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1: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引言
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成以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者相互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其中声乐集体课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较为新颖且最有争议的一门课程。在不同高等院校中,声乐集体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声乐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产生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探讨声乐集体课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完善声乐集体课的体系建设,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及对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发展过程
(一)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教师需求缺乏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与参加高考人数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艺术报考人数,是逐年增加。于是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美术、音乐等热门艺术专业课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中艺术类声乐考生占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想接受声乐艺术教育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计划着主修或选修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而许多院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已不满足当前的教学现状。因此,为了调整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学校会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通过开设声乐集体课让学生集合起来进行音乐学习。
(二)非音乐专业院校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矛盾
新时期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学生在对自身全面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期望能够接触其他各种技能或者新知识,以改变自身较为单一的兴趣,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潜力,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新要求。因此,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一门声乐课程,尽管一些综合类的,非艺术类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声乐课程,但学校在音乐教师方面因其专业性强,人员配备少。于是学校为了满足所有学生能够学习声乐知识的要求,增设音乐教学集体课程。
二、高师音乐集体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是一种创新的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集体课的开设在教学模式上是一个大胆的改革,它改变了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声乐艺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充分发挥了院校的教学空间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施的应用,不仅有效整合了教师资源,还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师生更快、更准地了解国内外音乐的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并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二)声乐集体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使得声乐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性、实践性、欣赏性等相结合,同时也促进了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方向的发展。
(三)声乐集体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增加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声乐技能与音乐理论、歌唱能力与表演艺术、作品与创作背景更好地融合,这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演唱技能的掌握、表演能力的创新意识、人文修养的培养以及声乐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声乐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音乐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歌唱状态,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后,学生上课的时间增加了,教师的讲解也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掌握自己的歌唱状态,掌握老师示范的音乐技巧,并积极主动去思考和练习。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评比等多种途径来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声乐歌唱水平和声乐知识。
三、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
(一)改变单一性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
以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声乐集体课程是以集体课为教学方式,是高师声乐教学教育体系改革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新时展的需求。它改变了单一性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对课程结构向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偏重技能性的学科向人文艺术综合性学科的转变,全面诠释了基础声乐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明确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最新方向。声乐表达的过程离不开朗读的技巧,朗读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可以让声乐充满情感体现出声音的美。拼读可以辅助声乐表演者更好地发声.声乐的表达是语言技能与声音技巧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尤其重视拼读和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在声乐集体课中,把对中国诗词歌赋的朗诵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和师资资源,又解决了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问题。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化
教学内容是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关键要素,在提高学生综合声乐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样化、丰富化的:
1.完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在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中,声乐教师所具备的丰富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熟练的声乐技能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声乐方面的特点,并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引导。
2.引入多样化的区域性声乐作品,分析中外声乐文化差异性及发展历史
“音乐没有国界”,是区域性的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最终情感是相同的,是不同区域的人都能感受出来的,但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表达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有音乐艺术及文化差异。通过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自身对更多不同风格的、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的了解。此外,声乐集体课也要通过选取几个代表那个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来了解中外声乐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声乐作品的风格与唱风。只有了解了声乐的发展史及不同时期的声乐风格才能更好地去表达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声音技能与语言相并重
声乐的表达过程是声音技能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过程,缺一不可。声乐集体课所面临的学生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他们的语言表达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统一语言基础,就难以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他们对音乐语音的精确把握。因此,在传授声音技能的同时,增加朗读课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为今后歌唱的训练打下夯实的基础。
4.参与音乐作品的鉴赏
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及修养的提高来自于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了解。因此声乐集体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水平。
5.树立学生对声乐集体课的正确观念
声乐集体课毕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以往接受较多的基础音乐知识是通过传统的“一对一”或者个别课以及小组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对这种声乐集体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不能完全接受。这时,我们学校或者教师在授课前要跟学生讲明声乐集体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声乐集体课的正确认识,为以后的个别课及小组课上学习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声乐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声乐课教学方式从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一个人教学及组织课堂教学向声乐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方式的发展。而声乐集体课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最为复杂、最有争议的声乐课程教学改革,它的开设使声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深化改革和探索声乐集体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孟宪红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声乐基本技能两方面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核心。在高校多元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能、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代表性曲目,将典型曲目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化教学的质量。
1.合理调整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在保证基础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形态的民族声乐。要把握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遵循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开设专项的民族声乐课,深化对东方民族声乐的探索和分析。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督促教师强化自身学习,并涉猎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对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及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仅将曲谱作为教材的现象,忽视了音像材料、音响材料的重要性,使这些教学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多元化教学效果。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选取其他形式、内容的教材,通过图像、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透彻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风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审美观。
二、提高对原生态民歌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对原生态民歌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招收,由于这些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多带有本地民族声乐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改造,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此外,高校也要提高对以原生态歌手出身的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域特点,透彻地掌握民族声乐专业的内涵,将民族特色更鲜活、强烈地表达出来。
三、构建完善的音乐学知识结构
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构建一套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民族生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将声乐教育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当地民族文化和习俗,提升情感认知。
(一)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不相符
结合我校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从教学现状、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在中专学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专声乐教师结合自身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经历,在教学中仍然保持高效声乐教学的传统思想与内容,对于中专学生的现状没有准确分析,使得声乐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不相符。我们应该看到,中专声乐教学与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目标的。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成为专业水平极高的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专才,而中等专业学校是为了培养出能够一边弹、一边唱还能一边讲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在对我校学生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在我校当前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考虑学生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区别,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演唱技巧能提高,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使得他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化,使得教学内容中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部分很少,忽略了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的。
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化,使得当前的中专声乐教学内容不能更好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喜好,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艺术歌曲,而且艺术歌曲中主要还是美声歌曲,对于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内容偏少,对于中专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成长帮助很少。长此以往的发展,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窄,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渐衰退。
(三)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化和规范化。在中专声乐教学中,教学规模、教学的专业性和教学管理方面均有较大进步,基本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在目前的中专声乐教学中,还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音乐教学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各种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音乐能力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教学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学到知识,但是,目前的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评价机制仍旧是单纯的考试的方式,仅仅用一个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做出评价,这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声乐水平和学到的声乐知识。可以这样讲,在中专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评价机制的缺失,是导致中专声乐教学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中专声乐教学发展趋势预测
针对当前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情况,许多中专学校的相关人员均已认识到上述问题,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如何提高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为此,我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认为中专声乐教学必会采取如下相关措施,使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从古至今,音乐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因此,做好中专声乐教学,使相关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艺术品位与人生修养均能得到提高。要想能够使教学过程达到这一目的,更新教学理念是最重要的。新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变革性,要求教育所要传授和学习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因此,相关教师必须要经常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要结合教学理念,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确定培养目标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有其自己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对于中专声乐教学,同样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使中专音乐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声乐教师在教学前,对于教学活动所需要取得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这个目的,制定长远的学习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相关理论,使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过程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也是未来声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三)加强教学实践
(二)合理组织教材,突出声乐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学前性
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线组织声乐教学内容,可加强学生声乐演唱基础能力的培养。作品难度上,要选用中等难度的作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不盲目选择音域广、音区高的大型声乐曲目;作品风格上,选用艺术性强的经典作品、思想性强的主旋律作品、风格多样的民族性作品、时代特征浓郁且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当代声乐作品等,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丰富的声乐演唱经验。声乐教材组织的副线则考虑即兴表演唱和声乐基础练习的结合,并涵盖儿歌表演唱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儿歌表演唱和范唱能力,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有关幼儿声乐学习的教学理论,加强幼儿声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声乐学习的教学理论包括不同年龄段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随乐能力的发展、节奏感的发展、动作发展能力特点以及心理能力(如注意力等)发展特点等理论知识,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声乐的特点、幼儿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教学设计等系统理论知识。
(三)采取多种措施,建构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
歌唱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技能,需要多听、多唱、多练、多演才能形成,教师应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感知、体会、揣摩和训练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1.将集体课与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声乐教学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班级规模及学生个体实际,实行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教学歌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歌唱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共性问题;通过小组课消化巩固集体课所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让小组成员一起开展讨论、探究,强化练习;个别课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及音乐基础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通过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声音演唱和儿童声乐教学的技能。2.实行双导师制。邀请儿歌范唱能力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高师声乐教师负责声音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儿歌表演的基本方法;幼儿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幼儿面前进行声情并茂的范唱。另外,建立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开展包括歌曲演唱的各种实践。
(四)丰富教学资源,使用“立体的”声乐教学媒介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涉及优秀声乐作品鉴赏、歌唱理论学习、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儿童声乐教学基本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有对于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协调配合练习,还有对情感、意志品质的陶冶与锻炼。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需要利用“立体的”教学媒介去承载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声乐学习基础,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有意识地将曲谱与音频、视频资料结合起来,建立与声乐教学密切联系的视听资源库,并安排学生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师生共同搜集各种类型的声乐演唱资料,如各类视听媒体中的最新单曲、音乐杂志中的儿童歌曲作品、幼儿音乐活动所使用的音乐材料等;纳入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名人名家的声乐演唱、幼儿园经典儿歌等;利用图书、音频和视频录放设备、网络和计算机等“立体的”声乐教学媒介,通过看、听、感、演、比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声乐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五)学用结合,将声乐技能教学与幼儿歌唱教学相结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会唱、会演,还要会教,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术和声乐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幼儿歌唱教学法。要解决声乐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与幼儿歌唱教学法相脱节的问题,可以采用院园合作的方式,即高校与幼儿园共建有关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将声乐教师、教学法教师、幼儿园教师三者联合起来,有计划有目地让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与歌唱有关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从声乐专业的角度更深地理解和落实幼儿园歌唱游戏和教学的价值。声乐教师要主动地将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内容与教法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统筹安排,让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加强对幼儿歌唱教学法的掌握。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目前,我国学龄儿童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繁荣态势,学前教育将面临新的需求高峰。作为中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的声乐技能课,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课”①,同时,也是学生面对高考升学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传统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高考升学考试和目前幼儿园相应课程的教学需要,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之前,普遍较少接受音乐的熏陶,很多人没有声乐及器乐基础,加之声乐学习专业术语较为抽象、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务之急。笔者意图以提高课程改革的实践性为核心,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激发职业艺术学校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歌唱潜能,使学生能由被动学唱变为主动积极演唱,成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根据学生自身声音条件因材施教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嗓音条件、演唱方法、心理特征、艺术修养、综合素质和个性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并准确判断、分析每一名学生的歌唱条件,为其选择适合演唱的曲目和发声练习方法。“教师只有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基础,过好换声区关,从而发展高声区,最后达到统一声区。”②
1.自然声区、中声区
“自然声区、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③针对只存在自然声区、中声区,同时又有音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从基础开始,帮助学生解决音准跑调问题。如可让学生多听多唱音阶或听琴模唱,逐步解决音准,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其练习的发声曲,再融入歌唱方法,将喉咙打开并运用气息做支撑,以中等强度音量去歌唱,使声音流畅、自如。针对歌唱声音小的学生,要先让其放松心情,在无任何心理压力的状态下放声歌唱。教师应走入学生内心,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从心里辅导开始,循序渐进。
2.高声区
学生在唱高声区时容易出现抬下巴,毫无方法地向上用力找高音、喊高音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高声区的发声和演唱教学时,从调整学生歌唱状态入手,讲解、告知学生唱高音时应向下用劲。“有力的声音通常是由咬字吐字的较强力度,较快速度和较强的气息流动共同造成的。”④教师还要多次示范,帮助学生调整歌唱姿态,笑肌抬起、收下巴、喉头不可随音高向上移,运用相对平稳的气息做支撑去打开声音通道,使声音坚实有力。
(二)根据学生毕业去向制定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多为就业与升学两类去向。对于高考升学的学生,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以声乐演唱、表演技巧能力为主,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辅,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高考演唱的曲目。对于就业方向的学生,要侧重培养其幼儿声乐教学的综合能力,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演唱、表演技巧能力为辅,多指导学生儿童歌曲弹唱的练习。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
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且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过去传统声乐教材中的声乐作品已不能完全激发学生歌唱、演唱的兴趣,教师应在传统声乐教学作品的基础上,加大实用性较强的声乐作品比例,可以是现今电视、广播中广为传唱的作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音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根据学生毕业去向,区分教学内容
1.高考升学的学生
对于高考升学类的学生,教师要侧重培养其歌唱技巧能力,以声乐演唱、表演技巧能力为主,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辅。如演唱《江河万古流》《醉了千古爱》《爱在天地间》等声乐作品。
2.就业方向学生
对于就业方向的学生,教师则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学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演唱、表演技巧能力为辅。比如,演唱《茉莉花》《幸福在哪里》《牧童》等声乐作品。
(二)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适应的歌曲
1.根据学生自身嗓音条件区分
嗓音圆润甜美、咬字吐字清晰的学生可选择适合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继续学习,如《醉了千古爱》《天路》《在那东山顶上》等;嗓音浑厚、明亮,具有宽广音域的学生,可选择美声唱法的声乐作品进行学习,如《江河万古流》《我和我的祖国》《故乡的小路》等作品。
2.根据学生歌唱演唱的能力区分
对于歌唱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曲调平缓、音域较窄的歌曲进行教学,如《花非花》《大海啊故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对于具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民族风格性较强或音域跨度大、情感表达丰富的歌曲教学。
3.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区分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初步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掌握基础的歌唱技能为主,可选择一些旋律平直、曲调平缓的歌曲进行教学,如《送别》《西风的话》《红河谷》等;而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和歌唱技巧,具有了一定的演唱水平,能够理解歌曲内涵,并在演唱时抒感和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体现歌唱技能技巧的歌曲进行教学,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和我的祖国》《梧桐树》等。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体现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多样性。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心理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新媒体辅助法,坚持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此体现中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特色。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歌唱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声乐作品内涵,并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演唱的欲望以及体现出歌唱中的情感。
(二)心理教学法
“演员在舞台上演唱有演唱心理,同样声乐教学也有教和学的心理,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学习教学心理学。”⑥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内心,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领悟能力都有不同,教师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健康的歌唱心态,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表现歌唱才能的机会。教师可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接受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授课,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要求,声音的审美观有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⑦。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理解正确的声音共鸣,领悟演唱声乐作品的要领。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将示范教学法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注重歌唱中的语言、咬字、发音,为学生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新媒体辅助法
以数字技术、网络等新媒体为媒介,将课程录制成微课,进行线上传播,有助于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上歌唱的内容,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方便辐射推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真正实现对歌曲演唱的表现由心而发、随情而动,进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成果展示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展示声乐课教学成果。首先,通过声乐技能课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效果,构建更科学、更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歌唱曲目,建立适合不同年级学生演唱曲目的资料库,使声乐作品富有新颖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技能课的兴趣,树立敢于歌唱、勇于演唱的自信。其次,以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为例,可通过学校技能大赛等实践教学成果,及实践基地教学等成果的展示,更新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育观念,使更多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升学率和就业质量,帮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最后,通过实践成果展示,总结经验,发表学术论文,提升研究成果,进一步指导和促进课程建设,并将其在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声乐技能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通过教学研讨和论文等形式宣传和交流相关理论,使更多学生受益。
任何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这一中间环节,教学模式的选择应用、课程的实施、施教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都离不开教师。高师声乐教师只有准确掌握高师声乐教学目的、教学规律、现代教学理念和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完善声乐教学进程,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首先,更新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导和服从为特征,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教导者,因而会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感,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师生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学生是教师密切的合作伙伴,尤其声乐教学效果的优劣更取决于师生双方共同的配合和努力。一种彼此没有心理压力,如朋友般良好的师生关系恰恰可以促使教学合作过程更加默契、协调。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心理效应的运用,通过温和的态度、丰富的教学语言和有效的评价,及时鼓励学生,尊重并保护其自尊心。如教师运用期待效应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待。这种超常态的输入,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直言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期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与帮助传达对学生的爱和期待。学生在教师的期待和鼓励中,提高了对自己的期望值,增强了自己对声乐学习的信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感,根据教学需要丰富施教方法及手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的施教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声乐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更新教学方法,根据声乐教学的特性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教学效果最优化。
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运用讲授法、范唱法、谈话法等方法,深入浅出地将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湛的演唱及娴熟教学技巧融入课堂,使抽象复杂的声乐学习具体化、直观化、简单化。进而唤起学生对声乐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善于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声技术、视听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如使用演示法,通过实际音响的聆听,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好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使之树立理想的声音形象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听自己演唱的录音,这样可以抛开内耳听觉,使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有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认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析自己歌唱的优缺点,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声乐这门抽象艺术的能力。
只有全面提高了教师业务及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并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施教方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调整改进教学,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质量为依据,进一步宪善教学模式
保证质量是高师声乐教学的生命线,声乐教学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分工,并合理组合,形成多种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选择、改造、应用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工作及改革的集结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声乐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个别课(小课)为主,变为小组课和集体课为主,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节省了师资,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节约教育成本的作用。但是,有很多高师院校片面强调所谓“教学效率”,一味夸大集体课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违背了教学目的和办学宗旨。因此我们在选择、组合、应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时,一定要从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来考虑,充分掌握各种课型的本质特征,并合理组合教学模式、内容,方能达到高师声乐教学以质量求生存的基本要求。
个别课充分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课可以让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悟性等实际情况,分层次选择现阶段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展,并通过音乐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组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能动性,陪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教师针对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组织教学,通过各自的演唱使学生自己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融教学学习于技能学习之中,使学生会学的同时也会教)。集体课综合体现了声乐教学的诸多特点,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与发展,开阔学生眼界并培养其艺术思维能力、提高声乐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高师声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要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全面符合基础教育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声乐专业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征。然而,由于长期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很多高师院校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学习过程中重技能轻理论、重训练轻实践,这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缺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定的歌唱水平,但知识面及视野狭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及教学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丰富声乐教学曲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是高师声乐改革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出发点,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以重视教学质量为原则,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趋于科学、系统、全面、综合、实用。
首先,高师的声乐教学应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缺少理论指导的教学总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高师声乐学生在上技能课的同时就应该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及嗓音保健、声乐表演及欣赏、中外声乐发展简史、声乐教学法、中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与优秀课例评析等。教学法部分除了讲述声部界定、曲目的选择、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常规声乐施教方法外,还应按照不同的声部简明扼要地分别介绍施教特征;声乐演唱及欣赏课程可包括歌唱表演、表演心理、优秀声乐作品赏析及优秀歌唱家的生平及其演唱风格特点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一些表演方式和技巧,使歌声插上翅膀从而更具感染力,同时结合声乐欣赏开阔眼界,吸取他人的长处,提高歌唱能力、声乐鉴赏水平及艺术修养。中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与优秀课例评析应系统讲述青少年嗓音特征、保健及训练方法和常用有效的组织教学模式及方法。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学生声乐理论知识,还配合并丰富了个别课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确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声乐学习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根据教师专长和实力,开设特色课程。如根据地域或民族特征开设戏曲、曲艺、器乐等地方特色音乐课程,如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西北的秦腔、广东的粤剧、蒙古族的牧歌、苗族的飞歌、回族的花儿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增进学生对当地民间音乐和地方音乐史的了解,进而更好地继承、发扬、创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容忽视。歌唱和歌唱教学本身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理论知识,并有一定演唱和教学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对歌唱的感性认识。设立教学及艺术实践基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定时、定期地参加、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实践活动可包括参与或组织演出、以及教学及演出观摩等。
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课堂教学是实践的前提和有力保证。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演出和教学都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作为基础,而实践恰恰是课堂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外化表现形式,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反馈信息又使课堂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加以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循环反复,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出较强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编导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艺术实践是高师声乐课程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环节。
综上所述,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观贯穿于声乐教学流程的整个过程。充分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组合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就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及其他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造就既具有较好的演唱水平、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的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立君著《声乐教学艺术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黄友葵著《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3]石惟正著《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
声乐教学也是大学教学实现美育的一个途径,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声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发展机会,声乐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创新。
一、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的特点
大学得到声乐教育在进行创新时应该体现出以下三点特点:1、创新性要想对大学的声乐教育进行创新,首先需要有创新的含义,平时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实力学的知识渗入到声乐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声乐时的心理状态,对声乐学习的态度,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声乐。2、系统性大学的声乐知识较为系统,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系统化这一问题,可以参照外国的现金系统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声乐知识外,也适当的渗透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系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加强学生对其的使用。3、理论性在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基本内容,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有利方面,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践与理论知识二者并重,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1]。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形势下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声乐教学思维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一种艺术,传统的声乐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且在形式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严重不足,已经满足不了当今声乐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创新,跟上时展的潮流,在教学中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能够调动形式的学习兴趣,更有利学生学习声乐,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声乐的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可以将流行元素加入教学内容中,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在学习《五星红旗》、《长城永在我心上》的时候,学习过基础上的歌曲,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课外素材,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先进的流行歌曲加入到教学中,大学生对于流行乐也更加喜欢,比如成龙和刘媛媛演唱的《国家》,王力宏的《龙的传人》以及谢霆锋的《黄种人》,这些歌曲以及课堂上学习的歌曲都是表达了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演唱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自豪感。2、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大学声乐教育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技能的教学,不同于上海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音乐学校,它们的教学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而大学则不同,是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为凌乱,没有系统性,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改变这一状态,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鉴赏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提高教学的实用价值,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选修课课程中安排一些实践活动,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创新实践的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另外,学校在声乐课程安排时可以加入一些声乐节目鉴赏、音乐美学、歌剧赏析等能够锻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课程。声乐教师还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其的最优化,除了基础上的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有关于声乐背景的知识,它的起源和发展,相关的演唱技巧和一些鉴赏内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歌曲的背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生层次的认识声乐,提高声乐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桑塔露琪亚》时,教师课可以为学生普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是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创作的,是一首威尼斯船歌,是一首被翻译成意大利语的那不勒斯歌曲,以及这首歌的作曲家柯特劳的背景,让学生通过教师对歌曲的讲解,体会到歌曲中描述的那不勒斯湾里桑塔露琪亚的美好的风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首歌描绘的意境,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3、切实加强声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素质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质量,教育改革的推进也给大学的声乐教学和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适应学生的声乐发展需求。因此声乐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保证声乐教学的不断进步,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更好的学习声乐,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工作[3]。比如声乐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在声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对引入课外素材时,对素材的选择体现出教师的鉴赏水平,如果教师的鉴赏水平低,就不能保证素材的有效性,或者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时,缺少专业的评价,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声乐学习,长期如此,会让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丧失,保证不了声乐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声乐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保证高质量的声乐教学的基础上,对声乐教学进行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师法》、《教育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颁布,对承担提高劳动者素质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基地,它以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为目标,为了真正实现其培养目标和规格,音乐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技能训练,声乐教学技能又是中学音乐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然而,从对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调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演唱能力较强,而学生的教学技能却很差,普遍反映为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证明,目前那种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演唱技术,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不仅对教师授课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对每种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范围、效果和质量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技能的培训和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可操作性。更加突出了教学技能的训练,化了教学技能训练。因此,对声乐教法课程进行微格教学研究,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法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设计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控制原理。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从无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发生改变的明确阐述。教学技能则是为达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技巧。在微格教学训练时,训练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针对任何一项简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受到教学目标的控制,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师范生又必须熟悉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明确技能训练的目标,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控制教者的教学活动,控制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控制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规范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
2、要素分析原理。微格教学的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构成这一整体的各要素(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教学评价等)及其复杂的制约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分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传播效果的动态过程进行探索,从而确定富有成效的设计教学方案。
3、优选决策原理。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教学而言,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好的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优选出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力争使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于特殊的教学情境。
4、反馈评价原理。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过程,它不仅有信息的单向传递,也有信息的双向交流。教育传播理论认为,反馈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系统,使教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己的传播行为作出改进。在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设计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反馈信息来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
(三)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在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
2、教学过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条件,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
3: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束时,如何获得反馈信息,以评价教学效果。
(四)微格教学的设计依据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评价微格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微格教学时应依据声乐教学法课程的总的教学目标,结合微格教学训练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微型课教学目标,通过微格教学逐一实现微型课教学目标,从而逼近和实现教学的总目标。
2、教学内容: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时,虽然只是通过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但是,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教师应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分析教材体现出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使教师掌握分析、研究教材的方法。
3、教学对象:通过对学生特征的分析,获得学生集体及个体有关知识基础、认知特点、智力水平、演唱技能水平等各种背景资料,作为微格教学设计安排的依据。
4、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以及记录、储存、再现信息的各种资源的媒介。教学媒体的选择不但依赖于每种媒体的特性和功能,也有赖于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教学内容是媒体选择的重要依据,对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尽量选择直观的媒体。对比较直观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媒体。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认知水平来选择媒体。
(五)微格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微格教学的设计依据,结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特点和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程序(流程图1)。
图1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流程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实施
(一)微格教学的实施程序
为了更好的对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进行控制,根据微格教学的设计程序,结合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步骤流程(流程图2)。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阶段划分
为了更好地对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我们把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分成四个阶段,每个微格教学阶段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微格教学前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该项微格教学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并对该阶段微格教学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出要求。通过微格训练有95%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微格教学。指教者(学生)严格按照微格教学程序和教学阶段,认真准备每次的微格教案。
第一阶段、教师讲解技能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语音、语调、语气、音量、语速、节奏等教学语言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时采用朗诵歌词、讲解演唱作品、分析曲目、讲解演唱技法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能力。第二部分为教师讲解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讲解的结构、语言清晰流畅、使用例证、形成连续、进行强调、反馈等讲解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时采用讲解演唱作品、分析曲目、讲解演唱技法的形式,运用演唱法、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来提高学生讲解技能能力。
图2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步骤流程
第二阶段、声乐专业技能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范唱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正确范唱、错误范唱、夸张范唱等培养目标。第二部分为伴奏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即兴伴奏、固定伴奏培养目标。第三部分为声音辨析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共鸣腔体使用、声音运动方向、发声状态、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歌曲情感、演唱歌曲整体性培养目标。训练方式:采用小组课微格训练的形式,从生活中各种感觉提炼出歌唱感觉、正误对比、自我感觉、形象比喻、模仿、讲解与范唱进行声乐专业技能微格训练,运用比较法、演唱法、伴奏法、例证法、述说法、谈话法、演示法、示范法,采用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矫正式指导法、对比式指导法、兴趣式指导法进行微格训练,提高学生范唱技能、伴奏技能、声音辨析技能的指导能力。
第三阶段、教学控制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制定出教学组织、教学容量、教学时间、教学节奏等控制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方式:采用小组课、个别课微格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教学控制技能能力。
第四阶段、说课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制定出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的“说课”能力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说课”微格训练的形式,运用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进行“说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说课”能力。
(三)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与评价
1、成立微型课教学班:对温州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02级80名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分班,教师讲解技能训练、教学控制技能训练、说课技能训练微型班由5-7人组成,声乐专业技能训练由个别课、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学生在技能训练的不同阶段,根据该阶段技能的训练目标,学生轮流扮演教师讲课。
表1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一览
声乐主要教授发声的基础知识、咬字吐字、通道建立、腔体共鸣、歌唱技能技巧等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训练及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声乐艺术节目组织编排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其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以及琴行、文化馆站等岗位。同时音乐管理人员、创作人员、制作人员、唱片公司、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大众媒体的音乐编辑和策划人员为本专业的发展岗位。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声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与演出情景高度一致的情景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总结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声乐课程教学目标
声乐课程组教师注重探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逐步确定了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了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因此我们明确了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面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摸索出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声乐课程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为了工作而学习, 通过工作而学习,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任务中,即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确定了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项目导向推进知识构建
3、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加强工作经验
4、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提高创新精神
5、声乐教学连续几年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分配学生。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一)、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贯彻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首先从优秀声乐教材中,选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中外典范性歌曲,作为声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戏曲唱段等列为声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生今天的“学唱”与明天的“教唱”,今天的训练与明天的舞台表演的关系,从中小学音乐教材和群众喜欢的歌曲以及当地科尔沁民歌中选取部分曲目,作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补充。
(二)、坚持适用、实用原则,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适用、实用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整体设计全程教学安排,科学编制各阶段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优化。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突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通过稳定性和梯度性相结合的歌唱训练,突破声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学生个体条件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确定必修内容,依据学生个体优势和发展需要确定选修内容。
这样,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获取新的职业能力。
四、开发了多套独具高职特色的教材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以应用为目的,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质上要做到科学。通过多年演出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的积累,我们全体课程组的成员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完成了《科尔沁民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利用》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18篇,著书3本。这一系列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教、演、编、排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体现了高职特色。
五、课程建设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
在巩固和发展以往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声乐课程体系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声乐演唱、教学实际应用能力,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职业素质教育,认识声乐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声乐课程改革中主要突出了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大体由两个模块构成: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教学(歌曲、语言、表演等)
声乐课程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重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六、更新了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开始进入数字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时代,声乐教学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不断更新硬件设施。
七、建构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师资培养采取了如下措施:
1.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各种资源获得职教理论培训。我们通过学习对国外的教育理念具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对声乐教学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教师出国进修或国内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比如参加学校、国家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项目结题与成果发表专题研讨会,参加全国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3、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参加职业认证考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做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尽量在此期间获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提高显著。近年来多次获得院系举办的教学比赛一等奖。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声乐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事业及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有着很多发展的机遇,但是同样面临着巨大而艰难的挑战。机遇是:声乐人才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学生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多;而挑战则是:声乐教学是较为传统而沉淀的文化课程,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人们对声乐的敏感程度和鉴赏能力却每况愈下。基于此,作为文化课程的声乐教学来说,要想发展,必须留存好属于自己原汁原味的东西,又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的进行调整,“恒”与“变”成为声乐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
(一)坚定文化理念的核心,坚定可持续的发展
高校声乐教学的“恒”与“变”必然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继承和割舍。作为“恒”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留存声乐文化及声乐教学精髓的核心和理念,发扬声乐的魅力,让声乐这一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因此,在今后高校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深度挖掘声乐教学内在的“血液”,通过细水长流,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曲谱中去阅读人文精神,解读历史岁月,掌握乐理对情感的表达。简单说来就是:高校声乐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这门技巧和艺术技能,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利用这些技巧和技能去传播和发散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学生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是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声乐文化及声乐艺术更具生命力、活力和感染力,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变通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
在传统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部分声乐教学者们可能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误区:即认为利用现代手段和方式展开声乐教学是对这门艺术的亵渎。信息时代的来临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话,不难发现,这些看似高效的途径其实大大降低了我们对信息的接受度和敏感度。我们心灵的容量其实是有限的,信息爆炸的到来,严重阻碍了我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大脑对信息始终处于较为疲乏的状态。因此,作为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坚守文化理念核心,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但是依然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潮流,对教学方式及途径进行变更,适应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的变化和调整,寻找学生更能接受以及学生接受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进行。
二、高校声乐教学变革的主要内容
新的时代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及教学途径的变革是必然的。结合现阶段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
声乐教学中,虽然大多数时候依靠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新的形势下,依然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途径。多媒体软件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教学辅助工作,在学习氛围营造以及学生兴趣激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与价值。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一些声乐练习曲目,规范学生的声带发音;小组声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声乐表演或演唱的视频作为教学的导入。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新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被创造出来。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新的音乐作品进行适当调整,将它们变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引入这一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进行时间限定,给予学生部分自学时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通讯工具的群组功能对学生喜欢的风格及曲目进行了解,然后综合大家的爱好倾向,选择与学生兴趣及教学目标契合度较高的练习曲目,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有效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