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2: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为掌握苏州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苏州市部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高博软件职业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校,通过问卷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反映苏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
21国防教育机构设置现状
1986年8月,原国家教委和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军训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学校设立直属军事教研室,与人民武装部合署办公,形成一个机构、两个名称”。[1]同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机构与人民武装部共同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组织实施”。从调查结果看,各高校的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设置情况差距较大,参差不齐。
211人民武装部设置情况
人民武装工作是高校党委领导的重要工作,所以大部分高校按照上级文件规定设置了人民武装部,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和部门机构设置数限制,独立设置的高校极少,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是主要形式,然而有部分高校竟未设置,合署办公或未设置人武部为国防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12军事教研室设置情况
按照规定要求,军事教研室应设置为教学机构,承担军事理论教学,协助军事技能训练,不应设为行政管理部门,但是从表1结果分析,没有高校独立设置军事教研室,少数高校成立军事教研室与人武部合署,未设立军事教研室,把军事理论教学任务纳入教务、体育、思政、人文等部门为主要形式,这种设置方式严重违背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对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开展造成极大的不便。
22国防教育课程开设现状
大纲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校应当按照本《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各高校都把军事课列入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基本都开展了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但离大纲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见表2。
221军事技能训练情况
大纲第五条规定“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高校基本都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军事技能训练,但是训练的内容和学分设置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高校只把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短时集训课程,未列入教学计划,未按照大纲要求做到时间保证、内容保证,仅有一半高校能够达到大纲规定的时间要求,训练内容也仅仅以条令条例为主的“踢正步、走队列、内务整理”等内容,武器知识、战术应用、野外拉练等实战要求高的内容只有极少数高校开展,大部分高校仅仅解决军事技能训练“有”的问题,未解决“质”的问题,离“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还有很大差距。见表2。
222军事理论课情况
大纲第四条规定:“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军事课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都能按照大纲要求开设军事理论课,列入教学计划并给予学分,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军事知识和国防视野,有一半高校开设了国防知识选修课,但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授课学时都“不及格”,合班、大班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大部分高校都能对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课时很少,教学的效果达不到要求,甚至有些高校最基本的学分都未给予,采取在军训期间集中上军事理论课,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对军事课程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见表3。
23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大纲第八条规定:“军事教师是完成军事课程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军事教师。”《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规定“帮训官兵,按照1∶40~1∶50的比例配备”,“普通高等学校应按年招生人数800∶1~1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军事教师”。从调查结果表4看,各高校军训教官和专职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远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国防教育课程效果,制约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发展。见表4。
24国防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所需的经费,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纳入学校主管部门预算管理,合理确定人均经费标准,实行综合定额拨款”。江苏省教育厅规定本科院校生均经费120元,专科院校生均经费90元。从调查结果表5看,多数高校都没有按照规定保障军训经费,而且军训经费大部分用于军事技能训练,教学、科研、教师培训、设备添置费用很少,绝大部分高校军训经费没有逐年增加,甚至有的高校还在减少,不能满足军事技能训练、軍事理论教学、国防教育活动的现实需求,使国防教育工作陷入困难窘境,国防教育保障机制难以建立。
25国防教育教研科研现状
大纲第九条规定:“军事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开创科研教学新局面。”通过对军事课程教科研项目支持,提升教科研水平,是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但从调查结果表6看,由于军事教师的职称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经费减少等原因,多数高校军事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较少,层次较低,没能促进国防教育工作。3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成效对策
第一,创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领导机制。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负责制,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把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党委议事内容,建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保证国防教育课程按规定要求得到有序开展。
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考核要求,切实建立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选修课、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这“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把大纲要求的内容“上全上好”。
第三,打造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招聘具有国防专业知识和背景的高学历专业教师来开展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教师纳入师资建设范畴,解决事业编制,做好评聘职称,同时加强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培训,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国防教育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水平。
第四,完善经费投入和物资基地保障机制。各级高校的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足够的国防教育经费,为高校国防教育购买相应的军训器材和教学器材,兴建一批满足高校国防教育要求的军事训练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国防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径。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显著。
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瓶颈
1.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对各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从而使得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目标,不能有步骤由程序的合理实施,更没有让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统的体现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也妨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让这些学生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内涵的新一代希望的使命又从何谈起呢。
2.国防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中,任职国防教育课程及工作的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很多高校的国防课程老师一般是应届毕业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退伍军人或者外聘的老师,甚至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兼授国防课程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当的薄弱,极致缺乏相应教育人才。在这种专业人士缺乏,编制又不及时不落实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水平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汲取知识,这也严总影响了国防教育事业的前进和深远发展。
3.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习惯了慵懒的生活,这一时代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国防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意识,除了在电视、电脑上看到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以外,他们对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历史变革和战争时期的苦难更不能感同身受,因此,现在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极其薄弱,甚至为零。因此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更不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现时代国防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1.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力宣传
所谓的国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国防,而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国防。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更要在国防教育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膀上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正式的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认知是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在传扬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全民的国防思想,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
2.扩建并完善国防师资力队伍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高校首要应当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扩建并完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影响学生。各大院校要积极配合国防教育事业的进步个发展,应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在院校所组织的校内或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设立和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本国防观念和意识。想要达政治过硬、专业成熟的专职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
3.教学中要不断拓展延续国防教育
就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防教育也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校到升年级到毕业,老师应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出整体完善的规划,并参照当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国家、国际局势,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做一个科学的准备和计划,以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多元化发展进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吸引、引导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的认可。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3-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高校独立学院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在国防教育方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对全面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在部分高校开展军训试点、2001年颁发《国防教育法》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经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实践,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有所增强,但在国家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独立学院数量规模增长较快,各项建设逐步探索、尚趋正轨,导致国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堪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正视解决。
1.国防教育摆位不高。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有的高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会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耗费过多精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思想占有很大市场。
2.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目前各级各类高校专职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是由学校保卫、学生部门以及辅导员兼职,“半路出家”、“拉郎配”的多,普遍缺少军事教学必备的军事素养,尤其在军事学术思想、理性思维方式、国防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
3.内容形式安排单一。各所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均组织军训,但基本都把军训当成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且军训课目简单,与中学生军训内容相差无异,有的又把国防教育课等同于普通文化课、历史课,未能紧跟军事发展潮流,学生受教无兴趣,教师授教没劲头。
4.经费物资投入偏低。高校国防教育设施普遍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随着在校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增长,而国防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缺乏标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没有军事理论教材,国防教育空洞无物,硬件不硬、软件偏软的问题比较普遍。
5.学生认知存有盲区。当前大学生都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民族危机无切身体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国事、军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保守思想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接受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很少,缺乏起码的国家安全常识,献身国防意识不强,自觉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不高[3]。
二、提升国防教育质量层次的对策建议
高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全民国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长期坚持、赓续发展。
1.强化国防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以强有力的举措筹划、安排、落实好。强化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高校专门设立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具体组成人员,划拨专项教育经费,切实把国防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设立高校军事教研室,专门承担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确保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国防教育投入,将国防教育各项经费纳入学校财政“总盘子”,统一预算、统一保障,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配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过硬、执教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走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路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教师遴选到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上,聘请相对固定的专家学者、军校教员、转业军官等进行专题讲座、科研指导。强化交流培训,与部队、军事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派遣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非军事专业教师到部队体验生活,提高军事素养。依据军事课程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军事学科技术职务评聘体系,激发军事教学工作者从事军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优化国防教育内容设置。破解高校国防教育难题,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充实教育内容,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教育实效。突出教育主题,认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深刻把握新时期的学生性格兴趣,找准国防教育的着力点,强化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等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关注国防、献身国防热情。拓展教学范畴,在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基础上,紧跟世界军革潮流和中国特色军革进程,抓好维护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增强学生国家和国防安全意识。完善教材体系,着眼增强国防教育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紧贴高校学生知识渴求、学历结构等编写教材,切实反映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现状,构建符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程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
4.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高校先进教育理念,结合高校实际创新方法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坚持同实践结合,针对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多采取军事体育竞技、军旅歌曲演唱、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演讲、体验军营等实践性活动,在具体操作、亲身参与中体验感悟、强化意识。注重靠融合推进,把集中军事理论突击性教学分散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与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高校国防教育不再枯燥无味、单一刻板。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建立诸如“军事发烧友”、“强军论坛”等栏目,用好动漫、DV、网上国防教育展览等形式,营造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的国防教育宣传环境。
5.健全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制度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党委统揽、院系负责、武装部主管、辅导员落实,统筹安排国防教育的组织协调、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力量调配、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范学生国防教育课时,严密组织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将成绩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估体系,切实改变国防教育有教学无考核的状况。健全激励机制,把国防教育开展状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授课评估,规范课堂教学,对组织有力、质量较高的给予必要奖励,对教育不力、效果不佳的予以警告提醒,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陈文彬陈艳波工作单位:广西工学院
类比其他专业教师高学历、高职称而无所适从学历和职称对一个教师而言,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虽然说高的学历和职称不能代表能力,但时下对高校引进教师问题上非博士或教授不议的现状下,在文凭和学历的压力下,相较于起步晚的国防教育学科,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其它学科。加上一些所谓的“人才学历职称化”的评价标准,在其他专业老师的高文凭、高职称的光环下,国防教育教师显得无所适从,挫伤了这些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国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前景的担忧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师资力量紧缺,除客观原因外,与一些高校没有固定编制,没有单独系列职称,机构不稳、经费不足等有密切联系。由于军事学科在地方高校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大多高校把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范畴评审。这不失为过渡的好办法,它一定程度上增加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的吸引力,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要让国防教育教师有归属感,实现国防教育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争取设立有军事学科自身的职称评审系列,以促进国防教育学科的发展,实现国防教育教师的个人发展。继续教育匮乏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它通过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科技、经济发展服务。近年来,全国一些省份和高校尚未把国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缺少继续教育机制,同时,部分国防教师自身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国防教育的继续教育尚未变成国防教师的自觉行动,国防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成长环境的氛围不浓厚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专业成长环境决定了教师的成长。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的配备,国防教育在高校学科里面算得上是被边缘化的“必修课”,大部分普通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理论教学师资队伍,更不用说拥有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专业成长环境氛围不浓。
明确标准导向高校如何使国防教师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坚守国防教育岗位是一个重点。军事教师职称评聘,要纳入学校教师的管理渠道,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各项综合配套措施,加快实现国防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改善国防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条件,营造全校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创造有利于国防教师发展的环境。让国防教师既安心从教,又能有足够的空间发挥个人所学,把国防教育当成事业来做,在高校国防教育土壤里“生根发芽”,推动国防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完善培训制度,适应发展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国防教师队伍素质,以适应国防教育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立足现实需要,着眼未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努力拓展军事教师的培养渠道。国防教育实效性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跟国防教育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技能、工作态度等整体素质息息相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使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各项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形成一种制度。通过培训,教师们将有更多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有效减少不安定因素,使国防教师拥有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不会轻易地离开现在的教育岗位。努力实现国防教育工作和个人的协调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才是吸引和留住国防教师的关键。要实现学校国防教育的战略目标,首要一点就是必须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国防教育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在实现国防教育工作目标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忽视了国防教育工作者个人的利益和发展,必将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甚至转行,放弃原来的教学工作,从而也影响了国防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充分注意国防教育工作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在达成国防教育目标的同时,使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需求得到实现。做好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要解决目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首先一点就是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应措施,建立国防教师成长的保障体系。根据教学要求,逐年扩大国防师资队伍,尽可能从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中有计划地从军、地院校招聘有国防专长的人员作为专兼职国防教师,引入高学历高职称的国防专业带头人;在学校内凡有教师任职资格、有教学能力的老师都可以兼职任教,充分发挥他们双肩挑作用。在专职国防教师上,鼓励原有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教育等方式提高学历和教学水平,完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在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其合理流动(如晋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待遇,引入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使我们的国防教育教师安心、乐于耕耘在国防教育这片土地上,降低教师的流失率,提高教师们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改革职称评定及收入分配方法,尽快建立国防教育学科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使工资、奖金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直接挂钩,建立起充满激励机制的高校校内分配制度。做好学科规划和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为才有位,想要在国防教育事业上干出一番天地,首先要自己重视,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效仿的。首要一点就是自己重视自己,一开始就做好国防教育学科的教学规划,按计划、要求施教,据理力争,摸爬滚打,在干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各方面更大的支持,从而形成全校都来支持国防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专业的成长氛围,助推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在个人方面,高国防教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做好计划安排,明确自己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并努力争取,将国防教育发展和目标与自己的发展和需要互相匹配,增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的热情、认同和归属感,不断地调动工作积极性。要让教师安心在国防教育教学,首要一点就是要靠教师道德自律,做到志存高远、淡泊名利,“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下决心从事国防教育教学,改变目前国防教育在高校的现状,提升国防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路程中,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中开展的军事理论课程和一些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也是祖国赋予我们的神圣义务与职责,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缺的基本教育。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广泛存在,多样化的不安定因素继续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益激烈,祖国的安全和统一仍面临强大的挑战。新时代青年肩负伟大民族复兴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国防建设的意义所在,因此,加强当代青年的国防教育非常重要,也势在必行。
一、普及当代青年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民族使命和兴国重任。而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举措,是国防建设的一大板块,对于提高当代青年的爱国意识和增强国防观念方面有显著意义。
1.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普及国防教育有利于后备军事力量的强化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军队建设也是如此。从世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来看,后备军建设的突出可以减少经费的损耗,可以在不影响国防实力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建设。在后备军建设中,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是主力人员。在看新时代战争的特征,动员的主力并非广大群众,而是掌握科学知识能力的当代青年。
2.国防教育有利于当代青年的全面进步
在校园中的军训是国防教育的内容之一,已经是预备役建设的主要措施。军训可以说是一种体质素质的提升,可以使受教育的体魄实现优化。另外,很多军事课程包括技能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在锻炼他们的意志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难题的本领。在很多军事化管理的校园中,这种效用显得更加明显:铁一般的纪律、严格的训练要求、严格的规范,是一批批意志坚定地保卫家园大的当代青年的摇篮。
3.国防教育有利于当代青年的人生规划
当代青年所处的人生阶段基本为青春期,是最不稳定的、不够成熟的时期。现实社会中,不良信息穿梭和各种诱惑因素横行,使得他们的三观受到很大威胁。所以,怎样引导好当代青年正确额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不容忽视。国防教育中充满了集体主义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他们舍己为人、互帮互助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容易把当代青年的理想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
二、当代青年国防教育的状况
从高校青年群体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国家要求下安排了军训活动,是普及国防教育的主要做法。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和意识的到了显著增强。但是同当代战争动员需要相比,国防教育的力度仍需加大。其明显问题如下:
1.国防教育的支教资源明显不足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扩增,高校军事课程教师数量严重欠缺的问题更加凸显。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不足,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在满足教学问题上略显吃力,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其他学院部门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国防教育课程不够规范,教育的形式有待创新
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条件,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军事课教学不够规范,国防教育训练的科目不全面、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受教育者实际训练的时间和科目达不到要求。大多数高校以列队为其主要课程,而单兵战术动作很少涉及。部分高校仅仅组织新生军训。
3.国防教育的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招生数量渐增的压力下,军训工作保障难度加剧的现象日益凸显。有的军事技能训练场地不够规模,综合训练难以落实,进行训练时不得不在体育场进行,出现队伍展不开现象,正常训练难以展开。
4.国防知识缺乏,国防意识差
当代青年群体大部分是生活在新时期和平的年代,环境比较优越,缺少艰苦环境的锻炼和实践。而且一些青年国防意识观念淡薄,对国防教育不够重视。有的甚至片面地认为国防只是军人的事,没有看到当下的安全是建立在强大的国防后盾下的。
二、加强国防教育的建议
当代青年是重要的一大群体,抓好他们的国防教育就是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下,我们仍然要有忧患的意识。所以,利用好美好的和平赋予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国防意识,是不可小觑的问题。因此,根据当代青年国防教育现状,以下建议可以当做参考来对之进行加强。
1.建设足够有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当代青年国防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由于这部分群体国防教育对象、形式和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国防教育应当根据军事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稳定、数量适应的专职师资队伍,是加强国防教育教学的关键。因此,军事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对本学科的全部内容及其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地掌握。对于这批师资队伍,要制定合理的人员编制,争取短时间内做好教师数量补齐到位。其次要健全示教、试讲、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召开师生交流会等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高校为教师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并考核,保证知识的不断与时俱进。
2.开展国防教学,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主要群体,他们的国防意识亟待加强。确立大学生正确的国防观念,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就是以科学的国防观念和现代的人才观代替狭隘的国防观的过程。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增强大学生国防为重点。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教育,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利用信息网络普及教育
新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为国防教育提供高效率,实施网络化国防教育,是实现国防教育信息同步播散的有效途径。构建国防教育网站基地。内容上要选取知识性、理论性强、启迪性强的东西。
国防教育是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全民国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荣辱,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通过国防教育,不仅使得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升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国防教育遇到的棘手问题,探索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思路与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为导向,结合军事理论和技能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一、整合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按照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要求,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成两个模块,即军事理论模块和军事技能模块。而每个模块又可以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1.国防理论知识模块。
国防教育理论模块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国防建设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增强其国防观念;可以使其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可以使其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其了解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激发其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国防教育技能模块。
国防教育技能模块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掌握队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其最核心的是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包括:掌握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进行实弹射击;了解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样式,掌握战术基本原则;了解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方法。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集中军训和讲授来实施。
二、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
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防教育不同模块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要求不同,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采取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对于大一新生开设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必修课,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为了保证教学的延续性,除在第一学期集中军训时完成主要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外,在其他各学期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战争心理学、军事领导科学、军事信息技术、战伤救护等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高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比如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阅读国防科普读物和军事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开展定向越野比赛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既能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封闭式的课堂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的教育。
2.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由于教学学时短,而教学内容点多面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为了深化国防教育效果,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手段,为学生打造资源获取和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空间为开展国防教育拓宽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国防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防教学效果。
第一,促进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现军事课的在线授课、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地减轻军事课教师的工作量,使军事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教学研究上去,从而提高军事课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提供的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源资料等还能提高学生们对军事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利用网络巩固军训成果。在国防教育网站上可以专为军事训练开设相应的频道,学生通过网站可以查询军训信息、军训常识等内容。还可以设置军训剪影、军训歌曲、军训简报、军训感悟等小栏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军训、回忆难忘的军训时光,为巩固军训成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三,利用网络建立互动交流平台,针对热点问题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将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及时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
3.将国防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积极扶植建立相关学生社团。
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日活动,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国防教育中,通过积极扶植建立诸如“大学生军事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把国防教育和专业技术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因此,要开展多样化的国防教育活动,必须把扶持国防教育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做好。
实践告诉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片面的教学环节,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宽教育口径,才能真正实现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现国防教育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借助校内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国防教育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敏,汪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08,(22).
[2]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9).
[3]张红.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7).
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专业的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达到国防教育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的。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对加强国防教育、加大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9日公布施行。其中提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家根据需要选送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到有关军事院校接受培训,学习和掌握履行领导职责所必需的国防知识。”因此在高职高专进行国防教育是当前形势和培养大学生素质迫切所需的。
二、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现状
(一)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全,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高薇薇。对30家陕西省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有17所高职院校不设置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仅在军训时,其工作交由军训的具体负责部门监管;只有3.3%的院校成立了专门的人民武装部,直接管理其下属部门――军事教研室;46.6%的院校由保卫处负责学院的国防教育管理工作;10%的则是由学生处负责;3.3%的院校由团委负责,其余36.6%的院校则是由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防教育工作。因此缺乏具体的机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军事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
(二)军事理论课列为高校必修课时间短
高职高专院校过去一般不设军事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课纳入学校必修课时间非常短,不少学校只是用人学教育时的单纯的军事训练来替代,根本没有重视军事理论教师人才的培养,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军事理论教师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
(三)军事理论教师的学历、职称不合理
目前在高职高专从事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一般均来源于部队退伍或转业军人,因为各种原因,多数教师的学历是在大专及大专学历以下,因此不具备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更无法达到中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
三、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领导层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领导层国防观念和执法意识的强弱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关键。因此领导层要认真学习《国防教育法》,增强国防意识,提高执法观念。明确学校国防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这样,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加强才能得到实施,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才会得到重视与建设。
(二)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因此需要成立军事理论教育的专业机构,引进及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作为国防教育普及的力量,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维护以国家领土安全、国家发展稳定和尊严等的国家根本利益的正确观点,深化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三)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从目前高职高专的现状分析来看,短期内培养大批的专职教师可能性不大。因此军事理论教育可以兼职为主,同时组织学校的专职军事教师参加一些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不断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
(四)培养合格的专职教师
由于军事理论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高专中从事军事理论教育人员,一般是退伍或转业军人。而获取高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本科学历,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考试,以及通过面试试讲。因此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获取本科及以上学历。另一方面,运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位资深的教授或副教授对一位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试讲。从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五)学校培养与军队培养相结合
一、“微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战场上一方强于另一方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信息的重要性。而“微时代”便是信息传播媒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使用手机这一便携性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他们日渐成为微博、微信等社交APP(以下简称“微”媒体)的主要践行者与体验者。而以上“微”媒体所提供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及其交流的及时性也是“微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造就了学生团体在网络终端的个性化与群体化,这也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微”时代下的践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究其原因是其国防知识的匮乏。面对这样的现状,国防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仍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无条件服从的传统教育形式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新课程认为教育必须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它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者。因此,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在做好课堂教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为学生营造自我锻炼与创新的平台。
(二)教育内容浅显
众所周知,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其涉及政治、历史、法制、军事、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大都为一般性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军事课程的了解比较浅显。因此对于国防教育知识的讲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要运用各种传播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碎片化的知识。
(三)教育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学生所借助的各种方式与条件的总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仍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学过程中借助PPT、音频、视频等手段,以讲授基本国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国防教育没有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等手段,更是忽视了现有书本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的结合。
(四)教育方式封闭
让学生在封闭环境下学习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学习的过程理应是开放式的,理论知识应该与实践相联系,并在实践中检验。国防教育也是如此,仅仅依赖课堂教育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新事物的喜爱由来已久,而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与外界新事物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对开放式教育一味的接纳也不是教育的科学态度,封闭式教育也有其可取之处。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在封闭式教育中融入开放式教育,如何将国防教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堪忧,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单一。如何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精神,是我们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微时代”带来的新媒体以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及高频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拓宽国防教育的渠道,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及时、便捷的知识传播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微时代”下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微”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广泛使用是其成为高校国防教育载体的前提条件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科院)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从年龄统计来看,20-29岁用户最多,为9050.8万人,占总比例达到29.24%;10-19岁用户为8216.3万,占比26.54%;30-39岁用户为7780.2万,占比为25.14%。[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网络集散地。
2.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为高校国防教育“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移动通讯技术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成为国防教育载体的条件。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能使得“微”媒体具备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其本身就能够承载国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能够展示国防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微”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能够有效实现使用双方的互动交流,在国防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二)挑战
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与大屏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信息的阅读也变得更舒适与便捷。互联网海量信息存储特性的背后是其杂乱无章、鱼龙混杂,学生容易被虚假的信息蒙蔽、误导。对于国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国防信息相对以往而言更多更杂,面对片面或者虚假的信息,学生极易产生偏激、迷惑的心理。在此背景下,国防教育工作者理应运用“微”媒体等手段及时梳理、区分虚假网络信息,主动疏导学生的国防知识与国防观念。
四、“微时代”下国防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课堂内外联系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束缚于学校、教室、课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绝对传播者,而书本知识是唯一真理。其实不然,任何真理都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我国明朝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坚持“知行合一”,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绝不能将知与行分为两截。高校国防教育更应如此,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必须相统一,坚持做到“知行并进”(张謇职教思想),学做合一。高校国防教育,不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军事理论课,都应构建多元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邀请军事专家做讲座,开展各类军事训练及小竞赛;也可以借助相关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军事教育基地,参观军营,体验军队生活。这些活动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增强国防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
(二)构建以手机为载体的国防知识传播媒介
“微时代”下的手机媒体具有信息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能使其具备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并且随着3G技术的成熟,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简单、快捷。因此,手机作为载体足以承担国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展示国防的内容与要求。手机媒体的及时通讯功能让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育目标有目的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还可开展有关国防教育时事热点问题的讨论。以手机为载体的国防知识传播媒介为国防教育课堂内外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构建国防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任何个人或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新媒体平台建立一个公众号,称作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具有信息的信息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完全可以为国防教育所用。国防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教育目标将相关国防教育内容编辑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与图文信息等形式群发至学生手机,让学生在简短文字与视频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相关知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更要随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及时更新微信内容并组织引导相关讨论,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问题探讨,让知识的获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7-01
当今国防形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天下仍不太平,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战争相互交织。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总体上讲,他们明白国防的重要性,也知“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些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为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国防意识不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了解,但认识不够。
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我国面临国防形势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很多国家不安定的因素。“三股恶势力”制造的分裂、恐怖事件,如新疆“75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民族的团结。某些国家不时地释放“中国”损害中国形象,试图以“和平演变”战略阻止、延缓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大学生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安危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却变成了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就是不关自己的事。造成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长期和平的国家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低下,大家都已淡化了战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国防知识掌握不够,国防意识淡薄。
在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中发现,有的大学生认为初高中已参加了军训,大学开展军训实属多余;有的认为军事理论课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学校没有必要将军事理论作为必修课开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国有《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等基本法律,不知道防空警报的不同含义,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等基本知识。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对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安全认识比较幼稚,表现在国防意识上,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构成的综合性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
二、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培养与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过程中,应该在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
现代国防是“大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国防”既包括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也包括为了国家安全而积极进行祖国建设的思想。新形势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当是一种“大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军事教育,还包括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有关的教育活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2.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软实力。
国防意识的提升,既要靠灌输,又要靠实践。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国防潜能,从而更好地让他们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学校内建立国防社团,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栏、报刊栏、广播台、校园网等设施,向广大学生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文件精神,介绍国内外形势,使广大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从而增强他们的国防知识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军事夏令营,让大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观看军事演习,提供大学生接触军人、了解军队的机会。定期邀请军事院校或部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开讲座,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当今形势变化,主动关心国家安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防“软实力”。
3.建立“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国就有防。在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意识作为社会公德大力培植,并建立起学校、社会、国家、家庭和军队“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瑞士在宣布成为永久性的中立国家至今已有近200年,它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因为瑞士人始终在准备战争,瑞士拥有非常完善的地下掩体,而且里面有水和食物,有的还具有三防措施。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心目中,最高尚的事业不是当总统,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国防意识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威慑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应成为一项永久的国防系统工程,从各级政府和领导到各行各业,都要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作为重要职责和“第一勤务”。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军尚武和爱国奉献精神。同时加强全面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大对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依法接受国防教育,牢记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使大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国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首要和本能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树昌,韩伟.国防与国防观念[M].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戴旭.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M].文汇出版社,2010.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29-02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探索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对于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普及高校国防教育,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把高校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高校国防教育是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依据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此,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活动”三位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内容进行了具体落实,特别是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更是集中进行了强化。实践也证明: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由于社会人才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素质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以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为培养对象,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状态。它要求学生用更多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试图通过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增强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出人才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也鲜明反映出合格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防教育恰恰是一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兼顾的教育形式。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修养。这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能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素质教育,使高校素质教育得以更加完善和谐地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并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全体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渗透作用。同时,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化遵纪守法意识、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国防教育的开展,使得高校可以更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内容,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领导机构、教育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然而,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1.认识存在偏差,国防观念淡薄。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问题主要体现为国防教育目标狭窄。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内容上侧重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没有将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定位于更高层次的人才素质培养,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国防素质教育体系。学校认识的偏差使得高校国防教育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编制配备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有问题。同时也导致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参与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的热情不高,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受阻,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
2.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技能训练、国防活动等途径,教育方式单一。同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也更多采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将国防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军事技能训练缺乏长效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军事技能训练缺乏连贯性,不能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3.教育队伍匮乏,教育保障不力。在多数高校,从事国防教育活动的专职人员配备不齐,通常是以一支“杂牌军”形式出现,主要是学生工作辅导员、部队专业干部、学校党政领导兼而代之,教育队伍保障不到位。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职军事教师,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能应付了事,教育成效不明显。就专职军事教师队伍而言,也存很多问题,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学历结构偏低,职称问题更是突出,军事教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使得教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4.学科建设缓慢,教育后劲不足。从1985年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试点到今天,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挤占了高校部分教学资源,部分高校主张将军事理论课与“两课”合并;高校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方向、学历提高等问题因没自己的学科依托而面临困境;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客观要求必须寻求国防教育学科的建立。
三、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创新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要在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争取各方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关键、促实效,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水平。
第一,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完善高校的教育功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国防教育工作。首先,强化国防教育是高校重要职责的理念。明确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高校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国防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现途径,在充分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范围,并系统性地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二,创新国防教育开展形式,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成效。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紧跟时展的新要求,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内容;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并通过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素质培养、考评机制实施等途径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要积极利用新生军训、大学生征兵、军事技能竞赛等环节作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切入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把国防教育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娱乐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化、系统化。
第三,加强专职国防教育队伍建设,保障高校国防教育良性发展。具有较好素质的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不断健全国防教育机构,配备专职国防教育人员。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国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既要有学历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同时,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军地联谊、调研学习、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途径实现国防知识的共享,尤其要充分发挥部队单位、军事院校的专业优势为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军事教师,进而逐渐建立起一支符合时代要求、政治过硬、专业精湛、作风优良的国防教育队伍。并从政策上、职称上、资金上给予扶持,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学术环境,引导国防教育队伍健康发展。
第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夯实高校国防教育基础。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科定位,清楚高校国防教育与“两课”的关系;规范学科规划,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确定学科建设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细则,使其既能指导全局又能关照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规范,教学条件的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学科建设创造条件;重视科研团队培养,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通过科研水平提高来推进学科建设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国防教育新机制,构筑国防教育新体系,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号:JY10-101]
参考文献:
1.梁仕新,张丹虎.浅论高校国防教育的着力点[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3)
2.杨玉中.浅谈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