,在如今这样经济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我们通过学习藏语言一方面能够增长我们自身的文化,另一方面,还能够与藏族同胞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藏语言。当然,在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额背景之下也少不了英语的而学习,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许多地区的人们无法了解到一些文章的内涵,这样一来,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出现了英文的翻译,通过翻译便能够向世界各个地区流传,被人们所理解,这样一来,进一步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有利于经济更好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Cleve- 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P10.
[2] 赵祥云,李颖.跨文化交际障碍与翻译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