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2: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关于通讯的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本情况
合同护士比例:我院有临床护士57人,其中合同护士41人(71.8%)。合同护士学历:大专毕业6人(14.6%);中专毕业30人(73.2%);职高学校毕业5人(12.2%)。职称情况:护师4人;护士32人。招聘方式:一部分从实习生中择优录用,另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
存在问题
整体素质偏差:一方面表现是临床经验不足。我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大多数为刚毕业的低年资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较短,因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足。另一方面是业务素质差。近几年卫校毕业的中专生,不注重学习,不求上进,专业技术和基础知识都不扎实。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满足于做完工作而不是做好工作,加上吃苦耐劳精神差,责任心不强,导致她们在具体工作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并且不能与患者进行较好的沟通。
稳定性差:合同护士待遇低,发展机会少,前途无保障,因此思想不稳定,哪儿的薪酬高就去哪儿,不想着怎样把工作干好,把医院建设好,而是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消极心理,甚至于取得上岗资格就走人。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重视经济成本,忽视质量因素:科室为了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压缩护士人员编制;另一方面是大量聘用合同护士。科室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成本的问题,而忽视了合同护士的整体素质问题,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
措 施
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向院领导反应,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重视合同护士的素质培养,让他们明白护理质量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合同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只有尊重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量合理聘用合同护士,同时建议引进一些护理大本生来充实护理队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严格招聘程序,把住“入门”关:必须是国家正规的护士学校或护理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取得执业证书者优先录用,刚毕业的学生给1次考试的机会,未考取者予以辞退处理。入院时进行严格的“三基”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试用3个月,试用期满后根据平时的工作表现择优录取。
规范岗位培训,加强继续教育:⑴培训内容:①为保证医院的基础护理水平,对新入院的合同护士要进行为期一月的岗前培训,加强合同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内容包括: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仪容仪表,医德医风与职业道德,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等。②为了提高合同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分别派她们到各科室轮转学习,进行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③护理部每季度组织1次学术活动,各科室每个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和业务查房,旨在进一步巩固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流程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开阔合同护士的视野,提高专科业务知识及护理水平。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性的进行考试,考试达到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不及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并实行末位淘汰制。④为了提高合同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技能,多次强化合同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技能及抢救中使用抢救仪器的操作培训,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率,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⑵加强继续教育:高品质的服务来自于高素质的护士,医院及护理部积极鼓励她们参加各种继续再教育,如昆医举办的护理大专班、中医学院护理大专函授班等。每年医院都补助购买好医生网卡,要求学完全部学分,年终医院进行考核。轮流选派合同护士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或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合同护士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全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①尊重合同护士,实现人文关怀:医院大量的护理工作由合同护士承担着,长期倒班,工作比较辛苦,因此在生活上关心她们,工作上鼓励她们、重视她们,多倾听她们的心声,让她们切身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②承认合同护士的劳动价值,做到同工同酬:对合同护士除工资中国家规定的几项补贴外,其余待遇与在编护士一样。使合同护士真正体会到医院的关心,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③运用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合同护士综合素质:对于优秀的合同护士科室聘为骨干,承担着主班、教学和质控的重要工作,并为其创造更多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激发了合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合同护士的竞争意识,全院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奋发向上的氛围,对稳定和提高我院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护理部严格按照医院的管理制度每年对合同护士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考评优良者给予奖励并选派外出进修学习;合格者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改正;不合格者,予以解聘。通过严格的考核和管理,使合同护士有了危机意识,也促使她们更加勤奋和努力地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项目(50579101)。
作者简介:熊学兵(1976-),男,河南信阳人,管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瑞士圣加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任佩瑜(1952-),男,重庆人,四川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1-0089-04 收稿日期:2009-11-20
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可以被看成一个生命系统。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子系统、支持性价值活动子系统、组织业务流程子系统等。正如生命系统的演化具有超循环结构一样,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也是以超循环结构的形式演化和发展的,而且组织知识管理超循环系统也是有等级性的循环发展系统。
一、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理论(Hyereyele Theory)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根(M.Eigen)于1970年提出的。超循环理论认为,从化学演化向生命演化的过渡中必然有一个分子的自组织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非生命物质依靠复杂的超循环结构实现了向生命物质的质的跨越。
该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采取超循环形式的自组织过程。超循环理论把生物化学中的循环现象分为不同的层次。反应循环是系统运行的基本反应序列,靠系统外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来驱动,其中任何一步的产物是先前某一步的反应物。反应循环是较低级的组织形式,其反应式如下:
在反应循环中,M在催化剂E的催化下,形成中间复合物EM,再转化为EN,最后释放出生成物N和催化剂E,继而催化剂E又加入下一轮新的反应行列。在这种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等同于中间物的循环复原,因此反应循环相似于生命系统的第一特征――新陈代谢。
催化循环由若干组织的反应循环构成,并相互联系形成自催化循环或交叉催化循环。它是比反应循环更高级的组织形式,表现出较高级的组织水平。其反应式如下:
这是一个简单的自催化反应循环。反应物M在催化剂N的作用下生成更多的N,其中一部分生成物N又作为催化剂转入下一轮新的反应。这样往复来回,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自催化循环。
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物相互催化、相互生成时就构成了交叉催化反应循环。在交叉催化反应循环内部可以包含自催化反应循环。图3所示的是一个简单的交叉催化反应。
超循环是由若干催化循环通过功能耦合形成的高级循环,是比催化循环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是以催化循环作为亚单元,并通过功能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再循环。也就是说,它是循环的循环、复杂反应的循环。通过循环过程的进行,每个要素既能自我复制,又能对其他要素产生催化作用,实现功能性的综合,提高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使系统具有自组织所需的全部性质,能够稳定地、相干地、自我优化地演化。
二、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超循环机理分析
借鉴刘刚(2007)的知识网络超循环结构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具有知识反应循环、知识催化循环和知识超循环三个层次。
(一)反应循环
根据组织知识管理理论,组织是知识的集合体,组织的运动是组织中的知识按序转化的过程(Grant,1996)。在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中,伴随着系统组织的运动,知识则沿着“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部化”(Inter-nalization)的路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知识管理系统每运动一个周期,系统的知识就沿着S-E-C-I路径循环一次。S-E-C-I构成了知识转化序列――知识反应循环。知识反应循环开始于从外部获取知识(包括各种技术、经验、教训等),并与系统内部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即“内部化(I)”环节。然后,沿着S-E-C-I序列循环演化,并在“外部化(E)”环节分离出来,输出到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外部。这样,组织的知识就在不断地、周而复始地重复自身的反应循环(刘刚.2007)。知识反应循环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较低级的组织形式,也是系统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催化循环
刘刚(2007)认为,知识具有可传播和可分享性,这种特性使知识在反应循环中所产生的知识,如管理经验、生产技能、操作技巧等,可以在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内部得到迅速扩散和广泛的传播,即组织内部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在知识反应循环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原先没有掌握的许多知识。换言之。通过知识反应循环中的知识“内部化(I)”到“社会化(s)”过程,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知识资本总量增加了,即出现了知识增量。这样,对知识反应循环来说,下一轮的循环就不会停留在上一轮的知识总量上,而是在一个更大的知识总量上运行。其次,知识还具有可积累性。可积累性使知识在反应循环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积聚和叠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必将通过“外部化(E)”到“组合化(C)”的过程发生质的突变,产生新质的知识,如专利、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等(刘刚,2007)。
(三)知识超循环
知识具有外部性。公共产品的知识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某一组织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新知识,很大一部分会外溢出去。它不仅包括产品生产的技术、产品的款式、花样等,还包括产品的市场信息、产地品牌、组织的管理方式等等。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仅存在于组织本身的知识管理系统内部,而且存在于组织之间,如组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之间等,甚至产业之间或者国家之间,表现为知识在不同组织之间的扩散、传播、转移和获取以及组织间知识非线性的交互作用。这种知识非线性的交互作用来自于一个组织所产生的增量和新质知识的“溢出-扩散”及其他组织对这种“溢出一扩散”知识的“学习-应用”(刘刚,2007)。任何一个组织,必然受到其他组织知识的“溢出-扩散”效应的影响。当然,组织知识的“溢出-扩散”效应要受到组织的知识缺口、组织间的知识关联性、知识溢出的时间、空间、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个组织主要受到来自它的上游组织所产生的增量和新质知识的“溢出一扩散”作用,因为它们之间的知识是互补的、递进的。这样,通过增量和新质知识的“溢出-扩散”效应,上游组织把自身的知识反应循环、催化循环与下游组织
连接起来,指导和控制着下游组织的知识循环,构成了知识超循环(刘刚,2007)。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反应循环,各子系统(反应循环)在某一阶段的工作又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催化支持。比如说,知识转移的循环是指知识转移内部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每一项知识转移工作都是在已有知识获取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该项知识转移工作又会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催化支持。如果使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循环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状态下进行,它就能获得自主性和方向性。这个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每个元素既能自复制,又能对下一元素的产生提供催化作用。组织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内各个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自组织机制,从而使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向更高的有序状态进化。如果我们把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看作一个生命体,则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子系统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基因,而知识管理支持性价值子系统和组织业务流程子系统则成为进化过程中的突变体。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子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信息(编码),如知识获取能力、转移能力、共享能力及组织政策、经验等。这些信息就如同突变体编码的复制酶。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不断地运行活动,接受组织乃至社会的选择,才有可能保持已经积累的各种信息,并获得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发展,也就是必须不断地复制自己。
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在时间轴上相互联系,形成二级循环网络。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每一个子系统(反应循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催化支持――产品、经验、信息等,从而形成催化循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各子系统的催化循环在功能上相互耦合,相互提供催化支持,形成一个超循环系统。形成超循环的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竞争又协同,从而选择和进化,使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向有序方向演化。
基于超循环的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进化的原理就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非线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各种超循环组织的形成、发展、解构和重组,超循环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非线性作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应用超循环这种耦合机制,既可整合组织内在知识,减少复制误差,又可接受外来知识,实现复杂与变异、分解与合成、耦合与隔离、竞争与协同、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积累起巨大的知识量,完成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自整合、自稳定、自维持、自创立、自学习、自复制等功能,促进其产生与进化,向有序方向发展。
总之,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超循环是能够提供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这种超循环强调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以及组成要素之间的功能耦合和循环催化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包含多个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多重反馈结构的超循环组织,实现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向高级有序结构的演化。
三、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演化的超循环组织结构
(一)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纵观国内外对组织知识管理内涵的研究,组织知识管理过程不外乎知识的采集、组织、转移、共享、创新和应用。组织知识与业务流程具有内在的相关性。组织知识贯穿于各个业务流程中,形成知识碎片。要让知识更好地为组织服务。必须把组织的知识与具体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应用,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因此,本文建构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模型(见图5)。
1.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系统;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具有远离平衡态的特征,并表现出阶段性;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涉及多因素、远离平衡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各要素之间必然存在着非线性作用。
2.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失稳特征。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演化具有诱发和涨落的机理。涨落诱发了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演化。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不仅受其内部涨落的影响,由于其开放性,它还受到外界各种涨落的影响。也就是说系统不但有内涨落,也有外涨落,同时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演化过程具有分叉机理。
(二)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超循环组织结构
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超循环组织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丰富的,有不同的结合途径和表现形式。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中既存在倍增效应的正反馈,也有起自稳定作用的负反馈,整个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由一系列多重正负反馈结构构成的超循环组织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功能耦合和循环互动,促使系统向高级有序方向演化。
如图6所示,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子系统超循环组织模块、组织知识管理的支持性价值活动子系统超循环组织模块、组织基本业务流程子系统超循环组织模块,直接反映出各个子系统模块间的循环、耦合和反馈关系。吴杰认为,在这些反馈循环关系中,人和知识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组织知识管理的本质。从知识和人这两者的结合出发,可以发现,人把知识激活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这一环节要借助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和智慧的结晶创造知识资源;另一个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这一环节主要是赋予知识以智慧,让知识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需求中发挥作用和增值,以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这两个环节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它们是不同子系统超循环组织间的循环“催化剂”。
组织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模块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应用。知识获取就是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从组织内外部收集、寻找、产生、捕获有价值的知识。组织可以从前期积累下来的标准化知识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增大研发投入取得技术,从组织各部门收集信息;也可以引进人才,借鉴先进组织的经验,从咨询公司购买方案,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获取知识;也可以从战略联盟或者收购组织中获取知识。知识转移就是建立组织内外各种知识转移渠道,如人员转移、电子邮件、组样技术、电话、视频会议、面对面会议、培训会议和课程、专家知识转移团队、实践社团和利益集团、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传真、书面报告、手册等,通过产品或设备等把知识转移到需要的地方,还包括知识的保护。知识共享就是指组织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共享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为实现知识共享,首先,组织高层领导要重视并推动、带头实施知识共享。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和渠道。第三,要采取措施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化和共享。组织知识创新就是在组织已有的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内部的群体成员之间以及这些成员与组织外部的上下游组织、用户之间共同分享知识,产生知识萌芽,即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概念,并证明这些概念对可利用的市场信息、组织知识愿景以及商业运作模式和技术可行性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制造产品原型,最终通过产品原型与其他部门、组织以及用户之间进行知识的交叉测
试(蒋翠清,2007)。知识应用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应用可以理解为组织对获取、吸收的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并实际运用到业务流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制定决策的过程。知识应用的最终目的是组织价值的具体实现。知识应用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新知识的应用必然要与组织原有知识进行整合,进而变为组织掌握的知识,进入下一个知识应用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很多,有知识本身的特性,也有个人与组织的因素,三者共同影响着组织的知识应用过程。信息技术能够对知识应用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信息技术只是知识应用的工具而不是知识应用的全部(刘丛军,2008)。这些影响因素相互耦合、循环互动,形成包含多重反馈的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超循环组织。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65-01
在状态检修条件下,设备检修周期充分延长,在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同时对设备巡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人员实施的巡视成为电力企业的一项核心生产任务。设备巡视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状态检修策略,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即使在将来智能电网实现全面在线监测的条件下,人工巡视管理也将是一个有益、有效和必须的管理需求。
目前,设备巡视普遍存在任务下发后无法对巡视过程实施管理的问题,现场巡视标准化作业难以落到实处。因此,针对巡视的重要性以及巡视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巡视过程管理势在必行。
1 巡视管理系统研制理论依据
1.1 过程管理理论
依据孔茨等人的过程管理学派经典理论,巡视管理应当有计划、组织、人员、领导和控制等关键要素,通过协调实现五项要素的综合运用。
1.2 科学管理理论
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这要求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实施规范化并对执行者进行深入培训。
1.3 安全人机工程原理
依据人、机、环境等特点,通过先进的作业指导软件实现人与机器的最佳结合,实现系统安全与最优工效。
2 解决方案
基于二维码的的设备实时巡视系统集掌上PDA、二维码技术、数据库和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于一体,使现场的巡视直接置于管理之中。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生产管理系统、设备二维码标签、手持式智能巡视仪。基于人机理论,通过对人员心理的分析,对人员与智能巡视仪等辅助设备进行分工,合理设计系统相关功能。
2.1 二维码技术应用简述
首先,在设备上张贴二维码标签。二维码(如PDF417码等)技术成熟、投入及管理成本廉价、信息量大、安全保密、容错能力强、尺寸可调,目前是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之一。与射频识别技术RFID相比,二维码技术具有通用性更强、制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等优点。
2.2 智能巡视仪简介
手持式智能巡视仪是由主模块及电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非编码键盘等组成的基本配置型PDA以及全球定位模块、二维码红外识别专用模块组成。智能巡视仪提供强大的数据采集、处理功能,具有操作简便、二维码识别快速准确等特点。采用主流操作系统,通过外加专业二维码识别器实现对二维码的无障碍读取。
2.3 管理系统简介
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各项管理功能。从行政及专业两个方面设置人员权限。实现分权限登录控制,实现设备台帐建立、修改与维护,生成基于设备台帐的设备二维码标签。运行管理部分可分专业设置,其中变电部分包括记录定制功能等,实现作业指导书、新增维护记录等功能。
2.3.1 实现巡视任务派发功能
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可下发巡视任务;巡视任务实施功能,运维人员通过掌上PDA实施巡视,依次扫描各设备二维码,规范化巡视设备,记录有关巡视数据;断路器压力记录、避雷器动作记录、避雷器泄漏电流记录、蓄电池记录、设备测温记录分别存贮有关巡视数据并提供查询功能。巡视任务方式灵活。巡视任务可下发,也可通过智能巡视仪执行巡视作业后直接上传数据。巡视多媒体数据从智能巡视仪上传,同时支持手工录入巡视数据。
2.3.2 实现绩效分析功能
班长等管理人员对班组成员巡视用时、发现缺陷情况进行巡视时间图形分析、巡视数据图形分析功能。
2.3.3 实现数据查阅功能
实现缺陷记录查阅、修改、危险点记录查询、缺陷统计功能,支持远方对缺陷定性专家库、缺陷处理专家库进行查询,支持后台维护专家库。其中缺陷记录内容包括:发现的缺陷、缺陷类别、消除情况、发现人、消除人等。记录关联具体设备,在下发巡视任务开展巡视时提示检查缺陷发展状况,巡视时可同步记录缺陷。
2.3.4 数据管理技术先进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等主流技术实现,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数据实时记录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实现智能巡视仪与数据库实时交换大容量数据。
2.3.5 通信方式灵活多样
在通信技术方面,应用主流3G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支持大容量的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的实时传输。同时支持Wifi、局域网、VPN等多种网络结构。
2.4 安全保障措施简介
在安全性方面,首先系统采用分级授权机制,只有经过授权方可进行作业。其次,智能巡视仪采用软件技术禁止和锁定互联网等应用,同时加装专业防病毒软件。最后,在系统中应用防火墙技术实现内外网隔离。
3 应用效果
通过试用,该系统能够真正实现巡视作业标准化以及巡视实时管理。
3.1 人机工程原理指导下的巡视作业标准化
巡视时,系统下发巡视任务给运行人员,运行人员携带手持式智能巡视仪(掌上PDA)开展现场巡视。运行人员对待巡视设备逐个扫描二维码确认设备,系统根据设备类型、季节变换自动生成巡视项目要点,同步提示设备遗留缺陷,加强了对设备缺陷的过程管理与监督,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的新进展,保障设备缺陷发展状况在控。巡视要点由运行人员逐项巡视后确认,同时记录巡视数据及缺陷。
通过智能巡视仪内置的《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指导巡视作业,巡视真正实现了标准化,防止了人员对巡视要素的掌握不全面对巡视质量的影响,实现了对设备缺陷的过程监控,杜绝巡视管理安全漏洞。
系统内置电网缺陷、事故处理专家库,该系统内置各类缺陷定性、故障原因、材料、关键步骤及安措等内容,实现巡视、缺陷、事故处理“一站式服务”。
3.2 实现巡视作业在线监控
新的巡视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巡视管理的粗放方式,实现巡视实时管理,巡视过程同步记录GPS位置、巡视时间、巡视设备数据,实现全时在控,巡视到位率100%,杜绝漏巡设备给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巡视的同时,管理人员就可检查和分析人员巡视质量与效率,改变了巡视过程无人管理、无法检查的现状,确保了巡视过程可控。系统生成人员巡视时间成本曲线可用于辅助决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生成设备参数曲线供技术人员分析判断。
一、培训对象:凡经闽建审批[2003]22号、[2003]78号文批准同意初始注册的监理工程师,均应参加本次上岗培训。未参加岗前培训的不得上岗执业。
二、培训内容建设法律、法规概述,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三、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时间:
2003年6月23日~28日(6月23日报到)
培训地点:福州市华林路169号(武夷大酒店)
四、培训收费:监理工程师上岗培训费用按有关规定收取。培训期间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请各学员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时参加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20-02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科技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活到老学到老显得更加重要,作为通信行业的员工,随着客户对通信速率不断加快的需求,客户对通信容量不断加大的需求、客户对高带宽的需求、客户对高效服务的需求、客户对服务质量的需求等,使得在职培训成为不可缺少的工作,并且越来越重要。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作为通信行业的在职培训老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知识滞后,起不到培训应有的作用
由于技术更新很快,学好一门技术,除需要学透原理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学透原理的过程相当费时、费心,因为一门技术往往牵涉到许多其他学科,需查阅许多资料,需要反复推敲。如:要学透EPON,你得知道:《光纤通信》、《波分复用》、《时分复用》、《计算机基础知识》、《VLAN划分》等相关知识。光学透原理是不行的,因为一门技术,原理固然重要,实际操作更重要。企业搞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维护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员工技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实操比原理更难学,因为我们运营商的设备一般都是在网运营的设备,为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稳定的网络,非维护人员不得接触网络,以免破坏网管数据,造成通信事故,影响正常的通信。由于以上原因,作为通信行业的在职培训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滞后现网所使用的技术,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受训学员在实际操作方面往往比培训师懂得多,培训师经验远不如一些优秀的一线员工,使得培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经验不足,对员工帮助有限
作为通信行业的员工,现在都很忙,每个人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很难抽出身。企业一旦安排某人出来培训,就是想通过培训使他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办事效率、提高维护技能、降低维护成本、降低故障概率。由于他们长期从事这种工作,平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很多案例是他们摸索出来的,是我们企业培训师所欠缺的。为节约成本,我们企业培训师的人数有限,我们企业培训师每人都承担几门课程的培训,不可能长期从事一门技术的研究,所以某门技术的实战经验绝对无法与一线员工相比。为使学员能掌握更多技术,经验更加丰富,我们在上课时增加了经验交流这一块,学员如果有独到的经验,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会给学员一定的奖励,结业考核时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大家经验分享,鼓励大家互相学习,同时增加我们培训师的技能和案例,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
三、课件制作过程费时,需投入大量精力
想讲好一门课,其实PPT很重要,一个好的PPT不但能使学员上课轻松愉快,而且能帮助学员理解课程,使学员对这门课感兴趣,愿意听课,提高听课效率。但是怎样才能做出好的PPT呢?第一:要做到对所讲授课程非常熟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第二:控制文本大小,内容务必做到精简、短少、涵盖重点,注意控制每张幻灯片上文本行数;避免糟糕的图文编排,这样会使层次混乱;保持简介有力的版面设计。第三:不要选择与演讲主题不相关的模板;不要制作过于绚丽的动画效果;不要使用过多的色彩;一张幻灯片上不要使用过多的图片;不要使用过多的字体;幻灯片张数不要过多。第四:一张幻灯片应对应一个主题;一张议程表,让观众了解演讲进程;字体颜色与底图呈现对比,清晰易读;加入公司Logo,增强专业感;尽量使用机构VI中的标准色系;适当引用图片、图表等帮助说明;尽量用数字说明,增强说服力。做好一门课程的PPT,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将这门课程的内容简单堆砌,需要合理编排,精心准备,反复推敲。
四、技术更新快,学习能力有限
由于现在科技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使得我们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如:2011年我们参加厂家组织的EPON技术培训,当时的宽带接入多数用户仍然是ADSL;对某些老用户改造以及宽带提速,使用PON+LAN或者PON+ADSL方式;运营商提倡使用FTTH,因为FTTH不但带宽宽,而且故障率低,操作简单,从而能够节约维护成本。对EPON技术的业务开通和简单排障刚刚了解,还没有特别精通,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这项工作被迫中止。2012年又安排我们学习移动3G的基站维护,由于移动3G涉及的知识非常多,学懂移动3G的原理相当不易,经常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光学懂原理是不行的,还得熟悉各种命令,熟悉机框、机架,掌握业务开通过程,掌握如何排障等,由于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如果没有移动通信方面的知识做铺垫,是非常困难的事。总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行,总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
五、加强学习,不断探索
作为通信企业的培训师,我们必须比学员懂得多,见得多,站得高,看得远。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必须不断学习,刻苦学习,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渠道来提高自身修养。必要时,向学员学习,跟着他们去实习,到一线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向同学学习,如:有的同学从事网管工作,利用同学关系,到网管机房看他们怎样操作。向厂家的工程师学习,他们懂得多,见识广,可以经常通过电话向他们请教不懂的东西。通过网络学习,许多热门学科,网上有许多资料,可以下载下来慢慢推敲。也可以向同事学习,每个培训师都主攻一个学科,现在的技术涉及学科太多,靠自学搞懂这些技术费时、费力,如果向同事或者同行请教,就会事半功倍。总之,在通信行业,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培训师。
六、个人建议
一、区、县、街道劳动行政部门举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应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职前职后结合,以职前为主;初、中级结合,以初级为主,突出技能训练的办学特点。积极完成主管劳动部门交给的各项培训任务。
二、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本地区特点确定主体专业(工种)建立一支与主体专业相适应的会教学、能管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区、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一般为400-1000人,街道为100-300人。
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按照京劳培发字(1990)43号《关于印发区、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中心)规章制度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区、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按国家对技工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经市劳动局批准,区、县职业技术学校可举办二年制以上的技工班。要积极开发编写MES及其他实用培训教材。
五、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期满的学员经相应的工人考核机构考核合格者,发给北京市劳动局印制的《北京市就业训练结业证书》、《北京市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特种作业证书》。技工班学生毕业发给北京市劳动局印制的《北京市技工学校毕业证》。
一、时间
2012年10月28日报到,10月29日—11月2日培训考试及复训。
二、地点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西安市长乐西路180号,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燃料管理中心)
三、培训考试认证及复训认证
(一)培训考试认证:分培训与考试两个环节进行。
1.培训:以专题讲座和研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电力生产的新设备新技术,仿真新技术的开发及发展。
2.考试:采用答辩的形式,分电气和热动两个专业进行。每位参加考试人员答辩时间为 20分钟,首先由参加考试人员简述自己的主要业绩,包括从事仿真培训工作经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获得奖励的情况等,然后由答辩专家提问。
3.培训考试合格者,由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培训考试合格证书,证书自颁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年。
(二)复训认证:采用培训与交流方式进行。
1.培训:以专题讲座和研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电力生产的新设备新技术,仿真新技术的开发及发展。
2.交流:安排专场大会与分组交流。
3.复训合格者,由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复训合格证书,证书自颁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年。
四、培训考试认证申报
(一)基本条件
1.从事仿真培训或生产运行岗位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副高职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从事仿真培训或生产运行岗位工作20年以上,则只需具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已取得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认真执行本单位及电力行业颁布的培训大纲、计划和质量标准。
4.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具体要求
1.对仿真培训教学、管理或仿真技术等有独到见解。
2.对本单位仿真基地(中心)建设以及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3.近四年的教学、研究成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仿真培训与技术有关的论文二篇及以上。
(2)主编与仿真培训相关的培训教材一部,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未正式出版但能证明已得到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中心广泛使用,本人承担部分不少于60%。
(3)参编两部及以上与仿真培训相关的培训教材,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未正式出版但能证明已得到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中心广泛使用,每部本人承担部分不少于20%。
(4)获得仿真培训教学、管理或仿真科研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三)申报材料
1.填写电力行业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培训考试认证申报表,个人工作简历、业绩表,本人所在单位推荐表。
2.最后学历的毕业证书复印件。
3.职称(资格)证书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本人近期同一底版黑白一寸照片两张(不包括申报表上的相片),请在相片背面填好本人姓名。
6.获奖证书复印件。
7.论文、著作复印件(著作复印有关页码)。
8.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9.其他证明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用A4纸复印,排好顺序,装订成册。
(四)申报程序
请将申报材料(一份)于 2012年 9月 25 日前,用特快专递寄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以邮戳为准)。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94信箱彭学斌,邮编:071003。或将扫描件电子文档发送至以下电子信箱:。
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合格后,通知申报人参加培训与考试认证。
五、复训认证人员报名
(一)参加人员
已取得电力行业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需复训认证人员。
(二)申报
填写报名表,提供一寸照片2张,高级指导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取得高级指导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后的培训工作总结。将上述材料于9月25日前, 寄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以邮戳为准),或发电子邮件。
六、费用
每人交培训认证费 1800 元,培训期间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
七、其他
(一)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乘车路线
1.火车站:乘坐13、231、240、105、42、511路公交车到安仁坊下车,步行至电专燃管楼;
2.咸阳国际机场:乘机场大巴至钟楼美伦酒店,步行至钟楼,乘坐4、15、11、K605路公交车到安仁坊下车,步行至电专燃管楼。
(二)联系人及电话
华北电力大学 彭学斌,0312-7522051,13803120606;陶 哲,0312-7523363,13930805790;马少华,0312-7522164(传真),1378543542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重。人们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康复医疗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院现有的康复医疗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疗要求,不仅制约了我院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也给本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带来诸多不便。经科室认真调研,决定增设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及训练系统一台。
一、设备用途
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可以为使用者提供20多种不同运动的评估和训练模式,适用于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评估和临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评估准确度,丰富患者的治疗手段,和是现代化康复科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二、经济效益评估
该设备采购价约为1200000元,单次收费45元,收费编码340200020、340200027、340200039,以每天使用15人/次计算,1333天即可收回成本。该设备回收周期较长,但等速力量测试系统为现代康复科必备系统,而且使用周期长达10年。
三、社会效益评估
Abstract: With the footsteps of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econom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more and more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resources competition.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employees is related to workers deal well with work, work potential, so as to promote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s one important way. With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a lot of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new methods quickly equipped production lin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employee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atch each other, each other promotion, a new training method and call out.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novative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2 TP3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跨越式高速发展时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正在迅速装备生产一线,随着现代化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职教工作现状: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各个片区即将合并铁路局,成立分公司,各个基层站段经过几次改组整合后,形成大站段管理格局,资源部署和管理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适应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站段职教机构人员精简,而职教工作却面临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如延续过去小站段时的职教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状。
如何解决好新时期日益凸显的矛盾,只有不断深化、升华“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运用电子信息化等先进管理手段,形成高效的“闭环式管理”体系,才是我们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唯一途径。
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教工作发展需要
中国铁路在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技术指标及科技含量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铁路职工的文化素质却未达到与之相对应的层次,随着各类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当中,职工队伍文化水平的“短板”就为运输生产买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平稳的关键所在。
当前,随着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就必须有素质高、技术精、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和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因此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工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铁路部门工种繁多,行业之间业务差异较大并且实行倒班制,学习方式不可能像常规教育一样整齐划一,同时职工的学历层级、年龄分布不一样,因此职工教育必须以“干啥学啥、缺啥补啥”为原则,以自学为主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用以解决铁路站段不便组织集中培训的教学矛盾。
适应新形势职教管理工作的设想
我们在解决矛盾的实践中开展创新,设想当前应该建设一套能够实现三级教育联动,各级教员共同维护、共同完善的多元化职教资源库,并以此为依托,横向拓展综合一体化职教信息平台。
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一)实现远程培训、自助学习、在线考试、职工和教员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教育构架。有效解决职教人员少,培训对象多,浪费时间和培训成本等诸多问题。
(二)实现题库多级管理,培训计划、考评、技术交流、综合培养,数据查询统计,并能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二次挖掘,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分析,科学的对一段时间内职教培训工作进行数据评估,查找、总结出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三)能够自动跟踪人员信息,并根据不同工种、不同部门和实时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要求自动生成试卷,完成数据归档。
(四)实现在不集中召集培训的情况下,将学习计划、培训资料运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方式即时传递给职工。
(五)发挥系统数据共享的特性,通过各部门共同维护,融入各人资料查询及单位动态信息的,积极的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的事物纳入到个人生活中来,从而转变职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由过去形式型、强制性培训模式转化为主动型、参与型、兴趣性的学习氛围。
探索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开发
通过对“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的认识和“闭环式管理”的深入研究,我们探索性地开展了实践开发工作,基本建成了集人力资源管理、题库管理、在线培训考试、职教管理、自助学习与交流、民主测评、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同时承载于办公网、互联网、手机终端等通讯方式,基本实现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的各级教员通过客户端和网络,可实现共同建设、维护职教信息库,共享职教资源,统一部署开展培训工作,下发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多级联动培训考试,能够自动生成随机试卷或固定试卷,完成在线批阅自助考试,统计查询培训数据,调阅职工培训信息,分析梳理历史数据以及打印证照归档存储等功能。
现在我们的职工工作之余,可通过车间班组的触摸屏在线设备,实现培训计划查阅,自助学习,模拟考试;可通过指纹识别和语音录入技术完成远程自助考试。
现在我们的职工在家可通过互联网,登陆综合系统维护个人信息资料,查询会费、公积金缴纳情况,查看培训计划内容,培训历史成绩,职业技能资料,模拟测试自学效果,浏览单位工作动态,参与民主测评等厂务公开活动。
现在我们的职工闲暇之余,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wap方式,获取培训计划,调阅培资料,浏览单位信息。
一、项目任务和名额分配
(一)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
此项计划中的六项任务另文安排并通知。
(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1.“阳光师训”项目。
(1)“阳光师训”市、县级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9000人(分市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
(2)“阳光师训”省级送培到县项目
培训对象:项目实施所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500人(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9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由省教育厅研究确定后另行通知。
2.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
(1)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
有关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8号)执行。
(2)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
培训计划:共10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2)。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3)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
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在职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共31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3-1、3-2、3-3)。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延安大学。
3.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项目。
(1)“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高级研修。
研修对象:经“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总协调机构认证、各市拟承担2012年核心课程项目培训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
研修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培训计划:2000人。(其中V7.2课程1500人,V10课程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1年6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教育局。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2月。
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陕西省电教馆。
有关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1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12月。
承办单位:西安特教师资培训中心。
5.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三)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计划。
1.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16个。
承办单位:在2011年“校地共建”基础上,继续委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延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宝鸡教育学院做好13个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建设3个直属实验区。
2.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20个。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其中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各2个,杨凌示范区和铜川市各1个。
3.小学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小学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市、县级教研机构、培训机构和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6)。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4月至11月。
承办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4.高中阶段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学科教研组长或优秀教师。
培训计划:45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7)。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二、有关事项
(一)请各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根据附件1—附件7所列名额,严格掌握条件,认真做好培训对象的遴选推荐工作。要按照各承办单位的培训通知,分项目、分学科、分期次落实培训对象,名额到校、通知到人。务必在培训开班前10天将填好的《推荐对象信息一览表》(详见附件8)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送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有关培训院校,并督促教师按时足额参加培训。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将对各市(区)参训学员报到情况适时进行通报。
(二)各项目承办单位在接到项目任务后,根据培训任务和要求,应尽快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时间,拟定开班通知和学员报到通知书,及时发送至各市(区)教育局,同时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备案。要根据省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方案,从课程安排、专家队伍、培训资源、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积极筹备,并在开班前10前将最终确定的培训实施方案上报省项目执行办公室。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高质量完成项目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