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1: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建工程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沉井下沉主要靠自重来克服土对沉井外壁的摩擦阻力和基底反力。沉井过程可能会遇到三种情况:其一,开始时靠自重大于阻力自身下沉;其二,当阻力等于或大于沉井自重时,则需要人工挖土下沉;其三,阻力过大难以下沉。
1.当自重大于阻力时,沉井自身下沉,计算沉井靠自重下沉深度h,已知:土对井壁面的磨擦阻力为1.1吨/米2,沉井外周长为25.2米,基底反力为8吨/米2,井底面积为11.6米2,井壁自重123.25吨。则:h=(123.25-8*11.6)/1.1*25.2=1.098 m,靠自重沉井,需要借助支护系统缓慢进行,防止沉井倾斜。当借助支护系统沉井沉入150mm时,需要更换支柱高度,用备用二台千斤顶和二根支柱顶住一侧横担,替换下来的支柱拆下一节,循环操作。
2.当阻力大于沉井自重时,需要井内人工挖土沉井。应先从沉井中部向下挖深约40~50cm,并逐渐向四周均匀扩挖,到距刃脚约1m处,则分层(每层不大于100mm)挖除刃脚内侧的土台使沉井下沉。
3.当挖土不沉时,则可以采用沉井外壁均匀注水或注泥浆降低磨擦阻力使沉井下沉。
4. 当沉井下沉一定深度,将钢梁从牛腿上取下,用30#槽钢做成吊环焊接在钢梁上,从牛腿上方起吊。
5.当沉井基底土面全部挖至设计标高,检查符合下沉稳定后,方可做砼垫层,并将新老砼接触面打毛刷净,绑扎钢筋、浇筑砼。浇砼时,应尽量降低出灰高度,减小对淤泥的冲击面产生井壁下沉。
6.为防止沉井过程不发生意外现象,支护系统直到底板砼强度大于70%时方可拆除。当底板砼强度大于70%时,剩余段方可施工。
经过共同努力,我们仅用4天就把1#吸水井下沉到位,轴线、标高、倾斜偏差均小于20mm,远远小于施工标准要求,得到了项目部,甲方的一致好评,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XXXX年8月我来到了某新能源公司,先后在XXX项目部担任土建专责工程师、XXX项目部项目经理、XXX项目部项目经理、XXXX项目部项目经理。风电场建设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但对电力建设的土建施工来说又是相同的。风电场项目的土建部分主要由升压站、风机基础及吊装、场内集电线路几个大部分组成。同时对应火电厂变电所、大体积砼基础及设备安装、输电线路等单位工程。而我也在从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身份转变,通过这几个项目的施工,也使我更深刻的了解风电建设重点、要点,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个风电场的建设,最主要的施工点就是风机基础施工和风机吊装工作,其中风机基础根据连接形式不同分为基础环式连接和锚栓式连接。对于风机基础内的基础环或锚栓式连接的锚板平整度要求精度很高,一般不超过2mm安装误差,也是风机基础施工中重点施工控制点。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裂缝为主要出发点。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因素引起的裂缝必须控制:即混凝土温升阶段由内外温差导致的表面裂缝;由混凝土失去水分形成的收缩裂缝;由碱集料反应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等。针对上述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在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采用低碱、低水化热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采用低碱集料,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2)加入粉煤灰掺合料,粉煤灰中的高活性SiO2、Al2O3能与水泥浆中的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消耗吸收混凝土中的碱,从而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碱集料反应产生的裂缝;另一方面,粉煤灰可以在很大程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也是控制裂缝产生的关键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保持湿度,通过浇水和覆盖相结合的办法。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浇水养护,在基础表面覆盖塑料布保水保湿,然后在基础表面和模板侧面覆盖棉被保温。养护期间,定人定时进行混凝土测温,根据测温结果,调节保温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不大于20℃ ,养护14天,确保混凝土结构不出现温度裂缝。
风机吊装工程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要求属于危大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其中应包括:
1.工程概况: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措施等;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等;
7.验收要求: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人员等;
8.应急处置措施;
9.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并且该方案还应召开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经与会专家讨论通过后上报实施。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施工图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
吊装施工中的安全要求应贯穿全过程,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在施工前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其交底内容针对性要强,并做好记录,明确安全责任制。
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3.凡从事两米以上且无法采取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高处作业临空投掷物料;
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安全鞋。在塔筒内爬梯必须有保险绳,安全带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梯级上的任何油脂和残渣必须立即清除掉,以防止攀登人员滑倒坠落;
5.只允许一人攀登梯子,在通过楼梯口后或爬上另一个平台后必须关闭楼梯口处的盖板,防止物品从敞开的楼梯口落下,砸伤下面的人员;
6.噪音为90分贝或超过90分贝时,施工人员必须戴耳套;使用液压设备时,施工人员必须戴护目镜;设备部件在组装对接时,手脚千万不能放在对接面之间,防止被挤伤压伤;
7.操作人员在离开机舱前必须把安全带系在安装在机舱外的弓形安全架上,只有风速低于15米/秒时,操作人员才能走出出入口;
8.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9.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应保证灵敏有效,干粉灭火器必须按规定时间更换干粉;
10.加强雨季施工的防护措施,及时掌握气象资料,以便提前作好工作安排和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雨天对施工造成恶劣影:
11.五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雷电及浓雾等恶劣天气,禁止从事露天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采取防滑、防雨、防水及用电防护措施;
12.通常情况下,一项工作应由两个或以上的人员来共同完成。相互之间应能随时联系。
13.所有施工机械的进场必须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机械进场进行验检制度,实行人机配套管理,并经常对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
14.起重指挥一律使用对讲机进行地面与高空的指挥;对吊车司机及起重人员要制订专门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大型机械的正常使用;吊车司机实行书面交接班制度;
15.吊装前,驾驶员必须对每一件等吊装物进行重量估计,严禁盲目起吊,保养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要经常检查主臂、支腿缸、支撑垫、变幅缸等部件有无裂纹、漏油等现象,选择吊装场地时,必须选择无松软、塌陷及有下水道井盖等平坦硬实的开阔场地,车辆加装力矩限制器,从根本上消除因超负荷而带不定期的安全隐患;
16.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与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懂得所操作机械的性能、安全装置,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排除一般故障和日常维护保养;
17.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集中思想、服从指挥、谨慎操作,不得擅离职守或将机械随意交给他人操作;
18.交付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性能良好,防护装置齐全,生产及安全所需备品配套,并经设备部门和现场负责人认可,方能使用;
19.吊车组装拆卸过程中严格遵守该吊车操作手册中的要求,按照操作说明书中的拆、装顺序进行该吊车的拆卸或组装;检查各部制动轮、制动带有无损坏,制动部分要求灵敏、可靠、有效;检查吊钩、滑轮、卡环、钢丝绳应符合要求,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检查操作系统、电气系统,应灵敏准确,无接触不良,松动和导线裸露现象;.工作前要进行空载试车,检查吊车的液压系统,操作杆的灵活度,测试吊车最大工作半径,雷雨季节下班前必须对吊车进行接地。
20汽车吊及车辆驾驶人员应集中思想,严格遵守各类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起重作业应坚持“十不吊”的原则,听从起重指挥人员的指挥;起吊作业时必须保证通信设备畅通,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防碰撞应急措施;同时应做好大型起重机械及风机拼装的防风和防倾覆工作。
XXXX年2月我任工程建设部主任,XXXX年12月任副总工程师兼工程建设部主任,正赶上公司5个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投产目标,我制定了全年的施工计划,并组织各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在年初冬歇期时,结合现有岗位人员现状及人员岗位要求等实际情况,开展为期10天的工程管理系统全员封闭集中培训。采购了相关的培训书籍、查阅了大量施工资料、制作了丰富的培训课件,内容涵盖了从升压站、风机基础、集电线路土建安装施工到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档案、创优等多方面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各项目开工前期,组织工程部依据集团公司、分公司工程管理各项制度,重新梳理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并按期下发执行,共制定、修编工程管理制度82项,其中包含工程管理的安全、质量、进度、招投标、合同签订、款项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均按章执行、有据可依。在此期间我带领工程部、项目部全体人员放弃了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设备厂家、各施工单位,克服了村民阻工、设备供货不及时、施工队伍力量薄弱、质检验收困难等多项难题,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三棱山、马友营、杨树沟三个项目并网投产目标。取得这样来之不易成绩,是工程部、项目部共同努力的结果,现我将施工过程中进度管控的经验总结如下:
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在各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部应全盘摸排现场人员情况,设备供货能力以及图纸交付情况,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公司下达的里程碑节点,结合实际工程施工任务量和当地的气候情况编制合理的二级网计划,下发给施工单位。同时要求项目部、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三级网络计划,做到不窝工、不违背施工程序,即保证工程质量又做到进度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参建单位的影响。风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运输单位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
2)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的不符可能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3)技术失误。施工中采用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都要影响施工进度
4)施工组织管理不利。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2.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根据这几年的项目经理工程管理经验,我要求各项目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做到:
1)施工进度事前控制。编制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同时以总工期为依据,编制工程进度分阶段实施计划,包括施工准备计划、劳动力进场计划、施工材料、设备、机具进场计划、分包单位进场计划等。
2)然后对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编制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节点,编制节点控制计划。编制施工节点实施细则。
3)施工进度事中控制:审核施工(各供货、配合等)单位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并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实施。
4)每周定期与分包单位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按每周施工进度要求检查完成情况,并落实下周施工生产进度。
中图分类号:TU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专业的性质所决定,电气专业同土建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紧密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位一体的关系。当然这并非说电气专业和建筑、结构专业配合无足轻重。任何一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各专业之间紧密、和谐的配合。在这之中电气专业与土建的配合却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依存关系。 因此,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电气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项目必然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尤其和土建施工关系最为密切,如:电源的进户,明暗管道的敷设,防雷和接地装置的安装,配电箱(屏、柜)的固定等,都要在土建施工中预埋构件和预留孔洞。随着现化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结构、新施工工艺的推广应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建筑工程按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钢结构、木结构、砖石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按受力和构造特点又可分为承重墙结构、框架结构等形式。在土建施工阶段,针对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做好电气安装的配合施工。下面就简单的谈谈土建施工各阶段的电气施工配合工作:
1、图纸审核中土建与电气的专业配合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电气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技术要求,例如开关柜的基础型钢预埋;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固定件预埋,这些要求应在土建结构施工图中得到反映。土建施工前,电气安装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电气工人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土建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
2、基础及地下室施工中土建与电气的专业配合
在基础及地下室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基础接地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基础梁板一般较厚,在模板封堵之前,要给予电气施工人员足够的时间完成钢筋焊接工作,否则模板封堵之后电气施工人员没有足够的钢筋焊接空间。另外,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予留予埋工作。这一方面要求电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另外一方面要求格外注意予留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用材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户电缆穿墙管和予留予埋是不允许返工修理的,返工后土建二次做防水处理很困难也不易所以电专业施工人员特别留意与土建的配合。按惯例尺寸大于300mm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图纸上标明,由土建负责留,这时电气工长应主动与土建工长联系,并核对图纸,保证土建施工时不会遗漏。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尺寸小于300mm、土建施工图纸上未标明的予留孔洞及需在底板和基础垫层内暗配的管线及稳盒的施工。对需要予理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予理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根据图纸要求,做好基础底板中的接地措施,如需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装置时,要将选定的柱子内的主筋在基础根部散开与底筋焊接,并做好色标记,引上留出测接地电阻的干线及测试点,比如还需砸接地极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利用土建开挖基础沟槽时,把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做好。
3、结构钢筋与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土建与电气的专业配合
根据土建浇铸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电管暗敷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做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浇混凝土楼板内配管时,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根据施工图尺寸位置配合土建施工。注意不要踩坏钢筋。土建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或使得灯头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对于土建结构图上已标明的予埋件如电梯井道内的轨道支架予理铁等以及尺寸大于300的予留孔洞应由土建负责施工,但电气工长也随时检查以防遗漏。对于要求专业自己施工的予留孔洞及予埋的铁件、吊卡吊杆,木砖、木箱盒等,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一到位就及时埋没到位。配合土建结构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各层的防雷引下线焊接工作,如利用柱子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应按图纸要求将各处主筋的两根钢筋用红漆做好标记。继续在每层对该柱子的主筋的绑扎接头按工艺要求作焊接处理,一直到高层的项端,再用φ12镀锌圆钢与柱子主筋焊接引出女儿墙与屋面防雷网连接。
4、建筑装饰装修与电气专业的配合
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它是电气人员按此线确定管路予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土建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线)、墙面线(冲筋)将所有电气工程的予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注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上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不允许留大敞口。做好防侧雷的均压线与金属门窗、玻璃幕墙铝框架的接地连接。配合土建安装轻质隔板与外墙保温板,在隔墙板与保温板内接管与稳盒时,应使用开口锯,尽量不开横向长距离槽口,而且应保证开槽尺寸准确合适。电气施工人员应积极主动和土建人员联系,等待喷浆或涂料刷完后进行照明器具安装;安装时,电气施工人员一定要保护好土建成品,防止墙面弄脏碰坏。当电气器具已安装完毕后,土建修补喷浆或墙面时,一定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防止器具污染。一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与内装修和墙面工程有很大关系,内线安装的全面施工虽然应在墙面装饰完成后进行,但一切可能损害装饰层的工作都必须在墙面工程施工前完成。因此,必须事先仔细核对土建施工中的预埋配合、预留工作有无遗漏,暗配管路有无堵塞,以便进行必要的补救工作。如果墙面工程结束后再凿孔打洞,则会留下不易弥补的痕迹。
5、土建工程与智能电气工程的配合
电气及消防电气的弱电线路和设备需要较长时间调试才能投入运行,这一重要工作需要土建施工的密切配合,尤其是智能控制室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弱电设备必须在清洁的环境下调试,所以为了不至于因为弱电调试延误工期,到了后期施工时应优先考虑智能控制室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各项土建工程。像吊顶、防静电地板、内墙面粉刷都应尽早完工。
6、土建工程与电梯工程的专业配合
电梯工程中的各种机电设备、导轨和轿厢要在主体结构完工后才能进场施工,但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井道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都已确定,由于高层建筑中电梯井道是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为保证结构强度,尺寸不能做较大调整,所以电梯施工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关尺寸,土建施工员根据土建设计和电梯设备要求保证测量、放线精确。电梯施工人员在井道安装中所需的脚手架由土建施工人员根据电梯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搭设。
总之,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中,电气工程管理者应该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细致地抓实电气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协调好与土建施工的专业配合,理顺土建电气工程施工环节及施工人员的密切协作关系,提供符合工程质量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ields involved is very extensi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s closely linked,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the technical staff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should be the influence and interdependent factors make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hould grasp the civi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emphases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even the civi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s of master in tim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Other major;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使土建施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的专业的技术做到相互配合,那么就要不断的满足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的配合、土建施工中上水、下水与土建的配合施工、以及土建施工强电、弱电与土建的配合施工。
一、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的配合
1.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配合的重点
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进行配合主要是针对屋面的整体结构和屋顶的一些设备进行连接。主要包括房屋顶部的风机、冷却塔,以及通风的设施,还有冷却水管的支架等等,同时还包括屋内各种电路,电器的电源,下水管道,保温的隔热层以及雨水管。其中相互联系的还有屋内使用的所有照明设备,包括电视、电脑、电灯,还有在下雨天打雷的时候防雷电的避雷装置。
2.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采用的配合方法
要想使土建工程能够与其他的专业技术很好相互配合,就要对其相关的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土建工程在与屋面施工进行配合的时候,需要有序的进行,首先应该对屋顶的设备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其是否符合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相符合,就不能进行下一步,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努力想解决的办法,可以和设计单位保持联系,还可以联络供应房屋屋面设备的厂家,想想解决的办法。其中一些管线设备要按照厂家所出示的样品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和设计人员意见达成一致,只有当安装专业把安装位置标记完成后,土建专业的施工人员才能在屋面上进行施工。土建专业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将屋面的厚度、坡度情况提供给安装专业,由安装专业负责完成所有的线路和管道铺设。在屋面施工平整以后,相关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技术人员对屋面的设备、线路和管道进行统一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符合所有相关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的标准,那么审核过程就通过了,之后就可以要求各方形成书面文件,各专业都要保留一份。同时,土建工程专业要在各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对屋面的防水层进行施工。
二、土建施工中上水、下水与土建的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土建施工中上水、下水与土建配合施工工序是庞大的,主要涉及到楼市内的上下水、采暖工程。主要的给水管是用热熔管制成的,排水管主要是利用建筑排水用的硬聚乙烯管制作的,用乘胶粘连接,主要的消防管道埋地的部分是主要采用无缝钢管,其他部分是利用热镀锌钢管制成的,然后在进行焊接,在安装消火栓的时候,主要是用丝扣进行连接。其中采暖的管道也是采用热镀锌钢管,连接的主要方式是丝接和焊接。在室内安装卫生器具的时候,要按照室内的上下水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安装,主要是要敷设饮水管、总水管、立水管、立管和通往配水点的支管。引水管可以在系统安装过后,然后在接通。
安装的饮用水管道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引用水要进行冲洗,并且对水质进行试验,等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水才可以正常的引用。上下水管道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埋在地下的管子应该在土建施工前进行安装,室内的埋地管应在施工安装的外墙处,管的口部要及时堵上,同时还要注意施工中的每个细节部分。
三、土建施工强电、弱电与土建的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中强电、弱电与土建的配合施工要做好强弱电系统的整体规划,要设计一个系统的施工方案,同时要根据主要土建工程施工的需要,要对强弱线管进行检查,弱电中的电缆、线管、线槽,不能和风管、水管、机电设备、强电走线之间发生冲突,应该选择和建筑施工安装相互适应的方式进行。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有土建还有装饰、安装、弱电系统汇集成多个共享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弱电和土建等一些机械设备,强电安装,不管是施工,还是为了实现强弱电系统的功能,其中都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样就导致了整体的体制尚未健全,使彼此的接口上的界面看不清楚,这主要是在具体的设计当中,设计的思想不明确,造成在施工中出现相互之间不协调的状况,同时,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施工中雇佣的一些人员不够专业,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对施工没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对强弱电系统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更不能做到安全管理。因此,在土建施工强电弱电与土建相互结合的时候,就应该对强弱电系统有个充分的认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相关的专业相互配合,并且施工过程要满足所涉及专业的条件,如果相关的专业在施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那么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土建工程在施工建设中,还要采用创新的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创新中摸索经验,坚决制止一些专业单独完成施工的某个环节,各个专业之间密切配合、共同进步,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安装工程专业和土建工程专业相互配合完成,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度企业发展影响分析[J].建工资讯,2009,1.
[2]常金钰.土建工程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总结[J].水利工程建设,2010,5.
左延红(1973-),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工程训练、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E-mail)。
摘要:
土建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工程训练对于培养土建类专业人才的意义,并结合实际对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进入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4;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11-05
近年来,中国的建筑业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西气东输、青藏铁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青岛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等一批被国内外各界广泛赞誉的重大建设项目建成,标志着中国的土建工程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随着建筑业一些领域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土建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培养的土建类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于目前多数应用型高校面临的校外实训基地难找、校内资源紧缺现象,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大多数应用型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土建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土建类专业的全称为土木建筑类专业,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1 ]。目前全国设有土建类本科专业的高校有200多所,其中多数应用型高等院校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应用型高等院校打破以往“过分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理念,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足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工程实践逐渐培养工程意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
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和管理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土建类技术人才。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等院校土建类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有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内容涵盖了实践教学中工程认识、工程实践、综合与创新3个层次,且符合教学中“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2]。但是,通过对多数高校实践性教学实际情况的调研发现,土建类专业完美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下仍然存在着尴尬和无奈。随着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各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实践性教学器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各种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课程实验仍停留在实践教学的工程认知阶段。学生工程实践、综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到工程施工现场通过自己动手、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实现,因此,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综合创新的最佳途径。
土建类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最理想的场地无疑是工程施工现场。20世纪90年代前毕业的工程师们都无法忘记实习时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和共同工作的经历,但是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学校想找一个理想的实习合作单位已不再容易,企业在埋怨高校不能为其提供具有“综合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同时,也不愿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实习场地。在高校提出学生实习需求时,企业会以影响生产和安全管理困难等理由委婉拒绝,而学校也基于学生实习的安全和经费等原因,尽量压缩学生外出实习的时间。
二、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意义
由于上述原因,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实习已经成为奢望,而且让缺乏基本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生上岗操作,对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真实的工程施工现场,这种矛盾一直是摆在多数应用型工科院校面前的难题。
(一)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内容为实验教学和施工现场实习,这两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存在以下特点与不足:
(1)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教学中的工程认知型教学,处于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针对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的论证,很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综合创新平台。
(2)施工现场实习属于工程综合与创新型教学,处于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可以通过真实的“工程环境”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但是,安全管理一直是施工现场实习的难题,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与工程实践经验。
(二)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意义 众所周知,土建工程类的一些工种为特殊工种,员工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职业技能培训,接受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取得上岗证以后才能持证上岗。但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和安全防护技能方面的培训基本为零。因此,
如何为学生找到理想的工程实践场所;
如何在学生走进工程实践现场之前对其进行基本职业技能,特别是安全防护技能的培训是摆在各应用型高校面前的主要问题。工程训练正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
工程训练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培养的学科特点,在特定的工程实践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等高度综合的工程技术训练。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现代工程训练的作用有以下4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训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通过教师现场的循循善诱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二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其直接接触感性知识来强化其形象思维,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创意制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学生在进行工程训练的同时会逐步认识和培养工程意识。通过亲手操作机器设备,定时、定量地制作实习产品,从而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工程训练可以
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复杂工作的自信心和勇气。
传统的工程训练称为金工实习,教学内容是机电产品的制作,与土建类专业知识相距甚远,因此,目前多数应用型高校的土建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没有工程训练这一环节。一些高校认为:工程训练是让学生通过共同协作,操作设备来亲手制作产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而这些意识正是目前土建类专业学生欠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工程训练对于培养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此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工程训练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在校内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最佳模式,可以起到利用模拟全真的工程施工现场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实现学生从工程认识阶段到综合创新阶段的顺利过渡。但是,如何将土建类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相接轨,怎样建立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的多种学科并存的高校,拥有土建类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为了打破目前土建类专业实践性教学难以开展、实习效果不尽人意的僵局,学校对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改革。通过对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等有利资源,建成了具有土建类专业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一)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的特色
土建类专业除了具有普通工科专业的一些特点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等显著特点。土建类学科特色决定了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了在工程训练中体现土建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学校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即通过模拟一项工程(一件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3]。
1.质量意识
一项工程最终成果就是一件产品,质量是产品的内在品质,无论是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质量都是它的灵魂。工程技术人员是工程的设计者、创造者和质量的赋予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才能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土建类技术人员设计创造的产品为一项项土建工程,土建工程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十亿、上百亿元,如果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设计和创造出劣质的工程,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质量意识对于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技术人员的前程,而且关系着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成败。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做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意识。
2.经济意识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目的所在,企业依靠生产出合格甚至优质的产品来赢得市场而取得利润,从而来维持公司的运行与发展。一项工程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经济意识。土建类工程多为工期长、材料消耗巨大的工程,如果员工在工程的建造中没有成本和时间的观念,亏损也许是这项工程难以避免的结局。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浪费了社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承建一项没有经济效益的工程或生产没有利润的产品,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容纳没有经济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一方面加大技术革新来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培养员工的“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等经济意识来提高利润率。
3.安全意识
安全是企业生产中永恒的主题,它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是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意识之一。土建类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相对比较低,有些岗位属于国家特殊工种,需要上岗者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及时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土建行业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人身的伤害和带来的经济损失要明显高于机械制造、电工电子等行业。国家安全管理部门一直强调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不仅检查各企业对国家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还要检查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各土建类企业为了加大企业的安全监管,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生产中严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才能实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4.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实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团队成员发挥特长、挥洒个性、协力合作,共同致力于达到团队目标[1]。一项工程的成功,需要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奉献,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需要身边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将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
员工的团队意识是企业团队精神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为员工自己赢得发展的空间。
5.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该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缺少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制约中国土建行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土建类人才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创新来源于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和能力的启蒙教育是应用型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该为学生建造发挥创造力的平台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氛围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创新精神。
(二)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学校工程训练基地是学校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基地,由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机械实验中心、电气与自动化实验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成,属于安徽省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和省级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单位,拥有齐备的硬件设施和较强的师资力量,为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在工程训练中体现土建类专业的学科特色,学校对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的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完善。
1.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
了弥补传统工程训练内容的不足,学校在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训练中增加了砂型制作、脚手架搭建等实训内容。学生可以在实训中自己设计和制作自己喜爱的建筑模型,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用有限的材料搭建具有一定尺寸与刚度要求的钢架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经济意识。
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内容可以将传统的金工实习与土建类专业成功衔接,打破金工实习教学中规定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制作固定实习件的模式,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历了一项工程(一个产品)的设计、制造与创新,在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具备“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该训教学模式
一直深受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喜爱与好评。
2.教学体系的完善
高等工科院校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应该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能力的增强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分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在非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中不再参照具体专业特点进行分类,而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造成土建类专业学生在实习时存在茫然或不知所措的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学校参照土建类专业的学科特色,对工程训练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完善,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了“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性教学体系[3]。工程实践教学分为“工程认识、工程实践、综合与创新”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在工程实践中实行三段式教学。在工程认识层次,通过任课教师对实训项目的介绍与讲解,特别是对与土建类专业有关项目(如砂型的制造、脚手架的搭建等)的讲解与示范,从而实现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认识教育,将工程认识顺利地延伸到工程实践教学层次上。工程实践层次是工程训练的主体,体现在工程训练中学生对设备的操作和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综合与创新层次教学是学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工程训练的独立单元,学生不仅可以在自己自由设计、制造产品的实训中培养综合创新能力,且可以自愿参加各种“科技创新赛事”,在创新教学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制造,实现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校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遵照“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在“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体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学生 “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结语
目前社会各界提出,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土建类人才存在“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的现象,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重视,毕竟土建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决定着国家建设行业的未来,所以,对土建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十分迫切。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学校不断完善土建类专业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以突出土建类学科特色,在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参考文献:
[1] 沈蒲生.土建类本科专业教学实践性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工程高教研究,2000(1):37-39.
[2] 蒋永生.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2):14-16.
[3] 左延红.工科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工程意识[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14-17.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ZUO Yan-hong, ZHANG Ke-ren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Hefei 230022, P. R.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company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30 year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faced, force Chinese contractors to restructure the operation under the dual competitive pressures of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 from the tradi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ransformation is the industry facing pressing issues.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传统土建工程承包企业经过30年的海外发展,从以前仅有的几家政府的对外“窗口”企业到目前3000多家,从几百万美元的营业额到目前的70多亿的营业额。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全球化竞争,特别新兴国家建筑企业的发展带动的挑战,迫使传统土建承包企业必须转型提高。本文就中资传统土建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转型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目前我国传统土建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发展的现状
2011年中资工程承包企业共计完成交通土建和房建类国际承包工程548.5亿美元,占2011年中企海外承包工程1034亿美元的53.05%。有40家主业为土建工程承包的中资企业进入2011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国际工程份额占公司营业额有显著提高。
业务范围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西亚、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安哥拉、沙特、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国家。总体呈现亚洲新兴市场本土企业逐步增加竞争力,非洲市场出现明显增长,拉美地区主要是融资性的大项目为主,高端市场增长缓慢,承揽的10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增多。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著名大型承包商相比,我国企业实力仍有一定的差距
与国际著名大型承包商相比,我国企业实力发展较为迅速,但仍有一定的差距。本届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平均完成海外营业额为20.13亿美元,比中国企业平均海外营业额约高66.9%。全球ENR225强排名首位的德国HOCHTIEF AG公司2011年度海外营业额为318.71亿美元,而排名中国公司首位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海外营业额为95.47亿美元;全球排名前10位的公司2011年度海外总营业额为1778.12亿美元,而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公司2011年度海外总营业额仅为386.64亿美元。
(二)市场分布集中,同质化竞争明显
现在海外工程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低端市场,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的企业很少,根据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统计,在非洲地区平均每个国家分布超过30个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非常厉害,在非洲地区经常出现中资企业之间的互相压价行为,开标后的前几名全部是中国企业,报价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企业。
(三)属地化经营水平低,散失成本优势
前些年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企为管理方便喜欢使用中国工人,很少雇佣当地工人,造成企业的属地化经营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管理当地人员。近几年由于国内人工成本的急速攀高,加上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形成很大的冲击。目前中企已经丧失了工资成本优势,但为了竞争还经常按照以前的方式计算人工成本,造成项目实施时的劳动纠纷,目前经常发生中国工人到使馆上访的现象。
(四)缺乏对大型项目的集成和统筹能力
随着现在在全球大面积推广EPC、PPP等新的合同模式,项目逐步向大型、集成方向发展。对设计、采购、分包、各配套专业的集成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要求总包商具备全面的协调和统筹能力。这对中资企业提出了严重挑战,中资企业以前习惯于单打独斗型的管理。目前出现的中资企业的海外大型项目的亏损,例如沙特轻轨和波兰项目,基本都由于对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的集成不够造成的。
(五)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链
中资企业在项目投标开始就出现脱节现象,在投标阶段只关心基本的商务条件,没有仔细研究技术条件的可行性,不能把商务和技术条件做到衔接,例如设计的可行性、工期是否够、质量标准是否能够达到、指定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能力。某个中资国企在尼泊尔的隧道项目投标中就没有详细考虑水泥、锚杆等物资的供应,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锚杆厂家的倒闭和低碱性水泥的匮乏造成经常停工,导致工期严重滞后,最终解除合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及时收集各种技术文档和商务文档。施工人员不管合同、合同人员不了解施工情况,造成业主违约,无法提供证据或及时提出索赔,造成不但我们无法索赔还要蒙受反索赔损失。
新形势下的对策
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国内人力成本的大幅攀升,加上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承包商的大面积海外发展,在我们的传统市场地区对我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如何对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建立属地成本控制模式和全球采购体系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服务的系统性、流程性与服务模式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工程成本竞争上受到其他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宏观上我们必须发挥我们积累的商务和经验优势,做到管理的当地化;利用对规则的熟悉,建立服务的系统性和精细性,从而建立独特的优势,提高服务的价值含量。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不断发展与提升,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市场开发的不断深入,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与服务价值的增值都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并缩小与发达国家跨国承包企业的差距。微观上随着中国劳工成本优势的消失,企业要营利必须整合项目建设管理的各阶段,建立属地化经营模式;在采购上摈弃传统的国内采购模式,大量利用本地或第三国劳务,构建全球采购体系,减少人力成本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从经营区域上尽量利用各种区域性的自由贸易特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周转率,不能四处撒网,设备大量积压。
利用国家资金支持优势,向行业的上游发展,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29万亿美元,国家利用这些外汇储备通过国开行等机构对外进行了大量的优惠贷款、商业贷款。目前我们所在的传统区域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经济放缓,对外融资困难。同时区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传统承包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贷款带动企业向高端发展,大力开拓BOT、BT、协助融资等投资加融资的综合方式承揽项目。2011年就有8个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是利用中国政府融资,合同总额高达155亿美元,中国资金在对外承包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拉动作用。这些项目都进展顺利,预期效益都很不错。
同时承包企业也必须要提高市场和项目的甄别能力,增强对金融杠杆的驾驭能力,提高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
要牢牢掌握行业的技术制高点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一般建筑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没有多少能够成为经典的项目。给全世界一个中国只能干普通工程,不能干高难度项目的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设计咨询产业国际化落后,我国承包企业得不到没有高水平的设计团队的支撑,让西方企业占据行业的高端优势;二是我国承包企业对费时费力的高端项目没有足够的兴趣和信心,一般不愿意承揽这种项目。所以从国家层面,要大力利用资本优势,强力推行中国标准,鼓励中国设计企业向外发展,从源头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同时承包企业要有长远观点,勇敢向高端项目冲击,树立企业的品牌,不能只顾眼前的得失。
(四)加强行业监管,避免内部消耗
与来自国际的竞争相比,真正激烈的竞争还是在中资企业之间。例如坦桑尼亚的公路市场大部分标段都是中资企业竞争,把标价从80万美元/公里,一路压到60万美元/公里。所以防范中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成为改变局面的紧迫要求。现在各地经参处也建立了协调许可制度,规定一个标段只可以有几家参与投标。但这种措施没有堵住恶性竞争局面,家家都想中标,而疯狂压价。
国家要建立长效的对企业的全程协调监管机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要经常监督,对只图规模发展,不注重效益,制造很多问题,不利于维护市场的企业要清理出去,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窝里斗现象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西方舆论经常鼓吹中国对非洲的资源进行疯狂掠夺,对资源和环境进行了破坏。这些言论极大的刺激了当地的民意,对国家合作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我们一定要从两方面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一是做好工程的环保,注意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二是要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的就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例如肯尼亚松高罗水电站工程是肯尼亚重要的水电站项目,一期由日本承包商建设,二期中资中标。日本承包商在选项目时就考虑要不要给当地建学校、盖诊所,日资企业因此大受当地人欢迎。中资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参与当地活动,造成当地人的反感。后来改变策略,主动参与当地发展进程,加大对当地援助,逐步得到当地的欢迎。
(六)建立于企业实力相匹配的规模控制
关键词: 实践教学;土木工程;工程实践
Key words: practice section;civi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08-02
0 引言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仍然沿承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一套思路过窄、知识面过专、理论知识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化理论教育,使学生具备就业前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适应性和创造能力不强,缺少工程实践能力。美国大学的实践表明[1]“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有4/5发生在课外”,许多已参加工作地学生也经常反映,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很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改革土木工程传统的重理论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适应现代化土木工程建设的“综合型、技术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力求培养少部分“创造型”或“科研型”高级专门人才[2]是构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需要的综合性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1 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教学弊端
1.1 实验课程简单化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和土工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两门重要的实验课,这两门实验课是配合《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等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好这两门课的实验教学,可以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巩固土力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创造了条件。但目前,这两门实验课都没有受到重视,各学校均存在学时少,实验内容简单,实验设备缺乏等问题。两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安排均为6学时,所做的实验也都是很简单的专项实验,如水泥细度,液塑限测定实验等。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多个人在一组,有的学生一堂实验课下来根本就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1.2 各种实习形式化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认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对整个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一般只是用一周左右时间在本地区实习。这种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时间较短,且所了解的只是本地区较单一的建筑物形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难被激活。而单一的建筑形式又会让一些学生对本专业失去兴趣。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工程施工过程,实习时间一般安排1-2周。在这段实习时间里学生只能对整个工程的一个或几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无法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把握,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课知识与现场的实际结合到一起。毕业实习,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到所签单位去了解今后的工作重点,搜集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以便毕业后能更快的进入工作角色。
这三种实习虽然目标都很明确,但由于安排的时间较短且较集中,形式化教育严重。
1.3 毕业设计模式化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期间的最后学习及综合训练阶段,是理论知识、科学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不仅局限于设计、施工、预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是一个涵盖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城镇建设、矿井、隧道等多领域的专业。毕业后,学生不仅可在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行业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水利、机场、码头、水电勘测等方面的工作[3]。传统的毕业设计大多是模拟工程实例,由教师给学生指定可选设计类型,学生在该范围内进行选题。学生的设计内容也是按着固定的思路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步骤进行,学生的思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目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意见
针对传统土木工程教学存在的弊端笔者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总结了几点改进方法:
2.1 实验教学突出化 针对传统实验课存在的弊端,应适当的增加实验课学时量,使学生有机会对各种材料的性质、特性进行了解。让学生有机会亲自体会一下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和配用量。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原材料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等工作。土工实验由于可能要侧含水率等一些时间较长的实验,因此,每次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自操作每个人步骤,体会该实验的每个细节工作。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经验,让实验教学更能更贴近于工程实际。
2.2 各种实习合理化 目前实习内容具有局限性,很难实现预期的实习效果。因此,应重新审视土木工程实习,合理安排时间,认识实习。应当鼓励学生多看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到不同的地区去了解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同时应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更多的了解本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生产实习应分阶段了解不同阶段施工情况,如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防水的处理等,使学生对建筑施工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对于毕业实习,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社会需求,侧重岗位技能的培养,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监理规划等。毕业设计题目尽量来自工程实际,提倡真题真做,而教学方式则应采用校内与校外,现场参观及现场定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2.3 毕业设计实际化 对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应该以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为参考依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综合素质选取相应的工程实例来完成对自己的考核,选题的内容可以多样化,例如工程项目优化结构设计问题、施工实施方案的编制问题、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价问题等,让学生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就会很认真,有利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也满足社会对不同土木专业人才的需要。
此外,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作业形式也应该进行改进,多增加一些实际的工程实例专项工程设计、计算,让学生提早熟悉实际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这种作业形式学生可以分组完成,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俨然成了该专业一项重要内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不管是从事设计、管理、科研等,还是直接参与实际工程施工,都离不开实践。因此,应在大学期间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学习,无论是哪种实践学习,学生都应该成为主导地位,而教师只是在必要时作指导。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环节,能有效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在实践中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应用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玉刚,范栋华.关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教育部网站,2005,10,2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33-02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探索,认真分析了近几年土木工程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现状,得出了土木工程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土木工程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及安装、建设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等施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即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资料员等。二是施工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同时具有上岗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即学生毕业就能直接工作。
针对上述两个基本特征,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在原有“1.5+3个0.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平台,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构建基于土木工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融入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岗位工作标准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结合东北寒区特点,采取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培养满足土木工程建设一线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岗位扎实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一阶段(1+0.5学期,秋、冬、春季),在校内学习,进行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课程和部分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工程测量实训室和引企入校的工程质量检测站,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0.5学期,夏季),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测量等专业技能训练,到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及要求的感性认识。
第三阶段(1+0.5学期,秋、冬、春季),在校内学习,进行部分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道桥施工现场、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工场、道桥工程管理实训室、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站等实训基地,以土木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施工、工程检测等职业能力。
第四阶段(0.5+0.5学期,夏、秋季),生产实习阶段。校、企、学生三方签订生产实习协议,学生在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测量、材料检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训练,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并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校选派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对学生生产实习进行管理。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第五阶段(0.5学期,冬季),学生回校学习再提高,依托路桥工程管理等实训室,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为主,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造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综合职业能力,并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建设厅的职业资格考试。
第六阶段(1学期,春、夏季),学生全部到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施工安装、建设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给排水工程技术、供热通风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根据预就业岗位需求,选择毕业设计内容,进行顶岗实战,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为主,校企共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负责对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学校老师分片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受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熏陶,能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此阶段学生基本实现预就业。
2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试点班进行实施,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看,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在试点班级的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路桥工程测量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任务单进行相应的资讯,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决策,然后小组分工进行任务的实施,并进行检查,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的工程测量技能就有提高一步,团队协作意识也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在为学校测绘校园平面图和新地界的工作中,积极报名参加,并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学生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试点班级的专业认识实习中,学生到施工现场感受到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责任重大,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回到学校学习时,责任心明显增强,明确了学习目的和今后的工作目标,都能够认真主动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以往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被动学习,又因为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是身在课堂心在外。试点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脑、眼、耳、手共用,教师由授课变为引导、答疑、解惑,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靠自己资讯和团队协作来完成,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谁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给整个团队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试点班的第一学期就安排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将企业中真实的工程案例带入课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建筑识图技能训练,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在“名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实战演练”,因此,学生的建筑识图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3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经过“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的才培养模式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构建了基于土木工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和企业调研,确定了毕业生就业岗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员”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分析确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要求,制订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搜集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制定完善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应用数学、汉语言表达与沟通等3门基础核心课程和路桥工程测量技术、寒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路桥工程检测技术、土建工程力学应用、桥梁结构设计、路桥工程造价、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等26门土木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接企业技术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员”岗位资格标准。
三是专业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共同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环节完成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对接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模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是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施工一线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特色教材编写小组,结合企业的施工案例和“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成果,参照学生就业岗位具体工作操作规程,校企共同编写、正式出版了10本核心课程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并编写了10余本核心课程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协同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服务及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完全具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应用的能力,故借助于云计算技术来收集、整合、处理、挖掘超量、繁复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不但能有效解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众多困扰,而且能为工程人才个性化培养及创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开发原则
各种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博大,所以在协同开发和挖掘相关资源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应分专业类别广泛收集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并在收集和整合资源过程中,要注意以资源的全体和完整为主,不要片段、抽样;要注重资源获取的效率,不要以工程项目内容的绝对精确作取舍;要考量工程项目资源内容相关性,不必在因果逻辑上做深究[3]。要按照培养目标,从学习者实践知识建构需要来识别资源的意义,在丰富、灵活、多样、宽泛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采集、处理和加工,让运用者按需配置其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能方便、高效地实现其教学价值。依据专业工程学科创新知识与能力培养所设定的目标,以协同创新的核心单位为主体,科学创设基于学生专业工程实践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即将有关资源分层次构造出各学习阶段专业工程实践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式地经历实践的过程,使学生能自觉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语言表达等,寻找多种操作、动手、研讨途径,积累起丰富的土木工程实践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经验,激发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类型、设计与施工条件、理论与技术方法、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量、产品形态、建(制)造和场地环境、时空边界条件等现象与相互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主要途径
由于培养人才的责任主体是大学,校方的图书与电子资源丰富,多建有信息网络技术中心,软硬件设施和技术人才相对充足,且信息技术在所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求与科研应用量巨大。建立学校与协同核心单位间工程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协同创新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校方应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投资主体与推行者。协同开发与共享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2)规范一套建设标准。用科学的标准来促进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系统的建构[4,5]。应建立面向协同中心所涉各类工程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主题、覆盖其各个层次、不断动态更新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资源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3)搭建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共享平台。各类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只有不断被其工程专业教学所应用、学习者所掌握,使其流动、开放和充分共享,才可持续。在各专用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和实践教学课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云服务端资源集成,实现各门专业的各级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资源交换和资源共享。(4)培养和建立一支“双师”实践教学专业队伍。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及课件开发、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根据协同机制,整合学校与协同核心单位的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教学、懂工程技术、懂教育教学管理的资源库建设专业队伍。
3.技术方法
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处理平台。实践教学资源经数据处理,区分成关系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关系化数据是指二维关系约束的数据表,结构化数据包括了数字、符号等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从而进行有效存储、组织来自校内外协同创新单位的教学资源。利用处理平台能够对几百甚至是几千个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该处理平台还能根据具体教学环节、层次需求建立相应服务,解决传统的学习平台资源无序、缺乏统一管理调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在技术项目上实现跨学校、跨地域合作,分享工程实践与研究成果,为教学、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全方位获取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数据化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流程与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最后是资源实践教学价值的发现与挖掘[6]。(1)以协同机制作保障,通过数据迁移、数据转换、共享等有效手段[4]对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收集、采集,把协同创新主体单位既有实践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起来,并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存储在远程云服务端,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这样才可以彻底消除学校或土建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相关单位存在的信息孤岛以及信息碎片化现象,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可使用率。还可通过MapReduce编程模型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以提高对海量教学资源分析的速度和效率[7]。(2)在完成资源收集之后,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还需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通过并行计算框架[7],优化并行分析算法,如Mahout、R语言等,对这些分散乃至碎片数据进行过滤,在导入基础上作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以排除混杂、错乱的工程信息,重复的资源数据,提高资源的质量。(3)从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的海量实践教学资源中,提炼出连续的、低信息粒度的实践教学素材,并择优质实践教学素材交于上层实践教学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普通的专业工程实践需求分析和分类汇总等。(4)对实践教学资源分析之后的资源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模拟和价值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分类算法、回归算法、聚合算法和降维算法等,对存储在云服务端(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数字化工程教学资源挖掘,以挖掘出隐藏在资源背后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作出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奠定基础。应用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对存储在云服务端的各种分散的关系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掌握学习者查询其专业工程实践资源的行为、知识点内容、知识应用能力等,以预测学习者对实践知识与资源服务的需求,使教师能根据预测进行决策,更好地引导学习者学习;同时,也可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开设的课程进行效果评估,尽早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不适应症状,进行学习预警和干预[8],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为学习者推荐学习轨迹,开展自适应学习,自我导向学习[9,10]。例如:自适应学习既不是简单的符号或文字,也不是言语或文字陈述的概念或原理,而是教师列展的一些具体的实例或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通过考察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发现有关的知识,并积累解决问题的技能[11]。教师是用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整个学习过程因为有学习效果的追踪,记录了学习者在每个任务上花费的时间,实时反馈给教师,如果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会立即知道,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也可对协同科研创新合作过程及交互型工程技术服务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应对过程中的资金、政策、机制、技术、成果、共享等环节潜在的矛盾与风险。
三、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应用
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是共享方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方面。构筑较快见效的共享建设方案可以“三层法”: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和共享应用服务层[12]。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应用是将云计算作为其技术支持,通过对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与实践学习分析则会带来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方面的巨大变革和创新。
1.教学资源的流动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也是其必要条件,就在于“信息技术”与“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融合。丰富多样的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教育中,对学习者未来事业会有更加直接的帮助;快捷的反馈信息是衡量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过程对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和层次产生影响、效果的依据。将开发的数字课程应用到教学上。比如:创建自适应各专业的工程实践学习课程,利用人工智能为每个学生创建自适应的学习体验。还可创建各专业工程实践定制化学习或终身学习课程,将工程实践教学从同一模式的“批量化生产”变为“科学管理下的定制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学习技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时间、应对挑战、成为终身学习的人”[9]。
2.当代网络交流条件引发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变革
随着具有语义网特征的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发展起来,实践教学组织的变革就越来越显得不可避免。丰富多样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召唤网络结构产生无组织的教学组织力量。最先反映这种教学结构特点的,是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WEB2.0应用,如RSS、维基、微信、博客、云储存与计算等。各种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中只有少量是结构化数据,如项目可研报告、立项审批、设计文件、计算书仍至工程图纸、项目报建(批)、质量与安全监督、施工(生产)许可、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计划)、竣工(产品)验收等,其余大量的由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组成,如施工(生产)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生产)作业方式、方法,技术会议等以邮件、视频、微博等的形式表现。海量的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之所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变革力量,在于它通过追随实践意义而获得工程智慧。
关键词: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Key words: engineering drawing;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lan;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16-01
1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和建筑制图两部分。目前,在教学内容上,工程制图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画法几何一学期,建筑制图一学期。其中,并未包含计算机制图部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笔记。第一学期所有的图例和模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现场画在黑板上的。课上教师在讲台上边画边讲,课下学生练习画图,然后教师利用大部分时间批改学生的制图作业。长期以来,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基本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辛苦;第二学期书中内容多为建筑制图的内容、画法、规则等,内容空洞,繁复。而最能直观说明问题的示例性图纸却又非常少,一般只给出一套。绘制施工图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老师的指导也是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严重错误指点一下。
2工程制图的教改的想法
2.1 教学计划中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一般为画法几何和建筑制图将总课时一分为二。这样是不合理的。应将画法几何的学时减少增加到建筑制图部分,使两者课时比在2:3左右。这样的话,画法几何部分的改革建议调整其内容和深度,进行必要的精简,作适当的压缩。保留画法几何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作为工程制图基础的投影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投影理论,初步建立空间主体到平面图形的逻辑思维理念,淡化那些难度较大的图示与图解的有关内容。对于建筑制图部分,作图训练在教学内容上同时,加强几何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和阅读,将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作为主线贯穿课程始终。为后续工程制图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画法几何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画法几何在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空间立体与平面视图之间不断的进行转换, 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很多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抽象的原理概念容易被学生掌握,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将多媒体课件用于《工程制图》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这并不是说制作一些动画,画些空间立体图就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要想学生真正轻松掌握重点难点,教师是需要在课件的制作上下足功夫的,要用动画和图形生动逼真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内在的联系和本质。而投影规律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在三视图中的图与图、图与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它是学生今后看、画图样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是《工程制图》课程的理论根源所在,学生对全书的后续内容能否接得上,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教师可先用三维动画将要使用的模型制作出来,使它形象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各个方位的特征可以轻松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在引入“三面投影图”的概念,将动画中立体模型的三视图画出来,最后再讲解投影规律。
2.3 建筑制图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建筑制图部分的改革建议首先讲解清楚阅读施工图的步骤、内容、方法;其次讲解绘制的要点、难点和要求;然后进一步选择有代表性的施工图进行分析讲解,扩大学生眼界;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布置制图练习,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但整个过程并不是按先后顺序这样的简单程序完成,建议教师使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现在以“平面图的读图与绘制”为例说明。第一步,先给出一张简单的平面图(难易程度以大多数认得基本常识可以读懂大部分内容为适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提出一些稍微难的问题,使学生开始有疑问;第二步,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课本里的相关知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会平面图的形成、内容、绘制步骤原则等相关知识;第三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供给学生多套平面图的图纸(各种建筑类型的典型图纸,可稍难一些),可配合图纸给他们出一些题目让他们合作完成这些图纸的读图。这是个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要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第四步,让每组学生选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与完成过程,并指出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五步,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碰到的难点与疑点做出解析,并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
2.4 计算机绘图部分的改革建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AutoCAD 广泛应用于工程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绘制,本课程是非机械类工科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职业技能基础课,设在《工程制图》课程之后,学生已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工程制图及CAD 实训》课程主要采取上机练习方式,以加强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工程制图知识和AutoCAD软件正确的绘制工程图样。计算机不会产生图学思维,工程师所具有的形象思维构思表达能力,是不能由计算机绘图本身产生的,学生只有通过土木制图课的学习,才可以掌握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建筑图样的基本能力、一定的图解能力、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计算机绘图已成为传统土木制图教育的一种必需的延伸,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制图课程中穿插计算机绘图知识,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完整地掌握这门工程技术语言。
一、引言
当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型,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难逃老牌学校已有教学理念和的教学模式桎梏。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是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训练,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同时,毕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实践探索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中,绝大多数院校均采用毕业设计的手段来完成,因此,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等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
二、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个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方向的定位、毕业设计内容、专业知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到毕业设计,则由于经验的不足,特色培养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固化。但总体看来,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选题难
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方向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确定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工作量的多寡都会对学生能否迅速适应现场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毕业设计方案不容易脱离各大重点院校原有的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大多属于建筑+结构或结构+施工,涉及的结构型式基本上是多层框架结构,毕业选题在形式上表现单调,内容上流于单一,根据一人一题的要求,大多只能通过变换工程名称的方式来应付,与工程实际不能很好的结合。
2、学生择业、就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有冲突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输出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安徽新华学院土木工程系而言,很多学生为保证就业,在大四毕业实习阶段就与建筑施工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但由于建筑产品在时间上的特殊性,一但形成这种共识,学生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毕业设计。就业率和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难以取舍。
3、师资力量不足,指导教师的水平有限和责任心不强
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按照安徽新华学院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8名学生,尽管如此,大部分的教师仍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一周难得见上指导教师几次面。教师指导时间的不够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无法保证。同时,大部分青年指导教师没有工程背景,工程知识缺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对毕业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土木工程专业过程监控的具体措施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针对毕业设计实施环节中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在于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和不规范。为优化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完全有必要建立过程监控体系。且监控体系必须贯穿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下达任务书、查阅和收集资料、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阅答辩及归档等。经过对安徽新华学院三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过程监控体系的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个方面着手。
1、毕业选题的监控
严把选题关,可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加以拓宽。目前80%的学生就业是走向施工、造价、监理等单位,应该增加毕业设计中施工、造价等部分的比例及难度,降低结构设计部分的比例及难度,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工程项目全过程,从立项、基本资料收集、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及与相关工程的配合,实现“工程师基本训练”。考虑到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选题前,可调研并结合学生所在的工程项目确定毕业选题,以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的监控管理
要求学生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查阅、收集的资料等整理成报告提交,作为对学生设计过程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逻辑能力、对科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毕业实践阶段参加工作和考研的同学,指导教师必须加强与其的联系,不能放任自流。对于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与其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取得联系,作为第二指导老师,共同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要求这些学生定时接受检查和阶段考核,否则不予答辩,让学生从思想上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重视起来,协调好工作、考研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3、加强对教师的监控管理,打造责任心强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可以聘请工程从业人员参加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一方面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指导工作,让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在下达设计任务书的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编制好毕业设计进度表,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详细的指导记录。进度表要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选题,根据指导内容进行编制,将指导工作细化至设计过程中各个关键点,具体到每次指导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也具体到设计的每个步骤,从而有利于掌握学生在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指导记录中除记录学生的设计进度外,还要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在检查阶段成果时,除检查内容的正确、完整与否之外,特别注意各位学生的设计成果中所采用的设计条件是否与任务书所给的一致、计算书的内容是否与图纸一致,防止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抄袭。
四、结语
笔者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建议见解,以上措施在我系07级土木工程部分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立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通过不断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以期对以后的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注:安徽新华学院教研项目(编号:2010jy023);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编号:20101149)。
参考文献:
[1]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5):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