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基础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6 16:22: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的基础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的基础知识

篇(1)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篇(2)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记元素符号的歌诀:“氢是H,O是氧,碳CP磷不用讲。Na钠Ca钙,钾的符号是老K。……”。 又如化合价的记忆歌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来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还有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先通后撤,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造纸、纺织、印染、肥皂、石油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又如向试管中装入固体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等等。

篇(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它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方法去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可使学生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为学生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尤其对高职院校而言,它所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实验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所以我们高职院校的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实验,做好实验,创新实验。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素养。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观察,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而不再是干巴巴地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学到钠、钾的时候,学生们根本没见过钠和钾,怎么可能知道它们与水反应会是什么样子,在空气里燃烧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但通过实验,效果却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不仅可使学生们认识了金属钠和钾,还知道应该怎么储藏、反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现象等,对物质有了很直观的、很充分的了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感性认识,并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例如“做饮料”、“烟花爆竹的焰色反应”、“烧不坏的手帕”、“金属钠、钾与水反应”和能够产生各种实验现象的好多有趣的实验,都会使学生感觉到神奇,从而形成主动学习化学课程的内在动力。

三、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认识多种类型的仪器设备,还可以接触到这些仪器,通过一定数量的化学仪器操作实验,可以熟悉各种仪器的原理、性能、作用熟练掌握操作规则,更好地适应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比如,我们在校期间做过的分析类实验课程可使学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有机类课程可提高其动手组装各种仪器的能力,仪器分析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性能。

四、可使学生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当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中,团队合作精神、合作意识越来越重要。为了学生们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例如学生分组实验溴乙烷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中,在一个四人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可以是一个同学负责安装仪器,一个同学负责称量药品、加药品,一个同学负责验证物质的性质,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现象和数据,然后互相交流,完成整个实验。大家可以在紧张、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完成实验过程。解决了有的同学忙不过来,有的同学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从而使同学们增进了理解和友谊,还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没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各种现象,做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如:做水的电解实验时,通电后,你可以观察到两极会产生气泡, 过一会儿,两极玻璃管上部汇聚大量气体,且体积2:1,两极产生的分别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学生还需分析、猜测两种气体可能是氧气和氢气,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先是观察,然后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得出了结论。

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高职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高职院校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验证化学知识的主要标准,是学生获取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建构化学观念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学正由“重知识传授”逐渐向“重观念建构”转变,即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事实性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发展观念的能力。实验探究最大的优势: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自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实验复习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巧设实验情境,以实验为载体引出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主分析、自主归纳、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过程,自主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本文以“NaOH变质再探究”为例,具体阐述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如何设计观念建构教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宋心琦教授认为:教育最终让学生受益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思想观念。学生能否牢固、准确、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化学观念引领下的实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复习课焕发新的活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时,为更好地整合实验探究和酸、碱、盐的知识网络,笔者设计了“NaOH变质再探究”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念建构两条主线进行设计和教学,以探究NaOH变质的相关问题为明线,以建构变化观、分类观、实验观、微粒观、价值观、定量观等化学观念为暗线,双管齐下统领整节课堂。

在实验探究设计中,紧紧围绕NaOH溶液变质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①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②如何检验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③部分变质NaOH溶液中的杂质如何除去?④如何测定NaOH的变质程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思考、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合作探究、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在经历一次次科学探究体验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观念的有效建构需要学生在真实、有深度、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通过参与具有驱动性的问题和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隐藏在知识背后的重要思想和观念。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就要注意情境设计、问题设计和小组活动设计的融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学力,不断打磨、搭建问题支架,提出的问题要层层深入、层次鲜明,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观念。

二、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引入。

【情境创设】在化学实验会考做“酸与碱的性质”实验时,有少数学生发现往预先滴了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除了看到红色溶液逐渐褪去外,还看到试管中出现少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呢?

【实物展示】一瓶久置的NaOH试剂瓶,让学生观察瓶口的白色固体。

【趣味实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气球胀大。

【引导小结】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生成Na2CO3。

设计意图:通过实事实物、趣味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唤起其对学过知识的回忆,促进对“物质变化观”的建构。

2.探究活动1: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NaOH溶液容易吸收CO2而变质,那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问题的关键是要检验什么物质(或什么离子)的存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①加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②加Ca(OH)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沉淀;③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沉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探究实验的关键:检验是否有Na2CO3的存在,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利用碳酸盐的性质来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和设计方案可帮助学生建构变化观、分类观、微粒观和实验观。

3.探究活动2:如何检验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教师追问】如果有变质,那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与部分变质的物质成分有什么不同?这个实验的关键地方是检验什么物质(或什么离子)的存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提出方案,修改、完善方案,最后确定:先加入足量中性的CaCl2溶液,以除去影响检验NaOH存在的Na2CO3,过滤后,取滤液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有变红色(或CuSO4、FeCl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设计意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关键处不同。在利用物质性质证明物质存在时,要全面考虑,不可片面下结论。让学生体会到很多探究实验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要多步进行的,学生的微粒观、实验观就在体验中形成。

4.探究活动3: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杂质如何除去?

【教师设疑】生活中很多东西变质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溶液部分变质后就都没有用了吗?怎样才能把变质生成的Na2CO3除去?

【教师启示】除杂时应遵循“不增、不减、可行、易分”原则。

【布置任务】从盐酸、CaCl2、Ca(OH)2中选取可行物质进行除杂,说出实验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盐酸、CaCl2不可用的原因,完整、规范说出除杂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部分变质的溶液是否像生活中许多变质的东西一样失去使用价值呢?”这种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追问,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学杂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就会兴趣高涨,效果好,同时学会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5.探究活动4:如何测定NaOH的变质程度?

【布置任务】工业烧碱(NaOH)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若保存不当容易变质而混有碳酸钠。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1)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纯度。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第一,反应前,应先关闭弹簧夹c,打开弹簧夹a、b,通入过量的空气,以排尽装置A、B、C中含有的______;反应结束后,为让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装置D吸收,应关闭弹簧夹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选填“a”、“ b”或“ c”),继续通入足量的空气。

第二,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若没有安装装置C,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第三,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

(2)利用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通过测定沉淀质量,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纯度。该实验中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充分反应后,要经过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得到CaCO3沉淀的质量。利用沉淀法来测量样品纯度还可选择以下 _______试剂(填序号)。

A.NaCl B.Ca(OH)2 C.Ba(OH)2 D.CuSO4

【学生活动】读题、审题,交流讨论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探究流程。

【教师点评】要测定变质NaOH中各成分的含量,通常选用能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物质来实验,通过测定气体或沉淀的质量来计算Na2CO3的含量,从而得出NaOH的含量。

设计意图:别出心裁的引导过程,螺旋上升、定性到定量的驱动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入定量观,为初高中衔接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反思

1.有关酸、碱、盐知识网络的建构是教学难点,也是重点,多数学生在理解、应用、建构知识体系时出现困难。本节课巧设实验探究情境,充分整合了实验探究和酸、碱、盐知识,在探究有关NaOH变质问题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效整合、应用进去了,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自然、高效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自主建构化学基本观念。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及时点拨、引导与鼓励,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气氛活跃,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3.不足之处:本节实验复习课牵涉的知识点多,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合作探究无法开展;受课堂时间影响,定量测定NaOH变质程度的探究、分析无法深入,让学生很好地建构定量观的意图不能较好实现。

4.观念是在大量的事实、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出来的一种总观性的认识。观念建构不是一个简单被告知、强加的过程,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以及在反思、评价活动中感悟自省而逐步达成,即观念需要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中形成。随意创设没内涵、没层次、没价值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概括提炼知识,很难让学生建构出有价值、有深远影响的化学观念。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驱动性或开放性问题、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探究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索、深入理解,在化学知识不断丰富和反复提炼概括中逐步建构化学基本观念。要从事实性知识提炼成化学观念,绝非是在大脑中堆积大量事实性知识就可以形成的,也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教学活动设计与观念的建构紧密联系起来,需要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及据此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李嘉诚曾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以学科观念来丰富认知结构,让化学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

[2]李小静.将学科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设计之中[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

篇(5)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怀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通。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

2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嫁给那美女,心铁系千轻,统共一百斤。”

3 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4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织上染了肥油。”

5 浓缩记忆法

篇(6)

1前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1],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2现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法治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了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降低了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法制教育停滞在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注释法学层面,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在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众多非法学专业中,化学与法律的关系尤为密切,如实验室安全、化学药品管理、废弃物排放等方面,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知识。现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未充分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课程中的法律资源。在实验开始前,一般是指导老师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讲解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较少从法律层面去诠释化学实验方面的问题,使得实验实践与法律知识相脱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笔者从五个方面开展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利用基础化学实验中的法律资源,使学生在开展实验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教学的措施与实践

3.1树立法律信仰培养法治观念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法律知识的环境和氛围,师生共同提高法律素养,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坚决避免诸如“复旦大学投毒案”事情的发生。尤其是教师,要以身示范,言传身教,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找出与其相关的法律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真正实现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入到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3]。

3.2实验室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是完成教学和科研的根本前提。学生在化学实验室的人流量一般很大,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安全隐患因素较多,实验室要按照相关规定,全面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来确保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健康安全的实验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虽然数量不大,但污染物种类多、组分复杂,且大都回收处理程度低,有的实验室甚至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虽然是小污染源,但对环境造成的累积损害不容小觑[4]。1998年化学废物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化学实验化学废物的排放都做出了相关规定,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实验室要不断探讨改进,在化学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废弃物的排放、防火防水防电等方面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让学生从踏入实验室开始,就接受化学实验知识技能与法制知识的双重学习,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3.3实验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相渗透

基础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很多。如化学实验试剂药品方面的相关法律条例涉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等。实验废弃物排放方面的法律条例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合成实验中有关绿色化学、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等科学技术内容,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实验仪器设备方面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实验室防火防水防电方面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消防监督检查规定》、《青少年保护法》等。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法律知识渗透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法律修养,领悟法律制度是创造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唯有在法律的制约下,才能让化学科学技术正真造福于人类。

3.4实验操作过程与法律知识相渗透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先明确实验使用化学药品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了解有关化学药品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谨慎性,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化学实验进行中,指导教师要随时监督实验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避免学生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尤其在使用具有腐蚀性、有毒有害等化学药品时,坚决杜绝拿着药品到处走的现象发生。在进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时,指导学生进行废弃物的初步处理,树立法律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法治观念。除了要发挥好实验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还要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发现实践生活中的化学与法律的关系,如食品安全问题、工厂污水排放问题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5实验数据报告与法律知识相渗透

篇(7)

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两个或者两个对象之间创造和传递知识的应用[1]。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可视化逐渐受到诸多教育家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如何利用知识可视化推动教学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

知识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应用视觉表征改进两个或两个对象之间复杂知识创造与传递的学科。知识可视化强调复杂知识的创造和传递,认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仅仅靠文字就能够传递、表达,没有借助知识可视化的必要。在教学领域中,知识可视化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以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2]。

(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双重编码理论,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加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视觉表征、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所以,现阶段的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知识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知识可视化理论。

二、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利用视觉表征特点,直观展现化学魅力

通过研究表明,化学教学中的视觉表征主要有思维导图、概念图、动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多数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图像和图表来辅助教学,视觉表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缺乏从知识可视化的角度去深度的剖析和制定教学策略,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待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思维导图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教师利用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整合知识,简化板书,在学生思维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动画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微观结构,反映物质的本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知识,了解微观世界;演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起到警示作用。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发散思维、整理思路和浓缩知识的作用。利用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试验器材结构,利用图表浓缩课本知识,便于学生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方便记忆。丰富的视频、动画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化学学习体验,视觉表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化学、学习化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在化学的世界中自由的遨游,并能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发挥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避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单一”、“枯燥”的代名词。

(二)应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刚开学的阶段,由于讲的知识较少,课后没有作业,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介绍给学生,说明思维导图的用法,教给学生具体的画法,并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笔记,最后上交验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笔记进行点评,使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溶解现象》这两章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图的方法,因为这两章的化学概念较为集中,通过概念图的方法,可以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将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可以展示电子的得失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展示原子分子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最外层电子层数”的意义。通过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和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理解化学的本质,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图像和图表,利于学生深刻的认识概念。通过图像和图表,纵横对比,明确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元素的意义时,可以利用表格列举氢原子和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总结出“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结论。浓缩要点,简化笔记,例如在《常见的碱》的教学过程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研究和学习都是从俗称、性质等几个方面去进行的。通过浓缩要点的方式,以便学生在复习时总结归纳相近的知识。灵活运用表格,简化笔记,例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都有着相似之处,可以将其整理归纳在同一个表格中,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规律,将初中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的特点和区别,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区别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概念的出现,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迎合了对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改变的新需求。视觉表征的概念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涵,为教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道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视觉表征的概念精心设计教学概念,尽可能的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量化,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篇(8)

那么首要的是梳理知识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根据课文,我把本单元的知识点确立为:(1)移步换景的基本写法;(2)归纳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3)写景语句的欣赏。确立知识的目的是在这一单元的整个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热烈而无所得。

其次是打破常规。在教学过程上我打破了以课为单位,而是以单元为单位,并补充大量的课外景物描写的语段进行教学。所谓打破以课为单位,就单元教学中不是一课一课的教,而根据一个知识点,可以在一堂课中涉及到全单元,甚至课外。当然,这需要充分的预习时间。对于此我专门按排了阅读课来指导预习。在具体教学时,我基本上按照师做示范、活动理解、学生动手、练习巩固的模式,具体如下:

1 师做示范

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以生为主体,这一点没有错,但如果每堂课都让学生行为,那么老师干什么?我认为师首先要做示范。当然做示范不是应试教育中的满堂灌,我这里是指,老师在做备课时注意自己的体验,然后把自己探究的过程详细地告诉学生,甚至自己这过程中所有的错误的经历。从这意义上理解,师做示范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比如:我在分析如何归纳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时,我首先谈我对景物描写的理解:一段美丽的景物描写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我以《阿里山纪行》为例,根据第5段展示了一幅图片,我详细地介绍了我看到了这幅图片后,如何通过图片来对应文中的语句,并根据特征给这个图片起了个名字:林区幽静。围绕如给图片起名,通过学生讨论,我进行了对归纳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在这过程中,我还穿插了我在学生时代阅读到这段语句时的感受。这样的讲解,表面上没有学生的参与,但我在分析我的学习探究的过程时,注意了学生时代的阅读体验,如果进一步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学习阅读体验,我相信定会给了学生理解上的一个明确方向,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2 活动理解,学生动手

书读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我在教学中注重课外语文活动教学。如在教学移步换景时,我首先通过展示图片的形式,加强学生对这单元移步换景的理解,我还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给校园拍照片,但只能拍五张,并记录地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移步换景。通过比较挑选出拍摄最佳的照片,并进行赏析,这样又初步学习了对景物描写的欣赏这一知识点。

这一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又一次向学生呈现了知识点,不过这一次是完全学生参与。有了上一环节的师做示范,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始终不离知识点,加深了印象。

篇(9)

高职《制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具备将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具有独立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具有现代生物制药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制品、制药等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使毕业生有较宽的就业机会和较强的竞争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就业和职业能力为向导,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制药及相关专业在教材的编排和组织上,体现注重实践、突出应用,以金典实验教学为线索实施教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

1、《制药》高职教材改革上希望打破原有的单纯理论框架,改为以应用为主线,辅以理论教学。基础化学现在普片开设《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而原有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停止开设。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框架定在典型实验上,围绕这些实验展开理论教程。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连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上有难度,会出现一知半解。实验做完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作,只能按部就班的操作。

2、教材采用的典型实验为主线教学,单从课程上看是可行的,但毕竟《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这些实验有些跟后续课程联系比较紧,有些联系并不大。制药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所涉及的内容对本专业是必要的。仅仅通过《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若干个典型的实验来完成整个专业基础化学的学习是不够的。

3、实验和实训是不同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理论课的需要,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等同于实训,实训是一种实践性教学,专业性更强,两者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实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有局限性。把实验等同实训,夸大了实验的功能。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单靠实验训练是不够的。

4、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还是理论学习,很多实践性的知识应该在实践过程成中掌握,所以,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理论教学上。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没有理论作为支撑,那是办不到的。我们在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削弱理论课的教学。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作如下调整:

1、制药专业属于工科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从专业上看,基础化学部分应该基础上应该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流化学》、《化工原理》等内容。

2、化学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上,不应该是保留几门而去掉几门,应该是统一成一门作为基础课程,内容上以满足专业需求为原则,要揉进《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内容。化学基础部分可以统一成一门《化学基础》。这样,教材体系上是完整的,学生学习起来有连贯性。课程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但整个化学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可以舍去一些计算、解题技巧等内容,但课程的完整性还应该具备。真真做到宽基础,重实训,教学学时可以压缩,内容难度可以降低,但知识面还是应该广。

3、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内容适时穿插到到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特比是实验教学上。例如:《有机化学》化学经典实验之一的“升华”中可以补充《物理化学》中的物质的相图,这样不光对实验教学有帮助,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食品药品干燥中常使用的“冷冻干燥”,有了相图的概念,理解起来就容易了,如果没有相图的概念,要说清楚“冷冻干燥”还真不容易。又如有机化学实验“蒸馏”、“精馏”等也需要《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是不能省略的。在实验课上,应该适当补充《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黄运瑞.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34-03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层次的生源构成也使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及素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造成了高职生源差异性与培养目标统一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针对上述矛盾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其中应用较多的方式是“分层式教学”,也相应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是“分层式教学”模式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层次的划分标准、层次之间的度量该如何把握,并没有科学的标准,仍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其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心理落差应该怎样弥补,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措施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为此,本文试图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对高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进行探讨,为实现岗位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差异化高职教学的概念

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最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实施差异化高职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指,在对不同特征的学习者设定较为同一预期结果的前提下,教师针对不同个体实施具有不同目标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是完全迥异的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某些维度上存在着相对的差异。其中,高职差异化教学过程就是建立起不同学习者与同一化的教学目标之间不同途径的多维度映射过程。(见图1)

高职学生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同一性形成。为此,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定义:华国栋等以学生为出发点,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在以班级为基础的集体教学中,再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学习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W。而汤姆・林森等则以教师为出发点,认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已经基本具备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过程的基础。加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较大,会使同一性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在实施之后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十分必要,寻找适合高职生最优发展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化教学在实施差异式高职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网络化的教学方法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手段更丰富,实施过程也更契合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化教学灵活的组织性

网络化教学具有空间、时间上的灵活性。网络化教学不需要将师生固定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只要有网络和终端就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在时间上,课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及云存储等技术网络化,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料也可以通过共享的形式进行分发,无需学习者的时间统一,并且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将学习过程提前或延后的支持。

2.网络化教学较高的互动性

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网络平台教学的教学过程有较大的互动性优势。传统的高职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多限于口头的表达上。但在网络化教学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通过文字或音、视频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享与沟通。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P2P的方式进行私密性问题的交流,避免将隐私公之于众的尴尬。

3.网络化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网络化教学过程必然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过程,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在对教学内容的表达上更丰富,对具体知识点的展示上也更具趣味性。同时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出现,使学生的多信息载体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行课程学习。

计算机网络是实施差异化高职教学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载体,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以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方式将学习过程前移,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先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则通过前移化的差异学习得以缩小。

三、基于网络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上一篇: 乡村振兴措施 下一篇: 工程质量评分标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