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9: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孩子的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的竞争,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劳动者和一大批创新人才。但目前“社会转型期症”凸现,就业压力上行,社会、学校、家庭盛行“分数至上”的功利性教育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生涯教育严重缺失,这使教育不仅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更进一步加剧了“学工错位”现象的发生,部分学生不喜欢现在的职业或所学专业,毕业后所就职业与所学的专业无关,甚至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造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严重浪费。教育功利性的极端化,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仍然在培养高考机器人,而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在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这与教育的本真渐行渐远。
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初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生涯教育,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应该补上的教育功能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让渐行渐远的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使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生涯教育资源开发与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浙江省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一直秉承“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品德为先,创新为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目标,实践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学校内涵,转变育人模式,发展学生个性,保障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从2015年始探索生涯教育,以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生涯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在当前我国生涯教育探索的起步阶段,在国家生涯教育发展框架尚未出台和实施的情况下,学校依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充分依靠自身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挖掘好、开发好校内和校外的生涯教育资源,是顺利推进生涯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开发国家课程资源,构建生涯教育拓展性课程
对学生开展生涯课程教学,是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现有各科课程内容是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要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语文、科学、数学等国家课程中关于自我发展、生涯探索和生涯管理的教育内容,构建生涯教育拓展性课程(框架见表1),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专业、职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劳动观、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根据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及内容,课程教学分为生涯课程专题教学、学科教学渗透两种方式。
1.生涯课程专题教学
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的“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做自尊自信的人”,思想品德学科八年级的“师友结伴同行”“交往艺术新思维”等单元内容,非常契合生涯教育课程中关于“生涯认知,觉察自我”“生涯探索,发展自我”的主题内容;综合实践学科中的职业类型及要求,特别是涉及本地职业的内容,也与生涯教育的要求一致。因此,可以整合思想品德学科中关于“觉察自我”“发展自我”的内容和综合实践内容为生涯教育课程内容,同时设置专门的生涯教育课时计划进行专题教学,在七、八年级保证每周1课时。
2.学科教学渗透
学科教学渗透有两种方式:一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中涉及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情境,在教学时适时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生涯意识、职业意识、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各学科的核心知识、基础知识是前人对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各行业各岗位中时时处处有其影子,因此,在教学时,渗透强调“知识有用论”,让学生知道与该学科相关的职业类型及其发展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职业兴趣,潜移默化地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帮助学生会学知识,会用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力。在实际渗透时,坚持灵活性的原则,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要避免为渗透而渗透。
(二)开发学校管理资源,建立校内职业实践基地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如少先队、学生会、团委就要学生来组织开展活动,还有值周管理、膳食管理、运动会文汇演等大型活动的引导管理等也需要学生志愿者。因此,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把学校作为学生职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行岗位招聘制,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得到丰富的职场体验。
以学生会成员招聘为例,在招聘时,按照“推荐―面试―试岗―聘任”的程序招聘学生会各岗位成员。
“推荐”,是各班在班内通过学生自荐,班委推荐,班主任审核等环节确定候选人,并上报学校团委。
“面试”,在招聘现场,每位候选人必须进行竞职演讲,之后,接受由教师组成的各岗位职业导师和由学生会干部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自由提问,评委根据候选人的演讲与回答进行民主评议和赋分。
“试岗”,根据候选人的面试结果,初步确定学生会成员名单,被确定成员在各岗位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
“聘任”,学生会各岗位导师和学生会干部,对试岗的候选人按综合素质的高低排名确定岗位名单,并正式公示聘任,被聘任的学生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一年后,被聘任的学生根据岗位职责需接受各岗位导师的述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次,一般和不合格的“下岗”。
岗位招聘似职场求职,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职场求职招聘模式,锻炼了学生表达、沟通等能力,增强了自信;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责任,提高了学生的职场主人翁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今后真正的职场求职积累宝贵经验。
(三)开发学生活动资源,构建生涯教育特色体验课程
学校每年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学生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庆六一迷你社区”“红五月”“科技体育艺术节”等活动。但活动后留给学生的仅是有趣,没有更深的意义感悟,有的甚至出现负面影响,如“庆六一迷你社区”活动,由学生家长出资出力在校园内设立美食摊位,学生仅在消费(消费券也由家长捐助)中“过了一个难忘、有意义的六一节”,且活动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等很多的浪费,学校、家长、班主任、学生都有意见。为此,我们从生涯教育高度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活动,形成生涯教育特色体验课程,不仅使活动有趣学生喜欢,而且使活动意义极大化。
创新后的“六一广场”成了学生职业体验平台,包括三个主活动――“品味经典书香街”“新区少年义卖街”和“舟山新区美食街”,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生涯意识、职业意识,锻炼职业能力,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品味经典书香街”,是各班设一个书籍摊位,每人向班级捐几本书在书香街中以低价交流。“新区少年义卖街”,是各班设一个义卖摊位,每人向班级捐献闲置物品,如玩具、文具、工艺品、杂货等,也可以是通过批发、网购来的各种小件物品。“舟山新区美食街”,是各班设立一个美食摊位进行交易,可以是零食摊、水煮摊、小吃摊、冷饮摊、水果摊等,产品可以是本区或其他地区的特色产品。“六一广场”活动操作流程如图1。
1.组队。各班按照商场企业集团模式组建运营商团队,成立董事会、总经理、财务部、人事部、采购部、运营部、广告部、信息部等,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和人员,由班主任或班干部推荐,学生联名推荐,学生自荐,经竞选后确定,并聘请有相关职业经验的家长作为各部的职业导师。
2.策划。各班在导师的指导下,由“董事长”召开会议,领导各部门策划本班“六一广场”的商场名称、运营地段、目标、宣传、经营的产品类型与数量、采购方案、经营策略、场地布置方案、成本预算、市场调查等。
3.备货。各部门人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策划方案,联系美食等摊位设备,根据市场调查情况,通过网购、批发、捐助等方式分工准备好各类适量货物。
4.经营。各部门人员按照经营策略、人员分工,在各“街上”经营美食、义卖、售书,吆喝宣传、表演推销、收银报账等等。家长导师仅是指导帮助。
5.结算。控制成本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是商场经营的最终目的。设计了“六一广场”商业营销成本核算表和商业营销利润统计表,并依此决算各班的商场经营。
6.评比。学校根据各班摊位布置特色,学生自主经营能力、创收成果,校园保洁和受欢迎程度等,评比出最具特色奖、最佳经营奖、最高创收奖、最佳组织奖。各班推荐评选出若干最佳员工及爱心家长、热心家长等。
创新后的“六一广场”从开始到结束充满“商业味”:学生的身份变经营者了,角色变主角了,竞争激烈了,计算成本利润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也发现了自己在表达、沟通、敬业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四)开发家长职业资源,实施生涯教育选择性课程
家庭是学生成长并形成基本人生态度和观念的重要场所,也是成功开展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家长本身就在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企业,有着非常丰富的职业经验,有些家长还是这一企业、这一行业、这一岗位的领军人物或专家或负责人,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资源。
1.实行家长客座讲师开发选择性课程
聘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作为学校生涯教育的客座讲师,开发生涯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每周四幸福午间的选修课,让家长走进课堂现身说法。2014学年,有43位家长被聘任为客座讲师,共开发18门课程,占学校选择性课程的一半,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茶道、城市建设规划、舟山鸡血石收藏、食品安全检测、国防、法律、摄像摄影、金融理财、海钓、园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走班学习。家长客座讲师开发生涯教育课程,激发了学生对该职业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重构了家校合力育人的模式,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作为父母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孩子的需求,增进了亲子情感,学校教育在家长、社会合力中实现了最大化。
2.把家长的职业岗位作为自己孩子的第一体验、实践基地
一般的家长职业岗位能够适 合学生实践体验,并且更能让学生了解该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2015年暑期,七、八年级800多名学生参加了“我与职场有个约定”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到自己父母的职场实践体验着各种职业岗位:各类销售员、助理会计、出纳、服务员、理货员、石雕师、物业管理员、护士、仓库管理员、调配员、搬运工、车间工人、记者、大堂经理、水产养殖员、电工、厨师、快递员、外线工、保洁员、交警、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等等,并且详细地记录了实践过程,认真地撰写了实践报告。职场实践体验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能力,也充分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勤。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实践情况,评选暑期优秀职业实践生和优秀职业实践报告,并给予“探究与实践”校级A级认定资格。
(五)开发社区职业资源,建立校外生涯教育实践基地
生涯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和学习过程,需要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需要学生在职业实践体验中明确自己选择的合理性。在政府、社区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海洋生物、海洋国防、生态农业、海岛环保、旅游、水产品加工、大型商场等生涯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在实践时让学生以职业的专业高度进行深度体验。以西闪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为例,学生在众多的研究课题中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项目,以一位海洋生物研究者的身份开展轮虫培育、育苗、养殖环境等研究,研究时不仅设计好方案,而且在海洋研究专家亲自指导下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汇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写好实验报告。基地实践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自己在知识、能力、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看到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同所实践职业所需基本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生涯教育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一)建立生涯教育管理领导小组
为使生涯教育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德育、教科室、年级段、四大学院(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生涯教育管理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具体落实,教务处负责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师资调派、课程评价等;德育处和年级段长负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教科室、四大学院负责生涯课程的开发和管理。
(二)建立生涯教育课程开发评价机制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开发出优秀课程,学校将教师领取的生涯课程任务及完成的质量,作为对教研组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期末,综合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学校评价评选出优秀课程,并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家长开发的课程,学校一方面及时反馈学生评价以作修改,另一方面在学校微信、家长学校等平台予以肯定、宣传。
(三)建立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机制。学校教务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生涯课程的开课情况,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从上课情况、学生出勤、学习质量等方面予以评价,并定期以简报形式通告,督促各部门、各教师实施生涯教育。
一、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情感
现代儿童观已经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平等的位置上,我们也常说“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但在日常的生活与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吗?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孩子们每天总有很多新鲜、有趣的话题,我们有没有认真、有效地倾听,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当孩子们热衷于某一活动时,我们有没有把握其间的教育契机,引导活动的深入?当与孩子们交谈时,我们是否能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切身体会的案例:11岁的小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父母自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发明兴趣小组。爸爸却说:“算了吧,学习都学不好,还想发明。趁早退出,别到时候丢人。”小乐心头一凉,但没放弃。小乐很投入地参加活动,忙活了一阵,但没有出什么成果。爸爸知道后,又说:“我说了吧,你不是这块料。还是专心把本分功课做好。”这回小乐真的犹豫了,尽管老师和同学劝他,他最后还是退出了兴趣小组。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给父母时,那么父母就不要随便打断孩子说话,尽量学会倾听,让孩子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后,父母再给一些建议和意见就可以了。
家长要把孩子当做一个朋友、一个社会人,用平等的态度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肯定,以赞许的眼光看待他们,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而不是无休止地唠叨;需要父母的理解,而不是无谓地指责;需要父母的鼓励,而不是无情的贬损。
二、我们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我们有的父母有些事情明明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让孩子受到了委屈,但因为死要面子,在孩子面前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向孩子道歉。例如:一天,妈妈在桌上放了一些钱,回家后,发现钱不见了,于是,就认定是被自己12岁的女儿拿走了,因为家里也没有来人,爸爸拿了也不会不承认,除了他还有谁?可是女儿坚持说自己没有拿,妈妈很生气,一巴掌打在了女儿的脸上,但是在晚上睡觉时,妈妈却在书里发现了钱,于是想起自己早上夹到书里又忘了。显然觉得自己错怪了孩子,而妈妈有碍于面子没有向孩子道歉,于是悄悄把钱装进了口袋,这件事让女儿很伤心,特别是后来得知妈妈找到了钱,却也没有向孩子道歉,最后,导致孩子几天都不愿意理睬他。妈妈也为此感到难过,等想对孩子道歉时,时间已经拖得很久了,也不知如何开口,隔阂越来越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及时向孩子道歉,不要让孩子感到委屈。其实,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父母错怪了孩子,向孩子及时主动道歉,表明尊重孩子的情感。这样孩子也可以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三、家长请您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我们一直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恶劣态度而感到困扰不安,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否就有良好的态度呢?孩子的好习惯是我们培养的,那么,孩子的坏习惯是跟谁学的呢?答案也是我们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与观察力都很强,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对我们就是什么态度,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我们就是孩子或好或坏的榜样。
初中地理中有很多自然灾害,但它是零散的,不系统,有时一笔带过,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学生根本不了解它是如何产生,分布在那里,会带来那些危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深挖教材,把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讲清、讲透。如七年级地理下册中讲到印度的气候为热带季风,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及大危害。学生不知道季风是如何产生、性质如何,如何预防。因此教师在讲到印度的气候时,把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也就是说印度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较大的洋印度洋,冬季时陆地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海洋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区,即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少;夏季时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而海洋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即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湿润,降水多。这时教师在讲什么是季风,季风分为冬季风和下季风,它的性质不同,学生容易理解。紧接着教时讲季风进退规律的反常,也就是夏季风(西南风)进退规律的反常,西南季风强,来的早,退的晚,雨季长,水灾;西南季风弱,来的晚,退的早,雨季短,降水少,旱灾。在画印度季风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印度的水旱灾害,这样学生对印度的水旱灾害理解较深。
二、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带来的危害,最终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讲到日本,活动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找到日本,然后分析日本位于那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容易碰撞、挤压,所以多火山、地震。然后教师展示全球六大板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六大板块的边界,看世界的火上、地震多分布在那里,找出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析地震的成因及分布。教师展示5.12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自己体验地震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三、利用新闻联播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危害
近两天,电视台播出台风彩虹最新消息:4日,台风“彩虹”外围环流触发了小尺度龙卷风,截至今天上午十点,共造成6人死亡,215人受伤。龙卷风还导致佛山大面积停电,其中海珠番禺大片街道社区停水停电、交通灯失灵、停车场拥堵。学生通过收听新闻,了解台风,分析台风如何形成,并说出台风的概念,并结合图说出台风的移动路径并分析其成因,造成的危害及减灾措施。主要危害:掀翻船只,拔树倒房,江河决堤,水库溃坝,形成洪灾,破坏海堤、港口,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危害地区:东南亚,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南部。
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暴雨、冰雹等自然现象,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
每到夏季,商洛就会出现暴雨及冰雹,学生习以为常,并不奇怪,他们并不知道暴雨及冰雹对人类的危害。如果突降暴雨或冰雹后,教师要抓住这以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知道冰雹是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摹S绕涫潜狈降纳角?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关键词:资源策略;英语课程标准;牛津英语教材
一、概念界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提供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至今难有定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O’Malley和Chamot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Cohen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Mackeachie等人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这一分类综合了O’Malley和Chamot,Mackeachie等学者的观点,相对来说更全面些,因此本文将沿用这一分类。
新课程标准中,资源策略指的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从课程角度来说,包括教材、教师、同学以及课外辅导材料;按工具书分类,包括词典、百科全书等;从获得资源的渠道来看,包括图书馆、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从资源的形式来看,包括书籍、音像等。
二、牛津英语教材中资源策略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教材只呈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不会涉及如何利用学习资源的问题。牛津教材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资源策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资源策略的充分重视,进而培养他们的资源策略意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九年级学生的资源策略目标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牛津英语教材中对于后三项都有明确的体现,而且基本上是以显性资源策略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因为资源策略在教材中的显性化呈现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资源策略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笔者将对教材中呈现资源策略的方式进行分析:
1.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学习英语,使用简单工具书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学生在遇到生词的时候需要查阅一下字典,或者是对某项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百科全书。牛津英语7A有两个模块中的Using English板块对于如何使用词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板块讲述如何通过引导词(guide word)迅速地找到自己要查的单词。另外,为了学生更快地掌握这种方法,教材中还提供了相应的练习。
教材上的方法仅限于纸质词典。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词典越来越普及,市场上的电子词典鱼龙混杂,学生在选择时往往非常困扰。这时教师的适当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电子词典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比如,卡西欧之类的电子词典就比较专业,收录的纸质词典也很多,例句比较规范;当然,也有一些电子词典错误百出,只会误导学生。教师应做好充足的调查和对比,然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2.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是他们只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在生活中很难用得到,这也是限制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一个因素。使用英语的环境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它可以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复现,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2)学生有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机会,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3)它是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渠道。但是,英语在我们国家是一门外语,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弥补这一缺陷呢?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将得以强化。
牛津英语9A Module 1 Using English是关于传单中的产品介绍的,9B Module 1这个板块是关于回答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的,Module 2是关于填写一张申请表的。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可能会用到英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会受到一些启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留意生活中所使用的英语。当然,这些例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其他的案例。
3.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以及教辅书,学生还应该充分地利用课外的资源。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的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是课堂内资源的重要补充。牛津英语教材在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7B Module 3中Using English“Finding books in a library”对于学生在图书馆寻找英文书籍非常实用。通过这个板块,学生可以获得这些有用信息:(1)英文书分成虚构类和纪实类两种;(2)虚构类书籍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3)纪实类书籍按照主题进行排序;(4)找书前,应该知道一本书的话题、标题以及作者姓名。学生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图书馆找书很快就可以找到了,而且这项技能掌握了之后是可以终生受益的,以后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依然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去图书馆找书。
7A Module 3 中Using English“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中介B了如何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的方法。书中介绍了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概念,还介绍了“关键词”搜索法。
其实,除了要教会学生怎样用网络来查找信息之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一些课下学习英语的网站,比如“普特英语听力网”“可可英语听力网”等,这些是很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内容也非常丰富,有听力音频、视频、新闻、歌曲,还有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这些英语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学习英语的平台,实在是非常可贵的资源。
4.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之所以把这点放在最后,是因为牛津英语教材在这个方面还有待改进。翻阅了所有初中牛津英语教材,我发现“利用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这条却未被提及。其实,有很多音像资料可以作为学习英语的资源。比如,英语原版动画片Peppa Pig就很适合六年级以及七年级的学生当作练习听力和口语的素材。这套动画片故事很简单,词汇也比较适合初中生水平,发音地道,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不仅可以练习听力,还可以习得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英文歌曲和电影,在讲课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作为素材拿来使用。总之,这点应该是牛津教材的一个缺憾吧,希望编写者以后可以做些改进。
牛津教材中的Using English板块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就像一个“百宝箱”,它不仅告诉我们要注意利用各种资源学习英语,同时还详细地讲述了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的方法。当然,教材中的呈现只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弥补教材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资源策略意识。另外,对于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而言,牛津教材关于资源策略的呈现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希望教材编写者加强对资源策略的重视,在教材中对资源策略意识进行渗透,不断完善英语教材的编写。
参考文献:
[1]O’Malley,J.Chamot,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大家上午好!
初一年级正式上课已经三个周了。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明显感到中小学两个阶段学习的不同。虽然,小学老师在孩子毕业前讲过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显然多数家长没有做好准备。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仅仅三个周,多数家长与孩子都感到手慢脚乱、不适应,甚至感到了压力或焦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尽快的解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初中阶段学习就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初中阶段是每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转型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首先面临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我们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做好过渡与衔接,帮助孩子迈好中学第一步。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哪些过渡与衔接?
家长首先要了解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有哪些不同,才能帮助孩子做好过渡与衔接:
1、学习内容的不同
首先,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初中,学习环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加,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都是新开的科目,就连体育也要参加中考。教材内容增多,概括性强,难度加大,趣味性减弱;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变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初一新生一时难于适应。学生如果仍然按照小学的学习习惯、方法与要求进行学习,很快就会掉队。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各学科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成绩评价方式变了。小学时期,应该说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期末成绩单上也是采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制度,即使有分数,差别也不大。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在家长眼里都差不多。而中学采用分数制,层次划分非常清晰,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如果学生学习不自觉、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指导再不到位,不到半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拉开很大的距离。学生与家长的心理落差都会很大。长此以往,孩子学习、成长的自信心会大受影响,有的产生自卑心理,人格出现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家长必须有心理准备,要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平时不教育不管理,考后成绩不满意就用简单粗暴的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很快会成为双差生。
3、学习方法的不同
小学阶段重记忆,轻理解,多用重复的学习方法,主要老师领着学,学习被动;中学阶段重理解应用和能力培养,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高,学生要主动学习。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和定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提高理解、记忆、分析、综合等能力,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要求提高。这对于习惯于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这就要求家长要配合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尽快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4、学习节奏的变快
很多学生对初中生活有许多美好的想法,对初中的学习节奏、学习要求和作息时间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快,每天8节课,每节课45分钟,每节课都学不同科目的新课,几乎每节课都有作业,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延长,回家后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也明显增加,课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这一系列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突然觉得压力增大,变得紧张。这就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和作息时间。
此外,初中阶段孩子还要学会适应更多老师和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科的增加,上课的老师也增多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要求,这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老师。
因此,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对每一位初一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同时,对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帮助孩子迈好进入中学的第一步,学校希望家长同志们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家长要不断更新传统的家教观念,尽快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二、家长需要做好的两项工作
1、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一年级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家长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由于初中课程多、要求高、难度大,学生光靠课堂,各种学习能力是很难培养不出来的。它需要预习、复习、作业、单元总结等许多学习环节相结合才能取得好成绩。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的目的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目的是为听课做好准备。通过自学提前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同时把发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上认真听讲及时解决。预习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预习要动口,把该记忆的内容提前记着;预习要动手,把例题和课后练习尝试做一下、预习要动脑,把预习的过程为发现问题的过程,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防止走马观花,走过场。所以家长要帮助引导,要督促检查。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能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
(2)认真听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孩子是否认真听课,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学习的内容、检查课堂笔记、检查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等方面来了解。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孩子,与老师沟通,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听课问题。
(3) 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初中阶段每天学习的科目多,内容要求也高。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单靠课堂的学习,学生无法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因此,每天必须及时复习。课后不复习就马上就做作业的习惯是十分不科学的,进入初中以后,必须培养孩子先复习、后作业的好习惯。复习的方法是:先尝试回忆,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哪些知识? 如果自己能独立地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那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听讲的效果是好的。回忆一次,都需要把头脑中“贮存”的知识“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识强化巩固一遍。如果回忆不起来,当然会着急地翻书查笔记;这就增强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复习效果特别好。重要的科目每天都要复习,同时还要周复习、单元复习和月复习。这项工作也需要家长常抓不懈,直到孩子养成习惯为为止。
(4)认真作业,及时纠错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家长每天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记清楚,督促孩子逐项完成。同时,每完成一门作业,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检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错误,家长也不要讨厌孩子作业出现错误。而要以感谢、喜欢错误的心态去对待它。因为只有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才能不断地提高。检查作业和纠错的方式,可先让孩子自己检查、纠错,然后家长帮助检查、纠错,在家解决不了鼓励孩子到学校找同学或老师帮助。第二天家长一定要检查孩子是否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纠错。
(5)珍惜时间,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任务重,对学生自觉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不是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每天晚上和周末,家长都要求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定时定量,由家长检查督促,并作出评价。这样,既让孩子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孩子克服了学习磨蹭的不良习惯。
当然,在培养孩子各种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不管不问。要多督促、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多正面强化,少负面强化,及时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2、家长要不断更新传统的家教观念,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的内涵不在于向孩子传授知识,而在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教育孩子对家长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是"无证上岗"。要教育好孩子,家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更好的适应自身担任的角色。因此,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的学习,相互交流家教经验。认真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教书籍。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技巧:
(1)、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而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他们愿意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而对家长却渐渐疏远,甚至逆反、顶撞。因此,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 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废除传统的“家长至上”观念,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变说教为引导,变管教为平等协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要多用平等协商的语气,少用强迫命令的口气,通过促膝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消除他们的“敌意”,使父子、母子之间产生共鸣,做孩子可信赖的朋友。
(2)、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宽严适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错误与成功同等重要。对于孩子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和爱心。孩子犯了一般性错误,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只有让他说出来,你才能了解他,教育引导他,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家长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定,决不能妥协和让步,直到孩子认识到错误为止。切忌轻描淡写,漫不经心或父母双方说话口径要一致,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号。
(3)家长要对孩子每天的成长和进步多“鼓励”和“表扬”。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话:“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当中80%的成份是真理。教育孩子,鼓励是家长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的对孩子进行鼓励。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你每天做需要的事情!
而表扬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正面强化,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经常要用的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家长应该及时的表扬,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这样他才能下次接着做。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4)家长要学会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一个行为是对的或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实际上就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过程。
(5)家长要客观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
中学阶段内容多,要求高。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有思想准备,不能用小学的评价标准要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焦虑,更不能打骂、讽刺、挖苦孩子。不然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不利。而要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改变学习习惯和方法。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与老师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教育方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不要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联系。
[关键词]:小升初 家长会 家长工作
一、引言
当过初中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初一的第一次半期考试成绩,对学生和家长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巨大,远远超出他们自身的想象。如何开好半期考试后的家长会,做好学生和家长在过渡时期心理上的衔接,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可以全部升入初中,无需通过考试的选拔,导致小学考试的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趋于模糊,考试成绩的区分度越来越小。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在90分以上,毕业考试两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下的学生微乎其微。由于小学考试的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的缺失,使得多数家长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盲目乐观。然而,进入初中后,第一次半期考试的结果往往会给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根据作者近2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初中的第一次半期考试,(即使考题再简单)学生语文和数学上90分(也就是150分制的135分)的人数,一个班级往往不到一半。多数学生的成绩集中在100分~110分附近(相当于小学百分制的70分左右),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家长们原本带着一种很高的期望看着子女跨进初中,满以为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的孩子经过初中老师调教之后,成绩突飞猛进,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凯歌高奏,捷报频传。可是,半期考试的分数一出来,他们发现孩子的成绩和小学相比较,不升反降,落差巨大。这种落差让很多对教育规律不了解的家长措手不及,甚至是当头一棒。严峻的现实和他们最初的期待一旦发生碰撞,难免就会产生一些困惑和不理解。而一些抗挫能力差的孩子,在这种压力面前,开始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自卑心理,信心全无,成绩从此急剧下滑,一蹶不振。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如何在问题出现的初始阶段与学生尤其是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制定出应对策略?如何帮助家长们认清教育规律,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的合力中激流勇进,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召开一次家长会,针对小孩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给家长作一些点拨,并与部分家长一道制定出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措施,让家长重新看到希望,是很有必要的!
二、家长会召开前应提前做好的两项准备工作
在家长会召开前,班主任要提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指导。第二,要与部分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对于学生的工作,班主任最好采取全班集体指导的方式来进行。要使学生明白,初中的学习方式和小学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让他们意识到,初中阶段承担着为高中阶段选拔人才的任务。因此,像小学那样只凭一点小聪明就可取得好成绩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到了中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是要有一流的情商,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不注重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注定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中学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学习上的较量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只有坚持不懈,才会笑到最后。
当然,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做好与部分家长的个别交流。不过,前一项工作做到位了,学生重新树立了信心,一些良性的信息反馈到家长那里,家长的工作就好做多了。与家长的交流最好是班主任主动出击,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沟通的对象主要有两类家长:一类是小学成绩相对较好,家长期望值较高,但本次半期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的家长;第二类就是孩子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的那部分学生的家长。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时候,只要我们老师带着一颗为学生成长、成材倾情付出的诚挚之心,他们一定会为之感动,交流的气氛自然就会变得亲切而又融洽,曾经产生过的一些怨气自然就会化解。当家长从班主任这里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那种从容的自信,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便会形成!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关于家长工作,作者最大的心得是――和家长的交流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技巧,最重要的是爱心和真诚!
三、在家长会上应传递的几点重要思想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应给家长传递以下四点思想:
1.正确看待分数。对于这个问题,家长的认识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趋向:一种是过于看重分数,一种是对分数不屑一顾。进入初中之后,知识点越来越密集,学习容量越来越大,考试的类型与小学阶段相比也更多更复杂。其实,这正是学科知识逐渐向初三和高中知识体系靠拢的过程。所以,对于那些过分看重分数的学生家长,班主任需要劝导他们: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分数比小学时低,就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盲目地抱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者是老师没教好。要让他们知道,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教学规律上讲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因为从小学升到初中,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跨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重点中学的学习氛围中,老师考虑更多的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分数背后的含金量。为了学生后续的发展,我们平常的教学训练决不仅仅锁定于中考,平常考试的难度和灵活度自然也会比中考略高一筹。班主任可以用事实告诉家长:每一年,我们参加中考的大多数学生,各科的成绩都要比平常考试高出10到20分。这也说明,我们平常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拓展和挖掘是相当到位的。然而,这些优势在初一阶段并不一定显现得出来,但到了初三和高中,学生会更有后劲。同时,班主任还要让那些过于看重分数的家长知道,孩子成绩出现几次波动是正常的,毕竟从各个小学来到重点中学就读的学生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加上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当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时,我们不妨与孩子一起找原因,进行深入、综合的分析,然后对其进行鼓励教育。因为对于一个自尊心较强、自觉性较好的孩子来说,一句鼓励的话要比十句批评的话管用得多。
当然,为了确保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班主任也要防止部分家长对于分数的认识走到另一个极端:对于孩子的成绩不屑一顾。这样的观念在一些“后进生”的家长中普遍存在。这些家长通常认为,我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就行,成绩好坏无所谓。甚至有些家长早就为孩子的将来打下了丰硕的物质基础。面对这样的家长,班主任应该提升家长对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学校教育重视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的培养。这种意志品质就是面对困难的韧性,是一种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将来他在哪个领域发展,都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广阔天地。
2.要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进入初中后,学科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的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督促和配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因此,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以现身说法,以实际经验为例,向家长们强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比如,班上这次半期考试成绩最好的几位同学,小学毕业成绩并不算很高(和班上很多同学都差不多)。但班主任了解到,这几位同学的家长和原来的小学老师一直比较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小学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考试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评价功能,导致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一进入中学,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巨大的优势也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因此,他们学习起来如鱼得水,明显超过了其他同学。同时,班主任要唤起家长的热情和信心,告诉家长,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了解,感觉到班上很多孩子思维潜质还不错,有一定发展空间,但部分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那些优秀同学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成为制约他们学习进步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另外,通过试卷分析也可以发现,孩子进初中以来所学的新知识掌握得并不差,但由于从小没有养成一种严谨认真的习惯,过失性失分比较多,等等。接下来再安慰家长,虽然培养这种习惯和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四年级前后,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通过初中阶段的补救,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异军突起,最终进入优生行列!因此,班主任应号召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在孩子最关键的这三年,多倾注一些心血在他们身上;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多下一些工夫。班主任应让家长们清楚地认识到,只要学校和家长坚持不懈地去付出,孩子的成才将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在充分调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积极性的同时,班主任也不要忘记告诫家长对孩子的成才要抱有理性的态度,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孩子的成绩不代表一切。只要他的身心能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能得到全面提高,那就是孩子之幸,家庭之幸,民族之幸。随着将来年龄的增长,求知欲的不断增强,他们的孩子完全可能后来者居上,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总之,学校和家长都要树立做人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观。对孩子因材施教,是小草,就让他成为翠绿点缀大地;是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撑起天空。
3.科学看待孩子进入初中后的变化,用人文关怀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孩子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比如,爱顶嘴、易冲动、很难与家长沟通、喜欢与人争论,十分情绪化,等等。这些变化让家长感到措手不及,毫无准备。但从孩子成长规律上看,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可是,很多家长却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会把孩子这个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归咎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因此对学校教育产生不满情绪。所以,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有必要跟家长一起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使家长能正确看待进入初中后孩子的变化。班主任应该让家长知道:这些问题都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引起的,也是这个时期孩子思维的独立性、求异性得到较大发展所决定的,是青春期孩子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叛逆的具体表现,是大自然赋予给人的一种成长规律。
然而,“对于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很多家长要么抱着无师自通的态度――那些知识不讲也知道,要么采取鸵鸟政策――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发现苗头立即制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闵乐夫认为,凡是轻视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所感所想,都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应该呼吁家长去理解孩子,用一种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时要讲方法,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讲求艺术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给孩子一点自尊、自信以及自我的空间。同时,家长们还应该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多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疏导心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心态,学习更加愉快,心理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纠正孩子的主要缺点时,一定要考虑成熟,选择最佳时机和地点,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害怕“丢面子”,很容易有逆反心理。班主任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骂出来的。”要学会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做到用人文关怀去帮助孩子,他们一定能顺利渡过这段叛逆的青春期。
4.一定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心理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他们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弄清楚,也不能完全理解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这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给他明确的方向。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口风”一致,不要爸爸这么说,妈妈却那么说,这样孩子就辨不清方向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家庭要与学校保持一致。否则,对于这些正逐步走向独立,开始拥有反叛意识的孩子,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后果。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求知环境。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说得好:“父母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周末时,家长可多抽时间呆在家里陪孩子,通过自身读书,看报,营造出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同时,应尽量避免在家中接待无知粗鲁的人,使孩子能够静下心来,潜心学习。
四、结束语
小学到初中阶段,孩子们在心理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过度时期。学校和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相应地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及时架起一座帮助孩子与家长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帮助孩子们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让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以良好的思想精神状态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刚升入初中阶段的孩子,处在人生中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半期后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将是一座桥梁。通过它,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能使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做好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在学习和心理上的衔接,把他们引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新成长学习研究机构主编.初中生如何全面完善学习习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3.
现在就有了义务教育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是为了确保孩子们在学校当中能够正确的学到知识,并且能够正确的建立起来相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现在的义务教育对于孩子很重要的三年甚至四年的教育在初中当中,初中的学生既脱离的小学时候的幼稚,又不够成熟,是他们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金时期,相关义务教育的学校和政府也相当的重视孩子在初中的教育问题,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让孩子们在学校当中的学习更加丰富,让孩子们对于学习更加感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方面就有着这方面的体现。
一.培养孩子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新的时代下,相关的义务教育也有很多的改革,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看的十分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相关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就有着新的要求,要求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的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有关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不让孩子们在这科目学习的时候被动的接受,而一定要让孩子们对于初中物理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孩子们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在学习当中找寻自学的方法,建立相关同学之间的友谊,这对于初中这样需要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的教学了,相关学校在教育的问题上只能改革,物理学就是一科跟实验息息相关的科目,所以相关的学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运用到实验,让孩子们在实验当中发现和探索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实验当中自助的去学习。提高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1.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相关的老师如果能够在教学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孩子们在学习初中物理的时候回获得相关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这对于相关的教育来说是相当好的,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学习的能力。
2.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整体孩子的素质提高
总所周知,现在的教育方式是素质教育,初中的学生是能够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时期,所以相关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素质,让孩子们建立相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处理事情的问题上,能够更加的理性,但是不缺乏创造性。
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效的策略
1.设置有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对很多事物感兴趣,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在初中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在相关初中物理的教学上,相关的老师和学校在课堂的设计上,要不断的建立相关的物理情境,帮助孩子们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时候,相关的老师只是对于孩子们有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己有兴趣,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通过相关的物理情境,让孩子体会到知识,让孩子们掌握知识。
2.课堂上老师与孩子的互动要多一些
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的时候,相关的教学老师一定要跟孩子们有一定的互动,如果一位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课,而不跟孩子们有所互动时,孩子们在课堂上会觉得很无聊,从而减少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丧失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老师可以通^建立小组来讨论的方式来增多与孩子们互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互帮互助,让孩子们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
现在的初中教育,书籍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播方式,学生们对于初中物理课本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了孩子们有关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所以相关的出书单位在设计初中物理课本时候一定要在课本当中设计吸引孩子们的内容,孩子们对于课本有了兴趣,那么对于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肯定也会感兴趣的。
有关于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而且涉及十分广泛的工作,相关的教学人员一定要在工作当中多发现问题,多改善问题,让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成为能够让越来越多学生接受的教育,让相关的物理教学能够让现在的孩子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由于很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年龄很小时就在外务工,而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教育。一方面是父母离家较远,一年才能见到孩子一两次,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难以从文明礼仪方面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有很多坏习惯,如赌博、说脏话等,为孩子树立了较坏的榜样。另外,部分父母教育方式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2.缺乏自我认知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文明行为标准把握不准,有的学生将粗俗的行为当作“个性”,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出现说脏话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3.学校环境影响
中学升学率的压力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片面地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老师也认为考不出高分的就不是好学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余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是小事,无碍大局。
4.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产生着不利影响。初中学校旁边有很多黑网吧,部分学生到网吧上网,浏览黄色信息,并学习其他的不良嗜好,形成吃喝玩乐的坏习惯。
二、提升农村留守初中生文明礼仪的措施
1.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因此,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文明礼仪,首先应当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他们的父母多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在做人、做事方面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知书达理、文明用语和礼貌待人,班主任要与学生的父母多交流,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教师要给予他们教育支持,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避免粗暴的教育方式。
2.班级教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和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以及尊重教师和同学等。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文明词语,不要在教室中大声喧哗,不说脏话不顶撞教师,学会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特别是针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行为都是不好的丑陋行为,要认清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教育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3.营造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在初中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例如在校园的草地中,可树立小牌子“爱护花草,人人有责”,在校园中树立“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指示牌,在告示栏中张贴文明学生的优秀事迹,在校园水龙头旁标注“节约用水”的小牌子,在教室黑板报书写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使每个学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礼仪的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耳濡目染,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4.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多种,可以采取主题演讲的方式。如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演讲“友谊团结”,有的学生演讲“尊敬父母”,还有的学生演讲“文明交往”,是一次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让每个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美德,体会到尊重、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可以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