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1: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游戏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的本能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项音乐游戏活动。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己会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本质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一定要在适宜音乐教学的情况下服务于音乐教学,让学生既能从中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身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还是艰苦了一些。以前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还不理解,有时他们甚至告诉我音乐课就是唱歌课。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学生,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由于自身是声乐专业毕业,每次上音乐课时我都试着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教学生,比如,发声练习,学生全部都当成笑柄来对待,完全进行不了,一堂课乱哄哄的。课余的时候,经过我反复研究实践,再一次上课中,无意的一次小游戏让我惊奇地发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也变得非常高。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发现他们非常喜欢音乐课,慢慢地他们也懂得了音乐课除了唱歌之外还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打奏出各种有趣的节奏,从此他们对音乐更感兴趣了。
二、音乐游戏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性格特征和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好玩的天性,从中可以发现他们适合哪一种音乐游戏活动,而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因此,小学生的音乐游戏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玩”,课堂中越放松越能与他的性格接轨,他越喜欢上,把游戏引进课堂,要让小学生感到音乐课既有趣又好玩,从这个角度考虑,更需要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和身体特征等出发,创造出一些小学生喜欢并能感受到音乐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让小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蕴含着音乐,每一个声音都有着独特的意义,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音乐游戏成为学生通往音乐殿堂的一座桥梁。
三、音乐游戏在教学当中如何实施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音乐游戏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发达,虽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虽好胜性强但又显得比较脆弱,同时他们又表现出爱唱、爱跳的天性,他们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动作,喜欢把自己当成音乐中的一个角色,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思维和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使他们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激发兴趣,培养乐感,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其次,要注意教育性与游戏性的统一。很多音乐课开展的音乐游戏,整个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参与性很高,玩得热火朝天,但学生只顾着享受游戏的快乐,却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要记住是“寓教于乐”,不是“寓乐于教”。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所以要把游戏运用得恰如其份,使游戏能够非常好地为课堂内容服务。
四、音乐游戏的教学作用
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索,在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尝试音乐游戏给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音乐节奏、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音乐课本来就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课程,音乐课可以把那些枯燥的课本知识用美妙的音乐表现出来。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音乐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释放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心去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歌谱用游戏的方式表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去学习音乐。
Guessing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吸引力,这一游戏对于复习、巩固单词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文具这一单元,课前我把所有学过的文具收到一书包中,课堂上我让一生上前逐一取出文具,放到身后问:“What''''sthis?”然后让其他学生猜:“Isitapencil?”如猜中,全体学生说:“Yes,itisapencil.”猜中的学生可换下,自己出迷让别人猜。如此反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在反复猜的活动中,学生自然记住了单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令全体学生把手放到背后,教师拿出eraserpencilsharpener......等实物,一件一件给他们看,这是eraser,这是ruler等等。再令他们全体闭眼,拿出一种物品,送到任何一学生手中,然后问:“Whohasaruler?”由学生猜,没有的学生猜“Johnhasaruler.”或者“Maryhasaruler.”等等。如果John手里有一尺子,他就站起来说“Yes,Ihavearuler.”如果他没有也立即回答:“No,Ihavenoruler.”教师也可以同时对学生说:“DoesJohnhasaruler?”他们回答:“Yes,hehasaruler.”教师可用多种方法变更问语,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二、合理利用角色游戏,增强学生主动性。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条件
通过对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但是游戏教学必须满足一定的实现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笔者认为,游戏教学的实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老师要学会“激趣”。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老师掌握了刺激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就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第二,老师要学会“得法”。游戏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游戏方法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这个结合点的切入就是方法问题。第三,老师得让游戏教学的课堂变得“有序”。游戏教学模式下,老师要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避免学生因为过分喜爱游戏而忽略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老师才能将自己的知识和灵感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第四,老师适时要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通过合适的引导,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世界,激发创造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新知探究课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
新知探究课分为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重要的阶段。在课前,老师要对新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较合适的教学游戏,完成自己在课前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在课上,老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游戏教学的环节中来,通过自主预习新知识、测试已学知识等方法完成老师的游戏环节设计。比如:在进行角度的认识和学习时,老师可以选择《迷失太空》这款游戏,因为这款游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喜爱看星星的兴趣进行了有机结合,老师在引导时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太空中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吧!”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课后,学生要完成知识巩固的游戏环节,同时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二)习题训练课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
习题训练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中年级的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习题训练的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唤起孩子追求成功的心愿。例如,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开火车”速度接力赛跑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这样的比赛,在比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又如在计算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找朋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游戏,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轻松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余年来,我看到了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的拘谨、紧张,甚至还有几分隐隐的无奈。而当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像一只只从笼子中飞出来的小鸟,脸蛋上充满了天真可爱的笑容,仿佛那才是真正的童年。
的确,数学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而且枯燥无味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要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40分钟,把老师精心设计的数学知识都弄懂那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又受爱好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数字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兴趣的。而那些直观的、形象的、色彩鲜明的具体事物,图片、动画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是特别受他们喜欢的。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游戏,需要游戏也是基于他们的一些心理特征。他们感受性强、模仿性强,但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一时期的孩子爱好主要是感性的,他们感觉舒服、开心、好玩,他们就喜欢。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将游戏穿插到数学课堂的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巩固应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上课一开始我便左手托起一块1千克的铁,右手托起一包1千克的棉花,并说:“请大家猜一猜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较,哪个重一些?”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1千克铁重,因为铁沉甸甸的,而棉花轻飘飘的;有的说1千克棉花重,因为棉花是一大包,而铁只有那么小一块;还有的说同样重,因为它们都是1千克。孩子们各执己见,希望老师进行最终评判。这时,我就顺势引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克和千克,认识了克和千克,你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学习热情高涨,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引发了数学思考,又启迪了数学智慧,可谓一举多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主要是以课堂为主,在课堂上要孩子们坐端正,要精力集中,要仔细听讲,要掌握新知。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使他们觉得上数学课不开心、不好玩,对数学课堂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但游戏却有其天生的趣味性和可操纵性,能消除孩子们心理上的疲惫,让数学课堂对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还有怎样的方式能够比游戏更能抓住有着爱玩天性的孩子们,更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如果教师能把数学教学寓于游戏中,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也就是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孩子们可以从游戏中感受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与魅力。
有趣的、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游戏不仅能活跃枯燥的数学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变手游戏来帮助孩子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孩子们摊开双手,弯曲左手左边第一个手指,在弯曲的手指右侧,还有9根手指,这里的“9”就代表积个位上的9,也就是“一九得九”;弯曲左手左边第二个手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1根手指,这里的“1”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1,弯曲手指右侧还有8根手指,这里的“8”代表积个位上的数字8,也就是“二九十八”;同样,弯曲左手左边第三个手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2根手指,这里的“2”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2,弯曲手指右侧还有7根手指,这里的“7”代表积个位上的数字7,也就是“三九二十七”。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就代表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侧的指头数代表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侧的指头数代表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孩子们一边变手,一边识记9的乘法口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们人人参与,亲身经历,大家动手、动脑、动口,开心的游戏,愉快的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记了9的乘法口诀,把9的乘法口诀记忆得又准又牢。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正如国际几何大师,原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陈省身先生所提出的著名观点“数学好玩”。这也就是一个数学课堂上的游戏效应,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在愉悦中获得进步。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们把有趣的数学游戏融入枯燥的数学课堂中去,化数学学习为游戏活动,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是更快乐、更有趣、更有收获吗?
游戏化教学方式这一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其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然后将游戏的主动性、趣味性带进课堂。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游戏化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玩”为主线,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也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梦想与愿望。
一、当前小学体育的教育状况需要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方面,小学体育当前的教育形式比较枯燥、呆板,很多学校只是注重了学生身体的运动,较多地关注了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小学的体育教材与内容都脱离了实际,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与能力等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兴奋点占了主要优势,他们也是最喜欢体育课的人群。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小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不自居的模仿意识。而苏教版的小学体育教育,更重视了课堂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其体现了激发课题思考、假设、实验方案设计、探究与实践、分析与总结以及交流和评估的模式。游戏成为小学体育的基本教材,且占较大比重,游戏的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与创造性也能更好地融为一体。
二、实施小学体育课堂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注重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结合
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是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游戏化,以达到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和激发起强烈兴趣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练习。但游戏化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游戏的泛用或滥用,而是要求体育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巧妙地运用游戏这一手段,调动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达到趣味与教育的良好结合。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获得了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体育二年级上册的第46课《走和跑、游戏》中,教师可以创编游戏“夹破气球”――面对面或背对背的将气球夹破,体育教师在激励、启发、示范游戏方法后,将学生分为两队,每两人一组,共同合作将气球夹破。体育教师要强调游戏的规则,巡回指导,并对做得好的同学提出激励和表扬等。这样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与成功的同时,将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传达给学生,最终达到兴趣性和教育性的良好结合。
三、实施小学体育课堂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注重体育学习环境的创设
体育老师要精通教材,熟练、巧妙地运用体育游戏,根据游戏的特点与作用等合理地创设环境、创编游戏。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趣味性的体育”,因此,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体育精神带到体育的课堂中,体育教学的游戏化也正是满足了这样的学生需求,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体质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体育一年级上册《立定跳远》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提前准备一些老鼠的模型等,创设一个《黑猫警长抓坏蛋老鼠》的游戏环境,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将“跳远”这一概念和活动深深地印入学生的信息,有效促进其感受体育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热情。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是一种崭新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等多方面互相协调统一的现代健康发展观点。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全面应用,有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向趣味性的快乐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在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斌.用游戏叩开小学体育教学的大门[J].新课程导学,2012(9).
首先,要知道的是体育课在小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成长和发育阶段,而体育课恰恰是小学生适当的锻炼和强健体魄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控能力也比较的差,要让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事情上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在教学的方式上采取一些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进行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体育课堂游戏的特点
1.广泛性 小学体育课堂的游戏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每一种形式都是普遍的。而且简单易行,容易普及。游戏的规则也比较容易理解,能够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游戏之中。比如,可以在体育课上可以组织跳大绳比赛,在增加教学趣味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规则简单易懂,可以把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连着跳,最后看哪一组跳得多,则哪一组就获胜。此游戏执行方便,容易操作。
2.趣味性 游戏教学模式具有娱乐性,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一些游戏方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让学生觉得乏味,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动作的特点,根据规定的要求,编制出科学的趣味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气氛之下,激发极大的学习热情,掌握体育动作要领,不断地自我提升。比如,丢手绢的游戏,虽然这个游戏比较的老套,但是学生依旧有很大的兴趣,不能不说这个游戏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能够提升跑步的爆发力。
3.竞争性 既然是游戏,那么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一般的游戏都是主要根据速度来判决胜负,这些游戏不仅要求学生有好的体力,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脑力,需要靠智力取胜。比如,速算赛跑。简单的来说,就是在跑道的中间部分放一张书桌,桌子上有一道算术题目,学生要跑到书桌的跟前,把规定的算术题目做完,之后继续赛跑,最后赢的比赛的不仅要是跑的速度快的,还应该是算术题作对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速算的能力。
二、游戏式教学的作用
1.体育课堂游戏是强健身体的有效途径 体育游戏式教学,比较注重让学生体验快乐,不断创新,主要注重游戏交往中的社会性,突破了传统沉闷的教学现状和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教学不再单一乏味,使能在学生中获得快乐。此外,体育游戏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适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身体能够能到充分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收缩的能力,并且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使学生在学习了一整天之后身体能够能到适当的放松,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疲劳。
2.体育课堂游戏是增强学生认知能力的途径 游戏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才能主动地去追寻去探索去学习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动作之间的关联性,把游戏和体育运动联系起来,促使他们用发散性的思维思考问题。而游戏又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力和爆发力。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和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
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应学会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动作图示,依照教学的需要来编制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新事物,学习新技巧。因此,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去学习外部提供的信息,增强自己的理解,并且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整合自己的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三、体育游戏的方式及策略
1.场地的选择 在体育游戏中,场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学生的安全问题,老师选择的场地必须是绝对安全的,能够让学生安全游戏。比如,对跳远的沙坑的要求,坑里的沙子必须细并且没有大的石块,避免学生跳进后扎脚或崴脚的情况。除了安全问题之外,还要考虑地界划分的问题,在游戏的时候不能够影响别的班级,让每个班级都有娱乐的场地。
2.创造情境 在教学中,老师也要想办法给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比如在学跳远的时候,老师可以拿青蛙作范例,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动作,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体育课堂游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感知力,让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所以可以说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是对新型教学模式的一大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1]郭小洋.《谈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与创编运用》[J].科技信息,2010.21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07-01
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往往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情况,因此这也是困扰着大部分英语教师。因此,如何提高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是当代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学习名师的课堂经验以及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知道了游戏教学的先进性,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大大的减轻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的好心态。因此,游戏教学势在必行。
1 游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1 单词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
在教g林小学英语6B Unit 4 Road safety这个单元时,吩咐几位学生上台扮演路人,另一位学生手里拿着交通信号灯,当这位学生举着“green man”时候,路人就做出行走的动作。当举着“red man”时候,路人就做出停止的动作。通过反复几次游戏训练后,学生不仅掌握了新手的单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单词时,比如“turn right、 wait on the pavement、go across”时候,笔者会利用ppt设计闯关寻宝藏的游戏, 让学生结合这些重难点去寻找宝藏,这样使得本来枯燥乏味的单词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乐趣,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质量也得到了很到的提高。
1.2 语法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
在三年级英语教学中,会遇到关于介词的教学,比如“on、under、in、behind、”笔者设计了一只动态小鸟在一所房子里飞来飞去的场景,通过小鸟的不同位置去学习相应的介词,利用“Where’s the bird?”来询问,运用生动的演示,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记住这些介词含义。在掌握介词之后,笔者会让全班学生一起利用新句型“Where’s …”去询问别的物品,并运用所学介词去回答。这样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学生能记忆的更加深刻,也让学生不会惧怕语法的学习。
2 运用游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2.1 游戏的主旨是否合理
在选择游戏时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运用游戏的目标就是为了使小学英语课堂形成一种愉快、轻轻活泼的氛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选择恰当的游戏主题相当重要,要能够让学生熟悉、了解,符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
2.2 选择游戏的动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
英语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转变教师从原来的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组协作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一新课标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的去落实。只有彻底领悟这一精神所在,才能在游戏教学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完全的实现了新课标的价值所在。
2.3 游戏的设计是否科学
如果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同一种游戏,那么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课堂中运用游戏就是为了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当前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会有游戏的环节,部分教师比较倾向于运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气氛以及参与性,课堂上表面看上去很轻松愉快,有时候类似的老套的游戏几乎每堂课都会运用,导致游戏的重复率太高,这样反而会使得学生兴趣大大较少,学生就容易注意力大大减弱,给了一部分学生偷懒的机会,因此这样的课堂效率反而会大打折扣。无论哪一个游戏,单纯机械性的重复而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的话,它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2.4 游戏的设计是否遵循学生的发展
有些游戏如果设计的理想化,不考虑学生的情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不仅要有创意有想法,适合课堂教学,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游戏目标偏离学生生活实际,形同虚设的游戏对教学只有弊而几乎无利。
2.5 游戏的设计是否有实质性意义
使用游戏不仅是小学英语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教学的一项内容,因此游戏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在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候,经常会忽略游戏本身的教育内容。老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偏向注重游戏的形式,力求多样、比如一个游戏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环节,说、唱、动、表演、等很多形式,表面上看到课堂的氛围相当浓烈,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被分散,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方面就会收到影响。在公开课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设计的游戏环节可谓是挖空心思、呕心沥血,一节40分钟的,几乎一半时间都花在游戏上,比如:角色扮演、猜词、大闯关等。每个教学内容中都穿插一个小游戏,使得本来能沉下心来学习的学生又一次陷入游戏中,这样势必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重难点记忆的支离破碎。因此,游戏的设计要围绕课堂的实质,而不仅仅为了追求数量或者形式,要挖掘游戏的实质以及教育意义。
2.6 游戏的实施是否有明确规则
游戏是一种活动性体验,因此规则的确立是必不可少的。缺乏规则的游戏课堂往往会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的,因此在确立规则的时候,要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学习态度。没有游戏规则或者缺乏游戏规则的活动,不仅会阻碍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会使得游戏缺乏目的性而造成局面的一片混乱。最终教师无法掌控课堂秩序,游戏的教育价值也就毫无意义。
一、小学英语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模仿,根据上述特点,将游戏活动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教学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1.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
一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有静有动,动静相结合的。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此外,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最好的也只能保持30分钟。所以,让天性好动的小学生端端正正坐着听四十分钟,那是不大可能的。
2.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有很多小学教师却抱怨,上课纪律难控制,一定要严格规范,不能丝毫放松。然而科学的教育是应当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呆板的形式很难使他们投入学习,教学效果则事倍功半。
3.训练口语,发展思维
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理解、书写,还要能够说出来,能够正确流利地说出来。这是重点也难点。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往往心理紧张,没有自信,不敢开口。
4.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互动游戏。
三、游戏教学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游戏教学所用的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它还有着极强的教学目的性,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边游戏、边学习,才能熟练地掌握语言规律,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
2.趣味性原则
为达到趣味性效果,首先游戏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断地激发学生好奇的欲望,然后尽量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具有信息差距的信息交流,从而体验语言的交际功能,增加成熟感,最后引入一定的竞赛规则,以比赛、小组抗衡等形式去评价游戏的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游戏开展必须具有奖惩性
游戏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结束时,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这个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的热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收获。当然,对于在游戏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任何创新或闪光点都要及时表扬。
4.参与性原则
游戏的开展应面向全体学生,反对那种只顾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做法。尤其是角色表演时,总让一些学生上台表演,而那些中等或者比较内向的学生却长期得不到锻炼而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应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协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目标的定位要有层次,既包括为掌握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具有机械和意义操练性质的游戏,又包括着眼于语言内容的,具有交际意义的游戏。这些游戏操练活动在一节课中要从低级向高级又需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同一个游戏或同一节课中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又一定的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
6.纪律性原则
这也是游戏开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假如学生都不知道怎样去做游戏,必定会想当然去操作,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一项游戏活动都有其规则,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游戏的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纪律,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养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课堂习惯。
小学生天性好玩爱动,缺乏自制力这一特点成为小学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关注的焦点,而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满足这一特点也就成为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游戏教学法的存在价值,并在行动上应用多种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游戏活动为例对如何构建游戏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研讨,以促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连连看游戏
连连看游戏是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的一项小游戏,但是这项小游戏该怎样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呢?简单地说就是出示一些数字,通过连一连的方式来找出随机给出的数学。而且,这一游戏方式适合于一些简单的计算,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连连看”游戏中巩固知识,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我选择了“连连看”游戏,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字,如:
10 20 30 40 1 2……
2 3 50 30 4 6……
40 60 50 4 6 30……
6 7 8 20 10 30……
……
M织学生对上述的“连连看”图表进行游戏活动,自主通过游戏来找出不同的式子,并进行计算,比如:40-1=39;40+1=41;30+2=32;30-2=28……鼓励学生自主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小组竞赛游戏
组织小组竞赛游戏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特点,竞赛性游戏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组织恰当的竞赛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小帮助学生树立起竞争意识。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竞赛游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式子进行竞赛活动。即:
5×( )=15;5×2=( );5×( )=45
5×6=( );5×7=( );5×( )=40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竞赛,并以小组用时最少、正确率最高的人为获胜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竞赛游戏不仅能够巩固和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游戏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习质量。
三、吉祥数字游戏
吉祥数字游戏是指设定某一个数字或者是一组数字为吉祥数字,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那么,这一活动可以应用到哪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呢?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把“7的倍数设定为吉祥数字”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详细的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步,设定吉祥数字。即:7的倍数为吉祥数字,比如:7、14、21……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接龙活动。比如,第一名学生报出来的是8,后面学生依次报出相关的数字,当遇到14时,这名学生要说“吉祥”两字来代替14这个数字。如果没有代替则要对这名学生进行惩罚。比如,唱歌、猜谜语等。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四、编故事游戏
编故事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组织的一种游戏活动,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编故事,以推动学生进入一定的场景中,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加法》时,我选择了“编故事游戏”。首先,出示相关的数学式子,比如,23+62=85等;其次,组织学生进行编故事活动。比如,在商场里,一小瓶洗发露的费用是23元,另外一套化妆品的费用是62元,那么,如果购买这两种产品需要花多少钱?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讲故事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利用率,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游戏化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但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虽然说已经度过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阶段,但是小学生仍然非常喜欢游戏,也特别钟情于“游戏式”的课堂。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评价过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等是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可见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可以使学习生活化。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知识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想知道和解决的。教师应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2.游戏是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用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一个有趣的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用具体经验来为今后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例如,折纸游戏,一张正方形纸被学生折了几次之后,留在纸上的折痕给学生呈现了大量的几何形状和它们的性质。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认识个各种几何形状,同时也给学生们对几何的性质和关系设下伏笔,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持续关注和探究,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
3.游戏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课堂中有游戏,学生学习就会有兴趣。因为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气氛。好奇、好动、好胜、好强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四好”促使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因其感知觉的发展仍然处在随意性;情绪变化也很明显,注意力不稳定,易被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突出的刺激吸引。而游戏可以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记忆上也是善用形象式的记忆。在进行思维活动时需要利用一些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授新知识时,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包括眼、耳、口、手、脑,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游戏可以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游戏能开拓思路,打开视野。游戏可以为学生寻找和创造不同的思路,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绝好的方式。例如,玩积木游戏,学生会尝试用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还会在玩的过程中设想几块可以不倒,这样也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学生从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可应用到其他的问题。
二、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时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知识,“赛”中增勇气,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样性、情趣性。教师设计的游戏要注意新颖性,形式要多样化,要充满情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进而激发兴趣,他们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2)直观性、形象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仍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具支持才能完成抽象思维。而小学的数学游戏恰好可以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如一些游戏“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送信”等都是通过借助学生的表演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绝好例子。
(3)针对性、启发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期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游戏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对重点、难点有益,要突出重点,要突破难点。游戏要对学生思维要有启发性、促进性,能引导学生学会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为游戏而游戏,只为游戏而玩,忽视了引导、点拨,这样的游戏教学是徒劳无益的。
三、运用游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游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促进学习进行有益的思维训练,对学生以后的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必将成为以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种在课堂中的游戏与平时的游戏最大的区别是课堂中的游戏是与数学内容教学的目的性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并且这种游戏的根本目的是要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在于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设计教学游戏时都必须要服从于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的需要,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他们喜欢的游戏的方式结合起来,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知识,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而且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当然,小学数学课堂中,目的是教授知识,游戏只是辅助教学的形式,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目的一定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并不能让整节课都是以游戏进行的,都充斥着游戏,也不是说每节课都必须要安排游戏不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游戏的插入,灵活应用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