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9:00: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篇(1)

他说,近几年来,我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省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以动员我省百万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广泛开展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的技术攻关、革新改造、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树先评优等活动,为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展群众性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是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潜能的有力抓手,也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手段。

卢正国强调,继续持续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一是充分认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措施;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抗御风险的强劲动力;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重要作用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增强职工群众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对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工会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务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组织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责任目标落实和措施落实,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机制,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在职工最需要、最期盼的行业和工种组织好技能大赛,摸清职工的急需和所盼,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进创新工程深入实施,组织适合本地的技术技能大赛。各级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党政中心,切实开展活动。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大批缺乏技术的农民工及技术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的生计问题,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要把刚授牌的13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利用好、发挥好,依托社会职业技术院校等师资力量,根据不同需求,举办相应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培训――取证――就业――入会”格局。

四是紧紧依靠党政,整合好社会资源。各级工会要紧紧依靠党政,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整合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资源,发挥高配领导协调沟通作用,推动创新工作,把工作最大化、效果明显化。

篇(2)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开展这一活动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开展创新活动要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指在企业内部,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生产作业效率、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参加技术技能比赛,组建经济技术创新小组,普及应用先进操作法,学习现代高新知识和技能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创新主体不仅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队伍,更是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条件进行改造革新。通过观念、技术、结构、管理、制度、产品、服务、经营过程和企业文化等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向生产与科技的深度和广度拓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成为企业追求的根本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需要提高效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重视直接效益与创长期效益的统一。重视在企业内部生产规模、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降低成本上使实劲,又要重视预测市场变化、捕捉市场信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等。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设备、工艺的不断更新,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领域上加大工作力度。既要重视调动生产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又要注重发挥好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等职工技术骨干队伍的聪明才智;既要在活动的具体策划、组织、发动、实施中下功夫,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操作法,在普及、引导、示范上做文章。从企业实际出发,把技能型和知识型统一起来,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突出创新、创先、创优,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职工是创新的主体,职工参与的广度、力度、深度是衡量创新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要按照企业需要,职工欢迎、群众满意的原则开展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做好创新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使得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劳动竞赛的管理制度应包括竞赛目标管理制度、组织竞赛的工作制度、统计核算制度、检查考证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组织制度、创新成果征集制度和创新成果展示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创新活动更具操作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严谨的制度是竞赛长久不衰的保证。2003年广州电信出台了《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劳动竞赛管理制度》,从竞赛申报、检查、评比、奖励,每个环节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强调竞赛的申报。申报项目必须包括现状、对策、目标等,如果年初没有按规定申报,年终就不能参加评比。规范竞赛的检查,实行竞赛中期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要求竞赛结束后,必须对竞赛加以总结。对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创新成果,以及在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好方法、好技术等要归纳总结成规范的程序,并提升为制度、规定或操作法,加以推广。保证成果经验在稳定中不断提升,使竞赛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重视建立竞赛激励机制

科学的竞赛激励机制是进一步激发劳动竞赛热情,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劳动竞赛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建立竞赛激励机制,要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要大张旗鼓地提倡和宣传职工群众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要尊重广大职工群众在劳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尤其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和集体要给予重奖。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激励模式也应多种多样。要重视研究受奖者的主导需求,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以加大激励效价。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创新实践与学习深造结合,形成创新有功、有功必录,创新光荣、光荣必赏的新风尚。山东省对创新工程取得优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是科技人员的,按鲁科成字文件精神给予奖励,是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岗位的职工,按鲁劳发文件给予奖励,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项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在3―5年内,每年可从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同时鼓励企业对职工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给予完成人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和奖励。对成绩特别突出的人员可破格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建立技术创新培训机制

篇(3)

企业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它能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作性,使职工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本文对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跟踪分析,谈谈对开展创新活动的认识与感受。

一、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单位越来越重视对职工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在群众中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实践,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重点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倡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知识技能竞赛和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运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发展企业,服务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说,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的需要。

2.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企业行政、党委和工会的共同意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实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因此,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3.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的就业权和发展权。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随之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益也随之增长,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当前形势下,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手解决,比如职工对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基层领导没有把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不高、与日常工作不能紧密结合等问题。

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功底,离开了广大职工的力量,再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事实上,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以企业为中心,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然而,有的企业却认为技术是专家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职工搞技术只是小打小闹,起不到根本效果;还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力度不到位,对取得成效的职工,没有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通过以上提到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应该从领导的意识转变开始。

三、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策

1.做实做强活动载体

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是单位完成经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有效职能,保护职工根本利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

(1)开展职工竞赛活动

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普及面广,突出核心”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崇尚劳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积极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挖掘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让职工做企业的主人,树立职工主人翁精神,让职工以当家作主的态度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岗位上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2)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合理化建议工作不仅是通过员工建议改进管理工作,而且是民主化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每位员工都有说话的机会,把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智慧集中起来,把员工的心吸引到企业上来,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包括生产、创先、安全、电网建设、营销、服务、管理、文化等方面,共同为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推动职工“五小”创新活动。

(3)创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力、公关作用及梯队培训的帮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以企业技术、技能骨干领衔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努力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层次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氛围,深度激发广大职工努力创新、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4)开展“创争”活动

职工技术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列为重点环节,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平台,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坚守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追求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5)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企业职工展示个人才能与职业魅力的活动平台。要积极努力地参与到QC小组的管理模式中,鼓励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实现企业节约成本,强化质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2.建章立制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管理体系来维护,即党委领导、工会组织、部门协作、全员参与。

(1)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存在创新的机遇,在群众间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因此,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促进企业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化管理机制

任何活动的周密进行都需要一套完整有序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管理。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应当明示活动的中心思想、工作原则和内容、工作程序和目标、管理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要切实划分好责任问题,保证技术创新活动有专人负责,保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序进行,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3)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创新意识,深化创新观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的职工、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措施,让他们在企业中享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从而带动其他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做细做优活动推进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实际效果,注重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充分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室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不断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

(2)活动落到实处

以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出发,给职工营造一个可靠的环境,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对岗位的热情,挖掘职工的创新智慧,让职工在创新活动竞赛中充分认识和提高自己,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才。把创新活动的内容,归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中,把创新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3)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创新活动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即将活动与技术相结合、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以及与合理化意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迈向新的台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保持自身生命力的根本力量。企业工会要大力引导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在企业提起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家并不陌生,但问其目的和任务以及当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等问题,一部分干部职工仍然缺乏应有的认识,一些人认为这些活动只是走走形式,解决不了大问题;在一些单位也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如何使广大青工能广泛了解认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呢?

1、宣传发动,营造职工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

空洞的说教往往会给实际的工作带来虚假的后果,为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和理解活动在生产中起到实际作用,我们采取了“三教”法,使职工自然溶入到了活动的参与中。

(1)说教:以工会小组学习及日常生产分析会为形式,定期点评每月活动中的成绩与不足,表扬在活动涌现出的优秀职工,使职工切身感受到竞赛活动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同时无形中激发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帮教:以“导师带徒”、“手拉手共创先进班组”活动为内容,定期签订师徒合同,激励帮助新工在竞赛中尽早升级达标,增强每个生产班组成员的责任心和集体观念,达到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竞赛的目的。

(3)带教:每年举办各工种操作技术观摩表演活动,组织技术尖子进行现场操作表演,使广大青工能在技术操作上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带动更多的青工在竞赛活动中进步。

2、定期培训,引导职工积极投入到生产竞赛活动中

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年不定期组织对青工进行轮训,采取培训、实践、考评同步走的形式,有效的促进了青工在文化知识、职业道德、生产理论、业务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培训率达到95%。结合公司开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使职工学习热情逐步上升。

二、效益型的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科学组织是保证

只有把提高产品质量,强化操作技能,开发新品种,节能降耗不断提高劳动生产作为重点才能实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其真正的意义,我们的作法是:

1、竞赛活动全员化。围绕企业生产指标长年坚持一个主题,贯穿一主线,唱响劳动竞赛主旋律。如持续多年在重点工序开展以“万米无疵布,十万米无漏验”为内容的“万米质量无疵先进个人赛“活动中,涉及公司16个工种,形成了各工序纵向与横向的竞赛网络,自然带动了上下工序间的竞赛指标,调动了职工在本岗学技术、练操作、严把关、比成绩的劳动热情。

2、质量攻关重点化。多年来,我们围绕以质量上水平创佳绩为内容,以企业创名牌为目标,在重点品种、重点指标、重大疵点,关键问题上开展活动。如公司开展的“重点品种质量攻关赛”活动中,工会接到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反馈的质量信息后,在各分厂重要岗位上成立了6个攻关小组,拟定出针对性的攻关课题,先后开展了“原丝成型不良攻关”、“捻织白坯布断径攻关”、“浸胶帘子布卷姿不良攻关”等攻关项目,各分厂活动小组开展了相应性攻关配套赛,如“设备维修完好率赛”、“红旗车位赛”等。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岗,认真工作,切实做到“心中装用户,手中出质量”。

3、合理化建议群众化。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充分发挥职工聪明才智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几年来工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开展了“我为产品质量献一计”等一系列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各基层工会围绕产品质量、设备维修、节能降耗等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从而,促进了技术革新、小改小革活动的开展。

三、创新发展的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拓变是必然

一是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我们注重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完成产值竞赛向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综合目标转变。不单纯以产值多少论英雄,而是采取以产值、质量、安全、效益、现场管理等综合目标评价比高低,以次促进活动全面上水平。

篇(5)

工区成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工会。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活动范围

工区全体管理、生产岗位。

四、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省公司1号文件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拓宽安全生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载体,提升活动质量,注重活动效果,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公司发展的互利双赢。

五、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这一主题,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在广大职工中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中心,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

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入手,立足本岗,以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电网建设、节能降耗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按2007年《长春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争先创优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公司《220千伏抢修塔组立技能竞赛》专业比赛的工作;积极组织参加省公司《可靠性管理人员知识及技能调考》、《变电运行岗位人员知识及技能调考》等2项技能调考工作。深入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2、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围绕“安全生产、提高技能”等方面内容,认真组织职工重点开展以下活动:①组织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②组织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③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活动;

3、结合“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系列活动方案,做好下列工作。

(1)、建立健全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由单位工会主席、总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负责本单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生产现场安全监督。

(2)、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上报春检和安全月活动中的涌现的事迹及图片)。

(3)、组织开展三项活动:安全示范岗活动;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竞赛活动;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筑起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以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

篇(6)

工区成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总体要求

坚持重在基层,围绕省公司1号文件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着公司2007年“两会”和公司工会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安全生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载体,提升活动质量,注重活动效果,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工区发展的互利双赢。

四、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工区生产实际,在全工区广大职工中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本岗发挥最大潜能,构筑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素质,将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将利用“安全生产月”有利时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防火宣传专项教育培训、开展安全工器具使用、检查和保管培训、开展工作票专项培训活动、GIS录入培训等。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参与有我的意识。准备在六月末,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工区将予以奖励。在开展安全培训的同时,工区还将在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准备好省公司《变电运行岗位人员知识及技能调考》。

继续开展好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安全生产要靠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群策群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朝阳监控站对新型录音笔的小改小革在安全生产中起到了实效,为我们的操作带来了方便,对于好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要给予发扬、推广,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工区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2、巩固创新,营造安全氛围,树立安全文化。

工会围绕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利用不同载体,积极发挥对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作用。将制作安全生产标语和条幅,下发到各所(站),悬挂在作业现场,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各所(站)要开展一次以“防止误操作”为主题的“主题安全活动”,防误班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一次以“防止人身事故”为主题的“主题安全活动”。为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成果,工区工会已刻录了三十多套安全生产光碟,将发到各所(站),各所站要组织好人员观看,并让职工在思想上切实受到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保证安全生产上。

各所(站)要继续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继续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工会将每季度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起到助力安全生产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工会将于近期举办一期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

3、建立内部维权机制,坚持源头参与,多方位,全角度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总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负责工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生产现场安全监督,进一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按照公司工会总体要求,在工区开展安全示范岗活动,此次将西郊一次变、长春监控站、浦东监控站、春阳监控站定为安全示范岗,发挥榜样的力量,促进各所(站)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职工家属座谈活动,各所(站)要发挥职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稳定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并组织职工家属观看《警钟长鸣》、《人身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片,使职工家属深切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确保安全生产就是保证家庭幸福安康;开展个人无违章、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活动。在全工区范围内营造一个以“遵章守法为荣,违章违规可耻”的安全文化氛围,号召全体职工和家属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反违章,除隐患,确保本所(站)不发生事故。

五、开展“创新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活动”是工区贯彻落实公司2007年“两会”精神,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各所(站)要积极落实方案内容,贯彻方案精神,按照工区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确保各项活动在职工中起到实效,起到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

篇(7)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指在企业内部,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生产效率、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以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改进为切入点,着重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革新。

(一)动员职工广泛参与,创新活动才有基础

职工参与的广度、深度是衡量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工会组织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普通职工引导和组织到创新活动中来,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开动脑筋,围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安全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内容动脑筋、提点子,发挥职工首创精神,并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有成效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要全面推广并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生产力,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促进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紧密结合

工会组织广泛开展的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导师带徒”活动,是企业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工会组织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各类技能比武中,能在广大职工中形成爱岗敬业,自觉钻研业务技术、学绝技、练绝活,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与劳动竞赛紧密结合

工会组织要坚持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线,围绕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积极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使劳动竞赛成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科技与智力含量,为劳动竞赛注入新的活力,使劳动竞赛真正成为职工喜爱,党政欢迎,企业受益,富有活力的群众性活动。

二、全面推进,找准切入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职工的理解、参与和支持,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各项创新活动能否落到实处。工会组织要深刻领会其内涵,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指导思想,力争创新活动取得成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要紧扣企业中心工作,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工会要开发职工智力资源和创造潜能,依靠职工的创造力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深挖职工创新潜能,激发职工创新活力,提高职工创新质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全方位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要围绕企业基础管理,以深化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工作为重点

各级工会组织要开展好大规模、多项目、广范围、高标准的各项劳动竞赛活动,并通过实施竞赛月度分析推进、季度小结考评、年终评比等方法,保证竞赛收到实效。要通过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上来。

(三)围绕职工队伍建设,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工会组织要创新职工技能素质培训方式,分阶段开展好对普通职工、班组长、生产骨干的安全操作、班组管理、工艺规程、质量控制等综合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为职工成长、成才营造空间、搭建舞台,通过职工技能的提高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发展,挖掘职工聪明智慧、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工会组织只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使创新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成为本职工作的一部分,才能保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要建立依靠机制

把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纳入到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制度中去,把广大职工作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践的主体,着力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引导和组织职工立足基层,立足岗位,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和潜能,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二)要建立管理机制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必须以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保证,才能保障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

篇(8)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下辖20个子(分)公司,共有职工3900余人,是集研发与设计、施工、物资供销、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资产总额37.3亿元,年施工能力近百亿元;具有各类大型机械设备3000余台(套);拥有矿山、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机电安装、化工石油、冶炼工程等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及钢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等专业承包资质11项;压力管道GC3和锅炉2级资质。

多年来,公司积极发动组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目的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坚持把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实施QC小组活动、职工群众五小创新等活动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积极创新和摸索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体系保障,打好工作基础

公司形成了经理层把握方向,管理部门规划实施,技术部门专业支持,工会组织协调落实,党政工齐抓共管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管理格局。近年来,先后建立了“建设集团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技术创新活动机制、搭建了“职工技能比武”技术工人练兵平台、建设了“基层单位QC工作小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阵地,并相应建立了QC活动管理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制度、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办法、职工群众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科技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把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形势和实际状况的变化、发展,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实际,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实现效益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上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工作活力

公司以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为重点,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渠道搭建活动平台,突出抓好一线技术工人的岗位成才和技术创新,推动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 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培养职工后续人才。通过开展“以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徒配对协议,促使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真正形成帮、学、带的培训模式。通过规定师徒具备的条件,确定师徒资格和工作职责,要求师傅根据徒弟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培训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确保学徒期满后达到师徒合同要求的能力,为公司培养合格优秀的技师人才。

开展技师创新项目活动,发动技师围绕解决生产关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攻关,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活动。为了全面发挥技师群体的技术优势,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组织职工根据自己岗位和本单位生产实际寻找问题,进行立项实施。二是针对公司总体生产过程当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作为指令性项目向具体单位和技师下达任务。双方结合,使技师技术创新项目更加贴近公司生产需要,其先进性、可推广性、方便适用型和经济效益也更加显著,为企业攻难关创造了效益。

(2) 举办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促进职工技术技能提升。公司制定了制度性的《职工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每次活动设立多个通用和非通用工种,按照《国家技术工人技能资格标准》,坚持“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与本工种最具有前沿性新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等技术文件和评分标准,每个工种设立一二三奖等奖项。为了使竞赛对职工产生更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公司对一等奖的获得者同时授予首席员工称号,享受薪酬待遇津贴补助。这些活动影响大,效果好,已成为提高职工技能、增强职工素质、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一个有效载体。

(3) 开展五小创新活动,提升一线小改小革活力

为了深入挖掘和展示公司职工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成果,广泛推广职工的发明创造、小改小革和创新创效,结合《群众性技术创新优秀成果评选奖励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五小”创新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职工群众创新意识,提高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开展“五小”创新活动,能深入挖掘职工群众在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创效的创新技能和智慧;集中展示涌现出的职工技术发明、革新创造、创新成果;激发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业竞赛热情,为全面实现公司降本增效、促进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4) 全方位组建QC小组,广范围加强工法推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较短时间内,使企业整体施工工艺水平提高,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工法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推广应用,公司对工法推广工作的重视更甚于工法开发。推广应用工法时,一是将工法作为技术模块,直接运用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文件中;二是应用工程中,不断完善工法技术和工艺,以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支持企业开发的工法,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转让规定,实行有偿转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抓职工素质建设,提供企业人才支撑

公司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活动,为打造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 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提高职工学习能力。近年来,以“抓培训、抓创新、抓成果、抓提高”为重点开展了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与职工自学有机结合、把创建工作与岗位成才有机结合、把创建工作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倡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建设“有浓厚学习氛围,有岗位成才标兵,有专业技术能手,有创新工作成果”的学习型班组。制定了《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计划》、《学习型班组总结验收标准》以及班组学习流程、学习记录、班组台帐、班组看板等有效措施,营造了职工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和激励了职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建设集团有一批班组分别荣获了煤化集团工会和省能源地质工会的“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称号。

(2) 抓职工教育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公司形成了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各负其责的职工培训体系。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内训师管理制度》、《年度培训实施方案》等制度和规范程序。每年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未来发展制定长、短期《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规划》和经营者、专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等各类年度培训计划,开展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安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培训等各类专业培训。为保障企业资质升级,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对公司考取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职称取得人员加大了奖励力度,并统一安排培训时间,聘请专业老师,对符合专业职称报考条件的人员全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去年有19名人员顺利通过了一级建造师的考试,23名人员通过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8名人员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

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突出,提升了企业技术支撑

几年来,公司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等活动为载体,以及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为抓手,坚持开展以一线职工为主体,以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为重点,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职工岗位创新、技术创新活动,公司收到效益,职工收入提高,企业和职工双受益,形成了公司发动职工搞创新,职工积极主动去创新的一种强大的合力和气候,推动了公司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

1、活动有成效,成果有收获

(1) 五小活动成果显著。去年,公司在开展的五小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中,共征集到五小成果208项,评比表彰奖励了38项,这些成果在实际生产施工中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经测算这些成果的推行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385.65万元。在陕西省总工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陕西省第二届职工科技节”中,公司选送参加的四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评选中也获得了荣誉,其中“后备绞车保护系统”获得“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五小活动 金奖”,“巷道用混凝土输送泵”、“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回风立井井身工作面防治水施工机构”三项成果获得“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发明创造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公司广大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截至目前,累计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件,

(2) QC、工法取得优异成绩。首次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国家级荣誉;建设集团基地办公楼获得“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取得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授牌,获得陕西省工信厅、财政厅奖励资金30万元;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奖励49.5万元、西安市经开区专利奖励补助2万元;获得省级工法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2项。连续获得省级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等荣誉;4项“陕西省优质结构工程”通过了主体阶段验收;获得煤化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及其他专项奖5项;确定并颁布了建设集团首批10项企业级工法。

三、技术创新起到培养功能,提高了工人的整体素质

篇(9)

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所谓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心,对技术创新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是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一)科技制度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政府为了影响和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其实质是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干预或引导。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政府不可能也无从干预技术创新,政府的干预反而可能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对技术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与一个国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的。

为获取竞争优势,许多国家在科技政策方面做出了调整和变更。如澳大利亚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实施长时间大幅度地减税;欧盟计划耗资2.3亿欧元,为扩大后的30个成员国的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与创新改善金融环境;英国宣布对企业的科研和开发投入实行税收减免;德国提出“欧洲复兴创新”计划,主要目的是为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长期贷款援助,以及为中小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扶助政策。

科技体制。从发达国家来看,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的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主动创新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从我国的情况看(许庆瑞,1990),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科技体制存在不少弊端,其最大的缺陷是把统一的“科研-生产-营销”的有机联系过程,割裂为自成体系的各个独立系统。这些系统各有其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各自根据它们所能获得的局部信息,进行方案分析做出决策,这种科研体制的安排,产生很多弊端(见图1)。

研发体制应沿着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的方向进行,在组织上、体制上保证对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比较全面的科学决策,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科研与生产的脱节,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科研体制进行改革,重点是改变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改变研究机构和企业脱节分离的现象,将科研机构逐步下放到企业集团、行业和中心城市,特别是从事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都将逐步进入企业、企业集团,发展科研先导型或科研生产型企业。目前这一改革,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正在深入。

(二)法律法规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法律法规一般指政府管理市场活动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通常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或为了确保社会利益而对市场进行的干预。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经济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效率;二是社会法律法规,旨在保障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行政法律法规,旨在保证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平衡和健康发展(柳卸林,2000)。

这些法律法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限制作用。比如,经济法律法规能够保证产品市场的公开性和竞争,对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社会法律法规可以促进产业的技术需求,引导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方向,行政法律法规可能保证了各种角色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公平的“活动规则”。但是,法律法规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有时也起着阻碍作用,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使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受到制约,在技术开发中不确定因素增加,成本增大。法律法规的改革,就是要在保证实现法律法规有益目标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其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利影响。法律法规对技术创新有影响,反过来,技术创新对法律法规也有影响。法律法规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三)市场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有效地引导着技术创新的方向,没有价格信号,企业的创新行为将是盲目的。价格信号是告诉企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哪些地方资源稀缺,从而需要创新去寻找替代物。当创新产品带来高利润时,意味着这种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而那些失败的创新则意味着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当人们通过创新去追求高利润时,市场也就在调节着人们的技术创新活动,使创新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黄鲁成,2007),如图2所示。

市场可以消除创新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消极因素。不确定性是创新的内在属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出现在研究开发、中试、规模生产、营销等创新环节上。既然创新是创造一种以前并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创新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不确定性,带来风险。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有时可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从事专项的创新活动,这种做法有助于避免创新的重复性,但这种创新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在市场经济中,创新是企业自发行为,企业常常为某一产品进行平行的、竞争性的研究开发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但实际上却效率很高,因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几家企业同时创新,会互相学习,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形成主导产品。如在计算机领域,IBM的个人电脑与苹果机系列就是基于不同的系统,但他们并行并存,各有优劣,可见,市场不是能消除单个创新行动的不确定性,而是从总体出发去消除不确定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经济系统的创新效率。

市场将公平地决定创新者所得,从而将有效地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计划体制中,当有人创新成功时,国家难以正确地估量创新者的贡献,以及给予创新者以恰当的报酬。在市场体系下,创新者的所得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从而是一种更公平的创新激励方式。当然这一点还需要知识产权体系来保障,不然他人就可能通过模仿手段,侵占创新者的权益,从而损伤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导致市场手段的失灵。

市场通过竞争机制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机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企业不创新就等于慢性自杀。从中外企业发展史中不难看出,那些欣欣向荣的企业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任何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着辉煌的创新史,而陷入困境破产的企业,大都是没有创新或创新失败的结果。

(四)社会资源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资源因子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自然资源等。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价值流的重要来源。我国企业目前资金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和具有潜在高回报的产业,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活力和能量。我国有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位居世界前列,但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低,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悬殊,而且科技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大量的科研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所,而在第一线如企业、农村的科研人员很少,造成一方面不少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另一方面企业研发人员少,没有研究开发能力。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社会资源环境变量中的又一重要成分。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技术创新系统内部以及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总和。就技术创新系统和环境的信息交换来看,在创新启动和决策环节、R&D环节、生产销售环节和创新扩散环节上,都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流动、交换活动。如果缺乏这种从外部社会环境中获得或输入足够的信息资源,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地区和行业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引进信息等,则势必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由于得不到适度质量和数量的信息保证或是无法做出决策而启动,或是创新诸环节之间联系纽带中断;或是创新产出过程受阻;或是创新扩散过程失效等。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谋求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并建构出有效的沟通渠道,这种信息沟通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大众新闻媒介,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政府部门的信息渠道,技术市场,行业的信息网络,同学、老乡、熟人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冯鹏志,2000)。

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有线和移动电话、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以及硬件设施,如铁路和公路网的稠密程度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包括除创新主体以外的所有对创新起支持作用的组织、个人及其活动(柳卸林,2000)。中介机构既包括提供各类中介服务活动的专门中介机构,也包括从事一定中介服务活动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团及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为创新活动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决策、资源配置、信息咨询等支撑,对政府、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对降低创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范柏乃,2004)。

自然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该地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这些因子都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时这种影响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避免由自然环境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市场经营机会,不断分析和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趋势,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来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五)社会文化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系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技术创新系统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状况,在最广泛和最深层的范围内影响着技术创新的行为方式、目标设定和价值标准。任何技术创新的决策与实施,都会自主地遵从现实的社会文化观念,求得社会的认同。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文化环境对技术创新系统有激励和制约的作用,它在激励人们创新时又设定了起制约作用的行为与价值规范。文化环境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创新激励和价值取向,对企业家的精神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都体现了这种强大的作用。积极进取的、符合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能促进技术创新系统朝更高级、更完善的方向进化,为系统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消极的、与创新精神相悖的文化环境会阻碍技术创新系统的进化甚至会使之退化,抑制创新功能的发挥。同时,技术创新也可以选择、影响乃至创造文化环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地对文化环境提出新的价值目标,直接影响文化环境的特征,推动文化环境的变革与发展。技术创新可以突破文化环境的束缚,选择和制造新的文化模式,引起旧有文化模式与制度的变迁,创新活动是引起文化变迁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活动的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着技术创新的开展,而人类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影响着周边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生态。创新对环境的作用,首先是对社会环境生态中的器物层产生影响,其次会影响社会制度层面,最后会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层面(顾新一,1997),如图3所示。

(一)技术创新对环境影响的三个层次

1.技术创新的影响首先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器物层次,以新器物的产生或旧器物的改造等形式体现出来,主要包括对社会的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科研工具、生产工具、生活娱乐工具等的影响。由于以器物作为载体的创新,总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它方便和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新的物种,一般不会遭到周边环境的排斥,但要使核心层-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发生变迁,必须使创新渗透得更深一步。

2.技术创新对环境更深一步的影响是从器物层推进到社会制度层次,表现为技术创新保证体系的完善,例如保障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和运用的科研管理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等法律制度,企业的研发制度等。从客观上分析,创新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实际上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开始,必然会遭到现时社会文化的抵制。

技术创新对社会制度层影响的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改革一些不利于创新的规章制度,这一形式的作用同样也要受到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抗,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时变得最为明显,只有随着外来文化与内在文化整合的深入,这一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3.技术创新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更深一步是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层,正如某一区域植被的出现改变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一样,文化与价值观是技术创新环境生态中的空气,在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发生作用与影响。

首先,技术创新通过对社会行为选择项目内容的更新作用于文化价值观念层。由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更新人们社会选择的内容,可以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塑造新的方向和契机,从而对作为人们社会行为方式和内容进行判断和选择之标准的文化价值规范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也就造成了整个文化价值规范层次的演化。

其次,技术创新使人们在选择自身的社会行为时增加了新的选择性项目,进而对文化价值观念层产生影响。例如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至计算机等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远距离的交通运输和人际交流成为可能,人们之间社会互动的范围和形式也得以扩展,使人们之间社会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发生了动摇和改变,从而使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的文化价值规范发生变化,导致新的文化价值的产生。

(二)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的特点

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生态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冯鹏志,2000):

1.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环境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变化作结构、功能上的适应性调整,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消化、吸收、认同的反馈和接纳,需要一定的时间作缓冲,如果不顾这种时滞性和变迁差距,强制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则会造成环境的失调和紊乱。

2.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过程是一个顺序过程。环境的变化是一种时间序列上不均匀的分化过程。技术创新的作用顺序首先是器物层,其次是制度层,最后才是价值规范层。与此相应,面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环境结构中的器物层将首先发生变化,其次是制度层,最后也即变化最慢的则是环境结构的核心层—文化价值规范层。由于这种环境结构变迁速度上的时间差异,使得环境系统的诸层次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将变得不协调,相互摩擦或者相互错位,从而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限制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作用速度和强度,延缓环境的变迁过程,使环境结构中的各个层次都能获得一种对技术创新作用的逐步理解、消化、吸收、反馈、相接纳的适应性过程,使技术创新的作用或影响能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相适应的环境基础之上,从而顺利实现技术创新与其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关系的正常化、秩序化。

3.在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作用的过程中,创新行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将有可能导致环境的变态、异化乃至脱序。而在下述情况下这种矛盾冲突将会变得尤为突出:一是随着创新对环境影响的加大,当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持双重标准时,创新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二是当创新不顾社会环境的制度层和文化价值观念层背景,而强行作用于社会环境的时候,创新与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三是当创新不考虑社会环境变迁的消化理解吸收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强行社会环境做出适应性时,创新与环境的冲突将尖锐。

4.在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中,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生物法则起了重要的动力作用。率先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使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人群,由于提高了效率,从环境中获取了较高的能量(利润),成长得更健壮,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而那些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物种,由于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资源,便会逐渐萎缩,甚至淘汰消失。正所谓领先创新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引起它者的创新,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与环境和谐共处,因此创新就是不断打破旧的平衡,达到新的平衡。

结论

企业技术创新的周边环境因子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企业也必须把握创新的时机,顺应并引导社会观念的更新,达到与环境的动态耦合,维持创新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与周边社会环境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嘉骅,范建平,李常洪.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5

2.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黄鲁成.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5.A.K.Gupta,A.Singhal.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3(1)

篇(10)

2014年5月10日上午,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办的南京市3D打印技术与科技创新教育展演活动在南京市马府街小学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国内10家具有代表性的3D打印技术厂家参与了本次展演活动。与此同时,南京市中小学首届3D打印技术教师研修班也举行了开班仪式。

本次展演活动采用企业技术报告微论坛和教师自由参观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师除了可以了解国内外市场上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还可以亲身观摩和体验。

开幕式上,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作了题为“3D打印技术助力科技创新教育”的讲座。南京市马府街小学信息中心主任丁炎老师分享了《3D打印技术教学实践应用的经验》。南京市教育装备办公室技术科科长宋涛向与会教师作了《释放·融合·迭代——拥抱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的新时代》的主题讲座。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举办的智慧校园建设系列专题展演活动之一,旨在帮助各级教育装备主管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学校主管领导和一线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3D打印技术以及应用于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的各种结合点,拓展区级装备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视野,为即将举办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董秀敏)

上一篇: 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下一篇: 会计档案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