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6: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一)师资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二)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或是活动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1/3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三)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
(四)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手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课标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三)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教学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一)师资队伍紧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二)教师素 质低下。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三)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
(四)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0台、风琴100台、二胡5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1500册、音像资料30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三)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合唱课是高师音乐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合唱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绪,提高大学生审美意识和综合审美能力,增强审美素质(包括审美感知、审美记忆、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等),也提高了合唱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追求和谐的人格品质,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即未来的基础教育的音乐师资,以上素质和能力是必须具备的。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调查,我们清楚地看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合唱”这一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演唱形式,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校进行艺术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因此,培养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合唱组织、训练及教学能力,不但是高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合唱教学却表现出诸多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影响着未来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其现状如下:
一、教学时数不够,学习曲目量少,学生缺少自身实践环节
合唱课一般只开设一学年,每周两课时,总学时不到八十课时。有的学校“合唱与指挥”课程也只开设一学年,仅有少数学校开设一学年半。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理论和演唱(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讲授合唱的种类,声部及队形排列,合唱的统一,合唱的协调、色调、咬字吐字等,更多的教学时数用于学生的合唱、演唱上。如按照两周学习一首合唱曲计算,一学年下来最多也不超过二十首。中外合唱曲目浩如烟海,学生也只能触及皮毛,更谈不上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合唱曲。要想让学生在一学年内全面掌握合唱基础知识,同时具备演唱能力和合唱组织、训练能力,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在当今合唱课程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设置让学生独立组织、设计排练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这使得培养具备组建和承担中小学合唱指导能力的师资更为困难。
二、教材内容(曲目)与培养目标脱节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教材应根据大纲中培养目标来设置内容(曲目)。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大部分是成人曲目,而且难度大,极少有少儿合唱曲目,更没有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童声合唱曲目和相应的鉴赏曲目。这样,学生不能接触和了解未来教学的内容,导致培养与目标脱节;教师在训练学生时采用的也是成人合唱训练方法,如果学生今后训练童声也按此方法,在面对纯美、自然的童声时,将会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当今高师音乐专业的合唱课教学应切实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实施,一切应围绕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进行教改。思考如下:
1.课程设置要改革。课程设置是决定培养目标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课时安排不合理,内容涵盖不全面,学生是难以达到大纲要求的。学习面的狭窄,将造成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不够的情况。
2.教材要有针对性。教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高师合唱教材,应根据培养目标选择内容,要突出师范性,突出教材的民族性,注重其科学性和综合性、时代性与前瞻性、基础性与实践性。
从社会观察和教学实践的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初出茅庐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存在“高学识而低效能”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三能三不能”:一是自己能把一首歌唱得很好,却不能教唱好一首歌曲;二是自己能演奏好有一定程度的器乐作品,却不能为他人进行简单的演唱伴奏;三是自己能参加演出获奖,却
不能较好地组织学生的音乐活动。客观地说,这种“一专而不多能”的音乐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很难适应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要围绕教学发展目标,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积极培养具有综合音乐能力素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社会性演员、音乐家或者艺术家,这是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那种舍弃“师范性”而强调“专业性”的教育观念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施教者和主导者,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和注重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音乐专业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有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为目的,以培养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为目标。为此,师范学校及其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正确认识到知识技能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训练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要把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始终贯穿于音乐教育过程之中,既让学生能够“学会”,又要让学生努力做到“会学”,更要让学生从中获得“会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思想观念和实践体验。
二、要围绕教学发展目标,重视对教学内容关系的处理
“综合性”是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然而它绝不是多种课程与内容的拼盘式堆砌,之间既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又奔着培养音乐教师的共同目的。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视唱为教学主线,以“三会”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基础,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预备役”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音乐教学的首先问题,是要认真进行如乐理、视唱练耳与和声的音乐基本要素教学。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得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努力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从
而为将来的实际教学工作服务。本文以琴法课教学为例。它既要进行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即兴伴奏及琴法教学的能力。在琴法教学能力训练中,应该采取集体课与个别课有机结合的大小课教法。
大课主要是一方面教学理论性、规律性或者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式共同性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学习,从中发现和分析各自的优点和亮点,从而让学生们懂得学什么、怎样学和怎样教,为将来提供示范。
而小课则是因材施教地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实践问题,针对性较强。因此,实行大小课相间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会”和“会学”,而且有利于实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能力的
培养。
三、要围绕教学发展目标,构建师范性音乐教学模式
在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音乐教法是训练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师范学校却并没有把音乐教法放在应有的位置加以认真应对。要么把之视为另类,总认为这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锤炼,现在教学为时过早;要么把之作为一种纯知识化的课程进行教学,而缺乏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配合以及操作技能的实践支持。所以,要想做到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真正培养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让那些既长于音乐理论和技能又善于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的,而且有一定音乐修养的教师来胜任教法教学工作。否则,绝对难见其效。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呢?
笔者从教育实践与思考中认为,要打破传统的英才教学模
式,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到“破旧立新”或者进一步完善:
首先,重塑教育理念,坚持以培养合格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理念。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二是形象生动。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十分形象生动,不仅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境界。例如,在全曲聆听环节,于老师现场随音乐画图形谱,动作和音乐配合得十分贴切巧妙,左手的参与形象的表现了打字时“换行”的动作,将视觉、听觉进行有机结合,将乐理结构进行巧妙展示,促进了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感受乐曲旋律起伏时说:“这里的旋律起伏很大,就像你们重庆,(重庆方言)都是山。”这样的教学语言既形象又生动,帮助学生易于理解。
三是声情并茂。当于老师问及学生两个相似乐句分别有几拍时,学生的两种答案都不正确,教师说:“你们是正方,他们是反方,我就是正反方,看看到底谁对了?(再次聆听后,学生明白了正确答案)哈哈哈,我对了,真高兴”。当于老师需要学生做好准备时,唱起:“准备好了吗?”学生立马回应“时刻准备着”。最为经典的当属学生根据B段创编对话歌词的时候,学生的即兴生成令在座教师大声叫好。
我觉得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就要象于天老师那样“声情并茂”,将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投入到对音乐教学的责任心里去,使课程达到了“高质量”、“高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因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教师语言魅力的要求特别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善于选择和运用既准确、精炼、韵律、富有文彩,又不乏风趣和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是对每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言之有物,追求丰富朴实的教学语言
“言之有物”是指教学语言指向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讲课的内容既要围绕音乐基础知识,又要不局限于音乐,拓展教学知识的内容,拓宽知识面;既不能生搬硬套,教条主义,又不能过分旁逸斜出、空发议论。概而言之,应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小学音乐的教学语言不仅要求科学、准确,还要有效链接新旧知识,让音乐和生活相联系,教学生习得方法,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要达成以上目标,就要求教学语言既丰富又朴实,能带给学生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
我在教欣赏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时,为了在欣赏前激发学生想听这首歌的兴趣,于是问:你们知道帕瓦罗蒂吗?你们知道这首歌为什么在意大利如此流行?你们可知道歌曲成名背后的故事?这些问题很新鲜,能激起学生听这首歌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常常会用一些概念不清的教学语言,容易引起条理混乱,学生听后不知所云,或曲解定义,或模糊谬传。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有的甚至把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错误,例如混淆了作曲家的国籍;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会说:“不要赶节奏”,“请缓慢一些节奏”等词语,把“节奏”等同于“速度”,混淆了节奏的内涵,诸如此类,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二、言之有趣,提炼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言之有趣”,就是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对之产生兴趣。恰如古语所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对音乐理论课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在于教师的语言能否深入浅出,化枯燥为有趣。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善于将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等素材引入课堂,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让学生感到音乐知识易于理解,音乐课堂新奇多趣。
为了增强音乐课程的趣味感,我通常会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让小学生参与体验,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描写小动物的歌曲教学中,像《小燕子》《小蜻蜓》《小青蛙找家》等等,以《小青蛙找家》为例,我在课前给学生这样一个谜语:“碧绿的衣裳身上披,大大的眼睛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大又大,捉虫的本领真高强”,学生争先恐后地猜谜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集体舞音乐课《小牧民》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电视中的蒙古族人民在草原生活情景,播放影碟《骏马奔驰保边僵》《草原之夜》等音乐和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蒙古族牧民“双手勒马”、“单手勒马挥鞭”、“挤奶”等动作,模仿音像制品中的蒙古族儿童舞蹈音乐。这些方法能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效果必然比枯燥乏味的注入式教学要好得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试听;情境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学会欣赏音乐,能更好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音乐欣赏教学,能在丰富学生思维情感基础上,更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作用,体现了人文化的教学理念。注重音乐的欣赏教学,能更好延伸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接受过程中提高欣赏鉴别能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促进知识技能不断提升。
1.创设唯美意境听音乐,激发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境来呈现表达元素。所有意境的形成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注意力,更能够使得学生在试听的过程中激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不妨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感受到音的魅力,体味其中的深刻内涵意义。在创设中,多从自然的表达声响中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意境,像鸟叫虫鸣、雷闪电鸣、动物啼叫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活气息;多引导学生从本地特有的情境中感受各种音响,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富有情趣的自然音响,像在每年的5月间,麦黄之时,布谷鸟的清脆叫声不觉让感受到收获的愉悦之感,仔细聆听其中的“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之音响,能使得学生对其中的表达情境有更为深刻的感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富有音乐表达内涵的相关学习素材。可要求学生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他们在深入的感知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特有意境,帮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正用意。在设计中,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乐器设备,尝试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美妙乐声,以此来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增强认知感悟。
2.跟随节奏尝试打节拍,增强音律感
音乐的节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得学生在打拍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通过跟随音律拍打,不仅能够起到合拍增音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拍打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韵律感,提高音乐技能运用水平。
依据节奏帮助学生归纳各种发音的规律,能使得学生在有意识的实际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乐趣。在教学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具有节奏明快的音乐,让他们能够在自然的试听过程中不断调动自身的潜能动力,主动跟随节奏进行打拍;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多给学生以归类分析指导,让学生反复练唱,对比分析。在这样基础上的节奏打拍,能让学生在自由实践过程中发现更有意义的识记运用方式。
在节奏的拍打中,可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表达特点有层次性和反复性地予以表达。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快乐宝贝”教学中,针对课程教学的“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基本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唱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轻重缓急等试着进行拍打,以帮助他们识记其中的停顿。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来共同拍打节奏,帮助学生了解其中停顿。在试听录音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衬词“噜啦”以及“宝贝”的不同表达形式来试着拍打划分,以此来深化理解识记。
3.尝试互动交流说感知,提高综合力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他们通过运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来予以呈现,能够使得欣赏过程更具有一定的情趣,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阶段过程中,多鼓励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进行二次深化和加工。只有在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才能使得小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感悟,多采取同桌讨论,说出各自观点;小组合作探究,表达理解特色;师生互动交流,发现学习问题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多运用形成激励方式来肯定他们的成果,帮助他们在不断升华认知感悟中提高辨析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来采取多元化的欣赏方式,能使得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欣赏感知,一方面,体现了课程的人文化教学理念,激活他们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表达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建立在这样互动交流基础上的音乐感知,能更好帮助学生拓宽认知思维,增强实践认知体验。
如上述言,注重音乐的欣赏应在突出课程知识体系要求基础上,明确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在试听和眼观的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的认知感悟。以欣赏的方式来活化教学,能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第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第三,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四,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①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②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③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①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②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①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②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③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最后我们从识谱技能的掌握来说:①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②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二、我们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反思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音乐课的内容设计虽形式多样,但缺乏目的性。教师们应该想一想,每一个教学环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摆花架子,不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的怎样,最后草草收场。如: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就急于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结果影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m得其反。
(2)歌曲的学唱,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完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乐教学任务。
(3)课改后使用新教材情况。小学应掌握的简谱、线谱知识程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有没有过于简单,或者有没有过于难唱,超出标准的要求?
(4)让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创编一一提炼一一再表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给学生一个美的启发。舞蹈语汇的积累很重要,教师的提炼与评价也同样重要。将学生们好的舞蹈创意或简单的舞蹈语汇汇编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小舞蹈,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分享美的快乐。
三、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结合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与补充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新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音乐教师应该向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呢?通过这几年对音乐的学习和在实习期间课堂上的实践与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教师虽然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但是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无限主体转化为有限主体,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
2.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
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从教育的本质上看,音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音乐实践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1)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音乐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因此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每个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全面发展。
3.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首先,音乐课要变得充满了生机,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改掉往日的沉闷与被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活泼与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小头饰、小道具,制作打击乐器,编写小音乐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认识了五线谱,学会了简谱。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就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二、我们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1、音乐课的内容设计虽形式多样,但缺乏目的性。教师们应该想一想,每一个教学环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摆花架子,不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的怎样,最后草草收场。如: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就急于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结果影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适得其反。
2、歌曲的学唱,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完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乐教学任务。
3、课改后使用新教材情况。小学应掌握的简谱、线谱知识程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有没有过于简单,或者有没有过于难唱,超出标准的要求?
4、让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创编一一提炼一一再表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给学生一个美的启发。舞蹈语汇的积累很重要,教师的提炼与评价也同样重要。将学生们好的舞蹈创意或简单的舞蹈语汇汇编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小舞蹈,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分享美的快乐。
三、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结合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与补充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教师虽然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但是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无限主体转化为有限主体,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
(二)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从教育的本质上看,音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音乐实践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1、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音乐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因此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每个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全面发展。 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可以增加了音乐课的活力。如:我在教初二年级上册的《青藏高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学生画出自己站在青藏高原上;有的画青藏高原周围的风景等等。同时我又及时调及一些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供学生们观赏,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学习歌曲,不但加强了各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而且也达到了教歌育人的目的。
一、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二、音乐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播放了冼星海的《怒吼吧,黄河》中二、三两部分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2)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3)充满深沉的情绪。
(4)悲哀、哀怨。
(5)苦难的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的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冼星海在这首乐曲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使人感到:我们的民族的灾难是多么深重和久远,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在音乐艺术美中体现品德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如在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音乐中的德育是我们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手段
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德育教学应该和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蛤蟆”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