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2: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优秀课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为此,我们应邀参加了庄西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学做技术工人——从职业技术教育到工厂过渡的实证研究”,确立了“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生命历程研究”子课题。
一、研究目的
(一)通过对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个案的调查分析和重点个案的追踪研究,研究由职业学校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技术人才的关键阶段、关键能力和关键因素。
(二)通过对比两类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生命历程,对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等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研究结论
(一)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成长成功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生命历程理论的“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告诉我们,人在哪一年出生和人属于哪一个同龄群体基本上将与同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学历、职称和职务方面的“天花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2000年之前和之后的毕业生在学历、职称、工作单位性质、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入学动机、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别,而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这二十余年来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职业教育在国家各层次教育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转变和培养目标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需求的变化。
(二)在校期间和毕业后1~6年是毕业生成长成功的关键阶段
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的“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职业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校期间是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实践的起点,在校期间学生不仅学习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更是通过与老师、同学的共同生活锻炼社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今后成长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几乎决定了学生一生的职业选择和努力方向,它是毕业生成长成功的关键阶段之一。
(三)综合协调和社会交往能力是毕业生成长成功的关键能力
调查中发现,在“影响成长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的选项中“综合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排在前两位,而且在“职业学校教育带来的最大影响”的认知中“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达到了56%,远超过“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中,“对学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高居需要改进的工作方面的前两位。优秀毕业生中有60%以上担任过班级以上学生干部的经历,受访人员对自己在校时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评价的优良率都在80%以上,这些统计结果以及优秀毕业生个案研究结果,都充分表明了“综合协调”和“社会交往”是毕业生成长成功的关键能力。从表面来看这也许与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不相一致,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十分吻合。不论是一线的工地还是基层的管理单位,没有一个岗位是仅靠职业知识和技能就能胜任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综合协调和社会交往能力更加重要,这也是“高素质”的重要体现。
三、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态度、职业教育的对象也都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参与者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彻底转变过去精英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按照“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思路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方法,承担起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关注民生的历史使命,实现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伟大目标。
(二)体现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在校期间是学生成长成功的关键阶段。综合协调能力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职业学校需要更加突出其教育功能,而非单纯的职业培训。学校要在加强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大力开发开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活动。要创造更多的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品牌活动,广泛利用班级、系部、各类社团组织等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让更多学生参与,让学生在难忘中成长。同时也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三)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职业人生发展
调查显示,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职业学校和相关专业的只占10%左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毕业后有80%以上的优秀毕业生一直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对专业一无所知,对人生缺乏清晰的目标,但职业学校教育带给了他们一生奋斗的领域和方向。在我国,绝大部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接触专业后才开始的,职业教育需要尽量将这个时间提前,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辅导,帮助其尽早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开始职业探索。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使职业学校教育有效延伸至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帮助其度过毕业后1~6年这个成长成功的第二个关键阶段。
(四)改革管理模式,发挥教育教学团队功能
职业教育阶段学生一般为17~21岁,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与他经常接触的老师将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改变过去班主任管理学生、专业老师只管教学的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构建由校系领导、专业老师、班主任、优秀校友、行业企业领导专家等组成的教育教学团队,推广学生导师制,实施大教育、大管理,使学生在有需要的各个时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合适的人的指导和帮助。
(五)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需求,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校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要特别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与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大力实施多证书制,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熟练掌握相关职业的核心技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成长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缺陷,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而在小学数学教研中,一个或者两个办公室的数学老师应自觉组成一个教研小组,并且选择出一名比较优秀的老师当做小组的领导者,小组内部要经常召开教研会议,借此来促进小学数学老师积极地参加教研活动,也可以使老师们进行自我反思,在不断的反思和创新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小学生们打造一个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使小学生们接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育。
1.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
1.1学校不重视教研活动,投入资金有限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小学对于教研活动并不重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教研活动室。就算有小部分的小学为数学学科建立了专门的教研活动室,也会因为学校经费的限制,对于教研活动的投资也非常有限。正是由于学校对于教研活动的不重视和投资有限使得我国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一直没有取得良好的进展,也对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素质和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产生了不利影响。
1.2教研活动并没有以小学生为中心来开展
从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老师的师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老师是师范大学或者专科院校毕业的,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会按照自己在学校里面学习的方法来教小学生们并且开展教研活动。而这些老师们学习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内容、进度和课程的安排、进度等方面,而不包括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特点。这种教研活动完全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加以重视。
2.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2.1创新小学数学教研内容,进行有效教研
在我国大部分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进行的教研活动都是死板的、不懂得变通的,这就使得其无法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也正是因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内容一直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得小学生无法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老师也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所以说,对于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要想对教研活动进行创新,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改进以下两点问题:一是对教研活动的目的、主题和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研活动;二是对于小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和课堂学习无关的数学问题并不是很重视,甚至有一些数学老师对于数学作业也不认真批阅。而想要改进以上两点问题,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点是要在课前做好备课,明白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主题,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第二点是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认真、细心地对待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就算和教学内容无关的数学问题,老师也要尽可能地去讲解。而且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老师的教学模式应该由“老师一人讲课,学生只需听讲”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起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例如,老师在教学生们“圆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有一些知识点是老师无法用语言传达给学生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采取让学生们先自主学习、后探究学习的方法来获取这部分知识,并且和别的同学一起理解一些较难的数学细节问题。与此同时,数学老师也要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对方教授“圆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方法,要学会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2.2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教研活动会导致其没有目的性,也没有针对性,以至于一节数学课下来,老师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把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点全部讲完,学生们也无法抓住重难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提高。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成立一个教研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一个办公室里面的数学老师,也可以是好几个办公室里面的数学老师,由全部数学老师推荐自己觉得教学水平较好、创新应变能力较好的一名数学老师当做教研小组的组长,来统筹教研活动。而在一个教研小组内的老师,可以两两配对,督促彼此按时完成数学备课,相互商量改进教学方法,找到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老师在教“乘法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应该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探讨出一个适合小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到更多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都是直接给学生们展示如何通过笔算来得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有时候小学生要花费好几节课的时间才能完全学会用笔算来得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数学教研小组的组长应该及时召开小组会议,进一步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老师找到合理的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3综合课堂案例来开展教研活动
在传统的数学教研活动中,老师在给小学生们传授数学知识时,更倾向于理论教学或者诊断教学,也就是老师们更加喜欢通过理论知识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反应来观察并开展教研活动。然后,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教学评价,从而改变自己的教研活动形式和模式。但是这种方法却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忽视了课例的重要性,没有让课例起到作用等。所以说,老师应该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重视课例分析的重要性,最好可以结合课例来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综合理解和分析。而采用课例分析来教学需要老师更加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要更加深入,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而且适时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切实实现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中心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老师在教“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数学知识时,老师就可以让小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让他们自学这部分知识,在讲课的时候采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数学老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尽快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所以说,小学数学老师要明白课例分析的重要性,学会结合课例来创新教研活动。
3.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以及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进行创新和实践的方法,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计划好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们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去
学习数学,从而极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提高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这对实现教学目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文化课是以数学文化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刻理解数学的内涵,开拓学科视野,提高数学素养的一种数学课型。
上好小学数学文化课的前提是要对小学数学文化有一定的认识。顾沛曾说,数学文化狭义上指数学的思想、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西南大学宋乃庆研究团队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意识、数学事件等的综合。
二、教师上小学数学文化课的困惑
数学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文化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惑。
(一)数学文化知识欠缺
作为普通的数学老师,虽然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但是自身对数学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数学老师在师范教育里所学的都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数学知识或者相关的教材教法,其中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但缺乏从数学文化的视角进行相关的数学文化的学习。
(二)教师培训相对缺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相配套的小学数学教材出来后,北碚区对全员数学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新课标培训,并连续多年对数学教师进行分册教材培训,细到对每个例题的理解和处理。而对小学数学文化课的教学,却没有对数学教师进行相关的理念培训和教材培训。
(三)教学设计定位不清
教师上小学数学文化课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文化课到底是数学课、文化课、故事课、游戏课,还是数学文化课;到底是解题,还是数学文化的介绍;如何将几幅静态的连环画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上出小学数学文化课的味道来等,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中要面临的问题。
(四)优秀课例参考较少
到底什么样的小学数学文化课才是一节好课,老师们心中没有标准。同样,由于只有部分实验学校在进行实验,老师们对优秀的数学文化课例见得少或没有见过,都是自己或者学校数学团队在摸索,值得参考借鉴的优秀课例较少。
三、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文化课
小学数学文化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们都没有经验与积累。数学文化课该如何上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文化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只有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才能上出符合数学文化要求的数学文化课。如,宋乃庆团队编写的《小学数学文化丛书》和《小学数学文化读本》,其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明确的分类。如,“千手观音的震撼”是属于艺术与数学,可以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从不同角度拍摄物体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2)初步了解构图的“三分法则”,感受“三分法则”拍摄照片的效果,尝试用“三分法则”进行模拟拍摄。(3)在用数学的眼光分析摄影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摄影与数学的联系,感受数学和艺术的魅力。以上三条教学目标中,第一条和第二条是理解和初步了解,第三条是教学的重点。
(二)降低知识难度
小学数学文化课中必然会涉及很多的数学知识,如,“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中的统筹法中的泡茶问题;优选法中的二分法、三分法等。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文化课中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一定要降低难度。如用三分法找次品,“在3个玻璃球中,有1个球较轻,如果用天平来称,最少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只需称一次就可以找到次品,即选的两个,要么一样重,剩下的是次品;要么有轻有重,轻的是次品,剩下的一个不用再称。然后,引导学生去研究4个球、9个球都是需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对于称的次数是3的N次方这个规律,如果在n堂上让学生去探究理解,就会把数学文化课上成奥数课、思维训练课,那就失去了数学文化课的教学意义。教学中对于三分法如何分组、如何找次数、称的次数与3的几次方有关等知识,我们采用了视频与画外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介绍,图文并茂,声音与过程同步展现思维过程,既降低了数学思维的难度,又体现了华罗庚对三分法的研究以及总结出的规律,感受华罗庚的伟大成就。
(三)提升已有经验
很多小学数学文化课,都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课前查询大量与本节数学文化课相关的资料,这些知识经验或查询的资料怎样才能用好呢?实践告诉老师,对于这个环节教学一定要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
如,“中国历史名题――鸡兔同笼”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鸡兔同笼”的相关资料。课堂学生交流:鸡兔同笼的来历,鸡兔同笼的解法,还有鸡兔同笼的应用等,这些反馈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并没有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教师应系统地对“鸡兔同笼”起源、发展、应用等进行归纳整理介绍。“鸡兔同笼”的最早记录在我国古代1500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下卷)》31题里,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这个问题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不仅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也收录了这个问题,其中对问题的叙述把“雉”改成了“鸡”,鸡兔同笼的说法就沿用至今。“鸡兔同笼”问题后来又传到了日本成为“鹤龟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是前人探究出来的知识成果,它集题目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角本;CAI;3DMAX;Authorware5.0;非线性结构
多媒体CAI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图文并茂,视听交融,动静兼备,色彩缤纷,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器官,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体验成功、和谐发展,打破了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新颖有趣,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教学氛围。
如何把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到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研设计,确定角本
在进行多媒体CAI课件角本设计之前,必须先精心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制定教学策略,然后再确定角本。CAI课件角本确定涉及到:文字脚本的确定,制作脚步的确定。1、文字脚本的确定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需求分析②目标分析③内容分析④策略制定⑤脚本编写。2、制作脚本要能忠实体现文字脚本内容,又易于计算机表达,是课件制作的关键。编写制作脚本的教师应将图形显示的内容及文字、解说、交互等各项情况编写好,前后顺序要写清,还应说明教学目的和想法。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例时可如下编写脚本:
从而达到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适合于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同时突破了重点,使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优化课堂的目的。
二、精制内容,激发兴趣
应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课件内容:1、要精挑细选,选取富有典型性,能充分突出主题的素材:例如在制作《长方形的表面积》这一课例时,由于该内容比较抽象,所以采用了大量的动画制作的表现手法:①在引入课题时,采用3Dmax软件制作生成一上由7个立体的长方体组成而成并能够进行舞蹈表演的小机器人来导入新课,小机器人滑稽的动作立刻引起学生轰堂大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精心制作一上能够6个面自由旋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在欣赏动画播放的过程中牢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突破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2、要精心设计,设计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要有助于教学目标垢实现,要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在制作《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例中,因为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把立体的长方体转化成平面图形从而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在传统的教学中只能是"师定型"地把长方体表面积展开是6个面,这一个知识点强加给学生,而采用媒体技术后,就能通过确定动画的关健帧的技术,一帧一帧地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表面积展开的过程,并同时配上精美的长方体展开时的音乐背景:
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的过程,清晰地观察到①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长×宽×2+长×高×2+宽×高×2……,这样图、文、声并茂的设计,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要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在愉快探索知识、奥秘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规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
三、精设方式,灵活运用
今年中心校确立了我和张立平老师的师徒关系。在一年的互帮互学中,张老师按帮带协议书中的要求去做,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为了丰富理论知识,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阅读了《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陶文忠教授主编的《培养儿童的创新性老师怎么教》等书籍。大量理论书籍的阅读,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其次,我们一起借看了很多优秀课例的光盘,如: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刘德武老师的“分数的乘法”和柏纪明老师的“统计的初步知识”等。广泛吸收借鉴别人的精华,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经过努力,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进步。
备课、上课、互相评课。
学期初,我们就制定了多在一起备课,互相多听课,听后多提意见的计划。工作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一年来,我一共听了张老师10节课左右,跟她学到了有关组织教学、课堂评价等方面的许多经验。张老师也经常听我的课。每次听完,她都会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帮助我不断进步。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我上的教改引路课非常成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还上了教研中心视导课一节,效果也很好。
2制作专题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一堂优秀的好课例,必须有能够贯通整个课堂的优秀课件,零散的七拼八凑的图文视频材料等虽然也能提高学生兴趣,丰富课堂教学,但还不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一个优秀的课件的制作完成,不仅需要老师有高超的课件制作技术,更需要老师能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对教学真心倾入的热心。例如在求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公式的一堂数学教学中可制作这样的课件,播放《蝴蝶仙子》中的音乐,在音乐播放中,两只蝴蝶翩翩飞舞,相互追逐、戏闹,渐渐的两只蝴蝶变成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互戏闹、顶撞最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老师可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sh,很自然,三角形面积=?sh,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可出示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巩固。这样本来是一节普通的数学课,就变成了图文并茂、轻松活泼、生动形象的数学课。
3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外数学
数学学科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课下交流、课外活动都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越来越多,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时间紧张且效果较差,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外延展的知识公布在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了解学生的反馈,下堂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些学生性格腼腆,不愿当面提问,或者由于课程进度设置过快,学生无法一一提问,通过教学平台,学生不用面对面和老师交流,提问题时也更加放松大胆,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交流,这种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本年度里,新课程改革仍是教研工作的重头戏,引领课程改革,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学习: 一是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和各年级教材的要求,力求做到熟悉教教材,掌握教材。二是学习了明德学校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相关书籍,在学习中认真领会“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思想,感悟专家的各种讲座实质,并且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写下自己的感想。三是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的学习工程的学习活动,自己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建议》一书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用专业理论充实知识底蕴,除此之外认真学习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下发的《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构建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稿)、《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等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二)立足课堂,做好常规调研。本年度借集中调研和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检查的契机,先后在3月和9、10月份,深入10个乡9所乡直小学和1所村校和6所局直小学进行听课评课导课,听评课在百节之上,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与做课教师平等交流,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扎实有效做好常规调研工作。
(三)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工作。深入基层学校,走进青年教师(长山冯春明、东阳王芳、张敏、宝山高丽等)和学科骨干教师(实验冯敏、五小张艳玲、东阳李成娟等)的课堂,一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引领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尽快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为全县教学教研活动提供研讨的课例。在本学年的两次全县小学教研教学活动中,提供了6节数学展示课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有效实施“五个一”工程,进行了学科校本培训工作。在局领导、校领导的指示指导下在4月24、25日进行了小学数学校本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布置,在培训中展示研讨了数学学科不同课型的5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课例为研讨的依托,积极引领参训教师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实施教学的技能。
(六)四月份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齐齐哈尔市的首届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推荐参赛选手,参加竞赛的选手有东阳乡直小学的李成娟、王芳老师,音河乡兴十四小学的马春波老师,指导参赛选手做好赛前准备,最终3位选手都以较好的成绩进行了展示。
(七)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黑龙江省UC小学教研在线)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我县小学数学教研水平。本学年借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契机,组织10个乡6所局直小学的部分骨干教师积极网络中进行同备一节课的教研活动,这样的大型的多人次的网络教研是首次,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网络的资源,感受到网络的教研魅力,我县有8名教师的论文和案例获得了网络教研优秀成果奖。
(八)积极参与专项调研。在教育局指示下,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参与了全县的中小校的调研工作,在此次调研工作中,我负责的是调研要点中的6至10项。从作业、测试后质量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德育活动计划5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校均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都相应作了认真的安排;从检查结果来看,各校都有自已的特点。总的情况是:作业量及批改情况,体现在作业本上的量是适量的,教师批改及时,多数教师批阅比较认真,有的有激励性语言;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本面整洁、书写认真规并且能在教师的指点下修改错误,通过作业达到温习巩固的目的。
(九)积极参与评估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承担了现场组的组长工作并完成了成果展示和小学组的材料汇总。
(十)认真做好期末命题(本年度命题18套)、测试、成绩统计、测试后的分析工作。
(十一)积极参与明德学校的课题实践活动。按要求及时向上反馈信息,深入六所实验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使用《分层测试卡》,随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检查。在课题实验的扩大阶段协助教育局普教股做了基础性的调查积极相关的信息反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
(十二)其它工作。
1、积极参与“国培”的网络活动,督促并辅导参训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2、参与了幼教开展的教研活动。
我们一方面就教研现状对各地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方面对教师直接进行问卷调查。教研员的问卷有三个维度,即当地小学数学教师现状、小学数学教研现状及经验、学科建设等。教师的问卷有四个维度,即专业认知、发展平台、发展模式、专业发展的建议与自我评价等。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51218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有关信息,这个样本数量基本能说明我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研现状。
第一,从教师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现状看,有97.6%的教师“对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有94.4%的教师“对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基本满意或满意,有96.5%的教师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是“教学效果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以及教师们真诚朴实的良好师德,乐于奉献、甘做人梯的敬业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来传道、授业、解惑,传承文化,担负起教师的光荣使命。
第二,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发展的方面”,83.2%的教师选择“数学专业素养”,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受专业和学历的限制,迫切渴望提高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知识水平。然而,在“你工作之余有没有时间进行业务学习”的调查中,有52.7%的教师选择“很少”或“没有”,这显然又成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第三,关于“专业发展模式”的调查,有88.8%的教师认为“听课、听专家报告和讲座或与专家交流”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发展形式”,而在“校本教研”一项中有6.1%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发展形式”,这说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作用、成效认识不到位,还是说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还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待于我们广泛了解,深入思考。在“你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中有43.4%的教师选择“教研人员”,在“你实际得到的帮助主要来源于哪个方面”中有90.4%的教师选择“网络信息”,这一方面说明一线教师希望得到教研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说明网络资源是当下教师获得帮助的有效途径。
二、改进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于改进全省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课堂,做好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教材培训、课例研讨、校本教研、专家指导、网络研修及自主学习等工作,切实做好教研机构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专业发展与成长应提供的专业支持。在开展集中的教研活动的同时,要多开展能走进学校、走进区域的辩课研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参与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激活他们的教研热情,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的人文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二,建立全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检测体系,改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研系统形成的模式是县(区)主抓小学、省辖市主抓初中和高中。全省性的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检测体系几乎是个空白。课改以来,大家普遍感觉小学的教学质量有所降低,但是由于缺乏数据支撑,缺乏实证研究,我们还没有全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检测(或抽测)的结果,虽然有时也可以间接获得局部的有关数据,但这样的数据不足以说明全省的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课改以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检测与评价,我们应该做的是改善评价,淡化分数,探索面向小学生的“绿色评价指标”,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情感。在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质量不佳,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限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贫乏且落后,教学设备普遍不配套,甚至连教学主题图、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教具都无法做到每个数学教师人手一套。在农村,家长监督孩子的家庭作业情况很少,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单纯以学校为场地的单项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的是因为农活的繁忙,有的是因为自己知识有限,学校与家长不能很好沟通。尤其农村小学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基本上都靠老人来抚养,由于文化程度较低,都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功课,影响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另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意识较为淡漠。
2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跟不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乡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缺少教师。一是大多数是民办转正教师,代课教师资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具备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选拔到中心小学或县城小学,无形中削弱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2.2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学手段机械、单一,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能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没有吃透教材,不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到位。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条件限制,学校基本没有组织过教师观看优秀案例、优秀课例,基本没有组织过以学科为单位的看课、议课、听课、评课活动。
2.3科研意识淡薄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平时大量的时间满足应付课堂上传授所教知识,应付有关部门教案抽查调查之中,对各类课型的教学研究、怎样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力,总结教学得失等教育科研活动触及极少。教育科研申请立项的教师少,外出观摩看课的教师多。
2.4课程开设不齐
在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很难实施。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课程表课程设置齐全,实际上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其它学科的教学只能由主科教师兼带,体育课让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音乐课让学生听听音乐磁带,学校课程表形同虚设。
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3.1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乡镇中小学任教。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给农村小学教师以更多的关怀,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上级主管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流动和分配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到乡镇任教,并给予一定的政治的待遇和物质的奖励。
3.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要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经历,大胆动手改变教材编排体系,精心裁剪教材例题,运用各种切合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体现农村生活的特色,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农村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多设计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3.4巧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研读教材;重构课堂
“圆的认识”可以被看成小学数学教学史上的一个经典,这一教学内容曾无数次地被搬上观摩舞台,进行多样的精彩演绎。纵观其中的许多优秀课例,在一般的农村学校和常态课上是无法复制的。究其原由,是一般教师在研读教材水平上与名师们有所差异,农村学生在认知水平上与城镇学生也有所不同。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的颁布实施,我市小学所有年级于2014年9月开始,全部使用新修订的人教版数学教材。选取“圆的认识”内容进行对比研读,关注修订后教材的变化,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用常态、平实课堂对话经典课例,对小学数学教师用准、用好、用实新教材,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对比研读,关注变化
(一)课标对比研读
在对《标准(2011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进行对比研读时,发现有如下一些微妙变化。
首先,《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第二学段对“圆的认识”具体描述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对比《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增加了知道扇形。针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一定要在“观察、操作”上做文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的方式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认识扇形奠定基础。
其次,《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要求上,从原来《标准(实验稿)》的“双基”变成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当课程标准和教材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如何相应地调整教学,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圆”学习内容的分布情况,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领悟中,圆的周长和面积会对“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而针对新增的基本活动经验,则应在“圆的认识”学习中进一步积累和发展。因此,教学应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能主动探索圆、认识圆,最终理解圆的概念。
(二)横向对比研读
在对新修订教科书与2006年人教版教科书进行对比研读与分析,发现有如下的变化。
(1)修订后的教科书,增加了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以及用圆进行图案设计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关系紧密,因为在设计图案时,需要确定不同的圆的位置和大小。在本课教学中,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感知和掌握。
(2)修订后的教科书,删去了圆是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原因是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已经提及过圆的轴对称性,对本课教学而言,只需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而不需要深入探究。
(三)纵向对比研读
在对新修订教科书有关“圆”的知识编排体系作纵向的研读与分析(主要研读“圆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发现有如下的联系。
“圆的认识”是学生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之前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也曾直观地认识过圆,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圆的知识学习,是学生从研究直线图形转移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认知而言是一种飞跃。而“圆的认识”是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的起点,对学生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认识扇形,至关重要,也是学生以后研究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三项内容的对比研读与分析,我们认为,“圆的认识”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中的圆转化到数学中的圆的认识上,教学要从“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的数学本质出发,根据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教学要始终突出教学活动对“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即应当始终坚持通过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圆的认识”中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通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圆的知识内涵,逐步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把握本质,重构课堂
(一)选择教学模式
“圆的认识”涉及较多的数学概念,有圆、圆心、半径和直径。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根据小学生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特点,我们认为,“圆的认识”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的素材,丰富的活动,去帮助学生概括并理解概念,即应当依赖于“活动的内化”,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表面操作性认识向知识结构性认识转变。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利于学生参与、高效低负、便于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圆的认识”的教学是一节数学概念新授课,其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运用和概念的拓展等五个过程,这与原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许翼平老师构建的促、探、练、测、评“五字”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极其吻合,且“五字”教学模式在广州地区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论证,使用效果更是以针对性强、便于操作、教学程序清晰、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著称,深受广州地区,特别是广州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认同和喜欢。
(二)重构课堂教学
根据前述内容的思考和结合促、探、练、测、评“五字”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促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寻宝游戏导入,问题:杰克船长在荒岛寻宝,得到一张纸条“宝物在距离红旗3米的地方”,请你以1厘米表示1米,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上画出宝藏可能在的地方。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点的3cm地方,标出宝物可能在的地方(如图一)。知识点:引出圆,使学生初步感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第二环节:探 [自主探究,感知特征]。这个环节安排四项探究活动。
活动一:圆规画圆。请学生尝试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圆,思考:圆规为什么能画圆,有什么优点。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时,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标出来。之后再出示右图(图二),让学生判断圆的半径和直径,并应用概念做解释。知识点: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规画圆的灵活(能大能小)、方便的特点。
活动二:尺规画圆。让学生用尺规选择画出r=1cm,r=2cm,r=3cm的圆,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圆的位置和大小由什么决定。知识点:掌握圆规画圆的技能,理解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活动三:剪圆与折圆。把各自画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知识点:再次感受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折痕相交的点是圆心,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活动四:量圆与说圆。知识点:同圆或等圆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第三环节:练 [巧设练习,实践应用]。这个环节安排三项练习:
练习一:我会算。如右图(图三)。
练:找圆心。你知道硬币的圆心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后,再用课件解释)
练习三:解释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学生说后,再用课件解释)
第四环节:测 [达标检测,及时反馈]。这个环节安排两道有针对性的检测题:
检测一: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 )倍。所以,当直径是4厘米时,半径是( )厘米;当半径是2.4厘米时,直径是( )厘米。
检测二:画一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第五环节:评 [总结评价,促进发展]。通过回顾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评价和总结,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反思课例,分析成效
(一)褪去浮华,还原本真
通过对教材的对比研读,重构的设计主要从“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的数学本质出发,让学生以“画、剪、折、量、说”等方式作为探究圆的抓手,设计适合学生的“直尺画圆”“圆规画圆”“尺规画圆”等实践活动,充分地让学生在“做”中“学”,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圆、解释圆、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良好的活动经验。重构的设计虽然没有了名师经典课例的华丽,却抓住了“圆”的数学本质进行了一次本真的演绎,这样的设计更能凸显《标准(2011版)》对教学的要求。
(二)聚焦平实,回归常态
通过对教材的对比研读,重构的设计以“五字”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注重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导与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关注本课所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当堂练习和内化。从教学的总体情况来说,学生对圆的概念以及圆的特征,掌握得比较扎实。这样的设计,一线教师完全可以复制并常态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