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7 16:06: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科;基础护理

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试点病房。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妇科于2011年1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并与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5.71±4.37)。同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71±5.67)。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科室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2009年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下发,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意义[1]。

1.2.2 正确认识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召开妇科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基础护理工作在护士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起桥梁作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耐心、主动、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等形式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 领悟优质服务理念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护士作为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全体护士站在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反复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输于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转变护士的服务心态和行为,使病人满意和感动。

1.2.4 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科室内利用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让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使其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领悟“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的精髓。

1.2.5 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 ,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1.2.6 合理简化护理病历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 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只有在患者身边,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得以应用。加强基础护理,确保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准确到位,减少褥疮、各种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

1.2.7 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 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的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 效果观察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5.2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52%;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63%,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表1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2-3],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4-5]。本研究结果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25%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52%上升到96.63%,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参考文献

[1] 赵亮,金昌晓,陈仲强.新医改方案财政补偿机制设计与医院公益性.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0):666-668.

[2] 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3] 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9(8):145-146.

[4] 玉娟.夯实基础护理 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5] 黄丽珍.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7):122-123.

篇(2)

1.1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35.27±9.43)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56±2.71)年。

1.2 方法

1.2.1号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优质护理活动文件,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优质护理活动文件。

1.2.2正确认识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整形外科手术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领悟护理优质服务理念的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感动。

1.2.4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授课、小组讨论,集体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争取得到医院护理部和其他领导的大力支持,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区内、市内的“创优”专题培训班。

1.2.5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指导和管理护士。

1.2.6合理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的提出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就是要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

1.2.7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疗效观察: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4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t检验。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合格率为80.24%(203/25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77%(217/25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合格率为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4.80%(310/327),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

3 讨论

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我院我科室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改进及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更需要有各级领导、人力、物力、财力等后勤保障的大力支持。同时,合理配备护士,在排班模式、分工方式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一线护理人员予照顾和支持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促进护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1-2],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3-4]。本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使得护理合格率由80.24%(203/253)上升到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85.77%(217/253)上升到94.80%(310/327),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这与黄丽珍[3]和玉娟[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通过对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对整形外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建立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手术室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篇(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对于身体机能、免疫能力均处于下降阶段的老年患者来说,这一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严重[1]。在社区医院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优质、全面的社区护理服务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相关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血糖的有效控制。因此,应该分析更好的社区护理方案[2]。本次研究以我社区医院门诊接受诊治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析了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社区医院门诊接受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4例,根据其诊治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62~78岁,平均(68.9±3.1)岁;病程1~17年,平均(7.5±0.9)年。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61~76岁,平均(67.7±3.3)岁;病程1~16年,平均(7.4±0.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健康宣教患者因为疾病带来的不适可能会出现各种负性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其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原因、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知道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

1.2.2生活干预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体重对其每天需要的热量进行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让患者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多进食高纤维、蛋白质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减少糖与盐的摄入。同时,应该嘱咐患者禁烟戒酒,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订运动计划,让患者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以患者不感觉疲惫为最佳限度,每天的运动时间在30min左右,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量。

1.2.3并发症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看其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情况,并注意患者是否有血管性病变和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现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可能时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如果出现并发症则应该立即告知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1.2.4药物干预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加之部分患者没有认识到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忘记服药以及擅自停药、更改药物剂量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将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并与患者家属一起做好患者服药的监督,让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

1.2.5血糖监测指导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的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应该让患者和家属掌握监测的方法,明确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的正常范围,并告知患者每天至少测量血糖2次,并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生活管理以及情绪控制等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3]进行评价,其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比较

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27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生活管理以及情绪控制依从性分别为96.3%(26/27)、92.6%(25/27)、85.2%(23/27)和81.5%(22/2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4.1%(20/27)、70.4%(19/27)、59.3%(16/27)和59.3%(16/27),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等指标比较

篇(4)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现代医德赋予“慎独”新的意义:当护士在既无上级监督,又无同行关注的时候,均能自觉谨慎遵守医德准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主动地有预见性地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服务,不做任何有损病人健康的事【1】。加强慎独修养对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

2、慎独精神的意义

慎独精神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拓宽了护士的服务内涵,也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使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慎独精神在监护室的意义

3、1 病情观察方面

病情观察对于疾病早期判断十分重要,有了慎独精神,护士就会及时独立的关心患者安危、心系患者,并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的要求去主动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能及时通知医生,并马上配合抢救与处理。

3、2 护理操作方面

护理工作,大多数是护士的单独性的工作,在病人治疗过程中用药是否恰当,操作是否规范和遵循原则,一般来说,别人是很难监督的。所以,只有具备了“慎独”修养,才会自觉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遵守各项操作常规,避免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发生,让患者减少了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缩短了住院时间。

3、3 护理文书方面

针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护士要按要求及时、认真、完整地做好记录。有了慎独精神,护士就不会延误或提前进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尤其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护理记录作为第一手临床资料,不仅给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的依据,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也会成为保护自己的有力证据。

3、4 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

严格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具有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工作闲暇之余不会去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而是会自觉巡视病房和关心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4、慎独精神的培养

4、1 科室教育

科室增设相关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案例的分析、讲解,使护士更加细致明确地知道“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4、2 继续教育

护理工作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为了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慎独精神的护士会自觉地进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在学历和职称方面,会不懈的追求和提高。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避免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出错,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患者才能安心,家属才能放心。

4、3 加强监督和检查

护士长不定时查房,掌握病房的动态情况,并及时检查和评估护士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与绩效挂钩。使护士做事时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慎独”的重要性。

5、小结

慎独精神有利于提高监护室护理质量,对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增加临床护理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临床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护士除了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促使护士要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实现护士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慎独精神与监护室工作的完美结合,使监护室护士转变了服务观念,激发了独立主动严谨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专科护士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专科建设的内涵。

篇(5)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思想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文关怀护理作为现代化医院和现代医学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护理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医疗质量的提高[1]。因此,本文对护士人文素养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1.6±2.9)岁,其中4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0例为大专毕业,16例为中专毕业;观察组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21.7±3.1)岁,其中5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2例为大专毕业,13例为中专毕业。两组护士在学历、年龄构成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对照组运用《护理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进行考评和目标教学。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和《护理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进行考评和目标教学,通常情况下,考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礼仪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保持鞋帽、服装干净和整洁,日常着装满足职业需求,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行为规范,仪表大方,举止端庄和文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面带微笑,友善亲切,并且语言易懂、清晰、流畅;②操作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操作前,应该主动自我介绍,并耐心给患者解释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操作名称、内容、步骤以及配合要点等,对于无法理解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认真解答,并且告知患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解决措施,使患者的顾虑消除,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合作程度、意识状态、病情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需求,做好护理准备;③操作中。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给予患者积极的关心和支持,亲切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将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④操作后。完成护理操作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知患者治疗的情况,并且协助患者保持相对舒适的卧位,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对床单进行整理,耐心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致谢,感谢合作等;⑤整体效果评价。通常情况下,整体效果评价则包括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应变能力。

1.3评分标准。

在考核两组护士时,评分包括了五个方面,即操作中要求、礼仪要求、整体效果评价、操作前要求以及操作后要求等,每个项目2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护士的人文素养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2样本均数对比,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得分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护理操作中加强人文关怀。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操作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身心状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2]。所以,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护士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操作前、操作中以及操作后护士需要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将《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作为基本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的人文服务意识,重视人文护理和温馨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重视人文关怀能力考核。

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护理操作技能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能,而考评标准和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护理人员的操作训练起到积极的塑形和导向作用[3]。但是在传统的考评标准中,片面重视护理操作技术和程序,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虑患者感受和需求的重要性,使人文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所以,应该对考评标准进行改革,充分认识到人们关怀能力考核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评标准,并将人文关怀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中,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确保护理操作规范性的基础上,又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明显较高,并且患者满意度高,说明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考核,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能力考核与培养的重要性,重点考评护士的灵活应变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从而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玉彬,达朝锦,马佩芬,郭艳春.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1,04:168~170.

[2]卢玉彬,达朝锦,马佩芬,郭艳春.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5:89~90.

篇(6)

【关键词】糖尿病;循证医学;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的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对此类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认为采用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条件[1]。但由于患者医疗知识的缺乏,往往难以长期保持,影响疗效。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这种现象,以达到改善预后,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是工作中的重点问题[2]。笔者近年来尝试将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包括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6~77岁,平均(60.3±4.2)岁,病程4~16年,平均(7.2±0.9)年,采用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等;研究组则实施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

1.2.1了解问题:通过回顾资料、了解患者状况等措施,确定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为:①心理负担重,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是治疗信心缺失,认为目前治疗方案难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部分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担心胰岛素泵会影响日常生活,担心并发症的发生;②低血糖,低血糖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而发生;③自我管理能力差,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不能认识到饮食、运动等治疗措施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持久性差,一旦缺乏护理监管就会出现懈怠行为,从而影响整体疗效。

1.2.2循证支持: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寻找证据等措施确定理论的正确性和临床的实用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实施。

1.2.3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是改善患者整体行为的重要基础,让患者了解到综合治疗方案的意义及效果,明白坚持治疗的重要性,通过以往临床案例来向患者说明,提高患者的认同感和配合度;②心理指导,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指导措施,让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③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环节,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参考患者的个人意愿,提高患者的参与度,指导患者学会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明白定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④运动护理,同样与患者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参照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建议,每日运动时间以30min为宜,保持中强度运动,遵循适量原则;⑤并发症护理,要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病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症状,使患者能够正确辨别并及时反馈给值班护士,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1.3评价方法:

分别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在干预1周后进行,当天凌晨测空腹血糖在4.4~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mmol/L则视为血糖控制理想;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

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临床护理措施在患者的血糖控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仍是以遵循医嘱用药,被动宣教等措施为主,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护理措施显得生硬而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到了整体的护理质量[4]。循证医学理念更注重临床研究依据,认为医疗决策应当在客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更重视个体需求,也更符合当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温雯等人[5]的研究显示,循证护理措施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了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肯定了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意义。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更能够从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配合护理,从而实现了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护患之间交流的增加,也提高了患者的信赖感,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全面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200-202.

[2]董瑞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1):88.

[3]吴毓敏,余玲,郭选贤.口服降糖药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45-46.

篇(7)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医院发展以及服务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细节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是十分必要的[1]。我院门诊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接收477例患者,现报告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对47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238例,对照组239例,其中男221例,女256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5.7±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试验组在给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细节管理具体方案如下:一是通过向护士宣讲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强调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护士对其定义的理解并能从思想上彻底认识。通过讲解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感性认识。服务态度应重点强调,争取让患者满意,可以采取一些监督的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二是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细节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将护理组进行分组,并为每组选取一名组长。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个人,质量管理小组定时进行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需在例会上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以提出改进的方案;三是提高护士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根据工作量化考核方法进行业绩量考核,以奖金和年终奖等作为奖励方式,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以提高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护士的学习能力,定时进行业务学习,加强对护士的关心和交流,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五是实施文明服务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观察效果,包括护患关系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数资料用 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观察效果

由表1可知,试验组的护理观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3讨论

细节管理是医院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其是通过实施管理策略进行细节控制、补充、分析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并使护理服务达到全程化。护理中的困难是由细节问题累积导致的,因此强化细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细节管理定义为整套流程细节化,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拆分后的细节,继而进行量化和完善[2-3]。

细节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对于建立和谐的医生、护士、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细节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均有重要的作用,严谨细致是护士的工作态度,护士应该严格按照具体流程进行操作,将每一个细节应都当作重点对象,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护理质量。细节管理是职业道德、风险以及安全的需要,每一项细节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4]。因此,注重每一个细节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细节对于护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其在细节中能见到体贴和真情,处处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达到满意,实现真正的优质服务。有资料报道[5],细节管理是医疗行业竞争的需要,从整体去考虑病人更多的细节,使病人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从而创立了医院的服务品牌并赢得了市场。细节管理意味着注重细节并做好小事,在注重宏观的同时关注细节并牢牢把握每个细节,使得门诊护理更加完善,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而且还能加进了护患关系,这对于门诊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针对细节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体会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试验组的护理观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参考文献:

[1] 王荷芬.细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3):3645-3646.

[2] 王静,王素云,张文静.护理安全注重细节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06):99-100.

篇(8)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抑郁症患者70 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 年6 月~2014 年8 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7, 年龄20 ~ 50 岁, 平均年龄(34.272.4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8,年龄22 ~ 50 岁,平均年龄为(35.491.3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即日常护理和用药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如下。

(1)基础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向患者耐心介绍医院环境,有利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心理护理干预:护士应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掌握患者的人格体征、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在每日18:00~21:00 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应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采取诱导、关爱的方式成功走进患者内心世界,从而了解患者产生抑郁症的病因,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提高患者心理情绪耐受能力,得到患者充分信任后,应和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

(3)药物护理干预:患者服用药物前,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临床效果,每日监督患者服用,患者坚持服药后,应鼓励患者表达服药后的感悟和优点。

(4)家庭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护士应告知患者家属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率,将服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 个指标。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20.0 软件,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服药依从率

观察组完全依从32 例,部分依从1 例,不依从2 例,服药依从率为94.29%。对照组完全依从21 例,部分依从4 例,不依从10 例,服药依从率为71.43%。观察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05。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32 例,一般2 例,不满意1 例,护理满意度97.14%。对照组抑满意23 例,一般1 例,不满意11 例,护理满意度为68.5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篇(9)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4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高,患者对医疗卫生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病人接触最多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试点病房。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儿科病房于2011年1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66例腹泻患儿,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及考核。并与2010年3月~2010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78例腹泻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54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9例,占62.32%,女性205例,占37.68%;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29.78±17.89)个月;318例(58.46%)患儿为轮状病毒感染,81例(14.89%)患儿为大肠杆菌感染,28例(5.15%)患儿为痢疾杆菌感染,62例(11.40%)患儿为其他病原菌感染,因各种原因55例(10.11%)患儿未做病原菌检测。371例(68.20%)患儿为轻度脱水,98例(18.01%)患儿为中度脱水,75例(13.79%)患儿为重度脱水。

1.2 方法

1.2.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号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在2009年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强调当前抓好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下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

1.2.2 正确认识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召开小儿腹泻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 领悟护理优质服务理念的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让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感动。

1.2.4 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授课、小组讨论,集体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争取得到医院护理部和其他领导的大力支持,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区内、市内的“创优”专题培训班。

1.2.5 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

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指导和管理护士。

1.2.6 合理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

《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的提出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就是要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

1.2.7 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

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2.8 小儿腹泻患者儿科专科特色护理

(1)为腹泻患儿创造安静的住院环境:

嘈杂的住院环境会引起腹泻患儿情绪上的烦恼与不安,导致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小孩哭闹不止。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操作时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说话、操作、关门轻。

(2)饮食的护理: 传统的治疗方法要求禁食,但是现在主张继续进食,调整饮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措施之一。给腹泻患儿予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饮食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及由稀到浓的原则,至少进食6次/日。

(3)发热患儿的护理:对于有发热症状的腹泻患儿,密切观察其体温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中低热的腹泻患儿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降低患儿的体温,不使用药物退烧;而对于持续高烧不退的患儿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急性期测量体温1次/小时,体温正常后测量体温1次/4小时,体温稳定3天后改为测量体温3次/日,并将患儿体温变化情况详细做好记录。

(4)输液的护理: 腹泻的患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合理有效的液体疗法是治疗患儿腹泻的首选措施。对腹泻患儿进行输液的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钾浓度应小于0.3%,严禁直接静脉注射补钾,导致腹泻患儿出现高钾血症而危及腹泻患儿生命。同时,还密切观察输液的局部有无肿胀及渗出,补碱性药物时切忌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患儿的局部组织坏死。

(5)皮肤护理: 在腹泻患儿每次排便后应用温水洗浴,保持腹泻患儿肛周干燥,如果腹泻患儿发生红臀可用TDP照射并涂以紫草油;如果腹泻患儿出现尿布疹则给予制霉菌素软膏和氧化锌软膏交替涂抹;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时要勤换质地柔软吸水性能良好的棉尿布,以保持腹泻患儿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1.3效果观察: 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合格率为88.72%(236/266);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71%(228/266);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合格率为93.88%(261/278);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2.45%(257/278),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x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1,P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是一组由多种病原菌、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长期以来,腹泻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患儿年龄小往往不会或者不能正确叙述自己的躯体不适,故加强对小儿腹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8]。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基础护理不到位,则易发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已有研究发现[9-11],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本研究结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使得护理合格率由88.72%(236/266)上升到93.88%(261/278),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85.71%(228/266)上升到92.45%(257/278),经X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1,P

参考文献

[1] 刘丽.小儿腹泻172例临床护理.吉林医学,2011,32(24):5138.

[2]李显兰.小儿腹泻300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45-4946.

[3]张小华.102例小儿腹泻的观察及护理.医学信息,201,24(4):2058.

[4]罗在文.小儿腹泻的护理.求医问药,2011,9(2):65.

[5]莫碧娴.小儿腹泻的饮食护理.中医儿科杂志,2011,7(5):64-65.

[6]赵秀君.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0-331.

[7]周颖.96例小儿腹泻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1,32(26):5577.

[8]贾小文.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临床合理用药,2011,4(5A):148.

篇(10)

以2010年上半年同时开课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五年制)一个教学班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四年制)一个教学班65人共计113人为观察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另一教学班(五年制)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另一教学班(四年制)62人共计110人为对照组。

1.2方法

原《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课时28学时,实践课时2学时,总学时30学时;考核方式为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观察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重复讲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期末考试办法,通过多种能力测试方案全面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社区护理学》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为进一步推进PBL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整理、PPT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各种调查问卷、调查表、评估表、健康教育计划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协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资料准备

编写教改方案、课程内容整合方案,修订原课程教学计划。拟定总学时不变,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数,突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课时调整为10学时,实践课时调整为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主要用于讲授1章~5章的基本概念等内容;依照此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教案,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设计和指导。编制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学生作业评价标准、PPT评价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并聘请专家审核;建立《社区护理学》理论考试选择题题库。

1.2.2教学及考核方法

观察组:采取“新教改方案”方式授课,先对前5章内容用10学时进行课堂理论讲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建立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学习学科背景和前沿知识,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要求提交作业数次;然后组织学生利用16学时的时间深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部门运用护理程序针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最后,利用4学时组织学生集中汇报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期末笔试。每次实践活动之后均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参照已制定的评定标准评定成绩,全程记录备查。学生期末考试采取题库抽取50道选择题组卷的方式,满分50分;平时的实践活动评分总和占50分,合计满分100分。课程结束后,请有关专家、同行、学生运用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对观察组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价本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评定有无推广价值。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教改全过程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整理有关数据,撰写学术论文,提交研究报告。

2结果

本研究实施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结果见表1。对观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对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理论知识考试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践技能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更加充分,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上一篇: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 多媒体通信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