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6: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术创新专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90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逐渐导致信任危机加重。但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提高,作为新兴产业的企业若沦为只注重自身技术创新的提高而成为逐利的机器,将为社会所不容,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企业自身注重研发能力的加强固然能起到正面推动作用,但从大社会环境角度看,符合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更具有发展潜力。鉴于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思想正融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则,要求经济、社会和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协调与共的发展模式。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及其社会责任
1.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
高新技术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而技术创新是以新技术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技术创新活动则涉及科研、生产、技术传播等多个过程,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面特点。其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率先性,其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能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独占某项产品或工艺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二,高新技术对环境具有污染性。高新技术污染一般指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伴产生,贯穿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消费和废弃全过程,污染危害严重、治理难度极大,很难被察觉和预见。它区别于传统污染,具有新的污染形式,如高新技术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等。
1.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
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无从谈起企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担当第一位的社会责任。从社会环境角度来说,企业应与社会相互依赖,即履行在一个社会契约内有共同的作为企业公民的义务。德鲁克在阐述创新与创业精神时,强调创新的动因既有内部驱动,也有外部机遇拉动,如环境变化、消费者认知改变等和科学及非科学的因素。因此,企业是动态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交换,企业的发展是以社会系统提供的生存资源和生存条件为基础的。追求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利润只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但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上,而该有更高的追求和长远发展目标。企业持续发展重在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全面履行责任和义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2 生态化技术创新内涵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逐渐被关注和倡导,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转向追求利润和社会生态全面协同发展上成热点话题。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主张贯入环保生态化思想即绿色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监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纳入企业对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全面考察范围。技术创新活动必须遵循资源节约化、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原则;应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对创新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评估和生态化改造。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顾客及利润的最大化,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平衡。这与企业社会责任,在注重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润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
3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
3.1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只有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才能与社会经济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社会整体环境和谐才会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3.2 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
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以可持续、协调的方式使用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过其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及环保化。在既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又使技术创新应用对环境的破坏性降至最低点,确保环境清洁和生态平衡,并使污染排放不超过自然系统的自我净化限度。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经济、社会、资源、集群和人的自然生态效益的“五效合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追求。与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相比,目标更加完善,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3.3 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在不危及社会环境利益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追求较低的资源消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获得未来持久的发展能力。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中,生产方式仍在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的基础之上。履行社会责任要求技术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工艺产品时,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以此扩展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市场,树立企业环保新形象,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4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4.1 构建机制的理论基础模型
模型一,绿色博弈模型。
国外有学者提出工业绿色博弈(Industrial Green Game),贯穿了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思想,绿色博弈论趋向于认为,环境影响取决于整个生产和消费系统综合决定,而不仅在生产活动中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假设市场中只有A和B两个企业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最大经济利润。面对市场有两个策略供选择: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Y)以及维持传统技术创新(N)。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时,致力于节约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记其生产总成本C1;维持传统形式的技术创新模式,则会只注重自身利益忽视环境,记其生产成本C2,C1>C2。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生态化时,得到社会认可,提供绿色产品,从而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和扩大市场获得额外收益,记R;若企业仍然维持传统技术创新模式,则需为浪费资源、污染处理等付出额外治理成本C3。当R>C1时,博弈矩阵存在纳什均衡(Y,Y)。
模型二,资源效用模型。
为了进行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消费的效用,即进行所谓的资源效用的X倍数革命。模型如下:
f=(R-W)/R=1-W/R
其中物质消耗总量R,废弃和排放物W,生态技术系数f(0
可知,当R一定时,为了得到高经济产出Y,必须不断提高生态技术系数和资源利用效率。
4.2 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机制
(1)政府作用机制。政府要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协调,不只是注意单个企业的发展问题,还要注意在整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形成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生态系统。应该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环境保护方面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本身不能成为污染之源,还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政府可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征收环保税等约束和惩治不良企业的危害环境行为;通过财政补贴与支持,鼓励和支持保护环境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2)企业自身作用机制。
①应加强自身技术创新的环保观念,有意识地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方面考虑问题。在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时,应考虑其污染、使用及处理问题。必须建立生态系统,使一个产品的废料能够成为另一个产品的投入,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良性循环。
②对待生态化技术创新问题,应持有主动合作的态度。技术创新生态化发展是技术生态系统内各要素进行创新的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既能够实现生态化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又能避免因市场中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③坚持生态化技术创新,应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加强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的生态化改造,同时对先进的生态技术引进并加以更深层次的再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缓慢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进程要求必须进行组织结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这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生态化转向。
参考文献
[1] 李建波.透视高新技术污染[J].环境保护,2012,(20):4547.
[2]彭宜新,邹珊刚.对绿色创新的系统分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03):104107.
[3]顾丽.技术创新生态化: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7):5456.
[4]黄平,胡日东.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1):99103.
[5]李锐,鞠晓峰.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及其生态化转向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285.
[6]彭福扬,胡元清,刘红玉.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06):6062.
[7]彭福扬,曾广波,兰甲云.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4954.
[8]周璐,王前锋.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3,(03):138140.
前言:技术创新是提升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是衡量技术创新的标准。现代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专利池是专利许可的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专利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创新激励和技术传播,对技术创新有着积极的效应,同时由于其依附标准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非效率因素,也会给技术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1.专利池的动态发展
1.1专利池的产生。1856年,于美国诞生了世界上首个专利池,是将当时美国所有的缝纫机专利持有人组成了“缝纫机联盟”,即缝纫机专利池。1908年,动画工业的专利池得以组建,由当时的四家企业共同来完成,专利池开始作为专利集中管理的措施,当其他企业需要使用相关专利时,则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专利池企业从中获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扩大飞机的生产量,减少专利带来的限制,就将各大飞机制造商组成专利池,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专利池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行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1]。
1.2专利池的成长。从缝纫机专利池开始,专利池的发展经历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以及规范发展等三个阶段。首先,专利池的自由发展阶段,主要是专利池产生的最初阶段。专利池的出现,打破了当时专利法的限制,不受其约束。当时的专利法造成了专利的垄断,而专利池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现状,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专利池得以普及应用。第二阶段是限制发展阶段。在专利池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许多质疑,甚至被视为造成企业不正当竞争的主要原因。加上当时的一些被视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专利池企业解体,专利池的发展开始受到限制,这一阶段,专利池的发展停滞。第三阶段,专利池的规范发展阶段。在长期的限制发展之后,1995年美国颁布了《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给专利池制定的规范。在保证企业公平竞争以及反垄断的基础之上,推广专利池。专利池得以快速的发展,并在多个领域行业有效的拓展。加上与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有效结合,专利池发展进入到历史性的阶段。随着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有机结合,专利池对现代企业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影响[1]。
1.3专利池的成熟。随着专利池的大范围推广,在现代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企业当中,技术创新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专利池与技术创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专利池也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专利池是“联盟”当中的成员进行专利、技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在这种封闭型专利池的基础上,开放式专利池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应用的专利池,一般可作为技术标准和专利推广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在内部管理控制当中,需要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与制造、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一系列流程。在该流程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革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就需要专利池的支持。开放式专利池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利用技术转移和专利运用。实现专利分工。
2.专利池发展对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池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对现代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激励作用。在企业组建专利池之前,企业在前期过多的投入,后期研发就会变得困难。专利池的预期对企业创新有着激励作用。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当中会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技术研发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外部压力。而企业技术研发的目的在于以此来提升收入,这是技术研发的动力所在。建立纵向结构的专利池,能够充分挖掘池内成员的内在动力,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对技术创新起到激励的作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3]。
2.2约束制度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专利授权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包括专利之间也存在障碍、互补、竞争的关系。专利许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障碍。专利池则能够有效的消除专利授权的障碍,进而达到专利许可的目的。专利池还具有整合和分散专利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形成的专利池也就不同。完全互补型专利池、替代性专利池以及竞争性专利池,在不同条件下,这些专利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技术创新,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进而提升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电视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在约束机制下,通过市场融合、技术融合以及专利融合,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
2.3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传播。专利池是技术标准和专利推广的有效途径,起到了知识流动和技术传播的良好效果。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的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发展重要条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体现。在专利池当中的企业,是以一种“联盟”的形态进行合作。技术和专利通过共享而进行学习和吸收,进而全面提升专利池成员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再受统一框架的限制。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扩散,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该过程中,专利池内企业间的信任度增加,避免专利技术的重复,降低研发成本,规避风险[4]。
2.4消极影响。专利池发展曾经历了长期的低谷,其原因就是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风险。随着专利池规范发展,并得到足够的支持,专利池得以再次兴起。但是专利池美德缺点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专利池的缺陷明显的暴露出来。在专利池的影响下,专利经过不断的细分变得碎片化,导致其进入到“专利丛林”的困境当中。多重专利许可所导致的专利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利池的发展。垄断的威胁、限制性和专利池本身的非效率因素,都是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5]。
结论: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素,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赢得优势,技术标准与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在专利池的作用下,企业的自主创新正在深入进行。专业池从产生、成长、成熟以及衰退,是现代企业发展史一部分。对于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来说,专利池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和负面的影响并存。取长避短,将专利池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促进现代企业的良好发展。(作者单位: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
参考文献:
[1] 曹勇,张诗瑶.辩证分析专利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述评[J].情报杂志,2012,11:128-135.
[2] 朱雪忠,詹映,蒋逊明.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07,02:180-186.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对企业而言,从技术创新中获益以形成良好创新绩效的预期是企业参与并产生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之一。然而,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tling Group)在全球范围内对高管人员进行的创新调研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创新在财务方面以失败收场。Arrow将企业无法成功从其创新投资中获取收益的现象定义为“专有性(appropriability)问题”,并指出专有性问题源于技术创新生成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1986年,Teece开创性地提出了创新收益分配的PFI分析框架,为专有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系统而全新的思路。在该框架中,他首次提出专有化体系(appropriability regim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除企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外的技术知识因素和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并指出专有化体系是决定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关键要素。Levin等、Cohen和Walsh、后藤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创新调查,研究发现,除了技术知识的本质和知识产权制度两种创新保护手段外,企业还采用了率先市场化、互补资产优势等更直接的手段,以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的专有性状况。上述措施的作用内涵各不相同,Cohen和Walsh将其归纳为“专有化手段”(appropriability means),目的在于保护技术创新本身及其形成的增值收入。Hurmelinna和Puumalainent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拓展了专有化体系的内涵,阐明专有化体系是企业可获得并使用的专有化手段的组合。
专有化体系效度是指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独占程度,由保护技术创新的专有化手段组合使用促成,表征了企业避免技术创新被模仿程度的高低。近年来,多位学者从行业特性、企业环境和创新类型等不同层面对企业如何选择专有化体系效度的构成手段进行了研究。Cohen和Walsh的研究成果表明,集成电路技术行业更偏好商业秘密,而生化技术行业比传统行业更依赖于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Gonzalez和Nieto认为,主要使用显性技术知识的企业偏好采用专利,而主要使用隐性知识的公司偏好采用商业秘密。Byma和Leiponen发现,企业规模与选择专利的概率正相关,而研发投入与选择商业秘密的概率负相关。袁健红等分析了影响企业选择专利和商业秘密两种保护手段的各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研发强度、激励机制及创新类型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保护机制的选择。
已有研究多着眼于选择何种专有化手段保护技术创新,却并未对专有化体系效度所产生的绩效效果进行剖析。笔者认为创新保护手段的使用仅仅是解决专有性问题的外在表现,而其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攫取创新收益并提升创新绩效。因此,本研究根据专有化体系效度的形成机理,将其划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从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利用220家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尝试回答如下3个问题: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的形成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内外部效度是否对创新绩效形成异质的独立效应?专有化体系效度对创新绩效的总体效应如何?考虑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本研究明晰了企业该如何合理高效地保护创新,这对于推动企业的专有性管理实践乃至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形成之间的交互效应
根据Teece对专有化体系的定义,专有化体系效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衡量指标:一是技术创新内在蕴含的技术知识的本质,二是外部法律机制的保护强度。Zander和Kogut认为技术知识的本质主要是指技术知识的隐性或显性程度,包括可编码程度(codifiability)、可传授程度(teachability)、复杂程度(complexity)、系统依赖程度(system dependence)和产品可观察程度(product observability)等5个方面。隐性知识很难清楚表达,因此其传播的内在困难性加剧了模仿者掌握知识的难度,进而提高了技术创新者独占知识的程度。然而,隐性知识织成的自然壁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Saviottit指出,自然壁垒会随着技术知识的显性化、了解技术知识的群体的扩大以及知识潜在使用者的增多而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因此,企业通常还依靠法律机制对技术创新施加外部保护,使模仿者要么不能合法使用技术创新,要么缺乏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从而对技术创新享有所有权和排他权。Hurmelinna等指出,法律机制的保护强度取决于专利、版权、商标以及商业秘密(主要指可执行的法律保护手段,如保密协议)等措施的使用,其中专利的保护能力最高。
本研究认为上述两个基本衡量指标形成专有化体系效度的机理不同:利用技术知识的本质而实现的独占程度构成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借助法律机制而达成的保护强度则构成专有化体系的外部效度。内外部效度形成机理的差异可能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Hurmelinna和Puumalainent指出知识的隐性属性与专利保护矛盾。因为如果核心知识在本质上过于隐含,知识产权申请材料便难以书写,专利等法律保护措施便缺乏可获得性,外部效度的形成便受到抑制。反之若利用专利等法律保护措施实现外部效度,这些措施需要向国家机构如专利局提交正式申请。Fafia等指出申请则意味着用知识的公开与显性化交换法律保护,Laursen等指出企业还需在知识产权申请材料中指明技术的新颖性与价值性,因此外部效度的达成过程实则向外界披露了大量创新相关信息,从而导致了隐性属性的降低。综上,专有化体系的内外部效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对技术创新的“并行保护”。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1 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存在矛盾性。
1.2 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对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
基于资源的观点(RBV)指出,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Hoopes等指出资源和能力的不可模仿性是这四种特性中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基于知识的观点(KBV)强调,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技术创新蕴含的隐性知识是异质的,而且通常内嵌于组织惯例和能力中,难以清楚表达。隐性属性构成的内部效度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技术创新的扩散,但至少制造了模仿壁垒,提高了潜在使用者获取技术创新的内在困难性,进而保护了企业对创新收益的获取。Hurmelinna等。研究发现隐性技术知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收益,且此效应在突变式创新的环境下尤为显著。Gonzalez等指出技术知识的差异可以作为企业绩效异质性的一个解释。由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2a 专有化体系内部效度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
外部效度由专利、商标、注册设计、版权以及商业秘密等法律保护措施的使用实现。专利赋予发明人一种排除权,除发明人以外的任何人无权对技术创新进行经济开发,包括制造、使用、销售等;商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在专利到期后仍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事实壁垒;注册设计保护技术创新的整体视觉外观;版权保护原创作品的署名权;商业秘密以法规形式防止任何创新相关技术信息(化学反应式、设备、工艺与流程等)外溢。外部效度以法律效力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所有权,企业有权对侵权事件作出激进的诉讼和周密的处理,这其实是向模仿者发出了积极捍卫权利的信号,促成了企业对技术创新合法开发权的垄断和超额利润的获得。Hurmelinna等研究发现专利、技术隐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收益。Arundel指出对技术创新进行保密有助于提升企业收益。Xu等也指出,专利、注册设计、商标等法律措施的组合使用能有效推动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综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2b专有化体系外部效度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
专有化体系的内外部效度均可实现对技术创新的独占,从而使企业享受超额利润并提升创新绩效。但是,外部效度在利用法律机制独占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能向外部展示该技术创新的价值性。专利、商标等措施的使用还能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声誉,从而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形成排他性网络并获取更多的利润。Ceccagnoli指出通过专利保护等措施实现的企业层面的强技术独占能引致更优秀的经济绩效。综上,外部效度能使企业形成更优良的销售或服务等互补资产,从而在新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攫取更多利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2c 与内部效度相比,专有化体系外部效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
1.3 专有化体系效度对创新绩效的总体效应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联合即是专有化体系的总体效度。专有化体系的总体效度是一个连续变量。相同的效度可以通过不同手段的组合而形成,只是外部效度主要通过法律保护实现,而内部强度则依赖于将技术知识的缄默程度和复杂性嵌入组织结构中获得。专有化体系的总体效度越高,技术创新就越容易被企业独占;反之,技术创新就容易为模仿者所获取且外部法律机制也不能有效保护,专有化体系也就越弱。专有化体系效度越高,创新企业便越容易牵制模仿者并将技术投入生产并扩大市场份额。对技术创新的独占也为企业营造了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得企业在定价上有较强的灵活性,企业既可以收取高额授权费,也可以通过超额利润率直接增加创新收入并提升创新绩效。同时,Levin等指出从技术创新中获益驱动企业参与并产生技术创新。企业从技术创新获取的利润越多,则被社会其他主体所瓜分的利润就越少,企业继续从事技术创新的激励也就越强,进而有利于企业形成良性的创新循环。综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3 专有化体系的总体效度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本研究面向中国制造业内的产品创新企业收集数据。在正式调研之前,我们首先在西安高新区选择10家产品创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企业的研发经理或技术总监进行访谈。接着以卡内基梅隆调查(Carnegie Mellon Survey)和共同体创新调查(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的问卷为基础,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员的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并形成最终问卷。大规模的正式调研于2011年3-10月之间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取与委托调查公司合作的方式。在调查过程中,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调研对象,甄别问题是“是否为在2006-2010年间进行产品创新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包括两种形式:①基于新技术开发,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②基于已有技术的改进,把以前企业或市场中存在的某种产品的形式和功能加以适当的改进,从而适合消费者现在或潜在的要求。调研对象的职务为企业的研发经理或技术总监,极其熟悉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技术创新保护现状等相关情况。要求调研对象逐个回答问卷,若问卷没有完整回答,则视为无效。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最终样本来源于北京、上海、成都、西安、苏州、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样本企业所属行业广泛,主要包括石油化工(19.1%)、电子产品(15.9%)、食品饮料(13.1%)、设备制造(12.3%)、家具制造(9.5%)、电气产品(6.8%)、造纸印刷(5.9%)、纺织印染(5.0%)及其他行业(12.4%);样本企业股权形式多样,民营企业占55.0%,合资和合作企业占15.5%,外商独资企业占10.5%,国有企业占5.9%,集体企业占5.5%,其他类型企业占7.6%;企业规模(年销售额)3 000万以下、3 000万~3亿和3亿以上分别占47.7%、20.0%和32.3%。
2.2 变量测量
为确保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在国外调查和文献中成熟量表的基础上,根据访问对象的理解和反馈意见对问卷量表在措辞上进行了必要调整。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企业的创新绩效。采用Laursen和Salter关于创新绩效的研究量表,以企业2010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包括两种形式产品创新销售额的加总)占企业总销售额的百分比进行测量。
本文自变量为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根据Hurmelinna和Puumalainen的研究,结合Zander和Kogut对技术知识本质的分析,采用10个题项的量表来测量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具体测量指标见表1、考虑到当选项超过五点时,一般人难以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因此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度量,量表刻度为“该题项表述与企业实际情况相比: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对10个题项的得分按0~4分重新标度,加总后得出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
根据Hurmelinna和Puumalainen的研究,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采用五种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措施的使用频次和有效性的加权求和测量专有化体系的外部效度。五种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措施分别为专利、版权、注册设计、商标和签订保密协议。使用频次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度量(在计算外部效度时使用频次同样以0~4分重新标度),量表刻度为“企业使用下列措施保护产品创新的频次:1几乎不使用,5频繁使用”。法律保护措施使用越频繁,企业对技术创新施加的外部保护越强,专有化体系外部效度也就越高。专利清楚界定保护对象,排他性保护范围广泛,是最强形式的法律保护措施,所以专利有效性权重赋值为3;注册设计、商标和版权也明确界定保护内容,但保护范围不如专利广泛,所以这三种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权重赋值为2;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难以界定,保密协议的执行情况也无从得知,因此保密协议措施的有效性权重赋值为1。
本研究控制了企业规模、市场范围及研发过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规模以企业的年销售额测量。市场范围分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分值为1~3分,分值越高表示企业市场范围越广。研发过程是一个虚拟变量,企业采用间断性研发则值为0,参与持续性研发则值为1。研发过程同时控制了研发强度及所属行业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持续性研发企业的研发强度高于间断性研发企业。而且在本调研中,间断性研发的企业大多隶属于食品、纺织、家具等离散产品行业,持续性研发的企业均隶属于设备制造、电子、电气等复杂产品行业。
2.3 信度和效度检验
问卷数据质量主要以信度和效度来衡量。本研究通过Cronbach's仪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对专有化体系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两个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各变量量表的建构效度。变量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内部效度变量和外部效度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7,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从因子载荷看,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均超过0.5,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可进行下一步研究。
3 实证分析
由于因变量创新绩效是在[0,1]区间浮动的百分比,其值以正概率取0且其余值在0的右侧连续,因此本文使用STATA11软件中的Tobit双边审查回归模型验证假设。同时考虑到标准Tobit模型要求因变量残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所以对创新绩效值进行对数变换。在回归分析前,我们计算了模型中各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2,因此模型不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且Chi-square值也表明所有方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
表2为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由表2可知,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0.346,p
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以及总体效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检验了控制变量以及专有化体系内部效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内部效度对创新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β=0.0097,p
4 结论、启示与展望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观,本文利用220家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企业的调研数据,首次对专有化体系的内外部效度以及总体效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专有化体系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形成之间的交互效应。本研究发现由于形成机理的差异,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的形成具有矛盾性。依赖技术知识的隐性程度实现内部效度的企业会减少外部法律保护措施的使用以降低外部效度;反之,依赖法律保护措施达成外部效度后,内部效度将随之降低。这拓展了Hurmelinna等关于知识的隐性属性与专利保护矛盾的研究结论。
(2)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对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本研究发现专有化体系内外部效度对创新绩效具有异质的独立效应。专有化体系内部效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专有化体系外部效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在引入外部效度二次项后的进一步研究显示,专有化体系外部效度会首先降低企业的创新绩效,之后再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作者简介:明兰(1978-),女,湖北赤壁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廖建军(1965-),女,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湘教通〔2013〕223号)、2013年南华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课题“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艺术设计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XJG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75-02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1]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在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项目化教学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热点问题。该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优势使得其被很多院校大力推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来源基本上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模拟项目,即由教师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结合课程所学专业知识设计项目选题。二是企业真实项目,又可分为两种形式: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实际项目,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工作室制”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教学;企业通过媒介平台的企业征集项目。三是设计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具有“真题真做”的实践性、学科前沿的创新性、有偿奖励制等特征,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体上看,国内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设计形式大于内容
在针对实施项目化教学重要条件的调研中,学生们将项目设计排在首位,说明项目设计水平是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真实项目是由教师和企业共同研制与开发的,项目设计贴近生产与生活实际,往往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但目前国内企业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并不充分,使得模拟项目在众多高校的项目化教学中占有极大比重。对于模拟项目而言,教师成为项目设计的主体,很多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得项目设计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面临困境和质疑。
2.项目化教学重授之以渔,轻授之以鱼
项目化教学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确实及时、有效,但是需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化教学法是否具有普适性,并不是全部课程都适应于项目化教学模式。二是项目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形成了一种误区,认为项目化教学旨在提高学生技能,对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或者“由于开发技术的不完善,任务系列化、项目系列化问题没解决好,导致项目中知识的消失”。[2]理论虽源于实践,但理论也指导实践,理论知识的欠缺势必会造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
3.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如何建立科学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是目前项目化教学考核的普遍方法,但仍存在种种问题。如:有的教师将考核细则设计的过于琐碎,考核过程复杂;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复杂性和项目类型的差异性,使得单一化的项目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难以满足要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1.根据课程性质合理选择项目类型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其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构成。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解决的是设计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并不适合采用具有实际工作性质的项目化教学。面向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其学习是循序渐进式的,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有技能的进阶训练,而企业实际项目往往是要求较高的生产性综合项目,很难在课程一开始就导入。此外,大多院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满足企业实际项目的需求,仅以专业课程的排课来看,时间安排往往不能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加上教学资源不平衡,很多地方院校很难引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合适的企业实际项目。因此,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应当以系列化的模拟项目为主,辅以竞赛项目和企业征集项目,以保证理论课时的讲授和技能的全面训练,打好坚实基础。进入大三下学年和大四学年,随着课程设计和快题训练之类的实践课程增多,课时安排自由度较大,可以依托工作室或校企合作基地将企业实际项目纳入教学,并以竞赛项目和企业征集项目加以辅助,提高实战经验。
2.专业课程项目设计应体现出进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典型性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分析是顺利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可以保证项目开发的系统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程的模拟项目,项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进阶性。打好基础,循序渐进。项目设计初始难度不宜太大,以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应根据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水平做到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进阶。
以笔者所讲授的“包装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上看,在72学时内需要讲授包装设计的历史以及基本概念、包装的创意及设计、纸盒结构设计、容器造型设计、品牌商品系列化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以及印刷工艺等诸多知识点;从商品分类上看,包括了日用品类、食品类、化妆品类、医药类、五金家电类、儿童玩具类等;从包装材料上看,包括了纸、塑料、金属、玻璃、木、陶瓷等。应该说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相当繁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考虑前后递进关系,笔者设计了三个难度相对较低的单一性项目和一个难度较高的综合性项目,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讲授完包装设计的历史以及基本概念、包装的创意及视觉设计、纸盒结构设计的知识点后导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一性项目:基于纸张材质的××商品的包装设计(两个项目要求商品类别不同);讲授完容器造型设计的理论之后,导入第三个单一性项目:基于非纸张材质的××商品的包装设计;讲授完系列化包装、包装材料以及印刷工艺后,导入第四个综合性项目——完成××品牌商品的系列化包装设计。
(2)真实性。很多教师进行模拟项目设计时倾向于自由命题,学生自行选择具体选题。事实是,学生不是客户,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很难达到项目真实性要求。也有教师重创新,轻微创新,动不动就要求“学院派”的大创意设计,忽视商业设计的实际需求,似乎让学生完成项目的难度越大,项目化教学就越成功,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往往无所适从。项目化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务实的,在真实的平台上提供学生创意想象的空间。项目设计的真实性应通过项目内容、项目要求、项目目标三个方面来实现(见表1)。
笔者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前两个单一性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既定命题,即教师就是客户,要向学生介绍该商品,并提供给学生真实可信的商品图文信息。在后两个项目设计中则采用自由命题,让学生自行选择探索内容,只提出项目要求和项目目标作为引导,凸显学生“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有合适的企业征集项目和竞赛项目,就将其纳入项目选题。例如笔者在“项目一”中曾设置过“北欧欧慕多士炉包装设计”这一选题,向学生介绍了商品的基本情况并提供该商品的基本图文信息(包括产品尺寸规格、品牌标志、产品文字信息、产品摄影图片等),要求学生设计出至少三种风格完全不同的包装方案。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创意,从纸盒结构到文字、图形、色彩搭配以及纸张材质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最终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包装作品。
(3)典型性和完整性。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是指项目要具有普适性。完整性既指每一个项目的完整性(真实再现实际工作流程),又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完整体现。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被设计渗透,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日益丰富繁杂。
以包装设计为例,商品种类繁多,食品包装和医药品包装无论是在创意构思、视觉元素表现还是在包装材质上的要求都截然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商品包装提出了人性化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民族化包装设计等新观念、新要求,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项目设计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笔者会在前两个单一性项目设计中有意识地选择两种不同的商品类型,如食品、日化品、五金家电等较为大众化的商品。而在后两个项目设计中则要求小组选题时在商品类型和包装材质上要有区别,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小组间的不同项目相互学习,引发思考,尽可能达到教学的完整性。此外,在最后一个综合性项目设计中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从项目选题到完成的设计作品能够体现人性化包装、绿色包装、民族化包装等设计理念,鼓励设计创新(见表1)。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应该是反思性的,鼓励回顾和批评以前的学习以及新近构建的观点。因此,项目化教学应当遵循设计教育“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基本认知规律,既要授之以渔,也要授之以鱼,只是授之以鱼中“授”的方式必须改革:一是由“主导式”转向“引导式”。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初始理论教学仍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导入设计项目后则转向引导式,实践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则以引导式为主,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二是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互动化”。教师不再完全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授课,而是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传授知识与观念,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文献阅读,既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在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提案,并以提交总结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口述表达能力、逻辑思考与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实现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体系应为多元化和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
不同的项目类型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模拟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二是企业真实项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方评价(设计师或项目经理等),以企业的要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认清自己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三是企业征集项目和竞赛项目除了教师评价、企业方评价外,还应将评选结果加入到考核之中。项目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需要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一方面包括对项目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表现多样性、设计原创性、设计制作与实施效果等)、项目设计提案、项目总结报告或小论文等整个过程的考核,另一方面也要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我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情况(具体比例分配情况见表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医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鹤壁中专、鹤壁师范学校、鹤壁电大和鹤壁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合并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在原鹤壁卫生学校(1995年合并入鹤壁中专)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现该专业有在校学生350人。
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确定了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以适应相应的职业岗位,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医学发展需求、能顺利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此,我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邀请医学影像专家组成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明确培养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我院分析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特点,认识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高等技术性医学影像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和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经过探索,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人文为先,知识宽实,技能熟练,就业多向”。“人文为先”,是指面向就业岗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知识宽实”,就是给学生搭建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在专业课开设时,我们就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体现对准岗位开设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改变课程结构。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课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实现课堂训练、业余训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实习中技能操作应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操作。“就业多向”即在通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寻求“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专业外,还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超声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放疗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转贴于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个思路,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本位,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重点进行了以下三项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素质模块课程。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的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如精简了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学病原学等非主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将原来的X线机结构与维修和X线摄影技术学在增加相关新内容后,分别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增设了医学影像新技术课程,如断层解剖学、介入放射学等;增开选修课,如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医学文献检索等。
改革实验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改革过去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经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与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相关技术知识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特征十分突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将强化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专业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在专业教学中不仅要穿插大量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实践在社会生活、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中体验,培养独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虽历经改革,但仍不能适应该行业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复多,学生常专注某个工作岗位技能,难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确定企业人员参与较少,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薄弱,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由年轻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的一定经历,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 专业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并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逐步形成专业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等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创新创业园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采用全过程双导师教学
全过程双导师制 即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为学生配备 2 名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 2 名实践指导教师中 1 名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另 1 名是校外企业的指导教师。 2 名实践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训、 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艺术设计专业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的工作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需要有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外,更需要具有丰富社会行业经验的校外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 全过程双导师教学理念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时间上要贯穿于大学的 3 年间,空间上要拓展到未来的职场。 在大一阶段,从入学教育开始,安排企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设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环境、参观创业工作室及创新创业园,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二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训,使学生初步体验专业实践的大致过程;大三阶段进入社会顶岗实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 这些实践教学不是孤立进行,始终与其所学课程紧密相联,期间既有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也有校外企业教师的实践指导。 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校外企业实践导师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园又名信息产业园,是由 20 余家企业组成的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1 年 7 月被常州市科技局认定为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 项目孵化的重要基地。 创新创业园内安排 1 名企业资深人士担任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在创新创业园中进行。校内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园内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各有职责。 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理论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园内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职业能力培训指导,把企业成功经验和设计理念传授于学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行业发展要求,找出自身差距,弥补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 通过全过程双导师制与创新创业园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园的工作环境中接触企业资深人士,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提高职业道德观,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81-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新的鼓励,科技查新工作的内容和范畴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查新种类的不同,对查新结论的撰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查新工作的工作实际,从查新性质,查新分类,和查新的结论和查新结论的几种主要撰写方式来对新时期查新工作进行探讨。
1 查新的性质
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规范的操作,并做出结论①。
查新是对项目的新颖性作出结论;这里的新颖性是指在查新委托日以前,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①。
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范围和程序有查全查准率的严格要求,要求给出明确的结论,查新结论具有鉴证性。
查新是以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项目的新颖性作出结论。
2 查新的分类
过去,科技查新目的主要是为了申报成果和立题,因此,查新的类别主要是成果查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进入WTO以及专利制度的实施,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标准的重视,以及我国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基金,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基金等众多基金,实行新产品的评奖工作等,查新的类别不断增多,目前主要有成果查新、基金申报立项查新、专利查新、新产品申报查新,标准查新、商标查新等。从专业角度可以分为化工类、电子类、机械类、计算机、软件、网络、生物、地学、农业等,此外还可从设备查新、产品查新、工艺查新、理论查新来分类。
3 一般及特殊类型科技查新结论的撰写
查新结论的撰写,一般可分为综述型、查新点分述型、三段式、分述总结型等。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查新类型和目的不同,查新的结论应适应其变化,配合专家对项目的鉴定。下面针对部分常用和特殊的类型进行探讨。
3.1 新药申报查新结论的撰写
在查新业务中经常遇到用户委托的新药申报查新,通常所提的查新要求为某药品“在国内的药品行政保护情况和专利申请情况”,在此情况下,对查新结论的撰写不仅要叙述专利的申请情况,而且要说明药品行政保护情况及对系列药品数据库的检索情况。如对“米格列醇”申报新药的查新,其结论如下:
“经检索药品行政保护公告、药品注册公告、批准临床研究新药公告、国内新药数据库、药品广告资源信息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品种使用说明书(西药)数据库、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新药数据库、中国企业与产品库、国家新产品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库未见米格列醇的相关记录。”
3.2 关于基因、蛋白质序列的查新结论的撰写
有关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查新是随着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一类新的查新项目,在做这类查新项目时要注意检索GenBank(Nucleotide: sequence database)和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以及PubMed等数据库。在查新结论的撰写上要注意对基因序列位不同和变化以及菌株的区分。
实例:植物多功能细胞信号HarpinEcc蛋白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针对本课题查新点在美国Genebank数据库中检索到两个相关记录文献1和文献2。文献1报道的基因编号为AAX38231的HarpinEcc基因序列,为本委托查新课题组独立在美国Genebank数据库申报的基因序列。文献2报道的基因编号为AAD32966的HarpinEcc基因序列,与本课题的基因序列采用的菌株不同,本课题采用欧氏杆菌白菜软腐致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CSDS001,文献2-7采用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褐腐致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Ecc71,两种菌株的hrpNEcc基因享有93%的同源性;本课题的Harpin Ecc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文献2-7的菌株Ecc71的HarpinEcc蛋白相比,分子中有6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替换,分别为Ser70Gly70、Gly113Ser113、Ala115Val115、Gly249Ala249、Arg317Ala317、Lys352Gln352。
3.3 软件类查新项目的查新结论的撰写
软件类查新项目是目前查新工作中增长最快的一类查新项目,由于软件产品在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中报道较少,在专利数据库中也只有与硬件相结合的软件才能申请专利并得到报道。因此,在撰写软件类项目的查新结论时,除应说明其中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情况外,还应特别说明在软件著作权登记数据库和软件产品认定公告数据库、计算机文摘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的报道情况,这样撰写的查新结论才有说服力。
实例:×××3D引擎共性平台
文献1-3报道了国内自己开发的神迹网络游戏软件和飞越梦幻《边缘》3D网络游戏软件和《天地Onlie》。其与本课题的不同点是本课题开发的是3D游戏引擎共性平台。而文献1-3只是3D网络游戏软件。
文献4报道的一款即将上市的3D MMORPG《荣耀》是塞博先锋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3D游戏软件,采用塞博先锋公司自己开发的3D 游戏引擎。其与本课题的区别是该3D游戏引擎不是通用引擎共性平台。
文献7概述了3D游戏引擎构架。文献8介绍了纹理映像技术在三维游戏引擎中的应用,属理论研究文章而非3D游戏引擎。
文献5报道的3D游戏图形开发平台gameSpace与本课题的区别是国外开发的产品。
文献6、文献9、文献10-11、文献3等3D游戏软件是基于国外3D引擎开发的游戏软件。
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据库和中国双软认定网软件产品认定公告数据库也未检到同类软件。
综上所述,在检索范围内,有关“3D游戏平台”文献,只有文献5报道的GameSpace这一国外软件,未见国内自主开发的3D通用引擎共性平台的公开文献报道。
4 标准查新
在查新I务中经常遇到用户要建立一项新的产品标准而委托我们查国内外的该新产品的标准情况。在此情况下,对查新结论的撰写除要叙述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中报道情况外,而且还要重点说明在标准数据库的检索情况。如对“氟化石墨”产品标准的查新,在结论中建议考虑加入以下的内容:
经采用检索词“氟化石墨”和“graphite fluoride”检索中国国家标准数据库、中国行业标准数据库、中国国家建设标准数据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数据库、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标准数据库、英国国家标准学会(BS)标准数据库、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标准数据库、法国标准化协会(NF)标准数据库、日本工业标准(JIS)标准数据库、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标准数据库、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标准数据库、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标准数据库、美国保险商实验所(UL)标准数据库等未见氟化石墨的产品标准的公开文献报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54-02
模块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目标。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学科式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高职的教育规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量相应较少,学生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目的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减少学科数量及课时数,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级影像技术专业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学生,分为实验班(102班)47人和对照班(101班)39人。两个班学生年龄、基础文化、课时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实验课教学由相同的实验教师承担。
研究方法 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照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门学科重组与整合,同时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均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和实验考核(含笔试和操作),采用流水式方法阅卷,最后获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6.3±9.3)和(79.8±9.3)分,两个班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别为(88.2±9.5)和(75.5±10.2)分(P<0.01),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实验班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实验操作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P<0.01)。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 份和39份,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对照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
调查问卷显示,有95.6%的学生喜欢模块化教学模式,有93.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有94.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讨论
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时,可借鉴MES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课程综合可打破学科界线,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模块化教学与学科式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模块化教学,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2)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3)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形式,一体化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一体化,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4)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模块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点在于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35-36.
[2]张继有,周美茹.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150.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该专项行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帮助农村群众致富,努力帮助解决民营及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为党的十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同时,希望通过服务基层、服务会员、服务企业等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专项行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下乡村、访农户。省、市、县三级学会上下联动,每个省级学会深入对应市县级学会所在区域的1-2个行政村,访农家、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当前“三农”对农业科技需求情况,结合省级学会服务新农村专家组活动,帮助农村梳理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
二是进企业、解难题。针对当前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省级学会服务民营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家组活动,通过为企业培训人才、科技咨询、资格认证、工艺改进、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等活动,努力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三是联基地、强服务。继续深化“厂会合作”、“村会结对”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合作形式。结合浙江省科协联系指导服务舟山船舶产业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组织有关学会积极开展船舶产业转型发展调研,为企业和工业设计与研发人员提供服务;围绕舟山船舶产业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学术研讨、成果推广、科技咨询、人才培训和创业引导等服务,着力推动舟山船舶工业设计产学研用结合。
在我们的快速JPEG 2000图像尺寸缩小转换方法中,首先将原始JPEG 2000图像经EBCOT解码以及反量化步骤解出图像的频率域编码信息后,再透过频率域图像尺寸缩小转换方法,直接在频率域里缩小图像尺寸,最后再通过量化与EBCOT编码等步骤,将图像尺寸缩小后的图像频率域编码信息编成JPEG 2000图像。
本文所提的JPEG 2000图像尺寸缩小转换方法与空间域图像大小转换方法相比,所提的方法省掉反向小波转换、反向色彩转换、后置处理、前置处理、正向色彩转换、以及正向小波转换等六个步骤。由于所提的方法不需将频率域编码信息转成空间域图像,因此本论文所提的方法除了可更快速的转换图像大小外,也可省下存放空间域图像内容所需的存储空间以及减少所需的计算量。
1 简化JPEG 2000压缩与解压缩流程
在快速JPEG 2000图像尺寸缩小转换方法中,保留了EBCOT解码、反量化、量化与EBCOT编码等四个部分,主要原因说明如下:
1.1 EBCOT编/解码 JPEG 2000编码后的图像会储存成封包的格式,但封包并非以子频带为单位储存,所以要取得各子频带的内容,必须先经过EBCOT解码才行。再者本文的方法有可能需要对子频带再进行小波转换,因此EBCOT编/解码过程不可省略。
1.2 量化与反量化 保留量化与反量化步骤的主要原因在于图像经由正向小波转换后,会产生不同大小的子频带频率信息,不同子频带频率信息使用不同的量化步长值进行量化。
子频带与量化步长值这两者有相对应关系,换句话说以具有7个子频带的JPEG 2000图像而言,必须要有7个相对应的量化步长值。而子频带与量化步长值所产生的数目与小波转换的层数有关,对于一个经过m层小波转换的影像,所具有的子频带数目Nsubbands计算公式为:Nsubbands=3×m+1,图2所示为图像经由二次小波转换后所产生的七个不同的子频带。
每个子频带的量化步长值都是由一组独立的控制参数(ε,μ)决定,该组控制参数必须记录于JPEG 2000码流头部,供译码端还原量化步长值使用。图3所示为一张图像经过三次小波转换后所产生的频率域情况。
本文所提的频率域图像尺寸缩小方法会改变原本图像的小波转换层数,进而影响到量化步长值与子频带的对应关系。当使用不同小波转换层数时,每个子频带的量化步长值会不同。所以,当图像在进行尺寸缩小前,先使用原本JPEG 2000图像的量化步长值对图像进行反量化,还原频率域信息,当图像尺寸已调整缩小后,再用新的量化步长值来量化频率域信息,即可解决量化步长值与子频带不一致的问题。
在我们所提的方法中,分别会遇到小波层数足够与小波层数不足的情况。假设一张JPEG 2000图像小波层数为m层,欲要将图像尺寸缩小为原来的(1/2n×1/2n)大小时,假如n
若n=m发生,也就是小波层数不足。首先经EBCOT解码后,产生不同的子频带信息。针对不同的子频带信息使用反量化,接着进行图像缩小的工作,将不需要的外频信息去除,保留的频率信息因小波层数不足(小波层数需为1层以上),要对保留的频率信息再进行小波转换。产生出来的小波频率域尺寸大小超过欲转换尺寸,可将外频的小波频率信息去除,保留LL子频带。此时图像大小虽已符合转换所需大小,但JPEG 2000规定图像至少要有一层小波转换,所以必须再做一次小波转换,得到一张小波转换层数为1的JPEG 2000图像,最后再经量化与EBCOT编码,得到尺寸缩小后的JPEG 2000图像。
2 频率域图像尺寸缩小转换方法
图1中间的频率域图像尺寸缩小转换方法主要工作包括缩小频率域图像尺寸与修改JPEG 2000图像码流主标头相关参数等步骤,详细步骤如下:
2.1 括缩小频率域图像尺寸
①小波转换层数足够的作法。假设当图像的小波层数为m层,欲将图像尺寸缩小为(1/2n×1/2n)大小时,若n 首先使用EBCOT解出频率域信息,再对需保留的频率域信息作反量化动作,接着将整张图像的尺寸缩小,并且丢弃不需要的外频频率信息,最后将所保留的频率域信息再重新经过量化与EBCOT编码,即可得到图像尺寸缩小后的JPEG 2000图像。
②小波转换层数不足的作法。假设当图像的小波层数为m层时,欲将图像尺寸缩小为(1/2n×1/2n)大小时,若n=m,就是小波层数不足,则除了丢弃m个外层的中高频信息外,还需要将原来最内层的低频信息,进行(n-m)+1次小波转换,再将所产生的(n-m)层的中高频信息丢弃。由于以上的(n-m)次小波转换后的中高频信息最终将被丢弃,因此在进行以上小波转换时可直接省略许多计算工作,不必进行完整的小波转换。此法为本文提出的快速小波转换方法。
2.2 修改JPEG 2000图像码流主标头相关参数 JPEG 2000图像码流主标头记录原始图像大小、块状(tile)大小、小波层数、各子频带的量化步阶值参数(ε和μ)等数据信息。在我们所提方法中,并没有将图像解回空间域,而是在频率域信息缩小图像尺寸后,直接进行量化和EBCOT编码,产生新的JPEG 2000图像。新的JPEG 2000图像码流主标头数据无法像空间域转换方法由JPEG 2000压缩方式设定,而必须自行修改JPEG 2000图像码流主标头内的相关参数。
3 小结
JPEG 2000具有的多种特性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图形图像公司如Pegasus,Aware等在开发的图像软件中集成了JPEG 2000图像压缩技术;有的公司如ImagePower等已开发出JPEG 2000的DSP芯片。JPEG 2000将取代JPEG在图像压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提出一个新的快速图像压缩方法,可大幅降低使用空间域转换时的处理时间,以及所需存储空间,但是本文所提方法只针对静态图像实现固定大小的缩小转换,无法对图像作任意大小转换,对图像作任意大小转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需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