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6 16:22: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

篇(1)

Abstract: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but also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on workers as well as the user'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thus much community concern. This article will brief analyzes and discuss the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Keywords: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 safety risk; evalu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所需,建筑业务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可行地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水平。

一、建立健全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交叉作业繁多,各式各样的危险源、危险要素交织在一起,是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为建筑安装工程定义,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主要是受人为、机械、环境以及管理四方面的深刻影响。因此,务必应该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并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的角度,根据人、机、环境、管理各个要素对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建立健全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二、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要素

工作人员严格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有关要求,并紧密结合《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原理,谨慎考虑工程性质、施工工序、施工设施、机械设备、等各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等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相关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具体的识别方法如下:

(一)加大和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或者具备操作经验的人员的交流,他们常常能准确地指出施工的危险源,这样一来就能够初步分许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

(二)通过对工程施工现场的仔细观察,能够发现一定的危险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务必要保证进行现场观察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能够全面地熟悉并掌握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查看企业的安全事故、职业病等记录,从中获取施工危险源信息。

(四)工作人员可以从类似企业、类似工程、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各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讨论,以便更为准确、更为快速地识别出安装工程施工的相关危险源。

(五)利用已经编制完成的施工检查表,加大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从中识别危险源的存在。

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处于核心地位,其目的是达到风险的定量分析。而风险评价指的就是评价已识别出来的风险的危险程度,明确工程不可承担的危险,对所有风险进行顺序排列。尤其是对于那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而言,风险评价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利用定量或者是定性的手段,整理、分析所有的危险源,评估它们的风险大小,明确工程能够承受的风险的大小,进而从所有风险中筛选出工程优先控制的危险源。对建筑安装工程来说,施工现场的风险分析以及评价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决策的关键。

(一)划分危险源的等级

危险源是安全风险的根源,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了安全风险的程度大小。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就相当于对危险源进行初步评价,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来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对危险源的严重度与概率水平进行分级、评分作业。

(二)选用适宜的定性风险分析法

当前,建筑工程往往使用安全检查标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事故树等定性风险分析法,对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分析而言,安全检查表法应用得最为广泛。此方法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事先分解所要检查的对象,将大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通过提问或者打分的形式,对检查项目列表进行逐项、无遗漏的检查,以此来找到工程中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操作管理、组织措施等危险源。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安全检查表的时候,如果存在有类比工程经验的工程,应该参照相关的成功经验,若是没有类比工程经验的工程,评价人员就应该充分地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编制安全检查表。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易识别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和管理工作是建筑业当前所面临的技术核心难题之一,所以,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强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即建立健全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要素,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评价,以此希望建筑安装工程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风险,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解涛.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1.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近几年持续攀升。根据英国路透社发表的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量已攀升至3.08亿吨,同比2013年增加9.45%。在我国原油进口各类运输方式中,海运一直占据主渠道地位。但是,海运进口原油的快速增长受到深水油码头数量不足和油轮大型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制约。发展海上原油船对船(ship to ship ,STS)过驳成为舒缓三方矛盾的主要对策之一,具有节约油港口资源、节省远洋油轮停港时间等优点。

与进港船岸原油输送相比,海上原油STS过驳所面临的船舶碰撞、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事故风险也更高。通过提前辨识过驳作业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过驳作业安全。然而,如何全面、系统、科学地识别过驳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目前行业内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方法,给过驳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下面结合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实际情况,遵循全面、系统、科学的原则,结合现有风险辨识分析技术,提出适用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的风险辨识方法。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现状

国外关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方面多集中在划定风险辨识范围。被MARPPOL公约附则Ⅰ第八章推荐为最佳实践导则的《船到船过驳指南:石油》(2005年,第四版)第三章明确了风险评估的四项基本内容,风险辨识、评估、控制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Nikolaos P. Ventikos将过驳影响因素划分为船舶及其特性、人员、设备、总控制人、其他外部因素等五个方面。国内关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的研究也并不多见,主要针对风险要素的分析上。高春元从硬件、软件、环境、人、公司管理和行业指南、政府监管和法律规章等六个方面识别长三角海域原油过驳风险因素。刘卓基于原油过驳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风险和海上溢油风险,将锚地原油过驳风险源归纳为过驳人员、过驳设备、船况、船员和自然条件五个方面。

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的范围和内容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参考,但全面性和系统性略显不足,且均未给出规范、简明、实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无法满足过驳行业内安全管理的需要。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辨识

对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遵循全面、系统、科学、实用的原则,根据其自身的作业流程和特点划分辨识单元,从工程管理的5M要素(人/机/料/法/环)出发明确风险辨识对象,探索提出适用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的风险辨识方法。

1、风险辨识方法的选择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经验判断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安全检查表法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各行业在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些常规风险辨识方法过于依赖评价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经验,在辨识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而某些风险辨识方法如事件树分析等,由于专业性太强,又不易被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掌握。在海上原油STS过驳风险辨识过程中确保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原油过驳作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几种常用方法各自的特点,最终选择了比较常见的系统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相互结合用于构建适用海上原油过驳的风险辨识方法。

2、风险辨识单元的划分

海上原油STS过驳单次作业时间一般从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作业流程包括若干阶段,涉及作业活动种类也较多,流程不同阶段及不同作业种类所面对的风险及受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将过驳作业过程看成一个整体,按照其自身特点划分为多个风险辨识单元,有利于辨识工作有条理无遗漏进行,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条理进行。辨识单元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按照工艺流程、活动种类、有害因素类别等进行划分。考虑过驳作业工艺流程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选定按照过驳作业的基本流程划分辨识单元,同时明确各个单元所涉及的作业活动种类。

我国的《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GB/T 18819-2002)将过驳流程分为“靠泊原油输送离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不同的活动类别。根据过驳流程划分一级辨识单元,包括靠泊作业、过驳作业和离泊作业三大单元。根据各单元所包含活动种类划分辨识的二级子单元,包括船舶驶近操纵、系泊操作、软管连接操作、原油输送操作、软管拆卸操作、解缆操作和船舶离航操纵等7个子单元。风险辨识单元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3、风险辨识对象的确定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为一种施工作业活动,其活动安全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即是风险辨识的对象。全面系统分析风险辨识对象,确定其内容和结构,对风险辨识工作全面、系统、有序开展有重要作用,风险辨识才能有的放矢。

关于风险辨识对象的划分,可以按照对象属性分析,也可按照功能、用途或需求进行分析。本文参考安全管理的“5M要素”,根据属性划分风险辨识对象的范围,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并对各个方面再进行了细化,划分二级类别和更小的子类。

3.1人员

风险辨识对象的人员分类依据任务种类的不同分为指挥管理人员、操作执行人员、监督检查人员和协作辅助人员等4个子类,每个子类又按照具体职能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1)。

3.2设备

风险辨识对象的设备依据功能的不同分为过驳船舶、系泊设备、原油输送设备及其他设备等4个子类,子类内部依据作用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2)。

3.3材料

风险辨识对象的材料包括作为过驳对象的原油,以及用于平衡油舱压力的惰气,在此不做细类划分。

3.4方法

风险辨识对象的方法主要指活动的方式或程序,经常是风险辨识中比较难分解和容易疏忽的方面。依据方法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分为靠系泊方法、原油过驳方法、离泊方法及其他方法等4个子类,子类内部依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3)。

3.5环境

风险辨识对象的环境根据其属性分为气象环境、水文环境、地质环境和其他环境等4个子类,子类内又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4)。

通过明确辨识对象并形成类别结构,方便以下风险辨识工作规范、全面、有条理地开展。

4、风险辨识方法的构建

基于以上确定的风险辨识对象,结合行业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等的具体要求,为每个风险辨识单元逐一建立适用的安全检查表。在过驳作业活动前和活动中,根据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有步骤、分条理逐项检查,以确认在安全方面是否存在缺陷、隐患和不足,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为了更直观的说明可建立的表格的模式,现已船舶驶近操纵单元为例,选择此单元涉及的五类辨识对象中可能存在的部分风险形式构建风险分析检查表的示例(见表5),在具体应用中,辨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修正。

结语

风险辨识是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现有的分析方法为过驳作业风险辨识提供了系统分析和科学分析的思路。在我国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还未引起行业充分重视的情况下,探索提出一种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能够为行业内相关企业完善自身过驳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结构的参照。但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所构建的方法还未进行实例验证,实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石油和化工网.2014年中国原油进出口盘点.http://.cn/news/hyfx/2015-1/144924.shtml.2015.03.20.

[2]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 & Oi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 “Ship to Ship Transfer Guide (Petroleum)”, Witherbys Publishing, Fourth Edition 2005.

[3]Nikolaos P. Ventikos, Dimitrios I. Stavrou. Ship to Ship(STS) transfer of cargo: Latest development sand operational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63(2013),pp.172-180.

[4]高春元.长三角海域石油过驳风险分析[J].中国水运,2006.02.

[5]刘卓.锚地石油过驳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6]张进春,吴超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项目风险辨识方法研究――以某油气长输管线建设项目风险辨识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2):40-45.

篇(3)

中图分类号:TU6

建筑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结构形式多样化,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人、机流动性大,生产条件恶劣,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从职业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业有更明显地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

1.1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设的。

1.2施工活动的特点

施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②在大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③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施工,为不同的行业服务,涉及的行业要求、地方政府的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复杂;④同一现场往往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建筑施工或安装队伍共同施工,交叉作业,互相影响;⑤施工的季节性强;⑥人员的流动性大;⑦连续高强度作业,休息环境差。

1.3施工现场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的施工活动、贮存、运输、吊装,与生活区不能明显地予以隔离。供水、供电、道路都是临时的并多单位共用。设施是临时的,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难度很大。

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有关条款是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

2.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3)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4)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7)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2.2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砸死砸伤人员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3.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疲劳、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3.2物的不安全因素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当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引发事故,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4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4.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类,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

(1)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

(2)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工地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设施、吊装作业、明火作业、危险化学品等)。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4)故障树分析法(FTA)(或称事故树分析法)。以故障、事故、事件为起点,作为顶上事件,然后按照逻辑关系,分析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

4.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

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D(危险性)= L×E×C

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将收集的信息按标准评分,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D值,并按照分值区域判断其风险程度,D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5结语

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用打分法对三个主要因素进行打分,运用公式计算出危险性大小,最后根据危险性分级原则定性给出评价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危险源发生的基础性的工作,应当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重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外各种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风险管理的课程已经逐步在走进大学课堂。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始起步,企业经营领域的风险管理专著开始面世,在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已开始应用风险分析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风险管理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之正好符合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企业中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间断性的,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对相关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生产活动中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各生产环节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对成功实现企业目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2)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后果);(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R=f(P,C)(1)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的可能性;

(2)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有两类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判定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它们是:

(1)高可能性,轻微后果;

(2)低可能性,严重后果。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图中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2.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指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规划中起控制作用。风险管理计划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项目之中。该文件详细的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所有方面。风险管理计划还要说明项目整体评价的风险的基准是什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参照这些风险评价基准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树方法。故障树方法简称FTA,是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利用FTA来分析一个系统时,我们关心的是找出造成某个不希望的事件(顶端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绎的方法找出使顶端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级事件,反映了各次级事件引起顶端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像一颗以顶端事件为根的倒长着的树,故障树因此得名。

3.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时应注意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不仅要正确估计损失的绝对量,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综合影响,既要考虑直接损失、有形损失,也要考虑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与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使用,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围绕风险的基本问题,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应急计划,实施高效的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无不正常之处,哪些风险正在成为实际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准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篇(5)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73—02

一、引言

电力生产是一项危险性与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化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风险程度很高,由于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子众多,对于生产参与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从而展开经济有效的危险预防手段,降低生产危险度,通过风险分析管理建立健全事故超前防范体系,对于危险进行预防,致力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维稳,保持该项生产过程的长治久安。

面向我国电力行业,本文对于现有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风险管理思想与电力生产实际,以电力安全法为基石,提出一种高操作性能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对于传统生产过程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进行了革新,提高预警预报的措施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流程

(一)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二)风险管理程序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过程流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与处理共六大步骤。下面对于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风险的意识、辨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风险识别。此步骤要求对于事故未发生时,通过各项方式对于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挖掘风险存在的根源。识别过程涵盖事故种类、核心环节、风险日常监控常规内容以及控制主要措施等方面。

3、风险衡量。此步骤估算了特定风险出现的概率,预计造成损失程度以及范围。这个流程主要是以先进计算技术为基础,同时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辅助判断的基本过程。

4、风险控制。完成风险进行了识别以及衡量过程,接着通过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综合方案方法进行择优处理选择,形成了面向风险的控制过程。控制方式和主要内容有作业前展开风险辨识工作、进行指导书编写以及完善重点措施等方面。

5、风险评估。本项工作是整个管理的另一核心步骤,评估对象涵盖广泛,评估手段多样。需要对于每个专业及单位存在的风险内容对应程度进行评估,评估还包括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与结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等方面。评价手段既能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还能展开周期或者非周期的专项分析以及现场排查等各项工作。

6、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一)现场作业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2)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3)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4)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2、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1)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2)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3)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4)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3、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2)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3)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二)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2)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3)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三)风险控制

1、总要求

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风险政策

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价工作而言,经常是根据SPE法进行的。而设备类的风险则是给予SFD法,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有着以下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重新设计,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现场作业风险等级,提高相关产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本质上根除设备的潜在危险,保证环境安全。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生产监管力度,实施劳动保护,开展员工防护工作,减小人员危险行为以及管理失常,避免人身伤亡。

(3)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4)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危险产生概率与暴露率来控制事故发生。

4、设备风险控制

对于设备风险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与预防风险等手段,同时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事故频度值与探测度值来控制设备故障率。

(四)风险监督评价

对于风险监督评价而言,其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目标满足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4、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定期评价。

5、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针对“两措”计划,对于其制定、开展情况展开监督。

6、按照《安全生产监督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规程以及制度等的实际执行力度。

四、结论

本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能有效结合安全技术与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反应速度,减小管理成本,增强安全防护体系性能,提升用户对于安全的控制能力。随着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封闭、滞后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篇(6)

前言

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拥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规定,公司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合成氨工艺;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的规定,公司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11种。公司在推行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研究化肥装置的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是否适用,如何真正掌控公司的重大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实现装置长、满、优经济运行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研究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作为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保障广大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实际意义。

1 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

1.1 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1.1.1 安全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safety standardization)是为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条件。

安全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如图1所示):

1.1.2 风险管理

1.1.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安全理念和创新实践》一书中给出了关于风险的一般定义:在一定环境下,由危险事件引起,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

1.1.2.2 安全标准化中的风险管理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表1可以对比发现,无论是国内的安全标准化,HMEMS还是国外的安全管理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都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应当加强安全标准化中风险管理。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标准中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风险信息更新、范围与评价方法。

1.2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

我国的风险管理开展比较晚,过程比较缓慢,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面,先后提出了基于灾害系统论、模糊风险评价理论等。为提高生产安全工作中决策科学化的水平,各类风险评价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营评价中,包括系统发生事故风险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工业安全管理、在线风险管理、运载火箭的重要子系统的安全分析、管道煤气工程安全评价、海洋平台的载荷评估等。

1.2.1 国际最新风险管理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活动的各种风险,并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合理的风险标准,为系统安全分析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风险管理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

在安全风险管理领域,一项新的国际标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已被国际标准组织(ISO)风险管理技术委员会制订完成,并于2009年正式公布。ISO 31000是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为基础,实现了安全、健康、环境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体化,可以应用于任何企业、组织、协会、团体或个体等,并不特别限定于某些行业或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其风险管理程序为(见图3)。

1.2.2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过程

风险的回避、风险辨识、风险的转移、风险评价方法。

1.2.3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在策划阶段确定风险评价范围、评价准则及管理责任后。应针对不同评价范围和评价目标选取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选取的评价方法既要简单易行,又要能适应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见表2。

结合以上评价方法和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点进行分析,建议危化品企业在建立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初期,可首先选择4种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检维修、开停工以及其他作业活动进行分析;应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对作业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重点和关键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这样,风险评价能够较为全面,基本覆盖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并且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风险大、岗位多、设备设施复杂的行业特点,同时对企业来说简便易行,容易推广,能够在短时间内应用好这些方法。企业在熟练应用这些方法后,再逐步对其他方法进行学习和应用,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1.2.4 风险控制

风险的辨识与评价工作结束后,应按照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的要求开展对重大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作业条件重大风险,危险度评价等。并依据企业情况以及管理方式合理确定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2 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建立安全标准化过程及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07年,公司荣幸被选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陶氏化学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合作项目”试点企业,2008年8月通过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初步建立起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2010年至2011年进行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2012年3月通过了二级企业复评验收。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推动和创建一级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安全标准化建设基础条件较差

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已运行18年,设备逐年老化,各种隐患突出。化工园区的建立周边危化品企业影响增加,作业环境相对复杂。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建成两年,未正式投入生产,存在许多未知隐患。目前公司采用一套班子管理两套装置,人员协作相互调集未真正得到验证。这些客观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2.2 对安全标准化规范认识模糊

2.2.1 与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复

企业各级人员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安全标准化和IS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只要通过IS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就不需要再开展安全标准化。抱怨重复工作较多,有效的将两个体系整合运行还需长时间的磨合研究。

2.2.2 对通用规范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特别是公司中层干部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学习理解不够,可能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车间没有关系,造成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2.3 风险管理不够完善

2.3.1 风险管理范围分类不清

安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分类未能体现人-机-环-管系统的概念。公司开展风险管理过程还存在少数人员参与,虽然在变更管理制度中有风险分析要求,目前很难找到相关记录佐证。危害因素辨识清单的范围不能完全覆盖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范围。

2.3.2 风险评价方法应更加具有针对性

目前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方法还停留在采用是非判断法,危险可操作性评价法( LEC法)。重大风险的评价也是采用简单的是非判断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风险分析的深度、准确性、量化程度不够。风险评价方法对复杂的合成氨工艺的针对性不够。

3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

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通过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验收,力争创建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创建工作处在一个新的起步状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入;运用先进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加大工艺过程风险分析,运用先进风险评价方法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安全检查表等,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分类、分级以及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风险评价方法,最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标准化。

4 结论

安全标准化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安全运作模式,从而治理隐患,防范事故。风险管理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只有重视风险管理、全面认识风险、准确评价风险才能控制风险。有效开展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037-01

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现代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初是在美国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上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对计划、采购、合同、进度、质量、风险等诸多方面都有充分重视,并形成有机的管理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需求和实施人性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基础,以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为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种施工管理制度。它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仅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包括技术性、管理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是根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识别及评估方法及模式

2.1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

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2.2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措施

3.1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篇(8)

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由于煤矿开采大多属于地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受到瓦斯、煤尘、水灾、火灾和冒顶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致使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要、更为复杂、更难解决。当前的煤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工作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不足、静态孤立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等诸多问题,都属于煤矿生产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淄博矿业集团公司葛亭煤矿属于技术装备条件较好、安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国有重点煤矿,但是在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应研究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辨识和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潜伏的危险因素,从而消除或减轻事故的风险,防止其可能造成的灾害。

1 风险及煤矿事故风险

风险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组合。不但涉及人身及社会财产的安危,昭示着事故、灾害等坏兆头的存在,还特别表征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通常用风险率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其风险率的定义如下:

R=P・C(1)

式中R-风险率;P-事故的发生概率,可以用事故的频率来代替;C-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以是人身伤害,如死亡、损失工作日等,也可以是财产损失,如损失金额等。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风险是系统危险影响因素的函数,即风险可表达为如下的形式:

R=f(R1,R2,R3,R4,R5)(2)

其中,R1-人的因素,R2-物质、设备因素,R3-环境因素,R4-管理因素,R5-其它因素。

这一风险函数是对风险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由此可知,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主动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人、物、环境和管理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即为危险源,动态风险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此处统称为事故隐患。对于静态风险的分析主要采用经验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和理论分析预测法等方法,一般均会采取屏蔽、隔离等方式予以控制,如无动态风险出现,静态风险本身一般不会单独导致事故;而动态风险即事故隐患的分析主要采用经验判别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等方法,对其进行动态监控,随时发现并消灭隐患。煤矿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是要消除和控制各类煤矿事故风险。其中,动态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其重点内容。

2 煤矿风险管理的流程与特点

煤矿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辨识,判别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产生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

2.1 煤矿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2.1.1 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对于各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必须进行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评价。

2.1.2 全部风险的管理

在识别全部可能存在的致灾风险因子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并将所有风险作为管理对象。

2.1.3 全方位的管理

从各方面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的对策措施必须考虑综合手段,从设备、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法。

2.1.4 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

与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相关联的主体部门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煤矿的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将风险管理作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

2.2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管理流程示意图

(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包括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损失前避免或减少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引发损失的几率,损失后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2)风险分析是指分析企业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煤矿企业的风险分析是对煤矿企业各部门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识别对系统目标有危害或威胁的潜在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是否存在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其等级、数量、规模及其潜在的后果,从而确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的程度。

(3)风险控制就是选择以及优化组合风险管理技术,防止风险发生以及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以达到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决策两个步骤。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选择投资少,安全保障大的方案的过程。

(4)风险处理是指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重大风险的控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等情况,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源是否充分,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有效并得到实施。将成功的部分保留下来予以发扬,形成后续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将出现的事故、事件予以控制改进,对煤矿企业风险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审计监督,以确保规范性和有效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动态、完善、循环的风险管理流程。

3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综合煤矿风险管理的上述特点和葛亭煤矿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煤矿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体系,并应用在葛亭煤矿的日常事故预防工作中。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如图2所示,主要从日常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两方面来展开,同时结合配套软件系统--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来进行。

图2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示意图

3.1 日常风险管理

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检查信息管理、危险源管理、事故隐患管理和带班人员管理等四个方面。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信息的采集主要利用人工采集的方式,由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安全监察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利用安全检查表来完成风险信息的发现和收集工作;同时,有条件时可以利用专用设备或监测系统,自动采集风险信息。对发现的风险信息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同时将每天的风险信息输入计算机并自动上传到煤矿局域网(服务器),在局域网上实现风险管理和预警控制。

3.2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主要指每天的安全生产调度会议的召开、记录和指令传达等工作[3]。调度会议主要包括矿安全办公会,圆班会和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安全办公会和圆班会都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班前班后会则每班次都要举行。

在安全生产调度会议上,利用煤矿风险管理和预警控制系统,将所发现的日常风险信息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由参加会议的矿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所存在的重大风险信息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将安全调度会议内容、决策指令等信息在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的网站上,便于各有关单位按要求开展安全工作,实现动态风险管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信息化、网络化风险管理

如上所述,煤矿风险管理工作在其配套软件系统(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软件系统在计算机局域网上运行。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煤矿风险信息,实现日常的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

矿长、生产副矿长、安监处长等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利用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在网上查询、分析近期安全状况后,可以通过局域网准确、快速地安全指令信息;各科室、各工区则可以通过局域网快速、准确地接受安全指令信息,使安全指令的运行渠道更加科学、快捷。同时,还可以实时地将矿上有关安全工作的通报发送给相关单位或人员,以便全矿有关人员及时掌握本矿安全工作状况,按照统一部署做好安全工作;也可以将有关安全法规文件在局域网上,以便全矿有关人员尽快熟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安全工作的各项事务。

3.4 煤矿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在葛亭煤矿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1 提高了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提高了安全决策水平,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本方法的实施,增强了有关管理人员、有关单位处理事故隐患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明显提高;应用该项目研究成果,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在准确掌握事故风险程度的基础上开展安全决策和安全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也极大地促进了安全决策水平的提高。

3.4.2 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促进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实施风险管理方法,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有效地控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到2009年9月30日,全矿无死亡事故安全生产天数已达2142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安全生产成绩。

所以,煤矿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在煤矿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有益尝试,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科学实用、配套齐全,适于在煤矿企业应用,并可望在其推广应用中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庆贵.企业风险管理与监控预警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张钰丹,魏晓平,宋学锋.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10):68-70.

篇(9)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与发展是电力企业的职责,但是随着电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电力企业的主要问题。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指导思想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面对当前形势,电力企业应该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尽可能的消除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隐患故障,实现电力安全风险的“可控、在控以及能控”的安全目标,以此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文章针对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力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实际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客观的存在许多环境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人的不安全因素等安全风险,一旦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失控,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对电力设备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识别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消除,尽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进行。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诊断、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危险隐患。

2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2.1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

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故障树分析法,其原理表现为:以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事件)为分析目标,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对导致顶事件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演绎联系各个原因,创建一个倒立的树状图形,同时标明各个系统以及单元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概率统计法进行故障树的定性分析,这样能够获得基本事件(底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顶事件的最小割集,以此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2)危险点分析法,该种安全管理方法属于逆向思维,即在作业之前,分析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所有因素,并制定防护、警示以及隔离等措施,以此防止安全风险的发生,降低对人身以及设备造成的损害,危险点分析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事故预防水平与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致使其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众多电力企业中;(3)安全性评价法,该种安全风险诊断方法是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度量以及预测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且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划分等级,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其目的在于追求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最小的事故损失以及最低的事故率,安全性评价法需要借助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等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协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造成的影响。

2.2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

电力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暴露率的措施,包括统筹安排作业计划、实施状态检修、延长检修周期、加强设备保养与维修;降低概率值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安全管理、防止出现交叉作业、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创建完善的安全奖惩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按照消除、降低以及个体防护的顺序,进行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设备安全风险控制,设备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常采用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方式控制设备安全风险;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应该采用电气预防性试验、增加设备巡检频率、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功能的设备、实施在线检测等。

2.3实施“三措”“、两票”

“三措”指的是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以及组织措施,三措在保证电力安全方面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等优势。对于针对性,指的是制定“三措”时,应该准确的找出保证工作安全质量的关键点、安全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本次工作的关键点以及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技术、安全、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多重保证;对于现场性,指的是应该根据本次工作任务、现场环境等制定相对应的“三措”,不同工作的“三措”存在差异;对于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决定了“三措”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实施“三措”的根本与价值所在。“两票”指的是工作票与操作票:对于工作票,明确本项工作由谁负责,控制哪些人员;采取怎样的安全保障措施;由谁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度;工作结束后由谁验收;安全措施由谁拆除;送电工作由谁负责等,即通过工作票,能够实现对工作任务的布置、组织、协调、措施以及验收等整个过程的控制;对于操作票,通过操作票可以控制一次设备的运行顺序、备用或者停用状态,安全措施的布置以及拆除,并且通过命令人、监护人、操作人的相互监督,能够实现对整个控制过程的控制,以此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保证电力工作的安全性。

2.4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

通过创建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对电力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多方面的管理,有效的改变传统的安全风险事后管理的现状,通过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将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创建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安全隐患等进行预测、判断以及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将安全风险与隐患等消灭在萌芽阶段,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种未雨绸缪、事前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能够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见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电力安全风险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电力安全,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提高电力安全风险系数。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使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与规范化,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威.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技术的措施[J].科技传播,2014(9):80-81.

[2]李广生.浅谈电力安全风险工作的重点[J].价值工程,2010(27):148-149.

[3]莫廷昭.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0):139-140.

篇(10)

摘要:为加强油港作业安全管理,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进行风险分析.通过现场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确定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应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构建安全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odel,ISM).分析各因素间的层级关系,明确风险产生机理,并提出提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对比现有研究,该方法得到结果更科学合理,可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油船; 靠港; 装卸作业; 解释结构模型(ISM);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U698.5 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油船进出码头作业越来越频繁,油港生产作业环境日益复杂,安全隐患也在增加.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外籍油船在卸油作业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输油管道爆炸,导致1 500 t原油泄漏,造成约430 km2海面污染;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导致63人遇难、156人受伤.可见,油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油船靠港装卸作业是油港生产作业中的重要环节,识别该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理清风险因素间的关系,抓住产生风险的关键因素,对保障油船安全靠泊和装卸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港口船舶通航安全和油港作业安全的研究:PAK等[1]依据船长的操船经验确定影响港口通航安全的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韩国各港口的通航安全等级进行评价;曹久华等[2]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由人、船、环境和管理子系统构成的港口船舶通航风险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类型;白响恩等[3]建立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ISM),以识别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ARSLAN[4]从靠泊、甲板设备、装卸设备、装卸作业、人员和紧急情况等方面着手构建了液体化学品船注意事项的层次结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注意事项进行优先级排序;VALDOR等[5]以西班牙的塔拉戈纳港为例,评估了港口石油装卸设备溢油在不同情境下带来的环境风险;HVOLD[6]从安全管理态度、安全知识、宿命论、工作内容和压力等4个方面对油船上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进行分析;MARTINS等[7]采用贝叶斯信念网络分析了油船作业中人因可靠性对碰撞事故的影响,研究表明技能、管理和组织因素更有利于减少碰撞风险;SHEBEKO等[8]对大型石油出口码头造成火灾和爆炸的潜在风险、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LI等[9]构建油罐区溢油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石油港口的溢油风险进行研究;范厚明等[10]以船舶靠港装卸作业为视角,利用贝叶斯网络法对大连新港、青岛港、天津港和宁波港这4个港口的船舶溢油风险进行评价;谢书杉等[11]基于事故树对油码头装卸作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王晓丽等[12]将石化码头装卸过程的安全影响因素归结为工艺设备设施、作业安全、人员因素、辅助设施安全性、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应急管理等7个方面,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石化码头装卸过程的安全水平进行评价.

综上,现有关于油港和油船的风险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港口运营安全风险方面的研究大多笼统地以港口船舶通航安全为视角研究船舶靠港安全性,较少对某类型船舶进行研究,而油船由于装载易燃、易爆货物具有特殊性,靠港作业具有更大的安全隐患,

故有待进一步研究

油船靠港装卸作业风险.(2)现有对油港运营安全风险方面的研究大多仅对装卸作业环节进行安全性研究,没有从系统整体考虑油船靠港及在港装卸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3)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作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一部分而存在的,但文献[4]和[10]都未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真正探明油船靠港和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着手,建立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分析各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展开研究.

1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

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指通过风险管理将油船靠港作业、装卸油作业及辅助生产作业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控制在能接受水平以下,降低碰撞、断缆、泄漏、污染、静电、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受人、机、环境和管理等4类风险因素共同影响,且这些风险因素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关联,使得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具有复杂性,单个或几个因素无法全面地反映其安全状况.本文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实地调研和访谈,从船舶、环境、作业安全、设备、人和管理等6方面初步筛选出57个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基于此设计调查问卷,请被调查对象对各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打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该因素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影响程度越大.问卷调查对象由30位油港作业人员、20位油港部门经理、20位船公司海务主管以及10位从事港口与航运管理研究的教授组成.此次共发出80份调查问卷,收回72份,其中67份为有效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出各项风险因素平均得分,通过再次向从事港口与航运管理研究的教授进行咨询,剔除风险因素的边界值,并将部分相互交叉的风险因素进行合并.本文采用所有风险因素得分平均值作为边界值,最终确定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存在的25个主要风险因素,见表1.

2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的建立

ISM是美国Warfield 教授在1973 年开发的,用来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相关问题.ISM利用有向图、矩阵、计算机技术以及人们的经验知识分析复杂系统的结构,首先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然后分解可达矩阵,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级阶梯的结构形式.ISM能够从众多风险因素中寻找出直接风险因素和间接风险因素, 从而帮助决策者将精力集

中于最重要的关键点, 提高决策效率.[13]

2.1建立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是表示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的矩阵.[14]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调研访谈,确定25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邻接矩阵[WTHX]A[WTBX],该矩阵的元素aij表示因素Fi与Fj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即

aij=1, 当Fi对Fj有直接影响时

0, 当Fi对Fj没有直接影响时

(1)

3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

根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可以明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

第1层

为4个风险因素,描述了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各环节的安全性,它们是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各类风险导致的最终结果,任意一个环节作业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可见,在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保障靠泊、装卸、管道输送和泄空等4个环节的作业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第2层分析如下.

油船技术状态、导助航设施、船舶交通流量和引航员船舶操纵水平直接影响油船靠泊作业的安全性.经常性地维护和保养油船可以减少船体的腐蚀速度和设备故障率,防止油船技术性能下降过快.完备的导助航设施和引航员良好的船舶操纵水平可以提高油船靠泊作业安全性.针对船舶交通流量,可以通过适当的交通管制减少船舶会遇的机会,降低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油船靠泊作业的安全性.设备安全性和应急管理直接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各环节的安全性,可通过加强设备巡检、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并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应急救援设备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中的各类突发状况.

对第3层分析如下.油船要素体现在船龄、吨位和结构强度等方面,如:船龄越长,船上设备磨损情

况会越严重,技术状态越差;双壳船抗破坏能力强于单壳船,技术状态较优.航道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油港选址、海事主管部门监管水平会影响船舶交通流量.在大风、大雾和雷雨等恶劣条件下,油港会停止生产作业,影响港口水域通过的船舶数量.良好的航道条件可以允许更多类型的船舶通航,进而影响船舶交通流量.油港与船舶之间的通信状况对油船的

调度和监控非常重要,尤其在紧急状况下,通信状况越好,越有利于应急措施的及时有效实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可以通过给员工派发安全知识手册和开展安全管理教育活动增加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生产中严格施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减少违章指挥率和违章操作率.

第4层中的心理素质、技能和经验以及安全管理直接影响违章指挥.心理素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事故责任感和安全态度等方面,技能和经验不足以及心理素质差会直接导致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增加违章指挥率和违章操作率.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及时制止和纠正作业人员的违章和冒险行为,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从而降低违章指挥率和违章操作率.

第5层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处于底层,是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的最基本因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影响油港的选址,对油港的安全管理和海事部门的执法起监管作用.油港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完善对指导油港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提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根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为提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以对策建议:

(1)加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各环节安全管理.针对油船靠泊作业,靠泊前检查相关设备设施,加强t望,靠泊时用拖船协助控制油船速度,保障油船安全靠泊.装卸油操作前确保围油栏铺设合格、消防设备配备充足和静电接地设备可靠,并对输油臂或软管进行气密性试验;装卸油作业中记录油温、压力和流量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针对管道输送作业,因为管道材料缺陷隐患、管道腐蚀、阀门和法兰密封不严会导致油泄漏,应认真检查管道、阀门和法兰等有关设备.在泄空作业中,利用氮气进行吹扫,将装卸设施泄空,该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混入.

(2)加强船舶和油港设施设备的检修和审查.油船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油船靠泊作业的安全性,应通过安全检查手段对油船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完善老旧船舶的管理,减少船舶自身因素对油船靠泊作业安全的影响.输油臂、输油管道和防静电装置等设备的安全性是油船装卸作业安全的前提保障,油港应加强设备的检修和审查,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状态.

(3)完善油港船舶应急管理体系.油港应该设置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实行有效的分级管理制度,针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编制船舶靠离泊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并依据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利于进行风险防范,并且能有效降低事故的影响程度.

(4)提高船员和油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对于油船靠泊作业中可能发生的搁浅、触礁或碰撞事故,人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船公司应注重船员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船员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评估,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靠泊作业安全的影响.油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是油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油港应切实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保障安全生产.

5结论

采用现场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船舶、环境、作业安全、设备、人和管理等6方面识别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中各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解释结构模型(ISM).通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ISM,确定各风险因素两两之间的层级关系,明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弥补了文献 [4]和[10] 缺乏系统分析风险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以及没有真正探明安全风险产生机理的不足,丰富了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的相关研究.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直观展现了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各安全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助于管理者从多个安全风险因素中找出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提升油港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PAK J Y, YEO G T, OH S W, et al. Port safety evaluation from a captain’s perspective: the Korean experience[J]. Safety Science, 2015, 72: 172181. DOI: 10.1016/j.ssci.2014.09.007.

[2]曹久华, 席永涛, 胡甚平, 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船舶通航风险成因耦合模型[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 15(3): 6571. DO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5.03.014.

[3]白响恩, 肖英杰, 郑剑, 等.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分析[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3, 34(4): 812. DOI: 10.3969/j.issn.16729498.2013.04.002.

[4]ARSLAN 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recautions on chemical tanker operations[J]. Process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9, 87(2): 113120. DOI: 10.1016/j.psep.2008.06.006.

[5]VALDOR P F, GóMEZ A G, PUENTE A.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of oil handling facilities in port areas, application to Tarragona harbor (NE Spain)[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5, 90: 7887. DOI: 10.1016/j.marpolbul.2014.11.018.

[6]HVOLD J I.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aboard tanker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0, 95(5): 511519. DOI: 10.1016/j.ress.2010.01.002.

[7]MARTINS M R, MATURANA M C.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to the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n oil tanker operation focusing on collision accident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3, 110(2): 89109. DOI: 10.1016/j.ress.2012.09.008.

[8]SHEBEKO Y N, BOLODIAN I A, MOLCHANOV V P, et al. Fire and explosion risk assessment for largescale oil export terminal[J].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7, 20: 651658. DOI: 10.1016/j.jlp.2007.04.008.

[9]LI Ying, WANG Wei, LIU Bingxin, et al. Research on oil spill risk of port tank zone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 Aquatic Procedia, 2015, 3: 216223. DOI: 10.1016/j.aqpro.2015.02.214.

[10]范厚明, 崔文罡, 温文华, 等.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靠港装卸作业溢油风险评价[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 45(18): 5161.

[11]谢书杉, 周宝勇, 张志超. 油码头装卸作业风险管理[J]. 中国水运, 2011(6): 1415. DOI: 10.3969/j.issn.10067973B.2011.06.006.

[12]王晓丽, 魏志兵, 彭士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石化码头装卸过程安全评价[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4, 40(8): 14. DOI: 10.3969/j.issn.1001425X.2014.08.001.

上一篇: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 下一篇: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