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的基础形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2 09:33: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的基础形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的基础形式

篇(1)

条式基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条形基础,它是基础长度比宽度大的一种特别的基础形式如果按照其上下部分可以将其分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式基础,条式基础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抗弯抗变形能力以及抗剪的能力,所以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在竖向荷载相对较大,同时地基承载力也相对较弱的基础工程当中,箱形基础是混混凝土底板、顶板和侧墙及内隔板构成的一个结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抵抗较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其也比较适合使用在软土地基上面积不是很大,或者是上部结构分布比较松散的基础结构当中。

1 建筑基础工程中条式基础的构造与施工特点

1.1 构造

首先是条式基础边缘的高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得到十分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其高度应该控制在200mm左右,阶梯形式的基础每一个台阶的高度都应该控制在300到500毫米之间。其次是建筑工程的地基厚度通常都会设置在100毫米左右,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建筑施工中基础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应该处在C15之上,底板位置受力钢筋的直径一定要在8mm之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邻底受力钢筋之间的间距必须要在200mm之内。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严格的根据当前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去确定插筋锚固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地基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建筑基础工程条式基础的施工特点

在工程建设得到时候,基础自身的承载力、刚度以及变形承受能力将会对建筑自身的承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彻骨中一定要对其特点予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对基坑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完成验槽环节,同时还应该把局部出现的全岩土层做彻底的清理和开挖,之后对灰土层或者是砂砾层进行回填和夯实处理,直到基底处于平整的状态,此外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将浮土或者是杂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在成槽质量验收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对地基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地基土出现严重的振动或者是变形和沉降现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土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得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证。在地基强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之后就可以在地基的弹线上进行探险和支模施工。在铺设钢筋网片的时候,在其底部位置应该采用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最后一点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模板上方的垃圾和浮灰进行全面的清理,如果模板上方已经出现了大片的锈迹还可以采取各种除锈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钢筋的清洁性和干燥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还要对模板进行养护和润湿处理,这样局可以更好的保证模板自身的强度不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旦有了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就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

另外在分层进行阶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中,每一台阶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之后应该稍停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后再继续下一台阶的混凝土浇筑。同时在初步完成阶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进行上层台阶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下层台阶混凝土浇筑中出现混凝土溢出现象,以及防止上层台阶根部出现质量问题。然后磨平台阶表面上鼓起、气泡等不平整的部位,从而保证台阶表面的平整性,而对于建筑工程锥形基础来说,其斜面部分的模板支设作业应该在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且采用定位机将模板和浇筑的混凝土压紧、压实,进而防止模板出现浮土、积水等不良现象,从而确保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的整体承载力、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保证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使用性能。

2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型形基础的构造与施工要点

2.1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在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型基础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箱形基础。为了防止建筑工程的基础出现较大程度的倾斜现象,应高确保箱形基础在平面布置上的对称性,以此减少基础荷载的偏心距,而且要求基础荷载的偏心距不宜高于基础底板面积抵抗矩与基础底面积之比;其次,箱形基础的高度一般在建筑物高度的1/8-1/12之间取值,且箱型基础的高度不宜低于其长度的1/18;此外,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的厚度应该满足建筑物柱、墙的冲切验算要求。,对于底板、顶板厚度的计算和确定应该根据其实际受力情况,具体地讲在建筑基础工程中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在内隔墙间距的1/10-18/之间取值,而基础的顶板厚度取值范围一般是在20cm-40cm。且要求建筑内隔墙的厚度不宜低于20cm,其外墙厚度不宜低于25cm。最后,箱行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2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施工特点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施工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做好箱形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先勘察施工现场的地基土质情况、水位地质条件淮确掌握全面的地基工程信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地基基底标高、基础轴线尺寸,同时需要在完成基槽(基坑)之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和水泥配合比,制定可行性高、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第二还应该严格控制和监督水泥、水、砂石与外加剂、钢筋、添加剂、隔离剂等等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工具和机械的配套和准确到位,同时对钢筋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该采取防腐除锈的措施,确保钢表面的清洁。而使用的水应该是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的纯净水,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应该确保水泥材料的质量。选购具有防渗能力墙、粘性度大等优点的优质水泥材料在合适的水泥比的基础上再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水性隔离剂、甲基硅树脂等,从而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结束语

在当今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条式基础和箱形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更大,这两种基础形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地基自身的承载力,同时也使得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为强大的保证,同时采用这两种基础形式还能十分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和投资,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篇(2)

1土木工程基础中复合地基技术的运用

在土木工程中,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物中,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最为基本的构造。如果地基不稳的话上部建筑就谈不上安全性了。现代的建筑物的地基主要问题有强度和稳定性上的问题、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地基失稳的问题、地基的渗透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将新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其中。针对不同的土地情况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加固地基的技术可分为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入固化物、加筋和冷、热处理等方式。在介绍复合地基原理时可以知道复合地基技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良地基的物理性能,这种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方式与原天然地基或浅基础相同。除此之外另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便为部分或整体的进行置换。通过置换为更加坚固结实的基础物来增强其地基的强度。具体方法主要有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钢筋混凝土桩混合地基法、挤密砂石桩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利与弊。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经济且实用的方法。当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要根据天然地基是否满足最基本的承载力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地基的类型,是否用原来的天然地基,还是要经过人工进行加强以使得这种人工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就要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与运用。这三种最为基础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对于荷载的传递路线上有所不同。如浅基础是将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而桩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先传递给桩然后再传递给地基土地;最后的复合地基则结合了浅基础和桩基础的传力途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另一部分则通过桩来向下进行传递。由此可见,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2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的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中地基便为浅基础,桩基础还有就是复合地基了。而采用复合地基能有效的改良地基承载力等优势,且结合了浅基础与桩基础的双重优势,还可以更加的适应环境。但是就现在而言复合地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一些不能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复合地基计算的理论、复合地基的形式、工艺、质量检测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将复合地基技术的原理不断的完善。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出现了多种类型,如渣土桩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技术、冲锤成孔碎石桩技术、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等。这些技术发展都很快。除此之外还有低强度桩施工工艺也在不停的得到了突破。除了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在使用材料上也有所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得到应用,使得新材料更加适应新时期对环境的要求,节约环保已成为当代的主题。总之,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想使该技术不断的适应新要求,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综上所述,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以其良好的经济效应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且复合地基技术的一些理论还不完全成熟,仍就需要技术人员将该理论不断探索及完善,以使其经济效果达到最佳。将理论不断的应用于实践,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并以实践来不断的发展真理。将复合地基技术的理论结合工程实践,相信在近几年我国该项技术会有所突破。

作者:刘坤 姚忠岭 孙砥夫 单位:内蒙古煤田地质局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 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 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 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 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旎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三、结论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开始重视地下室工程的建设,这也使得地下室建设规模得到不断增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化,对建筑工程地下室的防水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地下室防水工程日益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传统的防水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密度,但在在干缩和冷缩的情况下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和渗漏等现象,影响到地下室基础工程整体功能的发挥。而刚性防水施工作为一项新型的工艺技术,具有粘结力强、适应性强、体积稳定、涂层抗渗强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防水材料的不足,提高地下室基础结构的抗渗能力。本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膨胀剂为HCSA高性能膨胀剂,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抗裂防渗等级,保证了混凝土自身刚性防水效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采用刚性自防水,地下室的筏板基础厚度为500mm,地下室外墙厚度300mm,砼均采用商品砼,外墙外侧防水采用涂膜防水。

2 技术方案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地下室规模和深度不断增大,结构形式也变的更为复杂,加上地质条件限制,若在防水工程中采用传统的有机防水材料,往往会在施工中遇到很多困难。为避免出现有害裂缝,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膨胀剂为HCSA高性能膨胀剂。

基于“整体补偿,局部加强”原理,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本工程采用连续是膨胀加强带技术。它是在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加设膨胀加强带,达到给予较的膨胀应力的目的,带宽为2m,在带的两侧用密孔铁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见图1。

图1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

为方便工程施工缝的划分,便于施工组织,本工程采取普遍提高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技术措施,将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设计指标由0.020%提高至0.030%。地下室底板、外墙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后浇带部位为C40P8。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机制砂,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的5~31.5mm碎石,含泥量

3 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

配楼地下室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流程如下:定位放线基坑开挖浇筑底板垫层砼砌筑底板砖胎膜底板抗渗砼施工地下室外墙施工外墙立面防水施工外墙防水保护层回填。

3.1 底板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及钢筋间的杂物必须清理干净。采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使混凝土暴露面最小,浇筑强度最大,浇筑时间最短。振捣棒按如下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角处,确保砼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振捣时间以砼表面出现浮浆为止,移动距离不能超过500mm,必须保证及时振捣。

振捣时应尽量不触及模板和钢筋,以防止其移位、变形,施工缝、预埋件及穿墙管道处应加强振捣。控制混凝土接茬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防止不出现“冷缝”。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首先用长刮尺刮平,初步分散水泥浆,为避免砼表面出现龟裂现象,应在砼表面撒散一层薄薄的瓜子石,在砼浇筑1h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反复搓压数遍使表面密实,最后在终凝前再用铁抹子压光一遍,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有害裂缝而影响防水质量,待表面收干后,立即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经计算,使用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两层毛毡,即可满足保温、保湿要求,适时洒水以保证毛毡片始终处于湿润状态。若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接近20℃,则及时增盖几层毛毡片,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10℃即可清除保温层,改为浇水养护。

3.2 外墙混凝土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在底部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增强薄弱部位砼的抗渗性能。砂浆放入2m3吊斗内,并用铁锹入模(不宜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使接浆尽量粘结在水平钢筋上。外墙导墙上口处理见图2。

图2 外墙导墙上口处理示意图

浇筑墙体砼连续进行,内外墙砼浇筑分别按照自身的浇筑顺序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上下层的间隔时间控制在2h内,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棒操作人员数量、振捣插入点位置,见图3。振捣棒移动间距小于4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振捣棒应距洞边30cm以上,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墙上口找平,墙体砼浇筑完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砼,将墙上表面砼找平,高低差控制在10mm以内。

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混凝土质量

商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不定期派人去搅拌站抽查。

商品混凝土送达工地后及时检测,如果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坍落度过小、过大、离析或分层现象,则应对混凝土进行现场调试或退回处理。当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时,不允许往混凝土内加水,可根据坍落度实际损失情况,加少量的FS-H减水剂(往减水剂FS-H粉剂中加入40%水,稀释后形成FS-H溶液。每往6m3混凝土罐车内加入1kg的FS-H溶液,则增加1个坍落度)。

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率必须保证每台地泵至少有一台罐车等待浇筑,现场与搅拌站必须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根据浇筑进度及道路情况调整车辆密度,并设专人管理指挥,以免车辆相互拥挤阻塞,同时避免因混凝土不及时引起施工冷缝。

4.2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下料的厚度,一次下料不能过厚,浇筑墙、柱砼时每层下料厚度控制在50cm,要按顺序振捣,以防少振或漏振。保证浇筑出的砼面光滑、密实,不会出现蜂窝。对于墙、柱根部及易发生质量通病部位的振捣要派专人监督控制质量,在浇筑墙、柱根部前,要先接浆,底部浇筑砼分层薄一些,增加振捣密实度。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要细致振捣,振捣密实,防止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如就餐时间或其它原因,由两班人员换班,现场不得中断。如果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3 成品保护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钢筋位置的偏移,在人员主要通道处的梁、板钢筋上铺设钢跳板,操作工人站立在钢跳板上,避免踩踏梁板、楼梯的钢筋和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在交叉作业时,严禁操作人员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允许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拆模时,对各部位模板要轻拿轻放,注意钢管或撬棍不要划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要使用锤子或其他工具剧烈敲打模板面。用塔吊吊装模板靠近墙、柱时,要缓慢移动位置,避免模板撞击混凝土墙、柱。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5 结语

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重视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做好选材、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地下室工程的质量安全。本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膨胀剂为HCSA高性能膨胀剂,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抗裂防渗等级,保证了混凝土自身刚性防水效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篇(5)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优化结构方案和改进结构技术,提高结构材料的利用率,创造节约型结构产品是大势所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房屋建筑对地基工程的沉降程度和强度标准有了更严的要求,尤其是软土地基,如果不按照严格的规定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或者施工方式欠佳,就会使房层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1 软土地基及其特点

1.1软土地基是由淤泥质土、淤泥、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低的土构成的地基,具有强度变化缓慢、不均匀,加荷载易变形,变形速率大且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

1.2 软土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并具有触变性、流变性等特殊的土力学性质,工程利用条件较差。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无法承受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易出现地基局部破坏甚至整体滑动的危险;软土地基的灵敏度高,在地基施工时产生的挤压、搅拌和振动,易引起地基破损,降低软土的强度。因此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才能进行房屋建造。

2 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工艺

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原理是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塑料排水袋或砂井等),逐渐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渐增长,从而使地基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1)电渗排水法。主要利用其来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或边坡稳定性的目的。在土中插入接通直流电的金属电极,通过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软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将水从阴极排除,借助电渗作用来逐渐排除土中水。

(2)堆载预压法。房屋建造之前,在建筑场地通过临时堆填与建筑物相等或大于建筑物荷载的土石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预压,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的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3)砂井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并,在砂井之上铺设沙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载固结,并加速强度增长。

2.2 胶结法。

基本原理是在软层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固化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1)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形成坚硬的拌和柱体,与原地基共同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灌浆法。利用压力泵把水泥、水泥混合物或其他化学浆液灌入土体,使其与原地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渗、堵漏、加固的目的。

(3)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待处理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形成高压射流来冲击破坏土体。待浆液凝固后,便与土粒混合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3 置换法。

基本原理是以沙、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1)石灰桩法。石灰桩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塑性指标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石灰作为固化剂处理的临时加固效果比水泥要好得多。石灰桩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利用机械或人工成孔,填入生石灰并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膨胀、吸水、放热作用以及与地基土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善桩体周围地基土的化学性质,在稳定地基土的同时,提高了强度,并使桩体与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将一定配合比率的石屑、碎石、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拌和后,用振动沉管桩机或其他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桩体。并在这种桩的桩顶铺上一层褥垫层,桩间土、褥垫层和桩形成了复合地基,这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由它组成的复合地基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承载力。

(3)碎石桩法。利用一种单向(双向)振动的振冲器或冲击荷载将桩管挤入地层并在地基中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密实的碎石桩。桩体和原来的桩周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碎石桩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强夯置换法。

对厚度小于7m的软弱土层,边强边填碎石,形成深度3m-7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墩体,碎石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2.4 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换填法。将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充质地坚硬、性能稳定、强度较高、具有抗侵蚀性的砂、卵石、碎石、灰土、素土、矿渣、煤渣等材料,并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换填法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质土、淤泥、松散素填土、杂填土。

(2)挤压密实法。对软土厚度大于3m且分布面积广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夯击、挤压、爆破和振动等手段来提高地基承载力。通常处理方法有表层压实法、强夯法、重锤夯实法、碎石桩法、爆破法等。

(3)加筋法。在高填土、填土及砂土等软弱土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加筋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受力杆件、拉筋等提高地基整体性和承载力,减小建筑设计物的不均匀沉降。常用加筋法有:加筋土、土层锚杆、树根桩法等。

3 结语

3.1 软土地基由于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等特点而容易发生变形,从而易使整个房屋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结构损坏,若选择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或建筑物等,必须对软土地基做切实可行的技术处理措施,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本文中所阐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均是比较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必须有选择的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软土地其处理工程中,首先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认真的勘察,分析其地质特点,检查土层分布,同时要注意软土地基不稳定将造成的危害,针对复杂的软土地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结构安全,使之更为经济,更加有效。

3.2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在大量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积累更多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变形特性与不均匀沉降资料,探索总结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终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承担着主要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出现的主要姻缘有两点:一是由于混凝土施工前未将枕木摆放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造成的力量分布不均导致裂缝;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混凝土水分蒸发太快,导致的拉应力过大形成裂缝。

2.2 结构漏水 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是常见的房屋建筑工程漏水地点。产生漏水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导致的,属于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错误操作导致,属于是人为因素。

2.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的使用对房屋工程质量具有关键的作用,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施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将标准的施工材料要求标注,导致的施工材料使用错误;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自身降低施工材料的标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2.4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施工设计过程中未能合理设计导致,另外,也可能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杂物不小心堆积在通风孔道中,导致孔道堵塞。

综上所述,虽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除个别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提高施工和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作为建筑实体和地基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实体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基的作用。如果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话,那么可以采用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荷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那么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基础,这种基础的有点是比独立地基更加的稳定,但是造价比独立地基要高。

2.2 完善质量控制法规落实机制,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效果

建筑工程基础性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存在着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但目前的这些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质量进行的监督,要想真正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监督机制。要想使这个机制有效的运行,首先必须确定这个机制的法律地位,赋予其与工程质量监督同样的权威性。其次配备专门的质量控制监督人员,主要负责核实各部门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避免质量监督工作只是纸上谈兵,落为空谈。质量控制监督人员要想做好这个工作,实现这个岗位存在的价值,必须具备必要的素质:首先熟悉基础性工程建设的工作,对其质量控制的时点和重点有总体上的把握;其次具备专业的质量监督知识,能在监督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最后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面对问题。

2.3 加强建设队伍品牌塑造,激发各岗位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要激发各岗位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就必须使所有人员有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并自愿为这个共同目标去奋斗,而加强建筑队伍品牌塑造,首先让各相关人员感受到大家所处的是一个整体,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其次“品牌塑造”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认可、信赖“品牌消费”的大背景下,是各行业共同追逐的目标,在“品牌”欠缺的房地产行业如果能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并将这个品牌打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这对工程各相关人员都是极大的吸引。这种吸引力将驱使着所有工程参与人员时刻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自检、不断改进,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为建筑基础性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效果提供了主观上的保证。但品牌塑造不可能在真空中实现,尤其是面临的是结构复杂、道德水准不同、大部分人员“后方”不稳定的群体,要想真正树立起“品牌塑造”的意识,实现品牌塑造的目标,就必须分析这个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构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激发。以此在建设全员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品牌塑造”氛围。

2.4 设立专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信息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建筑基础性工程建设涉及的环节多且复杂,要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效果,实现工程目标就必须将这些多且复杂的环节系统地连接起来,因此有效地沟通十分必要,在基础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信息员,负责质量控制情况的记录、汇总和上传下达,必要时进行质量控制的协调工作,就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的有效沟通,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促进了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为工基础性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客观上的保证。

2.5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机、材、法、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陛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2.5.1人的控制

为了避免人的失误,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量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应从政治、思想、业务、和身体等几方面素质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2.5.2材料质量的控制

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各材料供应部门一起抓。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从材料员、质检员、具体操作的工人班组和工长到项目经理都要重视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2.5.3方法的控制

这里指的方法控制,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用的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尤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例如,在拟定硅施工方案时,应保证硅浇注能连续进行;在浇注上层硅时,下层硅不致产生初凝现象;否则,就不能采用“全面分层”的浇注方案。此时,应采取技术措施,采用“全面分层掺缓凝剂”或“全面分层进行二次浇注”的浇注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对需要缓凝的时间和缓凝剂的参量,或二次振捣的时间间隔和振动设备的数量,均应进行准确计算,并通过试验调整、确定。

总之,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无论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等,都必须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2.5.4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施工组织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机械化施工方案。

2.5.5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作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冬季、雨季、风季、炎热季节施工中,还针对基础性工程的特点,尤其是对硅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本文引用日本55方法来实施改善);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

3结论

总之,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切实利益,相关人员要格外注重加强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

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指: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等,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现已全面配套齐全,已成为保障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负担不合理,造成工程老化、效益衰减、发展缓慢,加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大、种类多、运行条件恶劣,给这些工程的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管理好、维护好这些小型水利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是保障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东台市港镇属沿海垦区,是由原来的新东、港、海堤、八里、新曹五个乡镇合并而成的,总面积235平方公里,总人口4.78万人,下辖17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和渔业大镇。全镇水利工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奋战,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全镇共有市级河道12条,长度64.45公里;镇级深浅中沟59条,长度212.91公里;村庄河道40条,长度76.78公里;节制闸9座;灌溉站7座;各类桥梁352座;农村公路总里程312公里;沿海海岸线85公里;防汛海堤8.1公里;供水管道588公里。这些工程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丰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几年,市(县)农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委、市交通局等多部门先后向上级争取工程项目,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工程投资是以国家、集体、个人一起投入,各部门之间争取到的项目,在投资上的相互比例也不一样,如国土项目,不需集体和群众自筹,工程的管护方式:一是1997年组织实施“三战一改”项目,将小型水利设施分为准公益型、公益型和经营型三类,称“三小工程”。通过承包、拍买、租赁等形式进行改制;二是近年来,通过“四位一体”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将河道管护纳入环境整治项目,村(居)场与管护人签订河道管护合同,但因管护资金难以到位,效果不显著。

2、存在的问题

2.1执法不严。现实情况与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有差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省及各市(县)的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面积、划定界限、抓好管理、严格执法,但在实际管理中,矛盾较多、关系复杂,出现扯皮、推诿等情况,缺乏执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2.2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群众法制意识淡簿,致使水利管理维护工作监督不到位,甚至出现水利设施被恶意破坏的现象。

2.3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从上到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建设单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而对该工程的后期管理不到位,有些即使是在工程完工后落实了管护责任,但现实中,对管理责任、管理经费、管理要求和标准缺乏检查考核;二是乡镇水利水务站管理人员一方面服务于国土、农开、财政、交通、农委等一系列工程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局和镇政府的相关中心工作,各类中心工作繁多,目标考核任务重,无法做到专职专用;三是水利管理技术人员业务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管理实践经验;四是管护资金难以落实、难以到位,尽管上面有规定,但现实情况与上级的文件要求差距较大;五是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给工程管护带来困难。

3、几点建设

3.1要强化工程管理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执法能力。适当增加工程管理执法人员和相关装备,在执法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3.2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一是要落实分级负责,市、镇.村各自职责,要具体要细化;二是要层层落实管护考核措施,强化管护考核目标和考核制度。

3.3要切实加强水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水法律法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4要高度重视乡镇水务站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所占的主导作用。乡镇中心工作要与管理业务工作剥离,确保有专职人员抓工程管理工作。

3.5要将管护经费真正落到实处。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多,有财政、土地、农业,还有其他综合部门。这些资金的投入只重工程建设,不重工程管护。牢固树立建设是管护的开始,管护是建设的延续,管护是永恒的主题,为使工程延年有效发挥作用,就需要让大家树立建设是管护开始的理念,要将一定的精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管护之中。政府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预算来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管护。

4、总结

在了解了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有利于保障乡镇的小型水利工程运作正常与工程质量,能够在保障乡镇的用水之后更多的提升老百姓的效益具有非常积极有效的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地形图更新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测绘科技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已从初步的理论探索进入到实践,期望解决技术标准、更新机制、更新技术方法与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空间基础数据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特别是自“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城市纷纷建立各自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目前,许多省市开展了1:1 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与建库工作,并逐渐在规划、管理、监测、决策中发挥作用。

1、地形图更新技术的研究客观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社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地形图现势性

数字地形图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决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地形图上的信息与现实存在的一致性成为非常迫切的需求。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即使是五年一轮的1∶10 000地形图更新周期也不能满足资源调查、交通建设、规划、灾害防治等方面应用的要求;在基本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市,一到两年的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周期甚至都不能满足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1.2地形图生产的重点转向持续性的地形图信息维护

在“九五”与“十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形图生产的重点主要是解决传统测绘技术到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及数字地形图的覆盖问题。“十一五”以来,地形图生产的重点已转向持续性的信息维护更新,且具有大面积、规模性、实时性的要求与特点,所以需要建立科学的地形图更新机制与技术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与技术方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已逐渐建立地形图更新机制,形成了技术标准与技术路线;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在经过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已经开展规模性的地形图更新。浙江省测绘局在2006~2007年已完成1∶10 000地形图快速更新试验,并已开始规模性试生产。分析、研究国内外地形图更新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地形图更新工作的开展。

2、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基础地形图的主要工作内容

2.1 空间实体的更新

空间实体的变化是基本的更新内容,包括各种点、线、面等特征变化,是GIS 的基本研究对象。点、线的更新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因此重点应该是面信息的更新。

2.2 属性信息的变化

属性信息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空间实体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和该空间实体相关的属性发生了变化,例如,一栋房子转让后,房子的产权发生了变化,而房子的空间信息没有发生变化;另一种情况就是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都发生了变化,如一个地方进行了重建,该地方原有的空间实体全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其属性信息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属性信息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变化的一致性,否则很将产生错误。

2.3 拓扑关系的重建

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实体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拓扑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但该过程不应该完全由人工来实现,大部分应该由程序根据实际的情况自动变更。拓扑关系的重建应该结合空间实体信息的更新同步进行。

3、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基础地形图的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3.1关于部分要素更新

数字地图上的信息可以根据地理信息变更情况与使用需求,及时进行局部更新或部分要素更新,未发生变更的信息则在不需要增加任何工作量的情况下得以延续与继承。更新要素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为:

1)该要素使用频率与重要性;

2)是否为地形图上的核心要素;

3)更新资金投入与使用价值。

地形图使用中,地名、交通、居民地、行政区划、水系、高程、植被等信息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地理信息,可以作为优先更新的要素。但对居民地、植被的更新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制定合适的更新指标。美国规定基本地图更新分为轻度更新、基本更新和完全更新3类,并作出不同的指标要求,值得我们分析与参考。

3.2关于地形图更新技术标准

我国制定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B /T14268—93) ,局限于时模拟图的条件,现在已不再适应,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新标准应该对地形图更新时允许的位置误差、要素综合取舍尺度与原则、更新要素之间关系的一致性、更新成果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作出规定,以规范地形图更新行为,加快更新生产速度和提高更新效率。

3.3关于历史数据的保存问题

在传统测绘技术的条件下,地图更新是以“代”的形式来延续的,历史数据以版本形式保存。而一幅数字地形图上的地理信息可能经过多次的修改,按版本形式保留历史数据已不再适合。国内一些关于“数据库增量更新技术”研究成果,采用将数据库中删除的信息(即历史地理数据)存入历史库进行管理的方法,既可满足历史数据的查询与恢复,又可解决数据保存中的冗余问题。

3.4关于共享数据的利用问题

充分利用专业共享数据是地形图更新中一个重要环节。浙江省测绘局与14个省级专业厅局建立了地理信息共享合作关系,并利用专业数据进行1∶10 000数据的更新,取得了一些经验。从民政部门收集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勘界信息、从水利部门获取的水利工程信息、从省土地调查办获取的土地调查数据,在更新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可以提高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但相当一些部门的专业数据,还需要通过标准共建、数学基础与底图统一等共建共享业务建设的深入,才能较好地满足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的使用要求。

结语

经过我院半年多来的应用和实施,结果表明,利用工程测量成果数据(如工程竣工测量、放线测量、现状图审核等)动态更新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是可行的,同时具有成本低、现势性强的优点。但是,实时动态更新是相对的,要实现城市基础地形图与城市的发展变化完全同步很难,需要解决的是将滞后时间如何尽量缩短,因此,动态更新还应与局部全面修测(定期更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动态更新地形图机制。

篇(9)

0.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既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建筑实体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内容。因此,想要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要从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入手。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程实体的质量,也就是要满足业主所要求的如主体结构安全、建筑地基基础的牢固以及合理的通风采光等使用功能;二是施工的管理质量,也就是指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程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由此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相关部门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过程时,要立足于对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1.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1.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没有将枕木摆放在一条垂直线上,由此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二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1.2结构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的渗漏部位一般是在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产生渗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快使防水层产生破坏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在细部处理上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等人为原因。

1.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一是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所需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明确的标注;二是在选材的时候,因片面追求低造价而偷工减料。

1.4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到通风孔道内,最终堆积造成通风孔道堵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还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保障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2.防治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范

想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则制度,如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同时还要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其真正的发挥监督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作用。

2.1.1施工质量责任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既是操作者,又是组织者;既是被控制的对象,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因此,整个质量控制工作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参与施工人员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

2.1.2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材料、半成品、构件不合格或因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工程事故的情况,需要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2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的发挥作用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进行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从工程施工的基本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

2.3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与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不少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较低,不少人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仓促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与设计不符的现象,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从严格限制准入资质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抓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4确保施工所使用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建筑构件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把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以此确保基础性工程的质量。

2.4.1严把材料采购关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的手段层出不穷,回扣、提成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极大。因此,在采购员的委任上,应选择那些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材料鉴定水平,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

2.4.2严把材料检测关

现阶段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即使是对于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对于那些质量保证书不齐的产品,则应追查到底,确保“三无产品”和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2.4.3严把材料使用关

对于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也是建设优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就要预先为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创造良好仓库、场地、道路等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进行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还要注意对施工使用到的试验仪器、机械设备等进行管理和检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5优化施工方式

所谓优化施工方式,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虽然采取先进的工艺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也会提高项目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的合理优化。

3.结论

综上所述,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认真对待规范的制定、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等工作,更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此项工作不断的得到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控制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篇(1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ystems analysis, research and summarized,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o the regularity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rate grasp all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real mea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hoice and implementation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solved a design scheme of the combin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geotechnic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upporting a case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喷锚网支护可提高高陡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走性合理选择施工程序、工艺和技术措施是保证喷锚网支护工程质量的关键。对喷锚网支护要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锚杆间排距、抗拔力、外观感等方面进行检测,严把质量关。从我省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来看,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广泛应用的工艺手段,与其它软基处理手段相比,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工后沉降小(营运质量高)等显著优点。按照省交通厅的规划,“十五” 期间我省将再建设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粉喷桩一定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喷锚网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上层共同工作来提高边坡岩士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 土 )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适用于岩性较差, 强度较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或虽为坚硬岩层,但风化严重、节理发育,易受自然营力影响、导致大面积碎落,以及局郜小型崩塌、落石的岩质边坡;或岩质边坡因爆破施工,造成大量超爆、破坏范围深入边坡内部,路堑边坡岩石破碎忪散、极易发生落石, 崩塌的边坡防护。如省道l947线(坪石至乳源公路)二期改造工程黑山嘴路段(k61+850~k62 +355),因深切路堑,造成左边坡高达48m,右边坡高l 8m的高陡路堑石质边坡。而且由于施工队伍采用大爆破作业,使得左、右边坡破碎松散,犬牙交错,时有落石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和将来的营运安全。为了使松散岩石边坡不出现落石、崩塌现象,确保行车安全,经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喷锚网支护方案进行防护。

2 喷锚网支护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喷锚网支护的施工程序是:搭设脚手一整修边坡一制作安装设施排水孔一第一次喷射混凝 一锚杆钻孔、注浆一钢筋网制作:挂网(第二次喷射混凝土一养护一拆除脚手架。现把各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2.1 搭设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先对现有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安全后再搭设脚手架。钢管支架立柱应置于坚硬稳定的岩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 ;立柱间距1.5m.架子宽度1.2~1.5m;横杆高度1.8m,以满足施工操作;搭设管扣要牢固和稳定;钢架与壁面之间必须楔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连接牢靠,以确保施工安全。

2.2 坡面整修

由于现有的岩石边坡破碎松散且不平整,故必须将松散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处理好光滑岩面;拆除障碍物;用石块补砌空洞;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对边坡局部不稳定处进行清刷或支补加固;对较大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勾缝处理;在边坡松散空洞处和坡脚处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预留的长度根据现场确定布设。

2.3 喷射混凝土作业

2.3.1 喷射作业前必须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2.3.2 喷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以确保一层后才进行定位;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钻孔,孔径5 0m m;根据现场的情况确定锚杆深度一般为1.0~1.5m,钻孔要垂直边坡面。锚杆采用~22mm 钢筋,间排距2OQCm,梅花型布置。

2.3.3 如遇岩石过于坚硬须采取加水的方式钻孔,钻孔时必须随机钻速度钻进,不能强加压力冲钻,以免影响边坡岩石的稳定。

2.3.4 采用压力泵将l:l的水泥砂浆注入锚孔。如遇空洞不能加压太大,要保持0.lM P a的工作压力。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孔底5~l 0cm 处,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注浆要保证砂浆饱满,不得有里空外满的现象。

2.3.5 注完浆后,立即插入锚杆,若孔口无砂浆溢出,应及时补注砂浆。

2.4挂网

2.4.1 先将圆盘钢筋(直径~6)凋直,按边坡形状尺寸取料加工, 按网孔2Ocm X 2Ocm的规格编织好钢筋网,分布要均匀,绑扎要牢固。

2.4.2 编好钢筋网后,与锚杆交接处必须进行焊接,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晃动。

2.4.3 钢筋网必须紧贴混凝土表面,以保证钢筋网保护层厚度。

3粉喷桩的施工观测及工艺方法

3.1 沉降观测

路堤施工期:每填两层观测一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之后,每3 d 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再转入正常观测。

预压期:第一个月每 7d 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1 5 d 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一个月观测一次,直到铺筑路面前。

路面结构层施工期:一般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各层次的沉降观测每填筑一层至少应观测一次。路面施工结束后,每月观测一次,至交工验收。

3.2 侧向位移(稳定)观测

侧向位移桩和基桩设置好以后,采用钢尺量测位移桩与基桩之间的距离,量测钢尺的拉力为5 kg,有条件时也可用红外测距仪量测。观测工作在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时开始,其频率为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达到设计的施工标高。

3.3 不稳定状态的判断标准

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若中心日沉降量达到1.5 cm /d,或日例向位移量达到0.5cm/d时,标志着不稳定状态出现,应立即停止加载。

3. 4 路面铺筑前沉降稳定的判断

当连续三个月观测的沉降量平均不超过5 m m 时,可以卸载并开始路面铺筑工作。

4 施工注意事项

(1)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

(2)严禁没有粉体计量装置的喷粉机授入使用。

(3)定时检查粉喷桩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对使用的钻头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2cm.

(4)当钻头提升至地面以下0 5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

(5)当喷粉成桩过程中遇有故障而停止喷粉,在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lm 。

(6)粉喷桩施工时,泵送水泥必须连续,固化材料的用量以及泵送固化材料的时应有专人记录,其用量误差不得夫干士l% 。

(7)为保证搅拌机的垂直度。应检查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2次,使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 。

(8)搅拌机喷粉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预定的施工工艺要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施工前应丈量钻杆长度,并标上明显标志,以便掌握钻入深度,复搅深度。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上一篇: 护理礼仪重点知识 下一篇: 透析护理综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