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和税收的关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产值和税收的关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产值和税收的关系

篇(1)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就越密切。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09年达59514.7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近十一倍。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税收的高速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与GDP的比值,体现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也体现了经济与税收的关系。从宏观上讲,税负高低会从整体上制约或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从微观上讲,税负的高低会影响纳税人对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劳动等行为的选择,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合理界定一定时期内适度的税负水平,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宏观税负的角度研究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宏观税负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一)宏观税负的相关概念

1.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不同主体为出发点,税收负担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另一方面,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2.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反映出一定时期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水平,是一个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经济指标。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 我国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经济结构影响,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形成影响较大。税负较高的第二产业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而税负较低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成为推动宏观税负上升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原因。2009年与1994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5个百分点。(2) 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的影响。在经济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经济运行质量越高,一定投入生产出的增加值和利润的价值就越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增长速度就加快,相应地推动宏观税负水平的提高,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经济运行质量下降,宏观税负也将相应下降。

2.财政体制因素

  (1)税制变动的影响,如增减税种或调整税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发生变化。就现在的税制来说:第一,过多的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的正常增长机制.尤其是减免税过多过乱,是导致税收职能弱化,宏观税负下降的重要因素;第二,现行税制结构中一些重要的税种尚未设立,如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已具一定规模,如果把它计入税收收入总量中,宏观税负也会有所提高。

  (2)现行财税体制中分配关系不完善。政府与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配关系中,除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外,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税外分配主体与分配行为,由此造成以非税收入形式存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这就使得我国宏观税负的内涵与国际标准有所不同,以税收收入总量与GDP之比值计算的宏观税负,客观上并没有把纳税人的全部负担计算在内,如果把税外收入(主要是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收入)计算在内,我国宏观税负可以有很大提高。

3.征管水平

    征管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理论税负既定的情况下,征管水平高,就会有较高的宏观税负;征管水平低,宏观税负也随之下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1994年实施新税制后,除了经济增长、政策变动因素的影响外,征管因素是影响宏观税负的另一重要因素。2001年税务系统推行“金税工程”,2003年以后通过创新征管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等,使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显著提高,各主体税种的征收率明显上升。

4.无税GDP的影响

    在我国GDP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无税产值或低税产值,如免税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等。根据对部分省份的典型调查 ,无税产值、低税产值约占GDP的15%左右,再扣除税收收入总额中约10%的与经济增长无相关性部分,同时考虑GDP中可能存在的虚报夸大部分,人为追求政绩、人为掺水现象,也使实际税负大打折扣。如我国GDP统计口径常常上下不尽一致,地方合计数往往比中央政府统计数多数千个亿。

二、1994年-2009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及宏观税负水平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一般以GDP增长来衡量,200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40507.0亿元,以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按当年价格计算比1994年增加了6倍,1994年-2009年间,我国GDP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9年我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514.7亿元,比2008年增长9.8%,增收5290.91亿元。从表一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税收增长率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首次跌至10%以下,而在此之前的15年里税收收入增长率平均能达到18%,远在GDP增长率之上,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稳定较快增长,大大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保证。从表二可以看出,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上升趋势,尤其是2002年以来,平均达16.22%

表一  1994-2009年税收收入相关数据汇总表     单位:亿元

年份

税收收入

税收增长率(%)

增收额

年份

税收收入

税收增长率(%)

增收额

1994

5126.88

 

 

2002

17636.45

15

2335.07

1995

6038.04

18

911.16

2003

20017.31

13

2380.86

1996

6909.82

14

871.78

2004

24165.68

21

4148.37

1997

8234.04

19

1324.22

2005

28778.54

19

4612.86

1998

9262.80

12

1028.76

2006

34804.35

21

6025.81

1999

10682.58

15

1419.78

2007

45621.97

31

10817.62

2000

12581.51

18

1898.93

2008

54223.79

19

8601.82

2001

15301.38

22

2719.87

2009

59514.7

9.8

5290.91

资 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版,2009数据转引自《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中国财政,2009

篇(2)

一、上海市税收超GDP增长现象的概述

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此后伴随着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税收收入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税收收入弹性从1995年的0.87到达2011年的1.45,17年的弹性均值高达1.25,出现了税收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现象。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每年纳税数额巨大,从1994年到2011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且税收收入增长率大于生产总值增长率,税收收入弹性基本大于1,呈现上升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国内学者多将其归纳为制度、经济、政治等因素。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视角下,采用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兴趣,并从各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陈东等(2013)从税收征管角度,建立随机生产前沿模型,认为税收超长增长的根源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且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安体富(2002)从经济、政策、管理和税款虚收四个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来我国税收的超长增长和减税问题。乌兰(2010)认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税收的增长,从分税种角度看,工商业增加值,企业效益等因素也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谷寒梅(2008)对税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协调税收增长和GDP增长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罗春华等(2010)用两种方法测算了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的贡献率,认为符合实际的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应该居于4.1%和4.4%之间。古丽娜尔 (2010)认为税收超GDP增长的原因有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税收结构优化及税收征管水平提高。陈修玲(2010)运用因素分析法对税收增长的经济因素和宏观税负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速度是合理的,但长期下去是有害的。

本文研究上海市税收超GDP增长现象,不同于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将在产业结构视角下进行研究。

三、实证检验

我国1994年实行了税制改革,因此本文选取上海市1994年至2011年税收收入、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数值进行研究。根据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上海市GDP每年高速增长,税收收入也逐年增高,且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同时,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高,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小,并逐年降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增大。因此,在本部分实证检验中,首先检验上海市生产总值是否为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接着检验三大产业中哪几个产业对税收收入的变动程度影响较大。

(一)上海市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影响的OLS模型分析

上海市生产总值为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因此本文选取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ln(tax)=-4.40+1.26×ln(gdp)(1)

t=(-26.87) (68.00)

R2=99.66% F=4623.69

其中,tax为上海市税收收入,gdp为上海市生产总值。从公式(1)中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下,常数项和上海市生产总值前的系数即税收收入弹性是显著的;方程拟合优度高;整体是显著的。采用序列相关LM检验,发现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再采用White异方差检验,发现方程不存在异方差。方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根据回归结果,上海市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影响显著,税收收入弹性为1.26,即生产总值增加1%,税收收入就会增加1.26%,说明税收收入的确超过生产总值增长。同时,上海市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的解释程度高达99.66%,因此本文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三大产业分别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

(二)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影响的VAR模型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本文将选取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及税收收入数据,建立VAR(2)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记gdp_1、gdp_2、gdp_3分别为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tax为上海市税收收入。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并便于对最后结果进行解释,对上述变量采取对数形式,分别记为ln(gdp_1)、ln(gdp_2)、ln(gdp_3)、ln(tax)。VAR理论要求模型中每一个变量都是平稳的,下面将采用ADF方法检验上述序列的平稳性,具体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0%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gdp_1)平稳,变量ln(gdp_2)平稳,变量ln(gdp_3)二阶平稳,变量ln(tax)一阶平稳。因此本文将使用ln(gdp_1)、ln(gdp_2)、Δ2ln(gdp_3)、Δln(tax)这四个变量来建立VAR模型。由于税收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因此模型中按照变量重要程度重新排序为:Δln(tax)、Δ2ln(gdp_3)、ln(gdp_2)、ln(gdp_1)。根据滞后长度标准检验,本文将建立VAR(2)模型。具体结果如公式(2):

Δ

ln(tax)

Δ

ln(gdp_3)

ln(

gdp_2)

ln(

gdp_1)=2.57

1.28

1.27

l0.21+-0.53 -0.48 1.08 0.13

-0.14 -1.00 0.55 -0.76

-0.09 0.54 0.71 -2.15

0.145 -0.39 0.47 1.45Δ

ln(tax)

Δ

ln(gdp_3)

ln(

gdp_2)

ln(

gdp_1)+-0.39 -1.30 -0.55 -1.64

-0.10 -0.60 -0.24 -0.10

0.06 0.11 0.58 1.40

l-0.11 -0.68 -0.35 -0.72Δ

ln(tax)

Δ

ln(gdp_3)

ln(

gdp_2)

ln(

gdp_1)+ε1t

ε2t

ε3t

ε4t(2)

经检验上述模型中大部分系数的t统计量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再检验模型平稳性,采用AR根方法,即如果模型中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落于单位圆内,说明模型稳定。单位根图形检验结果如图1。

从图1中看出所有单位根都落于单位圆内,说明本文建立的VAR(2)模型平稳,四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能够进行下一步分析。接下来将对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1.格兰杰因果检验

基于上述VAR(2)模型,对上海市税收收入、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波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税收方程中,第三产业产值波动不是税收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值波动是税收变动的Granger原因,三大产业产值波动联合起来是税收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三产业方程中,税收波动不是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值波动是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三者的联合波动是其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方程中,税收、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及三者联合波动均不是第二产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一产业方程中,税收及第三产业产值波动都不是第一产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产值及三者的联合波动是第一产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

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在第0期分别给一个正冲击,变量的波动情况如图2。

从图2(a)中可以看出:在本期给变量Δ2ln(gdp_3)一个正向冲击后,Δln(tax)在前9期内正向波动,在第4期达到最高点,从第13期开始小幅负向波动,29期后趋于稳定。说明第三产业在前期对税收收入有促进作用,后期对税收收入有小幅度阻碍,但总体会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从图2(b)中可以看出:在本期给变量ln(gdp_2)一个正向冲击后,Δln(tax)在前3期内正向波动,第2期达到最高点,第4期到第5期负向波动,第4期达到最低点,此后一直正负波动,到30期趋向平稳。说明第二产业冲击对税收收入的作用是交替进行的。

从图2(c)中可以看出:在本期给变量ln(gdp_1)一个正向冲击后,Δln(tax)在前9期内一直负向波动,在第3期达到最低点,后期有小幅度正向波动,第25期开始趋向平稳。说明第一产业的冲击对税收收入并没有促进作用。

3.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每一个产业结构冲击对税收收入变化的贡献度,本文接下来将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最大,约在40%左右,在第15时期达到最大,为45.58%,随后有减小趋势;第三产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次之,约为20%,并且贡献率一直在增大;第一产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最低,一直维持在6%左右。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4~2011年上海市税收收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VAR(2)模型,从产业结构角度阐明了上海市税收收入超过生产总值增长的现象,结果发现:上海市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总值的增长,且税收收入的弹性较大,为1.26,超过1,确实出现了税收收入超过生产总值增长的现象;来自第三产业的冲击在前期会给税收收入带来同向较大的影响,后期有小幅度负向影响,总体影响为正向影响,来自第二产业的冲击会给税收收入带来正负交替的影响,来自第三产业的冲击对税收收入主要带来负向影响;在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程度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程度最大,呈现抛物线状态,第一产业贡献度次之,但呈现递增状态,第一产业的贡献度最低,为6%左右。因此,上海市在面对税收收入超生产总值增长这一现象时,要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税收进一步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如金融业可以创新产品种类,同时要保持第二产业稳定增长,实现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

参考文献:

[1]陈东,刘金东.从税收征管角度看我国税收超GDP增长――基于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1).

[2]安体富.如何看待近几年我国税收的超常增长和减税的问题[J].税务研究,2002(08).

[3]乌兰.产业结构视角下中国税收超GDP增长问题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04).

[4]谷寒梅.税收增长超GDP增长的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12).

[5]罗春华,吕普生.税收征管在税收超GDP增长中的贡献――测算方法、分析及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01).

[6]古丽娜尔・阿不都拉.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原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02).

[7]陈修玲.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10).

篇(3)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1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税收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GDP的增加是构成税收收入增长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财政税收收入与GDP产值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探索财政税收收入对GDP产值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财政税收收入与GDP的差异性分析

(一)影响程度方面的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是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直接反映和体现。财政税收收入虽然从总体上看包含在国内生产总值之中,但地方财政收入还体现着与国家财政的分配关系,在不同时期,由于分配政策、分配方式等变化,会带来财政收入中非经济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二)核算原则的差异

目前,我国GDP主要是依据统计资料、行政管理资料、会计决算等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的。由于企业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GDP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即生产的产品,无论当期是否销售,都应计入当期的地区生产总值中。而财政税收收入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即只核算当期实际缴入国库的资金,对于当期生产出来但尚未实现销售的产品,或者虽然已经销售但由于企业拖欠税款等原因而导致的不能入库的商品,政府都不能得到相应的税收收入。因此,由于核算原则的不同,会产生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异。

二、财政税收收入与GDP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讲,二者的变化应该是保持同步的变化规律。但是受我国经济条件自身的限制和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财政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有一些变化。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财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集中性财力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这种状态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如果持续下降,将会出现很多的弊端,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所下降。2.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所增长,而同时国有经济所占比例下降。但是当前我国的财政收入90%以上是来自税收,而税收的收入60%-70%来自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有经济创造的税收在降低,因此全国财政收入中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收入分配向着个人倾斜。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增长。个人的收入增加,但是从居民个人手中所缴纳的税款比例比较低,造成了税款的大量流失,这也影响了财政的增长幅度。4.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这是影响财政税收收入和GDP的重要因素。每一年的GDP的增长不同。这主要是受当时国家经济治理整顿大环境的影响。例如: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会使全国的经济受投资拉动的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以后相近年份的GDP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经济效益的制约性,经济效益不佳将会导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同时GDP的增长也会产生波动。特别是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我国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产生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现象,生产出来的产品滞销积压,形成了有产值无税收的状况,而有些企业陷入了财政困境,形成有销售无收入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税收和GDP的产值。

三、我国财政税收收入对GDP产值的影响的特点

(一)不同地域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财政税收的收入对GDP的影响较大,对我国的经济实力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相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财政税收收入对GDP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因此不同的地域影响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二)财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现在的财政税收收入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的贡献率下降,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当前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下降。

(三)我国的财政税收入对落后地区经济的拉动效果不明显

从近几年中国的GDP收入的数据看,GDP在各年上升的很快,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例如宁夏、青海等地,财政税收收入一直处于徘徊中的迂回,对于经济的增长不能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四、结束语

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整体上对GDP的产值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下降的趋势,充分说明我国税源的结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税收收入的来源呈现出地域的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税收的收入比较高,而在欠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篇(4)

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为R&D,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源,企业R&D投入大小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是企业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企业R&D的产出主要表现为企业专利技术的形成,以及转化为最终新产品的投产。早在1999年国家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一系列以特定产业为对象的优惠政策,通过有条件的税额减免,调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带动了R&D的投入。根据《茂名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科技年鉴》数据披露茂名市社会R&D支出从2001年的1200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9234.9万元,增长幅度为643.6%,在此期间专利申请个数由2001年的75件增长至2013年的2530件,增长幅度为3273.3%,高新产品总值从由2001年的17.27亿增长至2012年的70.42亿,增长幅度为307.8%.激励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为所得税优惠激励和流转税优惠激励,然而两者是否都对R&D的投入产出的所有指标产生激励效应?本文拟以茂名市2001至2013年的社会R&D投入产出指标为样本,对以上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在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方面,吴秀波(2003)先详细介绍国外对于税收激励研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了我国R&D支出税收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税收激励对于R&D支出影响十分有限。[1]方重、杨昌辉、梅玉华(2010)以2007年全国9000家企业为样本,根据相关数据,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与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性的B-index模型,测算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投入的成本弹性约为0.4%-0.7%,即税收优惠政策每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成本1%,终会促使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增加0.4%-0.7%。即政府每减免企业一元钱并不能换来企业增加一元钱研发支出的结果,由此得出我国现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低效性。[2]李嘉明、乔天宝(2010)通过建立税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效应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不同税种的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现时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所得结论认为所得税优惠和增值税优惠都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时的发展,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所得税优惠则能更好地发挥其效应。[3]周阿立(2010)以2007、2008、2009三年上市公司年报为对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国模型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变化对上市公司R&D投入的影响,其结果显示所得税税负与R&D投入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即降低所得税税负对R&D投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4]。本文将沿用上述学者研究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茂名市2001至2013年所得税优惠政策与流转税优惠政策对社会R&D投入产出指标的影响效应。

二、样本选取和研究假设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样本对象为2001-2013年茂名企业所得税优惠与流转税优惠对社会R&D投入产出指标影响,其中社会R&D投入指标为茂名当年R&D支出总额、产出指标分别为当年专利申请个数及当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数据来源于《茂名统计年鉴》、《广东科技统计年鉴》、《广东省财政年鉴》以及广东科技厅网站,并进行了相关的整理。

(二)研究假设

R&D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其投入大小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R&D投入的产出成果表现为企业专利技术的形成,而专利技术的产品化和市场化是企业R&D活动的最终目的,即R&D投入产出链条传递为:R&D投入――形成核心技术――新产品市场化。

首先,社会R&D投入尤其是企业R&D投入过程中,高风险与高成本相互并存。降低研发成本意味着降低研发风险,研发成本来自于企业投入研发的各种资金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运营成本等,它们恰好是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如果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所得税的部分收益渡让给企业,如直接进行税基扣除,则有利于企业降低研发成本,R&D投入的意愿便会加强。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产加速折旧、创投企业投资抵减、特定企业低税率优惠等,都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提供了机会。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相较于流转税优惠,所得税优惠更能激励企业R&D投入。

其次,R&D投入最终成果具体表现为专利技术的形成。但促使专利技术形成的不但包括企业自身研发费用的支出,还包括许多市场需求的拉动,如单位或个人的技术转让、咨询,科技服务企业的培育等,这些由市场需求拉动的交易更多的涉及流转税中营业税的征收。如果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将营业税的部分收益渡让给技术项目的买卖双方,则有利于降低专利技术的开发与交易成本,会促进更多的专利项目形成。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相较于所得税优惠,流转税优惠更能促使专利技术的形成。

最后,专利技术需要转化为产品并通过市场化才能实现其核心技术价值。这一阶段,新产品将面临来自市场的各种产品竞争,其市场份额的大小、流通渠道的畅顺将直接影响其销售及产值。增值税作为流通环节最大的税种,税收优惠力度将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流通。如果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将增值税的部分收益渡让给新产品的流通,则新产品能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市场化并提升总产值。由此提出第三个假设:

H3:相较于所得税优惠,流转税优惠更能促进专利技术产品市场化。

三、变量选择及模型设计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促进企业R&D投入,而是要对完整的R&D投入产出链条予以扶持,才能达到科技带动经济的最终目标。本项目正是以R&D投入产出链条相关指标作为因变量,分别考察流转税优惠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链条指标的影响程度。 对于因变量,考察R&D投入的指标采用R&D投入强度(RDP)表示、考察专利技术形成的指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PA)表示、考察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化的指标采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例(HTPV)表示。对于自变量,用于所得税优惠影响的指标采用所得税税负(ITR)表示、用于流转税优惠影响的指标采用流转税税负(TTB)表示。具体变量定义如下:

R&D投入强度(RDP):R&D费用/GDP

专利申请数量(PA):专利申请总数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例(HTPVP):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GDP

所得税税负(ITR):市级所得税收入/GDP

流转税税负(TTB):市级流转税收入/GDP

在模型构建方面,针对以上三组假设对应建立三组多元回归线性模型(1)(2)(3):

RDPi=a0+a1ITRi+a2TTRi+?i(1)

PAi=β0+β1ITRi+β2TTRi+θi(2)

HTPVPi=γ0+γ1ITRi+γ2TTRi+μi(3)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统计描述

(详见表1)

统计描述显示所得税税负(ITR)、流转税税负(TTB)的均值分别为.00572909和.0003891,R&D投入强度(RDP)、专利申请数量(PA)、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例(HTPV)的均值分别为.0025357、.0521327和612.0769。

(二)实证结果和分析

根据筛选后的数据样本,通过spss20软件对实证模型(1)(2)(3)进行方差分析及系数估计,估计结果为表3C表7所示。

表2中的回归方程P值为0.030小于0.05,说明模型(1)用于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中流转税税负(TTR)P值为0.304大于0.05,即用TTR来预测因变量研发费用强度(RDP)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税税负(ITR)P值为0.16小于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且系数为-18.572,ITR与RDP成反向关系,即ITR降低1个单位,RDP会增加18.572个单位,支持H1假设。

表4中的回归方程P值为0.010小于0.05,说明模型(二)用于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表5中流转税税负(TTR)P值为0.08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系数为-646043.399,与因变量专利申请数量(PA)成反向关系,即TTR降低1个单位,PA会增加646043.399个单位;此外,所得税税负(ITR)P值为0.025同样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系数为-7174846,与PA成反向关系,即ITR降低1个单位,PA会增加7174846.079个单位,但表中标准化系数的结果正好相反,TTR和ITR标准化后的系数分别为-0.720和-0.566,由于标准化系数是在统一了自变量量纲后得到的系数,更具有比较意义,因而按照标准系数结果对比,TTR对PA的影响要大于ITR,从而支持H2假设。

表6中的回归方程P值为0.701大于0.05,说明模型(3)用于回归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表7中流转税税负(TTR)和所得税税负(ITR)P值分别为0.742和0.420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即TTR与ITR的变动与因变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例(HTPVP)无相关性,从而拒绝H3假设。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茂名市相关指标2001C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可得,两种税收优惠政策均能促进茂名技术创新。其中,在激励R&D投入方面,现行所得税优惠的激励作用明显,但流转税难以发挥其激励作用;在激励专利技术形成方面,所得税和流转税优惠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其中流转税的激励作用较大;在促进技术产品市场化方面,所得税和流转税优惠都未能对本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产生相关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秀波.税收激励对于研发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拔[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36-41.

[2]方重,杨昌辉,梅玉华.论“创新所得税收抵免”对中小企业的激励效应[J].税务研究,2010(8):16-18.

[3]李嘉明,乔天宝.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证分析[J].财政与税务,2010(6):41-46.

[4]周阿立.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无形资产准则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0(8):19-21.

[5]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05):58-70.

篇(5)

一、各项指标分析

(一)工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年镇尚未建立工业区时,有7家工业企业位于后来建成的工业区区域内,为了比较的方便,也为了使数据按照同一口径具有可比性,故将该7家企业的各项指标作为园区比较的基数(下文如无特别说明,都按此种涵义理解)。年,工业区原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7339万元,年度工业区预计完成总产值1500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07000万元,工业区年工业产值比年增加了6倍多。年度全镇工业产值预计为2189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5510万元),比年度的44377万元,增加了近4倍。工业区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全镇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各年的具体工业产

园区内和全镇每年工业产值的增减情况如何,两者的变动又存在什么关系呢,请看下图:

图一: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增加趋势图

由图可知,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的同比增加数所走过的轨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年建园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扬,经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渐趋平缓。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同比增加比例数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镇工业产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园区该项指标,尤其是年和年两年,两者的差距尤为显著。

下面通过雷达图示来看看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

图二: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图

图中很清晰的显示了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一趋势,从年的39.1%,一直到年的68.5%。单从工业产值该项指标而言,园区经济在全镇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数量指标分析

企业数量的增减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趋势,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数量。我们将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称为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并以此为标准统计了全镇和工业区年到年的企业数量,如下表:

总体来看,全镇和工业区内规上企业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区内增加了18家,增长到原来的5.5倍;全镇则增加了30家,增长到原来的3.67倍。为了更好了解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请看下图:

图二: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图

图中曲线代表的就是年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镇规上企业的比例,从年(也就是建园之年)起,该项比例就不断提高,从21%一直上升到年的61%,年稍有下降,为50%。说明全镇较大型工业企业有向工业区集中的趋势。

(三)工业利润指标分析

对一家企业来说,在其成熟稳定期,利润指标往往比产值指标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项指标。我们对此也做了一下统计(其中年为计划数):

图三显示,无论是全镇工业利润还是园区内工业利润,其增长趋势并不平稳,而是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全镇在年和园区在年都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6%和-13%。为了探究其原因,我们调阅了当年相关的资料,发现主要是因为某些较大型企业或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或因刚刚投产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导致当年的利润出现微利或较大幅度的亏损。比如年某某化工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利润从年的近500万下滑到30几万;又如某某电子企业年投产,当年产出近1.5个亿,却亏损近700万。

图四显示,园区内工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的比例有总体下降的趋势,03年之前,该比例在70%左右徘徊,03年之后,则基本处于50%的水平,这与园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逐年增加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四)税收数指标分析

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公共事业的完善程度和基础建设的建设力度,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工业园区在这方面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资料所限,没法获取04年以前的相关数据,也没有按具体税种对税收数加以分解,全镇税收额也只是一个总数,没有按产业加以分类。虽然有上述诸多不足之处,但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说明某些问题的。

由表可知,年到年,全镇和园区税收总额逐年增加,全镇从6812万元增长到150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10727万元),园区则从2388万元增加到41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3429万元)。年均增加的幅度虽然不太一样,05年全镇增长幅度大于园区,而06年正好相反,但两者的比例却基本保持稳定,在20%-35%之间浮动。

(五)就业人数指标

该项指标比较简单,又由于资料所限,只能获取园区04年到06年的统计数据,也就不再展开论述,请看

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在解决全镇人口就业方面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的五项指标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园区无论是在工业产值、工业利润、企业数量(规上)还是税收总额、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对全镇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工业产值方面,在更是占了全镇工业产值的近七成之多。但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业区建区时间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缺乏,创税大户也较少。工业区年总产值只有12个亿,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只不过4个亿,创税1000多万,而附近某镇的工业区年总产值超过30个亿,最大一家企业的年产值也超过10个亿,创税过4000万元,差距是全方位的。

(二)园区企业创利和创税质量普遍不高。相对于全镇工业产值的高比例,在利润和税收这两项指标上,园区企业没能作出应有的贡献,相对偏低,参看下图:

图六:各项比例图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从04年开始,园区内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比例都要低于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而园区税收占全镇税收比例更是低于园区内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比例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篇(6)

1994年来,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新征管法的实施,__经济建设和国税事业有了巨大腾飞。十年来国税共组织税收收入209315万元,从94年的9951万元上升到20__年的35821万元,翻了近两番,年年圆满完成省局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占财政收入534794万元的39.14%,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税收随经济波动而起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三年gdp增长率有升有降,20__年gdp增长率达28.05,而国税收入增长率为-3.39,与gdp增长率异步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20__年与20__年相比,油田原油产量从70万吨减少到65万吨,平均价格从1500元/吨降到1200元/吨,原油基本无利润可言,与20__年相比所得税减少6000万元左右,同时增值税减少3500万元,这样使国税收入同比减少,呈负增长状,造成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异步。20__年、20__年税收增幅与gdp基本增幅同步,体现出我市税收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

2、经济与税收收入的主导移位。我市从经济类型来看,非国有经济提供的税收发展迅速,股份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税收收入的主导。近5年来,我市国有、民营经济稳步发展,股份制经济和涉外企业日益增多,各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股份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国税收入比重已由1999年的13.5%迅速上升至20__年67.14%,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69.98%降至20__年的20.62%。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税负明显高于非国有经济,内资企业税负高于外资企业。通过上表,我们对不同类型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其税收收入贡献率进行比较,以衡量这两个比重是否匹配。199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创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9%,其税收收入贡献率却高达76.35%,国有经济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税收任务。与此相对应,非国有经济创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1%,其税收收入贡献率仅为24%。到20__年这一现象稍有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9.8%,税收收入贡献率为69.87%,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0.2%,税收收入贡献率为30.13%。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税负明显高于非国有经济的税负水平。涉外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9年3.3%上升至20__年的4.45%,而其税收收入贡献率仅由2.53%上升至2.67%。这说明在整个税收收入的分配格局中,由于国家对涉外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的倾斜,给予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涉外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要低于内资企业。

3、全市税收增速快于经济增速。20__年两税与gdp弹性系数为0.87,而02、03两年为1.61、1.19均在1以上,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速,主要原因:

一是政策因素。从20__年来,国税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使税收收入每年增收1000万以上,20__年、02、03年分别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1273万元、1582万元和1802万元。

二是本市经济发展所致。20__年后,我市经济从低谷开始回升,我市纳税大户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扭亏为赢,20__年入库企业所得税11820万元,20__、20__、20__年分别入库企业所得税5674万元、4151万元、4200万元。__制药是我市一家上市企业,由于上市引来了大量资金,通过几期技术改造和设备改造使产品种类和质量上了新台阶,在全国同行业中占居较大优势,三年来入库税收分别为695万元、768万元、1168万元,比20__年480万元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华盛铝电和江钻股份是我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的代表企业,三年来这两个企业累计入库税款分别为5189万元、9830万元,为我市税收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征收管理力度。一直以来,我市国税系统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政策为方针,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打造“申报纳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新的征管模式,改善税收环境,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依法办税;宣传税法以提高国民纳税意识,依法纳税。信息技术是税收征管强大的工具,从五年前我市国税系统城区就试行电子申报缴款,税款直达,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使税收申报及时快捷,通过纳税人预存税款,减少了税务部门一定工作量,同时可保证税款及时划解入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抓征管质量一直是我税收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对基层申报率、入库率等指标的考核,管理与效益挂钩,职务与责任结合,加强重点税监控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和稽查工作的力度,压缩陈欠,杜绝新欠增加了税收,对税收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部份“虚收”税款。

4、百元gdp两税含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__年、20__年、20__年三年全省百元gdp两税含量平均为3.9、3.98和4.14,而我市分别为2.85、2.97、3.0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两税”税源减少,20__后,我市消费税源骤减,油田石化厂按国家政策停产倒闭,从20__年入库消费税2197万元下降至20__年的349万元,且三年来都是收的往年存欠。二是我市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含量不高,从上表看,工业增加值20__年同比下降18.4%,20__年同比下降14.89%,20__年同比有所回升,三年来我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含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数值见下图),同时工业环节欠税较多。三是商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至使商业企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商业税收占总税收含量减少,同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含在不缴纳增值税的饮食业,也影响了我市百元gdp两税含量。

二、税收政策变化改变了税源结构

1、增值税、消费税税源情况:“两税”额逐年上升,其中增值税上升势头可喜,而消费税骤减,占总收入比例从7.32

%下降到1.68%;原因是:根据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__)第6期会议纪要精神,该厂已于20__年11月25日关闭,停止生产,原加工原油计划17万吨拨给荆门炼油厂。该厂多年来,一直我市的纳税大户,每年加工原油17万吨,实现入库消费税1800万元左右,增值税1300万元左右。该厂的关闭,使一些依赖于石油化工厂的附属企业如江汉油田石化实业公司、江汉油田三江石化实业公司、江汉油田三江石化实业公司油脂化工厂等诸多企业也将随时之关闭。这样,该化工厂的关闭使我市税源直接减少“两税”3300万元左右,其中消费税源1800万元。2、营业税源情况: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从20__年起,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在国税所纳营业税税率从3%点按每年下降一点执行,到20__年后国税无营业税可纳。营业税入库从20__年384万元下降至20__年0万元。

3、企业所得税税源情况:全市现有企业所得税征管户151户,监管企业17户,在征管户数中,20__年元月一日以后新办企业113户,原有企业21户。省局下达我市全年所得税收入计划6000万元,共完成4302万元,占年收入计划71.7%。我市的主要所得税税源大户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钻股份公司__制造厂、湖北省烟草公司__分公司、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__分公司等企业。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中,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和江钻股份有限公司__制造厂,这两户企业占我市所得税收入的96%。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全年共入库所得税4200万元。江钻股份有限公司__制造厂是从20__年10月划归我市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划归我市征管后共入库税款1035万元。

4、个人利息所得税情况:从20__年下半年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以来,累计入库5303万元,该税种税源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

5、从级次上看市级收入比重加大

三、税源相对集中,地区、企业、行业、经济类型之间差异明显

我市税源分布呈现出四个特点:

1、地区差异

税收主要来源于油田地区,从表中可看出:我市税源主要集中在油田地区,油田地区是我市税源的主体,对我市税收起支柱作用,三年来累计入库税款69978万元,占我市三年总收入97472万元的71.79%,三年来油田税收占总收入比例有一定下降,从76.05%降至20__年的68.86%,主要是__地方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城区部份企业经济状况好转,部份乡镇新起了一些小型企业,这些小税源对我市税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油田地区的税款入库直接影响我市整体税收情况。油田地区代表企业有: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财务处、江钻股份、油田盐化工总厂和油田昊江公司,20__至20__年,三年来这五家企业累计入库税收为21452万元、20786万元和22333万元,分别占油田3年来税收总额22845万元、22468万元、24665万元的93.9%、92.5%、90.55%。园林城区是我市需要重点培植税源的地区,三年来城区入库税收占全市总税收比例逐步上升,由20__年的9.14%上升到20__年的15.52%,该地区代表企业有:__制药、__市供电局、__市烟草公司、__市棉花公司、__市石油公司。乡镇税源是我市税源的补充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市19年乡镇、场、办事处每年入库税款占总收入在15%以下,三年来,这部份税收占总额比例处于上升状态,主要是部份乡镇企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乡镇企业的代表企业有: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金港化学科学有限公司。

2、企业差异

税收主要来源少数重点企业,重点纳税户是我市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我市总收入的80%以上。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重点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近几年来,纳入全市重点管理的企业有:晶鹏纺织、环保集团、园林青集团、__制药、化工总厂、金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幸福实业、华盛铝电、化肥厂、亚利服饰、__盐化厂、摩托车厂、瑞康药业、东方机械厂、江赫医用材料厂(市直企业十六家),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财务处、江钻股份、油田盐化、昊江公司、利达公司、供电局、烟草公司、棉花公司、石油公司、江汉棉纺。抓好这些企业的管理和监控,摸清掌握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等于抓到了我市税收税源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掌握了我市税源的家底,局领导十分重视重点税源的管理工作,多次反复在会议上强调要抓好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总局和省局也十分重视重点纳税户的管理工作, 20__年我市纳入省重点纳税户管理的企业有:湖北省烟草公司__市公司,__市供电局,幸福集团铝材厂,湖北__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__制造厂,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等8家企业。

3、行业差异

我市税收主要来源集中在少数行业,从上表可看出:我市税收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采矿业两个行业。其中:制造业税收占增值税总收入的比例从20__年的37.8%上升到20__年的52.20%;采矿业税收占增值税总收入的比例从20__年的46.53%上升到20__年的35.23%。在制造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成为我市重点行业,该行业三年来共入库增值税14182万元占三年增值税总额76149万元的18.62%,这部份税收来源于江钻股份和华盛铝锭两家企业。在采矿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成为我市重点行业,该行业三年来共入库增值税30619万元占三年增值税总额的40.21%,这部份税收来源于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的原油开采。

4、经济类型差异

十年来我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税收结构也相应改变。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市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几年来,股份制企业占我市税收比重越来越大,取代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国有、集体企业税收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港澳台外商、私营企业比重略有上升,成为我市税源不可忽视的重要部份,前景十分远大。民营经济税收增长缓慢。至20__年底,我市国税部门登记个体

工商户4281户,私营企业88户,实现国税收入3419万元,仅占全市入库税收的9.54%,而全省民营经济税收占国税收入比重为28.2%,而且5年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增长仅为51.7%,也大大低于五年来全市国税税收增长率。再加上民营经济往往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税务机关只能对其采取定额征收的方法,目前普遍存在核定税额偏低现象。如此,势必减少民营经济在税收收入中的份额。四、同全省税收负担率比较我市宏观税负偏低

1999年我市税收负担率为2.86,全省为4.43,20__年我市为3.82,全省为4.8,均低于全省指标。从掌握资料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大的消费税源,由于江汉油田石化厂因政策因素关停,使我市失去主要的消费税源,消费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13.7%降至20__年的1.68%,而全省的平均比重为14.2%。

2、第二产业gdp中,工业附加值低,对增值税影响较大。全市20__年工业总产值为1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仅为37.26亿元,工业附加值率不足33.3%。

篇(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政收入不仅是衡量政府财力的指标,而且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资金来源。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决定立法、开征、停征、减税、免税,确定税率和征收范围。因此,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研究不同地域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是促进各地方经济长期平稳的增长的基础。

对于现阶段已有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出了很多丰富的成果。杨蕾(2012)[1]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得出我国税收高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财政支出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以及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张恩铨(2015)[2]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新疆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余力(2015)[3]在模型自变量中加入人口自然增长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GDP、税收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阚跃(2013)[4]通过建立降维后的主成分与江苏省财政收入之间的线性模型,得到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何邓娇(2014)[5]应用VAR模型分析出影响广州市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GDP和税收收入。

以上文章均是通过分析财政收入的经济理论或者总结已有研究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来选取4~5个变量,然后构建财政收入与各待定影响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显著变量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6]第一,在通过理论或文献选取模型变量的时候,可能存在学者的主观影响和考虑不全面的情况,如果变量选择得太少、不恰当或者是加入了对财政收入影响很小甚至是没有影响的变量,会使得构建的回归模型效果不好或者计算量大且估计精度降低,对实际政策的制定也没有指导意义了。第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方法来估计回归系数,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求得的解往往是局部最优解。[6]第三,对于财政收入与各待定影响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而用逐步回归方法来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时去掉一些变量后也会失去部分数据信息,必定会使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损。[7]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变量选择模型。

针对以上方法的缺陷,Tibshirani(1996)[8]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变量选择方法―Lasso方法,其思想是在最小二乘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L1惩罚项,这样就同时实现了变量筛选和参数估计;Efron(2004)[9]提出了最小角回归算法,解决了Lasso方法的计算问题;Lasso方法的优势在于计算过程是有顺序且连续的且能处理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劣势在于对所有的变量施加相同的惩罚,估计量是有偏的,不满足Oracle性质(变量选择的稀疏性、连续性和无偏性)。为了弥补Lasso方法的缺陷,Zou(2006)[10]提出了适应性Lasso(Adaptive Lasso)方法,即加入了惩罚权重;Fan和Li(2011)[11]针对Lasso过程中系数过度压缩的问题提出了SCAD(smoothly clipped absolute deviation)惩罚方法。

从理论上来说,Adaptive Lasso方法和SCAD方法是相??较科学的变量选择方法,且均满足Oracle性质。本文基于云南省1994―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在模型中加入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SCAD方法选择出云南省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逐步回归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

2研究方法介绍

21逐步回归方法简介

逐步回归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自变量很多时,选取一个自变量的子集,使得最终的模型既简单且对样本数据的拟合较好。[7]其方法为逐步放入和移出变量,直到没有合适的理由继续下去为止,有“向前”“向后”和“双向”的逐步回归选项。向前逐步回归是从只有截距项的模型开始,逐个增加变量;向后逐步回归是从具有全部自变量的模型开始,逐个减少变量;双向逐步回归是不断增减变量。各软件的默认方法不同,准则也不同,有些软件根据自变量的t检验的p值来决定是否取舍,有些软件则使用AIC准则来决定。本文使用R软件中的step()函数,其默认值为“双向”及利用AIC准则来选择模型。

22Lasso族方法简介

3数据来源、经济指标选择及说明

31数据来源说明

由于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因此,本文以1994―2015年为样本区间,选取《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经济指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32经济指标选择

早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研究上,但是从实际数据来看,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波动很大,其与云南省GDP的增长速度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2005年前后,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云南省GDP增长速度是先下降后上升。因此,仅仅将GDP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图1所示。

文章基于科学、客观的原则来选择构建模型的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云南省财政收入(Y,单位:亿元),即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收入。在对现有的研究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尽可能包括所有对云南省财政收入有影响的统计指标,具体有:GDP、税收收入、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末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就业人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卷烟产值、旅游业总收入、煤炭消费总量。

33经济指标说明

331经济指标选择的依据

GDP(X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财政收入有影响。单位:亿元。

税收收入(X2):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单位:亿元。

财政支出(X3):能带动地方经济增长,而地方财政收入离不开经济增长。[2]单位: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X4):政府主要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带动财政收入增加。[2]单位: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代表社会的整体消费情况,消费增长时,会引起经济系统中某些方面的变动,最终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6]单位:亿元。

进出口总额(X6):该因素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关税收入,其是政府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影响财政收入。[1]单位:亿元。

年末总人口(X7):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人口总数呈反比例变化。[6]单位: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X8):据统计,越是落后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越是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6]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因此,需要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单位:‰。

社会就业人数(X9):社会就业人数越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从而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单位: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0):英文?s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由于价格变动是财政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模型变量。[12]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X11):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中的一部分会作为税收,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单位: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X12、X13、X14):三次产业的增加值都代表着国民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单位:亿元。

卷烟产值、旅游业总收入、煤炭消费总量(X15、X16、X17):卷烟、旅游、矿产作为云南省特有的支柱产业,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13]旅游业总收入单位为:亿元。煤炭消费总量单位为:万吨标准煤。

332特殊经济指标的计算

根据有关规定,卷烟实行从价、从量双重征税标准,即对卷烟征税既与卷烟的产量有关,又与卷烟的产值有关。但在《云南省统计年鉴》上只有卷烟的产量,没有具体产值。因此,本文中卷烟产值的计算公式为:卷烟产值=产量×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同时,为了数据的统一,保证数值的可比性,把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均换算为以1994年为基期。[13]

煤炭征收从量税,且以实际的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为征税依据,不是指生产数量,故选取煤炭消费总量为计税依据。[13]结合《云南省统计年鉴》中数据的可得性,煤炭消费总量计算公式为:煤炭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所占比例。

4模型建立

41多重共线性检验

411经济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

在实践中,若某些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高(绝对值高于08或09),则表明多重共线性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各共线变量参数的OLS估计值方差很大,即估计值的精度很低;由于若干个解释变量共线,则单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无法确定;各共线变量系数估计量的t值低,使得犯第(2)类错误的可能性增加,容易将本应保留在模型中的解释变量舍弃。[15]

图2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注:矩阵图左下半部分表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右上半部分图示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及t检验的P值,其中,“×”表示P值大于005,“”的形状和颜色表示参数间相关性的大小,下同。

由图2可知,除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0)外,其他解释变量间的相关性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其余解释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其余解释变量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绝大多数大于08,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12多重共线性检验

通过R软件中的kappa()函数可以得到条件数k为224×105,远远大于1000,则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不能通过建立简单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常用的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经典方法有:逐步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7]

42模型分析

421指标及数据处理

各经济指标单位不尽相同,为了消除不同变量间由量纲差异带来的影响,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由图2所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0)与财政收入(Y)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后续建模分析中不考虑该经济指标。

422变量选择结果对比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和SCAD方法分别对可能对云南省财政收入有影响的经济指标进行变量选择,筛选出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经济指标,所得经济指标的系数估计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和SCAD方法筛选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经济指标的结果有很大差异。SCAD方法回归系数随相应调整参数变化的轨迹图如图3所示。样本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逐步回归法和SCAD方法(满足Oracle性质:变量选择的稀疏性、连续性和无偏性)均可通过系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大小对重要参数进行排序。逐步回归方法下,选择的显著性经济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为:第三产业增加值(X14)、税收收入(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第二产业增加值(X13)、固定资产投资额(X4)、人口自然增长率(X8);SCAD方法选择的经济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为:财政支出(X3)、进出口总额(X6)、旅游业总收入(X16)、卷烟产值(X15)、年末总人口(X7)。

423模型预测精度对比

针对两种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的情况,分别运用10折交叉验证方法比较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数据观测值大致分为10等份,然后轮流以其中的所有可能的9份为训练集,用来拟合数据,剩下1份为测试集,一共计算10次,得到拟合测试集时的均方误差(NMSE)的10个指标,再做平均。两种模型的均方误差值见表2。

表2说明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对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SCAD方法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逐步回归法。

424SCAD方法变量选择结果分析

篇(8)

20__年我市涉外企业正式登记注册的有217户。其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3户;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7户、“制造业”103户、“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户、“建筑业”28户;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户、“批发和零售业”1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户、“其他行业”14户。注册类型结构为:内资企业9户、港澳台投资企业134户、外商投资企业74户。

20__年纳税登记户新增30户,减少34户,为213户。其产业结构: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3户;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10户、“制造业”99户、“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户、“建筑业”24户;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户、“批发和零售业”21户、“住宿和餐饮业”18户、“房地产业”8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户、“其他行业”10户。注册类型结构为:内资企业11户、港澳台投资企业126户、外商投资企业75户、外国企业1户。

以上企业直接纳入我分局征管范围的户数:20__年70户,20__年66户。其他均在各县市区由当地税务机关负责税收征管和入库。

(二)经济税源及入库税收收入:

20__年全市涉外企业实现产值36.78亿。20__年实现产值32.23亿。

20__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税费4863.55万元。其中:纯税收入4403.27万元(营业税1715.14万元、个人所得税808.5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154.34万元、房产税251.89万元、印花税191.47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71.89万元、土地增值税0.7万元、车船使用和牌照税3.41万元、城市房地产税105.88万元)、教育费附加171.35万元、文化市场建设费收入1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8.92万元。

20__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税费5913.52万元。其中:纯税收入5290.89万元(营业税2900.23万元、个人所得税828.77万元、资源税0.6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03.55万元、房产税321.21万元、印花税207.2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82万元、土地增值税0.89万元、车船使用和牌照税2.5万元、城市房地产税143.82万元)、教育费附加351.39万元、文化市场建设费收入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6.24万元。

重点税源户提供的税收:

20__年: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155.99万元、移动通信——公司691.89万元、昌盛石化419.36万元;

20__年: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275.99万元、移动通信——公司__5.08万元、中国联通——公司310.16万元。

二、——市涉外企业宏观税负基本描述:

1.宏观税负基本数据:

(见附表)

2.基本数据比较:

从税收总量比较:

20__年度:全省GDP为5641.92亿元,税收收入154.93亿元,税负2.75;——市GDP为590.31亿元,税收收入10.15亿元,税负1.72;我分局负责征管的涉外企业GDP为21.62亿元,税收收入0.45亿元,税负1.23,略低于省市水平。

20__年度:全省GDP为6473.61亿元,税收收入185.33亿元,税负2.86;全市GDP628.57亿元,税收收入11.32亿元,税负1.8;我分局负责征管的涉外企业GDP为25.81亿元,税收收入0.63亿元,税负1.96,高于全市水平。

从产业结构比较:

20__年度第一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零,全市为零,我分局为0.04。第二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2.66(其中工业1.7建筑业7.47),全市1.51(其中工业1.01建筑业4.7)我分局为1.07(其中工业0.91建筑业8.28);第三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4.24,全市为2.65,我分局为2.34。

20__年度第一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0.01,全市为0.02,我分局为0.01;第二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2.92(其中工业1.93建筑业8.33),全市2.04(其中工业1.33建筑业7.97),我分局为1.71(其中工业1.10建筑业5.48);第三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4.17,全市为2.48,我分局为2.87。

三、——市涉外企业宏观税负比较分析:

从税收总量角度对比,我分局税负20__年低于省市水平,

20__年低于全省水平高于全市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统计局与商务局均未对涉外企业做过相应的GDP统计,我分局取得的涉外企业GDP数字系——市工商局涉外科在年检验资时按各企业上年GDP乘以全市平均增长率(1.19)得出。该数据明显大于实际数,造成了税负比例的偏低。同时,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涉外企业户数和我分局实际征管的户数存在很大的区别。前面列出的登记数据20__年217户、20__年213户,而我局实际归口征管的为20__年70户、20__年67户,其他百余户均划归其所在地各县市区统一征收管理。我局在进行宏观税负分析时,使用70户左右的税收收入除以200余户的GDP总额,客观上造成分母过大,以致比例降低。从产业结构角度对比:第一产业20__年我分局比例高于省市水平、20__年持平;第二产业20__年和20__年我分局比例均低于省市水平;第三产业20__年略低、20__年略高于全市水平。整体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分析原因主要在第二产业:由于我分局属于专业分局,纳入征管的都是涉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上存在“税收歧视”现象,缺乏统一性。内外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不同,内资企业以照顾性优惠为主,外资企业则以鼓励性优惠为主,外资企业较内资企业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造成这些涉外企业(尤其是负担着我分局全部税收收入的75%左右的第二产业)产值增长迅速,但是无论从税收收入总额还是营业税各税目的比重上都无法像内资企业那样相应地得到高比例增长,宏观税负水平自然也就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例如我局负责征管的“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0__年产值为__982.40万元,全年纳税总额为2025.99万元(企业所得税未在我局征收),税负为0.02,20__年产值为115234万元,全年纳税总额为1970.89(企业所得税未在我局征收),税负为0.02,远远低于省市水平。

四、从税负分析角度对提高——市涉外企业税收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尽快与统计局、商务局、工商局共同构建一个指标分析体系,使各项指标趋于精确,是提高税负分析水平,从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次宏观税负分析发现我市涉外企业各类经济数据存在未共享、不精确的问题。统计、商务、工商、税务各自为政,你做你的产值、就业分析,我做我的税收收入增长分析,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数据采集上的困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目前统计局颁布的月度指标比较少,单纯就税收尤其是地税分行业的指标根本就没有。我们要与统计局沟通,尽可能的从其颁布的指标或内部指标中找到税收与经济能够连接上的统计指标。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做得越细越好。

另外,各有关管理部门计算口径不一致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统计局每个月都公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而税务部门在做税负分析时需要计算全口径的企业缴纳的税收,所以我们要计算的是全部企业的增加值。在一般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口径增加值的增长,因此我们计算时还要进行换算,这就难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此外,统计局公布的增加值是不变价的形式,而税收反映的是现价,因此要将不变价换算成现价。这种换算从全国来讲有一个方法,即不变价加上物价指数(即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对于某个具体地方,其指数又不尽然相同,者就进一步造成了计算上的差距,制约了高水平的税负分析。所以,尽快地与统计、商务、工商等部门加强协作,构建一个高度信息共享数据准确的分析体系,应是加强税负分析提高税收质量的先决条件。

(二)要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析税收。

有感于此次税负分析数据采集的困难,我们建议平时应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全面记录、视同台帐管理,即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且,当我们在进行税负分析的时候,应该剔出不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情况,把常规情况跟常规情况进行比较,即剔除非即期因素,比如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查补税收、清理欠税、缓交税款、政策性减免等等。如果不建立档案,非即期因素会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函数关系失真。没有税收档案,就很难进行准确的税收分析。

另外,税收征管最根本的就是税源管理,我们搞的宏观税收分析只是从宏观角度判断税收是不是收足了,是相对间接的。如果微观税源管理好了,宏观上体现的结果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管理重点应该是在宏观分析与微观税源管理相结合上。

篇(9)

一、税收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税收增长的强动力。一般来说,经济总量的增长会使税收收入随之水涨船高。从全国范围近几年情况来看,税收弹性系数一般在2.5左右,为富有弹性。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比,就会带来税收收入增加约二点五个百分比。由此可见,对于税收来说,经济总量的规模至关重要。

税收规模是税收收入量的界定,经济总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但评测税收增长能力,还要看税源的结构。我国的税制表明,在同样一个经济区域,不同产业往往对应不同的税收政策,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税率和各种倾向性税收优惠政策上。产业结构直接决定着税收的结构,通过初步测算,鄱阳湖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税收结构的关系密切。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与税收增长率成正相关,而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与税收增长率成弱负相关。这指明,当前鄱阳湖区的税收增长率主要还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的,且在第二、三产业中,以第二产业为大。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产业结构决定税收结构。因此,要客观预计建成后的税收贡献,就不得不先考察建成后的区内产值规模和产业结构。

二、生态经济区的经济结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其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全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本目的,是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和经济的时空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努力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分类、分步实施各项经济与生态工程建设,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特有的生态产业与合理的经济结构,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建成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具有环保型产业结构的经济区域,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举。环保型产业结构是指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在不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破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甚或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改善。目前,环湖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是"二三一"结构,鄱阳湖地区的第二产业占总产值51%,高于产业结构合理的发达地区的这一比重,鄱阳湖地区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仅占36%,也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这一水平。那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该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进一步理顺产业结构,使之与发达地区总体趋于一致,朝着"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方向调整。但又区别于经济发达地区,在实践上,就要求"三促一限":加快发展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旅游、物流、交通和金融等服务业,鼓励发展治污产业和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

从经济规模上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的经济重地,2010年江西全省的GDP为9435亿元,环湖地区六市总产值6204亿元,达全省的65.76%。但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又会给鄱阳湖地区的经济规模带来怎样的变数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全部支柱工业的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以及这些行业产品产量的70%-95%都集中在这一地区,而这些工业又几乎全部是高污染工业。随着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这些支柱工业在发展上没有政策优势,要发展,就要先治污,这样生产成本上去了,发展空间就缩小。而得到鼓励和扶持发展的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和物流、交通和金融等服务业又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时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不大,致使建设初期GDP增速可能放缓。但随着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治污措施的不断完善,政府扶植的环保型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环保型产业结构形成的同时,经济总量也必然加速增长。

综上所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初期,区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放缓,而进入发展与成熟期后将会有一个较长的加速增长期,最终形成优良的生态环境系统与强劲的经济增长互推的良性循环局面,从而较好的实现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和经济的时空关系的协调。

无论从区内总产值还是产业结构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都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那么,区内的税收收入又会有怎样的愿景呢?

三、生态经济区的税收展望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产业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由以上对区内建设前后的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分析可知,区内的税收也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打上深深的"生态"烙印。具体表现为:

(一)税收增长率在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将出现"U"型增长期。由于建设初期区内的经济结构由目前的"二三一"向环保型的"三二一"转型,同时经济总量增速也将放缓,这势必导致税收增长率暂时放缓。但随着环保型产业结构的形成,区内生产总值加速增长的起动,区内税收收入也将进入增长的快车道,并将有一个较长持续时期的加速增长期。

篇(10)

   主成分分析是统计分析中常见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可以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是一种降维、压缩数据的有效手段。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因而对它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究农民收入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1.主成分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各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且使这些较少的新变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一种方法,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x1,x2,...,xP为原变量指标,新变量指标为z1,z2,...,zm(m≤p),则

z1,z2,...,zm分别称为原变量指标x1,x2,...,xP的第1,第2,...,第m主成分,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常挑选前几个最大的主成分。

   主成分析的数学特征:

   找主成分就是确定原来变量Xj(j=1,2,...,p)在诸主成分zi(i=1,2,...,m)上的载荷lij(i=1,2,...,m;j=1,2,...,p)。它们分别是x1,x2,...,xP的相关矩阵的m个较大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民收入预测

    农民的收入虽然来源广泛,但归根结底来源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创造的货币收入,并受这些产业货币收入增长率的制约。另外,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支出及各种农业税收也应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选择第一产业产值(YAP)、第二产业产值(YIP)、第三产业产值(YSP)、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AC)、国家的各项农业税收(AT)为解释变量。农村居民的收入(YFI)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乘以乡村总人口得出,作为被解释变量。统计数据来源于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8年至2003年的数据。

2.1作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1988年至1999年的第一产业产值(YAP)、第二产业产值(YIP)、第三产业产值(YSP)、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AC)、国家的各项农业税收(AT)等五个因素作主成分分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表略),根据相关矩阵计算出的特征值以及各主成份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1。

     表1 特征值和各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根据表1,特征值分别是4.914、0.071、0.009、0.005、0.001,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98.270%,因此取一个主成分。

     由主成份矩阵(表略)写出主成分和原变量的线性组合:

Z=0.202YAP+0.203YIP+0.203YSP+0.201AC+0.198AT     

2.2线性回归

     根据式(1)计算出1984年至1999年的Z值为自变量,YFI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作线性回归,判定系数R2(R Square)=0.995非常接近1,说明总体回归效果很好。

     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常数项(Constant)与主成分项Z的t的显著性概率Sig均为0.000<0.05,故回归方程如下:

     YFI=1274.379+1.027Z              (2)

2.3预测及检验

        根据式(1)和式(2),可以由YAP、YIP、YSP、AC、AT计算出YFI,即可由第一产业产值(YAP)、第二产业产值(YIP)、第三产业产值(YSP)、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AC)、国家的各项农业税收(AT)预测农民收入(YFI)。我们以2000年至2003年的数据用作预测并检验上述模型的,结果见表2:

                         表2 预测结果表

年份

实际YFI

预测YFI

误差率(%)

2000

18215.81

17817.66

-2.18573

2001

18827.79

18952.45

0.662124

2002

19369.34

20284.62

4.7254

2003

20151.87

22329.55

10.80633

     表2显示预测误差比较小,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预测农民收入。

3.结束语

   主成分分析在保留原有数据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去除数据间的相关性,减少噪音影响,降低数据维数。当用于回归建模时,还可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进行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安全管理工作设想 下一篇: 教师的家庭教育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