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2 09:33: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篇(1)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032-02

1 风险的概述和特征

1.1 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最初出现于1901年美国的A.M.威利特所著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这一定义强调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其后许多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给风险下了各种大同小异的定义。

虽然风险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定义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二类定义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风险是一个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它可能带来不确定结果的综合效应。

1.2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指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损失性、结果双重性。

2 项目风险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1 项目风险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影响因素,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期望产生背离,从而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2.2 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

形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项目发展与变化情况的认识和应对决策等方面出现问题,包括:

①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②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特征。

③项目信息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3 项目风险的来源

项目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项目风险会有不同的引发来源。主要包括:

(1)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地产项目造成影响,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损失。

(2)政治风险: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政治环境风险、政治体制改革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战争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风险、住房制度改革风险等。

(3)经济风险: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包括:融资、财务、地价、市场供求、工程招投标、国内经济状况变化等方面的风险。

(4)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给房地产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包括:科技进步,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建筑材料改变和更新、设计变动和计算失误、生产力短缺等风险。

(5)社会风险: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城市规划、容积率变更、区域发展和文物保护、社会治安、公众干预等风险。

(6)国际风险:指因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对地区性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国际投资环境风险、货币汇率变化风险。

(7)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由于开发商策划失误、决策错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实现。包括:投资方式、地点、类型选择、组织管理、时间管理、合同管理等风险。

4 项目风险的识别

4.1 风险识别的定义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识别引起风险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何。

4.2 风险识别的过程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首先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然后确认这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风险因素清单。把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列出清单,应包括各种影响环境、决策等。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根据初步风险清单中所列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推测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可能性,重点是资金的财务结果。

(4)制订风险预测图。分析某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潜在的危害。

(5)对风险进行分类。首先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能辨清风险的性质,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目标。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这是风险识别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目录摘要,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

4.3 风险识别主要方法

(1)分解法:就是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难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这也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2)故障树法:就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各种小的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该法是利用树状图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的方法,这样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

(3)专家调查法:包括集思广议法和德尔菲法。其中后者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的。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

(4)流程图:用于给出一个项目的工作流程,项目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的图表。

(5)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项目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6)财务报表法:根据项目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为基础,将每一会计科目作为以风险单位进行分析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汇总,得出结论的方法。

(7)敏感性分析法:研究项目生命周期内,当项目的变数以及项目的各种前提假设发生变动时,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会出现何种变化以及变化范围有多大。

5 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5.1 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风险的评估就是在前期预侧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种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它的准确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正确性。

5.2 风险评估的方法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罗模拟法、图形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按用途分为:风险源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测、频率统计分析、风险后果的评估、风险决策、管理计划和对策的制订等方法。按适用评估对象分为:针对工期、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汇(利)率、自然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灾害、预测和决策等的分析评估方法。

6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减轻风险。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

(2)预防风险。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

(3)回避风险。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

(4)转移风险。指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组织,所以又叫合伙分担风险。

(5)接受风险。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风险是最省事最省钱的风险规避方法。

(6)储备风险。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

7 项目风险控制

(1)项目风险控制概念。

篇(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在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飞跃式地变化,然而这其中却充满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如何让我们生活的场所更加安全,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安防网路来保证整个城市的安全,显然运用科学、先进的技防手段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在这种前提下,城市安防应急系统的建设将显得愈发重要。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有风险,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风险管理技术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城市安防建设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极广、工程量浩大的项目,因此,其项目建设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一、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一)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项目都是由人组成的团队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构成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专家对项目风险管理有不同的认识。从系统和过程的角度来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过程活动,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诸多因素,应用到许多系统工程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一般来说,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团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和风险控制,采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对项目所涉及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采取主动行动,尽量使风险事件的有利后果(带来的机会)最大,而使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威胁)降到最低,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安全、可靠的实施,从而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然而项目风险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因为风险与客观环境有关,故当环境中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风险的性质,大小都可能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技术来发现和认识风险变化的规律。根据风险的广义定义,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在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发生的对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和运营可能产生干扰或导致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受到损失的不确定性影响。

(二)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

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可循,风险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普遍现象,也具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根据风险固有的特征和平安城市建设的特点,现总结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一下特征:

1、客观性。风险的存在取决于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的存在。也就是说,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风险,只要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出现了,风险就会出现,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如只要有施工就会存在施工安全风险、施工进度风险等。因此,要减少和避免风险,必须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2、无形性。风险不像一般的物质实体,能够非常确切的描绘和刻画出来。因此,在分析风险中,应运用系统理论、概率、弹性、模糊等概念和方法进行界定或估计、测定,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虽然风险的无形性增加了人们认识和把握风险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风险管理的科学理论,系统分析产生风险的内外因素,,恰当的运用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就可以有效的管理风险。

3、相对性。一个企业对于风险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因项目性质、项目大小和时间而异。例如,有平安城市建设经验的企业和无经验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其承受力不同而不同,同样是平安城市建设,其覆盖的城市大小相差甚远,即项目大小差别对同一个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另外,风险和任何事物一样也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定的条件会引起风险的变化,风险的性质、风险的后果都存在可变性,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风险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预测和估计。

4、突发性。风险的产生往往给人一种突发的感觉。当人们面临突然产生的风险,往往不知所措,其结果是加剧了风险的破坏性。平安城市建设中,我们不能预测哪个监控点位被撞坏,也不能预测哪个施工工序在何时何地会出错。因此,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应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研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防范机制,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5、多样性。平安城市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风险,如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合同风险、合作者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6、多变性。风险的多变性是指风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风险性质、破坏程度等方面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例如,平安城市建设的运维管理中面临的环境就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之中的风险。当业主要求、技术资金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也将随之改变,因而要求实施动态、柔性的风险管理。

二、平安城市建设项目中的风险识别

平安城市建设项目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风险,风险大多数情况下是潜在的,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项目风险识别过程是描述发现项目风险、确认项目风险的主要活动和方法。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 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会影响该项目、并将这些风险的特征整理成文档。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它不是一次, 而应有规律的贯穿整个项目中。风险识别一般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 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项目工作组等控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 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严格来说,风险仅仅指遭受创伤和损失的可能性, 但对项目而言, 风险识别还牵涉机会选择 ( 积极成本) 和不利因素威胁( 消极结果) 。任何能进行潜在问题识别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风险识别, 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过去项目中记录的经验和表示当前项目进行情况的文件, 如工程文档、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性能评价等。

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识别是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首要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识别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及其特征这是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只有首先确定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些项目的性质和后果。例如,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施工单位资质及信誉度、点位挖坑后对围挡的使用、安全员巡视及时与否,这都是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所以在项目风险识别工作中, 首先要全面分析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 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整理汇总成项目风险的清单。

其次,识别风险的主要来源。例如,在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支撑是人才,人员流动性太大势必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那么,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就是组织人员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只有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才能够把握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规律, 才能够度量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 从而才有可能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

最后,我们还要预测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项目风险识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和取消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之后, 必须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比如当监控立杆倒下后是否影响周边高压电线,是否影响其他公共设施,未使用围挡或围挡被偷后,基坑对行人人身安全威胁程度大小等。当然, 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而主观信息源则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

三、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评估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实现项目成功地运作, 企业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是任何安防领域里甚为重要的项目之一,然而基于所有项目所共有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一次性和独特性等特点使得每个项目的实现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风险, 如生产风险、完工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组织协调风险、政治社会风险、自然及环境风险等。这些风险不但增加了项目的管理难度, 还增加了项目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因此, 为了更有效地运作项目, 项目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是在其对应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并量化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范围, 估计和评价该风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的过程。针对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其中,定性评估接近于人们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感性的、相对直观的方法, 它主要是对无法量化和量化水平较低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或者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作定性分析, 得出更加可靠的结果。而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的定量评估则是一种科学、客观、理性的方法, 它主要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分析风险可能的影响。

四、平安城市建设项目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通过对项目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项目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视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即项目情况的变化,其实质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吻合,同时寻找机会改变和优化风险规避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使得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需求。

项目风险监控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应对风险的纠正措施以及全面风险管理计划的更新,它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风险监控工作任务:第一,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第二,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以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中调整出去。

五、结束语

我们需要牢记的是风险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平衡的艺术,它要求项目经理、项目团队及股东有一定的胆量。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与项目相关的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进来,包括项目团队的成员、高层管理者、顾客,项目经理的身份是协调人及记录着。组织必须为风险提供一个清晰的流程、工具及资源。风险管理的成功,有赖于企业打造鼓励员工对风险进行中肯及随时随地的交流文化,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徐玖平著:《项目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 毕星, 翟丽著:《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3)

现代化的物流项目逐渐向大型化发展,而随着项目的增大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的是项目的计划和投资,而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更注重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尽量规避风险,提高项目运行的稳定性。

一、简述物流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为了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硬件的配备,包括其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都可以称之为物流项目。物流项目的实施需要项目团队以及必要的客观条件,这就必然会给物流项目带来风险。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项目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改变,其风险大小与客观环境变动的程度成正比。而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则是在项目的进行中保持对风险的监控和评估,使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来有效的控制风险、降低风险[1]。

二、项目风险的分类

物流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可变性,大量风险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某一具体风险的发生则具有偶然性。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将物流项目的风险进行分类。

1.资金风险

随着物流项目规模的增大,资金的投入也相应的增大,而资金的机会成本和时间价值都很大,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视。物流项目一旦面临金融市场的变动,就容易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失或者积压,极大的增加了项目风险。//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市场风险

物流项目能否顺利的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要参照市场的需求和规模、市场扩展的前景和速度,以及物流项目本身与市场的适应度、竞争能力等。而这些因素都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给物流项目进入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2]。

3.管理风险

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都忽略了管理本身给物流项目带来的风险。企业高层对于该项目的意见是否能够达成统一,以及项目内部的经验水平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结构和相应机制等,都会给物流项目的发展带来风险,这种风险相对隐蔽,也更加难以预测。

4.技术风险

物流企业要应对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对物流项目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然而,不成熟的技术和不适合的设备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新技术的涌现也会缩短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项目成本。

5.服务风险

物流项目的运营方式主要是通过物流服务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而在运营的过程中,物流项目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难以预测的。//zuowen/

三、物流项目的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识别

现代项目管理首先要从寻找及确认风险方面来对风险进行控制。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对风险特征的了解和判断力,识别潜在的风险,进而未雨绸缪,掌握市场的先机。

2.对风险进行评估

在发现潜在的风险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专业化的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估计和评价风险的时间、概率、影响范围和后果,并分析该风险对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该风险对于本项目的波及程度,发生该风险后可能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处理该风险需要的费用[3]。

3.对风险进行处理

通过一系列的识别、预测、估计和评价,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之后,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该风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项目管理人员要对风险进行处理。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和策略。风险措施和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平稳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

4.对风险进行监控

篇(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37-01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某种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风险有其成因,同时,如果风险发生,也会导致某种后果。当事件、活动或项目有损失或收益与之相联系,涉及到某种或偶然性或不确定性选择时,才称为有风险。以上3条,每一个都是风险定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不一定是风险。

2007年,笔者所在的单位承接了XX机场的机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建设工作。该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其主要工作是应用EAI框架,集成机场内其他其他各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整个总投资过千万,建设工期为2年。2009年3月,该项目建设完成,并在机场开通时投入生产运行,该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以Oracle 9i为平台,建立了一个可存储机场航班信息、管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综合中心数据库,开发了航班信息管理系统、机位自动分配系统、外场管理系统、机场资源管理综合系统等,构成了千兆以太网络统一的网络平台,采用了EAI框架集成了这些新开发的系统外,还集成了机场内其它各个重要信息系统如航班信息显示、离港和广播等系统,连接机场外的许多相关系统如空管飞信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航空运营系统等,实现不同应用操作平台的集成、异构数据库的集成,达到数据共享、应用集成。在该项目中,笔者担任项目管理工作。

为了按照既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完成项目的目标,在项目中看,笔者非常重视风险管理,按照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笔者的项目实践,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该项目。具体讲,是按照以下基本管理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的。

一、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项目初期,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风险管理计划,具体描述如何为该项目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采用会议方式制定风险计划,因项目投资规模大,所以的项目干系人代表都邀请参加了风险管理计划会议,全面地考虑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制定充分的风险管理计划。

在计划中,确定了基本的风险管理活动(如每15天召开一次风险评估会议)。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和笔者的项目实践,定义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过程,估计了风险管理的时间表和费用,并把风险管理活动纳入了项目计划,把风险管理费用纳入了成本费用计划。

二、风险识别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把项目中的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团队风险、外部风险三大类,采用风险分解结构(RBS)形式列举了已知的风险。

技术风险有:对工作分析和评估不足、对EAI架构不熟;团队风险有:关键人员流动、缺乏合适的技术人员;外部风险有:未正确理解业务问题、预算不能按时到位。

在识别上述风险后,还确定了这些风险的基本特性,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方面,形成了详细的风险列表记录,此处只列出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他不再赘述。

三、风险定性分析

根据风险管理计划中的定义,确定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作记录。除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分析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包括对事件、成本、范围等方面的影响。其中不仅仅包括对项目的负面影响,还分析了风险带来的机会。

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后,接下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风险优先级是个综合的指标,反映了风险对项目的综合影响。笔者采用风险优先级矩阵来评定的。最后得出的结构是架构风险排在第一位,该风险的可能性很高,影响也很大。

四、定量风险分析

对已知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后,还采用定量分析法,定量地分析了各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通过专家评估的方法,组织有关成员对项目进行乐观、中性和悲观估计,同时,也利用历史项目数据,用于辅助评估。

五、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应对计划。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六、风险监控

经过上述5个过程后,该项目中的风险已经比较清晰,这时就要进入风险跟踪与监控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对已识别出的风险的状态进行跟踪,监控发生标志,更深入的分析已经识别出的风险,继续识别项目中新出现的风险,复审风险应对策略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根据目前风险监控的结果修改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新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新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束语

总之,该项目由于技术领先、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异地开发等原因,在实施中充满着风险。但由于重视项目风险管理,加之进行了较好的配置管理,整个项目始终遵循了变更控制程序,使项目顺利完成了其目标。

2011年该项目建设完成,并在机场开通时投入生产运行,目前运行稳定,得到了机场方的肯定,由此,笔者荣获公司董事会嘉奖,其所负责的项目荣获“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篇(5)

在国外,文化活动被定义为“特殊活动”的一种,是面向所需要的资源和事先界定的目标所做的有组织的工作,一种有预算和时间进度的独特(因而具有风险)事业,具有与项目共同的特点,如明确的目标、确定的范围、一次性、受特定的资源约束等。当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的特殊、支出的集中与失败的不可挽回且负面影响大等。在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把某些基本活动设定一个模式,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活动行业,并且还有相应的共同体,如国际节日与活动协会(International Festival and Events Association,IFEA)、国际特殊活动协会(International Special Events So?鄄ciety ,ISES)等。

文化活动项目如果有着良好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将会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如从2000年在舟山举办的国际沙雕节,就吸引了来自美、欧、日等国的许多沙雕爱好者与艺术家,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的举办并不是事事如人所愿,还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灾难性的问题:密云游园会因游人拥挤而发生的特别重大突发伤亡事件;“法兰西巡逻兵”北京飞行表演由于天气原因被取消;“中国陵川2004年户外运动邀请赛”因参赛选手死伤而紧急停赛;“2004上海金茂大厦国际跳伞表演”发生运动员摔伤等,都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梦魇。所以,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识别出其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该提上研究与实践的日程。

1 文化活动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

风险就是活动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人们说所有项目管理都是风险管理,文化活动项目也是如此,特定的场地、拥挤的人群、狂欢的气氛都是风险潜在的地方。可以说,风险存在于文化活动项目的各个部分,具体而言有:①政治文化与宗教民俗风险;②商业运作风险。如资源供应、资金问题、活动质量、新艺术形式的不明前景等;③管理的风险。项目决策不当、中途仓促进行各种变更以及变换负责人,导致项目范围项目计划的变更。项目目标不明确、缺乏沟通、组织机构不当、后勤保障管理不当等;④运输风险。运输、停放和公共交通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如运输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演出设备在运输途中可能受损等;⑤健康和安全风险。拥挤的观众、嘉宾、演艺人员的活动地点,临时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工作经验不足,数量少而又年久失修的安全设施、陡峭的桥梁和复杂的地形等都是安全风险存在的地方;⑥不可抗力风险。战争、恐怖袭击、传染病的爆发、天气的突变等;⑦履约风险。合作双方缺乏经验、双方权责不明中可能存在纠纷,因意外事故导致对方不能如期履行合约等;⑧环境风险。工作人员不按照卫生环保的要求,不按环境卫生标准执行工作、大型活动产生的污水与废物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2 目前我国文化活动风险管理情况

我国文化活动项目的风险管理基本处于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状态,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风险管理方面的标准化文件虽已形成,但主要应用在企业和银行系统中,在活动项目中运用不多。活动项目管理的第一套丛书于2002年10月第一次出版,包括《国际性大型活动管理》、《项目筹资活动管理》、《大型活动项目管理》等,对活动项目管理有开创之功,但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政府部门对活动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实行的是“谁审批谁负责”的制度。整体而言,我国活动行业在现代风险管理思想和技术的运用上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相对于国际上对活动管理机构内控体制的要求,还显得落后。

(2)风险量化管理的不足。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活动行业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

(3)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活动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新兴管理学科。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4)我国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能承办活动项目,并能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机构不多。

3 文化活动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是使活动组织者在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 或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风险最小化。它也是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发现、评估主要的风险,然后制订、实施相应的对策,使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管理是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活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

3.1 风险识别与评价

风险识别包括确定风险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事件有可能影响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首先便是信息源问题,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过去活动项目中记录的经验和表示当前项目进行情况的文件,如WBS计划分析等;主观的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风险识别方法代表性的有如下七种:

⑴征询意见法。征询意见时可采取座谈会方式,运用“头脑风暴”,鼓励参与,阻止批评,漫谈项目风险,而项目经理应对此全面的记录并加以冷静的思考,综合的分析,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可采取专家调查的方式,但为避免项目经理听到的仅限于一两个专家的意见的弊端,最好和座谈的方式结合起来。

⑵流程图法。流程图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流程图与各分流程图,它们要来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流程图可用网络图来表示,也可以用WBS(工作分解结构)来表示。

⑶现场视察法。在风险识别阶段,风险经理对现场的视察非常重要。它能察觉到一些技术分析所不能预测到的风险。特别是文化演出项目,风险经理应通过直接观察现场的各种设施及各种操作,以能够识别更多、更细致的潜在风险。

⑷计算机模拟法。这种方法应仔细研究所有选项及其不确定性,而且在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当清楚时,此方法很适应,但必须有可靠的相关量化数据。对于新建议可能给出误导性的结果,且可信度尚不确定,这是它的缺点所在。

⑸回归分析法。即根据以往经验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尽管这种方法提示风险的绝对量可能比别的方法要少一些,但可以识别其他方法所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

⑹环境分析法。项目的环境包括活动参加者、活动演出者、竞争者、政府管理者。在分析项目环境时,应重点考虑它们相互联系的特征和稳定性。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后,应把结果整理出来,写成书面文件,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准备。风险识别的结果应包含以下内容:风险来源及风险产生的条件、风险的分类或分组、风险症状等,如果发现其做得不够详细则应进一步完善。同时,要进行对这个项目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将注意力转向包括项目所有阶段的总体风险,各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对项目的总体影响,项目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上来。

3.2 风险处理对策

一般在活动项目风险管理中有四种风险处理的对策: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每一种都有侧重点及各自的优劣势,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项目风险的具体形势。

⑴风险回避。回避能消除风险因素,放弃项目是最彻底的回避风险的办法。但是彻底地放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丢掉了发展的机会,窒息了项目有关方面的创造力等。而且,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实行改变或放弃的处理,一般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极为高昂的,所以,采取回避策略、最好在项目活动尚未实施时。

⑵风险减轻。此策略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教育法、程序法等。教育法即对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这是很必要的,因为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有其他有关各方面的行为不当都会构成项目风险因素。而程序法就是以制度化的方式从事项目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活动项目管理班子制定的各种管理计划、方针和监督检查制度一般都反映项目活动的客观规律性,违反了这些规律性,就会犯错误。因此,对于规章制度、项目参与人员都应认真的执行。此外,还可在项目的组成结构上下功夫,增加可供选用的行动方案数目,提高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然这也会相应的增加项目的复杂性与成本,进而也可能增加风险。

篇(6)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具有开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多风险的特点。一般划分为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对工程建设项目要负总责,开发商是整个建设项目从策划阶段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房地产开发商对其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的效果如何,紧密关系到房地产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会不会拖延工期、利润是否丰厚等方面,从而显得非常重要。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历史较短、缺乏经验,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 促进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计划管理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实施计划管理,可以促进工程项目有计划、按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开发建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制定并且使用一个动态计划管理,将工程项目的全部开发活动归到计划管理中,并且实行全过程管理,使工程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达到预期目标。

2.优化项目的成本管理

房地产的开发项目管理为房地产项目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基础的管理平台。项目工程的成本付出和相应的收入与项目的开发设计有很大的关系,项目的开发设计不同则项目工程的成本付出和相应的收入会有很大的不同。要用有限的资源利用范围、最合适成本预算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利润。所以说,想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建立高质量的工程项目,都必须依靠工程项目的管理。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的成本密切相关,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够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和资金,建设最佳的建筑工程项目。

3.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协调管理

协调管理可以为开发项目提供和谐的公共环境,保证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协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开发项目与外部环境、项目各子系统之间,以及项目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这种沟通与协调将更有利于各组织之间的关系,广揽优秀设计、施工队伍,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产品的良好销售。

4.减小项目风险

房地产的项目方案开发阶段对项目风险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房地产的开发项目阶段开发过程中由于设计公司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选择适当或是严格考核相应的设计公司则能充分保证房地产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安全性从而更深层次地保障居住者的安全。在设计开发房地产项目之时加强对开发项目的管理则能加强相应的风险意识减小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实际上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的合同示范文本体系

建立开展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体系研究,理清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需要的合同,尽快制定相应的示范文本。如尽快出台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劳动分包合同示范文本,以及招标工程咨询等。合同的示范文本逐步形成,可以完善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体系,以规范合同管理。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虽经修订,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不妥之处,需要不断的完善、在修订中要正确认识FIDIC条款的作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FIDIC条款的很多优点,但FIDIC条款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合同示范文本主要依据我国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要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全盘搬用FIDIC旧条款。

2. 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获利程度,因此在相应的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应十分注意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要贯彻设计的始终。从开发上进行整体而系统的成本控制和严密的监视,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成本。在房地产的项目开发设计之时,选择较好的建筑设计公司,保证建筑的设计质量之时也能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居住要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注意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监管,最大限度减小不必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3.做好风险管理

任何风险都是有“人”来发现的,并要针对这些风险实施控制措施的,对项目总体而言,首要任务是组织一支业务优,能力强、熟悉市场的管理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各种风险因素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另外,进行风险控制管理要注意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风险控制目标的确定与分解,二是责任是否落实。当然,在有效地管理规划与控制风险时,还应注意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执行与反馈。这是对风险控制效率和效果评价与规避风险能力再提高的过程,检查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用实践效果评价风险管理决策效果。要确定在条件变化时的风险处理方案,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风险,对新发现的风险因素应及时提出对策。

4. 做好项目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的进度对开发企业的重要性是其他因素所无法取代的,正因为这样,做好项目的进度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而对进度的管理应该从项目一开始就开始着手。

(1)做好项目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工期总目标。

2)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

3)编制准备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并严格控制该计划的执行。

4)施工现场条件调研和分析。

(2)做好设计阶段进度管理工作:

1)编制设计阶段工作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

2)编制详细的出图计划,并严格执行。

5.做好项目质量管理

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来保障项目建设的质量。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其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任何一项管理不当都可能会对建筑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除此以外,项目建设管理涉及的学科广泛,如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造价、管理学等等,这就决定了房地产公司要协调处理好与监理、供电、供水等等合作单位的社会关系,管理人员也必须有对新型建材、新型施工工艺的学习能力。房地产企业正逐步从资金密集型走向资金密集型加人才密集型。可见,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范畴比施工、监理等企业所涉及的内容要广泛,考虑问题要更深入,因此对开发企业应注意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素质必须得到保证,这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基础。

结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研究和推广起步较晚,其理论和方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实行动态控制,建立企业品牌,培养顾客忠诚度,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缩短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差距,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陈祖.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难点的探讨 [J].四川建材,2006.

【2】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 .

篇(7)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电力企业 内部审计 管理机制 专业胜任能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风险管理对各电力公司提升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审计理念也由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以加强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为目标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将对电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和内审人员产生重在影响。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识别与控制风险,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审计模式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以内部控制为核心,对控制风险的评估仅通过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而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常流于形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还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尤其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通过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便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二)审计基础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根据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符合性评审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风险导向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多种内外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重视各种环境因素。

(三)审计方法不同

两种审计模式都采用抽样技术,但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量化,更注重利用分析性测试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四)审计目标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的指向为一元论:即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客户所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风险导向型审计不仅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是双重披露模式。

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一)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调整审计策略和审计资源分布,使审计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风险的过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前主席捷奎琳。瓦格娜曾指出:“环境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师带来增加价值的机会最多的领域是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

(二)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采用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和方法

2003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对2001年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修改后,在内容上也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一是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要求内部审计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二是内部审计的目标要求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标准的2100条规定内部审计活动总的目标是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具体审计活动要围绕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行。三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要求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标准的第2010条规定要求审计执行主管应该以风险为基础,根据机构目标制定计划,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四是标准对审计计划、审计实务、审计测试、审计结果、后续审计各个方面都作了和风险相关的明确规范。五是关于剩余风险,标准作出了在审计执行主管认为高级管理层接受的剩余风险水平对于机构来说是无法接受 时应报告董事会加以解决的规定。

(三)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审计工作规划中规定审计工作目标的核心是提高效益,防范风险

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来自政策、市场及自身管理等诸多层面的风险的日益加剧,对电力企业这一传统的垄断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企业高层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都必须从风险管理角度 去安排公司战略、实施各项具体业务,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而便是尽早建立风险导向或风险管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体系,来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并帮助机构实现目标。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将风险审计作为“十一五”审计工作目标。

三、风险导向审计对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影响

(一)有利于电力企业转变内部审计观念,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十一五”期间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电力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服务改革与发展大局,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应该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有利于电力企业保障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条件之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报告结果时必须独立,在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程序、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干扰。在两权分离的电力企业中,应使内部审计组织直接受单位内部最最高管理层(董事会)的领导,为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程序提供权利上的保证的同时还要创造出和内部审计服务发生有关的良好环境(个人环境和总体环境)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评估、判断以及决策的质晕。

(三)促进电力企业尽快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完善内部审计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是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前提。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内部管理审计机构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情况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有利于电力企业改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财会(审计)专业,少数工程审计人员,近两年少数企业增加了电力营销专业人才,但法律、统计等其他审计相关专业几乎没有。无法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要求的实际,应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项目组,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以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五)有利于电力企业合理有效整合审计资源

通过运用新审计风险模型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并将识别和评估后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有的放矢,将审计资源恰当地集中到重大错报领域,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提高审计效率。

(六)推进电力企业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与完善

目前,电力企业还没有开发出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即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发,也只能用于审计项目的录入、电子归档查询等简单工作。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财务、营销、生产、物资采购等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审计接口,并建立包括有关金融法律法规、行业发展状况,市场信息的数据资料库,使审计人员在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时,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审计线索。其次,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标准内控的模型,并经常调整、完善,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其准确性。第三,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性测试,提高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扩展分析的范围。第四,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抽样,使统计抽样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审计抽样风险可控,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避免人工抽样检查的不足,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第五,构架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风险导向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四、风险导向审计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

风险导向审计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对电力企业内审人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1.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必需的管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能够运用系统的、战略的观点充分了解、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对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从较高层面上评估风险。

2.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后续教育和工作培训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超然独立性执行审计业务,并要求审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对相互矛盾或者可靠性存在疑问的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增加发现和揭示重大错弊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要转变审计理念,主动作为。随着电力企业主辅分离、主多分开的进行,原有的直接管理关系分割,对于辅业和多经单位的审计任务会大量减少,同时,随着专业化经营组织体系的逐步完成,各专业化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客观上要求要转变审计理念,主动作为,不再单纯的是对过去的评价,应该洞察风险、评估风险、寻找机会,成为增值业务的推进器。

4.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只有与被审计单位以及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职能得以发挥,内部审计报告得到重视,内部审计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大学会计学系.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篇(8)

项目周期理论认为任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概括为项目机会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后期处理四个部分。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特定需求。本文结合项目周期理论,从项目启动到项目最终结束都伴随着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要控制企业资金链风险,必须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和相应的任务出发,针对每一个环节的不同情况,分析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从而控制相应的风险。风险管理理论支出,风险管理可以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环节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资金风险识别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重点寻找项目的风险因素,明确风险管理对象。风险评估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项目中的风险点,提出尽可能多的可行性方案,防范相应的风险。风险应对是针对相应的风险,从相关的解决方案中挑选出最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的风险控制方案, 并加以执行。风险监控是对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和监督,对方案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时地纠正和修改。 结合房地产开发资金投资大、开发周期长的特殊性, 本文将房地产开发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资金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并提出可靠的解决办法。

(一)开发前期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的资金风险项目开发前期通常要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项目管理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房地产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对可能采用的各种开发方案进行认真仔细的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由此得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设和如何投资建设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房地产开发前期另一个重要工作是保证开发土地的按时取得。土地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有项目的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周围地理环境、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各类建筑的构成、投资方案规划、投资总额,总工期等基本情况。与此同时,还必须进行开发项目场地的现状和建设条件分析,如基础设施状况及其外部条件,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现状,计算需要拆除的房屋面积,需要处置的原住户户数和人口,需要安置的劳动力人数等调查资料,并对供水、供电、污水处理条件以及商业、服务业、文教卫生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这些资料是可行性报告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

在项目开发前期,企业必须确定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资金,计算公司的资金缺口,并提出资金缺口的解决办法,保证项目实施所需要的资金能够完全到位。在前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对取得土地的价款以及相应的拆迁费用必须做好详细的预算,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前期的土地款是必须要从企业流出的,因此,企业必须对这一部分风险予以充分的考虑。在项目规划方案中,企业将要建设的楼盘规划也必须与相应的资金予以配套。

(二)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风险项目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风险非常复杂,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循环周期也相应会较长,大量资金必须占用在一个项目上;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导致房地产开发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不可控因素较多,资金的成本和后续资金的跟进存在较大的问题。

针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和建设过程,资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建设周期过长这一特殊客观情况上。资金被过长的占用在一个项目上,加大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随着2009年下半年,我国政府对金融企业向房地产开发商银根贷款的紧缩,大部分企业在筹集资金方面将面临较大困难。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到项目开发过程中,同时保证开发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是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分析的重要议题。首先,不能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开发,必须保证企业资金实力能够支撑现有项目的资金需要;其次,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保证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资金供给的速度匹配是建设过程中资金风险控制的关键。

(三)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资金风险我国普通住宅、写字楼、别墅、商业地产的房地产类型主要采取开发销售的模式,资金回笼速度受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的影响较大。而商业地产项目经营周期长达十几年甚至更长,因此其投资回收期较长,资金回笼速度缓慢,受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的影响较大,所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房地产销售是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回笼的过程,一方面,企业要偿还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向银行和其他机构所借的资金,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其他开发项目、竞拍土地资源和公司未来发展的资金。通过租金的形式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具有较高的收益,但是不能一次性地为企业带来大额现金流入。如何在资金流入上与企业资金流出两者间达成平衡,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资金的收回是销售过程中资金控制的重点。

(四)售后服务过程中的资金风险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楼盘发开中都包含有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等后续服务项目。在设计阶段,企业根据建筑或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确定上述维护工作的时间安排,必要时还可进一步确定大规模整修和组件更换的时间,以实现维护工作和费用的合理化。售后服务可以分为外包和自主经营两类。如果实行物业外包对企业来说就没有资金风险,但是自主经营就必须对相应的资金流出予以控制。

二、资金链风险控制措施

资金链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够形成;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周期长,企业必须能够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金,完成项目开发。针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资金管理风险,可以通过下面的相关措施予以控制。

(一)制定有效可靠的融资方案项目开发前期,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融资方案,筹集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资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需要综合分析和考虑国内的宏观金融政策以及未来政策走向。其次,考虑具体开发项目的资金需要和资金融通的风险和收益情况等因素,确定投资结构,制定初步融资方案。比较不同的融资方案的优缺点,根据项目自身和各融资方式的特点,对融资结构和资金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根据融资成本理论,分析比较各种融资方式,选择可行、有效的融资方案。

(二)加强项目开发过程中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项目的各种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第一,项目开始初期,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各项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定额,财务部门应该对相关的预算方案进行修改,并形成考核目标,加强预算的有效执行。第二,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结合基础工作的成本定额、财务预算计划,分析对照各部门、各项目工程的成本责任考核指标,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成本数据,严格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第三,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对各班组的成本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三)在销售过程中加速项目资金回流销售过程是企业资金回流的过程。房地产商品进行流通时,房地产流动资金的周转时间对开发商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房地产资金全部循环过程,流动资金的周转时间主要取决于房地产货币资金和商品资金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变更的长短。为了促进资金的回流,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加速资金的回流速度。分析房地产市场供求信息,正确运用销售心理学和财务杠杆原理,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合理地利用预售手段,可以缩短销售周期加快资金回收。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不仅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加快房地产体系配套政策改革有效解决房地产资金链的风险还需要相关宏观政策的帮助。扩大参与房地产信贷融资的金融机构的范围,允许有一定实力的非国有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是缓解房地产商资金链紧张的有效手段。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目前在中国房市寻找投资机会和参与投资的私募基金的运作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应适当降低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使一部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吸收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培育企业债券市场,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

房地产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资金链风险控制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如何控制企业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风险是企业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继金融危机后,融资问题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实现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良好运作与不断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樊幻灵:《论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与完善》,《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年第1期。

篇(9)

中图分类号:TU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客户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复杂,项目的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进度有着重要影响,如果风险管理不好,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2010年3月,我担任某研究所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牵引电力设备检测站-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项目经理。该检测实验中心是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检测实验室,在宁波、北京、广州、昆明等地有分支部门,实验人员多、业务地域广。通过LIMS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实现该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检测业务流程规范化(符合国家检测技术标准17025)、检测报告的文档电子化。

该系统拥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功能,包括检测实验业务流程、计量校准业务流程等多个复杂的轨道交通实验流程,仪器仪表管理,检测校准校品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检测人员管理,试验场地试验室视频监控管理等功能。同时此项目也是该单位三大技术平台:设计研发、制造技术、产品技术三大技术平台的信息化项目,公司管理层对此非常重视。项目建设周期一年,业务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地域较为复杂,因此,该项目的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平稳运行,我们项目组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做了精心准备和充分的工作。

1 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LIMS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召集客户的关键

用户、领导、项目组全体成员、相关的专家,就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计划举行了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风险管理的计划安排。由我方一名项目风险管理员和客户方的质量管理员全程负责项目的风险管理,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管控作了具体的安排。

2 全面深入的风险认别

根据项目组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我们组织了项目干系人,如客户、客户领导、项目组全体成员、技术专家、领域业务专家、客户的业务专家,召开了项目的风险识别会议。会议上,大家从技术方面、业务方面、项目实施环境方面、项目管理方面,结合历史项目的经历和当前的现状,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20多种。具体风险有: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定试验产生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压力的风险,实验室特高压、大电力对信息系统设备的干扰风险,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异地实验室实验数据传输准确性的风险,LIMS实验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SAP、PDM、HR系统集成的风险、以及项目工期紧对项目质量的风险、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等等。

3 专业仔细的风险分析

根据在风险识别阶段产生出来的20多个风险记录,项目组专门组织了相关专家、项目干系人召开风险分析评审会。从风险发生的环境、发生的概率、以及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程序做出专业的分析。重点对以下主要风险作出详细的分析,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分析,实验室振动实验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设备的干扰风险分析,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整合风险的分析,异地实验室数据传输准确性的风险分析,LIMS实验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SAP、PDM系统集成的风险分析,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以及项目工基紧对项目质量影响的风险分析。对于风险记录中其它风险,也都一一作了风险分析,并更新了风险记录属性表格。

4 周密细致的制定风队应对计划

通过风险分析过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项目组对将要面对的风险,由相关领域专家、客户的业务专家、项目相关干系人制定了风险的应对计划。特别是针对优先级前几位的风险,制定了详尽、周密、有效的应对计划。针对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我们项目组的技术专家对软件架构重新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先进扔分层体系架构,同时,从硬伯上采用两台服务器集群,增加系统对大用户并发访问的处理能力。针对振动实验生产的海量数据对系统存储的传输,技术专家提出了通过对实验设备采集数据进行压缩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数据的压缩处理,减轻数据传输压力和存储空间。针对实验室环境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数据线路的干扰的影响,项目组技术人员与网络技术专家深入讨论,采用优质具有高抗干扰的网络信号线,同时在特高压、大电流的实验现场布线中采用套两层PVC管的方式架设线槽,减少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线的干扰。对于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我们邀请了客户的业务专家、业务流程专家对检测业务流程和校准业务流程时行了梳理和优化,特别是两类流程整合后的对系统数据的影响时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的整合方案,也制定了相关的补救措施。针对LIMS系统与其它核心业务系统的接口风险,我们组织了SAP、PDM、HR等系统开发实施供应商,从他们各自的系统的平台、系统架构、开发语言方面时行了分析,并制定了与核心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规范、简化LIMS与各核心应用系统的接口设计,减少系统接口带来的风险。对于风险记录中其它风险,也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计划。

5 持续有效的风险监控

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我们项目组根据项目风险计划安排,结合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重点跟踪了风险分析中主要风险、优先级高的风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节点,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审计、风险评审,对已识别出来的重点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的偏差分析和风险审计。例如对实验室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定实验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实验室现场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数据线的干扰风险,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LIMS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接口风险,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项目工期紧对项目质量影响的分析,进行了重点跟踪、评审,审计。同时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评估。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系统开发周报,系统开发月报中,对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进行管理,同时,在项目的试运行期间同样在系统运行周报、系统运行月报中也重点关注了风险管理工作。

总之,通过我们项目组在LIMS实验室系统建设中对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了该系统的顺利上线运行,没有对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Project Risk Management[M].机械工业出版社.

[3]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10)

一、前言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更深层次融入全球化的制度基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本性的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金融改革中着墨最多的。周小川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表示:“我们发展中国家重点鼓励中长期的资本流动,对于超短期的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可以采取一些政策,其中也包括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另外,应急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应急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加以配合。总之,需要在各项政策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更深层次融入全球化的制度基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要预见和分析在人民币可兑换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迎接人民币国际化的到来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潜在风险分析

资本项目开放存在巨大的风险,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不仅要受到国内经济体系、金融结构的影响 , 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世界经济周期、发达国家金融政策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资本项目开放进程风险主要根源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外部因素 ,例如国际市场汇率和利率变化、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短期资本流动性冲击等;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例如盲目过早地开放资本项目;国内经济、金融体系存在的自身缺陷;内外均衡与宏观经济政策互相冲突等。然而,风险的产生与发展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中 , 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风险。

1.资本逃避风险

资本逃避又称资本外逃或资本转移,是指一种由于经济危机、政治动荡、战争等因素,导致本国资本迅速流到国外,从而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现象。它是资本流出中“非正常的”一部分,是各国货币当局明文禁止的资本流出活动。一旦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加快,我国的外资流入降低或逆转,资本外逃的危害将会逐渐体现出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将会加大。资本外逃一方面会减少外汇供给;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央行如果动用外汇储备维持汇率的稳定,会使外汇储备迅速减少,引起汇率波动。(2)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难度将会加大。外汇储备可能会由于频繁的资本外逃而流失,可能影响到其国际清偿力,国际收支将面临失衡的巨大压力,并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3)政府税收将有可能受到影响。较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将会侵蚀我国的税收基础,导致税额严重流失,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而一些“过渡性”资本外逃以“外资”身份返回享受税收优惠,又会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2.货币替代风险

货币替代是指由于一国的居民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因为本币资产收益相对较低而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使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1)对汇率潜在的影响。汇率水平是由两国的货币供给、财富水平、名义利率差异和通货膨胀差异而决定的,如果货币名义利率水平不变,两国通胀率的差异将决定汇率水平的变化,货币替代可能会引起一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变大,从而导致汇率不稳定。(2)对通货膨胀税的潜在影响。通货膨胀税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向社会征收的隐含税,外币的存在提供了一种逃税的方法,因为外币的可得性降低了在通货膨胀达到一定水平时对国内货币的需求,而通货膨胀税的税基是由国内货币存量构成的。在此情况下,要征集同等数额的收入,就只有靠提高通货膨胀率。结果货币替代的程度越高,征得同额税收所要求的通货膨胀率就越高。

3.金融体系不稳定风险

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资本的大量无序流动,为国际游资的形成及其风险扩散创造金融环境,并削弱各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其金融监管带来困难,包括以下几种风险:(1)国内金融机构可能由于竞争能力弱而面临冲击。(2)国内金融市场可能由于国际资本大量流动而面临冲击。(3)央行将可能面临对各金融机构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我国正处于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对世界全面开放,因此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是对我国经济全方位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在保证我国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审慎而合理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

三、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管理措施

虽然近年来我国汇率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双向浮动趋势,但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美国将启动9年来首次加息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汇率大幅波动是决策层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当然,成效固然可喜,但风险仍需防范。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随着资本管制放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固定汇率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所以,我们需要在合理掌握开放的节奏和次序、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1.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及法制建设

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是降低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的重要保证。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金融监管就是把我们的资本项目开放工作放在一个稳定健康的金融体系和秩序中。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金融体系脆弱性和经济金融危机大多是由监管无效而引起的。审慎监管制度一方面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国际金融炒家的动向,为金融当局制定相对的防御政策提供依据,从而减轻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有效的监管能够避免交易资金的无序转移,从而保证资本账户下的交易能够依次有序地开放。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不断地改善金融监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改进的目标是强化监督职能。政府直接管理的任务将逐步减轻,然而政府的监督指导职能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是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必经之路,也是顺利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关键。

2.合理掌握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和次序

资本项目的开放涉及到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投资的便利化以及简政放权等方面。在资本项目开放这个问题上,应当把改革和开放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制度和环境,不断地调整开放的力度和节奏。资本项目开放要具备一定条件,例如健全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以及有效的金融监管、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等,但满足了所有条件再开放是不现实的,我国应按照国内的实际环境,按照宏观审慎的原则循序渐进。一方面要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的开放。汇率、利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没有固定的顺序,应该协调推进,成熟一项, 开放一项;另一方面,要优化资本账户子项目的开放次序。其基本原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项目(如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和直接投资)早开放,风险大的项目(如短期外债)晚开放。

3.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系统风险管理和宏观调控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

宏观审慎管理是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资本项目管理也应当从微观逐笔审批、规模管理逐步转向宏观审慎监管。例如,对于私人和公共外债,有必要实行宏观审慎的管理,从而防止出现大的货币错配。这就是说不管对于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都有必要进行宏观审慎的管理,这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经济稳定的需要,不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互相矛盾。

参考文献:

[1] 周小川.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金融研究,2012

[2] 马俊,徐剑刚.人民币走出国门之路:离岸市场的发展和资本项目开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 姚淑梅.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上一篇: 文化产业规划 下一篇: 儿童法律知识大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