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5 16:21: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无机化学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无机化学课件

篇(1)

第一,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式的讲述方法。比如,在讲解缓冲溶液时,列出缓冲溶液的ph保持数据,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的问题,看学生能否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又如,在讲物质结构章节时,可以问学生固体分类,组成粒子分类,粒子间存在何种力等。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应当贴近实际,问题的答案能够引入新课。通过提出简单合理的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2)

化学生物学是一门新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化学与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利用化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策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从天然化合物或化学合成的分子中发现对生理或病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的物质,从而为生物医学科学基础研究、新药研发、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在我国首先成立了化学生物学系,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相继成立了化学生物学的硕士和博士培养点,之后,化学生物学本科专业也在全国高校中陆续成立[1-4]。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开设化学生物学专业的高校有18所,有综合性大学,有师范类、农业类等高校,医学类院校中,贵州医科大学开设了本专业。本校化学生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前沿与进展、化学生物学专业英语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等。其中,生物无机化学是介于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内容广泛的边缘学科,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与无机元素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学科。本专业各核心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复。为了结合医学院校特色,培养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生物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有必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教学内容改革

加强集体备课环节,使本专业不同核心课程授课教师之间熟悉各自授课内容,避免简单的重复。比如,《生物无机化学》第二章重要的生物配体中,有关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酶的一些基础知识在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中都有涉及,要突出本课程的侧重点进行讲解,即金属离子与各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紧贴生活实际,增加学科前沿知识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和学术思维。比如,第八章光合作用及其化学模拟中,放氧复合体的结构和放氧机理仍然是未知的,可以参考2017年8月25日和2019年8月2日分别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有关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的结构,2015年对放氧复合体的结构解析以及2019年10月19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氧气释放机理的详细解释,使同学们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另外,参考2019年4月2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有关岩石表面的“矿物膜”可以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与光合作用中铁和锰元素的参与密不可分的介绍,加强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热情。要结合医学院校特色,增加医学相关知识。比如可以将光敏剂拓展为光动力治疗在肿瘤中的应用,将抗生素对钾离子跨膜运输的影响拓展到钾离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理论教学要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通过测定小鼠不同组织SOD的活性以及重金属离子对SOD活性的影响,加深金属离子和酶的相互作用的理解。要融入国家发展理念和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社会意识。比如将光合作用化学模拟与清洁能源、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相融合,引入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和实行垃圾分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理念。总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升华,可以很好地促进该门专业课在医学院校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改革

篇(3)

“无机及分析化学”对高等学校近化学类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近化学专业如生命科学、材料、环境、农学、医学及药学等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对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20世纪初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以化学为学科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自成体系,划分过细、缺乏相互沟通,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满足现代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能满足我国21世纪高校培养的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这4个特点人才要求。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1]各校在实施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摸索、研讨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发展概况

以化学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一些重点院校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合并为无机及分析化学一门课,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并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华东理工大学也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1992年出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材。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由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的基础上,于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生物系通用教材正式出版,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最初主要供生物系及农医等院校相近专业使用,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数十所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高校任课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2]历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完整地、系统地完成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共需120个学时(不包括实验教学),而我校自2000年来《无机化学》学时数减为56个学时,《分析化学》仅有40个学时,2007年课时进一步缩减,《无机化学》减为40学时,《分析化学》减为32学时,这使得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及基础学科学时不断下调的情况,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也在逐渐减少,学时数的减少不是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1999年以来,我校开展教育改革大讨论,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压缩理论课,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新专业的增加,使得《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辐射能力增强,建设力度加大,教材也采用了教育部优秀教材,2002年以来,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3年获得了淮海工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4年成为淮海工学院的第五批优秀课程之一,在2005年通过了淮海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与评估。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获得多项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发表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0余篇。

1.潜心研究,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学时,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3]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课堂讲授不能面面俱到,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无机及分析化学,将原理和应用知识糅为一体。融会贯通地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把握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同时,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2.精选内容,把握关键,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深入浅出,突出中心,针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层次,改进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的定量化学分析时,在四大滴定内容上先从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入手,使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紧紧抓住基本计算原则――量相等原则,重点讲解各类计算的解题思路、关键问题。既树立了“量”的概念,又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四大滴定分析法以酸碱滴定法为基础,重点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绘制、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滴定终点的判断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较好地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其它三种滴定分析法可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各方法的异同点,重点讲解其它滴定法的难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的教育现状是教材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材上只能反映一些相对固定的内容,难以展示这门学科的新貌。因此,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接触科学前沿,开扩视野,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分光光度法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除去陈旧的知识,激发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既传输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又为日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引入自学模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实际上,在学生中有一种希望能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的潜在强烈愿望,自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在全面授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注意自学的效果,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指出要掌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

第二,精选课堂讨论题目。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正确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消除认识理解上的误区。

第三,引入对比教学方法。使学生前后知识连贯,融会贯通,注重每章后的小结,难点重点突出;注意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既增强了系统性,又拓宽了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我们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第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生长点”。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因此,通过知识“生长点”的构建,使学生将来能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拓展。比如: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力求概念准确、结论明确;在每章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既避免了死记硬背概念,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正在处于快速发展的“热点”领域,适当补充一些发展动向和趋势,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引导。

5.开展预科教学。

由于全国各地的高中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我校大一新生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选修化学,因此,为我们无机及分析化学正常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们开展了56学时的预科教学,大部分学时用于补习高中化学知识少部分学时用于学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篇(4)

无机及化学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一.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完善

(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生活时,需要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这导致其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事项而言显得极其有限,于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成为了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时间,这也使高校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凸显。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师所教授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课程的课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力度,使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所规划的一课时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相匹配,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次,使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使教学资源共享化,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有效的改善。最后,需要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使,针对不同批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课堂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得以有效的加深,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得以有效的培养与激发。

(二)对知识讲解方法进行适度丰富

众所周知,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其自身对于知识表述,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果无机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情四射,那么其激昂的情绪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得以有效的激发,使课堂气氛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进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是教学效果得以显著的改善。这种教学方法在面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时,显得更加奏效,由于其由中学时期的学习转换到大学时期的学习时,所学习课程的专业程度与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此时,教师对学生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日后大学生活中对于自身学习态度的树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在恰当的时候合理的组织学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与疑问进行探讨,而后使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在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的同时,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与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知识体系M行合理建立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繁多与复杂,致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道路上时有坎坷,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过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极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使其最初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与热情逐渐消失殆尽[1]。因此,相关教师在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并不是使所有化学相关问题得以开解的万能钥匙,要让学生了解到对无机化学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为其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思维基础与一定的化学基础,因此在面对较为深奥的无机化学相关问题时,自然不必深究不放,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信心得以有效的维持与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无机化学与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使学生所学课程的系统性得以有效的建立,于是,在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之初,教师应当适当的利用课堂时间将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构架与其重要性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教学的当前教学任务进行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目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教师可以将学生当前阶段无法透彻理解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归纳与系统的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暂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后在后续教学时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讲解。此外,在对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时,也要对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连结,从而使学生对于现如今无机化学的理解建立在高中所学的基本化学知识之上,将无机化学知识内容视为高中时期化学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从而使其对于无机化学的难度更容易接受与习惯。

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首先,若想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得以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习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学阶段他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使得他们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可以再在每次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几个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比学生盲目看书的预习效果要好的多。使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是,使其对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与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使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得以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对化学分子结构进行讲解时,要使学生对于化学键的了解更加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对分子结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而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合理妥当的方式将其解决。

其次,教师应当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合理的引导,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其内容繁杂丰富的特点,将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使知识点之间始终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详尽讲解,以确保学生对其的理解足够透彻,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是死学硬背,而是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自行进行分析与处理[2]。此外,教师在对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要尽量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有效的具象,使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而生动,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的简化,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学生通过无机化学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得以有效保障。

结束语:无机化学作为所有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使学生得以开启专业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得以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自身的后续专业学习培养科学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而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于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现今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得以有效的满足。

篇(5)

无机化学由于内容多而杂,理论性强而抽象,新知识的不断引入等原因,使得在教学学时不变,教学内容却在不断增加的矛盾日显突出,因此必须抓好教材建设,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生源实际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学院化工系应用化工、化工分析专业的学生目前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主编的《无机化学》第二版[1];化工出版社的王建梅、旷英姿主编的《无机化学》第一版。在教学中以上面的教材为基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出发,进一步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贯彻基础理论内容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1.对化学理论部分的精选

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对化学理论部分进行了精选,一致认为可适当“降低调子”讲授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的内容,将小字排版的内容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料,重点讲授四大化学平衡及应用。

2.元素部分的精选

对元素部分在体现周期系的原则下,尽量突出典型和通用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化工分析专业,重点讲授元素及离子的定性检测上。

3.重视理论教学

在章节的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采取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适当重复,前后呼应,归纳总结,既要介绍基本知识原理,保持课程体系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又要贴近现代生活和化工生产实际,不断用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充实教学内容。如讲授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时,介绍“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说明铁、锌、碘、硒、锰、铜、氟、铬、钴、铝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讲授新型无机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纳米材料等知识[3],通过以上示例,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化学教学与时俱进,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型教具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扩大知识面的效果。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逼真。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同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

2.采用启发式教学

无机化学常被一部分学生形容为“听起来枯燥乏味,学起来费力无趣”的课程,此时,若教师只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采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加之上课时忙于记笔记和背公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被削弱。由于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如在学习锰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时,启发学生与已经学过的铬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异同,通过诱导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出,一般常见锰(Ⅶ)的化合物有较强的氧化性,常见代表物KMnO4是常用的氧化剂、其还原产物随溶液酸碱性不同而异,而铬(VI)只在酸性条件下显氧化性;锰(Ⅳ)的常见代表物M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体在反应中显什么性质常由另一种反应物及介质而定;锰( II)的常见代表物是MnSO4,有弱的还原性,在HNO3存在时,可被强氧化剂NaBiO3氧化为七价锰的化合物,使学生轻松掌握锰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同时也巩固了铬及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巩固启发式教学效果

我们还充分利用习题课这一教学环节。每隔3~4章安排一次习题课(2学时),通常先用一学时对学生进行测验,此时老师可通过巡视发现一些问题,然后紧着上一学时的讲评课,对共同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将新颖独到的解题方法推荐给其他同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巩固教学效果。

4.采用球棍式模型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无机化学中原子、分子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故学生常感到即抽象又难理解,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描述它们的基础上,再配上模具的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下课休息时间亲自演示,并与教材的图形比较,加深印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它比多媒体更直观易懂,效果很好。

改革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验证,巩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及今后从事化工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为了配合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对无机化学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我系教师一致认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是要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实验内容及重点进行调整。

1.尝试性的开展设计性实验

在保证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理念,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及实验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性的开展设计性实验,该实验内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所学无机化学理论及实验知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获得产品。完成实验后,同学们虽然很累,但看到自己亲自实验的结果,心理充满了成就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好途径。

2.增开综合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开了30学时的无机化学综合实验。经过集中强化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自觉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试方法,科学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对教师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为了更加合理公正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近两年来对传统的闭卷笔试进行了改革,对学生的成绩实施了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考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而且全面评价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10%,无机课内实验占总成绩的20%,然后将上述四项相加得出学生本学科总成绩。通过实施该考核办法,使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很重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虽然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新思路,发现新问题,所以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篇(6)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国农林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为例,每年有过一半的大一新生(近3000人)要学习该课程,足见其在农林院校的重要地位。一般有如此多学生的课程都会采用统考的方式考试,因此试卷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度和客观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农林院校仍以人工命题的方式出卷。人工命题方式有其优点,但在当前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其缺点越来越突出。首先,人工命题往往易受出题人的主观影响,存在对课程内容覆盖面不全、难度把握不好、重点不够突出、题目容易跟往年类似或重复等缺点,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细致,区分度可能也不好,达不到考试目的[1]。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其次,人工命题容易出错,如符号错误、分值错误、数据错误等。出题人的责任心不同,试卷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责任心强的教师出的试卷质量还比较高,但责任心较弱的老师所出的试卷质量则不能保证。再次,人工命题效率低、成本高。命题一般在教师课程未结束的时候同时进行,教师在上课之余,要花很多时间命题,往往是人付出了很多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可能也没有得优良的试卷[2]。

1试题库系统结构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科技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和网络已是我们日常生活、教学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农林院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建立计算机试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计算机试题库系统可有效避免人工命题的诸多缺点,如实现教考分离,更好把握课程内容的覆盖、难度分布、重点突出、不易出错等等[3]。再次,机器出卷效率高,只要设置好一些基本要求,就会很快组成试卷。另外,试题库系统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如满足学生的日常练习,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试题库系统出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供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之用。最后,考试完之后,考试情况可以反馈给试题库系统,进一步改进试题库系统,那么以后的试卷会越来越好越客观。当然电脑组卷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结合电脑组卷和人工修改,即可结合二者的优点,得到一份优秀的试卷。建立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总的来说,试题库系统首先应该有一套优秀的试题库软件,然后问题就在于要采集大量试题,最后就是管理与参与者的长期完善。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所示,应该包含四个基本子系统,即题型管理、试题管理、用户管理和组题管理子系统[4]。题型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加入不同类型题目,除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及计算题之外,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题型;试题管理子系统对试题进行管理、设置难度、归类等,如批量输入试题,设置修改难度系数等;通过用户管理子系统可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可以登录系统,根据要求使用系统,保证多用户使用,同时保证安全;组题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组题方式,产生试卷。另外还有试题质量评价模块,为考完试后进行评价反馈而设置。

2试题库系统软件

试题库软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商业软件和使用者自己编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编写一套较好的软件有一定难度,故采用成熟商业软件比较可行。不管那种方式,试题库软件系统应包括以下方面:(1)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管理,功能齐全:试题库系统不仅管理员使用,普通老师也要用,如出一些练习题、小测验等。大多数化学老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因此简单易用的界面能为更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如题型的设置,普通的选择、填空、判断、计算题必不可少,还有其他题型,如概念、证明、小论文之类。另外用户管理、组题出卷等都要包含。每个题目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组试卷时根据难度系数的分布情况组卷,这样考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可由管理员修改。(2)化学语言友好:由于化学试题必不可少的出现化学语言,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中热力学部分的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函数关系式,原子分子结构部分的分子杂化轨道显示、化学分子结构式,四大平衡对应的滴定实验示意图等。因此试题库软件应该正确显示这些化学语言,兼容CHEMDRAW等化学软件绘制结构图,而且必须是WORD软件友好的软件,以正确显示化学语言和数学公式。(3)网络题库:试题库系统不仅在考试时使用,平时也要发挥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中的练习题非常有限,学生可能需要做更多些练习题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试题库系统可以提供网络练习接口,让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另外网络题库可以发挥其交互的优势,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互反馈。(4)安全性: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因此试题库软件的安全性一定要高,如果出现试题泄露、黑客入侵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教学工作,造成教学事故。因此,软件系统一定要提供良好的安全性。

3试题采集

试题库系统的另一大关键就是试题的数量和质量,即试题采集。大量试题需要大量人员完成,是一个大工程。有经验的老教师承担试题的核验、确定难度系数、试卷的把关等工作,其他老师可搜集试题,试题翻译,试题录入及管理等工作。系统管理可由几位老师承担,每位负责某种题型。试题采集是最为繁琐且庞大的工作,必须由多人承担,按章节划分,每1至2位老师负责一章,结合科学前沿有趣的东西,收集翻译编写题目。试题采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已有资料。西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命题近年都由不同老师轮流命题,教师一般都有出题经历,有一定量试题资料,因此首先将每个老师的试题资料收集、归类,就是试题库的基础试题。(2)外文课本翻译。相对于国内课本,国外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一般都有大量题目,可以联系版权方,获得题目的使用权,然后进行翻译。(3)自编题目。组织教师自己命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特点,负责某一章节试题的编写。(4)另外,试题库的题型可多样化,不局限于考试,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写小论文,将小论文的题目也可加入试题库共享。

4不断实践、反馈和改进

试题库系统是不断建设、实践及完善的长期工程,每次组卷考试后,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如难度调整等。另外,每年都应该往系统里加入一定量的试题,淘汰陈旧试题,保持更新。经过几年的改进完善,最终会建设好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

综上所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是一门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该充分重视其考核方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实现教考分离,淘汰陈旧的人工命题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建设试题库系统进行组卷考试。

作者:蒲亮 张忠 王文己 杨正亮 单丽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77-78.

篇(7)

自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工作以来,各类高校都十分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许多高校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依据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了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并配套投入相应的建设经费,全校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精品课程如何有效的发挥示范模范效应,如何更好地展示其优秀精粹所在,要依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建设与分享。精品课程网站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学、师生教学互动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1.1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资源共享中存在问题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出,国家精品课程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目前存在的现状是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时出现有点击网页时找不到服务器无法显示网页、网络无法连接、无权查看网页、无法连接数据库等问题。而在能够浏览的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网络不通、网页跳转速度太慢、无法找到文件、IP受限、非本校用户不能下载等问题。精品课程网站出现这些情况表明,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之后很少对精品课程进行后期有效的完善和维护,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和更新,这种现象和结果背离了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没有真正实现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和免费共用,不利于高校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

1.2精品课程建设中只求“量”不求“质”

精品课程是涵盖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体制、教育前瞻性、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材等多种要素改革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有些精品课程的建设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有的精品课程还停留在“知识”的表观表面教育上,专业教师平时不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教材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的积累,一到申报精品课程时,临时上阵,仓促准备资料、胡乱堆砌资源,而没有全方位考虑专业课程的特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当一些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后,可以明显观察到,绝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就停止运行,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特别突出的是,课程网站的学习交流、疑问解答和师生互动基本上都发生在该精品课程评选的当年,而在评选之后长时间内没有师生交流学习互动的体现,学生在论坛和留言板中的留言、提问和迷惑等都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解答和有效的解决。

1.3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评价方式单一

我们在学习浏览精品课程网站时可以看到大多数精品课程使用了教学评价体系,而这些评价体系许多只是使用了专家和部分听课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并且普遍采用的是学生评教与专家、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只是单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注重了对该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这一角度,没有从接受者学生的这一侧面来考虑,忽略了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对学生学的结果进行评价。

1.4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站的设计制作欠缺

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得很花哨,使用的颜色复杂多变,看着即不美观也不大方,视觉效果欠佳,这种网站不适合长时间浏览,而且有的网站没有一个清晰的布局,各部分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分配不均匀,设计杂乱,没有给浏览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2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开放精品课程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不仅有利于学生方便的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或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也有利于各个专家、教师进行商榷探讨学术问题,取长补短,及时修改教材、教法等存在的问题。

2.2充分运用交互平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中,设计者和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发展前沿,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功能全面的学习交流平台。如在网站中可以建立BBS,留言板,blog、QQ群、微信、微博等这样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些交流互动平台上组织教学及研讨活动,与学习者交流探讨专业及前沿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教学、科研指导和启发,为学习者解决专业、思想难题,为学习者排忧解难,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交流与探讨,教师要经常去查看交互平台,如有学生留言,应及时地给与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范围。这种积极有效的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网上教研的行列,形成高效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使精品课程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真正起到模范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精品课程。

2.3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监控系统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创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而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精品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对精品课程教学可以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监督,因此,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和专业特点,从不同着重点出发,尽可能全面制定评价体系并兼顾个体差异,既要能够反映出高校教学的改革动态和前沿发展方向,又要能够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激发学生有创造性的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尤其在教学评价中,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而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多种形式并存的教与学的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根据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分类,对其具体的评价标准也要有相应的差别,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规划、教学队伍、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课程特色。

2.4健全丰富网站内容,建设功能全面的精品课程网站

专业课程内容、网页的设计和制作,必须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和专业授课教师的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可以解决课程网页设计制作技术上的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试讲、学生的反映进行反复修改,能较好地实现专业课程设计的思想和特色。

3《无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按照高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目标,不懈努力强化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地位,以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以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交叉渗透和谐发展为依托,有效推动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中心,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任务逐一进行分解确认,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以期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材、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试体系、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一流的成果[2-3]。(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实验教师、助理实验师。(2)充分发挥博士的科研优势和化学结合的特点,建立一套产学研融合,能适应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编写出内容先进、特色鲜明并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系列新教材。(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两手一起抓,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并重性。高度重视实验、实习、见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通过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实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考核,实验考试体系的改革,多开设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探讨型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实践活动。(4)探索和建立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成培养化学及有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高水平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形成基础实验、课外开放实验和实训基地实验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5)积极改革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大胆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相关课程可以适时适当采用网络、QQ群、微信群、学院主页等多种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师的教案、问答与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及安全指导、参考文献等要免费上网开放,同时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规范操作步骤等一并上网开放。

4目前我院《无机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的几点做法

4.1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结构-性能-原理-应用”为主线,理论部分与元素化学部分相结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和无机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进行合理取舍,将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安全、基本操作技能等融入理论课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

4.2基础实验训练

实验课程按照“查阅文献-实验预习—实验课—结合理论课书写实验报告—思考与分析”的原则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实验过程中随时对学生进行节约药品的理念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改进研究,跟踪观测学生的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4.3课外开放实验训练和实训实验训练相结合

二年级学生开始走进实验室进行课外开放实验训练:(1)通过学生选导师,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2)通过导师选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3)通过导师选学生申报我校大学生基金项目,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4)四年级下期考研笔试后准备进行面试前,由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开放实验室统一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完成;(5)还有我院每年下学期针对新生举行的一次无机实验技能大赛,每年针对高年级学生举行的实验技能大赛,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都发证书),学生成果以论文及各种奖励得到认可,因此使学生更加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扩展了学生的视野。(6)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课程已建成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充分进行和完成相关技能训练。

4.4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欠缺的有:教学内容如何优化和组合?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材如何选择和编写?目前,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对于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应化专业的实验内容该如何进行整合?这两个专业实验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另外,应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化学学院一年级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及实验技能特点,编写适合本系学生使用的《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适的重组,尽可能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和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所以,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很关键。

篇(8)

一、PPT课件的特点

PPT课件受到了教师的青睐和普及,取决于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PPT课件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简便易学.Word与PPT是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且具有统一的操作平台.教师只要懂得如何使用Word,就能够使用PPT课件,简便易学,不需要再另行培训.(2)装备齐全.有别于Word,PPT自带多种装备,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层次分明的条目符号、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自定义动画等.应用PPT课件不仅可以通过“格式一项目符号和编号”编辑不同类型的内容,而且还能单独或有机组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等.此外,PPT还能够提供强大的在线功能,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背景的有机统一,强化教学效果.

二、PPT课件的使用原则

1.适时适度原则.包括课件内容、课件播放速度等方面,要与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能力相结合,以适时适度的内容和节奏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辅原则.PPT课件只是作为一种辅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板书教学,因而教师在使用PPT课件时,应使之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功能发挥PPT课件的作用.

3.互动性原则.PPT课件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为主.因而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PPT课件动画设计的策略

1.PPT课件模板的选用

PPT能够实现在线功能,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挑选出相应的主体模板,使之与教学内同相契合,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基于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会遇到难度不一的抽象概念,合理的PPT课件动画设计,能够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而模板的作用是营造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下学习,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化枯燥为生动,可大大增加课件的逻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

2.PPT课件内容的安排

PPT课件动画设计,最终是为了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因而,中学物理教师要对PPT课件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PPT课件动画设计,应立足于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将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形象化、具体化,切实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PPT课件动画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作品创造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喜好,以艺术性的PPT动态课件扩展学生信息通道,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有效的启发以及丰富的想象空间,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9)

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水上安全监管主体职责和责任边界。

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积极研究、理清地方海事职责,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及时修改我省地方海事自由裁量执行标准,并结合辖区实际研究调整辖区海事执法业务流程。继续强化海事相关业务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执法监督,全省地方海事行政处罚、许可案件,已实现通过信息化系统办理。

(二)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渡运设施改造,促进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加大政府补助资金投入,加快渡船更新、渡埠改造和撤渡建桥工作,使得渡船、渡埠等内河渡运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来,全省投入资金近15亿元,建成撤渡建桥、渡埠改造、渡船更新等项目450余个。同时,针对农村渡口公益性特点明显,我们在渡口较为密集的县市着力推进渡运公交化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渡运公交化改革工作已在丽水、绍兴等市逐步推广。

发挥四牌一门优势,构建服务型内河海事。抓品牌服务和窗口示范。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内河智能航运服务中的深化应用,建立便民的业务办理流程,实现动态科学的船舶通行调度。结合辖区船舶实际,会同浙江海事局制订全省内河1000总吨以下普通干、散货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切实调整船员配备要求,减轻船舶负担。积极推进杭甬运河绍兴至宁波段500吨级内河船通航工作,实现“通航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三)坚持科技兴航,促进科学监管

我局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水上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加大对信息化安全管理工程建设的投入。通过开发和应用船联网技术,提高对内河航运的监管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内河航道养护监管能力;通过和其它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水上安全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

篇(10)

1.引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为实现教学内容整合和课程结构优化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同时是高校生物类、化工类、环境科学类、制药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其教学质量对于后续课程如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该课程有机融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四大平衡、定量分析、物质结构、光度法、物质分离等基础知识,通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一般的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具有选择正确的分析化学测试方法、正确判断表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具备科技人员应有的科学素质[2]。那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在整体上应该如何把握,怎样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非常值得研究。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3]:(1)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基础薄弱,这门课程是大学一年级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这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2)重理论轻实践。高中阶段很多学生缺乏实验经历。目前,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很多高校都对基础化学学时进行大幅度压缩,大学化学教学存在内容难以深入、实验环节薄弱等问题。同时,目前大学化学的理论教学仍然以向学生灌输大量书本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学学化学课程的兴趣较低,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欠佳。(3)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一般采用大班上课,教师在台上讲授,是主体;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是客体;突出了教师的主控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仍沿用中学学习化学的惯性思维,偏重记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教学中过多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对科研能力重视不够,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目的。(4)考核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用期末卷面考试作为对学生最终考评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无法落到实处,这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

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1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良好开端,体现时代特色。

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未选修化学,因此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及化学在科学中的应用都不太熟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上好绪论课,在绪论课上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以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所从事的与本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为例,说明化学与本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是现代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趋势,让学生知道学好化学的重要性。通过绪论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化学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的课件要做得好,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幽默诙谐,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将课程理论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冬天下雪结冰后在路上撒盐,有助于积雪的融化,这和凝固点降低有关。这样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新世纪是信息化世纪,与化学有关的新学科、新领域不断涌现,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我国的教育现状却是教材远远跟不上时代,更不能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因此,面向21世纪的《无机及分析化学》需要趋向前沿,反映现代,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与教授知识点有联系的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核反应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纳米技术”、“超导材料”、“分子识别”等前沿知识。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动态,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

3.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在全面授课前应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将提纲中的问题以提问方式检查,了解自学完成情况,课堂讲授更有针对性。自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听课中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转变。在课程讲授中,应注重知识融会贯通,强调章节后的小结,使难点、重点突出;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对比,不仅增强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拓宽知识面,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发展变化较快的学科,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授课应该注重基本概念,注重简繁结合,注重构建每一个基础知识的“生长点”。例如,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配合物、化学平衡、化学键等内容上,讲解应细致准确,使学生牢牢掌握。在每章节结束时,围绕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对学生提出一些综合性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题,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可以根据兴趣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习质量[6]。

3.3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兼顾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满足新时期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教学方法加以革新,《无机及分析化学》当然也不例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针对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状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觉效果,将教学内容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推导、图表等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文本、动画、图形、声音、图像等媒体结合起来,动态、形象地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考虑到,多媒体技术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用它完全取代板书,这是由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课件信息量大,可以瞬间呈现教学内容,所以留下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特别是给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成了“满堂灌”。不注重教学互动,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就成了空谈。在教学中采取一些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学法指导,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休止地分析、讲解。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首要位置[7]。

另外,一般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而且教学中不可能频繁更换教材重修大纲。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析检测中能够使用的新仪器、新设备不断涌现,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全面,使得分析检测过程及结果越来越精确、简便、快捷。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授课本常规知识外,还应结合分析领域的前沿技术,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获取知识的热情,从而逐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8]。

3.4改革现有考核制度。

考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以应试为目的学习习惯,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显然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悖。为更好地体现高分高能,有必要对现行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一个人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考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采用学习过程考核,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不应只采用单一闭卷形式,可以将成绩评定化为几个模块进行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平时成绩重在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加相关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等;实验成绩重在考核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按学生每次的预习质量、实验操作规范度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及设计型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计分;理论成绩则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实行开卷方式,题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考核的最终结果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理论成绩的形式累加计算。这样学生不需要有沉重的压力应付考试,将会更注重和享受课程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氛围的活跃、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9]。

3.5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密切联系,对巩固基础理论进行重要补充。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目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的简单、技能训练机械重复、验证性实验多、设计研究性实验涉及甚少,不能满足能力培养要求,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因此,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探索型、设计型实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发现价值”的实验情境,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思路,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在实施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时,实验前教师给出实验题目,指定几个思考题和几本参考书,学生通过讨论和单独思考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准备工作进行把关,对实验过程的具体思路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和配置相关实验溶液;实验操作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给出及时的纠正建议;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有利于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综合设计型实验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真理和创新实践的乐趣[10]。

4.结语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相关的科研前沿知识,既能让学生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些科学前沿的相关研究进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成主动求知型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结合科研前沿知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更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理念的要求。当然,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改革实践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今后,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继续探索,不断思考,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使该课程学习在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企业诚信档案 下一篇: 行政处罚的类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