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3: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预案》适用于淄江中学学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
二、工作原则
按照“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的要求,以“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校支委会成员组成,成员由处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意识形态风险监测、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处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含有“淄江中学”及淄江中学业务工作的相关信息,结合教体局预警提示,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上报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较大以上网络舆情要上报区教体局。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上级领导部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及时根据通稿,通过适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领导小组,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 ,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处室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处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处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对外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处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处室对舆情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成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即查即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领导小组严格履职尽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狠抓整改。对工作不落实,排查整治不力,敷衍作假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责任事故的,严格追责问责。
(二)隐患排查情况。
一是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
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抵制生活中、朋友圈的各类谣言,严禁在手机朋友圈造谣传谣,对在公共场合中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加强舆情监控。
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及卫生计生领域的重大舆情监控,对可能涉嫌发生重大舆情的,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展开舆情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会商和研判预警,控制舆情态势,严格把握信息工作。
三是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
加强本系统内外网管理,严禁利用内外网、传播各类损害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通过增加监控软件、硬件防火墙等设备,截断传播途径,发现相关隐患及时处理。
四是管控好信息审核关。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类信息的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把控好“出口关”。
(三)总体评价
总体判断,XX能够深入学习贯彻XXX精神,坚决贯彻落实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署,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通过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分析认为,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上向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较到位。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中心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普及、网上舆论阵地管控、对外宣传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个别部门、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离我们距离尚远,无需操心;有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较少;管理不到位,不善于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改进措施
(一)勇于担责,补齐责任短板
要“高处”发力。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基础,补齐保障短板
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已有规章制度落细落小落实,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高效落实。要配齐配强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员轮训、专项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宣传干部业务素养。
(三)精准施策,补齐工作短板
要注重长效。坚持制定年度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张弛有度、有的方矢。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将思想阵地的管理,文化阵地的拓展、网络阵地的维护等工作,以具体项目形式加以细化落实。要注重创新。要创新理念,确立宣传是生产力、文化是软实力、舆论是推动力的思想,努力以宣传工作新成效助推社会经济新发展。要注重考核。在加强年度考核的同时,要把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纳入到日常监督中,跟其他重点工作一起通报点评。
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市红十字会多重举措积极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成立xx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我会分管同志为副组长,明确了由项目工作人员作为垃圾分类工作具体经办人员;方案同时明确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分类要求和具体措施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我会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2、发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以“举手之劳小动作,破解环境大难题”为主题,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当好宣传员、养成保持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当好引导员、积极维护垃圾分类成果当好督导员。
3、开设宣传专栏。在办公楼主要出入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4、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专门订制分类垃圾桶,投放在办公大楼出入口、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场所。
二、存在不足
截至目前,实现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定时定点、直收直运、日产日清,全体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氛围基本形成,应当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群众期望达到的效果还有不小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中消极抵触不愿分、感到麻烦懒得分、被动应付随性分、了解不够不会分等情况,特别是前来办事人员随手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1、抓好理论学习。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主题教育作为首要学习任务,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党工委理论中心组9次,组织领导班子学习研讨2次,开展干部集中学习4次。积极做好“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全街道党员下载248人,占党员总数67.57%。
2、提升宣讲实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开展全市“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活动5次。常态化开展“微宣讲”,利用进村入户、党小组会议等形式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策宣讲60余次。
3、突出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按照有人管、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五有”工作要求,积极整合各种资源,组建街村两级志愿者服务队伍,登记在册志愿者210人,已开展志愿扫雪、卫生整治、移风易俗、义务植树、走访群众等志愿活动50余次。
(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
4、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工委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1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情况通报1次,并按要求向市委做专题汇报。
(三)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5、提高正面宣传水平。街道利用宣传栏、宣传车、咨询服务、微信、微博等形式,开展“七五”普法、扫黑除恶专项斗阵、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多种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凝聚共识、统一力量。我街道聚焦和突出建国70周年主线,开展了“七一”“国庆”等系列活动工作,让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参与进来,更加坚定了爱国爱党的理想信念和决心。
6、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成立8人网评员队伍,建立网络值班制度,及时有效回复处理网络舆情5起。严格落实政务类网站、政务“双微”信息“三审制”,做到信息层层把关。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党政机关互联网工作群组信息摸底统计工作。
(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7、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开展制度化、常态化,按照每月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不得少于一次的要求,组织办、村精准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120余次,打通宣传群众、聚焦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8、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印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四会”组织作用。推行“党员先锋认领工程”,
要求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全力攻坚补齐农村环卫、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短板,积极开展“好人”建设,上报“竹峰好人”9人,2名党员入选好人。
(五)严格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9、强化阵地管控。严格落实思想文化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审批程序,及时对涉及我街道论坛的问政进行回复,街道网评员在论坛开展舆论引导4次。根据上级要求,全面完成下去内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四有”工作,维护宗教领域安全。
(六)培育意识形态工作新风尚
10、认真办好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和群众性文艺活动,开展“送电影下乡”3次,开展群众自办春节联欢会活动,得到了群众好评。让主流核心价值文化深度传播,让群众在参加文化活动的愉悦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七)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
11、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我街道定期梳理排查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切实做到稳思想、稳预期、稳人心。对1名党员信教参教行为给予谈话处理,要求限期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和2020年工作打算
我街道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1、
理论学习不够充分深入。存在以干代学,以忙挤学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有差距,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不够。
2、平时信息报送还不够及时、全面。由于平时较多的应付于基层工作,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的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了就是尽职尽责,报送内容数量、质量和全面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与上级部门交流不够。与上级交流主要局限于上级布置任务、开展相关培训等活动,常常是被动进行工作。缺少主动与上级对接,沟通,学习相关业务工作,缺少了主观能动性,工作激情有待加强。
4、“学习强国”平台的使用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我街道库区党员、老年党员较多,“学习强国”平台的下载率和使用率还需进一步提升,仍然需要督促各支部持续对“学习强国”平台的安装使用进行推广,并对老年党员进行3手把手教学。
5、宣传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宣传质量方面我街道宣传报道较少再高级别的报刊网站进行刊稿。在如何更好的提升宣传新闻稿件质量方面,仍需要不断探索学习。宣传手段上单一,缺乏创新机制,创新手段。未能积极主动去探索更符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的宣传手段,宣传内容。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所能得到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极为匮乏,作为政治教师,要积极发挥政治学科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牢牢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党建、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社会稳定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上半年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工作、学习会议8次,收集同志系列讲话及会议文件等资料共计42份。二是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群、qq群,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截止目前,我办职工“学习强国”app最高得分已达17937分。
(二)强化党建工作落实。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坚持以学习为基础,以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三)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壮大主流舆论。一是加大正面宣传,通过微信、qq、微博等媒体持续加大正面宣传,规范网上信息传播,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妥善应对舆情,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自觉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三是通过开展结对认亲、联系帮扶等工作,加强与群众联系,加大宣传力度,目前为止,我办走村入户宣讲意识形态工作已达8次。
(四)强化制度建立完善。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完善《市地方志办公室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市地方志办公室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制度》等制度。二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排查工作,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办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了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了工作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和引导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三是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市委:
今年以来,执法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压紧压实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有效推动我局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地。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个是,加强理论学习,抓好阵地建设。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将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有效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增强阵地意识;二是利用固定学习日及学习强国平台,组织干部职工及时学习各级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筑牢信念之基;三是严肃过好党的组织生活,通过谈心谈话切实帮助党员干部站稳思想阵地,旗帜鲜明的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
另一个是,理论结合实际,做好宣传工作。一是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积极对本部门今日头条、两微一端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二是积极走上街头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参与社区防范金融诈骗宣传活动,帮助党员认清金融诈骗的各种形式,有效帮助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做好公益广告牌和主流文化广告牌的维护工作,上半年共更换维修公益性立柱X处、画面X处、门头X处、墙体X处、灯箱X处、路旗X处。四是加大对违法小广告的清理力度,上半年共清理涉黄、办证、等违规小广告X余处。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问题和风险点
1.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的关系认识不够准确,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学习培训多以集体学习为主,对个人自学的敦促不够,存在个别干部学习自觉性不高,以干代学的情况。尤其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将工作放置于学习之前,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系统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
2.部分同志不能适应当前网络化新时代,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积极性不高。如个别同志在通过学习强国等学习软件进行学习时,仅仅是用它来看文章和观看新闻,并没有积极参与挑战答题等项目。
3.虽然已经建立起一支网宣队伍,监控和引导网络舆情,但是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除了存在兼职情况之外,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理论功底有限,并未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对社会舆情的把握不够精准,切入点不够准确,引导能力不强,在工作中对各种形式的舆情不能清晰的分辨出轻重缓急,对舆情一视同仁,距离上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仍存在不小差距。
4.虽然扩大了意识形态谈心谈话的范围,提高了谈心谈话的频率,但是谈话的内容多以近期业务工作为主,对非党干部职工尤其是非党公益性岗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够了解,不能及时、准确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本行业本领域舆情动向。
5.疫情期间全市范围内的小区、村按要求暂时封锁,导致极少数村临街墙体上的违规违法小广告无法清理,不法分子借疫情误导群众,通过张贴不法小广告的方式恶意散播违背主流思想的荒谬言论。
6.虽然为解决阅览室图书资源与干部日益增长的知识渴望不平衡的问题,举办了“书香机关”活动,并且积极为干部提供阅读书单和电子书籍,但是仍存在部分干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情况。如部分干部只是满足于完成活动建议的每天一小时、每月一本书,思想上没有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一般学”变为“深入学”,没有真正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之以恒抓思想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切实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有效引导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持之以恒强网宣队伍。加强网宣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网宣队伍,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为维护网络环境贡献力量。在XX网开办了进言献策栏目,聘请网络责任编辑,收集意见建议。开展“发贴竞赛”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造势”。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的焦点、难点和热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写博发帖,积极献策。
三是持之以恒抓“学习强国”。加强对学习强国学习情况督导检查的力度,要求每天最低30积分的达标线,每日通报前一天未学习人员,各党支部对每名党员学习情况进行排名公示,将党员干部个人学习参与度、获得积分,党支部总分值将作为年度考评党支部、党员的重要依据,推进常态化学习,用“学习强国”激发学习力量,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从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
近几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高速增长,而其中占比重较大的是学生群体,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是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随着大量自媒体的出现,很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个人主张、利益诉求等,这些行为给目前的网络舆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些西方意识形态内容也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慢慢渗透进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误导。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并利用好网络舆情引导的特殊性,让网络舆情在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蔓延,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意识形态安全是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各大高校都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以及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得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长期渗透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使得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更趋于‘短兵相接’,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愈加频繁激烈。”〔1〕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泛滥,新时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容易在网络上浏览到各种类型的信息。而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技术优势在全世界网络范围内传播其所谓的价值观,并在网络上大肆宣传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用这样的方式来扭曲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渗透来达到其目的。西方国家不仅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而且变得更加隐蔽、极具欺骗性。国内也不乏一些网络名人为了自身利益甘愿做西方国家的“帮手”,吹捧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并抹黑中国。更有甚者抓住一些个别的小事件进行恶意传播,通过扭曲事实、煽风点火等方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政治化,这些网络内容都会给新时代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网络小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一旦快速传播,达到一定规模,就会给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识不足
近年来网红和网络名人数量暴增,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也充斥着各种功利主义思想,这样的网络环境很容易让当代大学生对信仰逐渐淡化,并投入到追逐功利的网络环境当中,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长此以往,大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也缺乏参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容易形成抵触情绪。大学生如果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识不足,就容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侵蚀,被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得疏离和抵触,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大学生容易被社会负面因素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生态环境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转型调整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情况,这种发展可能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阶层矛盾,这些都是社会发展、格局转型的必然结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抓住这些事件开始兴风作浪,为了个人的权益传播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消息。而在大学生所接触的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当大学生遇到这些在网络上传播真真假假的社会负面消息时,他们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的心理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被一些恶意编排、夸大、曲解的简单事件激发出负面情绪,最后造成不当的言论和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这样负面的网络舆情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径
从上面提到的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难看出,目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十分激烈,尤其是西方各国敌对势力,凭借其网络优势和科技优势一直在对我国大学生群体进行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直接面对这种网络意识形态冲击的第一阵地,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找出能够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途径方法,来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概括,只有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才能避免由于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带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大学生只有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才能够提高认知度,避免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提高自身抵抗力。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首要场所,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目前各高校也正在推进所有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举措,可以让大学生在所有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充分了解西方意识形态,剖析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危害,这将对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采取网上、网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以往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都是采用线下教学的方式,利用传统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采用网上教学的方式慢慢变成主流。但网上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时,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挂在网站的显著位置就可以了,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结合视频、图像、声音和各种动画效果,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和吸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要提醒学生上网的注意事项和风险,并对大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
要做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加强舆情引导,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打造良性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加强道德教育,强化自律机制”。〔2〕要做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整体思想动态情况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对大学生错误的网络行为和言论进行指引并疏导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尽可能地降低负面网络舆情信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消除网络舆情危机,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而且“高校需要主动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积极开展网络舆情治理。适应舆情事件的多元动态演变特点,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直面事件和问题的新型媒体发言人制度”。〔3〕学校方面还要有明确的应急处理方案,在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对热点舆情信息进行处理。比如:通过官方通告的方式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避免被有心人利用;设置应急处理方法数据库,通过借鉴和参考数据库中的案例和处理方法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吕薇洲.网络信息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4):48.
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是适应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发展要求,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研究生培养成效,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然而,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却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点、把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独特规律,从新实践中探索新理论、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模式。其中,重要的问题在于: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能否形成“导辅协同”的工作范式。
一、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的概念拓展
立德树人应当是也必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遵循。导辅协同逻辑起源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从词义上看,“导”即启发、引导、主导;“辅”即帮助、佐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与“导”作为矛盾的两方面,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唯物辩证法认为,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研究生群体知识水平高、政治参与意识突出、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总体上思想政治素质高,思想观念更趋成熟,多数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抑或是在自身成才发展过程中,其主动性、自主性都极强。因此,与本科生“辅”重于“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应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辅”为次要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辅”内涵的理解与拓展、作用的辨析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逻辑基础。所谓导辅协同,一般地说,是指基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研究生思政教育特有规律,贯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程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思路,是构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的基本遵循。具体地说,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从狭义上讲,导辅协同主要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中导师和辅导员双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从广义上讲,导辅协同不仅体现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论中,还包括研究生思政教育功能、价值上的导辅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方式上的导辅协同等。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广义的意义上理解导辅协同,不断拓展导辅协同的外延,挖掘导辅协同的深义,统筹设计、构建体系。
二、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重要且必要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22-1996年)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和理论,他以范式及其发展变化为基点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结合库恩有关范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中国学者对范式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是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这成为该学科或专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框架,规定并指明了该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所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即在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识、持用话语、既定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本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汲取研究生思政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益发展模式,探求能为人们所认同并施行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新结构、新形态,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应具有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形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并非先存在,它孕育、形成、确立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中,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性。其标志有多种,如确立了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性及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架构为核心,进而探析特殊规律的学术旨趣;在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客体、过程、内容、方法为主的概念体系,确立了着眼于运用此概念体系观察、反思和从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框架与行动模式,这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理论研究和现实工作意义非凡。但是,面对当今世界所处之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之战略机遇期,面对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之风险与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范式也面临挑战,体现在:我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运用既定范式思考和回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所提出的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时,时常发现理论关照和回应现实的不足与无力。(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式微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式微,导师和辅导员在处理“导”和““辅”的关系中存在“顾此失彼”误区队伍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依靠力量,是决定其工作成效最主要的方面。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却存在“重本轻研”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大学生总体结构上看,在当前高校中研究生规模普遍小于本科生规模,此外,与本科生群体的整体思想状况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状况相对成熟,在学习活动组织和生活自我管理方面自觉性更强。这使得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聚焦于本科生,在制定相关思政工作制度时将优势资源和利好政策向本科生倾斜,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生思政工作有关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极大影响了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从客观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结构虽逐步优化、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由大国竞争加剧、西方“中国威胁”思维惯性导致的意识形态矛盾和斗争,加之西方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方式和策略的转变,隐蔽性成为其主要特点,这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大背景和重点攻坚领域。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预判不足,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主体自觉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此外,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直接决定研究生思政工作成效,其中,导师负首要责任。当前,绝大多数导师能着眼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基本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学习指导、科研实践中,较好地完成科研育人的职责。然而,部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重科研指导而轻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重学业专业指引而轻人格品行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问题,即“导”而不“辅”。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队伍的要素,是骨干力量,也是主攻手。当前,研究生辅导员在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方面总体上是好的。然而,受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很大一部分研究生辅导员存在重日常事务管理而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具体工作实践而轻系统工作统筹等问题,也即“辅”而不“导”。因而,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辅”功能发挥的不平衡、不协调极大影响了研究生思政工作实效。(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两重功能的关系有待调整升级整升级,在实践中偏向重“非意识形态功能”而轻“意识形态功能形态功能”从价值论维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均具有“意识形态性、非意识形态性”双重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即向教育客体传导意识形态、使客体形成教育主体期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观念体系,以此引导和规范教育客体行为方式的效能、属性。其首要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所谓非意识形态功能,是除了意识形态功能以外的其他社会功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非阶级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虽然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问题的两个侧面,然而,在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两重特性的地位问题时,仍然要有所侧重、不能偏废。这根本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发挥其功能时,意识形态性居于主导地位,体现并代表思政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功能的“非意识形态性”之于意识形态学必须也只能是从属关系,不能独立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其主旨是将广大研究生培养为我国意识形态战线的有力维护者,其根本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拔尖的顶尖人才。然而,由于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且教育效果难以评价和衡量,而对研究生进行非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相对难度低、可操作性强、效果容易凸显,这与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方法更新不足、主体间分工配合不力、教育内容结构不够优化等负面效应叠加,就导致教育主体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社会实践、校园学术文化等教育载体未有效运用教育载体未有效运用,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教育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导研究生构建科学“三观”的主要路径之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泛、有效开设已成为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未能着眼于研究生的思想特点,更多地采取灌输方式,对研究生关注的时下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再加上研究生课业、学术任务重,不少研究生只能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能力的提升中去,很大一部分甚至只是为了凑学分才勉强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上种种,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主渠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始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于帮助研究生深入社会、认知国情、锻炼本领、锤品铸魂的作用无可替代。校园学术文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应有之义,其内涵的育人资源、素材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不可小觑。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把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中,以期促进研究生结合所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达成研究生专业素质提升和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双轨并行。然而,由于各级各类高校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不平衡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和落实的差异性、不均衡性,使得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文化教育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再加上研究生培养模式所限以及研究生繁重的科研任务,导致部分高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限制了其作为教育载体的功能的发挥。此外,互联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是传统教育方式和载体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校园网建设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点,多数高校都能够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和公众号为研究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达成教育、引领研究生思想和风尚的目标。然而,鉴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渠道的不可替代性,再加上维护和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相较于传统教育方式和载体要高出许多,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评估难度相对较大,这使诸多高校在网络育人资源开发和育人平台维护方面望而却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线上线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的形成与发挥。
三、导辅协同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构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独特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构筑方式,应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全面系统地从其主体、功能、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一)存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德育共同体”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质提效,队伍建设是根本,实现对研究生意识形态的掌控,有赖于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这是我党长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从教育主体维度看,“导”即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主导地位,“辅”即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关键主体、相较于导师的首要负责人定位,起辅助作用。当前,突出导师和辅导员的双主体作用,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中的重点,专门安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实现优势资源和政策有效倾斜;着眼研究生群体特征和教育规律,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运用制度手段推进工作。二是研究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德育素质培训体系和机制,着力提升两支育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增强育人合力。三是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苦练内功,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德育共同体观念,立足岗位职责做到既导又辅,增强教育实效性。研究生培养模式决定了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其两大基本职责就是教书和育人。因此,导师若想扮演好思想引路人和学业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还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教风引导、影响学生,重点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出发,真正理解和践行导师工作的“导”“辅”二重性,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和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主心骨,做党委工作的辅佐者和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在保证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民族责任感,重视研究生理论水平的提升。研究生辅导员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育人作为自身岗位的根本。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结构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加强科学研究,从工作作用和工作方法的角度全面认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辅”“导”二重性,即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出发,做好党委工作的助手、导师教学和科研的助手、学生成才发展的助手的同时,注意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日常事务管理相结合,将系统工作统筹同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政治思想引导、情感疏导、行为教导和就业指导。据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双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必然要求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导师和辅导员不断转变观念、精诚合作,由传统的各行其是向形成协同攻坚的德育共同体发展。(二)彰显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双重功能的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协同发挥同样须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补充、辅助于意识形态功能。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趋势虽整体向好,但是个别人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意识淡薄、知行合一不足等问题,反射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两重特性的发挥亟待优化。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效发挥,特别是突出其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应着力于四个方面。一是加大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其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其投身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感、自觉性和综合能力。二是立足研究生群体特点,科学构建教育内容体系,优化内容结构,科学设置“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内容的比重,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为核心与主导,兼顾学习观教育、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婚恋观教育、择业观教育的内容体系。三是探索并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评价机制,为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实保障。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效果较难进行量化评价,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从科研、管理和活动等不同维度设计工作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其中,尤其要突出和增加意识形态教育所占权重,坚持以科学引导为方向和以客体效果反馈为中心相结合,更加注重教育主体对客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以期达到表彰和激励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四是在调研并分析现有主体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并协调好不同主体间的分工与职责,引导、激励各方着力构建德育共同体,研究并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机制,实现全程育人。(三)承接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传统教育方式同新兴教育方式相结合教育方式的适配性、丰富性、多样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选取、运用必须因时而新。其中,所谓“导”,即继续坚持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然而,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法很好地适配,既定的教学理念、方式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重置,既充分体现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性、专业性,还要重视教材建设的实效性,即教材的编写在结合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同时,还应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理论特点。此外,更要重视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在课堂上重视翻转式、讨论式、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从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引导研究生感知和探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辅”,即注意发挥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途径的补充作用,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在研究生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交叉,在推进研究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的同时,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还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自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运用校园网、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介、新载体,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新技术相融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寻找新的生长点、开创新空间。
四、结语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提质增效,需要立足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构建导辅协同的新范式,通过优化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任少波,许占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构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6-52.
[5]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6]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1-83.
[7]吴春梅,陈一恒.意识形态导向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2-26.
[8]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9-14.
当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初被引入我国的时候,它仅仅是一种理念,或可将其界定为一种意识形态,那时CSR更多体现的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而今,CSR已经从意识形态向管理工具方向发展。在此变化中,最显著的是人们对待CSR的视角变了,不再是社会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思索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问题最终归结于如何操作的问题,这就势必需要管理工具来实现。因此,CSR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各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框架,进而逐步演化为可以被使用的工具,其中包括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基本原则、风险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报告编制标准G3和G4、平衡计分卡、COC、CSR业务系统、ISO 26000、SA8000、CSC9000T等等。
那么究竟如何将CSR整合到公司发展和管理中呢?首先就是制定或者在调整公司战略过程中运用CSR的风险识别方式。将CSR作为管理工具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方法,不是以公司为主体来进行识别的,而是以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为基础,来真正全面识别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风险和潜在风险。这种识别过程是持续的,是随着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方的持续沟通(可使用利益相关方管理)来发现的,让公司管理层能及时看到变化在哪里,然后确定战略的优先顺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建立良好CSR管理工具的企业,在外部条件变化时,可以通过CSR工具调整公司愿景战略,从而形成新的公司愿景战略。
其次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因为既然是工具,那量化过程是必须的,CSR作为管理工具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就是“测量(measurable)”,即将所有概念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东西,全部变成具有操作性的,准确的,明确的数据和流程,及时识别机遇和挑战,系统性的解决问题。比如说,在上港集团编制第一本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工作计划中,就综合罗列了公司现有的100多个具有行业特征的量化指标。在撰写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候,我们参考的是《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和G3.1标准。在过去的五年推进过程中,我们不断对照公司原有数据和报告指南中指标的差异,逐年扩充量化指标,部分指标向全面、精确的方向改进,数据精确度高了、全面了,就能帮助提高公司管理的精益程度。
在谈CSR工具性以及量化的问题中,最值得一谈的就是CSR报告。有人认为CSR报告是结论或者说成果,这种观点我不完全认同。笔者认为CSR报告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当然它还可以是公司形象宣传工具),更重要的是CSR报告是内部管理程度的外部展现,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载体。我们在撰写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通过不断完善和不断丰富的数据来说明公司的管理状况(简洁的文字、明晰的图表,特别是完整的数据是最强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则是在编制报告过程中能发现企业的管理缺失或者是不足点,通过数据积累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特别是行业内的比较,能发现一些内部管理的问题。而一旦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就能改善,并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可以说,组织完成良好的报告编制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发现管理问题、改善管理问题的工具。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而言,CSR工作的实质,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下,企业将外部变化和内部需求转化为其内部测量机制,从而对内建立相关管理应对措施,对外树立企业正面形象,进而最终实现超越盈利,达到人、组织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为保障安全稳定工作落在实处,成立以院长和书记为组长的安全稳定工作小组,统一负责药学与检验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明确了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学管干事、辅导员、班主任、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确保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安全管理,落实一岗双责
药学与检验学院以确保师生安全稳定为目标,严格按照安全责任要求,全员参与,一岗双责,从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入手,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三、加强安全宣传,营造和谐氛围
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学院的稳定,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于确保大学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检学院从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健康、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诸多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进行分工合作:
1.辅导员从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认识最真识的自己,如何规划大学我的大学生活方面进行引导。
2.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网络诈骗、文明上网等方面进行引导。
3.针对长期的工作经验得出“十次打架九次酒”。开展学生中吸烟、喝酒等对人体危害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美好的品性。
4.药学专业老师负责预防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自我保护意识。
5.食品专业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食品的安全、营养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训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6.心理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应对挫折、恋爱情感等方面进行引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各种风险的防范与应对能力,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
药检学院针对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操作性强的多样化教育。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学生会活动、主题班会等校园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开展以安全为内容的素质拓展讲座。针对各种诈骗和夏季学生到河边游玩较多,及时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提出安全防范要求,并印发宣传单给各班级,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前。通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和谐氛围,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四、严格执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值周教师必须到岗到位,加强夜间的巡视,及时把偶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24小时手机畅通,按学院的要求晚上住值班室。
2.任课老师要求认真履行上课点名制度,每堂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出勤点名,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学院领导联系。
3.安全主题班会制度。要求班主任、辅导员每月开展一次安全主题班会,并做好记录备查。
4.严禁教师个人私自带学生外出,团总支开展的各种活动严格坚持大型活动上报审批制度。
5.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做好室内的清扫和保洁工作。学生会及时进行检查评比。班主任、辅导员密切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学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6.进一步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况,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及时地予以疏导。
7.建立学院安全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制度。结合药检学院本身的实际,制定本学院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预案,做到人员职责明确,信息渠道畅通。
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药学与检验学院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个人心理访谈等活动,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药学专业1名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后,辅导员与家长积极配合,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学生恢复后完成各项学业顺利毕业,并找到满意的工作。
六、实习生的管理
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点:实习单位大部分不能解决住宿,实习生在外自己联系住宿,住宿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优化实习基地,尽量选择能统一安排实习生住宿的,安全风险小的实习基地。
2.专业教师参与实习生管理,分担了实习管理任务,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蘑菇钉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发现、了解情况实习生情况。专业教师在实习管理中,通过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所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各学科实验室管理规程,全部上墙,要求第一堂实验课必须讲安全。
2.实验员为各实验室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每天检查和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填写并上报相关信息;教研室主任每周检查各教研室实验室,所有检查及运行及时在《药学与检验学院实验室运行与安全检查记录》中填写,及时做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排查,有记录。二级学院每月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检查。有问题的要求及时整改。
3.危化品和低值易耗品,归库统管。危化品实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领退”、 “双人使用”;危化品每次领取、归还需要填写领用和归还记录,管理人员及时在公安部门管理软件系统登记,做到精准管理。
八、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药检学院的意识形态工作,从提升全体师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抓好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三个方面进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药学与检验学院在全院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九、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药检学院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提高教师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明确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好文件、教务资料、教师档案、学生个人信息资料等的保密工作,以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避免违法违规泄漏师生个人信息和各种文件教务资料信息。
十、近几年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感受
1.人性化管理。我们管理工作的对象是青年学生,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是由差异性的人体组成的特殊群体。我们要根据大学的各自特点和具体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切合实际的成才指导。
2.关注贫困的、孤残的、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公开、公正、公平做好“奖、助、勤、贷、补”等学生资助工作,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重树自信心。
3.做好细致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学生管理人员要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心理困惑、学习困难、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