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7 01:17: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写作困境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新课改背景下,议论文的写作越来越成为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从高考作文的角度来看,议论文成为考查的常见文体,也是考查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运用成熟与否的标志;另一方面,从高中生发展来看,无论是未来走向大学的学习乃至走向社会发展,说话的条理性、简洁性与说理性等,都会对高中生未来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加强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指导学生加强阅读积累素材,增强学生议论文思维培养,是改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也是高中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不足,在新课程下改进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方法与训练,增强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强化素材积累与运用,从而改变议论文言之无物或空洞的现状
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典型的通病就是言之无物。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浅阅读已然成为社会阅读风气,过多吸人眼球的信息,高中生几乎不加筛选就加以吸收,这占用了学生的大量阅读时间,而且这种筛选的信息还不能成为议论文的写作素材,由此弱化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因此,新课程下高中议论文写作首要条件就是改进教学方法与训练,指导学生加强阅读积累素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演讲和辩论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评、大众评说与教师点评三者结合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强化。如围绕着学习《边城》来展开一个时代的命题辩论――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好还是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好?因为来自《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与熏陶,与来自现实一线城市的便利,很容易构成议论文写作的素材。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学生因为立场选择的差异,就必然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这在客观上必然促进了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而即使不参与辩论过程的学生,也会在观看辩论过程中积累下写作素材,从而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辩论点评过程不仅可以素材积累,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一来,课堂辩论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利用点评环节对学生阅读进行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的革新,对学生写作兴趣与知识积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新课程下突破议论文说理性不强的困局,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范文指导学生优化议论文写作过程的条理性,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使学生议论文写作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高中生写议论文条理不清晰、说理性不强,是另一常见的困境。这反映出学生思维训练不足,其主要体现在观点论述不清晰、逻辑层次不强,只有依附于材料来进行写作,从而使议论文的整体结构零散而杂乱。要引导学生走出这种困局,就要加强教师在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通过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从条理性和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使学生从习惯上改变这种状况,推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与条理性训练,可以从多方面同时进行。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分析,达到示范作用。教材每篇课文的选入,都经过了专家的精挑细选,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结构安排与说理上,都是很好的范文。如结合贾谊《过秦论》的论述层次分析,不管是条理性还是思维能力,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启发。其次,通过学生作文分析,对学生进行思维与条理训练。学生的作文是议论文思维训练与条理训练很好的材料,通过对学生作文条理的不同安排,对说理材料的不同选择与调整,作文的效果就体现出不同的水平与层次。这不仅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维与条理训练的重要性,而且通过这种作文分析,对学生思维与条理训练提供了参考价值。最后,要让思维训练与条理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语文教学不管是课文学习还是作文教学,都要从思维能力培养和条理性进行训练,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能培养起一定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细心观察与琢磨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有针对性地从素材与思维两方面来加强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从而改变学生议论文写作言之无物、言而无理、言之无序的现状。因此,新课程下的议论文写作,要以思维训练来梳理思路,以素材积累与运用来扎实基础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提高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从而逐步改变新课程下议论文写作教学难、作文难、精品少的情况。
2.撰写开题报告。接到“毕业论文任务书”后,围绕选题,收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大力提倡学生在网上查询;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等。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撰写提纲,并递交导师审定。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4.写作初稿。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指导教师审阅。将论文的初稿及提要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负责对修改稿进行再审阅。经若干次修改、审阅,直到指导教师认可为止。
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写作字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手写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化书写工具的冲击,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写字教学面临空前的挑战。本论文致力于探求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提供相应参考。
选题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写字教学也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当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中的北非埃及的圣体字、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字早已淹没在时展的浪潮中,汉字却依然生机盎然。我们骄傲的以为汉字能经受住高科技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传统的手写交流方式被Email、QQ、短信等所取代,手写体汉字逐渐被方便快捷的键盘输入所取代,甚至连作业都大兴打印稿之风。学生写字质量愈发下降,出现了写字兴趣淡化、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有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如何保证学生的写字质量,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软硬笔兼学,还要临摹名家书法,学习书法知识。此通知一出台,引起各方热议。可见,写字教学已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的冲击,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足、应试教育下沉重的课业负担等也是制约写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开展写字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去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写字教学的开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从获得的“写字教学”相关研究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写字教学意义、写字教学现状及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论述写字教学的意义的重点多在写字教育的功能上作了一些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字不仅有着鲜明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因素。认为写字教学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博学等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在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中,大都提到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对学生书写汉字的冲击,很多学者认为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学校开展写字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替代的优点和特点,写字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研究认识到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写字的影响,却没有探究信息化工具对汉字书写影响的具体表现,更没有从造成问题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运用好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促进写字教学的策略。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意识的提高,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对策和实践探索。
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教育部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也在探求写字教学的出路,提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和解决写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关注点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蒙学相结合促进写字教学开展。
刘永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三章论述了识字写字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使用电脑的意义,并结合课程标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论述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教学措施。
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一文中从造成写字教育困境的原因出发,确认科技对书写技能的影响和基础教育中写字教学的弱势地位是造成写字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使汉字书写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电脑的广泛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写技能的弱化。现实中应试教育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写字教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名存实亡。对写字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见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尝试和探索,试图为写字教育的生存、发展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使写字教育在“键盘时代”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价值。
魏南疆著的《语文教学散论》第三章论述了汉字具有简洁明确、构词灵活、达意迅捷的特点,并评价了童俐俐的《识字与写字5》的示范教学。
孙熙春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中小学书法课“虚位”现象极其严重,并指出应试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伟在《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一文中从电脑打字会导致青少年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导致手写汉字附带信息的减少甚至丧失、增加青少年写别字的几率几方面论述了电脑打字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要求社会、家长、学校互相配合提高对写字教育的认识,重视键盘的同时不应忽略了手指。
总之,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写字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可见,写字教学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解决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写字教学现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屹立于信息化时代浪潮中,还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手写体汉字有着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
2、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1、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
2、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
3、识字写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
(四)写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耐心、恒心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书写现状令人堪忧,远未达到课程目标
1、写字兴趣淡化
2、写字习惯不良
(二)学校写字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1、写字课落实不到位
2、写字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3、大部分教师书写水平偏低
三、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各界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错误的写字观:电脑输入能代替手书
2、社会对写字要求减低
3、教师重写字质量,轻写字教学过程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影响写字教学开展
1、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写字教学
2、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练字
3、对“减负”的错误理解:把写字课当“负”减掉
(三)交流工具信息化的冲击
1、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减少了手书的几率
2、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师板书示范行为
3、打印稿作业增多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四、写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方协作、端正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1、社会、学校、家长应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2、学校应确保写字教学课时,明确写字的要求和目标
3、教师应做好表率,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写字
(二)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
1、把“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3、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准教师写字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1、学校避免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
2、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3、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尤其是信息化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及其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重点:提出改善现阶段写字教学问题的对策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研究目标:
论述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等对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文献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和完善论文。
第四阶段:完成论文设计。
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该课题相关理论有所了解,而且近年来关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很丰富,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能找到充足的资料支撑该论文的论点。
其次,研究成本低,该论文不需做问卷调查、实验,我坚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对策。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一至二周选择指导教师
第三至七周选题,收集文献资料
第八至十周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第十一至十三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论文开题答辩
第十八至第二十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学期:第一周至第五周论文修改
第六周至第十周论文定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3]魏南疆.语文教学散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6]张琼.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7]王洪峰.试论中小学写字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6月20日
[9]赖冬美.汉字是美丽的,写字是快乐的——浅谈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字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1月第一期
[10]刘凤山.键盘文化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11]尹功仁.源流并导.标本兼治——浅析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2]章立千.走好“五步”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9期
[1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J].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第004版
[14]辛旭.E时代,握住鼠标丢了笔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A01版
[15]刘伟.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6期NO.6
[16]曹远富,李世淼.当前小学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行动与反思,2007年2月号
[17]吴永波.从社会书写现状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性[J].美与时代,2007.10下
[18]纪光治.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写字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9]籍艳玲.网络时代加强汉字书写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0]马梨.教育部出新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这四十五分钟书法课该怎么上[N].美术报,2011年9月3日第051版
[21]陈一玙,曹娴.小学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N].湖南日报,2011年9月9日第009版
[22]燕怡.勤于打字疏于练习——学生手写字丑各方看法不一[J].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6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DB/0L].,2011年8月2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一次运用各项知识和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校外语系多年来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优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教学,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
一、毕业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
英语专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已经修完《英语写作》1―3课程和论文写作课程,初步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为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开始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直接决定学生毕业时能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首先,学生通过四年的英语系统学习,巩固了英语单词的各种意义、搭配、用法、词序,句子的定义、结构、种类和用法,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再加上毕业论文写作实践,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为日后进一步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做好准备。其次,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和启发下,学生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的过程中完成的。这里,除了体现导师的高超指导思想外,还能具体反映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也能暴露出导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促使导师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再次,毕业论文是学生留给学校的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每届学生留下的毕业论文中不乏优秀之作,学校可以用它来启发教育后来的学生,丰富导师的教学内容,帮助导师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
二、毕业论文导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而导师精心的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良好的导师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如下:一,由于论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最后成果是通过写作实践表现出来的,因此指导导师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写作实践经验。二,论文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精神。不但要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而且要了解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三,指导导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论文质量和研究态度。一个好的指导导师应该德才兼备,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怀偏见,必须注意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直到圆满完成论文指导任务。
三、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导师的任务则是“导”,学生的任务是“写”。当指导论文写作时,导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一切潜能,使他们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然而通过多年论文指导我们发现,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一,学生选题不恰当;二,指导教师不负责;三,师生交流少;四,学生剽窃他人成果现象严重;五,学生写作论文时间没有保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指导论文时要狠抓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毕业论文任务布置提前进行。通过协商,我们将原计划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的论文工作提前到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导师和学生就会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接触和交流,尽可能提前保质保量将论文的选题确定下来,并根据老师的安排,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并仔细研读,做好读书笔记,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任务。
第二,审定好论文题目。我们知道选好论文题目是关键,英语专业论文的方向有很多,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教学、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和翻译理论、中西文化、法律和英语国家文学等。因此,导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通过反复讨论确定选题,避免选题过大、过小和过旧。
第三,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写作进度和计划,时间安排科学,并确保定期检查和督促他们按照各时间极点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任务,以配合学校对论文工作的分期检查。
第四,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开列必要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论文的主题做读书卡片或摘要,对拥有的资料进行消化和整理,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中知网及因特网搜索相关信息。
第五,科学指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好的提纲必须是可以扩大思路,可以按次序安排好写作素材、确定论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六,审阅论文,并指导论文答辩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答辩环节,答辩不但能考查学生在专业领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就学生的英语语音基本功、语法基本功、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方式、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导师的启发和指导。科学的思维开发不但能提高论文的质量,而且能使人终身受益。论文是靠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导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尤为重要。在论文写作中,如果导师引导有方,学生有可能在写作时,突然产生某种灵感,使论文具有创造性,或者在写作中遇到难点、陷入困境时,因受启发,会有意外的收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学生们检验所学,培养理解分析能力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导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
总之,没有良好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英语专业教学是极不完善的,反之,如果毕业生既有扎实的课堂理论知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较充实的毕业论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理想的、现实的和科学的,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是市场急需的。十多年毕业实践环节建设表明,只要我们向着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性、安排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向不断努力,就肯定能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久昌.怎样利用图书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文字撰写能力也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尤其是能够撰写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高质量的应用文体,已被视为现代人职场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现。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培养现状与高校毕业生的应用文撰写能力并不容乐观,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与认知都存在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1]我根据自己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见闻、感受、思考与经验,试图为高等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走出困境提供参考。
一、培养难题与教学困境
在从事《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届学生的调查与观察,发现该课程在教与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障碍,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教学一线长期从教的人员才能有深切感受,现总结、提炼归纳为以下几点。
《应用写作》教学之所以举步维艰,存在的核心症结于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与语言基础等方面。
(一)缺乏认识、陌生畏惧的“三不”障碍。
“不认识、不了解、不会写”,“三不”现象是我对所带班级学生多年调查的最终结论。连续五年我在新开课年级所作的关于应用文写作常识的测试结果不仅令人吃惊,而且每况愈下。04级所带211名学生大约有60%对于常用文种有所了解,如留言条、请假条、书信、寻物启事等,都基本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语言规范、格式完整。其后四年我虽所带班级总人数每年不同,但该比率逐年下降,至08级,226名学生中仅30%的同学对于常用应用文有所了解,绝大多数同学居然不知应用文为何种文章,基本是第一次听说该名词,对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更是一概不知,甚至连随堂测试的请假条都写得错误百出,更不要说像总结、计划、调查报告之类的大部头文体了。在此特摘录当堂测试一名学生写的请假条,作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三不”现象的佐证:
亲爱的老师:我今天感冒发烧、头疼得厉害,要去看医生不能来上课,请老师批准,谢谢!
该请假条乍看似乎有称谓,且请假事由明确,还加上了“亲爱的”、“谢谢”之类礼貌用语。但仔细分析:一无标题,文种不明;二无请假时间段,难以准假;三无落款,申请人不清,请假时间无法判断;四格式错误,称谓与具体内容不应并作一行;五语言累赘、过于口语化,影响整体严肃性。
正因对该课程缺乏认识、了解和本身对写作规范的陌生感,多数同学在未进入具体课程内容学习之前便心生畏惧、进而厌学。
(二)急功近利、缺乏重视的学习态度。
在专业课程与信息网络化的双重冲击下,多数同学对应用文缺乏重视、不愿学习。“专业课程是大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其他课程均为辅内容,可有可无”。这一认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之间,尤其在不同学科分类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校文科生由于考虑到未来就业,以及与本专业的关联性,普遍认为学习应用文比较重要;而理科生则普遍认为不重要,一是在校期间基本用不到、眼下看不到“效益”,二是认为专业知识过硬便可行遍天下。如计算机系的一位同学所言:“我们既不想当国家干部又不想干行政文秘,应用写作学了实在没用。”殊不知在校写作的实结、学习计划、毕业论文都属于应用文,走向社会则用得更多。“追求功利、注重效益”的学习态度使很多专业开设的应用写作课程形同虚设,学生上课期间要么编程序,要么画图纸,有的索性“养精蓄锐”。
另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冲击也不容忽视。网络为其提供的各种应用文体范式,使之对应用文学习失去耐性和钻研的动力,草率地将这一学习简单化。在调查时,其中有50%以上的同学毫不隐晦地说:“开设应用写作课没必要,需要写时,只需从网上下载,稍加改动便可。”我曾向一些专业课老师了解学生写实习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及论文的情况,他们一致反映学生写作时大多从网上下载,稍加改动而成,特别是毕业论文,有的将几篇论文各取所需拼凑一下,有的则全篇雷同,内容、观点与网上相差无几,只是署名不同罢了。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助长了抄袭的恶劣风气。
(三)词汇匮乏、表达艰涩的薄弱功底。
应用写作虽不以辞藻华丽、情感饱满取胜,但其对语言的要求却另需一份锤炼之功。它要求语言表达严肃庄重、简洁明了、准确凝练、朴实得当。然而越是朴实简洁的语言,对词汇的积累与语言驾驭的能力要求越高。这对词汇贫乏、积累无几、语言表达惯用重叠词和外来词的当代大学生来讲很是吃力。“好好喜欢”、“哇塞”、“欧耶”等词是他们表达乏语的集中体现,再加上写惯了劣质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文,在撰写应用文时,总是力不从心、很难上道,往往会混淆口头语言与应用文语言的区别,混淆文学语言和应用文语言的差异,甚至写出的东西令人啼笑皆非。如某同学在批评性决定中用到“天地不容、人神共愤”;某同学在通知中如此表达:“大家听好,这是班委会刚才说定的事情,最好不要忘了。”
在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影视艺术泛滥与网络图画的包裹中很难突围,读书少、积累少,表达艰涩、词不达意、浮躁自大成为他们致命的弱点,应用写作的撰写正使得这些缺点裸地暴露出来,让他们感到焦躁不安,兴趣全无。有位同学在一次撰写调查报告时说到:“老师,我调查得很认真、数据记录得也很详细,就是不知道咋动笔,写了好多次总觉得不是心中想的,表达不准确,所以就不交作业了。”
当然,将应用写作的培养难题与教学困境完全归罪于学生未免不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重视程度、课程安排,以及教育机构的敦促与支持都至关重要,但在此不再赘述。
二、相应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诸多教学障碍,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有些初见成效,有些略有改善,在此仅供参考与讨论。
(一)系统介绍,鼓励尝试,做足课前引导。
由于在高等教育以前的基础教育序列中,学生很少系统接触应用文写作,因此找准“三不”缺口,在正式进入课程具体内容讲解之前,先花两节课的时间做好课前引导,这一步至关重要,对症下药能够使很多同学产生新观念、新认识、新兴趣,从而为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一问、二写、三认、四了解”,遵循这一引导步骤在解决“三不”问题上更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性。“一问”即首先询问调查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知识了解的现状,做到知己知彼。最好以集体提问和个别发言的方式进行,快速作出数据分析,以便判断下一步的引导措施。如掌握情况表明大多数人对应用文概念较为熟悉,则不必再在认识与了解阶段下功夫,直接将方案调整为“一问、二写、三纠错”。“二写”,印证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诲,让学生体验写好应用文是需要认真、科学的态度和反复实践的。如果直接引入概念,则大多数人还是会似懂非懂。教师应先鼓励大家写几个日常化、简单化的文种,如请假条、留言条、借条借据之类,写完之后稍做点评顺势导入什么是应用写作的概念完成“三认”,“三认”的重点在于教师的准确点评。“四了解”即在概念导入后作具体的阐释和扩充。对多数人认为应用文就是请假条、书信、借条借据、寻人启事等简单化的理解加以纠正,并以征集意见方式询问学生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判定的应用文体还有哪些,逐一扩展,引出广义的概念涵盖面,介绍如总结、调查报告、申论、公文、市场可行性分析等文种亦属应用文,从而使学生通过动手和主动思考对应用文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
另外,教师还应将应用文写作与专业需求相结合,采用不同专业讲授内容有所侧重、体现显明专业倾向性,使应用文起到专业支撑作用,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游离与专业之外,而是专业的基础支点。
(二)分析心理,号准脉搏,做好因势利导。
面对学生急功近利、注重眼前效益,以及依赖网络抄袭等诸多不良心态,我们不应批评打击,板起面孔严肃纠正,而应因势利导,变弊为益。
1.为学生作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毕业就考虑就业和未来发展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讨论其未来发展进程时,可以引入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如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生,第一步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并顺利通过大学的各种考核。学习要想事半功倍,就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否有效,要靠总结去检验和完善;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能撰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后要想提升职称与薪水,必须以发表有一定建树的科技论文作为晋升条件,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加入和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应用文体的实际撰写问题,诸如要写申请、个人说明、竞聘演讲词、规章制度、策划书、聘书、海报、通知、请柬等。在遇到实际写作问题时,他们便会积极学习、认真钻研、主动请教任课老师,从而较早感受到应用文写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3.打破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观念局限,做好教学沟通。除了在写作训练和作业巩固中严格要求,避免学生进行网络抄袭以外,应用写作老师应和专业课、选修课老师达成一致,在作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严格监督,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学生网络抄袭的依赖性,使之养成独立撰写、认真思考、主动钻研的良好习惯。
(三)抓好基础,巧妙鼓励,培养好读兴趣。
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离不开丰厚的阅读与积累,而要克服现今学生语言匮乏、词不达意、厌读怕写的弱点,仅仅就应用写作本身展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逐渐培养其阅读兴趣与积累信心,抓好再练基本功工程,否则所有应用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将成为纸上谈兵。
阅读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程,定制度、划任务是很难见成效的,教师在授课中可适当穿插、提点一些名篇佳作,并对其作出独特见解与点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诸如,现今绝大多数学生都只看过《红楼梦》电视剧,并未读过原著,我对其中精彩片段加以介绍,并给出名家精辟点评。许多学生课下便阅读该书,并和我进行探讨。《红楼梦》历来被认为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多数学生读完后感言受益匪浅。我认为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应用写作教学的枯燥性得到缓解,而且通过一定量的积累,部分学生由开始仅读几本书,发展到要求老师给自己划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甚至经常写出阅读心得与教师分享。此类学生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诸如,我所带07级建筑工程专业的某位学生,开始连通知都不会写,半学期后竟能写出2000多字的读书心得,进步之快令人欣喜。可见巧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名篇佳作,做好基础性积累,是提高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之法。[2]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其主题思想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还尝试开展了让学生自主撰写、编辑、策划手抄报纸竞赛活动,课前3分钟新闻播报与时事政策分析活动,模拟办公对决赛活动,等等,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颇显成效。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与能力培养工作任重道远,其制约因素众多,以上仅就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并提出拙见,仅供参考讨论。
【原题重现】
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却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泡沫。”
这两句话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审题指导】
2015年江苏省阅卷参考标准:审题立意
从上表可以推知,高考作文的游戏规则,依然是审题定生死,立意决高下。所以审题立意依然是作文指导的第一要务。如何让学生学会切中材料的核心内涵,而非踩着边界立意,需要扎实的指导和训练。
1. 概念界定。写作首先必须建立对核心概念准确界定的意识。在材料中,很容易找到“名誉”这一关键词,但是写作时“名誉”是什么,却被忽略了、歪曲了。在许多作文中,“名誉”和“名利”不分,“名誉”和“名气”混淆,立意就会沦于似是而非的境地。
界定概念的常见方法,就是找到了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XX”是什么,不是什么?近义词是什么,相邻概念是什么?褒贬色彩如何?在现实情境中常见的情况是什么?
如就“名誉而言”,利用拆字法可知,“名声”+“荣誉”,而“誉”是外界的评价和口碑;利用比较法可知,“名誉”与“名利”的区别,在于价值取舍的不同,前者维护自己的声誉,后者追求名声带来的利益。我们会赞扬一个人珍惜“名誉”,批评一个人重视“名利”;我们大声说,名利于我如浮云,俗谚却说,要像鸟儿珍惜羽毛那样珍惜自己的名誉;由此可见,“名利如泡沫”是简单的常理;“名誉如泡沫”却是反常的思辨,不能简单附和。
2. 辨析关系。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却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泡沫”,这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套路,可以高度概括为“有人说……有人说……”,比如有人说青春是不朽的,但又有人说不相信青春易老是天真的。这种“二元对立”的命题,如果考生在文章中只是简单将命题者给出的提示语中的一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名誉如泡沫”,或者简单地将两句提示语直接移植来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的照搬,只能写出庸俗的文章。俗,因为人人皆知;庸,因为缺少自己的见解。
我们要细细思考两位名人相反的表示中核心的内涵。莎翁高度推崇生命中“名誉”的积极意义,是重视社会对个人的评价,归根到底是认为人生价值在于个人为社会贡献之后的实至名归。泰翁看轻名誉在人生中的重要分量,并不是认为“口碑”“声誉”对人生毫无意义,泰翁是虔诚的佛教徒,在《吉檀迦利》等诗集中,你可以看清将自己彻底奉献给宗教、祖国的“忘我”形象,更可以看清极力洗净素心,欲与神灵融合、与大地融合的大爱精神。莎翁与泰翁的矛盾之处,恰恰隐藏着微妙的关联,那就是名誉对于人的价值:名誉与自身价值的关系,名誉对人生的影响,名誉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等等。
【构思指导】
1. 多向分解。将概念整体打包,不作分解的作文,在高考阅卷中只能做四类作文打分(45左右),不妨对“名誉”作多角度的分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想怎么办?可以从正面、反面思考,可以着眼于现在、未来思考,可以从个人推论到民族,可以从现象提升到文化……
2. 构建框架。高考阅卷对于结构的要求,有结构完整――完整有特点――结构合理――层递说理――有严密的逻辑等逐级要求。在一个步骤多向分解之后,选择其中几个想法,建构合理的有逻辑的框架,最好是有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
3. 思辨现实。《课标》明确提出写作应该“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写作的意义,是在表达与交流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升华自我。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向十分明确。遗憾的是,学生仍然远远绕开时代生活,即使谈青春,除了到历史人物那里去讨个说法,依旧别无良策。
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意义。在日常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作如下思考:当下很多价值观受到挑战,许多人不惜丧失自己的名誉,突破最基本的底线,只为一己私利。如三鹿奶粉事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专家学术作假,你怎么思考?写记叙文,你可以关注默默奉献而得名誉的好教师,如何几十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工作,为了维护名誉;医生救死扶伤而得名誉,但是在医患关系如此复杂的今天,他们如何保持声誉与名节;学校的众多工人,每天干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得到了同学的好评,在学校集体过生日时得到了表彰,他们很在乎……这些生活场景,你有记忆吗?有体会吗?能在语言、神态、心理、场景的描写中,表现出他们对于名誉的珍惜或淡然吗?
②在矛盾分析中展示理趣。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林语堂说,“我就是一捆矛盾。”关于名誉,许多学生很轻佻地说“名誉是泡沫”“要勇于舍弃名誉”“名誉的背后是价值观扭曲”。在生活中,“名誉”是被这样简单理解的吗?陈光标沽名钓誉可笑,但客观上作了大量慈善,你怎么看?中国文学渴求诺贝尔奖的青睐,中国电影渴求奥斯卡的正面评价,你怎么看?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正视生活中的矛盾,揭示人生的困境,最后让情理或主人公在困境中抉择,议论才会有理趣,人物才会有光彩。
【参考文献】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的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学生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古诗文不仅仅会改变学生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学生的人生底色,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古典诗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共同采菊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如此妙语,入我文章,怎么不提高自己的作文品味呢?
二、纳名言警句入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97-02
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中学生语文能力最集中,最本质的反映。它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我们在考试时写出佳作取得好成绩,而且有助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低,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初中作文现状令人担忧。翻看学生习作,诸如文不对题、胡编乱造、内容干瘪、病句满目、书写凌乱等现象屡见不鲜;而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真情实感、文采亮丽的佳作却难得一见。一句话,初中作文教学走入了困境。具体表现在:
1、胡编乱造,文风虚假
“一怕二厌三应付”是学生对作文的普遍态度。许多学生平时不留意观察、积累自己的生活,作文时脑中空空“无米下锅”,为应付检查只能胡编乱造,乱抄乱套。因此从报刊上改头换面套来的套文,从书刊上原样照抄的抄文比比皆是。甚至连感情也违心地虚构,说父母双亡,单亲家庭,甚至自己残疾的谎话者大有人在。而个别教师也抑制不住急功近利的浮躁,公开提倡走所谓的“捷径”,不是用心指导学生写作,而是组织学生背作文,套题目,对虚假文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作文质量差,缺乏文采
纵观学生作文,发现内容干瘪,缺乏文采几乎是一种通病。学生作文随意性强,许多学生看到作文话题,没有审清题目,确定中心,没有选择好材料就匆匆下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多数学生甚至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至于审题、立意,语言的润色、主题的提炼,全然不作考虑,甚至连修辞手法都难得一用。更有甚者,连三大文体的基本格局都没有掌握,于是乎,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四不象”作文大量产生,很难读到情真意切,文采亮丽的佳作。
3、文面不规范,不整洁
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如行款格式,标点符号,文字书写直接影响着表情达意的效果。纵观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不讲究行款格式,写日记的不像日记,用书信体的不用落款的现象;并且随心所欲的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有的一逗到底,有的把逗号写成圆点。该用引号,书名号的不用,不该用省略号的乱用;还有学生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涂乱染,乱写错别字,乱用网络语言等现象俯拾皆是。
以上种种现象,固然有学生阅历低,生活面狭窄的客观原因;也有学习态度,个人书写习惯差的主观原因。但作为指导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考试的影响,许多老师把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材教学上,计划详细,合理,检查全面。而作文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少之又少,缺少明确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甚至随心所欲,应付了事。加之作文批阅负担繁重,教师们也不愿自讨苦吃,因此作文教学更受冷落,一学期做几次作文,作文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由于作文教学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效果自然不明显。何况在考试中,只要学生动笔,多少都能得点分,且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不但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也削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于是面对多投入、低收效、风险大的作文教学,教师们自然避难趋易,把教学重点放到可以立竿见影,体现教学水平,成绩提高明显的课文教学上,而冷落或是放弃了作文教学。
2、作文教学存在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据了解,许多学校的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制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教学中,老师的随意性更大。很多时候,课前根本没准备,临上作文课,随便找则材料或一个题目,将其写在黑板上,便要学生写。一学期有只做一二篇作文的,有做足了但只批二三篇的;还有平时不做作文,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当然也有不少老师认为作文应该多写多练,加大作文训练量,这样作文成绩自会提高。于是乎天天写日记,周周写作文,学生拼命地写,老师拼命地改,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老师改得筋疲力尽,却因为疏于指导,结果收效甚微。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于作文教学都是不可取的。
3、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
①轻视作文指导
②作文指导与实践脱节
4、作文批改缺乏科学性
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进行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批改却缺乏科学性,没有达到以批促改的目的。可以说: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上付出的劳动最大,得到的收效却十分小。这种“高投入”与“低效率”的现象让老师怕布置作文,怕收作文。收来作文后批改周期长是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现状和原因分析,要想有效提高作文质量,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①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指导到位
②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③注重以批促改,使写作批改多样化
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原因分析,除了有效的采取以上对策,还应该强化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1、学会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必须注重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让他们有时间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有时间阅读好书,以此丰富他们的经历和见闻。
①观察、体验②阅读、积累
2、切实掌握三大文体的基本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写记述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真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依照课程标准,用一定的时间,有计划的进行三大文体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了然于心。
3、积极指导学生打造优秀作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人,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与批评开始真正意义上“浮出历史地表”.到了90年代.两者共同创造出了空前繁盛的文学景象。然而作为21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主流,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语境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与局限,造成当代女性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困境。
一、传统境遇下的历史困境
母系社会之后的历史,毋庸赘言是男性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始终是一个受强制的、被统治的性别”…,她无处言说,也无人倾听,更无人评说,她是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席者,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封建社会中只是被抹杀与被掩盖的对象。她们“势必生于黑暗、隐秘、暗哑的世界.生存于古代历史的盲点。”在同样的历史境遇中.西方为反抗菲勒斯中心的压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女权主义运动浪潮,使女性主义发展和成熟起来,同时它也是西方人权运动的一个分支.它是在西方人文思潮的发展中所派生出来的,它完成了从人的自觉到女性的自觉,从人的解放到女性的解放,所以西方的女性主义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而中国的女性解放总是同各时期的社会问题和革命目标相联系,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民族解放和阶级斗争是女性解放和性别问题的大前提。中国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又承受着落后就要挨打。受人侵略和民族兴亡的巨大压力。随后又处于反抗阶级压迫的动荡的社会变革之中.也就是说女性的自由与权力问题是男性也没有解决的,整个民族都没有独立的人权.又何谈女性呢?解放后,虽然民族独立的问题解决了.但中国一直倡导的理论认为阶级是超越性别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阶级的解放又成为了妇女解放的必要前提.因此妇女问题还是被阶级的问题所覆盖。到了90年代,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为中国的女性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掀起了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浪潮.但这次女性热潮仍不以解放为目的,基本不触及体制。而是以文化的启蒙和研究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学术界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介绍。可以说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独立的妇女解放运动,它缺少像西方女权运动那样的一个历史契机,或者说是政治契机。它缺少一个把女性问题相对充分展开的时间和空间,它与中国的妇女生活实况是基本脱节的。刘思谦在《“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一书中就说:“我国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自发的、独立的妇女解放运动。妇女的解放从来都是从属于民族的、阶级的、文化的社会革命运动。”所以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始终都游离于“主流批评”之外,套用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我们或许可以形容女性文学批评为“第二批评”。因为它始终只是西方的舶来品。历史缺失的困境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大背景。
二、西方霸权下的理论困境
由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建构,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发展的比较成熟,而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一直就缺少产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背景和土壤,所以她从西方获得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体系、概念,几乎是关于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不止女性文学批评,20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都与西方的文学理论相联系。刘若愚在其著作《中国文学理论》中说:“除了那些纯粹由传统批评家所主张的理论之外,我将不涉及20世纪中国理论.因为20世纪的中国理论受西方影响的主宰,不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就是。20世纪的中国理论与具有独立批评思想的传统中国理论没有相同的价值和兴趣。”随着中国社会向西方的全面开放与学习。西方理论进入中国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必然。到了20世纪末.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些理论话语已经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者所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在这些文章中充满了缄默、缺席、疏离、身体写作等女性主义的经典专用术语,用女性主义批评者陈晓兰的话来说:“对于今天从事妇女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来说,如果不懂得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或者不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和立场来对待她(他)的研究、解说对象,那就意味着落后、缺乏新意、传统或者不够深刻。所以在论文或论著的前面,以西方某位女性主义批评家的观点、名言为开场白,或者概述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要义,似乎成了中国许多女性主义写作必不可免的一环。”
批评界出现这种现象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中国本土没有产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只能全盘吸收西方女性主义现成的批评理论。但是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在短短的几年中便接受了西方几十年发展经历的成果,实际上是很难消化的。一方面,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至今仍缺乏完整性。除了《第二性》、《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的奥秘》、《性政治》、《女太监》等几部经典之作有完整的译介,其它大多都是摘要,或文选,完整的译著较少,系统的介绍更为缺乏。所以我国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完整理论尚未全面认识。就难以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建树。另一方面,我国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生搬硬套的现象也比较明显.无论它是否适合于我国的国情。对很多不很恰当的文学现象也加以分析套用,还有很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本上是用西方的理论在寻找中国文学中可以对应的文本例子,结果只是为西方的理论增加例证,对本土理论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我国在女性文学理论方面缺少建设性和创造性.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结构体系。
更为堪忧的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本土缺乏正好迎合了西方霸权话语的入侵。“李小江认为.西方女性主义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实际上是一种霸权话语,中国的女性问题一旦被西方女性主义化就成为被西方文化整合的一部分。而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为西方女性主义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经验的。因此我们必须觉悟到,当代中国文化困境。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一样,在进入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种族的遭遇和女性的性别遭遇同西方世界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渗透的遭遇是一样的。”她说:“就像我们女人要对过去男性中心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进行检验一样,对西方的东西我们也要检验。女权主义对男性的东西处处留心审查,总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与我们对西方的态度相似。”因此,对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谨慎的借鉴和使用,更要勇于质疑,得到启发,提出自己独特的本土化性别文化视阈.建立起从我国女性创作和女性生活实际出发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体系与框架,摆脱在理论上的困境。
三、女权意识下的社会困境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中对于“女性主义者”的认同尴尬上。
女性主义理论虽为中国许多批评者及作家在批评创作上广泛使用.但很少有人对自己是否认同女性主义作出明确的表态,除了极个别的批评家,如戴锦华公然宣称自已是个女性主义者,大多数批评家虽然是进行着女性主义的研究,但却不肯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就连女性主义研究领域旗帜性的人物李小江,也不止一次的声明自己不是女性主义者,她在2000年出版的访谈集《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设问的就是一个身份、立场的命题的取舍和认同问题。不愿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是全世界多数人的选择。也是不招致非议更安全的做法,可是作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领军人物,李小江的声明却让很多人失望并无法理解。甚至大多数的女作家,也对女性主义不予认同.最为突出的是被女性主义批评者视为女性主义创作典型的陈染公然宣称自己的写作是“超性别写作”,明显地针对加于她的“性别写作”评价。林白也称,她的写作不是从女性性别出发的,她没有强烈的使命感。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社会对于女性主义者认同的困境呢?美国理论家贝尔胡克斯曾在《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中谈到美国社会对“女权主义者”称号的反感,“说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通常被限制在事先预定好的身份、角色或者行动之中,而这种身份角色或行为在人们的常规判断中,往往等同于同性恋者,激进政治运动者、种族主义者等。”而在中国.女性主义者也给人一种仇视男人、强硬、激进、男性化的感觉,甚至有可能还会被误认为是同性恋者。大多数人都容易将女权主义看做一种对于性别的偏见.害怕遭到社会的非议和不理解,甚至歧视。其实,女性主义之所以让社会对其形成这样一种印象。也是有原因的.有些女性批评者对于性别近乎过敏的关切将女性主义理论完全归结为对性别歧视和男性压迫的批判和控诉.将与男性的对抗和斗争视为获得解放的唯一手段,认为女性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不懂得自省和自我批判。张抗抗在接受访谈时曾经说:“女作家为什么不愿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其实深层原因是怀着一种恐惧感,对于矫枉过正的极端女权主义带给我们的伤害确实很害怕。”“女性主义将性别立场强调的太极端了,实际上是将我们封闭起来。一天到晚想女性意识。用女性主义标尺去鉴别一切的问题。”
当然这些只是小部分女性主义者的做法以致造成了社会和人们对于女性主义认识的一个误区。偏离了社会主流的中心。因此,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者应该端正态度。走出误区,不断自省,发挥出女性主义的积极作用,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立场。将它视为在一切社会阶层与一切民族中存在的全球性的女性谋求进步、解放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消除社会的偏见。
四、性别视野下的创作困境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为普遍的女性文学主题是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它来源于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创立的“女性写作”理论,她的“写你自己,必须让人们听到你的身体”,…成为那时期女性写作的至理名言。
关键词 大学先修课程;通用学术英语;中学
一、大学先修课程与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
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英文是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指的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供高中学生选修,在大学先修课程教学结束后参加并通过全美统一组织的大学先修考试,学生可在升入大学之前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或获准进一步升入高级课程的学习的课程”。在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主要由中国教育学会提出并推广,其英文是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简称:CAP)指的是“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水平和兴趣的教育,帮助其为大学学习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深化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课程”。
(二)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
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是在上文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提出之后产生的。它也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定义并推广的。通用学术英语以提高学生英语学术研究论文读写能力为目标,精心挑选阅读素材,巧妙安排各单元的写作重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了解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写作原则和写作技巧,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以IMRD格式为标准框架、以APA格式为基本要求的英语研究论文写作任务。
二、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背景
为落实“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精神,中国教育学会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衔接存在断层,高中优秀人才缺乏多样性,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一流高中及教育科研服务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从2014年9月起,全国首批试点校开设的课程就有通用学术英语。
三、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困境
(一)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较难
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最大的困境便是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理论上讲,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具有良好衔接效果。其知识体系、培养目标都是连续而发展的,不应该存在衔接困难的现象。然而,据笔者所在教研室英语老师反映,不少中学英语教师都感觉开设通用学术英语之后授课难度加大了,容易出现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错位或者断层的现象。
(二)授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虽然倡导在中学要开设英语选修课,但由于缺乏师资,特别是受授课教师自身素质所限,各个学校的英语选修课(影视欣赏除外)开设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通用学术英语作为中学的一门选修课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各个中学的通用学术英语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中学请的是大学英语教授,有的中学则是中学任课英语老师。这样通用学术英语授课老师水平差异较大将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三)学生接受程度不一
由于资源的开放,培训渠道的多元化,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也呈多元化趋势。一是为应付高考参加的传统同步或备考补习;二是跟本族语的人练习口语听力;三是为到国外留学或交流而进行的各类语言测试培训,如托福,雅思等。鉴于此,中学英语教学面临尴尬:英语程度差的学生觉得课程太难,跟不上;而很多其他的学生又觉得课程缺乏挑战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对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出现较大差距。
四、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对策
(一)找到中学课程和大学课程的衔接点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优化情感态度,培养国际视野。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也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需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要有效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必须要找到中学课程和通用学术英语的结合点。例如将奥赛学科的专业学习、国际部的雅思,托福考试学习与通用学术英语的课程学习是进行衔接点。
(二)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共性为基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习得语言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语言教学方式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浸泡”或“暴露”在修习的语言环境中。因此,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共性为基础,构建新型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换言之,中学英语教学包括普通英语课程教学以及通用学术英语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体验偏重生活,普通语言体验,而通用学术英语的体验探究应该是重视技能产出(productive skills- driven) 和学术结果呈现,如poster presentation 等。在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可以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侧重强调文献的阅读以及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的英文撰写。
参考文献
[1]谭娟.21世纪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三大谬论及剖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2):6-9
[2]赵正元.北京拟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1(2)
[3]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罗组兵,陈方.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困境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4(9)