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6 16:22: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篇(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高血压患病率达20%,是社区患病率第一位的慢性疾病。依次推算,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而且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许多专家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长期开展有效地社区干预活动,从社区做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笔者通过对社区12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的比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收治高血压患者共1246例,均符合我国采用的血压的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标准,其中男592例,女654例;年龄38~95岁,平均69.6岁。

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医护人员采取入户调查,并为居民进行一般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的13580例中,高血压1246例。124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均具有均衡性。

方法:首先对研究组依据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情况、家族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等一般情况和体检结果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结合血压水平,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条件下,针对不同患者血压的具体情况及生活方式特点,制定以下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规律随访,制定个人目标血压、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血压膳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进行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

规律随访:低危高血压患者为一级管理、中危高血压为二级管理、高危、极高危为三级管理。按管理级别规定频率进行随访,一级管理每3个月至少1次,二级管理每2个月至少1次,三级管理每1个月至少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水平、用药情况、非药物治疗措施及下次随访预约时间。随访结果记入管理卡,如发现一级、二级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血压升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临床评估,重新确定其危险层别,并从下个月起纳入三级高血压随访。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接受患者的咨询,提醒和监督患者。

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选用药物排序依次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他临床情况调整用药,直至血压达标,督促患者长期规律服药。

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向研究组发放盐勺、油壶,为控制食盐及限油饮食提供依据,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

健康教育:每次随访时,医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包括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引起高血压各种相关因素),使患者对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健康处方。向患者开展热线电话咨询、解答问题。

评估指标:①饮酒:每日至少饮酒1次,饮酒量以酒精含量计算>50ml;干预成功为不饮酒或饮葡萄酒每天≤50~100ml,白酒每天≤30ml,啤酒每天≤300ml。②食盐过多:食盐摄入量以发放2g的盐勺为统一参考,≥10g/日为高盐;干预成功为食盐量≤6g/日。③不规则服药:未按照医嘱时间、剂量服药或自行加减药物;干预成功为按医嘱服药。④缺乏运动:体育锻炼<3次/周,或每月少于12次为缺乏运动;干预成功为体育锻炼≥3次/周,每次≥30分钟。

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按全年监测随访血压情况分为优良(≥3/4达标),尚可(≥1/2达标)和不良(<1/2达标),优良加尚可即为达标人数。

结果

规范管理前后患者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研究组人群中过量食盐、饮酒、不规则服药及缺乏体力活动的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知晓率由42%提高到89%,规律治疗率由30%提高到79%,血压控制率由15%提高到54%,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由11%降低到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讨论

高血压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且高血压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若想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单纯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目标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组资料中,通过主动干预,研究组的体育锻炼、低盐饮食,规律服药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饮酒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通过实施社区干预,患者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主动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社区医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恰当处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协助建立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实施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必由之路[2],也是改善目前高血压防治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推广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活动,充分发挥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地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认真制定一个合理的、完善的、低成本的患者降压方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目的,努力提高人群的三级预防,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篇(2)

10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有加重因素的患者,经治疗后,96例肾功能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82例肾功能恢复至加重前水平。5例作维持性血液透析,1例死于严重感染,4例自动出院。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一般是缓慢的,如在短期内迅速加重,除了考虑肾脏疾病本身有发展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着使慢性肾功能恶化的加重因素。由于大多数加重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故又称可逆性加重因素。在各种加重因素中,以感染居首位。本组资料中各种感染占41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兔疫机能低下,易合并感染,以尿路、呼吸道感染常见。尿路感染以尿路结石、尿路梗阻常见,尿路梗阻后,常使上端尿路内压增高,尿液反流,导致肾单位减少,肾功能损害而致尿毒症,及时去除尿路梗阻是治疗的关键[2],高血压、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使用肾毒性药物均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因素。寻找和纠正某些使肾功能不全加重的可逆因素,这可使肾功能获得改善,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水,钠缺水;及时地控制感染;解除尿路梗阻;治疗心衰;停止肾毒性药物的应用等。总之,肾储备功能差,对感染、药物、缺血等因素敏感[3]。

篇(3)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19-01

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人的行为因索密切相关。为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认知状况,以便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及三级预防提供参考,于2009年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希望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木次共调查某社区15-69岁居民684人,其中男性335人、女性349人。

1.2 内容与方法:调查方式分两种,一种是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而对而询问调查对象,另一种是由社区全科医生在社区服务站对前来咨询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一般情况、家族史、个人史等)、高血压相关行为及意识等。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1.3 资料处理:在剔除了不合格问卷后将653份有效调查内容用SARS软件和FOXPRO软件进行录入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居民对正常血压、高血压标准及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的知晓率较低,对35岁以上有必要测量血压和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的知晓率较高。居民各种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随文化程 度的提高逐步提高,经趋势检验,P均

调查表明居民在对高血压治疗的态度上,大多数居民对高血压的治疗仅局限于按医嘱服药(65.35%),调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做适宜运动分别为73.82%, 70.81%和64.94%。除“按医嘱服药”一项以外,居民各种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也相应提高,经趋势检验,P

调查中发现,有76.00%的居民在近1年内测量过血压,而有13.45%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有16.34%的居民承认有血压病史,病人月测血压率较高(80.12%)。

3 讨论

篇(4)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并残症多,病死率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1]。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患者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6月~2010年8月,共收治高血压梗死患者70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岁。经过治疗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正确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本组有1男病例25岁,无高血压家族史,个人既往史无特殊,烦躁焦虑时血压可高200/120MMHG,用硝苯地平可缓解,平时血压正常,后来经过医学心理科会诊,确诊为焦虑证,经过1个月的心理治疗和抗焦虑药物治疗,患者的血压保持平稳。

2.2诊疗护理

2.2.1急症高血压的护理急症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如不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治疗,但此药若降压过快也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加强治疗时护理:①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根据降压疗效调整硝普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②观察尿量、尿液颜色、血压、意识状态、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做好记录,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对症治疗。③注意硝普钠代谢物的蓄积中毒,静滴6h应更换,并避光,必要时监测硫氰酸盐浓度。本组患者挽救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中毒及其它并发症发生[2]。

2.2.2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是一代谢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护理有指导意义巧。因此,治疗上应该检测血尿酸、血胰岛素、血糖、血脂,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选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制剂,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双胍,以上药物都有较好的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护理上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指导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过快。强调饮食指导,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为宜,减轻体重,适量运动。

2.2.3降压药物合理给药的护理,正常人血压24h呈动态变化,清晨即刻升高,6~10点为第一高峰,之后渐下降,至下午17~20点出现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对于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短效药物,药物半衰期短,降压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尽量避免。护理上根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更必须按医生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药量。动态血压的应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服药及给药时问十分重要,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3]。

总之,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护理上加强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篇(5)

高血压属于病程长、发病率高的慢性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仅仅在精神上承受压力,更在经济上承担负担。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社区高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高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并最后对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控制效果的措施。

1我国高血压的防治、进展情况及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展望

1.1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及进展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发病率高。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呈现"三高三低"的趋势,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控制率及治疗率低的情况。我国长期使用的高血压的管理办法有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近来规范化管理正在兴起。社区综合防治出现的较早,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存在着具体措施和方法不够明确,工作不细致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困惑。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指将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但是仍旧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许多措施和建议患者并没有贯彻执行,影响了控制效果。自我管理主要通过健康课程教育以及医生建议等措施来进行血压的控制[1]。

1.2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展望 近年来,社区的卫生服务不断发展,加上新医改的执行,高血压的社区控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患者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更多的挑战也随之而来,管理人数增加、管理效果的要求提高、管理深度的进一步深入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化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为社区高血压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建立健全规范化体系,发掘规范化管理的方法称为今后的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的重要议题。

2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2.1高血压控制单因素分析

2.1.1管理方式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 社区对高血压的控制管理可以分为规范化管理与非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这两种管理的对比可以发现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合格率明显高于非规范化高血压控制管理的患者控制合格率,说明规范化的管理更有利于稳定并进一步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水平。

2.1.2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压控制水平合格的患者平均年龄大约在67岁左右,年龄越大的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反而越好,而性别则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没有明显的影响。

2.1.3不同的类型的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三种不同的类型,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的级别越高其血压的控制水平越好,合格率越高,血压的级别与血压控制的合格率成正比。

2.1.4并发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比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控制血压水平。

2.1.5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吸烟情况、饮酒以及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其行为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经常吸烟和饮酒的患者与不经常吸烟饮酒而经常锻炼的高血压患者之间并无在血压控制方面的显著不同,两类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2.1.6干预措施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降压药物和降压的措施并未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明显的影响。

2.1.7患者应就诊或住院而未就诊住院对血压控制的效果影响。高血压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病情需要,患者就应该及时就诊或者住院,否则就会影响血压控制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合格组的曾就诊和住院人数明显高于血压控制不合格组的人数,这说明高血压患者只有在病情需要时及时就诊或者住院才会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降血压水平控制在较稳定的范围之内。通过对患者的咨询发现,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病程和饮食口味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及效果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压的控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2.2高血压控制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可能与患者个人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有关,此外还要同时考虑到患者的用药习惯及生活习惯等差异,逐步回归,进而筛选出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将城市的类型、性别、年龄、规范管理、并发症的种类与类型以及患者的吸烟史和饮酒史、锻炼的次数等因素纳入分析范围,制作出回归模型,从回归模型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城市类型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年龄和血压管理,而饮酒与就诊住院的次数也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产生影 响[2-3]。

3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分析及研究

3.1社区高血压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加强监测 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患者认为服药对于血压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坚持通过服药来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这一结果说明,社区血压控制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控制病情、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方面患者的评价是肯定的,但是,随着高血压患者人数的增长,35~44岁的青年人群患者逐渐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但社区高血压管理尚未涉及青年患者的防治及控制,而仍旧集中于老年患者,所以社区高血压控制在干预力度以及定期测量上仍旧存在着不足。

3.2加强规范化管理,构建规范化管理平台 各地在高血压的控制中一般采取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两种形式,本研究表明,接受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接受非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的控制效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逐步将社区的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使用,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坚持规范用药,定时监测血压,提高生活质量。还应该构建规范化高血压管理平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人力与财力投入以保障社区工作的稳定开展,以便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高血压控制规范化宣传及教育,通过规范化的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及时治疗和控制,还可以减少高血压带给社区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适合社区的高血压控制。

3.3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高的高血压患者更为注意控制血压,其控制血压的效果明显好于年龄低的患者,这说明,年龄低的患者可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关注不足,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的年龄越来越低,所以,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及防治过程中要同样重视这些年轻的患者,加强对年轻人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管理,消除年轻人不重视自己健康状况的思想,使得年轻的患者配合控制血压以及疾病的治疗[4-5]。

3.4重视防治,关注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血压的升高,血压控制的合格率也同时在升高。因此,血压级别越高的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其血压还是会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血压级别低的患者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不积极配合治疗,其血压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更加注重对血压级别较低的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防治。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要定期对患者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采取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3.5建立健全随访制度 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近1个月的随访及控制不良行为对于血压的控制产生影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对高血压控制的必要手段,可以针对发病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展开,所以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对社区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随访和宣传教育健康知识,建立健全随访制度是对患者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社区管理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把握随访的频率和次数及时间[6]。

3.6减少应就诊或住院而不就诊住院的情况的发生 及时就诊与住院对于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患者对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所以基层医护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适时就诊,积极主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从而减少患者不及时就诊于住院现象的发生。

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要过的因素多种多样,为了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应该要在社区实行规范化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建立健全随访制度,加强宣传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取得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杰,高霞,乔国良.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2):90-91.

[2]丁俊华.社区医院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4):34-35.

[3]谢庆堂,陈开,郑荣阳.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19):78-79.

篇(6)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并残症多,病死率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1]。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间,共收治高血压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 62 岁。经过治疗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 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诊疗护理 

        2.1 急症高血压的护理急症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如不及时有 效的控制血压,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 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 治疗,但此药若降压过快也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例如患者出现头痛加剧、恶心、呕吐、燥动不安、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即予吸氧、镇静等。加强治疗时护理:①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根据降压疗效 调整硝普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②观察尿量、尿液颜色、血压、意识状态、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做好记录,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对症治疗。③注意硝普钠代谢物的蓄积中毒,静滴6h应更换,并避光,必要时监测硫氰酸盐浓度。 本组患者挽救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中毒及其它并发症发生[2]。

 2.2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是一代谢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 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护理有指导意义巧。因此治疗上应该检测血尿酸、血胰岛素、血糖、血脂,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选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制剂,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双胍,以上药物都有较好的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护理上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指导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过快。强调饮食指导,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为宜,减轻体重,适量运动。 

        2.3 降压药物合理给药的护理,正常人血压24h呈动态变化,清晨即刻升高,6~10点为第一高峰,之后渐下降,至下午17~20点出现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对于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短效药物,药物半衰期短,降压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尽量避免。护理上根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更必须按医生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药量。动态血压的应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服药及给药时问十分重要,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3]。 

        总之,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护理上加强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篇(7)

高血压并发症;预防;治疗

作者单位:21000373852部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居民健康的无形杀手,极大的影响了中老年的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不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向年轻化。同时,除高血压疾病本身对人健康的危害之外,高血压并发症引起身体健康的损坏更是严重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度某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有高血压的128人进行研究。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高血压相关疾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依据是 2005年11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冠心病诊断依据是以往体检有过心肌梗死史,或有典型的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人员;脑卒中的诊断依据是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眼底改变Ⅲ期以上者;肾病诊断依据是血肌酐≥132 μmol/L,血尿素氮≥7.1 mmol/L,尿蛋白定量> 300 mg/24 h。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调查128名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资料,得到有效资料122份,有效率为95.31%。调查人群中男50人,占40.92%,女72人,占59.02%。

2.2 高血压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不同。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χ2=12.42,P0.05)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从发病情况分析,高血压并发症的前两位为冠心病和视网膜疾病,其次为脑卒中和肾病。

3 讨论

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基本的特征,而且持续的时间越久,可能受到影响的组织器官越多,因此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加强预防和治疗,达到最终控制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的目的。

3.1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推行三级预防的策略,加强护理工作。对存在高危险性的人群要加强干预,排除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改变其可能存在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散步、体操等;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有效的休息;控制性格,不能过于急躁,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减少过多的脂肪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质量[2,3]。只有在控制好高血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控制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针对其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 瞳孔的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特征,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看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术后24 h 内要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坚持对血压的监测,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

3.2 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

从研究资料可以看出,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四大类,即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针对不用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治疗措施。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它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鉴别患者类型和症状,若为稳定性的冠心病需要及时给予门诊给氧、口服硝酸脂类药物来改变冠状动脉。为了更好的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若为不稳定通过以上措施处理后不能缓解,按心梗处理后转送患者到医院和专科医院进一步处理[4]。

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5],要加强血糖控制,同时进行止血剂、血管扩张剂的服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治疗是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可以用口服阿司匹林,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为了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需要保存血压的稳定和平衡,防止过大的变化,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者丹参片等。

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治疗也是值得关注的,患者在早期可以用较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晚期用袢利尿剂。也可用钙拮抗剂、α1阻滞剂、β阻滞剂不禁忌,避免保钾利尿剂和ACEI。如果在临床上,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后,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总之,要加强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其带来的危害,才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促进全民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徐月丽.中青年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6) :8859-8860.

[2] 周红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26) :6373.

[3] 邱丽芹.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5) :1214.

篇(8)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此,高血压已成为农村地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农村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适合农村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知晓率及依从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罗店镇辖区内,从12个村居委随机抽取405名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89人,女性216人,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7.5岁。随机分组为管理组183人和对照组222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见表l

1.1.2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另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

1.2研究方法

1.2.1在罗店镇辖区内,对门诊中就诊的12个村居委高血压患者建立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并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效果评估。

1.2.2体检: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2次体检,内容包括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肌酐等。

1.2.3根据血压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参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要求,对纳入管理的患者进行高血压分级评估,确定管理组别。把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进行三级管理:极高危组和高危组(三级管理)1个月随访1次,中危组(二级管理)2个月随访1次,低危组(一级管理)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自觉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情况,测量血压和空腹血糖等。

1.2.4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职业、年龄、教育、经济、高血压患病情况、身体其他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危险因素水平等),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主要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前者包括降压药的选择、剂量的调整等;后者是指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协助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高血压分级评估结果及其管理组别,确定随访的方案包括频度、时间、内容,手段等,并通过电话访问、在线咨询以及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督促患者遵从随访管理。

建立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及其家庭支持系统。①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向患者提供各种管理工具,让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的保健任务,并在社区医生和健康管理专员的协助和督促下完成任务。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对家属进行家庭急救的重点培训,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设立呼叫中心,应对高血压突发事件的处理。

实施双向转诊机制。根据双向转诊的原则,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角色和职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相关医院签署双向转诊的协议,对符合转诊要求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转出和转回。

1.2.5效果评估分为:满意度、知晓率、依从性3方面。满意度包括是否离家近、等候时间短、服务态度好、取药方便、诊疗技术与大医院没有太大差别、药价比大医院便宜、挂号费便宜。知晓度包括知道患高血压、目前服药情况、知晓何谓高血压。依从性包括是否有时忘记服药、是否有时不在意服药、自我感觉好时,是否曾自行停药、减药、换药,自我感觉不适时,是否曾自行停药、减药、换药。

2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及干预资料进行计算机双人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与率的差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P

3结果

3.1一般状况:管理组:总人数183人,平均年龄57.95±7.63岁,年龄分组

3.2研究对象干预后的满意度: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研究对象干预后的知晓率: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社区405例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干预后知晓率情况表2

3.4研究对象干预后的依从性: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社区405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情况表3

3.5 研究对象干预后的依从性: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干预前后管理组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社区405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情况表4

4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和肾衰竭的发生中又起了主要的病因学作用,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从全球范围来看,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上致死的人数超过其他任何病种,疾病负担迅速增加。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血压控制可以减少40%的卒中危险,减少15%心肌梗塞的危险。上海作为一个工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高血压,近年来一直有增多趋势。

针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量巨大,现有的社区医生数量有限,信息系统尚未成熟,在社区实践中高血压管理尚未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点,血压控制的效率不高;农村患者依从性、知晓率较差,患者家庭支持资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本项目提出了高血压社区防治的综合干预概念,即在现行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具体包括:

4.1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个体,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危险因素、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坚持服药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良服药习惯的危害,服药误区的教育指导,如何进行血压的自我监测、有利的日常生活行为对控制血压的作用等。健康指导形式采取集体授课、个别指导、发放卡片等。

4.2用药指导高血压病用药原则为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且这一过程多在院外进行[1]。故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能力按个体原则合理选择用药,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及药物更换次数,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不良反应少、廉价、长效的药物。[2]因此,对所服降压药物的认知情况,须耐心进行相关的指导,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作用、副反应等,以强调服药的必要性、重要性、安全性和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也可以提供服药提示卡,教会使用并提醒服药的各种方法,使病人养成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强化病人对服药方案的认知。

4.3 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协助社区医生加强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疾病管理软件,建立信息工作平台,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综合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支持等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引入多方参与管理;强调个性化的诊疗管理方案,提高高血压控制效果;通过加强双向转诊的实践,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重情况及合并症的发生。

4.4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每天自我监测血压有助于提高服药的依从性[3,4],因此医务人员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中自我监测血压,通过测量血压所得的客观结果促使患者采取依从行为,是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

4.5饮食与生活指导:戒除烟酒,控制体重,摄入低盐,低糖,低脂饮食,维持足够的钾,钙,镁摄入,根据病情及自身的活动能力,选择适合的活动或运动,保持乐观平稳的情绪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4.6电话随诊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姓名、文化层次、家庭状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主要疾病诊断、病情、用药情况、主要家庭成员姓名及联系方式等。让患者与医务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随时咨询。定期随访护理,以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及帮助。患者中途停药最易发生在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无自觉症状时,自认为病情稳定而停药,随访发现后,应及时对患者加以劝导,使其按医嘱顺利进行治疗,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本方案作为目前管理模式的一种补充,着力于社区管理尤其是农村地区各个环节的细节指导,期望通过对管理细节的探索和实践,完善和推动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知晓度、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左玉兰,席鸿霞.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89-190.

[2]黄仕青,杨衬,侯灵红.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价[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6):65-66.

[3]卢云娟,梁春丽,苏晓莹,等.监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4):227-228.

[4]朱大乔,毛红娟,何丹丹,等.高血压患者自我检测血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81-583.

篇(9)

作者单位:262200诸城市人民医院老干科

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因此,寻求副作用小、疗效佳的治疗方法是日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自拟两地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年龄61~83岁,平均7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29:1,对照组1.15:1,均选自本院住院患者。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的诊断标准,即未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时,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2]和/或舒张压≥90 mm Hg,二者有一项经核实后,即可确诊。参照《1999WH0/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中有关标准,按血压水平高低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 Hg或舒张压90~99 mm 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 Hg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的比较

组别例数1级2级

观察组301218

对照组301020

注:两组血压分级分布经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x±s,mm Hg)

组别例数收缩压舒张压

观察组30160.14±10.37101.56±3.78

对照组30162.48±9.67102.79±4.98

注:两组治疗前血压水平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阴虚阳亢型,眩晕、头痛、腰酸、膝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1.4 方法

1.4.1 治疗措施 观察组:两地降压汤(生地、熟地、何首乌、钩藤、牡蛎、枸杞子、石决明、玄参、丹皮),由我院制剂室制成浓缩剂,每袋100 ml, 1袋/次, 2次/d;遇有兼证者,随证加减。

对照组给药:卡托普利 25 mg 3次/d口服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避免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或相关药物,4周为1疗程。

1.4.2 疗效观察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如下:

显效:舒张压下降 10 mm 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 mm Hg 或以上。须具备其中的一项。

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 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30 mm Hg 以上。须具备其中的一项。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3 分析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

2 结果

2.1 偶测血压疗效 如表 3 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2.2 血压动态变化 如表 4 所示:观察组服药后第 1 周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

表3

治疗前后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015(50.00)12(40.63)3(9.37)90.00

对照组3013(46.43)11(39.29)6(14.28)80.00

注:经Ridit分析,P

表4

两组治疗期间血压变化比较(x±s,mm Hg)

时间(d)

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治疗前160.76±9.54100.65±3.78163.40±9.32102.21±4.67

治疗第7150.34±6.54**95.63±4.67**153.89±8.65**96.43±5.78**

治疗第14147.32±4.32**91.32±4.34**149.32±7.34**92.43±6.74**

治疗第21142.21±6.02**89.32±7.03**145.98±5.54**91.32±5.56**

治疗第28135.45±7.78**85.97±7.58**140.54±6.04**90.16±5.12**

注:经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并发症多。中医对高血压病认识历来已久,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因复杂而非单一因素构成,大致包括先天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原因,病理因素则多以风、火、痰、瘀、虚而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海论》),均明确指出眩晕(原发性高血压)和肝肾密切相关。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最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其中阴虚为其根本,其理论来源为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两地降压汤为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熟地具有补血滋阴作用。石决明有清泄肝热,镇潜肝阳,滋养肝阴之功,与生地黄、牡蛎、玄参等养阴、平肝药配伍治疗肝肾阴虚、肝阳眩晕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生地有利尿作用,大剂量的生地能使血管扩张,降血压[4]。何首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5];枸杞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补肾、保肝[6]。钩藤有镇静降压作用。丹皮有抗炎、抗凝、降压、降脂、降糖作用[7]。

4 结语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心脑血管病之一,我国利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认为: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只单纯重视降低血压,着重点还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以冀从根本上解除其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因而中药治疗组不仅降压疗效较满意,症状改善明显,目前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根据现代研究提示本方可能对改善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增加病例,希望能从分子细胞层次研究两地降压汤对降高血压、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及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WHO/ISH.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1999,17(2):151-183.

[2] 《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1998] 126号文件.国家计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

篇(10)

自我管理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病人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高血压自我管理是指通过健康教育课程来教会高血压病人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与医生交流的技巧等,来帮助病人依靠自己解决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问题。这种疾病管理模式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病友互助、病人及家属参与,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这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疾病。国外已有7个研究项目证实,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5,7]。2002年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始在上海探索本土化的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证实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可行性[6,7]。2004年后在松江、闸北小范围推广,2007年在上海市爱卫会的推动下,上海市60个街道推广自我管理模式,2008年起在各区进一步扩大。

1 社区管理现状

目前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由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5名户籍医务人员(包括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士)承担。我们主要结合居民健康档案、组织社区居民测量血压和高血压患者就诊登记等方法进行建卡。截止2008年5月底,建卡3 247份,其中重点管理对象864份,一般管理对象2 383份(表1)。

本中心在分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模式,组建小组、俱乐部,改善目前高血压控制率低、人力不足、覆

盖面低、可持续性有限的局面。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包括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支持两部分。

2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病人真正关注的问题及担心,结合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三大任务,通过定性调查后专门设计以帮助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在医生的指导下有效管理高血压病的一个病人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及让病人掌握管理高血压病所必需的技能为重点。一共6次课,每周上课1次,每课2~2.5 h,在连续6周内完成。授课内容参照《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该书人手一册。授课形式是先培训志愿授课小组长(非卫生专业人员),然后由志愿小组长两两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一个15~20名高血压患者参加的小组,根据《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长手册》指导组员如何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

3 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支持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指定一名医务人员,支持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为提高社区医生对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支持,社区医生接受了有关自我管理方法的培训。

4 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特点

① 强调社区共同参与,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优势。慢性病的管理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参与,自我管理模式在管理的全过程强调社区动员。如大场镇政府、爱卫办、居委会等,特别是发挥社区志愿者、小组长的优势,联合各级政府部门、民众组织,加强患者间的交流,组建高血压俱乐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

② 充分发挥患者潜能,符合共同参与型医患模式。高血压分组管理中主要由医师或防保人员电话或上门进行随访,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表现被动。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教育,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可以提高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发挥患者潜能,增加病人自我管理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7];并能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协同作用。

③ 非药物治疗措施得到充分重视。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病,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健康教育课程中包括减重、低盐膳食、戒烟限酒、放松技巧等方面知识。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引导性想象,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④ 节省人力、物力。健康教育课程主要由志愿者小组长授课负责,医生以小组形式对病人进行随访、指导,相对一对一电话或上门随访可节省更多时间,并有时间在随访病人时提供用药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 同伴效应(相互认同感)。成员有许多共同感受和经历,组员更愿意遵从组长的建议,并与同伴密切配合。俱乐部的成立增加了病人的集体观念,活动时更有组织性,组员也会相互关心照顾,一起活动,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增加了归属感。

⑥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具体、合理、操作性强、持久性好,这表现在目标设定/行动计划方面。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合理性;改变特定的行为;需回答以下问题(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候做?一周做几次?);自信心多少?这样病人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制定的计划就具体、合理、周到和持久。

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的创造性贡献,主要在于能更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利用社区资源及志愿者组建社区高血压俱乐部,可促使高血压病人更主动地参与自身的管理,节省医务人员的时间,提高高血压管理的覆盖率。该模式在目前社区高血压病管理工作中值得继续探索及推广。

5 参考文献

[1]吕宁,李新建. 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7):315.

[2]李立明,任涛. 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1):32.

[3]董淑丽,戴克俊,沈国英,等.社区高血压人群系统管理三年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32.

[4]沈乐贤,熊建菁,徐敏钢.上海市闸北区一级医疗机构首诊测压及高血压三级管理情况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4):179.

[5]Warsi A, Wang PS, Lavalley MP, et al.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s in Chronic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J].Arch Inter Med, 2004, 164(8): 1641.

上一篇: 对外贸易税务 下一篇: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