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6 16:22: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做好学生的德质教育工作。在新课标下的德质教育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着些许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寻找有效措施,提升德质教育质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些许作用。

一、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全体一线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责任者,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会宽容,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个性魅力,富有内涵,心胸宽广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老师吸引,才会从内心欣赏老师、喜欢老师。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特别尊敬老师,喜欢听老师的话,认为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进而喜欢这个班级,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社会,从而能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从言行举止等方方面面给学生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凡是学校布置的任务、工作,教师要不折不扣、高质量按时完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带动学生去模仿、去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此外,教师还要和同学建立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易于接受老师的观点,从心理上接受老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所以,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才会学会尊重老师,才会愿意主动积极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还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要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总的来说,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责任者,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的整体素质上升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展开,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研究

要进一步做好高中德育工作,在提高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全体高中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在心理、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时、积极地疏导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创伤,多找学生了解情况,多关心学生,主动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心理讲座或心理诊所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情况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要经常加强学生对违纪、违法、犯罪等认识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忠诚诚实、文明礼貌、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等思想品格,加强对学生的生理、安全、自尊等需要的情势与心理的分析研究及其对策研究。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熟读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基本道德标准》《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条款,并根据其内容实施,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有效融合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2-02在物欲横流人心失重的今天,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现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的东西--以道德感为代表的软实力教育。许多同人感叹:现在的学生有成绩无素质。笔者认为对学生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树立健全的人格,与人或环境相处和谐,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比学习成绩好坏重要得多。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通过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振兴祖国而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环保意识,锻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创新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生物学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仔细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实现知识与思想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笔者体会并总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现在社会上来自各方面毒害青少年的行为:吸毒、血腥暴力事件等,而各种事件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自杀或他杀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我们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思想意义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比如在讲到神经调节时,介绍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化学递质,它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时,可以补充(兴奋剂或镇静剂)的原理,并用图片、资料展示吸毒对自身身体和精神的残害,对亲人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危害性,使学生了解对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危害,自觉珍爱生命,远离,落实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不论古今中外,莫不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学生的思想阵地必须让正确的意识形态占领,不能让自我、金钱、权势、暴力的意识形态占据,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里,贯穿于各门学科的各种活动中,生物教材有的内容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强,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而是要切实从教材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物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搜集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再者我们生物教师要充分把握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育内容,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最后,教师也可结合教材的有关部分,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并将这些与祖国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所在地域的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特殊感情,进一步激起对祖国的热爱。

三、利用生物科学史的发现历程,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科学技术的成功后面都是辛勤、汗水和意志,学生对科学的过程和本质的理解,需要科学历史的支撑,而不是说教可以达到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展示科学史的曲折和艰辛、继承和创新,使学生爱学,用心去感受。有关一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现代生命科学不息的脉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去向,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学习,对自己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思想、有道德,永不言弃,不断进步。

篇(3)

关键词:高中德育 德育教育 道德规范

高中生处于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对一些事件和现象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以及处理方式,但受过去思想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处于一个行为和品格的波动期,如何做好引导和教育是很重要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开展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提升他们的素养,这将影响他们将来走入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生活和工作。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高中的德育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对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强化对基本理论、观点的学习就显得极为的迫切。还需要指出,这种学习不是生搬、死记理论的结论,而是要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方针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在内的共识,素质教育是为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做出优化的基础教育。其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点,是高中教育中的关键学科,对于各高中学校来说,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德育教育是满足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保障。在新课标中指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及质量,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做出有效的教育,还要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纪律教育,强调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兴衰的关键,且高度评价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方针,积极研究及分析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二、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匮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匮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三、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篇(4)

学习兴趣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入供给了极其丰硕的素材。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征,往往很轻易使我们较多地正视它严密的常识系统教授,而忽略其艰深的德育内容渗入。这就需要教师当真钻研教材,充实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身分,把德育贯串于日常平常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例如,通过高中阶段的有关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体的最基本组成不过是20多种化学元素,按照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由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最后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人体在新陈代谢中生长发育、敷衍后代、衰老死亡,最后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等)分解,于是这个生前或高贵或卑微的人就此解体,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形式返回生态环境,成为一棵小草或一棵小树成长的营养,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物质循环。这样的一个知识体系教育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生物中,有很多规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生物活动课和生物主题活动。例如,高二学过生态环境的保护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洗衣粉和清洁剂的数量,然后结合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生物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研究性活动,自己制作一下生态瓶,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四、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德育渗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全体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创新思维,高超的教学本领,学生才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便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05-01

人格是个人一定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综合。其实不然,人格不仅仅是个人的尊严,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就会被人唾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尊严,可能就会灭亡,或者沦为他国的附属。因此,人格是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在现代的高中教育中人格教育是基本的教育,学会做人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本文将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意义及纵观历史对人格的要求,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阐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一 人格是历史的需要

从古至今,高尚的人格都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过去皇帝招贤纳士要考察人格,现代公司招聘也要看一个人的人格。梁启超说:“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纵观历史,凡是从小培养高尚人格的人,长大之后必有一番成就。如妇孺皆知的东汉故事孔融让梨,孔融从小就被教导做人要谦虚礼让的高尚道德,长大之后官至虎贲中郎将。可见,高尚的人格是被历史所需要的。

二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人格

既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该怎样具体实施呢?

1.引导学生多读古诗词

古代很多诗词包含了人忠贞爱国、坚韧不拔的高尚人格情操,作为学生的教材,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留给后人的是,文天祥忠贞不屈的铮铮爱国情怀,这样的诗词对学生的心灵有一定的震撼作用,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很好的作品。还有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一首充满了英雄情怀的诗词,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也表现了诗人气吞日月、统一天下的伟大梦想。让学生感悟古代英雄的豪情壮举的同时,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再有的《》,讲述了的艰难万险,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到达陕北。读完这首诗,当年的情景仿佛再现在面前,可以想象那时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地,也没有退却,是一种多么让人振奋的精神,同时还有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也值得新一代青年人学习和发扬。

2.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坡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然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使人聪慧,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读书还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花样年华,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读书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反映了深厚的父子情,《我的老师》则反映了师生之情。艺术就是情感,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也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优化的空间。

3.引导学生多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世界充满了未知和乐趣,在语文的课堂,教师可以将语文与日常生活综合在一起,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引入科学世界,鼓励创新,让学生养成平时多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以语文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伴随我们终身的学科,我们学数学,要运用语文知识读题、理解题。做化学实验,我们要用语文描述实验现象。总之,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因此,我们要以语文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教授语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形成在生活中多运用语文解决事情的能力,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景物,通过这些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魅力,让自己成为有内涵的人。

5.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以身施教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要播撒阳光的种子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显而易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评价标准。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肩负起塑造一代强国的栋梁英才的重任。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以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三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浓缩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多彩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62-01

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创新课堂形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生物新教材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新教材生物教学是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1、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3、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二、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1、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在生物实验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法律方面的内容,作为实验教师,除了吃透教材,还应该对实验教材中涉及到法律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每次上实验课之前,应认真查询资料,搜集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涉及到法律的一些案例、图片或视频等素材,然后把这些内容融合到实验教学中,比如在上“DNA的提取”实验之前,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用DNA鉴定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案例与图片,公安人员在查找凶手时,可通过在作案现场作案人员留下的物品上提取到的DNA与犯罪嫌疑人身上提取的DNA进行对比,最后确认犯罪凶手。这样使法律知识变抽象为具体,把枯燥的法律内容转变成有趣的法律知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

2、利用教材资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同化、异化作用之间的关系;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细胞癌变的内外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有运动发展的特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细胞质与细胞核遗传的对立统一;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的分工与协作;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内外因;淋巴细胞的产生、抗体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中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之间的联系;水的平衡、与无机盐的平衡的联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的观点;水盐平衡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温调节中产热、散热的对立统一;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进化理论。讲授这些内容时,我们要告诉学生,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辩证唯物性,帮助学生建立发展与联系的观点,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引入目前我国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人置法律于不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珍稀动物、破坏草原、生态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那些破坏生态资源的人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使学生明白法制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防止环境受到破坏,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三、凸显理科魅力,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1、让数据说话。通过抽象的数据,展示具体的现象,并从分析原因中感悟出一些道理。例如:“人类遗传病和预防”这节课,为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遗传病发病率和环境关系的曲线,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和遗产病发病率的关系,教师并没有说“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的口号,而数据对学生的冲击力远胜于教师的语言。

篇(7)

面对着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挑战,加速培养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我国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要求。但是,在长期以来存在部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学校个别教师往往只重视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德育教育,忘记了党的“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时期总的教育指导思想,且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和恶果。为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广大中学生物课教师就必须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人才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学科教学,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中学生施加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而这就必须始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经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且将这种基因导入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品系;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了转基因鲤鱼,与非转基因鲤鱼相比,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试种,与原来普遍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顷增产15%;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1999年,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工作,我国因此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生物学方面的诸多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大熊猫、白鳍豚、银杉、水杉等都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特有物种,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都是我国十分古老的物种;我国在果树方面的物种数居世界第一位;水稻、大豆、粟、黄麻等2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我国。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威胁,如,新疆虎、野马等已灭绝或者在我国境内绝迹,毛脉蕨等野生植物也早已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参等也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通过这些材料的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2 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

我们知道,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一门科学。生命运动的本身及生物科学的发展都充满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就是关于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在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生物是由各种化学元素化合组成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则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生命是物质的,没有任何超物质的因素,逐步树立起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次就是辩证的观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充分体现了辩证统一规律,而这也正是辩证法的核心。如,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都是存在于复杂的环境中的,时时刻刻都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又是相互矛盾的。进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极为迫切。通过生物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危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应用生态学的观点认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要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明确保护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将这些观点融入生物教学中能切实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指导自己的人生。

3 坚持德育“渗透”,避免枯燥说教的原则

篇(8)

一、德育教育要更新理念

中学德育教育,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德育教育要丰富内涵

中学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中学生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使中学成为学习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

2.加强法纪教育。引导中学生积极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要树立学法、用法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道德教育。一方面努力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帮助中学生树立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经济伦理等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

4.加强心理教育。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5.德育教育手段多样。中学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三、德育形式要有创新

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于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1.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3.德育应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德育若能唤起学生自我思考、自主选择,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德育。

四、德育活动途径要创新

德育途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型活动、党团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个别教育)。

心理咨询:即个别教育。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因此,心理咨询应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注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应与家庭双管齐下,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

篇(9)

根据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中具体目标:既要求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一个十分关键的教学课程与发展目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和可能,如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道德品质。

一、 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学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灵导师,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心灵导师的这一角色,并正确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现阶段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核心。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的师德品质对学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总是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体育教师的活动能力强,与学生交往广泛,是学生首先模仿的对象,所以体育教师更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形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其优良道德品质。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二、积极创设道德品质培养的教学情境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进行学习活动、情感交流、道德品质熏陶、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等多方面的心理交流活动。道德品质只有在温馨、愉悦、情感交融的教学情境中,才可以真正实现激励学生团结向上的教学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交流,巧妙的运用教学评价,不断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教学关系,在不断加深与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后,学生才会自主的参与到德育品质的培养活动中,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为学生自身最为迫切需要的物质。除此之外,体育课堂还需要运用定期竞赛的形式,不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全面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体育比赛这一教学方法总是最佳的,而将合作学习合理的融入至竞赛的始终,也会更有效的促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运动竞争不仅是技术、战术、智力、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的竞争。

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鲜明的教育性

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学生在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练习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情感反应,如恐惧、疲劳、怕疼、怕伤等,教师需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内容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以此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深入明确此教学游戏的具体含义、游戏规则、学习任务等,并且要求学生须严格遵守规则,长此以往,学生在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就会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进而强化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将课堂教学逐渐由灌输转变为教学实践

高中学生正处于渴求知识的阶段,他们乐于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有效的增加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训,进而使高中生这个群体可以自主形成德才兼备的健康人格。例如,学生在进行跨栏跑这一项教学实践时,经常会遇到不小心摔倒后继续爬起来参加训练的事情,教师此时需要及时给此学生一定的鼓励与语言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因此而倍受鼓舞,对培养班级中学生的自愈能力、坚韧顽强、积极向上、为集体争光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课堂中的一些小细节,教师亦不可忽视,如借还器材一事,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自主编制轮值流程表,然后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值日表进行轮值,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学习品格,还进一步的强化了学生对自我负责的良好品质。

五、结语

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高中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学习的这一视角出发,坚守相关教学原则,将德育教学内容有效渗透其中。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和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不断优化教学育人成果,进而全面提高高中生群体的身体及心理素质等,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宝清.学校体育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15:2.

篇(10)

1.参与一次家务劳动。

内容:每天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次家务,并填写在家务劳动反馈本中。

监测方法:父母填写家校联系卡(每周交一次,包括家务内容、时间、效果)。

2.撰写一条人生寄语。

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人人轮流写当日寄语。然后抽出一条写在黑板的左边(格言、警句、诗句等)。

监测方法:班长负责将黑板上的每日人生寄语记录在班级《人生寄语册》上,包括板示内容、板示人等。

3.总结一天成长经历。

内容:每天在《我的进步足迹》上反思自己一天的经历,总结成功经验,审视自我不足,为今后成长提供借鉴。

监测方法:每天撰写反思,第二天由班长检查后,将检查结果报告给班主任,对好的人生反思进行整理,每半月在班级展示一次,以推动此项工作更好开展。

4.展示一回军人的威武。

内容:每天在大课间期间对学生进行军姿训练,要求学生伴着军歌昂首行进,走出气势,走出精神,走出力量,以展示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监测方法:运用评比的方式,评比结果每日公布,对不合格的班级、个人要勒令整改,个人整改3次无效者,要进校学习班培训,并给予适度的纪律处分,每两月进行一次综评,颁发大课间优秀班级流动红旗。

5.装饰一个最佳形象。

内容:仪表总体要求:整洁、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1)发型:简便、整洁、自然、长短适中,反映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2)服装:适合青年学生身份,做到整洁、得体、和谐、大方,忌脏、破、皱、乱、怪、短、露、透、紧。穿着不成人化,不穿奇装异服,不盲目跟风。

监测方法:提升“形象”意识,贯彻“形象”标准,树立“形象”典型,强化整改力度,对屡次违禁、不听劝阻者,作以下处理:请家长到校;进校学习班学习;写出书面承诺;限期整改等。

6.维护一份课间宁静。

内容:(1)下课后及时整理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2)迅速做好生活上的准备,如喝水、上厕所等;(3)去上厕所不奔跑,要守秩序,讲文明;(4)教室内、楼道内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更不能打架斗殴,扰乱别人的休息与活动,提倡小运动量活动和游戏,做有意义的活动或极目望远;(5)不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不做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事情,不做不安全或危险的事情,不做有危险性的游戏,不玩有危险性的玩具,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好课间活动的自我保护;(6)要求在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监测方法:明确要求,强化责任,加大管理,对违反者要求写出书面检查,抄写校规范条例,直至对其作出相应的纪律处分等。

7.化解一起矛盾纠纷。

内容:正确处理和帮助他人有效解决如下心理挫折,并将解决的过程记录下来,以此在积累自我处事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自我的心理成熟。中学生的心理挫折有很多,如,(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教师喜爱,经常遭教师的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不良的亲子关系。(3)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被评上“三好生”,没选上班干部;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同学。

监测方法:每月由班长收集学生亲自撰写的《班级同学矛盾化解记录》,要求有时间、有过程、有效果、有感悟等。选出优秀者在班级进行交流。

8.解读一种文明现象。

内容:(1)语言谈吐上要讲究礼貌,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学会使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2)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3)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4)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5)对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6)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7)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等。

监测方法:以“文明伴我行”为核心主题,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由班级同学交流自己撰写的一月来的文明的展示或不文明的反思等,以此推动校园文明氛围的迅速形成。

二、周常规强化5个尊重。修炼五种品行

1.尊重国旗,严肃自己的升旗意识。

修炼内容:每周一以班级为单位轮流负责升旗仪式,各班要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并将主升旗手的事迹撰写成书面材料上交学生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或印刷成资料分发各班学习。

2.尊重成长,品味青春在成长中的意义。

修炼内容:各班每双周(星期四)上一次德育活动课,按照《崇德教育手册》《励志教育手册》《生命成长教育手册》3本德育校本教材分模块设计编排,通过“参与―体验一交流一分享”活动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方向、明确追求,明确青春在自我成长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使之更加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为今后的努力提供前提,做好铺垫。

3.尊重健康,提升健体有益完善生命的理念。

修炼内容:分学年每周(星期二至一星期五)安排体活课,同时,强化课间操和体育课,不走过场,不图形式,不摆花架子,使学生的强身健体真正在训练中落于实处。

4.尊重成果,树立珍惜他人劳动的理念。

修炼内容:提倡每人每周为他人为集体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须将事迹记录在《班级好人好事记录簿》《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簿》中,让学生在这种服务性的活动参与中学会尊敬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并在这种理念的感悟中树立珍惜他人劳动的意识。

5.尊重制度,强化约束对生活群体利益的维护。

修炼内容:(1)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主题教育活动;(2)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监督岗,校本德育教材,校外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养他们的好习惯;(3)让学生学习、牢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鸡西市第一中学学生管理手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还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地改正。

三、月常规立足实践探究。提升综合素质

1.目标领航:用《生命成长教育手册》德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丰厚的人生基础。

2.分段构建:高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为主题,分为“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丰富心灵”为主题,分“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规划未来”为主题,分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培养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3.主题推进:1月:刻苦奋斗、诚信教育月;2月:传统文化教育;3月:法制教育宣传月;4月:青春话题月及外语节;5月:特长展示月;6月:目标实现月;7月:家庭教育及亲子活动月;8月:社会实践月;9月:常规教育月;10月:爱祖国、理想教育月;11月:科技与健身月;12月:艺术教育展示月。

4.素质提升:学会交往,学会规划,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自立。通过不间断的冲击,让时间铸成习惯,让习惯升成品格。

上一篇: 经济思想发展史 下一篇: 供应链风险防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