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能训练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技能训练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46-02

大学生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和工厂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食品学院各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思考能力等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实践教学在工科培养人才过程中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而专业技能训练是增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灵活性与实用性并存,有着传统的课程实验、专业定期实习、工厂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验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过度和铺垫。

随着现代食品分析及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还要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2],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测、检验检疫、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中职教育以培养动作技能为主,通常是“工厂熟练工”的训练,辅以少量的智力专业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在专业技能上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应以掌握专业的智力技能为主,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3,4]。因此,食品类专业的高等教育在设计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的时间及安排上,都要突出食品专业智力技能训练为主的特性,并兼顾动作技能训练。下面以食品类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谈谈技能训练项目的设计思路与探索。

一、技能训练项目设计的依据

技能训练项目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专业实践锻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规定要求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实现培养目标,以满足科研单位或企业岗位用人能力标准的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活动,技能教学训练项目的设计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要求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专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以此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专业训练项目设计的依据,同时参照企业岗位及检测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出不同年级训练项目大类和二级子项目,再对各个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的二级小类子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制订成为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施方案。

二、以智力技能为主的专业技能项目设计

根据已确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按照专业能力进阶培养规律,选取适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训练项目,并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和整体教学设计,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选择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按照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设置。每个一级项目可分解成若干个二级(见表1)。

(二)二级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以表1中的二级项目:同一食品不同工艺的制作,以山楂果胶提取实验说明该项目的具体教学与训练实施过程。

1.选择实验过程的表达方案。学生先查阅相关资料,将山楂果胶提取方法查到,资料篇数在10~20篇,并精读。一般每位教师的学生人数在6~8人,可以把学生分成2~3个小组,由各小组学生讨论每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

2.分析实验方法。讨论结束后每个学生向教师汇报资料阅读心得,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解山楂果胶的提取方法、种类和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每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需用到的相关药品、仪器等,以及与实验室相关配合的要求,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准备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上的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并准备所需实验用品,包括玻璃器皿、药品、需用到的仪器等。根据以前的要求对玻璃器皿进行清洗、干燥,以备用。

4.实验过程操作及结果分析处理。根据实验方案,要求每组学生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规范每个操作步骤,包括仪器使用过程中记录的填写、实验台面的清洁等,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对比分析,找出实验的误差原因并分析。

(三)技能训练的特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技能训练有3个显著特点:(1)覆盖面宽。以一年级为例,在一年级未开设专业课,但技能训练中包括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查阅资料等科学的实验方法。(2)系统性强。技能训练(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涉及该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形成了食品加工工艺、品质控制、食品安全检测(重金属、有毒有机物、致病微生物、激素等)、食品营养功能组分及有害组分分析、食品标准熟悉及制定、食品卫生学评价、食品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系统性训练,对于强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培养十分有必要。(3)与其他实践教学形式互补性强。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形势和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有的放矢且机动灵活地开展综合性强的技能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显著,这是课程实验与生产性实习的有益补充,也是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铺垫和过度。

三、实际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探索和改进智力技能训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一是想做实验的学生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实施。二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比之前有了较大提高,动手操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三是从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看出,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比两年前提高了13%。综上所述,食品类专业智力技能训练项目研究、设计与实践,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发挥了较好的积极作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项目的设计还不能完全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培养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今后在专业技能训练及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素稳,朱凤妹,常学东.浅谈食品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创新[J].职业时空,2014,10(9):98-100.

篇(2)

随着我国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体系已经发生着重大变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训。这是我国实施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针对这种教学新任务和新要求,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职业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注重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教育社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能顺利投身到未来工作中。

一、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功不到位

师范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指的主要是板书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调查显示,我国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基本功的锻炼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人很少有机会写钢笔字或者是粉笔字,而是通过电脑来替代。这使得现在学生的钢笔与粉笔字完全无法直视,很少有续上可以写出美观、大方的板书。此外,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说话节奏把握不够好、词语贫乏方面。

(二)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

教案的设计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因此,对于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编写教案是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案的设计我们发现,学生在驾驭教材内容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整合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无法深层次挖掘出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整合工作不够到位;第二,部分学生能够存在投篮、敷衍的情况。对于教案的设计作业,有些学生为了投篮于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有的则是将不同的教案拼接起来。这种态度完全发到提高自身技能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就是要写得一手好字、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学生必须要会写钢笔字、毛笔字以及粉笔字,同时还要会讲流利的普通话,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为了让学生这些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加强,学生需要多多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此外,教师还需要发挥监督的功能,为学生制定劳逸结合的科学训练计划。

(二)培养学生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能力

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效率的决定因素。但是很多学生在试讲的时候没有对教案的编制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因而无法完全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高师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应该着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设计教案的能力来实现。教案的设计需要以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为依据。通过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来设计教案,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很快抓住此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学生从网上抄袭,一旦发现应该进行深度的思想教育。

(三)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灵活、直观、生动等优点,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让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灵活运用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对多媒体手段的过分依赖,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传统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也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轮流使用两种教学模式。

(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实践技能的培养不仅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各方面教学能力的培培养和训练,但是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最终离不开实践机会,只有真正深入到实践中。高师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要加强与中学或小学的练习,定向中学或小学申请指标,能定期将学生派遣到中学学校观摩,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授课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亲身感受和体会,能够不断反思和及时发现自身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能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全面而协调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的最高战略目标。因此,教师要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和设计教案的能力,同时还要训练学生“三字一话”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全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更好地回报社会,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上就提出,培养信息化人才应特别关注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因为师范生不仅要掌握一般基础性信息能力,更要懂得如何适当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并具备一些信息化教学开发的能力,使信息技术和教学充分结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而言,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后,尤其需要提高从师技能的训练。为使学生在形成综合教学能力以前,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我们以必修课《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教师技能训练实训项目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新训练内容.强调内容与技能融合

《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强调学生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上,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备课、说课上面,而是创新内容,将训练内容巧妙融合到不同的技能达标要求中,要求本科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共三个方面。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备课、教案写作以及课件制作。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能够根据教材所讲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教案写作要求按照微格教学教案的格式及内容,认真设计教学过程,规范填写教案内容,项目完整,内容具体。同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有利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课件应美观,实用,对教学确实起辅助作用,对学生有吸引力。多媒体课件应是教学的辅助,不应该是教学的全部。

课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导人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等。要求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和课堂模拟试讲,能够较为系统的掌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过程、课件质量与板书、教学情感和基本功、整体教学效果和教育性渗透等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能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又能指出不足的地方,给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2创新训练模式.注重实践与应用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关键是如何用已掌握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备好课,上好课。在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和步骤上,我们改变传统微格教学模式,而是进行优化组合,将所有参训学生分组,每组20人,进行集中示范、训练,每人每次讲述10一15分钟,然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小组进行教学评价和互议,给出鉴定意见。

具体训练实施步骤分为训练前、现场训练、训练后三个阶段。

(1)训练前:指导教师首先安排学生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挑自己最擅长的1学时的教学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如何针对本课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学生认真备课,设计教学,写作并完成一份《学生微格教学教案》,送指导教师审阅合格后准备试讲。严禁学生没有教案上讲台。

(2)现场训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现场训练。首先,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讲课时间一般为15一20分钟。讲课过程中,所有听课的同学都要做好讲授内容的记录,同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教师用《听课记录本》记录。讲课结束后,听课学生抓紧根据《教学技能训练评价表》,给讲课学生打分,指导教师随机选择几位同学(一般不多于3位),对讲课同学的教学方法、讲课声音、课件质量、教态、课堂互动性、普通话是否标准等内容进行点评,说明优、缺点。学生评课可参考《教学技能训练评价表》,但要内容具体,避免空洞的念条文。最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点评,同时指导老师对点评学生的点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点评的是否淮确,存在的问题等。指导教师同时填写《教学技能训练鉴定表(教师用表)》。

(3)训练后:一组训练完毕后,指导教师对讲课学生给出综合排名,对讲课不达标的学生,将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和小组评价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讲,直到达到教学评估的要求。另外,要求指导教师收齐学生教案和学生用表,整理好《教学技能训练鉴定表》,连同《听课记录本》一同交评估办,存档备案。

3创新评价体系.采用多元评价模式

在教学技能训练的考核与鉴定方面,我们采取学生自评、小组组员互评、教师总评的多元评价方式,避免了教师一人主观打分的片面性。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讲课、评课,同时参与小组评议,对讲课学生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点评情况给出客观评价和鉴定意见。同时科学制定评价项目,力争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公平。师生共用的主要评价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包含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能以适当的方法和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能深人浅出的化解疑点;能将讲授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2)教学方法和过程:包含教学设计有创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贴切吻合,教学技能运用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和梯度,有易到难,由浅入深。用典型性的事例解析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努力达到举一反三。

(3)课件质量与板书:包含课件内容充实、切题;用语及文字表述科学规范,有条理,能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课件制作色彩及主题模板搭配合理、美观,视觉效果好;对学生学习有吸引力;板书工整、清楚、有条理,版面布局合理;使用字词、符号合乎规范。

篇(4)

英国微格教学专家G·布朗说过:“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师范生尽快地建立信心。它下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或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多年来.广大微格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微格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价值、在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及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格教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美国50年代末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微格教学是师范教育微观研究的产物、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把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和各种技能的训练上。它是把课堂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教学技能,在专门组建的微型课堂中,应用电教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分项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分解变量,明确目标;(2)单项训练,突出重点;(3 )及时反馈,准确评价:(4)真实安全,减轻负担_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教师的口传心授的灌输式,仓贮式方法,将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类.采用启发式、训练式、探索式的培训方法、追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把传授式教学变为动态研究式教学,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微格教学训练体系的建立

教学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它是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方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_因此,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构建微格教学科学的训练体系至关重要

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要重特点、抓关键其训练流程可概括为:(如图所示)

(一)学习和研究微格教学理论

实施微格教学之前、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对微格教学必须有较透彻的了解、主要是组织学习和研究有关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即学习和研究微格教学概念、步骤‘特点、理论基础及微格教学的设计、评价和反馈;教学技能分类.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的观察方法和评价等。通过学习.理解微格教学的思想、了解微格教学的程序,掌握微格教学的设计方法,学会微格教学的教案编写,懂得技能训练的要领,知道如何去观察和评价自己及别人的教学活动;

(二少分类学习,观看示范、掌握教学技能

“分”的观点是微格教学最本质的思想内涵,微格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技能分类。采用还原论的方法,从技能的角度出发.把课堂教学分解为若干基本教学技能。井对某种技能进行分析、研究和组织培训,在教学技能这一新的层次上探讨教学的规律:我们按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构成要素把教学技能分为:导人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结束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通过分类.对各种技能都作界定,并指出各种技能的教学功能,提出各种技能的训练要求,为受训者理解、识别、训练并掌握各种技能提供有利条件。

在分类学习的过程中。应为受训者提供生动、规范的技能应用范例,通过示范,使受训者产生广泛的感性认识,建立起鲜明的摹仿形象:微格教学示范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利用录像示范或用实际的角色扮演示范:学员的微格教学录像示范或特聘优秀教师的示范;单个技能的示范或若干技能的综合示范:正面典型的成功示范或反面典型的失败示范等等。

(三〕分组设计,编写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小组通常由5--20人组成。一次微型课的教学不是所有的技能要素都涉及到,要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次只重点训练一个技能以便受训者容易把握。当训练目标的内容确定之后.结合技能的评价表明确训练目标的教学行为内容和所应达到的掌握程序,编写出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案。微格教学的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同时具有技能训练和内容教学两个目标。因此,要处理好训练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应注意突出训练目标微格教学教案在编写形式和内容描述上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殊要求,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教学技能训练目标;②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③教师教学行为;④所应用的技能要素:⑤学生的学习行为:⑥教学媒体的使用;⑦时间分配;⑧教后反馈

(四)组成微型课堂,进行教学实践

微型课堂要由扮演的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评价人员和摄像人员组成。在课堂上被培训者按所准备的内容实施教学。所用时间为10分钟左右.受训人员轮流扮演教师、学生角色,认真实施教学。在正式上课前.受训者应做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的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思想。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一般用录像的方法对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以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五)及时反馈,讨论评价

准确及时地反馈和恰如其分地评价,是帮助受训者提高的关键。当兔色扮演完成以后.要及时重放录像.使受训者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微格教学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一起观看录像,进一步观察受训者技能练习和达标程度,必要时可反复观看某一片断或定格于某一场景。

观看录像,每个人都要对训练过程作出认真地评价-首先是自我评价,直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其次是讨论评价,小组成员可以从自己扮演的学生盒度谈感受等进行评价;再次是指导性评价,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中肯地对受训者的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运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②研究教学技能和策略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学结构是否优化;③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达标差距及其原因;④提出改进教学的新的设计方案。

在讨论评价的基础上.受训者要认真总结。修改教案,然后重新实施教学。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员的教学技能则会日臻成熟。

二、微格教学实施原则

(一)理论为先导。技能训练为主线

理论学习是技能训练的基础,而技能训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提高微格教学质量的关键。微格教学的深人开展.首先要以理论为先导.学员在学习领会微格教学理论的前提下,方能使得训练的目标更加明晰化,训练的步骤更为科学化,评价的内容更为规范化:而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在微格教学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技能训练这一主线。受训者要提高教学技能,实现从多方面改进原有的教学素质离不开在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和具有特定目标的训练过程技能训练包括技能示范的分析,教案的编写,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等训练是体现微格教学特点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微格教学中的实践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微格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转化成灵活的运用能力,要靠学生本人积极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指导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教师的主导就是确认指导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组织指导地位:教师是教学设计的编导,教师是学生认识与发展过程的指导,教师是点拨解惑、因才施教‘因势利导的向导。导之有方,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训练目标的有效实现:

篇(5)

(二)语言表达不过硬。语言表达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训练,口语水平怎么样,一开口就应该听出是专业的水平。可是,有的学生朗读英语文章很不流利,音调把握不准,节奏感不强,语速控制不当,感彩不丰富,甚至吐字浑浊不清。在进行教学实践中,不能利用好英语口语组织教学,或者语言非常生硬,这样的口语水平怎能教好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有些学生还只能写些初中水平的简单句子,要表达一个观念,没有适合的词和句子,或句子之间联系不紧密。

(三)教学技巧应用不灵活。授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英语教育学生不能把握好导入环节,采用单一的导入方式,或者没有进行导入就直接进入新课内容,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新课时,方法单一,授课方式单调,一般就是朗读、练习加讲解,。没有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就只能按固定呆板的方法,学生听多了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低迷。有些学生组织教学时,只会按步就班地照教案进行,不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面对课堂突然发生的问题,缺乏应对的教学机智。

(四)备课说课基本功不扎实。有些师范类学生在实习前,要进行试讲,还不知道怎样备课,教案包括哪些环节。当提到教师应聘时要进行说课时,有些学生还以为说课就跟上课差不多,这样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如何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平时就缺少备课和说课技能训练,备课时就会无从下手,找不到重点、难点。备课训练中一些同学不动脑筋,依赖于网络教案、教参,照搬他人的优秀教案,但不能他人编写教案意图,运用起来不得要领。

(五)课件、图片制作不熟。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学必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其中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目前师范类学生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里面有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但有的学生没有充分引起重视,或教师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的原因,许多学生制作课件的基本技术没有掌握,对于应用一些动画技巧,制作漂亮的课件根本没有尝试过。虽然也开设了美术课,但基本上没有真正学到为教学服务的真本领。其实从应用角度来说,课堂中应用最多的是简笔画,所以在美术课中要加大对简笔画的训练力度。

二、英语教育类学生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师范生要从一名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教师,在大学几年,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各种教学技能的训练。师范生毕业能否顺利走向职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看教学技能的培养水平。英语教育类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充分把握时间,发挥各种课程优势,利用各种途径训练实践技能。

(一)适应教学技能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大学时间就3、4年,一般现在都采取3+1的培养模式,英语教育类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就是3年,要开设的课程数量很多,有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基本素养课程,还有一些选修课等。所以在课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应该将有关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总的宗旨应该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取向,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根据教学工作的要求,英语教育类学生主要的教学技能有:二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绘画、英语教师口语、听力、歌唱、课件制作,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开设如下技能必修课,英语教师口语,双语书写和板书设计,教学简笔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学法。根据技能培养要求,适当增加技能课时,创新上课形式,课堂以实践训练为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技能示范和悉心指导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极为重要。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展现他们的知识面、基本功和教学能力,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大学教师应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想方设法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地提高自己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把讲授与设疑、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等方法综合使用,为师范生参加教学实践起到示范作用。为了适应英语教育学生技能培训要求,教师要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寻找机会参加技能培训和研讨会,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现自己过硬的的教学技能。

篇(6)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我校是这样探索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将原先各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一体化教学中,实行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化,专门技能提高产品化,核心技能培养系列化。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一、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化

我们依据本专业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将一体化课程划分为:入门知识教育系列、基本技能训练系列、量具使用和保养系列、刀具刃磨系列、技巧形成和生产性实。在每个系列中进行细化,划分为若干小的模块课题,课题之间既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可结合产品加工穿插交叉组合。

1.课题积木型

一体化教学中必须做到每个学生有事可做,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统一课题实习工位不可能每人一个。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题积木型的特点,循序渐进,穿插交叉。例如,机加工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时,根据工位数量安排一部分学生上机操作以熟悉机床结构,其余学生安排刀具刃磨、量具测量练习等,不仅使单调、枯燥的入门知识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又解决了实习工位不足的矛盾。

2.课题带产品

我们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法按课题要求寻找产品加工,例如,铣工课题用圆柱刀铣平面及平行面,磨工课题磨平面及平行面,我们先在铸铁块上示范、练习,待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要领后,立即转入产品加工,选择16D气泵壳体零件作为课题实习产品,该零件需要铣磨平面及平行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制成了产品,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也解决了课题重复练习的难题。

3.产品带课题

机械产品门类众多,并非每一个产品都能适合一体化教学,怎样选择合适的产品呢?我们认为,应以大纲为原则,以模块课题为依托,选择数量、质量适中,而且能代替多模块课题的产品作为教学产品。对精度高、难度大的产品,我们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化难为简安排加工。例如,我们选用液压马达转子零件为机加工学习的主要产品,加工工序有:车、磨外圆、铣台阶、铣等分槽、铣键槽等,该零件加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质量约为3千克,可带动车工模块课题五个、铣工模块课题六个、磨工模块课题四个。总之,一体化教学为主的产品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必须围绕大纲主轴运转,防止生产与教学脱节的倾向。

二、专门技巧提高产品化

技巧的掌握仅是起步,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技巧分为个别操作的技巧,工序技巧,综合作业技巧。这些技巧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1.营造生产气氛,掌握个别操作技巧

个别操作技巧是指学生单动作操作的能力。根据教学的要求,操作练习应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达到动作自如,接近自动化的程度。在此阶段进行模拟生产性实习,即给学生下达生产任务,发正式生产图样,编制工艺流程,以形成生产气氛,人为地制造压力,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刺激中枢神经正确地实现意识的要求,达到信息反馈。教师只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纠正误差,使学生由“自觉”阶段进入“自动化”阶段,从而掌握个别操作技巧。

2.通过典型零件加工,掌握工序技巧

工序技巧是指学生单件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同的加工工序有相应的工序技巧。那么技校学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工序技巧呢?抓住典型零件的加工工序技巧是关键。例如,车削液压马达转子阶台外圆时,我们指导学生采用分段法切削加工。又如,在零件上切宽槽及切割大直径零件采用赶刀法,保证切割不振、不断刀,保证尺寸精度要求。经过典型零件加工,使学生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选好产品,掌握综合作业技巧

综合作业技巧是指学生操作应变的能力。前两个技巧的训练和提高属初级阶段,是后一技巧训练提高的基础。综合作业技巧是高级阶段,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而综合作业技巧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不同精度的产品练习。我们和某动力机厂联合开发蜗轮蜗杆减速箱,其中一零件有多种表面的加工技巧:车削螺纹、锥度及偏心组合件等相关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符合加工效率的要求,以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通过产品的加工,提高了学生掌握综合作业技巧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劳动观念,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三、核心技能培养系列化

1.更新技能课程内容,开设核心技能课程

长期以来,传统的技能训练主要采用“工匠式”教育模式,往往是技能单一,知识面陈旧。自1994年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以来,要求学生毕业之际都要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鉴定,以确认专业技术水平,因而导致技能训练围绕技能鉴定标准转,一切为了考证而教学,把专业技能鉴定推人了应试教育的流程。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宽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能在生产现场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的,并在今后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高素质人才。显然,目前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不能担当如此重任,必须突破职业技能训练以某一岗位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标准,更需考虑到某类职业群的共同基础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就更大范围而言,必须培养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即以核心技能为培养日标。

核心技能就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当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核心技能包含认知、动手、效果、社交四个方面,它们成为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

2.开发核心技能模块,提高行业通用技能

强化核心技能的培养,关键是开发核心技能训练课题。编制核心技能训练课题,应以核心技能内涵为依据,渗透行业通用技能标准。为了便于教和学,便于教学检查,可以把核心技能教学内容分解成思维、能力、方法、技巧、意识、品质六大系列。在每个系列中进行细化,划分若干个单元训练课题模块,可以拆装组合,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把核心技能课题模块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实施核心技能课题训练,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编写一体化课程的教案。教案是核心技能教学活动的蓝图和方案,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品质、学习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一门综合新型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明确教案编写的依据,也就是分析该教案的学习对应的一体化课程描述、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教学活动策划、学习工作站的设施设备及师生学习基础等。其次要明确教案的组成要素,如学习目标、学生情况分析、学材分析、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资源准备、学习任务教学组织流程方法与考评材料、教室布置图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优质的一体化课程教案,要写好“学习目标”“内容与过程”和”学习评价”三个内容。充分实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活动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教案为一体化创新的空间导航,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助力。

核心技能融于行业通用技能,同样,行业通用技能课题训练又可促进核心技能的提高。如凹凸配合课题,配合件的尺寸精度较高,配合间隙较小时,要完成此课题需独特加工的工艺方案。教师要善于结合课题要求,多设置些开放性的教学疑点,利用这些方法创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同传统加工方法、测量方法挑战;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在学生对加工工艺方案论证交流,相互讨论、比较评价后选择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及时讲评,再经实践检验,聚集最佳方案,达到训练学生聚合思维的目的。把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贯彻到行业通用技能模块课题中,对职业特定技能的掌握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体化教师培训,优化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工作时间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队伍。由于技工院校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各大学或专科院校,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参与过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不清楚企业三产工作流程、劳动组织方式、工作协作方式、设施设备使用、技能需求及知识运用情况等,所以在设计开发学习任务时脱离行业企业工作现场。同时,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向,教师备课、上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个问题上,甚少考虑如何实施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

通过聘请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课程改革专家、学者开设培训讲座;教师校内培训;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反思与探讨;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来校组织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与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等,加强教师一体化理念、理论、思想的学习,并贯穿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工作的始终,以达到初步领会、实践体验、反思提升、不断持续改进、层层深刻领会的效果。同时使全体教师掌握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技术路径,而熟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技术,掌握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编制路径,学会学习任务的设计开发方法等,为构建出高质量的一体化课程,实施出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学服务。

通过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但保持和改进了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内容和方式,也改进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识、更新技能的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84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景川(1977-) 男,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

0 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作为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而高师学生教学技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高师生的素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学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一步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应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大多数高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安排在其它岗位做一些日常性工作。因此,高师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应受到高度重视。下面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措施及步骤。

1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导致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吸收者,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异地接受其他教师的授课。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除了向教师求助,还可以向网络上的其它学习者求助[1]。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使宏观事物微观化,微观事物宏观化。课堂的重难点应该先讲授,在学生有所体会、理解的前提下,再应用多媒体模拟。讲授是抽象的,模拟是形象的,多媒体突破难点的过程就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方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人性化,学生就会印象深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及地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角色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4)信息技术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的产生和资源库的创建使得教科书 (教材 )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非印刷材料的出现(如视盘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等),更重要的是不再受过去那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会更多地使用教学材料库、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唯一来源,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平台,支撑学习。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协商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学习的过程将会更加突显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享结果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责任制”等策略会在课堂上按需采用。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特点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爱伦(W.A11en)博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微格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我国学者黄晓东先生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微型教学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新的微格教学环境。传统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包括微格教学教室、主控室、观摩室等。传统微格教学实验室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训练时自由性受到了限制,他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反复的训练;二是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参训学生很难反复回放和观看自己的训练录像,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教学录像一般保存在教师或管理员手中,学生很难找到资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查询和评价很难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是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 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3],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了物质条件。

(2)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了新模式。传统微格教学训练的基本模式是:事前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提供示范、微型课、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等六大步骤,训练模式比较单一, 很多训练只是简单地重复,很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等基本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不再单纯使用现有模式, 而是采用各种模式和训练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教学过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跟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学技能训练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也就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被培训者既能训练各种设备的使用, 也能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自己创建和使用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上传电子作业等操作。讲课视频的存贮记录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硬盘存贮、刻录成光盘, 这样既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观看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我反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流程

根据流程图,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可将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分为以下4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1) 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既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2 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技能。训练的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培养学生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或制作课件。依据教学设计和训练的要求,学生选取一段15min左右的教学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进行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指导教师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价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价、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4] 。

3.3 评价反馈阶段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管理人员可及时再现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这时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交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3.4 教学技能整合阶段

由于传统微格教学是专门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的训练, 没有注意各项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单个技能平等对待,面面俱到,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对整堂课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对多技能的融合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单项技能的过程中要适当探索已经实践过的教学技能的优化组合,这样, 才能在整堂课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自如安排,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4 结语

信息技术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形成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不足,体现了学生主体认知建构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多数学生的及时指导, 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高了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也提高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6):9395.

篇(8)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65-02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建国以来已有过多次课改。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新课标认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英语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另外,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有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新时代教师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它的提出对英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职业技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英语教师迫在眉睫。

二、英语师范生培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授课模式传统,理论难于内化

目前,高校对于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都比较传统。在英语教育本科课程设置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课时远超过了实践课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意义建构。笔者对在校的63名大三英教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太少,要求加大学生技能训练。英语教学法中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虽然教师们一直在努力地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都流于表面,忽视了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理论也难于内化。

2.大班授课,课时较少,学生参与机会少

英语教学法总课时较少,大班授课效果不够好。虽然近年来对英语教育班级人数有所控制,但总体来说,学生个体参与的机会较少。我系对英语教学法设置了34个课时,如果按照一班30人来计算的话,每个学生能够分到1个左右的课时,其中还包括了教师理论授课的时间。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可能性极小。

3.实践环境过于理想化,缺乏真实感

在模拟授课中,学生互相听课,不授课的学生要扮演听课的小学生。相对于真正的小学生来说,模拟授课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英语知识的积累。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听课的学生都在努力地扮无知,极力地“配合”授课的“老师”。这样一来对这位授课的学生有了很大的鼓励,也使得授课能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在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比如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等等。

4.教学反馈单一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重要的学习经验。高校师范生在教学实践阶段通常有一个指导教师,教案及PPT的制作、课堂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置等等都是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并改进的。因此,指导教师的风格往往会直接影响他的弟子。在评课过程中,指导教师往往从自己的习惯、喜好出发,使得评课过于主观,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让学生无法真正地接受负面评价。因为对教学反馈的不重视,使得教学反馈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当时听了,指导教师却忽视了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再尝试。最终授课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反思,更不用说改进教学了。

三、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面对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以及在目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内容应该强化技能训练,更新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零适应期”师资,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熟练掌握在职教师所需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而应用微格教学进行技能培训是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它将师范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由美国的教育学博士德瓦伦・爱伦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被北京教育学院的孟宪恺和郭友采用,不久便受到了各大教师教育机构的欢迎。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的操作系统包括六个步骤:讲解教学技能、观看示范录像、编写微格教案、微格实践录像、反馈评价和修改复录。[1]

1.讲解教学技能

理论辅导是开展微格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学法授课教师先按照授课计划完成教学技能的理论讲解。新课标下教师职业技能包括英语语言技能、英文书写和汉字书写技能、教学技能、教学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针对以上各项技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理论辅导,为之后的训练确定目标。

2.观看示范录像

课中播放示范课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讨论过程须由授课教师来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视频中授课教师的各项技能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其优缺点。也可以将实训中会用到的评价表格让学生填写,在观看完视频后再统一进行口头表述,最后由指导教师归纳总结。

3.编写微格教案

为了改善学生参与机会少的现状,我系对英语教育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分组训练,每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一个班级的学生除了有一位教学法授课教师外,每组学生还配备了一个指导教师,并从每组学生中选出一位较优秀的、有教学经验的学生作为组长。在理论学习和研究之后,由授课教师布置教学技能作业,学生按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活动并填写微格教学教案表格,所有教案的编写必须要符合新课标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进行微格技能实训前必须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写好微格教案并交由指导教师检查,与试讲不同,微格实训通常只对某一项或几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学生的微格教案必须要通过指导教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

4.微格实践录像

微格实践录像过程中,学生互相听课,轮流扮演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每位学生的授课时间约5到10分钟,其余学生则充当学生的角色配合授课的学生完成微格实践。因为微格教室有限,实训时间有限,我们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如摄像机、智能手机、网络等在课余时间进行类似的活动。微格实践录像中需有授课学生的影像,也必须要有师生互动的影像。

5.反馈评价

每一节微格课的结束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因此在授课结束后,指导教师立刻组织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及时反馈信息,深入反思。每组进行了微格实训的学生可以邀请其他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授课的视频,然后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授课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授课的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反思并听取大家的反馈意见。

6.修改复录

在各类反馈信息中可能有些比较主观的点评,授课教师必须要在所有反馈评价之后做总结,授课学生认识到各类问题之后,采纳好的建议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之前的微格教案进行修改,也对自己的一些错误习惯加以改正。在完成了新的教案后,开始进行复录。复录之后再听取反馈评价,如此反复进行步骤4到6,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

采用新微格教学之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增强了。授课模式的改变让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加了,针对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复地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了职业技能。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授课对象缺乏真实感。笔者认为,高校应与周边的小学、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进行授课时能够用真正的低年级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增强授课的真实性。

四、结语

微格教学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师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束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说:“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师范生尽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或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另外,笔者认为新微格模式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到其它的学科中,比如导游,新闻等等专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能提高微格教室的建设层次。可以让微格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冠群、夏家顺.微格教学原理与训练实用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5.

[2]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艳.利用微格教学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4]高嵩,隗峰.基于探究的微格教学模式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77-01

为进一步对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过硬,教学技能良好的幼教人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中开展了模拟教学模式的实训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实施促进学生结业后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尽快在幼教工作岗位上找准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能适应满足于当前教育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此,笔者谈一谈自己对实施此种教学模式的个人观点,供教育同仁交流参考。

一、模拟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实施的模拟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学思想指导以行为导向为主,将模拟角色和扮演角色有机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人为的创建与设计一个模拟仿真的幼儿园的情景以及心理氛围,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景及氛围下,按照既定的情境扮演主要和配合的角色互动,进行心理模仿和行为表现的训练,达到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是培养满足于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学习与发展的关键还得是想法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中,由于一些实习单位负责人怕因实习学生的教学失误,造成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幼儿及其家庭一定显性或者隐性的责任损失。因此,对某些实践教学训练活动进行了参与人数、场所条件的限制,更有甚是直接否决其实践活动,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被有所剥弱。而在高职院校中推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恰好避免了此种现象,它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教学技能实践的广阔空间下,在不承担任何风险、法律责任等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完全放开手脚去进行自主职业技能的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在创设和实施模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大量教育资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学任务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设计并组织实施技能训练方案,从中体会自我发展。另外通过模拟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师资和基地的不足,职业技能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成为适应长期反复大批量职业技能训练的“真正场所”,而且成本较低。

三、实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做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现分别阐述如下。

1、实施模拟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实施模拟教学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模拟教学模式的事前筹备工作。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然后结合教学任务,按照教师的指导,精心设计课时方案,方案中须做好主角试讲教案和环境布置,配角要设计好配合方案。二是组织实施模拟教学方案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进行模拟教学,但也可有所创造行为。教师要随时抓住细节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缺点,控制好整个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与质量,以备后期学生学习时可借鉴参考。三是及时交流评价模拟教学方案的训练成果。课程结束后,学生之间要及时组织交流,相互评价,开展讨论等多种方式,形成对模拟教学成效的书面报告,老师对上报的材料,在坚持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原则,进行点评和总结。四是学生对模拟教学结果进行自我反省总结,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地方,分析原因,以便在后期工作中或者实践活动中能扬长避短。

2、实施模拟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施中准确到位且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五个问题”,即:一是加强对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能力的提高。在实施活动教案中,学生虽为主体,教师却是引导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模拟教学方案的成功实施,贯穿在整个模拟的实训中;二是教案前期筹备工作的准备要充分。学生都要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在实习基地与幼儿亲身接触,直接获得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言行举止,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感性经验;切忌将模拟教学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舞台”。三是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训练能达到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模拟教学训练的机会;四是学院要全方位对模拟教学提供支持。提供优质教学服务,教学场地设备等等;五是教学后须完善评价和反思模式。只有在老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模拟教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改进逐渐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模拟教学模式,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09―03

前言

新升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体现,该类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是地方中小学师资的后备军,是推进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其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尚处于本科建设初期,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借鉴老本科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得根据自身的特色,立足本土,基于区域性和地方性,逐步凝练自身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内涵、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原则,以期为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方案、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建构等提供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师范教育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提到教师必然提到教学技能,缘于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内学者胡淑珍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1]李克东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2]澳大利亚学者Cliff.Turng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3]《教育心理学》中对技能概念的阐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4]莫里逊等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斯诺(R.F.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5]也有学者将教学技能理解为“用于具体情境(教学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6]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来看,他们对什么是“教学技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是基于各自的理解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学技能的内涵,可大致概括为“行为方式说”(如胡淑珍、李克东、Cliff.Turng)、“活动方式说”(如莫里逊等)、“结构说”(如斯诺)、“知识说”(如荀渊)。学界尚且如此,平日中人们提到的教学技能更是概念不一,有人认为它与教学方法无异,有人将它与教学水平或者教学能力混为一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或缩小、或扩大、或泛化等理解偏颇现象。

综合众多学者的教学技能观,笔者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融英语和教学为一体,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为专业,以教学为途径,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既定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技能。

二、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

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英语+教学”的复合技能,该技能既包括基本教学技能的要素,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学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6]、多媒体使用技能等,同时又涵盖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即听说读写的训练技能和语音、词汇、句法、课文的教学技能。为了明确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范畴,为改革课程设置、制定可操作的训练体系和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基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1994)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中的教学技能的内容,结合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实际技能,将英语教学技能的内容归结为五大板块:教学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一)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指的是教态和语言面貌,即教师的仪表风格,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站姿、服饰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即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表达技能、英语书写规范和书面表达技能、英语课堂用语中语音、语调、语体的把握技能。教师应该做到面带微笑、眼望学生、手势自然、站姿平稳、服饰整洁,语音标准、语调正确、用语恰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二)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整合和优化各教学环节,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具,基于课型确定授课形式和板书设计,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该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就是教案,教案设计要科学、完整,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对课堂上所教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活动的系统安排及决策,是一堂课的框架”。[7]教案分为授课教案和说课教案。授课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授课框架,说课教案是教师就一节课如何操作且为何如此操作进行阐释而形成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组织技能就是教师为保证课堂各环节顺利有序运行而调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过程,比如,如何通过导入、提问、对子或小组活动等,灵活处理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使用正确的英语课堂用语,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适时处理突发事件等,以体现课堂的驾驭和调控能力。

(四)教学手段运用技能

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指的是教师利用黑板、实物和简笔画以及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中辅助交流的教学技能,要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简笔画是利用简笔画勾勒教学内容,使之生动形象、简单明了。课件制作是教师的必要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立体、动态处理词汇、句法和课文,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就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学生、教材等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体现教师研究的能力,直接影响一个教师的发展后劲。如说课教案的设计、教改项目的组织等,均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技能。

三、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原则

(一)凸显实践

新升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师范教育是培养该类院校所在地方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英语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好的教师基本功、熟悉英语新课标的英语师范生是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英语口语好、教学技能精应该是该类院校英语师范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需要在贯穿四年的人才培养中凸显实践。从顶层设计到每个教学环节实施,都应该基于“英语+师范”的复合技能理念,即凸显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实践。

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相对短暂,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不可能盲目地硬搬硬套老本科的办学经验和培养模式。该类院校必须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看菜吃饭,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性、技能性课时的比重,统筹规划技能实践,加强技能锻炼平台建设。在第一到第五学期进行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强化实践,举行英语诵读、英语配音、英语播报、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原著阅读等竞赛活动,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且要求学生务必参与,纳入相应课程的平时考核。教学技能项目化和模块化训练,贯穿第一到第六学期,见习和研习穿插其中,第七学期实习和研习,第八学期顶岗实习,建构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共同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师范生技能进行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指导。

(二)建构模式

当前,新升本院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常局限于“三笔一话”,教师仪表及备课讲课说课技能的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该类英语专业师范生技能训练常放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完成,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和实践平台,没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新升本院校的历史使命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师资,该类院校有必要立足本土,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落实于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实践平台、教学评价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合理,突出技能的培养,健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技能训练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理论-课程-实践-评价”四位交互的培养模式。理论要够用,即一定的英语语言理论和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需的教学理论;课程要合理,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适中,确保技能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缺位;实践要凸显,要建构技能实践平台,包括技能训练方案和“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要科学,建立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三)建立实践基地

顺应社会发展升格的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诸项技能中英语口语和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新升本院校应该为英语师范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空间,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自动转化,除了课内课外提供足够的技能发展舞台,还需在见习、实习、研习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该类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地方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让实践基地成为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的最佳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履行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批又一批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增强社会知名度,新升本院校加快步伐,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从师资建设到人才培养,不断加深教育教学改革。然而,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改革多停留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属于微观层面,系部管理层的主任们由于管理、教学、科研的压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纵观全局去建构比较科学合理的体系,而一线教师疲于上课完成科研工作量,只凭感觉和经验指导学生,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全局观念。老本科院校倒是有很多模式,却不是针对新升本院校的,可借鉴,但是实用性不强。基于新升本院校实际,探讨适用于建构该层次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理论探讨为该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改革、技能训练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建构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该类院校深入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郭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4(03).

[4]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上一篇: 合同签订及管理 下一篇: 财务工作基本情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