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5 16:21: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发展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发展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出台。新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各型的具体标准。这是我国首次把微型企业从小型企业中划分出来,反映了微型企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彰显出国家对微型企业的重视。

一、微型企业的新机遇

微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划分新标准的亮点和突破,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支持导向。本次划分不仅使中小企业的类别更加清晰,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后续的相关政策扶持,也必将进一步以新的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为依据,实施具有针对性、更为细化和差异化的扶持举措。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1年11月,国家财政部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免征小微企业22项行政事业收费,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这些都为微型企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微型企业的挑战

微型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融资难。大部分微型企业只是一个公司外壳,没有任何有形资产,业务往来时,难以在顾客心目中形成有实力的形象,在较大的项目中无法与大公司竞争,使得微型企业的发展机会减少。微型企业的稳定性差,成活率低。调查表明,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微型企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退出了市场,生存是大多数微型企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另外,微型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差,许多企业内的老板、销售员、维修工、送货员常由同一人担当,且员工往往都是老板的亲朋好友,人才匮乏使得微型企业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从而制约其发展。

三、微型企业的优势

1.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大公司做决策的管理者往往通过下属了解顾客,领导和下属之间的沟通会受时间、环境、下属表达能力以及领导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顾客难以做到全面的认知。而微型企业决策者贴近市场,容易全面、准确地了解到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有时这种需求还可以转化为公司新的发展机会。

2.经营决策快。大企业一般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往往做一个决定需要很多人签字,等到领导层同意时,机会已经失去或者机会虽未完全丧失但顾客已产生强烈不满。而微型企业则不同,决策者可以快速做出决定,所以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时效性方面往往优于大公司。

3.易于与顾客建立密切的关系。营销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关系营销,就是与关键成员(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建立长期满意关系,目的是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据笔者了解,市场上许多微型企业都是靠关系开展业务的,即使只有一个客户,也能赚个盆满钵溢。

四、微型企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1.明确目标客户

微型企业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最重要的是选择并了解自己的顾客是谁,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自身条件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

2.牢固树立顾客满意的经营思想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仅仅满足顾客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取悦他们”。施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发现在过去的18个月中“完全满意”的顾客重复购买施乐产品的次数比“非常满意”的顾客多出6倍。一般来说,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如果效果低于期望,顾客就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顾客就满意。如果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或欣喜。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追求者,将从他们所认知的能够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我们相信,顾客能够判断出哪些供应品将提供最高价值。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及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他们形成一种价值期望,并根据它而行动。

3.有针对性地筛选顾客

因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利润率不同,所以有目的性地筛选顾客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货款能否及时回笼。微型企业的规模小,抵御资金风险能力差,所以有选择性地寻找顾客是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一般来说,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回款时间短,对价格的敏感度低。有钱人的钱更好赚,这也是犹太人做生意的一个技巧。当然,每个行业和企业的效益都会有波动,管理者要做到随时观察,及时调整。

4.自主灵活地选择供应商

有的微型企业自己不生产产品,只提供销售。这样寻找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高、服务好,就会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增加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同时,也会降低维系老顾客的成本。相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差、服务不及时,则会严重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合作关系。

微型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及销售渠道建立起密切的价值链关系,提高顾客的整体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成本,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从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5.主动搜寻市场机会

做现有的业务时,搜寻更多与现有产品相关或不相关的发展机会。微型企业一般资金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对一些产生规模后成本会大幅降低的产品,微型企业经营不占优势。所以寻找一些竞争激烈程度小的产品来经营,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并且这类产品的顾客搜寻成本和开发成本也较低,微型企业应关注此类产品。只要用心观察,仔细挖掘,就会发现客户的许多需求并未得到满足。顾客也在搜寻合适的产品。如果找到这种机会,有时拜访一次,顾客就会产生很大兴趣。一旦找到这种机会,往往在其他客户那里也可以复制。

6.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有利,有时甚至可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微型企业由于实力与规模的限制,很难在大众消费市场与大中型企业竞争。微型企业比较适合于扮演市场补缺者和专业化服务者的角色,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微型企业可以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各种具体需求,准确地把握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消费者往往通过知觉质量感知产品的价值,而不是通过专业的指标评价。由于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只能依据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一系列信息,如产品功能、式样、售后服务、保修期、销售产品的商店形象、价格等来判断产品质量。所以,微型企业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知觉质量预判,明确差异化的重点是什么,进而针对具体的消费对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微型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实现生存和发展,微型企业必须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立足自身优势,拓宽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市场。

[参考文献]

[1] 郑伟. 浅议我国微型企业营销竞争力的提升途径[J]. 营销策略, 2011,(12): 46-47.

[2]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M]. 梅清豪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篇(2)

1注重自主研发

奇瑞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倡导创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公司氛围。就企业行业而言,汽车若没有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业将永远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的依附者。拥有自主品牌,才是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正道。作为汽车业的企业,搞自主研发要冒很大风险,同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8%,占去了企业相当大一部分利润。自主研发以来,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奏效,而且有可能失败,是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车身部、车型部、底盘部、发动机部、变速箱部、电子电器部、CAE部、试验试制部等研发部门,深入研究汽车技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年研发投放额达到销售收入的10%~15%。仅2004投入就超过10个亿。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是对其核心技术的掌握,对于一辆车来说,发动机是它的核心部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积极涉足核心领域的研究。

在开发的全过程贯彻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即PLM思想,使产品紧跟市场要求;建立起3D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奇瑞吸引了一批我国汽车研究方面最出色的人才。一方面是重视和发挥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很快,“搞自主创新还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自主创新不排斥引进,市场永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来选择最实用的技术。奇瑞现已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奇瑞的科技人员常年在国际著名的汽车研发部门工作,参与全过程的研发,使奇瑞的技术研发迅速跃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技术和人才资源,既冲破了少数跨国公司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又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2自主创新成效

2.1技术成就

奇瑞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获得了260多项专利技术,拥有一支较强的研发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强。2001年奇瑞成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4年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2005年奇瑞发动机二发启动及首台发动机点火仪式,实现中国在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上“零”的突破。

企业发展战略本身就要求处理好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及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更应注意不能照搬照套。奇瑞作为汽车业的后来者,要借鉴已存在的知识为我所用,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借鉴原型车SPARK用动感的外形设计来抢占市场,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赢得市场,也快速地提高了设计水平。奇瑞独特的开发模式投资不多,不仅有产权,更有知识,实现奇瑞公司的技术积累。奇瑞公司汽车技术开发模式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熟练运用现在世界上的三种资源:一是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二是外国的技术人员,三是模块式供货。中国良好的经济使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正释放出来,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到中国来寻找机会,不少优秀的汽车技术人员也愿意来中国工作。

自主开发企业具有竞争力。产品开发成本比引进外国现成产品技术的成本低。虽然自主开发产品需要高投入,但比购买外国产品技术便宜且自主开发企业使用更大比例的国产设备和材料也是事实,且建设投资成本低。自主开发企业因为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和设计确认权,所以也就掌握工艺设计确认权和生产设施建设的控制权。自主开发企业也很可能在若干方面发展出对外国企业的优势。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具有高度连续性的工业。技术能力只能通过学习获得,而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取决于接受方的学习努力程度。由于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所以只有自主开发产品,中国企业通过学习获得技术能力,才可能发展出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2.2企业成长

奇瑞的出口销售不仅成绩显著,而且与伊朗SKT公司合作实现海外建厂。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产品更新换代上,奇瑞公司将每年向市场上推出3~4款新车。车展上的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15等五款车,展出了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从奇瑞大幅度地提升产能、控制成本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角度看,奇瑞采取的是成本领先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奇瑞的一系列市场行为此战略服务。自主研发促发奇瑞采用低价策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10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奇瑞汽车在原创技术与品牌塑造上持续不断投入,从而实现其在原创技术基础之上创造一个绝对差异化的汽车品牌企业发展战略。奇瑞公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主开发,并制造出受到用户欢迎的轿车。通过整合和利用世界资源,奇瑞轿车的研发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反向工程、模仿创新阶段,2002年就进入了正向研发阶段,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一个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的企业,成长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前八强,自主开发结合市场需求,其出口量全国第一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篇(3)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不是坐以待毙,就是被拖垮。

因此,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学会度势控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使“正”又转化为“奇”。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要乘势而行,努力使聚焦策略不断取得战果,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呈鼎立之态,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避实击虚乘虚而入-善于运用虚实策略

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因而也更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构架精干,管理层次少,运行机制更为灵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适应性和承受力、应变力也较强,在经营上更有弹性。

所以,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观察竞争对手,分析研究市场态势,采取避实击虚策略,避竞争对手长处之实,击竞争对手短处之虚;避市场饱和之实,击市场空缺之虚。注意寻找大企业不愿或不能进入的,企业自身有基础而又能发挥专长的市场空档;注意抓住当前一代产品开始衰退,后一代产品尚未投入之时而出现的产品空档;注意捕捉一些大型企业往往求助于社会分工协作,希望其他企业帮助从事加工业务而派生的介入空档。中小企业要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实”。

四、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善于运用穿插策略

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往往分布着大、中、小不等的企业,它们在同一市场中竞争赛跑,企业之间实力很不均衡,起步又不一致,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但是,市场不怜悯弱者,不相信眼泪,它遵循的是适者生存、强胜弱汰的规律。在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肯定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企业似乎在大型企业的巨大压力中生长,而小企业更是在大、中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时时有被碾碎的危险。

因此,明智的企业应学会运用穿插策略,利用市场竞争的“空隙”,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如在市场竞争中无意与大型企业正面碰撞,应采取迂回战术,避开锋芒,不能硬碰蛮撞。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才能在大型企业包围圈里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五、抢占先机以快取胜-善于运用快反策略

市场往往是以快取胜的。谁先研发出新产品,谁先满足需求,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在市场角逐中掌握主动;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先把它投放市场,谁就能控制市场制高点,其他企业若想拿下这制高点,就得花几倍、几十倍的力气,投入几倍、几十倍的费用。先处战地,捷足先登,靠的是速度,中小企业发展自己,必须运用快反策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重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脉搏,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市场要有一种特有的嗅觉,增强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及时捕捉先机;

要注意发挥其灵活善变、船小好调头的长处,做到兵贵神速,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六、虚拟经营共享资源-善于运用借势策略

篇(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快,建筑施工企业数量成倍增长。然后,作为建筑业作为目前竞争激烈的服务型工程行业,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种不同规模、以及所有制不同的施工企业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能力与技术偏低的部分中小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专业的建筑类人才、系统的施工质量体系,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安全质量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技能素养、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是当前整体行业的关键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现状

1.1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在部分兼职施工企业管理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内部科学合理的管理,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不统一,在处理决策时考虑不够周全,缺乏对企业发展的科学认识,特别是部分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容易导致一些隐性问题。其二就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方面要求严格,而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施工流程规范,以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奖惩方案。从而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以及对员工奖惩问题考虑不周,缺乏激励手段,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以上两点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普遍问题。

1.2建筑施工队伍素质问题

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中,除部分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外,其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仍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部分企业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建筑专业类人才缺乏,甚至部分管理人员也只是拥有长期施工的经验,缺乏对专业建筑知识的学习。其次,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技巧,只属于简单的卖力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整体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来避免整体队伍能力不足导致的施工程序混乱,对建筑材料等情况了解不足等等问题,从而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确保项目安全。

2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2.1健全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能

作为一个企业,合理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责任分化、优化资源配置等环节的主要保证。当前部分企业只设置财务、上层管理队伍等基础组织机构,因而导致管理上存才很多漏洞。要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各建筑企业就需要健全机构,从财务、人事、行政、施工各方面来完善组织结构,保证企业人事管理上的激励性、行政管理的日常性、施工管理的安全性、财务管理上的严谨性,使企业有效的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各企业需要注意防止机构盲目庞大,出现人员过多、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以保证各部分的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自身竞争力。

2.2严格控制成本、合理调配资金

就企业而言,同过合理运营不断增加企业利润,是每个企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目前行业竞争激励以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利润逐渐降低,引发了新的生存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市场考察,结合施工材料价格、管理费用开支、以及合理的资金预算来科学严谨的进行资金调配。在成本控制上,企业需要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可行的项目成本计划及预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以及人力是项目资金的主要流向,因此,企业在这些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并针对设备及材料深入市场考察,选取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的企业建立供应关系,来控制成本支出,提升施工项目的利润水平。

2.3提升创新能力、增加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建筑施工企业需求增加,其建筑质量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设计新颖、项目质量、施工工期、使用寿命等。因此,传统的建筑施工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企业必须拥有更高、更新、更有特色的工艺及技术,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不断引进新技术,让办公智能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其次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让企业管理更直观便捷,避免各数据提取、项目施工状况、材料使用情况等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应通过各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提升项目施工效率以及质量。人才创新。企业要发展,需要不断引进行业人才,从管理、技术能力、专业水平等各方面,加强人才引进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让项目施工更合理,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其次,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多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通过专业人才来带动普通员工技术上的进步,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4中小企业联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在当前建筑行业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乏巨头级、航母级大建筑施工企业,而中小企业之间的兼并与联合越来越多。就部分中小建筑企业来讲,要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针对各企业的优势特点,从项目承包、项目施工等具体方面入手,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以及合并,来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在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保证人们生活硬件设施建设的关键。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自身生存以及持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企业针对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建设需要,严格企业自身管理、规范经营理念,走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的发展道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自己。最后,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通过合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身生存能力,才能保证在日益剧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从而促使建筑行业整体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书伟 单位: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况与策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2):323-326.

篇(5)

2012年,国务院颁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提升到了国家长远战略发展的高度。高科技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孵化培育、发展培育、成熟转型升级培育等工作,也就是说在高科技企业的不同成长周期都要为高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金融环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做好阶段性的扶持工作,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科技企业仍处于种子阶段和初创阶段,即处于发展初期,对这一阶段企业的重点扶持关系到我国“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

一、 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特征

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种子期和初创期。种子期和初创期高科技企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

(一)种子期阶段的风险特征

种子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其实还不是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其只不过存在着符合未来高科技企业的某些技术特征,而现阶段的技术也只是处于想法阶段,创业者只存在着技术的理论想法,而该技术能否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的统计数据来看,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只有不到12%,其失败的概率很大。所以,在种子期阶段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存在的巨大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此阶段企业存在的最大风险因素。从分析具体技术风险来看,包括以下两种不确定性风险:

1.生产的不确定性风险。技术风险的第一种风险是生产的不确定性,即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以及现有的原料质量及供应状况能否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这些未知的生产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相关的技术无法真正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即便转化为产品可能也很难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2.时间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的技术虽然暂时看具有超前性,然而放长远来看,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后,能否长期保持其先进性,即该项技术能否长期经受市场的考验。当然任何技术都会被新技术所淘汰,所以判断技术是否有时间生命力的时候,必须重点关注该项技术能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和提升。

(二)初创期阶段的风险特征

当高科技企业从种子期发展到初创期的时候,这个时候高科技的企业技术已经转化成了现实产品。这个时候产品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企业需要购置相应的生产设备,以扩大产品的生产量。另外企业也需要积极建立销售渠道,将产品投向市场。此阶段企业的风险发生了重大改变,突出表现为: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此阶段高科技企业开始进行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出现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涉及到了日常管理和重大投资管理。而从现实高科技企业创业者现状来看,创业者普遍都是在技术方面有专长的技术人员,普遍缺乏管理能力。所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大的风险。这些风险直接影响到相应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而这两个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市场风险。高科技企业在这个阶段需要将产品投向市场并为市场所接受,此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做好市场的营销工作,这都关系到未来企业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等关键问题。

3.财务风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阶段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研究表明,研发阶段与该阶段的资金需求量比例大致为1:10。所以,企业会产生相应的融资问题。仅依靠企业自我资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量,企业必须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而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必然产生相应的财务负担,企业的财务风险会越来越大。

二、 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需求及融资路径分析

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特征,必然决定了企业在各个阶段可获的资金来源的可能途径。结合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可以设计出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路径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融资路径

(一)种子期资金需求及融资路径分析

种子期阶段,企业资金需求量并不大。资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产品的研发,一般依靠企业创业者的初始投入资金即可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量。有些高科技项目如风电等项目可能需要的研发资金会比较多,此时企业投资者的初始投入资金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这个时候企业应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或者争取政府补助。由于该阶段,企业还无法产生现金流入,所以现阶段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等金融结构的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该阶段企业也可以积极寻求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天使投资是企业科技积极考虑的一种外部融资渠道。

(二)初创期资金需求及融资路径分析

初创期阶段,企业资金需求量很大。企业创业者自己投入的资金已无法满足发展所需,此阶段企业必须寻求外部的帮助。然而此阶段企业的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又比较大,而收益相对比较少,且不确定性很大。从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关系来看,商业银行并不乐意贷款给高科技企业,这主要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不足有关。那么现阶段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路径主要是争取政策性贷款、政府补助以及风险投资。此阶段企业的特征更容易吸引风险投资者,企业在选择相应风险投资人的时候,不可来者不拒,而应该有所选择。在选择风险投资人的时候应该考虑在引入风险投资人资金的同时,更要考虑引入的投资者能否改善公司的管理水平,能否有利于公司销售渠道的拓展等。另外,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企业集合债。企业集合债是一种非常适合高科技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可以在此阶段积极参与集合债的发行。

三、 完善高科技产业发展初期融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种子期阶段融资路径的完善建议

1.政策性贷款机制的政策建议。目前种子期阶段的企业能够获得政策性贷款的数量相当有限,而此阶段的企业更需要获得政策性贷款的支持。造成目前不良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与贷款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贷款机构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不具有成长性的企业由于一些特殊关系反而获得了政策性资金的支持。要改变企业与贷款机构之间的矛盾,就需要贷款机构建立一套项目选择机制,将资金投向真正有成长潜力的项目。在考核项目是否具有高成长性的时候,传统的项目评价方法显然并不适用,因为种子期阶段的企业没有财务数据值得分析和评价。所以项目的选择机制必须以其他衡量指标为主,如技术新颖性、技术可实现性、技术未来可改进性以及创业者的背景等指标。在进行项目评价过程当中,应当举行专家论证,而不是单纯由贷款机构来决定。另外对政策性贷款的发放也应该是逐步发放的过程,对于发放贷款的使用效益要跟踪分析,从而为下一步贷款的发放提供依据。

2.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天使投资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多数天使投资都是由民间资本构成。然而从我国民间资本的数量来看,绝大多数的民间资本仍游离于健康的市场之外。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投资、地下钱庄等渠道,这主要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有关。政府需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天使化,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天使投资以优惠,使得民间资本能够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初创期阶段融资路径的完善建议

1.风险投资的发展建议。风险投资与天使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风险投资是组织化的投资,其有着明显的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从我国风险投资投资于高科技企业的现状来看,同时从投资阶段企业的数量看,风险资本用于初创期的发展相比较于其他阶段要偏少,仅为10.61%。风险资本更关注的是处于扩张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成熟期企业最受投资机构的青睐,所获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额的42.49%,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风险投资投资阶段分布图

资料来源:2011年上半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报告

风险投资的特性本来应该是更为关注处于初创期和扩展期的企业,然而我国现状是成熟期成为风险投资的重要战场,这主要与我国对风险投资的引导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完善有关。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仍旧是以企业回购为主,而健康的退出机制是应该以企业上市退出为主。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发展仍不成熟,国家应该适当降低高科技企业创业板上市的门槛,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新三板也是初创期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平台。该平台目前市场容量有限。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平台,拓宽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在对风险投资引导方面,国家应当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投资收益给以差别化的优惠措施,以引导更多的风险投资投资于初创阶段。

2.企业集合债发行的建议。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采取集合债的形式实现融资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然而发展比较缓慢。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融资集群的识别机制以及融资担保体系存在不足。对于融资集群的甄别应该综合考虑企业实力,重点甄别指标应围绕研发成果的行业认可度、行业定位和发展前景预期、现有内部治理结构,兼顾集群内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互补性、研发连续性、地域协作性等因素(徐鲲2012)。融资担保体系可以由多家担保公司进行联保或者保险公司、大型企业的反担保等多层担保来释放担保风险。

3.商业贷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无论是以市场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还是以银行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德日,都十分重视商业银行对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尤其重视对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的贷款支持。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了与高科技企业风险特征相匹配的产品。如美国根据高科技企业初创期间的特点,推出了具有风险融资租赁、浮动设押、分享股权贷款等产品。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国外经验,设计出与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特征匹配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这无论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本身还是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鲲: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问题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1

[2] 耿方辉: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以IT类企业为例[D].山东: 山东大学,2009.

[3] 耿凯平:初创期高科技企业股权融资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3

篇(6)

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的主要构成,是创业就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江苏省中小企业更是江苏省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据《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显示,江苏省中小企业累计超过120万户(包括私营、外资、集体等其他一些经济成分),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61242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99.33%,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近100万户①。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繁荣社会经济、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科技发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产业集群与小微企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产业是基础,也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而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关键又在于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需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游与下游均需要批量企业参与,形成交叉化合理化发展。这就要求在发展重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带动或者引导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集约发展的重要阵地,其发展壮大,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会带动龙头企业等实力较强企业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的企业产业链的延伸,给小微企业镶嵌产业链中带来转型升级的发展机会;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必需要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因此也有利于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制约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瓶颈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既可以由龙头企业或大中型实力企业带动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在小微企业中的吸收应用,也可以由有创新技术的小微企业集群发展,从而加强集群企业间的协作,走合作创新之路。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集群内资源,降低单个企业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同时,通过分工协作,整合产业链,企业会专注于自己新产品的开发,集中资源研发新技术,有利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优势。

(3)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和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水平和技术交流,在管理上,也有利于打破如缺乏系统规划而形成的家族式等传统发展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更好的优化集群内小微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提高企业之间相互认同和协作关系。

2、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目前,资金问题成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企业是依靠从银行获得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自己筹集资金能力较弱,融资渠道单一。

(2)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缩小。自2011年以来,因原材料成本上涨,物流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小微企业成本高必然导致了其盈利能力低下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税负也较重,根据有关机构评估,即使不考虑社保费用,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超过其收入的30%,税负比大企业还重。因而导致小微企业发展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甚至成为威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3)管理落后,人才匮乏。目前,江苏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有一部分是家族式管理,缺少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企业人才匮乏,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运用机制,较难引进并留住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小微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这势必要求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基础,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这方面的人才更倾向于进入大中型企业,因而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江苏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4)自主创新发展问题。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自主创新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由于缺少自身核心技术,管理方面企业领导思想缺位,多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设备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导致小微企业抵御市场冲击能力差。

3、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到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及行业发展、政府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在政府扶持方面可以出台税费减免等相关财税政策扶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资金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转型升级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出台对小微企业税费减免缓以及担保贷款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如暂缓清收小微企业以前欠费的税费;及时兑现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在融资方面,逐步形成政府资金、银行、担保、风险投资、小额贷款、上市融资、科技保险、风险基金等多层次科技融资体系,如对江苏省内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区的相关纺织服务企业实行贴息贷款,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除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外,还需要从产业集群和小微企业内部发展两大方面进行思考。

3.1科学发展江苏省产业集群

(1)依托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共享产业链整体优势。江苏省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江苏省现有新区、工业园区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认真规划引导并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版块经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规划建设好乡镇工业集中区,立足集群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引导和鼓励相关联的小微企业集中布局,鼓励小微企业集中到开发区等创业基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小微企业与大中企业联合,做配套生产,共享产业链条的整体优势。

(2)发展创新型小微集群产业。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必然是一条有破有立之路。只有破除传统劳动力密集、技术落后、生产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盲目跟风发展等旧思想和老的做法,才能敢于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之路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也要求政府积极探索引导有条件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相应的产业,走小微企业集群式发展之路。利用土地、资金、技术等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相对集聚,走品牌特色小微集群发展之路。

(3)倡导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实践证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小微企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江苏建湖石油机械制造业、东台不锈钢制品制造业依靠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近万户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在金融危机时期,在该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小微企业依然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因而必须要倡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同时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相结合,引导中小企业向优势产业流动,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集群效应。

3.2苦练内功,提升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

(1)切实增强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小微企业要融入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小微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自身要努力做到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研发中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小微企业还可以谋求与江苏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切实提高自身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合理。

(2)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集群内既有大企业或龙头企业、技术领先型等有实力型企业,也有与之相联系的小微企业群。根据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不同,集群内企业还会有不同行业、不同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链。因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将为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机遇,并有利于共享先进技术服务等,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将有利于降低大企业的成本,提高集群产业整体效率。因此,产业集群内各企业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促进融合发展。

(3)多渠道促进小微企业人才培养。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创新。知识性、创新型人才更是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发展更应该立足于人才建设。一是广大小微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内部人才培训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人才自我发展;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人才的合作培养,既可以通过知名院校人才引进或猎头政策引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也可以与高职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合作,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必备的专业技能人才。

(4)围绕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型小微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有配套的小微企业为其服务,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需要有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的生产企业,为其提供保障服务。发展现代生产业既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可以把围绕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型小微企业作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措施之一。如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推进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工业设计、科技管理咨询等新兴服务型小微企业。

篇(7)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近年来,江西省的中小企业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看 ,增长速度都是惊人的。据统计 ,江西企业中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江西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对江西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推动产权改革,实行职工持股

职工持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职工持股有利于企业真正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模式去运作。改制后的经营者面对的不是上级主管部门,而是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压力增大了,经营者的精力能更加集中在经营活动中,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活力。第二,实现了劳动者与资本的结合,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前途、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各种成本费用等的关心程度也大大提高。第三,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职工的收入也大大增加,工作积极性随之大大提高。

二、改革审批制度,降低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

对中小企业,现行的审批制度太多、太滥,往往等行政审批手续办完,市场机会已经失去了,妨碍了中小企业灵活经营优势的发挥。而且,有些领域不允许中小企业进入,特别不允许私营个体企业进入,有些允许外商进入的行业也不允许中小企业进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要简化中小企业进入的审批手续,二要放宽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另外,中小企业注册时,动不动就要几十万的注册资金,还要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在这方面,也应放宽条件,鼓励人们创业,实现自主就业。

三、加强创业扶持体系建设

根据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的发展壮大,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遇到的困难一般较多,需要政府的帮助,而成熟期的企业相对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对此,政府应制定成长型企业认定方法,对企业所处的阶段予以认定,然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另外,政府应帮助初创型中小企业降低创业成本,可探索创办小企业创业基地,鼓励各地在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规划建设一些标准厂房,然后出租给投资者创办小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孵化基地,帮助投资者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下,为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困难,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不甚了解,风险难把握,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选出一批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给有关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合作,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二是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是担保难。为努力缓解这一矛盾,省政府应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目前,江西省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并不发达。为了让江西省中小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起来,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际上和我国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功的经验,江西省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以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为目标:(1)技术支持服务。针对江西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技术的状况,对江西省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中小企业编制技术文件、组织产品鉴定,鼓励现有的专业技术实验室、测试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需求。(2)技术成果推介、转让服务。由政府或经济综合部门牵头,充分利用江西省教育科研资源,进行挂钩协作,组织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在中小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及时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信息,并进行引进、推广,帮助消化、吸收和创新。(3)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应包括:信息咨询服务。各级服务机构应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金融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并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经营理财服务。帮助企业加强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对企业项目投资、业务经营及内部管理等提供会计、审计服务,为企业会计核算、统一开票、税务等方面进行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法律咨询、及专项服务等法律援助。接受中小企业投诉和查处向中小企业“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事件,使企业发展得到良好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一、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将物流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物流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

2.绿色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有着“第三利润源”和“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之称,绿色物流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用于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 可见物流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重要性,以至于被称为继降低物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绿色物流不仅追求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物流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3.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

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作为绿色通道的物流环节,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二、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1.树立两种观念

(1)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2)树立绿色物流管理一体化观念,绿色物流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综合管理过程。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物流的思想,运用整体绿色营销理念,建立一个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循环物流一体化系统,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宏观组织管理物流活动,只有在绿色管理一体化基础上,才能追求和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流通整体的效益化。

2.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篇(9)

居然之家是1999年3月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一家经营家具和建材产品的市场,已经成为拥有遍布全国69家连锁店,营业面积300万平米,年营业额近3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可以说,营销策略的不断创新始终伴随着居然之家发展的各个阶段,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商场化管理”实现了居然之家的经营定位

众所周知,家居建材行业是与房地产关联最为密切的产业。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家居建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居然之家从企业创建初始就非常注重营销策略。最先在业内提出“家居建材市场实行商场化规范管理”的营销策略。将家装公司、摊位制市场、专卖店和五金建材超市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的家具建材卖场,并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收银,统一退换货”的商业管理模式。市场向商场化转移的过程,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了购物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纷至而来。实现了居然之家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的经营目标。

二、“先行赔付”深入人心,为企业赢得信誉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中国的家居建材行业,提起“先行赔付”,必然就联想到居然之家,“先行赔付”已经成为居然之家的金字招牌。2000年开始,居然之家率先在家居行业对消费者承诺了“先行赔付”。十多年来,居然之家在市场营销策略中,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服务理念。2001年在北京市消协的支持下,居然之家设立了200万元“先行赔付”保证金,只要消费者在居然之家购物受到损害,北京市消协无需事先征得居然之家同意,就可以直接赔钱给消费者。一旦保证金余额低于150万元,居然之家必须在一周内补足到200万元。在出现的北京“福乐暖气漏水事件”、“东方一品装饰公司事件”和山东泰安“红木老板卷款逃匿”等突发事件后,居然之家都很好的履行了“先行赔付”的承诺。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企业赢得了诚信的好口碑。随后推出的“绿色环保”、“一个月内无理由退换货”、“同一品牌同一价”、送货“零延迟”服务等,进一步完善了营销策略创新的内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确立了居然之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三、明星代言,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居然之家在北京成功开设多家分店后,迅速向外阜扩张。以直营和特许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家居建材市场。为了提升居然之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加大了对品牌营销策略的创新和力度。从2005年开始,聘请知名影视明星陈宝国作为居然之家的形象代言人。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和各种公共媒体进行品牌宣传。“装房子,买家具,我只来居然之家”的广告语家喻户晓,陈宝国和居然之家的形象广告宣传随处可见,吸引着无数的消费者到居然之家选购家居建材产品。聘请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和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手段,是居然之家营销策略创新的一大亮点,迅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品牌效应显著。

篇(10)

1 引言。

2008 年12 月,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2009 年3 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东莞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即建设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2011 年,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东莞市政府通过《东莞市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工作方案》,计划五年内将东莞市建成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一系列的发展政策表明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发展环境、增强东莞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莞市要打造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研究如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的成长才能使东莞市“新兴物流城市”的目标得以实现。作为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东莞,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培育高水平运作的物流企业是其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对东莞市物流企业的深入调研,收集物流企业的运营数据并结合东莞实际,对如何发展东莞市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出方向性建议,进而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 东莞市物流业现状。

2.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发展物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直接影响物流业的运作和发展。东莞拥有发达的公路网络,其密度居广东省第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覆盖全市的公路网络系统,并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形成了完整的交通网络。东莞市水运资源丰富,港口资源优越,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目前全市海港资源主要由麻涌、沙田、沙角、长安和内河等五大港区组成。铁路资源丰富,共有四条过境铁路干线,来往港九、北京、上海、华东等地区非常便利,铁路网络优势明显,但更多地表现为客运和农产品运输。与东莞相邻的广州、深圳拥有两大国际机场,从东莞至广深机场,1 个小时均能到达,具备打造“无跑道机场”的各项条件。综合来看,东莞市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2.2 物流需求。

物流需求是物流业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物流市场的大小、需求特征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

2.2.1 社会物流总额巨大。社会物流总额是指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社会物流总额是衡量某区域物流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描述了社会每年需要流通处理的物品价值总额。

从社会物流总额构成看,东莞市的物流需求主要来自其工业产值与外贸进出口(见表1)。从工业总产值看,2012 年与2008 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从进口总额指标看,进口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近几年东莞市制造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高运作水平的物流企业的崛起能够满足制造业对物流的需求,做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

2.2.2 第二、三产业逐步增长。近五年来,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快速增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保持较高的增幅(见表2),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东莞市的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一个城市的物流需求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大,带来的物流增加值就越大。

从图1 可以看出,东莞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逐年增长,消费零售能力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东莞物流,特别是零售业物流的快速增长。

2.2.4 外贸进出口带动物流增长。东莞作为贸易出口城市,加工贸易在外贸出口中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庞大的外贸进出口带动了运输、仓储、快递业、货运业的发展。从东莞物流企业的构成就可以看出,目前运输企业和货运企业占据了东莞物流企业的半壁江山。图2 为东莞市近五年进出口总额。

3 东莞市物流企业发展动态。

3.1 物流企业分类。

东莞市物流企业按业务类型可划分为六大类:(1)运输企业;(2)仓储企业;(3)货代公司;(4)快递公司;(5)装卸搬运企业;(6)综合物流企业,其中,综合物流企业指的是经营综合物流业务的企业。目前,东莞市工商登记物流企业(包括独立纳税的分公司和分支机构)约2 500 家,登记营业网点4 500 多个。

按业务类型划分,六大类物流企业所占比例如图3 所示,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运输企业和货代公司。

作为物流两大支柱之一的运输企业在物流企业中所占比例为26%,这一数据体现了运输在物流中的重要地位;货代公司数量所占比例高达44%,但其营业规模不大。快递公司异军突起,成为近几年物流企业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部分,其数量和营业额节节攀升,成为物流企业中的生力军。

3.2 物流企业分布。

东莞市南城区的物流企业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20%,其次分别为长安、虎门、东城、沙田、莞城。分析可知,影响物流企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两点:第一,市场因素。靠近物流需求市场可以迅速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并取得订单,是物流企业考虑选址的重要因素。众多企业考虑到进出口贸易需求、运输需求、快递需求、城市物流配送需求等因素而选择了南城、长安、虎门等镇区。第二,地理因素。从物流企业的分布可知,物流企业往往愿意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枢纽点的地点,这也是物流企业考虑选址的另一重要因素。

3.3 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是决定市场集中度高低的首要因素。在特定的市场容量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东莞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平均职工人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主营业务收入等反映企业规模的指标远低于周边的广州、深圳等城市,市场集中度低。

3.3.2 物流企业模式单一且增值服务较少。近年来虽然东莞市物流企业服务品种正逐步增多,但目前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仍以运输、仓储、货代、搬运等传统服务为主,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增值服务少。在全市的物流企业中,能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企业不到10%,其余企业仅从事较单一的物流业务,资源整合能力较差。

3.3.3 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信息化水平较低。东莞市物流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在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信息化程度低,难以高效地调度和配置资源,使无效作业环节增加,物流成本上升。

3.3.4 企业物流人才匮乏。东莞市物流企业的专业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物流人才的培养途径。第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物流是操作性强的活动,对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物流的专门知识,也要具备计算机和物流系统知识,但目前东莞市此类人才严重缺乏。

4 经济转型升级下东莞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4.1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物流发展。

一方面,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东莞市设点,通过改制、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有效利用物流资源;另一方面,鼓励本土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增值业务,对自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政府可以选择素质高、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作为扶持对象,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把它们培养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物流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传统物流逐步提升为现代物流,推动东莞市物流业的发展。

4.2 大力开拓制造业物流,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制造业企业是物流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东莞制造业发达,每年有大量的物流需求量,但过去大量的物流需求都分流到广州、深圳等地。要促使东莞物流企业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产业链,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进而完善相关的物流配套服务。大力拓展制造业物流,促使制造业企业的巨大物流需求释放,积极调整战略,促进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联动,协同发展。

4.3 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通过信息化可以带动物流现代化。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市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其次,物流企业应逐步建立物流信息网,根据实际情况引进诸如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系统,对供应、生产、销售、储运、回收等物流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并与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用户连接起来,实现对物流环节的实时跟踪、查询、控制和管理。

4.4 重视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

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第一,加强物流企业与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第二,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东莞市于2010 年9 月3 日成立了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为物流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4.5 满足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走专业化物流之路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拥有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包括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物流企业可以依托这些产业走发展专业化物流之路,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东莞市统计局。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dgs.gov.cn/website/web2/art_list.jsp?columnid=1000,2013-05-08.

[2]唐蓉。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探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3):

3-5.

[3]王茂林,刘秉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J].

上一篇: 电商行业的发展 下一篇: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