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研究综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7 16:06: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品牌管理研究综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品牌管理研究综述

篇(1)

品牌管理是指有效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创立、维护、塑造品牌以使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和机构就对品牌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用户对搜索引擎认知度和接受度的进一步增长,搜索引擎厂商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搜索引擎营销方式多样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多种尝试,推动了网络环境下品牌管理的新进程。搜索引擎改变了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减少了消费者的给货币成本,从而产生了品牌溢价效应和品牌个性,最终影响了品牌管理的过程。

一、国外关于网络环境下品牌个性的研究综述

品牌管理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31年宝洁公司的的品牌经理制。Chanaka Jayawardhena(2006)认为在线购物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观是其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力量,品牌所赋有的价值观只有和消费者价值观相一致才能激发他们的购买行为。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业内逐渐认识到网页往往代表了在网上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牌个。性,这就是所谓的电子品牌个性。在Ferrandl等人(1999)的品牌个性模型的基础上,Candon(2003)]研究了浏览网页对品牌个性的影响。强迫浏览和非强迫浏览的结果截然不同。Candon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之下,来研究网页对产品品牌个性的影响,并没有对网页本身的品牌个性做研究。后来SLI-e Park等人(2005)对电子品牌个性作了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电子品牌个性的4个维度:引人注目的(BoId)、分析的(AnalyticaI)、友好的(FriendIy)、教养(Sophisticated)。同时还得出了网页的视觉属性和电子品牌个性之间的关系。

二、网络环境下的品牌溢价效应

所谓“品牌溢价”就是在行业平均利润基础上,根据品牌的影响力,高出其他品牌价格的部分。企业通过品牌的差异化形成品牌溢价,维持一定的销量而不是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拓宽企业的赢利空间。

本文通过对网络品牌溢价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质量、购买频率、品牌知名度、产品品质变动幅度、品牌数量与行业类别这些传统渠道中的对溢价的影响因素同样作用于网络渠道。网络环境下品牌的建设必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搜索引擎在品牌溢价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搜索引肇在品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篇(2)

引言:

在产品多样、信息极为丰富的市场经济中,品牌能有效地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在同行业中有所区别。品牌正在超于价格、产品等竞争因素,成为企业占据市场中最有生命力、最有差异性的竞争手段。

    但是企业对于品牌的管理更多的出现在消费品市场。学者对于品牌管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B2C[]领域里。国外学者对品牌管理的研究主要有:

  (1)品牌形象理论。该理论指出创造差异化产品以及每一广告都是对其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2)品牌定位理论。在顾客头脑里给产品定位。(3)品牌资产论[ 代表人物大卫.-A-艾克。]。品牌知晓、品牌知名、品牌美誉、品牌忠诚和其他独有资产是构筑品牌的五大元素。(4)品牌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T-邓肯和莫瑞蒂,他提出用8个指标来评价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从品牌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强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动协同效应。(5)品牌战略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品牌管理方面专家凯文·凯勒教授。他认为战略品牌管理是对建立、维护和巩固

]。(6)品牌生态系统理论[ 代表人物菲利普·科特勒,]。

我国学者、专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在借鉴国外品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些研究成果。

包括苏晓东等人提出的720“品牌管理”、“易难7F”品牌管理、MBC品牌管理模式等。

相对于B2C领域,以同质化大众大宗商品或针对特殊市场的B2B[]领域中,品牌管理很少被提及,研究者较少。

中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虽然意识到品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以中国民营B2B企业中的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万绿达集团内部员工、合作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万绿达集团高管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其在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个人的建议,对于民营B2B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2B企业进行品牌管理的重要性

在B2B市场中,品牌同样能够帮顾客识别产品、服务、企业,将他们与竞争者区别开,莱昂多.李维特曾在《市场全球化》一文中指出,公司利用“简单和标准化的经济性”为全球产品订制的价格甚至可以低于当地竞争者。“没有人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一过程”。他认为,“随着世界市场的消费偏好及其构成日益严重的同质化,世界上的一切将变得越来越彼此相像。”;品牌依然是传播产品或服务所能提供的有效的、引人注意的手段;品牌可以对产品、服务的质量有所保证,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从而减少购买决策所涉及的风险以及复杂性。

具体来讲,一在提高信息效率方面。品牌使顾客更容易收集、加工与产品、服务相关的信息。制造商、产品原产地等信息以品牌的形式集中出现,有利于B2B企业在新的或是混乱的产品大环境中取得市场,还可使产品具有认知价值,顾客能够快速的辨识、选择自己信任的品牌。

二在减少风险方面,一旦顾客选择了具有品牌化的产品,就大大降低了做出错误购买决策的方向的风险。品牌使客户相信产品的预期性能良好,并为产品利益提供可持续的暗示。特别是在B2B领域,企业的客户希望避免风险,而品牌恰恰能够帮助其确保购买决策的合理性。

三在增加价值,创造形象利益方面。企业通过某个品牌向世界展现的不仅是员工,而是整个企业的形象,对于其顾客而言,品牌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加了企业的附加值。

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对B2B企业已经不够了,只有树立品牌,创造差异化,使高度无差异的产品、服务“与众不同”,从而获取更多的溢价,拥有更多的抵抗力量面对市场竞争。在此环境中,B2B领域里的品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万绿达集团品牌管理现状

对于万绿达集团的品牌管理,本文主要从其内外部品牌管理的几个方面入手,对其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监管测量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品牌形象

品牌名称、标志、口号等被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成为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这些品牌要素是视觉的,可以用来辨别、差别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反映了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本质。万绿达集团的品牌形象设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识别性,但是万绿达的品牌形象不够具体,独特性不强。

从万绿达集团的品牌名称、标志来看。品牌名称“万绿达”中的绿与企业所从事的再生资源行业相关联,同时也表明公司致力于为顾客创造绿色,为社会提供更绿色环保的环境。而且万绿达集团的标志主体也采用绿色,使品牌名称与标志相统一。这一品牌名称向产品、服务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B2B市场中产生了积极地品牌联想。在识别性上,万绿达的品牌标志、品牌口号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易于记忆。在员工问卷中有98.5%的被访员工能够准确辨别出万绿达的品牌标志,对于万绿达的品牌口号设计的辨认中,95.6%的被访员工能够准确判断出万绿达的口号“让世界更美丽”。

但是万绿达集团的品牌形象独特性不强,在众多的同质产品中没有形成差异化、做到与众不同。品牌口号对于顾客并不易于理解和接受,它不能像汇丰银行“世界的当地银行”、新加坡航空公司“飞翔的绝妙体验”那样能够表现公司的定位、个性以及品牌的本质,万绿达的口号“让世界更美丽”并不能很好的将其与竞争者相区别。万绿达集团高层在访谈中也表示对品牌口号要重新创造,“希望有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口号”。

(二)品牌传播

    产业和市场在需要强调功能性产品的品牌价值的时候,也认识到了组织购买者还会受到信任、安全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品牌传播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与组织购买者较为亲密的联系。使情感因素的刺激能够转变为一种手段,吸引组织购买者注意产品的功能性品牌价值的存在。在这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品牌传播中的营销传播、内部传播。

1、营销传播

    营销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广告、公共关系、促

销、展销展览、直复营销、人员销售等。营销传播的主要任务,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二是最终要将有相应品牌名称的产品销售出去。

总体上,作为再生资源的企业,万绿达集团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意识,也有意于采取相应的营销传播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在行业内的口碑,企业本身注重品牌形象,企业责任感较强,其品牌传播所达到的效果得到了合作企业、员工的肯定,但还有一些不足如具体操作存在问题,在社会层面上,品牌传播效果不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

在万绿达集团的员工能够在自身的工作、生活都注意到企业的形象。将绿色、环保与企业的相关活动相联系。其在对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面对面的沟通中传递着公司品牌的积极形象,通过良好的企业、产品形象去得到更多的认可。而这一品牌传播方式也获得了较好的回报。在客户问卷中83%的合作用户对万绿达的总体表现比较满意,66.7%的合作用户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为满意,66.7%的合作用户对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为满意,这说明三分之二以上的合作用户对万绿达的品牌认可度较高,万绿达的品牌传播在厂商里获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万绿达集团在品牌营销传播的其他方式、传播力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万绿达集团的品牌传播模式除了人员销售、还涉及到了广告、公共关系等,但使用的力度不大。早期万绿达集团更注重实务、技术上的投入,对品牌传播传存在一定的忽视,高层管理者也在访谈中指出没有很好的利用广告、公关等活动去扩大品牌传播,在市场上发出声音。

作为再生资源行业的企业,万绿达集团本身的企业性质决定了企业本身将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但是由于客观上绿达公司从事的商业贸易与一般受众接触较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万绿达品牌的推广,主观上公司在品牌传播中未能很好的传递品牌背后相关公司的信息,因此,万绿达集团在公众眼中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并不突出。作为品牌管理的组成部分,万绿达集团的社会责任在使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方面、激发、强化投资者信心方面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2、内部传播

在企业中由于职责和层次上的差异,员工和高层管理者从属于身份不同的两个群体,而他们对于企业的品牌管理上的认知是有一定差异的。高层管理者相对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品牌信息,对于品牌管理的意识也比较强;但是普通的员工处于企业的基层,关于品牌管理的决策、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很可能在层层传达中有所遗漏或曲解,他们对于品牌管理的认识与公司的构想就会存在差异,作为与客户接触频率最高的群体,如果员工不能对公司的品牌管理有正确的认知,那么他们在提品、服务时所传递给客户的信息就不能很好的阐释公司的品牌形象,使客户无法对公司的品牌形成稳定的感知,进而影响到持续的购买决策。因此,在公司内部中对员工的品牌宣传是影响品牌管理的重要因素。

万绿达集团内部对于员工的品牌传播活动不多,在被访员工中,只有不到三成的的人认为集团有定期进行发放VI手册和管理手册[];有40%的人认为集团内部有品牌战略的宣传[];有超过一半的员工对“企业是否内部宣传其品牌战略、是否定期组织品牌知识学习、是否发放VI手册及品牌管理手册”表示“没有”和“不清楚”[]。这说明员工对于品牌管理、品牌战略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集团在品牌内部传播方面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高层方面的策略制定以及宣传力度、手法等都存在问题。

(三)品牌监管测量

品牌监管是利用建立在数据模型基础上的科学分析系统对品牌母体持续的监测和分析,万绿达集团有相关的品牌管理机构,但监控效果不明显,具体操作不专业、规范,缺乏有效地监管机制;而在品牌测量方面,万绿达集团没有科学的品牌测量指标帮助公司管理品牌。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万绿达集团已有一个由3人组成的品牌管理机构,他的主要职能是落实集团内部的品牌管理工作,可以看出,万绿达集团已经在理念上有了品牌监控的意识。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品牌监管存在漏洞,缺乏一套专业有效地监控机制,管理操作也不够科学、规范。万绿达集团的高管表示,集团的品牌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一般[];在被访员工中,有50%的被访员工表示集团品牌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一般,11.8%的被访员工表示没发挥什么作用。[]

显然,万绿达集团的品牌管理机构在“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感知监测、对竞争品牌的监测、对目标市场进行监测、对政策环境的监测”这四方面没有清晰地分析思路,不能帮助集团迅速整理、分析集团数据库中的大量信息,不能为集团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三结语

本文针对中国目前民营B2B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的现状,以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监管测量方面对其品牌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其他B2B领域的企业有所帮助。

注释综述

本文采用的关于万绿达集团的数据来源于笔者参与的《1805小组万绿达品牌管理》报告,报告成员包括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王婧妮、方媛、周露霞、金鑫、李越、罗小玲

1、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九十年代初,地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主营于本地区外资、合资及各类企业的对口回收服务现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塑料再生协会理事单位、广州市再生资源协会会长单位、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2、2002年,策划专家陈放著作《品牌学》中首次提出将品牌管理上升为一门学科,并在这本书中提出了MBC(营销系统工程)品牌管理模式。

3、北京易难品牌管理机构总裁梁中国于2001年9月提出“易难7F”品牌管理模型。

4、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定位》中介绍了定位理论

5、2002年,苏晓东等人出版的《720o品牌管理—概念与运作》一书中提出""720o品牌管理”

参考文献:

菲利普·科特勒,弗沃德,《B2B品牌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小弗雷德里克·E·韦伯斯特,《BTOB营销战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丁兴良,《4E营销工业品战略营销新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吴长顺,《工业品营销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张叛,张锐,《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

7、李光斗,

《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42-02

1 文献综述

1.1 品牌建设理论综述

美国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国外对于品牌建设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眼:利用广告、基于营销和基于服务。利用广告进行品牌建设的理论,以罗塞尔·瑞夫斯1961年提出的USP理论为代表,他的核心思想是,在推广产品时,必须要有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个主张要有广泛的吸引力。基于营销的创建理论,如大卫·艾格提出可以通过品牌战略分析、涉及品牌识别系统以及确定品牌给顾客创造的价值目标导向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品牌识别。基于服务的理论如De Chenatony提出,品牌创建要从内部着手,内部管理品牌与外部管理品牌共同进行。

国内关于品牌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策略和步骤上。曾朝晖(2002)提出自己建立品牌的实战方法——打造品牌十五步法。王军(2010)认为要使快速塑造品牌能够成为现实,其主要策略有:以消费者为中心、迅捷反应、高效沟通与合作以及拳头产品的推出。郭汉尧提出,创建品牌要考虑三个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周期、企业进入市场时产品在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产品是否适合用品牌来经营。段晓婧、王才路(2010)则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提出了基本思路和策略,针对中小型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创建策略。

1.2 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研究综述

我国对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研究比较多,如季明博(2008),杨先红(2010),易银飞、韩颂(2011),郭利娟(2006)等,其成果大多指出当前我国餐饮企业品牌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有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准、品牌文化不鲜明、品牌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并都相应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1.3 少数民族餐饮方面的研究综述

对少数民族餐饮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餐饮功能的分析,如贾萍萍(2010)指出,民族餐饮在都市中具有窗口、桥梁、平台的作用。二是对民族餐饮现状和对策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比较多,大多为针对某一民族地区或某一民族的餐饮业研究,这些研究分别从微观的菜品、烹饪、技术和宏观的政策、管理、文化、历史、特色等角度提出发展各民族或各地区餐饮业的对策。盛唐(2002)则对少数民族餐饮业提出了建议。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餐饮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2.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餐饮行业调研概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餐饮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其民族餐饮特色鲜明,品牌数量较多且建设期较长。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高管访谈的方式。我们选取其中在当地知名度较高的三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情况调查,它们分别为东方烧烤、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调研为期十天,走访多位企业管理者。访谈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少数民族地区品牌建设较为完善的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2.2 民族餐饮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品牌策略单一且缺乏民族特色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朝鲜族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更是自成体系,以浓郁的民族特色享誉全国。延边饮食文化作为朝鲜族民俗中的一部分,在促进地区企业经济发展当中起着最直接、最普遍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当地企业虽能够运用民族特色创建品牌或形成核心产品,但是其未能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即品牌建设过程与民族文化贴合度较低。

我们走访的三家企业均以销售朝鲜族传统食品为主,并对就餐环境、服务人员着装、品牌图标等加入了朝鲜族民族特色,如服务员衣着均带有朝鲜服饰特有的七彩条等。但是,在品牌后续建设中,它们往往忽略了结合朝鲜族饮食文化内涵,如朝鲜族用餐礼仪。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盲目地采取“快餐式”的品牌扩张策略。在东方烧烤、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中,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明确表示接下来将要向快餐店模式发展,向麦当劳等西方品牌学习,迅速扩张品牌规模。

2.2.2 缺乏长期品牌管理规划

根据我们的调查,东方烧烤、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属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管理上已相对规范,但仍没有一家拥有专门的品牌策划部门,这说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餐饮企业多数没有专门的品牌策划部门,没有做过科学的品牌建设计划。当然,由于公司资金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等问题的存在,民族地区企业没有专业的品牌策划部门是情理之中,但是这些企业也很少具有品牌策划意识,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品牌管理机构,更缺乏专业人员对市场环境变化加以监测,从而导致其在实际的品牌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采用不科学、不恰当的做法。

而在企业品牌经营方式上,三家企业也均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这种方式虽是现在餐饮业中最为流行的品牌推广方式,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在实施前并未经过科学系统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建设理论研究,盲目地采取迅速扩张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规模。如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其“元奶奶”这一品牌在当地已经开办连锁经营店超过20家,但是其销售额及消费者认可度却在逐年下降。且该企业计划近期在北京开设一家店面,但由于之前尚未做出详细规划,现面临店铺管理人员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

3 少数民族餐饮品牌建设对策及建议

3.1 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品牌文化价值才是能够让消费者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的关键要素。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文化建设应努力寻找品牌与民族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加值,更好地传播品牌与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2 从实际出发,树立品牌管理意识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特色品牌建设,其品牌文化既体现当地少数民族的智慧,也体现了企业家的智慧。少数民族餐饮企业应以企业品牌的整体规划为重点,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建设。具体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或聘请专业人员,发现目前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品牌发展趋势,并制订详细的品牌规划。具有专业的品牌建设人才,不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维护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对采用多样化的品牌营销手段及有序的品牌扩张等后续发展也能够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同时,企业家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对品牌的理论认识,将品牌建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不是仅靠自我感觉、拍板决策等方式经营品牌。

3.3 坚持品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口味”是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少数民族餐饮同样也以其独特的传统味道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同样是民族特色品牌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许多品牌仅重视对食物口味的发掘和改良,造成品牌核心易被模仿或是超越。大多数少数民族企业忽视了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带给企业的品牌识别度的提升,若企业加强其品牌创新能力,运用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立品牌特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其他企业或品牌取而代之的尴尬境地。因此,坚持品牌创新,寻找品牌特色,是少数民族企业进行品牌建设过程中所应加以重视的。

4 结 论

少数民族餐饮企业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品牌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这些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对品牌建设加以专业性的研究和规划,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必将对其健康、持续地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餐饮企业创建自有特色品牌,也能够对促进地区发展作出相应贡献,建设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品牌是一项值得加以重视的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曾朝晖.品牌制胜[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陈令军.基于文化视角的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David Aaker.创建强势品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篇(4)

房地产品牌价值差异较大,行业领导品牌凸现。

中海地产和万科凭借品牌强度和品牌溢价上的绝对优势,品牌价值均超过20亿,成为当然的行业品牌之首。复地、绿城和金地则以9亿的品牌身价处于第二集团。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的价值是第二集团品牌价值的两倍;另一方面,从品牌规模和市场份额看,2003年中海、万科销售额分别达到46亿和62亿元,以全国商品房市场0.59%和0.81%的份额雄居行业榜首。

房地产品牌扩张日益加速,品牌发展呈多元态势。

房地产品牌扩张势头异常迅猛,绿城、大华、金地平均成长速度(以企业近三年平均的销售额增长率表示)高达68.29%,而复地、沿海,近三年更以每年100%的速度实行品牌扩张。从中国房地产品牌的发展规律看,公司品牌与项目品牌共生共存,呈现三种品牌发展模式:第一,单一品牌模式。以阳光100等为典型代表,公司、项目品牌合一。第二,多品牌模式。以中海、沿海为典型代表,针对不同档次和物业类型开发多个相互独立且市场定位明确的品牌。通过多品牌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主副品牌模式。以万科、金地、复地为典型代表,一般以“公司名称+项目名称”的组合品牌形式,利用消费者对主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度来推动副品牌产品的销售。

房地产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度不及其他行业品牌,品牌建设和竞争意识有待加强。

品牌价值与销售额的比值表现的是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强度,比值越高,对市场的影响越大。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与销售额之比大致在0.2~0.4的范围内;而饮料等易耗品的比例在3~41,汽车等非易耗品的比例在0.3~0.41,说明房地产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度较弱。当前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还非常薄弱。多数企业缺乏清晰连贯的品牌策略和有效的品牌管理机制。只有极少数市场化的品牌企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来细分和占领市场,形成统一清晰的品牌形象。

2004中国最具价值房地产品牌基本情况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针对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品牌价值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2004中国两大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是:中海地产和万科。

2004中国10大最具价值的房地产公司品牌分别是:复地、绿城、金地、大华、万通、阳光100、新世界、北京城建、沿海、金融街。

同时,课题组也针对全国范围内影响力强、知名度高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品牌价值的量化评估,产生“2004中国10大房地产项目品牌”:中体奥园、雅居乐、星河湾、SOHO、新华联、高山流水、世茂滨江、亿城、卓越蔚蓝海岸、碧桂园。新华联和高山流水等年轻品牌项目由于较强的发展潜力,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41亿元和1.50亿元。

另外,课题组也评出了“2004中国10大最具价值地方房地产公司品牌”,它们是上海绿地、北京天鸿、合生、首创、上海恒大、广州富力、蓝光地产、深圳华侨城、天津国泰、河南建业。其中华南、华北地区各占3席,华东以上海绿地和上海恒大为代表入围10大,蓝光地产成为西部惟一入围10大的地方公司品牌。这些专注特定区域市场的地方品牌的价值并不低于全国性品牌,如上海恒大和蓝光地产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12亿元和4.10亿元。

房地产品牌强度评析

品牌规模与盈利水平

品牌具有规模,是房地产公司品牌形成的最主要特征。尽管中海地产、万科与国外顶尖房地产开发企业相比,所占市场份额还十分有限,但就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两企业在销售量上已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10大房地产公司品牌也有较佳业绩,平均销售额17.5亿。从净利润情况看,中海地产和万科都在5亿以上,10大公司品牌平均净利润1.79亿元。10大项目品牌的销售额普遍低于公司品牌,但也有优秀项目品牌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和盈利,如新华联和高山流水。10大地方公司品牌在规模上不输于全国公司品牌,只是因为企业战略不同而专注于某一特定区域市场,如上海恒大,2003年拥有当地商品房市场近1%的份额,净利润过亿元。而天津国泰则以经济适用房出奇制胜,2003年获得3.3亿元的销售佳绩。

品牌年龄与成长速度

中海地产、万科发展已久,品牌年龄均超过20年,它们目前仍发展稳健,近三年平均销售额的增长率分别为10.89%和37.9%。10大房地产公司品牌的平均年龄达到15年,成长速度高达68.29%。全国10大项目品牌的品牌年龄大约在3~5年,平均成长速度高达60%。10大地方公司品牌与全国公司品牌类似,品牌年龄较长,多在10年以上,且增速稳健,体现出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强度调查

TOP10研究组就房地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全国及各大城市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网络问卷调查,其目的是了解消费者对品牌强度的认识。调查问卷自2004年10月8日至11月18日,41天的时间共收回问卷6453份,其中有效问卷5173份,有效率80.17%。

调查显示,万科、中海这两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等方面的第一品牌平均得票率分别达到了11.9%和7.2%,10大公司第一品牌总得票率达到39.1%。从消费者认可的项目第一品牌情况看,奥园、SOHO的三度平均得票率分别达到10.8%和8.0%,另外,高山流水以较高的美誉度获得西部消费者的认可,获得3.5%的第一品牌得票率。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看,呈现四大特征,一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透过了品牌的识别表层深入到质量层次。二是有较强识别意义的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三是一些品牌已经通过建立绝对强势的区域性品牌,逐步向全国范围渗透。四是一些地方公司品牌通过专业市场的开发在消费者中获得较高的认知度。

中国房地产品牌的发展趋势

品牌竞争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长期以来,易耗品市场的品牌竞争激烈,然而在房地产这样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品牌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住房改革以前,我国尚无房地产市场,品牌无从谈起;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以后,又面临着空间高涨的购房需求,卖方市场极大的抑制了行业品牌的成长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土地交易、金融政策日趋规范和透明,加上国外开发企业的强势进入,房地产市场将由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开发商不可避免要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不是凭空制造,而是产品品质、企业信誉等一系列核心竞争要素的综合体。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品牌对于企业是有价的,甚至可能超过企业所开发物业的有形价值。

品牌含金量提升,管理系统化。

目前,房地产公司的品牌管理尚未形成体系,大多数企业还只是简单的利用广告来宣传公司和产品,导致品牌含金量下降。日趋激烈的品牌竞争将迫使企业将品牌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具体趋势有三:第一,品牌管理成为公司管理层关注的头等大事,其主要目标是针对竞争对手,采取一系列举措增强自身品牌对市场的相对影响力。效果卓著的措施将得到更多的资金和行政支持,相反则被淘汰。第二,品牌的稳定成长依靠长期的管理。为了获得长期的品牌价值,甚至需要几代人的经验累积和持续培养,而不能只靠短期的投入来赢得品牌。品牌管理不仅使每笔交易的收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品牌建立公司长期的信誉度来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第三,品牌管理将以全局管理为本,向下延伸至区域、城市、项目等管理层次。当全局及区域决策确定后,品牌管理在城市和项目层得以贯彻实施,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本地化的优势,开发更适应消费者的产品。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39-03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质量、服务、个性等综合竞争力为内涵的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建设一个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品牌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国际一流品牌纷纷抢滩之际,中国本土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却较少。因此,本文尝试在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和测度模型体系,以此作为准确、客观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的依据,冀为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一、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概述

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源(如资金、人力等)的有效配置和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使其品牌比竞争对手的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方面与竞争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更高的比较能力。

(一)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品牌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里的“比较能力”不是“比较优势”,即品牌竞争力是以企业之间的品牌竞争为前提。企业品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的能力。(2)品牌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产物,而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需要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品牌整合管理能力,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品牌竞争力。(3)品牌竞争力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等都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培育。

(二)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品牌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经营战略与品牌管理措施,同时也受到市场环境、消费者特性等客观因素影响。本文从品牌市场能力①、品牌管理能力②、品牌权益能力及品牌基础能力③这四个方面来确定评价指标,并充分考虑品牌传播、品牌定位、品牌认知和品牌延伸等一系列品牌战略的综合影响。

二、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品牌和竞争力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力在企业这一载体上构建相关评价体系,把品牌竞争力这一抽象的概念落实为对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探讨。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除了遵循统计学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应该坚持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通用性以及可行性的原则,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可行、实用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科学性原则。体系结构的构建,既要充分考虑品牌竞争力的来源和各要素的作用机理,又要以系统论、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构建指标体系,以求能规范、准确地反映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强弱。

2.指导性原则。建立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除了给某企业品牌打分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它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考察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3.通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太狭隘,而应该是一个对绝大多数企业都适用的体系,这样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4.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指标要能够准确、可靠、简洁、明确地描述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并且获取要容易、准确、可靠,尽可能选择已有的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采集性。

(二)品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确定

1.企业竞争力基本指标。竞争力指标是准确、客观反映企业竞争力的依据。借助竞争力的概念模型,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当前经营业绩、潜在能力、相对水平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主要有:(1)当前经营业绩。主要反映企业的显在竞争力,是已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是企业的实际的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其指标包括以下内容:收入指标;利润指标;企业声誉及客人满意度等。(2) 潜在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的潜在竞争力,是对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预测,也是企业参与外部竞争的基础,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包括:成本潜力;品牌潜力;质量潜力;资金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定位。

2.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结构模型。借鉴品牌竞争力评价理论,结合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①如下图所示。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1.模型指标体系权重的探讨。由于研究对象因素结构的复杂性,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这一数学建模方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AHP常用1-9标度确定判断矩阵,进而求其特征向量,确定各评价对象的权重系数。AHP理论的具体实施应用归纳为如下几个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5)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2.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科学地确定各层子系统的权重系数,可将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征求意见表分别寄给有关高校、企业的相关专家,请他们独立地给出判断矩阵和相关修改意见,并反复沟通调整,以达到最优结果。计算权重系数的过程通过matlab7.0编程实现,最终得出B层、C层和D层指标权重。(限于篇幅过程略)

3.决策层指标体系的量化。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涉及到的一些定性指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故而采用等级评价法来量化。在40个三级指标中,C7、C8、C10、C12、C14、C16、C17、C18、C24、C36、C37、C39和C40为定性评价指标,其分值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取(评分值满分为100分,分别划分为优100分、良80分、中60分、低40分和差20分五个等级),其余27个指标为定量指标,其数值均可直接或间接计算得到。

4.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研究。(1)各指标参考值的确定。各指标参考值应以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状况为蓝本,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对个别指标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并确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三级指标的参考值。(2)各指标无量纲化的处理。经过量化的指标单位不统一,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建议运用如下公式进行转化:Pi=1000×Di/Ri,式中Pi为某指标转变后的无量纲化指标,Di为该指标转换前的指标值,Ri为该指标的参考值。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该指标取值越小越好),则采用公式:Pi=1000×Ri/Di,各字母含义同上。

要计算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总分值,只需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无量纲化得分值代入数学模型E=QiPi,其中,E为总分值,Q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为评价指标的得分值,n为评价指标的数目。

借鉴等级评价法,参照已有的其他行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标准,可将品牌竞争力划分为四个档次(见表2),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更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更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更能从实际出发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如品牌竞争力得分小于55,则说明该企业所具有的品牌竞争力较弱;得分在55~75,则说明品牌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等分在75~90,则说明具有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得分大于90,则说明具有很强的品牌竞争力。如此,可以使企业更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更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更能从实际出发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三、应用说明

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相关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进行科学、准确的综合评价,为企业全面地认识和提高自身能力并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决策依据。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数学模型,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式计算综合评价值E,具有直观性和较强的说服力,可用于企业竞争力强弱的评价与分析,为其提供评价依据和参考。

1.数据资料收集。为了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应首先根据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在全部40个三级指标中,13个为定性指标,27个为定量指标。13个定性指标值一般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调查可针对企业员工和顾客发放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表并确保回收率,以方便数据采集和保证数据分析可靠、准确。其余27个定量指标数据可从企业相关的统计报表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也可利用企业相关内部数据计算得到。根据前述的计算方法计算,各层指标得分与其对综合评价值E值贡献。

2.指标数据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通过数学模型E=QiPi计算出企业的总得分和企业在品牌市场能力、品牌权益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方面的各自分值,对应“弱、中等、较强、很强”四个级别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标准作出判断。根据计算结果展开分析研究。除了对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总体分析外,还要进行以下分析:(1)根据企业品牌四个模块的各自得分来判断各模块层在企业品牌竞争力E分的贡献(也即品牌权重力),找出差距和不合理的地方以确定下阶段品牌建设的重点模块。(2)针对品牌市场能力、品牌权益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分别从各自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层面发现目前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并分析影响品牌竞争力主要问题和根源。

3.提出对策和建议。针对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着的与品牌市场能力、品牌权益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相关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打造,从而不断成熟、完美。品牌竞争力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理论,对品牌竞争力研究有待未来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31.

[2] 李杰,余明阳,王琦.品牌竞争力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6):1035-1044.

[3] 毛政,卿惠,周发明,评价品牌竞争力的模糊模型及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

[4] 许基南.品牌竞争力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4.

[5]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enterprise brand competi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ANG Ya-qi,ZHANG Ya-ping

篇(6)

众多旅行社起步晚,经营能力较弱,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旅行社在营销宣传方面投资力度相对较小,而营销宣传方面投资力度较小致使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自身形象塑造常常被忽略,企业的品牌形象无法发挥其在潜在客户市场的宣传作用,影响客源市场的开拓,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

(二)营销层级复杂

旅行社营销过程中旅行社营销层级复杂,需要多个层级,每一个层级都有相应的费用,对于企业而言,无法直接接触地接旅游企业,导致旅游费用增高,成本随之攀升,企业利润随之下降,在同等竞争环境中其竞争能力相应下降。

(三)职能分工不科学

旅行社企业将不同品质、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整合为旅游产品,产品整合的过程也是旅行社各个职能部门协同工作的过程,但旅行社的相应营销分销通道目前主要应用平级职能分工,这种分工不适合营销分销通道间的协作,同时也会影响到旅游产品品质、特质等资料的收集。

(四)活动方式单调

目前的相关营销活动方式较为单调,主要分为旅行社品牌形象宣传活动与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两方面,这两项无论是旅行社品牌形象宣传活动还是产品促销在旅行社营销管理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活动的执行效果直接决定着整个营销管理活动的相应绩效。

(五)市场理念缺乏新意

当前,旅游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消费人群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我国大多数旅行社企业无法正确把脉当前市场,致使无法在当前市场中占据稳固席位。

(六)旅游产品革新力度不够

当前旅游产品结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当前快速革新的市场需求,企业产品革新动力不足,模仿它企业产品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市场各种同产品低价竞争的混乱现象频发。

二、旅行社企业营销对策的改善

(一)在重要城市建立办事处

旅行社应该减少众多营销层级,相应降低各个营销层级的相关费用。当前出境游市场游客主要通过国内几大国际机场出境,旅行社应该在相应目的地设立自己的办事处,处理相关事宜,减少中间成本,提升办事效率,减少诸多中间环节达成无缝对接,对企业口碑宣传也有较大益处。

(二)活动方式多样化

面对市场的多向变化,需要不断强调产品的特质,找出特色卖点,将其充分内化至产品中去,不断突出产品自有品牌的特色,通过独特卖点瞄准目标市场、目标客户群,以期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加大市场分析力度

不断加大市场分析力度,深度剖析当前旅游市场结构,了解当前客源分布,解析当前市场需求,结合资源特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从而提升旅行社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科学调配部门职能各部门相应职能的细化、分配应该根据目前工作现状、市场状况做出更为合理的职能分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提升工作效率。

(五)加大网络技术在营销工作中的推广

目前国内网络技术在营销工作中的推广尚未大面积普及,层级结构不明,应该仿效西方国家,明确营销渠道层级,环环相扣。同时提出个性的营销方案,将技术推广最大化,促进旅游电商的迅速发展,深度拓展旅游市场的相应客户资源,适应当前客源选择电商的取向,积极跟进市场,跟进目前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企业的快速发展。

(六)不断拓宽宣传渠道

针对现有旅游商品,旅行社企业应该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与新兴媒体合作,在移动车体广告、实兴综艺节目广告植入,重大节事推广等来宣传旅游产品。

(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旅行社企业不应跟风当前主流,而是不断深挖自身产品特质,结合特色宣传手段打造优质产品,与此同时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逐步量化服务细则,以此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培养客户的相应忠诚度。

(八)不断强化品牌管理

品牌是企业之魂,尤其在当前第三产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境遇,旅行社需要加强品牌管理力度,提升企业美誉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从而增强竞争力。

篇(7)

一、品牌相关概念综述

(一)品牌的定义

在维基百科中,品牌被定义为“特定的产品、服务或者商业的识别物”,这个定义中阐释了品牌产生的最初目的和永恒使命,即用以区分不同的产品,由此,也就产生了品牌的代表―商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品牌这个词语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早期的品牌可能只是为了树立起一个形象,一个独特的商品标杆,而品牌在当下社会中更具有象征性、感性和体验性,是一种无形的理念,它代表着与品牌相关的观念和精神,时时刻刻在表达着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二)品牌战略的定义

品牌战略是当下众多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所谓的品牌战略就是指公司树立起的鲜明旗帜,将品牌的推广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从中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赢得市场竞争的经营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品牌战略是经济时代中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

利用品牌战略赢得市场竞争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品牌象征着一种无形的生产理念和消费理念,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大的运动服装企业意识超前的认识到了品牌战略对于公司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运用品牌战略来壮大的自己的实力。从本质上来讲,品牌战略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某个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很容易被模仿甚至是被超越。因此,利用产品或者技术作为核心竞争是行不通的,而品牌则可以很好的达到无法模仿的效果。从法律上来讲,商标的模仿和窃用时违法的,也是违反商业道德的。当一个企业的品牌一旦树立,这就意味着品牌代表的商品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认知,那是一种心理上的接受,这样认知和感受是无法轻易被模仿的。

(三)品牌战略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品牌战略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品牌的建立、维护、巩固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战略管理就是对品牌进行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以保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维系好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动态发展的状态。当一个企业实施品牌管理后,品牌不再仅仅意味着商品,同时它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理念,这时的品牌战略管理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

品牌战略管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仅是推广一件产品,而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建立起品牌管理系统,然后以品牌管理系统管理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同时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不断地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品牌资产,促进品牌增值和生意的健康成长。

二、中国运动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我国的运动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竞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战略管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我国的主要运动服装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品牌知名度,但是偏好比较低,与国际品牌仍有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我国的某些早期品牌都是为国外的品牌进行生产包装而树立起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的树立起了中国特色的、中国本地的服装品牌,如李宁等。这是取得的成就,这同样是差距。

第二,我国的服装运动企业的品牌定位不够清晰,品牌资产还不完善,不能有效兑现体现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承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的服装品牌所具有的价值与国际高水品的品牌价值相差很大。

第三,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企业的品牌活力低,即没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因此,产品的价位以中低价位为主。缺乏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品牌在以后的产品品牌竞争中奖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

第四,我国的主要服装企业渠道规模已经初步形成,销售市场以三线、四线城市为主,对产品的管控能力较差,零售终端形象和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方位的销售可以拓宽市场空间,同时可以收集更多的市场行情,但是对于产品的管理必须要跟上脚步,避免损害品牌形象的现象发生。

第五,我国的运动服装企业主要利用国际化的品牌资源来进行产品的推广,品牌的沟通手段比较单一。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品牌的推广,如广告、赞助、促销等市场营销手段。

第六,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国际竞争力较低,因此,积极的拓宽国际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三、完善中国运动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建议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品牌竞争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刚刚树立起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必须加强品牌战略的管理与研究,这样才可以未来的竞争中占据较大的优势。本文根据我国运动服装品牌战略管理的现状,给出以下几天改善我国品牌战略管理的建议。

第一,中国的运动服装企业应该真正的树立起品牌战略的思想,积极的运用品牌战略管理的方法来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战略。品牌战略并非仅仅推广一种产品,它是一个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统一的思想,树立起建设国际高水平品牌的目标,并在实际的经营中不断的向目标靠拢。

第二,运动服装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抓住城镇化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的利用体育产业优惠政策进行产品的推广和品牌的推广活动,积极推进体育用品业内的联合发展。

第三,大型的运动服装品牌企业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中来,承担起大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提升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促使,同时也是展现企业文化,对品牌进行宣传的有利方式。

第四,运动服装企业应加大研发的预算与投入,在积极进行市场拓广的同时,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和效率,从提高产品性价比、舒适度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同时关注细分市场、区域市场和新兴市场,为自己以后长期的发展提前做好规划设计。

第五,运动服装企业现阶段的渠道策略应采用优化为主,谨慎扩张的原则进行渠道调整。对于一些营销效果不好的分店或者分公司进行大力度的整顿,以树立企业的形象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第六,运动服装企业应该积极融入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努力开发电子商务业务,并且要从中营造起良好的服务质量。

第七,中国的运动服装企业应积极实现品牌的承诺,根据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与消费者进行品牌沟通、提品和服务时应保持品牌信息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

品牌战略管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尤其是运动服装企业而言,有着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品牌价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使得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地推动着我国运动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推进和改善,通过采用合适的品牌战略管理方法,我国的运动服装企业品牌一定可以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陆兴忍.2011年中国服装品牌综合研究(一).[J].服装导刊,2012,1.

[2]陈梦莹,席玉宝,朱昭从.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营销探析―品牌营销与市场竞争[J],科技信息,2011,28.

篇(8)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综述

现在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品牌激扬的时代里,认知大于存在,文化支撑物质;无形优于有形,“知本”驾驭资本;品牌决定产品,品牌决胜未来。

“品牌”这个词,成为全球的热点词汇,是竞争力的代名词。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品牌理论,品牌至少要向购买者表达出六层含义,即:属性,表达出产品特定的属性;利益,给购买者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价值观,商品制造商的某种价值观;文化,品牌附加或象征的文化;个性,和人一样,品牌传达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使用者,品牌是购买这种品牌产品群体的代言人。余明阳、姜炜在《品牌管理学》一书中,从品牌管理的概念界定入手,对品牌与品牌管理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品牌战略到微观品牌技巧,从主体品牌管理者到客体品牌受众,从共性的品牌管理到个性的不同领域的品牌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尤其是对品牌的初创、品牌的成长、品牌的成熟到品牌的后成熟时期,对各种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同时,对e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品牌管理的新特点进行了展望。孙曰瑶、刘华军在《品牌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品牌选择成本理论,通过品牌经济与选择成本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均衡和厂商行为均衡,提出了品牌品类度、品牌信用度等全新名词,还提出了品牌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如何延长品牌寿命,及其品牌策略的应用,把品牌带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张宇在《品牌共鸣:获得品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一文中提出:通过与品牌的情感互动,消费者会感觉到该品牌能够反映自己的情感并且可以把该品牌作为媒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因此会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依赖,获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而本文着重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向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两端的技术和品牌/服务渗透,来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的溢价。

二、我国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数量众多而规模有限,无法形成行业规模经济。目前,生产规模达到20万辆左右的自主品牌企业只有奇瑞、天津一汽、吉利三家,自主品牌面临数量多、规模小的散乱局面,市场集中度低。我国现有的汽车企业总数超过美国、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而我国一年的汽车总产量却只相当于国外一家大汽车公司几个月的产量。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企业在行政上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驱动的分割与保护格局,这种分割与保护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合理流动,产业内很难通过纵向和横向合并的途径,把众多的汽车企业组建成具有同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企业自主开发效率过低、成本过高。

第二,自主品牌产品增长迅速,但多集中于低端市场。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主体和增长集中在A级车市场,更多的是在A00级市场。在2006年1~8月的汽车销量中,A00级自主品牌汽车占据53%的份额,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中,B级车仅占8%,10万元以上仅占5%。中级车市场对技术和品牌的两大要求,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提升的两大瓶颈。

第三,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性能、质量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发动机、变速系统、驾驶、操控、刹车等众多关键技术环节,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低质、低价、低档”的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我国自主汽车企业的生存。即使是在技术门槛最低、自主品牌实力最强、销量最大的低端市场,这一差距仍然存在,说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是整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的差距,并不会因为某一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而消失,也不可能靠生产几款热销的产品来缩短。

第四,缺乏整体品牌规划,品牌差距巨大。“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整体品牌形象缺乏产品品质的有效支撑,导致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低,缺乏中高端产品有效支持,导致品牌形象差,最终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低,含金量低,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不无关系。据“2008年第一品牌评选”结果可知,我国汽车品牌价值均在30名以后,远远低于外资品牌价值。

第五,溢价能力低下,价值差距明显,利润持续走低。通过数据分析说明:“低品牌溢价能力”、“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最根本手段,而这一策略获得的临时繁荣最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无法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

第六,人才与资金匮乏,导致自主品牌动力不足。据专家调查分析,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刚刚超过100万辆,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因此,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第七,自主品牌售后服务问题日益突出。秘鲁华裔王氏家族奉行:“靠服务赚钱,不是为赚钱才服务。”一言道出了服务应采取的积极心态。但我国目前的汽车服务商家虽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售后服务水平,但他们却忽视了或者说不愿意正视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且厂商也推卸自己的责任,让消费者自己买单。在调查中,有67.9%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质量不好,而20.3%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售后服务质量一般,只有11.8%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质量很好。

三、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对策分析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分工的大形势更为生动地勾勒出“微笑曲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鸣指出:“国际化大生产是一条‘微笑性的曲线’,处于两个高端的是品牌和技术,处于低端的是加工组装”。如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品牌与技术高端,同时利用发展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完成微笑曲线中间的加工环节,获得了高的附加价值。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世界工厂不是长远发展之计,要获得高的附加值仅仅依靠加工环节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争取微笑曲线的高端,打造自主品牌发展自主创新才能逐渐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结合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创新人才和研发投入是影响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因素,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和创新人才缺乏是造成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人才的缺乏,导致研发设计力量被削弱;R&D水平的落后,导致我国汽车技术始终落后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水平,严重制约整个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的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一直比较低,即使在2000年达到最高也才是1.9%,说明我国汽车企业并没有在自主研发上投入太多的资金,而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生产新车型、提高产销量;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百分比虽然在逐年提高,但增速缓慢,而且与美、日等国家相比,职工人数中工程技术人员数目仍然偏少。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现状提出对策如下:

1、建立集群化创新平台。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市场上中小企业的数目众多、单个厂商势单力薄难以成规模以及产业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自主品牌汽车整体质量,建立集群化创新平台是最有效的途径。集群化创新所带来的集群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必将大力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它要求加大企业创新的投资力度,要求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拓宽研发资金的融资渠道。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工作。在大量引进、鼓励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也要突出重点。汽车企业应该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战略高技术人才、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汽车企业家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

3、提高汽车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由于汽车的制造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和通用化,未来的竞争格局是资源整合能力决定竞争能力。按怎样的市场需求来整合资源将是考验我国汽车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首要因素。

4、形成企业创新文化。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文化观念能够调动员工的创新激情,能够凝聚员工的人心,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二)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杠杆,所谓有“品牌”者得市场。我国汽车工业的真正发展要求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

1、企业要稳固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一些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是我国汽车工业十年发展的结晶,也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组成,对于这些品牌,我们应该是倍加珍惜和爱护,并不断提高其品牌的内在价值,在战略上有意识地作为国家主导产业之一培养,把它们培养成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品牌的不足,一定要在质量、性能及售后服务上不断地改进提高,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强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品牌竞争力。此外,我们也要加强品牌的文化内涵,我国自主品牌的文化沉淀太少,企业文化比较单薄。根据我国汽车的具体情况,汽车品牌要发展必须要“立足低端、瞄准中端、暂时放弃高端”。第一,先占领低端市场,以优质低价进入,创出自己的品牌,然后再进入高端市场,日本品牌战略研究所专家榛泽明治认为,中国汽车要想发展的好,必须要懂得创新和建立规范的制度,要认识到创造品牌的竞争力,不只是看其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制定好的计划,以“价值品牌”来取胜。第二,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就是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的消化和吸收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从而创立或拥有自主品牌。

2、抓住发展机遇,加速品牌创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和转型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国民族汽车行业和合资汽车行业都应该抓住创新,加速品牌的创新。根据发展阶段决定创新战略,并需要内在激励机制和克服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3、从战略体系中创建自主品牌。随着现代品牌拓展范围的扩大,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应当从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和国家品牌三个维度上进行。这三个维度的自主品牌创建都有利于我国跨国经营竞争力的提升。在品牌创建中,要三者同时进行,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目前主要偏重于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而对集群品牌和国家品牌关注较少,在这方面我国可以适当参考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4、政府在自主品牌建设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国外经验看,政府的积极推进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日、韩等国政府都曾采用相关政策扶持其本国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正是由于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策略,才使其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了“现代”、“起亚”等世界著名品牌。

我国政府在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创建过程中应当发挥以下作用: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实施人才计划,建立国际品牌管理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品牌管理人才的交流,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解决品牌创建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创建和完善知识产权转移机制。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创造良好的创新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创新活动;加大政府对自主品牌产品的采购,增强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信心。

5、通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尔・盖茨说:“在现代商业竞争中,服务是最后一道大餐”。服务,在品牌时代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应该认识到客户的不满始于产品而可能止于服务,服务既是营销对象,又是营销工具。德国大众汽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第一辆车是销售员销售的,而第二、第三辆乃至更多的车都是服务人员销售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高技术含量、功能性产品,以及其他豪华奢侈品,服务成为消费选择商品的最大障碍之一,即使再好的产品也要考虑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通过服务使消费者形成忠诚,会出现“以旧带新”(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或重复消费的有利局势。在此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忠诚”,通过建立服务品牌,可以使客户从认知到美誉,乃至最后忠诚。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诚信服务基础之上。

篇(9)

据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43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并还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就业渠道。2008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使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由于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倒闭,有自主品牌、招牌的企业在经济萧条中则显得与众不同。

一、品牌和品牌塑造的综述

品牌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其使用权、所有权、转让权等权属情况已经确定;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企业价值链,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途径;是产品、服务和企业显示市场高认知度、高影响力的招牌;是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群的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品牌塑造是基于品牌载体――产品和服务,建立系统营销活动的过程,即在动态地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基础上,借助特定产品与服务功能、特定企业及产品形象,影响和培养特定消费者心理,从而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显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一)品牌与利润

品牌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业生产能力,使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功能、管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其价格虽然会比同类的非品牌产品高,但凭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以及在品牌庇护下的产品或服务往往用涨价来显示其保值性的特性,还是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品牌代表一定的品质特性,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忠诚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使他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策划时拥有较大的控制力,使企业不用参加价格战就能保证一定的销量;另外,品牌不可替代的差异化品质特性,能削弱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二)品牌与经营效率

品牌帮助组织存活和做会计记录,方便企业对各个产品进行管理,简化产品的操作或跟踪,优化企业价值链,提高运作效率,使产品和服务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的特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品牌是企业精神和文化的集结者,是企业对外形象和名誉的物质载体,品牌在市场上的高认知使员工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荣升出一种自豪感,乐意共同为呵护企业品牌做出更多努力。

(三)品牌与竞争优势

多元化品牌的企业通过实施背书品牌战略推出新产品,利用扎根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可以大量缩减营销成本;企业特有品牌资产的照护可以为新产品推出市场后的畅销提供法律保护,遏制竞争者的模仿,保证企业安全投资品牌并不断从品牌资产价值中获益;当市场趋向成熟,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时,竞争者无法模仿的品牌忠诚成为抵御同行竞争者攻击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保持企业在同行业市场中的绝对竞争优势。

(四)品牌与国家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言,如谈到“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人们自然地想起美国;说到“松下”、“索尼”,会想到日本;新加坡国际航空公司空姐的魅力和热情的服务,使旅行者联想到新加坡整个国家的浪漫等。对于国家来说,品牌体现了经济竞争的战略价值,是“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是国内市场的防坡堤”(经济学家厉以宁),反映了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实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国际市场,出口扩张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和牵制,订单减少;在国内,国外品牌早已侵占了我国大量市场份额,使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特别是制造类)困难重重。建立强势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突围的重要出路,但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的创立列入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品牌观念匮乏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对品牌作用认识不够,无限夸大品牌在购买行为中的作用,品牌策略仅仅停留在提高知名度及认知度上,缺乏市场调查,忽视脚踏实地的工作,虚化了品牌载体。二是有品牌,却忽视品牌管理。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有59.3%的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品牌,较多的是市场部、管办还有总经办这样的部门来管理品牌;37%的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37%的企业进行了品牌定位;16%的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管理知识严重不足,简单的把品牌当成产品来经营,认识不到品牌给企业成长带来的众多益处。

(二)品牌运营管理不善

1、不善于利用品牌传播途径。过分迷信广告,使很多中小企业忽略用品牌核心价值来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不仅收效甚微,还增加企业营销成本,不利于品牌的健康发展。经历过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的消费者开始对广告产生怀疑。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时要在全面了解企业状况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定位。如三星集团借助汉城奥运会,利用巧妙、严密的策划宣传,达到巧投入、高产出的效果,跻身世界数码产业巨头。

2、缺乏科学的品牌策划。科学的品牌策划是中小企业从弱到强的关键。成功的品牌策划使产品形象更加鲜明,并与企业形象统一,为跨行业、多门类的企业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受消费者青睐的太阳神集团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全面品牌策划,成功从一家规模不大的乡镇企业发展成股份制企业。

3、没有建立科学的品牌体系。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市场调查,在品牌文化、产品发展目标、经营理念、产品内容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大肆包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面对激烈竞争,轻率使用一些只有短期效果最终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最典型的是价格战)。据上海对500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表明,我国有83%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第一选择是降价,而外国品牌提高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则是100%提高质量。

(三)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知名商标被海外抢注多达200多起,有15%的我国商标已经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如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等。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目光,致使很多优质产品或服务的商标被海外抢注。

四、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对策

(一)做好基本功

品牌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是品牌从一般发展到强势的根基。品牌塑造从企业创始时就得要求旗下的产品和服务有恒定如一的良好质量,要求企业有良好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注重企业精神和文化建设,通过宏观、微观的全方位调查研究,构建品牌主体文化,能灵活将外在文化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实现产品和服务、内涵和外表的统一。

(二)优化升级组织结构

企业创立品牌,就得将品牌理念融入到各个组织部门中,还要另外设置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指导品牌运营,围绕顾客构建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模型等,时刻关注和优化品牌,保持品牌的灵敏性和原则性;为品牌的不断创新提供可靠、充足的理论和实证依据,规避创新风险;构建品牌体系,优化品牌组合,实现企业品牌效益最大化。

(三)做好品牌决策

面对宏观、微观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品牌塑造中经常要做出一些选择,如创业初是做代工还是做自由品牌,困境中是做品牌还是做销量,这些关系到企业战略性的问题要求决策者做好决策,对品牌决策多加以研究,采取科学决策参与品牌的整体运作,关键时刻能结合当前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提高品牌定位的准确性

21世纪后,我国主流消费群的消费日益个性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品牌塑造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品牌定位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围绕目标消费群将品牌个性化。品牌个性向顾客表达品牌的自我功能,与顾客和潜在顾客进行感情交流,品牌定位则确定目标消费者,建立展示品牌魅力的品牌个性,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是品牌塑造成功的基础。

(五)选择合适的品牌经营和营销策略

中小企业进行品牌战略时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与企业相宜的策略:

1、市场细化。竞争不断升级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市场,中小企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针对每个消费群体采取独特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如海尔集团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群的偏好、身份、地域等细分变量不断创新海尔产品,成功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

2、个性化。竞争的白热化使各个品牌从质量到品质日渐同质,使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越来越难。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经营时,不断优化发展品牌的与众不同,在竞争中出奇制胜。

3、建立区域自主品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为国际品牌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选择缩小品牌目标并建立地区性(局部)品牌是更现实的品牌经营策略。产业集群使大量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同聚一地,群内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及产品功能的多样性,使整个集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配套性和互补性,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专业市场吸引客户。

4、开发农村市场。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硬实力”限制,即使增强自身“软实力”,产品或服务入市之初也很难跟同类大品牌产品或服务争夺市场份额。我国农村人口有10亿,约占总人口的60%,开发大潜力的农村市场会加速产品向整个市场推广,为产品或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今相关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国家支持“家电下乡”政策,在扩大销路的同时,快速宣传自身品牌。

5、注重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是整合营销传播核心,品牌整合营销将系统概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营销活动,将企业营销各方面、环节、阶段、层次、各种策略加以系统的规划、整合,使企业内外、内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纵横成网状传播。开展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有利于品牌获得市场知名度,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整合企业营销策略、长远规划与近期活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企业国际化营销。

6、注重品牌创新。创新为品牌注入新鲜血液,企业要不断地赋于产品或服务新的功能,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软”、“硬”两方面不断地充实、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不断吸引消费者目光。

五、总结

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经济实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制造群体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该时机转“危”为“机”,考虑将品牌塑造纳入企业战略规划,针对自身状况采用科学系统的品牌塑造体系,贯穿并指导企业的各方面,最终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燕,易华萍.品牌文化的内涵解读[J].商业时代,2008(28).

2、尤楠.品牌个性的塑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3、张晓刚.WTO时代中国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4、周志民.品牌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篇(10)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品牌就是人们对组织、产品及服务提供一切利益关系、情感关系、社会关系的综合体验和独特印象;是能为特定所有者带来长期收益的一种符号化的无形资产。(2)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制定战略是一项思考企业长期发展的工作,不管是品牌还是业务战略,企业需要系统、整体地分析自己的目标、资源和能力并提出相应可能的发展路径并做出选择。品牌相对于业务,两者回答了企业的定位问题、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企业成长作用表现出的联系和区别。从定位发展上看,品牌往往要回答企业“存在性”的问题─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满足或创造顾客什么样的需求,或是企业要面对哪些可能的变化。品牌关心的不仅仅是企业目前能制造什么,而是企业的存在能为外面的世界创造什么。当企业的业务战略在思考企业的核心力时,品牌战略则对应地思考企业创造品牌的意义,提炼一个激动人心的主张和及其理由。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那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知名度+美誉度。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为了短期发展的利益,追求迅速膨胀的效果,往往专注于用巨额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花费金钱与精力培养美誉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有成熟的企业及品牌加入到市场中来,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不堪一击的。(3)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

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2)品牌管理未上升到战略层面。对如何通过塑造品牌的个性内涵抢先占领消费者心智,如何让品牌核心价值统领企业经营活动降低运营成本,如何通过情感沟通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如何科学利用品牌资产品牌助推企业发展等品牌战略问题考虑甚少。品牌气质趋于雷同,缺乏个性,难以建立市场区隔,形成竞争壁垒;品牌内涵单薄,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难以产生高附加值;品牌缺乏定力,品牌诉求朝令夕改,让消费者雾里看花。(3)品牌战略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人才支撑。战略只有依靠有效的组织体系与人才去执行才能掷地有声。企业如果要真正制定贯彻执行品牌战略,应该将品牌管理组织上升到企业组织构架中的最高层次,应由企业精通品牌战略管理的总裁或副总裁应该亲自挂帅,协同企业的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各个部门紧紧围绕品牌战略展开工作。(4)忽略了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全员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品牌战略的实施依靠的是企业整体素质与整体形象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无捷径可走。另一方面,品牌战略的长期性、持续性也会因为品牌管理人员的流动更替受到伤害。铸造卓越品牌需要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维护品牌战略,有时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任何短期的动机和行为,都会给品牌战略的长期性、持续性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三、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若干建议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2)要确保品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科学决策是企业成功的起点和基石,品牌战略的持续成功,无一不是企业家科学决策的结果。当今时代,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品牌战略的主导驱动力量,科学决策显得更加举足轻重。随着竞争对手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日益成熟,传统的经验型和粗放型的决策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科学决策,将越来越没有可能拥有基业常青、百年老店式的强势品牌。(3)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品牌是多基元的复合体,不可能由营销、服务、单个企业或其它任何一个具体成分构成;各环节间存在广泛互动,且有次序和层次之分,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和不同等级的层次,犹如一个有机整体,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协同共进,表现为品牌的生命力不仅具有协调性和适应性,更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4)要营造优良的品牌环境。可以说,在市场和大众的需求下,品牌应运而生,在品牌成长和维护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生存危机和竞争挑战,其必然形成一种适应环境条件的特性,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品牌的适应包括品牌产品本身性能的适应、市场运作的的适应、以及与其它品牌协同进化的适应等。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对于具有生命特性的品牌而言,追求适应,才是发展的第一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晓青,周勇.中外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5(21)

上一篇: 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 下一篇: 跟踪审计的依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