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6: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骨折患者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老年骨折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中之重。骨折病多因突然而来的意外使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跌仆、坠床、误吸、皮肤压伤、自伤等意外,护理人员加强防范意识,并根据现存的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或管理规定,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老年骨折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
1.1跌仆由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肢体乏力、功能障碍等,行动不便造成跌仆;因久病卧床突然改变如突然站立、久卧坐起等造成头晕;地面湿滑或鞋带不合易跌仆;患者突然患病未能接受现实,评价自理能力擅自下床,或自身疾病引致的问题导致跌仆。
1.2坠床意识障碍的患者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用品、食品放置不当,未能及时解决患者合理的需求。
1.3误吸卧床患者喂食速度过快;家属喂食时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高龄患者吞咽障碍致使食物误吸入呼吸道;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进食。
1.4皮肤受损卧床时间过久,患者自觉疼痛,经久不改变,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欠清洁,引起瘙痒抓破皮肤;多处骨折、骨盆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改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欠妥;水肿的皮肤。
1.5自伤患者在康复期间,患肢功能锻炼过急、过暴造成患肢再次受创;老年脑改变患者,进行一些危险异常的行为,如:硬物自伤、玩火等。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9―01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萎缩、疏松,轻度间接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对于老年人跌倒后,主诉髋部疼痛的,都应考虑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偶尔也可见到年轻人或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但多需要比较严重的暴力。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头下、颈中部或基底部。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经积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男43例,女37例;55―8l岁,平均60岁;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67例;外展型骨折35例,中间型
16例,内展型29例。伴高血压34例,冠血病43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病、肺气肿17例,糖尿病8例,骨质疏松60例。住院时间16―70 d,平均29 d。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意外致伤,常常自责,顾虑手术效果,担忧骨折预后,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并给予悉心的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主动关心,照顾他们,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多给患者鼓励、安慰,解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保守治疗护理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保持正确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取得配合。外展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外观无畸形,卧床活动也多不感疼痛,可睡普通床,患肢做直腿皮牵引,稍外展,限制患肢不外旋。注意盖被不要压在脚上,以免导致患肢外旋。患者应仰卧,在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活动锻炼,患肢要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牵引3―4周后,即可去掉牵引在床上自由活动患肢,练习抬腿,并继续锻炼股四头肌活动。练1周左右,如果下肢肌力好,即可用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一般3个月左右可去拐活动。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且易消化,以适合于老年骨折患者。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量过小,不能达到复位与固定的目的;若牵引量过大,可发生移位。
2.3术后护理内固定术后回病房,成人一般不需外固定,应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坐起。预防切口感染,术前,严格备皮,切El皮肤有炎症,破损需治愈后再手术。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充分引流。预防血栓形式,妥善固定制动术肢。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情况。经常观察术肢血液循环状况。术后第2天一般即可扶助患者坐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后几天内即可坐轮椅下床活动。当伤口疼痛消失后,应开始做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及两下肢的股四头肌锻炼。根据患者体质情况,术后3―4周可指导并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护士务必在旁保护以防跌倒。至少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息肢负重。肢体仍为外展中立位,不盘腿,不侧卧,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三翼钉内固定术,术后2日可坐起,2周后坐轮椅下床活动。3―4周可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防跌倒(开始下床活动时,须有人在旁扶持)。6个月后去拐,患肢负重。移植骨瓣和血管束术,术后4周内保持平卧位,禁止坐起,以防髋关节活动度过大,造成移植的骨瓣和血管束脱落。4―6周后,帮助患者坐起并扶拐下床做不负重活动。3个月后复查x线片,酌情由轻到重负重行走。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向患者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运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其提高认识,并予以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而致脱位。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然后进行牵引、手法复位乃至再次手术。
2.4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牵引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水疱、溃疡、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性静脉炎等,所以要积极预防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讨论
由于临床治疗较长时间,应保持愉快心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饮食清淡食用易消化食物,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寒湿。应尽早做下肢肌力练习,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距小腿关节屈伸运动及健侧肢体的功能练习,可做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利于骨折愈合的其他物理治疗。但不宜过度负重、久站、久行运动。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36-02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合并血管、神经、尿道、膀胱、直肠和女性生殖器的损伤等。在抢救休克成功后,如何做好基础护理,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舒适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138例骨盆骨折患者舒适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138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47例,年龄15~66岁,平均45.7岁。系车祸压砸伤、房屋倒塌、塌方等所致。
2 舒适护理
2.1生理舒适护理
生理舒适主要指患者身体的感觉舒适。身体的直接感受及环境的因素可影响生理上的舒适感。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如:病房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采光,这些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与和谐,适时陪同家属探视,指导家属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饮食起居等卫生习惯,激励患者采取积极、力所能及的生理活动。及时处理由于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各种躯体上的不适。
2.2心理舒适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起病急,同时患者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所以,患者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迫切想了解病情,担心自己会致残。针对患者在治疗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和制定护理计划[1]。向他们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及各项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使他们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情绪,以取得其配合,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的舒适护理
骨盆骨折,骨盆环尚保持完整, 骨盆牵引必须持续3周以上,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所以要防止并发症发生。患者床铺要保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护骨隆突处,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合理使用气垫,防止压疮的发生。骨盆分裂移位时,须行悬吊, 吊带的宽度要适宜,牵引时必须双侧同时牵引,防止骨盆倾斜,肢体内收畸形。骨盆一侧上移,可行股骨髁上骨牵引。复位后维持牵引或包石膏裤固定,并坚持上半身的锻炼和下肢的按摩和锻炼。
2.4疼痛的舒适护理
患者在生理内在需求中,把无痛放在需求首位[1]。骨折后,患者疼痛剧烈,疼痛刺激可使患者出现焦虑、烦燥、失眠甚至无助的状态。护士应注意倾听患者的疼痛主诉,评估疼痛的位置、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以及使疼痛加剧和缓解的因素等,采取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纠正过去认为“患者疼痛是应该的,患者应该忍耐”的陈旧观念,鼓励患者疼痛时应报告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有责任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我们在采用心理疗法、物理疗法的同时,重点应用患者自控镇痛给药(PCA)系统,让患者根据自己疼痛的程度,酌情按压PCA泵的键钮,自行注射一定剂量的镇痛药物,从而使患者有一种主动参与感,用药总量少,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患者全身情况的恢复,显著降低了疼痛带来的不舒适感。
2.5 社会舒适和灵魂舒适[2]
患者原本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正常的工作、生活能力,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患者悲观、绝望,担心成为家人的累赘、社会的负担,护士应积极寻求家属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护理人员应为不完全瘫痪的患者传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洗脸、吃饭、独自使用轮椅;对于截瘫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教会患者家属使用尿套及会阴清洁;教会患者及家属处理各种日常生活问题的技巧。
3 结果
通过对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38例骨盆骨折患者中,有30例恢复良好,能自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108例完全恢复,重返工作岗位。
4 讨论
4.1舒适护理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内涵
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3]。通过全程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多元性、文化性、系统性及人文主义。
4.2舒适护理更适用于骨盆骨折患者
骨盆骨折患者原本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健全的肢体功能,由于意外事故致残,心理特殊、情绪复杂,舒适护理对此类患者更为重要[4]。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反过来又促进舒适水平的提高,在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贯穿于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防止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庆珊,翁琼英.跟腱患者的舒适护理[J].南方护理杂志,2005,12(7): 32-33.
[2]俞蓓霞.颈椎骨折伴四肢瘫痪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8(4):317.
1 临床资料
骨折是由于暴力、创伤、骨骼疾病等造成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其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为疼痛、局部肿胀、淤斑或出血、压痛及活动受限,骨折专有体征为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除此之外骨折引起的大出血和疼痛可致休克、发热等全身表现。
1.1 病例资料 观察126例骨折患者,其中住院患者有98例,门诊患者28例,年龄3-76岁,上肢骨折57例,下肢骨折62例,骨盆骨折7例。
1.2 治疗措施 骨折引起大出血出现休克,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首先抢救生命,止血,抗休克,给氧,合并颅脑损伤者保持气道通畅,降颅压处理,等病情稳定后妥善复位固定骨折,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结合理疗、抗感染、中药调理、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问题
骨折病人专科手术治疗一般是小夹板、石膏外固定,牵引,内固定,限制了躯体活动。因此术前详细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时间及伤后病人功能障碍、伤情发展情况、急救处理经过等,评估有无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和五大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是否正常、骨折局部的表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各项检查。术后评估复位固定方式是否维持于有效状态,列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护理诊断及相关问题
2.1.1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创伤、固定不当有关
2.1.2 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挫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
2.1.3 有感染的危险:与开放性骨折有关
2.1.4 潜在的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
3 骨折术后措施
3.1 促进神经循环功能恢复 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合适的,患肢肿胀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患者肢制动后,固定关节及肢体于功能位,如股骨转子骨折牵引时,患肢需取外展内旋位,踝部保持于功能位,避免受压,造成足下垂畸形。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避免患肢抬高影响局部血供。加强观察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尿量变化,患肢远端动脉搏动、皮温和颜色,有无肿胀和感觉运动障碍。
3.2 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
3.2.1 疼痛的观察:疼痛患者可有痛苦面容,脸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等体征。麻醉患者在术后2~6h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h最明显,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则必须考虑伤口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此外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差异,护士应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
3.2.2 缓解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护士关心、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相信患者的主诉,告知家属陪伴并关心、爱护、鼓励患者,理解并配合工作,同类患者互相交流感受,共同的经历让患者有安慰感,增强毅力和自信;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会使患者的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转移注意力,听音乐、想象、回忆开心的往事等;放松情绪,缓解疼痛。正确的和制动,局部冷敷等方法减轻局部水肿引起的疼痛,热疗和理疗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早期功能锻炼也是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
3.2.3 疼痛的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疼痛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护理人员遵医嘱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3.1 骨科手术多为外伤急诊手术,一般为开放性伤口,污染较严重,极易发生感染。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和脉博,体温和脉搏明显增高时,常提示有感染存在,若骨折处疼痛减轻后又出现搏动性疼痛或进行性加重,皮肤红、肿、热,应警惕感染的发生,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或异常情况应尽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护士给患者翻身、叩背及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尽量保持肢体于切口处较低的可利于引流,保持敷料干燥,严格无菌操作,杜绝院内感染。
3.3.2 合理选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发生严重感染,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避免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3.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压疮的护理
骨折病人因长期卧床或肢体制动,局部肿胀和疼痛,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止血剂和脱水剂的应用,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输液导致静脉损伤,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促发因素。
3.4.1 骨折患者一旦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心理压力大,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轻、稳、准、快,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提供一些相关必要的信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遵医嘱正确使用溶栓和抗凝药物。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应警惕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4.2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尿液、汗液浸湿后应及时更换,皮肤清洗后应蘸干水渍,必要时用爽身粉,搬动病人时避免推、拖动作减少摩擦。
3.5 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护士指导患者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结合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小结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的体会,认识到骨折患者除了医师的诊疗外,更离不开护士的术后护理,良好的康复护理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成功。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掌握丰富的骨科理论基础和熟炼的骨折护理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骨折知识领域,以适应骨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周兰妹,李树贞,姜安丽,住院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0,36-13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32-02
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展,其造成的损伤也日益增加,骨折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胫腓骨骨折是其中常见的类型,一般需要手术进行治疗,这就造成了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对手术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1]。本研究选择12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2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84例,占67.74%,女性为40例,占32.25%。年龄分布为(35.61±9.40)岁,最大为67岁,最小为19岁。病因研究分析显示车祸为78例,占62.90%,高处坠伤为34例,占27.42%,打球受伤为8例,占6.45%,其他原因致伤为4例,占3.23%。骨折类型研究显示上段骨折为31例,占25.00%,中段骨折患者为49例,占39.52%,下段骨折患者为44例,占35.48%,粉碎型骨折患者为87例,占70.16%,螺旋型骨折患者为24例,占19.35%,横断型患者为13例,占10.48%。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对研究对象进行悉心的术前护理,保证其对手术的了解,增加其手术的配合度。由于患者骨折是在突然发生的,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急躁或焦虑,此时应积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急躁情绪,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以及长时间行动不便对其生活造成影响,引起紧张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手术过程及手术的成功率进行相关介绍及解释,使患者放心,消除紧张的情绪[2]。与患者进行交流,充分做好手术前的准备,让其明白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注意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休息。术前应8 h禁食和禁水。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查阅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必要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1.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积极主动地进行辅导和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健康肢体固定应松紧适宜。在手术开始时应告知患者,指导患者不要有紧张的心理,若患者表现有紧张情绪,应积极地进行调节。并时刻注意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2.3术后护理指导患者术后禁食6 h,并尽量将患肢抬高在45°左右。若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应积极与患者进行解释,分析原因及保证治疗效果,采用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注意饮食调节,防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消化和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食品,例如奶类、蛋类。进行适量钙的补充,以保证恢复期营养充分。注意进行功能锻炼,由少量到多量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应反复耐心地进行功能锻炼。在出院前进行充分的医嘱说明,保持功能锻炼和进行定期复查。对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恢复情况。
2 结果
对研究人群12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显示,其住院时间为(19.37±3.40) d,最长时间为22 d,最短住院时间为15 d,对患者进行随访(1.02±0.34)年,最长随访时间为2年,最短随访时间为0.5年,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其中119例患者恢复良好,良好率为95.97%,均可用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为护理不当。
3 讨论
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但由于骨折手术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阴影,引起心理或生理各种功能紊乱。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这种心理或生理紊乱[3]。护理要求依据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骨科日常护理过程中时刻注意护理的原则,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刻观察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防止焦虑、急躁和紧张心理的出现,保证治疗的质量[4-6]。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在充分尊重患者尊严的情况下,积极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解释患者的各种疑问,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显示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的保证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质量,加快恢复速度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倩,杨敏,陈俐,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谈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9.
[2]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2):211-213.
[3]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
[4]刘昌凤,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2.
[中图分类号] R683.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88-01
指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多源于直接暴力,常为多发性损伤。早期的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指骨骨折267例,经恰当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7例,其中,男184例,女83例;年龄6~65岁,平均(26.0±1.3)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0例,锐器伤52例,钝器伤57例,挤压伤146例,火器伤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76例,闭合性骨折91例;153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1.2 手术方法
指骨骨折常常合并皮肤、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早期需要彻底清创,避免感染,达到伤口一期愈合;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远端皮瓣修复;骨折无移位,以外固定3~4周;骨折有移位则以手法复位为主,用铝托或石膏托固定6周;斜形不稳定骨折或外固定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2 结果
267例患者入院后行急诊清创缝合并铝托、石膏托外固定,其中,15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87例指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行皮瓣修复。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5.3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患者能安心接受各种治疗及护理,术后伤口痊愈,手指功能恢复。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早期对原创面需要彻底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如出凝血时间,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型,心电图、胸部及手部X线片等检查。详细介绍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术前1 d常规行皮肤准备,做好药物敏感试验;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术前留置尿管。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用枕头将患手垫起抬高,略高于心脏10 cm水平,以有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局部组织的肿胀;观察伤口渗血、渗液的性状、量、颜色以及患指远端血运、感觉运动、肿胀情况、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对于指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还要仔细观察患肢皮瓣色泽并于术后3 d每2小时测皮温1次,并与健侧对照,若皮温降至27℃以下常提示动脉血循环障碍[1],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患者坐位或立位时应将患肢悬吊于胸前而不要下垂或随步行而甩动;饮食:嘱患者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禁止患者本人及其他人员吸烟。疼痛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术后应指导患者保护伤指,避免伤口污染,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情况,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3.2.2 康复指导 ①医护人员应认识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术后适时进行主、被动练习,术后第一天开始对患指进行保护性伸指(被动练习),每小时5~8次。②术后第5天至2周,对患手各手指的屈伸及握拳进行功能活动,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天对患指进行由远端到近端的揉搓手法按摩3~5次,每次5~10 min,情况允许可每小时分别活动各手指关节,每次5 min,以不感觉疼痛及疲倦为度[2-3]。术后第3周指导患者用手握、抓、捏练习,每天3~5次,每次10~20 min。③多功能骨伤治疗仪配合治疗:本治疗可消除组织肿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10 d为1个疗程。④有效灯烤,提高患指局部温度:患指持续灯烤,灯泡40~60 W,保持灯距30~50 cm,并用无菌布遮盖于灯头和患肢上,避免灼伤,保持局部温度在25℃左右,持续照射7~10 d,以利于患指末梢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痉挛。
3.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保护手指,防止意外伤害,并定期复查,1.5个月后回医院取出内固定所用的钢板或克氏针。
4 讨论
指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入院后行急诊清创缝合并铝托、石膏托外固定,部分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指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行皮瓣修复。良好的手术仅给手外伤患者创造功能恢复的首要条件,欲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加强康复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骨骨折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加强健康指导,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患指的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等情况,加强护理、疼痛护理、保暖及各项康复指导。本组无一例出现因护理不当所致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秀芝,盖秀云.皮瓣移植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4):38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5例,女81例,年龄16~70岁。其中单纯骨折66例,并发内脏损伤15例,并发其它部位骨折45例,住院病程4~12周。根据管国华等[1]临床评分标准评定,优68例,良44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为88. 9%。
1.2 临床分型
按骨盆环完整性受损程度分类方法[2]共分四型:I型 无损于骨盆环完整性骨折。Ⅱ型 单纯1处骨盆环骨折。Ⅲ型 骨盆环2处以上骨折。Ⅳ型 髋臼骨折。本组108例属Ⅲ型,18例属IV型。
2 治疗体会
2.1 骨折的一般处理
下肢牵引复位与固定一般均采用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以达骨盆逐渐复位和固定。如需牵引力较大,最好用双下肢牵引,以防骨盆倾斜。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15,开始时重量要足够大,3~4d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再根据复位情况调节重量,维持牵引至骨愈合,一般需8~12周。对分离型者,可加用骨盆兜袋悬吊牵引,并辅以手法复位。
2.2 骨盆多发骨折处理一般牵引6周内不减量,约12周左右如位置理想,疼痛消失,允许去掉牵引活动。
2.3 骨盆骨折并发大出血是最常见最紧急的并发症,也是造成骨盆骨折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骨盆骨折死亡原因的2/3。对伴出血性休克及内脏损伤的治疗,参照A—F[2]方案进行,在清除呼吸道的同时,积极抢救休克,挽救生命,最后处理骨折问题。
3 护理
3. 1 急救护理
积极配合协助临床医生的急救工作。对伴发休克的患者,应及时予以吸氧,同时迅速建立两条以上有效的上肢静脉通路,早期、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行股静脉插管术,迅速及时补充血容量,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2 疼痛的护理
在未确定是否并发有内脏损伤的情况下,不主张使用镇痛剂。应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情况等,在排除内脏损伤后,方可使用镇痛药物。
3. 3 使用骨盆兜的护理
本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全部使用骨盆兜。其目的是稳定骨盆,减少骨盆腔的容量,增加骨盆腔及后腹膜的压力,便于搬运和检查,减轻患者的疼痛。使用骨盆兜要注意:①尽量保持平整无皱折,松紧适宜。过紧可能引起皮肤受损,影响下肢循环,松则起不到作用,以能容纳3~4指为宜。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除生命体征外,特别注意下肢的感觉、运动以及血液循环情况。
3. 4 牵引外固定的护理
骨盆托带悬吊牵引者,吊带要保持平坦完整无褶折,以防压疮,托带离床面约5cm,并要保证托带吊带宽度、长度适宜,且不要上、下移动位置,使用便器时,不要解除托带,可用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大小便污染应及时更换。下肢牵引者,一般双下肢同时牵引,置双下肢外展位,用纵轴牵引力矫正移位,保持牵引良好位置,不能仅牵引患侧,使骨盆倾斜,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行走功能,发生腰痛和髋部疼痛。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3]。
3. 5 预防尿路感染
患者入院常因不习惯或因膀胱尿道损伤不能自行排尿,在实施导尿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规程,固定可靠,定时,并每天用温水擦洗会,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并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冲洗膀胱,既可防止感染又可防止尿道堵塞。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排尿。
3. 6 预防褥疮及卧床并发症
骨盆骨折的患者因病情需要,大都采取平卧位,不能自主活动,加上因疼痛不敢自行变动,而牵引、固定及保留各种管道又加重了护理的难度,容易发生并发症。护理上采取定时翻身、更换、按摩骨隆突处,每天温水擦浴2次。不能翻身的患者,给予按摩腰骶、臀部,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进行有效的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如出现便秘,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或服蜂蜜水。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采取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大便干时用开塞露、番泻叶等促使排便。褥疮护理,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气垫,既可减少骨折移位又可预防褥疮,同时每天协助患者臀部接摩2次及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净。
3. 7 饮食及生活护理
早期患者一般情况较差,需静脉补充水分及营养,宜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食用水果以防由于卧床而致的便秘。急性期要绝对卧硬板床休息,要协助患者做好洗漱及皮肤护理,鼓励患者咳嗽以预防坠积肺炎。
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活动时间由短到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3周后疼痛消失就应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肌肉舒缩活动,尤其是老年患者易因股四头肌萎缩而出现关节僵硬,一般情况下4~6周去牵引后,即可试行功能锻炼,时间及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嘱其继续坚持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同时加强生活饮食调理。
5 体会
通过对骨盆骨折的护理,充分认识到快速补充血容量、稳定骨盆是严重骨盆骨折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抗休克是抢救工作的重点,应用骨盆兜是抗休克的有力手段,特别是早期应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力保证。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特别是对患者进行饮食、大小便及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骨盆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外伤性骨盆骨折的死亡率仅次于外伤性颅脑外伤和胸部伤。骨盆骨折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为CT,一旦患者病情平稳,应尽早行CT检查,对于骨盆后方的损伤,尤其是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损伤,CT检查更为清晰,准确。CT检查对于判断骨盆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案均有较高价值,同时CT还可以同时显示腹膜后及腹膜内出血的情况。
1 相关解剖
骨盆是一完整的闭合骨环,由骶尾骨和两侧髋骨(耻骨、坐骨和髂骨)构成,其前半部(耻、坐骨支)称为前环,后半部(骶骨、髂骨、髋臼和坐骨结节)称为后环。两侧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并借腰骶关节与脊柱相连;两侧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与双下肢相连。骨盆的两侧耻骨在前方由纤维软骨连接构成耻骨联合。骨盆负重时的支持作用在后环部,故后环骨折较前环骨折更不稳定,但前环系骨盆结构最薄弱处,故前环骨折较后环骨折为多。骨盆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主要是靠后方结构的完整(骶髂关节及其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来维持。骨盆也是血管、神经和肌肉的通道。骨盆对盆腔内脏器、神经、血管等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当骨盆骨折时,这些器官也容易受到损伤。盆腔内由前至后为泌尿、生殖和消化三个系统的器官。位于前方的膀胱、尿道和位于后方的直肠极易受到损伤。由于盆腔内血管丰富,骨盆本身亦为血循丰富的松质骨,因而骨盆骨折时,常常出血很严重。但骨盆血运丰富,骨折也容易愈合,且因骨盆周围有丰厚的肌肉附着,能起一定的固定作用,一般在伤后3周左右,局部已有初步纤维连接,挟拐下地活动亦不致再发生骨折。
2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5例,其中稳定骨盆骨折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5例,骨盆骨折合并盆腔脏器伤6例,治愈出院的有14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为1―3月。
3 骨盆骨折患者常见的合并症
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合并症,而且常较骨盆骨折本身后果更为严重,应引起重视,故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骨盆骨折患者有无合并盆腔内脏器、血管、神经损伤,常见的合并症如下[1]:
3.1 腹膜后血肿 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邻近又有许多动脉、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骨盆骨折可导致广泛出血,如果腹膜后主要大动脉、静脉断裂,病人可迅速死亡,故对骨盆骨折患者早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情况、意识状态。
3.2 腹腔内脏损伤 分实质性脏器损伤和空腔脏器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为肝、肾与脾破裂,应评估及观察患者有无腹痛与失血性休克表现。空腔脏器损伤主要指肠穿孔或肠断裂,护理工作中评估和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及有无腹膜炎症状、体征。
3.3 膀胱或后尿道损伤 尿道的损伤比膀胱损伤多见,坐骨支骨折容易并发后尿道损伤。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常规留置导尿管,既可以了解有无泌尿系损伤,又可以准确记录尿量,以指导抗休克治疗。严密观察尿量、尿颜色,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一般每小时测一次尿量和尿比重。
3.4 直肠损伤 临床上较少见,常是由会撕裂伤造成的,女性患者常伴有阴道壁的撕裂,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常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如再反折一下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
3.5 神经损伤 主要是腰骶神经与坐骨神经损伤,骶神经损伤会引起括约肌和膀胱括约肌的功能障碍,故应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有无尿潴留、尿失禁及大便失禁等情况,还要评估和观察患者双下肢皮温、肿胀情况、动脉搏动情况及双下肢肢端感觉、运动情况。
4 护理措施
4.1 补充血容量和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腹部情况,有无失血性休克表现,如发现患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皮肤湿冷或苍白,口渴不喜饮,尿量减少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别重视尿量的观察,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4.2 维持排尿、排便通畅[2]。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尿困难,尿量及色泽,若排出尿液清澈或导出的尿液清澈,均提示泌尿道无损伤;如排出血尿或导出血尿者,提示有肾或膀胱损伤;如导不出尿液,提示有膀胱破裂可能。
4.2.1 留置导尿管护理[3]:要加强尿道口和导尿管的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导尿管勿折叠、勿受压、勿扭曲,并妥善固定于床旁防脱落,尿袋应低于引流口,引流管及尿袋更换1次/日,碘伏棉球清洗尿道口2次/日,用温开水冲洗会防止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排尿。尿道不完全断裂时,应选择细软的尿管。
4.2.2 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的护理:保持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及造瘘口敷料清洁干燥,并观察造瘘口有无漏尿,造瘘口周围皮肤可涂氧化锌软膏以保护。造瘘管一般留置1―2周,拔管前先夹管,观察患者能否自行排尿,若排尿困难,切口处有漏尿,则延期拔管。
4.3 护理:骨盆骨折,在抢救过程中尽量少搬动病人,必须搬动时,需将病人置于平板担架上移动,以免加重损伤和出血。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搬运时还应该加用外固定架固定。待骨盆骨折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骨盆骨折类型明确后再采取合适的。撕脱性骨折采取使牵拉肌肉松弛的,使骨块尽量复位,促进愈合。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均采取膝下垫一软枕保持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即可恢复;坐骨结节撕脱患者采取伸髋伸膝位即大腿伸直,外旋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可使患者屈膝屈髋,侧卧位时应健侧在下。休息4~6周即可,一般2~3月内可完全恢复;耻骨联合分离严重者,可用布兜吊骨盆卧床休息;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制动,救治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反复体检。
4 饮食:根据医嘱给予饮食,须禁食患者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食患者鼓励病人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卧床期间也可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以加强肠蠕动,以促进排便。
4.5 皮肤护理[4]:由于骨盆骨折患者必须仰卧硬板床,不能翻身,不能垫气圈、软垫等,极易造成骶尾部骨突处褥疮。对于单纯一处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要复位者,卧床休息,可仰卧及侧卧交替(健侧在下),定时协助翻身。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首先同医生取得联系,了解病情,防止因搬动臀部引起骨盆移位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由于强迫最容易发生褥疮,卧床期间2h~4h按摩一次受压处,以躯体为中心,由两人各站病床两侧用力一致托起臀部,使患者身体略离后,另一人迅速用手轻托局部,以了解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并进行按摩,同时拉平、整理床单,注意操作时动作轻稳。特别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和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5 功能锻炼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与方法。功能锻炼方式因骨折程度而异。
5.1 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的功能锻炼。
5.1.1 单纯一处骨盆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要复位者,卧床休息,仰卧与侧卧交替(健侧在下),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
5.1.2 伤后1周后半卧及坐位练习,并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5.1.3 伤后2~3周,如全身情况良好,可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渐加大活动量。
5.1.4 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5.2 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
5.2.1 伤后无合并症者,卧硬板床休息,并进行上肢活动。5.2.2 伤后第2周开始半坐卧练习,并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足趾伸屈等活动。
5.2.3 伤后第3周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再主动。
5.2.4 伤后6~8周(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
5.2.5 伤后第12周逐渐锻炼,并弃拐负重行走。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均为2007年5月~2010年5月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5例,年龄在18~54岁,以青壮年为多。其中并发气胸 11例,血胸3例,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应取半卧位,可缓解呼吸困难,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紧束胸部衣物,损伤轻者鼓励咳嗽,并协助排痰,即在患者咳 嗽时护士用双手按住骨折部位,减少咳嗽时胸壁震动引起的疼痛。对痰多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采用超声雾化或口服甘草合剂,对咳痰无力者及时吸痰。
2.3 病情观察:观察血压、脉 搏、呼吸及全身状态的变化,病情严重者每隔15~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做好记录。呼吸困难者予吸氧2~4 L/min。注意胸部运动有无改变,及时发现反常呼吸。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并记录气肿范围,如气肿蔓延迅速,应立即告知医生。
2.4 外固定的护理:弹力胸带松紧要适宜,必要时予以调整。如用宽胶布固定需注意有无脱落、皮肤过敏现象,禁止搔抓,防止感染。
2.5 并发症的护理: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或血胸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以引流残留的气体或液体。胸腔闭式引流应取半卧位,保持引流通畅及全部装置密闭,观察并记录引流液及水柱波动情况。拔管后24 h内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伤口有无渗液。
2.6 疼痛的护理:肋骨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限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应耐心解释各 症状的原因,鼓励患者配合治 疗,并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
2.7 休息与锻炼: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卧床休息3~5天,如病情无变化,可下床适当活动,多做深呼吸,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8 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肉、蛋、豆类、新鲜蔬菜水果。戒烟忌酒,避免刺激引起咳嗽;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诱发胸痛。
【关键词】
骨盆骨折;护理管理小组;应用效果
骨盆骨折是骨科中严重外伤疾病,约占所有骨折总数的2%。大多是由高能外伤所导致的,且半数以上患者合并有并发症,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骨盆骨折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治疗,还需要相应护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为了探讨护理管理小组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特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84例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骨盆骨折的手术适应症。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53)岁,平均年龄(38.6±5.4)岁;受伤原因:26例高处坠落伤,16例车祸伤。观察组5: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49)岁,平均年龄(37.21±4.82)岁;受伤原因:31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小组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措施为:(1)成立DVT护理管理小组。患者入院后即为其成立护理管理小组,成员为1名骨科医生以及2名责任护士,由小组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书签、术后以及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排除已发生DVT的患者。(2)术前健康教育管理。在术前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通过鼓励以及成功实例为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食物以易消化、高纤维素、低脂为宜,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多饮水,并指导戒烟。(3)做好术前的准备。首先,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解,监测并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对于有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要及时地给予纠正[1]。其次,要指导患者家属每天为患者进行下肢按摩。最后,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做好药物准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若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4)术后DVT预防管理。在手术结束后要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活动,以更好地促进静脉回流。患者家属也要每天为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按摩,对于恢复比较好的患者要用支具及步行器具协助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压痛以及皮肤暗红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出院后要求患者要进行负重训练,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每月定期随诊一次[2]。
1.3 观察指标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DVT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果患者有下肢疼痛、肿胀以及浅静脉扩张,并伴有脉率加速和体温升高,部分患者还具有强烈的动脉痉挛,则提示为DVT(深静脉血栓)。可通过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CTV造影检查以及定期监测D-二聚体为诊断提供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加以处理,当P
2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5例,占11.90%;观察组发生1例,占2.38%。两组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X2=12.351,P=0.001
3讨论
DVT在慢性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PTS)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在急性期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肺血栓栓塞症(PTE)、股青肿、股白肿等,甚至休克,因此其临床预防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有研究者指出,骨盆骨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目前仍存在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1.90%(5/42),观察组患者中围手术期和出院后随访中1例发生DVT,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梁晓冬,梁棉.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z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