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5 08:02: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课外活动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1)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双周的星期五的下午第七节课,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三、活动步骤

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我校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在3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由于种种因素,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五的下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小组活动内容计划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我们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简笔画方面着手,以素描为主。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

(1)重点辅导学生运用线条方面的学习,

(2)欣赏世界名人名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等方面入手。

周次内容

第2周素描画基础训练(线条)

第4周欣赏世界名画(素描画)

第6周素描几何形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第8周素描几何形体:圆球体

第10周素描几何形体:几何形体组合(1)

第12周素描几何形体:几何形体组合(2)

篇(2)

引言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觉得开展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制定课外语文活动计划,使之成为语文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大规模的活动,还应列入学校活动计划。

制定课外语文活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目的要明确、活动组织要落实、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要有保证、指导教师要到位、活动要与其他学科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对活动效果要有检查评估措施。

二、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独立活动有机结合

小学课外语文活动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践性与自主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弃组织指导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独立自主发挥创造力,也正是教师对课外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和指导的结果。因此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选择、独立组织和独立参与活动的自由,以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另一方面,教师又要通过精心计划、周密安排来为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在活动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提示活动方法,纠正活动偏差,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外语文活动中的参谋、顾问和指导者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兴趣的最好的方法。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公之于众,如在黑板报上登载,在广播站广播,印成油印小报,或通过各种比赛、表演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现才能和得到肯定的机会等。这不仅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加课外活动,并能促进他们更投入地上好语文课,做到课内课外共同进步。

四、注意和其他学科活动协调搭配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加以重视。

(1)小学课外活动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各个学科的课外活动的种类数量可观。而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但他们课内任务已经不轻,如过多地投入课外活动中去势必加重负担,而且可能影响课内学习。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慎重选择参加某一个或几个项目;二是教师制定语文课外活动计划时要对小学教育阶段做通盘考虑,尽量做到活动内容及项目较均匀地分布,同时又能符合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三是制定一个学期的语文课外活动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密度,以适应学生的承受能力并与其他学科活动协调发展。

(2)语文学科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工具性、思想性无疑使它具有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语文教师除从本科角度出发,独立开展有关活动之外,还应做好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沟通工作,安排好跨学科活动计划。这方面的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由语文教师单独策划、组织、实施的以语文为主、渗透具有其他学科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计划;二是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联合策划、组织并实施的班级课外活动计划;三是由语文教研组和其他学科教研组集体策划、组织并实施的年级或全校性课外活动计划。

五、要不断总结开展课外活动的经验

语文课外活动的大力开展,相对课堂教学时间还较短,其发展的潜力非常大,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以促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应健全规章制度,应有活动计划和书面记录,定期召开小结会并在各个学期末写出书面总结。

对大型的或效果较好的中小型语文课外活动,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还可建立语文课外活动资料档案,对活动日期、内容、形式、参加者(参加人数)、效果等,记入资料卡;对活动内容(作文、讲演稿、朗诵诗、书法作品等)还应收集成册作为资料保存;对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应有记录;对他们获得的各种奖状、奖励证书也可复印后保留。

对效果好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录音、录像、拍照加以保存。优秀作文或书法作品可编印《学生习作选》、《学生书法作品选》等,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语文课外活动项目,优秀的也可编印成册。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课外的语文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特长方面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篇(3)

(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培养优良品质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对一切新奇和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对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探索未知事物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还和他们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的愿望有关。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种个性特点,要明确地制定好课外活动的计划,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能更好地发现和感知自然界的奥秘,了解和接触社会。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了丰富的内容,可以避免学生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感染。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小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在文艺、体育、科技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提高,让小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在参加课外活动中,还提高了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谦让、合作,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品质。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提高,使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处理事件的能力。

(二)发展特长,提高兴趣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为发展专门人才提供可能。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们对事物的兴趣。

小学课外活动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设的。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通过自主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小学生都积极地参与。通过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丰富了自己的精神需要,更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所选科目的兴趣。在课外活动学习中,小学生对所选科目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思维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欲望,在这种信心的激励下,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热情更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长,让小学生的信心更强,兴趣更足。

(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小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更多。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对他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课外活动的特点,其形式和内容不受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限制,在开展时可以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这些信息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通过接收各种知识,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的学习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手脑结合,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在小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缺乏动手操作。通过课外活动的设置,弥补了课堂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缺点。在课外活动中,小学生不仅要动手操作,还要动脑筋思考。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的手和脑结合起来,通过动手操作来促进思考,通过独立思考来决定动手操作的步骤。在手和脑的合作中,让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小学课外活动中,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困难。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他们独立性和创新性进行了培养,让他们能独立解决困难,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此外,小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怀,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动,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通过课外活动的开设和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原来有很多小画家和小音乐家。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发展了他们的艺术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在学习中的效率更高。

二、课外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促使学生在成长中个性化发展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获得很多知识和经验。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库储存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见识也就越来越广,他们就会慢慢地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二)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一般来说,小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的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小学生更愿意参加。小学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课外活动中,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占首要位置,由于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这就让他们在做实验时对不懂的问题主动翻书进行学习;在观察事物时,为了能发现更多的知识和事物的特点,会更用心地去观察。在进行课外写作时,学生为了写出更好的作文,会用自己的眼来观察,用自己的心来体会。这些过程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通过自学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我们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可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21-02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而英语教学是语言实践,与活动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活动理解为"活"与"动"。活,指活化(activate);动,指行动(act),先活化后的行动。活是第一的,有了活才能动,活动是为了掌握英语,英语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应是经活化后的语言,可见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1.英语课外活动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1.1 抓住"契机",对所学进行升华。英语课外活动是为丰富课堂服务的,因此在内容主题的选择上我们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作为老师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活动、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的程度就高,在实施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课堂进行延伸,确立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开展活动,体验英语的乐趣。

1.2 抓住主题,对所学进行拓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演",当然不是让老师当"甩手掌柜",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带有英文的广告、说明书、路标还有一些英语电视节目和英文歌曲。老师也可以采取布置弹性作业的方法,让学生把所学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由于校内时间的限制,英语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有时也可以把家长一同拉入活动,例如在教了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学生和家长一起商量制定本周末的活动安排,在学校的开放日中,由孩子作为家庭的代表和全班分享各家的周末计划,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受他们欢迎的周末计划。大部分家长平时由于工作忙,可能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为了能制定出合理的周末计划还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课文,通过家长的参与,他们对英语课外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下子也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1.3 抓住地方资源,对所学进行巩固。小学生的外语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培养和掌握的。而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英语使用的范围,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时,我们不必"舍近求远",要善于发现利用身边的资源,我校是一座异地新建的小学,学校里的许多标志还没来得及布置,在学了6A牛津小学英语 Unit 1 Public signs 后,我和学生制作了许多双语标志"Be quite","No smoking""keep off the grass"等。每次经过自己制作的标志时同学们都有说不出的自豪感,并且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读一读。

2.小学英语课外活动要遵循的原则

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具有系统性、高效性等优势,但其学科分割、脱离生活、忽视技能等缺陷也日益暴露,而活动课程的趣味性和综合性等优势可以弥补学科课程的弊端。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克服各自的缺点发挥优势。

2.1 活动应有灵活性。英语课外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一方面,课外活动不能有过多的讲解,它主要把语言实践放在首位,要与课堂教学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一系列连续的具有完整体系与模式的教学活动,其内容是系统的,其形式在某一模式内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课外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其内容和形式是经常变换的,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场所可以是操场也可以是校外的一下场所。在教完3B Unit 10 Do you play…?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入社区为老人和小孩演奏各自拿手的乐器,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学完5A Doing housework后,学生可以在家里帮爸爸妈妈do some housework,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2.2 活动应有思想性。英语课外活动既以英语语言实践为中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英语课外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但在内容上必须是健康的,因此教师要选定健康的主题和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总导演,做好指导工作,让课外活动目标明确活而不乱。例如在学完5A Halloween后,设计了一个"说英语.话家乡"的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习俗进行介绍,学生可以先向父母长辈了解家乡的习俗,并在小组内积极讨论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at…?活动开展的很热烈,他们通过调查例举了许多家乡的节日以及在特定节日里人们的习俗。此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3 活动应有适应性。课堂教学只能保证多数学生获得大体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而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些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的学生不善言辞,有某种特长的学生也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表现和发挥,英语课外活动则应弥补课堂教学的这一不足,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掘,长处得到发挥,才能施展个性。如在英语节的"show time"中每个学生可以来段脱口秀介绍自己的优点,在"我是小版主"活动中,让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也有机会在英语小报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当然除了以上的几个原则,在英语活动中还要遵循学生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原则,总之,英语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配合好学生做好总的策划。

3.结束语

英语活动课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层次性和思想性,要注重活动后的反馈。英语课外活动要以实践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需要老师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支点,以教材为依托,以运用英语为目的,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运用语言、拓展视野、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让这种乐趣一直激励着学生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音乐是一门浩瀚的艺术,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受制于教学时间、空间和教学器材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完全满足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拓展小学音乐教学空间,提高音乐教学成效,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了摆在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将音乐课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课外这一更为广阔的空间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拓展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在课堂上所无法满足的音乐学习欲望,也能够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良好平台。由此可见,开发小学音乐课外活动资源,不仅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创造机会,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开发小学音乐课外活动资源的要点

开发小学音乐课外活动资源应当紧扣教材、学生和传统三个要素。首先要紧扣住音乐教材,教师在教学之余整合课外活动资源,应当遵循为教学活动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这样的宗旨,应当结合音乐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整个课外活动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拓展,以此为线索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论是乐理、声乐还是器乐,都要沿着指定的方向进行活动的组织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次,教师要紧扣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发课外活动资源,活动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只有学生充满了对活动的兴趣,活动才会开展得顺利而有效,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才会取得积极的促进效应。另外,教师在开发音乐课外活动资源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音乐发展传统,将悠久历史传承中积淀下来的音乐精华发掘出来,将其与音乐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活动实效性。

三、开发小学音乐课外活动资源的途径

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拓展思维,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体系,将整个音乐课外活动有效纳入“大音乐”教学格局,全方位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要建立课外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课外兴趣小组是最有效的课外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声乐、器乐等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指导,还要向学生传授各种乐理知识、音乐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层次。笔者在教学之余,组织了多个兴趣小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每一个小组的活动中,笔者都指导学生自主拟订活动计划,按照活动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笔者进行技巧的指导,并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将学生聚集到课外音乐兴趣小组这样的载体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挥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功能。

2.教师要联合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活动时间。音乐活动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完全依靠教师的力量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外专业机构的作用。当前,各种类型的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数量众多,但是办学质量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甄别,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参加的活动项目和机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和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征求家长意见,共同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爱好和发展天赋进行分析,并结合家长的客观条件,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进修项目。同时,教师还应当向教育主管部门咨询相关的机构办学信息,将其中正规的办学机构梳理出来,结合教育部门的评级及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确定一批质量较高、信誉较好的校外音乐培训机构,重点向学生和家长推荐。教师应当通过这样的途径,拓宽小学生在音乐课外培训与发展方面的空间。许多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其中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充实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对学生进行性格熏陶与性情陶冶。

篇(6)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补充和完善、检验和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和运用英语。

1.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始终放在课堂,忽略了课外活动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把所有精力投放在课堂仅有的45分钟,而无心顾及充裕的课外时间。对于课外学习,多数教师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或者偶尔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其目的只能活跃气氛,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

目前中小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有两种状态:一是“放任自由”状态。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布置家庭作业,几乎忽略了课外活动的存在。课外时间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做英语学习相关的事情。二是“自娱自乐”状态。“合唱团”、“话剧表演剧团”等各种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只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调节气氛。但这仅是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不能代替真正意义上的课外活动。

2.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类型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和体验英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外活动可分为“个体英语课外活动”与“团体英语课外活动”两大类。

2.1个体英语课外活动

个体课外活动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任务。它包括与英语学习4个基本技能直接相关的个体英语课外活动和间接相关的个体英语课外活动。复述英语故事、写英语日记、阅读英语课外书籍和演唱英文歌曲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直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4项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设计制作与英语相关的物品,用英语做调查分析,或者使用英语帮助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使用英语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2团体英语课外活动

团体课外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它可以分为游戏类、表演类和比赛类。英语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等。游戏的种类很多,有猜一猜、听和做、听音画画、接词、对歌、绕口令等;话剧、童话故事等表演类活动不仅能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竞赛类活动是促进学生运用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之一。书法竞赛、朗读竞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寻找自信的机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3.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则

在课外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组织者应重视一下几个原则:

3.1 多样化原则

中小学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特征的课外活动形式。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2个性化原则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

3.3系统性原则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无目的、无组织、随意进行的。教师应该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方案。在活动之前做足准备,活动中做好监督工作,活动之后还要收集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和长久性。

3.4指导性原则

“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并非指活动任务的开展任凭学生自行组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介绍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顺利进行。

4.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对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质要求语言学习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重复、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学好语言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仅能提供少量的输入,几乎没有输出,课外活动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英语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7)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它的延续和深化。《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提出了“听、说、读、写结合训练阶段,侧重尽量使用英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1]。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任教的班级多,自身的精力有限,把目光和精力都投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上,而对于课外活动设计不够重视。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加强对新技能的学习培训[2]。英语课外活动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用语言的过程,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语言知识,恰当地运用语言,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激活学生全身心参与,并且教师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获得主动探究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活动不受教材的限制,比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伸缩性。因此,每次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有更大的灵活性。

二、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形式

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与语言成品(linguistic product)同样重要[3]。《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因此,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等方面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外活动实践形式。

(一)学唱英文歌

听歌学英语是把英语学习和轻松有趣的英语歌曲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听、唱英文歌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学唱英文歌曲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将歌曲运用到语言知识教学中。如,在教授数字时,笔者就给学生播放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曲,课后还可以用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

(二)情景剧表演

情景剧表演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表演能活跃课外活动气氛,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口语交流,不但能很快掌握知识,还可以激发说话的兴趣。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景剧的主题或素材应具有现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短剧取材范围广,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如生日晚会等;也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或小说,如《灰姑娘》《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

(三)设计主题学习活动

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比如笔者根据PEP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这个单元内容,组织开展主题为“Let’s go to the zoo”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利用各种小道具,把教室布置成“动物园”,并且把“动物园”分成好几块区域,如水生动物、陆地动物等。同时,让学生搜集各种动物的照片贴在不同位置,并在照片下方贴上附有动物名字和相关介绍的卡片。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纪录片,如《我和黑熊一家》,把新学的单词补充在“词汇墙”上。

三、小学英语课外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准备充分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保证活动的内容满足小学生的兴趣需要,活动的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制定好活动规则,可以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课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适当指导

英语课外活动中,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不能有效开展活动时,教师的指导就非常必要。在组织方法或成果表述方式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但是对具体的活动过程不宜介入太多。

(三)合理u价

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结束后,除了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性评价外,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互评。对于优胜者、进步者,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起到激励作用。但是要注意,无论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接下来的英语学习。此外,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而英语课外活动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它给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了环境。通过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和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了学习信心。因此,英语教师应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多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平台,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语言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教育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却很少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即使有关注,也只是惊鸿一瞥。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这些足见课外活动的重要。

对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笔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张显个性

学生的个性具有趋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从趋同角度承担了社会化教育的责任。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将几十名个性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里,以标准化、同步化的方式和进度教授同一内容,同一中缺少区别。学生缺乏个性,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展,聪明才智处于抑制状态。成功的教育应当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人的天赋和特长,往往要在各种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课外活动则具备了从差异入手,长善救失,发展学生个性的种种优势。它能从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朝着社会化和个性化共同进步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火花熠熠生辉,放出异彩。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比如有的爱好演讲,有的喜欢作文,有的擅长书法等等,他们可以分别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语文课外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吸引孩子们不加矫饰地表现自身独特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例如有个学生在班上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均属一般,平时寡言少语,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自从他参加学校课本剧表演兴趣小组后,频频出现在小舞台上。他的精彩表演获得师生好评。也逐渐变得活泼大方、充满自信。如果不是语文课外活动,也许一直发现不了他的这项才能,其智慧和才华便会逐渐被湮灭。

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教室的窗口,构建语文教学大课堂,将最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送给学生,在儿童面前展开活生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自觉能动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游戏和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加才干,使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让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然而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就会限制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育。袁微子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要在实践中考验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因此,在开展校内外语文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让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家门,逛逛大街,当一名"语言医生",看那些字写得不规范、广告用语不合语法等;组织学生拜访当地的一位"名人",体验一下"记者"的感受;让学生搞一个专题小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例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课文后,学生从书本上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还属于理念性的,如果组织他们在课外分组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情况等,将调查所得整理成文,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会对保护地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并且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

为了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得更好,必须把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要做到既有长期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又有每一次课外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的规划。要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三、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学生总是希望学有所成,被赏识、被认同。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在课下却神采飞扬。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表明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参与趣味性、情境性、实践性、竞争性的活动,而语文课外活动正好符合这一特征。而且课外活动不像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对学生有硬性指标要求,所以,语文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

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可以指导学生创办自己的小剧团(课本剧)、小报刊、小广播站,让他们自己充当小演员、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使他们充满自信,为他们将来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举个特例,全国公开发行的《小主人报》,就是由少年儿童轮流担任编辑、记者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稿、精心编辑,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气,深受儿童们的欢迎。有了这份成功,谁能说他们将来不会出现有创见的卓越的办报人?

四、做好课外活动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之外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不能让学生只是每天呆在教室里读ABC或是数字或是枯燥的其他书本。语文老师尤其担负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重担。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彩笔去描绘。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对身边的人物、景物、情境、事件进行深入地观察、调查、研究。在这当中,语文老师做的是学生的引路人,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但不要事必躬亲,越俎代庖。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要激发兴趣,也不能袖手旁观,而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方法上都能变盲目性为目的性、自觉性。

通过课外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经历做"社会人"。

参考文献

篇(9)

一、开展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主动学。我们要把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开展小学英语课外活动时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2. 活动性原则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直觉动作思维是他们的认知特点。生动的、主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3. 因材施教原则

既要考虑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更要使一些英语尖子能够有突出的发展。

4. 服务于课堂教学原则

英语课文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就决定了它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使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但它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

5. 合理安排原则

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

二、英语课文活动的开展

1. 积极开发本校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以应用为目的。要让学生树立“英语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思想。学校应该就这一双向互动的主题采取多种措施。

创造校园内硬件英语环境。学校应该在走廊,教室里,图书室里,食堂等地都贴着英语。在去等校车的时候,等车的地方写有“he goes home by bus”。存放自行车的车棚里写有“I go back by bike”。在去食堂的路上有“Let’s have a breakfast/lunch/supper”。在食堂里面的墙上标有各种蔬菜、水果及食物的英文名称,如apple, rice,meat,tomato.在操场的墙上有“Let’s play a game”、“Let’s play football”等标语。学校的标语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这样又动手又动脑又学英语。

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在就餐时间播放英语儿歌、故事等,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时刻接触英语,感受英语气氛。

2. 通过游戏开展课外活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动,好表现、模仿性强,乐于参加活动。在课堂上由于环境的约束,很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课堂联系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而在课外活动中,受约束少,他们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身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为之创造的丰富语言交际情景,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推动力。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的能力,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掌握外语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些游戏活动要符合参与者的兴趣取向与心理特征,并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学生通过做游戏能掌握目标知识,拓展知识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语音游戏、数字游戏、听做游戏、读做游戏、词汇游戏、语法游戏、交际功能游戏、写作游戏、角色表演和智力游戏等来进行英语课外活动。

三、课外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

篇(10)

人格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康人格就是“尊重自我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社会适应良好,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3]。可见,儿童的健康人格是儿童与自我内部和谐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外部协调统合发展。儿童的健康人格主要体现在认知智能、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和道德责任等方面。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很多教育发达国家不仅大力倡导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而且开展了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日本提出,课外活动要帮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国际人”[4],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关心他人的责任意识是课外活动的重点。法国提倡艺术、体育、社会能力等各种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要指向学生的人格养成,在全国推行“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从动手能力、探索精神着手培养儿童人格。目前,“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教师已从试点初期的400名发展到了10万名,占全法国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近三分之一。美国历来重视在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人格,前总统克林顿尤其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历史性地将其作为联邦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5]近年来,美国与学生价值形成有关的课外活动课程开发和政策制定全都是围绕着健康人格教育开展的,甚至学校常规教学中也在推行人格教育。目前,每5所美国公立学校就有一所在实施健康人格教育。[6]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人格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重要,人格教育将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自变量和人格完善的引领者”[7]。

当前,我国学生中存在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亟需人格教育来解决。每一次严重的行为失范虽然是个别案例,但是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却存在于其中,并且,产生问题的学生年龄正在不断降低。据统计,上海17岁以下青少年超过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困扰,青少年精神病患病率超过国际水平。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的占15.23%,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儿童抑郁症家庭超过8000万,20%的儿童浮现抑郁症状,4%的儿童需要接受临床抑郁症治疗。[8]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在20%以上,在高中阶段约为19%,在初中阶段具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15%,小学阶段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占到了13%。[9]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需要人格教育来帮助解决,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正是帮助他们解决成长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的理念

在小学生课外活动中提倡尊重、平等、参与的理念。在学生人格发展中,如何看待自我和如何看待他人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世界观发展。得到尊重和被平等地看待,能帮助学生获得对自我的客观认识,获得自尊、自信的态度,弥补学生因学业成就、家庭因素等造成的自卑感等心理伤害。让学生参与到自身事务中,能帮助学生在行动中获得对自我的更多认识,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尊重指的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首先是文明礼貌地对待学生,不辱骂、不忽视。其次,尊重学生的天赋。每个学生生来都是聪明、善良和温暖的,他们能够对事情进行正确的判断,有能力规划好、实施好自己的事情,教师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支持、不懈的鼓励,并且充分信任他们。每个学生天生都是独特的,尊重他们独特的天赋,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判他们。

平等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平等的心态,倾听学生的语言,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相处。在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共同开展合作、探究,最终完成活动。课外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强调学生兴趣和美好的体验,活动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师生关系更平等,氛围更民主。这种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本身就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参与指的是教师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而不是形式上的参加活动。参与是学生获得能力、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自身事务中来,有发言权、有决策权。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对参与的技能和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坚信只有在充分的参与中,学生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

三、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

从儿童人格发展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是认知智能、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和道德责任四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儿童逐渐获得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看法,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开始锻炼人际交往,也在适应社会规则,意识到道德和责任的涵义。因此,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是围绕着促进这四方面能力发展来开展。

在认知智能方面,在兴趣引导下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和挖掘,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比如,有的学校开展了京剧、舞蹈、轮滑等兴趣班,允许学生三次课以后再决定是否参加。老师会给学生准备奖励的礼品,每次奖励成绩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引导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关注自己、发现自己,分享参加兴趣小组的感受。

在情绪情感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情感。比如,有的学校开展了情商教育、爱的教育等活动,请专家给小学生讲解什么是情绪,如何控制情绪等知识,并定期开展相应的练习。还有的学校把小组合作、团体合作作为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中学生们合作完成大量的任务。活动过程中学生闹情绪和意见分歧的情况频发,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控制情绪、解决分歧。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共情、沟通、合作能力。

在社会适应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学会与人交往,遵守社会规则。比如,有的学校在戏剧表演兴趣小组中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体验各种角色的责任、义务、技能、心理等。学生在扮演中必须遵守规则,与他人合作做他不想做的事或不能做他想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调整自己以便适应规则。此类活动对于学生理解别人,适应社会规则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道德责任方面,开展公民道德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比如,有的学校开展了以自然道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入自然、观察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为友、与自然和谐共处。多次活动以后,教师发现孩子对于自然的情感和行为都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比如,一个孩子发现学校有些角落的垃圾桶是不分类的,他就主动找到校长提出了建议,希望把学校的垃圾桶统一更换成分类回收的。还有的学生对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行为格外敏感,不仅自己不乱扔垃圾,更会劝阻和制止其他人乱扔垃圾的行为,甚至会以“是否会乱扔垃圾”作为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

四、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方法上强调融合性、实践性和联动性。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来看,小学生对新奇的、多感官都调动起来的活动更感兴趣。人格教育只有和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好地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人格教育的功能,不能单纯地开展人格教育,忽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兴趣,那样容易使学生丧失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方联动开展课外活动,调动多种资源,新颖的课外活动内容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人格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没有实践性,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融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术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尽管是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但是,它不是墨守陈规的简单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术性和教育性的融合,蕴含着教育理念,是精心设计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教师的教研过程和教育实验过程。其次是学科与学科的融合。好的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教育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相互融合,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专业性。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能力的提升。要将人格教育的理念融入课外活动的设计、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比如,有的学校用比赛的形式推动教师设计有教育性、内涵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课外活动设计比赛,在参赛要求中明确提出课外活动的设计要指向学生的人格发展,获奖作品才能在学校开展。再次是各个课外活动之间的融合。当前,学校中各种课外活动种类繁多,但是它们之间往往是孤立的,缺乏联系。每项课外活动都希望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它们之间系统性差,缺乏对儿童人格全面发展的统筹,造成各项课外活动都是零散地致力于儿童人格发展,缺乏体系性,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比如:在“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中,很多学校只是单纯地定位于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却忽略了体育运动对儿童意志、毅力、坚强性格的影响,对这项活动的深层次内涵挖掘不够,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引导不够,活动效果没有最优化。

实践性一方面指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的脑、心、手充分整合、调动起来,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刺激,人格教育的效果才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指的是学以致用,重视把学生所学的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把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润物无声地进行人格教育。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检验人格教育的效果。比如,有的学校在舞蹈兴趣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和聋哑学校的学生共同表演舞蹈。虽然在平时的舞蹈兴趣小组中,教师也让学生观看过聋哑人的舞蹈表演视频,学生们也很震撼于聋哑人精彩的表演,但是,在现实的合作排练中,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同样一个舞蹈动作,聋哑人完成起来需要更多的努力,学生的共情能力、合作能力在合作表演中得到升华。

联动性指的是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社会力量,获取社会支持,协作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归类之后发现,其往往只是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活动,与学科课程紧密相关的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而且内容上大多是传统项目,千校一面,很难体现学校特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统筹多种教育资源,及时更新、拓展课外活动的内容。传统单一的课外活动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对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方面,诸如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分工合作、遵守规则、应变能力等,课外活动都没有或者极少涉及。在开展校外活动中要重视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社会开展积极的互动与资源融合。比如,有的学校借助外部资源,在下午三点半放学以后,让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进入学校,与本校教师联合开展课外活动,把校外开展的特色活动搬进学校里。

参考文献

[1] FilizKeser, et al. The Rol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Active Citizenship Education[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11(43).

[2] Jon C. Dalton, Reinventing the Extracurriculum: The Educational and Moral Purposes of College Student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College & Character, 2012(13).

[3] 刘翔平.车文博先生对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开创性贡献[J].南京师大学报,2011(1).

[4]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 C. Helwig, E.Turil, &L.Nucci. Character Education After the Bandwagon has Gone[OL].http://uic.edu/~lnucci/moralED.

[6] ThomasLickona.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6(1).

上一篇: 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下一篇: 工伤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