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5 16:21: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实习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实习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47

1 引言

实习作为一种体验学习模式,是有效提高旅游类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专业实习的最大成效为获得实质的知识与专业技能。高质量的实习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能够让更多学生确立未来明晰的职业发展目标。研究表明,满意的实习经历能够增强学生未来在酒店行业工作的信心,一个良好的实习项目能够使得更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愿意留在酒店行业工作(Ko,2007)。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学生实习满意度,让更多旅游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乐意留在本行业继续服务工作成为我国旅游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大学生酒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本文从过程管理的视角构建了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实习前的认知教育,实习中的协调管理、实习后的效果评价以及职业发展引导的后续跟进(图1)。同时,结合自身对学生酒店实习管理的经验,针对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望能够对大学生酒店实习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建议。

2.1 实习前:认知教育

学生酒店实习正式开始以前,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规划,并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知。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发展规划。实习规划是指导实习工作有效展开的指南针,其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学生实习目标、实习单位选择、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评价等内容。实习发展规划一旦制定,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每年实习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实习规划还应当对每个利益相关者(学生、学校、实习单位)的角色和责任进行清晰界定和说明。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实习发展规划能够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对实习工作有更为实际的期望,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很快的适应。

二是,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已有较多文献研究了酒店实习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层面,实习提升了学生个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例如交流能力、个人关系、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领导力以及和顾客关系能力。更进一步说,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第一手实际经验,以及提升获取了一些课堂上不能获取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正式实习工作开始之前,应当通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邀请酒店管理者、往届优秀实习生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实习重要性的认知教育活动,让学生对酒店实习充满期望。期望代表了学生在实习之前的认知水平,作为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积极认知能够增强学生未来在实习单位工作的期望和积极性,相反消极的认知则会削弱学生实习工作的意愿(Zopiatis & Theocharous,2013)。因此,在学生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新的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对未来管理学生实习体验和满意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Lisa, Richard & Breakey,2013)。

2.2 实习中:协调管理

学生实习工作正式开始之后,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于对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管理。在整个实习设计、规划及实施过程中,有三个层面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学生是酒店实习的主体,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在尊重实习酒店利益的前提下,将学生实习质量管理作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核心(黄薇薇,周海燕,沈非,2011),对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都应该围绕提高学生实习质量,优化学生实习效果而展开。

一是,学校应保持与学生经常性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学校应该通过电话、网络、教师赴实习基地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实时了解学生实习工作的真实情况。比如,可通过不定期派实习指导教师赴实习单位召开实习工作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满意的地方,并及时解决。

二是,与实习单位管理层保持有效沟通。一些实习单位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实习目标的重要性,不是通过实习将学生培养成为潜在的员工,而仅仅是把实习生作为一个人力短缺的补充或者人力成本较低的选择。有些实习单位甚至不清楚学生期望的是什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获得哪些技能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从而使得更多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以后愿意留在本行业工作。因此,学校应当给予实习单位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实习不仅是弥补员工不足的途径,更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未来员工。同时,在合理前提下,督促实习酒店尽量提高学生实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

2.3 实习后:效果评价

实习效果评价是实习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不仅是对本次实习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将成为下次实习发展规划制定需要解决的内容。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对提高学生酒店实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实习评价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对实习质量评价应当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效果评价内容和方法。在评价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实习满意度、实习效果获得、未来工作意向等内容,同时应当对每项内容进行指标细化。例如学生满意度被认为是衡量实习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实习满意度可进一步细分为学校指导、酒店管理制度、同事关系、工作环境、领导能力、工作本身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方法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展开,包括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深度访谈或者小组访谈、查阅学生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酒店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是,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以往的学生实习评价都是学校一个层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打分,很容易导致评价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在选择评价手段时,可选择学生实习报告撰写质量、实习小组组长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以及酒店人力资源部评价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展开,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4 后续跟进:职业发展引导

实习使得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实习质量高低将会影响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工作意向。工作行为意向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工作行为意向主要是指学生在实习工作结束以后愿意结束留在旅游行业继续工作,消极的工作行为意向主要是指抱怨、转向。研究指出,成功的工作经验对学生未来在酒店行业工作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反过来说,如果实习项目设计得不合理,雇主对实习生不公平对待,以及实习环境太差都可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Richardson, 2008)。

一是,对学生职业选择意向进行合理引导。在参加正式工作之前,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对职业有着更明确的职业目标(Chuang & Dellmann-Jenkins,2010)。然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形成的第一印象对其在旅游行业的职业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将会加深或者损害该行业在他们选择未来职业发展时的工作意向。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学校和行业应该通过紧密合作来创造一个有更高质量的实习项目,从而更多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提高他们的激情、减少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担忧。

二是,持续跟进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在学生毕业工作以后,学校也应当持续跟进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于那些留在本行业工作的学生,学校应该关注先前的实习工作体验是否对他们当前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及他们工作以后的晋升发展情况,他们在旅游行业能够持续工作多长时间;对于那些毕业后并没有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学生,学校同样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与交流,找出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留在本行业继续工作,这是否与先前的实习工作经验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否没有达到他们的实习期望等等。这些持续的跟进调查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实习规划项目,真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3 结论与不足

本文主要从过程管理的视角研究了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的途径。当然,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仅提出了一个基于过程管理的实习质量管理概念框架,未来需要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等形式来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够提高该概念框架的可靠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Ko,W. Training, satisfaction with internship programs, and confidence about future careers among hospitality students: a case study in Taiwan [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 Tourism, 2007, 7(4):1-15.

[2]Anastasios Zopiatis, Antonis L. Theocharous. Revisiting hospitality internship practices: A holistic investigation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 2013,13(2):33-46.

[3]Lisa Ruhanen, Richard Robinson, & Noreen Breakey. A tourism immersion internship: Student expectations, experiences and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 2013,13(2):60-69.

篇(2)

作者简介:朱晓晓(1989-),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19-02

一、大学生实习的作用

所谓大学生实习,就是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实习是整个教育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大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实习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是要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是书本知识,是比较间接的东西。要使间接的东西变成直接的东西,就要对它加以运用,进行反复实践。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其掌握的知识不仅要广博全面,而且要能综合运用。实习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最好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

2.大学生实习有利于综合考察所学知识

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他们在学习阶段中所忽略的或者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实习能够全方面考察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大学生实习有利于综合提高所学知识

首先,大学生通过参与到实践的过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从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巩固;其次,实习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此外,实习对企业选择人才,以及对社会及高校培养人才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很注重实习这个重要环节,但是现在较为松散的大学生实习制度使大学生实习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习时间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把实习时间定在大四上学期,为期只有短短的1~2个月,实习时间较短,达不到实习的效果。并且大四上学期正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很多学生选择考研而放弃实习,如果没有考上研究生,他们就错过了实践的机会,这对于毕业找工作也具有不利影响。

2.实习单位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高校规定的实习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实习时间集中,这样就加大了大学生找实习单位的难度,并且现在很多企业并不认同大学实习生,也没有政府政策规定企业一定要招收实习生,因此目前招收实习生的企业本身就很少。在企业很少的情况下,大学生实习的时间也过度集中,企业招收实习生容易达到饱和,以致于很多学生找不到单位实习。

3.实习效果问题

很多找到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做一些零碎的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得到运用,也没有从实习中学到实践知识,实习效果较差。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当前多数用人单位都不认同实习生,对实习生不够重视。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政府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强行要求企业招收实习生,企业也不再把招收实习生当做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了避免实习生有可能带来的麻烦,只有少数企业自愿招收实习生;其次由于实习只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很多企业认为对一个短期又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员工进行培训不划算,导致企业要么不收实习生,要么对实习生不重视;另外,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企业不愿意向短期的实习生透露自己的商业机密,因此其能做的工作就只有一些杂物事,实习效果较差。

二是高校的原因。高校对于大学生实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实习制度以及实习生管理制度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少有对口的实习单位,也很少建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导致大学生必须自己找实习单位;其次高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实习制度,对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疏于管理,只注重大学生实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实习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督促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进行实习,没有达到应有的实习效果。

三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根本没有进行实习;其次部分参与实习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态度问题,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杂物事是大材小用,这种好高骛远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青睐,既展现不了自己的能力,也学不到东西。

三、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建议

当前大学生的实习工作问题重重,加紧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迫在眉睫,然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学生实习体制并不是学校或企业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具体来说,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国家、政府应起到促进作用

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国家、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国家、政府应制定一套大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实习方式、实习周期、实习管理作出规定,并且鼓励各个企业招收实习生,为大学生增加实习机会。国家、政府还要强调实习的重要性,使各企业重视实习生,学校、大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以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2.企业应改变对实习生的态度

企业是大学生实习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当前多数企业不重视实习生甚至不愿意招收实习生。企业应该认识到接受大学实习生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应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也应该建立一套实习生体制,对于实习生的招收以及管理做出规定,定期向社会招收实习生,有必要时要对实习生进行培训,从而使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实习期间的工作。此外,企业也应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纪律、薪酬待遇以及法律承担范围做出明确规定。

3.高校本身要做好大学生实习的相关工作

首先,高校应适当调整实习时间,时间不要过于集中,以免用人单位供不应求,并且可以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其次,高校应多与对口实习单位联系,定期向企业推选实习生,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再次,高校也可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岗位;最后,高校还应该完善自身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不要只注重结果,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要对大学生实习的过程进行督促,督促大学生认真进行实习工作,并且达到实习效果。

4.大学生自身应对实习工作抱有正确的态度

实习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道重要门槛,它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作铺垫、作准备,实习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就算是一些琐碎的工作也要认真对待,不应该好高骛远,要用认真以及耐心的态度对待实习,只要实习态度端正了,在实习过程中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大学生实习是整个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大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及社会培养人才也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发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总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可以促使多方共赢。因此,大学生、高校、社会、企业各方面应共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只有各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高校、企业各方面发展的大学生实习制度。

参考文献:

[1]胡斌.浅析大学生实习制度[J].社科纵横,2009,1(24):191-192.

篇(3)

一、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组织由于使用员工的劳动或员工对组织做出贡献而给予的回报。薪酬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回报。货币形式的回报包括直接货币薪酬和间接货币薪酬。其中直接货币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奖品、津贴等;间接货币薪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餐饮等。非货币性薪酬包括有薪假期、休假日、病事假、工作成就、工作有挑战感、责任感等的优越感觉、社会地位、个人成长、实现个人价值、舒适的工作环境、弹性工作时间等。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当前流行的薪酬给付依据有三种:绩效薪酬、职位薪酬和能力薪酬。绩效薪酬根据员工的行为和业绩给付,是基于“干多少、得多少”;职位薪酬是根据职位的相对价值给付,每个职位对应着相应的特征及其职责要求,职位是薪酬激励的直接对象;所谓“在其位、取其酬”。能力薪酬根据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给付,是基于“能力好,绩效就好,则薪酬就好”。

二、大学生实习期间薪酬支付依据

薪酬是组织中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是否应该支付薪酬,支付多少薪酬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必须根据大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来定。第一种情况,实习期较短,实习的过程不承担由该组织中其他正式人员承担的工作。这种情况一般是是由学校或大学生个人自行联系,跟着该组织中的正式员工观察如何运作,如何管理。实习需要大学生付出相应的教育投资,而教育投资短期内得到的回报是非货币性回报,即对工作的认识、提高相关的管理、实际操作技能,组织无需支付货币形式的薪酬回报。相反,有时学校或大学生本人还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到相关实习单位。第二种情况,实习期半年及以上,实习的内容是顶岗实习,承担原来由组织正式员工做的工作,履行某岗位职责。这种情况下,组织因使用大学生的劳动或大学生为组织做出了贡献,而应当给予大学生以薪酬回报,其中应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薪酬支付的依据分析如下:能力薪酬不适合这种情况。能力薪酬的本质是一种从人出发的、直接以人为中心和基点的薪酬方式。能力薪酬背后蕴藏着这样的基本假设:为员工的能力开发买单,激励其提高能力,员工自然就会更好地完成工作职责,创造优良绩效。能力薪酬为员工所提供的诱因主要就在于激励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任职技能和能力;员工获得薪酬的差异主要来自员工在开展工作相关的技能或能力方面的差别。大学生顶岗实习终究是个短期行为,可能创造的价值不代表实际价值,能力未必与绩效同步,所以能力薪酬不适合这种情况。绩效薪酬是否适合这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绩效可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短期绩效是指衡量周期为1年或者更短时间的绩效,长期绩效是指衡量周期为1年以上的绩效。由于组织的很多重要战略目标在1年内无法完成,组织必须同时兼顾到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共同实现,绩效的评价必须同时兼顾到短期和长期绩效水平。大学生实习终究属于短期行为,可评价的是短期绩效。如果实习生担任的是操作类岗位可根据绩效为依据支付薪酬;如果担任的是营销或管理类的岗位,偏重短期绩效,忽视长期绩效,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利益,不利于组织长期目标的实现。所以对实习生进行绩效评价就是比较难科学实现的过程,基于绩效基础上的薪酬难以实现;但如果实习生担任的是操作类岗位,并能合理评价其绩效,根据绩效为依据支付薪酬是比较合理的。岗位薪酬比较适合这种情况。岗位薪酬是一种以职位相对价值作为依据的薪酬方式。相对于能力薪酬和绩效薪酬来说,它并非直接关注任职者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直接对已经完成的绩效结果进行认定和激励,而是以岗位作为其激励发生的直接对象。组织中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任职资格等不一样,每个岗位工作的员工具备相应的学历、知识、技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所以岗位薪酬比较适合这种情况。第三种情况是介于第一和第二种情况之间。实习期为半年以内,实习内容是承担部分原来由正式员工的工作,履行某岗位部分职责。这种情况下,组织可参照第二种情况下的薪酬支付依据,酌情支付薪酬。

三、结论

无论是企业还是非营利性组织,对大学实习生的薪酬设计,在基于企业的现状和战略的基础上,要考虑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和岗位特点,酌情选择薪酬支付依据和薪酬支付标准。

参 考 文 献

[1]曾湘泉.薪酬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

[2]温倩茜.试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制与经济.

篇(4)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预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5 9万,比2007年增加60多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就不理想,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比较低。中国毕业生网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预计2008年就业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

1.2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岗位紧缺。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缺乏工作经验。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理论性比较强,也比较系统,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

(3)个人能力不足。这是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比如自我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求职技巧等等。

(4)大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比较“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要求比较高。

(5)缺乏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的学生找到共做后,频繁跳槽,经常违约,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了解,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导致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晰,找工作普遍带有盲目性。

2.传统环境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本途径

(1)利用报纸

目前,许多报纸上都有很多相应的版面招聘、求职信息,还有专门的报纸专门刊登各种求职、招聘信息,分门别类,非常系统。这是一个求职的很好途径,但这种招聘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2)利用网络

在网络上有很多求职招聘的网站提供校园招聘信息、兼职实习信息等,在招聘信息中对企业、对职位进行了相应的介绍,给出了联系方式,学生可以先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如果确定初步意向,再进行面试。这种方式比较开放、灵活,没有时空界限,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应聘方式。

(3)利用招聘会、人才市场

在学生毕业前,各地都会举办不同规模的招聘会。这种形式一直受到各类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的,几乎场场爆满,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招聘会更是如此。这种方式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面对即时互动的平台。

(4)利用亲属等人际关系

这是目前找实习、就业单位的不可忽视的方式,而且成功率比较高。其中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各种关系。

(5)利用学校的实习单位

这是学校已经建立好的一种实习、就业基地,学生不用费心,就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一个实习的地方,这种比较适合酒店管理、旅游等专业,以及一些工科院校。

3.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必备素质及解决办法

无论哪种实习就业途径都需要大学生有实际工作能力,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增加工作经验,提高个人能力,调整心态,规划自己的职业取向。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这几方面的培养。而这就需要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要随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参与社会、学校的工作和活动。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也都将实习、实训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必须实习、实训,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是由于实习、实训受实习单位、实训场地、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不能很深入地在实习单位学习工作,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生真正到用人单位应聘工作时,还会遇到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心态方面的问题。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针对自身情况切实可行给自己进行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本文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就业、创业新渠道---充分利用网上平台在网上工作。学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创业或就业,也可以是份兼职工作,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真正地工作,达到累积经验、提高个人能力等目的。在校期间进行有效的实习和创业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最佳方法。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实习、就业优势

(1)随时随地地进行工作,工作条件要求低,比较适合大学生的情况,大学生可以在实习期也可以在上学期间介入网上工作,时间、空间上比较灵活。因此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工作方式。

(2)在网上工作可以给大学生提供现实环境不能提供的工作环境,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可以更好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企业需要,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以后在现实环境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3)在网上工作的经验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职业方向,及早给自己进行定位,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求职心态,为自己以后择业、就业、创业做好心理准备。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71-02

收稿日期:2013-08-24

作者简介:王蕊(1979―),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学生品行成长研究所所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渤海大学201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与实习改革”(2―5)阶段性成果之一

实习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检验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始。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实习这一过程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对学生实习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且在尚需改进的方面提出对策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工科学习的专业性和其对于工科学生操作能力要求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科学生实习与其他专业学生实习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因此,本文拟从学校、企业以及工科大学生三个视角来研究工科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尚需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工科学生实习的改进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失衡,生产实习机会少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此外,高等学校的教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虽然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增加了,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社会和企业相脱节,导致企业不得不对刚参加生产实习的大学生重新塑造。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学校在对工科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基础教学部分,然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由于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基础阶段学习无可厚非,但是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精力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学科的学习存在缺陷,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学生为了满足日后就业时一些企业对英语的要求,将基础阶段的学量用于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过程中,而忽略其他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

(二)企业接收工科实习生有限

工科学生实习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对生产流程的熟悉并且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工科实习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其进行生产实习的难度更大,企业的要求更高。企业在选拔工科实习生时自然希望他们能够很快找到位置,进入角色,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故,也不希望为此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由于我国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有时企业只是碍于合作关系接纳实习生,并不能真正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因此,学生往往成了从事办公室端茶送水或者收发文件的文职工作者。工科学生实习不能接触到生产一线将使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降低。而企业在日后招聘的工科毕业生也只是形式上参加过“生产实习”而未真正接触过生产实习。这就在现实中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企业急需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学生难以找到真正愿意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

(三)对实习的认识有待提升

大多数工科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时能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学生一般会考虑实习单位的规模、岗位以及与专业的契合度等,也有些学生更看重在实习期间能否在生产一线真正参与实习。可见,大多数学生是理性的。但是,部分学生则是“眼高手低”,把眼光放在名企的实习上,忽略身边的一些实习岗位,出现一些公司被追捧,而一些同样需要实习生的公司被忽视。以至于仅有少量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大多数学生错过实习机会。另外,部分工科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准确。有的学生认为实习仅仅是一个过程,只是为日后找工作时能在应聘简历实习经历一栏有内容可填。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接受过早地参与车间生产一线实习,怕苦怕累。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首先,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的,接收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尤其是工科实习生,对上岗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正是工科实习生所欠缺,需要在实习岗位上锻炼的。其次,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用人单位由于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也面临着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安全问题。第三,实习效果不理想。由于企业需求与学校在教学之间存在衔接上的不对称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2.学校:高校对实习管理不灵活,评价体系不规范。实习效果是实习制度的灵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实习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单一选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多元化选择,理应对高校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学生存在“走过场”的心理,学校对于实习又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存在部分学生做虚假报告等不良现象。有的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存在缺陷,缺乏足够重视和长效机制,往往是派送一两届学生之后,就由于校方或者企业的原因而中止了合作。校方再联系新的实习单位后,一切工作都要重新开始,学校与企业又面临着熟悉、磨合的新问题。

3.学生:首先对实习认识不够明确。实习应该是在实践中应用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检验、丰富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然而,部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实习是“走过场”,在实习岗位上成了“看客”,造成实习的效果不理想。其次过于看重实习企业规模和实习岗位高低。一些学生盲目地追求实习单位的规模和实习岗位的高低,而忽略实习的本质,以至于他们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过程中错过很多能够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不足,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差,不认真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还给实习单位留下不良印象,为以后实习工作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1]。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改进工科学生实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首先,学校应建立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学生实习进行宏观组织与管理;二是制定专门的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和规章;三是建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各二级学院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且开展专门的实习教育课,可纳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认识教育,以及实习单位的选择和学生自身定位等方面的教育。

2.本着专业对口原则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这样做一是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索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人员稳定、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可实战训练等特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探索良性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是科学组织实习的保证。第一,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接受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或进修,当企业遇到实际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配合企业做一些研发、改进等工作。第二,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定制培养的方式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定期向企业输送能够适应企业生产实践要求的实习生,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实习基地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学校每次为联系实习单位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纲和实习讲义[2]。

4.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学校在将学生输送给实习单位后,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学校应协调好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如何融入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中。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实时的考察与考核,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虚假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前,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和学生一起举行座谈会,就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情况、实习效果以及今后实习安排进行沟通[3]。

5.科学制定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现阶段许多学校对实习学生以“实习考核表”和实习日志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其无法对一个学生的实习进行准确的评价。学生实习应该对有工科生产实践特点的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案例等进行综合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我国高校工科学生专业实习一直是教学中的软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实习”的状态。学校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并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出现为“实习”而实习,或为学分而实习的现象。为杜绝这些现象,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工科学生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丽.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

技信息,2011,(12).

[2]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工科院校校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

篇(6)

一、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五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五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单位出于利益角度考虑往往希望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工作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障碍。

二、“准就业”制度

(一)“准就业”制度的提出

针对就业难题,教育部麾下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LUPA创造并推出了大学生“准就业”机制,旨在最大限度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此机制不但打造了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此举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

(二)“准就业”制度的缺陷

“准就业”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待业”与正式“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未实现就业的“待业”大学生通过“准就业”阶段的学习与工作可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在结束“准就业”阶段后,学生可获得三方面的回报,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根据媒体上的报告,这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一到两年内实行的补救措施,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但浪费的时间同样是不小的成本。

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的研究

(一)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体系的提出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经济管理系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笔者时刻关注着经管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调研,初步形成一个构思:即与企业联合,共同打造大学生就业平台。此举一是提供一个平台,提供在学期间的就业机会,同样可以使在校生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获得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三方面回报,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比其他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为经管系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不必为每年寻找实习基地耗费精力;三是为经管系多个专业、多门课程提供实训平台。

(二)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体系的组成

所谓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就是将大学教学中三个基本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并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体系,在学习中获取经验。

第一位是指理论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是大学生培养的基石,通过理论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以此作为另外两位的基础。笔者以所在院系的五门专业基础课为主,作为该教学体系的第一位,包括C++程序设计及应用、WEB开发技术、网络数据库应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

第二位是指实训教学,即课程实验的深化。在以上述五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引入到实验课程中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位是指实习。笔者所在院校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具有电力特色的重点大学,学生实习多选取电厂或电力公司,这些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针对经济管理系的实习只是走形式,处于安全和专业上的考虑,经济管理系学生在上述企业只能承担日常卫生工作,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培养方案

我系与均衡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公司作为实训、实习基地,该公司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公司的管理人员均由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组成(由学生自愿,我系推荐,企业接纳组成三过程形成),公司职员由在校各级学生组成。均衡公司上层管理人员和系领导充当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日常运作作技术和决策性指导。公司内部运行及与均衡公司和系的有关活动完全由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自主决定,但其他外交事务必须由均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审批,方可实施。公司确立之前,高校、均衡公司和公司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司管理人员将来的去留问题,公司的盈亏问题以及公司成立过程的资金和技术分配问题均要以法律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以法律和信誉来维护三者的共同利益。

(二)实施步骤

篇(7)

引言

注重技能培养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而技能培养的环境及条件在校期间不可能完全具备,由此在校大学生校外实习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期间,如何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实习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技能培养效果,一直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合浙江省的地域特点,在校大学生的家境一般来说不差,在实习中自身岗位定位较高,要让他们接受与保洁、保安同工同酬颇有难度。结合物业管理的行业特点,要妥善处理与业主、租户的各种纠纷,协调收费难、停车难等考验颇大。

更现实的,要在实习中考虑食宿、交通等具体问题。所以就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来说,对于实习存在畏难情绪。根据调研由于现在人力成本提高,前几年的不计酬实来鲜有见到。因次,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实习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善,

一、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关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背景分析,结合作者近五年来从事物业管理专业实习指导的工作实际,对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实习现状分析如下:

1频繁换岗及专业流失严重以作者近五年来指导物业管理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分析,能够在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环节,坚守最初的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的,学生数量的比例逐渐下降。反思实习过程,多数同学感觉在实习开始时没有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能胜任什么,对实习比较迷茫;也有较多同学感觉实习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与专业的相关性并不是最重要的;有较少同学认为应该在校期间加强专业实习学习并增强技能;同时也有。

2尴尬的双重身份实习生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在工作单位主管领导或者同事更愿意把他们视为大学生,这体现在他们对于核心重要的工作没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所享受的薪资也和正式员工有较大差别。对于实习指导老师,更倾向于把他们看做学生,对他们事事不放心,与他们的沟通谈话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是即将成熟的“社会人”。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下,他们既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又要完成毕业实习环节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比如说按照学校规定要定期回校,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与老师进行沟通,但是却要付出被实习单位扣工资的代价。

3监管有效性亟待加强学校对于实习生的监督和管理多采用网络、电话及走访的形式。考虑学生实习遍布杭州市、浙江省甚至省外,实地走访调查经费不足、人手不够,与学生的联系多采用网络和电话形式。但是联系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比例较大,对学生实习工作及生活情况指导的比例较少。另外联系以教师直接和学生联系为主,实习单位人事部门或主管领导参与较少,这样不能更加客观的监管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有《学生在岗实践评价表》作为评价结果,但是评价的真实有效性值得怀疑。

4学生个人成长性差毕业实习是为学生走出学校走上正式工作岗位打基础做铺垫,毕业实习的效果对于学生后期的个人成长意义重大。虽有部分同学短期内晋升较快,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而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抱怨于眼前的工作强度和环境、薪酬待遇甚至食宿条件等,或辞职或转行。但是投入其他行业之后,通常成长的空间更加受到限制。

这当然并非都是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指派给实习生的工作内容单调、看不到晋升希望,即使学生好学肯干也没有成长空间,限制了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

二、 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实习保障机制的建立

在高职高专在校生实习环节,虽有学生、企业的积极参与,但是学校更加应该充当一个协调、引领的角色,利用各种资源,完善相应制度,协调各方关系,切实为实习建立保障机制。

1增加职场角色认同感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介绍、座谈会让学生在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牵头、组织学生报考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比赛,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和信心。在学校负责联系学生实习单位时,甄别学生实习企业和岗位性质,注意把关实习期间企业的规范管理及后期的成长空间。在实习期间,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鼓励和沟通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客服困难。

2加强实习监管有效性实习监管一直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对此有人提出设立网上沟通平台、增加实地查看实习生次数,甚至增加量化考核文件等办法,但是这些办法都多流于形式,其有效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都会打折扣。实习相对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具有时空增大,参与人员增多等特点,不可能透过一些表格、电话调查甚至实地调查就可以掌控整个实习全过程。囿于此,实习监管应该更加注重鼓励为主,为实习监管创造一个师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环境。比如在科研、教改课题立项、教师学生经历工作、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给予适当政策性支持。

3实习评价与奖学金、荣誉关联根据实际情况致使部分学生觉得,大三实习的结果评判没有标准或标准仅是毕业论文成绩,出现了对于实习懈怠、无所谓的现象。为此可以在加强对实习单位了解的基础上,以实习生主管领导的评判和工作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将实习评价与奖学金、荣誉关联,这样可以使学生实习的动力增强。甚至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大一认知实习的成绩占10%,大二专业实习的成绩占30%,大三毕业实习的成绩占60%,设立物业管理专业实习专项奖学金。

4挖掘校内实习岗位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实际特点,结合目前学校建设规模逐渐加大的现状,一般有条件提供一些校内实习岗位,而且这些岗位的质量并不比企业提供的差,并且更便于管理。比如后勤处可提供设备维修岗、保洁岗、电工岗,基建处可提供前期物业管理员岗,保卫处可提供秩序维护员岗,停车场提供车辆引导员岗,学生宿舍可提供管家岗等。这些岗位并不需要学校投入人力和财力,可操作性强。

三、 结论

实习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把握实习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实习保障机制,才能使实习安全有序、健康有效的进行。建立实习保障机制,应该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协调学生、企业、学校三方主体,为职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物业管理专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之一,探讨如何建立实习保障机制具有普遍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频繁流动的原因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169.

篇(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72-02

为大力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新疆地区于2006年由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率先试点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并于次年在新疆师范类高校全面推广开展,截至目前全疆已连续开展9年,每年上万名大学生到新疆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为新疆农村双语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虽然已连续开展多年,并且有良好的制度保障,但仍有部分切实问题急需改善。目前,困扰新疆大学生实习支教①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虽然新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院校高度重视支教学生人身安全,但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件仍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存在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历次实习支教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反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产生的学生人身安全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煤气中毒事件。新疆农村地区基层学校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办学条件不足、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冬天学校缺乏统一供暖的条件,只能用煤炉取暖。以和田地区为例,90%以上的实习支教学校没有统一暖气,冬天气温下降时实习学校采用煤炉取暖的方式避寒,而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大学生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为城市生源,没有使用煤炉取暖的经历,容易产生操作不当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实习支教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隐患。另外,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使用电热毯、电热扇等电器取暖,因所使用电器质量良莠不齐并且这些电器均为大功率电器,当线路老化或接触不良时易发生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等危险事件。

2.溺亡事件。新疆部分农村地区的春夏两季容易发生融雪性洪水,这时候的河水具有水流急、水温低且河床暗坑多等特点,不了解情况的人下河游泳很容易发生危险,进行实习支教的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指导教师的随时监督,自我约束力不强,故经常发生部分学生私自到河中游泳事件,从而造成伤亡事故。

3.交通事故。新疆农村地区实习支教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为摩托车和板板车②,这部分地区的大多数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率较高,实习支教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针对实习支教女学生的人身骚扰事件。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师范类大学生女生占大多数,个别专业的班级中男生甚至只有1~5名,这些女生到农村学校后因穿着时尚,打扮较为前卫,容易吸引当地学校教师和群众的注意力,我校从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以来已发生多起当地学校素质较差教师或社会青年骚扰实习支教女学生的事件,给被骚扰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带来了负面影响。

实习支教过程中,除了发生的对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外还发生过实习支教学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事件。参加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大部分为大三学生,已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师范类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应的教师准则,但这些知识全部为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再者大部分学生虽然对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热情但缺乏管理学生经验,当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和棘手的教学管理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极端的实习支教学生会采用罚站、体罚等违反教学规律现象的行为,从而对实习支教学校的学生造成伤害事件。

二、对实习支教安全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实习支教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意外伤害现象进行反思,我们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项工作加以完善: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实习支教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经费投入力度。目前,自治区政府对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额为100元/每人,保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10万元的保险标准已完全不能满足重大人身意外伤害的诉求。据悉,自治区教育厅目前正着手准备将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有望将保险额度提高到30万元人民币,此举将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实习支教院校应做好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牢固树立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让实习支教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实习的真实环境及即将要面对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做到防患于未然。实习支教学生大部分将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地区,得不到指导教师的有效监督,学生们更多的是靠自己排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在培训过程中为同学们播放实习支教学校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他们真实地了解实习环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针对实习过程中常见和易发的安全事故,如煤气中毒、游泳溺水、安全用电等事项进行重点讲解。开设安全知识和自救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安全隐患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除安全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乐于支教的精神,鼓励学生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接收实习支教学生的基层学校。基层学校是实习支教学生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完善基层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将是实习支教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教育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强化对支教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基层学校校长对支教学生人身安全负责制度,学校校长在实习支教工作中直接负责实习支教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排除和解决支教学生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基层学校校长是否重视实习支教工作,是保证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基于上述原因,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基层学校校长是否能较好地组织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纳入对校长的年度考核评分标准中,进一步提高实习支教工作的安全保障。

三、小结

如何确保人身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是任何工作开展的最关键环节,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更是如此,如何建立更加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和受援学校共同努力并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注释:

篇(9)

高校坚持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意在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应用项目研发等多种形式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将单纯的项目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延伸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基于这种产教结合模式的实习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从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岗位偏少,专业吻合度较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然而专业与企业的结合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度,而且每个专业群所对应的行业数有限,知名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校企合作单位推荐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岗位跟学生的专业不相吻合。

(二)实习单位更换频繁,学生实习状态无法及时掌握

学生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实习,不能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导致部分学生对实习单位不满意,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的事情时有发生,指导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无法及时进行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与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习效果不佳,质量不高

许多大学生实习工作都无专业技术含量,一般都是在打杂,例如打印资料、整理文件,甚至是无事可做。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录用实习生后未经过严格培训就上岗,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很多大学生难以应对。曾有媒体这样报道,大学生实习现状不容乐观,实习效果不显著,专业技能提升不大的问题逐渐显现,有待高校、政府和社会急需解决。

二、大学生实习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1.实习实训导师严重缺乏,学生是“放羊”式管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实习的质量。经初步调研,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实习的指导任务只能落在专业授课教师身上,他们既要完成学校常规的授课任务,还要分出精力和时间对分散在不同实习地点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工作任务重,内容琐碎,回报少。许多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宁愿在学校上课也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2.管理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没有专管大学生实习实训的部门,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不健全,无匹配的考核机制,导致大学生实习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然而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协同参与管理的层面和力度不大。大部分学校的实习管理体制和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模式的探索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和提炼。

(二)学生个人原因

1.大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绝大多数学生藐视具体的实习岗位,只看重实习单位。一些学生认为实习就是为了以后能留在这个企业,在寻找实习机会过程中,好高骛远,目光锁定在世界五百强等知名企业。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生对要承担的工作掉三捡四,只要发现不能留在企业,便开始敷衍了事,不愿花心思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而是放弃实习去寻找其他就业机会。有的实习生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看重眼前利益,而不在乎专业是否对口、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是否有利。上述种种做法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印象不好,不再愿意接受实习生。

2.大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不能直接跟着会接轨。这需要大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不断学习和接纳新知识,并在实习期间主动向前辈们请教学习。然而,有些大学生高于自信,好高骛远,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胜任实习工作,不肯主动学习,便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们好吃懒做、工作效果低下等不良评价。

(三)政府或企业原因

1.实习的法规法律尚不健全。重庆市暂无出台大学生实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伤保险制度,导致学生实习的权力和义务存在盲区。实习生是处于社会人和毕业生间的一类弱势群体,在企业实习岗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旦用人单位不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也无可奈何,实习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实习待遇低,处于公司最底层。培训一名实习生需要在时间、精力方面投入大量成本,而实习生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付出将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只能分配实习生简单的工作,例如复印资料。所以,待遇就是公司最底层的。

3.实习生难以管理,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由于用人单位的实习计划可能与实习生所在高校的教学安排相冲突。如遇到学校大型活动或各类考试,实习生有时便不能按时上班,导致企业工作滞后。此外,个别企业怕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如实习生遭遇工伤的赔偿问题、公司机密泄密问题、实习生无组织无纪律等问题,这些均加大了对大学实习生管理的难度,阻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秩序。

三、如何改善大学生实习现状

(一)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扶持力度

政府首先应制定有关实习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实习的监管力度,严惩某些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或超时高压工作等行为,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加大对大学生实习的投资力度,为大学生购买实习所需各类保险,确保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二)高校应建立智能化实践教学实时管理平台

高校应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性管理,搭建智能化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实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习导师的教学复杂度和工作量,使实习实训工作的过程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刘延翠.高职院校“实理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河北科技范学院,2014.

[2]马建梅.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实践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3]童三红,王伟.教师教育实习实践制度的困境与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

篇(10)

近些年来,大学生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的焦虑来源于其生活事件,因为生活事件是与“应激”相联系的,一旦躯体对外界施加的各种压力所进行的非特异性反应难以解决困难,那么个体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而生活事件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常见的应激源。焦虑症状与人际矛盾、心理支持丧失等存在明显的关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事件是否能够引起焦虑情绪,除了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作出怎么样的反应,即应对方式,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考虑生活事件与焦虑的关系时,就不能忽略应对方式的作用。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对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大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活事件进行相应的反应方式从而降低其焦虑情绪提供指导意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研究方法

通过本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高校的450名大学生统一集中发放问卷并在填答完毕后立即回收,得到有效问卷400份。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生活事件、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羞怯、同伴侵害、偏执各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见发现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生活事件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

利用三步回归分析法来研究消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首先在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时发现,生活事件对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的处理方式对焦虑有极其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而且预测的结果比生活事件更加明显;最后消极应对纳入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分析中时发现,生活事件的生活事件的预测作用也有了显著提高。这就是说生活事件不仅对焦虑有直接作用,还通过消极应对产生作用,而且一旦通过消极应对方式起作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讨论

研究发现男生生活事件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越高压力越大,这说明大学女生压力大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的性格有关,女生比较内敛、羞涩,不善于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排解,因此导致女生生活事件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研究结果发现生活事件得分和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毕业班学生的生活事件得分和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毕业班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这样的一种角色转换必然给他们带来诸多压力。当这些压力一时无法解决时,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导致他们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焦虑情绪,程度也更加深。此外,大学生积极应对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这说明大学生更多的采用积极地方式应对生活事件,这与国内相关的研究一致。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已成为他们的经验财富,是调节和处理成长过程中各种压力和问题的宝贵资源,而且大学生正逐步走向成熟,能理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一方面,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降低焦虑水平,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焦虑程度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结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消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焦虑的关系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因为本身只有负性生活事件对焦虑产生作用,而消极的应对本身也是一种负性的应对方式,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有可能使负性生活事件导致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又有可能会使被试释放压力来缓解焦虑。

四、启示与建议

生活事件作为焦虑的重要诱因,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因此,要积极完善大学生生活事件预警机制,尽量降低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几率和对大学生的危害性。首先,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尽量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其次,学校要为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确定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并且要建立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舍长和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队伍,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报。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认识,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此外,学校应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交往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指导与帮助。并且对遭遇生活负性事件的学生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重视并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为处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最后处在社会化过渡阶段的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参与各种各样激烈的竞争,焦虑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常使人的行为出现退避、消沉、冷漠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其人格的发展。因此,社交范围的扩大以及社交技能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人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从而有效的降低焦虑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一些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提前安排一些岗位实习,让他们能够先一步接触社会,提前感受社会的氛围,让他们知道在社会上如何去为人处世,不要一遇到事情,就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长此以往只会愈发严重,最终导致焦虑。并且,学校也应多组织些演讲、主持系列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社交范围、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 董晓倩.高二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57-58.

[3] 宋宝萍 魏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52-453.

[4] 冯永辉 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1):71-74.

[5] 刘贤臣.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48.

[6]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6):106-108.

[7]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上一篇: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下一篇: 公司治理法律法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