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6 16:22: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阅读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阅读策略

篇(1)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了在小学数学中更好的教学,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内容,为数学“阅读”服务,为数学教学服务。

1、采用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总是讲解定义、定理等内容,学生不仅学得枯燥还毫无收获。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更喜欢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因此在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情境用数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学生数学,这样的阅读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时,我给他们呈现了一幅配有简单文字的美丽的校园图,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找一找数量是1、2、3、4、5……的东西,然后让每个学生都给自己的同桌讲一讲、说一说。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能了解了学校里的事物,在阅读中认识了数字、找到了数学的乐趣。

2、利用生活问题,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的学习是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合理的数学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内容时,我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关于学校位置方向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说出超市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公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人民桥在学校的哪个方向等等(如图所示)。这样的阅读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不仅能加深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还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策略二:“阅读”过程活动化

1、在小组合作中阅读

小组合作是互补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完成,还能在合作中完成自我价值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时,我就是指导学生在小组和作中进行阅读和学习的。首先,布置问题:结合自己的制作的平行四边形,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用恰当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发现。其次,指导学生独自阅读书中的数学内容,阅读完以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展和验证方法。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并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最终得出相关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仅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学习了新知识,还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目的、更高效

2、在动手操作中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学习有些数学内容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尤其是以文字的数学“阅读”中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而应该借助一些外在的辅助方式,像动手操作的方式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比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时,在讲课前,我就是让学生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理解“对称”这一概念的。先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白纸,让后让学生将白纸进行对折,并裁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最后将图形展开,指导学生观察。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操作的过程,再阅读对称的概念就很容易了,因为纸上的折痕就是对称轴。这样的操作阅读方式不仅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想象的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策略三:“阅读”方法多样化

1、重视技巧

在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和学习中也是讲究技巧的,有的数学问题是用文字来呈现的,并且在文字中有重要的数字,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首先要理清数字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关系,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列出相应的式子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余数”是什么,而是教给学生方法,我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成三角形,当学生摆完两个三角形以后就会发现,还剩下一个小木棒。这是我再给学生讲解什么是“余数”,当我讲解完以后学生不仅理解了7÷3=2……1,的含义,还理解了7、3、2、1分别表示什么,尤其是学生知道了“1”就是那个“余数”。只有教给学生适当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更清晰、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深化。

篇(2)

结合人教版Module 6 Unit 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的阅读材料,学生除了需要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这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绘画的主题以外,学生尤其还需要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以及深远影响,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绘画对象的转变,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这些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相关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历史变革的背景、变化与深远影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体验,在日常教学中,将课文中的精神和情感穿插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中,让学生深入体会。教学过程中认知的输入,也就是教学内容所赋予内涵的理解和内化就是情感形成的基础阶段,而设置良好的情感体验活动,获得体验,会有助于学习者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高中阶段的学习者在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学习者人生观的取向奠定了基础,同时学习者的自我表达是情感的主要输出方式。因此,英语语言作为工具能否为学习者的表达做好服务就至关重要。

2. 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于 2007年颁布,经过多次修订,应用至今,分为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达成有等级层次上的要求。初中要达到六级标准,而外语类的学校,高中毕业时要达到九级标准,普通高中学校达到八级标准就可以。标准(节选)表述如下:

情感态度目标:

从这个表各层次的表述中,可以明确看到对高中一、二年级学习者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目标的描述。在八级标准中,提出要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在七级目标中,两次将“合作”字眼放到不同的两项目标描述中,两级标准的表述中都有关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的情感目标达成的描述。这些就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非常肯定的标准和依据。

结合Module 6 Unit2 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一文,该文章介绍了几种不同形式的英语诗歌,让学生了解并赏析不同的英文诗歌并加以模仿。一开始学生听到要写英文诗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一定写不好,在学完文章了解不同格式的诗歌文体后,发现自己其实完全可以尝试着写出优美的诗歌。尤其像cinquain 这种格式,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模仿出来,而且在写完后的分组交流中,大家也都十分乐意把自己写的诗歌展示出来,同时又可以向组内其他同学学习。在诗歌中,学生可以表达对宠物的喜爱、对同学的关心、对教师的尊重。以分组教学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为切入点,设计适合的课堂活动,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小组教学形式的帮助下,让学习者合作起来,一起思考,一起展现。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习者的情感理解情况和语言学习效果,以及兴趣、自信、勇气、合作等情感态度目标范畴中提到的情况,对学习者形成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更客观、更准确,学习者会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启示与建议

情感的成长是人发展过程的必然需要,而语言教学不能忽视这种情感成长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沟通情感,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运用方法和表达。结合我国近几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笔者参考前人研究,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1. 教师要对《英语课程标准》提高认识。教学设计中多采取能体现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的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情感融入更有利,把教学内容与现实情感相结合,让学习者体验体会人文情感的方式对于拉近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会有很好的情感提升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50―01

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也悄然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主体得以体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合作,展示探究学习。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发现,当前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阅读指导中缺乏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课堂互动多但效率不高,缺乏问题生成的及时性与灵活性。那么,怎样才能使阅读教学做到真正的高效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躬身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从中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打造高效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是指不需要强制就能自然而然进行阅读的行为。不容置疑,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阅读质量、阅读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所以,语文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就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阅读时应尽量做到安静,这样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二是养成默读的习惯,能提高阅读速度;三是培养凡读书就动笔的习惯,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也可以及时记下当时一刹那的阅读心得体会,有利于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四是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阅读贵在坚持,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⒂屑大的帮助;五是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打造高效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作为教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判断、理解、分析、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要加强课堂阅读指导,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对重点阅读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阅读《故乡》一文后,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和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体现出来的。教师可以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好多学生完成得都很棒。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些老师巧设质疑,也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确,对话概念自引进语文教学以来,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本意识,关注到了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促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思想的变革,真正让学生回归到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性地位上来。因此,恰当地运用对话策略是建设高效阅读课堂,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一、营造对话氛围

巴赫金在《文本·对话与人文》中指出:“真理只能在平等的人的生存交往过程中,在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才能被揭示出来……”在这里,巴赫金强调了对话的平等性。这抓住了营造对话氛围的关键。要激起对话兴趣,引导对话深入,乐学是基础,尊重是关键。首先要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目中有“人”,彼此尊重,缩小心理距离,用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关怀的、互助的方式对话。从教师角度来说,对对话对象进行激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之中,教师应成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威廉姆·多尔所定位的“平等中的首席”。其次强调阅读课堂对话的愉悦性和公平性。这体现在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上,也体现为对学生话语的认可、理解和接受上。教师要使自己愉悦地接纳学生的话语,就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尤其在阅读课堂对话出现观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时,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对话的愉悦性还体现在语言上,肯定的鼓励的语言,快乐的微笑的态势语言都将引起对话上的情感共鸣和收获对话的成就感。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挖掘对话话题

为什么提“话题”而不说“问题”?话题与问题的区别就在于:话题的思维空间大,学生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仅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对话过程中答案意识淡化,交谈所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正如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所言:“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往往是对话的好话题。通过这样的对话将使学生解除疑点,豁然开朗,正所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一位教师在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将疑点集中在“杜十娘既然有那么多的珍珠宝贝,为什么还要跳河自尽”这一话题上。通过对话,学生弱化了现念对这一问题的支配,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置身于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对杜十娘为什么要以此举来反抗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悲剧的崇高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并对小说着力渲染悲剧结局的表达效果有了更深入和更明确的理解。又如在《雷雨》一文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十分复杂,在教学中,有同学提出“周朴园是否真心爱鲁侍萍”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出许多不同的见解。

三、提升对话深度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素养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其效果与学生对作品的了解、阅读和思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深度的对话。从理解文本的一般思维过程来看,提升对话深度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诵读和思考。

先说诵读。诵读的实质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是的,言为心声,任何文本言语都不单是词句意义的载体,其中必然充溢着作者在特定语境中某种独特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意味。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学生不断调整着文本言语与诵读出来的声音形态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感悟文本的情意、韵味等。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教师可以通过两种语气语调朗读:一种是连贯流畅包含激情的,正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一种是压抑、叹息、茫然的。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好,从而自然地感受到杜甫辗转于动荡年代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绪。

再说思考。阅读教学是“有我”的,学生是以“整个人”来参与、来体验、来对话、来提升的。“阅读中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如讲读余秋雨的《道士塔》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就不能简单地将主旨归结之后告诉给学生就了事,而应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作者对外族文化劫掠者、王圆录、满清官员、满清政府等不同对象的不同感情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在对话中明白作者对外族文化劫掠者的痛恨之情,对敦煌文化罪人王圆录的“哀其愚昧,怒其贪婪”痛心无奈之情,对视民族文化如草芥的满清官员和满清政府的批判之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那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让学生看到了作者那份阅尽沧桑而不改的爱国之心。对文章的理解深刻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也激起了学生的深深共鸣。

四、捕捉对话契机

篇(5)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阻碍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也属于一种交流、沟通方式,主要指处理文字的能力以及接收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想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比如看杂志时、和其他人签合约时都会要求当事人阅读、分析,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因此,为了使初中生能够尽早适应社会,更快适应工作环境,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对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普遍存在低效现象,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积极探究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观念。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进而喜欢阅读,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2)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仅靠学生自己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更科学合理,同时,教师采用积极灵活的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2.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实行探究性阅。

读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阅读教学方式以学生认知为教学目的,违背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不断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实行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去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W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在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实现了阅读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团队意识。

3.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改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新策略。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在符合阅读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阅读教学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目前,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广泛涉猎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相比于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海洋,只能成为九牛一毛。这就要求初中生的阅读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上,而是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拓展阅读视野。从小说到诗歌,从散文到戏曲,要尽量多地涉猎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如小说《项链》,诗歌《再别康桥》等,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这其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并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知道什么该读不该读,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能够加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阅读需要不断地坚持。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加之教师民主的教学观念,就可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篇(6)

1.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 “只教不读”的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角还是初中语文教师,这样的角色设定让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阅读内容,而并没有真正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阅读,顾名思义要从“阅”和“读”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堂上学生进行“读”的时间几乎为零,这样会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十分陌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不牢固,想要创新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2.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往往会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探究欲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态度应该是主动地、开放地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容易对初中阅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更容易让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事倍功半。

3.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不灵活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分析式的,语文教师习惯性在课堂上以一部分阅读材料作为样本,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包括修辞手法、情感分析等。通过这样的分析,有些教师还喜欢在阅读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模仿样本进行写作,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毫无新鲜感,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对阅读浓烈兴趣。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虽然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想要更好地培养全面的高素质语文人才,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大大降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那么,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呢?

1.打破单纯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情绪

对于单纯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一定会产生厌倦情绪的,想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情绪,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动脑筋。例如,在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不能针对材料自己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什么是欺骗”“文中的欺骗有什么深意”等。通过对这些问题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对文章中“什么是善意的欺骗,什么是真正的欺骗”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从单纯地接受阅读材料过渡到能够思考阅读材料,再到通过阅读收获自身不一样的感悟,这才是初中语文课堂阅读应该达到的效果。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7)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1、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播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扎根人文。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会产生的智慧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

3、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阅读活动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平台。

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才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唯有交流才能思想与思想交锋,唯有交流才能观点与观点撞击,才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表现自我;二是舞台保障,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宽裕的活动范围去讨论去探究去体验成功;三是机遇的保障,给学生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人人平等,才能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激活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发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学生的情感资源库一旦被激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将会得到实现。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一)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

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好。(2)知道写出了什么?好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篇(8)

前言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科目,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学老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所以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任务花在阅读教学的构思上面,真正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提升W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让阅读教学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和进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更多的问题,要想将教学策略高效的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面,教师必须仔细分析和探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下两点就是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

初中语文教学是比较基础的科目,它的开展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而初中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教学效果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直接相关,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是存在最主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用到多媒体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营造更轻松的教学氛围。

1.2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内涵,满足不了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有的甚至已经偏离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的,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缺乏,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体验自身生活,调动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让阅读教学更贴近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初一人教版《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内容时,文章主要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的感情,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回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借助文章的写作手法描述自己对母亲对深刻的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更深一步的感受和学习课文,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2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是教学互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春》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思维的延展,理解作者热爱春天的那种强烈情感,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的笔记。春这一课里面的优美语句和写作方法非常多:“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比如这句就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对于这类语句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更好的改革。

三、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升。在初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和理念,总结教学经验,让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特征,掌握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真正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率。

篇(9)

英语绘本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多种体裁的英语绘本可以综合提高学生摄取信息的能力,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英语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阅读是积累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已学的词汇,还可以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句型用法,促进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解读题目,启发学生想象能力

绘本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媒介,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借助生动的图画理解文章语句的意思。拿到一本绘本,老师可以不必急于向学生介绍故事的内容,先从故事的题目解读入手,让学生从题目明确故事的主角人物,猜测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进入阅读的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热情进入绘本阅读,将会收获良好的效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应的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猜测故事的结果。如绘本《FiveMinutes’Peace》,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绘本的题目以及几张图片,让学生翻译题目的意思。学生都能说出是“安静五分钟”。老师接着把图片按照顺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猜测是谁想“安静五分钟”。学生能够读懂图片,象妈妈带着东西离开,一直想避开淘气的孩子们,由此可以看出是“象妈妈要安静五分钟”。为什么象妈妈想要五分钟安静的时间呢?学生不用读文章,直接从图片就可以看出是因为“象宝宝”太淘气。那么象妈妈的这个愿望实现了吗?根据图片,有的学生猜测实现了,因为象妈妈在安静地看报纸,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象宝宝们肯定马上就能来到。做足了阅读前的准备,学生会急切地投入阅读中。读到最后,学生释然:Whereshehadthreeminutesandforty-fivesecondsofpeacebeforetheyallcametojoinher.象妈妈只得到了三分四十五秒的安静时间。学生为了急切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快速高效地完成了绘本故事的阅读。

二、主动质疑,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虽然绘本不是英语教材,在阅读时不必精读细研,但是在梳理故事情节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加深对故事主题内涵的理解。每一部绘本作品都有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学生在质疑中逐层理解故事内容。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质疑,说明学生思维在动,阅读的效果在提高。老师可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要先找疑点,一般绘本内容比较简单,通常从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处质疑,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对文中主人公的态度进行质疑,增强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如绘本《FiveLittleMonkeysWashTheCar》,因为车子太破,猴妈妈决定把车卖掉。但是谁也不喜欢脏乎乎的车,所以需要洗一洗,但是洗完之后车子仍然是锈迹斑斑,而且还有臭味。老师此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把车顺利卖出去呢?猜测一下小猴子会怎样做。学生在质疑时更加强了对绘本故事情节的深刻探讨。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说句子,遇到不会说的单词,老师可以帮忙。把所想到的方法都写到黑板上,看看谁比小猴子更聪明。学生积极想办法,有的要在车身上画图案,有的要重新喷漆,还有的学生喷香水,装饰鲜花等。然后老师把小猴子们想的方法展示出来,学生都比较兴奋,非常有激情进入下文的阅读学习。老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边读边思考,随时加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1]。

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二、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学生缺乏情感体验

教育要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被多元的教学方式所替代[2]。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才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所学文本里的某个或某部分的情景描述,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将场景重现,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这种教学设计的确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也轻松许多,但这种情景创设很多时候是华而不实,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并未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这种角色扮演中,可提供的角色是有限的,所以真正参与到这种教学活动的学生只有几个学生代表,班里其他的学生往往被隔离出去,成为了观众。

2、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学生学习效果低下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目标要三维立体化,要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设定[3],很多初中语文将这三维目标错误地解读为独立的显性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前做教学设计时将这三维目标都条分缕析地设定出来。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应该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一种隐性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一堂课就能看到成效的,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常“闭门造车”,盲目地将教学目标生搬硬套地落到“实处”。

3、阅读安排时间不足,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为了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号召,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加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表演、对话、快问快答等。再加上现代教学设备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被发挥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将大量的文章背景、课文知识点、图片、视频等集中编辑在课件中,再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这些“重要内容”快捷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课堂气氛活跃。阅读课本应该是对文本的解读,结果由于各种“花哨”的教学活动,一节语文阅读课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书的声音。而一位经验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此的看法是,将学生读书的时间安排在课下,才能把课堂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三、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解决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具有可调整性

新课标上规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务必均衡,切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为了使阅读教学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教学内容来确立,如可采用“使学生能……”之类的设计书写方式。由于课堂教学的不可预期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使其具有可调整性,以备出现课堂节奏被打乱的情况时,整个课堂活动不会因为教学目标的僵化而变得混乱无序。

2、营造开放教学氛围,学生心态轻松自由

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品读、体味、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底蕴和精神[4],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后,能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启迪,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归根结底应该是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感受到审美的情趣的课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富有人文情感的轻松开放氛围的阅读课堂。这种富有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就需要教师从人性角度出发,真正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要善于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管是在分数上的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在教师的眼中都应该对他们持有同等的信任和期待。

3、创设真实阅读情境,注重学生阅读情感熏陶

真实有效的阅读情境不能脱离全体学生,必须紧扣教学内容[5],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师在制定语文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情境创设时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风向标,不可以脱离目标盲目地创设所谓新颖的阅读情境。阅读课堂上情境创设为避免热闹气氛群脱离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指挥,控制好教学氛围和学生情绪。

4、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课堂自主思考

课堂上学生阅读时间的分配属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管理的范畴,只有在课堂上保证了学生自学的时间,才是最基本地保障了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合理安排规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让学生的自主独立阅读,积极引导学生课堂自主思考同时处理好学生独立阅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关系。

四、结语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跳而就,也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才能求得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5期

[2]赵丽霞;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J];天津教育;2014年08期

上一篇: 小学生优秀事迹自述 下一篇: 关于通讯的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