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2: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项目管理是国民经济中许多经济组织和科研组织需要用到的管理手段。在理论上项目管理专家把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以后为现代项目管理。传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这一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国防科研、建筑工程等领域,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活动。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制造、金融、电信、软件开发等许多行业,国外许多大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及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等数学家在全国推广统筹法开始了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承包制初步形成了建筑市场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体系内,理论核心包括了项目管理的概念、观点、原理及与项目环境和管理行为有关的内容,诸如领导、权利、成员及组织的目标等,这些基本的内容与农业技术经济学有密不可分的学科与应用联系。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技术经济关系。农业技术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特别是以技术经济效益原理为主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解释,对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系统内的地位进行分析,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索。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知识性项目蕴运而生,农业技术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知识性项目。
一、农业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一)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项目的特性
农业技术进步就是农业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并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新技术通常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农产品产量,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或增加农产品的新用途等形式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发挥作用的。农业技术进步活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项目,如研制开发、工艺进步、技术改造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开创性、前瞻性、风险性、一次性等特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每一个活动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另一类是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如日常的生产、营销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具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特点,这些活动由于面对社会需求的不同,每一次组织活动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二)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项目管理
1.农业发展要靠技术创新项目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个项目诞生、实施、运作过程的集合,农业科研机构不断参与技术创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项目也就不断产生。每一个创新项目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载体,成功的项目为农业带来了活力,也构筑了农业发展的阶梯。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70
1技术和经济一体化在总承保单位控制系统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是在对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和自然界之间展开物质和能量层面上的交换工作,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媒介性作用,其中也包含了劳动工具、对象以及劳动者的实际技能,是将所有的相关因素整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在此基础之上,先进的技术措施在总承包单位经济效益水平向着最大化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但是这样的技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无偿地使用,一定是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因此技术本身其实就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层面上的问题。
技术和经济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的。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想要使得生产力得到发展的话,那么一定是会促进经济效益水平提升的,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技术的支持了。既然说经济和技术之间呈现出来的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那么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也就是一个难以分割开来的整体性内容了。在经济和技术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当中,技术是一种措施,经济才是实质性目的。在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是需要得到技术的支持的,在一项崭新的科学技术措施产生的时候也是需要使用到经济层面上的支持的,与此同时,也是会在技术措施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经济的发展是可以为技术措施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的,技术领域中的发展和进步自然也就可以在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技术领域中呈现出来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实际上方向是一致的,与此同时,这实际上也是技术和经济的统一性。从项目工程的层面上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在推广并应用任何一项技术措施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层面上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技术的经济性。一般情况下,在科学技术措施进步的基础上,项目工程领域中需要使用到的各项资源也是会呈现出来一种减少的趋势,落成的工程项目也就可以使得社会客观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实际上可以提升经济效益水平,技术措施进步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总承包单位经济效益提升这样一个流程,这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及到的技术和经济的一致性。技术和经济之间其实也是有着相互对立的关系,即便是技术和经济相互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统一性,然而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之下,它们相互之间也是有可能呈现出来对立关系的。在实践领域中,有一些技术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措施,因为是会受到社会层面上的条件的限制的,成本就比较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水平较为低下,那么自然也就难以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了,但是与此同时,虽然说有一些技术并不是非常先进,比如半机械化技术,但是因为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都是比较强的,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的技术措施本身是较为先进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项资源也比较少,但是和工程项目本身之间呈现出来的适应性不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可以在工程项目中应用。
2价值工程在构建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机制的过程中起到桥梁性作用在对工程质量成本形成有效的控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保证工程项目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各项性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说,质量成本是在技术经济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目标要求。“功能”指代的是工程本身承担的职责抑或是发挥出来的作用,它实际上指代的是工程的适用性价值,和上文中提及到的“质量”这个概念是比较接近。“成本”指代的是在现工程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却不是一般性的工程生产性成本。“价值”在这里指代的是工程功能和成本之间的比值。上文中提及到的三者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价值=工程÷成本”,工程的价值和功能之间呈现出来的是正比例关系,和成本之间呈现出来的是反比例关系。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在建设工程全流程造价
管控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首先是应当将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相关工作做好,逐步地使得招投标机制完善起来,灵活地在各个施工队伍中展开选择工作,在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施行工程总承包机制;针对施工单位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展开审核,选择技术可行性强、经济合理性强的施工方案开展施工相关工作;切实地遵守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在流通与市场中的各种类型的材料中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建筑材料及制成品,逐步提升施工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针对隐蔽工程开展的验收工作的力度,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相关工作,在对工程造价形成有效的控制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促使施工单位施行相关的措施对各项费用形成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之上将工程造价降低,从而也就可以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促使企业逐渐地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3结论
总而言之,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系统涉及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其中不单单包含工程项目施行过程,也是会涉及一些工程项目涉及和建造层面之上的内容的,因此单单说它在一个经济层面上,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其实也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玩意儿。所以说,将技术和经济之间呈现出来的辩证性关系作为基础的情况之下,将较为先进的理念作为核心内容,将建筑资金发生的源头作为重点内容,逐步将以价值链作为基础的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机制构建出来,在成本控制层面之上将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相互融合在一起,这在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因此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最终才可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亚珍基于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5
[2]刘旭彤基于技术经济一体化视角下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22):142-143
[3]李F我国建筑业实施Partnering模式的合作策略选择与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1油藏经营管理技术概述
油藏管理通常是通过多途径,利用各种方式制定和实施油藏开发经营策略,实现对油藏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以期更好的开发油藏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油藏经营管理最先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油藏经营管理最先发端于油田的开采,最后终止于油田的废弃,我国也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引进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80年代继续引进油藏描述技术,这两项技术给我国油气田资源的开发和储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现阶段我国油藏资源的开发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少之又少,对于接下来的资源开发需要作出相应改革。
2油藏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我国逐渐引入油藏经营管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无数的创新与改革,一方面强调基础建设,油藏经营管理需要确保更真实的生产信息,基于有效的信息统计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加强分析预测能力,通过对现有生产信息进行分析,进而预测未来某个时段的信息,通过信息预测更好的指导生产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严格控制生产质量,油藏经营管理的作用在于更好的控制生产质量,通过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以及现场实施等程序,实现生产质量的最优化。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生产。油藏经营管理进行大量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2.1欠缺先进的管理制度
油气田资源属于国家重要能源储备,我国至始至终始终坚持计划管控模式,无论从油田的勘探还是油田的开采,都需要国家严格的计划指令,也就是说油田的开发和利用主是以“指令性”生产任务为主。计划管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大都局限于传统的旧的管理机制,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
2.2认识高度不够
油藏经营管理是现代油田开发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现阶段我们的决策层或者管理人员仅仅把油藏经营管理视为是领导和管理层的事务,与基层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交流和互动,二者之间的合作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我们的管理者不能够正确认识油藏经营管理的精髓之所在,只是简单的认为油藏开发和管理只需要先进的技术即可,而忽视了管理经营。
2.3基础工作薄弱
油藏经营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其中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这是油藏经营管理最为基础的工作内容之一,这些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展,诸如说油藏地质研究、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的设计、评价及优化,这些后续的工作都需要前期基础工作的保障。油藏经营管理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导致数据的收集不能够十分准确和完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油藏经营管理技术效果的展现。
3油藏经营管理技术的实现
3.1计算机技术
3.1.1经营管理数据库
油藏经营管理首先需要具有完备的数据库,数据库是由众多内容组成,不仅包括基本的三维地震资料,而且还需要对开发数据库、测井数据库进行收集和汇总,完善数据库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在油藏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调取所需数据,进而建立经营管理项目数据库,经营项目数据库中纳入的数据要真实、有效、准确,以更好的确保油藏经营管理质量。
3.1.2软件一体化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使用和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油藏经营管理更是如此。油藏经营管理是不同部门共同配合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中强调各个部门对计算机应用的联合,需要各个软件之间的联合,形成一个共同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和标准,形成软件一体化。
3.1.3油藏描述技术
油藏开发是一个需要多种工序的过程,油藏描述应该是油田开发中的基础和出发点。所谓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模型的综合展示,其主要包括有三个模型建立过程,一个是最为基础的模型即地层模型,这是油藏开发的基础和关键,其二是主要模型具体又分为构造模型、储层模型以及流体模型,其三就是综合模型即油藏模型。
3.1.4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油藏模拟是油藏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并发挥重大作用的技术,油藏经营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对油藏资源进行有效的预测,数据预测就需要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根据渗流机理建立数模软件对整个油藏进行全方位、多指标、高精度的模拟计算,预测及优化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及最佳的开采参数。油藏经营管理始终贯彻于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对于世界油气田资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油藏经营管理对于世界石油储量的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油藏经营管理技术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一、经济分权与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
“竞争性政府”认为出于理性经济人原因,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普遍是相互竞争的,包括政府及其部门之间都是如此。钱颖一等在1996年发表文章指出“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分权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科尔奈提出的研究转型经济的重要概念——“软预算约
束”,分析指出经济分权带来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趋向流动增值,将大大促使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他们认为,经济分权带来的地方效率竞争将极大的限制政府的低效率、式的经济行为,逐步建立起地方政府的硬预算约束机制;同时,因为我国的“M”型层级结构让中央政府可以逐级使用指标化的考核形式对地方政府形成强力的绩效约束刺激。他们所建立的理论结构模型,被国内外学者广为引用,成为近年来公认的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一派。
另外一些学者对经济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关系也做出了许多的深入分析。杨瑞龙和高鹤
通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关系的变迁、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不同表现的分析,认为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的市场化发育程度不同,而且中央也常常灵活使用经济分权和地方竞争的不同搭配组合来推行渐进性的改革试点和增量创新。陶然、陆曦等人通过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所辖企业30余年来不断变化的博弈关系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地方政府在不同改革进程阶段中追求经济绩效方式的变化、面临的软硬约束条件的变化以及应付区域经济竞争方式的变化,从而有效的弥补了财政联邦主义和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对中国转型及其高效经济增长的解释缺陷。
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分权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背后不可避免的对政府行为产生了绑架与扭曲。例如沈立人、戴园晨等就认为经济分权引发了地方政府的区域保护主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及区域内很多行业的政府垄断与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秦朵、宋海岩等还认为经济分权可能形成地方政府的过度竞争,从而在深层次、长远性的意义上削弱中央政府对全国层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能力。姚洋、杨雷等认为,中央对地方政府一直以来的经济分权并不是以制度性、规范性的方式进行,因此也必将导致对地方政府谋求更多预算外收入产生激励,从而形成地方政府将经济竞争逐渐演变为商业化、市场化导向的非公权力行为。
Alwyn Young认为我国的经济分权改革只是将原有的一个中央集权经济模式演化为数个地方政府集权的经济模式,因此地方政府就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利益进行封闭性的保护,从而导致地区禀赋的比较优势弱化或消亡,最终经济结构趋同,对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产生难以抗拒的扭曲。
陈刚、李树等结合区域内不同要素禀赋差异的分析,认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援助之手”转化为“攫取之手”的谋取部门利益的行为。龚峰、卢洪友通过对经济分权程度与政府支出之间互动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了随着地方政府公权力对区域内公共资源配置空间的增大,地方政府呈现出不顾地方实际需求、不计地方收支赤字而一味寻求经济规模扩张和区域内行政绩效工程的倾向。在这种观点之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过程不透明助长了财政支出的膨胀,必将不断形成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问题必然浮出水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者们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做出了很大的研究努力,为我们正确的认识转型期中央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文献虽然在经济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关系中提出了各种正面或负面的理论观点,但是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揭示出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层级,在国家结构的条块关系中的网络性节点关系和策略性应对关系的特点与规律。因而,我们也就无法从这些文献中全面深刻的认知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围绕经济分权产生的纷繁复杂、立体多维的各种博弈行为。
二、政府竞争与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
从政府竞争到经济绩效的视角来看,首先就要注意地方政府竞争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之间的不一致问题。王文剑、覃成林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研究,提出了由于自然禀赋区别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在经济结构与产权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不同地方政府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经济分权的增长效应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张晏、夏纪军在地区竞争与市场化进程的趋同性研究中,通过一个资本竞争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观察到了地区竞争对市场经济进程的重要影响,指出如果地区之间生产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则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导致不发达地区的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抑制该地区的国有经济市场经济进程。郭庆旺、贾俊雪对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分析中,通过一个连续的博弈模型,说明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经济绩效考核带来的)的双重刺激下,总是会有违规利用招商引资政策的强烈动机,进而引发企业存量资本冲动,形成过热投资,对中央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形成巨大挑战。刘雅南、邵宜航的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借助博弈模型,通过两种不同的征税体制的导入,系统分析了地区分权背景下的政府竞争模式的效率性问题,认为地方政府竞争可能导致效率流失,中央政府必须用科学的政策设计才能在它们在竞争中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
政府竞争的一个前提是相对独立的政治或者经济利益的形成,但是相对单一的经济绩效竞争在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中究竟有多大比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界已经有很多文献从我国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耦合关系背景中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特有的政治晋升激励导致的地区竞争及其经济绩效表现问题尤其关注。
我国目前形成的政治晋升激励机制呈现出以经济绩效(GDP)考核和授权任免为主的特点。国外学者布兰查德和施弗莱认为,经济分权必须与政治集中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止地方政府被市场利益俘获,他们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相对于俄罗斯而言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较强,原因是人事任命权力自上而下的集中产生了晋升锦标赛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官员为追求政治利益而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张晏认为,在我国的纵向行政管理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是“唯上不唯下”,为了升迁政绩,通过GDP增长排名,形成了基于上级政府评价为唯一标尺的绩效导向。周黎安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集权—分权”悖论研究,解释了官员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模式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源,但是其激励目标与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存在悖离,必须进行转型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张军、高远等在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一文中,解释了因为经济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促使其在基础设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地方政府间在“招商引资”上的竞争和政府治理的转型是决定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形式多样的分权、经济开放、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
从以上文献分析中,我们知道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绩效之间的不同关系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中国的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结构在强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奇迹持续到今天的地步之后,已经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问题激化的临界点了,这也是中央近年提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纵观本文提及的所有文献述评,归根到底,最终我们必须要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权—竞争—绩效”之间的收益与成本、因果关系与阶段特点、动态平衡与路径趋势问题的清晰明确的界定和说明。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年1期.
[2] 高鹤.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转型:一个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4年6期.
[3] 陶然,陆曦,苏福兵,汪晖.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J].经济研究,2009年7期.[4]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3期.
[5] 秦朵,宋海岩.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中国分省固定资产投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年,3期.[6] 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J].战略与管理,2003年,3期.
[7] 陈刚,李树,余劲松.援助之手还是攫取之手?——关于中国式分权的一个假说及其验证[J].南方经济,2009年7期.[8] 龚峰,卢洪友.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J].管理世界,2009年1期.
[9] 王文剑,覃成林.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J].管理世界,2008年1期.
由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环境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环境会计包括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ema)两部分。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环境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以提高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尽管不同组织和学者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有所不同,但环境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面向未来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宗旨是共同的。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企业内部环境成本,不包括企业难以确认的外部环境成本;强调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如废弃材料的损失价值、废物管理成本;强调以实物量表示的材料和能源流动的信息;强调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但也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许多领域,并日益用于外部报告。
二、国际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项目
(一)ecomac项目
ecomac项目的全称是“eco-management accounting as a too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它代表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的综合体系。matteo bartolomeo(2000)把ecomac定义为:“将企业的环境观念和经济观念统合起来,为了可持续经营,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1996年在欧盟的资助下,由意大利财团(feem)、荷兰的tno and erasmus大学、英国环境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ceed)和德国的ibm公司,四方机构联合组成调查小组,对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的84家公司进行有关环境管理和管理会计方面的调查,并针对其中15家公司的环境管理会计案例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管理会计和环境管理的有效结合相比于末端治理的传统污染防治方法将更有利于企业财务价值的提升;传统的管理方法通常不易识别内部环境污染成本,结果在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下这些成本通常隐藏起来,作业成本计算法能准确的计算环境成本的发生数额,在环境成本计算上,作业成本(abc)应被更多的采用;环境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分支,其有关方法为企业管理者制定资本投资决策、环境成本分析与预算、产品或流程设计决策、环境业绩评价以及企业的其他决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企业的管理层应用四种环境会计的方法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图1所示)。
ecomac项目的框架内容包括环境和能源管理、管理会计以及其他管理三个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需要的信息数据和适当的分析方法。ecomac项目对环境、能源管理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在经营决策过程中,选择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营方式;获取会计数据,掌握与环境相关联的成本和风险;在环境管理中更好的利用会计数据。ecomac获得的数据包括:废弃物、大气污染、水质变化等相关排放数据;能源、材料和水的消费数据;环境成本与潜在的环境负债的数据;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数据。研究者运用这些数据对环境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环境生态平衡、风险评价等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
ecomac用于会计上的目的在于:第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环境意识;第二,企业在进行资本预算、预算编制和控制、成本计算、投资决策、财务和非财务绩效评价时考虑环境问题;第三,界定出与环境管理相关联的会计数据。ecomac在会计领域取得了大量有用的数据,除了资产、负债、费用、收益等数据与环境保持联系以外,还研究环境成本这一特殊领域。这些会计数据在企业业绩评价、预算控制、成本计算、投资决策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环境成本计算上,生命周期成本(lcc)、作业成本(abc)被更多的采用。
ecomac项目认为就企业层面而言,今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内容:理解和管理环境成本;引入使废弃物排放最小的生产计划;在长期的投资决策和产品发展决策中要考虑环境因素;理解和管理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人员要完善环境管理会计和业绩评价的内容;在环境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功能结合方面,鼓励思想和知识的创新。
(二)德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近年来,德国致力于材料流动会计项目的研究。材料流动会计的目标是通过材料流量管理(flow management)的手段减轻环境压力并降低环境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社会效益。材料流动会计注重使废弃物转变为资源的材料流转环节,达到提高材料利用效率、降低企业对环境影响的目的。
德国的stefan schaltegger教授指出环境会计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就微观层次而言,环境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企业的财务所造成的影响。财务影响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领域得以反映,而环境影响则通过生态会计来反映。在传统管理会计领域里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即为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成本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环境成本包括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外部环境成本是由导致该成本并获得相应利益的人以外的人承担的成本,传统上,外部成本不在公司的会计系统中反映。内部环境成本是企业为环境保护而发生的成本,可以分为正常成本和非正常成本、潜在的未来成本。正常活动是企业进行的、构成其业务内容的任何活动,以及企业所从事的相关活动,这些相关活动包括为推动业务而进行的活动,以及业务活动附带的、因业务活动而产生的其他活动。正常成本如清理设备的资本和运营成本,是与环境的关系最为明显的成本之一。企业因意外的、非常的事故会引发非常成本。潜在的未来成本必须估计,如未来的垃圾填埋场的修复成本。
转贴于
(三)美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监控危险废弃物的生产和处置是美国联邦政府和环保局的重要工作,为此美国颁布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在预防、降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提出严格要求,相应的也给企业增加了一系列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有时其数额非常巨大,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成本的法规,这些法规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非常大。主要的法律法规如表1所示。
按照上述法律法规,企业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与负债包括:第一,按照环境法律法规要求保护环境所产生的成本与负债;第二,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已经污染的土地或项目进行清理所产生的成本与负债;第三,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损害,由于赔偿所产生的成本与负债;第四,由于违反环保法规受到惩罚所产生的成本与负债。在追索环境污染主体的前提下,企业因环境问题所发生的成本和负债将会越来越大,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其进行管理并披露就非常必要。
为了保证上述环境会计准则和处理要求能被各上市公司接受,199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环保局合作,由环保局每季度向证券交易委员提供各种类型企业的环境信息,证券交易委员根据这些信息评价企业是否对环境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从而对那些环境问题严重而尚未对环境成本、环境负债披露的企业进行处罚。在美国环保局的指导下,美国的一些公司纷纷开展了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强调作业成本管理;美国的edison火力发电厂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成本每年降低2 500万美元(usepa,2000),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美国四大石油公司通过对环境成本会计实践的对比,发现了各自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优势与劣势,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
(四)加拿大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加拿大的环境法律法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必须服从的法规,这些法规命令企业限制污染物排放,企业如果不遵守这些法规或者污染物的排放没有达标,将会受到罚款以及其他经济制裁。第二类是补救类法规,政府部门制定法规命令企业必须改正有害于环境的行为和事项。这样的法规又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如果企业的污染物一贯超标排放,则企业要么永久关闭,要么限期整改;第二,企业为了在特定地点经营,对于经营场地的购买必须要得到环保部门的经营许可,否则企业负责人将会被追溯法律责任;第三,采矿场地必须要恢复到其原始的状态。第三类是预防类法规,企业的设备或新建企业必须要达到特定的技术标准,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以后才允许生产经营。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将环境成本分为两类:环境保护活动(如环境损害的预防、修复和准备活动,环境资源的保护活动等)引发的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前者又分为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维持成本,这两种成本的发生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生产能力的改善,属于积极的环境成本;后者指对以前期间或当期环境破坏后果进行补偿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如罚款、法律诉讼成本等,它们不能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属于消极的环境成本。上述两种环境成本都会引起企业潜在的环境负债。
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环境绩效评价项目
【关键词】网络 精细化管理 拓扑管理
目前,大多数网络的管理方式以拓扑管理为基础,以轮询为手段去了解网络现状,或者再结合一些网元管理器的实时报警,这种模式无论从信息搜集的全面性还是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以及业务关联性方面都已远远落后于实际管理需求。且网络中众多的服务器、复杂的业务流量,尤其是音视频应用、P2P、软件下载等非业务流量挤占网络带宽,得不到有效监管,使得关键业务应用的带宽得不到保障,带宽资源利用率低。通过现行的网络管理方式很难及时了解到网络中承载的业务和网络流量特征,以便使网络带宽配置最优化。
1 网络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
网络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网络的安全,这也是业务的保障。我们必须掌握被管理对象的故障和性能状况,包括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链路状况,前置设备,数据库,安全产品以及各种应用,由于被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相互连接的关系,必须集中地处理被管理信息以便找出其中的关联关系并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真正对业务产生影响的故障情况。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为目标,以保证网络安全生产为前提,以网络事件管理为中心的网络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因为只有以网络资源实时发生的实际事件为管理基础,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到网络环境的真实情况,才能方便地建立与业务层面的关联关系,达到网管为业务服务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1 基础监控
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对目前众多的应用系统在网络上使用情况的监控。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网络承载的业务,掌握网络流量特征,以便减少网络管理的盲区,使网络带宽配置最优化。对网络系统进行流量分析,全面掌握全行网络系统特别是核心网络的运行状况,识别各类网络应用是网络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流控设备实现全网流量的监控、识别、控制等工作,保障关键业务应用的带宽,解决网络带宽资源的利用率的问题;对流量进行优化,解决P2P等应用对带宽的过多占用问题;解决多出口链路的均衡问题等。执行基于策略的骨干网带宽分配,限制P2P、软件下载等非业务数据对网络带宽的冲击,保证和改善关键业务系统网络带宽的使用,优化加速网络。
1.2 主动和预警管理
根据对网络事件的采集、分类、处理,实现对网络状况及时、高效、准确的了解,实现主动处理和预警功能。该管理模式下可以实现网络流量动态及网络事件的主动预警与管理。对于潜在的网络风险与网络威胁进行主动控制与防范,将风险因素控制在最小事态内。其中针对不同的网络事件具有提前分析与干预能力,将不同的网络事件按照一定的区分标签进行对应划分、归类,为网络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其中干预作用比较明显的模块是网络流量的干预与分析,根据数据流量速度及总流量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流量控制设备进行前期监控,根据监控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对应的研究分析,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后期的干预与管理中,为后期的流量使用情况合理控制提供数据参考与操作依据。
1.3 技术支持全网联动
在完成网络监控与预警分析后,积极做好技术全网联动,形成以网络故障事件为核心的综合性网络联网系统,该系统在任务执行与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基于网络中心故障事件向外辐射衍生,由此确定相关区域的专业网络服务人员,其中服务人员涉及到多个方面,既有网络管理技术专员也有技术支持辅助人员,既有熟练的业务操作管理人员也有网络故障受理专员,对核心网络故障事件进行记录与统计,并计入网络管理档案,为后期同类网络故障事件的解决提供参考与指导。每一次网络故障的成功解决都预示着网络解决故障的经验增加。技术支持全网联动,第一时间汇聚专家力量,综合克服专业难题,实现故障的全力解决。
1.4 资源的主动管理
资源主动管理主要包括对网络基础资源的信息了解与整合,对全网的各类设备型号及端口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有效了解掌控包括VLAN划分等资源分配情况。资源主动管理以全辖统一的网络资源管理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网络。借助网络资源应用的网络接口进行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瞬间对接,网络运行操作流程系统的平滑对接,该技术管理主要针对实时监控功能与运行操作流程功能的功能辅发挥,更好地促进网络信息的有效与网络健康稳定运行。
1.5 服务质量管理
在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同时,更需要积极做好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其主要是指在现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和规范网络运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服务水平管理的目标。旧当前我国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其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划分为三大内容,首先是实现对网络设备本身的服务水平管理;其次是实现面向应用系统的网络端到端服务水平管理;最后是实现对网络运行服务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及相关管理者)的服务水平管理。三大管理目标层次逐步递进,多重管理做好服务质量维护。
2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成为新兴的重要行业领域。此外,网络流量的大量使用、流量模型的日益复杂多样,网络管理威胁因素的层出不穷都要求我们积极做好网络技术的有效管理与维护,我国目前网络精细化管理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现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开发新型网络精细化管理与研发软件、模型,更好地实现网络技术的维护与管理,最大限度满足网络业务需求,推动网络技术的新时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其标.一种综合网络管理方案及其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360-361.
[2]马强,许建.几种Ad-Hoc网络管理方案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1):85-86+127.
[3]刘明隽.浅谈我国光纤到户(FTTH)的网络管理方案[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253.
[4]党魁.WirelessHART网络调度及管理方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关键词:
互联网;大数据;会计
1管理会计所处企业的经济行为活动将发生变化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经济时代,传统的企业生产要素、工具、交换方式以及组织行为都将发生变化,即管理会计所处企业经济行为将发生变化,而管理会计也应当在这些方面予以调整,为管理会计系统的创新做好铺垫,具体表现如下:
1.1企业生产要素的变化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些都属于稀缺性资源,受到数量条件下的硬约束。而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企业以知识(信息)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从实践的方向上来看,信息是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体现。
1.2企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主要是自然力、人力或机器等;而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构成的互联网生产体系组成。
1.3企业生产交换方式的变化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主要交换方式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作为主要方式。在全球化的企业生产交换方式下,管理会计的运行模式更新调整亦是必然。
2驱动企业会计流程变革
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经济对企业经济行为影响的同时,对会计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对会计的设计必须适应当前的时代。如果会计流程足以满足时代需求,会计则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拥有巨大的优势;在会计流程不能满足时代的前提下,限制会计的发展就会对企业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就体现出会计流程变革的紧迫性。大数据与互联网经济的形势下,各项数据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多样性,会计需求也产生出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对会计形式进行变革,那么就很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所以,在互联网大数据经济的环境下,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传统会计流程的重组方式,以使会计能满足时展的需求。
3数据挖掘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突破传统的传媒载体,通过采集数据加以分析,挖掘海量数据中的价值;通过有效整合,提供信息,改善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各个领域利润,加快运行效率,以提高企业发展速度,增进整个社会繁荣,走上向集约化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的高新科技转变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改变了企业自身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的目标:互联网大数据经济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为企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以使管理者便于决策。
4大数据互联网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决策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怎样把握企业经济的需求,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能够较好的体现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有利于提高对环境的了解程度,使分析更加精准
管理会计对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许多企业在制定决策的过程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管理者面对这种环境固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往往会通过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进行判断,这样容易导致风险程度提高。对此,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不确定的信息源来对数据整理分析,以此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4.2提高互联网大数据的质量,增强互联网大数据的决策相关性
目前企业并没有广泛使用成本数据,这是由于过去所储存的数据和使用技术并不能满足公司管理层的需要。而通过对所有成本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能使获得的信息全部得到利用,这样就大量增加了信息的使用次数,通过这些信息所总结出的决策也具有高度的密切性。
作者:谢京萱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园林管理;工程技术;境外设计
1境外设计落地差强人意的原因分析
1.1设计结果与工程施工脱节
导致境外设计落地在国内取得的差强人意效果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主要有3方面的内容。设计结果与施工脱节是主要的客观因素之一。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设计文化与要求的差异。在国外开展园林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的结果只包含到扩初阶段,其它的后续阶段均不在园林设计的范围内,而是由其它的设计人员完成。但在国内,园林设计不仅包括对扩初阶段的设计,还包括整个施工阶段的设计。这一差异的存在,导致境外设计落地时无法实际应用到具体的施工内。施工所需要的后续阶段在设计成果上都没有具体的体现,使得境外设计落地与施工严重脱节。
1.2境外设计落地与国内的现状信息不对称
境外设计落地与国内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导致结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指的是气候条件、物种信息、文化差异、环境差异等一系列的基础设计。在开展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地理信息与植物的匹配度,更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当地的文化气息。境外设计落地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国内外植物、气候文化等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设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全部的差异有一个全面、详细地了解,因此,设计的成果难免会差强人意。
1.3国内设计滞后于境外设计落地
国内园林设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这一差距的存在也是导致境外设计落地差强人意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国外园林设计发展步调迅速,衍生出许多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国内园林设计还存在差距,因此,国外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设计落差。这个落差的存在使得国内的园林设计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国外的设计,这就导致境外设计落地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园林工程技术管理与境外设计落地相匹配的措施分析
2.1做好深化设计
国外设计人员在开展相关园林设计工作时,需要对基础的内容拥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包括气候、文化与植物。这是做好深化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全面、详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够使得设计工作更好地开展。境外设计落地需要更好地了解国内园林设计的相关准则与要求。准则与要求是开展设计工作的硬性指标,是必须遵守的内容。此外,想要做好深化设计,设计人员需要适当转变自身的设计观念。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转变自己的观念,给设计带来新颖的事物,但新的事物不能太过冲击,要给彼此文化的融合一定的时间。
2.2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园林工程技术管理与境外设计落地磨合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缩短彼此磨合的时间。这一措施需要境外设计落地与国内园林工程技术管理2方面共同的努力。国内的园林要用包容与培养的心态去接受境外设计落地,给境外设计落地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使得两者更好地融合。境外设计落地也需要以一种柔和的形态融入到国内的园林设计中,不要太过冲击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化的,所以,境外设计落地也需要对国内园林设计拥有足够的耐心。
2.3敢于开拓接受新事物
敢于开拓新事物主要的努力方是国内园林设计,国内园林设计要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也要勇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一项技术或者行业想要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国内园林设计行业也是如此。虽然境外设计落地会给国内园林设计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需要正视境外设计落地给国内园林设计带来的商机与新机。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国内园林设计需要无限放大境外设计落地的优势面,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境外设计落地带来的弊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内园林设计的发展,也才能够使得国内园林设计与境外设计落地更好地融合,从而促进我国园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与建设。
3结语
虽然境外设计落地结果差强人意,但随着境外设计落地与国内园林设计发展的逐渐磨合,两者合作取得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好。国内的园林设计与工程技术管理应以一个包容与培养的心态去接受境外设计落地,从而使得境外设计落地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的园林行业。
作者:陈诚 单位:南京中山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拓展,我国公路运输业面临着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带来的严峻考验。公路交通运输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设施,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必须努力实现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当前,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序列中占主导地位,公路运输业只有认清自身所处地位、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才能有针对性地实现经济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本文将结合我国公路运输的重要地位,阐释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经济管理的发展举措。
关键词 :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分类号:1000-8772(2015)08-0032-01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花国林(1978-),男,江苏如东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公路运输行业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已经遍布城乡,可谓四通八达。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能够带动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路运输的发达与否,代表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拓展,我国公路运输业需要切实加强经济管理体制建设,逐步走入科学高效的发展轨道。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路运输
健全公路运输经济化管理,就必须先认清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的现状,为更好地探寻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1. 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中国俗语并不是空穴来风,公路运输已经成为带动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今,公路运输在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稳定的主导地位,是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并不能改变其基础地位。
2. 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动作用明显: 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这五大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道路最为发达,几乎可以通达全国各个角落。所以,公路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公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大且运输价格适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动作用明显。
3. 公路运输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而现今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相关资源配置还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尚未形成完善的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因此公路运输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打造完善的公路运输市场。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在市场深化经济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公路运输业在管理模式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公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已经不只是公路运输业内部的需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健全的运输市场是公路运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公路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公路运输市场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改革为基础,以改革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提升,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否则将难以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基础性作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指导与完善。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具有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结合当今公路运输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究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举措应该从体制改革、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求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1. 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管理体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须做好全面深化改革。首先,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充分结合时展前景的基础上,做好产业长期发展规划,预先设计可行的公路运输发展轨道,最后,公路运输业的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因此公路运输部门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为管理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坚实基础。
2. 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首先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只有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才能为构建最优化管理模式奠定根基。[4] 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及时制定最合理、最高效的预算计划,将预算成本书面化、透明化,为管控成本设立第一道防护网。另一方面,公路运输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3. 市场行为与行政管理有效结合: 公路交通运输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而且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公共设施。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其公益作用、服务作用等。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有政府行政手段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市场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公路运输,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绝对不能盲目跟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注重由内而外地深入改革、锐意创新,努力打造一流的公路运输市场,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一、概述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重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制作园林景观模型对日后的园林实体发展和现场勘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二、理论探索
(一)模型制作
设计构思包括比例和尺度的设计构思、形体的设计构思、材料的设计构思和色彩与表面处理的设计构思共四部分内容。构思包括建筑物与配景的做法、材料的选用、底台的设计、台面的布置、色彩的构成等。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二)色彩关系
在进行制作设计时,首先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因为模型是在楹尺间反映个体或群体建筑的全貌,每一种色彩同时映射入观者眼中产生出综合的视觉感受,若处理不当,哪怕是再小的一块色彩也会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模型的色彩设计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建筑模型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就其本质而言,建筑模型是缩微后的建筑物。因而,色彩也应作相应的变化,若一味追求实体建筑与材料的色彩,那么呈现在观者眼中的建筑模型色彩会感觉很“脏”。
(三)模型制作的工具应随其制作物的变化而进行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具和设备的拥有量影响和制约着模型的制作,但同时又受到资金和场地的制约。在模型制造中,对于重要的材料都有特定的工具,而选择、使用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对所有工具都适用的一句话就是:买较高品质的工具总是值得的。只有锐利的切割才能有准确的棱角,好的工具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只是它们需要磨利、上油等维护。自然界中的树木千姿百态,但作为模型中的树木,不可能也绝对不能如实地描绘,而必须进行概括和艺术加工。在设计塑造树种的形体时,一定要本着源于自然界、高于自然界的原则去进行。源于自然界,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各种树木在人们的视觉中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而这种定势又将影响着人们对模型中树木表现的认知。但源于自然界绝不意味着机械地模仿,因为模型是经过缩微和艺术化的造型体,同时,它又是用不同的材质来表现物体的原形。所以,在进行树形塑造时,必须在依据各自原形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地表现。
(四)绿化与建筑的关系
在进行绿化设计制作前,首先要对建筑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及在科面上所占的比重有着明确的了解,因为绿化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和色彩,它与建筑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在设计制作小比例规划模型绿化时,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应放在整体感觉上,因为此类模型的建筑由于比例尺度较小,一般是用体块形式来表现,其制作深度远远低于单体展示型模型。所以,在设计制作此类模型绿化时,主要将行道树与组团、集中绿地区分开。房间绿化应简化,如果过于刻画,则会产生空间的拥塞感。在选择色彩时,行道树可以比绿地的基色略深或略浅,总之要与绿地基色形成一定的反差,这样才能通过行道树的排列,把路网明显地镶嵌出来而集中绿地、组团绿地除了表现形式与行道树不同之外,在色彩上也应有一定的反差,这样表现能使绿化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三、实践分析
(一)园林景观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它是由造型艺术与色彩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瑰宝,是园林景观艺术的再创作。美的模型是制作者对美的一种再创造,是对生活的一种浓缩理解。模型师把自己全部感情注入模型中,使模型产生出活力,用那清晰的轮廓、优美的形体、独有的韵律、和谐统一的色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通过模型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使人如醉如痴。欣赏一件园林模型作品如同欣赏一幅画,这不仅要求作者技艺高超,也要求观者水平不凡。从以下几方面欣赏:
(二)设计方案本身要精彩。设计力案自身的精彩是构成判定一个模型是否精彩的第一要素。可以想像一个平淡无奇的设计要想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方案本身是决定因素。色彩要和谐。一个模型色彩的整体设计,要充分体现出模型师的艺术修养。一个完美的模型,除了技巧、材料外,还要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過灵活、慎重的手法,实现色彩的协调和统一,那些杂乱无章、五花八门的色彩大杂烩的模型是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