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有机化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篇(1)

可以请学生阅读修正液的成分表及使用说明.让学生了解到修正液中的三氯乙烷作为溶剂是有毒的,尽量少用.应让学生了解四氯化碳是典型的肝脏毒物,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对人类有致癌可能.建议教材实验将萃取剂改为低毒、无致癌作用的正己烷.可以向学生介绍在工业上主要成分为正己烷(74%)和环己烷(16%)的6#抽提溶剂油,对大豆油、菜子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具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广泛应用于植物油的提取.

2.作致冷剂-正远离我们的卤代烃

关于这一点学生阅读课本已不难理解.既然已远离,也无需多加阐述,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

3.卤代烃高分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卤代烃

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卤代烃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以聚氯乙烯最为常见,如塑料门窗、塑料管、塑料地板、塑料壁纸、密封材料等.

篇(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无处不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把数学课堂打造成“生活课堂”,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藏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架设好课堂――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不仅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需要。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数学,不再“害怕”数学呢?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数学教学中“享受”数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讲诉一些有关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对于数学的广泛应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精彩地叙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可见,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因为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视数学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做题的技巧等,往往忽视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例如:在学习数学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未来职业前景相联系,告诉学生一个知识适用于一个行业,告诉学生一个从事保险业的精算师,年薪可达百万,而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与大量的统计调查密不可分的。这样就要求学生不要做书呆子,要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实际。

2加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应该走进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实际生活的火热同数学知识的冷峻相融合。现以用水用电问题为例,看看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构建数学模型,最终通过数学方式将问题解决。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把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的案例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

3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篇(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11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化学实验脱离了生活,将会很枯燥、太骨感;如果让“生活”与“实验”完善结合,更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手段、方法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生长点,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活动的一个支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功能。

对农村初中而言,一方面,实验条件有限,客观上需要我们对化学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从而尽可能节省教学资源,减少实验成本;另一方面,农村学生身边的物品丰富多彩,周围的环境复杂、广阔,生活经验、体验深厚,主观上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生活化实验,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生活化”是农村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化学实验“生活化”设计的生成策略

1. 选取学生身边的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即:实验药品“生活化”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例如:用易拉罐代替铝;用火柴盒代替红磷;用铅笔芯代替石墨;用食盐代替氯化钠;用面碱来代替碳酸钠;食用小苏打代替碳酸氢钠;用鸡蛋壳来代替碳酸钙;用果导片代替酚酞;用中药紫草的酒精浸液来代替石蕊试液等等。另外,生活中的铁钉、铜丝、木炭、白醋、白酒、农用硫酸铜、建筑用的碎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废干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等都可直接作为化学实验的常用药品。在学习测定溶液PH值的相关知识时,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如厨房清洁剂、肥皂水、食盐水、厕所清洁剂、食醋等来代替酸、碱、盐溶液进行实验,学生对这些实验非常感兴趣,并在操作中很快能掌握测定溶液PH值的正确方法。在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铁丝、白醋、废干电池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

2. 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替代或制作实验仪器,即:实验仪器“生活化”

如利用音乐贺卡可制作成测试物质导电的实验装置,用一次性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制取二氧化碳、氧气等。教师可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和学生一起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仪器来做实验。如用咳嗽药水瓶、药丸胶瓶、各种饮料瓶、一次性吸管、废衣夹、盛洗涤剂的喷壶等生活中易找到的常见废旧物来制作试剂瓶、试管、试管夹、量筒、烧杯、水槽等化学仪器。如把小矿泉水瓶对半剪开,上半部分可作漏斗,下半部分还可作烧杯。如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做一个“清水”变“饮料”的补充实验,以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通过课堂观察,笔者觉得学生的兴奋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极点,可能是缘于学生接触的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还不那么完美吧。介于此,笔者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用生活中的茶壶和小水杯来分别替代盛放“清水”的大烧杯和盛放“饮料”的小烧杯,使实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亲近感和熟知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化学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了绪言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师:(将一只普通的茶壶高高举起)我有一个宝壶,它很神秘。我想喝什么饮料,它就能倒出什么饮料。(自言自语)天热,先来杯汽水吧。

师:(实验)取一小水杯,从茶壶中倒入少量无色液体,杯中出现大量气泡。

师:咱们再来杯牛奶怎么样?

生:好。

师:(实验)取一小水杯,从茶壶中倒入少量无色液体,杯中出现乳白色。

师:还想喝什么?再来杯草莓汁?

师:(实验)取一小水杯,从茶壶中倒入少量无色液体,杯中出现了红色液体。

生:(议论纷纷,猜测不断,惊讶不已)太有意思了、茶壶里有隔层、真的、假的、奇怪……

师:想知道宝壶的奥秘吗?学好了化学,你将会知道生活中许许多多……

(茶壶中盛的碳酸钠溶液,三个小水杯中事先分别盛有少量的稀盐酸、氯化钡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即:实验内容“生活化”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以这些素材为实验内容,对于学生注意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但是教师常常受制于课堂组织的要求甚至考试等各种压力,把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实验忽略了。如生活中铁钉锈蚀实验、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身边物质的PH及测定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酸雨的危害,等等,把这些实验带入化学教学中往往能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常见的碱》的教学中,教师常用“将新鲜的鸡爪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过的鸡爪对比展示”实验来说明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由于鸡爪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较长一段时间(20%的NaOH溶液中约需20多分钟)才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所以,教师往往在课前就将鸡爪浸泡处理好,课上直接出示出来。这样做,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但缺憾也很明显,没有让学生参与观察、体验和动手实践,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的认识仍处于浅表层次。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补充“NaOH溶液处理树叶制作叶脉书签”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兴趣实验。让学生自己去采集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到实验室里去完成实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除了利用课余时间采集树叶,还利用课间大活动的时间进行实验,这在以往的实验课上是看不到的。通过洗净、煮沸、刷洗、压干、染色等制作过程,当看到一片片彩色书签从手中“诞生”时,学生不仅是满心的欢喜,还有收获的骄傲,成功的满足,那种高兴劲无以言表。躺在学生书本里的美丽书签,不仅让他们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时常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的魅力。

4. 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作为实验背景,即:实验背景“生活化”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每一位社会成员,当然也应当是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学生所关注的。因此,选取这些问题作为背景设计实验,对于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污水净化实验”,“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设计”,“对某土壤酸碱性测定,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的实验”,“用厨房物质自制汽水”,“火眼金睛分辨真假戒指”等等。

现实生活中,时常听到一些人受骗上当的事,如何识别真伪?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呢?社会现象、生活问题为背景的生活化实验设计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情景再现的可能。现以“不法商贩利用工业用盐(NaNO2)冒充食盐掺假或直接出售”为设计背景,举例如下:

[实验用品]工业用盐和食盐各一袋,酚酞试液、pH试纸、小烧杯2个、玻璃棒2根、薄铜片2片、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分别取少量工业用盐、食盐于薄铜片上加热,先熔化,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工业用盐;或放入小烧杯中,用水溶解,分别滴加少量酚酞试液,变红的是工业用盐;或分别蘸取少量的它们的水溶液于pH试纸上,变蓝的是工业用盐。

[设计意图]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熔点低(271℃),易分解,外形与食盐十分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极少数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铤而走险,将工业用盐改头换面后冒充食用精制碘盐销售。该实验不仅对工业用盐和食盐的性质的异同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对工业用盐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以上四种策略,一一说明,仅是为了表述方便。其实,生活化实验常常不是单独运用其中一种策略,更多的设计是这些策略综合运用。例如,在《燃烧和灭火》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学生分组对比实验,作为课本演示实验的改进或补充。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水与植物油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沙土或抹布覆盖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纸棒与裹在铜棒上的纸棒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些实验设计源于生活,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学生完全可以在实验前准备或简单制作。

二、实施化学实验“生活化”设计的体会

近年来,化学实验“生活化”设计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感悟到:作为化学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尤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应该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舞台和切入点。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素材、知识点、学习中的兴奋点,设计我们的实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化学实验根植于生活土壤。

1.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思维、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的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自然界中处处有化学,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感知、体验、实践和思考,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生活化”设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从心底热爱化学,欣赏化学,从而喜欢化学学科;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逐步形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勇于探索的科学学习态度。

2.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能够让学生善于用化学视角看待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

化学知识源自于生产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产生活。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产生活知识和社会问题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要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引导学生会用化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逐步形成看待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独特的化学视角。

3.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种能提供生活化视野的载体,生活的多层面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活化实验的素材,它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开发。在完成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和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实验素材,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使实验更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更加具有生活化、趣味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大胆实践,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促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能力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4.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能够降低实验成本,使学生养成俭朴的品质

化学药品和化学仪器的“生活化”设计,往往都是利用的日常生活中很易找到的代用品,它们或廉价或是废弃物,大大降低实验成本,节约费用。对于我们农村初中,更有其现实意义,一方面,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和具体困难,缺仪少药现象时有发生,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验需要和实际情况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联系农村生活生产实际,结合化学实验,以独特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

篇(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48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生活化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1.1 基础会计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还是前导课程,并且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和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课程紧密结合考试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础业务的处理能力培养,是培养会计人员上岗基本能力的课程。

1.2 会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1.2.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来到学校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理解。很多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相关专业还是一无所知。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为了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的现状,正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靠近。高职院校为了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相应的课程也得到了调整。

1.2.2 课程过于抽象

大多笛生会由于基础会计内容枯燥,教师的教法单一,对会计课程没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会计课程的理论较为抽象,对刚入门的很多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障碍,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形成在未来考证中又屡屡失败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在当下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是比较明显的问题,往往学生的学习就是教师填鸭式的完成,效果并不好。

1.2.3 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会计类教师没有在一线企业参加过会计岗位工作,不具备充分的会计职业经验,导致在课堂教学时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大多数都是依赖于课本教材,对里面的专业术语只能照搬,不能做出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这会让刚进大学的大一学生,在接触会计专业时就会失去信心,在心理上排斥对课程的学习。

1.3 生活化案例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的优势

生活化案例教学,是指在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中,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理论知识实践生活化。生活化案例的教学设计特色就是,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熟知的事情进行课堂的探讨分析,最终理解基础会计中的那些抽象又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在简单的生活实际中,完成枯燥的理论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课程里的知识,最后明白基础会计的学习到底在完成一些什么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找到和掌握未来岗位职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生活化案例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 生活化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案例的设计很重要。很多教师都苦于不知道怎么讲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尤其是材料采购核算业务的知识。如果按照书本讲概念、做题,学生的理解能力总是有滞后性,甚至不明白,到后面学生索性就不听了也不会了。怎么才能把材料采购这个单元讲授好,笔者选取了网上购物的生活案例进行实证教学探索。

2.1 引入铺垫案例,导入学习目标

生活化的案例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如何将案例过渡到书本知识,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导入情景来完成。在讲解材料采购核算业务时,教师不仅要引入会计科目账户,还要区分付款方式及材料成本的核算等。讲授这一堂课时,可以先轻松问问同学们有没有网上购物的经验。很快学生就开始参与回答,引发了兴趣。接着继续问:什么时候付钱呢?学生可能会答:买的时候付的;看到货了再付的;先付了点定金。再接着问:网上完成订单了,以后这个东西就是你的了吗?学生答:不是啊,还要验收;是啊,是我的资产啊,只要我不退货。继续问:那你买的产品多少钱啊?学生答:好多钱;加了运费挺贵的,等等。然后再告诉学生今天刚刚所讲的都是今天的学习目标。①材料采购(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②材料采购成本的成本构成和核算;③材料采购费用的分摊。

2.2 巧用生活案例,分解单元知识点

有了前面的情景导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来完成。对于一些简短的专业术语,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或者简单的比喻,以达到深入浅出,一语中的的效果。

2.2.1 账户的设置

在同学们课前的回答中,教师再梳理一遍。学生在平时的网上购物中出现了这样四种付款方式:直接支付、货到支付、付一半后再付一半、支付定金。那么企业的采购支付方式也是类似的,教师需要设置的科目就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然后借助PPT完善账户的记账规则的介绍。完成一组账户的介绍,以同样的方式梳理出:在途物资和原材料账户的区别以及账户记账原则。

2.2.2 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和核算

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万维网,真实地演示购物一次,选择有邮费的。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购物,将购物的全程经历了一遍。然后问学生:这个商品需要多少钱。学生在疑惑中不知道要不要算邮费,教师可以增加新的案例。例如:你觉得学校的5元/斤的苹果贵,于是你要坐公交出去买4元/斤的。那买回来的1斤苹果到底花了你多少钱?2元公交费要不要计入。学生在询问中思考会得出答案:需要。按照这样的节奏加入新的小案例将材料的采购成本整理出来。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买价+采购费用(其中采购费用就是用不同的小案例增补的:运杂费、挑选整理费、材料损耗费、关税等)。

2.2.3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摊

企业的采购过程中有时不止采购一种原材料,那么采购费用怎么分摊,如何计算。同样是通过网上购物的案例来完成。问问学生有没有一起网上购物过,在同一家店买的如何分摊费用的。这里可以给学生先假设好,请两个学生在课堂讨论:一人一半。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出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两件,或者其中一个同学的衣服很贵,你怎么办?将学生的回答引到n堂教学中。企业的材料采购也是如此,不同情况选择的分配标准是不一样的。于是就得了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标准:按重要分配、按价值分配、按体积分配等。

2.3 分配案例角色,加深知识理解

生活化案例教学不但要完成知识点的讲授,还要进一步设置好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所以在基础会计的材料采购业务核算的教学中,可以巧妙地采用分配角色的方式,例如:采购业务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财会手工实训室中,分组仿真扮演:A企业生产水果罐头,B企业是果园,种植各种水果。最终来完成整个采购业务,并形成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

3 生活化案例教学设计效果评价与反思

通过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案例的实证教学探索,可以发现,生活化案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对于枯燥、抽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列举生活化案例,能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案例中设计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部分,不但能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还能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生活化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知识灌输性的学习,通过对一些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方法,创新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案例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活化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但并不一定适用于课程中的所有章节内容。

总体来说,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仿真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课堂的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的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谈案例生活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3(25).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理论广泛渗透在各个模块。因此学习有机化合物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刚刚接触有机化学,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接收和消化,从而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有机化学教学一直是个教学难题。为此,我们将有机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和应用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环节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尽快提高成绩。

二、有机化学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已知的化合物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广泛存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它使地球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数以千万计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极大地丰富了当今物质世界,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提高了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当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有机化合物不可分割,因此学习有机化合物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必修化学的学习中,涉及的有机化学的内容相对浅显,课标对有机部分内容的要求也不高,例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等。学生仅学习必修化学,是不能达到高中毕业对有机化学的要求的,还需要进行选修学习。除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之外,“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等选修模块都涉及有机化学的知识,是对必修内容的一个提高。例如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和疗效,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能够评价高分子材料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知道甲醛等主要污染物的危害,认识“白色污染”危害和防治办法等。通过“化学与技术”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有关煤、石油、塑料等材料等专题中渗透了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验化学”的学习,学生将对醛、酚、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反应有更深入的认识。

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新课程是经过整体设计的体系,学生不管选择哪一个模块进行学习,都可以掌握必备的有机化学知识,都能够达到高中阶段基本的要求,既保证基础性又具有选择性。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则系统地对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进行研究,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研究方法指导与训练,其难度和要求与其他模块涉及的有机化学内容要求相对要高。该模块为选修模块,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重要性的认识,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提高人类社会文明发达程度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志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化学作业的重要性

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消化,能培养科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洞察教学进度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化学作业是与有机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张扬个性的渠道之一。把作业作为一种手段和教学过程,不仅能反馈、吸收、弥补、加强知识,而且能把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四、有机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途径

(一)兴趣类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一些有机物的知识,所学知识比较简单,高中阶段的有机化学理论难度大、范围广,学生学起来有点吃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中的规律“编排成“快板”,并在校园艺术文化节中表演。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又陶冶了情操。

《趣味有机化学快板》: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双键为烯叁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异构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羧酸羟基连烃基,称作醇醛及羧酸。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去H加O叫氧化,去O加H叫还原。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羧酸比碳酸强,而碳酸强于苯酚。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稀和氢卤酸。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呈绛蓝。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π键相串联。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光任登攀。

(二)生活类型作业,让化学作业回归生活。

设计作业时,面向学生,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

案例:学习有机物的性质、用途。

设计作业: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有机物的性质、用途。上课时,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例如,有一个小组在探究生活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可燃性、耐热性、电离性,设计了实验。①将一定量的食盐、花生油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2ml水的试管中,震荡片刻。②将一定量的食盐、花生油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2ml汽油的试管中,震荡片刻。③取一小块聚乙烯塑料碎片,用酒精灯加热。④将氯化钠溶液和汽油溶液分别作导电性试验,接通电源后,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三)自主类型作业,向自主型、研究型、合作型课题作业转变。

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案例一:(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后,布置课后思考作业。)请根据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地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案例二:(学习苯的结构前,布置预习作业。)探究苯的结构:1.按照苯的凯库勒式,你认为苯可能有哪些结构特点?2.根据苯的凯库勒式,预测苯应该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3.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篇(6)

二、化学作业的重要性

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消化,能培养科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洞察教学进度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化学作业是与有机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张扬个性的渠道之一。把作业作为一种手段和教学过程,不仅能反馈、吸收、弥补、加强知识,而且能把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三、有机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途径

(一)兴趣类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一些有机物的知识,所学知识比较简单,高中阶段的有机化学理论难度大、范围广,学生学起来有点吃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中的规律“编排成“快板”,并在校园艺术文化节中表演。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又陶冶了情操。《趣味有机化学快板》: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双键为烯叁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异构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羧酸羟基连烃基,称作醇醛及羧酸。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去H加O叫氧化,去O加H叫还原。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羧酸比碳酸强,而碳酸强于苯酚。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稀和氢卤酸。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呈绛蓝。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π键相串联。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光任登攀。

(二)生活类型作业,让化学作业回归生活。设计作业时,面向学生,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案例:学习有机物的性质、用途。设计作业: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有机物的性质、用途。上课时,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例如,有一个小组在探究生活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可燃性、耐热性、电离性,设计了实验。①将一定量的食盐、花生油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2ml水的试管中,震荡片刻。②将一定量的食盐、花生油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2ml汽油的试管中,震荡片刻。③取一小块聚乙烯塑料碎片,用酒精灯加热。④将氯化钠溶液和汽油溶液分别作导电性试验,接通电源后,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篇(7)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5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7

一、一个苹果中的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在浙江省高考中占有很高的分值。考查的落脚点多是官能团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有机化学结构种类多而复杂,性质各有不同,要想扎实掌握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就要将高中有机化学主干知识通过一条主链串联起来,由点及面,最后形成立体而全面的知识网络。

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苹果与有机化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苹果果皮的果蜡,就是一种烃类物质。苹果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物质、葡萄糖等单糖物质。成熟苹果的独特香气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等挥发性物质为主。切开的苹果颜色褐变的原因与有酚类物质的氧化有关。未成熟的苹果的酸味主要由苹果酸等酸类物质引起。此外苹果中还含有少量的氨基酸成分。苹果中的有机物几乎涵盖了高中有机化学所有物质种类。

有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对高三有机化学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化学关联生活,突出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在化学教学中的理解、融合和勾连作用。挖掘苹果中的有机化学教学素材,重视与学生生活情境相结合。对各类有机物进行串联复习,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探究兴趣。化学关联生活,拓展和深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形成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与合成的核心素养。素养一旦养成,就会伴随学生终身。若干年后,学生可能会忘记有机化学的具体知识,但是如果学生看到苹果,就会联想曾经学生时代所学的有机化学相关知识,是对核心素养教学最好的褒奖。

二、教学设计

1. 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推断――苹果酸结构简式的推断

某有机化合物A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中,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A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且分子中没有甲基。A既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且测得A与乙醇完全酯化所得有机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试推断A的分子式与结构简式。

设计意图:未成熟的苹果中的酸味主要由苹果酸引起,苹果酸对苹果的口味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苹果酸的存在,使得苹果具有甜中带酸的独特口感。市场中也有各种苹果醋饮料,因此苹果酸在生活中较为常见。通过对苹果酸结构简式推断,让学生感悟官能团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的一般方法。

2. 有机化学实验探究――苹果褐变的原因探究

切开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会由白色变成浅黄色,最终变成褐色(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现象)。引起苹果褐变的原因有多种观点[1]。

观点1:苹果中的亚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铁离子而成黄色。

观点2:苹果中含有氧化酵素和酚类物质,切开后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氧化酵素的催化作用下,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黄色的醌类物质,生成的醌类物质被继续氧化并聚合为褐色物质。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对观点2进行实验验证。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立即放入热水中(90~95℃)3~5min后取出,观察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2)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表面立即分别滴加少量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3)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表面立即分别滴加少量的食用白醋(pH=6)与小苏打溶液(pH=8),观察现象。很快苹果发生褐变现象。

(4)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表面立即分别滴加Vc溶液和Na2SO3溶液,观察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苹果褐变的速率受酚氧化酵素的活性及含量、酚类物质的含量、接触氧气的浓度等几个因素的影响。所以使用酵素抑制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使用防止酚类物质被氧化的强还原剂物质(如Vc溶液、Na2SO3溶液等)、将苹果切片与空气隔绝(如浸泡于冷开水、盐水或用保鲜膜包起来等),都可以防止或延缓苹果的褐变。

设计意图:由于《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陈述性知识,不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苹果变色原因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等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同时应重视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实验和对实验结论进行科学判断,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核心素养。

3. 有机化学合成――乙酸己酯的合成

苹果有独特的香味,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苹果中的酯类物质种类繁多,其中富士苹果主要香气成分以乙酸己酯为最多[2]。乙酸己酯合成实验设计如下[3]:

将8.0mL己醇和9.6mL冰醋酸加入到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摇动下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保持状态1h。反应完全后,稍冷后拆除回流装置。 将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用20mL冷水分几次淋洗烧瓶内壁,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充分振荡,静置,待分液清晰后,分去下层水溶液。用10mL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静置后分去下层水溶液。再用10mL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至水溶液对pH试纸呈碱性为止。然后酯层用7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分出水层。酯层转入锥形瓶中。加入1g无水硫酸镁干燥。 过滤除去干燥剂,将滤液滤入普通蒸馏装置,加入沸石后加热蒸馏,用干燥的量筒收集138~142℃馏分,量取体积,计算产率。

思考:

(1) 酯层用10mL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所除去的物质。

(2)酯层用7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所除去的物质。

(3)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酯层的原因。

设计意图: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且在浙江省化学选考中占较大分值,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有机药物及有机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也是陌生有机物的合成,与有机药物的合成有相通之处。同时,乙酸己酯合成实验设计是对课本中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拓展和深化,结合《实验化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合成有机酸酯的反应原理,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及纯化液体有机物的实验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机合成与实验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认识。用实验有目的地渗透和强化有机合成的意识,确定有机化学最终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三、教学反思

有C化学复习需要兼顾有机化学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注意把握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建立“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有机化学反应―性质―有机合成―应用”之间的联系。苹果是有机化合物复习素材的宝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复习课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如烃类物质、醇类物质、糖类物质及氨基酸等复习。也可以设计成系列微课,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苹果中有机化学复习的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基本的有机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83—02

有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药理学等课程)必要的基础。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属于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机理等等。在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及结构时,许多有机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近,许多学生易混淆;而在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非常吃力,这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来自技校、中专和职校的学生,也有来自高中的学生。不同的生源对有机化学的掌握程度相差极大,他们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如何在高职医学专业有效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展开讨论。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其中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其掌握的化学知识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对有机化学的认识非常有限;而来自高中的理科学生,其有机化学基础相对扎实。由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许多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厚此薄彼,不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对有机化学学习反感,产生排斥心理;而当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简单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对有机化学掉以轻心,同样学不好有机化学。因此,在高职医学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要兼顾这两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正式开始前,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交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讲授有机化学时,对于跳跃性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点。又比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前,向学生介绍下堂课中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点。

2 保持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相对于其它化学学科,有机化学相对较难,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反应机理复杂难懂等特点。对于化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来自技术、中专和职校等没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有机化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因为强烈的失败感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克服各种阻力,争取学好、学精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有很多。(1)有机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向学生讲述他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洗涤剂,就是一种有机物,那么洗涤剂拥有什么独特的结构让它有洗涤作用,它起洗涤作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设问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必激起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强化学生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强调有机化学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关键。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目前市场上95%的药物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有机物。如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对这种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就是通过硝基酚钠还原成对氨基酚,然后再酰化制得的。

3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具有许多优点:(1)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直观性、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复杂难懂的有机物结构等。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时,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2)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结合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对于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教师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老师书写的笔记用于课后复习。在传统课堂经常存在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现象,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对学习有机化学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只需要适当地记笔记,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并做积极的思考。课后学生可以复制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在课后即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学习。

4 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也正因如此,教育部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这一要求,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科中的某一个问题产生怀疑、设计解决的方案并实施验证并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虽然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所有的有机化学课堂均开展探究性学习很不现实。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预留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对课堂教学进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总体而言还是相对薄弱,还是要以打基础为主要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可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还是应以传统教学为主,为学习后续医学课堂打下牢固的基础。探究性学习适合在有机化学教学初始阶段,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也适合在难点和疑点较多的章节开展,因为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习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吃透这些难点。

5 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

对于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而言,其化学知识水平几乎是停留在初中化学。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鲜有涉及,其学习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初中化学主要是注重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而忽略其结构,即化学教学工作者常说的“初中化学重性质轻结构”。因此,初中化学可以通过记忆大量的物质的性质而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虽然它也涉及到许多有机物的性质,但是它更多地关心有机物质的结构以及有机物质之间的反应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因此,有机化学学习要“重结构轻性质”。可见,有机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许多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很容易就会照搬初中化学的学习思维,从而表现为学习有机化学时非常吃力。因此,高职院校医学类教师在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前,要先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从而让学生做到事半而功倍。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有机化学时,也要更多地从有机物质的结构入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培养学生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

有机化学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以及反应机理复杂等特点。因此,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且学生已完全明白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学生课后不及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很容易又遗忘或产生混淆。笔者认为,学好有机化学,更多的需要靠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要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也传授给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其归纳方法还是要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出发。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要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一般是官能团)对比,对相近有机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特性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从乙烷出发,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知识点,如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及乙酸乙酯等。通过比较,可以非常轻松地记住这些有机物涉及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高职医学类专业开展有机化学教学确实存在许多挑战。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师做到耐心、细心。教学前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化学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通过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有机化学学习思维以及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地在高职医学类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梅英,李献锐,倪瑞星.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

[2] 王建.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思路[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3).

[3] 李红.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 张正英.高职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读与写杂志,2010,7(10).

篇(9)

学生通过实验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为将来从事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然而,高校中的大多数学生进行实验的能力普遍较差,达不到探究性教学这一要求,主要因为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差,不能根据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

1.2课程内容单一

如今的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课程较单一,几乎所有学校的学生都学习相似的内容,同一高校的学生更是学习同样的教学书籍内容。所以,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缺乏创新,选择性较差,综合能力差,知识的相互关联性有待加强,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化学课程群。因此,有些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较差,从而无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完善高校有有机分析化学教学的措施

2.1改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方面,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主要实施探究性的启发式教学。即教学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诱导式教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大量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强迫学生背诵记忆,这会导致学生厌恶有机化学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有效的学习这门课程。所以,这种探究性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以后更深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而基础。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者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即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适当地专业知识传授和实验指点,不仅是单纯领略到该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能力,走出误区,突破盲点,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2.2注重科学素养教育

首先,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中应重视对新知识的更新、补充。更新是高校当今进行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紧迫的一项任务,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现代化,不仅要求教育思想方面的更新、改革,还要求对专业技术方面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高校中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中一些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或是知识比较陈旧,内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应适当将近年相关专业知识的一些成就、创新引入有机化学教育课堂上,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对有机化学更深刻、形象地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者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有机化学知识的呈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体现有机化学,如各种食品健康问题,都是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任课教师应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来阐述相应的原理知识,强调有机化学专业学科的重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相应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践从而处理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和知识创新等。

2.3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篇(10)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开设的专业范围很广,例如我校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卫生检验与检疫、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都开设了有机化学。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同一所医学院校,文化课成绩相差不多,但经过一学期的有机化学课程学习,部分学生因无法达到教学要求而成为有机化学学困生。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培养药学人才的重要必修课程,为后期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学困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分析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学困生的成因、研究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刻不容缓。

1有机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1.1不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两者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高中化学强调理论学习,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填鸭式学习,每节课都有大量的习题,高三更是刷题无数,学生习惯于老师“手把手”的教,习惯于通过大量的背诵和习题强化巩固化学理论知识,这就造成学生发散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药学专业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强的基础学科,教师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更多的是教授如何应用,而且讲授进度较快,有时一节课会讲解教材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此外,高中化学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相对薄弱[1],而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研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因此,不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1.2思想消极,缺乏学习动力

高中学习的动力多来源于高考压力,学生废寝忘食的学习,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很多家长与老师为了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常常将“大学不挂科就好”“大学可以谈恋爱”“大学可以打游戏”等思想传递给学生。部分学生信以为真,来到大学后,在社交、恋爱、游戏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迷失了方向,导致学业变差。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想,俗话说积极的文化思想使人奋进,消极不良的文化思想使人堕落,初入大学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产生功利、任性攀比、不劳而获等消极思想,失去了学习动力,严重的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例如大学生被人哄骗参加传销组织、为了攀比陷入网贷泥潭等事件。因此,思想消极、缺乏学习动力是有机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之一。

1.3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部分学生成绩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成为有机化学学困生,与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高中时代,学生接受的是固定几十人的小课堂教学,固定的教室、座位,固定的教师、同学,与老师距离感小,与同学亲和力强,家长更是对他们的生活照顾周到,饮食作息非常规律,这些容易造成学生对外界环境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3]。大学课堂动辄几个班的百人大合堂,不固定的教室、位子和同学,与教师距离感强,与同学亲和力差,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的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更是饮食作息不规律,精神萎靡,无力应对学习。面对考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记忆过程痛苦且效率低,遇到应用型或开放式的问题依旧不会作答,部分学生便对自己降低要求,只求及格,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2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激发有机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有机化学学困生而言,有机化学是一门知识繁杂、枯燥无味的课程,因此,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而且大部分有机化学学困生的化学基础较差,想要学好有机化学,相较于其他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往往使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甚至还出现厌恶、恐惧等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激发有机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的乐趣,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主动学习,爱上学习[4]。2.1.1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有机化学发展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每类有机化合物的发现与合成都离不开化学家的努力,我们在对化合物讲解时,不仅要讲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发展历史,还要讲解相关结构的临床药物案例,包括药物的制备、用途、对人类的贡献、副作用等。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发散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有机化学[5]。例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教学中,让学生查找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和阿司匹林等常见药物的结构,分析以上各类药物有哪些特征官能团、归属哪类有机化合物、此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而思考以上各类药物的合成制备以及影响这些药物储存、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学重心从掌握知识转向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1.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针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复杂、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抽象、有机反应历程难懂等问题,我们将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例如卤代烃SN1反应的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难点,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解,学生仍是似懂非懂。在学习此内容时,我们展示卤代烃及亲核试剂的的结构模型,同时动画演示反应历程、产物形成过程,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学得懂、学得轻松,增强学生知识获得感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1.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综合自身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知识渊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学生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并且整体成绩好[6]。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发挥有机化学学困生的主体性

科技正在改变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方法正在离我们远去。科技使枯燥难懂的有机化学知识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智能设备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检索查阅获得学术前沿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递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做好引导者,给学困生更多的空间,教会学困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2.2.1改变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困生,鼓励学困生质疑,尊重学困生的想法,以讨论或谈话等形式解决问题,保护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我们还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团队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7-9]。例如,课前采用问题的形式来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学习,增强协同合作意识。课上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作适当延伸拓展。此外,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尽可能发现每个小组成员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充分调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10]。2.2.2作业形式多样化学习是知识获得与内化的过程,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是强化内化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背诵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类型等记忆型作业,不能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掌握知识内容,我们可以增加开放式作业,例如采取思维导图总结章节内容[11],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所学内容,迅速回忆和提取章节知识,进一步查漏补缺,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撰写课程论文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老师可以给学生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完成课程论文,这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2.2.3引入线上答疑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经常会出现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无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答疑是学困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部分学困生的心理或性格等因素,不愿面对面地与教师交流,为此我们引入线上答疑平台。线上答疑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壁垒,让教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分析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个性问题,教师针对其个人做出有效的解答,而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及时反思,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解决共性问题[12]。另外,利用线上答疑平台,学生之间也可以在网上互助答疑,在班级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3结语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有机化学学困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研究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刻不容缓。转化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过程,不只是帮助他们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重要的是激发学困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性,渗透思政教育,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帮助有机化学学困生从“因为考试要学习”转变为“因为爱学要学习”。

参考文献

[1]杜娟.试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9,1(4):57-57.

[2]申权威.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校园心理,2019,17(2):143-145.

[3]王艺璇,颜琬华.在校护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1-83.

[4]王玉杰,陈文,王湘君.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内江科技,2018,1(39):59-60.

[5]李沛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J].科技风,2019,369(1):49-49.

[6]石芳.爱学生必须爱之有道[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24):37-37.

[7]田飞,高岩冰,唐丽玮,等.TBL联合CBL+情景教学法在超声医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14-17.

[8]贾尧玲,孟祥国,姜智腾,等.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磺胺醋酰钠合成中的探索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9):8-10.

[9]赵继敏,路静,陈新焕,等.大班授课中实施PBL的方法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5):17-18.

[10]王超.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2020,5(6):163-164.

[11]孙莲,海尼木·夏木西.思维导图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8):175-177.

[12]梁涛,时乐,袁冬平.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2):37-39.

上一篇: 实用财务会计 下一篇: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