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2 09:33: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篇(1)

关键词

河蟹;龙虾;鳜鱼;生态养殖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在一个池塘中同时饲养河蟹、龙虾和鳜鱼等多品种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能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也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在池塘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

1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

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合适的池塘、防逃措施和消毒杀菌等,从选择池塘的角度分析,干净无污染是其首要条件,其次,池塘应该有活水来源、光照充足,且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如交通、电力状况。同时为了方便养殖户管理,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0.7~2.0hm2)。从防逃措施的角度分析,龙虾、河蟹等动物的爬行能力强,如果不做好相关防逃设施,可能会降低池塘产量。

2河蟹、龙虾、鳜鱼苗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池塘苗种,是实现高效生态养殖的核心工作,在实际养殖中,养殖户可以多方比较苗种的种类、存活率、病害机率和产量,并结合当地实际环境,确定最恰当的品种,以提高池塘综合效益。

1)河蟹苗种选择。目前,河蟹苗种的选择以长江水系生产的为主,应该选择爬行能力强、个头整齐健壮、没有病害的类型。在放养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外地苗种,不应急于放入池塘,应先在清水中浸泡,时间3~4min、次数3~4次为宜,确保河蟹苗能适应池塘水温,提高河蟹的存活率。河蟹放养的时间较灵活,可以在春季或者冬季,放养量必须根据池塘面积科学决定(一般为8000~9500只/hm2)。

2)龙虾苗种选择。选择龙虾苗种的要求跟河蟹一样,要求龙虾苗种善于攀爬、较活跃等,在放养前,必须确认好池塘水温(20~30℃),如果水温过低,则会降低龙虾摄食率,不能很好地提高龙虾产量和存活率。放养时间集中在春末夏初,即4-5月份,放养方式既可以选择幼虾放养也可以留塘养殖。幼虾放养是指从外地购入龙虾苗种,而留塘养殖比较复杂,但产量较高,主要是指将池塘的成虾留下并让其自行繁衍,大概2~3年后,需要交换池塘成虾,以提高龙虾的成活率。

3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注意事项

1)日常生态管理。日常生态管理工作主要有巡查工作、水质管理工作,养殖户应坚持每日巡视池塘,并仔细检查河蟹、龙虾、鳜鱼品种的情况,如摄食,如果出现河蟹、龙虾“聚集”现象、鱼群浮头现象,应适当开启增氧设备,降低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此外,也必须检查防逃措施的稳固程度、塘基的受损程度等,如果有问题应马上处理。水质管理工作可以依据季节改变,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初,应经常给池塘注入活水源,增加池塘含氧量,促进河蟹、龙虾、鳜鱼成长;在温度适宜、降水较多的春季,应及时给池塘放水,控制好水深,遵循自然规律,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2)

随着各地小龙虾热的兴起,小龙虾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行情看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小龙虾养殖。小龙虾养殖一般有池塘主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稻虾连作等模式,其中稻虾连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利用农田闲置期进行龙虾养殖,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增加单位生产效益,不仅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同时还有利于农民增收,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是一个双赢的模式[1]。无为县是水稻生产大县,水稻种植面积达5.33万hm2,该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现将稻田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中国

1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养殖龙虾最好选择面积在6 666.67 m2以上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阳光充足[2]。面积小于6 666.67 m2的稻田可以直接在其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即可;面积大于6 666.67 m2的可视稻田形状在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还要在中间开挖出“十”字形的水沟,沟深0.5~0.8 m、宽0.5~0.8 m,所有的开沟都要留有一定的坡比,便于龙虾活动摄食,且四周的边埂要比中间稻田面高出0.5 m。平整沟渠,夯实边埂,进排水口用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以及龙虾逃逸。用生石灰1 125 kg/hm2消毒,清除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在四周沟内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供龙虾摄食及隐蔽用。沿田埂四周用网片、石棉网、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设置高40~50 cm的防护栏,防止龙虾逃跑。

2虾种放养

2.1一般放养模式

虾种放养一般有3种模式,即亲虾放养、抱卵虾放养、幼虾放养。第1种亲虾放养模式是在中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或中稻收割后(9—10月),于稻田环形沟中放养亲虾300 kg/hm2,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的有机碎屑、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稻茬新芽和水草为食,待水稻收割后再采取秸秆还田并施有机粪肥,以培植饵料生物[3]。该养殖模式一般不需要投喂人工饲料,但是由于龙虾的繁殖周期较长,虾苗育成后还需经过3~4个月的越冬,虾苗生长期较短,因此养成的商品虾规格较小,产量也不高。第2种是抱卵虾放养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投放抱卵虾225 kg/hm2,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进行孵幼和养殖,抱卵虾放养前,应在稻田中设置一些人工虾巢供抱卵虾越冬用。放养抱卵虾可缩短幼体孵化期,增加虾苗和生长期,养成商品虾规格相对整齐,其效果优于亲虾放养模式。第3种幼虾放养模式,即每年7—10月放养幼虾,幼虾放养前先在稻田中设置人工虾巢,并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供虾苗食用,一般放30万尾/hm2左右,若管理得当,该模式养殖效果较理想。

2.2多轮放养模式

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往四周沟内投放35 g以上亲虾300 kg/hm2,雌雄比约为2∶1,此时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有机碎屑、水生动物、稻茬新芽、水草等为食,不需另外投喂。到9—10月水稻收割后,再投放1 cm虾苗22.5万尾/hm2,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需适当配以人工饲料或廉价的植物性、动物性饵料,以提高养成规格和产量。翌年3—4月再补充投放3~4 cm的幼虾450 kg/hm2。养殖期间应适时捕大留小,由于龙虾生长速度不一,适时捕捞可减轻互残且能降低密度,便于后期补放虾苗。该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最大发挥养殖效益,一般管理得当的情况下,翌年可收获成虾约1 800 kg/hm2,水稻6 000 kg/hm2,平均效益达3万元/hm2以上。

3日常管理

坚持“四定”原则,同时视天气、水温、水质及龙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马铃薯、山芋、玉米、水草等,动物性饵料有野杂鱼、螺蚌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4]。养殖水质应保持清新,不受污染,不使用菊酯类或有机磷农药,否则影响龙虾蜕壳和生长。每隔20 d左右,用生石灰75~150 kg/hm2对水全田泼洒。养殖期间春季水位不低于30 cm,高温季节和冬季水位不低于1 m,还要根据水质情况施肥,可施沤熟的农家肥(猪、牛、鸡粪等)750~1 500 kg/hm2。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巡视,检查防逃网和进出水口是否完好,检中稻草人是否完好等。由于稻田堤坝较低,雨天应尤其注意,要及时排水和修补防逃围栏,防止龙虾逃跑。

4捕捞

一般在田沟中设置地笼,以便长期捕捞、及时销售。注意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5参考文献

[1] 杨慧.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j].科学种养,2010(3):53.

[2] 邹德良.稻田龙虾多茬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7(10):34-35.

篇(3)

笔者于2010年在睢宁县邱集镇春晖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试验稻田面积3.33 hm2,放置2×4网箱50个,放养黄鳝种1.5 kg/m2,每只网箱收获黄鳝48 kg,产值34 560元/hm2,利润1.80万元/hm2;放养泥鳅225 kg/hm2,收获成鳅900 kg/hm2,产值2.52万元/hm2,利润1.50万元/hm2,合计平均利润3.30万元/hm2。该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养鱼稻田的准备

1.1 稻田要求

养鱼稻田需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田块面积以666.67~3 333.35 m2为宜。

1.2 开挖鱼沟

视田块大小,可开挖成“一”、“十”或“井”字型鱼沟,沟宽3~4 m,深1.0~1.5 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3 建设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夯实基部[3]。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深至2 m、长3~5 m,以便于集中捕捞。

1.4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防止风浪和渗漏,埂高要求2.0~2.5 m。如果在稻田内养殖河蟹、甲鱼,田埂顶部要建立防逃设施[4]。

1.5 网箱设置

根据稻田边沟条件,可选择2 m×3 m或2 m×4 m网箱,悬挂于铁丝上固定,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品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主要有泥鳅、甲鱼、鲫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鱼等品种。

2.2 养殖密度

放养鱼种4 500尾/hm2,其中5 cm以上规格的鲫鱼750尾/hm2,6.67 cm以上规格的草鱼2 250尾/hm2(其中50 g以上规格的草鱼150~3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白鲢900~1 2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花鲢150~300尾/hm2;有条件的稻田还可以搭配3.33 cm左右的泥鳅7 500尾/hm2,主养泥鳅,放养泥鳅种苗375 kg/hm2左右,可搭配放养花白鲢1 200~1 500尾/hm2。

2.3 放种时间

鲫鱼和6.67 cm规格的草鱼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泥鳅、花、白鲢在秧苗分蘖结束时放入;而大规格的草鱼则要在秧苗圆秆后才能放入,或先拦养在鱼沟(窝)中,待水稻圆秆后再放入)。

2.4 稻田边沟网箱放置

于3月至4月底放置网箱,同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入网箱中,进行水草培育。根据地方气候条件,于5—7月选择放养无病、无伤、鱼体健康、规格相同、体表黏液保存良好的黄鳝种苗,每个网箱可放养黄鳝种苗7.5~10.0 kg,增长倍数为3~5倍,一般饲养3~4个月即可上市[5]。

3 田间管理

3.1 田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前期以水稻为主,兼顾鱼类,可保持水深6~10 cm;在秧苗基本苗出齐后,应逐步加深田水,保持水深15~20 cm;水稻收割后,要加水至最高水位。

3.2 稻田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6]。一般堆放在田角或一段鱼沟里。

3.3 水稻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防治水稻病虫害,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一是按说明用药;二是降低池水至环沟内施药,然后加水[7];三是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喷施水剂,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撒施颗粒和粉剂。

4 饲养管理

4.1 做好放逃、防洪工作

加固防逃网,做到稀、密2层网栏,可用铁丝网或竹篾。在洪水期间,要加强巡查,防止逃鱼。

4.2 投喂饲料

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饲养网箱黄鳝时可用新鲜鱼虾、蚯蚓、蝇蛆、黄粉虫等用绞肉机打成糊状,再适量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做成厚团状进行喂养,日饵量2%~3%,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每日2~3次。

篇(4)

1. 稻田选择。具体要求是:①背风向阳,环境安静,地势平坦;②土质肥沃,黏性壤土为佳;③取水方便,水量要满足养殖需求,水质清新;④周围无污染源,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1-2010)标准;⑤供电、交通、通信方便;⑥稻田面积不限,每块田以5~10亩为宜,最好集中连片,便于商品鳖销售、品牌创建和形成产业化。

2. 土方工程。主要开挖环沟,田间沟,鳖坑,注、排水口和加高加固田埂。距田埂四周2~3米处,挖成上口宽5~6米、底宽3~4米、深0.8~1米的环沟;大的田块开挖“目”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2~3米、深0.5米;在稻田对角或四角分别开挖2~4个鳖坑池,池长、宽、深为5米×4米×1.5米,为养殖鳖提供活动、摄食、避暑场所;开挖沟、坑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到1~1.2米,埂顶宽2米左右,每层土都要夯实,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注、排水口,通过水管由阀门控制,并设置不锈钢或铁质防逃网。

3. 防逃设施。整筐养鳖稻田用低碳钢丝涂塑网建成隔离栏,每隔2米树1根水泥桩固定,网高1.8米,埋入土中20厘米、土上1.6米,防止外来人员和动物进入。在田埂顶部用塑料薄板做材料,沿稻田四周挖约0.2米深的沟,将塑料薄板埋入沟中,保证塑料薄板露出田埂面50厘米左右,塑料薄板每隔1米用竹、木棍或塑料细管支撑固定,用细铁丝扎紧;防逃塑料薄板在四角做成弧形,防止鳖沿夹角爬出逃逸。有条件的在稻田上空覆盖防鸟网,将鸟类拒之网外。

4. 晒背台。在鳖沟中每隔20米设置1个宽1.2米、长2米的木板或用竹片拼成的晒背台,并兼作饵料台。晒背台要求表面光滑,一端用绳、桩固定,另一端设置沉入水中15厘米左右,供鳖在上面摄食和晒背。

二、种养前的准备

1. 稻田整理、施肥。土方工程和田间设施完成后,进行稻田整理,用机械翻耕秸秆还田。精细整地并待田面沉实2~3天后,每亩施32%复合肥25千克加尿素5千克。

2. 鳖沟、鳖坑消毒。鳖沟、鳖坑注满水,按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水泼洒消毒,杀灭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生物,3天后排去积水,暴晒1周后经过滤注入新水。

3. 移栽水草。鳖沟、鳖坑注水后向沟内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浮水植物,用浮竹竿做成正方形将其固定在水面上,覆盖面积不超过鳖沟、鳖坑总面积的30%,其目的是夏秋高温季节水位较低时为鳖提供遮阳、躲避场所和净化水质。同r,栽种一些轮叶黑藻、野菱等沉水植物,可模拟鳖的野生生态环境和提高鳖的卖相。

4. 投放螺蛳。螺蛳投放分2~3次进行。第1次在清明节前,投放在鳖沟、鳖坑中,每亩投放活螺蛳150~250千克,同时投放一定数量的抱卵青虾,让其自然繁殖幼螺和仔虾,为鳖提供活体天然饵料。以后,视稻田中螺蛳数量适时进行补投,每次投放100~150千克。螺蛳投放前先将其洗净,用强氯精或二溴海因等药物杀灭螺体上的细菌及原虫。

三、鳖种放养与水稻栽植

1. 鳖种选择。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色泽鲜亮;裙边厚实且平直,腹部有明显黑斑,背部青灰色;无病无伤,反应灵敏,规格整齐。根据养殖方式和设计产量情况,如果饲养周期为1年,可选个体重350~450克的鳖种;如果采用1年种水稻,2年1个轮作周期,可选个体重150~300克的鳖种。同一稻田放养的鳖种尽量规格一致,有条件的建议雌雄鳖分开单养。

2. 鳖种放养。鳖种在水稻插秧20天后进行投放。放养量为:饲养1年的每亩100只左右,饲养2年的每亩200只左右。如果稻田条件较好,每亩还可套放小龙虾苗种5000尾。鳖种放养前,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分钟,或浓度为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或浓度为3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液(含有效碘1%)浸泡15分钟,杀灭幼鳖体表所携带的病原菌及寄生虫。

3. 水稻选择与栽植。选择抗倒伏、抗病力强的水稻品种,也可选用“高秆稻”作为养鳖田稻种。根据当地积温适时安排水稻育秧和插秧。可另田水育秧或旱育秧,一般控制秧龄在30~35天开始移栽,插秧方式采用机插、手插均可。采取大垄双行技术,即每2行为1组,组内行间距为20厘米,组间距为40厘米。普通插秧机一般不能插宽窄行,需要对插秧机进行改造。另外,插秧时要注意鳖沟边行密植。

四、日常饲养管理

篇(5)

一般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或平缓,水、电、路三通,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具有喀斯特地貌的荒山荒坡或者林下。

二、小别墅鸡舍建造

小别墅鸡舍是养好鸡的关键设备。该鸡舍是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经过3年攻关发明的一种养殖设备,拥有5项专利1项成果,如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安装了自动喂料箱,一次投料可供鸡只采食5~7天。该鸡舍从功能上划分为休息区和活动区两大区。休息区是一个周边有围帘的小区域,面积2米2,可供鸡只饮水、采食、栖息、产蛋和防风寒;活动区设有3米2的网床和1米2的沙浴池,是鸡在舍内活动和沙浴的场所。

三、养殖品种选择

蛋鸡品种,既可以选择国产稀有型绿壳商品蛋鸡,也可以选择大众化粉壳商品蛋鸡。只要饲养管理得当,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饲养管理

1. 各饲养阶段的管理要点

①育雏阶段的管理。优质商品蛋鸡0~42日龄为育雏阶段,育雏工作成败的衡量指标是成活率高低,一般成活率达到98%为较好成绩。育雏前期要注重保温,育雏室环境温度0~3日龄以37℃为宜,4~7日龄为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常温,鸡群既不扎堆又不张口呼吸,表明温度适宜。育雏后期要注重通风。育雏阶段用育雏饲料,并做好防疫。

②育成阶段的管理。优质商品蛋鸡43~140日龄可视为育成阶段。此阶段用育成饲料,大、中、小鸡分群饲养,促进鸡只骨架发育,提高整齐度。

③预产阶段的管理。鸡群产下第一枚蛋至产蛋率达到5%为预产阶段。此阶段用育成料和产蛋料各半饲喂。管理要点是在见蛋前准备好产蛋窝,可参照小别墅产蛋窝设计(暗箱设计,分有小隔间,每3~5只鸡1个小隔间,底层为鸡笼底网,倾斜15°,蛋产出后可自动滚出,便于集蛋),也可以在鸡舍内搭建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30厘米的简易产蛋窝,以每3~5只鸡搭建1个产蛋窝为宜,在窝里放置适量干燥的稻草或野干草,以减少鸡蛋破损。

④产蛋阶段的管理。管理要点是保证营养供给,光照合理。补饲的配合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能量、钙质、磷等营养成分。光照时间恒定在16小时。此时饲养人员应固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饲养管理,避免鸡产生应激而影响产蛋。

2. 各饲养阶段补饲用配合饲料简易配方(见表1)

3. 各饲养阶段光照程序(见表2)

4. 放牧与补饲管理

在小别墅鸡舍周边种植牧草(最好是苜蓿与黑麦草混播),每亩地放养量不高于50只(以35只为宜,标准是20~50只)。放牧时间应选择无雨天的下午,晚上进行补饲。绿壳蛋鸡属于土鸡品种,就巢性较强,发现就巢后应及时放入铁制产蛋鸡笼中,下蛋后再放回小别墅鸡舍;其他国外培育的粉壳蛋鸡一般无就巢性,但啄肛现象严重,应在产蛋前给每只蛋鸡戴上特制眼镜,避免出现啄肛死淘现象。

5. 鸡舍管理

对于小别墅鸡舍,夏天要去掉卷帘,以加强通风透气;冬天要在鸡舍周边围上卷帘,以避风防寒。为了防止出现冬天水结冰鸡喝不到水的现象,应勤观察,可以人工加热融冰,有条件的也可以通电融冰,但通电融冰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操作才能确保安全。

五、疫病防治

养殖期间要科学进行防疫,参考免疫程序见表3。

免疫注意事项如下:①接种疫苗时必须按规范操作,保质保量,不得漏免错免,做好免疫记录。②免疫前后及时进行抗体水平检测。③活苗免疫前后两天停止消毒。④接种疫苗必须留下疫苗瓶签和包装,以备查对。

只要防疫到位,平时避免让鸡接触潮湿地面和粪便,利用小别墅鸡舍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鸡蛋。

篇(6)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85-01

安徽蓝田特种龟鳖责任有限公司在系列化的甲鱼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常年偏高,夏季蓝藻旺发,一直困扰养殖生产,为探索经济适用的控制方法,2010—2012年商品甲鱼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结合微孔底增氧和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培育优质的单细胞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氨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优势的单细胞藻类是滤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并能抑制蓝藻生成,从而达到控制水体中无机“三氮”预防疾病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甲鱼种的放养

甲鱼种是2010年7月繁殖经温室养殖至2011年4月底,规格0.4~0.6 kg/只,水泥池放养4只/m2,土塘放养2只/m2,池塘中搭配投放规格100 g/尾的白鲢2 250尾/hm2、花鲢300尾/hm2,规格60 g/尾的鲫鱼1 500尾/hm2。池水深度1.8 m,商品饲料蛋白源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主,精细制作,使用时一般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基础,添加比为50%~80%,适当添加包括肉联厂分离的动物内脏、各种冰冻海鲜、低值淡水鱼类,添加量20%~50%。

1.2 微孔增氧设施的配备

水面配备动力0.11 kW微孔增氧设备、PVC送气主管、支管尾塑料软管、锥形曝气盘(直径80 cm)、罗茨风机送气。在甲鱼生长旺季,每天夜间开机8 h左右,水体尤其是底层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0 mg/L以上。

1.3 使用微生态制剂

养殖过程中每7~15 d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主要品种为EM菌、乳酸芽孢杆菌,用量为每次30 kg/hm2,晴天施放,针对不同养殖水体、不同生产季节和水质变化情况,调整微生物品种和用量。对底泥较深的老塘口,每7~10 d使用1次。饲料中也可以添加乳酸芽孢杆菌,用量为2 kg/t,随用随加。

1.4 培养有益藻类

养殖甲鱼的池塘中,由于投喂含高蛋白的饲料,加上代谢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及腐败,极易引起水质恶化。对氮和磷吸收效果最好的藻体是螺旋藻、小球藻、栅藻、颤藻、栅列藻等,尤以小球藻的降氮能力最强,利用微孔增氧设备和微生态制剂调水,促进滤食性鱼类优质天然饵料的藻类生长,如隐藻、硅藻、金黄藻和绿球藻等,在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被藻细胞吸收的同时,也抑制了蓝藻的旺发[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情况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养殖的商品甲鱼陆续上市,平均规格1.05 kg/只,最大个体规格为1.6 kg/只,5月对水泥池、土池收获情况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水泥池和土池单产较往年分别提高12 345、5 580 kg/hm2,品质明显提高,体色、口感等指标均优于往年。

2.2 水质检测结果

整个养殖期间对水质进行连续检测,结果见表2。往年水质的检测结果,高峰值NH4+达到4.2 mg/L,NO2-达到0.51 mg/L,相比较,采用技术措施后(2011年),氨氮、亚硝态氮控制在较低水平。

2.3 疾病发生情况

往年甲鱼的出血病、腮腺炎、白底板病、出血性败血症、出血性肠炎、穿孔病、腐皮病等发生较为严重,养殖甲鱼成活率75%左右,2011年水泥池养殖平均成活率86.6%,土池养殖平均成活率达91.4%,表明采用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在养殖水体零交换的情况下,能将氨氮、亚硝态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对疾病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1)养殖甲鱼使用的都是高蛋白饲料,由于大量投饵而留下的残饵及水体中水生动物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导致水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高温与碱性环境下,离子氨离解成分子氨。亚硝酸盐、离子氨的毒性通过鳃渗进水生生物体内,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水体溶氧量愈低,毒性也就愈强烈。研究证明,氨氮、亚硝态氮的存在水平与水生动物疾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分别将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控制在0.5、0.2 mg/L以下对于减少其毒害与预防疾病发生非常重要。

(2)藻类是光能自养生物,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藻体氨基酸、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含氮物质。藻类的生长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在养殖水体中培养有益藻类,当其形成优势群体时,可抑制有害藻类(如微囊藻)生长,既可起到除氮产氧的作用,又能为滤食性鱼类增饵,是甲鱼养殖生产中水体调控的好方法。

(3)微孔底增氧,能直接提高底层水体溶氧量,促进上下水层对流;消除池塘水体的温跃层﹑氧跃层﹑水密度层,保持水体高溶氧,以促进微生物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抑制氨氮尤其是分子态的氨和亚硝态氮的生成,有利于养殖动物生长,增加单位水体产量。

(4)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制剂,能调节水产养殖生物环境,改善和调理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或增进养殖水生动物健康水平[3-4]。池塘高产养殖水体底部常常积累大量的残余饵料、排泄废物和动植物残体以及有害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往往导致水质败坏,诱发水生动物病害。微生态制剂中的微生物具有氧化﹑氢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等作用,能将上述有害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不仅净化了水质,还能为单胞藻类的繁殖提供营养,有利于藻类的繁殖、生长,从而促进滤食鱼类生长[5-6]。

4 参考文献

[1] 张庆,李卓佳,陈康德.复合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9(1):32-34.

[2] 高政权,孟春晓.微藻与水环境修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30-33.

[3] 王斌,康白.微生态调节剂对鲤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1):32-35.

篇(7)

我国藏羊的主要产区为青海省高寒地区,长期以来该地区不仅自然草地生态资源丰富,而且具有高寒缺氧等独特的气候环境,为藏羊的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且该地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孕育藏羊资源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产区。然而近些年,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耗牛、藏羊等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造成该地区自然草地生态进一步恶劣,且多数牧区需经过长达9个月的枯草期,更加剧了藏羊等畜牧养殖的威胁和挑战。一旦草地资源供应不足,则会导致藏羊饲养物质缺乏,造成藏羊群体营养不良,进而引发幼畜生长缓慢、母畜繁殖衰退等问题,从而制约藏羊养殖业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而藏羊养殖业作为青海高寒地区牧民重要经济来源,对于牧民而言至关重要。在面临自然草地生态逐步恶化的情况下,加强对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探讨则显得尤为必要,且实践证明,藏羊养殖技术高低以及牧民掌握养殖技术是否到位,对藏羊养殖质量以及藏羊养殖死淘率高低等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从养殖技术方面探究藏羊高效养殖的路径和方法十分必要,在保护藏羊产区自然草地生态的同时,也能促进藏羊养殖效益的提高。

1肉羊经济杂交技术

从藏羊养殖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来看,加强对藏羊与肉羊经济杂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和经济性意义。通过引进外地优良的肉羊父系品种,使其与本地优质母系藏羊进行杂交繁殖,一方面可以扩大地区杂种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藏羊养殖的经济效益。例如,以陶赛特为例,其不仅能够良好地适应高寒地区气候环境,而且还具备较强的自行采食能力,且发育正常,增重快速,日均增重能达109.5g,同时抗病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在实际养殖中,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

2羔羊育肥技术

在藏羊养殖中,引入羔羊育肥技术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其中借鉴价值较高的育肥模式主要有2种,放牧加补饲或单一的放牧。一般情况下,在羔羊出生约30d时,其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和关键期,在此阶段,需保障羔羊具有充足的营养供给。然而,该阶段母羊的泌乳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为此需把握好时机,对羔羊进行开食工作。具体操作为:在羔羊出生2~3周时,选择胡萝卜等易于消化且营养价值全面的优质饲料进行饲喂;在羔羊约3周龄时,根据实际饲喂情况,及时增加混合饲料用量,通过及时、有效、到位的开食训练,刺激羔羊消化器官尽快、尽早地发育完全,为后续育肥阶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羔羊育肥技术所调配的饲料配方可具体参照以下配方:46%玉米、16%麸皮、14%小麦、10%菜粕、5%大豆、5%棉粕、4%预混料。

3暖棚保温技术

藏羊主要产区处于青海高寒缺氧地区,该区域每年约有5个月的寒冷时节,冬季漫长且极为严寒,最低气温能够达到零下-20℃,全年气温平均值也仅在-6℃左右,恶劣的环境使得该地区的枯草期一般需经过6~7个月之久。在此情况下,不仅草地资源供应不足导致藏羊营养物质摄入不够,而且严寒还会影响藏羊膘情,若保暖措施未做到位,还会造成藏羊养殖存活率低的后果。因此,在藏羊养殖中,需推广暖棚保温技术。在每年冬季来临之前的9-10月份左右着手搭建养殖棚舍,棚舍建设需充分考虑藏羊喜欢凉爽、干燥的生活习性,同时确保棚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使藏羊在棚舍养殖温度较高时,能够充分地进行通风换气,以保障藏羊处于最佳养殖状态,以降低羊体对环境、温度等不良应激反应,减低藏羊患病风险。

篇(8)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向智能化转化的必然趋势,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经给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出了详细论述。

1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养殖最为发达在世界范围来看属亚洲,主要有以下诸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我国已经列入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广泛的养殖技术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重新调整了发展重点,明确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布局变化,已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和传统养殖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并且海水养殖的种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海珍品全面发展;我国已进行大规模化、自动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高密集度水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各项数据显示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有4800万吨水产品全球供人类消费,源自水产养殖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人,假设人均消费量还是维持不变的话,到那时所需水产品数量将增至约8500万吨。分析全球当下水产养殖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所以发展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这方面更需要不断地开发新资源,因此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会迅速向智能化转化。

2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水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地位。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3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一些相关简介和分类

高密度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改变以往的养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更高效、环保的养殖。其种类可分为:网箱养鱼、围栏养鱼、流水养鱼

4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5总结

网箱养鱼十几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海水、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高密度养鱼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把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领中国水产业再次飞跃,不过也更是因此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篇(9)

关键词:

藏羊;高效养殖;青海都兰县;现状;发展思路

青海省都兰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过程中,为提升合作社综合能力,针对藏羊产业中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母羊繁殖性能低下等问题,在农牧厅安排部署下,在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下,为实现牧民增收、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该技术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实施羔羊早期断奶和6月龄出栏,提高了藏母羊的繁殖性能,增加了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通过羔羊早期断奶和半舍饲养殖,充分挖掘了羔羊6月龄前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使羔羊当年出栏,显著增加牧民收入,同时减少了天然牧场载畜量,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既提高了高寒草地藏羊生产水平,又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基本情况

都兰县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隅,总面积43023.86km2(约430.26万hm2),可利用草场187.51万hm2。2016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20万头(只)。由于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危害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在农牧厅的安排下,从2014年起,都兰县按照实际情况,先后筛选若干个合作社,在全县开展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首先,召开专题会议,宣传高效养殖的重要意义,鼓励合作社起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带领全县农牧民群众加入合作社或自发走高效养殖的路子,增加农牧民收入。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参观海北州等地的做法。目前,全县8个乡镇的部分合作社进行了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显示,每个合作社选择500只母羊作为实施群,通过高效养殖技术的实施使繁殖率达到90%以上,选留适宜的母羔作为后备母羊逐步提高母畜生产性能,当年出栏羔羊200只;羔羊初生重增加0.5kg,60日龄断奶重增加4kg,2月龄羔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母羊哺乳期失重与传统养殖相比减少6kg以上,成活率提高2%。藏羊羔羊采用2月龄断奶,至6月龄育肥出栏时体重达到35kg以上。

2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加入合作社存在顾虑,害怕加入合作社,牲畜成了合作社的,万一赔了怎么办?雪灾、旱灾牲畜死亡怎么办?建设生态畜牧业为什么要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等。2)人手问题。以前放牧,公羊、母羊、羔羊合在一起放牧,1个人就够了,现在母羊要分群,羔羊要分群单独饲养,明显人手不够。其次,以前是自然放牧,早上赶出去,晚上赶回来就行,现在要补饲,增加了劳动强度,有点不习惯。部分牧户对羔羊早期断奶心存疑虑,担心羔羊死亡,造成损失,不敢早期断奶。3)防疫问题。自然放牧时,只要搞好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羊基本上不生病,即使生病,也是腹泻、内外寄生虫病等常见的普通病,但舍饲后,由于改变了羊的生活习惯,许多没见过的疾病层出不穷,兽医现有知识跟不上。4)饲料存放问题。由于大部分农牧民、合作社基础设施不完善,库房里的饲料变成了老鼠的食物,老鼠不仅破坏了饲料,造成浪费,还带来了许多疫病的传播。

篇(10)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是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由于其生长期适中、商品价值高,而倍受广大养殖户青睐[1-3]。梭子蟹产业是象山县“7+1”农业龙型产业,现有养殖面积5 000 hm2、养殖产量4 000 t、产值4亿元。近几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苗种自繁、疏雄养殖、底充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梭子蟹养殖产量已从2004年的150~300 kg/hm2提高到现在的600 kg/hm2以上,平均单产超过1 125 kg/hm2的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0%以上,涌现3年平均单产超过1 275 kg/hm2、2年平均单产超过2 250 kg/hm2、利润超过15万元/hm2等高产高效典型。通过对高产高效典型模式养殖技术的探讨,以促进象山县梭子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高产高效典型案例

1.1 精养高产高效典型

高塘岛乡纱帽绿村陈显祥养殖户,自2004年开始养殖梭子蟹,养殖产量连续递增。池塘面积0.33 hm2,分2口小塘,每口小塘设置排水闸门,进水用10 cm水泵抽入,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内置宽2.0 m、深0.5 m的主环沟。滩面每隔2 m设置一垄,并伴有浅沟(深0.3 m左右),滩面水深保持在0.8 m以上。边滩及部分中央滩面布设以树枝、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苗种以自繁苗种为主。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平均单产2 280 kg/hm2,产值7.26万元,利润4.895万元,平均净利14.685万元/hm2。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2 250 kg/hm2,小白虾产值0.5万元,总产值10.555万元,利润7.39万元,平均净利22.17万元/hm2。

1.2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典型

新桥镇麦地山塘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模式,主要养殖梭子蟹、小白虾、缢蛏。放养ⅰ期蟹苗。养殖面积4 hm2(2口),四周有环沟,滩面水深1.0 m以上,设双闸门,每口池塘配备水车式增氧机2台(1.5 kw/台),饲料来源主要以张网小鱼虾为主。2009年梭子蟹平均单产达到1 140 kg/hm2、产值 63.84万元,小白虾产值12万元,缢蛏产值7.0万元,雄蟹起捕(养殖过程起捕)4.5万元,总产值87.34万元,利润51.5万元,平均净利12.87万元/hm2。

2 养殖技术探讨

2.1养殖模式的确定

目前,梭子蟹养殖有“蟹—贝—虾”、“贝—蟹—虾”、“蟹—虾”、“蟹精养”等模式。因此,确定养殖模式要充分考虑海区环境、潮位高低、进换水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如案例1由于养殖池塘面积较小,利于管理,要实现高产出高收入,必须选择走高密度精养模式。案例2的养殖池塘面积较大,进换水方便,采用“蟹—虾—贝”生态混养,实现了高产高效。

2.2池塘标准化改造

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池塘的基础设施建设,池塘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池塘规模已经缩小到1.0~1.3 hm2/口,采用黑膜或者水泥护坡,配备增氧机,池塘的有效水位保持在1.0 m以上。经过标准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已经摒弃了“大排大灌”的养殖思路,养殖过程采取适度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的调节水质的养殖新理念,实现了梭子蟹的高产。

2.3隐蔽物的设置

梭子蟹属肉食性凶猛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自相残杀性,尤其是幼苗、饥饿和蜕壳等阶段,直接影响梭子蟹的养殖成活率。因此,设置隐蔽物、拟人工造蟹穴减少相互残杀是提高梭子蟹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2-4]。案例1池塘采取滩面分区、设置众多沟壑、滩面插竹枝,为梭子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起捕蟹时发现,环沟、竹枝及滩面小沟蟹的密度较高。又如象山县莲花梭子蟹精养基地,以竹枝为主的隐蔽物,获得了高产(975 kg/hm2以上)。

2.4放养优质健康蟹苗

2.4.1工厂化苗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殖梭子蟹主要以沙池暂养野生蟹为主。90年代后期,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开始进入全人工养殖[5]。目前,池塘养殖主要以放养工厂化苗种为主。按照目前梭子蟹养成情况,放养ⅰ期蟹,放养密度9万~12万只/hm2,放养苗种以一次性放足为准,但放苗量还依据池塘条件、水质环境等而定。最好采用苗种中间培育,将ⅰ期或ⅱ期蟹苗经20 d左右培育后放入大塘养成,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2.4.2自繁的苗种。梭子蟹苗种自繁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生态高产养殖模式,主要在养殖池塘进行生态育苗、满足自我养殖生产苗种需要的方法。该技术从2004年试验成功以来,逐步推广,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全县已推广近666.67 hm2。主要操作流程:池塘清整消毒培育浮游生物饵料抱卵蟹选购蟹笼暂养饲料投喂幼体放散z1-m育苗阶段(饵料包括轮虫、豆浆、虾籽、鱼糜等)m-c1c2-c4(起捕部分蟹苗销售)大规格蟹种培育(养殖时间70~80 d)起捕部分雄蟹上市、起捕部分雌蟹分塘养殖雌蟹育肥原塘养殖起捕上市。据测算,梭子蟹原塘苗种自繁成本约4 500元/hm2,养殖产量975 kg/hm2以上,实现了节本、高效、生态养殖。

2.5投喂优质新鲜饲料

梭子蟹养殖以投喂鲜活小杂鱼为主。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价格从2004年的0.6元/kg涨到现在的2.8元/kg左右,特别是7、8、9月的禁渔期间,鲜活饲料来源比较紧张,大多以冰鲜料投喂为主。据测算,饲料成本已经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因此,高温期间必须投喂新鲜饲料,生殖期间多投喂海瓜子等低值贝类,11月以后延长饲料投喂时间,改变目前梭子蟹生长4个月、3个月饥饿的生长状态,提高梭子蟹的品质(即雌蟹上膏率)。案例1、2的养殖池塘,都濒临港口,常年张网渔船较多,每天能提供新鲜饵料,从而保证了饵料质量,达到了定时、定质、定量和延长投喂时间。

2.6勤开增氧机

海水池塘是象山县主要养殖方式,以梭子蟹、贝类、对虾为主。2002年以前,海水池塘中的增氧机使用几乎为零,随着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养密度不断增加,使原来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向精养发展,养殖过程中缺氧引起梭子蟹死亡事故时有发生[6-7]。随着池塘标准化建设将池塘配套增氧机指标纳入硬性考核指标,使一大批池塘配备了充足的增氧机,同时底充氧等增氧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为梭子蟹实现高产提供了根本的技术保障。因此,梭子蟹养殖池塘最好是水车式与底充氧增氧结合,同时注重增氧机开启的时间和方式,从而达到稳产、高产。

2.7适时起捕雄蟹

疏雄养殖,即在梭子蟹幼蟹5~9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捕捞大部分雄蟹,以养殖雌蟹为主的人为选择养殖对象性别、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梭子蟹养殖新技术,其要点是控制雌雄比例为6∶1为宜。案例1,连续4年开展此技术均获得了高产,2008年梭子蟹总产量760 kg,雌蟹起捕675 kg,而雄蟹只起捕85 kg。2009年,总共起捕梭子蟹750 kg,雌蟹起捕650 kg,雄蟹起捕100 kg(该雄蟹产量从小到大起捕计算,实际最后起捕雄蟹才30 kg),2009年的雌蟹收购价格在128~170元/kg,因而实现了养殖效益差异的最大化。案例2,2009年养殖过程中起捕雄蟹卖出4.5万元,增效11 250元/hm2。因此,养殖过程中适时起捕雄蟹,不仅提高了雌蟹养殖成活率,而且可增加养殖户收入。

2.8加强病害防治

目前,梭子蟹养殖必须首先解决池塘干塘、清塘问题。由于临港工业的发展,养殖空间逐渐萎缩,塘租费从2004年不足1.5万元/hm2涨到目前3万元/hm2以上,养殖户为了提高效益,实行全年养殖,养殖过程中没有休过塘,因而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影响养殖收入。目前梭子蟹病害主要有纤毛虫等,只有注重适当调节水质、勤开增氧机、勤换水,辅药物防治等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生态防病的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总结出“垄多、隐物、自繁、疏雄、精饲、富氧、勤管、防病、育肥”的梭子蟹高产技术要点。一是垄多。池塘滩面设置沟多、滩多,拓宽梭子蟹生长和栖息空间;二是隐物。设置隐蔽物,采用毛竹枝、树枝、网片等铺设塘底造人工蟹穴,减少梭子蟹自相残杀;三是自繁。采用池塘内苗种自我繁殖,成本低,操作简单,生产安全;四是疏雄。采用人工方式,人为去除池塘内较多的雄蟹,以养殖雌蟹(膏蟹)为主,提高养殖效益,实现效益差异最大化;五是精饲。投喂新鲜饲料,做到定时、定质、投足和延长投饵时间;六是富氧。采用底充氧与水车式增氧结合,实现富氧养殖;七是勤管。加强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质变化、蟹体活动、饵料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八是防病。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以调节水质为主调控环境;九是育肥。梭子蟹育肥阶段,一要加强梭子蟹生殖期间的营养,多投喂一些低值贝壳饲料(如海瓜子类);二要延长11月(水温15 ℃)以后的饲料投喂时间和加强饵料营养,可采用在池塘角落围成部分区域或搭建塑料大棚沙池集中暂养,不仅能提高梭子蟹的品质,更能掌握市场动态、适时起捕,从而达到高产出、高卖出、高收益。

4参考文献

[1] 刘长军,郑凯宏,周志强,等.海水池塘底充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效试验[j].中国水产,2007,24(10):25-26.

[2] 金忠文.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5):32-34.

[3] 刘长军,陈挺,沈烈锋,等.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与大规格蟹种培育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05,225.

[4] 孙玉华,孙忠悦,胡旭辉.三疣梭子蟹养殖之一:三疣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1):48-50.

上一篇: 课题基本研究方法 下一篇: 长期投资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