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篇(1)

2.杨艳琳.SCP视角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J].求是学刊,2007. 34(3)

3.陈伟.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结构的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12(8)

4.陈伟.我国B2C电子零售产业结构分析[J].中国商贸,2012(13)

5.欧阳丹丹,张琪.中国网络购物的产业组织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 25(4)

6.成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SCP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 2011(7)

7.陈柏良.SCP范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6)

8.任佳佳.B2C网上超市的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6)

9.汤.中国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平台产业组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0.李安兰.电子商务市场垄断力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11.李怀.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J].经济研究,2001(10)

12.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13.陶爱萍.网络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5

篇(2)

二、研究领域

杨兴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研究工作,电子商务的研究领域涉及电子商务战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和商业智能的研究;电子政务的研究领域涉及政府信息共享与管理、电子政务评价、政府资源规划、政府创新的研究。

三、研究成果

杨兴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检索7篇,CSSCI检索10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加教育部文人社科项目、商务部项目各1项,主持和参加辽宁省级项目9项,主持大连市项目6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电子商务概论)主持人;撰写专著2部,主编及参编教材29部,获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他省市级奖8项。

杨兴凯教授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两部分:第一,关于政府信息共享的研究,政府信息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组织间的信任则可以降低政府组织在信息共享与合作中的成本,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出了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模型,为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提供决策支持,并给出了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方法,研究了与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相关的评估模型、测度方法、共享模式和机制以及共享的技术等,为提高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水平提供决策支持。第二,关于电子商务战略的研究,提供一套指导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整体解决方案。基于电子商务技术对企业战略进行重塑,提出电子商务战略的三层次框架:电子商务企业层战略、电子商务业务层战略和电子商务职能层战略的结构体系,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明确电子商务战略的内涵与应用模式;给出了各层次电子商务战略的制定与选择的方法;阐述了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过程、控制和评价的方法;给出电子商务战略风险管理的程序、策略和方法,合理预测和防范风险。

四、主要论著

1、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电子政务(独立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2011年。

3、农村村务管理(合著),大连出版社,2009年。

4、电子商务战略与解决方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5、客户关系管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6、电子商务战略(专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8、基于信任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及测度方法(专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

9、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10、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比较分析,商业研究,2008年第5期。

11、人大互动服务信息平台闭环管理模式与方法,电子政务,2008年第10期。

12、面向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9期。

13、基于本体的政务数据仓库构建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第7期。

14、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信任研究综述,情报科学,2010年第8期。

15、政府间信息共享测度指标体系研究,情报杂志,2010年第8期。

篇(3)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如马铃薯、百合等享誉海内外,资源丰富,物流量巨大。但是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不畅通,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网络的发展落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顺利流通。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对于解决甘肃省农产品流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商务物流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看作是本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进本地区农产品贸易、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13年12月份甘肃省省上10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立足本省特色产业经济,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品牌,提升特色产业综合竞争力。尤其要做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农民增收。

2014年11月24日甘肃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甘肃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甘肃省特色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这必将给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尽管电子商务及与其相配套的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甘肃农产品的营销、流通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甘肃省内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种战略机遇的重要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者针对甘肃省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所以,研究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可以填补我省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缺、可以完善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可以为今后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做出有力的支撑和铺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国际上物流研究领域延伸到了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同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投资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各种农产品物流仓储保险、搬运装卸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而且伴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点将从生产环节转向流通环节,进一步必将建立起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最初是以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和支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为研究内容,然后将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优点长处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引导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最新的研究特点是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将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在农产品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研究大方向。

国内学者蒙科在其《西部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中提到每年我国的生鲜瓜果蔬菜约有1亿吨在物流过程中腐烂掉,损失率大约是25%~30%,而美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率约为1%~2%;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到6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尤其落后,物流环节损失特别严重,物流效率更加低下,而且信息体系不健全,技术设备落后,导致物流成本更加过高。西南交大的张彤在《甘肃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中提出甘肃省要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进一步拓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和物流网络平台,不断拓展甘肃特色和优势农产品物流发展空间。吉林大学的安勤的《新疆干果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可以对我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起到借鉴作用。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研究,将全国或者特定地区如具体到某省市作为研究范围,但具体对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必要做更多的、详尽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一部分 甘肃农产品市场规模及营销现状调查

主要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多种途径,对甘肃省农产品的总体市场规模进行考察,以便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前提。

研究目标:形成甘肃省农产品的总体市场规模的调查报告,为设计营销方案,选择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部分 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政策背景分析

主要内容:本课题将围绕省上《意见》中的工作,结合甘肃省农产品自身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领域中好的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国内一些具体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历史和经验的总结,剖析当前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形成政策分析报告,以便对甘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背景进行考察。

第三部分 国内外涉农产业电子商务模式考察

主要内容: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由信息流、商业流和物流三大主流支撑,这三个电子商务活动环节密切联系、紧密相关、缺一不可。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虽然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但农产品的流通最终仍然需要在现实的状态下实现。因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已经成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关键因素也是本课题的难点之所在,如何解决甘肃省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问题,从而为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最终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商务模式,改善甘肃农产品流通问题和供需不平衡状况,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目标:参照国内外涉农产业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甘肃农产品发展实际情况,为甘肃涉农品电子商务选择可资借鉴的模式。

第四部分 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实践路径

主要内容: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经营仍主要以比较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为主,农产品虽具有地区特色,但质量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协作。农产品流通往往受时间、空间、管理部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城市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本课题的重点将研究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种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贸易,满足城市居民对新鲜、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的流通。

研究目标:结合前期市场调查与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实践方案。

本研究将紧紧围绕甘肃省政府加大鼓励本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当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农产品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甘肃省自身农产品的特点,探索出适合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稳健、快速发展的方法和模式。将综合运用文献调查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甘肃省和国内具体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完善方案。(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边胜男.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J].新农村,2012(4)

[2] 任珏.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李宝军,王健林.甘肃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2)

[4] 罗海燕,吕萍.甘肃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10)

[5] 徐汉柱,朱向平.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探析.[J].物流技术,2014(2)

[6] 黄智杰.“电子商务”叩响“新经济”时代到来.[J].财会研究,2010(4)

篇(4)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1]。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3][4]。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6][7]。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8]。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9]。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

要发展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作者:李宏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篇(5)

{3}中国银联.中国银联建成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

{4}王靖.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机制构建[J].价值工程,2012(22).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R].

[6]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国外无卡支付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2(9):33-37.

篇(6)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他认为整个环境的各系统之间或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使得整个系统形成微个体层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和特征。关于县乡物流与电商发展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促进农产品的电商发展与流通供应链方面。赵志田,何永达等(2014)提出狭义的农产品电商就是通过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把产品销售出去,而广义的农产品电商则是通过将农产品生产、运输与消费者消费等电商方式,把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所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农民增收、从业者获利、消费者获益的目的。在物流的研究方面,王文齐(2013)等通过采集一定地域范围内网购的物流过程数据,应用数据库工具,对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的时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创利、赵德海、仲深(2013年)研究了供应链理论在电子商务配送中的运用,认为物流配送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电商环境下,重视物流配送将会给企业带来新机遇。

而国外很少有对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研究,因为其先进程度已经很高。同时国外学者很少直接研究农产品电商的,研究部分主要集中在电商交易信任与消费者偏好、交易保障制度。David Gefen利用电商信任的属性与LSQ维度角度,提出信任是电商交易顺利开展的关键。Hyunwoo Lim通过研究成本效率和物流网络的可靠性对网上购物需求的影响,提出物流服务提供商分销应该根据网络在不同级别的需求来应对这些变化。

二、县乡电商与县乡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县乡电商是指买方或卖方位于县乡地区,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与商品的浏览、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等,通过线下订单的物流包装、分拣、配送等方式实现购物过程的新模式。相比较于城市电商,县乡电商交易双方的位置为商品物流与配送增加了难度和广度。

1.网上供销社兴起,为农村物流带来极大便利。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促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供销社物流模式兴起。12月29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提到要建设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服务。

近年来,网上供销社越来越被大家熟知,据有关资料显示,网上供销社主要是依托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提供实时的线下成交价格和供需现状,供用户做交易参考。在安全方面,建立金融机构系统,采用先进的交易保证金托管和划转系统,同时与国内五大行进行结算合作,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与多家农资企业、土产公司达成共识,保证农产品的供应量。以河北为例,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简称“农交汇”)创办于2012年8月。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农交汇交易业务品种包括红薯、白山药、涉县花椒、金银花等多个品种,进行实物交收农民专业合作社258个、交收的仓库26个。截至2016年11月,该平台已实现706亿元的总交易额。

2.“淘宝村”和“农村淘宝”不断增加,加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据《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显示,我国淘宝村数量达到了约1300个,并创造超过84万个就业岗位,这也是首次突破1000大关。截至2016年,从地域排行上看,中国淘宝村主要在东部沿海,第一名浙江义乌拥有65个,第二名浙江温岭有54个,第三名山东曹县有48个。

截至2017年1月份,阿里巴巴表示在三至五年内,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来建设农村淘宝,计划投资达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上网”充分发挥电商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层层阻碍。

三、县乡电商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县乡电商与县乡物流的协同发展缺失。如今,电商跟物流相互交织在一起,若一方发展停滞,则会牵制另一方的发展。根据国家邮政网站数据,邮政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2016年全国累计建成“村邮乐购”站点23.5个,快递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80%。

由于我东中西部发展的极不均衡,尤其是环境极度恶劣的偏远山区与西部纵深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县乡居民居住分散;消费水平普遍较低。无形中制约着物流与配送效率。同时制约着县乡物流的发展因素众多,如县乡汽车拥有量低,公路、铁路不发达等交通条件及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网络覆盖能力不足,仓储能力与人才较少等诸多因素。在县乡电商需求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县乡的物流设施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2.县乡电商在线上线下交易细节功能缺乏协同。基于序参量理论上,县乡电商与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为县乡电商,要实现协同作用,其各功能环节可视为子系统的序参量,即可推动子系统的协同。通过调查,不仅县乡电商系统与物流系统存在协同缺失,其自身在序参量层面也存在协同缺失的现象。比如在农产品供应、网页设计、下单与支付系统、物流与售后等方面,尤其是涉及农产品的资源供应不足、在线支付软件与电子银行普及率低、县乡居民对网络支付安全性信任度低等序参量之间的缺乏协同,成为县乡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的短板。

3.县乡物流在集货、包装、分拣、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上缺乏协同。县乡物流作为重要子系统之一,其在物流功能的完善方面上也存在协同失衡。物流过程中的集货、包装、分拣、运输、配送、退换货等步骤都是作为序参量的重要因素存在。在城市电商中,仓储、包装、配送等发展都会比较快,但由于县乡的居住分散、位置偏僻、交通工具普及不足、交易量与频率低等因素阻碍了其物流业的发展。另外,在集货与配送中,没有现代较发达的技术进行整理选择最优路线以降低配送成本。因此在集货、配送、退换货等序参量之间协同不足,导致整个物流系统发展协同缺乏。

四、我国县乡电商与物流协同建议

1.构建区域物流服务链,创建乡村物流线路共享系统上线。在物流发展迅速的基础上,打造电商一体化服务。不仅要求拥有标准化的物流模式,也依赖于掌握大量物流需求信息及综合经济实力,高效率满足区域物流需求,实现高要求、高标准、高效率发展。具体为,整合特定区域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最大化及商户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下计算出最优结果,并有时效性,可以根据临时的信息变动进行及时调整。加强对集货、包装、分拣、运输、配送各步骤的协同作用。促进电商与物流的同步发展,增进协同发展效用达到最大化。因此,政府也应该积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支持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

篇(7)

一、综述

广西是农业大省,甘蔗、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蚕茧、木材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占全国前列,但农业品牌化程度低,综合竞争力弱。目前,广西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去”,在一线城市出现广西农产品需要贴海南、广州的地域标签才能卖到更好的价格。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广西农产品没有自己的强势品牌,也没有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笔者认为,广西作为落后山区省份,由于受到物流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电商人才体系发展滞后、社会观念相对保守等因素的制约,要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广西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应该采取符合广西实际的步骤与方法:通过一个品牌的塑造形成品牌化流程,用以实现更多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化。

二、广西农产品发展概况

为了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广西各级政府正从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引进、电商人才培养、金融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推动广西的农产品电商发展。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持续,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可以预见政府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协调下,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场“广西特产馆”刚刚上线运行。自治区商务厅刚启动实施“广西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建设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和配送服务中心。据向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广西已有少部分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通过自有公司网站开展了B2B模式的电子商务模式,建立自己的品牌。另外,据笔者调研,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三大电商门户网站,广西区内也有零星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业经纪人开展了C2B模式的电商交易,但数量极少。从总体上看,广西农产品电商品牌化正处于初级阶段。

三、广西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的制约因素

(一)物质基础薄弱

广西鲜活农产品配送能力薄弱,鲜活农产品预处理加工设施、冷链物流、冷冻仓库建设严重滞后。农产品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农产品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全区农产品中经过初级加工的仅占50%,经过精深加工的仅占20%。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仍在加紧推动农村地区户户通网络工程,部分地区由于相对偏远,网络初装和维护成本较高,电信运营商尚未开通网络服务。

(二)软环境建设滞后

软环境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者观念转变受到现实因素制约、电商消费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政府推动电商发展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三)才缺口明显

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离不开生产环节的职业农民、交易环节的职业经纪人和配送环节的专业物流人才,但目前广西在这三个方面的人才队伍缺口都很大。现代职业农民有待培育,职业经纪人市场不完善,专业物流人才基本空白段。

四、农产品品牌化实践

2016年,笔者与广西一些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合作成立八桂助农天使团,秉承“合作共赢、团结互助、诚信经营、公益助农”的运作理念,旨在快速推动项目前进,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的群策群力下通过标准化的品牌打造思路,将广西的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推向市场。本团队得到湖南人社厅创业指导专家,赋格智库、湖南背包客、湖南梦想公社农业孵化器、湖南火柴科技创始人盛科老师的精心指导,正在开展一些列广西农产品品牌的塑造过程,将打造一些列强势的农产品品牌,为广西的农产品上行之路提供标准化可借鉴的品牌化运作样板。目前正在打造“芒小二”品牌芒果,产地为广西百色,台农、桂七等品种。通过“芒小二”的塑造,完善农产品品牌化打造流程,从而打造更过的农产品。

(一)确定品牌推广方式

根据项目组成员资源分布情况,本次项目推广主要采取网络推广的方式进行,并结合部分线下市场推广,通过H5将产品及品牌快速传统,获取分销商,或直接获得客户。

(二)实现营销推广

本项目的营销推广渠道为:社群+电商+众筹+微商。前期,通过社群预热,招募,后期进入各大电商平台销售。

社群:与国内各大社群进行合作,参与社群数达到1000个。

电商:进驻的电商平台包含:萌店、淘宝、天猫等,主要由项目组成员自身资源为主,同时通过招募分销的模式,进行一件操作。

众筹:本次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京东众筹平台。

微商:微商渠道为重点渠道。在资源整合的同时,将采用分销的方式,使得销售渠道可以快速扩张。现有的微商运营模式一般会有两种模式:直营模式和模式。

如禾葡兰、兰希黎等采用了直营模式,通过大量加粉,然后通过招聘大量客服人员,给他们专业的培训,让客服人员去直接成交客户,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控性强,坏处在于需要大量的客服人员,成本太高,不利于快速扩大团队,做大市场。

如思埠、韩束等则采用了体系,通过发展体系可以快速打开市场渠道,人员成本极低,而且可以快速回笼大量资金。“酷果园”项目为节约资金和有效整合资源,将采用模式。招将主要通过社群的方式实现,同时将分为四个阶段:招募、级别体系、培训、激励政策进行。

第一阶段:招募

由于八桂助农天使团成员有着庞大的微信运营团队,只需要在朋友圈发送一个招募信息,即可招到很多。目前已经招募300名。

第二阶段:级别体系

级别分为两级:特别与普通。特别的条件一次性拿500件,可以得到原价7折;普通无门槛,可以得到原价9折。我们承担物流配送与统一售后。

第三阶段:培训

目前,我们的培训使用的微群培训方式,将所有分级别组建微群,由培训师进行答疑形式的培训。

第四阶段:激励

根据的销量评选出不同的级别,分别获得不同的奖励,目前“芒小二”品牌设置三种奖励,销售冠军奖、最具创意销售奖、最具优势团队奖。

“芒小二”芒果到目前为止各个电商平台的预售已经达到20万元,虽然未完成最后的销售,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农产品电商必须品牌化,否则广西的农产品将找不到出路,而品牌化的过程必须要遵循目前电商运营的特点,不断整合传统电商、社群、众筹、微商等模式进行营销推广。不同的农产品品牌化过程可以吸纳不同的人进来融资,借用更多的力量推广新的农业品牌。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21-02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根据马小龙(2014)的研究,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以农业经营为核心,借助对信息传送、物质运输、资金流通等方面的控制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加工户、农产品经营商户、农产品消费目标顾客之间的利益需要,由农用产品原材料采购起,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采购运输、分布销售等的一整套过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或消耗使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在从生产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中,将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其中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环节高效率的运作(吴孟霖,2015)。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农产品本身的特征要求对传统供应链管理进行创新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且农产品品种丰富。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水分充足、易腐烂、保存时间短的特点。不同的农产品在从田间地头到达消费者餐桌上的过程中的运输、保存的工具和方法都不一样,按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法,在经过多渠道的运输后,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因为时间长,会导致很多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已经腐烂了。因此,对于农产品这种特殊的消费品,通过对传统供应链进行管理创新,缩短其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将有利于其销售。

(二)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无组织化,不利于提高农民收益和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村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分散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户很少。这些农户一般都是在满足自己对农产品的需求后还有剩余,会自主进入当地集贸市场进行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其议价能力很低,这使得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到好价钱,农民收益低。同时,在无组织化分散经营的方式下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不利于农户对土地资源、农产品生产资料资源、农户时间和资金资源等,有效率地利用。

(三)农产品销售中间渠道过多过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不能顺利地实现销售

在现在互联网条件下,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完善时间不长,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停留在要经过多级中间商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传统渠道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每年都会出现这样一些怪现象,一方面是农户丰产不丰收,每到水果等农产品采摘的季节,因为中间商的收购价格低,农户宁愿让水果烂在树上也不愿意采摘销售;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这些水果等农产品的消费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媒体报道这些水果被浪费而不能购买到,即使能在卖场买到一部分,其价格也是高得离奇。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物流成本太高;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物流设备设施的落后,冷链物流系统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腐烂、损耗掉了,这些损耗也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消费质量。

(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相当分散,而且很多都是小农户独自经营,农户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完全由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虽然在现有电子商务条件下,有些农户也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农产品生产,但还不能完全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完全对接。

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通畅,使得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一来,农户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成本生产,但是其生产的农产品却不是市场上需要的,即使能销售一部分,也不能卖到比较高的价格,这不利于农户生产活动的开展,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

从以上分析看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迫切需要进行创新。

三、互联网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组织农产品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针对我国农民生产分散性的特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及农产品特点,组织适合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有组织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能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资金及人力等资源,高效地组织农产品生产。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下开展农产品生产,还有利于对农产品生产流程进行科学规范,并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监控。

(二)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流通

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及时性、互动性,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信息流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买卖双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国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能准确地了解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数量和质量,做到按需生产。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农村居民能方便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及时、方便地了解各方面信息,但绝大部分农村还没有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设备,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在利用电脑、智能手机了解各种信息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缺乏应有的技术,这是我国要实现在农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一大障碍。基于这种情况,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发挥作用,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设备设施的建设,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技能。

(三)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农户分散经营、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等这些特征,要求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按一定的要求统一运送到当地物流中心,可以大大节约中间商到单个农户收购农产品的成本。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上,可以鼓励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直销模式,也可以开展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地连锁超市对接的农超模式等来销售农产品。这些模式都可以很好地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既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农产品。

结语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项工作。在互联网条件下,要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生产;同时,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交流沟通,做到按需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总之,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提供一条高效的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 高会.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3):79-91.

[2] 郭全洲,谭立群,王惠霞.基于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137(3):73-77.

[3] 吴孟霖.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学术论坛,2015,(3):137-139.

[4] 彭剑,王剑波,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长株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76-498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WANG Jin-yan

篇(9)

一、国内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状况分析

1.国内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

基于当前现状而言,在国内,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整体状况表现不完美,出现了多种现状、问题,出现的问题往往包括如下两方面:一方面即为在配送服务方面,服务质量不够完美。此问题重点表现于下面几点: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没有良好的时效性,这就是所谓的投递员不能完全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至客户那里;还有就是货物进行送递时,市场出现损坏;投递员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即为配送信息没有良好的追溯性。当今我国的电商物流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时候,往往使用人海战术,没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

2.国内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在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的解决模式分为两大类。第一,自助提货。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所出现的由于投递单太过分散以及投递失败等原因导致的投递成本较高的问题。这个时候能够通过自助提货或者集中投递这二者办法进而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工作。针对提货点的各种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和便民门店进行合作,另一种是建立起专门的提货点。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式都并不是很成功;第二就是共同配送。对于共同配送来说,其为在送递的货物到了客户的城市之后,不同的物流企业无需实施自己的派件,此时安排有专业的末端配送单位在统筹并整合整个城市的待配送货物状况的前提下,对其实施统一配送,最终促使物流企业的全部成本得以降低,从而也使得由于各物流公司的单独配送所导致的一系列的交通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由于该方式使得电商以及物流公司和终端客户的联系被割断了,因而也会导致出现客户流失等问题。

二、国外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分析

对于外国的发达地区与国家来说,他们使用的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方面,虽然他们经常使用自主提货或者送货上门这些手段,但是和我国相比,其更为健全。对于送货上门来说,大概与我国的状况一样。然而于自主提货方式方面和国内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有着很高的自动化程度。主要有两种方式:公共储物柜以及私人(专人)收货箱。

1.公共储物柜

公共储物柜是在一些特定地域,由物流公司或者电商所设置起来的一种可供客户公用的电子收物系统,比如,Amazon以及DHL的Packstation的储物柜等,整个取货过程都是由客户来最终完成的。该配送模式可以给快递人员以及终端的客户带来一种很大的便利,它还能有效地避免发生投递失败的现象,从而使配送的成本得以有效的降低。

2.私人收货箱

私人收货箱是由一些特定的群体或者个人专用的一种电子收货箱。在日本,使用的电子接收柜即为此种,在德国,多特蒙德Condelsys单位给予的SKYBOX也是此种,客户都可以独立地从其中提取自己的货物。该配送模式不但从时间上,也在空间上,让客户有了很多的便利,还能减少投递失败的问题产生,最终促使配送成本变少。

三、我国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综合配送模式分析

1.国内电商客户及配送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的电商客户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状况主要有四个特征:首先,电商客户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庞大,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有着较高的分散度;其次,在电商客户中,平民大众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他们对于价格较敏感,而且在支付方式方面,有着较高的灵活性要求;再次,他们有着很强烈的送货上门的需求;最后,承担“最后一公里”配送任务的物流公司比较多,它们之间很难进行一种整合和统一。就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言,目前我国依然是处于一种发展中水平,私家车的数量在迅速地增加,给城市带来很大的交通压力,许多的社区或者工作单位也都无法给居民或者职工提供一种专用的电子收货箱,所以很多的电商客户都希望能够实现送货上门或者就近提货。

2.国内电商“最后一公里”综合物流模式

通过对目前电商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能更加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构建一种自动化自助提货和人工辅助提货以及送货上门三者结合的一种综合配送方式。

需要针对电商不同客户的自身特征及其要求,工作者应该提取这些客户群体的特征,还要实施相关的聚类分析,然后将这些电商客户进行分类,首先是学生以及在职人员,其次是农村客户,最后是其他人员。

学生群体主要指的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高校学生,这些学生本身没有直接送货上门的条件,于是经常使用的方式即为人工自助提供形式,在高校公寓周围安装了提货点,学生能够来到这个地方自主提取他们的货物。不同的工作上班人员构成了在职人员群体。他们进行直接收取货物的时候有难处,所以经常希望能够自助提货。可以按照不同的电商交易量,在各个商务区以及社区附近,设置一些人工自助提货点或者自动提货柜,从而便于客户收取货物。农村客户指的是电商货物的送达地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大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带,收货地址有着很高的分散度,倘若采用直接送货上门的方式就会带来很高的成本,因而在那些信息化程度还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和集镇的邮政所或者商店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人工自助提货。其他人员主要指的是SOHO一族、专职太太以及退休人员等人群。该类群体通常都希望能够送货上门,而且大都能够正常地收取货物。很明显,从电商的交易种类方面来看,后三个群体要比学生群体有着更加复杂化的需求。

而后,从目前国内的实际状况出发,为了使客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确保,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把直接送货上门和公共电子提货柜以及人工自助提货相结合的综合配送模式,如下图所示。

电商“最后一公里”综合物流模型

该模式把配送终点分为了三大类:首先是人工自助提货点,其次是自动提货柜,最后是最终客户。其在完全保证了电商客户需求的前提之下,确保“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资源能够实现一种优化配置,从而使整个末端配送的成本得以有效的降低。

四、结语

电商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是和最终用户实现接触的一个阶段,它的成本都比较高,因而它对于电商物流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多种配送模式,以便实现高效率并能节省成本的目的。(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郑兵云

参考文献:

[1]杨岩.我国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

篇(10)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传感器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实现

“物物联通”的网络体系。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提出的,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涉及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产业链。物联网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感知、传输和应用这三个层面。而感知层,它又是多种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智能卡、RFID标签、识别码等等。在网络层是融了三网,无论是通讯网、计算机网还是广电网以及各种专网都可以作为物联网应用传输的载体。第三是应用的层面,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作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它实现的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和发挥智能的作用。

二、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行业运用优势

在物流行业,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使得智能物流成为了可能。

1 物联网将实现物流业务的延伸:这将有利于抓住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能力,这一潜在的消费能力所带动的市场效应将是无法估量的。如两年前苹果公司开始在卓越亚马逊上销售产品时,超过80%的产品被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现在,有超过40%的苹果产品被卖到了三四线城市。物联网的发展,不仅将大大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更使三四线城市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购服务。

2 新建的智能化仓储系统,避免了替换原有设备的成本:与传统的物流运输企业不同,网络电子商务企业作为物流业的新加入者,其智能化的仓储系统的实现只是初期的投入,而对于传统的物流运输企业,要实现智能化的系统,必然要淘汰大量传统的物流运输工具,引起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3 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随着快递数量的骤增,我国物流服务也却面临着人员缺乏的困境。智能化仓储的实现将减少对员工的需求,使企业能将资金主要用于自动化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如苏宁电器IT平台的建立,物流人员相当于原来的1/3,实现了进出货差错率几乎为零。

三、物联网在沃尔玛物流中的运用成效分析

RFID技术的普及,沃尔玛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沃尔玛以营业收入达到4082.14亿美元夺得全球第一的宝座。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零售业的王者。沃尔玛由最初的乡村超市,发展成为现在全球最大的零售超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完善的物流体系。

沃尔玛2004年开始使用RFID技术,并在物流方面投入了1600亿美元,而前期的投入也给沃尔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2879.8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414.89亿美元。且近年来每年销售收入都以100亿美元增长。据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零售业的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技术,使沃尔玛每年节省了83.5亿美元,而沃尔玛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只有1.3%。

通过对其物流业务成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前景:

1 商品管理和仓库管理成本降低:由于采用了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减少了人力资本。

2 管理效率上升:沃尔玛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物流数据处理中心,使它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使管理效率提升了10%左右。

3 运输透明度提高:由于建立了自己的运输车队,充分运用智能物流系统,对车队采用实时跟踪技术,能够在运输过程中随时记录商品的状态信息,是整个供应链达到了非常顺畅的连接。

4 显著改善了顾客的满意状况。

四、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中的运用模式设计

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应用是当前以及未来的亮点,随着网上购物平台的发展壮大,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网上销售额规模将必然会持续快速的增长,网上购物将成为传统零售市场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

物联网模式在沃尔玛超市中得到的运用有很多我们在C2C的模式中也可以借鉴。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模式将有效地解决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其运用模式设计如下:

1 入库前的准备:由网络电子商务公司向卖家提供统一的RFID标签,要求卖家提前将包裹的信息发送到公司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中,使公司能够提前做好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2 对贴有RFID电子标签包裹进行入库并分类:每个包裹贴上RFID标签后,入库时通过RFID阅读器读出标签中的EPC代码,此时商品的所有信息已被采集并存储在仓库中心的电子计算机中,通过与系统中的预入库信息进行比对,若信息一致则完成对包裹的验收,同时按目的地城市对包裹进行分类入库,提高了包裹分拣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差错率。

3 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统一仓储管理:从RFID阅读器读出的电子物品代码经过物品管理系统向互联网上的ONS目标名字服务器发出请求,寻找相应的PML服务器,ONS目标名字服务器反馈给相应的物品管理仓库。物品管理仓库可向指定的PML服务器查询并了解指定物品的全部信息。由于反馈的信息都是海量的,通过云计算平台能够有效地将所有的物流配送需求综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调配,将大大节省各商铺的物流成本,提高了仓储的利用率。

4 包裹出库:由于商品在入库时已经按目的城市进行分类,大大减少了拣货作业中重复确认的次数,有效地避免了对电子产品或易碎商品的损伤。当货物被装走运往别地时,有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计算机中心,使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发送了多少产品。RFID技术在包裹的信息管理上比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快了3倍,节约了发货时间,提高了物流服务效率。

5 建立自己的运送车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定位:通过随时定位运输车辆对货物的运输实行统一管理,使买家能够及时了解包裹的运输状态信息。由于RFID存储数据的芯片具有反复写入功能,因此标签能够重复使用,在包裹送达买家后可回收重复使用,提高了标签的使用次数。

参考文献:

[1]郑适:《中国B2B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障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黄鑫:《信息技术升级铺就未来经济发展基石》,《经济日报》,2011 02-21.

上一篇: 建筑培训课堂 下一篇: 中学生消防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